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碳排放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碳排放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字]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质量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 国内工程管理发展的现状以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我国项目管理已经受到领导和社会的各界重视, 我国的项目管理以从工程建设领域扩展到IT、金融等行业, 并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但是我们也清楚看到, 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项目管理的应用面还不够广泛,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尽管许多项目名义上,实现了项目管理,但存在着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彻,甚至一些认识误区等现象,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给水排水工程建设是我国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行为,也必须按国家统一规定推行建设管理制度,但相对于水利、交通、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等行业而言,给水排水专业建设管理起步比较晚,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下面列举一些给水排水工程方面存在的常见问题,以供研究和探讨。

1.1 给排水管道的支、吊、托架数量不够,而且制造技术工艺粗糙、安装施工技术不规范、固定不牢、给排水管道防腐处理遍数少、而且多数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1.2 排水管道堵塞问题。室内排水管道堵塞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一种质量问题。在安装交叉作业施工中,排水管道被堵塞的现象很多,尤其是卫生间排水口、设备间排水沟内排水口与地漏之间较为严重,即使在管道安装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将管道口用水泥袋封堵,但还往往被人为破坏;有时候屋面杂物较多,在雨季来临时,部分落入雨水斗内,导致管道堵塞。

1.3 对建筑给排水管件、阀门、水龙头和卫生洁具材料、配件的质量把关不严,以次充好,在施工中重点是阀门的选择和安装,各种阀门的形式与管道的压力功能是息息相关的,现场经常将闸阀和截止阀混用,蝶阀和球阀混用等等,都给管道的运行和维修带来了很大麻烦,最终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安装质量。

1.4 卫生洁具安装施工不规范,浴盆底不做防水处理方面,浴盆排水不加返水弯,坐便器螺帽不加垫圈,洗面盆配件不钻孔,致使溢流孔起不到该起的作用。

1.5 管道渗漏问题也是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常见的问题,管道渗漏可以从材料、施工操作两方面分析;施工材料方面:主要是由于管材和配件强度不合格,管道和管件有砂眼,管道安装后被人损坏,这些质量问题较多;施工操作方面:管道的螺纹加工不合格,管道接口连接不严密,这也是常见的问题。

1.6 给排水施工过程中使用的PVC-U排水塑料管,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设置伸缩节,卫生间立管周边渗漏,地漏周边渗漏。

1.7 施工单位缺乏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人员。给水排水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人员农民工占主导,施工单位没有相关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导致在安装的过程中,不懂得依据图纸全面规划管道合理位置,这样给安装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何在施工中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我认为就应在管理上下功夫,以前采用的工程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发展的需要,这就给工程管理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怎样去管理?管什么?从哪入手?必须探索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几年的工作实践,是我感觉到运用“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可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下面就是我的一些观点和做法,恳请同行和前辈们在百忙之中给与批评指证。

2 “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相关理论及概述,构建一线问责工作法的实施原则。

施工是给水排水工程全部建设周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阶段。施工阶段工程管理非常重要,必须高度重视。为了能更好地对施工阶段给水排水工程进行管理,对期间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合理妥善的解决,结合本人参加项目的给水排水工程管理经验,在参考国内工程建设监理文献的基础上,特提出了“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目的是更好的,控制给水排水工程的质量、施工时间和经济成本。

“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流程图

“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首先要根据现场问题的本质,划分出类别,分别对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排除偶然因素,查找其中的必然因素,并追溯到相关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上,然后总结不足和缺陷,落实解决办法,由建设单位追究责任。

构建一线问责工作法的实施原则。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完善专业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相关问责制度,建设依法管理、责任管理及透明管理的文明工程,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现代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首先,务必坚持各个单位相关一线管理服务人员职责与责任相对的原则。一线管理人员履行着多少管理职责,就必须对现场工程职责范围以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作为一线管理人员还负有对职责范围内的现场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进行监督、管理及制约的责任;其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经验与工作方法的问责制度应与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法律及法规相衔接,而不能直接用施工经验和工作方法问责代替已有的设计图纸和规范标准;第三,务必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当现场出现或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让建设单位提前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第四,相关问责制度的具体条文务必坚持适用性的原则,这是一线问责工作方法的根本所在。适用性决定问责制度的有效性,合理的工作方法要结合问责制度来实施。

3 “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管理中的实施及评价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主要为建设单位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和收集输送污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不单是该工程项目使用功能的事,最终影响到设备的生产能力和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进行科学的管理,确保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结合自己参加建设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院区建设项目、天津艾达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爱达天津零部件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和安徽长丰扬子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项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管理的实践,依据建筑给水排水施工阶段常见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该方法,进行解决和处理。

3.1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安装工序方面

在建筑给水排水安装中,管道都本着“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埋地管道先深后浅”的安装原则,在本人参加建设的安徽长丰扬子整体搬迁改造项目中,涂装车间由于工艺复杂,工期紧张,公用安装单位先将DN50生活给水管道安装,导致相同标高的DN100主干管道需要增加大量的配件来绕行,也增加消防主干管道的水头损失;如果先将DN100管道安装完成,来使用DN50管道上下绕行,将减少损失。消防单位要求出具下达相关设计变更,改变消防主干管道走向,这样就为建设单位增加了费用。处理措施,按照“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的指导思路,根据出现的问题,查看给水排水图纸,分析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安装工序问题,总承包单位未按照统筹规划, “小管让大管”的原则,导致DN100消防主干管无法顺利安装,总承包单位应负一定的责任,经过监理单位协调,公用安装单位同意拆除DN50管道,待DN100管道安装后再进行安装。要求总承包单位履行总包管理职责,按照编制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布局。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追究相关的责任,此次问题的处理为建设单位避免损失;

3.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其他专业交叉施工方面

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不同专业的施工单位,这样的情况在整车制造车间尤为突出。例如: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整车搬迁项目的涂装车间,建设单位为了按期完成工信部专家评审,涂装工艺设备安装单位、车间公用设备安装单位同时进行施工,由于事先无任何沟通,公用设备安装单位已经从车间东侧安装公用支吊架以及包括吊架上生产给水管道、生活给水管道、废水管道,工艺设备通风风管从西侧进行安装恰好与公用设备安装的一侧吊杆相冲突,无法安装通风管道。公用安装施工单位停止了施工,并要求建设单位增加工期。如果需要现场工程变更,将增加拆除、安装相关费用,并要求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计单位现场签证。处理措施:按照“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的指导思路,分析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施工单位之间交叉施工,没有沟通的原因造成的,经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同意,进行一线设计优化,通过对公用设备吊架的重量核算,将公用设备吊架吊装在风管吊架下方,这样既可以免去拆除、安装费用,又可以节省工期,还能避免此次交叉施工所造成的损失。这次交叉施工主要是由于总承包单位没有对各个分包单位起到良好的管理协调作用,施工单位负有一定的责任,建设单位也在相关的监理例会上,对施工单位进行了问责,追究其相关责任。

