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护理理论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理论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理论的特征

第1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论文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预见性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大多由于心脏本身疾病、劳累、感染导致心排血量明显下降,以致不能满足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从而表现出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和淤血、肿胀等一些列症状。目前发病率占心脏病的20%,但死亡率高达40%。因此,其预见性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50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5―2009年收住心力衰竭的患者150例。男性81例,女性71例,年龄58―70岁,平均年龄64岁,其中心力衰竭61例,左心衰竭58例,全心衰竭33例。

2 病情观察

2.1症状观察 150例患者有61例明显表现出疲乏、头晕、失眠、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的症状。58例患者均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脾肿大、尿少、双下肢浮肿等右心衰竭症状。另外33例患者均有上述左心衰竭的症状。

2.2诱因分析 发生心衰的患者有诱因者达90%,如能及时识别这些诱因,及早加以预防控制,可减少心衰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2.2.1 感染 体力劳动与情绪激动,冠脉供血不足,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肺栓塞,均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很有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发生死亡。

2.2.2 钠盐摄入过多,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停用洋地黄使用过量,均有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另外,治疗配合不当,如亲属不能细心照料,漏服药和中断用药,体力活动未限制,这些因素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3 护理对策

3.1一般护理 缓解呼吸困难,帮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及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肺源性心脏病者1―2L/min,心衰I°和心衰II°患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减少活动中国。心衰III°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作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当病情好转恢复起床活动时,活动应循序渐进护理论文护理论文,如果出现胸闷、心悸、气短、心率加快等不能耐受征象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

3.2饮食护理 应给低热量、低钠、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不胀气饮食,如水果、蔬菜、牛奶、瘦肉、鱼等。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饮食中钾的含量,保持大便通畅,用力排便时,可增加心脏负荷和诱发心律失常,饮食可增加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缓泻剂或肛塞开塞露,避免用力并增加心电监护。

4 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4.1洋地黄药物 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其治疗和中毒量很接近,且用药的个体差异较大。护士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方法、时间,用药前后监测心率、心律。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色视等听心率、心律,若心率过快、过慢,节律变为不规则或规则心律突然变为规则,为洋地黄中毒表现。应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并报告医师处理,不宜与奎尼丁、心痛定、抗甲状腺药物合用,以免增加毒性,定期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静脉推注速度要慢。

4.2利尿药物 能抑制钠水的重吸收,使体内过多液体排出,减轻或消除水肿,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心功能。用药期间要观察利尿剂不良反映,查血电解质注意脉搏和血压变化,及时发现低钠、低钾、低镁的临床表现,报告医师处理。

4.3血管扩张药物可减轻心脏前后复合,改善心功能。用硝普钠时须用微量泵,且避光,严格控制输入速度、浓度并监测血压及心率,避免低血压发生。

5加强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使患者全面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护理的有关内容。强调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劳逸结合的重要性,保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气候变化时要注意增减衣服,以免冷刺激引发心脏病的发生。

第2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护理理论(本文包括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代表着护理知识体系的提升,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现阶段,我国所使用的护理理论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2]。虽然西方护理理论在指导我国护理实践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3]。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了舒适模式、顺应自然理论、天人合一等护理理论,但这些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并不理想[4]。可以说,在我国推行、应用和发展护理理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综述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1 护理学科领域常见模式/理论的分类

大多数现有的护理模式理论均来源于西方社会,从南丁格尔时代至今,护理人员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护理理论,同时,护理学科发展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其它学科的理论。目前常被护理学科应用的模式/理论包括5类。

1.1 以需要及问题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代表人物包括:南丁格尔的环境学说及Orem的自理模式等。Orem的自理模式认为自理是一种有一定形式的、连续的和有意识的行为。自理能力是可以学习的,一个人的自理能力越好,则显示其健康状况越佳。与健康有关的自理能力缺陷则是确定是否需要护理的指标,所以护理工作应以如何更好地去恢复和满足患者的自理能力为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护理系统帮助患者自己来满足自理需要。在Orem的护理系统中包括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以及支持和教育系统①。

1.2 以护患关系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以护患沟通交流技巧为中心,主张所有的人类活动是一种相互作用;护理活动被看作是护士与患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理论着重阐述护士如何通过人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护患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决定于护士及其患者所扮演的不同的社会角色。代表人物包括: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Peplau的人际关系模式及Watson

