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园区经济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区经济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区经济发展规划

第1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主题;规划设计;城市;发展趋势

森林公园,就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1 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发现当地森林公园的建设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经过整合,这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 主题不突出

主题是森林公园灵魂,主题是森林公园的符号。主题往往是森林公园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升华。森林公园主题要与公园提供的旅游产品或服务配套吻合。森林公园主题要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相互补充。问题表现一,主题不明确,不明晰,主题雷同;问题表现二,主题与附近其他风景区主题完全重叠,游览项目重叠;问题表现三,主题不符合现代游客的游览诉求。

1.2 特色不明显

特色是森林公园的生命力,特色是对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的强化和升华。问题表现一,没有森林公园特色(绿色、自然、生态、野趣);问题表现二,缺少本森林公园的优势风景资源或垄断资源或地域文化;问题表现三,建设项目设置雷同;问题表现四;景点建设和建设项目风格缺泛地域性或民族性特色。

1.3 旅游功能定位不明晰

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主要有: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问题表现一,不切实际的占全旅游功能,吃、住、行、游、娱、购占全,功能设置雷同;问题表现二,重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功能,轻视科普功能;问题表现三,旅游功能与附近其他风景区重叠。

1.4 规范性问题

森林公园现有规程、规范、标准尚未形成体系化、专业化,导致规划设计的随意性较强,规划设计成果不规范。规划设计成果专业性不强,规划设计深度不一致,规划设计方案基本不考虑投资回报,规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建设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单位重视可行性研究报告、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轻视详细规划,一是造成建设方案未能落实总体规划,二是浪费建设资金。

2 总体规划工作

从实际工作的步骤来看,森林公园规划工作分为资源调查分析、编制可行性研究文件、总体规划、方案决策、管理实施规划编制五个阶段。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应该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游览、生产、服务等诸方面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地利用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森林公园的多种功能需求,使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 森林公园专项规划

3.1 森林公园景观系统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景观为主体,山峰、水流、林地等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采用特殊的设计方式,突出森林景观的优美。因此在进行森林景观规划时,首要的问题是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林木植被资源,对现有林木进行合理地改造和加工,使原有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适应森林游憩的需求,突出其森林景观。

3.2 森林公园游览系统

森林公园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配有适当规模的游戏设施,比如结合当地森林公园的基本景观特点开展森林野营、野餐、森林浴等项目,满足城镇居民的娱乐需求。当然也要考虑本地投入的资金多少,森林公园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并且可行的游憩项目,为森林公园带来最大效益。

4 森林公园道路交通系统

森林公园除了主要客源建立在便捷的外部交通联系外,其内部道路交通必须满足森林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以及森林公园职工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森林公园道路系统规划中,要考虑到游客游览道路的选线、走向和引导作用,开发符合大众的道路。还可以结合森林公园的具体环境特点,开发独具情调和特色的交通工具。以下是经过资料查询到的我国大部分森林公园规划中道路规划的要求:

1)主干道是森林公园与国家或地方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其宽度为5~7m,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次路是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区、景区的道路。宽度为3~5m,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3)游步道是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宽度为1~3m,纵坡宜小于18%。

5 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系统

森林公园内的水、电、通信、燃气等布置,不得破坏、影响景观,同时应符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应设在隐蔽的地带。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工程应尽量与附近城镇联网,如经论证确有困难,可部分联网或自成体系,并为今后联网创造条件。

6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规划

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购物、医疗、导游标志等。休憩、服务性建筑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等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统一协调。建筑高度应服从景观需要,一般以不越过林木高度为宜,休憩服务性建筑用地不应超过森林公园陆地面积的2%.宾馆、饭店,休、疗养院,游乐场等大型永久性建筑,必须建立在游览观光区的地带,不得破坏、影响景观。

7 发展趋势

7.1 突出森林公园的特色和功能

重点保护哪些风景资源,重点保护哪些脆弱环境,突出观光游览、休闲游憩、休闲度假、科普中的哪些功能,弘扬森林文化中的哪部分文化。

7.2 强调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

让游客能够在森林公园内,体验到风景资源的“本底性、无人为干扰状态的本来面貌”。维护好风景资源的原生性和生态环境的自然性,森林公园才能真正可持续性经营,才能真正突出野趣,才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谐共处的场境。

7.3 提高便捷性和安全性

强调便捷性和安全性,是人性关怀的具体体现。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的特点,森林公园需要做到能够快进快出。

7.4 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在增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现行条文规定和发展趋势,赋予总体规划更强的法律效力。

第2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全市推进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有关精神,现结合我区实际,就做好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持续增加村级集体可用资金为主要目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时期农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探索集体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不断满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总体工作目标为:到2015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超过450万元,村均达到50万元,年均增长20%。

