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难忘的一件事300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左佳辉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七彩的生活;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的憧憬和未来。今天,就让我来描述一下我的童年趣事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星期六,老师组织我们去黄河边野餐。首先是由同学们朗诵诗歌,然后就是捉迷藏了。林中虽然有蚊子,但我们还是过得很愉快。
野餐开始了,我们坐在草上。把零食摆在眼前,慢慢地品尝着零食。突然有人要吃烧烤。这时,同学们拼命地捡起树枝。过了一会儿,点起火来。同学们围在一起烤着火腿肠,虽然很热,但我们还是兴趣盎然。
时间过得像箭一般,转眼就该走了。我们启程了,走了密林小路,可真好玩。
活动结束了,同学们的心还沉浸在活动欢乐之中,早已把劳累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人生在世,肯定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选择向别人伸出援手的时候,我相信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同样会为你伸出援手。
有一次我在广场玩旱冰,在台阶处摔了一跤,膝盖都磨破了,一直在流血,我当场哭了起来。这时,有个阿姨跑过来,温柔的问:“小朋友,你不要看你的脚,阿姨来帮你看看伤口”,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块小毛巾给我捂住伤口处,接着一把将我抱起说,阿姨送你去医院清洗一下伤口,走了一段路,阿姨脸上都是汗水,我说:阿姨,你把我放下来吧,我可以自己走,阿姨说:前面就到医院了,阿姨没事。到了医院后,把我送进去清洗伤口,阿姨在门口一直等着,等我包扎好,阿姨又背我回家,跟他道谢之后,阿姨笑着转身走了。
我想,这世界上善恶是分明的,阿姨就是一个典型的“善”。
一件感动的事周记300字【1】
今天我被被一件事感动了,你想知道是什么事吗?请听我一一道来。
我的妈妈非常好,我非常感动这份爱将永远牢记在心。
记得上次,我在家里玩玩具枪,一不小心打在玻璃碗上,碗从桌子上掉了下来,打碎了。这时妈妈听到了声音急忙赶过来了。她一看,不是打骂我,而是轻声的对我说:“下次不能在家玩危险物品了!“说着就把这一堆被打碎的玻璃片,用扫把扫到垃圾桶了,这时我心酸了。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大街上走着,忽然我看见一个卖狗的人,他身旁有好多可爱的小狗,我很想要一个,可又太贵了,我没敢给妈妈说。这时妈妈看穿了我的小心思。于是,妈妈用110元买下一只小花狗送给了我,抱着小狗我感到了心酸。
通过这些事让我懂得了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以后我要加倍孝敬父母。
一件感动的事周记300字【2】
有一件事感动了我,几乎每次看都感动了我。那就是,我看的一个女生文学类小说,名字我记不住了,但我印象很深刻。
那就是一个女孩和她的妹妹,女孩误会了她,她的爸爸和妈妈都宠她,而女孩都不管。女孩就很嫉妒她,她看到了自己的妹妹手上拿着她的手机挂链,就以为偷女孩的紫色的手机挂链了,骂了她的妹妹,女孩的父母就生气地骂了女孩。女孩也知道她的妹妹以为家有一位神仙,她就带她去找神仙,结果女孩的妹妹看到是自己的妈妈就昏倒了。原来,女孩的妹妹一出生就有先天性心脏病。,伙伴都不跟玩,还嫌弃她,经常说她的坏话,而且,女孩的妹妹时日已不多了,可最后,还是去世了,女孩很后悔,也很伤心,她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告诉她,告诉至少还能陪陪她。
那个女孩的妹妹真可怜啊!小小年纪就有先天性心脏病,而且她很善良,老天就是不公平!
一件感动的事周记300字【3】
要说感动的事,还要算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放学后,妈妈还没有下班,我刚写了一会儿作业,门响了,我一看妈妈回来了。咦?妈妈和往常不一样,就像喝醉了似的,几次才把摩托车支好。妈妈进门以后,摘掉口罩,我就发现妈妈的左边的眼睛有些不对劲。只见妈妈的眼睛红肿红肿的,还不停的往外流眼泪。我就急忙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谁欺负你了吗?”妈妈用纸擦了一下眼泪,笑了笑说:“上班时不小心掉了一点碱泥,已经处理好了,写作业去吧”
我忽然记起以前爸爸和妈妈说过他们厂生产的东西是化学物品,腐蚀性很大。看着妈妈充满血丝的眼睛,边擦眼泪边为我们做饭的背影,我难过的差点要流眼泪。
我想:妈妈,你为了我们太辛苦了,你真伟大,请你歇一歇吧!
一件感动的事周记300字【4】
童年像一个万花桶,有令我开心的,有令我难忘的,有难过的,有愉快的。也有令我感动的。
军训作文300字1
军训是新生不可避免的历练,没吃苦的我们对军训有点害怕。军训的代名词是热,苦,累,对于身在温室的我们,军训就像一场吓人的暴风雨,但是当它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勇敢面对。
军人,一个令人敬佩的职业,他们每天高强度的训练,风里来雨里去,挑战着身体的极限,站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而光荣的',是我们应该崇尚的。他们夜以继日,年以继年的训练,我们这为期半个月的军训,正是贴近军人生活的一项活动。
我很骄傲我可以参加军训,穿上军装,仿佛自己也成了一名军人,体验着军人叔叔们的生活。当然,我们的强度远不及他们,但是能够和他们接触就已经很幸福了。
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具备吃苦的能力,才有希望担负起创建美好家园的重担。为期半个月的军训,我会用心体验,认真的去完成。
军训作文300字2
无数的汗从全身毛孔钻出来,我的眼镜蒙上了一层白雾,脸颊变得绯红,但,我却不能用手去擦掉。
很久以前,准确的说是三年以前,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我正穿着便装在足球场上走齐步,也是大汗淋漓。这几天的军训,无论是滴着汗水的发尾,湿透的衣服,还是发痛的双眼,都让我难以忘怀。同时,看到同学们坚持不懈,又让我有一丝丝感动,同时我也被这种精神鼓舞,咬着牙坚持下来。
军训不知不觉已经第五天了,现在执笔写下这几天来尽力的点点滴滴。站军姿,走正步等等。所有的艰辛都在慢慢隐去,而同学们相处的快乐正在渐渐浮现。以前沉溺在繁杂的作业课本里,我们不懂真正的艰辛。现在通过军训,我知道什么叫艰辛,也学会去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后的路也会走得更远更长。
军训的味道——酸甜苦辣夹杂其中,唱歌跳舞讲笑话等等,彼此讲笑话,苦中作乐,是积极向上的。让我明白了以后的人生也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军训作文300字3
今年暑假,爸爸和妈妈带我到海南岛上游玩,海南岛上可好玩呀,但岛上留给我印象最深就要算香蕉了。
一棵棵高大挺拔的香蕉树贪婪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和阳光,在阳光和雨露中向游人点头微笑。香蕉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小的一爪有二十几个,大的一爪有近四十个,为人们照着亮,给大地撒满金光。香蕉的身上长着 一点一点的黑色小斑点,好像是月亮脸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水豆,香蕉的颜色开 始是由嫩绿色变成浅绿色,再由浅绿色变成橙黄色,每当收获季节,人们把香 蕉摘下来放进挖好的地窖里,上面盖一些土和草,过了一些日子,再把香蕉从 地窖里抱出来,啊!香蕉简直像一个变脸大王,由嫩绿色一下就变成了橙黄色,香气溢人,直叫人掉口水...... 香蕉的果肉非常好吃,没成熟的香蕉闻起来有一股生味,吃起来又苦又 涩,成熟的香蕉闻起来有一股清香味,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软,非常好吃。你吃了一个想吃两个,吃饱了还想吃呢!......
