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规划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言
近几年,在旅游规划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诸多旅游景点及相关主管部门的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也是层出不穷。法律法规虽然充分强调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但当前还没有之相适应的保障制度,这也是导致公共利益的维护一直局限于口号层面的重要原因。
一、我旅游规划现状分析
首先,在环境破坏、污染上。旅游也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会产生相应的三废垃圾,若未做出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妥善处理,会对其景点周围的水体、大气环境方面造成严重污染。再加上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为了快速追赶上国家旅游潮流,很多旅游区都在不断拓展一系列新型项目,且经常会在未充足准备的基础上就盲目实施,进而给环境环保遗留了诸多安全隐患。
其次,在减损自然人文景观价值上。当前,大部分旅游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都有待提升,再加上利益的驱使与管理上存在的失误,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的过度修建,经常会导致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损害了景观本身具有的独特人文价值,也会对景观真实性、完整性带来严重破坏,这些都侵害了公共利益。
最后,景点周围的破坏性建设上。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很多旅游景点都在盲目的进行各项开发与建设,而一些违法用地、占地行为,不仅会对自然景观的持续性、完整性造成破坏,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会给公共利益保护工作的开展增加一定困难,
二、旅游规划公共利益保护实践探究
在现阶段的旅游规划开发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重视、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我国宪法、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中,虽然都对公共利益保护做出了一系列规定,但是由于操作规程不够具体、完善,因而一直都难以获得理想保护效果。
首先,对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来讲,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都出台了明确的制度,尤其是在旅游规划方面,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内容。比如,针对日本富士山来讲,其要高于我国的泰山、黄山等诸多游览胜地,但是其不仅未进行缆车设置,即使是上山的公路也仅仅修到两千多米就结束了,剩下的路不论地位、资产高低,都要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自己去爬,甚至连台阶都未修筑。其实这就是对富士山本来面貌能够做出的最大限度的保护。
又如,作为世界生态旅游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哥斯达黎加始终坚持“无人工痕迹”这一理念来进行旅游市场的拓展,也真是这种理念使其在旅游业的声誉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客观的经济效益。再如,美国国家公园的营地通常都会在其边缘的森林中进行设置,而来往游客的垃圾也是自觉分类后投入到相应铁箱之内的,且会将产生的食物残渣清理的干干净净等等。这些发达国家在旅游规划开发方面的种种做法,不仅值得我们学习,也能够为我国该方面公共利益保护制度的构建,以及各项保护工作的具体执行提供丰富参考依据,以及优秀的保护经验,对此,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在全面考虑我国国情基础上,做出科学恰当的引进借鉴,以此来不断强化各项公共利益保护工作的执行操作。
其次,除了要积极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保护经验外,我国也应在现有基础上,对各项保护措施、内容做出不断完善。比如:针对紫金山最高峰头陀领建设会对相应尽管产生破坏的“观景台”一事,某大学两名教师就向南京市中级人们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要求其市规划局将其规划许可撤销,而针对相关规划法律、以及风景区管理有关条例来讲,头陀岭修进行观景台的修建属于违法行为,且还会对山体轮廓线造成严重影响。在诉讼过程中,南京市规划局将其天文台主动拆除了,所以原告也就此撤诉了。这一案件虽然由原告车速而结束了,但在诉讼方面却拓展出了新的空间,其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同时,我国江苏、云南等地区也陆续开设了相关环保法庭,对此,为了真正实现公共利益保护目标,相关主管部门应在现有经验基础上,紧跟时展步伐、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保护经验,对现行保护制度做出进一步优化,加大执行力度,并在具体操作中做出进一步优化,以此来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利益保护体系,尤其是这对旅游规划开发方面,尽可能的去消除一系列违规违法行为,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三、结语
[关键词]福州贵安温泉;文化创意产业;休闲;度假区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4-0088-02
1福州贵安温泉旅游文化创意区的基本概况
11地理位置概况
贵安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位于福州市东北近郊,被誉为“中国温泉之乡”的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内,规划区范围包括潘渡乡的东雁、坡西及溪利等村庄,其南邻福州东绕城高速贵安出入口服务区,北靠东雁山,西临潘渡溪及新建的江滨路,东至溪利溪。项目地集聚了山、林、溪、泉等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条件,为项目的开发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12贵安温泉文化产业总体开发定位
贵安温泉以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三大文化主题板块(商务休闲度假板块、生态康体娱乐板块、山水养生物业板块),七大功能集群(游览观光体验集群、生态体育运动集群、主题文化商业集群、海峡风情文化集群、会议度假酒店集群、康体理疗保健集群、养生休闲物业集群),各个板块依托自身资源特点,打造特色项目,并将七大集群功能融合,形成主次分明,协调互动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总体来说,就是以良好的温泉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将贵安发展成为以温泉休闲养生为基础,集旅游度假、会议展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质的温泉度假区。
2贵安文化创意产业园概况及其创新
21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概念
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一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一个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供销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具有在多样化的产业活动聚集点,以几个具有活跃、渗透性强、临街地带的街道,或至少有一些活动的节点,便于人们在其间很容易地走动的形式出现的特征。体现在具有历史和发展意义、提升园区身份和形象及知识性、环境意识等。
22贵安温泉旅游创意产业园的概况及其创意所在
根据资源分布的状况,主要形成由三大功能区、两条特色旅游线组成的“三区两带”空间结构。三区:贵安温泉休闲度假区、潘渡创意休闲区、仁山生态拓展区。两带:潘溪山水休闲带、驿道温泉文化体验带。
221贵安温泉休闲度假区
以温泉为主题,融合驿道、森林、高尔夫、古镇等要素,形成综合性的温泉休闲度假区。在原有的贵龙温泉度假村以及温泉高尔夫球场的基础上,依托区内森林、汤岭古驿道等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温泉体验项目和文化旅游产品,形成集文化、娱乐、休闲、养身等于一体的温泉休闲度假区。主导项目为温泉高尔夫、森林温泉度假园、温泉古镇、西溪原生态森林公园、贵安古道古渡旅游带。
222潘渡创意休闲区
依托规划区内的教育产业,设置温泉创意产业园项目,开发温泉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展示、销售等功能,形成福州市温泉创意产业基地,提升潘渡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整合潘渡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对接核心旅游区,使潘渡旅游成为贵安核心旅游区的重要补充。项目策划为温泉创意产业园、陀市古道、丽景温泉情侣木屋带、名仕水乡田园。
223仁山生态拓展区
依托仁山区原生态自然环境及畲乡民俗资源,可开发探宝老窝坛、畲族风情观光体验等项目。主要项目为畲乡生态文化园、探宝老窝坛、鹭鸟天堂、野外拓展训练营、企业度假庄园。
224潘溪山水休闲带
基于以上三区(贵安温泉休闲度假区、潘渡创意休闲区、仁山生态拓展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必须有一条纽带将它们有机串联起来。而自东向西的潘溪河道,两岸风光旖旎,正可恰如其分地担当起这一角色,由此打造成潘溪山水休闲观光带,既具休闲观光功能,又具交通纽带功能。
3贵安温泉文化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资源使用粗放,造成资源浪费
福州许多酒店和小区住宅都引入了温泉,但温泉的使用与自来水一样,被简单地通过管道分到各个房间的浴室,且没有进行额外的收费。人们在自己家就可以享受到温泉带来的舒适,并且只是将温泉作为单纯的沐浴用水。可想而知温泉旅游区市场的附加值和社会经济效益都很低。这样粗放地使用温泉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造成了温泉资源浪费的现象。
32开发商谋利为本,重复开发项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日渐趋于白热化。许多地产商打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幌子,实际上是在牟求商业暴利。他们表面在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实际上是在为房产做推销。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虽然福州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前景一片光明,但细看其中的文化产业,严重出现重复、浪费的现象。地产商见这片沃土有利可图,竞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商所做的事情都大同小异,导致了温泉旅游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他们更多得局限于疗养、洗浴等功能,却忽视了本土文化的发展和改造。
33政府扶持力度薄弱,整体规划欠缺
首先,政府没有对福州贵安温泉旅游区做出统筹的规划,这使得温泉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多处出现了铺张浪费的现象。其次,政府作为市场经济调控无形的手,并没有很好地发挥职能。政府应该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使第三产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带动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
34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温泉旅游品牌
福州温泉旅游市场一直以来缺乏大型综合性品牌项目支撑,对外吸引力明显不足,客源市场尚未充分挖掘、温泉经营手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参与性弱的问题;温泉旅游开发以初级阶段的旅游产品为主,而且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处于低层次的竞争状态,难以形成具有足够分量的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无法对周边产业实施有效地带动和影响。
4促进贵安温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建议
41进一步加强温泉创意产业园与文化的融合
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没有了文化为基础,文化创意产业就没有了生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向和目标,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将传统民族文化于现代的创意产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值得文化工作者的深思。贵安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的名人逸事与遗迹遗址。此外,贵安村邻近的溪利村和小沧乡是福州市畲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畲韵民俗。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贵安的文化底蕴,民间传说、趣闻轶事、历史点滴,让游客在领略大自然无限风光,享受温泉的惬意的同时,熏染福州贵安的文化。创意产业只有和文化很好地融合,才会越来越被人们所瞩目。
