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描写神态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神态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神态的成语

第1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出处: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造句: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讲课。

近义词:目不斜视、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第2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描写老师外貌的成语精选

1、燕颔虎颈:形容相貌威武。

2、典则俊雅:端庄高雅而标致。

3、仙露明珠:比喻人风神秀异。

4、倜傥不群:卓异不凡;出众。

5、眉目如画: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6、内峻外和: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7、明眸善睐:形容眼睛明亮而灵活。

8、秀外惠中:容貌秀美,资质聪明。

9、心平气定:心气平定,没有杂念。

10、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11、神采焕发:精神焕发,风采动人。

12、竹清松瘦: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13、直言正色: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描写老师外貌的成语

14、相貌堂堂:端正。形容人的仪表端正。

15、浓眉大眼:形容眉目端庄,富有生气。

16、仙姿佚貌: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

17、相貌可佳:相貌端庄美好,让人心喜。

18、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19、雍容不迫: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20、淡扫蛾眉:轻淡地画眉,指妆容淡雅。

21、外宽内深: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22、鹄峙鸾停:形容人仪态端庄,姿容秀美。

23、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24、雍容闲雅: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25、山峙渊渟:山立水聚。比喻端庄凝重的风度。

26、神清骨秀: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朗,气质秀美。

27、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28、展眼舒眉: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

29、临水照花:形容女子自傲、敏感、卓尔不群。

30、一表人才: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31、炯炯目光:炯炯:明亮的样子。两眼明亮有神。

32、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33、心慈面善:心地慈祥,面容善良。形容为人和善。

34、举止娴雅:娴:文雅。形容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35、玉树临风:形容人像玉树一样风度潇洒,秀美多姿。

36、举止庄重:风度、仪表、举止或谈吐不随便;沉着稳重。

37、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

38、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39、傅粉何郎:原指何晏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40、娇小玲珑:玲珑:伶俐可爱。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爱的样子。

41、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第3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老态龙钟不是描写外貌。是描写神态的。老态龙钟的意思是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出自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陆游年老时病魔缠身,不能清闲安静地渡过晚年生活。夜晚,天下起了大雨,听着这萧萧的暮雨声,感慨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作《听雨》诗:“老态龙钟疾未平,更堪俗事败幽情。纱橱笛覃差堪乐,且听萧萧暮雨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2、写说不单写“说”。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3、写想不出现“想”。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4、不用成语。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5、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6、环境里面有“真”“情”。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7、要动连着动,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

8、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这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9、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第5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2、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巧妙的做法。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主动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受到感染,树立诚实的美德,做到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和改正。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丹尼斯的爸爸做法的巧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图上是谁?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继续来看,可要看的仔细呦!

(借助白板的展示功能,播放动画)

丹尼斯爸爸,小太阳,库伯之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我们对库伯和丹尼斯的爸爸又有怎么样的了解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

指名读自学提示。

学生自学,交流。

三、深入阅读,感悟理解

总结自学情况,听取汇报。

师:你怎样评价库伯,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出示句子:库伯立即朝教室门口的丹尼斯叫了一声。但是,只顾着跟同学打闹的丹尼斯没听见。库伯又叫了一声,依然没有回应。

生:谈体会,说明他诚实,善良。

(使用白板标注:“叫了一声,又叫了一声”)

抓重点词来体会。

(使用白板标注:“立即”)

可库伯还是捡起来十美元,说明这十美元对他的诱惑很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十美元哪!家境贫寒的库伯想起商店橱窗里那些价格不菲的漂亮玩具和文具,这对他来说,师多大的诱惑呀!

师:一起来看看这张十美元,看到十美元,他想起了什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

(使用白板的插入图片功能插入“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

图片)

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善良?

出示句子:可一走出教室,库伯就后悔了。他竭力说服自己,那只是从地上捡到十美元;但是,另一个声音总是不断提醒他:那不是捡的,是偷!整整一个下午,库伯一直非常不安。

使用白板标注:一……就……

师:库伯当时内心怎么样?(矛盾)

这句话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心理活动)

你能读出这种矛盾的心情吗?(同桌对读)

师:库伯很紧张,害怕、不知所措的矛盾心理让他觉得不安,他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不,他想找机会把钱还回去)

师:库伯最后做了一个什么决定?

生:最后,库伯决定找个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钞票还回去。

(学生使用白板标注词语:“神不知鬼不觉”)

师:神不知鬼不觉什么意思?能用什么词来代替?

师:库伯已经认识到了错误,就是怕别人知道,他想要在十分隐蔽的情况下把钞票还回去,可事与愿违,事态扩大了,丹尼斯的爸爸来到了学校,库伯又有什么表现呢。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文的第一幅插图。

(使用白板聚光灯高亮显示)

仔细观察,你都看出了库伯哪些神态?

