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学生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学生管理方案

第1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结核病 筛查 防治

2006年3月份,县医院报告在高考体检中发现有多例可疑肺结核病人,为防止结核病在学校学生之间的传播,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管理。随即我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结核病筛查(PPD实验)。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赵县寄宿制学校的259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初中学生7045名,高中学生17277名。

1.2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PPD)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对儿童、少年及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不能区分自然感染或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实验方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_-RT23)。左侧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0.1ml(5IU)皮内注射,48—72小时观察及判断结果。结果判定:测量硬结的横径及纵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4mm为阴性,5—9mm弱阳性,10—14mm阳性,>15mm或虽<15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2 结果

2.1在25960名学生中PPD实验反应≥10mm的学生2188名,阳性率8.43%,其中强阳性反应学生1468人,强阳性率5.65%,通过进一步复查,查出肺结核患者38名,患病率146∕10万。

2.2不同学龄段的学生PPD阳性反应率及病人检出情况:见附表。

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检出率比较: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人,阳性率1.3%(其中检出强阳性学生8人,强阳性率0.49%),未检出学生结核病人。初中生7045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5人,阳性率3%(其中强阳性学生149人,强阳性率2.11%),初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1人,结核病人检出率0.01%.高中17277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1952人,阳性率11.3%(其中PPD强阳性学生1311人,强阳性率7.59%),高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37人,病人检出率0.21%。 转贴于

3 讨论

3.1结果分析

阳性率比较:平均阳性率8.43%,高中(11.3%)高于初中(3%)和小学,初中高于小学(1.3%),且差异明显。

病人检出比较:小学未发现病人,初中检出率0.01%,高中检出率0.21%,病人检出率差异明显。

3.2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县三个学龄段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发现高中学生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

3.2.1本身原因

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易感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也逐渐增多,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结核病的感染的机会

3.2.2学校原因

现在寄宿制学校的班级容量严重超员,空气流通不畅,卫生环境不容乐观。另外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办法)但是学校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还是缺乏重视,各项防控及检查制度未按要求落实。

3.2.3结防机构缺乏对学生人群的警惕性:

结核病控制机构对学校结核病不重视。对就诊的7-23岁之间的结核病人未询问是否为在校学生。这样就增加了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机会。

3.2.4职责不清 监督不到位

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结核病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到位。在管理和督导上互相扯皮不能正常的开展、 落实各项工作。

4 建议

4.1建立相对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4.2学校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协作切实做好学生的体格检(尤其是新生入学的结核病筛查)。入学后坚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追踪随访。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及晨检制度,

第2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 课程理念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近年来,为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广大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思路,精心设计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大胆开放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能力、有品质的新时期的中学生。

(一)过去的有效探索

在历年办学中,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养成教育和“三色”教育(“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黑色”警示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生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

1.着力建立创新机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各班团支部为中心,每班成立1个科技制作小组、4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学校每期都要举办一至两次科技制作竞赛、课外知识抢答赛和学生论文答辩会,学生参与率达100%。

2.着力建立实践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农村和社区,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利用暑假开展“10+1+1”活动,即要求每位学生下田间地头连续劳动10天,做一项有价值的社会调查,读一部优秀的中外名著,并写好劳动感受、社会调查报告和读书心得。开学以后,将学生交来的文章进行评选,把优秀社会实践习作编成专辑。

3.着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学校每年都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才艺大比拼、元旦晚会等,每学期都要举行广播体操比赛、拔河比赛和各类球赛;文学社、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武术队、民族器乐队每周定期开展活动。

通过这些举措,我校形成了“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有科学精神的一代新人的学生培养目标。同时,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个性化课程组成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本校实际的新型办学模式。

(二)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做法

1.立足课改,认识到位。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带来很大的冲击,给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管理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基本定位是:统筹兼顾,稳步前行。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既要积极主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又要让学生满意,让家长高兴,让社会认同。

2.为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我校重点抓住工作中的“新”字。①课程建设新特色:加强语、数、外等高考科目的研究,充分保证其教学需要;以选修课程的开设弘扬我校办学特色,把养成教育、“三色”教育、文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这几项我校最具代表性的项目编辑成为《二中德育》、《在激励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集》等书籍作为必选校本课程,把各种学科奥赛、音体美等艺术体育特长专业课程、各种社团活动作为定选校本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按课程的规范与标准搞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②课堂教学新举措: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落实新课改的实施,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专题论坛、名师示范、课题研究、竞赛评优等形式,真正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教研组长还将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情况认真反思,编写了《反思课改》和《课改案例》等小册子,以供交流。③学校管理新模式:加强教学班的管理与研究,摸索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发展、拓宽、强化教师职责,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发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管教又引导,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三)课改准备工作思路清晰

1.成立课改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决策、协调与保障;成立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由学科负责人、学术专家、学校领导和家长、社区代表组成,负责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与课程审核;成立课程实验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实施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修订完善各种制度。就课程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修订并完善了实施新课程的各项配套制度,汇编成《隆回二中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出台了《新课程选课方案》和《学生选课指导》等具体实施方案。

3.加强教师五方面培训。一是要求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以学科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学研究;二是狠抓高一年级教师的跟进培训,做到例会研讨,专题研究;三是要求骨干教师指导和承担新课程示范课,突出例案研究;四是把相关教师尤其是各学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送出去培训,同时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种培训和研讨;五是实施远程教育教学。

(四)课程推进顺利

1.课程开设。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修I课程和选修II课程。我校将选修I课程分为两类:规定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根据高考方案和学生的文理分科意向进行分类设置。我校将选修II课程分为三类:必选课程、定向选修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其必选课程和定向选修课程主要是为了形成和凸现办学特色。在课程编排方面,高一年级以必修课程为主,对体育、艺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实行分项选修。高二年级开齐必修课程,增设选修课程,各学科分学段(或学期)开设不少于2个模块(或专题)供学生选择,实行教学班管理。高三年级以高考课程为主。

2.课程的开发与实施。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程作为学生必选的选修II课程。在体系结构上,有义务劳动和爱心活动两大社区活动系列,有走进军营、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敬老院五项社会实践活动,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文化、个人发展、现代科学五项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内容。在学分设置上,要求学生每学期完成1个课题,每个课题5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按国家规定认定学分。在课时安排上,研究性学习前五个学期平均每周安排3课时,采用“1+2”的形式,即一节课单独排,用于集体指导活动;另两节课连排,用于学生自行进行课题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实行学校集中安排和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②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是高中新课程中最具灵活性的课程,也是我校的特色课程之一。按照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分必选课程、定向选修和自由选修三种不同的形式。为彰显我校的办学理念,将养成教育、“三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操风教育、军事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程等课程列为必选课程。同时学校制定了《校本研究方案》,在教育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了108个课题,供教师选题研究,并实行阶段性验收、成果奖励。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保证艺体特长生和学科奥赛尖子的发展,将各种学科奥赛、音体美等艺术特长专业课程、文学教育、各种社团活动等课程列为定向选修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三年内完成校本课程中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身心健康和生活技能四类学习领域中至少三个领域的校本课程修习任务。