3.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材料问题

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安装中,材料费用占据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70%--80%的成本,所以无论是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对材料问题十分敏感。本人参加建设的安徽长丰扬子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搬迁改造项目焊装车间,在监理项目部对现场情况进行查看时发现,施工单位车间内采购大量的DN250、DN300螺纹焊接钢管,而且钢管锈蚀严重,现场未进行除锈工作,这种管材在国内给排水工程中早已禁止使用,因为它对水质影响比较严重,内部管道壁粗糙,水头损失太大,依据专业知识,不符合规范要求。处理措施:按照“问题导向,一线问责工作法的指导,首先从分析问题的本质入手,仔细查看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专业图纸显示要求使用内敷塑镀锌钢管,这两种管材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材料数量较大,施工单位要负全部责任,并通知到建设单位,立即组织召开了此问题的专题会议,并说明了这种管材对今后的水质及设备使用造成的影响,给管道配件及管道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最后虽然建设单位由于工期因素,同意施工单位使用螺旋焊接钢管,但是建设单位还是对施工单位追究了相关的责任,同时要求审计部门扣除一定工程费用,施工单位出具了管道质量保证函,此次涉及工程造价费用达八十多万元,为建设单位避免了损失。通过处理解决此问题,告诉我们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管理中,应该严把材料关,对工程所需要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都要进行检查, 要求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技术说明书及有关部门的检验证明。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定后才能用于工程。还应优先选用生产工艺、设备先进和质量保证体系可靠的厂家产品。彻底抓住要害,杜绝以后再次发生。

第2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macro background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gress of the domestic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market. Taking D Group as a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platform, which is a carbon management company.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D Group in the domestic carbon trading market, then designs suitable solution for carbon emissions centralized management for D Group, including management ideas,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关键词: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碳交易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s;centralized management;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044-03

0 引言

国际社会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直在作出努力。1997年签署、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确立了缔约国中发达国家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额度和减排、限排义务[1]。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因此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进行强制减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未来国内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环境约束问题和进行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并开始尝试强制减排[2]。国内的大型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化运作的企业如何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管理,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实行什么样的管理策略,将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3]。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相关政策有: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省、湖北省和深圳市等国内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并要求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开展碳排放权试点交易。

2014年1月13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以2010年为基准,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或以2010年为基准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五千吨标煤)的企(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报告该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此项通知发出的目的在于尽快建立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为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工作提供基础支撑数据。

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主要为框架性的文件,明确了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的主要思路和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规划,2015年将为国内碳交易市场准备阶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相应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表示要打造低碳产业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为“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

1 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

2014年的中国碳交易市场不仅在试点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努力推陈出新,而且随着国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开始拉响号角[4]。我国若能成功设计并启动碳交易市场,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的低碳转型,也有助于提升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还能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碳交易市场发挥重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

截至2015年底,全国7个试点碳市场已经全部启动,20余个行业、26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纳入试点,年排放配额总量约12.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碳市场纳入的重点排放单位已经完成了2次碳排放权履约;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成交排放配额交易约67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交易额约为23亿元。

目前国家碳交易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及问题

2.1 D集团公司概况

D集团公司是2002年在原国家电力公司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国有发电企业集团。主要经营范围为:经营集团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由集团公司拥有的国有资产;从事电力能源的投资、开发、建设、经营及管理;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新能源项目开发等。集团公司通过实施以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基层企业为基础的三级责任主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

2.2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现状

集团公司在国内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辖区内,分别在广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和深圳市各有一家电厂被纳入当地控排企业名单中。2013年度合计分配到的配额为2350万吨,配额获得数量较企业实际排放数量均有少量富余,4家企业均已在2014年完成2013年度排放量的履约,并在2015、2016年分别完成了2014、2015年的排放量履约。

CCER项目开发方面,目前已有13个风电项目、2个水电项目在国家发改委自愿减排信息平台备案,其中1个风电项目的减排量已获得核证和签发,并以10元/吨的价格出售了部分减排量给另一家机构投资者。在开发中的CCER项目20余个,这些项目都将起到为集团公司降低减排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的积极作用。

2.3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 管理架构和管理层级不明确

目前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碳排放管理架构,纵观整个集团公司,仍以发电为主营业务,对碳排放管理这一新兴业务并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而碳排放管理目前暂由集团公司发展规划部主管,这项业务不属于该部门的传统管理职责范围,同时发展规划部也不是专业化、具备碳交易相关背景的部门。该部门目前以行政命令、发放通知等形式对整个集团的碳排放管理业务进行指导,使得各下级单位只有转发的作用,直到相关通知发放到各基层企业。

2.3.2 缺乏统一的管理流程及制度

正因集团公司没有明确的管理架构,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也非常欠缺。集团公司层面目前指定的发展规划部中,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在传统管理职能中发挥相应作用,并没有专门针对碳排放管理的流程和制度。这就造成了在执行层面缺乏相应指导、无法统一管理的局面。

2.3.3 基层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储备

发电企业的碳排放管理是一项新兴管理内容,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对于集团公司的各个基层火力发电企业而言,他们作为碳排放市场的参与主体和执行主体,很有必要对当地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相关要求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非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的企业,对于碳排放管理的相关概念还不是很充分,更无从谈起相应的技术储备了。这对以后各个基层发电企业参与到全国范围的碳排放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3 D集团公司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方案设计

3.1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架构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集中化的碳排放管理架构。集团公司内部碳排放管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或子公司来实现,在参与碳市场的职能上需要获得集团最高管理层的授权。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应至少包括碳资产管理部门、碳排放管理部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建立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架构如图2所示。

3.2 碳排放管理公司组织结构设计

3.2.1 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部门设置和职能

D集团公司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营业务部门包括碳资产管理部、碳排放管理部和低碳技术管理部,根据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需要和大型国有企业的特点,还应设置财务部、商务合同管理部和综合管理部等部门予以保障和配合。主要业务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如表1所示。

3.2.2 业务部门主要工作内容

碳排放集中化管理工作从最基础的排放数据管理入手,逐步完善管理系统,保证D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低成本完成履约,并发现集团内部减排投资、购销优化和外部减排投资的机会。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有:

①配额申报。对于公司的控排类火电企业,应通过前期碳盘查工作摸清各企业的碳排放情况现状,并开展定期的排放报告工作,对于碳交易试点地区的控排企业进行第三方核查以完成履约并确定每年度的配额发放数量。

②CCER项目开发。对于公司的新能源类型发电企业,可以参与国内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开发,成功开发出的CCER可用于火电企业抵消碳配额,也可以为新能源企业创造额外的收入,应尽早进行优质项目的开发工作。首选对可持续发展有贡献、准入门槛低且市场比较欢迎的可再生能源类项目,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项目,以抢占市场先机,尽快降低集团公司履约成本。

③履约交易。根据公司控排企业碳排放数据、获得配额数量和持有、潜在的碳抵消额数量,可以确认企业的履约能力,并根据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制定公司下属各企业的具体交易策略。

④配额/抵消额管理。在国家层面碳市场建立和规则确定的过程中,可建立公司层面的配额/抵消额管理体系,利用可再生能源企业产生的可抵消的排放量对冲集团公司火电企业的配额,形成集团内配额与抵消额的平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

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之后,其碳交易价格代表的是全社会的最低平均减排成本,因此任何低于此成本的减排都将带来总收益的提升,通过推动减排成本低于碳价的项目实施,可产生更多配额盈余和资产溢价。

碳排放管理公司主要业务部门工作内容如图3所示。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D集团公司面临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问题,提出了碳排放集中化管理的方案,并详细阐述了该公司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内容。对于D集团公司而言,充分发挥碳排放管理公司的集中化管理作用是应对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核心举措。随着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完善,电力行业势必会被作为重点控排行业纳入其中,碳排放交易体系将对电力生产、管理和运营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发电企业必须将参与碳交易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积极规划,建立专门的碳排放管理公司对于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航.中国清洁发展机制与碳交易市场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阴俊.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刘潇.碳资产管理及其在中国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2):11.

