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

第1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管理在企业中提升到战略高度。将来的物流管理将会朝着网络一体化、各合作成员一体化、操作流程自动化和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趋势发展。因此,物流管理将会是每一个企业需要重视的,建立物流信息平台,进而发挥物流的优势来应对物流管理趋势的变化。

关键词:

物流管理;发展策略;趋势

一、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现代物流管理在企业中提升带战略高度。因此,企业必须要对现代物流管理重视起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保障,也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物流管理少不了科学的技术和创新,为世界人民展现它的优势,展示未来发展的美好。对于企业而言,要抓住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是当前企业需要面临的问题。

二、现代物流管理趋势

1.物流管理网络一体化。企业为了能够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将物流管理和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的结合,融合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物流管理技术。实现从制造业到商再到销售商的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即便这个物流管理网络的每个成员都在不同的位置,也同样能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信息的共享;销售商能够及时了解到消费者们的需求,并且记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和商可以通过一体化网络获取销售商提供的客户信息、销售商的仓库存储和其他物流信息,为了方便他们能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策略,并且及时告知销售商和商决策变化。在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共享的情况下,物流管理网络成员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计划和策略,为了能够更海德适应激烈的竞争,应对现代营销的变化。2.物流环节成员一体化。受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影响,每一个环节的成员只会思考本环节的问题,成员网络相当分散,使得出现问题后都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产生,效率变得低下。在现代物流管理下,物流管理最关注的就是效率,所以,每个环节的成员都应该合作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根据市场变化来及时采取策略,及时调整达到市场的要求。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中,各成员共享信息与利益。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处理好各成员之间的矛盾。物流环节成员一体化可以分三个渠道:(1)收购和兼并来将成员进行重组,一位成员取代别的成员。(2)这个成员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让其他成员信任,最终成为合作伙伴。(3)各成员通过合同来进行合作,来加强成员的关系,使得每一个成员能够互帮互助,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合作方式。3.物流操作自动化。随着目前各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各种特性凸显了出来。传统的靠人来处理了物流的效率变的低下,而且特别容易发生差错。所以,计算机的大量使用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设备,自动化的管理将会完成生产材料的管理,仓库存储,订单自动处理等业务操作。自动化设备不但效率高而且很难出现差错,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水平,缩短时间,适应现代多变的市场环境。4.物流管理的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多额领域。比如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和数据交换技术等大量信息技术,在未来还将会出现许多高新技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物流的订单处理速度,还能够有效降低仓库存储成本和劳动力,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物流相对发达的某些国家,已经应用到了信息技术,这是对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认可。甚至可以说现代物流管理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将会很难发展下去,没有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策略

1.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有很多企业是由计划经济改变而来,因此,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思想仍旧受到它的影响。要想摆脱这种思想误区,企业就需要认识到物流管理在发展中的重要性,改变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彻底将现代管理理念贯彻到日常经营中去。按照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要求,将现有物流进行全面的改革,并不断扩大物流涉及的领域,最终实现高质量、高水平、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2.建立信息平台。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独立的信息平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发挥信息平台在物流管理的优势,这些中小型企业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建立:(1)几个合作企业共同投资建立信息平台,收集和处理信息。(2)由其它比较大的企业投资,借这个平台达到资源共享。(3)由当地政府出资,通过行政手段建立信息平台。不过,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指导,不管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成本要求,使得企业能够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进行投资。3.掌握商流和物流分离原则。我国有许多小型企业存在,对他们而言,能够建设自己的仓库,运输车队和自主经营物流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有可能导致破产。有的大型企业虽然建设物流体系时资金不是问题,但是缺少物流管理方面的技术和方法,使物流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所以应该首选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企业将产品外包给物流企业,企业只需要做好生产就行,因为物流企业有专业物流设备与技术,所以能够响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将产品快速制造并交给消费者。这样,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也广泛受到客户的满意,专业的物流企业可以同时为几个企业服务,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4.物流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就必须使物流管理进入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时代,以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订单,发货与仓库存储等物流资料,仔细分析出目前市场下的物流成本,同时对未来的物流管理进行预测。其次,物流管理的自动化能大大缩短时间和成本,降低消耗,从而保证物资供应及时,节省了仓库存储的成本。5.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虽然我国的物流管理正在进步,并且有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西方国家的物流相比较,我国物流管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了能够达到西方国家物流管理的水平,我国需要引进国外的物流管理理念,加强学习西方国家的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及时关注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我国企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不是拿来照搬照抄,而是基于我国国情来对我国物流管理进行改进或者吸收西方先进物流管理的精髓,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引进设备,保持技术和设备都处于领先水平。从成本控制方面来考虑,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物流成本的费用,若想降低物流成本,就要提高服务质量,并不断改善物流管理模式。6.培养物流管理人才。对物流管理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企业对物流方面的管理不够重视,也缺少这方面的人才,使得企业只具有初极仓库存储和运输队,达不到现代物流的各方面要求。仓库管理员工除了按单发货,检查产品入库,出库外,不具有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所以要引进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另外,也同样需要对目前企业的员工进行培养,来加强成员的知识水平,最终达到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必须将现代的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实施,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让国民的生活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祝云舫,黄中鼎.探索企业物流管理的新思路[J].上海企业,2006,(2):61~63.