3.课程的评价。①学分管理。学分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健康顺利的开展。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印《隆回二中高中新课程改革学分认定》,对学分认定的基本条件、学分认定程序、学分与学籍管理以及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②尝试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其主要内容为学生自己选择的最能反映学习进步和成长历程的重要资料或作品。如学籍表、获奖证书、优秀作品、音像材料、证明、关于入团或入党方面的材料、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或总结、老师评语、学习能力评价等材料。学生收集材料必须有说明、体会或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由学生自己完成和保管,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校提供展示平台。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我校将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编制出《隆回二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评价项目和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4.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在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及信息化管理手段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①学生管理的调整。实行教学班为主、辅导班为辅的教学管理方式。行政班以班主任管理为主,教学班级以教师管理为主,辅导班的具体管理和考核由教务处负责;实行学生导师制。导师的其主要职责是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知识现状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选课和协调与同学、教师、社会的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指导和协调学生做好成长记录袋工作,协调并配合班主任工作。导师的选择原则上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可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由学校指派,原则上保持高中三年不变。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一般不超过30人,由教务处负责导师制度的实施与协调。②教师管理的调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前途与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为此学校重新修订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奖励方案、工资方案),将新课改的要求纳入其中,为新课改的推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③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的调整。除了成立课改领导小组、课程指导委员会等机构外,对学校各级部门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教务处主要负责新课程的教学日常管理,教科室主要负责新课程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研究,办公室主要负责新课程实施方面的宣传工作;年级组主要负责学生新课程教育与新课程环境下的年级与班级管理;学科教研组主要负责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备课组主要负责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切实保障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④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进行管理。我校排课、查堂、考试、档案、学生管理等工作基本上都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进行,这为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教与学的多元化的评价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保障。

(五)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新课程实施与高考。根据我们对全国四个实验省区的实施情况的了解,高中课改与高考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担心影响高考成绩的疑虑普遍存在,应试模式仍是主流。因此,目前大力推进的高中课程改革需要有定位的思考,同时应积极研究应对高考的策略。

2.新课程实施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改革前途与命运的决定性力量,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实践效果。目前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观念、课程意识不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过于专业化。二是教师数量按现有的课程开设明显不足。

3.课程资源的保障问题。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校内课程资源方面,学校师资、设施设备、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缺乏有效的分析和评估,难以充分合理安排和利用。在校外课程资源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实用价值评估和经费保障,导致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不力,资源的整合程度低,效益不高。在教学经费方面,新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教材、场地设施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教师培训等等方面,导致教学成本大为增加,加上高中学校普遍负债运行的状况,争取政策上的经费保障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第3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大幕。根据《意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将合二为一,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升学依据或参考,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新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一考多用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中考合二为一,成绩作为毕业、升学依据

从刚出台的《意见》来看,本次中考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学业水平成绩+素质评价”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考试的改变重点在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推行,实际上是“两考合一”,即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之后,考试科目也将发生较大变化。以往的中考都有固定的考试科目,这就在一些学校中形成了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为了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打好共同基础,确保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本次改革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即“全科开考”。为了防止全科开考增加学生负担,政策在设计上强调考试内容要“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

教育部还提出可以采用分数、等级等形式呈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等级呈现。

综合评价

思想品德、艺术素养、身心健康、社会实践等将作为中考招生参考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改革率先在浙江、上海进行试点,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在高中阶段推广。自2017年起,上海高校招生将使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此次《意见》的,意味着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在全国逐步推行。

《意见》明确要求,试点地区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唯分数论。

相关专家表示,迈出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是必须却也十分不易的。如何尽量做到客观记录,减少人为干预甚至造假,又可以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是一大挑战。制度、程序、监督体系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让腐败钻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治理乱象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意见》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二是要求各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除了加分乱象,近些年各地高中因抢生源而违规跨区招生引发纠纷的事件也屡见报端,名校掐尖、抢夺优质生源,不利于教育均衡,有违教育公平。为此,《意见》提出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

第4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一)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确保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健全体制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三)体现科学选才。提升人才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全面发展;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四)注重统筹推进。加强对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设计,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分步实施,稳妥推进。

(五)立足首都实际。主动适应首都教育综合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勇于创新,以首善标准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改革成果的获得感。

二、改革目标和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等部委有关精神,坚持能改早改,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实际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中考综合改革

1.推进考试科目和分值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兴趣多元化,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从2018年起,考试科目和分值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九门课程。

中考满分为580分(不含加减分)。

语文试卷总分值为100分;数学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外语试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60分为卷面考试成绩,40分为听力、口语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学生有两次考试机会。

物理(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生物(化学)(含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10分)、历史(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地理(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思想品德(含综合社会实践活动10分)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100分、80分和60分。

体育成绩为40分,其中现场考试30分,过程性考核10分。

2.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9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的考查。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逐步增强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加强仪器设备在量评项目测试中的应用。探索建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研究出台实施办法。

3.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2016年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高考综合改革

1.深化统一高考考试科目改革。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2.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3.改革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总分满分值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三)相关配套政策改革

1、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科目设置。自2017年秋季起,从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引导考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

(2)实行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学习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Ⅰ学习要求为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必修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各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市教委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3)考试组织实施。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资格认定。

(4)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是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要记录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二是完善评价手段和程序,完善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

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评价信息。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用谁评”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3、继续推进高考考试与录取模式改革

(1)推进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和命题内容,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课程教学改革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考试的能力导向。继续保持和增强北京试卷注重基础、综合、灵活的特色,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创设更大的思考空间和展示个性才华的平台,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摒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改革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和投档方式。继续推行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3)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继续推行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将单独设置志愿,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前进行。相关高校要公开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确保公平公正。从2020年起,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度综合评价招生方式。

4.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要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章程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大事项等方面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建立招生问责制,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5)改进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在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4、减少和规范考试招生加分项目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2016年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高级中等学校考试加分项目和分值,参照高考加分项目调整原则进行规范和调整。

(四)深化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考试招生改革

1.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方式,推进单独招生、高职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方式改革。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查,将学生参加市级以上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大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逐步提高通过分类考试录取考生占高职院校招生的比例,2017年分类考试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达到70%以上。

2.探索职业院校招收初中毕业生改革实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完善五年制高职招生、“3+2”中高职衔接招生试点。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继续支持部分示范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适合贯通培养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后,通过专升本考试(测试)进入本科高校学习。

3.推进成人高考改革试点。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继续扩大我市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试点的范围,进一步完善英语专业英语口语等级考试替代英语科目考试、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统考与职业技能测试相结合入学方式的改革试点方案。

4.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为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提供更多机会,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参加考试提供高水平服务。探索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机制。推进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社会考试“三考联动”,建立终身学习成果认证中心,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转换制度,逐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

第5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一是严格管理,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秩序,提供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

二是德育工作,主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参与式、体验式的主题教育为主要形式来开展。

基本的格局就是:以教育促进管理,在管理中渗透教育。相辅相成。

一、管理工作

育才中学管理严格,课堂、自习、课间、校园安静有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好评,是社会对育才比较一致的看法和评价,也成为了育才中学的一个品牌和优势。

(一)、首先,在管理工作中我们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因为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形成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主要是围绕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高考意识、纪律观念、文明素质、目标意识等方面来开展工作,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自律与守纪意识,努力把学校的规章制度、各项纪律要求内化为学生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从而在行动上自觉主动的去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为管理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其次,实行了“学校统一领导、级部直接管理、处室协调服务、学生自主发展”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分工具体、责任明确。