二、发展方向和增收途径

1.向招商引资要收入,鼓励村集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各村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意识,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今后凡村级组织引进的项目落户到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的,其引进的企业项目生成税收的留成部分,前三年按30%奖励到村,提高村集体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2.向“资源”挖潜要收入,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对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进行登记造册,对村现有的集体厂房、设备、商业用房、闲置的校舍、办公用房等所有资源进行认真核查,对显失公平、价格偏低的资源要进行价格上调,对租赁、承包、使用集体资源都要按规定程序进行立项和公开招标,发挥村级资源使用的最大效益,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向管理节流要收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对村级资金进行扎口,从源头上规范村级资金的使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实行立项审批,各村新建项目要量力而行,不得举债建设,无立项审批的一律不许建设,同时严格控制各村非生产性支出,对有集体积累资金的村可参与投资区工业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交由区统一对外租赁,每年获取一定的租金,增加集体收入。

4.向产业化结构调整要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鼓励村集体领办、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包装项目上争资金,增加集体收入,也可开展生产经营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服务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各村自身条件,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一些不在园区规划区之内的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土地连片流转后用路、沟、渠平整后的溢余部分的土地收益来增加集体收入,

5.向提供劳务服务要收入,提高各村服务园区的能力。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加快,对园区绿化、道路管护劳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各村可根据需要成立劳务服务队承接区内绿化、公路的管护任务,由区支付一定的管护费,增加集体收入,同时也可以为进区企业、园区建设提供运输、劳务等方面的服务来获取一定收入。

三、组织领导与目标考核

1.加强组织领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行由区办事处统一组织、部门分工协作、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区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各村负责人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责任人,各村应根据本实施意见精神,研究制定本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和措施,确保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

2.制定发展规划。按照分类规划、分类实施的要求,各村要抓住2013年和2015年两个目标节点,科学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2012年行政村均经营性收入30万元(自然村10万元)为基数,按每年增加20%的比例确定目标任务。

第3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1常州物流园区建设的必要性

1.1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需要

常州正致力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由传统制造业走向现代制造业,迫切需要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产业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常州依托苏南板块的良好区位优势,以对外开放带动产业升级,抓住全球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使常州日益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加工厂和上海工业后方基地,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对现代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材料、零部件与产品的分拨路线拉长,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增加,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保证运输的时效性对常州的物流支持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良好的物流支持系统正成为吸引众多的国内外企业投资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而物流园区是物流支持系统的重中之重。据有关部门对常州的100家生产制造类企业的问卷调查[2],生产企业外包物流服务不超过26%。物流总等高增值、综合所占比重很小,而企业对自理物流中运作成本高的不满意率达30%。生产制造企业中有76%的企业想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功能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剥离出去,交给物流企业去经营管理,因此物流园区的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1.2构建特色产业集散地,增强区域经济带动能力的需要

常州有几家规模较大的特色产业基地,如横林国际地板城、湖塘棉纱市场、江苏湖塘纺织产业交易中心、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国江苏国际塑化城等。这些特色产业基地年交易额均超过100亿元。大规模、高频率的生产商贸活动对物流系统有很高的需求和要求,物流园区建设也水到渠成,良好的园区物流系统确保了区域内资源的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还能通过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提速”,加快其他领域的“运转”,对提升城市经济发展和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

1.3优化常州物流空间布局、整合提升物流资源的需要

常州五大物流市场的发展现状,说明了常州物流空间布局的不合理性,没有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常州物流企业小、散、弱的状况也影响了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设进度,满足不了几个重要产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尽快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物流空间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建设与产业发展配套的物流园区。

2常州物流园区建设的可行性

2.1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政策为物流园区建设带来机遇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在加快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生产业对建设现代制造业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因此,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生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了规划和引导。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服务业发展规划中,特别强调了生产业的发展,完成了《常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常州港口发展规划》和常州综合交通体系研究。二是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前四年,市交通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近400亿元。三是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充分利用产业发展的优势,建设3~5个交易额超百亿元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四是加强了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常州加强了与清华、北大等知名院校的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开发部常州产学研合作办公室[2]。

2.2区域交通网络不断优化为物流园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常州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交通,城市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城铁、京沪高铁、沪蓉高速公路、312国道、新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完成南移,宁常、扬溧高速公路常州段主线实现贯通。城市路网功能完善,市区南北大通道无缝对接。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长江常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2029万吨。民航常州站有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西安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航线。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为物流园区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2.3良好的物流业发展态势为物流园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常州市已完成了《常州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常州港口发展规划》和常州综合交通体系研究,目前正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络构架的形成。并力争成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呼应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物流中心之一,成为全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供应链中的重要枢纽与节点。积极引导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中国物流公司常州分公司建成了GPS系统、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常州通行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中国货运信息网。目前,凌家塘物流中心一期已建成运行,奔牛港物流中心新一轮规划建设方案已通过论证,长江常州港录安洲码头群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民航机场也已经完成了升级改造,正向国际物流方面发展,成为苏南地区的货运中心[3]。

2.4较快的物流业发展需求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常州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新型纺织服装业、农业机械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配件制造业、电子信息及现代视听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全市制造业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达34.35%,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95.16%。因此,常州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对现代物流业产生了巨大需求。同时,特色专业市场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便捷快速的物流配套服务支持。所以科学合理的物流园区的建设已势在必行[3]。