军训作文300字4
9月1是军训第一天,各班组织学生领新军训服装,教官到教室领学生到操场,参加激情澎湃的开营仪式。然后,军训开始。
军训第一项是绕着操场跑五圈,累得够呛,咬牙忍着。第二项是升国旗,国歌响彻操场上空,气氛空前庄严肃穆。也许是有二十几名教官在场的缘故,队列整齐如线。军训第三项是唱励志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像一股洪流激荡人心,澎湃在每一个人的心胸。
这天,我们学的动作虽然不多,但是做起来感觉真的很难,如站军姿。其他如左右转法,起步走,虽然做起来没有像站军姿那么累,但做起来也没有那么简单,步子迈错了就很难跟上别人的节奏了。在军训里,偷懒耍滑就更不行了。一次,我跟旁边的一位同学说悄悄话被教官发现了,罚我站了20分钟的军姿,把我的腿都站麻了,瑟瑟发抖。我好想看看周围的同学,但想起教官“眼睛目视前方”的要求,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军训没有让女生走开,而是让她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站立在操场上!
军训作文300字5
在疲惫与汗水中,我们迎来了军训的第十天。十是一个分割线,过了今天,军训就只剩下零头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即将成为记忆中的风景。
清晨的朝霞依旧绚丽,6点的校园安静美丽的如一副画般宁静深远,教官与我们共度的日子即将结束,大家都莫名的有些不舍的情感。教官虽是硬汉,但也是柔情的汉子,知道分别的日子不远了,今天便让我们歇息了很多。教官平时虽然很严,军姿,正步我们练的也是辛苦,但他们也是关心我们的,用那一颗粗犷的心做出柔情的关心,也是真英雄啊。
下午在夕阳的映照下,我们迎来了全体同学的合影,我们那真汉子的教官当然也要与我们一起,夕阳下,在相机中,我们留下了最美的笑容,留下了一辈子最好的记忆,留下了美丽的身影以及那英雄的不变的容颜。军人,一个严肃威严的称号;学生,一个滋滋求学的背影,两者的碰撞留下了最绚丽的火花。
我们学生啊,就好好珍惜吧,失去的就不再回来,还有几天,请把握吧!
军训作文300字6
军训四天,我们哭过、笑过,开心过、难过过。有一件事情深藏心间,让人难以忘记。
那天太阳很毒,天空万里无云,到处散发出闷热的气息。
我记得那是军训的第三天,我们正在操场上站军姿。大家又热又渴,但还是在努力坚持着。突然,一只蜻蜓飞到了我的鼻子前,我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蜻蜓飞向旁边,我深深缓了一口气。这是我看见又一只蜻蜓飞到我前面那位同学的脖子上。我正想帮他弄下来,转念一想,教官要求我们不要乱动,于是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而那位同学,却一动不动地站着,好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我猜想他内心绝对在忍受着这种巨痒,任凭那只蜻蜓在他脖子上纹丝不动。
翻开抽屉里一本陈旧而又破损,略带有彩画封面上沾满了灰尘的日历书,在我的脑海里勾忆起我一生之中一段最难忘的岁月,那是1999年8月,原镇农电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县公司派驻的供电所替代了原镇农电站,结束了农电管理的一段驿站。
就在这个阶段,我从一个退伍兵兼职的村电工被破格转为供电所的一名临时工。记得第一天上班的我,天刚蒙蒙亮,一抹脸便骑上一辆破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我身上没有电工包,也没有配制手机便于联系,脚上穿着一双退了色的军队解放鞋,赶到距离家中5公里外的供电所。见到了所长难免有些尴尬。所长对我进行了一番简单的交代,就安排我同一些老职工轮流值班。这时,我抬头观望了一下四周的环境。供电所刚成立之初,就像一个新建立的家庭。值班室与办公室地点是向当地居民租来的。这栋房子三层高度,办公地点在二楼,一楼是户主的店面,三楼是户主的房间以及租房的外乡人。房屋的位置是坐东向西。屋内长度不足8米,室内又不宽敞。值班室里横排着几条长方形的破旧桌子,但桌面脱落已久的红色油漆残留了几处依然显眼。窗户下又横排着放着两条单形的木制床。桌面上放置了一台台式的电风扇。旁边的通道有几条塑料编织而成的座椅。门角边丢弃在地面的一些沾满呈黄色泥灰的登高板、安全带类的工具以及一些电线材料散落满地。除此之外也就所剩无几了。所长的办公室也是差不多的简单摆设,只多了两条木制的旧式公文厨。这就是供电所的办公地点,与在外民工歇息地不无区别吧。
时至夏天的末端,但天气仍然炎热,上午火辣辣的太阳光线,从屋后的东边阳台直接射入房屋内,下午西边炽热的太阳光线又从窗户直射室内。一天之中那发了威的太阳光线包围了整栋大楼。房屋四周没有树木的遮掩地。室内的气温昼夜保持在32-39度。热烫烫的夜晚,四周街面上行人的脚步声,谈话声,车辆声音交替不断。值班室犹如蒸笼般的闷热,满身的大汗直流,无奈只有用脸盘到水龙头端点水洒洒地面以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虽然有点凉快,但仍未能入睡。一台电风扇不停地吐出一些略带热温的风已不起丝毫的作用。由于持续高温的原因,我的胃部闷得直想呕吐恶心。有时我真的忍受不住想擅离岗位回家,但“责、职”两个字又使我选择了坚守岗位。口渴了,没有开水,有些员工自费到商店购买2元一瓶的矿泉水解渴。但由于每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又一贯勤俭节约的我那里舍得买2元一瓶的矿泉水。口渴了,实在坚持不住,只有将口伸向了自来水龙头,但一连几次服用自来水就直闹肚子疼痛。医治花了不少钱。以后轮到值班,我妻子只有将早已准备好的冷开水从家中带到了供电所。有时候,我妻子站在门口告别时,一再嘱咐:“你不要再喝自来水了,吃了生病没有钱医。”说着,硬咽了几下,一双忧伤的眼睛流着晶莹般的泪珠,我自己一转身也眼泪不停的滴落……..