[2]邝孔武,王晓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第2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东西方 物流思想 比较

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实现物流合理化,对物流活动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现代物流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内外贸易的广泛开展,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激烈,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从生产导向、销售导向转为市场导向,而物流也随之从传统的单独管理进入系统统一管理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物流的需要也从最初的旨在扩大生产能力与规模变为提高系统效率、稳定市场与销售以及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个高效、合理、通畅的物流系统,可以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之目的。目前,业内还缺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深入理解,加之现阶段国内对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还不尽完善,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物流思想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及其内在含义,从而将我国现行的物流管理理论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思想体系,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国家的物流理论体系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外物流管理思想的演变

“物流”一词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之后,随着营销管理学的发展及其在经济实践中的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将物流问题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并把它理解为物资的供应、装卸搬运和储存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各个环节的综合体。然而,从物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二战”期间曾被认为是现代物流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当时以美国营销学派阿奇・萧提出的“physical distribution”物流概念和军事后勤学派美国少校琼西・贝克提出的“logistics”物流概念最有代表性。应该说,这两个概念的实质内容是不同的。阿奇・萧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定义物流的,“physical distribution”准确地翻译,应该是“实体分配”,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生产的产品怎样更省钱、更及时地分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物流”;而琼西・贝克则是从军事后勤角度定义物流的,将“logistics”译成中文,确实是后勤的意思。“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快速发展,供、产、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同时在工商界,许多企业开始广泛应用美军“二战”期间发展起来的后勤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此后,宏观经济的衰退,市场萧条,尤其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服务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20世纪中期,由于原材料的多样性、季节周期性的需求、库存持有成本的上升、多项目的生产线以及在客户需求与物流成本之间建立平衡的需要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美国的管理学家提出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并把物流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用户服务等的思想观点为众多厂商所接纳,但此时人们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仍局限在生产领域以外的流通及服务环节上,而对于企业内部运作产生的物流需求问题却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配送需求计划(DRP)、配送资源计划(DRPⅡ)和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准时制(JIT)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开发以及在物流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推动了物流顾客服务战略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也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流理论和实践开始向纵深发展,一方面,EDI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POS系统、条形码技术在物流上的广泛使用,进一步保证了物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和准确性。在此背景下,单凭技术发明、改建工厂、提高劳动生产率已难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相比之下,改善物流管理、改进工艺流程则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无论是在对物流概念的理解上,还是在现实的物流管理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和突破,并提出了“整体化物流管理”的思想,即物流管理不仅包括前述的产品流通过程和服务环节,也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采购、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

日本物流概念形成的历史比美国要晚得多,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日本,物流概念的导入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派出“流通技术考察团”在美国实地考察时初步接触到“物流”这个概念,在详细了解了物流这一新事物后,于1958年第一次提到Physical Distribution(PD)。由于当时的日本尚处于经济发展的黎明期,所以物流(PD)概念马上被产业界所普遍接受,并把它译成“物的流通”。1973年,日本经历了石油经济危机,经济陷入萎缩状态,日本的企业重新关注物流对企业盈利的价值,谋求物流带来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消费者需求上的差异化日益凸显,商品倾向于轻、薄、短、小的商品开发,多品种、小批量成为当时生产经营的主流,这使得市场需求的不透明度增加,要求制定合理的库存的观念越来越强烈,物流管理也相应地从集货物流向多频度、小批量、配送短距化方向发展,由于市场销售竞争的不断加剧,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因此得到纵深化发展。

虽然物流理论和实践在国外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物流的战略地位尚未显露,物流实践的发展相对缓慢,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尚未形成,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对物流产生了需求,我国政府和企业才逐渐认识到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的价值和战略地位,由此开展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但时至今日,我国的物流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二、中西方物流概念内涵解析

1、欧美物流概念解析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63年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及制成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1985年对物流的定义改为: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从以上两个定义来看,前者定义了具体的物流活动,强调物流的目的是“有效率”的流动,而后者则采取了更为灵活的表述,强调物流的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欧洲物流协会在1994年对物流所做的定义: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欧洲物流协会的定义已成为欧洲标准委员会的物流定义,寄希望于能够成为欧盟的物流规范。

从物流在西方国家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特定过程以及各种物流概念的分析来看,欧美等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对物流概念的定性与定位的实质性内容基本一致,都是从工商管理学的角度进行定义和分析的,并且从宏观的角度描述了物流的经济技术特征,提出了物流活动的管理实质上是对可控制的社会经济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优化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即通过市场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物流网络实现系统的总成本最小,这些思想理念构成了欧美国家现代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核心内容。

2、日本物流概念解析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在《物流手册》上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如果不经过这些过程,物就不能移动。

在日本,最初的物流概念,并不仅仅是指市场营销中的商品的分送和销售,还包括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供需服务。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输、保管、搬运、储存、流通加工及其伴随信息传输处理等活动来满足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概念的内涵,虽然已经拓宽了物流(PD)理念从美国导入时的初始内涵,与美国和西方物流(logistics)的意义有所接近,但是其仍然没有将物流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商品所有权的转换纳入物流系统的研究范畴,仍侧重于强调实体的流动过程。

3、中国物流概念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相对于欧美和日本的物流概念,我国的物流概念既简练又确切,既深刻又易懂,既规范又通用。根据国家标准的物流定义,物流属于物品实体的流动,“物流”中的“物”泛指经济活动中各种物品,“物流”概念中的“流”泛指物品空间位置、时间位置的变动和形状性质的变动。我国的物流概念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具有广泛的涵盖性和普遍通用性,而欧美国家和日本将物流理解为分销领域或“物的流通”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中外物流管理思想比较研究

由于东西方物流管理思想内涵的形成和发展所经历的过程有所不同,势必会造成在以后的发展中,东西方物流在概念和内涵上产生重大分歧。东方的物流思想突出强调的是产品或服务的物理性移动,强调政府在物流活动中的调控作用。东方的这种物流理念,是日本在从美国引入的PD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意是指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活动的核心和实质是“物”的流通。日本统计审计会发表的《关于改进物资流通消费统计工作的咨询回复报告》中将日本的流通体系分为物的流通和商业活动两大类,从而第一次确立了初始的商流与物流相分离的概念,将物的流通解释为物资流通活动和信息活动,并指出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物资实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而将商业活动称之为商流,它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商品所有权从卖方到买方的转移。在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物流思想的发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物流专著是日本菊池康也教授撰写的《物流管理》,他将物流描述为“为了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应该说,对物流的管理理念提出更进一步解释的是日本学者林周二在《现代物的流通》中对物流的论述。他认为“物流是克服时间和空间间隔,联结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包括废弃和还原在内的一切资材的物理性移动的经济活动。具体说有运输、保管、包装、搬运等物资流通活动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