3常州物流园区的现状分析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铁、公、水、空交通综合优势。物流交易市场起步也较早,市区目前有5个占地面积不小的物流市场。据行业主管部门调查,5家物流市场中有3家不仅没能跟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步伐,就连原来“办公、停车、住宿”的运转方式也无法维持,“物流市场”基本“名存实亡”;另外2家虽然能正常运作,但也存在缺乏系统管理、科技含量低、配套服务薄弱等不足。

3.15家物流市场的经营现状

位于新北区的城北物流市场,是常州市区于1996年建成的第一个货运交易市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配套招待所、加油站、修理厂等设施,当时进场经营业户近50户,目前只剩下5家;8000平米的停车场,现在5000平米变成了仓储,1000平米左右的招待所也已歇业。位于五角场东路的五角场物流市场建于1997年,占地22000平方米,停车面积10000平方米,配套交易大厅、大型显示屏、商住办公用房等。原来有近40户经营业户,目前已减至6户。三分之二的停车场地堆存生铁。交易大厅则始终未曾启用。2001年组建的飞龙物流市场,占地64000平方米,停车40000平方米。设有交易厅、洽谈室,当时60余户进场,时至今日,交易厅改建成轿车专营店,洽谈室改成网吧,营业大厅租给保险公司,货运经营业户已不足30户。位于常锡路菱江桥堍的城东物流市场也在2001年建成,占地面积22300平方米,停车面积3000平方米。虽然没有配套设施,但由于较好的地理位置,目前市场仍保持40户左右经营户。2003年建成的城西综合运输市场,位于凌家塘立交桥北,占地99000平方米,配套商住房22000平方米,仓储30000平方米,停车40000平方米,另有交易大厅、电子信息平台等。因为交通便利,目前经营业户超过300户。5个市场累计占地20万平方米,现在驻场经营业户近381户,其中从事专线运输的占20%,非专线货物运输的占50%,从事配载、信息服务的占30%。

3.25家物流市场不景气的主要原因

3.2.1选址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常州市5个货运(物流)市场的总体布局,在90年代中、后期还是比较合理的,它们促进了常州市货运行业发展,为规范行业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进入21世纪后,市场位置就越来越不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飞龙物流市场有限公司组建时,紧靠312国道常州段南端,大型货车进出方便,货物集散便利。去年,312国道常州段南移,老312国道纳入城市交通管理,该市场货车进入、货源集散同时受到限制,驻场业户纷纷离开,另找市场。原本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市场,不得不重新调整经营思路。较早建成、设施较全的五角场货运中心,则纯属当时选址不当。该市场虽位于常州市货源集散较为集中地段,但地处市区东门腹地,货源又主要是市区发送或到达的铁路货物,一般为中短途运输,对货运企业吸引力不大。组建初期的进场业户,主要是通过政策引导甚至行政干预而来,所以也就失去了创业的长期动力。原本“领头”的城北物流(货运)市场因其地理位置原因已逐年萎缩,不得不将地块分割,经营仓储等项目。选址较好的城东、城西两个市场,目前运作较好,但同样面临是否适应城市发展规划的问题。两个市场由当初所在的外环路外面的郊区,变成了工业园区腹地,车辆进出,货源集散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只有了解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后,才能正确选址,使市场稳步发展和壮大。

3.2.2经营环境欠佳,政策保障不够常州市的物流(货运)市场的配套服务设施,硬件如停车、仓储、办公楼等基本到位,但软件明显欠缺。主要原因是市场服务意识不强,仅停留在招商上,为了招商,甚至吸纳无证无照者进场。目前,入场的经营业户95%以上仍为传统货运,“多小散乱差”现象明显,对客户的服务水平也上不了档次。另一方面,常州市道路货运站(场)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市场管理还不到位,造成经营环境不佳。物流(货运)市场要发展,需花大力气打造本身的品牌。目前物流市场拥有的较为成熟的物流企业为数不多,只有华宇、佳吉、佳佳等几个,且主要集中在城西市场,因此该市场的知名度较其他市场要高。而品牌打造需要政策保障,经营业户进场,大多希望有良好的货运交易氛围,有畅通的信息渠道,有方便的结算方式,有完善的配送服务等,但市场大多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目前,反映市场服务不尽人意较集中的是,有关部门对经营业户运费结算时对车辆吨位营收的限制。如华宇物流每月运费结算需近250万,但开票结算,按其在常注册登记车辆吨位还不到20万,差额十分大。城西市场目前进场业户300户,营收50个亿以上,但可以开票结算的运费还不到10个亿,40亿运费只能采取各种办法开票结算,流失的税费可想而知。5个市场经营业户共381户,流失的税费更是惊人。市场为难,经营业户也感到十分不便。因此,只有通过政策规范,给物流(货运)市场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再加之市场自身不断完善,树立品牌意识,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3.2.3专业人才缺乏,行业管理薄弱常州的物流行业现状是传统货运还处于主导地位,现代物流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虽然都冠之“物流”市场,但大多经营业户的现代物流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只是从事简单的运输配载业务,市场管理人员也普遍缺乏物流管理知识和物流市场管理能力。两种专业人才的缺乏造成了经营者的低层次经营,管理者的不科学管理,成为常州物流市场发展的致命短处。另外,常州物流市场发展总体规划至今还在完善,常州市道路货运站(场)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行业管理部门对市场内的物流企业缺乏监管手段,这些都成为常州物流市场发展缓慢的因素。

