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规划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不够完善,致使区域旅游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和旅游规划方法、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在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观越趋理性的背景下,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十分必要。
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致使旅游行业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影响和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1.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营销理念比较陈旧。许多区域旅游的开发者将市场营销理念与促销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将旅游景区引入更多人的视线和获取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就是市场营销的一大成功。然而,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只有景区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使旅游的附加值加大,进而为旅游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缺乏完善的营销系统。目前,市场营销已经进入系统营销时代,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需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而可以为区域旅游的长远性发展提供可能。(3)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现阶段,许多区域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长远的市场营销目标,不能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也难以作出长远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完全凭借主观思想以操作市场,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旅游发展中一旦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4)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区域旅游景区具有有特色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键。为此,区域旅游在制定市场营销规划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区域文化、地脉、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深入挖掘区域旅游的文化底蕴,形成景区有特色的风景线,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5)市场营销规划的层面较浅。较多的区域旅游重视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而忽视旅游业营销的规划,致使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难以形成。即便少数旅游公司意识到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重要性,但其规划多数停留在浅层面。(6)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较低。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业需求更加多样化,提高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势在必行。我国区域旅游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往往忽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极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2.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挑战。(1)许多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所以许多旅游项目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这对区域旅游行业而言是严峻的挑战。为此,区域旅游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注重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市场,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和有效分析,促进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增强竞争实力。(2)旅游行业的企业间和目的地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同种类型的旅游行业企业相对较多,因而区域旅游公司的竞争压力明显增大。然而,这却预示着,区域旅游景区中,可以抓住旅游消费者的心的一方,势必会其自身的竞争实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为此,区域旅游行业应该贯彻和落实市场营销规划,使景区管理更具有创新性,以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竞争力。(3)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目前,市场营销的方式有较多,导致营销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而区域旅游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进一步将市场营销新理念融入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
三种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具有异同点。相同点表现在:首先,三种模式在区域旅游行业发展中都有实践,但在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其次,营销策略相同,都是针对目标市场的4Ps组合。不同点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以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为主,进而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增强区域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注重区域旅游行业的升级换代,以更好的深入挖掘旅游项目;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重视开拓市场,以提高旅游行业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次,营销战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形象、品牌、整合营销、协调管理的战略;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提升理念、产品、形象、品牌、产业的战略;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品牌战略、综合效益的战略。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三种规划模式,对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有效对比,区域旅游各个公司可以根据景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为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逐渐演变为专项旅游规划。通过本文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的有效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首先,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开发人员在进行旅游规划时,需要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景区建设规划等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旅游规划、景区规划置于相同的地位。其次,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专项规划。最后,本文论述了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三种模式,并且对三种规划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完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发挥着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立.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2]胡远东.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关键词] 政府 江西旅游 信息化 运营模式
江西山水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游业仍存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致使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市场反应迟钝、客户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服务。
一、政府主导下的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思路
江西旅游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运营方式,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主导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谈到政府在旅游息化发展中的运营模式,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
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因此,政府从职能上来说,应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
2.政府在旅游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目的地实施旅游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如表),江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因素、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状况,应使用第二种运作模式。
3.政府主导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实施思路
在国际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包括我国的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必须在整合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目的地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整合资源建立江西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2)鼓励利益主体参与投资,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基金来源方面则显示出多样性,投资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
(3)开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江西旅游信息化项目能否及怎样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在收益方面,国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都是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上信息并接受预订的旅游企业收取佣金,如奥地利Tirol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就将这种形式作为系统运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二、江西旅游信息化战略下的政企合作运营模式的构建
政府部门运营模式应向协同型方面转变,建立新型协同合作的政府运营模式(见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旅游规划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聘请旅游专家,还应充分调动本地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规划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资源与产品调查,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参考旅游者的反馈信息。
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江西旅游管理部门应摆脱原有相对狭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旅游企业资源和游客资源,结合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开展产品与市场营销,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旅游统计、旅游招商、审批管理还是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充分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和培训支持,受理旅游者投诉。