除了值班就是配合做好各台区的农网改造,这项工作是相当艰苦的。有时所长派我到公司仓库搬运材料,回家又要应付这里缺电线材料,那里又缺几只“丁”字型墙头铁,此处的用户以自家私有房屋为由拒绝安装墙头铁或布线路引起纠纷,那里又有用户不同意在自家承包的责任田里安插电杆,我只有东蹦西跳匆匆忙忙地应付。每天披星戴月,捞着一身臭汗回家还疲倦不堪。在处理一些事务难免依靠亲戚朋友关系协调,重要的事务再请示所长处理。但最难的一项工作是更换一些80年代初上市的dd28型机械表,明知道自家的电表已坏或偏慢,但爱利益的驱动而以种种理由成群结队对我们农电工发威,此时,我只有耐心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巧妙地处理问题,做到好汉不吃眼前亏。
说实在的,我当时能到供电所工作算是荣幸的,但面对农村一些野蛮的汉子发出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些望而去。此时,我产生了对农电工职业的惧怕感,多次产生了想放弃干农电工的念头。
但有一件事却又改变了我的思想看法,记得那是同年的12月,有一天上午,我搭所长的摩托车到公司办事。走进了县城闹市区街面上的一栋5层楼房,普通的房子,普通的办公室设施,所长见了人就满脸笑容招呼上上下下的人,也许是公司的领导吧。我站在旁边一声不吭,只见陌生的房子里一些陌生的人车水马龙的在我眼前一晃而过。此时,我见到了大门口右边的墙上写了几个大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格言。就是我这14个大字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我以后一直以它为工作的座右铭,是它激励着我去爱岗敬业,努力拼命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此以后,我不再感到对工作产生畏惧,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的,工作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自然地想到了它。
我这个人的性格直爽,不转弯,不善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但有一种敢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是 我的优点。在供电所已工作10年了。我悲观失望过,但我有一种无形的精神为支持着我,这就是一种执着与信念。
10多年来, 供电公司也从娃娃学走路起逐渐地成长了起来。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10年中,电力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从供电所说起吧,现在已有一流而又漂亮的楼房,值班室,营业大厅里安装了空调。电脑软件替代了手工书写的历史,台区用的电表与卡薄,电脑数据一致。职工食堂整洁而又整齐。全体员工定期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按时参加各种政治思想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供电所配制了小型汽车,用于应急抢修,能及时方便地做到了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
娜拉是这么说的:“我把钥匙都搁这儿。明天我动身之后,克立斯替纳会来给我收拾我从家里带来的东西。我会叫她把东西寄给我。”
丈夫小狗子似的卑躬屈膝,苦苦哀求她留下来,他甚至还摇尾巴说:“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钱――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骄傲地摆手:“什么都不用寄!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然后挎着坤包,大义凛然地走出家门,净身出户,留下丈夫一个人,“双手蒙着脸”,悲痛欲绝。
戏剧就这么结束了。
一百多年后,我们真是不能理解:娜拉跟海尔茂结婚多年,最后混得个净身出户,把全部财产留给丈夫一个人享用,这简直是丧权辱国,算哪门子的胜利?她出门的时候,至少应该扛走半个房子!
当然,文学要追求美学效果。娜拉两口子在舞台上狗打架似的抢房子争财产,易卜生可能觉得不甚美观,于是他让娜拉大声宣布:“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然后彪悍地净身出户――宝相庄严,不可逼视。至于娜拉是不是吃亏,他就不管了。
一个场景“biu”的一声跳进我脑海。下次人艺小剧场上演《玩偶之家》的时候,全体观众在最后一幕结束时应该站起来,大声喊:“娜拉,你妈喊你回家分房子!”这才是打倒易卜生这些伪女权主义者的正义呐喊。老易想骗我们净身出户,没门!
当然,易卜生如果在场,也许会困惑:这帮家伙为什么对房子这么敏感?他不知道,这些年中国人已经蜕变成一种类似乌龟的生物,对自己寓身于内的外壳有一种血浓于水的情感。那些挪威人没有婚房传统,没有户口制,没有小产权房市场禁入制,对此可能无法理解。
但是坦率地说,娜拉她妈也可能会让女儿白跑一趟。
按照中国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房子分割可以分成四种情况:1. 如房子是婚后小家庭购买的,那么娜拉可以分一半。2.如房子是海尔茂的婚前财产,娜拉无权分割。3.如房子是海尔茂的父母全款购买,即便是登记在海尔茂名下,娜拉也无权分割。4.如房子是婚前海尔茂付的首付,婚后还的房贷,那么娜拉可以得到还贷部分的50%。如房子增值了,海尔茂还要“酌情”给她补偿。比方说:海尔茂按揭了一个90万元的婚房,自己掏钱付了30万元首付。婚后,两口子还了60万元房贷。离婚时,房子涨到了300万元。那娜拉可以得到一笔赔偿,下限是房贷的一半――30万元,上限是100万元(30万元加上70万元的房产增值)。
老实说,单看这个法律条文,我觉得相当公平(只有“酌情”这条我觉得不妥,这没有什么好“酌”的,就该按溢价补偿),但中国女人并不买账。我搜索了一下对新司法解释的评价,发现绝大部分是负面的。大部分人都批评说:这个司法解释太偏向男人了,没有照顾弱势的女性!
