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牛郎织女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牛郎织女的故事

第1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1、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

2、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3、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我认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之所以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乃至

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笔下的钟爱题材之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并且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众所周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起始于先秦时代,到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按照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和社会理想来完善这段传说,情节形式不断丰富,内容更多的增加个人色彩,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充分体现出了民间故事传说时空的广泛性、内涵的多重性及其结构的开放性。

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社会,牛郎织女体现着男耕女织的的生产方式,牛郎负责“耕”,女负责“织”,而牛则是耕作的协作“工具”,这是古代小农经济的耕作特点,也是古代社会家庭的分工方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告别了了小农经济,向社会经济招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男耕”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我们骨子里的那种传统观念根本就无法彻底消除。当今社会,男人在家庭生活中仍然占据经济收入的主要地位 ,无论社会怎么在进步,科技怎么在发达,中国人在思想上还是需要改变,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改变,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个言论自由的年代,我们的呼声,口号一浪比一浪高,但是真正能够落实改变的真正的又有几个呢,男女平等的呼声口号从未停止过,然而,女织的生产合作方式正在逐步退化。

在当时的小农经济社会,牛郎织女的美满结合体现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在我看来,牛郎和织女各自代表着我们国古代勤劳的男性女性,他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丰衣足食,自给自足,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精神。男耕女织的生产合作方式,牛郎和织女通过一起努力,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牛郎靠辛苦的劳作来挣钱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这也是千百万农民的生活方式。织女则是在家养蚕纺织,代表着古代勤劳女性。用他们勤劳刻苦,踏实肯干,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构建美好生活,并孕育一儿一女,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也是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极其愿望,人们借助牛郎织女来达成他们心里的强烈愿望,把自己的美好向往加到牛郎织女的传说里。

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天庭制度造成了俩人的分离,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在和姐妹们下凡的途中和牛郎相爱了。显而易见,两人的地位悬殊,怎么可能得到祝福。织女是天帝之女,财富,地位,容貌都堪称上流;而牛郎则是民间一穷二白的贫穷小子,地位金钱势力一无所有,这根本得不到别人的赞同,这样的婚姻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幸福的。因此,王母天帝知道后,极力阻止,拆散他们,导致相爱的两个人不能厮守,妻离子散,痛不欲生。但是,牛郎为了追求爱情,冲破重重阻力,在带着儿女就要追到织女的时候,却被王母用一玉簪隔成了一道银河,从此,每年七夕只能在鹊桥边见一次面。这个传说体现出了到时封建社会制度,“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是古代女子出嫁的命运,自己没有追逐爱情的权利,只能听从家族的安排,失去人身自由。在婚姻面前,只有门当户对,没有自由与爱情,王母以一个古代封建家长的态度出现在相爱的两个人的面前,一只玉簪就轻易的摧毁了他们的爱情。但是他们是坚强的,就算有人阻止,不被人祝福,他们还是要力争为自己争取机会,追求爱情与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尽管不能天天见面,但是每年的七夕是他们全家的幸福之日,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倾注了从古至今多少人的愿望理想,封建礼教摧毁了他们的美好生活,只能将这种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放到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里。体现了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民间传说源于人们的口头,他们同情牛郎织女,不想以痛苦凄惨的结局收尾,因此,他们决定把每年七夕定为牛郎织女鹊桥相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民族文化就此传承下去,七夕已经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七夕是牛郎织女见面之日,由此,七夕演变成当今的情人节,相爱到人在这天浪漫约会,吃情人大餐,感受这爱的气氛。这已经是一种风气习惯了。每年的七夕,天河山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纷纷来到这里,来感受这对有情人的的爱情,中国民俗协会已经将天河山命名为“七夕文化基地”,加强了对七夕文化的了解,也促进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七夕节已经广为流传了上千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不要懈怠它。我们不仅仅要把七夕节看成一个节日,一个纪念爱情的日子,我们更应该把七夕节当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要曲解它的真正意义。我们要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让它源远流长,而不是盲目崇洋,追捧外国文化,忽略自己民族的文化。做到积极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