42进一步培养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这部分人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欠缺。高校应加大重视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意教育的投入,引进创意产业的人才,为当地的文化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43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与温泉资源保护
山水环境和温泉资源是温泉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首先,应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禁止水电项目或造坝拦水,让旅游区一带的水自由畅快流淌。同时,在温泉旅游区内加强污水排放系统的建设,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其次,加强周边林木资源的保护。茂密的林木资源不仅有利于美化环境,还有利于涵养区域的水资源和野生动物的生长。最后,应该加强项目的调控和引导。根据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定位,凡是落户的项目的标准必须符合环保生态型,严禁任何工业项目入驻旅游景区。温泉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开采过程中做到有序开采,杜绝过度开采的现象,应该推行“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有偿使用”的市场运作机制。
44采取温泉产业的差异化战略
温泉文化旅游产业的内容几乎大同小异,所有的商家都在做同样的产品,可想而知,市场不仅将面临饱和状态、出现通货膨胀,而且商业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弱。面对这样的市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可以改变贵安现有的分散化模式,由政府牵头,对贵安整体进行城市设计,凸显“温泉之乡,养生仙境”度假区主题形象;从声、光、形、境入手,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感官刺激,给游客以深刻印象,进而体验感受温泉休闲度假氛围。其次,应打造多样化的氛围,增加温泉的地域特色和神秘感,结合当地的习俗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温泉洗浴文化。如可利用温泉建筑风格、入口、商业街、聚落营造温泉文化形象;还可通过民俗体验(服装、语言、歌舞),温泉节庆、温泉故事增加温泉文化氛围,可以建立高端山水越野赛事,举办国际比赛,以此提升品牌形象。
5结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obots, the study of trajectory planning of industrial robots has been gradually deepened. Through the trajectory planning can reduce the impact of joints and vibration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obot. I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the cubic interpolation spline curve is used as the fitting curve, and the vibrations and shocks generated by the cubic spline curve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B-spline curv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B-spline curve to fit the trajectory of the robot, and then use the genetic algorithm to optimize the search path for the shortest time.
关键词: 轨迹规划;B样条曲线;遗传算法
Key words: trajectory planning;B-spline curve;genetic algorithm
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5-0104-04
0 引言
轨迹规划是研究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由于这种研究是底层的基础研究不涉及高层的人工智能,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轨迹规划就是给定一个初始点和终止点,在规划初始c至终止点的路径。我们将这种机械手空间的位置变换以数学的形式呈现。通过函数我们可以形象地知道机械手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参数以及运动的状态和位姿。在笛卡尔空间坐标中,机械手受到一系列的约束,我们可以预先给函数设置这些约束使其在空间范围内行程的轨迹在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关节运动点之间采用直线运动形成轨迹,那么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手在关节运动点会停顿,然后再开始下一段的初速度为零的运动。这种轨迹规划其中各个作业点之间的速度和加速度是不连续的会加剧机械手的冲击和振动,减少机械手的效率以及寿命。所以通过相关材料验证,三次多项式样条函数能保证工业机器人在运动中的结合点出速度和加速的是连续的,这样能是运动的轨迹是光滑的。即保证了运动平稳的要求也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有局限性它只能保证各小段曲线在连接点的连续性,却无法保证整条曲线的光滑性,这就不能满足某些工程技术的要求。这样在选择样条曲线时就尽量避免选择三次多项式样条曲线。所以本文将选择使用B样条曲线提高路径的准确性。B样条曲线具有导数的连续性、分段处理性、关节位移变化率小等优点,是其在机器人的轨迹规划问题解决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因此本文将才用B样条曲线并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在使用遗传算法的同时将以时间最优为目的,去搜索最优时间的轨迹。综上所述在数学建模中的轨迹规划定义如下:在笛卡尔空间坐标中,在已知起始点、终始点和中间点时用逆运动方程求解对应的关节坐标,在用算法计算最优的时间间隔。而实际的轨迹规划为:以数学建模中的轨迹规划为期望的运动路径,让工业机器人按照上述的路径移动。记录各个中间点处的坐标值、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实时计算其各个点的运动要素,这就是实时的轨迹跟踪。[1]
1 遗传算法的原理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学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的搜索算法,将需要求解的对象模拟为自然种群,在使其种群不断进化寻其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是通过生物学中的达尔文定理借鉴的,在自然的约束条件下通过筛选优等种群的规律,遗传机制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将原有求解问题转化为自然遗传变换的形式。美国的J.Holland教授在1975第一次提出通过遗传算法解决问题的方式。遗传算法的特点有可以直接对需要处理的解决问题编程,不需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设定一些约束;相比于通常方式能更迅速准确地搜索出最优结果;采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能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空间,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不需要确定的规则。由于遗传算法具有这些特点,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信号处理、自适应控制和人工生命等领域。[2]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2 遗传算法工作步骤
①对所解决工程实例的介绍。在进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需要就实际问题的工况条件和各种参数的约束以及要求解的目标做整体的分析,从而得出是否能用遗传算法解决问题,能否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②选取解决问题合适的编码形式和编码。编码是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出遗传算法的目的,建立合适的评价函数。通过编码可以把要解决的工程实例函数的所有参数进行数学建模,通过MATLAB仿真出遗传算法的最优解。在编码后所生成的二进制数据会形成一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就代表遗传算法的一个解。
③初始种群。在遗传算法中随机出现的一个种群个数为N的初始种群,N是种群的大小,每个种群就代表了遗传算法可能的一个解。从一开始遗传算法就是冲初始种群出发,将待解决问题模拟成一个生物种群,逐步解决工程实例问题的过程。
④适应度的计算。其含义就是将遗传算法转换为全局寻优。遗传算法中产生的解的优劣是要有一个评价体系的,而这个评价体系就是适应度的计算。合适的适应度就是遗传算法比较优的解。但是适应度函数不是标准的,也可能随着实际问题不同的从而导致参数要求改变。
⑤选择和复制。对结果的适应度计算,从而提高了结果的可选择性这样其被复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多。在选择和复制的过程就遵循了自然界的规律“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从而选出期望的结果。
⑥交叉或基因重M。交叉运算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是把新复制结果和随机的两两对比,另一个是进行交叉运算。通过交叉运算将基因重组得到一个新的个体,这个个体继承了其前辈的个体特征。
⑦变异。在遗传算法的种群中随机的选择一个个体,在随机的改变这个个体中的某部分的基因,其中必须保证生成的新样本的结果是一个合理的解。变异是无序的产生新样本的过程。
⑧遗传算法终止判断。遗传算法运算过程是反复执行④-⑦步,直到满足条件,找到目标函数的最优解。1)遗传算法优化搜索到满意的最优解;2)其优化已经执行完预先定义的迭代次数;3)在预先设定的迭代数内,最优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无法改进;4)最优个体数目在群体中的比例己经达到预先设定值。
3 B样条轨迹优化数学模型
3.1 目标函数
轨迹规划数学模型中,一般以时间最短和冲击最小作为目标函数。在此将采用以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直接对机器人的一段B样条曲线运动路径时间进行轨迹规划。
4 基于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
遗传算法具有分段处理的特点,每个分段都是相邻的四个控制点确定。由于B样条曲线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当B样条曲线的某个定点改变时,随之改变的只会是相邻的四段曲线,而不会改变其他的曲线。B样条曲线这个有优点对工业机器人手臂轨迹规划的体现是,工业机器人的运动路径可以分开计算,这样就可将B样条曲线的总时间也一起优化。基于时间最短的对全过程的轨迹规划,就可以分成基于时间最短对每段路径的轨迹优化。即将总时间T分为hi的分段时间。[3]
假设机器人的运动过程中会有n个中间点其中包括了起始点和终始点,这里将[t1,t2],[t2,t3]…[tn-2,tn-1],[tn-1,tn]规定为时间间隔序列,则每个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长度为:
hi=ti+1-tn (i=1,2,…n-1)
其中ti为工业机器人手臂运动到此中间点的时间。
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的过程如下:
4.1 编码
把可能产生的解通过解编码成遗传算法对应的一些染色体。在本次遗传算法模拟中选取浮点编码。在对比二进制编码方式,浮点编码的一些优点如下:①浮点编码的精度跟所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有关,与编码方式无关,而二进制编码会影响精度。②二进制编码的范围比较小,而且若是要扩大编码范围会以牺牲精度的代价来怎么加,而浮点编码的区域比较大。③浮点运算的遗传算子比较灵活,处理比较方便简洁。编码后的基因就排列组合形成遗传算法的染色体。
4.2 初始种群
将种群范围设定为hi(在这个时间间隔中产生),随机的在其中产生确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种群。
式中,r为[0,1]区间产生的随机数,G是算法设置中的最大迭代次数,b为形状系数,本文中取b=3。由上述讨论和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的B样条曲线插值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5 机器人轨迹规划结果
