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儿时的点点滴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时的点点滴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时的点点滴滴

第1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作为知识分子,不应该也不会排斥团队协作和团队精神,但他在团队里,是有一个“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人。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1第一章 人口

1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

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

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

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

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

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

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2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

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

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3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

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容量。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①资源状况。

②生产力水平。

③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2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1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1)城市规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①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凉爽)。

②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③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2、社会经济方面

①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②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③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3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

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

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

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

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②城市土地租金高。

③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④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土地租金低。

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①特点: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4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

②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③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堵塞,

③住房紧张,

④就业困难,

⑤社会治安混乱。

3、解决措施: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立“生态城市”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高二地理的必修知识3第三章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灌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租)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副业。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集约化农业)。

③按产品用途可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利于耕作。

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

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也有饮食习惯的影响。

(3)主要特点及原因:

①小农经营。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

②单产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

③机械化水平低。原因: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2、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我国东北、西北有国营农场。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广阔,地广人稀(大规模经营的可能)。

②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

③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阿根廷、美国——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羊。

(2)区位条件:

①气候: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适合种植业,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发展措施:

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③开辟水源

④种植饲料。

(5)特点:

①生产规模大;

②专业化程度高;

③商品率高。

4、乳畜业:

(1)分布:欧美发达国家、大城市附近。

(2)区位条件:(以西欧为例)

①气候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牧草生长。

②地形平坦,利于饲草和饲料种植。③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

(3)特点:

①商品率高;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集约化程度高。

5、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闲时。

③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6、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1)迁移农业:包括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和游牧业,分布在某些较原始的落后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对环境有所破坏,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恶化。

(2)种植园业:种植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如咖啡、橡胶等。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生物的影响:

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种;

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

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

2、对土壤的影响:

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

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

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

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

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

4工业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

(2)经济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属冶炼、重化工基地)、市场——节省运费。

(3)劳力和技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劳动密集型工业),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工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4)工农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包括生产协作和社会协作。

(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业布局中的环境因素:

①风向,分为三种情况: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主导风的下风向、季风对吹风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应的位于居民区的下游,生产中对水质要求高的应位于居民区的上游。

③离城市距离: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区内,有大气污染的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以外。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3、工业区位指向类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原料不便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原料产地。③主要工业部门:采掘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等。

(2)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业部门:有色金属冶炼厂。

(3)市场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产品不便远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产品的消费市场。③主要工业部门: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石油加工业等。

(4)劳动力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需投入大量劳动力。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普通的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等。

(5)技术指向型:

①工业特点:技术要求高。②区位选择原则: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③主要工业部门:集成电路(微电子)、精密仪器等。

5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①生产上的联系。②空间上的联系。③信息上的联系。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两种类型:

①产品轻、小、价格贵,

②产品极其复杂,如飞机。

(2)工业分散的条件:

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

②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

6主要工业区

1、传统工业区

(1)概况:

①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

②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

③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

④兴盛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二战结束。

⑤特点:生产规模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2)德国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3)鲁尔区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整治措施: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

③拓展交通。

④发展科技。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工业小区

(1)生产特点:

①以中小型企业、轻工业为主。

②生产过程分散。

③资本集中程度低。

④分散在农村或小城镇。

(2)生产模式: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模式,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3、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

(1)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高。

②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2)“硅谷”区位条件:

①位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军事订货(美国特有)。

7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爱自然因素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但造价高,占地广,耗费金属材料多。

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2、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适应范围广,周转快,装卸方便,但运量小,成本较高,运费较贵。

适宜小量、近距离运输。

3、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运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适宜大量、远距离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投资大,运量小,运费最高。

适宜运输急需,贵重且运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运输:损耗小,连续性好,运量大,但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宜气态和液态运输。

8交通运输布局

1、主要区位因素: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灾害等);技术因素。

2、区位因素变化:过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②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以城市为依托)。

4、机场建设:

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

③要避开低湿地区;

④与城市保持适当距离:用地广、城市有烟幕等。

5、铁路建设:

①区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繁荣;先进科技是保障。

②意义:促进工业生产;加速区域开发;加强工农业城乡联系;促进文化科技交流;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政治统一、国家安全,巩固边防等。

6、公路的选线原则:

①平原地区:少占好地,避开沼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区: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弯曲,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线路的总体走向决定于经济因素,而某一段的具体走向可能取决于地形、地质或技术条件。

