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的起源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精益物流;运输
物流(logistics)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产生于美国,经过近八十年的发展,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已被各国所认同。我国自八十年代初开始对物流进行研究,短短的二十年已初步形成了物流理论体系、物流产业系统。特别是我国在2001年11月加入WTO后,互联网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物流的重视提高到了新的层次,从对物流的表面认识转移到对物流的实体运作。我国的企业物流由于理论的滞后,使得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物流还是一种粗放式的经营,企业还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物流服务标准,物流对企业的影响在何处还是一团雾水,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物流本身的系统性,有必要重新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精益化改造。精益物流(Leanlogistics)起源于精益制造(Leanmanufacturing)的概念。它产生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独创的“丰田生产系统”,后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研究和总结,正式发表在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精益物流是精益思想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物流发展中的必然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它所强调的客户至上、及时准确、整体优化、不断改善与勇于创新的理念是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是运输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思想。因此可以说,所谓精益物流指的是: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时间,提高客户满意度。精益物流的目标是根据顾客需求,提供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同时追求把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迟降至最低程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过程的增值效益。引入精益物流思想,有利于运输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观念,并有效地组织合理运输,必将对我国的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它的基本职能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物流系统的功能组成要素。其中运输是物流的最基本功能之一。目前,运输企业种类繁多,运输服务的范围和层次千差万别,每个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业服务,但是要想构建精益物流系统,实现全方位的现代物流服务,运输企业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
???跳出传统运输的框框,以现代精益物流管理理念来经营交通运输。传统的运输企业所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运输量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利润。但是在我们所熟悉的运输市场中,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各种运输方式、各个运输企业不断通过降价、提高服务质量等手段来保住仅有的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源配置的变化莫测,运输市场和社会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仅在这个市场空间里求发展,那么对于运输企业来说,无论是要争取更多的市场,还是要保持现有的市场,都是很困难的。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运输的需求,给运输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运输企业必须跳出传统的运输的框框,以现代精益物流理念来经营运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物流服务。
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设施。从目前国际上的比较成功进入物流市场的运输企业来看,都拥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港口码头、航空货运港站和立体仓库等综合的硬件设施。因为精益物流要求运输企业能够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仅靠一种运输方式不可能满足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所以要有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实行“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比如现在比较成熟的驮背式运输、火车渡运、卡车渡运和运货飞机等。在运输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仓储、保管和配送,所以还要求运输企业具有现代化的立体仓储配送中心。
使运输企业的组织结构精益化,业务系统精益化。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制约着企业的变革。因此,企业要发展物流,应当利用精益化思想减少中间组织结构,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同时我国的运输物流系统还不成熟,在许多业务流程上还须进行重组与改造,删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精益物流的发展需求。按照精益化的思想对企业流利进行重构,就是要消除物流中一切不增值的企业内部活动,建立系统化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为现代运输物流工作提供准则。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精益物流的宗旨是客户至上。从根本上说,运输物流是为客户服务的,客户的需求是拉动物流工作的源动力。因此,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客户的立场出发,分析客户的价值流,为客户提供最大化价值的服务。
服务对象的精益化。由于物流本身具有不直接创造利润的特征,在提供精益物流服务时,应选择适合本企业服务的对象及商品。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实施不同的物流服务,不能搞一刀切,这样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产生运输物流不断创新的动力,为运输物流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对物流资源合理的配置。我国传统的运输业拥有丰富但是比较零散的物流资源,如果要想使运输物流通过改造在物流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就必须进行资源的整合与重组。在资源利用上,对企业现有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效应,减少浪费,以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入交通运输业。在发达的物流管理体系中,运输已经无法与现代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系统相分离。现代物流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信息流与之配合,这就要求运输系统要有高效、准确的指挥和调度系统。此外在运输过程中,数据和凭证处理时间常常占据了整个运输时间的相当部分,使得信息联系能力越来越重要,每个企业都在着重简化贸易程序,实现数据和凭证的标准化与信息化。运输系统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精益分配比例的基本前提条件。政府应建立建全全国范围内的物流公众信息平台,发挥网络平台不受物理空间限制的虚拟化特点,促进物流企业间组成的战略联盟,最终实现物流产业的精益化发展。
不断改善与勇于创新。精益物流思想的精髓之一就是不断的“改善”。面对旧的、不合理现象,要勇于创新,打破限制。精益物流作为动态管理理论,要求对物流活动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物流的实现过程中,人的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先进的物流设施、物流系统都要人来完成,并且物流形式的差别、客户个性化的趋势和对物流期望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必然需要物流各具体岗位的人员具有不断创新精神。领导者要通过制定能够使系统实现“精益”效益的决策,让员工理解并接受精益思想的精髓,并营造创新的氛围,从而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提高,使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精益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它所强调的客户至上、及时准确、整体优化、不断改善与勇于创新的理念是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是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继续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思想。引入精益物流思想,有利于我国运输业改变粗放式的管理观念,并有效地组织合理运输,必将对我国的物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郝渊晓.现代物流技术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1.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物流,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技术,GPS技术
中途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物联网的发展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效率。物流关系着现代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发展关系着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广泛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完善和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物流管理的合理化,而且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带动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势在必行。