我得说:这些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绝不认为女人在智力、能力上天生不如男性,但是,在中国女性确实是弱势群体。她们的弱势主要根源于一件事:在家庭上投入了过大精力,以至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
我看过一份《都市女报》在济南做的抽样调查报告,里面显示: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超过2.8小时,是男性的两倍多。受访女性平均承担了七成左右的家务劳动,超过30%的女性甚至干了八成以上的家务。这当然影响到了她们的职业规划。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女性甚至放弃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攀升。
对女人来说,这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我的女同事就曾咬牙切齿道:“逼急了老娘不干了,回家让老公养着去!”大家听了肃然起敬,觉得人家是有退路的人。我要是也大声宣布:“逼急了老子不干了,回家让老婆养着去!”大家就会对我鄙夷一笑,暗道HR(英文Human Resource的缩写,直译为“人力资源”,指企业的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者。――编者注)没长眼,让这么没出息的一个货也混进来了。
但这样的放弃毕竟是一种牺牲。我没有歧视家庭主妇的意思,也乐于承认她们的工作和上班一样有价值,可要是离婚了,你提着鸡毛掸子去应聘,说自己虽然已经20年没上班了,但擅长打扫卫生、相夫教子――想让HR给你提供一个位置,那是很困难的。这些前全职太太的经济会出现大问题。
不少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实行了离婚补偿制度。最极端的就是日本了,日本在2007年出台过一个法律:全职太太离婚,最高可得到丈夫一半的退休金。这对她们是很好的保障,也更刺激了日本女性当全职太太的热情。
中国很多女性主义者呼吁中国向日本学习。我不想对此说坏话,也不反对中国效仿这条法律,但我想提醒一下女性朋友:这样的法律最多让男人不敢随便抛弃你,但绝不意味着平等。它把女人当成弱者保护,而不是把女人当成强者培养。世界经济论坛曾对115个国家做男女平等程度调查,以女性所占资源比例排名,115个国家中,日本名列第80位。日本的家庭模式绝不是健康、平等的。
没名气的作者写文章,往往要找名人撑腰,我文章里就经常提莎士比亚说过这,孔子曰过那。反过来就不一样了,莎士比亚在剧本里就绝不会提:“远东优秀押沙龙说过什么什么,所以想来是不错的。”嗯,这次我要引用的是法拉奇。伟大的法拉奇在小说里,描写过一个女儿的回忆:“她母亲说的话令她终生难忘:你绝不能做我现在做的事!你绝不能成为人母!成为人妻!你一定要去工作!去工作!去旅行!去全世界!全世界!”为了工作就要放弃为人妻、为人母,这实在是很艰难的选择。有人会说: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梦想。是的,确实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样的梦想,但每个有这样的梦想的女人,都有权利公平地追求它。
是不是女性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她们适合往家庭投入更多的――比男人更多的精力?并不是这样。瑞典就是一个例子。在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里,瑞典女性地位排名全球第一,她们绝大部分在结婚后依然工作,而且成绩不错。据统计,在瑞典的对外贸易活动,女性创造的价值占了近60%。瑞典女人能和男人一样工作,原因也很简单:瑞典男人分担了家庭劳动。瑞典法律甚至规定:生完孩子后,父母必须轮流休产假,在家照顾孩子,以减少女性单方面的负担。我有位同学在瑞典呆了很多年。据他观察,瑞典大街上到处是推着婴儿车跑来跑去的男人,给小娃娃换尿布的时候动作娴熟老练,不输于干练的老妈子。
“男主外女主内”不过是一种文化安排,而不是什么必然。中国的女权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它会变成哪种模式,我不知道。但我有一个两岁的女儿,我在想:她长大了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她会像某些日本女人那样,主持家务,等着老公喝得醉醺醺地回来,盘算着一旦对方胆敢离婚就拿走这混蛋一半退休金?抑或她会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梦想,夫妻两人共同成长,共同照顾家庭,合则相濡以沫,不合则相忘于江湖?
我真的不知道――虽然我衷心地希望她能选择后者。
我不想反对那些批判新司法解释的人,我支持她们,真的。但是,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在涌动:你们想要的这个东西也许不赖,但你真能确定它的名字叫女权吗?
一位失业的京漂女孩偶然撞入威客网站后,竟用短短17个月时间赚取了20多万元财富!她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前景灿烂的新掘金模式――
初识“威客”魅力,失业女孩怦然心动
李晶出生在河南郑州金水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母都是机械厂的工人。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京城发展,先后做过中学语文教师、导游和广告公司白领。因推崇自由生活,受不了单位里那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个性张扬的李晶一次次经历着“炒”和被“炒”的命运。
2005年4月,李晶又一次选择辞职走人。之后连续奔波了两个月,高不成低不就的她工作一直没有着落。那段时间,女孩的心情陷入谷底,无边的苦闷和烦躁要将她淹没。
一天,颇感无聊的李晶去表姐家玩,发现表姐这个全职太太在家里上网做起了“威客”,3个月赚了15150元!经表姐一番解释她才弄明白,“威客”源于英文单词witkey,中文意思是“智慧的钥匙”,专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在威客网站上,个人和企业有任何需求都可以任务,并公布任务期限和赏金,在网站上等“活儿”的威客们就会帮你完成任务。“威客”任务小到为宠物取名字,大到做市场调查、广告设计和程序开发,应有尽有。赏金也根据难度不同从几十元到上万元,甚至10万元不等。
“天哪,世上真有这种好事!原来一个人的专长,还可以从网上换来‘真金白银’!”了解到威客的魅力后,李晶不由怦然心动。表姐生孩子以前是一家公司的销售精英,“退居二线”相夫教子之余,她还能接点为企业的销售部门出谋划策、制作营销方案之类的任务,从网上猎获大把赏金。自己拥有本科文凭,文笔又好,而且思想鲜活,涉足过教育、旅游、广告等多个行业,综合条件并不比表姐差,威客网上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有偿任务,总有适合自己的!