的人类照护理论等。

1.3 以系统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由不同的亚系统所组成的开放系统,这些系统有机地协作成为一个整体来满足人的需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Roy的适应模式,Neuman B的系统模式及Leininger的跨文化护理理论等。

1.4 以能量源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理论 该类模式/理论认为人是一个能量源或能量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能量稳定或健康。主要代表人物有Rogers人类统一整体科学理论的及Newman M的健康意识理论等。

1.5 护理学科常应用的其它学科的理论 由于护理学科探讨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因此公共卫生、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模式常常被护理学科借鉴和应用,例如Mas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Erikson的成长发育理论、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Lazarus&Folkman的压力和应对模式、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学说等等。

2 护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2.1.护理理论的现实有效性

护理理论给护士提供评估、诊断和干预的目标,可帮助护理人员发展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评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明确专业的价值和推论,为护理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理论可加强护理专业的自主性。例如在为1例患糖尿病住院治疗的14岁少女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在评估该患者时就可应用到Mashlow的人类需要层次论、生长发育理论、应激和应对理论、角色理论,并可应用King的目标达到理论以及Orem的自理理论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

2.2.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护理理论和临床护理实践的紧张关系甚至被认为是临床护理变革的必需②。

2.2.1避免生搬硬套,应用理论的精髓和思想

一些有关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文章由于太在乎理论的应用,而忽略了临床的实际情况和应用理论的意义,即平常所说的“为了应用而应用”,效果很难持久。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将理论的精髓和思想付诸实践,而不是生搬硬套条条框框。例如,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就是将Orem的自理理论的思想应用于实践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2.2.大力开展“实证为基础的护理”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EBN的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与临床专门知识和经验、病人需求相结合,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并在实践过程中能激发团队精神和协作气氛,同时它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节约卫生资源④。EBN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并促进护理理论的发展,指导护理实践,因此,EBN对建立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对于护理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中间类型理论(middle-range theories)的发展和应用:过去的30~40年间,理论的发展是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有学者指出⑤,1980年以前发展的概念模式和理论由于不是直接起源于科研并且由于它们太抽象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因此,需要发展更多的理论,这些理论能紧密地和护理的实践相结合并且是通过科研系统的发展起来的⑥。这种实质性的理论被赋予实践的特征并产生能影响护理结果的新的实践方法③。中间类型理论就是这样一个实质性的理论。它以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概念为焦点,例如,社会支持,疼痛,悲痛,疲乏或生活的变迁。这样发展出来的理论由于关注一个实际的领域,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例如,Phillips⑧]的家庭护理质量理论就描述了在家照顾生病的老人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对于指导社区的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2.4.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更贴近护理的本质:理论和实践的差距问题其实主要是针对护生而来的,教育者教理论而临床教师教实践,从而产生了两者的脱节。但是学生并不是问题的焦点,实质上是课程的问题⑦。目前有学者提出经验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护理本科生将理论和科研融入实践的一个有效方法,值得借鉴。该法是基于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并在实践中以之为基础的事实,这种方法是促进护生学习的有效方法⑨。例如,教师先以学生最熟悉的压力为背景讲解如何将压力-适应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访谈确定出被调查者的压力源、症状、应对机制、情绪和对健康或疾病的主观感觉,并根据文献制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⑩。该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让护生认识到护士在健康照顾领域的独特作用,而不仅仅只是医嘱的执行者。

2.3 护理理论应用的局限性

我们移植西方的护理理论,只能移植知识和观点,而不能移植它的文化底蕴。如把西方的理论作为解决中国护理现实问题的框架或标准,但又未充分考虑理论的文化背景和应用理论时的民族文化差异,而一味地生搬硬套,则会影响护理理论应用的效果,而致难以真正地解决中国护理实践中的问题以及指导护理学科的发展⑾。

西方发达国家护理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护理模式、护理观念、护理教育、护理研究上,还包括护理理论的应用⑿。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护理理论是产生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很难有一个外来的理论可以联系并解决中国的护理实际问题的状况。