由于我国的物流概念是从日本引入的,所以“物流”定义的主要内容和日本的物流定义基本类似,概念中将“物理性”流动作为其核心内容,仍然强调物流是货物或物资的物理性移动,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阻断,创造了时间和空间的价值,所有这些都体现和构成了东方物流发展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体系的形成源于他们所共同拥有的东方民族文化。

不难看出,中日所代表的东方物流思想理念的实质内涵是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物理性转移,突出了在物流活动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强化了物流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性,如具有代表性的“第三利润源”的观点则是出自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学者西泽修。

欧美现代物流思想的核心内容,则是通过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即通过对现有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包括业务流程、销售计划等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在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方法去管理整个供应链,这种管理模式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更加合理和高效,因为它实现了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把分散的物流各项功能整合起来,并把它当作一个系统进行管理,防止各环节、各物流节点仅仅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略整个物流系统的成本,以防止和减少内部利益冲突,保证整个物流系统运行的有效运作。可见,在西方的物流管理中,比较侧重的是供应链管理,其管理的目标并不是要达到哪一个环节的成本最低,而是要通过所有功能之间的平衡,来降低企业整个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或者在较优的服务水平上使物流成本更加合理化。由于西方物流理念强调的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组织管理,所以在组织实施中,对运输、仓储等基本的物流服务功能则是按照市场化运作规律来择优选定社会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资源优化和配置的,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保障。因此,西方物流管理活动体现的是现代管理学的思想内涵,是一种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自然社会等各种资源的手段,它将成为企业管理经济活动的一种优化运作模式。

东西方在物流理念内涵定位上的差异,使得中外物流实践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方物流,其着眼点是企业,注重物流成本的测算和企业利益的得失,比较强调物流是“第三利润源”。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物流,其着眼点是消费者,物流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满足消费者而不是满足企业自己的基础上,所以欧美物流不谈“第三利润源”而特别强调物流的后勤保障服务,这使得欧美的物流管理思想更加具有战略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了解东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产生的背景以及在物流理念定位上的差异,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真正内涵,借鉴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物流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汝宜红: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3] 牟旭东、陈建:物流第三利润与源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4] 吴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第3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

    (一)现行财会制度与核算方法不利于物流成本管理 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早在1970年提出的“第三利润源”理论指出,在制造成本降低空间不大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而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对物流费用缺乏了解和细分,并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难以管理和控制物流费用。

    首先,现行的会计报表分类方法将物流成本与销售成本混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国制造企业成本仍分为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是销售成本的一部分。然而根据我国2001年制定的《物流术语标准》,制造企业物流活动贯穿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物流成本不仅发生在销售环节,还发生在供应、生产、售后等环节,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实际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显然,这样简单的归并并不科学,直接导致难以了解和控制企业物流成本。

    其次,现有会计报表中所能体现的“物流成本”并不全面。在我国大多企业财务报表中,物流成本为可视成本开支,属显性成本。但物流环节中实际还存在很多隐形成本,如库存积压降价处理、库存呆滞产品、回程空载缺货损失等。

    综上所述,由于制造企业财务报表都必须遵循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被隐含”和“不完全”缺陷,因此难以按照其内涵完整地计算出来,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无从下手。

    (二)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 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在物流系统中存在明显的效益背反规律,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难度。一方面,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存在效益背反规律,各环节成本往往形成矛盾,此消彼长,某一环节成本的降低,会引起另一环节成本的增加。如运输成本与包装成本、包装成本与装卸成本、库存管理成本与失销成本等都构成二律背反的关系。因此,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时若不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考虑,必然会造成整体物流成本的增大。另一方面,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之间也是一对矛盾,存在类似的效益背反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高水平、高标准的物流服务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库存、较高的费用和较多的服务内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服务成本。而较低的物流服务成本要求有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服务项目,必然会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和标准。因此,在物流系统管理中,既不能片面强调服务水平而不计成本和经济效益,也不能单纯地追求低成本而忽视服务质量。企业必须在服务与成本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二、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解。重生产轻流通在我国是一种普遍现象,很多生产制造企业重视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的改进以及生产设备的更新,但对与此相关的生产物流路线优化、供应链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商品与物料的库存控制等方面,却关注甚少,降低成本的视角很少落在物流环节,更不会投资建设与改进物流系统,导致生产中产生过多的车间物流费用、采购费用以及销售物流费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受舆论影响,当前虽然有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逐步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从企业领导到员工对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从而也影响了物流管理对生产总成本的降低作用。

    (二)管理模式不当 物流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根据对物流设施的所有权,物流管理模式一般分为自营物流模式、物流联盟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模式时,应该以物流总成本最小化为最终目标,从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能力、资金实力、交易成本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权衡,选择合理物流模式。除此之外,还须慎重考虑不同物流模式的互补性,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合适的物流管理模式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物流模式的选择存在问题,如过于相信自营物流,或物流模式过于单一,或选择的物流模式过于超前等,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三)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物流各个环节劳动力和设备成本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综合成本却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物流各环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落后,造成运力浪费、库存大,物流费用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制造企业缺乏现代物流观念,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无线射频技术、GPS、管理信息系统(MIS)等的使用还不是很广泛。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大多企业对物流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发展缓慢。虽有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因为人才缺乏或没有合适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使用效果欠佳。与国外大型制造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相比,管理手段差距很大。