练成“猎金高手”,足不出户赚大钱
在表姐的指点下,李晶先去“时间财富网”、“任务中国”、“k68”等几个著名的威客网站逛了逛,熟悉一下威客的工作流程。随后,她就在上述几个网站用身份证注册成威客成员,并在“个人介绍”中写上自己的专长和简历。就这样,李晶成了一名网络“赏金猎手”。
当晚,面对威客网站上“某电视台悬赏5000元征集台标”、“某企业悬赏2500元征集公司LOGO”、“某网站800元征集宣传口号”等数百条新的威客任务,李晶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上海一位高先生悬赏300元,为他刚降生的儿子征集一个既朗朗上口又有内涵的名字,要求威客们两日内“交货”。
经过半夜的冥思苦想,第二天一早,李晶就向高先生提供了3个名字供其挑选。同时,接受此任务的另外一些威客也向高先生提交了几十个好听的名字。结果对方一眼看中了李晶取的“高胜寒”三字。因为这个名字一念出来,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坡《水调歌头》里的名句“高处不胜寒”,而李晶取的名字反其意而用之,内涵十足,听后自然会引人会心一笑,难以忘记。
小试牛刀就创造了“一字卖百元”的惊喜,李晶备受鼓舞。因威客最担心自己的智力成果被盗用或模仿,所以,任务者都会向网站提前预付奖金,由威客网站向中标者“发赏”。第二天,当高先生预存在威客网站账户里的300元钱划入李晶银行卡上时,她简直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赚钱真的如此简单?
从此,李晶一发不可收。经过一周的构思和写写画画,她很快又为一家新成立的电暖气生产公司设计出了LOGO(商标)和一个温暖而又令人过目难忘的企业名称。这项威客任务,让李晶一下夺得了3000元赏金!尽管接下来又参与竞争了两个悬赏任务,她的方案却都未能中标,但初做威客第一个月就创收3300元,已经让女孩感到十分欣喜和满足了。
随后,李晶又把男友拉入了“威客”队伍。她男友是北京一家动漫工作室的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很高,成为威客网站的注册会员后,李晶平时接不了的动漫制作方面的一些悬赏任务,都让男友试着去完成。他接的第一个活儿,是为一家MP4播放器的生产厂家制作动漫广告,用于网上播放。随着这个创意设计的成功和拿到第一笔1800元的收入,李晶的男友逐渐被这种全新的淘金模式吸引。后来,他就以兼职威客的身份,利用业余时间到网站上接些“私活儿”。
精诚服务带来一份好工作
第二个月,李晶在“时间财富网”上接了一个有趣的任务,帮一位女大学生写求职简历。对方只悬赏150元,却要求在一天内完成任务,并且要把这份简历写得新颖别致,让招聘公司一看就对她这个人才感兴趣。因为之前她投出过许多简历都如泥牛入海,所以才求助网上“高人”。但由于赏金不多,要求又挺苛刻,威客们对这项任务都不感兴趣,回应者寥寥无几。
李晶在了解清楚女大学生的情况后,一时间竟文思泉涌起来……结果,李晶独创出一份幽默而又整洁的求职简历,让那女孩顺利拥有了一份白领文员工作。
一天,一位美国华人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她那份“幽默求职信”后,竟慕名到威客网站上留言寻找小李,想与她创作。李晶很快就和对方取得了联系,原来他是“今日华人网”的一位网站负责人,因见李晶在网上挺有人气,文笔又好,想请她为自己的海外资讯网站收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因为网站的信息需求量很大,尤其是中国方面的内容。为方便交易,他在威客网站上了“月俸200美金招华人网站信息员”的任务,缴了悬赏押金,并告诉李晶:“我会优先考虑采用你提供的信息,试着做一份吧!”
李晶十分高兴,当晚她就收集了500多条自认为“很有用”的信息发了过去。原以为这家网站会对她的辛勤工作给予赞扬,不料,第二天对方在QQ上给她发的第一句话竟是:“内容杂乱无章,太遗憾了!”原来,李晶发的几百条信息中,天文地理、衣食住行什么都有,她根本没有分类整理。
网络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个人出版”时代,所以,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的,如何去浊扬清地从中“提炼”有价值、有趣的东西呢?李晶开始坐下来认真研究这家中文网站的特色,并根据对方提出的提纲性要求,广泛搜罗国内的公共信息,然后进行编辑处理,压缩打包,再发给对方。“这个办法很灵,美国网站很快就给我回邮件了,表示感谢我的合作,并恳请继续支持他们!月底就将200美元划入了我的账户。”
愉快合作3个月后,美国那家中文资讯网站就用E-mail发来通知,宣布正式聘任李晶为国内信息编辑。同时,还将她每月的报酬提高到了300美元!那一刻,李晶兴奋得手舞足蹈。她没想到,一个普通大学生,足不出户竟能在美国谋到一个小小的“职位”。
从此,李晶有了一项稳定的收入,再加上她在威客网上接的一些其他任务,月收入渐渐从3000元左右飙升到了六七千元!
淘金不忘“充电”,小富姐笑傲互联网
每天起床后,李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为自己冲一杯咖啡,洗脸刷牙后,她便悠然自得地在威客网上挑选适合自己的任务。
常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当上职业威客后,李晶对此话深有体会。比如,经常有国内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威客网上“为出口到国外的一批产品求外文包装”之类的任务,赏金大多很诱人,然而外语水平欠佳的李晶却接不了这种任务,只能望“赏”兴叹。平时她还遇到过许多悬赏金额很高的活儿,但因任务内容涉及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无法参与竞争。所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2006年初,李晶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网络硕士班为自己“充电”,在网上攻读起了“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Yannick Graziani和我无法想像出比成功攀登南Pumari Chhish更好的奖励了,这将是我们十年来一起攀登的第十次探险征途。我个人认为南Pumari Chhish是7000米以上最美丽和最宏伟的一座处女峰。看看Shirahata那本书中的45页你就会同意的。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南Pumari Chhish和其周边的一些山峰的照片后,我就向我的山友以及攀登伙伴Yannick Graziani和Patrick Wagnon建议到西喀喇昆仑考察一些冰川盆地,它们通向巨大的Hispar冰川。我们期望同时也能做些攀登。
在那次探险征途之前,尽管我在K2的东-东南柱尝试攀登到了8200米,而且带领着六个登山客户成功沿着简单的普通路线登顶Spantik(7027米),我显然并不真正理解轻装攀登喀喇昆仑的高峰意味着什么(对Yannick而言,他经历了被困在位于Ultar的Hidden Pillar脚下的帐篷里数周,天天下雪,没有任何哪怕是极为短暂的天气窗口可以攀登)。在2003年4月中旬到6月中旬的九周里,我们在Hispar地区的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轻装攀登喀喇昆仑的艰辛。
两次尝试 暴风雪的考验
我们三人提早来到Hispar,期望当时的天气能比夏天时好。但是那年冬天的降雪特别多,有好几次我们都经历到这个“多”在这些山上意味着什么。在4月下旬第一次出发寻找路线时,一晚的暴雪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海拔4300米的Yutmaru和Hispar冰川的交汇处下撤。在下撤的途中,我们跟随了一只雪豹的脚印―雪下得是如此之大,甚至连雪豹都决定逃到低海拔地区去!