第3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城市排洪越来越受关注,排水管道的设计、施工、维护更显重要。在管道安装中,采用直埋的方法最为普遍,而直埋管道的基础对不同地基、土质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1、锦州世园埋地管道基础的特点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位于锦州渤海湾北部,附近海域为敞开浅水海湾,2012年以前为废弃的养虾池,闲置海滩,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海上园林博览会,锦州世博园由“沧海”到“桑田”只用了420天,对闲置的盐碱滩地进行了再利用、再开发。园区对管道地基全部进行了处理。此地区土质多为潮黄土、山沙土、黑地和淤土。

2、埋地管道软基处理的方法

2.1产生原因

本地区软土天然含水量大、可压缩性高、承载力低,这种软土广泛分布于我市沿海开发区。由于软土层的以上特性,在软土地基上敷设管道时,必须重视地基的变形和稳定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埋地管道安装在道路的一侧,当管线软基压缩沉降时,管体上部受覆土车辆荷载或土体侧向位移的作用而产生纵向弯曲,致使管道失稳,在最薄弱处产生破裂而漏水。另外,此园区为回填土,在局部有大石块的管基或管渠交叉处,普通铸铁管或UPVC管易断裂。因此需要视情况对地基进行处理 。

2.2. 预防措施

①、素土基础:是先挖除基坑下的部分或全部软弱土,然后回填素土并分层夯实,对管径不大的管道基础常采用素土基础。

②、 混凝土基础:适用于处理l~4米厚的软弱土层。管道基础是条形基础,作用于地基上的力也比其他建筑物小,表面的软弱土一部分已被去掉,所以常用混凝土基础来处理软土地区管道地基,以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沉降。缺点是属于硬性基础,伸缩性差,污水及环境温度变化大管道基础易裂缝。

③、砂或砂石基础。砂或砂石基础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 ,避免地基塑性破坏。因此软土地基处理常采用砂或砂石基础。

④、深层搅拌桩:深层搅拌桩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充分拌合后凝结成桩体,使土壤固结,以达到提高地基强度、改善其物理性质的一种加固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加固过程中无振动、无噪音、无环境污染,加固费用低,对土体无侧向挤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具有节省大量钢材、降低造价以及提高地基强度等优点.在沿海城市的滨海地带和现代沉积潮滩中都有饱和软土分布。

⑤用换填法做管基:当槽底为淤泥时,用块石压淤,上用粗砂或石屑找平,分层夯实,处理厚度根据计算设计。

换填计算方法:根据规范GB50007-2011对条形基础计算

(5.2.7-2)

根据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地基的特点,排水管道基础处理设计换填与砂石基础结合的方法:采用了机动车道部分保证抛石深度1米的方法,抛石粒径不大于500mm,最小不小于20 mm,大于300 mm的粒径含量不得超过15%。抛石宽度按实际沟槽宽度,抛石上铺200 mm厚规格为10~15 mm天然级配砂石料或5~40 mm的碎石,其密实度应达到85~90%。抛石施工时分两层夯实,抛石后无汽车荷载部分120KPa,有汽车荷载部分150Kpa。机动车道下采用管线沟槽水撼砂回填,回填撼砂标高至道路路床上100mm;步道下管线沟槽采用开挖后的良质土回填,回填高度为步道结构层下.良质土是指粒径小于0.075mm粗颗粒土、中砂、粗砂、砂夹土、土夹石。采用这种设计之后,世园会建设及使用期间,反应效果良好。

3、软土地基中管道管材的选择

软土地基中较常用的几种管材为钢筋混凝土管、钢管、玻璃钢管和塑料管。在软基上安装管道,须慎用管材,因其关系到投资和工程质量,影响今后的安全运行和维修工作。 3.1、管材的强度

主要是抗压、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塑料管的环刚度),标志着管道抵抗外加荷载的能力的大小。管材的断裂伸长率、回缩率、冲击韧性表示管材抵抗变形能力和动力荷载能力的大小。它们都是管材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

管材性能比较:

抗拉强度:HDPE塑料管>球墨铸铁管>钢管>混凝土管

抗压强度:钢管>球墨铸铁管>混凝土管>塑料管

冲击强度:塑料管>钢管>球墨铸铁管>混凝土管

3.2、管材的接口形式

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承插式橡胶圈柔性接口,密封性、抗渗抗漏性较好,保证了管道必要的纵向收缩和接头的转动。

钢管多为焊接连接,大直径钢管现场焊接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且要对焊缝处作防腐处理,为管道腐蚀最严重的部位。玻璃钢管采用密封圈承插连接、承插粘结、法兰连接。HDPE管有热熔焊接、电熔接 、法兰连接。接口密封性能好,不渗漏,施工方便。

3.3管材的抗震性能

预应力管和钢管的抗震性能较好,离心球墨铸铁管其延伸性和抗震性能突出;关于pe管材的抗震性能,业内人士的认识比较统一,具备一定的柔韧性和优质的耐刮伤能力,大多PE管材容易移动、弯曲和穿插,铺设路面沉降也不容易造成断裂且抗震能能较好。在欧洲管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美国十几年来各种塑料管道产品中应用范围最广的管道产品。

3.4耐腐蚀性能

钢筋混凝土管和塑料管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铸铁管有着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辽宁省内多项给水工程都超过了50年,管道状况仍然良好。钢管耐腐蚀性能较差,一般只用 20年左右。

3.5管道施工因素

施工方面的难易很大程度上受到管材自身重量的影响,影响施工速度;从重到轻顺序为: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钢管、塑料管。

接口技术: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形式,施工方便,连接只需要使用简单的工具,不受气候和温度等的影响,另外由于接口具有柔性,在遇到地形发生变化时,埋在地下的管道沿轴线允许偏转一定角度,故管线遇到小的弯度时,可以不使用管件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地调整。可以保证施工进度。而铸铁管质量重,运输和施工都不便;管材属于刚性接口,需要石棉水泥填打,工期长且受气候的干扰。钢管一般采用焊接连接 ,大直径钢管现场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底部较难焊接。