    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 应根据国家颁布的最新物流标准和现代会计准则,将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企业现有会计制度有机结合,确定核算物流成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口径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会计手段上突破物流成本管理难题。首先,要统一物流成本内涵,界定物流成本的范围,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完善物流成本的分类。其次,要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专门设立“物流成本”的核算科目。并将物流成本内容从现行的成本会计及财务会计账户中分离出去,实现物流成本的单独、全面核算。最后,要加强物流成本考核管理,通过建立物流成本数据库,对物流成本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关费用分解到相关不同的活动、环节和部门,以正确评价物流绩效,明确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与责任,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二)改进物流管理手段,提高物流成本管理效率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制造企业的各环节物流成本不可能实现最优控制。现代物流的特征就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通过借助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是改进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更准确、迅速;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分析与预测,可提前控制不必要的物流费用发生。例如,通过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物流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使相关企业或部门得以共享,从而共同、充分应对市场变化,实现物流成本的供应链管理。

第4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现代煤矿企业;物流管理;特点;强化管理

当今社会,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传统的煤炭供应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来保证现代煤矿的大量生产的现象。

1现代煤矿企业物流管理的特点

(1)在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必须要顺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些大型的国企物流公司系统中已经不存在了指令性的计划,而一些企业需要的物资都必须依赖市场而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煤矿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要在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物流管理的格局和结构上进行改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物资体制的改革,所以一定要保证煤矿企业所供应的主要人员渐渐的转换成企业自己的人员;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转变,煤矿企业应该对自己的产品的品种和规格进行一定的改变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即使煤矿企业逐渐对管理模式和生产技术进行一定的改变,但是企业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

(2)在我国煤炭物流管理中,必须要对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集中性管理,我们必须要对产品进行统一的管理下,才能进行分散管理。煤矿企业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煤矿企业进行的计划要提高其准确度,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是煤矿管理的核心,煤矿企业是依靠自身企业里的工作人员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若想带到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努力提高其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竞争是作为现代市场中的核心,因此,若想使煤矿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竞争力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必须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煤矿企业的供应量一直是巨大的,所以煤矿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我国煤矿企业一直存在的现象就是太过于分散,没有团结的意识,所以,在这个竞争力极强的市场上,要团结一致,提高煤矿企业的整个经济效益。

(3)在煤矿管理企业中,现代物流管理是系统整合的协作物流,它以煤矿企业的整体为目标。从现代的商品体系中可以看出,现代的煤炭物流管理不仅仅只是企业生产、销售的事,也是包括消费人员、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整个共同的活动,从而使现代煤炭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而在现代的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现代的物流管理是要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以实现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

(4)现代企业物流是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所以,在现代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服务的对象是顾客。所以煤矿企业在物流管理中,不要认为只对企业内部产生的影响,而作为的服务对象只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和销售部门;而是要认为物流管理要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外的顾客。同时,煤矿企业的经营理念核心要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同时,煤矿企业的每一次活动都要以客户服务为价值取向,要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煤矿企业要在积极追求扩大交易的同时,也要实现在与竞争者和顾客服务之间的差别。

(5)在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中主要是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的准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因此,在煤矿企业物流管理中要依靠现代技术的发展,将现代的科学技术同自己的管理手段结合起来,实现物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当今社会,信息已经成为管理的核心,现代的物流活动必须要及时了解和反应市场的需求,煤矿企业要将各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再传达到各个生产部门,这样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现代企业中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煤矿物流管理中,煤矿企业的内部没有规范的物流管理体制。目前,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一些大型的煤矿企业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但是,我国相当多的煤炭企业仍然受到传统经济计划的影响,使得我国的企业仍然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在我国的物流管理中,仍然缺乏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在煤矿企业更替新老体制时,导致很多的煤矿企业的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相符合;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在采购物资时,没有先进的规范化的手段,而且煤矿企业在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没有及时准确的反应实际的库存动态。在煤矿企业中,由于没有用规范的行为采购物资,使煤矿的库存物资大量沉积,而导致这些大量沉积的物资经过运输,使煤矿企业多余的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3)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由于各种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以及落后的储存方式,使得我国的现代物流管理手段遭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煤矿企业的物流整体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各个企业都在自己的传统技术之上运用了相应的信息技术,由于在我国的煤矿行业中依然缺乏着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所以导致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神华的企业绝大多数都位于偏远落后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是给物流管理造成很大障碍,从而加大物流管理的成本,使物流管理的成本相对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更是显得尤为突出。

3对现代煤矿企业物流管理有力的措施

(1)在我国的煤矿企业中,由于缺乏着规范科学的管理,阻碍了我国的煤矿企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煤矿企业实施具体的科学管理制度,对煤矿企业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经营模式。

(2)目前,我国的物流业市场还不成熟,都是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我国的大型煤矿企业可以将自己企业中现有的物流服务人员和物流资金分散出去,在我国的现代经济市场中,一些独立的物流公司逐渐增多起来,所以,我国的煤矿企业可以建造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这时,独立的物流公司不仅可以为自身的企业提供服务也可以在市场中为其它企业进行服务,以此来提高自身企业的服务能力。

(3)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全球的信息资源达到共享。而在我国,煤矿企业没有很好的运用现代的信息化网络技术,使得我国的煤矿企业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我国的煤矿企业出现滞后的现象。所以我国煤矿企业的物流管理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站。

(4)现代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对物流管理人员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我国的煤矿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注重培养物流人才,提高物流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大量引进专业人才。管理者要明确煤炭企业物流各环节的基本目标,科学的确定煤矿企业的物流模式。

(5)煤矿物流业与专业的物流业相比有着一定的缺陷性,因此,煤矿物流业需要一定的专业化手段进行管理。现代煤矿物流业在采购、存储以及配送的技术上都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进行运作。这样,还需要全面提升煤矿物流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在遵循物流管理体制的基础之上,提高煤矿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