1、核心是级部管理,每个年级二个级部。级部全面负责对本级部各班的教学和管理。

2、教育处负责对六个级部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抽查和评价。在这个框架下,在配套一些检查、总结、评比的制度,如针对班级的量化管理条例、卫生工作条例、针对年级部的级部工作条例。其他还有像文明班级、卫生工作先进班级、文明宿舍的评选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

3、学校层面还有一支校园秩序和安全方面的检查队伍,每天上学放学在校门口值班检查,不定时到校园巡逻抽查,及时处理违纪和不文明现象,校园保持了良好秩序。

目前,整个管理处于一种规范运行、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状态。基本形成了学生入校、上课、自习、课间、休息、放学均有管理和检查的全过程全覆盖的管理模式。

(三)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作用。一是,教育处、团委、年级部要注意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搭建平台。比如一些文体活动、一些教育活动交给学生主办,使学生在参与管理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我们倡导班主任,要优化班集体建设的机制,尝试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班级秩序,以激发班集体建设的内在活力,为学生民主精神、创造精神的弘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德育工作

(一)、首先,做好德育目标、任务及实施过程的规划工作。我们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对他们高中三年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做出整体规划,制定出整体目标,并且分解到高中三年,形成序列化的系统教育。

高一、以养成教育为主。包括校纪校规、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等,训练学生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高二年级以责任心教育为主,主要是教育学生增强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组织纪律观念,增强回报家庭、报效家乡和国家的责任意识。

高三年级以理想目标教育为主,主要是增强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理想信念。

同时注意教育和管理的结合,通过管理、通过督导检查、总结评比来规范和纠正一些违纪行为、不文明行为,以便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觉悟和道德行为统一,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在德育的内容上,我们坚持三个层面并重:

第一个层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包括爱祖国、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坚定理想信念等。

第二个层面,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要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法制意识,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个层面,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也就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将来能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在集体中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获得个人更好的发展。学校提出了办令全社会尊重的学校的办学愿景,提出了普育英才的核心办学理念,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近几年我们围绕这一办学愿景和核心理念,开展了很多工作。每年坚持举办文化艺术节、英语节、小科技创新与发明节、体育运动会、手工制作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征文、课本剧演出、书法、画展、歌舞比赛、手抄报,田径赛等,为学生的兴趣及特长的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丰厚了校园文化。

(三)、在德育的工作机制方面。这几年,通过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德育制度及评价机制的建设,做好家校配合,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等,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德育工作网络,形成了一个以班主任为核心,教职工参与,家庭、社会、教育基地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体系。

(四)、德育形式:以主题教育、以活动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形式为主,减少单纯的灌输。其中,相对成熟的主题教育或者专题教育,逐步编写成教材,形成校本课程。目前我们已经编写了《走进大运河,热爱我家乡》、《沐儒风,育英才》、《红色之光,精神》、《筑梦、铸人》等教材。教育处正在编写《核心价值观学生读本》,形成教材和课程便于对学生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教育。另外,我们下一步准备确立几个教育主题,由教育处、团委的干部每人负责一个,重点思考,逐步完善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步骤,形成相对完善的方案,使其成为学校德育比较典型的精品项目。

(五)、注重德育科研对德育工作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依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学校德育中的薄弱环节、或是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构建“四维一体”大德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六)、学生社团。

社团工作我们主要是:建章立制、创设平台,营造氛围。

1、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指导:包括制定社团章程,社团的组织、审批,考核、评优等相应管理制度。对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作出规定和要求。

第6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一、队伍建设

1、中层干部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学习制度,主要是交流上周情况,商量下周工作和全体教职工会的主要议程,提高了学部领导的集体领导力。

2、利用周一学习会议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1)领导干部专题培训。每次由一名主讲人,校长、教学处主任、教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分别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或领学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2)经验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别向全体老师介绍自己的学生管理和教学经验。

3、生活老师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校长与分管主任定期参会,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认识高中学生的特点,了解高中学生的教育方法,使他们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的生活。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通过班主任例会,了解学部德育工作动态,安排班主任工作,把握班主任工作重点,明确班主任工作方向,增强教育效果。强化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改进了《班级量化考核办法》。

4、利用周一全体教工会时间,强调教师要自觉学习有关礼仪知识,从工作、生活、交往中的每一细节,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

5、定期进行教研组长会和年级组长会,及时传达布置各项任务并对各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6、加强了班主任培训和面向全体教师的学生管理培训,注重和谐师生关系,提高管理后进生的能力,善与学生沟通、能与家长交流。

7、每周三进行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为双语上课作准备。

8、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9、学期末进行了学生评教活动和教师互评活动,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项目。

10、组建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师的成长发展过程,并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

11、组织了“我对学部做贡献活动”,学期末每人把取得的成绩和对学部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写出来,存入业务档案,并作为领导考评教师的依据之一。

12、关注老师的生存状态,经常找老师谈心,特别是对情绪有波动的老师,请他们吃饭、座谈,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生活中困难,和谐教师间关系,努力使全体老师达到“累但快乐着”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工作与教育科研

1、每周一次教研活动。主要进行集体备课、评课、课题研讨、业务学习等活动。

2、组织了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示范课,和全体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活动,并及时评课。

3、教师参加课题研究,语文组开展着市级研究课题,数学组、英语组、理综组、文综组也都进行着区级课题的研究。

4、教研组开展了各种活动:英语组组织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比赛活动、英语节演出活动、编写了部分英语短剧。语文组的书法小组、太极拳协会、文学社等社团组织正常进行活动。生物组的绿野协会,在校园东北角上种植各种蔬菜,并两次去校外考察。能力组的电视台录制了三期节目。各教研组齐动手,较好地组织了“科技节”活动。

5、积极进行课堂教学“五环节”教学法研究。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五环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各自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重点突出了“自学研讨”、“成果展示”、“巩固练习”三个主要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大增强,逐步向“乐学、会学”迈进。

6、在学习培训的基础上,除了组织“论坛”,进行“案例”交流外,每个教师还建立了个的博客网页,记叙反思性教育教学故事,大家通过网络相互交流学习。

7、配合市区要求,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走班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着手对配套的排课系统软件、学分制管理软件、教学管理软件进行学习研究,并初步完成了学生选课工作。

8、完善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已走向社区、走向社会,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全面实施课程方案迈进了一步。

三、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力度,增加成绩分析通报透明度。教研组下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单,考后及时召开分析会,通报情况,比较对比,对成绩不达标的个人、班级、备课组及教研组,将召开专门会议,分析原因、查摆问题、制订措施。成绩分析至每一班级、每一备课组、每个学生、每个教师。

2、落实会议学习制度,每周三次培训会。全体教师培训会、教研会、英语培训会。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学部领导、校级领导、教研组长不定期不打招呼,推门听课。

3、各项检查制度化。1)考勤与抽查相结合,确保正常出勤。实行上班签名制,中间进行抽查,以防出现个别失控现象。2)每月一次考核检查。作业、教案情况月底检查,并将其它检查结果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在教师会上预警。3)重点检查了“五环节”教学法的落实情况。4)从办公纪律、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都作了严格规定,并加大了经常性抽查和常规检查力度。5)加强检查,及时反馈。每周对各班的教室卫生,学生仪表,学生出勤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做到勤检查、勤反馈,及时公布结果,督促整改。