第3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1、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街市的繁荣、光明、富裕与现实的荒凉、黑暗、贫穷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第三节描写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作用。街市的自由与现实的不自由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4、第四节写牛郎织女欢聚与那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作用。牛郎织女的故事里,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而这里的牛郎织女已经获得了解放,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由此流露出诗人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女多男少”的牛郎官庄

牛郎官庄村位于乡驻地东3公里处,村西南耸立着大贤山,余脉环绕四周,山脚下的沂河从村前蜿蜒流过,村子处在河北岸的平地。村民孙启荣如此描述牛郎官庄:“山清水秀,抬头看青山,低头看水流,山里有鸟啼,水里有鱼游。”

牛郎官庄村普遍流传着“先有牛郎庙,后有牛郎官庄村”的说法。“庄东有牛郎庙,在此地望此洞,隔沂河如天汉,洞亦俨然天宫。此庙之所由立,亦即村庄之所由名也。”据村碑记载,明末(1628年)孙姓始祖从淄川孙家大庄迁入,以村西建有牛郎庙得名。村西建有牛郎庙,隔沂河又建有织女洞,所以村民及附近村民解释牛郎官庄村落形制、家族姓氏、人口构成和人物相貌的时候都围绕牛郎织女传说而展开,形成了一些有趣的传说。

这个村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多男少,据说这和传说中织女姐妹多有关。传说中织女姊妹七个。村子因和牛郎织女有关系,所以在生育方面也秉承了织女娘家的传统,生的孩子多为女孩儿。农村地区民众的家族观念很重,认为只有男性才能延续香火,牛郎官庄女孩儿多,因此被周围村落奚落为村落人口不旺。

由于牛郎庙、织女洞中居住着善良的牛郎与美丽的织女,村民认为牛郎官庄的女性都长得比较漂亮,但是男的长得都不咋地。这种外貌差异与牛郎织女人神的身份差异有关。

从村民中的日常言行举止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传说,尤其是牛郎庙、织女洞已经浸入到民众的生活细节当中,当地民众与牛郎庙,织女洞已经发展为不可分割的关系。

牛郎庙位于牛郎官庄村西,是外界进入牛郎官庄村的必经之路。清道光张燮修、刘承乾等纂《沂水县志》(道光七年刻本)卷二,舆地:“迎仙观,县西北百三十里有大贤山,织女洞在沂水西岸,东岸有牛郎庙。”当地民众的记忆中,牛郎庙的修建原因与对面存在织女洞有直接关系:“对面并起牛宫,于是乎在天成象者,而在地成形矣。”

牛郎庙原来很大,但是历经岁月风霜,现只有庙宇遗址存在,根据村民的回忆,可推知牛郎庙原来的一些情况:牛郎庙原来很大,是个大院子,有二三十间房子,里面住着道士,后来历遭破坏,现在只有一个小屋,牛郎庙主庙堂逐渐缩小;庙里有牛郎和其子女的塑像。坐着的牛郎,分立左右站着的两个孩子,并且还有老牛的塑像;牛郎庙的庙墙上有壁画,绘画内容有牛郎哥嫂独霸家产、舅舅主持分家、牛郎上天追织女等牛郎织女传说的主要故事情节;牛郎庙的神圣性逐渐弱化。五六十年前,牛郎官庄村民有固定的日期祭拜牛郎,并且外庄也有来拜牛郎的。现在人们主要去织女洞,仅顺道来牛郎庙。

牛郎庙以空间展示“牛郎织女传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牛郎庙中牛郎及子女的塑像、墙上描绘的有关牛郎织女壁画,无一不向人们生动地复述着牛郎织女传说。即使牛郎庙被毁之后,这种传承功用也没有削弱,相反,人们通过重新修葺牛郎庙及复兴牛郎庙庙会来强化传说在民众中间的记忆。但是这种依靠信仰空间传承叙事,使得传说的情节在民众中间很难做到完整细致地传承,他们只能是只言片语地强化若干情节或忽略若干情节。据考察了解,牛郎官庄村民极少有能把故事讲述完整的,但是“织女下凡”“男耕女织”“百鸟搭桥”“上有天河,下有沂河”等故事情节却是人人皆知、个个会讲。