(6)煤矿物流业在进行物流运输时,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再进行物流运输,一个科学合理的运输计划有利于提高物流的速度效率。在运输的过程当中,要尽量避开车辆运行的高峰期,合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同时,在运输的过程当中,针对运输的物品进行季节性分析,然后再制定详细的规划,增加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并且,可以让一些重点客户对自身企业进行参股,提高物流的设备装置。

(7)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在进行物流作业时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但是,公路的不断发展导致物流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交纳的费用也增多起来,使物流业的经济利润受到了损害。还有一方面则是由于我国的物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以及合理的运行机制,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流业的发展。因此,煤矿物流业必须要改正自身的局限性,可以利用现代物流业主要的运作方法,配送业务。配送业务是比较完善与快捷的方式,为物流业的生存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在管理与发展煤矿物流业时,必须要有着广阔的市场。在我国大型的煤矿企业面前,有着丰富的资源,也有着多年的运输与采购的经验,可以对物流业的运输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企业者对市场经济有着很好的建设经验。因此,在创建煤矿物流业时,要结合自己多年的生产经营与建设经济市场的经验,并且能够很好的利用广大的客户源。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煤矿物流业的运转速度,减少物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所走的弯路;而且也能够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4现代煤矿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意义

煤矿行业一直就是高运输、高速度的行业。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致使一些公司在运输产品时有着一定的方便性与安全性。但是,煤矿企业在面对着高运输、高速度的生产结构时,总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运输产品,而对于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为生产的目的的公司,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煤矿企业在向着现代企业的形式而转变的重要体现。

(1)物流行业是新时代的社会产物,它具备着一定的网络信息化、高效化以及一定的时效性。在现代煤矿企业中,利用新时期的物流来提高煤矿企业的现代信息化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煤矿企业中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减少企业成本的浪费;同时,在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市场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煤矿企业的竞争力,能够使煤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将现代的物流融入到我国的煤矿行业当中,能够有效的提高我国煤矿行业的现代信息化,提高产业水平。同时,也可以将煤矿企业物流业推向我国市场,推向国际市场。神华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比较健全的优势,大力促进和提高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自身优势,让信息成为开创物流发展的先锋。

(2)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促使着市场中有着各种产品的输出;同时,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在社会上供应链管理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为物流业的运作开辟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提高了物流的经济效益。在现代煤矿企业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业,不仅方便了自己的运输活动,节省了一定的资金成本;也让煤矿企业在这个物流业的大市场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的特点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产品都有可能替代我国的煤炭。因此,在这个巨大的市场背景下,我国的煤矿企业充满了一定的危险性。面对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的煤矿行业必须树立一定的危机意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济市场,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在煤矿企业创建物流管理,对扩大自己的前景市场,增加自己的生存空间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煤矿企业物流业中,可以主要的进行煤炭运输,为其它产品进行服务,为扩展自己的产品市场创造了条件。煤矿物流业的发展优化了煤炭产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市场资源进行有机的结合。

(4)煤矿物流业若想得到较快的发展就必须使煤矿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使煤矿产业更加规模化。随着现代我国煤炭企业逐渐建设成集团化,还有相应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形成,让煤矿资源与结构配置更加科学合理。随着众多的企业产生,在面对着巨大的物流需求的情况下,为煤矿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有着相应的潜在市场,为煤矿物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5总结

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我们不仅要做的是发展新能源,也要节约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但要节约开发资源,而且要对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我国煤矿企业中,技术和管理依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对煤矿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时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进行有效的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黄婉秋.煤炭企业物流现代化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2]王玉君,屠世浩.煤矿企业供应物流信息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2).

[3],刘培国.煤矿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科技,2006(12).

[4]薛小鑫,田芳.煤矿企业供应体系物流管理模式建设探析[J].中州煤炭,2012(01).

第5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控制的水平还比较低下,物流业尚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即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高、库存水平高、管理费用高、物流总体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一、造成我国物流成本控制水平低下的原因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短缺经济、过剩经济的低成本时代进入到高成本时代。由于生产力成本、技术成本、企业支付物流成本、生产资料成本、土地成本等因素的不断上升,市场、资源劳动力等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利润大幅度降低,尤其是中小企业。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问题,又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所致。我国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事实上企业物流成本是除了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项目。外部环境方面,存在诸多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相违背的、过时的制度规定,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各种公共服务平台,缺少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采取有效的具体措施,缺乏政府对现代物流发展的正确引导和规范。

二、合理控制物流成本的措施

1.按国际惯例和国家通行标准制定物流设施标准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方法,规范物流设施和有关技术设备,对每个环节都实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建立起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产品制造、商品流通等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物流成本信息,对于物流成本还不甚了解,对于物流成本的概念还十分模糊,弄不清物流成本与制造成本,物流成本与促销费用的关系。无法真实掌握公司内部的物流费用,即使通过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所得出的物流成本信息也仅是“冰山一角”。因此有必要引入先进的成本核算系统,对于企业经营物流业务所发生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增值服务费、保险费、税费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借鉴目前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核算模式,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形成一整套有效的物流成本的计量与核算方法。

2.提高认识

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市场化程度较低等缘故,现代物流的好处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对待,尚未意识到发展现代物流不仅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带来巨大利润,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中小型企业大力宣传降低物流成本有诸多好处,可以介绍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结合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具体情况,介绍其运作效果和成功经验。灌输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重视其是现代物流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战略产业,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流通等成本,从而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中小型企业对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只有真正认识到物流的“第三利润源”的价值所在,现代物流发展才能够进入快车道,企业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3.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科学的调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环境

结合企业所处的物流环境和本地政府的政策导向,对物资的流量和流向、包含信息网络技术在内的物流基础设施状况等进行统计调研。结合本企业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以及规划局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对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组织专家进行完善建设的专题论证,对未来物流服务的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本企业科学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物流技术人员