师:从这些神态中看到库伯害怕,恐惧,那么他到底怕什么?谁来读

只有库伯吓得心里乱跳,手掌出汗,生怕丹尼斯的爸爸一个箭走冲过来,像老鹰抓小鸡似的把他这个“小偷”揪出来。

指导朗读

使用白板标注:一个箭步,揪

能用一个成语形容库伯此时的心情吗?

库伯这样害怕,丹尼斯的爸爸会怎么做呢,接着来汇报。

师:丹尼斯的爸爸采取了什么方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丹尼斯爸爸用送小太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时,你觉得丹尼斯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师:正因为有了丹尼斯爸爸这种巧妙的做法,才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那一幕,长大后的库伯成了一名出色的警察,找一名同学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库伯?

师:分角色朗读丹尼斯爸爸和库伯的话。

师:对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师:课文为什么用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做题目?

师:回过头来,我们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呢?

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描写。、

师:是的,我们就是通过这些描写来认识库伯和丹尼斯爸爸的,运用这些描写能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希望同学们在写作当中也要用到。

四、

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犯错误时的心情。

2、敞开勇气的大门,写一写自己所犯的一次不为人知的错误。

总结:

同学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希望你们心中也有个小太阳,时刻提醒自己知错就改,做个诚实,正直,勇于认错的人,和老师深情地读一遍课题,让我们都把这个小太阳装在自己的心中吧!

板书设计:

19.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丹尼斯爸爸—

小太阳

—库伯

聪明

诚实

第6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指导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6-02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它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怎样才能指导学生写出靓丽的佳作,一般情况下,绞丝都会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编写提纲、习作和修改等,有的会从拟题、组材等几个方面而着手指导。

一、指导学生描写外貌不用“有”

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有”字句、“长”字句的出现率最高,如xx长得可漂亮了,她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长着大大的眼睛,有一张樱桃小口,有一个高高的鼻子……

对于学生的这段描写,教师可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感悟和推敲,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试着去掉“长”字句和“有”字句进行修改, 争取都去掉“有”和“长着”,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后,给出教师修改的段落作为参考,再让学生反复阅读和体会,感悟两种方式,在表达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个细节进行把握和了解。

如:xx长得可漂亮了,一头乌黑的长发飘在肩上,一双大眼睛特别吸引人,高高的鼻子、樱桃小口衬托出“混血儿”的“味道”……让学生们比较前后的表达的不同,把“有”、“长着”等重新串联,语句灵活,顺了许多、新了许多、也让人读起来感到舒服和清新。

二、尽量避免“……说”、力避“想”

在学生们的作文中,……说:“……”以及“心里想:……”等的句子随处可见。

例如,一位学生曾经在《我的班主任》中,较多地引用班主任的话,但全部都一个句式――她说:“……”,这样,不仅句子平淡,也多次重复使用,给人一种单调之感。而引导学生稍微注意一个句式的变换,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如让学生比较以下三种表达:

(1)老师说:“真拿你们没办法。”

(2)老师无可奈何地说:“真拿你们没办法。”

(3)老师看着我们每一个学生,然后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哎,真拿你们没办法,什么时候知道学习呀。”

显然,最后一个句子没有用“她说”,但描写更生动,语句更灵活,写出老师对学生的调皮、不爱学习等表现出不满,但又不能发脾气等的无可奈何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者,学生们在作文中,只要提到心理活动的描写,清一色的“心想”、“心中想到”等的表达非常泛滥。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到:爸爸妈妈不在家,就我一个人留守家中,开始似乎担心点什么,但心想:正合我意,看电视、玩电脑,随便了许多,也可以玩个尽兴。谁知道,到了12点多,肚子开始抗议了,咕噜噜叫了不停,关上电视,也合上电脑,心想:弄点吃的!可是,走进厨房,又想到:平时没注意看看妈妈做饭,也没帮妈妈做过饭,更没有自己做过饭,心中不免又想:这可怎么办?同时,心里也想: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我饿死了!心中又想:我得学做饭了……简短的一段话,竟然一口气使用了六个心想,使文章给人一种全部是“心理活动”的感觉。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每一个“心想”去掉,重新表达一下这段文字,并在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面加上感叹号,而不是一味的陈述句,再让这个学生比较两种表达,体味不用“心想”的妙处,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写出句式灵活,令人百读不厌的句子,为作文添彩增值。