9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2)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①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南方以水路交通为主,聚落临水布局;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环境对聚落空间布局的影响:北方地势平坦开阔,聚落多呈团块状,形态比较规则,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区,聚落沿河流、铁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呈带状。

(3)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河流航运的起点、终点、与其他交通线的交点处常形成城镇。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如运河航运地位的变化与扬州的兴衰、城市中心的迁移。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运输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许多商业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结合部。

随着交通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处出现各种类型的专业化市场、大型超市等。

第2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关键词:经典电影时期;第二当代;电影视听关系

中图分类号:J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8-0114-01

Michel Chion在《视听》(《L’audio-vision》1990年)中指出,图像和声音介于一种“视听的契约”,虽然两者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观赏者却能看见他们中间象征性的关联,这种关联也就是图像和声音被统一。在这个电影理论中,听觉和视觉的综合形式站在完全不同的出发点上,这种出发点就是电影中这种视听的综合并不被作为组合,而是被理解为不同零件的力场结合,这虽然相互间有关系,但是它们的技术方面或是美学方面却是分离的。视觉和听觉的差异对于电影来说是根本的,虽然所有的关系在感知的协作中引发观众的感受,电影由两个实体为根据产生,由两个层面被接纳――观众听和看电影。

Oliver Fahle描述了如下一种电影的演变:经典时期的电影首先是以一种电影的叙事和事件场景形式展开;当代电影相反的生产出一种电影的自我反省状态,这种自我反省的状态可以被描述为时代图景――后现代电影则展示了一种有利的尝试,在经典和当代形式中的不可调和性消除并组合起来。这种事件和图像场景之间的对抗与连接首先在电影中成功,这些电影已经超出了后现代的范围,并且建立了所谓的第二当代。为此,Oliver Fahle突出了当代电影美学的重要视角并使其明确:它并不只是推进了一种电影演变的模式,同样也是从电影研究流行的后现代辩论出发。第二当代的电影形成作为一个时期,一方面连接着当代电影,另一方面推进了后现代主义电影,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影思考方法的可能性。

经典电影理论差不多无一例外地是在宣传图像的优先性。Siegfried Kracauer写道:“只有当图像首先被接收以后,有声电影才能被算作媒体的灵魂。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体。”此外,电影中声音复调的使用在早期电影声音理论中显示出了一种趋势,但却很少有人将这种理论转换到实践中。随着1960年消费电影的出现,这一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它打破了叙事,声音和图像的差异就被直接地表现出来,电影也由此可以自我反省。声音与图像对立式的插入,在此就超越了一种由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要求的声音与图像的异步性和复调性。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被打破,听觉空间从视觉空间中脱离出来。Deleuze描写了这一段关系:“异步已经不再只是《有声电影宣言》和普多夫金理解的那样了,它不再仅仅是使谈话和声音可察觉,而它的来源已经处于一种相对的场外,然后随之关联到图像。声音异步这一存在已经不仅仅只是加强电影的作用。”当代电影更加倾向于打破图像和声音的叙事,让听觉和视觉两者相互分离并且独立地从对方中展开,在这一图像和声音的沟壑中,现代电影反射了它的经典形式,并且在这一情况中向它的自身和历史表现了自己。

虽然在当代电影中,图像和声音已经分离并独立,但是当代的电影声音理论家依然按照早期的电影声音理论从图像优先出发。Deleuze在《电影2》(1985年)中描述,从经典电影到当代电影的转折点在1950年。当代电影中打破了传感运动机能式的模式,“言语行为”不再以行动和反应的顺序进行排列,“行动反应的顺序”也不再和视觉图像进入交感。这种视觉图像的新的“可读性”只位于独立的声音图像旁边,而这些图像也不可见。这种“言语行为”独立于视觉之外,它将成为“自由的间接交谈”(Deleuze 1997年),电影由此才视听。

第3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摘要:不同受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因此少儿栏目的定位必须结合少儿群体这一特殊受众群体,找准节目的定位,同时通过不断创新,扎根地方为地方电视台赢得更好的收视率,为地方少儿的成长发展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定位

电视作为当前最主要的传媒之一,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当前少年儿童极具“魔力”。相关数据显示,4-14岁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22分钟。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年时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过的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因此,少儿电视栏目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深远、巨大的影响。

1 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内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制作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1 栏目策划不够科学

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对儿童所需所想所盼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片面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策划节目。栏目“成年人痕迹”较重。也有一些栏目就是把几个毫不相干的节目进行串接,或者就是一段口播加一集动画片,内容非常浅薄,甚至有些少儿栏目连最基本的栏目策划方案都没有,这样怎能把栏目办好呢?