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为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使本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获得消费者青睐,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拥有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应寻求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人才可充分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的发展经验,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选派企业员工进入高校进行物流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丰富员工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接收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来企业实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增加实践经验,而且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外建立物流人员竞争机制,重点培养物流技术骨干,选聘优秀物流管理人才担任领导职务。

5.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物流渠道

一是企业间的相互联合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二是充分利用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将物流管理依托于第三方,即专业的物流管理公司,利用物流外包,降低本企业的物流成本。单独的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其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都是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寻求合作。充分利用外部的物流资源,从而更好地控制物流成本。

利用外部物流资源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物流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其专业化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管理自身的物流成本。(2)利用共同配送来提高物流规模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例如,可以通过共同配送提高货物装载率,进而削减由于运输过频或装载率较低产生的物流费用。它的优势一方面可以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既实现了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又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减少风险,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同时,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发展。

6.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过程实质上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体化”过程,只有将三者有效地结合,才能真正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物流工作效率的目的。企业应加快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快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对中小企业而言,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尤为重要。为了使物流成本控制更加迅速,有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地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有条件的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及时获取市场信息,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需求,减少库存的积压,降低物流的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物流企业已经从提供简单的送达服务阶段逐步进入高质量服务阶段,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就必须进行物流成本的控制,以实现对物流成本科学合理的控制,最终提高本企业的经济利润,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马东.物流成本理论研究述评.发展.2006(9)

[2]马根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模式选择有关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倪雄.有关物流成本控制的若干问题探讨.广东科技.2007(10):292

第6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人才能力需求;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思考

中国分类号:G718.5

备注:本文系全国高校职业院校物流教改教研课题《以人才能力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ZW2014008。

由于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推动,现代物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大高校纷纷看到了市场上物流人才的匮乏问题,继而开始了专业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但是许多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的同时,并没有结合实践进行讲解和知识的传授,造成理论同实际情况的脱节,但是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成为各大高校开展物流管理课程发展的关键。

一、有关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

就现代物流系统而言,要求从业人员能够承担从运输到储存,再到包装与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还要求其可以对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人、物、财、方法、设备、信息这六个要素进行科学的管理,与此同时,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很好地履行物流计划与质量控制的职能,并对技术支持与经济管理进行熟练掌握和控制。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从业人员要具备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一)对计算机的熟练应用能力

由于现代化与科技化的迅速发展,对于现代物流系统而言,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可以实现现代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办公,并能够提高物流系统的办事效率,可以对文字、电子表格、网络通讯软件等进行科学与熟练的操作。

(二)具有同从业人员职称相称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对于现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根据其工作层次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理论研究型、管理决策型、实际操作型、理论应用型。据相关统计与调查发现,实际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要明显大于其余三种类型的人才需求。近年来有170家物流企业进行320个岗位空缺的招聘工作,其中对报检、报关、单证人员的需求量为36个;对仓储经理与仓储主管的需求量为20个;而操作类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是169个。

(三)现代物流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强调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可以将现代物流系统的整合功能予以合理化的体现出来。由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促使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从业人员要能够在语言的表达能力上和人际沟通与交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改良,使之能够推动现代物流系统的持续性发展。

二、有关人才能力需求同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阐述

物流专业课程体系要将人才能力作为课程培养的基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会由岗位职业的分析着手,进行核心课程的设置,并且能够对专业能力进行拓展和补充,构建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为主线的一套课程体系,促使课程的针对性比较明显,能够推动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要求高校能够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与创新性。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比如: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与职业道德。在进行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结合教学实践强化学生对于知识迁移能力的应用和创新。

三、有关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一)需要确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高职院校能够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将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以过硬的操作技能面向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大潮。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为学生传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等综合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使之能够社会中的各类物流企业对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二)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要遵循四原则

1.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社会导向原则

高职院校需要明确提升学生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最为快捷与实用的方法就是同产业界联手配合。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不仅需要在课程中融入与穿插相应的企业案例,还需要通过社会企业中的专家讲座的形式,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观念和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

2.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对于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则,要求高校科研通过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并做到以能力本位的思想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

3.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专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交流中,需要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对课程的侧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比如:从学生的兴趣、能力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可以能动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构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遵循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选择上,需要对内容进行多方面的筛选。受到日益多样化的社会影响,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造成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想听课,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合理化选择,要将适应性和现实性、系统性与前瞻性融入其中,借助于课程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融入教学实践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能够依托于教学实践的展开,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提升学生对于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学生予以实践教学的形式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实际应变与技术应用能力,还可以适应新世纪对于优秀型人才的需求。

结语:

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校企结合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促使其能够有明确的提升自我的方向,不断完善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投身于社会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朱庆伟,孙文军,訾波.基于人才能力需求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物流科技,2010(11).

第7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经济管理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超级秘书网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8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影响

在最近的几年中,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发展势头良好,这也促进了电子商务不断得到发展。自从电子商务出现或流行以后,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其发展了,物流管理模式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各个企业也深受其影响,对电子商务或者是物流管理都十分关注。很多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属于自己的公司网址或者是网络的相关计划,并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务系统。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两者的联系在日益加深,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其必然性,而电子商务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不能离开物流而孤立存在,物流体系是电子商务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实际上也是物流改革和发展的契机,物流企业将向那个方向发展还需要电子商务为其提供指引。