4常州科学发展物流园区的对策

随着常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市场的日益壮大,大大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对物流园区(中心)的发展需求,如何科学建设适应常州经济发展的物流园区,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4.1加强园区建设的统筹规划

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城市功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园区在规划时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就是要合理选择物流园区建设地址,即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工业园区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与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就是物流园区建设要准确定位:一是要准确定位所服务的产业;二是要准确定位建设的规模。常州的产业带应该说是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比如说城北新区的制造业、城南武进区的纺织业、城东的建材业等,要针对不同的产业带定位相应的物流园常州市物流园区科学建设对策思考区服务功能,同时又要根据相应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总量和发展前景定位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做到规模适当,不能一味的求全求大,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

4.2构建物流交通平台

物流园区需要畅通便捷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才能产生高效的物流运作效应。因此要充分发挥常州现有的沪宁、沿江和西绕城高速公路、沪宁铁路、沪宁城铁、京沪高铁,以及长江深水港、京杭运河、常州民航航空港等综合运输网优势,建设连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之间,以及它们和外部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货运场站)之间的货运道路系统,形成快速畅通的物流通道网络。

4.3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是物流业发展的核心,物流园区之间、物流园区和企业之间、客户和政府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非常复杂,因而各个单位物流信息子系统需要有一个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服务。常州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字常州”的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包括电子数据交换中心、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和金融结算中心,可协调全市各个企业、各类市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可与其他地区的物流平台进行物流信息交流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全面共享,物流环节的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4.4构建物流网络平台

常州正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城北新区作为常州最早的国家经济开发区,其现代制造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在国家制造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常州现代制造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所以面对大规模的制造产业需求,城北新区物流园区建设迫在眉睫;而城南以湖塘为中心的武进区,原有经济实力雄厚,纺织业蓬勃发展,而武进高新区、经发区、西太湖开发区等开发区建设又方兴未艾,对物流产业的需求十分强劲,所以湖塘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十分必要。再加上常州已有的横山桥建材业,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业以及金坛、溧阳等县级城市的超速发展都需要有相应的物流中心来支撑。所以必须加快建设“两大物流园区-七大物流中心-若干配送中心”的三级物流网络。两大物流园区即新区物流园区和湖塘物流园区;七大物流中心即横山桥、凌家塘、常州港、奔牛、新闸、金坛和溧阳物流中心。

4.5完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第4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循环经济”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产品的生态设计和生态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模式。在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

199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辽宁省、贵州省贵阳市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试点。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在华东、华北、西南和东北等十多个城市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2005年国家确定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和轻工7个重点行业为第一批试点行业。

哈尔滨市同样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大力推行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必然课题。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建设哈尔滨生态市、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获得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有效途径。

1997年,哈尔滨市被批准为全国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试点城市;1998年,《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重点领域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并付诸实施;2000年,哈尔滨市通过了《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方案》;2002年,《哈尔滨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2007年3月,哈尔滨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五大领域”优先发展

按照《哈尔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哈尔滨市将在“五大领域”优先发展循环经济。

在工业领域,选择医药、热电、煤化工、纺织、食品加工、冶金、建材、机械等行业作为重点,规划建设5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实现企业内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园区内或园区间实现企业间废弃物的再利用,最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在农业领域,以种植、养殖、食用菌产业为重点,构建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的总体框架,建立多链环、双链环、单链环等三大类17种循环经济模式。

在城市与社会领域,提高城市生活污水中水回用比率,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废旧物质资回收再利用率。

在绿色消费领域,建立3个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山地与森林生态型旅游、动物与植物型生态旅游、草原与湿地、江河湖库水体型等4个绿色旅游示范工程。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规划建设太阳能利用产业区。到2010年,建立4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开辟2个农户风力发电村,总装机容量200千瓦。利用农村秸秆等资源,发展沼气、燃气,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展目标分段实现

哈尔滨市发展循环经济目标分两个时段实现。

第5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加快推进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扩大招商引资,着力提高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增强私营业主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政府的服务机制建设,用活用够党和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激活全民创业精神和积极性,促进我镇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2016年的目标任务。

二、目标任务

新增私营企业6户,同比增长20%;新增个体工商户40户,同比增长10%;新增就业人数1000以上;全年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镇政府成立民营经济工作领导组,负责民营经济工作的具体领导和协调服务,切实加强民营经济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服务,把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总体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筹部署,合理分类指导,把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各村(居)民委员会,列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村(居)民委员会必须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确立一名村干部主抓此项工作。

镇政府民营经济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二)突出重点抓发展

1、结合镇情,切实搞好民营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培育私营企业大户。

2、着力为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3、依托镇循环经济园区建设为契机,扩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外商到循环经济园区落地办企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狠抓政府和镇属部门的服务建设,促进民营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1、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制定的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化激励机制,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协调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指导,扶持发展,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全方位、多层次为民营企业服好务。

2、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未禁止的,即可准入;有限制的依照法定条件准入;上级政府承诺对外开放的领域都要鼓励进入,实行市场公平准入政策,全面放开民营企业的经营领域;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项目、技术等回镇创业,积极为投资办企业者搭建投资平台。