在旅游服务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需要协同各类公众服务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并且需要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呼叫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方式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图中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协同下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公众服务部门参与江西信息化建设,并加强江西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加入信息系统中,参与网上旅游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为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包括在线产品市场开发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服务实行监督,并接受来自旅游者的了投诉;政府和企业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搜集旅游信息,为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在线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反馈参考。
整个运营模式的重点为强调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协同,以及政府部门与江西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旅游规划;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U695.1+4;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旅游业也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近年来,城市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布局雷同、千城一面的特征,没有挖掘出城市旅游的地域文化特色,这都是由于城市旅游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城市旅游的实质是对现代城市文明的向往和追求,为了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理规划城市旅游,探寻城市规划制定的科学方式和对策,有利于城市旅游产业的平稳发展。如何优化城市旅游规划是当前城市旅游规划关注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1、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城市旅游规划来指导,为理清城市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下文将在从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内涵和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两个方面,重点探讨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内涵
2、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规划, 它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内的实体性控制与建设规划,它通过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使城市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系统地、合理地发展,以期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进行的战略部署,从整体上对城市进行的规划。城市规划的实施是具有法律权威性的,实施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达到最大城市总效(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以城市内部发展为主,侧重点在城市居民利益要求上。而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侧重点在城市旅游方面,城市旅游规划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城市的要求,对城市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城市旅游进行的规划与设计,城市旅游规划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旅游者。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中,科学性是城市旅游规划的第一要务,城市旅游规划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地规划,二是目的性规划,三是目标性规划。其中,目的地规划包括对城市旅游路线和景区的规划,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属性。目的性规划是指城市旅游发展的目的、方向、指导思想,离开目的性,城市旅游规划就失去了实用性。目标性是指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指标,城市旅游的目标性,体现了城市旅游发展的定位,要与城市的承载力相适应。
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
1、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以及发展城市旅游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规划之间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的。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城市规划方面,鉴于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规划的优势,应借助城市规划去弥补城市旅游相关规划由于其部门性、依托性和关联性特征而产生的实践问题,以此来确定城市旅游的性质(主体和形象)和发展目标,保证旅游用地的开发合理性,确保城市旅游的各项专项规划的现实性,协调城市旅游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城市旅游发展的诸要素,从而有效地避免城市旅游发展的盲目与无序状态,实现城市旅游的发展目标与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目标的协调与统一。此外,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都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城市旅游规划的要求,因为城市旅游规划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城市规划的不足。另一方面,为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正常经营活动,协调城市规划与城市旅游规划的关系,已经成为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由此可见,只有将城市旅游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体系,城市规划才能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
城市旅游规划的中存在的问题
1、旅游部门协调规划不力,是当前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面临的困境之一。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规划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旅游部门不能独立进行实施。总的来说,旅游业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而旅游部门在协调旅游规划方面的能力极其有限,由旅游部门去协调的各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规划的实施。另外,在城市旅游规划中,规划资源往往受多头管理,这样也给旅游部门协调规划造成了不便。目前,很多旅游资源分散在各个部门手中,由于多头管理使旅游规划的很多内容没有办法产生实效。
2、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也影响着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有关旅游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使得旅游规划缺乏法律保障。具体而言,目前只有《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这两部法规分别由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且属于部门立法,层级效力较低,法律的威慑力不大。面对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平级甚至高一个层级的法律法规,一旦与之发生冲突和不协调,这两部法规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实在是非常有限的。
3、难以与传统规划相适应,现有的城市旅游规划难以与传统的规划相适应,也是困扰城市旅游规划实施的重要因素。对城市规划部门而言,缺乏对旅游规划的重视,使得现有的旅游规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在城市的基础设施配套上,与传统的规划没有进行有效衔接,也没有考虑到城市旅游者的相关需求,旅游规划很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指标与位置。加之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在人员学术背景上的差异,也为旅游规划在规划的内容和数据上造成诸多不便之处,以上这些很难通过规划协调来帮助旅游规划的实施。
四、优化城市旅游规划的措施
1、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由于旅游规划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合作参与实施的,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是促进城市旅游规划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内的实体性控制与建设规划,旅游规划要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与城市规划相适应,这就需要旅游部门加大协调力度,促进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协调发展。在协调方式上,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协调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式协调;另一种是被动式协调。其中,主动式协调是指在编制阶段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就相互协调,相辅相成。而被动式协调则是指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各自完成编制后,两者出现矛盾和冲突后再进行协调。
2、提高旅游规划法律效应为了让旅游规划的实施做到有法可依,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应势在必行。提高旅游规划的法律效应,可以制定《旅游规划条例》或《旅游规划管理办法》,通过出台与旅游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旅游规划相关法律缺乏的现状。与此同时,提高旅游法规的法律效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规划实施过程中旅游规划被领导者随主观意志修改的行为。因此,提高旅游法规法律效应,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旅游规划的部分内容,尽快完善现有的旅游规划相关法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而且还有助于城市旅游的内容规范化,为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3、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有利于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在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中,应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构,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如成立更高级别的旅游委员会,统一领导和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管理新体制,以改变旅游业体制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现状。旅游委员会作为旅游规划实施的主要机构,由旅游委员会负责委托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 以良好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丰厚的历史文化为载体,负责相关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协调城市旅游环境和基础设施、旅游交通、商贸购物、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与规划指导, 旅游规划统筹机构的建立,可以很好地协调旅游规划所需的资源以及规划实施所需的各种力量,保证旅游规划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
总之,城市旅游规划是城市旅游的重要部分,城市旅游规划的实施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进行城市旅游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城市旅游的实际情况,加大旅游部门协调力度、提高旅游规划法律效应和建立旅游规划统筹机构,不断探索实施城市旅游规划的有效路径,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发展城市旅游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旅游规划的制定提供支撑和保障,进而促进城市旅游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岚,郑雅慧.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旅游规划的新探讨——以武汉城市旅游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02).