一、物流管理受到电子商务的深刻影响

1.近几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十分快速,其交易额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至2015年,其交易规模更是增加了4.7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35%。这些数据都反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之快,每到节假日,电商搞各种促销活动。例如,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双十一全天交易额571亿元。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912.17亿元。各个行业,特别是物流行业都应该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来推动本行业的不断增长。2.物流管理受到电子商务的深刻影响。物流是构成电子商务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不断往前发展,就必须对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就目前来说,物流企业在整个产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受到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影响,电子商务企业要想控制成本,进而提高盈利,甚至是要加大本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都需要依赖物流产业来得到实现。因此,物流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对物流效率的高低产生影响,也很大程度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影响,要使得物流产业的效率有所提高,那么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成熟的物流管理体系。如果物流产业能够与电子商务配合得当,那么就物流总体行业来说,物流的速度将会有很大的提升,时间也会大大缩短,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物流企业进行改革;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或者是管理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都进行了改变。物流产业而实行变革以后,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以往的物流模式主要是供销模式,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现在的物流模式主要是供销的一体化以及零库存的销售。从物流行业的这些改变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对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电子商务是必不可少的,物流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得到适应,才有机会将我国的物流产业发扬光大,不断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无论是物流作业管理,还是物流功能环节的管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影响。我们首先就以物流作业的管理为例,以往所采取的采购业操作模式,其操作过程与现在相比较为复杂,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后,采购也操作模式也进行了改革,通过对网络进行合理的利用,使得物流作业的整个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简化,流程简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物流成本得到了降低。再者,就是物流功能环节的管理,由于物流行业深受电子商务的影响,物流网络的信息化也在渐渐形成并且完善,物流信息的共享已经得到了实现,信息系统的完善使得商品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传统物流管理的不足与电子商务影响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

1.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及其不足之处。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它将企业间各个部分进行分割,每个部分往往缺乏实际的沟通,传统的物流管理的手段十分落后,效率也很低下。在企业的生产部门中,往往会出现在采购、管理以及供应上配合不当,同时也消耗了很多的物力和人力,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材料损耗也十分严重,仓库中库存物资的使用率也很低下,由此造成了很大部分的浪费,导致了采购过程的混乱以及后续运作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等;另一方面,由于储备管理不当造成了大量的货物积压,进而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资金周转速度十分慢,甚至是资金周转困难;再者,传统的物流管理中,相互之间信息十分闭塞,而当今企业的发展对信息的要求十分高,只有信息系统完善,企业才有可能及时进行正确的决策,物流企业作为流通性的企业对信息的要求则更高,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物流企业的管理才能更加完善,其决策的准确度才更加有保障。物流企业作为一种流通企业,也会存在如下的缺点:(1)各个物流据点的分散程度相对较高,这就导致了需要更多的物流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了物流人员的成本,也增加了对物流人员进行培训的成本;(2)订单的执行过程也是较为分散且独立的,在物流的方向上也缺少了相关的规划,这就容易造成一个企业中各个分公司有重复的覆盖区域,在物流成本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重复覆盖的区域内,容易造成物流服务的错乱,在该区域内的相关人员其物流服务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3)传统的物流管理中,其反馈信息的能力是十分薄弱的,这也是导致生产安排不当的重要原因之一;(4)传统的物流当中其资金存在更大的风险,这是有与在传统的物流模式当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订单处理体系以及结算中心。在传统的物流管理当中,订单的处理以及结算的处理两者之间没有进行较好的横向的交流,这就容易造成在对经销商的相关资金的管理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或者让其钻了漏洞。除此之外,企业在销售环节上由于受到传统物流管理的限制也会出现一些状况:在数据上出现数据无法核对上的情况,这主要是出现在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之间的数据问题。而在客户当中,则主要存在客户的相关信用管理无法被准确而且及时地反映出来。物流配送在其最初的发展阶段当中,其发挥作用的手段主要是促销的手段。传统的物流管理的观念当中,配送之所以会存在,其根本存在的原因还是为了要对销售进行服务,这就使得物流配送的地位容易被轻视,且发展速度也没有预期的快。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还保持着传统的物流管理观念不做改变,那么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对物流管理改革势在必行。2.电子商务影响下的物流管理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虽然在电子商务的影响和促进下其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纵观物流管理的总体情况,传统的物流管理体系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我国的物流管理体系仍然没有完全摒弃单一物流管理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这就造成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是相对滞后的,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需求。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的物流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物流的相关配送服务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在进行交易的时候对于时间的把握仍然有所欠缺,这就导致了物流的正常运行得不到很好的保障;(2)在对物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电子商务的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这也是物流信息系统存在滞后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信息的滞后大大制约了物流管理的更深一步的发展,也使得商品流通的速度有所降低;(3)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但是物流管理体系的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并没有很高,甚至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对于现代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还很匮乏,物流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也是影响物流管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4)影响物流管理发展的原因,其中还包括产业内部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物流产业的内部管理中,除了没有形成良好统一的管理体制之外,内部的管理也是十分分散地,这就导致了物流产业在服务质量上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与社会化标准的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电子商务影响下优化物流管理的相关措施