1.2 节目内容不够合理

一个好的电视栏目,节目内容是关键。一些编导以为少儿节目就是知识灌输,节目内容充满天文地理知识,却缺少了对孩子用心做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的培养。部分少儿节目主持人则认为只要装小孩样,说小孩话就能吸引孩子,于是在主持的过程中言语造作,形态夸张,难以得到孩子的共鸣。

1.3 市场拓展不够到位

只要方式、方法到位,少儿栏目广告还是很有市场的,比如乳饮料、学生用品、童装童鞋、西式快餐厅、幼儿园等。另外,利用栏目优势创办艺术培训班也不失为市场拓展的一个好方法,浙江春天少儿电视艺术团、温州电视台男孩女孩艺术团等都是以少儿节目为载体的。

1.4 受众定位较为宽泛

儿童频道的问世具有相当大的前卫性和示范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了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提供专门的频道服务之先河。但我国少儿频道的目标受众群,大多定位在0-18岁的少年儿童及家长。与海外儿童频道相比,定位要宽泛得多。以英国广播公司BBC为例,该台办有三套青少年儿童节目,即针对婴幼儿观众(0-6岁)的CBeebies频道、针对少年观众(6-12岁)的CBBC频道和为16-34岁之间青年观众开设的专门频道。又如台湾东森幼幼台,经过6年的市场打拼,目前已成为台湾小朋友们的首选频道。该频道锁定7岁以下的幼儿为目标观众,集中力量,发展创意,将幼儿教育内容发展到了极致。

2 找准地方电视台少儿栏目的定位

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要想找准定位必须在做好“三贴近”的同时坚持不断创新,现将其总结如下:

2.1 三贴近

(1)贴近生活。现实生活充满美好、友善的色彩,我们要把握时代主流,弘扬主旋律,从幼儿园、学校、教委、妇联以及街道社区的“家长学校”挖掘其中蕴藏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2)贴近少儿心理。以大连人民广播电台少儿广播开辟的心理咨询类栏目“少年心理情景剧”为例。该栏目是由少儿广播编播人员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人物设置、对白、情节等要素均再现少年儿童的现实生活(学校、家里、网络等)及青少年心理(“如何面对焦虑”“怎样协同合作”“朋友——应具备怎样的心理品质”等),如表现师生情的《老师,您好》、诉说亲子关系的《临时妈妈》等。栏目的贴近性除了在内容取向上体现外,还有让“主体发声”的处理,即让少儿成为节目主角。青少年不喜欢说教式的训话节目,需要的是被平等地对待,被认真地尊重,被用心地倾听,他们不想成为大人的附庸。而该栏目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不追求尽善尽美,但每个故事都能让他们深受启发,学到很多道理。做节目最怕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们过早的成为了“小大人”,那样很容易过早的让他们丧失童心,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贴近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童言无忌”,让少儿在台上说引以为豪的话,表演拿手才艺。那些学龄前儿童的话语难免幼稚,才艺难免简单,但这个节目成功之处就在于孩子们的纯真得以充分展示。其他少儿节目已经注意到采用唱歌、跳舞、做游戏等各种少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大多栏目都限于所规定的一两种形式,而“童言无忌”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任“小嘉宾”尽情发挥。正因为这种“形式不限”,才使这个栏有少儿最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登场的孩子发挥到极致。受此启发,我电视台也可增设相应的栏目,试用孩子眼光看问题,可以邀请当地一些学校的孩子参与该栏目,既为孩子畅所欲言提供了平台,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主人翁责任感及良好的品行,同时又增加了地方特色。

2.2 不断创新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也是发展的需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视无国界”的年代里,面对审美品位日渐提高的观众。使节目还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节目更有价值。

(1)创作理念上不断创新

我国80年代的少儿栏目,大多存在主持人教师角色重,节目语言成人腔重,节目说教味重,甚至有些节目干脆将儿童当成了管教的对象。可以说,那时的儿童观众只是作为一种被教化的对象,而没有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可喜的是随着电视事业特别是儿童电视事业的发展,“尊重儿童”的创作理念在儿童电视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儿童体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寻找儿童的视角、走近儿童的生活、鼓励儿童的参与等方面。首先,在心理的贴近性上下工夫,以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语言,展现儿童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要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方式,要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和内心情感。与一般视创作不同的地方是用儿童的视角来看世界、去认识问题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电视作品。