同过上面对遗传算法的介绍和解决步骤的梳理,因为现有实验条件本文将以埃夫特ER20-C10工业机器人为例,编写MATLAB程序。由于埃夫特ER20-C10自由度较高本此遗传算法将对工业机器人其中三个关节进行了以最优时间为目的的轨迹规划。而本文采用对轨迹样条曲线是以B样条曲线为基础进行的时间最短优化。由机器人说明书可知其优化精度应为0.0001秒。
本次计算中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轨迹是9段B样条曲线所构成的,在符合实验的工况条件下,所优化的三个关节的运动轨迹所需要的时间分为16.1025s,16.2556s以及17.6232s,相对于先前未优化时间减少了9.5621s,9.4625s,9.4412s。成功将时间降低了,而在寻优的结果看来本次采用结果要优于文献[3]中采用复合形法的优化结果。
由表1数值点1和数值点8的附加节点,是根据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得出的。其中边界条件为V1=V8=0。
通过分析计算和MATLAB运行结果得到:①在工业机器人空间中,确定其轨迹上的型值点是求解优化B样条曲线轨迹的基础,其中的型值点就是逆运动学中所求出的轨迹节点。②对最优问题的求解需要建立最优模型,通过优化模型将相邻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和角速度等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建立优化曲线找出最优点。③用遗传算法的方式对B样条曲线进行优化,需要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实验,求出相应的解。
参考文献:
[1]凌家良,施荣华,王国才.工业机器人关节空间的插值轨迹规划[J].惠州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旅游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施工图设计;总体规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上位规划
按照现行《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包括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两个部分。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其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对当前要建设的地段,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在现行旅游规划体系中,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最具体、最具可操作性的一个层次,是联系旅游区域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旅游区域规划体系中对规划深度和具体内容较难把握的一个规划阶段。
按照《旅游规划通则》要求,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前,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旅游区规划编制实践中,委托方为了缩短规划编制周期,节省规划编制和规划评审费用,有时会要求将旅游区域规划的三个阶段合并为两个阶段,即仅编制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时委托方甚至直接绕过前两个阶段,在没有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下, 要求规划编制单位直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为了配合旅游区建设需要和满足市场需求,有时在没有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情况下,规划编制单位直接承担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任务。此时要特别把握处理好修建性详细规划与上位规划的关系,赢应向委托方说明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将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先就总体规划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应在总体规划阶段完成并对旅游区发展和建设较为重要的内容,以及对修建性详细规划有重大影响的内容,并就初步研究成果和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安排,与规划项目委托方、旅游区所在地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和群众代表进行充分沟通,基本达成共识;第二阶段再全面开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
2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施工图设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不意味着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取代施工图设计。就建筑物来说,在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施工图设计中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总体规划研究旅游区内部各个建筑群之间的关系,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一个特定建筑群内部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关系,施工图设计研究每个建筑单体的建造方案。具体地说,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根据旅游区功能分区和建筑景观系统,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附属设施建设需要,确定旅游区域内应建造几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坐落在什么位置,应该具备哪些具体功能,规模有多大等。然后根据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区域建设时序,对于当前需要建设的地段,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研究的重点问题是规划对象内部各个建筑单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确定建筑群主轴线和副轴线的设置方案,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的组成,每个建筑物承担的具体功能,各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交通联系,主要建筑物的体量、风格,以及各个建筑物共同构成的建筑景观轮廓线等。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有时也会涉及到建筑单体的一些问题。如旅游区内需要建造仿古建筑时,应该确定要按照哪个朝代的风格进行设计建造,每个建筑物的面宽和进深分别为几间,应采取哪种屋顶形式和台基形式,因为中国古建筑具有森严的礼制等级,屋顶形式和台基形式直接昭示了建筑物的等级。为了更直观地表达规划意图,可能需要绘制建筑单体的效果图,甚至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这些问题不经确定,就无法展开单体施工图设计工作。但是这些工作还远远没有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施工图设计成果是由一系列建筑图,结构图,水、电施工图等组成,不是仅靠一张效果图和几张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就可以表达清楚的。而且在修建性详规工作阶段,也不应该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因为旅游区建设前期工作的阶段划分有其内在的科学性,每一个阶段的成果形成后,都应该经过一定形式的论证、修改和完善。即使修建性详细规划做的很好,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规划人员也不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出过多的刚性规定,以免干扰下一阶段工作的正常进行。
总之,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施工图设计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应代替施工图设计,当两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时,最多达到施工图设计前期的方案设计即可。
3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准备工作
(1)熟悉上位规划相关内容。做好一个特定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不仅需要了解上位规划对该地块作出的各种控制性规定和引导性意见,还需要了解周边各地块的自然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与该地块的关系,以及该地块在整个旅游区域的功能定位、空间序列等。
(2)精确划定规划范围。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对旅游区内特定地段的空间利用方案进行部署,其研究的空间范围应有明确的边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已经根据各类用地的不同性质,详细划定了一些地块界线,这个界线就是确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范围的依据。在旅游区规划编制工作实践中,有时委托方要求在完成总体规划成果后,直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此时总体规划仅轮廓性地确定了旅游区域的功能分区,并没有精确划定各功能区的边界,而且需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一般会小于总体规划阶段所划分的功能区,其用地范围界线不明确,需要规划人员重新确定用地边界。划定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边界,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使所划定的空间范围土地利用主题突出、功能完整、空间集中、协调统一、方便建设。
(3)准备基础图件。编制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需要使用的基础图件,包括外业调查底图和规划设计底图。在编制总体规划阶段已经形成了一些图件成果,但总体规划涉及的空间范围比较大,图件比例尺较小,一般情况下难以满足修建性规划编制阶段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收集、绘制较大比例尺的基础图件。现在可供利用的基础地理信息比较丰富,很多地方都已完成1/10000地形图测绘工作,另外通过互联网也可获得一些高清晰度的卫星影像图。但是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比例尺应达到1/500~1/2000,有时需要对预定的规划用地范围进行重新测绘或补充调绘。为了做好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基础图件必须正确而明显地反映规划范围内地理环境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
4规划编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1关于建设用地竖向规划设计
在研究旅游区建设方案时,除了采用平坡式地面以外,在进行用地竖向规划设计时,宜将护坡、挡土墙、踏步和梯道等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如果护坡、挡土墙、梯道等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要尽量形成韵律感。在规划中还要注意保留规划用地范围内原有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并结合建筑物的布局,共同构筑美好的天际轮廓线。设计台地时要注重防洪排涝工程需要,避免形成封闭的凹陷地,致使天然降水无法排出。
按照一般规律,挡土墙高度超过1.5m时,可以构成对视野和空间较明显的围合感。此时如果根据具体情况作一定的艺术处理,可以增加空间层次,丰富景观内容。艺术处理的方式可以是功能上的巧妙利用、形象的美化处理,也可以赋予一定文化内涵。如根据环境设计的具体需要,用绿化进行遮挡或覆盖可弱化挡土墙对视觉的影响,或者利用挡土墙构筑浮雕,丰富景观内涵。
在旅游区,与城市建设不同的是一些拥有丰富建筑景观的台地往往会成为游客停留聚集地,尤其是当景观要素分布在几个错落有致的台地时,部署核心景观要素的台地更容易吸引较多游客聚集在其周围,因此,每个台地都要有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满足游客游览或短暂停留需要。必要时还应在台地周边设置防护围栏,以保证游客安全。
4.2关于图件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套合格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图应具备科学性、现势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等特点[4]。