3 中国护理理论的应用趋势

只有本土生长的理论,才是真正原创性的理论;也只有不断创造本土的理论,才能创造民族间对话的可能。相对于西方护理理论,原创性表现为立足于本土护理,研究本土护理,服务于本土护理,改变本土护理对外来理论的依附性。中国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别需要中国的原创性护理理论的指导⒀。

3.1发展中国原创护理理论已具备条件

西方护理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已经有20余年,中国护理学术界在学习、应用这些理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吸取了一定的教训。原创中国的护理理论,需要借鉴西方护理理论家们发展理论的经验,吸纳西方护理理论的精髓,融合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结合中国护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做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行动。实际上,护理学科从哲学指导思想到具体研究方法,都应该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学习、领会、吸收、融合,最后形成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模式和路径。

参考文献:

[1] 胡雁,正确应用护理模式和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1),上海护理,2007年7月第7卷第4期,5-6

[2] Rafferty AM, Allcock N, Lathlean J. The theory/practice’gap’:taking issue with the iss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6, 23:685-691

[3] Chinn P, Krammer MK. Theory and nursing: integrated knowledge development. 5thed, St Louis: Mosby, 1999.142-146.

[4] 胡雁,杨英华.关于“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4):245-248.

[5][6] Blegen M, Tripp-Reimer T. Implications of nursing taxonomies formiddle-range theory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1997, 19(3): 37-49.

[7] Schwartz-Barcott D, Patterson BJ, Lusardi P, et al. 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ightening the link via three fieldwork strategi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9(3): 281-289.

[8] Phillips L, Rempusheski V. Caring for the frail elderly at home: toward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poor qualityfamily caregiving.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1986, 8: 62-68.

[9] Jarvis P. The way forward for practice education. Nursing Education Today, 1999, 19(4):269-273.

第3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目的:探究人性化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的60例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进行探究,将这60例护理人员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常规的管理之外,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仅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将两组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更容易管理,他们更加容易服从管理,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部分出现了排斥的心理,两组护理人员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人性化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能够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可以在护理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管理方法;护理管理;应用

1一般资料

1.1资料与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的60例护理人员,将这60例护理人员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采用了人性化的管理理论,对照组的护理人员只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的临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1)人性化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首先,要完善管理的中心,不能仅仅以工作为中心,而且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其次,在管理的方法上,不能仅仅是管理人,而且在管理中,还应该鼓励护理人员,让他们具有信心。最后,在管理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提高管理效率,而且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护理管理中,要使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护理人员,也应该站在护理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护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关心患者,同时也应该关心护理人员,使护理人员和患者的利益都能够得到维护。[1]在护理管理中应该明确一定的责任,应该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使医院具有一定的人文环境,使患者的隐私不被泄露,确定哪些行为是具有人文关怀性的。在护理管理中,应该明确目标,应该提高管理对象的满意度[2]。(2)人性假设理论在人性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在传统的管理工作中,一般都是运用奖罚机制来管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在管理中尽管能够让人们完成任务,但是,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比较被动,坚持人性化的管理理论,管理人员应该调整自己的态度,应该转换自身的角色,尊重劳动者,能够在管理中对劳动者起到激励的作用,坚持民主管理等手段。(3)人性化管理的艺术以及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①用人艺术。在人性化的管理中,要做到知人善任。在知人方面,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护理人员的人格特征,分析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需求特征,对他们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力。在善任方面,护理管理人员应该尊重护理人员,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能够选拔那些贤能的人员。在选拔人员时,不能任人唯亲。在管理中,与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做到同甘共苦,做到用人不疑,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营造一种和谐的管理氛围。②激励艺术。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目标下才进行的,在管理中,如果不采用激励手段,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采用了激励手段,人的潜能就能够发挥出90%。所以,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就是要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护理管理人员应该掌握激励理论,用激励理论指导管理工作。③领导行为艺术。完美的领导艺术是管理人员实现管理目标的前提,其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人性化管理中,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处理好权利影响力与非权利影响力的关系,将关心人与关心工作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高效的管理者,就应该突出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关心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关心护理人员,充分尊重护理人员,理解护理人员,坚持以人为本。

1.3观察指标

通过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和能力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

1.4判定标准

患者的病情基本好转,且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为优。患者的病情出现部分好转,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一般为良好。患者的病情起色不大,并且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低为差。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结果