我们被Khunyang Chhish巨大南壁上的主峰和东峰所震撼,但同时也为依旧没有看到Pumari Chhish的南壁而遗憾。由于第一次探路花费了比预期多得多的时间,Patrick决定回家,他没有我们这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绝美的Karimabad村休整了几天后,Yannick和我决定回到Yutmaru盆地去探寻不为人所知的攀登宝藏。我们没有找到任何在这里攀登的资料(编者注:Julie-Ann Clyma 和Roger Payne在1999年和2000年尝试攀登了南Pumari Chhish,他们在极其危险的雪况下爬到了南壁海拔大约6200米的地方)。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个记者朋友作为我们这次探险征途的领队回到伊斯兰堡去向巴基斯坦旅游局申请Khunyang Chhish主峰的攀登许可。我们认为,那个攀登许可应该也包括了南Pumari Chhish,一来是这几座山峰都聚在一起,二来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攀登到这几座山峰海拔高于6500米的地方的可能性很小(那年在巴基斯坦任何低于6500米的山峰都不需要攀登许可)。
在一小队Hispar挑夫的帮助下,我们带着很多食物回到了Yutmaru冰川上我们留下攀登装备的地方。Yutmaru冰川上覆盖了一米多厚的雪,这些轻装的挑夫们不可能继续前行。幸运的是我们带了滑雪板,而且雇了两个高山协作:Qudrat和Bari。他们在Spantik就和我一起工作了。在接下来的10天里,当Yannick和我在周围查看地形,适应高海拔时,他们就滑雪上上下下,给我们设在海拔4500米?距离Yutmaru冰川10公里的大本营运送给养。在大本营里,我们能看到令人震撼的景象:Khunyang东峰、Pumari南峰、YuksinGardan、KanjutSar、Hispar Peak以及许多6000米的无名峰。
在三周里我们三次尝试爬到海拔6000米以上去适应,但是雪况是完全不可救药。我们触发了几次大片雪崩,我们甚至把大本营后撤了几百米,因为巨大的雪崩来得很近,有时甚至把雪冲进我们的聚会大帐。天气依旧不稳定,雪在不停地下,有时下得非常大。在没有可能做任何高海拔攀登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再次回到Karimabad村休整。不管怎样我们是爱上了南Pumari Chhish的南壁, 把Khunyang Chhish完全抛之于脑后。
当10天后回到大本营,我们宣称自己已经完全适应了高海拔,可以开始攀登我们喜爱的南壁。其实我们揣测这个宣告也许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我们期望南壁的雪况会不错,因为岩壁本身很陡,而且又面向正南。
6月6日出发,开始攀登。前一天艳阳高照,我们看着四周的岩壁上雪崩飞落而下。依照当时的降雪频率,我们不可能有超过三到四天的好天气来攀登。速度和轻装就是这次攀登成功的关键所在。第一天我们在凌晨3点出发,直到海拔5400米雪况都很不错。我们可以迅速“跑上”最初的300米,这300米路线完全暴露在位于两千多米高处的一些冰柱的威胁下。再往上,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种感受很难描述:在岩壁下从左到右有一大片雪坡,我们在55度到60度的雪坡上陷入齐腰深的雪,下面是1500米高的悬崖。在我们到达第一个露营处之前,花了好几个小时只爬高了100米。我们在14个小时里攀登了1550米,完全精疲力尽。接下来又花了一个小时在雪坡左侧的山脊上刨出可以露营的平台。
第二天的清晨我们花了两个小时登上了雪坡的顶头,然后攀登了主岩壁的三分之二,直至天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没找到可以露营的地点,这时候雪又开始下了。最终我们发现了一块还不错的石头―大小刚够坐下两个法国屁股―从冰下伸出来,在这块石头的下方我们用绳子编了一个网用来放脚,然后就坐了上去。这就是那种让你终身难忘的露营过夜方式。风卷起飞雪,不断劈头盖脸地打到我身上,我的胸部开始变得很冷。同时Yannick剧烈的呕吐是整个夜晚的保留曲目。Graziani同志通常的高山反应就是这样,我并不是特别担心,因为我知道他是如何充满了活力。
次日的清晨,在下了这么多新雪的情况下,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个选项:拿破仑式莫斯科大撤退。成功的下撤过程中,流雪越来越大。我们下到低处后,流雪的规模就大到像雪崩了。现在的情况对我而言很清楚:旅途结束,回家!先回到Karimabad,然后回法国去赶上享受樱桃的季节。
然而Yannick还是说服我留下来再试一次。在6月16日,我们第二次尝试的第三天,我们又遇到了坏天气。这次我们攀高了一些,也许到达了6850米。在主岩壁的上部我们尝试了另一条线路。在6500米处绳降时我们目睹了一个和我们处于同样海拔高度的冰柱坍塌,在距离我们不远处造成巨大的雪崩。雪崩吞噬了我们下面的攀登路线,还带走了我们宝贵的滑雪板。在距离主岩壁四公里的大本营,Qudrat和Bari经历了20分钟的暴风雪。
至少此时对我们两个而言有一件事是清楚的:这次攀登结束了,回家!