三、尽量少引用成语,注意文章应写长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作文中喜欢用成语,如写到春天,学生们的作文便是春寒料峭、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等;写到夏天,烈日炎炎、鲜花烂漫等;对于秋天的描写,学生们不忘春花秋实、秋高气爽;描写冬天时,寒冬腊月、寒气袭人等,成语的使用,使学生的作文多了一些相似的“面孔”,文章犹如兔子的尾巴――短,是写不长的主要原因,学生的作文三言两语交差的现象,从一定层面上是“成语”惹得祸。

学生们喜欢在作文中引用成语,与教师的引导不无关系,教师们又何尝不认为、不引导学生写作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认为引用成语,文章才会有文采。殊不知,大量的成语的使用,使文章没有了细节描写,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秋高气爽、天轻云淡、春意盎然、炯炯有神、心旷神怡、春花烂漫等成语应少出现为妙,而多一些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等,让描写使文章篇幅加长,使文章多一些亮点。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原因,除了成语的滥用,就是“很”、“非常”、“特别”等,在学生的作文中,这几个副词的使用率可谓不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作文中,想使用这几个词语时,停下来不要轻易落笔,应多想一想,是否非用不行,这几个字眼不用,是否能影响到表达等,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减少这几个词语的使用。如描写夏天的“热“时,学生们的“夏天到了,天气真热!”这样的写法,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而如果这样描写夏天的热:太阳吐着火舌,想把整个世界吞掉,也没有一丝儿风,树叶耷拉着脑袋,豪无生气,地里的庄稼似乎一点即燃的,小河里的水也冒着蒸汽,快把水中的鱼给“煮”熟了,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使炎热的夏天,更给人一种烦躁不安之感……这样,文章由于描写而加长,短作文自然而然而逐渐写长。

四、注重动作描写,尽量使用“动连动”

我们经常抱怨,学生的作文平淡无奇,希望学生的作文“一波三折”。那么,指导学生如何写出“一波三折”的文章,才是作文教学的又一重点之一,多应引导学生多进行动作描写,注意使用动连动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动词的并列使用。如一个学生的习作《一个乒乓球比赛》中有一个句子:他发了一个漂亮的旋转球,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一句话,文章结束了。而如果引导学生,他发旋转球使的神态、动作等细致描写,文章自然而然加长了、丰满了。

小学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让学生感受作文并不神秘、并不难,只要掌握技巧、注重作文的个性,力避常见的不足之处,注重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学生定会写出个性化的优秀之作,从而逐渐爱上作文,使作文妙笔生花,精彩不断。

参考文献:

第7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多角度感悟形象

教学描写人物的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是一个重要的内容。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语句的学习,初步感受作品中人物的生动形象,品味语言的优美所在,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与见解。在本文的教学中,笔者着重抓住人物细节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品析,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人物特点。

1.感受故事的情节。

(1)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

(2)严监生伸着两个指头时,人们是怎么猜测的?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3)分角色表演读出人物当时的语气。

2.感受严监生的焦急。

(1)当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说话时,严监生又分别有怎样的表现呢?找出课文中描写严监生、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等人的动作、神态的句子,摘录在笔记本上。

(2)从严监生的动作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习得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领略每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感悟每篇文章的文眼、段眼、句眼,通过关键词句的解读、品味,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样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当然,让小学生用文字概括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风格,把握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

1.体会写法。

(1)多么高明的作家呀!作者只用了简短的篇幅,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严监生的悲痛和焦虑。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形象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进行小结)

(2)上节课《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也有许多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同桌合作,找出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个人读、分角色朗读并加上动作、表情,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绝知此事要躬行――表达运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引导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在人与文章的对话中,感受汉语言文字在达意的同时具有强大的表情功能,在读懂、听懂、说清楚、写明白(达意)的同时领会情感、抒发感情,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1.猜测心理活动。

(1)当听到大侄子说:“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时,你能猜测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吗? (2)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交流说说猜测。 (3)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猜的吗?(课件展示教师猜测的话语)

2.写话练习。

(1)当听到二侄子、奶妈、赵氏说的话时,严监生又会怎么想的呢?拿出你的笔,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写下你的猜测:

①当听到二侄子说是两笔银子时,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

②当听到奶妈说是纪念两位舅爷时,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

③当听到赵氏说是两茎灯草时,他想说:_________________。

(2)多么可悲的严监生呀!居然为了灯盏里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期待

新课标指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若能善用阅读期待,营造和谐的阅读氛围,就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心理,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例如,在本课教学结束之前,可以进行如下环节的教学,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进一步反思课文内容,领悟人物形象或促进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

1.想看看生活中的严监生吗?(课件出示严监生家境的富裕状况,与课文的人物形象形成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我国清代作家吴敬梓仅用了几句话,描写严监生死前两个指头这一个非常传神的动作,就使得吝啬鬼的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其实在世界文坛上,还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剧作《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莫里哀剧作《吝啬鬼》中的阿巴贡,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这些书看看。

3.同学们猜一猜,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如果老婆病了他会出钱吗?(学生:不会)错了!严监生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想全面了解严监生吗?请走进《儒林外史》,去品一品人物描写!