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起源于由RFID(射频识别)对所有物品进行标识并利用网络进行数据交换,进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经过不断扩充、延展、完善,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物联网概念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运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技术,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和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也被称为电子标签,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静态或移动待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读写相关无线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信息读写设备向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发出射频信号,激活电子标签,使其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释放存储在芯片中的物品信息,完成对物品的管理和控制。
(2)传感技术
物联网使用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传感技术,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传感器、传感节点和电子标签等方式完成。集成化微型化传感器,能够嵌入到任何物体中,并协作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采集到的信息无线上传,从而实现泛在传感。传感节点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3)网络和通信技术
物联网中实现信息安全可靠的传送,涉及到远程通信和近距离通信两个方面。远程通信方面主要包括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网的组网、网关等技术。近程方面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RFID和UWB等技术。
(4)数据的挖掘与融合技术
P2P、云计算等分布式计算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新的高效率计算模式,可以从海量的数据中及时挖掘出隐藏、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可以解决各种异构网络或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融合问题,具有相对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够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3. 现代物流及其发展现状
3.1 现代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全球化、多功能化、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的特征,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现代物流具有技术现代化的特点,使得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得到普遍应用;组织网络化的特点,使分散的物流单体形成网络,以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信息电子化的特点,即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管理智能化的特点,这也需要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这些特点,主要借助借助物联网实现,使其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有了广泛的前景。
3.2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交通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技术设备更新换代,总体规模快速增长。但是,我国物流业尚存在无序发展状态,在效率上,我国企业物流设施分建,降低了资源利用率,存在重复运输、浪费严重的现象。在层次上,我国企业很大程度上仍把物流与运输等同视之,认为物流就是把物品从此处运往彼处。
因此,我国物流业的完善提高将会是一个渐进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并与其它信息技术相结合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现代物流常用的物联网技术
在物流行业中,为了对物流中品种繁多、形状各异的货物进行识别、追踪、计数、分类、拣选,常采用RFID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蓝牙技术等。为了对物流中移动、变换不定的物品进行定位、追踪、监测,常采用GPS技术、GIS技术、RFID技术、车载视频技术等。而感知、识别和监测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时,常采用传感器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中,常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技术,并与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结合,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常采用局域网网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并与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结合,实现物流管理的透明化、专业化。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的物流系统作业与运筹中,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并与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结合,实现在储货物的智能调配,以及有限仓库空间的最大利用。在网络通信方面和智能平台领域,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智能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
然而,现代物流系统是在一个移动中的复杂的大系统,在其作业中,既有存储和移动,又有交换与分拣,既有包装和组合,又有拆分与拣选。既有广域的物流运输与调度,也有局域的物流运作与管理,面对这些复杂、流动的物品,要实现在“物流”过程中的物联网,需要多种技术的集成应用。
5.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各环节的应用
物联网的概念脱胎于物流行业,其发展是跟物流行业密不可分的,将物联网应用在物流行业可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整合物流供应链环节,降低物流仓储成本,并提高物流各环节的效率。
5.1生产加工环节
采用物联网中的感知技术实现整个生产线上的在制品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 即将读写器植入在流水线中移动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上,并设置信号处理装置,它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到物流管理中心。从而可以完成生产线的自动化运作,实现整个生产线上的在制品进行全程自动跟踪和识别,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与追踪,减少人工识别的成本和出错率。
5.2车辆运输环节
结合物联网技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和企业的实际状况,给企业提供优化的物流运输路线信息,辅助管理人员决策。将定位标签贴在运输车辆和货物上,并与传感器连接,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必要信息,监测其状态,当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等一切不利因素发生时,自动报警。然后将定位标签GPS和GPRS和连接,对运输途中的车辆、货物实现定位,使企业能实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将其数据实时上传到物流服务中心,实现运输货物、线路、时间的可视化跟踪管理。
5.3物流仓储环节
借助于物联网的射频识别技术,对货物在入库、出库、库存的盘点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确认货物相关信息。通过读写器自动识别各地货源的电子标签,按照计划指定的库位自动分拣进行存储,并在物流中心作好相关的业务处理工作,这样能使仓库利用率达到最大。库存盘点时,对已损坏、变质的货物进行相关处理工作,并修改存储货物的信息,使库存信息保持准确性。
5.4配送分销环节
在这一环节,采用物联网技术,及时准确的定位货物,缩短了拣选分发时间,可以更加高效。在中央配送中心安装阅读器,自动识别各地运输车辆的电子标签上的内容,并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根据货物信息自动分拣出应卸下的货物,并将标签内容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最后按照规划的线路一路分发直到客户手中。
5.5销售物流环节
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销售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跟踪,可以实现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智能标签可以监控某些时效性强的商品的有效期限,RFID系统可以利用在商店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从而取代人工收款,减少出错。在物品售出后,结合物联网强大的监控能力,对客户提供物品跟踪以及检索服务,以防在流通中出现失误以及质量问题,如果出现则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完善物流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指数。通过物联网,可以追踪和分析每个客户的信息,进而了解整个市场的走势,物流企业可以预测物流需求和服务时机,从而使其更好地开展工作。
6.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选取物联网及现代物流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随着中国物流产业的振兴,将带动物联网技术将获得巨大发展,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物流领域的物联网应用必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也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中信息的第一要素。
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68-73
[2]赵国庆.物联网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6):165-165
[3]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R].北京:2005
[4]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2011)[R].北京:2011
[5]武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 政府监管 对策