第6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创新;科学;发展;规划;产业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情况

我县,科技特色比较鲜明,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先进装备制造初具规模,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结合自身产业基础优势,依靠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相关政策,以科技为统领,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大平台和科技生态城建设,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 规划布局依据

(1)《新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2)《新昌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3)《新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容区块产业发展规划》;

(5)《新昌县产业集聚新平台规划》;

3 产业布局规划

3.1 产业布局规划的必要性

近年来,县委县府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寻求发展之机,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随着发展阶段、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等的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工业企业发展用地紧缺,企业增长后劲乏力,抗风险能力减弱等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对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民营经营、县域经济、块状经济等特色优势。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县委县府抓住我省的这一契机,立足新昌实际,提出充分挖掘和利用新昌丰富的台地资源,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拓展发展空间,构筑产业集聚区,再造发展新优势的工作思路,不仅是提升我县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发挥原有优势并增创新优势,推动存量优化和增量提升的关键之举,而且对新昌长远发展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2 规划用地布局

根据我县土地资源分布特点,结合《新昌县域总体规划》、《新昌县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新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扩容区块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在我县2010年编制完成的《新昌县产业集聚新平台规划》中将工业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分为东、西两翼。

3.2.1东翼

具体包括五个区块:大明市黄泽江以南(山头里村、丁家园村周边)河谷平原区块;大明市黄泽江以北(藕岸村周边)河谷平原区块、大桑园区块、大市聚新昌工业园区北部区块、青山工业区年岳和拔茅砖瓦厂北地块;规划用地面积约13.63平方公里,可供工业用地面积约7.6平方公里。

3.2.2西翼

即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南部。具体指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澄区块(以高新园区扩容区块中未开发利用土地为主),规划用地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可供工业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附产业集聚新平台选址片区现状表

片区 区块构成 区块面积

(亩) 土地属性 土地开发潜力 选址依据

东翼 大明市黄泽江以南(山头里村、丁家园村周边)河谷平原区块 8950 国家级良种水稻繁育基地 2011年国家级良种水稻繁育基地验收后,国家级基地政策扶持到期,可转为一般农地,通过异地置换可转为建设用地。 1、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潜力空间充裕;

2、西南接青山工业区、东南连新昌工业园区,产业依托有力;

3、区位西邻羽林街道,城市功能支撑较强;

4、104国道、36、38省道穿过,距甬金高速、上三高速较近,设施条件良好。

大明市黄泽江以北(藕岸村周边)河谷平原区块 2600

青山工业区拔茅砖瓦厂北侧地块和年岳地块 1250 农用地 通过异地置换可转为建设用地。

大桑园区块 2400 林地为主 现状耕地约400亩,王家园低丘缓坡约300亩,林地及其他用地1200亩,道路、水域等约500亩,可通过农、林地异地置换转为近期建设用地。

大市聚新昌工业园区 5250 农用地 通过异地置换可转为建设用地。

西翼 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梅澄区块 15810 农用地和村庄用地 农用地通过异地置换可转为建设用地。村庄用地可通过村庄整治和集中安置工程进行置换。 1、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潜力空间充裕;

2、北接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依托有力;

3、东北延新昌中心城区、南接梅渚镇区,城镇功能支撑较强;

4、新磐线穿过,距甬金高速、上三高速、104国道南复线较近,设施条件良好。

4 产业布局规划方案

4.1 产业布局指导思想

4.1.1 注重整体协调。产业发展规划是特定地域空间的综合性规划,规划应统筹区域内的各项发展,协调好区域内各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统筹好区域内的产业发展,按照“优(优化产业结构)、新(发展新兴产业)、高(提高科技含量)、特(发挥特色优势)”的要求,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协调发展。

4.1.2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需综合考虑县域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从县域特有的比较优势出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对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等重大布局作出合理安排,制定符合县域实际、彰显县域特色的发展战略。

4.1.3 体现空间引导产业。产业发展规划是对重要县域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引导,必须选择出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导向明确、建设空间条件较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空间载体,作为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平台,要有效整合提升已有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各类平台(载体)。

4.1.4 突出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需充分考虑县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要严格保护水土和生物资源,避让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要注重集约节约,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共生发展。

4.2 产业布局用地选择原则

产业布局是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点,规划建设不仅要与用地空间拓展、产业现状基础和产业调整方向结合起来,还应与城市功能延伸、重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统筹考虑。因此,产业布局选址必须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1)空间开发资源充裕,且土地完整成片;

(2)产业依托有力,且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3)区位毗邻中心城区,且城镇功能辐射带动较强;

(4)设施基础配套方便,且设施网络延伸便利。

4.3 产业分布经济因素

4.3.1 聚集因子

产业区位集中,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是主要依据和动力。它减少前后关联产业的运输费用,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分摊的相应费用;便于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

4.3.2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但包括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也包括为人类生活和发展服务的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设施、信息设施、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

4.3.3 市场因子

消费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产业布局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作用。