织女洞为什么修建在这里

织女洞位于牛郎官庄村西大贤山(又名凤凰山)东北麓山腰处,以沂蒙名胜而著称。整个织女洞风景胜地实由三层构成,三层沿山势呈高低错落之形。现在我们所谈的织女洞主要指整个庙宇建筑的第一层――织女洞。它离地面约40米,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门楣上面镌有“织女仙洞”四字。游人从东向小门进入一掌之地的小院,四周藩以矮墙,洞口左边是两通石碑,其一为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沂水人王松亭所题《登织女台》诗碑。另一为《织女洞修复古建王母娘娘观音老母美容金身》碑(公元2006年)。

院落中央摆放着烧香焚纸的铁铸火池,人们祭拜织女、焚香化纸都被限定在这里进行。火池正对着织女洞主洞口,原洞口呈裂隙状,高8米,宽3米,进深10多米即中央大厅,现在这一层正面塑有泰山老母的神像,塑像慈眉善目,端庄丰润。此塑像时间不长,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地文史资料关于织女洞的文章中还没有关于泰山老母塑像的记载。泰山老母像左侧为一块宋碑,前行数步,左侧有一拱形圆门,约2米高下,原有石床、石桌、石凳等物,据传是织女纺织歇息的地方。

在洞的南端凿有一圆形窗户,以前塑有织女神像,织女面向南方,凭窗眺望沂河对岸牛郎庙里的牛郎。现在这些东西已荡然无存,只供奉着多尊财神爷像。出拱门,在泰山老母像正前方有八级木制台阶,可达织女洞二层。右边是织女母亲王母娘娘的神像,头戴凤冠,据主持塑像的吴美兰说,王母塑像是按照历史上“国母”像塑的。据笔者观察,王母塑像的确没有传说中那般严厉刻薄,更多体现的是我国传统意识中温柔善良的母亲形象。居中是织女和她两个孩子的彩色塑像,织女在中间,明眸绛唇,含情脉脉,熠熠照人。左边是男孩儿,右边是女孩儿。洞的左侧原先只有两块石碑,左碑横刻“云洞天开”,右碑为大明龙集万历七年巳卯岁次八月吉立,上刻“沂水县重修织女洞重楼记”。现在石碑的侧后方又塑有两尊观音娘娘像。吴美兰说:“这是据以前的碑刻记载重新塑造的,碑头为《与山并永》的碑上记载着洞中原有观音像,我于2006年给王母娘娘美容的时候又重新塑了观音像。”

织女洞中最被人不解的是织女和母亲共处一室,朝夕相处却相安无事。当地人对此解释为“王母和织女是娘俩,怎么样都差不离。织女下到凡间,王母娘娘还是不放心女儿,就自己跟着下来照顾女儿”。这种说法在当地很盛行。

第5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天河相望,七夕相会,并没有能够满足牛郎织女,他们想要的结局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想要的是简简单单,过着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在他们第101次相会时,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全世界的喜鹊来这里为他们搭建一座桥,他们并没有来,因为残暴专制的王母娘娘施了法术。牛郎和织女在天河的两端,非常的着急,心中都在想一个问题喜鹊怎么还不来?深夜了,牛郎织女相见之时只剩两个时辰了,这时,牛郎不能在等了,他猛的往前一飞,可天河实在是太宽,波涛实在是太汹涌了,牛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冲破天河,反而被挡了回来,还受了伤,织女明白了牛郎的心思,便与牛郎一同施法,想破了王母娘娘的阵,可王母娘娘施的法术太厉害了,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办法,怎么办呢?织女着急的哭了。

这时,王母娘娘带托搭李天王的儿子金吒来了,金吒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貌色出众,在人间是很难找的。王母娘娘费尽口舌的想让孙女织女回心转意,可织女一点儿也听不进去。这时,王母娘娘对织女看了两眼,织女似乎被控制了一样,朝着金吒走去,金吒笑了,但牛郎和孩子们却哭着喊着想让织女回头,织女像没有听见似的:依然决然的往前走,正好走到了金吒的怀里,这时,牛郎讲起了他们以前的故事,他说:“织女,你回头吧,难道你忘记了我们在人间的生活吗?那三年中,我耕地,你织布,还和孩子们一起嬉戏……”说着,说着,牛郎的眼泪下来了,织女也被感动了,她离开了金吒的怀抱,回到了牛郎的面前。