1.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得益于全国工业、商贸流通业和国际贸易业快速发展,逐渐摆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禁锢,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物流市场需求快速增加。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59.6亿元,到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亿元,年均增长达21.5%。近3年来,快递物流得益于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国快递企业业务收入和业务完成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0.4%和28.1%①。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运航道、民航机场和管道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为物流业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全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6年的1.1万亿元跃升到2011年的2.7万亿元。截止2011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万公里。全国铁路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9万公里,快速铁路通车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46万公里,共有4186处枢纽。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762个,其中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422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40个。全国定期航班通航机舱178个,通航城市175个。全国各大城市建成一大批物流园区(基地、中心)②。
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企业快速成长是物流业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原有国营物流企业发展迅速,外资先进物流企业大量进驻,本土物流企业蓬勃发展。截止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物流企业23万余家,年均增长达20%。物流企业运营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底,全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共达5927亿元,同比增长31.5%。在50强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排名第一位的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超过千亿元,排名第50位的达到15.4亿元,入围全国50强的门槛比2006年的年营收6.2亿元有大幅提高③。
2.现代物流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进行微观经济干预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物流业向来是政府监管的重要产业。我国的物流业是一个垄断性和竞争性并存的混合产业,该产业自身特性、发展水平和我国政府组织结构决定了政府应当细化和完善对该产业的监管,以维护物流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确保物流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监管物流业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上需要政府监管
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各级政府是铁路、机场、公路、港口、邮政和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唯一或主要建设投资者和运营者,这些物流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当前,我国大量的物流基础设施一般由某个委托管理机构具体经营和管理,这种经营管理是绝对垄断的,这就造成了物流基础设施使用定价缺乏成本约束,重复收费屡禁不止,无法体现其准公共物品属性。
2.2 铁路、航空物流的垄断性需要政府监管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商品的运输、仓储等的垄断性起源。截至目前,关键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水上运输仍然是行政垄断或寡头垄断的状态,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以上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事务。因此,政府针对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的垄断定价、服务质量和运输安全等的监管是必须的,是其产业属性所要求的。
2.3 物流业发展的负外部性需要政府监管
物流业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和大众带来负面的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货物的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导致环境噪音增加、空气质量变差、安全隐患增多,从而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福利。以公路运输为例,公路运输工具行驶中的燃油消耗和废气污染,发出的噪声和产生的扬尘污染,装载设备的清扫清洗产生的废渣、废水和油污排放,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或危险物品的沿途可能导致事故性泄漏等。另外,不合理的货运路线将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引起公共交通资源浪费等。针对这些公路物流活动的负外部性,政府部门必须采用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强制提高燃油标准和限定运输工具行驶路线等监管手段,治理公路物流发展负外部性,减少该产业发展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
2.4 物流领域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监管
物流过程涉及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与被等行为,物流过程的交易和结算主体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参与者,该过程的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存在,导致了送货延迟、错误投递等行为的发生难以得到及时的监测和纠正,损害客户的利益,也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已经允许政府强制各个物流企业建立起运输、仓储各个环节物品流动监管和动态协调的信息公开系统,向客户和政府监管部门开放相关信息,满足政府等第三方监管需求,从而尽可能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种物流服务问题。
3.现代物流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3.1监管制度不健全
建章立制是政府监管的核心行为。依据发达国家开展政府监管的经验,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是进行政府监管的最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家物流法,也为制定针对第三方物流的法律或规章,没有制定物流业服务的标准。我国各级政府在物流法律法规系统建立的滞后和缺位,使政府无法及时有效地纠正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失灵。
关键词:港口;港口物流;增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号:A
增值服务是现代物流的基本特征之一,现代物流中传统的装卸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要求,而与这些环节相关的各种配套服务成了重要的利润来源。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的枢纽和客货集散地,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港口功能从单纯的运输节点发展到了“综合物流服务”,并正在朝着提供全方位增值服务的方向发展。港口物流与铁路物流、公路物流比较起来,更具有拓展增值服务的优势。
一、物流增值服务概述
1.物流增值服务的含义
从物流增值服务的起源来看,增值服务一般是指在物流常规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相关服务。一般来说,增值服务应具有创新性、超常规性等特征。我国物流与采购协会对物流增值服务的定义为:“在完成物流基本功能基础上,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的各种延伸业务活动”。
2.物流增值服务的项目种类
(1)承运人型增值服务。提供全程追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车辆租赁服务等增值服务。
(2)货运型增值服务。订舱、租船、包机、托运、仓储、包装;货物的监装、装卸、集装箱拼装、拆箱、分拨、中转等运输服务;报关、报检、保险;多式联运、集运全套的物流一体化服务。
(3)仓储型增值服务。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拥有的仓储设施开展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货物检验、安装、简单加工服务;配合客户营销计划进行产品的重新包装和产品组合服务;提供便利服务(如为商品打价格标签或条形码)和商品追踪服务;提供存货查询;为特殊客户提供低温冷藏等特殊需求的服务等。
(4)第四方物流增值服务。向客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对物流作业流程进行再造,甚至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对客户物流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5)信息型增值服务。以信息技术为优势的物流服务商可以把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作业安排当中,例如:向供应商下订单;利用积累的客户数据,对需求进行预测,提供咨询方案;运用网络技术向客户提供在线的数据查询和在线帮助服务。
(6)融通仓增值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金融增值服务的物流服务,使顾客盘活这部分资金,大大提升其在整体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同时获得高附加值的物流利润。其模式分为:仓单质押模式、货物质押模式和信用担保融资模式。
二、港口物流的增值服务给港口物流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
1.港口物流企业从细分市场中获利
港口物流服务市场供给将越来越充裕,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物流增值服务的需求上,对物流服务提供者来说必然要对物流服务市场进行细分,然后根据细分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程度,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及企业的目标和资源评估来选择细分市场。