在对两组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管理后,达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讨论

现在,我国的护理管理人员是从优秀的护理人员中选的,但是,在管理经验上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坚持运用人性化的管理理论,能够站在护理人员的角度进行管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使患者的满意程度提高,因此,人性化的护理理论是值得在护理管理中广泛应用的。

作者:刘立平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第4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分级护理[2]是根据对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病人自理能力的评估(以及医生所开的医嘱),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并做出标识:特级护理红三角,一级护理蓝三角,二三级不做标识)。

1 特级护理

1.1 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如严重的创伤、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以及某些严重的内科疾患等。

1.2 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客观完整逐项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危重病人护理记录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1.3 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完全丧失自护能力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2 一级护理

2.1 适用对象:病人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或生活部分自理,但病情随时发生变化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昏迷、瘫痪、高热、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儿等。

2.2 护理内容:①每15~30min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随时准备急救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3 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自护能力绝对受限不能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应给病人实施完全性补偿系统,以满足病人在氧气、水、营养、排泄、个体卫生、活动及感官刺激等各方面的需求。

3 二级护理

3.1 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部分自理)。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幼儿等。

3.2 护理内容:①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按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及心理协助,满足病人身心需要,指导病人提高其自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3.3 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的自理能力部分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时,可发挥部分补偿系统的作用,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根据不同程度分为以护士辅助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按医嘱给予及时准确的药物治疗,进行伤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和以病人完成自护需求为主(如协助和指导病人早期正确进行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和睡眠等)。病人活动包括调整自护能力、满足自护需求、接受护士的帮助。护士的活动包括为病人实施一些自护活动、代偿病人自护方面的不足、根据病人需要予以帮助、调整病人的自护能力。

4 三级护理

4.1 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选择手术前的准备阶段等。

4.2 护理内容:①每日巡视病人2次,观察病情。②按护理常规护理,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④做好一般的护理记录。

4.3 自护理论的应用:当病人有能力满足治疗性自理需求,但需要健康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教育-支持系统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在护士的指导下,病人通过学习与疾病康复有关的知识技能,改变生活方式完成自护活动。护士活动包括调整及完善病人的自护能力,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病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能力。

5 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先进性

5.1 赋予整体护理新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在实施整体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病人进行评估,准确找出病人及家属的自理缺陷,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且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和自理能力的改变,用奥瑞姆自理理论的三种护理系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尤其是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引导病人和家属参与到护理中来,成为维护和恢复健康的主体,充分调动了病人和家属的积极性,发掘自理能力,促进了病人疾病的康复,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护理,体现了病人的自我价值,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对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拓宽了整体护理的实践内容,构成了整体护理独特的哲学理念和实践特征[3]。

5.2 以奥瑞姆自理学说指导护理与传统的分级护理相比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奥瑞姆自理学说以自我照顾为中心,最终目标是使个体担负起自我照顾的责任,对伤残老年病人尤为实用。通过护患共同商讨制定针对性、可行性的护理计划,有利于实现共同护理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而以传统的分级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护士根据医嘱的护理级别,按分级护理的内容去完成护理活动在实施中对部分病人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替代式护理,强化了病人的角色,病人和家属习惯被动的接受护理,助长了对护理工作的依赖,不利于功能恢复[4]。

5.3 体现了护士的价值:奥瑞姆自理理论使护士由简单、重复的技术操作者变成健康保健的宣传者,扩大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和保健中的作用,提高了护士在维持健康中的地位,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病人,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对病人的帮助指导与教育,训练其恢复正常的自理能力,更加体现护士的价值,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5]。

6 奥瑞姆自护模式的局限性

在实际应用奥瑞姆自护模式对病人进行护理前首先要求护士要结合护理工作的实践深刻学习、领会自护模式的内涵,为了合理正确应用理论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6]。奥瑞姆自护模式应用过程非常繁杂,不仅要求护士具有一定水平,即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人文、社会、心理学知识及护患沟通知识及技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还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满足病人的自护需求,又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责任,以免影响病人的康复甚至发生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目前情况下该理论是否适合我国国情,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2.

[3]毛秋云,孙爱芹,宁波,等.Orem自理理论在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期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7.

[4]宋葆云,杨巧芳.Orem自护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1053.