4.4 产业规划布局选址方案

4.4.1 新大线以东区块

4.4.1.1 区块优势

(1)新大线以东为新昌工业园区范围,规划主要作为工业用地,有利于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和形成节约资源、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以优势行业和企业为中心调整企业空间分布,引导关联企业集中布局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该区块目前已编制完成《新昌县大明市(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昌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根据《新昌县产业新平台集聚规划》,在新大线以东的大桑园区块和东高植物园区块,规划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用地,该地块地势较为平坦、独立,王家园至大桑园道路工程已进行拓宽改造,只要水电等配套完成后即可启动建设,因此前期开发建设条件较为成熟。

(4)新大线以东区块,用地范围广,可用地面积较大,将该区块作为产业布局重点地块,有利于园区整合,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并能强化资源集约利用,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5)如对该区块进行整体开发建设,可通过整合资源来调整产业方向与布局,对给排水、供电、供气以及物流等生产条件要求相近企业就近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益。

4.4.1.2区块劣势

(1)现状基础条件不是很成熟,没用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

(2)现状土地尚未征用,局部地块的土地征用费用较高,如大明市区块。

(3)因用地范围较大,地块间有山地阻隔,如需连片开发建设,难度较高。

4.4.2新大线以西区块

4.4.2.1 区块优势

(1)交通便捷,可依托新大线的交通优势出行,便于员工上下班和货物运输。

(2)可对城北台地东侧地块的开发建设产生一定带动作用,能促进城北台地的建设。

4.4.2.2区块劣势

(1)该区块目前已编制《新昌县城北台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定位为生活旅游度假区、养生休闲度假区、教育科研办公区、铁路货运物流区、台地综合服务区、园林生态居住区和生态居住示范区,因此在该区块发展工业项目,不符合规划要求。

(2)该区块内现状工业较少,村庄较多,如安排少量工业用地,不仅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不利于资源的共享。

(3)与该区块一路之隔(新大线)便是新昌工业园区用地范围,如再设置此处设置工业用地,不利于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建设管理。

4.5 比选区块与影响因素比较

号 影响因素 新大线

以东(1) 新大线

以西(2) 区块比较

1 聚集因子 符合 符合 (1)优

2 基础设施 不符合 不符合 (1)=(2)

3 市场因子 符合 符合 (1)=(2)

5 结论

产业布局的选址涉及影响因素、基本规律、演进过程和产业布局的原则、模式、政策等问题,经综合比较,从有关产业布局因素和我县产业园区建设情况考虑,新大线东侧区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

(1)竞争优势。地域面积较广,产业发展空间充裕,目前可用地面积约7.6平方公里,有利于培育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获取更大的竞争空间。

(2)政策优势。目前,各地区政府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纷纷制定政策与规划推动工业园区的发展,我县工业园区建设也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园区具备较好的投资潜力。

(3)环境优势。该区域处于新昌台地,植被以茶园等农作物为主,环境优越,地势较为平缓,便于地块的开发建设。

(4)区位优势。因该区域紧邻县工业园区和拔茅青山头工业区,可依托现有的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区块建设,逐步推动整个区域的开发。

第7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工业园区 问题 对策 邢台市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工业园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园区发展势头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园区布局日趋合理,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园区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加值达到350亿元,比上年增长40%;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7%。由此看出,工业园正在成为促进邢台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器。但在工业园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许多园区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邢台市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全市辖2个县级市、15个县和2个区,全区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总人口670万。目前,邢台市具备一定规模的园区26个,其中,省级开发区2个:邢台开发区、清河经济开发区;省级产业聚集区3个:宁晋县西城工业区、隆尧东方食品城、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其他规模园区21个。

(二)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主要特点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园区布局日趋合理

形成了以邢台县、内丘、沙河、临城为主体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市开发区、邢台县、南和、任县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市开发区、宁晋、任县和巨鹿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以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为主体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以隆尧东方食品城为主体的方便食品和饮品产业基地;以平乡、广宗为主体的自行车产业基地;以清河、南宫、威县、巨鹿为主体的羊绒、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以临西为主体的轴承产业基地。各园区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特色优势产业更加鲜明。

2、工业体系发展框架基本成型

一是邢台县旭阳煤化工园区依托旭阳集团,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潜力巨大。内丘官庄大孟工业园区以建滔公司为依托,致力打造华北地区煤化工生产基地。二是市开发区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一大批新能源项目进区入园,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宁晋县西城工业区初步形成单晶硅、纺织服装、电线电缆、食品制造、生物制药等特色行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四是沙河金百家工业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和集散中心。五是隆尧东方食品城被誉为中国食品工业的硅谷,“今麦郎”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正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方便面产业基地。六是清河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世界最大的羊绒纺织产业集群,羊绒产业深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南宫、广宗、巨鹿、威县依托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的优势,以纺织服装为主体,不断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七是平乡自行车产业集中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童车生产基地。八是临西阳光轴承产业园区以轴承为主导产业,逐步建成中国最大的轴承产业基地。

二、邢台市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缺乏科学统一的发展规划

目前,全市26家规模园区,只有15家编制完成了发展规划。从单个园区来看,一些园区虽然制定了自身发展规划,但园区规划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的衔接还不是很紧密,致使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统一、不协调。不少园区规划缺乏前瞻意识,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不仅影响园区后续开发潜力,也使园区难以提升产业层次。