科学性指规划图所反映制图对象指标完整、内容可靠、表述精确,并具有地图的统一协调性,能够准确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在同一套规划图中,每张图的制图综合、图式图例、轮廓界线、地图概括、表示方法、地图整饰等方面应统一协调。现势性指规划图上基本地理要素与当前现实的耦合程度。规划人员所能得到的最新工作底图可能是数年前绘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系、地形、建筑物、交通线、电力线路等都可能发生改变。规划人员得到底图后,应先查明地图使用资料的截至日期,通过现场调研、补测,更新信息,准确反映当前现实地理要素。艺术性指规划图在清晰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同时,通过新颖的版式设计、巧妙的色彩运用、适度的信息负载量,给读者带来审美感受。实用性指修建性详细规划图以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表述方式的直观性,在指导施工图设计和旅游区域建设实践中,具有文字成果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目前旅游区规划制图技术标准尚未完善,作者认为可以参照一部分建筑行业有关制图标准[5],用于指导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图纸绘制工作。首先,图纸幅面应该采用标准规格,但可根据美观设计需要决定是否使用图框线,也不必要像建筑制图那样设置标题栏和会签栏;其次,同一个规划项目的图纸,除目录及表格以外,最好采用一种幅面。采用标准图纸幅面,比较符合人们审美习惯,而且在打印时可减少废弃纸边,降低成本。采用一种图纸幅面,可以方便悬挂、装订和保存,如果一种图纸幅面不能满足需要,也不宜多于两种。目前常用图纸幅面分为A0(841mm×1189mm),A1(594mm×841mm),A2(420mm×594mm),A3(297mm×420mm),A4(210mm×297mm)等5种。
对于旅游区当前要建设的地段,应编制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用地布局、景观系统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系统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旅游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成果要求:规划设计说明书和图件,土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工程管网综合规划设计图、竖向规划设计图、鸟瞰或透视等效果图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唐鸣镝,黄震宇,潘晓岚.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
[3]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50001-200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关键词】旅游规划;生态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大众化旅游热潮兴起。20几个省市已将旅游产业确定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产业,每个地区都在千方百计地发展旅游业。国有资金、民间资金乃至大量的国外资金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大规模旅游开发过程中,如果没有科学严谨的规划,单纯追求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此,作为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人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重视。
1、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理念
1.1以可持续发展为规划的首要目标
传统的发展观念,常规的旅游项目开发思路,不可避免的带有片面性,往往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追求项目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生态保护、对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这样的片面性,是每个旅游开发项目的参与者都必须要避免的。
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上,没有生态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就是无源之水。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和衰败无不与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作为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者,更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不仅要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应在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中,带动说服其他的项目参与者,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切不可杀鸡取卵,而应在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识别、评估旅游地灾害并尽可能降低灾害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多下功夫、做好文章,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保驾护航。
1.2建立生态分区,针对性地实施有效保护
在大型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中,项目涉及的面积较大,项目内各个区域的地形地貌、原始植被各有特色,生态敏感性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对项目范围内各个区域的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判别,根据各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可细分为五个等级:生态极度敏感区、生态中度敏感区、生态轻度敏感区、生态微度敏感区、生态不敏感区。强调重点区域,明确各区域保护与开发强度。
2、旅游项目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2.1规划协调措施
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是一个分析项目资源、统筹项目资源的过程,特别是在生态资源方面,更需要对项目的生态保护与建设需要进行重点协调,把项目生态资源的内在保护、延续和外在完善、提升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其中,内在的保护和延续,是指对原始生态系统的不为。保护是指在景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原生物种繁衍等方面的保护措施。内在的延续,是指根据生物习性和联系在景区构筑生态廊道,尽量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引入保护物种,扩大种群,形成生态系统的自我延续。
外在的完善与提升,强调的则是监控管理。旅游区规划设计,应在旅游区的所有开发项目和建设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估基础上展开,并严格执行环境管理保护政策。同时,旅游规划设计应该考虑规划、建设自动化、信息化的生态监测监控网络,对旅游区的各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跟踪监控。
2.2生态保育措施
“保育”二字包含“保护”与“复育”两层意思。旅游规划设计中的生态保育措施,主要是指从生态学的角度,结合其它学科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维护。保护,是针对生物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维护,复育,则是针对濒危生物的育种、繁殖,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改良和重建工作。
旅游区规划中的生态保育措施,首先是对原生态物种的保护措施。规划应对旅游区植被现状及动物生境进行充分调研,在规划、建设中要尽量保持原状,排除人为干扰。在植物配置设计中,除了尽可能保留原有树木之外,新栽、补植的苗木应尽量采用原生物种、乡土物种,最大限度降低对外来物种可能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必须对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划定保护区保护生态多样性,如区内禁止砍伐森林,捕猎动物等。
2.3 水土保护措施
水土保护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泥石流甚至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必须对项目区域的生态敏感性以及地势条件做细致全面的分析,在坡度较大、地形地势条件较为复杂的区域,应通过有效措施消除开发带来的的不稳定因素,避免出现水土破坏的现象。
水土保护,应将“以防为主,防止并重,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作为基本方针,全面实施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以水岸、景区道路为重点,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山体上、中、下部统一规划,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2.4污染源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直接关系旅游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从根本上改善和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规划设计者,应在设计之前就对污染源头有全面的了解,包括原有污染源及旅游区建成后人及人的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规划,在旅游产品设计、分区规划等方面,合理设计产品结构,科学布局,减少和避免旅游活动对环境带来的破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文化古镇
城市规划
设计意义
历史文化古镇是先辈留给我们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古镇成为近年来热门话题和讨论的焦点。随着对古镇研究的深入和景观设计学科的兴起,本文将以保护古镇景观为前提,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古镇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研究。
一、古城镇规划的目的及其意义
(一)、规划目的
(1)文化:延续嘉定古镇历史文化环境,强化古镇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嘉定古镇尤其是它的核心保护区域两处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城镇肌理、空间布局、街巷尺度、绿化、文物与历史建筑等构成古镇景观历史风貌特征的组成部分。
(2)民生: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古镇各项功能,改善古镇居住环境,让老城区的老百姓享受到规划后成果,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为保民生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经济:鼓励发展休闲旅游与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通过旅游景点的建设培育、旅游活动内容的多层次引入与休闲商业的繁荣崛起,形成具有江南水乡城镇风情特色,又具有都市休闲文化与时尚气息的特色商业街区。
(4)景观:提出切实可行的古镇保护性景观设计,维护古镇景观风貌,提升古镇景观整体品质。依托现有潜在的旅游资源,构筑以领略水乡风情、文化博览、购物娱乐休闲、宗教文化体验、寻访名人故居等为特色的旅游主题景点。其中文化博览是深层内涵与无形文化特征的体验方式,主要通过对各类文化类景点的观光与相关民俗文化学习强化地方文化魅力。
(二)、规划意义
首先,从保护的意义来说,我们对古镇的规划是为了保护嘉定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江南水乡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孔庙、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带有丰富而典型的历史发展痕迹和浓郁地方居住与文化色彩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其次,从嘉定区总体规划来看,嘉定古镇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展示给世人,将来主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而规划必定会给嘉定古镇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通过对嘉定古镇的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希望能让人们在看到古镇真正的美丽和深知古镇景观存在的历史意义的同时,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古镇的保护规划中去,总结先人千百年来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经验,谋求现代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现实意义重大。规划在于指导实施,而实施的结果会给人民群众带来收益,收益的大和小与规划是否合理,景观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关系。只要跟人民的利益发生关系,所以古镇的规划非常重要,影响深远。