两个时辰过去了,牛郎和织女并没有分开,而是抱在了一起。原来,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王母娘娘,她撤走了天河,让织女去享受自己所要的幸福,同时,喜鹊们也复活了,它们在牛郎织女的面前摆了一个大大的爱心,这个爱心代表着牛郎织女的爱永恒。

六年级:扯淡de青春

第6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七夕节的习俗作文范文一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是古代女子最重视的乞巧节。

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在闽省,广东省及东南亚一带,最时兴于七夕拜七姐。这的确是旧日女儿家的大节日。大部份的省都有庆祝七夕的七巧节,唯大都当作一般庆典庆祝。闽,广省则相当的重视,尤其是广东省,大伙儿摆七凑热闹,十分隆重。

谈到七巧节,不得不提人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

这是七夕的民俗,是人们对于牛郎织女的一种信仰,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信仰,才这么美好的节日一直流传至今。

七夕节的习俗作文范文二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现在不少人称之为“中国情人节”,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机打着“中国情人节”的口号搞起了促销。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远不如叫“中国爱情节”来得更贴切些。

七夕在中国已有20xx多年历史,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有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双七”“兰夜”“穿针节“等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合。

现在的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记得前些日子在整理淮盐节日习俗时,其中提到端午节时孩子们系上的五彩绒线要等到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解下来并抛到自家房顶上。据说,喜鹊看见房顶上的绒线,就会叨走,飞到天上去,待到七月初七这一天,用这些绒线在银河上建一座彩虹桥,供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老百姓的想像力真是丰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先是一段天上人间的织女与牛郎的绝世情缘,然后是天大的阻力将他们生生的分开。可是老百姓的心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憧憬的,哪怕是面对最暗无天日的处境,于是就有了“七夕”牛郎织女的喜相逢。

七夕节还含有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和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的意义。儿时看过黄梅剧《牛郎织女》,其中的画面直到现在还萦绕在脑海中。那段喜庆丰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丰收的瓜果蔬菜、和美祥和的乡邻,甚至连曾经欺负牛郎的兄嫂也羞嗒嗒的近前与织女一家握手言和,那场景真是温馨动人。织女与牛郎用勤劳的双手把日子织补得那么的甜蜜,当听到织女用绵软甜美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满足之情时,少不更事的我虽然不能全听懂,但心中却从此烙上了那幅祥和的画面,并成为心中最美丽的梦想。更有那些大姐姐逗我说,七夕之夜要带我躲在瓜架之下偷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害得小小的我总是巴巴的跟在她们的身后。只是可惜,我总是在牛郎与织女说悄悄话之前便会进入甜甜的梦乡,醒来之时,那些小气的姐姐总会把听来的话放在心头,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于是直到现在,我都不知她们偷听到了些什么。于是,那个美丽的乡村、那个神秘的夜晚便凝结成了童年时代的一个带着雾气的动人剪影。

今又七夕,当我在网络,在报刊上随处看到有关七夕的文章时,心头的感觉是喜悦的。因为曾几何时,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正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许多外来的洋节却纷拥而至。20xx年,“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知道和了解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七夕”,她不是情人节,而应该是爱情节。在这个爱情快餐化的时代,让这个折透着中国传统美德的爱情节唤起人们心中那至纯至美的情感吧!