[2]陈杰明.浅谈城市旅游发展规划[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如今,我们国家非常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因为通过发展旅游业会让我国走向世界舞台,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美。而发展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很多地方政府纷纷开展旅游业的发展,指定旅游管理规划,招商引资,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目前旅游规划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一)旅游规划水平较低
旅游管理规划是一个旅游项目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性因素,而目前大多数旅游项目的规划水平都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一下几点是对旅游规划产生影响的因素。
(1)制定规划的人员水平不一致。由于旅游规划关系这旅游业的发展,所以近些年中对旅游规划人才也越来越关注。由于社会的需求量大,人员少供给有限,这就出现了供给水平不一致的现象,进而使规划水平参差不齐。(2)旅游规划专家假冒伪劣。由于社会对旅游规划人才的需求量大,所以使很多人钻空子为了谋取利益弄虚作假,有的可能根本就对这行不了解却还是打着专家的旗号招摇撞骗。有的可能水平一般却弄一堆头衔给自己光鲜的名利,来招揽商家,这就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3)直接委托规划――脱不开的关系。不管是在哪个行业,找熟人、靠关系似乎成了中国办事中不能缺少的环节,旅游业也不例外,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虽然目的是好的,为了做好规划工作,但是这产生了不公平
竞争。
(二)很多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地方特色
旅游规划是一项非常深奥的学问,规划的编写要是多角度多科目的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规划的内容更要充分融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三)与当地相关规划缺少协调与衔接
旅游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过程,它是通过联系同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规划的联系,进行自身调整和规划的过程。比如,在一个地区的旅游规划过程中,它的规划要结合城市的规划,城市规划又需要根据旅游规划进行调整,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带动与促进。旅游规划还涉及很多领域,比如交通,电业、环保、服务业、医疗、安保业等很多社会组织,所以,在制定旅游规划的时候要与这些部门达成一致,才能使规划顺利进行。
(四)部分旅游规划实施难
据调查分析,世界上的旅游规划和旅游方案只有大概百分之五十五被真正的利用实施,将近一半的规划方案没有被落实。我国也是如此,很多旅游规划方案在执行过程中被任意改动,面目全非,这种现象在自然景观的规划中体现的比较多。
(五)专项旅游规划与总体旅游规划脱节
在很多的专项旅游规划中,规划的内容在项目建设上过于抽象化,很难让人理解深层的含义,具体内容的分析又不够详尽,所含有信息量少、或者不高,和整理的旅游规划往往脱离关系,很难与整体规划联系起来,缺少连贯性,使规划再进行专项规划时不能连贯起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二.加强与改善旅游规划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实行市场化运作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的专业部门没有形成,很多旅游规划项目编制人都是一些大学院校,社会组织、研究协会的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在工作上有一定的麻烦和不便利因素,并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做好规划又有很大的难度,在信息的采集上就不一定十分全面。
(二)完善对旅游规划单位资质的认证管理
当前大多数的旅游规划有资质进行申请的是那些专业学院、社会团体,研究所等等,所创作出的旅游规划受到相关专业的影响,结构趋于单一化,不能很好的适应旅游规划的多元化多角度化的特征,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将旅游规划机构专业化分类,结合自身特点分为森林旅游类、城市旅游类、自然生态旅游类、人文风情旅游类、生活度假旅游类等,使各个旅游规划单位充分运用自己的特色,让需要旅游规划的委托方可以精准的找到自己想要的规划项目类型,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实行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
现在我国的旅游规划师人才匮乏,缺少相关培养机构和组织,造假现象频频出现,既威胁了社会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水平的旅游规划师,但是这完全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这时就势必要实行制度的改革,建立相关旅游规划师考核制度,在各方面加以规范,保证旅游规划的质量。
(四)加强对旅游规划的实地考察、调研过程的重视
没有实际经验的结合,单纯的编制旅游规划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对旅游规划地的考察和探究、挖掘旅游地的历史内容,设定考察人员、考察时间,保证旅游规划考察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要体现考察的意义,保证旅游规划的完成质量,不管委托方是否哉昌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相关规定独立完成任务,不能偷工减料,减少出现不必要麻烦。
(五)对旅游规划项目的后期管理
为了检测旅游规划方案的后期效果,通过对旅游规划项目追踪检测进行评价反馈,然后制定相应的修正,随着时间地变化,制定相应的方案,从而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黄河口;旅游目的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东营入海,不仅造就了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而且造就了黄河口 独特的旅游资源,而正是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在使黄河口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因此,依据旅游目的地有关理论,加强对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是黄河口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关于旅游目的地的界定
旅游目的地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概念,是国内外旅游地理研究者在旅游系统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与旅游客源地相对应的概念,这些观点基本构筑了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连接体构成的主体框架②。这种旅游系统结构的主流观点也影响到一部分从经济角度出发对旅游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如张辉(2002)提出,旅游经济是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中间连接体构成的哑铃经济体系[1]。