3.6经济比较

管道建设费用包括管道建设的一次性投入 (如管材费用、施工费用、运杂费和防腐费)和 日常运行维护费用。而一般工程中管道占总投资的60%以上。钢筋混凝土管价格较低,钢管较高,玻璃钢管和塑料管价格偏高,UPVC管用在大口径管材 (500mm~800mm)时并不经济,而HDPE管越大管径的价格与钢筋混凝土管差距越小,故大管径塑料管采用HDPE管性价比高。

结合以上多种因素,世博园地下排水管线主要采用HDPE管和钢筋混凝土管。污水普遍采用HDPE管,水力条件好,其使用寿命大于钢管,适于在腐蚀性土壤中应用,是一种很有竞争力的管材。钢筋混凝土管抗压性能好,故机动车道下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参考文献

第4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通过碳足迹优化生产流程

“说到节能减排,首先要看企业的意识。”连志伟告诉记者,“其实,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从未来两三年来看,这种压力可能不会对企业造成根本性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企业踏上节能减排之路是不可避免的。”

连志伟中肯地告诉记者,在国内外各种新标准新法规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企业没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经验,那么,一旦新法规来袭的时候,企业就不可能做到快速应对,因而不能达到国外政府和买家的要求,最终会错失商机。

“对碳足迹分析要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量。从原材料的选择,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再到产品使用和废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企业能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去分析计算出产品的碳排放是多少,就有可能从整体流程上找到系统改良的方法,从而实现最终意义上的节能减排。”连志伟说。

连志伟介绍说,在这一领域,SGS可以应客户的要求,提供碳排放的数据,帮助企业做出快速评估,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用来帮助企业找到节能减排的重点应该落脚在什么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很对企业会认为碳足迹的计算可能会意味着这成本压力的提升。连志伟坦言这种一种误解。“其实,这只是一个数据搜集的过程,不会对企业构成根本性的成本压力。”连志伟说,“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改换原材料、改变生产过程,事实上,这一过程,首先是要了解企业的状态,在了解状态之后,SGS才会找到突破口,协助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告诉企业从哪些方面去实现减排。”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依照连志伟的经验,通过碳足迹的计算培训,可以帮助客户去建立自己的团队,培养企业内部的员工,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以持续改良并维持产品的良好能效状态。

事实上,在国际上,已经存在ISO14064和ISO14067等关于碳排放的标准。这些标准,会给企业一个框架,告诉企业应该将碳排放控制在什么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对于这些法规有足够的应对能力。

连志伟告诉记者,为了协助企业从容应对,SGS不仅可以协助客户做碳足迹盘查,使企业获得碳排放标识,还通过对客户的培训,让客户懂得如何去改良生产过程。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建立相关团队,以增强企业的应对能力,使企业能够把控自己的碳足迹管理。

通过能源管理体系实现高效运转

“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运行5个小时,也可以运行24个小时,如果操作没有改良的话,不管设备多么先进,也不会有好的能效表现。”连志伟说,“因此,企业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通过这个管理体系,去有效地减低能耗。”这就是说,单纯依靠节能技术已经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平衡等问题,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

据介绍,在国内,《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已经于2009年3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于2009年11月开始实施。而在国际上,ISO 50001旨在为用能单位提供一整套国际化、标准化的过程管理方法,并将节能措施纳入到组织的管理体系中,包括微调生产工艺和改进工业用能系统的效能。“ISO 50001是一个很好的使企业有效地管理能源的工具和手段。将来,中国的国标很有可能不断向国际标准靠拢。”连志伟说。

在实践中,SGS经过经验积累,发现企业在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方面存在两方面的考验。“第一个挑战是对设备运行表现出来的数据进行检测,诸如发电机、空调机组等,这些设备的能耗检测需要有专业的测量工具和专业的人员才能得以实现;第二个挑战是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是一个全新的标准,因此企业在进行认证的过程中,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

鉴于此,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SGS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让客户认识到如何通过这些标准提升整体的能效方面的表现。“其实,建立这样一个体系,一开始的投入可能不会太大,SGS会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去评估自己的状态。即使是改换设备,也会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方法去评估这些方案。”连志伟说。

实际上,在SGS的服务中,通过利用过程方法识别、评价、控制能源因素,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能源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通过培训打造坚实团队

松下幸之助曾将说过:“培训很贵,但是不培训更贵。”在SGS这里,无论是碳足迹计算,还是协助企业建立自己的能源管理体系,无不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对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仅可以使企业可以达到符合相应标准的目的,而且可以建立企业自己的团队,使企业在以后面对此类问题时,具有从容应对的能力,使企业整体在能效方面持续表现良好。

第5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物流;机理;路径

一.引言

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低碳、环保、绿色等理念已经逐渐被接受,并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广泛运用于生产、消费等环节。在此背景下,生态旅游应运而生。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旅游行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包括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赖斌、杨丽娟,2006),其中物流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生态旅游的实施,也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朝着“低碳、绿色、环保”的绿色物流方向发展。但现阶段,鲜有文献结合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就绿色物流对生态旅游发展的影响机理和路径进行研究,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过高的旅游需求和有限的旅游承载力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旅游行业有明显的“淡旺季”,这种旅游需求的时间不均比其他行业体现的更为明显和突出。以2012年我国“十一”黄金周为例,三亚、华山等山岳景区接待量远超过环境容量,长城、故宫等人文景观亦遭受十万游人“围攻”。这导致的突出矛盾是:在淡季可以大力推行生态旅游;而在假节日等旺季,景区疲于应付过多的旅游需求,而无力推行生态旅游。

(二)“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与“高碳”旅游产业现实之间的矛盾

生态旅游的核心在于“绿色、低碳、环保”。现阶段,尽管旅游业被称之为“绿色产业”,但实际上旅游产业的碳排放量并不低。例如,游客出行需要借助多种交通工具,这涉及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游客入住酒店产生的水电量通常消耗惊人,这也是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而游客的观光旅游活动必然会给当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三)落后的绿色回收物流体系与不良的旅游习惯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景区的绿色回收物流体系建设并不完善,给游客的出游带来了诸多不便(詹丽,2012)。加之部分游客素质不高,导致景区的污染现象很严重,严重损害了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根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10月1日清晨,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遍布50吨生活垃圾……其后600多人、用了2个多小时才把沙滩垃圾清理完毕。”这些反映了现阶段我国落后的绿色回收物流体系与不良的旅游习惯之间的矛盾。

三.绿色物流助推生态旅游发展的机理和路径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旅游业特别是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撑,包括交通等服务业(孙玉琴、刘新伟,2008)。而绿色物流更是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生态旅游的客观要求,游客在旅游途中享受的是环保、舒适、愉悦,而这需要物流产业与之协调发展。

(一)作用机理

1.基于游客的视角

特色美食是景区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对食材或食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大部分景区并不生产这些食材和食品。这就涉及到了绿色物流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食材的运送效率,还可以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实施于食材和食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另外,绿色物流对食材和食品的包装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体系,可采用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式进行包装,以降低游客在食用食物后对景点环境污染的危害。