(二)园区基本是政府主导型,内生动力不强

邢台市各地工业园区普遍采用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一般是由当地政府批准,划出特定区域,再由政府组织专门领导班子,制定特殊发展政策,集中投入建设资金,然后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这种模式的工业园区过度依赖土地经营和优惠政策,竞争的着眼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价格、税收等可模仿的要素方面,而对产业发展缺乏有效调控,缺少形成产业集群的内生机制。

(三)园区产业关联度低,集聚优势不强

很多工业园是依托于农村个体户或乡镇企业发展而成的,园区中聚集的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临西县阳光轴承工业园区、宁晋贾家口电线电缆工业集中区和平乡自行车产业集中区等。这些产品在生产技术与规模上进入门槛较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不高,所以家家户户都能模仿生产,迅速形成大量小企业扎堆生产的企业聚集现象,但产业聚集优势不明显。多数园内企业单兵作战,产品雷同,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企业之间缺乏竞争与合作的动力机制,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缺乏内在动力。

(四) 工业园区内企业与当地经济融合度不高,根植性不强

相当数量的工业园区对企业的根植性未能真正重视,尤其一些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来的工业园区,没有充分发掘自身不可复制的文化传统及制度优势,而是陷入了以雷同的土地低价转让和其他优惠条件来争取企业入驻的误区,园区内的企业与当地原有产业、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影响了园区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园区特色的形成。

(五)工业园区内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多数工业园区只注重发展核心产业本身,而对于服务业的发展却不重视。为整个园区发展服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行业协会不发达,人才培养、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信用担保、法律税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站等服务体系欠缺。各种中介服务机构的缺乏使得园区内企业成为相对封闭的生产系统,研发和交易成本都较高,不能获得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协作效益,从而阻碍园区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地方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前期必须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对未来的产品定位、功能布局、生产流程、经济效益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按照“园区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搞好园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并由经济综合部门组织专家和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科学论证,确保园区建设有利于当地产业的聚集和集群网络的形成。

(二)解放思想,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传统的工业园区往往无法摆脱土地开发的简单模式――由政府主导开发,依靠廉价的土地价格和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投资,因此招商时更多的是考虑项目投资的额度,考虑产业上下游链接度和集群化发展的较少。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积极探索尝试新的建设模式,比如通过大企业大集团直接创办工业园区;围绕重大项目安排设立工业园区;引导地方政府与大企业联合创建工业园区;鼓励在开发区内建区中园等。

(三)建立园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建立园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引进那些带动能力强、有产业关联或配套协作功能的项目,由引进单个企业向配套企业扩散,由引进单个企业向其他相关企业扩散;二是积极推动园区企业之间的产业互动,引导企业之间形成或紧或松的产业协作关系。三是要加强园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高效运作的平台,促进园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四)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培育企业根植性

增强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植性,一是要立足当地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应该发展能充分利用本地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产业,这样资源消耗成本较低,才能具有较强的市场扩张与竞争力。二是要积极推动本地的社会文化与外来经营方式和理念的融合。

(五)加快工业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在工业园区中培育产业集群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公共支持体系支撑,主要包括: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推广电子商务的运用;建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纪律,以利于企业间合作和规范竞争秩序,避免不正当竞争;大力发展人才、技术、资产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园内企业提供人才引进、人才培训、技术咨询、法律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①王缉慈等. 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23

②张霞,鲁德银等.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研究的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③邢台市开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第8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两化”互动重塑“四川经济版图”

2011年10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把握四川省发展阶段性特征、重塑“四川经济版图”的战略举措。

《意见》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着力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完善保障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内容作了具体阐述和要求。

《意见》明确了“两化”互动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左右,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非农就业比重达到62%左右,非农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9.8%,城镇化率达到48%左右。到2020年,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力争双双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意见》要求,加强规划统筹,引领“两化”互动。要根据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托“四大城市群”和“五大经济区”,确定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形成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基地)互动发展的格局;要坚持工业化主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化”联动,统筹城乡发展。

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是“两化”互动的结合点。《意见》要求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居宜业宜商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上,《意见》涉及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构建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构建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城镇及社区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等内容;在保障措施上,《意见》就提高土地供给保障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完善投融资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环境支撑,大力选拔和培养人才等做了具体要求。

实施总体战略的全域规划

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崭新实践,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在具体实践中要切实把握好规划高起点、突出特色、强化保障措施。

规划起点要高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四川必须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谋划,高要求推进。这就更需要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规划来引领。

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要以超前的意识和宽广的视野谋划城乡建设,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协调衔接,建立覆盖全域、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职能完善、衔接紧密的科学规划体系。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 “新型”,体现在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做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化”互动已经进入创新突破的新阶段。在用地上,要从空间布局、安排时序等方面通盘考虑,强化土地资源优化和科学配置,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统筹配置土地计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作为老工业基地,泸州的转型升级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结构转型和城镇空间优化调整为主路径。在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酒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县域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等一目了然。正是高起点高质量的全域规划、多规衔接,让泸州实现了产城一体、同步演进,产业迈向高端,城市焕发新的活力。以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代表的9大园区已入驻企业800多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70多亿元。城区面积扩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至92万人。