国外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从概念界定上来看,国外对于旅游目的地概念主要是描述性定义,所做的界定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旅游者角度所做的界定;第二个角度是从旅游供给者的角度出发所做的界定[2]。在国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目的地形象、营销、管理及旅游对目的地影响等方面,同国外研究相类似,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研究相对较少。
根据保继刚和楚义芳的观点,旅游目的地定义为“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旅游地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又被称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胜地[3]。”
张辉(2002)认为,旅游目的地是拥有特定性质的旅游资源,具备了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一定规模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4]。
吴必虎(2001)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指某个特定功能的旅游胜地,也可以作为一个国家首都的重要城市,甚至可以泛指整个国家[5]。早在1995年,他就指出,在中国,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它们多数经历了较长历史时期的文化沉积[6]。而这些沉积的文化内涵,在目的地开发中,以资源文化内涵外化的方式提供给旅游者并使其得到文化上的体验(马波,1998)[5]。
魏小安(2002)采用引申定义的方式,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能够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追求旅游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7]。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界定差别不大,唯一需注意的是目的地文化是否归入旅游目的地概念体系中,对此吴必虎等诸多学者则鲜明指出对旅游目的地界定应注意其在较长历史时期所形成文化沉积因素,这种观点与后来区域旅游规划中出现的“文脉”或“地格”③(placeeality)分析思想应是一脉相承的。
关于旅游目的地概念是否应纳入目的地文化,可以从旅游活动与文化的关系来考究,目前对于“文化是旅游的本质”这一命题国内外学者的认识是相当一致的,同时从旅游发展史看出,各时期的旅游活动虽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主题倾向,但在本质上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追求的是文化享受,即经济是旅游的表象,文化才是旅游的本质。因此对于在旅游活动中发挥拉动作用、充当消费对象、享受对象的旅游目的地文化理应纳入旅游目的地研究和概念界定的范畴,从这一层涵义而言,吴必虎对旅游目的地界定是较为科学和全面的。
二、黄河口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与分析
作为一般规律,国内旅游研究往往滞后于旅游实践的发展,这一点在黄河口旅游发展中也有体现,目前对于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因此在目的地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诸多问题。
(一)相关文献与科研成果
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以入海口地区为主体,辅以油田景观、生态农业景观等,是黄河口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也是东营市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就旅游规划而言,近十年关于该区的相关规划主要有七个④,纵观黄河口旅游的相关规划,基本上通过对黄河口原生湿地资源状况的客观分析评价,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河口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构建了黄河口旅游发展的区划以及产品规划框架,成为了黄河口旅游发展的理论支持和操作指南,也正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黄河口旅游发展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就黄河口旅游发展相关科研成果而言,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2002-2012)近十年中黄河口旅游发展相关研究的检索,共检索到有效论文23篇(较具代表性的如表1),其中对于黄河口旅游发展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资源保护与开发(18篇,占78%)、客源市场的分析与开拓(2篇,占8.7%)、地域文化研究(3篇,占13.3%)三个方向,其中近五年内(2007-2012年)发表的共17篇,占论文总数74%,说明黄河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点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黄河口旅游发展有力的理论支撑。
通过以上研究成果可以总结得出目前对于黄河口旅游研究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
1.当前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进行的,从旅游目的地建设角度对黄河口旅游发展所做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2.当前研究仍然停留在资源分析及对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层次,虽然已经有学者对于地域文化(黄河口文化)进行研究,但篇数较少,说明对于黄河口旅游发展的深度研究不足;
3.对于黄河口旅游的研究基本处于静态研究状态,没有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产品升级换代等动态角度对黄河口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黄河口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评价
黄河口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是并非世界级的资源就对应着世界级的产品和旅游目的地,这里面涉及如何转化的问题。就当前黄河口旅游发展的实践分析,其“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品优势”,在产品类型、线路总体设计、配套设施建设、游行比等方面存在问题。
1.地标区建设滞后。地标区是旅游地中唯其独有的、逐渐成为其标志的形象特征所在的区域,往往是地方文脉的集中体现,标志性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象征,代表着旅游过程的,两者在市场宣传特别是在旅游过程体验设计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标区的建设一直是黄河口旅游发展的一个难题和关键问题,在黄河口旅游产品开发上缺少类似青岛栈桥这样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游程开始后到底在哪,最佳的拍照地点在哪,到哪个地方能证明到过黄河入海口,这一系列关键点都缺乏科学的设计和安排,给人的感觉整个游览过程平铺直叙,没有使人眼前一亮或为之心动的感觉,更没有而言,不会给游客留下太深的印象,满意度不高。