2.基于旅游客体的视角

一般来讲,旅游客体包括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绿色物流有助于保护旅游景点环境,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借助于绿色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多余的交错运输以保护环境。另外,绿色物流可以通过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帮助游客缩短旅游线路和降低空载率,从而减低能耗和碳排放;而节能低碳技术在物流部门的运用,更是直接推进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最后,绿色回收系统的建立,将可以对旅游景点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合理利用,改善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污染。

(二)实施路径

鉴于绿色物流的长期效应,本文认为以绿色物流助推生态旅游的可行路径包括:

1.树立绿色物流观念

大力宣传绿色物流观念,在物流行业引入“绿色、环保、低碳”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提高认识和转变挂念,改变现阶段的“环保不经济、绿色更花钱”的观念,把绿色物流作为社会长远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进行绿色物流技术与管理方法创新

绿色物流的实施,关键在于绿色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对于旅游行业而言,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全时候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物联网,有计划、高效的调配物流车辆;其次,应该加强物流技术、技巧以及服务质量;将以往的分散加工转变为共同加工和专业化集中加工,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减少污染和能耗;在货物包装上推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实行简单包装和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加大“绿色”运输工具的使用,降低旅游行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赖斌、杨丽娟,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广西社会科学,2006(3)

[2]詹丽,浅谈绿色物流对旅游业的促进意义,经营管理者,2012(13)

第6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碳权分配;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7-0053-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7.007

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备受关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的约束性指标。为完成这一目标,“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省际减排任务,并成功控制了国家层面与地区层面的碳排放。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又进一步做出了至203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的减排承诺。为降低减排的经济成本,国家发改委已宣布2017年启动全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权的市场化以激励低耗能企业约束高耗能企业的方式推动减排,必然会使我国各省区市因产业结构与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而承担不同的减排压力。因此,在宏观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以及“北上广”集聚效应增强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省际碳权分配不仅涉及国家减排目标能否成功向区域分解落实,更涉及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区域的社会与金融稳定。从区域碳权分配看,其重点在于公平性与效率性原则的选择。本文力图研究“十二五”期间中国省际碳排放效率,对比分析公平与效率原则在中国省际碳权分配中的适用性。这不仅有助于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国省际碳权分配这一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亦将丰富低碳经济理论,助推中国的低碳发展战略。

1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了碳权分配中公平与效率原则的选择问题。相关文献可以分为单一公平原则、单一效率原则、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结合三类。

Kverndokk S[1]认为依据人口规模分配碳权符合公平原则。Van Steenberghe V[2]采用合作博弈论分析各国在长期内依照公平原则的碳权分配,提出祖父原则下的碳权配额高于减排能力原则下的配额。De Brucker K et al.[3]认为利益相关者管理方法能够解决可持续发展困境问题。徐玉高等[4]计算了全球五大地区基于人口与GDP指标下的碳权配额,指出人口指标分配有利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祁悦等[5]在综述碳权分配原则、标准和模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不同原则的优劣,并提出中国基于历史公平与人均原则最为有利。邱俊永等[6]选取国土面积、人口、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与化石能源探明储量指标,基于基尼系数测算了G20主要国家碳权分配的公平性,并提出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大的减排责任。戴君虎等[7]运用动态人口算法、静态人口算法与“人年”算法分别计算了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指出“人年”算法保证了每个人在每年拥有相同的碳权配额,更符合公平原则。朱潜挺等[8]提出最优的全球碳权分配模型应基于平等原则综合考虑世袭、支付能力与人均累计等因素。

然而单一的公平原则忽略了效率因素,造成效益受损。林坦等[9]运用DEA模型测算出欧盟国家碳权分配效率较低,并基于效率原则利用ZSG-DEA模型调整碳权分配后提高了分配效率。与林坦类似的,郑立群[10]基于ZSG-DEA模型将DEA-BCC模型下的中国低效率碳权分配进行调整,获得统一DEA有效边界的分配方案,达到了碳权分配效率最优。为避免单独从效率角度考虑碳权分配会导致结果有偏,一些学者兼顾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Yuan et al.[11]基于聚类分析方法,运用单一公平原则、单一效率原则以及两者的结合,测度各区域在2020年的减排潜力,提出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减排潜力下,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陈文颖等[12]模拟了全球碳交易情况,提出按人口分配碳权是最优选择。郑立群[13]通过构造分配满意度与公平偏离指数,基于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构建了从单要素角度对各地区碳减排责任进行分摊的模型。王倩等[14]指出当前碳配额免费分配的祖父原则貌似公平但却有违环境贡献的效率原则,提倡配额分配的拍卖方式与行业准则。于潇等[15]基于非参数化标准DDF模型,对2020年碳总量减排目标分解时,指出第一阶段应采用公平原则,第二阶段应采用效率原则。

王倩等:公平和效率维度下中国省际碳权分配原则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7期现有文献对中国省际碳权分配效率与公平原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未建立“单原则分析-双原则结合-确定原则选取”的研究范式,同时缺乏对中国现阶段区域碳减排情况的经验证据。

因此,本文接下来将对公平与效率原则进行理论分析,基于2011-2014年除外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从全要素角度,运用双导向共同前沿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法分别计算省际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总量效率值。通过测算相应的技术差距比,计算各地区基于效率最优的减排能力,分析公平与效率原则的适用性。最后分析公平与效率原则兼顾下的中国碳减排方法,为“十三五”减排目标设定及配额分配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Fig.2Potential carbon intensity reduction of each region in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based on the best TFCi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结果》可知,海南等级为良好,仅优于和新疆的合格等级。可见,海南虽然低碳竞争力排名第一[18],环境友好程度也较高,但是完成基于历史排放确定的减排计划也较为困难。安徽作为农业大省,通过打造“农业改革试验特区”等手段促进农业的现代化,有效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耗。2012年安徽能源强度排名第二十二位。由此可见,在减排指标确定之前,两个地区的碳排放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十二五”期间减排指标的确定时已经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的减排指标普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7%),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减排指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但是,减排指标的确定仍忽略了各地区在减排技术效率层面(可减排空间)的差距。虽然海南与安徽能够在已经达到前沿面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手段进一步减排,从而完成规定目标,但相比其它减排空间大的省市,这两个省承担了更大的减排压力,削弱了这两个省维持碳排放效率与控制碳排放量的意愿。