4、组织提倡班主任撰写德育论文,推动班主任努力摸索教育规律,不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考,逐渐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的教育风格。有四名班主任老师撰写的成功教育案例被推选到博山区参加班主任优秀案例评选。

5、组织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公开课课,并将班会公开课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

6、重视学生会的自我管理工作。指导学生会同学开展工作,在卫生、两操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

6、实施行政管理承包制。班教育组成员负责一个班的全面管理,级部组长、包级主任负责级部管理。班教育组的全体成员与班主任共同召开班会,做好班级稳定工作,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力度。落实“导师制”,班主任向各任课教师明确转差培优任务,建立跟踪卡,由任课教师记录具体工作内容,在培优辅弱工作中,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作用,全面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加大了对高三级部的管理力度1)召开了师生誓师大会,调动起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整了师生的工作和学生心态。2)认真组织了市两次模拟考试,开好每次考务会,作好每次考试的成绩的统计和成绩分析工作,通过分析找到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基本做到一步一个台阶,为高考再创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认真组织好高三考前心理调节工作,班教育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稳定工作的同时,特别邀请了总校心理辅导教师为高三学生做心理调节,保证了学生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从住宿、饮食到自习、上课都为高三学生创设了适于高考的氛围。4)认真组织了高三送考、高考各种材料的征订和分发、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等工作。5)为实现总校制定的必须有考入清华或北大学生的升学指标,把高考任务分解到每个班,确定重点学生名单,分析到每一科,要求哪一科必须提高多少分,以确保尖子生总分达到清华、北大的录取线。6)与市教研室保持经常联系,争取获取第一手资料、得到及时指导,避免在备考中走弯路;要求老师们经常登录淄博教科研网、英才苑、金太阳等教育网站了解高考的最新信息;要求老师们仔细研究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写出分析报告,预测2010年的命题方向,编写一套模拟高考试题,并传到学部网站上,最后与高考题做一对比,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还提高了教师本人的知名度。(有的老师没有及时传到网上。)

8、加强了宿舍管理,坚持日检查、日反馈和日公布制度。对严重违纪和屡教不改者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宿舍区的生活秩序有了很大改善。

9、做好高考分数统计及填报志愿的工作。组织安排六辆大客车运送学生高考,分管领导和班主任跟车带队,每一场为每名学生准备一瓶矿泉水,细心关注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点一滴,保证了每名学生轻松进入考场。

10、计算机老师调整网络、下载程序,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当好每名学生志愿选择的参谋,力争让每名学生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让每一名家长放心满意。

四、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

1、三月份组织了以“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使广大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雷锋,学习雷锋精神。四月份组织了以“学文明礼仪,做文明师生,创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月”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养,使他们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五月份组织了“感恩教育月”活动,开展了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到万杰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为母校绿化种树活动。六月份组织了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级发动学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对各班教室进行美化装饰,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学部宣传橱窗进行了多次更新,学部内部的教室走廊上增加了对毕业的优秀学子的宣传材料,配以座右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班级都有班级誓词、班歌,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班歌比赛。

3、重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处多次召开班主任会、生活老师会、宿舍长会,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事宜;并在有的班级开设了安全教育校本课程;组织了逃生演练。

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手足口病、腮腺炎,以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的知识宣传;做好接种疫苗工作。

4、组织开展了第四届篮球比赛。利用周末时间,联合体育组,在高一和高二组织篮球赛,活跃了学生校园生活。

5、绿化美化校园、培养爱校、保护环境意识。学部各级管理干部带头义务植树,他们去校外山上把过于稠密的火炬树苗移栽到校园南面的荒坡上,从此拉开了高中部师生捐款植树的序幕。各教研组、各班级都捐款从集市上买来树木,种植在操场东侧的荒坡上,并按时浇水养护,所有树木都基本成活。有的班级还制了不锈钢牌子挂在树上,标明班级、树名,很有纪念意义。

为了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本学期成立了多个社团,比如:文学社、篮球社、书法社、绿野协会、沙画轩、电视台等,通过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实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聘用两名教官对09级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周拿出半天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军训。通过军训,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军训,使参训学生重新思索人生的价值,进一步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学生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砺。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得到弘扬。通过军训,使大家更加互助互爱,礼让谦恭,相互关心,真正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得到了加强,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准军事化管理以它别具一格的方式改变了同学们的面貌,开拓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五、取得成绩

1、2009年因高考成绩突出,我校被市教育局评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今年我校高考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普文普理高考的学生共有147名,其中有57名达到了一批本科线,120名同学达到了军检线。无论是一批上线率还是军检上线率均达市第一名。更可喜的是邱崇同学以682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

3、08级学生王振宇和09级学生孙鹏昊在指导教师张谡的带领下于2010年6月8日参加淄博市教育局举行的淄博市首届中小学虚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高中组第二名,并取得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资格;在博山区2010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吕胜同学获市一等奖,李蒙、饶纳新、孙鹏获市级二等奖,魏玉清、李冠运、张乾、谢江涛张丕沛获市三等奖;2010年5月在博山区第14届百灵艺术节上由谢可学老师指导的太极拳表演队获一等奖。

4、曹载武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三等奖;高占和老师获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二等奖;2009年10月高占和老师撰写论文《体验式教育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初探》在全省生物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高占和老师《做学生“亲”的老师-----浅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曹载武老师2009年在淄博市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辅导工作中执教公开课两节;孔圆圆老师的《爱,就是责任》2009年在《英语周报》第11期第6版上发表,并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孔圆圆老师指导学生孙艺、丁铭在2009年12月13日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高二年级组一二等奖;郑彦刚老师撰写的《生物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探究》于2009年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王新旭老师在09年10月博山区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5、文宣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师生积极撰写稿件一百多篇,其中十多篇被省新闻网采用,五十多篇被区教育信息网采用,既锻炼了师生的写作能力,又宣传了我们的学校。

6、07级学生杨华东、孙军、周风雷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二等奖;07级学生王海峰、焦凯、赵秋涵、王子文、李建伟、姬生兰在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奥赛中获省赛区三等奖;07级学生王鑫、于闯在26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国家三等奖,指导教师王强获优秀辅导员;2010年4月我校09级张文鑫、肖庆李虹希、谢明君等4名学生参加淄博市“卓越杯”青少年双语大赛初赛顺利过关,全部进入复赛。

7、在2010年博山区中小学生百灵艺术节活动中,谢可学老师辅导的太极拳《太极神韵》获一等奖,韩冬萌老师辅导的校园剧《农民才艺秀》获一等奖。:

8、认真宣传发动,做好招生工作。通过招生动员会、和招生经验会,激发起教师们的招生热情,全体教师投入到招生工作中,有的老师招生数量达十几人。通过招生工作,使每个老师体会到招生的艰辛、家长的嘱托和身上的重担,从而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和谐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的学风还不够浓厚。许多老师只是满足写好教案或研究试题,而在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方面动力不足,在学习、研究学生心理方面尤其欠缺。

2、还没有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存在“说做脱节,做查脱节”的浮漂现象。尤其是对学生仪表检查和要求还存在不严不细的地方;准军事化管理遭遇瓶颈,明显表现出领导和筹划方面的不足。