二、古镇城市规划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在全面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民意调查,开展范例研究,并通过多学科综合深入开展课题的研究。
(1)文献资料的查阅:
a 有关国内外古镇保护与景观设计等方面研究的文献和文章;
b 近年来有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等理论研究的文章和文献;
c 有关古镇旅游等理论研究的文献和文章;
d 有关上海市总体规划资料和文件等;
e 有关嘉定镇生态、绿色旅游方面的资料和文件;
f 嘉定人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内部资料等。
(2)实地调研:争取走遍嘉定镇的每条街道,发掘和整理出有价值的信息。在调查中,以访谈、笔录、观察、摄影等方式尽量详实地记录相关信息。只有在资料详尽、充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作出科学的判断与分析,得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3)民意调查与记录分析: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内容更加具有说服力与广泛性,配合研究的重点与方向,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提出了古镇发展意向和古镇旅游意向调查问题,对路人及当地居民随机调查。
(4)开展范例研究:主要是针对周边知名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景观设计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通过传统古镇保护与发展范例研究,既可以验证理论研究的实用性,又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过来完善理论成果。
(二)研究方法的意义
古镇规划的研究要先进行实地调查。历史地段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该地段的环境和发展历史再进行全面勘查再查清研究范围内的重要建筑物、古迹和历史地段,特别是能体现该地区历史的文物然后对重要的文化遗产及其有关记载和记录进行评估之后对己确定的遗产提出保护建议。历史古镇的保护应该从其自身的价值来判断,采取的手段也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权利、习惯和取向,特别是使能在其原来住处继续居住的居民,使之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拥有现代社会所能达到的种种便利条件。而研究的方法直接影响到之后的规划设计结果,所以研究方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经过对嘉定古镇景观的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景观设计的手段可以让古镇更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修正人们对古镇景观重要性的认识,探索更科学和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法,从而能够得出一条科学的古镇景观设计道路。希望通过对嘉定古镇的保护性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使嘉定古镇的景观建设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效应,为将来古镇的景观可持续发展和开发旅游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一、旅游景观释义
“景观”一词,在自然科学中应用较广,有不同的诠释。
景观,“泛指可供观赏的景物”(《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2001)。
景观,泛指一定区域及地段内的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岩石、地貌和动物界的总和,反映一定自然地理环境内的综合特征。“狭义的景观则是指自然区划工作中的最低级单位。”“广义的景观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地域性,一种景观能够充分反映这一地区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组合特征与认为影响。”(《遥感大词典》,陈述彭主编,1990)。
20世纪70~80年代,“景观论”被引入旅游科学,出现“旅游景观”新概念。
旅游景观,是指旅游者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对特定的某一旅游时间和空间内具有旅游意义的自然(岩石、构造、大气、阳光、水分、土壤、生物)、人文(建筑、人类和诸文化形态)复合物象和现象的感知景象。换言之,旅游景观主要包括区域中具有一定景色、景象和形态结构,可供观赏的景致、建筑和可供享受的娱乐场所等客观实体,以及能让旅游者感受、体验的文化精神现象,甚至于该区域存在的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旅游接待服务等等内容。
旅游景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旅游景观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对象。旅游景观对旅游者来说,不仅具有吸引力,而且能使其产生愉悦,因而应该从吸引力和愉悦的角度看待旅游景观。旅游景观为旅游者愿望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而旅游资源则要从能被人们认识或利用这个角度出发,这是一个前提。如果无法被认识或利用,即使旅游资源本身很美很有吸引力,也不能成为旅游活动的对象。
(2)旅游景观是一个区域环境。根据地带规律,旅游景观系统的地域分异使得处于相同地带的旅游景观区域系统有着相同的或相似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旅游景观是特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自然与人文现象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美学意义和吸引力的区域总体环境。
(3)旅游景观具有整体性特征。旅游景观作为一个系统,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实体、一定的景象、具有一定的形体、具有一定的独立的单元;另一方面,是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要素组成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受“系统整体性”规律的作用。
二、旅游景观规划的内涵
旅游景观规划,简言之,是指运用旅游景观学原理,对旅游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旅游景观要素空间分布格局、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态过程和人类观瞻协调及和谐统一的一种综合规划方法。旅游景观规划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旅游景观规划是旅游景观学重要的实践领域,是旅游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了旅游景观学的应用价值。
旅游景观规划从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出发,确定景观单元及其组合方式,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的。
旅游景观规划围绕着人与景观的共生发展这一原理展开,旅游景观开发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旅游景观规划的最终目标。因此,优化整合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景观设计和旅游经营活动三大系统,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目标。通过旅游景观规划,使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各种生态过程以及旅游活动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旅游景观规划始终将某些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从整体上来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与生物以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旅游景观规划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把构成景观的所有要素都作为旅游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变量来进行研究,在不断变化中和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下维持旅游景观稳定性和持续发展。
空间尺度的考虑无论在旅游景观的概念,还是在旅游景观规划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旅游景观规划来说,它是基于地方尺度,并以旅游景观为对象的一种生产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对旅游景观内部旅游景观单元空间配置的规划。但一个完整的旅游景观规划不仅要涉足到更小尺度的实体单元研究,还包括基于区域尺度对不同旅游景观类型单元间的合理配置进行研究和规划。
三、旅游景观规划的特点
旅游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既有差异,又有共同点,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一)关于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实施设计和具体实施。其中经济、技术是规划开展的先决条件,正确处理旅游业发展同环境,同旅游资源的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前提。
从1959年的夏威夷规划算起,现代旅游规划已有近50年的历史,旅游规划理论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但由于分析角度不一样等原因,不同专家、学者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问题的认识也不一样。例如,国内著名的风景旅游规划专家吴人韦先生认为,旅游规划的理论体系可分为经济、环境和人文三大板块,也可从哲学、科学和技术3个层次来考虑。另有学者提出,指导我国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4个学派,即景观园林建筑学派、生态学派、地理学派和历史经济学派。影响最大的是以形体规划见长的景观园林建筑学派,其次是以综合规划见长的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地理学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观点都对旅游规划理论体系做出了很好的归纳,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旅游规划的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阶段。我国的旅游开发是从自然山水、名胜古迹加工后的观光产品开始的,因此早期的旅游规划大都是资源导向型的旅游规划,主要以旅游资源开发为研究内容。
第二阶段,侧重于旅游地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研究。随着旅游规划的不断发展,旅游规划者对旅游者行为和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的分析更加全面,旅游规划发展成为市场导向型,规划中多以市场学、技术学理论为指导,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趋势,传统技术方法得到更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普及。
第三阶段,侧重于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原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提高,旅游规划研究的领域和内容逐步扩大和深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了高度重视,旅游规划逐步转变为生态导向型,因此生态学理论成为旅游规划的主要理论指导,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旅游规划实践中。
由于各地各时期不同的具体情况以及编制旅游规划的机构性质和专业特长,旅游规划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方式。一般而言,旅游规划可分为宏观层次的旅游规划(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等);中观层次的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规划、旅游资源规划、旅游目的地规划等);微观层次的旅游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景区景点规划等)。
(二)关于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最恰当的土地利用。