第5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会上,香港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罗凤仪教授作了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训练专题讲座,罗院长紧紧围绕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征、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临床护士的重要性、训练临床护士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等几方面展开讲授。罗院长的讲座不仅给临床护士提供了批判性思维的相关知识,而且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些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护理学院Janice Humphreys教授作了高级护理实践中的症状管理专题讲座,Humphreys教授对其研究组历经20年努力创立的症状管理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她表示在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今天,疾病的“治愈”已非医疗护理关注的唯一目标,减轻病人的症状困扰已成为护理人员的关注点,症状管理理论为护理人员进行症状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美国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Richard Redman教授作了与护理相关的病人结果测量与评估的讲座。Redman教授针对护士掌握病人敏感护理结果的方法与挑战,讲述了在临床护理研究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问题与思维方式。

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刘华平教授作了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讲座。刘院长分别介绍了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国外常见的临床教学模式以及目前我国临床教学现状。刘院长的讲座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对国内护理教育者开展护理教学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李继平教授作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与学科建设实践的讲座。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华西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华西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面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李教授的讲座为各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好的思路,同时也对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后,护理学会副会长任辉院长作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专题讲座。任院长首先介绍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的概述,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构成以及对健全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思考。任院长的讲座内容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对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各位专家教授授课间隙,参会代表就国内外护理教育现状,对“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突出护理专业特色”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会议交流。

第6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中医护理理念;儿科临床护理;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4-02

中医护理理念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临床辨证、现代管理、营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保健与疾病防治的护理技能,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中医护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儿科与其他的科室相比而言,有着一定的特点,小儿机体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之中,在生理、形体与病理方面均有着独特之处,且患儿年龄越小,这种特点也就越加的显著,因此,中医护理理念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具备一定的独特之处。

1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观念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领域为保护人类健康、防止疾病形成的一门专门性的学科,也是研究预防疾病以及中医预防保健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学科。

中医护理精华是中医整体衡动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依据为中医的“病因、八纲、经络、气血、脏腑”,以“和阴阳、顺四时、均劳逸、慎起居、节饮食、勤锻炼、调情志”为辩证施护原则,并以疾病个性与共性为出发点,因时、因地、因人的开展护理,以达到护病求本、扶正驱邪、标本缓急的目的。

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辩证,即将望闻问切等资料、体征与症状收集,通过综合的分析理清疾病的性质、原因、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根据以上治疗确定好具体的护理方式,辩证理念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也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原则,是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原则,即使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护理理念重视人、病、证的三位一体,强调疾病与人体的共性和个性,并根据这些共性与个性制定出法、理、护一致的护理措施。

从中医理念而言,人与自然、人体自身均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局部的病变,还需要将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有机联系。从这一层面而言,中医护理观念与现代护理观念中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的健康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时的掌握好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再根据辩证护理的原则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以小儿发热为例,此类疾病是小儿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很多家长不熟悉病因,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实际上,对于小儿发热,除了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之外,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如酒精擦拭、冰袋降温、温水浴、饮食疗法、通便疗法等多种护理措施,当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对症治疗,切忌病急乱投医,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反而会导致患儿疾病加重[2],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必须要采取辩证护理的原则进行治疗与护理,对于不同病症的处理措施如下。

表需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有汗、尤怕风、稍怕冷、或欲呕、或有喘,此类发热主要由外表受风引致,皮肤内外调和不均,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固表调和法进行辩证治疗。

表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周身不适,主要由外表受寒凉导致热量难以正常散去积聚在皮肤位置所引致,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解表散寒法进行辩证治疗。

里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大便不通,精神无异常或尤为充沛,或伴随腹胀、腹痛与手足潮热出汗,主要由于大便不通导致的内热。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通便泄热之法进行治疗。

里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且热度较高,全身大汗,伴随口渴、口干或者乏力,主要由于无形之热过度散发,皮肤难以收敛,大量散热,加之内在阳气被消耗而导致,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以选择冰袋降温法进行治疗。

以小儿腹泻为例,该种疾病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引起患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甚至死亡的情况,对于此类患儿,可以采取以下的中医护理措施:

腹部穴位按摩:用拇指、中指、食指或无名指指腹按摩患儿丹田、中脘、肚角、脐部、天枢等穴位,每次选择2、3个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min,80-200下,肚角以3-5下为宜,丹田则以50-100次为宜。按摩时用力要适当、手法要轻柔,以患儿舒适为佳,一般1次/d即可。

中药灌肠:在灌肠前对患儿即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患儿信任,灌肠时关好门窗,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灌肠完成后,开窗通风。

将以上两种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芦金萍等将120例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按摩加中药灌肠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方式,护理结果,见表1。

可见,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按摩加中药灌肠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种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的。

第7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老年; 糖尿病; Orem自理理论;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57-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典型症状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1],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比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Orem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与义务,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自理护理就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知识宣教的基础上,以自理护理为主,临床护理为指导的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法,实现自身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适应自我护理的需要。在此总结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美国护理学家Orem博士的“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 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13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4.9)岁,糖尿病病史3~23年,平均(7.9±2.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缺少自理能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30 例,对照组1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包括定期血糖监控,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卡建立及病情评估 自患者入院时建立患者的个性病史健康卡,根据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及当前血糖、并发症控制情况,详细记录并准确评估,预估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可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自理的能力及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于对其自理护理进行规划,主要定期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时间为半年。

1.2.2 糖尿病知识宣教 根据前期对患者病情及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宣教,让患者明确及时治疗与积极控制血糖对其的重要性,及血糖控制的方法、低血糖的预防等内容,熟知自理护理中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建立与医护人员交流保持联系的方法。

1.2.3 心理疏导 对于常年存在糖尿病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针对其前期心理情况的评估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保持情绪平稳,树立起积极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便于配合治疗和积极的进行Orem 自理护理。

1.2.4 饮食指导 向患者讲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及主副食搭配、三餐比例、饮食种类。鼓励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足量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坚持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品的“四定一不定”饮食原则,同时做到少食多餐即从3 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指导患者随身带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2.5 血糖监测及治疗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按时用药及用药后应注意事项。

1.2.6 运动指导 建议患者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搏动增加不明显且呼吸平稳的一般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 的血糖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给予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普及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括: 糖尿病病理知识、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糖尿病饮食知识、糖尿病运动知识、心理知识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良,60分以上为可,60分以下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7.21±0.14)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9.91±1.54)mmol/L;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8.82±0.35)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11.60±1.48)mmol/L。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Orem自理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Orem自理护理干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3],其能够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病情的评估和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提供服务指导。对患者在日常自理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通过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自我护理。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Orem自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可以看出,应用自理理论(Orem)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较好血糖控制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自身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增强其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贵芳.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2):169.

[2]陆懿,张彩华.Orem自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90-4292.

第8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佳木斯市中医医院护理部,黑龙江佳木斯 154000

[摘要] 目的 对分层次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随机抽取144名护理人员,并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名。其中,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则采用分层次管理理念。结果 在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评分值大于对照组。结论 分层次管理制度较常规管理制度更能激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得到了患者的好评,是值得广泛推广的医学管理理念。

[

关键词 ] 分层次管理;理念临床护理管理;护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64-02

运用分层次管理,可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具体发展层次,降低管理资源浪费,最终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1]。在医院内对于患者最重要的是医生的治疗水平,第二是术后护理。积极的护理治疗可让患者以最短最好的疗效出院。同时,优秀的护理人员可以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医生处理治疗琐事,帮助医生分担压力,使医生能全身心投入疾病的救治过程中。为更好的配合患者治疗期间的各种情况,医院里应给予患者和医生匹配相应护理方式,从而增加治愈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对分层次管理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现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随机抽取的144名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该院随机抽取的144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其中有60名本科生,40名大专生,44名中专生,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94.3岁,工龄在3~20年之间,平均工龄为85.3年。144名护理人员中有24名主管护理,70名中级护士,50名初级护士。两组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名,其中学历和职称也平均分配。经分析,两组没有年龄、和工龄上的显著差异,可以将两组进行比较。

1.2 方案

对照组:经过护士长对每位护理人员的了解并根据能力、性格、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的胜任能力,结合患者的性格特征、科室种类和其他情况,在基本符合护理人员的需求前提下,强调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质的意义,对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①分层次管理的内容。基于每位护理人员的学历、经验、事情应急能力、综合素质等将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级别、高级责任护士级别、初级责任护士级别、基础护理人员级别4个级别。每一位护理人员只对其直接的上级和下级负有责任,在工作期间要懂得互相配合和包容忍让,多做事情,少计较,同时对于上级分配的任务要主动配合,对下级的不足要包容,多以平和心态给予指导,帮助下级提高护理能力和知识水平。