碳排放效率较低的地区减排潜力较高,即其减排能力提升的空间较大。如图2所示,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广西、贵州、宁夏、新疆等地2011-2014年间的碳排放效率点均处于X轴的下方,说明他们的碳减排潜力较大。由表1可知,这些省市区技术差距比较低。组前沿表示 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效率前沿,基于组前沿计算的各省市排放效率仅体现了某一省市与同一地区其它省市相比的碳排放效率,而共同前沿则是全国的碳排放效率前沿,基于共同前沿计算各省市碳排放效率体现了某一省市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的碳排放效率,也间接反映了若采用全国最优的碳排放技术,其效率提升的可能。由于效率测度都是以某一群体的最优者作为前沿面,再通过各省市与最优者的距离测算效率,因此可以通过组前沿与共同前沿的均值判断各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差异。例如,内蒙古、陕西、青海与新疆等地,组前沿效率较高,而共同前沿均低于0.5。这表明黄河中游与大西北区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等原因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碳排放效率较高区域存在差距,导致组前沿效率被高估。由此可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相似,碳排放效率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以2011年青海为例,组前沿与共同前沿下TFCi分别为0.740与0.305,表示采用大西北的最优碳排放技术,效率能够提升0.260,而采用全国最优碳排放技术,则能够提升0.695。区域碳排放技术是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体现,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因此各地区虽然具有在共同前沿面下的潜力,但是“十三五”碳减排指标不能完全依照文中计算的最大潜力确定,而应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行业排放额度”等公平原则进行分配。特别是,自1993年实施西电东送以来,贵州、甘肃与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由于“西电东送”工程,将电力资源输送至电力紧缺的广东、浙江等地区,从而导致西部产生碳排放,而东部经济获得发展,形成“能源东送,污染西移”问题[19]。单纯的考虑效率原则,又会忽略东西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产出不匹配问题。而中国电价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更加重了“西电东送”工程下,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利益转移。因此考虑到环境破坏的后果,获得收益的东部地区应对西部地区进行生态补偿,或者针对“西电东送”工程实现碳排放的豁免,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结合。

分别表示基于TFCt最优的各省市2011-2014年碳减排指标完成潜力。从TFCt最优的角度来看,X轴上方地区仍为海南和安徽;X轴下方云南与青海的减排潜力降低,其原因是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增长潜力较大,可见在碳强度减排指标的要求下,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完成碳减排指标的措施之一。

由此可见,确定区域碳减排指标时,既应考虑海南、安徽碳排放效率较高地区的情况,又应关注碳排放效率较低的山西、陕西与新疆等地。为解决高效率地区与低效率地

年的效率值和技术差距比。

区的减排冲突,在省际碳减排指标的制定中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同时提升低效率地区的技术创新与进步,缩小各区域组前沿与共同前沿的效率差距,提升各地区减排能力。

5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碳权分配

基于上文对各地区减排潜力测算,为解决安徽、海南等高效率地区与新疆、陕西等低效率地区的指标设定矛盾,本文提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双原则。在我国减排的最终落脚点是企业,因此本部分详细研究减排省市区与减排企业碳权分配的双原则,为中国“十三五”省际减排目标的设定与全国碳市场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实现责任分摊的公平性是公平原则设定的基础,国家设定省市区减排任务的最终责任为企业,因此减排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减排配额设定的公平性上,现阶段我国公平原则下的碳权配额设定满足条件如式(10),

第7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一、低碳经济、林业产业及林业低碳经济的概念

(一)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对外公布的能源白皮书中,其提出背景是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所谓的低碳经济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理论指导,通过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创造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模式,减少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是各国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和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经济措施。(二)林业产业。林业是重要的绿色资源,是低碳经济的一部分。在低碳经济下,林业概念得以进一步丰富,被定义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承担着林业产品供给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通过林木资源培育、种植、采伐、加工制作等方式制造各种各样的林业产品,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是国家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另一方面,林业作为绿色资源,本身具备气候调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森林景观等社会,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类工艺事业。(三)林业低碳经济。林业低碳经济,指林业经济活动中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及创新等,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林业经济产出,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果。从其定义可以看出,林业低碳经济强调森林汇碳,主要手段主要是技术创新、科学管理等,最突出特点是经济活动低碳化,根本目标是不影响林业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利用低碳技术减缓气候变暖,发展林业能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2011年,联合国召开第九次森林论坛,会上明确指出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和关键,肯定了林业产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林业为低碳经济提供绿色资源,如木制材料、能源产品等,它们具备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优势,是低碳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第二,林业在应对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控制、涵养水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可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需要的生态环境;第三,林业产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作岗位,解决了人民生计,提高了人民收入,而且可以为人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是造福人类的重要途径。以上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潜力所在。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重视林业产业发展。(二)作用。林业作为低碳经济组成的一部分,在低碳经济中自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一,林业产业中的森林碳汇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利用自身的碳汇功能储存碳资源,减少碳排放;第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指出持续造林、减少毁林等在缓解气候变暖上起着重大作用。林木具备一定的吸收功能,可以大量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渠道;第三,具备调节水循环和提供生物栖息地的重大功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肯定,人们的林业产业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森林的功能看,林业在碳汇产业发展和调节气候服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应当不断发展林业低碳经济。

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产业发展策略

(一)优化林业产业内部结构。从整体上看,林业产业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且自身产值增速缓慢,经济产出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林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为促进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应当优化林业产业内部结构。主要思路是主攻新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业,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林业附加值,培育以低碳经济为发展形态的企业。具体工作操作如下:第一,加大林业第一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森林培育业,加快森林增长,提高森林资源提升,有针对性的增加第三产业在林业产业中的比重,夯实低碳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二,对林业中的第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限制过量生产,节能减排。在林业产业中,第二产业主要有造纸业、板材加工业等,通过优化调整提高产能,促进第二产业生产效率提升;第三,加速发展林区文化产业、森林旅游业等林业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转移第二产业中的剩余劳动力。(二)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目前,人们对林业在低碳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为发挥林业的价值,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基础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不断的扩大森林覆盖面,控制林业退化、毁坏等问题,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绿色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编制植树造林、育林等工作计划,按计划逐步开展绿化工程,对荒山实行封、造、管等措施,积极开展退耕换林、防护林等建设工作,提高人工造林工作步伐。适宜人工造林的荒山,采用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树相结合方式,统筹开展人工造林工程。对于哪些不适宜人工造林的荒山,应当先封山,恢复山地植被,增强荒山育林条件,使之可以进行人工造林。此外,加强植树造林宣传,增强人们的森林绿化意识,开创人人参与植树造林工作局面,确保植树造林工作落到实处。(三)加强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林业产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对传统的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产生了极大冲击。为发展低碳林业经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加强林业产业经营管理是重要的。第一,加强森林火灾防范、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保护森林资源;第二,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方面的林地征占、使用,保护林地资源,减少森林砍伐;第三,增强林分质量,增强森林的碳汇功能;第四,树立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不断加强育林、护林工作,提高现有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和质量,维护森林的生态环境。(四)构建低碳林业经济体系。低碳经济发展形态的提出,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应当树立大林业观,构建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全力发展低碳林业经济。基于这样的考虑,建立以低碳森林培育业、低碳林产加工业、低碳森林旅游业为核心的林业经济体系,使林业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紧密的接合起来,形成一套新型的林业产业结构。其中,第一产业是低碳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利用科学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森林覆盖面、提高森林增长量,为低碳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五)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业。由于林业产业中的多数生产指标持续下降,危及林业可持续发展,有碍于低碳林业经济体系形成。这种情况下,必须需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林业碳汇业,为林业经济创收提供支持。林业碳汇指森林植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固定森林植被或土壤中,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关研究证明,森林覆盖面持续增加、林业资源退化减缓,可以明显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此,应当积极发展森林碳汇业。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庞大,占全球市场的30%左右,这为森林碳汇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在我国发展森林碳汇业是可行的。发展森林碳汇业,创造林业产业增值的新经济点,利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推动低碳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想要发展森林碳汇业,就要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在这方面森林生长量最重要。日常工作中,注重山地植被恢复,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增长量,增强森林的固碳能力。同时,开发碳汇交易市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使碳汇市场活动有序进行。(六)开发森林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生物质能源是生物体经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主要包括新兴能源植物和各类传统有机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可以直接生产气体、液体、固体等能源,且本身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这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森林中的林木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是生物质能源生成的主要场地。所以,低碳林业经济发展可以从森林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入手。在当前及未来林业发展中,坚持“不争粮地、综合高效、多元发展”原则,大力研发固体成型的燃料制取、燃料乙醇提取、气热电联产等技术,开发生物柴油基地建设,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七)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低碳林业经济是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形态,作为一类新兴事物,其发展势必需要国家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林业经济活动具备弱质性特点,如果政府不给于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将无法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更高效的进行资源配置,所以低碳林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支持。第一,健全林业执法机制,使林业经营管理工作更透明、更公开,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成效;第二,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林业产业内部的政务环境,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第三,加大经济投入,引进社会资本,为低碳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结论