三攀Pumari 魔幻时刻
四年后,再次回到这里,各种因素极为有利,即使是我们没有正式组织这次远征。我早就计划好春天时来巴基斯坦,一是带一些客户在Shimshal地区登山滑雪,二是到克什米尔地区考察我们建立的一个紧急灾后救援活动的执行情况。克什米尔地区在2005年10月8日经历了一场大地震。Yannick决定和他的女朋友一起滑Karimabad周围的一些高峰。
我比他们提前一个星期离开霞慕尼,在我离开之前我说服了Yannick去再次尝试攀登南Pumari Chhish。我们俩都知道这次我们绝对没有在Yutmaru盆地守候数周的耐心,而且通过攀登其他地区的一些海拔较低的山峰来适应实施起来更加容易。约好5月31日碰面,此时我们的身体应该已适应高海拔,可以直接开始攀登。我们给自己只预留了两个半星期的时间,从Karimabad往返。
最终我俩还是在比较恶劣的天气里一起完成了适应性训练。我们和我们的女朋友一起在Kunjerab通道附近登山滑雪了六天,只是在两个5800米的山峰上各过了一夜。回到Karimabad,我们休息了三天。在又经历了五周典型的喀喇昆仑坏天气之后,我们简直绝望了。我们几乎不再抱任何幻想,决定就是去那里再看看。
一段平淡无奇六个小时的汽车之旅把我们带回了Hispar村,在这里我们雇了友好高效的挑夫,然后徒步了三天来到大本营。这次我们可以把大本营建在美丽的草甸之上(在海拔4500米也没有雪),这里离南Pumari的山壁有八公里。营地附近就有水源,我们中意的厨师阿里每餐饭都向我们大展厨艺。
6月6日我们在大本营舒适地安顿下来。那天傍晚天气放晴,第二天又是完美的天气。从卫星电话里得知了天气预报:接下来至少六天都是好天气。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第二天一早就赶紧整装待发了。
有了四年前的经验,加上这个长时期的好天气窗口,我们知道如何计划前三天的攀登。果不其然,绝大多数的计划都完成了,除了在第二天,我们不得不彬彬有礼地躲在雪坡下面一块突出的岩石底下,等待从雪坡上滑下来的湿雪停下来。
第三天,在那片雪坡上面,我们再次攀爬了整个山壁上第一个难度极高的混合地形。Yannick先锋了一段60米高,突出而且滑溜的烟囱,绝对不能失误。然后轮到我先锋了一段简单些但是绝对是很棒的混和路线,这条路线沿对角向左上方而去。
我们知道第四天将会是这次攀登中最重要的一天。我们将必须找到通向主体岩壁顶部的关键通路。我们对这部分地区完全一无所知,它位于我们上次攀登到的最高点(海拔6850米)之上。我们还知道我们无法从海拔6600米的第三个营地登顶,这就意味着攀登时不得不背着沉重的背包,而且得在大致海拔7000米的主岩壁上找到合适的地方建立最后一个营地。整个2700米高的岩壁上最重要的一段攀登之一就在我们三号营地的正上方,海拔6600米。在第三天傍晚阳光的照射下,Yannick完成了一段令人难忘的领攀,这段路线沿着一条略为突出的裂缝和烟囱向上。他把我们两条60米长的绳子中的一条固定在路线上。
那条固定好的绳子对我们第二天开始攀登帮助很大。我们知道第二天一早太阳照不到这段路线,因此会很冷。在烟囱之上,我们先开始决定向主岩壁的右侧攀爬,就像2003年第二次攀登时一样,然而攀爬时我们凭着直觉爬了一条不太一样的线路。我们在很棒的花岗岩上爬了四段绝佳的混和绳距,然后被困在主岩壁的最后50米上。
在我们左侧是另外一个突出的烟囱,Yannick建议从这里爬,但是我不同意,因为我相信那样太耗体力了。我们激烈地讨论了用摆锤的方式荡到左边去看看拐角后面有没有简单的路线,我还是否决了这个方法。这次的理由是那样太冒险了。我记起来Doug Scott在攀登Ogre时,在类似情况下的那次事故。
在我们“商量”的过程中,我弄掉了一只冰镐。最终,决定我先做一个对角的绳降,然后Yannick可以在我上面摆荡,我则在下面拉住绳子。不走运的是,在绳降时我们的绳子卡住了。当我愤怒地甩绳子,想把它甩过转角时,绳子自己绕了一个圈,缠在了冰镐上,然后把冰镐甩了出去……我最终得向上回攀一些,从另外一个更好的角度把绳子拉下来,然后向上爬了15米和Yannick会合。
这么搞了半天浪费了一个多小时,而且当时已经接近傍晚了。不管怎样,当Yannick最后转过左边的转角后,我听到了一声兴奋的嚎叫―这就是那种魔幻时刻。依我们所见,我们知道如果天气不变坏,我们真的是有可能登顶了!
在七八个先是混和攀爬,然后是攀冰,最后小心谨慎地攀雪的绳距之后我们在海拔7000米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露营点,离我们的路线只有50米。当时已近黄昏,我们抵达了位于东Khunyang,Pumari主峰和南峰之间的高海拔冰川盆地的边缘。我们上面的坡地和山脊容易攀爬多了,不过还是有大致55度。天气依然很好,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雪况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花了四个小时攀登最后350米直到峰顶。越往上爬,雪况越好,因为上面的坡地更多地暴露在高海拔的风下。然而在我们爬到一半时,风突然增强了,在离峰顶还有100米时,我们遇到了时速高达每小时80到100公里的狂风。即使是离峰顶这么近了,我们依然开始怀疑是否能登顶。就在这时,仿佛是魔术一般,风减弱了。若不是这样,我们可能再次错过登顶的机会。
十年老友
回顾我们10年的攀登探险旅途,Yannick和我有种志得意满的感觉。我们对高山的热爱依旧,而且我们意识到随着年头的增长,我们业余攀登道德水准的核心价值也变得更加清晰和可以维持。这些核心价值包括尊重、友谊、探险精神、美感、雄心、渐进式的经验、全身心的投入和最合理的使用资源。在它们的指引下,我们经历了非凡的奇遇,这可不是任何照片、电影或是文字所能表述的。
美国义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美国义工服务历史悠久,自1970年代起,义工现象更是与美国商品社会成长并驾齐驱成为专门的、十分发达的事业,无数人士兴致勃勃地参与,各级官员乃至总统都十分重视并亲历亲为。
在大灾大难中总是有美国义工见义勇为,临危不惧,果断参与救助。1997年4月“美国未来总统高峰会”在费城召开之际,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以及前总统卡特、布什、福特及鲍威尔将军等穿着T恤、戴上棒球帽,合力粉刷费城墙壁的镜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最令人难忘的是,2008年春末夏初,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美国等国家均派出了紧急救援队不远万里到灾区参加义务救援,而且这些人大多是义工(在中国俗称志愿者),他们自带器械设备和生活用品,生活完全自理,连飞机票也是自掏腰包,表现的是真正的义工奉献精神。2011年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和海啸以及核电泄露事故之后,一些美国义工果敢前往参加救援,一些退休的美国核电专家也组团前往日本,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如果你到美国旅游或生活一段时日,你肯定就能够发现,你周围的人也不时从事义工活动,正如中国慈善总会在一份赴美考察报告中所说的:“美国,一个充满义工的国家。”
日常生活当中更是经常出现义工的身影。义工现象已成为一种时尚,义工组织要招收不支薪水的工作人员易如反掌,有时甚至由于义工市场供大于求,不得不择优录取以限制人数。各义工组织的工作各有重点,如有一个以环保为主题的组织叫“我们的家园”,总部设在洛杉矶,会员500多人,不但活跃在国内还自费迈出国门积极从事环保义工。创建人科西・古特斯在《洛杉矶时报》上撰文谈了他率领一个5人小组赴中国长城捡拾垃圾的经过。他说:“我们是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来到长城的,所有的人都被长城的雄伟、壮观和周围的景色征服了,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几乎长城上的每一块砖都被游客刻上了名字,乱扔垃圾的行为也非常普遍。”5人小组在长城呆了3天,捡了易拉罐、香烟盒、废报纸等大批垃圾。