3、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不符合“生本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要求,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题海战术、死记硬、作业质量不高、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第7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66-02

【关键词】 精神卫生;自然灾害;学生

地震是重大应激性事件,由于其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会导致个体产生无法抵御感, 直接或间接对人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引发焦虑、紧张、恐惧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有研究表明,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心理损害的危险程度为普通人群的2 倍[2-3]。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现有心理问题者占14.67%, 严重者甚至一直有自杀倾向[4]。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上升趋势[5]。汶川地震发生以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受到重视,本文对地震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为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绵竹市2所中学初二、初三、高二、高三年级共413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408份,有效率为98.79%。其中初二学生113名,初三学生95名,高二学生96名,高三学生96名;男生177名,女生231名;平均年龄(15.68±1.72)岁。

1.2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统一发放,由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被调查个人的一般情况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6]。据我国SCL-90使用标准,各因子均分在2分及其以上被视为有各种轻度不良反应[7],在3分及其以上被视为心理问题达到中等及以上严重程度[8]。

1.3 数据处理 所有量表调查数据均输入SPSS 15.0,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若按有1项及1 项以上因子分≥2 分计算,有249名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若按有1项及1 项以上因子分≥3 分计算,则有74名中学生有中、重度心理障碍。震区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抑郁和焦虑。见表1。

2.2 震区中学生与国内中学生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2可知,震区408名中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在1.46~2.01之间。得分较高的项目为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得分较低的是躯体化。中学生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水平[9],偏执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常模水平。

2.3 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女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3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表4结果显示,震区中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6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最低分均集中在初二年级,最高分均集中在初三年级,高三年级得分低于高二年级。事后检验表明,在躯体化因子上,初二年级得分均显著低于初三、高三年级;在强迫症状因子上,初二年级得分均显著低于初三、高二年级;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初二、高二、高三年级;在抑郁因子上,初二年级显著低于初三、高二、高三年级;在敌对因子上,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初二、高三年级;在偏执因子上,初三年级显著高于初二、高三年级。

3 讨论

汶川地震2个月后,408名震区中学生中,249名有心理问题,74名有中、重度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抑郁和焦虑。震区中学生在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水平,说明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环境因素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1]。究其原因,可能是与地震这一突发性事件有关,作为中学生,不仅要承受对余震的恐惧,还要面对生活的压力,面对同学、教师和亲友的伤残、失踪或死亡,而他们的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较弱,长时间处于焦虑、惊恐的应激状态,产生许多负性情绪,又不会采取有效的途径发泄;也可能由于学校停课,他们不能继续学校学习,尤其初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中、高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震区男生在抑郁、焦虑和恐怖3个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这一结果类似于周东明等[10]的研究结果,即男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女生好。可能与男生和女生所面临的文化、生理和心理成长环境的不同有关,女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评价会降低[12],更多表现出不自信、对他人的评价敏感等,于是体验到更多的社会焦虑。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时,她们又不善于运用放松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从而更加剧了悲观、焦虑和紧张的程度。

震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6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SCL-90的最高分均集中在初三年级,初三学生不仅对余震的发生感到担心、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活动板房)和生活环境(帐篷)等的不适应,还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考的压力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不确定,感到前途一片渺茫,做事缺乏动力,出现较多的学习焦虑问题,如身体不适感、自卑感,又无法摆脱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和行为,因此,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最差。SCL-90的最低分均集中在初二年级,说明初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最好,因为初二学生已习惯初中学习的模式,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父母、教师更多地是关注其生活是否正常和心理是否健康,他们所承受的生活和心理压力相对较小。高三年级学生得分低于高二年级学生,说明高三学生心理更为健康。有人认为高考压力在高一时就凸显出来,而到了高三,学习成绩基本定型,能否考上已不在其忧虑范围之内,心理健康状况反而有所改善[13]。

综上所述,震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政府或相关机构应针对灾区中学生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一套中长期的心理干预方案:一方面提供关于地震的正确信息,给予情感上的关怀与支持,帮助建立安全感;另一方面提供激情宣泄技术、促进放松和个体活性的动作法,鼓励不良情绪的宣泄,减轻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感,使生理和心理活动在新的状态下获得平衡,将有助于缓减震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安芹,贾晓明.危机事件后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非典后大学生小组心理干预研究报告.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51-53.

[2] COYNE JC, DOWNEY GS. 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 Ann Rev Psychol,1991,42:401425.

[3] FOLKMAN S, LAZARUS RS. Dynamics of stressful encounter: cognitive appraisal, coping and encounter outcomes. J Pers Soc Psychol,1986,50:992-1 003.

[4] 任凯,彭龙颜,邢济春,等.什邡地震灾区984名灾民心理健康调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3):243-245.

[5] 李磊琼.地震后儿童心理干预与转变过程探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26- 528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6.

[7] 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0-90.

[8] 李长庚,罗润生,蔡炳光.江西老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1(1):115-118.

[9] 郑慧.心理及社会因素对艺术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浙江艺术职业学校学报,2007,5(3):105-113.

[10]周东明,谭红专,李硕颀.726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2):144-146.

[11]吴敏,时松和,葛菊红,等.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1(1):38-39.

[12]杨建文,孙亚华,史光峰,等.心理自我保健教育对中学生不良心理干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84-285.

[13]胡军生,王登峰,李泉.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 449-451.

第8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学生会是学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管理组织,为进一步加强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扩充学生会后备力量,同时也给同学们提供一个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团委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将进行学生会干部选拔和各部门成员招新活动。

根据有关规范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的相关规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全校学生招聘学生会干部。

一、招聘对象:

主要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学生,高三个别对学生会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参加

二、招聘条件:

1、热爱学生工作,富有激情,责任感强;

2、具有团队精神;

3、精神面貌良好,在校其间无不良纪录;

4、有相关学生自主管理经验者、团员优先;

三、招聘部门职务:

1、主席团设学生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共三个职位,全面负责学生会的日常事务。能宏观掌控学生会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

2、纪检部协助学校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学生的出勤、服装、会场纪律以及监督教学教育活动;

3、体育部策划、组织体育活动,举办一系列能强身健体、锻炼体魄的活动,丰富在校学生的业余生活;

4、文娱部策划、组织文娱方面的活动,展现秣中学子的风采,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5、宣传部学校以及学生会各项活动的宣传、设计、海报制作等;

6、劳卫部监督检查学校卫生;开展公益劳动活动,参加外出实践等

7、学习部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可以以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8、宿管部协助学校监督、检查宿舍纪律、卫生等备注:以上除主席团以外各部门各设正副部长一名,干事若干。

四、工作流程

1、3月22日印刷报名表,并下发至班主任。

2、3月23日——3月30日班主任宣传推荐阶段。

3、4月2日各班上交报名表,团委组织部汇总报名情况。

4、4月9日——4月13日选拔面试。

5、4月16日——4月20日初步确定新一届学生会干部名单。

6、4月25日(暂定)举办学生会换届大会。

五、面试考查内容:

1、自我介绍(20分)

2、对竞选部门的认识(30分)

3、临场回答考官的问题(50分)

六、补充说明:

1、报名表见附件。

2、报名表分发到每个班主任手中,统一分发。

3、高一年级班主任可以推荐本班有胜任以上职位的学生。

4、原任学生会各部门相关职务的同学也要认真填写报名表。

校团委

XX年3月23日

2高中学生会招新策划书

一、 主    题:20XX九月校学生会招新方案

二、 活动时间:20XX年九月一号到二十一号

三、 活动目的:为宏德中学第一届学生会组织挑选骨干力量

四、 招新对象:高20XX级、高20XX级全体学生

五、 活动流程:

(1)招新宣传阶段:

预计宣传从九月一号开始,由广播,班级宣传等形式,通过对各个部门的介绍,使高一新生对校学生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每个部门的介绍,由林炯在2号晚之前以书写宣传材料交至宣传部和广播站,林炯并于宣传期间指导宣传部完成海报的制作和宣传。并从2号开始在高一各班分发报名表格(需附一张1寸的照片),并在团委设置为期七天的咨询点。报名人员信息,入会申请书由团支书或班长填写并保管,直至6号晚上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中报名点的咨询人员由每个部门派出一人,共九人构成。

注:此次宣传活动将持续进行七天,主要负责部门为宣传部和广播站,主要负责人分别为林炯(主席团),张玲(宣传部),广播站站长 ,秘书处。(后附宣传阶段的策划书)

(2)前期初选阶段:

前期海选大会预定于七号下午六点整开始,预计将有两百人左右,大会将分别在阶梯教室或百人学术大厅展开,每天有两到三个部门面试,每个部门各派两到三名学生干部担当评委。新生可持自己的报名表格到相应的教室报到。其中报名表格在新生进入教室时由秘书处的相关负责人员收集,并按所报部门整理,分类后交于该部门的负责人手里。  海选分由两个步骤,首先由新生对我们学生干部进行关于学生会各个部门的提问,时间由我们学生干部自己把握(可视情况而定,不宜过长,五分钟左右为宜)。之后进入新生的一分钟自由演讲和才艺展示(可自带作品),然后我们的学生会干部将对其进行一些关于学生活动常见问题处理意见的提问,时间为一分钟左右。这一阶段将由学生干部对每位参赛者的表现进行十分制打分,最后根据部门所需人数从高分开始录取。其中参赛者的成绩由各个部门两到三位评委的评分相加,并在现场求出其最后得分,此项工作由秘书处负责。其中对于表现确实良好,但成绩不理想的,我们将给予特别关照,使其能够进入到下一轮的选拔中。

此次晋级人员数量应控制在以下数量范围内:(135人左右)

秘 书 处:    15人以内

外 联 部:    15人以内

宣 传 部:    15人以内

生 活 部:    20人以内

学 习 部:    10人以内

体 育 部:    15人以内

文 娱 部:    10 人以内

安 全 部:    10人以内

纪 检 部:    20人以内

部门分配面试时间情况如下:

9月8日:

秘书处、外联部、纪检部

负责人 吴卓霖

9月9日:

体育部、文娱部、生活部

负责人 林  炯

9月10日:

学习部、宣传部、安全部

负责人 王、候

学生干部提问示例问题:

1、 你为什么要进入学生会?

2、 在以前的学生工作中有无遇到过什么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3、 当你的学习和你的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4、 当你确实完成不了交给你的工作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5、 你的上司有一个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决定让你执行,你明知道有不妥的,你会怎么做?

6、 当把你调到了一个你不想去的部门工作时,你会怎么样?

7、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能胜任学生会这份工作?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

8、 假如让你进入了学生会,你会从哪方面发挥?

9、 假如让你组织一次元旦晚会活动,你会怎么做?谈谈你的想法。

注:  此次每个部门所选人数应不少于最后确定的学生干部人数,对于此次晋级人员名单我们将张榜通知!给每个人的时间不宜过长,评委应时刻互相提醒,以防影响后续同学发挥。

(3)后期遴选阶段:

这一阶段初定于九月十二号下午六点半在阶梯教室或百人学术大厅进行,由团委老师做最后的挑选。

首先我们的学生干部将于六点半在阶梯教室或百人学术提前对已经挑选出来的人员进行简单的笔试(笔试问题如下),笔试时间为四十分钟,笔试完毕之后,新生坐在阶梯教室或百人学术大厅,试卷将交到评委老师手中进行审阅。面试从七点十分正式开始,老师每看完一份试卷,即叫入相应的学生进行面试。面试完毕之后,各个部门召入人员将由老师最后裁定。

笔试问题 :(请用简短的话语作答)

1、以自己的视角,对你所进入的部门进行一个简单的功能阐述。

2、 有人和你竞争同一个职位,但他在你背后说你坏话,影响了你的竞争力,你会怎么做?

3、 当你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有分歧时,你会如何?

对于最后进入学生会各个部门的人数我们初定于此:( 92人)

学 习 部:     8  人

体 育 部:     8  人

文 娱 部:     8 人

安 全 部:     8 人

秘 书 处:    10  人

外 联 部:    10  人

宣 传 部:    10  人

生 活 部:    15  人

纪 检 部:    15  人

此次晋级人员名单我们将同样张榜通知并颁发聘书和工作证!

3学生会招新策划书

学生会是在学校领导下,由学生为主导力量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每个大中学校不可缺少的部门,它提倡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学习,为学校学生和老师提供无偿服务的部门。大学生活短短四年,每年都需要补充新生力量,学生会招新的目的就在于选拔优秀的新生力量,扩充影响力,继续更好的学校学生服务。

一、目的:

为了保证院学生会有新鲜的血液的注入,有足够高素质的后备军力量,能更有效地开展学生会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服务学院、服务同学。

二、总体流程

1、宣传阶段

2、学生会各部门介绍及招新动员大会

3、学生会各部门招新咨询交流活动

4、正式开始招新

三、具体招新流程:

1、宣传:

1)请广播站帮忙做出一个广告,每天播报,宣传学生会招新活动

2) 在宿舍区门口贴出宣传海报

3)在每一栋楼的宣传板上张贴宣传单

4)学生会网站做出宣传,通知全校师生院学生会招新通知

2、学生会招新动员大会

1)10月11日(星期二)下午4:30,在西阶梯召开: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招新动员大会。由学生会主席团向新生介绍各个部门的职能,介绍学生会的部门设置、学生会的成绩,学生会总体发展方向。主要参与者:学院林院长、学生处处长、团委书记、各系领导,学生会干部、学院各大部门主要负责人、各系主席、各班班长团支书。

3、10月12日(星期三)下午4:30,在第一教学楼前由学院学生会各部门与学生咨询交流活动,介绍学生会情况,分发各部门的简介(各个部门要针对自己的部门作出相应的宣传单,在现场的时候可供同学们了解,内容包括:部门特色、部门的工作方向、部门的职责、部门的成绩),加强同学对学生会的了解。为招新做好准备。(宣传部要做好此次活动的宣传海报)

4、正式招新

1)申请:10月15—16日,以班为单位报名,需交个人简历及申请书。由班长统一收齐于16日(13:00—14:00或20:00—21:00)交到学生会办公室。

2)面试:全面考察申请者的综合素质(分两轮面试)

10月17日,开始第一轮面试,现场由所报部门主要负责人对面试同学提问,选出优秀同学,占所报人数的百分之三十。题目由各部门负责。(女生部和文体部要做好现场的秩序及引导工作)