在以往的规划中,有的认为保护区内的大汶流鸟类驯养救护中心应设计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内的地标区,笔者认为不妥,因为其本身缺乏黄河口地域文化符号。目前来看,由同济大学设计的黄河口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生态之盒在颜色设计、外观、形象设计上,可以作为黄河口旅游的地标区进行打造和宣传。
2.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角度分析,“黄河口”的旅游吸引力不仅仅源于其自然禀赋,而且还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但目前黄河口旅游产品无论在类型还是形式上都较为单一。
首先从产品类型分析,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主要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主,景观质量季节差异极大,旅游淡旺季矛盾突出,工业、人文旅游产品等产品类型尚未形成系列,最为关键的是在目的地线路设计中缺乏对于地域文化(黄河口文化)展示的产品和载体,缺少文化元素,仅仅依靠这种自然生态观光型旅游产品组合是不能满足目的地发展需要的。
从旅游产品形式分析,在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下,旅游产品层次应更强调享受性质和体验特征,但目前黄河口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产品为主,停留在资源展示层面,体验、参与项目缺乏,尚不能满足游客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同时观光旅游产品也存在诸多问题,仍然处于初级开发水平,高质量的观光旅游产品应突出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这几方面在黄河口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都没有充分得到体现。
3.配套设施问题。从整体产品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产品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产品,传统的观点认为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直接影响旅游产品的质量。随着黄河入海口旅游南线道路的建设,黄河口旅游交通瓶颈基本解决,2012年黄河口旅游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的完善,使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旺季购票拥挤、停车场、中午用餐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但问题依然存在,突出的还是“吃”的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吃饱的问题,即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以主打产品黄河入海口旅游南线(大汶流入海口景区)为例,一般的游程安排上午入海口景区,游览活动一般在中午基本结束,接下来就是中午就餐问题,景区服务中心价格偏高,对于大众旅游者是不适合的⑤;景区外是距大汶流管理站大约半小时车程的黄河口镇,黄河口镇是按照主题城镇的立意规划建设的,其建筑、餐厅装饰、就餐桌椅与餐具较具特色,但是突出的问题是规模不够,旺季接待能力不足。其二是吃好的问题,即地方特色美食。目前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孤岛鲜鱼汤,但是从大汶流入海口景区至就餐地点需一小时时间,店面普遍存在档次不高、服务质量较低的问题,同时由于品牌整合与规范管理力度不够,存在良莠不齐的局面。
4.旅游线路行游比不合理。国内外发展实践说明,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一般都拥有自己的主打线路(产品),并且其线路(产品)在游览时间长短、旅游项目的多少、花在旅途上的时间、花费比值的多少等方面都有合理的搭配。
黄河口旅游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作为主打产品,大汶流入海口景区主要景点的游览一般在4小时左右,而周边相邻区域尚未开发出在档次上、类型上与入海口产品相匹配、互补形成合力的辅助产品(如石油工业旅游产品尚未形成系列),较多的产品仍然处于待开发或零散的资源展示状态,主打线路在游览时间安排上不充裕。从主要客源市场分析,省内主要客源发生地如青岛、济南、潍坊等地至黄河口一般需要3-4小时左右,而作为国内三大客源产生地之一的京津地区一般需要6-7小时以上,旅途时间与游览时间相比较,行游比不合理。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旅游目的地,如果主打线路旅游时间安排不充裕、行游比不合理,游客一般很少选择将其作为过夜游目的地和首选目的地,并且对产品的评价和旅游效果会大打折扣,更不利于客源市场的培育。
三、目的地建设对策与措施
关于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演进过程,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是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虽然自提出之后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一理论有过争论和质疑,认为这一理论只是一个哲学层面上的命题,实践中没有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轨迹与巴特勒的曲线基本相符(阎友兵,2007)[8],但在实践中当一旅游地完全不受外部环境异常因素影响时,决定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还是旅游地吸引力的变化(余书伟,1997)[9],因此综合判断,黄河口旅游地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针对目前现状和问题,建议目的地建设方面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
(一)系统规划,明确建设目标
目前黄河口旅游发展的关键不再仅仅是资源开发的问题,而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系统问题,包括现有产品优化升级、产品类型丰富创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旅游线路的再设计、旅游服务队伍建设、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创新、旅游行业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所以各级管理机构首先应统一认识,将思想认识提升到建设一流目的地建设的思路上来,依据目的地建设的有关理论和发展规律,制定系统的目的地建设规划;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基本要实现近期目标(1-5年内)建设国内成熟旅游目的地,远期目标(15-20年)打造世界一流、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
(二)科学定位,推进“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品牌化
在旅游经济体系中,营销是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链条的终点,也是目的地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魏小安,2002)[7],旅游目的地品牌化是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的集合,即通过创建名称、标志、徽标、文字标识或者其他图表,以识别和区分旅游目的地的一系列活动[10]。该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以来,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热点话题,品牌化也成为当前旅游目的地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途径。