综上所述,林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林业产业要引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积极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开发森林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低碳林业经济。与此同时,加强植树造林和林业经营管理,争取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为低碳林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作者:彭辉 夏敏 单位:安化县林业局

参考文献

[1]辛姝玉,张大红.低碳经济背景下北京市林业产业结构及竞争力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4(4):357-362.

[2]李平,张继梅,王作铁.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林业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14(5):23-27.

[3]徐亚军.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四平林业经济发展初探[J].吉林农业,2011(7):203.

[4]杨芳军,杨振安,党鹏,等.低碳经济视角下凤翔县林业产业发展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3):84-86.

第8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地球的生物资源枯竭的越来越厉害,自然环境处于持续恶化之中,所以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我国企业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迫切需要改变,同时需要适应绿色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主要是对低碳经济概念以及我国实行低碳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对于制约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再对我国企业的低碳经济的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现状以及问题进行阐述,最后以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于我国如何实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财务管理给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这对当前低碳以及绿色环保的背景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能源更新的一个需求,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所以其内在实质就是利用效率同时创建新的能源的结构,追求低碳经济的绿色的GDP,主要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观。传统财务管理的活动只是考虑融资,筹资,运营等,没有考虑到碳排放这一因素,没有考虑到经济环保的问题。在当前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新旧的观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效率,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碳排放,能源消耗、环保等的问题。

2.低碳经济下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根本没有考虑环保的要求,同时低碳经济也是财务管理的需要。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地球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并非企业的成本因素,对于环保的投入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在这一理论的约束,“理性”企业财务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服务,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统一的整体成本效益,容易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企业行为。(2)低碳经济对绿色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英国在2003年就开始有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所以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同时很多的发达国家也开始纷纷附和,都是为了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成为了全球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的经济模式。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生态成本和资本加入到财务体系中来,这么才能有效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的概念可以进入到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和决策。当前欧盟已经最先建立好了一个碳排放的体系,可以监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一个完善的检测系统。可以说,在未来世界各国也将陆续开展低碳环保的财务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进步,难以计量碳排放的成本,也难以开展低碳投融资决策,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财务管理模型以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改革现状

1.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思想不够高

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文化层次都不是很高,博,硕士学位罕见,基本企业的会计人员是本科,专科或其他,这种情况势必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这也为实现了绿色环保的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的绿色会计还没有执行和落实,这对于绿色财务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显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唉,低碳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首先,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来说,技术创新需要很多的资本的投入才可以进行,但是我国的低碳的项目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临时的资金的贷款,或者是国际组织的捐款,显然资金严重缺乏,没有一个稳定的机制。其次就是金融机构支持低碳项目所作的贡献是不够的,很多的银行不支持低碳的贷款或者项目的融资,就算贷款,数量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办法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没有办法满足低碳经济的资金的研发需求。最后,我国在鼓励低碳经济的做法上面还远远不够。虽然出台了相关的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是显然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实施。

3.政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

政府作为最大的监督者,需要对那些对于环境破坏较大的使用紫环以及消耗资源较大的企业进行监督,可以让其企业在立项之前就通过政府的监督,环境监测和评估,同时生产过程中一些项目需要受到监督,这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主要依据企业提供的环境数据,根据对企业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加以管制或处罚的状态显然很难以满足对绿色财务管理的需求。然而,受限于政府部门本身的能力,由企业政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进而导致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对于轻微的污染环境的企业无能为力,无法得到政府有效监控的结果。此外,现有的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惩罚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从而导致企业的法律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压力。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1.政府方面

市场经济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所以在促进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都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对于自然资源的孤独消耗的话,那么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我们的未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这一概念违背了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作为“理性人”在一个更大的概率上企业会选择放弃的绿色投资和融资,从而干扰低碳经济,“市场失灵”就出现了。(1)建立绿色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方法以及财政和金融工具多种方法鼓励企业实现低碳经济的投资,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管理。政府需要完善低碳经济的会计制度,适用低碳经济下的成本的概念,设置一些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指标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创造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文化。当前,虽然环保的概念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接受,但是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一直沿用,导致了人民对于财务管理的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文化不会突然改变,所以导致了低碳经济的意识还是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的工作。(2)加强低碳经济下的法制建设首先,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的建立也非常重要的。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而且还存在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和司法的问题,如过于宽松的处罚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于重污染的处罚也很轻,轻视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执法不严的问题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使法律真正发挥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巨大威慑作用。其次,加对于绿色税收的征收需要建立法律依据。很多的发达国家很早就采用了这一做法,很显然,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通过建立中国低碳化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3)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政府需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发挥指引以及适当的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可以引导企业转变意识,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经济的合作。我国还需要加大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的改善我国的环境的法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同时当前对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很多时候由于环境方面的指标没过关,导致了出口不了的情况。这也是由于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的概念还没有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原因。政府还应该建立一个低碳和低碳会计制度审计和监督机制。我国在环保立法和执法明显滞后的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适应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差,处罚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细化这些法规。例如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如果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法规就从重处罚等措施。制定一些促进环境保护的优惠的政策,这样企业才更加愿意促进整个绿色企业的发展,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就是势在必行。对绿色企业实行奖励制度,增强绿色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在税务方面,对于那些绿色财务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的制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同时,给其信贷支持,最大限度的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程度的统一化发展。

2.企业层面

(1)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低碳经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绿色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要求企业需要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的大趋势,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的不考虑环境保护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参与绿色项目跨越绿色金融管理公司的理念被传播到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具体经营业务。(2)发展适应低碳财务管理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财务,会计等模块,并与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各方面以及财务管理的实施和协调,以满足低碳经济和绿色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条件充分的前提应该可以实现全员全程绿色财务管理和绿色运营管理。(3)培植低碳的财务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在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绿色文化是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价值观的目的。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充分认识保护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和环保管理意识,低碳意识和理念逐渐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全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结论