(选出优秀同学后两天后公布,并通知优秀同学各班班长到学生会领取个人简介表,附班主任推荐意见)

11月2日进行第二轮面试,由主席团及所报部门负责人提问,选优秀同学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题目由各部门负责。

附:在第一轮面试主要针对选取人才,在第二轮面试中才对适合本部门的要求进行人才挑选,根据报名人数的多少择优比例可相应调整

5、公示:11月4号公示第二轮面试入选名单。

6、考核:20XX年11月4日—20XX年2月5日为期三个月的考核期。考核期间为试用干事,接受由各部门制定考核制度,(考核制度由各部门根据本部门所需能力自行制定)由相应部门干部负责,主席团总观,对候选干事进行全方位考核。

7、2月8号晚上参加转正笔试,主要考察的是新干事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加深了新干事对学生会工作进一步地了解,题目为秘书部负责拟定,各部门拟招干事3—4名。

8、竞选演讲,由通过笔试的同学进行演讲,每个人2-3分钟,参加人员:学生会干部、学生会试用干事、团委老师、学院各大部门主要负责人、各系主席、各班班长

9、确定名单:20XX年2月10日结合考核期间的表现等确定名单

第9篇:高中学生管理方案范文

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普通高中的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整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在一些关键领域有了一些突破,各地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一些特色与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市县两级政府对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经费投入大,办学条件改善显著。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部分市(州)和县(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中教育发展,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为高中课改提供条件保障。如,金昌市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基础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很大, 6所高中累计投入740万元建成26个通用技术实践室及配套功能室,学校硬件条件在省内堪称一流。白银市近三年对全市普通高中投入4.20亿元,其中培训经费多达3200万元,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经费多达1800万元(共建44间实践室),学科基地建设经费多达110万元。会宁县为五所高中学校基础建设投入贷款2500万元,政府贴息;每年所需的100万元培训经费采取分级负担办法,由县教育局筹措35万元,县财政解决30万元,学校自筹35万元。

庆阳市财政每年列支课改专项经费100万元,在教育附加费中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0万元,2012年增加为500万元。天水市将高中基础设施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土地出让金、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地方教育附加费中安排专项经费5.06亿元。临夏州政府从2013年开始,连续三年设立400万元的普通高中专项资金,用于改善高中学校教育信息化、实验室、通用技术实践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方面的办学条件;全州8县(市)每年拿出7000多万元财政资金,承担37966名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标志着临夏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全免费。

2. 创新课改推进机制,有效促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三年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践证明,课改推进机制是促进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助推剂。一些市(州)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课改推进机制,有效促进了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如,天水市建立了跟进调研指导工作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搭建了教师交流学习、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新课程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三大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白银市建立了跟进调研机制和分级督查与指导机制,建立了14个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围绕新课程实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破解高中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陇南市整合全市的学科教学资源,组建了14个市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引领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指导教师解决教学问题。平凉市启动了教育信息化“一台三库”建设项目,初步建成平凉市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名教师库、名校长库、优质教育资源库,形成了集资源共享、校际间交流、多媒体教学和电子阅览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新格局。

3. 积极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具特色。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地各校都围绕课改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进行了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定西市安定区教研室研发了“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被《甘肃教育》“贯彻规划纲要・陇原行”栏目做了宣传报道,并被北京师范大学确定为“百千万”全国高效课堂教学区域改革联盟实验基地。庆阳市陇东中学创立了“学问思辨行”五字教学模式,总结出了《学科最优化教学方案》。平凉一中探索出了“三维四主五环节”教学模式,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练为主线”,分“导、探、讲、练、结”五个环节。金昌市推广了一批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金川公司一中形成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内化反馈”要素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金昌市二中积极推行“三步六环节” 教学模式等。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已实现常态化并日趋规范。(1)社会实践和社区劳动。平凉市静宁县成纪中学、甘沟中学、仁大中学利用当地特产红富士苹果的品牌效应,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充分体验果农的酸甜苦辣;界石铺中学充分利用界石铺纪念馆坚持开展“重走路――负重徒步25公里”实践活动三年,砥砺了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张掖二中开展主题突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高一的学生学会包饺子,高二的学生学会做四菜一汤。并且每月都有活动主题,如8 月份组织学生参加军训,9 月份激情穿越湿地,10 月份走进火电厂,11月份参观市气象局,12 月份举行消防安全演练,1 月份“元旦环城越野赛”, 3 月份义务植树活动,4 月份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5 月份走进“张掖绿洲现代农业示范区”,6 月份参观河西制药厂等。

(2)研究性学习。天水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搞得扎实深入。全校高一年级进行社会调查,高二年级进行项目设计。在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等环节,按照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要求,一步步落实到位,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高。在2012年5月举行的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观摩研讨会上,天水一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兰州一中不仅确保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使研究性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而且每年注重评选优秀课题、编印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成果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截至目前已编辑优秀成果集18本。

5. 校本课程实施有了新起色。西北师大附中借助样本校专项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高一年级开出的有《新闻采访与写作》《歌曲欣赏》《英语阅读技巧训练》《数学文化》《身边的经济学》《中国边疆史》和《丝路文化长廊》等,高二年级开出的有《艺术与幸福人生》《英文歌曲赏析》《20世纪以来重大战争探讨》《中学生领导力开发》和《IREX项目》等。

渭源县各学校将县上开发的《渭水源》《渭源史话》《渭源花儿集》《渭源民间故事集》等一批反映渭源历史文化的读本引入校内,并安排教师开设选修课,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

陇西二中高一年级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开设校本课程,学生依据所选课程走班听课学习。目前开设的校本课程有《魅力无穷的数学,引人入胜的课堂》《社交礼仪》《宝石鉴定》等25门。

酒钢三中目前已开发出了《中学数学史概要》《雅思写作教程》《天文科普教程》《话剧创作》《风力发电基础知识简介》《模拟法庭》《嘉峪关历史》《舞蹈鉴赏与表演》等25个门类的校本课程,且大部分课程已进入教学实施阶段。

酒泉中学先后开发了《逻辑与语文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EN Word(En天地)》《趣味经济学》《酒泉中学古建筑研究》《化学趣味实验》《健美操》等10种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上,采取学校引导和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每周安排2课时,走班制教学。

临夏、甘南两州努力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彰显地域特色。临夏州广河二中,利用当地著名的茶叶和皮货商业的特点,开发了《学做茶商――茶文化与茶业营销》《牛羊养殖育肥技术》等课程;甘南州夏河中学在对学生需求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开发了《初高中衔接知识选修》《史观素养和方法训练》和《民族体育游戏》等课程。

6. 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有了较大突破。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受到师资、场地、设备等诸多条件限制,是新课程实验的一个难点。经过三年的推进,我省的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许多学校建成了1~2间通用技术实践室,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环节逐步得到保障。持续三年的省级通用技术教师专项培训,使各校通用技术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

如,金昌市的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已经实现了常态化。主要表现为教学设施设备建设到位,师资配置到位,课程评价到位。

白银市政府统筹规划、财政投入,为全市各普通高中建成通用技术实践室。白银实验中学和会宁三中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参与度较高,学生作品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白银市第九中学不仅建有必修实践室,还建有模拟汽车驾驶、陶艺等选修课实践室,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选课的空间较大。