1.明确主题,科学定位。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应明确“黄河口”品牌(口号)的基本定位,在旅游目的地宣传、营销中强调“黄河口”湿地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两个主题。因为这一品牌(口号)不仅能体现目的地的历史、社会、地理和文化价值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目的地,而且能够彰显目的地的独特文化元素,创造品牌个性。
综观国内相关研究,一般对于主题定位口号解释与应用都强调了从供给角度设计的目的地形象(目的地向市场推出的自我形象),即“投射形象(Projected Image)”,对旅游者心目中所持有的目的地形象即“接收形象(Received Image)”则未给予应有关注[11]。所以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对“黄河口”这一品牌(口号)推出后的调研,调查这一品牌(口号)在客源市场的知名度与熟悉度,了解“投射形象”和“接收形象”是否一致,努力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2.整合品牌元素,塑造“黄河口”品牌。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影响力来源于其品牌名称、主题口号、标志和商标元素传递信息的一致性。因此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在明确“黄河口”品牌的基本定位基础上,要深化“黄河从这里入海、石油之城、生态之城”的宣传,做好标志性产品或地标区的打造,因为作为地域文化符号的载体,地标建筑是建设一个成功的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建成的黄河口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生态之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河口的地域文化,可以作为黄河口地标性的建筑打造。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个层面,一是在认识上要明确把生态之盒作为黄河口旅游的地标性建筑;二是在行动上,在目的地市场营销中,要通过各类媒体的多层次展示,把生态之盒作为黄河口目的地形象的一个符号来进行宣传。
(三)深度挖掘,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黄河口不仅仅是一个自然、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千古母亲河伟大的归结之处……一个让人激动的地方。[12]”黄河口旅游发展的优势不仅在于湿地生态资源优势,更大的优势在于其文化优势,这是黄河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也是关系黄河口旅游深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13]。
1.准确进行文化定位,实现观光产品的优化升级。目前对于黄河口的旅游规划和产品设计,还仅仅停留在自然资源的简单利用上,产品以一般性观光游览产品为主,类型单一。所以今后发展应定位于对“黄河口”这一地域文化和地理符号的挖掘,充分利用黄河口这一独一无二的优势,转变开发思路,努力促进地域文化在产品层面的展示度,在观光旅游线路(产品)设计中融入黄河口文化元素,实现目前观光产品的优化升级。
2.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开发“黄河口”文化主题产品。黄河口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态,具有主题恒定和地域嬗变的双重特征[13]。应该加强对于黄河口文化的研究,深层次挖掘黄河口文化内涵,开发诸如羊皮筏子漂流等具有黄河流域传统文化符号、游客参与性强的文化产品系列,开发黄河口文化乐园、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口主题公园等产品,探索黄河口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的方式和途径,加快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发展的步伐。
(四)大胆创新,优化线路组合
旅游线路的设计应当遵循市场性原则、特色性原则、效益型原则、季节性原则、网络性原则[14]。目前应尽快完善黄河口主打旅游线路,加大辅助线路的开发力度,优化线路组合,构建多主题、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线路体系。
1.完善入海口主打旅游线路。为解决目前黄河口旅游产品及线路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尽快完善大汶流入海口旅游这一主打产品,对策是精心设计诸如深圳东部华侨城的“天禅”、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云南印象”、“魅力湘西”等以“黄河口”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演艺产品⑥,剧场选址就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附近(可以优先考虑设在大汶流管理区西门),这样游客在上午游完入海口后下午欣赏地域文化演出,不仅解决目前主打线路时间短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原生态湿地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使黄河口主打线路更完善,旅游者经历更完整,对黄河口的体验更深入。
2.合理设计游览线路, 构建多层次旅游线路体系。在完善大汶流入海口线路基础上,加大对石油工业旅游、孙子文化旅游、黄河口农业旅游、西马楼海上体验游、神仙沟“梦里水乡”游、“刘集—渤海垦区”红色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力度,设计主题鲜明、游客参与、形式多样的多类型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旅游线路,使其成为黄河入海口旅游主打产品的必要补充,形成完善的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
(五) 精心组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是旅游目的地功能完善的重要方面。旅游目的地建设的目的就是发挥目的地的综合优势,变单纯的以旅游景点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竞争为以旅游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竞争[15],因此,黄河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就成为当前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理念上提高认识。在内容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服务、旅游公共环境服务、旅游公共救助服务等五大方面内容[15],它不等同于旅游经营,而是更强调社会公益性质,以满足旅游者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为主要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深度上,旅游公共服务不仅仅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服务,而是应符合国际旅游公共服务的标准和惯例。