第9篇:碳排放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风险;对策

一、中国CDM市场综述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后,全球碳金融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碳市场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亿吨上升到2008年的48.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89.2%,同期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08.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126.6%。据世界银行预测,2008年到2012年每年的碳交易需求将达到7至13亿吨,每年的市场规模至少达600亿美元。2012年由于预期非附件I国家加入,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目前,中国被许多国家看作是最具潜力的减排市场。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根据UNEP Risoe的数据,截至2009年1月1日,中国有1608个正在开发的CDM项目,在执行委员会注册的项目有352个。正在开发的年减排量达332.4百万吨,在执行委员会注册的减排量有131.8百万吨。

二、中国企业参与CDM的风险

(一)审批风险

CDM的第一个风险是审批程序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首先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并提出二氧化碳减排放量,国家发改委批准后由联合国批准的指定经营实体(DOE)加以认证,认证通过后DOE将申请材料递交到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EB)审核(见表1)。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需要3至6个月时间,复杂的审批程序可能会给最后的结果带来不确定性,不论结果如何,前期的设计、包装等费用至少需要投入10万美元。由于“额外性”的要求,大多CDM项目并不是副产品,而是要投资后才能卖减排额,这些投资在审批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可能打了水漂。

截止2009年1月1日,中国有1608个正在开发的CDM项目,而在执行委员会注册的项目仅有352个,大约只占22%。这不仅体现了DOE和EB在CDM项目审批中的管理瓶颈,也说明企业在参与CDM的最初就遇到了审批带来的风险。

(二)政治风险

首先,随着《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的到期,2012年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已成为许多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谈判的重要砝码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气候政治”。欧盟的态度很清晰,对于气候变化持积极促进的态度。欧盟的目标是在达成国际协议的情况下,到2012年减排30%。美国也有意重返国际气候谈判舞台,《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法案》的通过正是美国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会议最终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这又进一步增加了CDM未来的不确定性。CDM的供需市场是一个受国际政治影响很大的动态市场,发达国家在碳减排问题上的模糊态度增加了企业在CDM市场的潜在风险。

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虽然目前还不必履行《京都协议书》的减排规定,从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快就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的第一排放大国。中国能否保持非附件I国家,继续不必履行减排义务,存在不确定性。如果到时候中国开始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义务,中国就将一夜之间从碳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如果当时的CERs价格高出我国现在对外出售的价格,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将以更高的价格将自己以前卖出去的东西买回来,这将带来额外的损失。碳交易中角色的转变和CDM供需市场的变化都将使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制度谈判中的压力越来越大,也会对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三)经济风险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方面许多曾经活跃于碳交易市场上的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由于投资资金的萎缩或资金链的断裂使得碳交易市场由活跃转入萧条;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许多大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减少导致了它们对温室气体减排指标需求量的减少,这种供求关系环节对全球碳交易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首先项目业主开发CDM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其次是买方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外企业要么破产要么存活。企业破产了,他们购买的减排量也会在清算他们的财产时一并清算;存活下来的企业就要对购买的减排量负责。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企业支付能力下降,进而影响CDM交易的正常进行。此外,当前国内的CER购买合同通常以欧元和美元结算,对中国业主来说存在外汇风险。CER交付时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波动以及人民币升、贬值都将直接影响项目业主的收益。

(四)市场风险

目前,国际上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碳权交易市场,现有的市场交易体系处于分割状态,制约了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再加上市场投机因素的作用,’碳信用的交易价格波动较大,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又缺乏定价权。中国企业在CDM项目中面临着巨大的CER价格风险。CER价格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CERS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受金融危机影响,CERs价格出现大幅下滑,购碳协议毁约现象增多。CDM项目所产生的CERs价格自2008年9月以来持续走低,欧洲碳市场CERs价格由2008年7月份的最高价22欧元/吨降至2009年2月份的约8欧元/吨,降幅达到64%。国内eERs价格也随之下跌,CERs平均价格最低时只有6欧元左右。虽然10月份以来CERs价格有所回调,但中国CDM市场仍然不景气,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第二,中国缺乏对CERs的定价权。由于中国企业对于该领域的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知识,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同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中国相关碳排放量交易产品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减排额,这些核证减排量却被发达国家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为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衍生产品等进行交易。如今年2009年6月,中国卖给欧洲买家的核证减排量现货价格为11欧元/吨左右,同样的欧盥配额的2014年12月到期的期货价格高达19欧元,吨。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在意外获得海外金融机构主动送上来的“免费大餐”的同时,也被这些经验丰富的资本大鳄占尽了便宜。

三、中国企业参与ODM项目的风险控制

首先,对于一些传统风险,包括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实施风险等,企业可以采用一些金融产品,通过风险对冲或保险等形式来降低风险。中国企业参与CDM项目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作为最古老的风险管理方法之一的保险可以在经济制度上为碳交易提供一定的保障。随着市场的需要,一些新的保险产品,

如信用交付保证、气候衍生品等也已经推出。企业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保险需求后选择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才能有效降低企业风险,进而提高CDM项目投资的收益率。

其次,中国CDM项目业主即供方在与国际买家签订合同时需要遵循风险管理原则――合理分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CER交付不足的风险。中国项目业的策略应采用风险共担或转移的方式,不应全部承担交付不足的风险。国内有的项目合同中规定,如栗没有达到预期减排,业主不负任何责任,由买家自己另行对策。这种方式卖方承担的风险小,但价格随着降低,还有合同规定,如果当年交付不足,不足数量由以后的产量补足,但价格下降,这是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交付风险、但卖家承担比例大的方式。还有合同规定,若交付不足,由卖家提供其他方式获得的CER交付买家,这种情况是由卖家承担全部交付不足的风险。第二,CER价格风险。买卖双方对于CER价格风险的衡量是不同的。确定后的价格对于卖方来说应该为价格与风险成正比,即低价格、低风险,高价格、高风险。对于买方来说应该成反比,即低价格、高风险,高价格、低风险。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多为买方合同,着重保护买家的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卖方,特别应该在合同谈判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风险分担和CER价格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表2较直观和清晰地列出不同价格下的风险分配)。

目前,由于中国企业对CER价格的议价能力低,可以采用在合同中不确定具体价格,将CER价格与交付时国际市场(如欧盟排放贸易的排放许可权(EUA)的价格挂钩,买卖双方共担风险。

四、结论

“低碳经济”在全球正在形成大气候,中国也将顺势而动,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之路。企业参与CDM项目的开发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企业能否在新的全球经济热点下抓住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CDM风险的控制。中国企业不仅要把握机遇,更要抓住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碳金融领域占一席之位。

参考文献

[1]2012年前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市场――政策环境与发展现状,中国-欧盟清洁发展机制促进项目,2009

[2]state and Trends of the Carbon Market.2009,The WorldBank,May 2009

[3]郑 爽.CDM项目的风险与控制能源与环境.2006(3)第28卷第三期

[4]余裕平.严玉平.王文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江西能源,2007(4)

[5]CDM交易.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中国石油网,2009-11-06

[6]碳交易风险隐现.《能源》.200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