我在美国生活的儿媳妇给我讲了一件事情:“在美国,有的义工组织,义工主要来源于在校大学女生,重点是为中小学服务,为孩子服务。在纽约州立大学读书时,周末时间,我曾参与过义工活动,为学生分配午餐,为学校图书馆整理书籍,为成绩差的学生补习功课,有时还为学习中文的学生辅导汉语。当我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为他们准备的午餐时,当我看到孩子们手捧经我修补过的图书时,当我听到那些学生零碎地说着生硬的汉语时,心中充满喜悦……”看来做义工,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只要有那种义工精神和义工氛围,都是令人快乐的事情。
美国青少年的问题不少,危险青少年有1500万。因此,美国政府号召全国民众与企业加入义工大军,共同挑战美国最令人担忧的青少年问题,抢救在危险边缘的青少年。政府的号召立即得到回响,至少有230个企业与非牟利团体宣布投入义工行列,如波士顿银行组织500 名义工为社区500名青少年提供辅导与工作机会;镜片专家Lens crafters公司宣布为100万名儿童提供免费视力检查和眼镜。前总统克林顿提出的“美国阅读挑战法案”则动员200万名自愿阅读辅导教师在两万个学校里对300万名学前和学校儿童提供阅读方面的帮助。有的义务接待素不相识的外国游人:开车接送、安排食宿、陪同参观。有的义工为困难者募捐或把关爱送给老弱病残者,为他们采购食品、清扫卫生,陪他们外出逛商店逛公园,或定时到家中给他们唱歌、弹琴、讲故事、读报纸,按时给他们做饭洗碗洗衣服,并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安慰。有的义工则专门随牧师对弥留之际的老人进行临终关怀,除为未亡人祈祷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为病人端屎倒尿,喂水喂,铺床叠被,按摩翻身,有时一天工作时间达18个小时,即使亲生子女也未必如此,着实令人感佩万千,肃然起敬。
美国的年轻一代做义工也越来越普遍,“纽约市义工社团”是美国最大的义务服务组织,提供的服务包括照顾老人、修建花园、课后服务等300多个项目,每年面向社会招收750名16~20岁的义工,许多新移民子女也踊跃应招。还有的组团到亚、非、拉的一些国家去当教师、医生、护士,十多年来,一拨又一拨,从不间断。有一个名叫“文化交流解决方案”的组织招收促进美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义工,从1996年成立以来,足迹遍及10多个国家。他们帮助当地人学习英语,协助联合国难民署分发救援物资,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寻找致富门路,不需对方接待,不取分文报酬,连往返机票和吃住等费用都是自掏腰包。在海地和非洲等战乱地区,包括2011年利比亚战争期间,在突尼斯国际难民署设置的利比亚难民营地中也活动着来自美国的义工人员,至今在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战乱国家和地区,也时常活动着他们的身影。
美国是一个金钱至上、个人至上甚至自私自利的国家,而义工活动却开展得如此普及、深入、持久,这颇令人费解,但经过仔细观察深入分析,你又不能不承认这是十分自然的。
美国人讲究人权至上,讲究平等博爱自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美国人物质生活丰富,个人又习惯于自成一体以满足对独立生活和自由生活的需要。但正是这种生活让人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难以排遣的空虚与孤独,渴望新鲜刺激的人和事来调剂生活,而义工生涯跳出了名利的束缚,正好能让人得到心灵的慰藉、情感的满足,得到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就是美国人崇尚的义工精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快乐,我快乐,大家拥有快乐的生活”。
美国人普遍信仰基督教,“荣神益人”“做光做盐”―――是美国最主要的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美国人认为上帝是博爱的,上帝无时无处不在,上帝是仁慈的,爱是恒久不息的;人是平等的,爱也是平等的,没有人愿意贫穷;当你为饥饿者提供食品时,你不是施主,只是在用博爱精神帮助人,只是送去上帝的慈爱。所以,义工是人人必做的功课,为了上帝,也是为了自己。同时,美国人认为,如果你做了错事,一定要尽快用行动赎罪。而赎罪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做些善事,做些义工。因此,美国在执行处罚时常有做义工这一项。2003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的一对千金芭芭拉和詹妮因在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的一家墨西哥餐馆饮酒,违反了该州21岁以下人士不得饮酒的法令,不得不接受罚款、没收驾照的处罚。而且,芭芭拉要接受并完成总计12小时的社区服务和饮酒安全教育,詹妮则要接受并完成总计40小时的社区服务和饮酒安全教育。
当然,如果你不吝私利,积极从事义工活动,拿出时间和财物为人们提供温暖与关爱,就能在活动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刚刚卸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青年时代曾在底特律和芝加哥的街道社区从事义工工作,奥巴马至今回顾起他做义工的日子,仍然比较兴奋:“义工活动,锻炼了自己,熟悉了社会,了解了民意民情,掌握了普通社区民众沟通的方法,心理上促进人格的健全。”奥巴马妻子和两个女儿闲暇总是主动当义工,对于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乐此不疲。
当然,政府也鼓励人们从事义工活动,1993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有关扶持青少年义工力量的条文,美国中学生报考大学时,义工活动情况也是大学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由是观之,美国义工服务是建立在、社会道德和法律基础之上的,美国人需要做义工,应该做义工,也是喜欢做义工的。做起来非常自然,自觉自愿,心安理得,怡然自得,毫无做作和作秀的嫌疑。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义工活动近些年来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只是中国一直称呼“志愿者”而已。单是北京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杭州G20峰会期间的志愿者就有数十万人之多,由于报名者众多,北京奥组委、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和杭州G20峰会组委会只好层层选拔,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被世界各国人士所称赞。杭州G20峰会期间各国元首对中国志愿者的服务深表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