2.差异化及多元化使港口物流企业获利
从业务层面上,提供增值服务属于差异化战略。即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特殊的要求,形成竞争优势。港口物流企业采用这种战略可以很好地防御行业中的竞争,降低顾客敏感程度,增强企业讨价还价能力,从而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从公司层面战略,提供增值服务是多元化战略。当港口物流基本服务市场的集中度很高时,港口物流企业想追求较高的增长率或收益率,只有进入新产品市场,进行多元化战略,提供增值服务,才可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实现协同效应,分散经营风险,增强市场力量,形成内部资本与人力资源市场的收益。
3.更佳的营销策略带来更多收益
港口物流服务竞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质量和成本。这是一个二维竞争模型,很多的港口物流服务企业在这个模型选出自己的定位,而物流增值服务可以看作是物流营销中的服务营销,物流增值服务可以使营销模型由二维变成多维营销,港口物流企业可以在一个多维空间选择自己的定位,更好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取得更多的收益。
4.实现“三赢”
物流增值服务的提供,对制造商来说,可以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使其商品在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对客户来说,在购买商品时获得更多的顾客剩余价值;对港口物流企业来说是花很少的成本,为客户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提供的增值服务足够多的话,完全有可能大于未提供增值服务时的利润,从而为企业的利润开辟新的源泉。因此形成商品制造商、客户及港口物流企业“三赢”的局面,共同分享物流合理化所产生的价值。
三、目前港口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能力的局限性分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报告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直接压缩物流基础作业成本的阶段,未能进行物流服务的创新并从开展物流增值服务中寻求利润,目前港口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通过总结分析,制约和局限港口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能力的客观因素如下:
(1)政策尚待完善,经营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多数港口还停留在传统港口生产作业水平上,尽管不同程度地引入了现代物流理念及管理技术,但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经营管理中,港口的运输、仓储、管理等成本与经济发达国家港口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成为亚太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港口群和第三代港口“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2)港口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不足。缺乏系统性物流业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不够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企业与政府沟通不到位等,造成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部分物流资源严重浪费,物流成本难以降低,现代物流技术推广应用困难。
(3)专业化物流外包服务观念滞后,增值服务能力的提供面临市场需求约束。大多数生产或流通企业经营主体或经营者对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认识粗浅,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自备的物流资源自我服务,对利用第三方物流降低生产成本心存疑虑,对专业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对外包物流业务引起的企业原有物流设施闲置浪费等问题缺少解决途径,这就大大制约了专业化物流需求市场的健康发展。
(4)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港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稀缺。现有从事物流服务的各类专业人才存在观念转型和技术更新的问题,符合企业供应链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寥寥无几。
四、提高港口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
现代物流是跨越国界的国际物流,国际物流量的90%以上是由海运完成的,因而港口业成为现代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港口发展物流有利于通过货物的集聚效应扩大港口吞吐量,增加港口企业服务的附加值,全面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当需要围绕货物展开运输、仓储、加工、分拨、包装、信息等一系列物流增值服务时,选择在港口这一货物集散点进行,最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物流。
近几年,我国港口物流业虽然有了明显发展但是整体水平较低,在规模经济、资金和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服务的品种少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利润空间正在日益缩小,只有通过拓展物流增值服务才能解决当前的根本问题。因为物流增值服务是为客户提供超出常规的创新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从而获取超额利润,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物流增值服务是物流企业实施差别化战略,利于提高港口物流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形成核心竞争力,应对国际物流的挑战。因此,国内港口物流服务产业只有拓宽自己的增值空间,才能获得新的生机。
五、提高港口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
1.引导客户需求
港口物流企业必须了解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什么时候需要这些服务。对于某些不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何种服务的客户,港口物流企业应当对客户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客户分析形势,提供量体裁衣的物流解决方案。这样,客户就会看到确有成效的服务成果,体会到增值服务带来的益处,自然就提高了对物流企业的信任度和可信度,放心接受企业提供的其他增值服务。港口物流企业要强化、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增值服务,应该首先引导需求,以此为前提逐步推行物流解决方案和资讯服务,才有可能实现客户增值体验,培养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
信息技术是港口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基础,其发展实现了信息共享,能够促进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借助信息技术,企业建立了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模式,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通过因特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是港口物流企业挖掘新利润源泉、发展增值服务的首要任务。
3.选择合适的增值服务模式
港口物流市场的竞争必将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港口物流企业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迎接来自国内及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增值服务将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港口物流企业必须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增值服务发展模式。
(1)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港口物流企业可以选择为客户提供一票到底的全程物流服务,使客户专注于核心业务,负责产品离厂至销售点甚至最终顾客手中的全部过程。
(2)物流服务延伸模式。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 通过向两端延伸, 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能够提高物流服务的层次。
(3)项目物流模式。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企业实力和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
企业在选择经营模式时,需要对物流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结合自身优势,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选择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经济效益的模式。
4.拓展服务内容
现代港口物流是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商流的协调运作, 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降低物流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港口物流企业要运用现代化工具和科学的管理调度使“五流”协调运作,让企业在高效稳定中运行发展。此外港口物流企业还应该实现从物流服务功能向管理服务功能的延伸,利用自身在实物、信息、资金、人、商“五流合一”基础上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为客户提供竞争策略和发展战略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5.加快港口物流联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港口物流必须加快联盟,提高我国港口物流的实力。港口物流联盟的方式有多种,如港口与港口联盟、港口与航运公司联盟、港口与货源联盟等。
总之,随着国内港口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向成熟,港口物流企业靠资产、设施、关系来立足和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超越单一的港口物流服务,转向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港口物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港口物流企业冲出重围的一条新思路,在行业利润不断受到挤压的境况下,增值服务必将成为港口物流企业竞相追逐的新利润源泉。
作者单位:厦门理工学院管理科学系
参考文献:
[1]苏亮.建立现代港口物流的意义和策略[J]. 物流科技,2006,(4):18-22.