1.对电子物流的影响力进行提高。流通行业想要更进一步地发展就必须将电子商务进行融入到本行业中国,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来促进流通行业的发展,而要使得电子商务能够融入到流通行业中,首先需要能够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认可以及支持,因此,对电子商务的影响力进行提高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但是,社会大众由于长久以来受到了商业流通的影响,对于物流并没有十分了解,甚至有些人还存在着轻视物流的观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高电子物流的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大众对电子物流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在宣传上,我们可以利用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电视广播以及报刊等媒体来进行宣传,通过宣传的促进民众对于电子物流的了解以及改变他们的观念,最终使得电子物流产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2.对电子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要对电子物流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只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或者是只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它需要两者共同参与到其中,共同对电子物流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就政府而言,其主要是对一些企业无法管理的信息进行完善,比如对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信息化网络进行完善,将网络的流通与交通的流通信息进行很好的结合,为流通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息基础,给流通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除此之外,电子物流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层不变,它总是发展变化的,因此,政府应该根据现状来制定政策或者是调整政策。比如对于一些投资主体采取鼓励政策,让他们积极投入到物流服务的市场当中,对于税收制度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进行调整,为了使得企业的跨区经营能够更加方便,政府应该适时调整工商登记的政策。就企业而言,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对现代物流技术进行应用,加大对其投资力度,能够对信息化技术进行运用,让信息化技术服务于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从而使得本企业的竞争力能够有所提高。3.提高对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水平。我国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在最近几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如果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缩小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促进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就需要对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不断进行完善,加大建设力度。在我国现行的一些标准当中,有一些标准已经落后于当今时代的发展了,政府应该加强对现行标准的梳理,对一些落后的标准进行淘汰;还有一些标准对于物流的发展来说,在整体上还是符合物流发展的,但是在细节上还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改善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优于我国,这些国家的标准化建设有其优越的地方,对此,政府应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建设,取其适应我国物流发展的部分进行借鉴,通过对他国优秀的物流标准化的借鉴,制定出属于我国物流发展的标准化,推动我国物流与当今世界能够结构,也推动我国电子物流行业不断向前发展。4.培养物流人员的专业素质,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进行提高。就物流行业整体而言,相关的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整体不高,所受教育的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对电子物流产业进行创新是十分不利的,同时,对于物流的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很不利。因此,对于相关物流人员进行一些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企业应该对物流人员展开一系列的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人员聘请老师进行培训,还可以和一些高校进行合作,招聘一些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物流管理人员,提高整体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物流行业是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流通业的范畴,在这一行业当中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本行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物流人员要懂得对先进的科技手段以及信息技术进行利用,从而给用户更好的、效率更高的服务体验,给客户带来最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电子商务对于建立新型的物流管理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重视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影响,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就其目前的发展而言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我们也应该对其进行创新,从而推动电子商务影响下的我国物流管理体系的完善,促进我国流通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钟洪发.发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2(34).

[2]徐鹏赢: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5):162.

第9篇: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了解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直接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直接产生明显的经营效益。它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赋予了物流企业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了物流企业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素质,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1-2]。物流信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迅速、及时、准确、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3-4]。但是缺乏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其原因是现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更加不注重这方面的知识的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来说,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够合理,以至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在学校获得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一、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重管理轻实践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对物流业务管理的认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可以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专门人才。从上述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于管理,培养学生们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学习怎样管理物流企业。然而实际上学生们毕业后去上班是从事物流的基层工作,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来完成工作,然后通过基层的锻炼,积累一定的经验,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可以得出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重视管理方面的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性不强

在很多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其学科基础课程中没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必修课程,而开设管理类的课程却很多。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偏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只开设办公自动化和VFP教程等两三门计算机类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偏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只开设一门物流信息管理,而且该门课还是考查课,其重视程度较低。从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物流信息技术类课程不仅开设的课程较少,而且这些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低,并且所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不强,VFP课程在实际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中应用极少,不能给学生们带来直接的好处。所以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知识获得将更少,其实际运用就微乎其微了。

(三)学生们对物流信息技术锻炼机会少,质量不高

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实践动手机会少,如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VisualFoxPro9.0实用教程总学时为64学时(含32学时课内实践),课内实践32学时就是学生们在机房里上机,老师给出书上的题目和答案在VFP程序中运行,根本不能让学生们理解事物,用计算机语言学会处理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其教学质量根本不高。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总学时只有48学时,其中含8学时的课内实践,这8学时学生们根本无法实现或者分组完成,因为这8个学时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较多,所以学生们无法实现一个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同时该门课是考查课,对学生们要求也低了,无法促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实践学习。还有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几乎没有,学生锻炼学习根本就没有实践平台。最重要的是,基于物流信息化方向的授课老师基本上没有,基本上都是跨专业调整过去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自然而然学生对于物流信息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不如人意。

(四)物流信息技术方向课程开设较少,且相关教师严重不足

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一般都是基于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核心课程只有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几门课程,而这几门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又开设较少,无法保障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无法理解和完成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同时物流管理本专业老师又是很少,能上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的老师几乎没有,即使有老师上这些课程,该老师对这些核心课程认识又是肤浅的,在教学上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学生们能了解和掌握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知识就更加少,无法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五)实训实验室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就民办本科高校整体来说,实训实验室都是相对缺乏,更不用说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实训实验室就更加少了。对于某些理论课程有几个学时的课内实践环节却无法开展,其原因是没有可以上实践课的平台,即使有平台也属东平西凑的,实践课中好多项目却无法实施,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缺乏创新的实训教材和细化的实训方案,实训实验项目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一)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到高校进修以及挂职到企业锻炼

由学校出资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到全国重点高校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开展专业带头人挂职到企业进行深入锻炼,更深入地掌握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和锻炼,使得专业带头人具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熟悉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较深的研究;具有开展专业建设、开发新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能提出能力标准或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和建议,能对教学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二)合理开设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的老师,开设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开设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SQLServer2005数据库简明教程、C程序设计、Visual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等专业基础课。同时优化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紧密衔接。这样,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就比较合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容易掌握。

(三)引进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人才,定期开展

“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活动针对缺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教师问题,学校可以投入可观的薪酬待遇引进几位硕士以上的研究生,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聘用。还有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定期到大学课堂里对学生们进行职业化能力教育,同时这些技术骨干可以带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参观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又学习到来自现场的实践知识,拉进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实实在在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

(四)新建或改扩建实训实验室,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新建或改扩建实训实验室,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有属于自己本专业特色实训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硬件平台。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物流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平台、物流职业岗位体验平台等系统,把该实训实验室建设成学生物流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培养的平台,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先进物流技术,满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的需要的教学平台,真实再现现实物流企业的操作细节与业务流程等目标。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物流各个基本环节的操作与管理、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物流设备与技术的原理与基本操作和培训学生基本的物流管理与操作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创新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01-104.

[2]李春艳.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5):137-138,148.

[3]吴爱东.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