(2)在节目策划上不断创新

策划是产生电视精品节目的首要环节。策划是以“目标”为起点,以“信息”为基础,根据素材,围绕“创意”这个核心,展开的思维活动与实践活动,其策划思想一直贯穿整个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也即是创意。但创意的过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导向原则:儿童节目的策划既要考虑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儿童,又要考虑儿童的需要,既要注意教育的功能,又要注意与教化的区别,要巧妙做到寓教于乐,让儿童在玩中学。2)心理原则:制作电视节目的根本目的是要让观众爱看,儿童节目策划要想吸引观众,分析观众心理是必要的功课。儿童电视是小众的电视节目,根据各个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创作出针对年龄段的儿童电视节目是更小众的电视。3)创新原则:策划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没有创新,节目就没有市场:没有创新,电视就没有前途。节目策划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的,它是建立在广泛的旧的知识、信息基础上的,寻求到一点突破就是创新了。

虽然通往办出精品儿童电视节目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相信在台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我台少儿节目创作人员共同努力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贴切”,只要坚持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创造奇迹。

参考文献:

[1] 叶伟萍. 城市电视台少儿栏目定位初探——萍乡电视台《七色光》栏目的成功发展之路[J]. 声屏世界, 2009(10):38-39.

[2] 郭晶星.如何提高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吸引力[J].南昌大学学报,2004,(11):102-103.

第4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论文关键词: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电信类专业

论文摘要:针对电子电信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个教学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方便了指导教师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活动;在各个教学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我校电子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显著提高。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之下利用业余时问进行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山东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2002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学校文件规定,实行学分制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第二课堂学分5分,否则不能毕业。

第二课堂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密切,学校文件只是给出了宏观的要求,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学科、每个专业的实施细节就电信类专业来说,专业的理论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做好电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我们按照教学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规定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一、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按照规定,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课程内容专题讨论、学术报告,并写出书面总结,经任课教师考核,学生可以取得1到个第二课堂学分。

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任课教师来自于兄弟院系,他们与学生所在院系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学生所在院系无法直接给这些教师下达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为此,从2004年开始执行导师制度,即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该班级的第二课堂活动。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结合基本原理课程,完成了指导教师布置的用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题目。学生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图书、网络等手段了解了当前经济活动的热点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可开展课外专题讨论、写读书报告、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电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等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均包含1周的课程设计,且授课学时较多。因此,我们结合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这两门课程,设置了课外讨论题目。如线性系统的时域解法综述(电路实例),通信系统频分复用方式的频域分析,系统的时域解法与变换域解法的比较等。要求写出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分。

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时,还未开通信原理课。要完成通信系统的频域分析,要用到频域分析的基本原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滤波),以及通信系统的频分复用系统,后者指导教师可以做适当指导。通过这一题目,学生知道了频域分析的用途,并对后续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开展专题演讲活动也可作为这一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并在课下准备材料,制作成幻灯片(限定时间为5分钟);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讲比赛,指导教师按照演讲情况进行评分。这项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及演讲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及方案。

三、专业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由教师组织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撰写文献综述、生产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实验设计等,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能力,但还不完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工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个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工作,经历科研及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积累科研开发工作经验。

电子设计大赛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我校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至今,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的时间在每年的9月,我们在暑假前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学生组队参加,利用假期进行认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准备,学习单片机的编程技术,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的制版及元器件的焊接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电路及其应用。学生拿到竞赛题目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感慨地说,参赛过程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好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的新技术。除此之外,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组合参加各种形式的电子竞赛,如“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富士通微电子杯MB95200系列MCU竞赛等。至今,我校学生已多次获国家及山东省的奖项。

选拔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另一项内容。学生到课题组后,教师为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并提供适当的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工作。例如,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LCD显示驱动子系统的开发,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的开发,这样的小题目非常适合学生去完成。学生在课题组工作,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在科研团队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成立技术协会,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爱好电脑的学生参加电脑技术协会, "协会是学生人数较多的协会学生一起交流电脑装机技术,系统维护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运用到为同学、教师的服务中。符合勤工俭学条件的,可以在相应部门的岗位上帮助教师做电脑维护工作,学校支付一定的报酬。另外,校外的小企业需要开发网页,大的软件公司不愿承担过小的项目,这种网页开发特别适合学生去做。通过这样的开发过程,学生的网页制作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并得到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还得到一定的报酬。