[2]黄有方.港口现代物流发展策略[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5):12-14.
[3]孙凤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的模式[J].交通企业管理,2003,(6):26-28.
[4]麦锡光.发展港口物流的几点思考[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4,(5):17-19.
(一)现代物流管理概念
物流观念的起源是在二战时期的美国,主要作用是进行美国的后勤管理,以满足战时军备的需求。这种理论随着战争的发展传入日本,而我国物流概念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留学生带入的,将物流第一次引进中国,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的加快、物流产业不断的进步,形成了现代的物流管理体系。物流管理理论的形成,将传统意义上被动、从属的物流管理进行总结和上升,使其发展到管理学层次,形成系统的理论。现代物流管理学理论就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物流目标,将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指挥和控制,以此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增加工作效率。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企业主要对物流管理进行总体的规划,统一指挥,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商品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
(二)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
提高顾客满意度: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自身权益的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顾客满意度的管理。传统的物流管理对顾客满意度较为忽视,甚至完全没有考虑顾客的感受。在货物配送的过程中没有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了解,在配送完成以后也没有对客户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造成顾客信心的缺失。现代的物流管理对满意度重视程度较高,售后的服务也较为到位。合理利用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对信息重视起来。现代的物流管理对信息的利用较为合理,许多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宣传,而且可以使顾客随时了解物流配送信息,增加顾客的信心。同时,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平台收集顾客的反馈意见,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调整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物流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造成团队协作过程中工作的重复和不合理,工作效率低下。提高工作效率是节省成本的关键,在相同条件下工作效率的提高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源。现代物流管理在进行人员安排和科学化管理方面取得了进步,与传统物流相比在企业责任落实和成本控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物流管理建议
(一)加强体制创新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管理分工较为细致,在物流管理方面也设置了一些部门和体系进行指导,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混乱。因为物流本身就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涉及到各个不同的部门,如果因为部门分工过于细致造成协作的中断对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各个物流部门只服务于本部门或者是本区域,只是对其上级本部负责,这样就造成各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交流沟通较少,使得整个管理体系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制定相关的措施将物流相关行业进行合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进行现代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要建立全国的流通网络,对物流的横向网络的建设要重视。最后就是政府对物流产业要进行扶持,在基础设施的规划上进行侧重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利用资源。
(二)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
中国的物流管理,现阶段来讲还是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为了追求效益,多数的企业将重点放在了降低销售成本和增加利润上,对管理的认识度不够,对信息的利用程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物流管理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长此以往对我国的物流管理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这其中不仅包括物流体系的建立,还包括管理方法的借鉴。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力,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防御风险的能力。
(三)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的管理是当今社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也是企业重要的职能。资金、物流、信息流是相辅相成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真正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因此,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物理管理在信息收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缺失,信息的收集和利用效率较低,流失了大量的资源,除了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还造成人力、时间和效率等方面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为了自身发展要对信息化建设进行重视。相关的组织和机构为了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也要大力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进行传播,推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促进全国物流管理理念的深层次提高。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现代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国际上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为其垄断经济做准备。我国目前是人才的需求高峰期,人才的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物流方面的人才,毕业生的数量和社会的需求存在比例的失衡。但是许多的企业为了自身成本的考虑往往拒绝引进人才,造成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在毕业以后往往没有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改变自身观念,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才在进入企业以后,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并且提出自身的建议,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同时,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专业。
三、现代物流管理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一)与区域经济格局的关系
因为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服务市场格局不断被打破,各区域内的运输公司和仓储已经和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政府因为自身发展需要,对区域内物流产业进行收购,使得物流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增加了区域经济的收入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而区域经济中,物流产业要想长远发展并且和本土产业形成竞争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自身的供应链系统,增强信息共享水平,和本土产业保持战略合作的关系,使自身具有更高的竞争能力。
(二)与区域信息的关系
信息的共享对物流管理非常重要。区域经济中,企业经营优势非常重要,因此如何在本土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与区域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形成合作关系,形成自身的供应链体系。在体系中的企业都可以及时地获取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工作的效率。因为本土企业,特别是本土的物流企业,本身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对于配送等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区域经济的资源,对于物流管理中信息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与当地税务关系
传统的物流管理在纳税方面只需要缴纳营业税即可,但是随着课税制度的改革,按照行业的不同将营业税分成了不同的税目,采用了不同的纳税比例,而且每个区域纳税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例如运输业统一执行的是3%的税率,而其他服务业就需要5%的税率,物流产业是集仓储物流和配送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因此在税费缴纳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因为地域的差异,各地对物流配送中各个环节的税费缴纳标准存在差异,给物流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在进行物流管理的过程后中对税务的核算要变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税务的核算,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
一、引言
随着网络用户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子商务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美好的前景。CNNIC《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1.08亿人,年增长45.9%,网络购物使用率继续上升,目前达到了28.1%。
电子商务即为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三者统一。可以认为,电子商务是信息流的保证,而物流则是交易执行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物流配送模式,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二、物流的概念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意思是“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
其起源可以追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供应建立并将其用于战争活动中的“后勤”(Logistics)理论。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进了“物流”的概念,到了70年代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概念至今。
根据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三、国际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特点