七夕节的习俗作文范文三七夕乞巧,是节日的主要活动。乞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是七夕节习俗。那么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一下。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山东、在济南、惠民、高青等地,陈列瓜果乞巧,等待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鄄城、曹县、平原等地是吃巧巧饭: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

浙江、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广西。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广东。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

第7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千米(每小时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

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远好些,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恒星在大小、光度、温度、颜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质量却差得不很多。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把许多恒星分门别类,好像生物学家把动植物分门别类那样。

第8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何时,我们且不去管它,但凡夫俗子与天仙美女成婚匹配,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巧合,并且充满着神奇的怪诞色彩。正是这个巧合,奠定了创作的基石,形成了文章的主干,建构了故事的大厦。

巧合,离不开生活。文章首先是以牛郎的现实遭遇和幻想中织女的处境遭遇来结构巧合的,一开篇就体现了民间文学“常带神话般幻想情节”的特点。现实世界中的牛郎,因兄嫂虐待只好与牛为伴,盖房野居在重重叠叠的峰岭间,靠打柴为生,过艰难日子;而神仙世界的织女,又因织得一手好彩锦而囚守机房,夜以继日地“织在梭上”,劳累无自由如坐监狱,煞是难熬。牛郎和织女,一个在红尘,一个在仙界,有着天壤之别,可两人的处境遭遇却又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一个巧合。为什么“如父”的长兄要伙同嫂子虐待牛郎?为什么织造云锦手艺超群还要倍受其累?却原来两者均有其生活事实的根据所在。牛郎因兄嫂要独占父亲留下的财产,故受其穷;织女因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故受其苦。这种“设一个大前提,再来一个小前提”的逻辑式的简单巧合,便把现实世界与神仙世界的生活情形巧妙地升华到文学创作的艺术世界,从而拉开了故事的舞台序幕。

巧合是生活的偶然性在艺术上的表现。《牛郎织女》利用生活的偶然性曲折地表现了生活的必然性,使读者甚至不觉得这是巧合。当仙界中的仙女们暗走相告、互相知会,将打算来人间一游的时候,王母娘娘因多喝了点“千年酿的葡萄酒”,正靠在宝座上“打瞌睡”,这可不是巧了。“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天庭,一时之间,“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她们来到人间,就在清澈的湖水里洗起澡来,真个痛快;可织女因“想多玩一会儿”,竟“没想到就落在后边”,以至与牛郎相遇,这又是一个巧。在这里,仙女们来人间旅游、织女能够与牛郎相见,这偶然的巧合中无不包含着生活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因素,它巧得自然而又和谐,合得无形且又真实。为什么王母娘娘偏偏要喝醉“千年葡萄酒”?巧哩;为什么织女洗澡恰恰要落在后面?巧哩;为什么牛郎受“老牛”的秘方指点,情景竟会果如其然?巧哩。这种带连珠炮式的复杂巧合,涂厚了神话的奇丽色彩,为文章立了整本,从而推动了故事的向前发展。

巧合实在是一种有充分表现力的技巧。《牛郎织女》运用的巧合不仅能使情节曲折,故事完整,也能满足读者欣赏的需要,产生联想、回味的艺术空间。织女在人间与牛郎做夫妻一事,后来被仙界的天兵天将察知,王母娘娘大怒,亲临下界捉拿织女。至此,故事情节发生急转,王母娘娘的这一举动,犹如在一泓平静的湖水里投下一枚炸弹,惊心动魄,但文章却以轻松的笔触处之,“可巧牛郎不在家(在地里干活)”,这也太巧了,这个巧避免了牛郎用锄头、镰刀或扁担大战王母娘娘的场面。王母娘娘的对手,仅是一个小男孩,不堪一击,“一推”便“倒了”,这就给情节造成一波过后,二波将起的气势;牛郎闻讯赶来,正无计可施,忽然想起“老牛”的临终嘱咐,忙披上牛皮跑出屋门,竟然也会飞起来,这是一巧,是一个怪诞的巧,这个巧预示人们,在半天云中将发生一场空战。牛郎挈携儿女在空中穿云掠雾,看看将要追上,却被王母娘娘“拔玉簪儿一画”,顿时出现一条“很宽”“波浪极大”的河,把牛郎阻住,这又是一巧;当人们都不免要为牛郎叹息之余,王母娘娘却又允许织女每年七月七日与他见面一次,这又是一个巧合。这里一连串用了四个巧合,使故事情节波浪起伏,从而产生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魔力。

第9篇:牛郎织女的故事范文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相会在什么季节

是七月初七。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民间传说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在银河上搭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古俗在这天晚上,中国女孩们要穿针乞巧。鹊桥相会歌颂了中国劳动人民忠贞不渝的爱情,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节日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四大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