2.体制上要有创新。旅游公共服务的建设,涉及交通、城管、建设、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仅仅依靠旅游主管部门难以有效实施,这就要求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在体制上必须创新,如成立由市领导亲自参与的“旅游目的地建设领导小组”,使各部门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统一协调、有效组织、共同推进,促进黄河口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3.方式上灵活多样。参照国内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应在政府主导下,推动企业多种方式参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参与市场运营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参与的内容可整体、可部分,有些项目也可以完全市场化运作,前提是不影响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性质。
4.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方便游客”的原则,各项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精心设计,细化服务;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这是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黄河口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受损很难恢复,所以在实践中不但加强服务人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和教育,而且还要注意对游客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更要在各种细小环节如垃圾箱的配备、环保警示牌设置、垃圾回收和处理、进入景区车辆的限制等方面综合考虑。
四、结束语
黄河口拥有着世界级的自然旅游资源,这种资源禀赋决定着黄河口有潜力成长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加强对处于发展初期的黄河口旅游目的地的理论研究,探索适合黄河口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解决在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对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注释】
关于黄河口地域概念的界定因历史上黄河“善淤、善决、善徙”而导致其河口的变迁极为复杂,在研究中一般认为黄河口就是黄河三角洲的代称,但是黄河三角洲按其形成年代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出于具体研究的需要,同时因近代黄河三角洲90%以上地域在东营市行政辖区之内,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东营市行政区划范围来界定黄河口。
Gunn1972年提出的旅游功能系统模型、Mill、Morrison1985年提出的模型以及Leiper提出的旅游系统模型和吴必虎提出的旅游系统概念模型,基本构筑了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连接体构成的主体框架。
③“文脉”或“地格”是指旅游目的地所具有的自身独特的地方特征,类似于人格的养成过程,既有先天的基础,又有后天的涵育。先天的基础就是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后天的涵育相当于人类的历史文化作用。引自: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05
④七个规划分别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2001.11)、《黄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总体规划》(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系,2001.12)、《东营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青岛大学旅游学院,2004.4; 2009年进行了二期升级规划)、《黄河入海口风景区概念性规划及部分重点区域控制性规划》(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2006)、《垦利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南开大学旅游学系,2007)和对《黄河口文化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7)、《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纲要》(山东省林业检测规划院,2008)。
⑤黄河口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大众旅游市场是主体市场,所以这一关键问题应尽快解决。
⑥所谓旅游演艺产品是指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等。李幼常.浅谈旅游演艺兴旺的原因,中国旅游报,2007—4—2,5.
【参考文献】
[1]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64.
[2]钟行明,喻学才.国外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基于Tourism Management 近10 年文章[J].旅游科学,2005,19(3):2.
[3]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8.
[4]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64 .
[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229.
[6]吴必虎,刘筱娟.中国山地旅游区的文化沉积问题:试论文化地貌学,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编:《地貌·环境·发展》,260-263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7]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3.
[8]阎友兵.旅游的生命周期理论辨析[J].旅游学刊,2001,16(6):54.
[9] 余书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J],旅游学刊,1997,(1):32-37.
[10] Blain C, Levy S E, Ritchie J R B. Destination branding: insights and practices fro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5,43:328-338.引自:刘丽娟,李天元.国外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现状与分析[J].人文地理,2012,124(2):27.
[11]李天元,曲颖.旅游目的地定位主题口号设计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基于品牌要素视角的分析[J].人文地理,2010,113(3):115.
[12] 2006年9月2日余秋雨参加2006垦利黄河口文化旅游节高层论坛,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讲——余秋雨,山东之旅让人激动[N].济南.大众日报,2006-9-8.
[13]李万立.黄河口文化内涵界定与解读[J].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2012,4:43-46.