景观规划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从欧洲及北美景观建筑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综合性应用科学领域,它不仅一直作为景观建筑学的一个主要分支,而且由于其对自然特性和过程的综合性要求,它也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和应用领域。随着景观生态学向应用领域的发展,也逐渐将景观规划作为其主要应用方向,并已形成景观生态规划方法体系。
我国景观规划起步与20世纪末,对其来源和背景的认识尚有分歧,有的学者将景观规划与景观生态规划视为同义,也常有学者将景观规划狭义地理解为风景园林规划。此外,由于目标和内容的相似,也常使得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容易等同。
景观规划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以风景美为主题的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最初被认为是风景的代名词,景观规划也就是对自然景色的修正和改造,人们对景观的规划设计单纯地以唯美主义为准则,设计的目的是使所处的环境适合形式、线条、立体、对比、变化、色彩、和谐等美学标准。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是显而易见。
第二阶段,可以划为人与自然对立的工业化景观规划与设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了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工业化过程,出现了农业和工业景观。工业化景观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征服,而不是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其结果导致了工业城镇、高速交通系统等人文景观迅速取代、分隔和污染了自然景观,极大地改变了自然景观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阶段,即整体优化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把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共生整合而成的整体单元,着眼于景观的总体结构和格局(包括区域内所有景观类型单元,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实现总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最优规划与设计。同时还强调景观的资源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其目的是协调景观内部结构和生态过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景观建设既美观又能保持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多个目标,因而景观规划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规划途径。
现代景观规划的类型主要有城市规划、新镇和社区规划、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社会机构和企业园景、乡村庄园、花园、滨水区、墓地、休闲地、主题公园、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波士顿的公园和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等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之父F.L.Olmsted在其长达30年的职业生涯中的杰作。
(三)关于旅游景观规划
如前所述,从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内涵与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比较中,可以概括出旅游景观规划具有如下特点:
1、旅游景观规划可以用来表达更高层次上的旅游规划或景观规划。近年来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发展表明,一方面,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更加注重区域的生态功能,二者之间趋向于融合。另一方面,旅游景观规划吸收了旅游规划和景观规划的长处,加强其自身生态分析功能,使旅游景观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具体。
2、旅游景观规划是对不同类型旅游规划或景观规划的有效整合。旅游景观规划强调整体协调和优化利用,突出宏观总体格局、中观功能分区和微观单元设计三者之间的互利共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景观规划是对各层次的旅游规划或各单项的景观规划的汇总和综合。可见,整体性、综合性和联系性是旅游景观规划的重要特征。
3、旅游景观规划强调以大中尺度的景观单元利用和配置为主要目标。景观规划强调的是对中小尺度的人类栖居地景象居住空间的建筑规划;我国旅游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感性规划,缺乏尺度感,使旅游规划沦为出点子、编节目等。旅游景观规划建立在自身的空间设计能力基础上,其较强的空间定位和格局,使规划成果更能够体现出区域空间特色。
4、旅游景观规划注重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旅游景观规划不仅注重景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旅游规划中的“旅游需求”,更为强调景观作为整体生态单元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等,并将这种多重价值优化成果融合成统一的整体优化目标,使其景观功能和服务效益总体达到最大。
5、旅游景观规划是对旅游系统进行有效管理的最佳手段。在人类可以操作的景观水平上,通过旅游景观规划的实施、调整、修改,对景观采取一种时间延续的动态管理,以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最终实现景观功能稳定、美学价值提升、自然灾害降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旅游景观规划的原则
(一)自然第一原则
数十亿年不断演化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最为稳定,较人工生态系统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优越性。旅游景观规划应把自然第一原则放在首位,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显露自然。为使景观生态系统的美学价值得以发挥,旅游景观规划应以自然景观为本底,再现复杂多样的自然生态过程,使隐藏的生态系统和过程得以显现,并能为人们所理解,还能够让人们充分地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对人类自己在景观上留下痕迹的关注。这种自然意识的加强,无疑会使人类的认识得以升华,自然景观中的水与火不再被当作灾害来看待,而是作为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必须的生态过程。
二是顺应自然。旅游景观规划要针对具体的地区、具体的对象。不同地区的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过程不同,旅游景观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应该与之相适应。进而言之,旅游景观规划要顺天应时,必须以当地的自然生态过程为依据。此外,旅游景观规划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学习当地的乡土知识,因为对多数地方来说,当地人长期的生活实践已经表明,养育他们的景观总有某些方面符合生态规律。
三是模拟自然。人为旅游景观的建设,应借助于纯自然景观的管理方式,必须尽可能保护、保持和恢复自然景观资源(森林、湖泊、草地、沼泽等),维持自然景观过程和功能,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开发景观资源的前提。模拟自然状态,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人为生态系统,该系统最适合人类生存,最大限度地满足物种适应周围环境的要求。同时,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进行的旅游景观规划,可减少投入,形成优化的旅游景观,实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二)整体优化原则
旅游景观是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旅游景观规划的重点应为整体景观,是对全部生态系统的组合、平衡和协调进行规划,改善景观结构和功能,优化各要素的布局和配置,实现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与景观发展之间的协调,保证整体生态功能得以保持和发展,达到降低灾害、增强生存能力、提高生产力的目的。进而建设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稳定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保证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创造多样化的旅游空间,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景观要素形态的多样性,即廊道、斑块形式多样、大小斑块相伴、宽窄廊道相结合;二是生物种的多样性,斑块的生境、形状、大小、边缘条件等诸多因素是保护生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条件。为此旅游景观规划必须尽可能保持自然的斑块形态,例如旅游景观中自然残留的湿地、牛轭湖、高地、小片林地等均应得到保护。三是生境的多样性,不同生境的组合有利于整体景观的稳定,具有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例如单一的“玉米海”、“一望无际的稻田”、“万亩果园”等农业旅游景观规划不可取,因为这在抵御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方面有极大的脆弱性。
(四)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一个地区景观保持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条件。例如旅游景观是一个高度人为化的景观,如果水泥建筑斑块及廊道占绝对优势,绿地斑块及廊道少,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衡现象,进而影响旅游景观的生态功能,造成空气污染、水质下降等诸多环境问题。为此扩大旅游景观的水平空间异质性,对维持旅游景观的生态平衡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旅游景观设计还须根据生态学原理兼顾美学特征,加强垂直空间异质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形成自稳协调的生态系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抵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五)综合效益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要求旅游景观规划突出区域特色,把人类文化、传统和习俗与景观叠加,将旅游服务设施、景观生产价值有效利用融于自然之中,使旅游景观美不被减弱又能产生最佳经济效益。进而使当今人类主动地、以科学的态度去美化景观、创新景观,通过规划达到旅游景观形态美、多样性丰富、结构复杂,增加可视性,达到与人类的美学要求相一致,从而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异、美、乐”的普遍心理需求。
(六)环境敏感区保护原则
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自然灾害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极易因人类不适当的开发活动导致环境负效应。依据资源特性与功能差异,环境敏感区可分为:生态敏感区(河流水系、滨水地区、山峰海滩、特殊或稀有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文化敏感区(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产地、革命遗址等)、资源生产敏感区(城市水源地、新鲜空气补充地、土壤维护区等)和自然灾害敏感区(可能发生洪患的滨水区、地质上的构造断裂破碎带、空气严重污染区等)。在敏感区内环境的恶化大多属于不可逆变化,一旦失去稳定将会给旅游景观的安全带来隐患。为此旅游景观规划应对环境敏感区予以特殊关注。
五、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
依据旅游景观规划的目标,规划后的旅游景观要具有:整合性(地理、水文、自然及人文系统的时空连续性、完整性);多样性(景观、建筑、文化、生态及物种多样性和异质性);进化性(随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的适应能力、自调能力);自然性(水、气的自净循环能力、环境安静度、土地和土壤自然度、生命活力);畅达性(水的流动、风的流通、物流的循环再生);标识性(自然生态与人文特性的显示度);和谐性(内与外、形与神、标与本、虚与实、近与远、人与自然);经济性(资源利用效率、成本、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性(保留当地的传统习俗、个性历史和宗教遗迹聚落形式栽培技术)。