②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医院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系统的培训课程,护理操作可定为日常工作的培训内容,例如血液内科、呼吸科等。培训内容要符合科室具体状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培训期间护士长要公平公正,监督护理人员对培训知识的把握程度。在培训结束后,可通过考核(包括理论知识答卷和实践操作)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在对培训知识的宣教过程中,也要强调工作过程中团结,默契的重要性。医院也要根据护理人员等级差异而进行不同的培训计划设定。

③合理激励机制。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即晋升方法,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的积极性。晋升机制为工作1年后,考核及格晋升至基础护士,再进行3年优异的工作成绩并通过考核后,晋升至初级责任护士,以此类推。奖金和工资随着护理人员的职位、工龄和个人奉献程度而不同。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态度和动力。

1.3 指标观察和效果评估

对工作积极性的评判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分3个等级:非常积极、一般、较差;理论知识、操作的评分:使用百分制,由资深护理人员评定;护理满意度由医师和患者共同打分[2-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t检验用于计量资料,χ2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的比较。

2 结果

对照组:实际操作方面管理前与管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知识方面管理前与管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实际操作方面管理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论知识方面观察组评分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对照组:非常积极28人(38.9%),一般32人(44.4%),较差12人(16.7%),总满意度60人(83.3%);观察组:非常积极41人(56.9%),一般28人(38.9%),较差4人(5.6%),总满意度69(95.8%)。两组在工作积极方面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人员是医生的助手及合作者,护理工作对患者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4]。通过分层次管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护理人员工作更加认真,对于患者的重视度也逐渐增强[5]。医院更注重的是人性化管理,对于性格较尖锐的患者,医院分配年龄较大和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该类护士可以理解和包容患者,并且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信心,加快患者病情恢复。同时分层次管理给予各级护士施展自我能力的平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效率,使其得到价值感和成就感,拓宽了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将每位护士的工作能力有效利用,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该实验中在管理后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方面,观察组(经分层次管理应用组)与对照组(常规管理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更高。综上所述,临床护理管理中通过分层次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井然有序,热情积极,医生负担减轻,患者病情恢复快,所以分层次管理是一项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学管理理念。

[

参考文献]

[1]郎秋梅.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2013,20(10):149.

[2]郑梅.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2013,11(29):514.

[3]汪元凤,陈秀云.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下):952-953.

[4]何月葵.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体会[J].临床护理,2013,51(6):81.

第9篇:护理理论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71-01

1 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人员必须是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有以下五项基本要求:

1.1 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认识现实的一种主动形式。正确地认识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称为观察力在治疗、护理等过程中,细心、耐心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神、举止、体态、手势等,提出并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或及时发现新的问题及潜在危机,把握疾病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及其变化,综合分析处理。

1.2 准确的记忆力:准确的记忆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患者疾病的性质及转归每天或多或少在发生变化,通过对患者的相貌特征、年龄、性别的识记,进而与患者所患疾病、护理诊断、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相联系,而后进行再认和回忆,并能记忆得准确、无误、牢固,这样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

3 分析与讨论

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随着时间的变化CO、CO2两项化学指标及温度、湿度两项物理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不同变化的情况,且两栋办公楼之间在同一时间段里的各项指标合格率也不尽相同。在化学指标方面,二号楼CO不合格率明显高于一号楼,但是二号楼CO2不合格率却低于一号楼。在物理指标方面一号楼温度不合格率明显高于二号楼,但是一号楼的湿度不合格率却低于二号楼,且出现不合格率的时间段多在8点上班之前。分析原因发现,由于二号楼在下班后关闭中央空调,导致楼内缺乏对湿度调节且又由于本次检测时间为2月下旬及三月上旬,室外气温已经回升,所以二号楼温度合格率却高于一号楼,而化学指标中二号楼CO不合格率明显高于一号楼的原因是因为二号楼为不禁烟楼宇,因此楼内吸烟情况要明显较一号楼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