7. 校本教研制度日趋完善,以研促教的实效日益凸显。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各校都非常重视校本教研。

兰州一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研文化,探索出了落实校本教研的十种途径:专题调研(如学情调研、考风考纪调研、学习方法调研、心理健康调研等)、校本教师培训、集体备课、学校公开课与展示课、课题研究、专题研讨会(高考研讨会、德育研讨会)、教研沙龙、对外交流学习、研读教育教学资料和课程资源建设。

兰大附中构建了“学习、对话、反思、培训”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培养魅力型、智慧型教师,通过开展“荣誉职级体系”评价工作,打造学习型、学术型团队,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临夏州以“五课教研”活动(即设计一堂课、说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评析一堂课、反思一堂课)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五课教研”在全州开展得有声势、有影响、有成效。

8. 特色化办学初显端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要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特色建设开始受到学校关注,部分学校已彰显办学特色。

嘉峪关市一中的脑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奥林匹克体育教育已形成了学校特色。嘉峪关市二中开办的播音与主持艺考特长班和舞蹈特长班也形成了特色。

西北师大附中抢抓机遇,创新求变,注重课外拓展延伸,通过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实现多元化办学、特色化办学、国际化办学,促成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

张掖实验中学分音乐、体育和美术三个类别,从课程性质、内容模块、课时保障和教学实施四个维度,设计了特长生课程体系,建立了特长生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彰显艺体办学特色。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对新课程实验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市(州)、县(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及重大战略意义认识还不到位,重视不够,政策支持和保障不到位,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推进机制缺乏或不完善。市(州)之间、县(区)之间、校际之间课改的推进不平衡,与课改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普通高中教师缺编严重。如,陇南市普通高中教师缺编900多人,特别是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课程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张掖市普通高中教师缺编414人,数学、物理、地理、音乐、通用技术等学科缺额尤为严重。全省艺术、技术类课程专任教师普遍不足,如敦煌中学近4000名学生,目前仅有1名正式编制的音乐教师,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中青年教师晋职晋岗困难。调研发现,一些市(州)高中教师职称积压现象较为严重,有的学校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中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一些教师已获专业任职资格多年,因学校岗位设置有限而处于待聘状态。如,陇西县教师编制数小于实际在岗人数,目前全县60多人具有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

4. 校长课程意识不强。有些学校主要领导课程意识不强,对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课程体系还不熟悉,课程执行能力偏弱。有的学校应试教育的倾向比较严重,认为实施新课程会影响高考升学率,只开高考科目,不开非高考科目,偏离课改的方向,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5. 课堂教学的低效问题还比较突出。从听课中发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不够,三维课程目标落实不够,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认识肤浅,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教学效果不佳;一些教师不能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对新教材文本的研读不够深入,就教材而教教材,仅凭个人经验进行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问卷显示,他们认为现有的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有帮助的比例不高,总体平均为5.75%,厅直学校、兰州、甘南分别达到了19.0%、13.5%、11%。学生对新课程兴趣一般和不感兴趣的比例平均为34.28%,其中厅直学校(61.1%)、陇南(55.1%)、兰州市(51.7%)。

6. 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仍未常态化。调研发现,一些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践室和教学设备还没有配齐,通用技术专任教师普遍缺乏,课程难以正常开设。如,平凉市7个县(区)、32所普通高中学校中,建成通用技术实践室并投入教学使用的仅有平凉一中和灵台一中,其余高中学校均未建成通用技术实践室。有的学校虽然建有通用技术实践室,但束之高阁,未能利用。

7. 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工作变形走样。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的功能认识不到位,实施方案空洞,脱离学校实际,实施细则缺乏操作性。有的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涉及的观测点过多过繁,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有些学校存在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过程虚化和形式化现象,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的功能未能真正发挥。

学生问卷显示,成长记录袋对学生发展作用很小的比例平均为15.7%,其中兰州市和厅直学校的比例分别高达48%和42.6%。

8. 校本课程开发不科学,实施不规范。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概念认识模糊,目标任务不明确,校本课程方案不科学、不规范。有的学校误认为开发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编写了许多门类的教材文本,但内容、体系随意性较大,质量不高。有些学校只注重开发所谓的校本教材,并未有效实施。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功能认识不到位,存在形式化和简单化现象。对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引领,学生的课题研究流于形式,研究过程缺乏监管。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环节随意性较大,把社区服务简单等同于打扫街道等公益劳动,而社会实践由于受安全因素的影响难以走出校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不到社会的支持,课程开设需要的基地、设施等条件得不到保障,社会资源得不到共享共用。

10. 专业支持和教研力量不足。有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工作认识不到位,对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不重视,绝大多数市(州)、县(区)教研部门缺乏编制,有的编制被挪用,教研员配置学科不全,数量不足,力量比较薄弱,教研机制不够完善,教研活动质量不高,教师发展缺乏专业引领和指导,学校在课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11.普通高中学杂费、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收费标准太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反映,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高中办学与考试成本大幅增加,各省陆续调整了学杂费、高中招生与学业水平考试的收费标准,而我省仍沿用十几年前核定的收费标准,脱离实际,严重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正常的考务工作。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3年来,省上一直没有出台调整收费的政策和标准,各地仍执行《关于调整初、高中毕业会考考试费收费标准的通知》(甘教委〔1995〕28号)规定的“高中毕业会考每生每科收取考试费5元,考查科目每生每科收取考试费1.5元”,且收费名称仍是“高中会考考试费”,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名称不符,性质相异,成本脱节,严重影响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正常实施。

五、对策与建议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入推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及其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认识,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2010年3号文件,坚定信念,加强领导,落实保障,完善机制,把深化高中课改作为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把发展高中教育作为衡量当地政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要加大投入,特别是要将通用技术实践室、音体美专用场地或教室的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力争在两三年内达到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建立课改推进长效机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普通高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高中课改与高考之间的关系,纠正“课改影响高考”的错误认识,通过深化课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不断探索“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2. 切实解决教师缺编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省编办和人社部门要按照新课程各学科的需要,尽快解决高中教师缺编和结构不合理问题。

3. 调整学杂费和考试费标准。鉴于近年来我省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建议省政府尽快组织进行普通高中学费标准专项调研,提高我省普通高中学杂费标准,尽快修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招生考试收费标准,确保全省这两项考试的正常开展。

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课程执行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点加强校长的新课程领导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力,促进学校规范、有效地推进新课程。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跟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标准执行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要注重区域连片教研,创新思路,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引领教师开拓视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各普通高中要加强校本培训,探索和创新校本培训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提高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5. 切实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课程方案中规定的课程领域和学科门类,配齐、配全、配好教研员。要设立高中课改专项教研经费,确保高中课改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要进一步明确教研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支持作用。要创新教研模式,切实解决一线教学中突出的问题,促进高中课改健康、协调发展。

6. 加强统筹协调,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高等学校实现资源共享的机制,协调有关单位、社区,实现社会资源、企业资源向学校开放,为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7.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管理、指导与审定,克服课程开发中的随意性,增强科学性、规范性。各学校要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在开好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彰显办学特色。

8. 优化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教学观和评价观,引导和鼓励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避免机械训练,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 科学实施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针对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出台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评价办法,避免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维护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评价制度起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