鼓励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虽然专业培养计划中已开设单片机原理课程,但对电信类专业来说,只知道单片机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品种繁多,各种单片机开发板,ARM开发系统价格仅几百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购买开发学习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不少学生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总结

第5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1、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瘦西湖中的一个地标景观。

2、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1901年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六届步枪体操节,表演瑞典体操的队伍也首次超过德国体操。通过对丹麦体操相关史料梳理发现,在后续创办的民众高等学校中,体操与演讲、诗歌一起成为民众高等学校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后逐渐向平民社会发展和传播,演变为丹麦民众启蒙复兴运动的三大标志,并成为一种传统仪式在民众高等学校等多种场合中开展,成为平民阶层反对国内君主专制主义和反德运动的主要象征性活动。瑞典林氏体操在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的登陆不仅开启了丹麦体操文化新的里程,同时也标志着丹麦平民文化时代的到来。    

瑞典体操在丹麦的流行是历史选择的必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的原因。政治上,1848年丹麦颁布宪法,废除君主专制政体改行君主立宪制,这一时期农民阶层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身体和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为之后农民阶层进入到民众高等学校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同时由于1864年丹麦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战败,深刻引发了整个国家的反省和思考。在“堤外损失、堤内弥补”口号的指导下,丹麦整个社会阶层开始反思国家以往的内政外交政策,由此也掀起了丹麦“救亡图存”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瑞典体操作为培养民族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的手段,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民众启蒙运动和大众民主文化产生的结果。瑞典体操也因它代表了农民阶层文化诉求及随后崛起的丹麦自由党的利益而登上了历史舞台。文化上,19世纪中叶受到丹麦教育家格伦维特民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首先于1844年在丹麦罗丁郡创立了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这一时期民众高等学校将民众意识启蒙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而瑞典体操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首要手段,与此同时在丹麦体操家克努森等人对瑞典体操的大力倡导下,于19世纪80年代丹麦国内掀起了一场用瑞典体操代替德国体操的身体文化运动。另外,相较德国体操而言,瑞典体操更具科学性和卫生性,其注重审美功能和理性的教育方式也更受到丹麦教育界的认可,并逐渐从平民阶层向社会上层传播,逐渐替代了德国体操成为丹麦主要的身体文化。    

这一时期形成了丹麦体操重要的瑞典体操流派,对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代表人物包括:克努森(K·A·I}nudsen,1863一1949 )、拉斯穆森(N·H·Rasmussen , 1854一1924 )、库尔(P " L·Cour,1846一1908)、萨利·哈格丝特伦(Sally Hogstrom,1863一1939)。    

(1)克努森是瑞典体操进入丹麦的领路人,曾专门到瑞典接受体操训练,并在1904年出任全国体操督学,在他的大力倡导下,瑞典体操在学校层面得以开展。克努森专门为瑞典体操进入丹麦学校编写了一本以瑞典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体操教科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其形态创生体操(Form一郊vinggymnastics)理论。在书中他提出体操的目的应是塑造和发展身体的和谐统一性,而非那些过分重视四肢的发展而忽视躯干整体的体操理念。并且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体操练习来预防身体发育中的骨骼变形,并着重关注学生脊柱、关节、肌肉的状况。另外,他认为口令变化和游戏类的体操更适合儿童操练,书末他还强调体操教师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体操教师是人类肉体的雕刻家[191。克努森这本关于形态创生体操理论的体操教科书广泛被丹麦学校作为教材使用[zol,书中有关脊柱健康的论述远早于医学界关于脊柱健康的相关研究[191。二是克努森对婴儿体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在其论文“The Infant ' sBack" }zl}中阐述了婴儿动作与身体形态的关系,认为婴儿大运动的自然发展是婴儿成长过程中的必备阶段,尤其是爬行姿势是将来两足行走的预备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克努森的婴儿体操理论为婴儿被动体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克努森的体操观点多是从实践和经验出发,在当时生理学、解剖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代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拉斯穆森是第一个接受瑞典体操正规训练的丹麦人,也是早期瑞典体操进入丹麦学校的执行者。1884年他将瑞典体操引入到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瑞典体操,拉斯穆森曾多次到瑞典皇家中央体操学院系统学习瑞典体操,后出任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的体操科主任,同时他作为丹麦体操委员会委员之一,参与了1899年丹麦教师体操手册的编制,并随后出任丹麦体操委员会主席。   