规划要突出特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非常重要的前提。

凉山资源丰富、潜力巨大。树立全域理念,实施差异化发展,走出具有特色的“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这是凉山的发展思路。凉山提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城市产业定位和文化特色定位鲜明,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生态田园西昌,构建具有凉山特色的城镇体系。一个用地总面积近2000公顷的“西昌新区”已启动建设;职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和工业产业园,三大园区“再造一个产业西昌”进程正在加快。

德阳准确把握再造一个“产业德阳”的发展定位,以新区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启动旌东新区、亭江新区规划建设,其中旌东新区规划面积23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集会议会展、商务服务、旅游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态新城;亭江新区规划面积208平方公里,着力打造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产城新区。目前,起步区74个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已全面开工,总投资达180亿元。

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达州把城市新区建设、产业园区发展作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与突破点。该市已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将其打造为立足达州、辐射秦巴、服务西部、贯通沿海的现代物流基地;充分挖掘巴渠文化、红色文化和川东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融“演、展、博、销、游”与文化创意为一体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和产业观光新城。

“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产业项目是关键,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深入实施和天府新区启动建设,更需要坚持高端切入,加快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项目。今年上半年,四川新引进法国达能、德国赢创等6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资阳南骏与韩国现代合资的汽车项目将开工,一批韩国汽车配套企业也将跟进。到今年末,围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引进的配套企业有望达到200家。

规划离不开机制保障

绘好“一张图”,下好“一盘棋”,离不开机制保障。

科学规划布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眉山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一张规划做到底。组织实施为期半年的“规划会战”,重点做好城市、产业、园区、交通、现代工业新城、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岷东新区、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系统性、全面性、彻底性。同时,按照与成都“有特色、无落差”的要求,眉山瞄准成都南部新城标准,推进天府新区眉山区域建设。

巴中出台一系列措施,让城乡规划的管理更加规范。在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理念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巴中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农村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等规范,明确城乡规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在制定规划时,既要体现党委、政府的发展理念,也要体现专家学者的专业水平,还要体现城市居民的价值需求。宜宾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中,突出规划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围绕城市总规调整优化产业、新农村、交通等专项规划,做到多规融合、叠加运行。在规划的制定中,宜宾邀请美国易道、英国合乐、中规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参与规划编制,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规划更加符合当地实际。

如何确保“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科学实施?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十分重要。成都通过整合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使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从而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这一切的背后,是成都保障规划实施的一系列制度起了作用。

按照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简单管理三分离原则,成都初步建立了强化规划编制和监督、简化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的规划管理体制。率先在全国成立城乡规划督查专员办公室和规划执法监督局,确保统筹城乡规划落到实处,做到实施过程不走样。成都还在全球公开招聘乡村规划师,乡镇规划编制也有技术把关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配套改革计划将在四川省纳入成渝经济区的15个市中全面铺开。

智库谋划“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

2012年8月23日,四川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理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央有关单位和省内理论战线的参会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加快推进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研讨的重点是:回顾总结近年来四川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做法和主要成效,研究探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本质内涵、主要路径以及关键举措。

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深入讨论和充分交流,对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提出如下观点。

“两化”互动的重大战略意义。四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与现代化建设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发展阶段性特征具有现实的契合性,与人民群众新期待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是科学发展观在四川的灵活运用与创新实践,是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是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模式的创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国内外宏观格局和四川特殊形势的准确把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刻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四川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课题。总体战略的“总体性”,主要表现在顺应了现代化建设的 “总体规律”,把握了社会主义事业的 “总体布局”,体现了四川经济版图的“总体重塑”。

“两化”互动总体战略的思维空间。“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 紧紧抓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城乡形态、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问题,深入实施总体战略,科学奠定四川现代化基本框架。

第9篇:园区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江苏六市区的特点:

一是新,思想观念新。思想解放,敢于用新的理念引领发展,用新的思路拓展空间,用新的机制增添活力,敢闯敢试敢冒,敢为人先。

二是快,发展速度快。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就是在当前经济普遍低迷、下行的形势下,他们主要经济指标还是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三是强,综合实力强。这几个市区与我区的基本情况大体相似,但他们的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都是我们的三倍到四倍,在国内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一直处于前列。

四是高,科技水平高。高度重视科技和人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相比江苏六地市,我们的差距主要有:

一、思想不解放。在发展上不愿争一流,不善抓机遇,不敢闯新路。

二、思路不开阔。在事关全区的园区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等方面起点低、气魄小,缺乏谋划长远的能力。

三、作风不扎实。干劲不足,面对困难挑战,有畏难发愁思想,工作上少狠劲、少韧劲少实劲。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发展改革工作的实际,积极适应新常态下工作的新要求,破除畏难发愁思想,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超前谋划,努力把发改工作做好。

(一)抓投资、上项目。越是经济下行,越要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以项目建设为纲的指导思想不能变。抓住有利时机,下大气力把确定的市重大项目和区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尽快投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