为实现旅游景观规划的目标,需要对旅游景观的未来发展情况进行研究,通常包括六个方面的问题:旅游景观该如何描述和评价、如何运作、运作是否良好、景观是否要做改变、如何改变、这些变化会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旅游景观规划的内容,具体分为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四部分:一是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以景观环境调查为基础,评价旅游景观利用状况的适宜性,以及旅游景观格局分析。二是区域的旅游景观设计系统,主要对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对旅游景观生态过程进行研究,探讨景观的最佳利用结构、格局,对旅游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三是区域的旅游经营活动系统,主要从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活动、旅游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人与景观和谐共生的旅游经营活动方式。四是区域的旅游景观保护系统,通过旅游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监测,实施有效的景观管理和景观保护,以实现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旅游景观规划内容框架如下图所示。
旅游景观规划内容框架图
六、结语
【关键词】生态旅游;管理;内涵;原则;发展路径
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事业发展的趋势,其指引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生态环境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对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任其继续破坏可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旅游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而且经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是一些旅游企业的管理者过多的重视经济利润,容易忽视对自然景区的保护,所以,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模式。以下笔者对生态旅游的管理进行了探究,并对旅游事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1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以及框架
生态旅游管理是在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传统旅游管理的创新与改进,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其是以生态学的思想作为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以生态学理念作为管理的基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其主张不但让当代人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以及自然景观,还得让后代人享受到同样的机会。不管是什么年代的人都有享受旅游资源的权利,而且每个人都有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这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对其进行必
要的保护,才能使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加健康。生态旅游管理强调在不破坏自然资源以及人文景观的前提下进行旅游活动,要有长远的眼光以及发展战略,为后人保留美丽的自然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影响着框架的构成,下文对其进行了分析,以供旅游管理部门参考。
1.1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
生态旅游管理的内涵有两个层面,第一,从生态旅游管理的特征角度分析,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使人们接近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使人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生态旅游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在满足其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中增长阅历与知识。生态旅游管理的建立可以使人们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更好地贯彻国家的各项旅游政策,促进旅游行业与环保工作的和谐发展。第二,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而且可以更好的规划城市的建设,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可规避旅游开发以及旅游路线建设的盲目性,其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对沿途旅游路线的风景以及目的地进行生态保护,并对其安全进行维护;其管理的内涵是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要提高旅游环境的质量。生态旅游管理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下建立的,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1.2 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
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基本组成框架,澳大利亚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学者拉尔夫・伯克利曾在基础旅游目标地、管理型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知觉四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分别以旅游产业方面、替代名称、区别特征、环境问题、受影响部门、规模增长、产业构成、管理内容、管理工具以及政策选择等栏目指标作为考虑项目,进行了较为综合全面的分析。生态旅游的管理对象是旅游业及相关生态系统,追求可持续性维护旅游区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美学价值以及整体生态特性,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硬件载体方面来说,生态系统为环境和生物要素在特定空间进行组合提供了基础,因此,如何将环境要素与生物要素进行有机结合控制就构成了生态旅游管理的框架。
2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
生态旅游经济的管理原则既要符合生态学的原则,还有符合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原则,其是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目的是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并且使人类与生态环境可以和谐相处。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应该使地区管理与地方环境相匹配,要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还要使信息传播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最后还要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原则。下面笔者对这四个原则进行了简要分析。
2.1 地区管理与环境相匹配原则
这项原则可以有效的协调旅游活动的各项制度,其可以对旅游活动的时间以及空间进行调整,从而使地方管理与当地环境更加匹配。生态旅游的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而且与地方的行政管理也具有差异性,具有自身的特点与属性。生态旅游管理需要对地区发展进行规划,还要对旅游环境进行调整。生态旅游会使自然景区聚集很多游客,如果不对其进行管理的话,很容易使景区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所以,其管理应该遵循对环境的保护原则。另外,还要控制游客的数量,合理的规划环境容量,使其既满足旅游业的需求,也能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力,使地区管理与生态环境相匹配。
2.2 政府介入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的条件不同,所以,生态旅游管理具有多样性,而且不同的管理制度目标也具有差异性。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认识到了环境保护是重要性,政府的介入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利益的增长,使旅游资源的产权更加清晰,对旅游资源的使用也更加合理。通过政府的介入,可以促增加生态旅游的社会凝聚力,更好的控制旅游资源的消耗,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同时政府部门所制定的相关的旅游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法规,对旅游行业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从各个方面保证了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3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的原则
随着游客需求的增多,传统的管理观念已经无法适应旅游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的游客的要求,而生态旅游管理使游客与旅游资源和谐发展。传统的生态旅游管理观念较重视对资源的保护,但是忽视了对游客需要的掌握,现代的生态旅游管理应该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与游客需求之间的协调,使其更加均衡的发展。同时管理部门要传播更好的管理理念,对各项政策、法规进行宣传落实。
2.4 旅游经济发展可持续原则
生态旅游管理可以使旅游行业的发展更符合长远性,有效地调节融合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旅游是在增加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做好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旅游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对社会发展、人们阅历提升、文化的传播等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生态旅游可以推动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项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这项原则需要了解生态学原理,掌握生态学发展原则,使生态旅游管理的制度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这样才能促进景区生态的平衡发展,才能避免对环境的破坏,防止生态遭到污染,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旅游行业的经济效益。
3 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路径
生态经济管理的发展路径需要结合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生态旅游管理的其中一项重要目的是提升旅游行业的经济,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生态旅游管理发展路径的选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且是对旅游行业发展的规划。同时还要考虑到政府职能的介入,要有效的利用政府的支持以及相关政策,做到生态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与管理人员的能力以及素质有一定的关系,在选择发展路径时,也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路径。
3.1 突出地方政府在保护和发展本地生态旅游经济方面的职能作用
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缺乏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规划和相关基础性教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期只有利润导向型的唯一目标,大量的旅游景区开始营业之前都没有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为此,在下阶段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政府的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游客对于生态地的环境认识和保护意识,使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要附加政策法律性约束,政府从出台游客思想和观念方面的教育政策入手,摆脱单一行为惩罚措施,加强政府和民间的对话,从战略高度和子孙后代的长远角度看待生态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维护的重要性。