电子商务物流是指基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网络化的物资或服务的配送活动,包括软体商品(或服务)的网络传送和实体商品(或服务)的物理传送。电子商务给全球的物流业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也使传统的物流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3.1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
电子商务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在美国,而当时美国的物流管理技术自1915年发展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美国企业的电子商务信息化最显著特点是:采购、仓储、配送在一体化前提下实现全方位信息化,并成为美国电子商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而在物流系统同样十分发达的日本,物流行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客户端的所有中间过程服务。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合应用。
3.2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即利用条码、射频、自动分拣系统等技术,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由于我国物流系统起步较晚,物流自动化作业并不普及。
而我们的邻国日本,近几年来采用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物流业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运营。条码技术广泛应用,可以利用传送带等机械对货物进行自动分拣、装卸。
早在1985年,美国知名企业沃尔玛便建立了EDI,即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无纸化作业,所有信息全部在电脑上运作。凭借包括物流条形码、射频技术和便携式数据终端设备在内的信息技术,沃尔玛如虎添翼,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3网络化
物流的网络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主要特征之一。物流网络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表现为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
在日本,货物一进配送中心,工人就会利用无线的手持机接受装卸指令,在装卸货物时刷货物条码进行确认。而物流公司和货主可随时从网上查询货物的位置,并发出作业指令。另外,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如日本通运公司、电信通讯公司等3000多家公司正跨越不同行业间的鸿沟,联手建立涵盖整个日本国内的一个包括一切物流分支部门的电子物流信息市场。这一举措将会使日本电子物流信息市场的规划、构筑和运行走在世界的前列。
计算机公司戴尔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及其他客户信息,更好地根据戴尔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IT配送。同时,戴尔的客户在网上按指令配置电脑,下订单5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确认,36小时以内客户订购的电脑就会下生产线装上配送车。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等手段,全面实现网络化。
3.4智能化
智能化是物流网络化、信息化的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和经济才能解决。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配送过程中,运筹学的运用很重要。
日本企业通过有效地利用IT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同时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也对运输路径的合理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便利。
3.5柔性化
柔软化是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提出的,要求生产和物流都必须按照需求端的要求来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随着市场变化的加快和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加大,产品寿命周期正在逐步缩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组织物流作业。:
四、结论
近年来,国外企业的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极快,已经成为主导企业物流效益提升的重要方面。而由于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观念、技术都相对落后。另外我国许多企业对物流管理比较粗放,导致物流管理在我国明显滞后于销售管理,给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面临着对现有系统的整合提升或重组改造,也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只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符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之路,电子商务中的瓶颈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余昕。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关系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09,(08)。
关键词:物流管理;企业竞争力;顾客服务;物流服务
中图分类号:F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195-02
一、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商品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服务在顾客决策中已占据重要地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去主动靠近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作为顾客服务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业、零售业的跨国公司,为争夺全球市场,把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也从高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中获得巨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二、物流管理的目标
现代物流管理实质上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物流系统投人的是物流成本,产出的是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协调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最佳的平衡点,通过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综合管理,寻找各种功能之间最佳的组合方式,使物流系统的总体效益最佳。
在物流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服务与成本二者的关系,合理兼顾两方面的需要。从物流服务的角度来看,物流系统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越高越好,而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物流成本的耗费越低越好,这样就在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和低水平的物流成本之间产生了矛盾。将物流管理的目标订为谋求“最高的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当管理中的两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时,可以用效率系统的概念来进行综合分析,即能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所要求的物流服务水平的物流系统就是一个有效率的系统。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三、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
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四、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压力。商品在进入成熟期以后,顾客对于商品的比较不仅仅放在质量方面,而更侧重于伴随商品购买所得到的服务,服务在顾客决策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去主动靠近顾客,并以顾客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竞争力重要表现。作为顾客服务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则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竞争的中心逐步转移为物流服务的竞争。
目前许多大型制造业、零售业的跨国公司,为争夺全球市场,把物流服务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它们也从高效率、优质的顾客服务中获得巨额利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五、物流服务的内涵
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站在不同的经营实体上,物流服务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1.作为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从工商企业的经营角度看,物流服务是企业物流系统(LogisticsSystem)的输出,是保证顾客对商品可得性的过程。企业物流服务属于客户服务的范畴,是客户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里,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备货保证)。(2)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输送保证)。(3)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品质保证)。
日本物流学者阿保荣司教授认为,用以解释物流概念的“距离理论”强调的是物流在克服空间距离方面发挥的作用,很难反映出物流的真正目的。应该用“到达理论”替代“距离理论”。“到达理论”强调物流服务的本质是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手中,使其获得商品的“利用可能性”。利用可能性等于存货服务率与配送服务率的乘积。如果存货随时能够满足订货要求,则存货服务率为100%;所订货物在按规定的时间准确送达到用户手中,则配送服务率为100%。如两项服务率都是100%,则用户的商品利用可能性也就达到100%。这个观点实际上体现了logisticssystem(后勤保障系统)内涵。现代物流对于服务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到合适的地点。
2.作为物流企业产品的物流服务从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角度看,物流服务就是企业的产品,其产品内容就是物流服务的内容。物流企业的服务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在能力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适量性、多批次、广泛性(场所分散)等方面;在质量上满足货主需求,主要表现在安全、准确、迅速、经济等方面。物流企业的服务市场,来自于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因此,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市场,首先要把握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内容和特征,将物流服务融入到工商企业的物流系统当中去,树立以货主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提升和确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保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需要关注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89-96.