拉斯穆森的体操思想深受格伦维特民众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农民因长期劳作形成的拘楼驼背、步履蹄姗的身体形态是中世纪农民阶层地位卑下的封建标签,而体操的目标就是让农民阶层摆脱这一形象,是实现农民阶层争取自由平等地位和自身意识觉醒和第一步,通过体操的训练可以发展人的社会意识,所以他认为体操与农民大众文化是相互统一的,并提倡在民众启蒙运动中将体操作为重要的身体文化进行培养。拉斯穆森还认为体操教师应该就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能带给学生温暖、激情并能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就像灯塔的光亮一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使麻木的丹麦人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苏醒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奋斗和拼搏。  

库尔是丹麦历史上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教育家,有“丹麦的爱迪生”的美誉。1884年在目睹了瓦莱基尔德民众高等学校开幕式上的瑞典体操表演以后对瑞典体操大为推崇,并随即开始组织教师对瑞典体操进行学习,并于同年11月将瑞典体操引入到ASknV(阿斯科夫)民众高等学校。  

第7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关键词]语义学;语音学;第二焦点;声学特点;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13-03

一、前言

焦点问题最早是Halliday论述主――述位提出来的,指述位内“信息部分”的集合。在研究焦点这类概念时,语义的解释依赖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一些标志类型,如韵律标志:具有相同系列单词的两个句子,因为两种不同的韵律实现,产生两种不同的语义解释。例如:

(1)a:Jan Only gave Bill MONEY.

b:Jan Only gave BILL money.

在这两个例句中,韵律突现分别分别标示在MONEY和BILL两个不同的单词上,这两个被突现强调的词被称为标示性焦点。由于a,b句的焦点词不同,句子的语义截然不同:a句的语义学解释为:Jan只给了Bill钱,没给别的东西;b句的语义学解释为:Jan只给了Bill,没给别人钱。

这就说明,句中的语义焦点词有一些独特的语音学声学特征,来作为韵律标示,区别于句子的其他成分,从而强调不同的内容。国外的Sluijter和Van Heuven、Turk和White、De Jong、Harrington、Beckman、Bolinger、Ladd等研究了焦点的声学特征。国内的学者,如王韫佳、初敏、贺琳,熊子瑜、贾媛、马秋武、李爱军,曹文把焦点与重音联系起来研究汉语实验语音学。很少学者涉及第二焦点的声学特征研究。第二焦点(second-occur-rence Focus)是在文学中关于语义焦点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被重复的焦点项目。

本文试图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焦点的声学特征研究,总结在语义学角度划分出的第二焦点在语音学的声学特征,并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

二、语义第二焦点

语义焦点指侧重句子意义表现的多种语义现象。句中焦点词往往被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修饰,如对比焦点、疑问句中的焦点、分裂句或左移位句的焦点等。焦点敏感算子包括专有词only、just、merely、solely;附加词too、also;标量附加词even;列举词particular、for example;强调词really、total-ly;定量副词usually、always;某种定量限定词many、most;一些句子连词because、if-then;表否定、肯定和情感的谓语动词re.gret、be glad that等。被焦点敏感算子限定的句子成分并不都是语义焦点,位于焦点位置的句子成份才是算子的语义焦点。例如:

(2)a:Jan only gave Bill [money]F.

b:Jan only gave [Bill]F money.

(3)a:ONLY (MONEY)(λχ)[JAN GAVE BILL,χ]

i.e.everything Jan gave Bill was money.

b.ONLY (BILL)(λχ)[JAN GAVE χ MONEY]

i.e.everyone Jan gave money was Bill.

在2a和2b中,only是焦点敏感算子,所修饰限定的句子成份相同,但限定的语义焦点不同:在2a中,only所限定的语义焦点是money。语义解释过程如3a所示,强调Jan给Bill的只有钱,没别的东西;在2b中,only所限定的语义焦点是Bill。语义解释过程如3b所示,强调Jan只给了Bill,没给别人钱。正是因为语义焦点不同,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不同。

语义上的第二焦点是指在上文提到过的、往往有焦点敏感算子限定修饰的句子成分。例如:

(4)a:Everyone already knew that Mary only eats [vegeta-bles]F.

b:If even [Paul]F knew that Mary only eats [vegeta-bles]SOF,then he should have suggested a different res-taurant.