3.2 产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观为实施基础
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要摆脱传统的单极式增长模式,以系统和整体性观点来进行经济增长的统筹谋划。在旅游业这样的服务性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不能与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共存的,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基本理论和规律,以一定的压力测试衡量生态系统的负载极限,预期系统内的游客及旅游组织后续开发可能性,即生态系统能否长期提供稳定服务质量、旅游资源的民族文化特色能否得以保持、环境自我恢复潜力能否保持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因地制宜和适度经济原则。
3.3 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局部区域规划与整体性规划的联合发展路径
旅游产业规划的目的是对旅游行业的未来发展状态提前做出设想与统筹,使得旅游业在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实现阶段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机制,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一系列考核项目。在整体性的统筹工作中,一方面,要通过合理布局设施来对旅游生态平衡进行维持,另一方面,要以旅游景点所在地区和城市为依托,实现配套设施的同步发展,以此来消除生态经济增长的局限,减少旅游资源保护的盲目性。地区布局方面要以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中心目标,配合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
3.4 培育高素质生态旅游管理人才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且人力资源也是推动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的制定离不开人力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能力的高低关系着管理质量的好坏,所以对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的技能以及管理水平,可以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与实施,生态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改进与创新,才能适应新世纪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复合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才是旅游经济创新和生态保护兼顾原则实施的关键。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角度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在产品设计专业化、技术专业化、服务专业化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需要生态学知识、旅游学知识、管理学知识以及经济学知识四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操控和把握,因此,针对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的发展现状,建立和培育一只高素质复合型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是技术经济增长支撑的必要条件。
4 强化生态旅游管理的对策
(1)政府应当加强宣传教育,在政策上不断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政府应该在政策不断促进生态旅游管理。成立各级(由上而下)的生态旅游管理部门并加强管理。同时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让全部人都能充分意识到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增强旅游有关各方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并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营造发展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良好氛围。
(2)旅游管理部门应注重对旅游资源进行生态开发,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旅游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就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评估旅游资源的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开发的价值等工作。旅游管理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当树立牢固的生态开发意识,杜绝盲目以及过度开发,应当遵循科学、整体、系统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观点、整体的原则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管理。
(3)旅游管理部门科学规划并有效协调生态旅游的承载力与游客关系。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整体以及区域规划,从环境影响的评估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各方面,要进行科学设计,统筹规划。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管理是一项具有环保意义的管理项目,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与旅游行业应该保持平衡。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态旅游管理有必要进行改进与调整,否则无法满足游客的各项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游客数量的增多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多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约束。
【参考文献】
[1]唐静.生态旅游经济异化的生态反思[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
[2]赵得成.基于治沙和旅游共生的地域性旅游模式设计[J].商业时代,2012(4).
[3]李银.生态旅游视域下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1(35).
[4]郑微.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16).
关键词:旧城改造;古建保护;保护意识
Abstract: The buildings of a city is the most specific carrier to carry the material culture and intangible culture. Protec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o preserve valuable historical relics, more is to keep the city's history and tradition, the essence of buildings. In economie globalization, we must stick to our own culture and traditions, and protect and sustainable use our common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the modern technology and new ways of thinking shoule be applied to achieve the dyna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building protection.
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city; ancient building protection; protection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K92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古建的分类保护
(一)对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产以实存方式进行重点保护
经过文物保护部门综合、详细的科学论证而鉴别出的富含文化信息且历史意义重大的古建,我们应以一种实存的方式对其进行重点保护。要进行一种严格保护性修缮,占据特定的空间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对其进行合理修缮。例如我国的故宫、秦文化遗址等意义重大的历史建筑,在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中应绝对加以尊重。同时要对其周边建筑物的控制进一步细化,如高度、风格、容积率等详细指标都要具体给出。
(二)具有一定规模的完整古建——“外部修旧如故,内部修旧如新”
对现有大量存在的可继续为人民服务的较完整的古建,应在维持其外观的同时,对其进行内部现代化的改造。如此可令古建融入到城市现代化的生活当中,富于活力,以其特殊的文化氛围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等。在尊重古建文化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建造有个性的建筑,让城市在和谐统一、有机的秩序下包容古建;在新城的建设上也要融入老城的特色,让建筑本着最初为人的生产生活服务的目的继续活跃在城市生活当中。
(三)阻碍城市发展的古建——记录下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后拆除
对于一些意义非重大的确认已经阻碍了城市发展的古代遗存建筑,可采取各种先进的手段如电脑、图像、图形等对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进行记录,随后再进行拆除。这样既可以保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能使历史信息得到保存。例如我国一些占据了城市主要发展地段的年久失修的古代民居、民间的庙宇等,即可采取这种虚拟保存的保护办法,在记录下其史料的前提下进行拆除。
(四)仿建古建——冠以特定的标签与古建加以区分
对于一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建成的仿建古建,我们不必对其加以否定,而是可以通过为其冠以特定的标鉴与古建加以区分,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处理好其与古建的关系非常重要,避免让后人觉得我们是在盲目地复古、建假古董,更不能让后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还是在上演百年和千年前的历史,既没有发展,也没有精心地将历史的优秀传统表达出来。这种特例如现有的锦绣中华、仿古商业街等。应在继续发挥其现有的经济效力的同时,进行仿古建筑与古建的比较活动,以“仿”为名签提醒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古建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在精神层面上的一部教材。
二、建筑师和规划师对古建的保护
(一)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更好地学习历史,对建筑在特定的时间内蕴含的文化含量进行清晰透彻的诠释。沿习优秀传统,坚决反对盲目的复古和抄袭,成为更有力的新时代建设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互相学习经验,尤其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精华,形成良好的维护古建文化的氛围。
(二)作为社会的工作者,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应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度,了解历史建筑的真实意义所在,忠于历史,忠实于人民,并努力引导大众的欣赏品位。例如,可以借助现代的先进技术手段如电视、因特网、微博等各种大众传媒,向人们宣传古建保护的意义,并组织撰写一些通俗易懂的建筑历史方面的书藉,供市民阅读和学习。
(三)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要提高建筑的精品意识。今日的建筑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不能出现文化上的断层,文脉上的割裂,而是要尽力让这些建筑有如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有平缓,也有曲折,为我们的后代保存下一份完整的历史,让古建保护意义在时空上得到拓展。
三、与古建保护相关的一些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