第8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作文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一、初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例如《钻石》这一课,学生都有知道钻石的珍贵,通过读都会想:这是写钻石的什么呢?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把全文初看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查一查字典,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完后,初步感知到课文内容,这篇课文讲的中“人们仿佛同时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这名话不大好懂,所以只能算是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弄清名段意思,试着分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如果高年级,还要概括中心思想)。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课层含义和思想感情。

(一)结合讲读过程进行朗读训练如《穆老师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各读:这一节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2)穆老师的眼睛是什么样子的?有何特点?(3)这一段怎么读才能读得好呢?(指导停顿和重音,并练习朗读),这样指导,学生在理解句子内容和重点词语意思的过程中训练朗读,初步学习了长名子的朗读方法。

(二)通过挖掘语言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细读,使他们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当时一样的心情。如《钻石》一课,作者对献宝的魏姑娘是怀着十分敬佩、赞美的心情来写的。结尾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的洁“……在场的同志都仔细打量着这个姑娘:白里透红的脸蛋儿,柔和安详的眼睛,从容平静的神情,朴素大方的举止,眼睛里泛有煊耀的神采,嘴角边没有表白的话语。”表面上看来只是一名描写姑娘外貌的话,学生朗读时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感情。为了拔动学生的心弦,我便将这名话提出来让学生轻声读,并划出描写姑娘献宝时的外貌、神态的词语。接着提问:这是一个姑娘献宝时的珍贵镜头,写得好吗?(学生当然会说“好”,我便紧接着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并在旁提示:这最后一段是叙述姑娘进城献宝,为要描写她的外貌、神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什么?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这句话,理解了隐藏在语句中的深刻含义:作者通过这六个排列整齐的句式:“白里透红……”充分地表达了姑娘的坚定信念,高度赞扬了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时,眼前仿佛出现了姑娘献宝时那动人的一幕,都被她拾金不味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再次朗读时理解更透了,感情也更深了。

三、品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内含

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用词造句,深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一)品读欣赏,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如《颐和园》一课,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通过品读欣赏,学生理解了游览顺序,作者写颐和园的不同景点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写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写长廊抓住长而美的特点”:“写万寿山抓住主要景物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昆明湖,采取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写十七孔桥)作者为了把这几处景色紧密地联系起来,文中多次用了过渡句。如”走完长廊就到万寿山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等等。学生通过品读欣赏,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特色:”点滴积字“可以运用到作文中去。

第9篇:描写神态的成语范文

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抓住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从课文中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优秀课外读物,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1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体会着读

言为心声,行露思想。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会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展示他的精神风貌。因此,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着读,才能很好地感受人物之美、作品之美。例如,我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就让学生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体会着读,感悟爱因斯坦伟大而平凡的人格。这样,学生便会从中总结出读描写人物文章的方法,从而将它运用到阅读课外读物中去。

2 抓住构思布局、写作方法联系着读

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总――分――总”的结构反复读课文,教学《水》时,我引导学生感悟反衬的写法,教学《早》时,我引导学生感悟以花喻人的写法等等。读后,我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并让他们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学生鉴赏语言美的能力。

3 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密切联系的课外阅读材料

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学生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学完《海伦・凯勒》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梦圆飞天》这一单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科技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史学家司马迁的生平、文学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还可推荐阅读《史记》。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舨)《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伊索寓言》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还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得有兴趣,读得有目标,读得有收获。

二、课外阅读与写、听、说相结合

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1 阅读与写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记录阅读记录卡,通过阅读记录卡进行阅读反思,阅读积累。通过阅读记录卡的推行,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读书,丰富读书环节与过程。读了那么多的书,一定有什么想法。在学校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记录的精彩片段,这些想法,这些精彩的片段需要用心用笔记录下来。在指导学生阅读、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出来,向校刊《小荷》以及各级各类报纸、杂志投稿,或者写博客放到网上去,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阅读、写作热情。

2 阅读与听说结合

在阅读的时候。会读到很多优美的段落与文章,可以鼓励孩子与大家一起分享,让学生站到讲台上读给大家听,也可以就自己对某一本书,某一人物的看法与大家交流讨论。在孩子们的交流碰撞中,思想往往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也可以让孩子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的书,说说推荐的原因,讲讲书中的故事,这样从多方面让学生独立阅读。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