[2]唐纳德.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56-160.
[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1.
[4]邬跃主.国外物流发展史[M].北京: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2005:1.
论文关键词:物流业;发展史;问题;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的起源及现状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发展与整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美国销售学家帕尔说,“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从二战以后到现在,物流业在欧美日等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各国政府日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制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物流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物流概念与物流意识传入国内,受到政府和学者的重视,但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发展在整体上仍存在四大缺陷,即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物流机构多元化、物流观念落后。这一阶段国内的物流业发展缓慢,主要处于物流新概念的引进阶段,对物流概念的内涵、物流经营的实质、运作物流应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发展我国物流等问题的认识和探讨都不够,从而导致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针对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物流业发展十分落后这一极不协调的现状,我国从90年代初开始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动物流在国内的发展。1992年,原国内贸易部提出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并在上海、广东确定了试点企业,大中型储运企业发挥设施优势,改造、完善设施,增加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向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中心转变;小型储运企业向配送中心转变。1996年,原国内贸易部又发出《关于加强商业配送中心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提出了《商业储运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草拟了《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规划》。其中,提出了发展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商业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建设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网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总体构想。至此,我国物流真正的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
在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政府推动下,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每年以9.14%的速度增长,2002年增长8%,全年经济增长总量首次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已将其生产制造基地迁到了中国,建立配套的产业群,全球零售业、物流业巨头也竞相在中国设点布阵,如沃尔玛、联合利华公司、美国家得宝(Home Depot)等大型的跨国公司分别在深圳特区和上海建立起全球性的物流中心。可见,新兴的物流业在我国原有流通业发展的基础上,正在朝着更宽更广的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从物流区域市场看,上海、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和中心城市,已成为区域物流市场快速发展的主要基地。从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来看,民营企业、多元化股权结构的新兴物流企业,由于在合理使用和组织各种物流资源等方面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得到迅速扩展。部分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企业,通过向物流服务领域延伸,逐渐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从物流细分市场来看,发展迅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物流”,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在优化内部物流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上述两部分企业需求将成为支撑我国物流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主要市场基础。此外,以消费者为对象的物流服务,如商品快运服务、配送服务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二、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其中仍深藏着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影响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对物流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确,企业自身定位模糊。许多人对现代物流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物资管理层面。没有把物流作为价值流对待,缺乏物流也是生产力的新理念、缺乏接受第三方物流的意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禁锢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很多物流企业对本企业的发展方向、自身定位都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这样导致企业不能按照明确的目标去发展,从而处于被动地位。
(二)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滞后,影响物流效益。现代化的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被动地满足客户需要,在服务项目的开拓、市场反应速度、价值定位等方面都未能实行市场运作。同时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
(三)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建设与现代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目前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很快,但物流配送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很多物流企业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少量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也仅利用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建立企业的网站和网页等方面,使得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四)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相对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比较落后,从事物流专业研究的机构和大学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各企业只能靠经验来制订物流服务标准,或是仿效他人,使物流服务老套成规,不具新颖性,缺乏活力与竞争。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五)货物运输成本较高。中国的货物运输成本比西方高出3倍,物流费用占了货品总成本多达30%,这个比例比西方高出10%。目前,中国物流费用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7%,而在西方物流费用只占10%。据统计,我国货运车辆的空驶率平均为49%,其中有17.2%的物流企业空驶率达50%。
(六)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
三、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明确发展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以何种姿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要深刻认清自己在生存环境中的实力和地位,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市场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市场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严格执行。
(二)改革物流管理体制,重组物流业务流程。1、制定不同于运输方式下统一的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打破全社会物流市场相对割离、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体制,促进形成社会化的物流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2、改变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将企业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人员和组织实施有效剥离,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发展;3、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物流管理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市场主体的发育,加快发展以民营企业、多化股权结构为标志的新兴物流企业,积极面向三资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经济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并在物流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尽快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
(三)构筑物流企业运作平台,实现物流提速。1、借助ERP(企业资源规划)实施,开发应用物资编码结构和基础编码软件系统,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数据信息网上传递;2、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掌握物资需求情况,实行网上竞价采购,并对配送、库存积压等物流信息实时进行监控,以降低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物流效率;3、要建立自己的信息处理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梳理出来,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提高综合竞争力。
(四)开展供应链管理,增强企业物流竞争能力。供应链是以满足顾客需求变化为中心,将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和顾客相互连接,实现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共享的一种管理方法。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应充分运用供应链思想为下游服务,为最终用户服务。加速企业供应链建设,可以使成本降低,使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市场,服务于用户。
(五)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规范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政府要不断完善物流行业规范,建立相应的法律条款,保护物流行业协调、健康发展;建设一批专业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开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提供迅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企业要完善货运站场功能,增添现代化设备,提高办公效率;要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
[关键词]物流;管理咨询;现状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statusofChina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andforecastthefutureof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inChina.