在这组对话中,a句中的vegetables是语义焦点,b句中的Paul是语义焦点均被标注为“F”。b句中的vegetables和a句中的一样,位于only eats vegetables短语之中,被焦点敏感算子on-ly修饰限定,有相同的语义,还是焦点信息。因为是第二次被提到,是旧信息,所以被标注为“SOF”――第二焦点。

三、第二焦点的语音声学特征

第8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关键词:尾房 合并清算 扣除项目总额

目前房地产行业因土增税存在要求清算的情况从而导致了楼盘清算后还有尾房没有卖出的情形。土增税相关法规对扣除项目总额及计算方法规定还有模糊地带,为增值额的确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必须认真研究,做出有利于公司的对策。下面将从尾房土增税纳税实务应对一二点技巧进行探讨。

一、扣除项目总额计算方法的选择

办税人员在对清算后增值额的计算公式的选择上,一定要事先进行模拟,选择有利的选项。为了方便理解,现举例说明如下:

东莞鸿景公司于2009年起开发销售A项目,可售建筑面积为20万,截至2013年12月底,已售建筑面积为18万,占可售面积的90%,按照税务机关要求,办理土增税清算申报。申报资料显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为1.6亿元,房地产开发成本4.4亿元(不包括预提成本0.2亿元),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成本之和的10%扣除,已销售房地产收入总额为10.8亿元,已纳可扣除的与房地产有关的税金6048万元,剩余尾房2万。本次清算项目总成本为1.6+4.4=6亿元,单位可售建筑面积成本为6亿÷20万=0.3万元/平。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规定,计算可扣除项目金额合计6+6×20%+6×10%+0.6048=8.4048亿元,单位建筑面积可扣除项目金额为8.4048÷20=4202.4元/。

本次清算可扣除项目金额为,可扣除的成本为0.3×18=5.4亿,应扣除项目金额为5.4×(1+20%+10%)+0.6048=7.6248亿。增值额为10.8-7.6248=3.1572亿,增值率为41.64%,适用税率为30%,应缴土增税为9525.6万。

公司2014年6月将剩余2万销售完毕,取得转让房地产收入1.6亿,缴纳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896万,并取得0.2亿清算时未取得的发票,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规定,2014年6月尾房销售后,可扣除项目金额为4202.4×2=8404.8万,增值额为1.6亿-8404.8万=7595.2万,增值率90.37%,适用税率40%,应缴土地增值税为2617.84万。

以上清算过程分析得出,尾房销售按照初次清算时可扣除项目金额计算,包括了初次税金6048万一部分,但未包括本次税金896万,明显不配比。另外,再转让房产时,取得了0.2亿元发票也未纳入扣除额。

二、应对选择:尾房销售税金应准予扣除

在清算时应该和税务机关交涉,尾房销售税金应当准予扣除。清算后再转让土增税的计算方法应该修改为:清算时的扣除项目总金额=(全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全部开发成本)×(1+20%)+房地产开发费用+清算时扣除的与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清算时的扣除项目总金额-清算时扣除的与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总可售面积;初次清算转让扣除项目金额=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初次清算所转让可售建筑面积+与房地产有关的税金。再转让扣除项目金额=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再转让可售建筑面积+再转让与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根据上述修改,单位建筑面积成本费用=(84048-6048)÷20=3900元/,再转让可扣除项目金额=3900×2+896=8696万,增值额为1.6亿-8696万=7304万元,增值率84%,适用税率40%,应缴土增税税额为2486.8万元,与原公式计算减少税金2617.84-2486.8=131.04万元。

三、单独清算还是合并清算的选择

目前国家相关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进行合并清算,但有的省已进行了规定,例如:鄂地税发〔2013〕44号文中就有规定。因此对于单独清算还是合并清算给了公司一定的选择性。

仍延续上例,如果经与税务机关沟通,允许进行合并清算,那么上例分析计算如下:

全部销售收入为10.8+1.6=12.4亿,全部与房产转让有关的税金为6048+896=6944万,全部可扣除成本1.6+4.4+0.2=6.2亿,全部可扣除项目金额为6.2亿×(1+20%+10%)+6944万 =87544万,增值额12.4亿-87544万=36456万,增值率41.64%,适用税率30%,应缴土地增值税10936.8万元。与上述分次清算差异10936.8-9525.6-2617.84=-1206.64万。即便按照调整后公式计算,也存在差异10936.8-9525.6-2486.8=-1075.6万,差异的直接原因在于合并清算增值率降低了,税率变了。同时,预提成本0.2亿元在最终合并清算中得到了扣除,仅此一项即可知能够减少土增税应缴税额0.2亿×(1+20%+10%)×30%=780万。