Keywords:logistics;managementconsultingindustry;report
/
1引言
物流管理咨询业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管理咨询业发展成熟和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传统的管理咨询包括战略咨询、营销咨询、人力资源咨询、薪酬激励等方面。物流管理咨询除了包括以上几个方面咨询以外,还包括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的物流业务管理诊断、物流市场的调研与分析、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选址、规划与实施、物流设备的选型、物流工程监理、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物流操作、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物流企业营销管理、海关事务咨询、供应链运作咨询等。因此,相对一般管理咨询来说,
物流管理咨询更专业、更实际、范围更广。
2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管理咨询业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我国。咨询的引入也在20世纪80年代,而管理咨询业的产生是90年代后半期。因此,我国国内管理咨询业的发展也就在不到10年的时间,物流管理咨询业发展也就是近5年的事。如果包括早期国外的管理咨询公司在中国开展的物流管理咨询服务,也就在15年左右的时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咨询业大致经历了以下的阶段:
2.1管理咨询为主兼顾物流的咨询业务萌芽阶段
80年代物流的概念开始引入中国,咨询业也在那时刚刚在中国开始起步。80年代咨询业首先起源于政府创办咨询企业,主要集中在投资、科技和财务咨询等领域。所以可以说,80年代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
物流管理咨询。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大批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管理咨询业开始起步,开始从信息咨询逐步转向管理咨询。国外管理咨询公司高度重视企业的物流供应链方面咨询,开始在管理咨询中进行物流业务方面的管理咨询活动,如埃森哲为和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咨询中就有物流咨询。国内的管理咨询公司也在咨询过程中开始重视物流管理的咨询。
2.2物流管理咨询业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其中,物流管理在企业营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领导层的关注。因此,物流成为中国的一个热门行业,企业和政府纷纷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管理咨询业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领域对咨询业务需求显现,各种政府物流规划、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规划、
物流业务规划、物流仓储设备等各种需求都很大。因此催生了国内的专业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产生,其中不乏比较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如欧麟、扬子江。同时,一大批管理软件公司和设备公司(如招商迪辰等)由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给客户提供物流业务流程的咨询服务。但是客观地说,从软件或者设备公司转变的管理咨询公司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难以给客户提供一个科学的咨询方案。
2.3物流管理咨询业专业化和综合性统一阶段
目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如扬子江、欧麟、睿文等等,通过认真学习国外出色咨询企业的咨询经验与程序,并结合自己企业的专业优势,形成了符合中国咨询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已度过艰难的创业时期,在咨询实践中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随着物流业热度开始消减,对物流咨询的需求也开始了理性和成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如果没有核心的竞争力,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为求生存发展,许多物流咨询公司逐步走向细分阶段,在专业化方面更进一步,如专门从事物流设备咨询的
物流咨询公司、专门从事管理和物流业务流程业务的公司。
但是,同时由于物流咨询市场涵盖着非常广泛的领域,必须满足客户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系统到设备选型、培训等一系列服务,因此,物流咨询公司开始和咨询服务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整合各种资源,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的能力。
因此,我国物流咨询公司在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提供综合的业务服务。
3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发展趋势分析
从国内的专业物流咨询公司的现状来看,从原先的一般物流管理咨询开始转向专业化咨询阶段,同时整合多种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集成的管理咨询服务。国内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的近况大致趋势如下:
(1)服务专业化。目前很多管理咨询公司都倾向于专业化方向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地域来看,北京的本土
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政策和政府物流发展规划,而上海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长于物流方案设计、物流设备咨询和企业的物流供应链规划。在上海物流咨询市场,如欧麟专长于设备咨询。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则专注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供应链规划、业务流程设计和培训等。
(2)服务多样化。除提供专业咨询外,几乎所有的物流咨询公司都还提供物流培训业务,除此以外,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一些咨询公司还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供一揽子物流供应链方面服务。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物流企业、咨询业、制造业、学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供物流咨询、信息系统服务、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一揽子的服务来提高综合物流服务。
(3)核心产品化。优秀的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并在专业化、多样化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自己核心产品。因此很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咨询产品,以取得市场的竞争优势。例如扬子江物流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专注于物流金融咨询、航空物流咨询和供应链运作(SCOR)的咨询等,其中在物流金融咨询方面,扬子江已经推出了适合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和银行等多赢的咨询方案产品。目前已经与物流企业、银行达成共识,在中国共同推广物流金融产品服务。通过核心产品的推出,使扬子江在物流咨询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其它物流咨询公司也像扬子江一样,也推出自己擅长的核心产品。
总之,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迅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物流管理咨询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符合中国物流业实际的一套咨询方法。相信经过坚持不懈地市场拓展,这些企业在咨询实践中将逐步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推动我国物流管理咨询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荣书霞.《中国咨询业走向有序化》中国中小企业[J]2004年10期
2.袁红利《影响中小管理咨询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及其识别方法》天津财经学院学报[J]200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