从上不难看出,对扣除项目总额的计算方法和清算方式的选择及争取,为公司节省了大笔税金。因此,清算时未销售房产再出售,清算时相关选择不同会给土增税应纳税额带来很大的变化,在项目前期必须与税务局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税务局对土增税的政策取向,定期测算土增税预测值,调整公司的应对方法,未雨绸缪,以便清算时有更多的选择性。

参考文献:

第9篇:儿时的点点滴滴范文

(MP-IgM)检测, 并对实验检查结果、发病年龄及季节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MP-IgM阳性36例, 冷凝集试验结果MP-IgM阳性25例, 患儿多伴有多系统、多器官免疫损害, 实验室检查异常。2~5岁年龄段MP-IgM阳性率50.0%高于其他年龄段;冬季MP-IgM阳性率47.2%高于其他季节。结论 临床上对持续发热、顽固性咳嗽、病程长、普通抗生素治疗无改善的呼吸道感染患儿, 依据年龄、季节分布特点, 及早进行MP-IgM 检测, 以明确诊断、避免漏诊。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冷凝集试验;病程;年龄;季节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047

MP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30%以上[1]。MP感染常年皆可发病, 传染性较强, 极易在儿童集居场所流行传播, 且感染早期抗体阳性检出率低, 隐性感染患儿较多, 仅依据临床表现常难以与其他感染鉴别, 对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 临床漏诊率高。本研究对本院诊治的185例患儿用ELISA进行检测, 并对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验结果、发病年龄及季节性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5例, 其中男94例, 女91例;年龄

1. 2 方法 对所有患儿进行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试剂盒为欧盟进口分装试剂)。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中关于儿童获得性MP肺炎实验室诊断标准, 对相关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考文献[3]。

2 结果

2. 1 ELISA法检测结果 1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阳性者36例, 阳性率19.5%。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例, 急性支气管炎10例, 支气管肺炎13例, 支气管哮喘5例, 毛细支气管炎2例。

2. 2 冷凝集试验结果 MP-IgM阳性25例。其中1∶32者2例, 1∶64者5例, 1∶128者8例, 1∶256者7例, 1∶512者3例。

2. 3 生化测定 MP-IgM阳性患儿中白细胞(WBC)升高9例;C反应蛋白>10 mg/L者11例;4例咽拭子普通培养有细菌生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者3例;电解质异常者9例, 其中低钾4例, 低钙5例;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至少有一项增高者24例, 以AST和LDH增高常见;血气分析异常11例, 表现为低CO2和HCO3-。

2. 4 MP感染与年龄关系

2. 5 MP感染与季节分布关系 各季节均可检出MP-IgM, 以冬季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见表1。

3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最小微生物, 主要破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黏膜层, 使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 肺泡壁因炎症细胞浸润增厚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着部分共同抗原, 故当人体感染MP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抗体, 导致多系统的免疫损害。本次研究显示, 累及心血管系统比例最高(66.7%), 说明MP感染可通过免疫损伤或免疫变态反应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本次MP-IgM阳性患儿中WBC升高占9例, C反应蛋白升高仅占11例, 只有4例咽拭子普通培养有细菌生长, 说明小儿MP肺炎中真正合并细菌感染只占少数, 这也是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原因之一。

本组1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ELISA法检测MP-IgM阳性36例;冷凝集试验MP-IgM阳性25例。机体受MP感染时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是抗MP-IgM, 发病后7 d左右可检出阳性, 10~30 d达到峰值。本组病例最早于病程第6天检出抗MP-IgM阳性, 导致对于

本研究

本研究MP感染全年均有散发, 其中夏季感染率最低, 秋季逐渐升高, 冬季达最高(47.2%)。说明MP感染随季节转变而转变, 这可能与MP活性受各地环境、气候温度、空气湿度、风速以及降雨量等影响有关。枣庄地区煤矿粉尘污染较重, 冬季寒冷、干燥适宜MP生长, 同时人口集中、室内活动较其他季节增多, 利于MP传播流行。

本文对MP-IgM阳性感染患儿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研究显示MP感染具有一定年龄分布特征及很强季节性。因此, 对于持续发热、顽固性刺激性咳嗽、病程长、普通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改善而中毒症状不重的呼吸道感染患儿, 应对其早期常规进行MP-IgM检测, 以及早明确诊断, 避免漏诊及延误病情, 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袁壮, 董宗祈, 鲁继荣, 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8):449-45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下). 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2):83-9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