关键词:旅游规划;问题;解决
随着经济社会中的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重。从1980 年到2000 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和总从业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实践的客观需要,我国旅游业必须从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转化,进一步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但是透过辉煌的关于当今旅游规划的几点思考有哪些?所以,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旅游繁荣背后的阴影,旅游规划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在国际和国内的旅游规划迅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规划范围内的旅游规划必须在其实际情况下,规划和设计具有其特色的代表。无论是旅游景点或旅游文化,都应符合现状特点。
一:问题指出
目前为止,我们在对旅游景点进行旅游规划的过程中,遇到了几点的问题:
1:旅游景点不够吸引。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零散但精致的景观,或者一个地方的传说痕迹,在其镇或乡中很出名,但是由于旅游景观单一,无法承担或代表县、市中的大的旅游景观或旅游文化的特色。
2:旅游景点重复建设严重
全国旅游开发中较为普遍就是景点重复建设,这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同时,出于求大、求高、求全的心理,旅游企业常把一些旅游资源等级品位低,吸引辐射范围小的旅游区,企图完全通过资金投入、人工建设建成全国、全省最好的旅游地,结果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求大、求全的旅游规划开发现象在我国旅游中相当普遍,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我国旅游实行综合、协调发展的桎梏,阻碍了我国旅游建设的升级。
3:文化景观粗制滥造。
在旅游景观改造或恢复中,炮制景观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或者是技术不够好,造成旅游景观 “四不像”的感觉,相关部门如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配套设施落后,垃圾遍地,环境变差。
部分或大部分的一些较小的旅游景点在开始或几年之内,其相应的配套设施没有相应的建设起来,游人进入景点,垃圾乱扔,树枝乱折,甚至秋季时乱扔烟头在杂草中。因此在对景点进行规划时,应当将其相应的配套设施纳入成果中。甚至在对景观进行改造时,也应当对其配套设施进行建设。
二:问题解决
对上述问题应当逐步破解:方案演化的过程就是毅力博弈与平衡的过程。
一个完美的旅游规划的形成,其过程应当是完善和平衡的关系,在对规划方案进行完善的同时,对于旅游规划中的所有内容进行平衡调节,使之达到平衡状态。那么规划的规划要点又哪些呢?
1:上位规划协调及区域带动
项目应该在符合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对于区域发展起到触媒作用,带动相邻土地的升值,提升整体区域环境品质。
2:开发模式与空间结构
对于 “旅游+地产”此类的项目,应满足圈层式发展的基本开发模式,即:核心吸引物、旅游度假圈层、城市功能圈层等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依据项目自身的空间环境,形成其具体的空间布局形态。
3:文化核心吸引物的塑造
文化核心吸引物的品质和稀缺性决定着项目的吸引力,因此必须着力重点研究和突破。多学科共同启发,相互激发灵感是天津北石林项目所采用的方法。
4:经济平衡
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精品项目的根源在于经济的收益。应保障开发企业在文化景观及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与其在地产类项目的预期收益至少达到平衡。这种平衡应该立足区域和长远,做到大平衡和长期平衡,这需要规划师进行艰苦的协调工作。
5:加强旅游规划立法,促进旅游规划法制化。旅游规划立法是旅游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旅游规划立法使整个旅游规划过程和旅游规划评审实现监督和反馈法制化,同时也要建立旅游规划的保障体系,制订旅游环境保护法、旅游资源保护法、旅游土地法等相关法律,从而为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向法制化轨道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在国家总的旅游规划法的引导下,各地区还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相应的旅游法规、制度,进一步增强法规的可行性,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三:小结
一个优秀的旅游规划的项目的完成,应当满足下列三个要求:
1:要保持经济可行。
2:做好文化景观空间塑造。
3:重在空间意境的追求。
通过以上对旅游规划的思路与思考,我们应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必然有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旅游规划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在人们繁忙的工作时间里,多了一抹休闲的彩色。
参考文献:
[1] 佟玉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非零和对策[J];经济经纬;2002年01期.
[2] 刘峰;旅游系统规划―― 一种旅游规划新思路[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1期.
这次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是全市旅游发展转型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认真抓好会议的贯彻落实。
1.领会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和重点旅游企业,要认真学习徐福宁书记在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开阔旅游发展的思路,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形成全社会、全方位抓旅游发展的合力,做强做大湖州旅游产业。
2.作好宣传发动。会前,市里作了精心准备,专门邀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来湖州专题指导全市旅游发展工作。随后,组织全市党政考察团赴海南三亚和四川九寨沟进行旅游考察,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大旅游目标定位。各地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形成全社会想旅游、抓旅游、干旅游的共识,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发展氛围。
3.抓好落实工作。这次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三年全市旅游工作的重点和具体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市里的总体目标要求,排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解目标,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二、全力抓好旅游规划编制
规划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1.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原创:《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下一步要严格把关,加快进程,编制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规划的质量。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规划论证,整合湖州旅游资源,做足山水文章,体现地方特色。二要确保规划的衔接。全市规划要与县区规划、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特别是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文化大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三要确保规划的时效。要抓紧时间进度,严格按计划完成,年内报市政府审批。
2.搞好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各地汇总了今明两年要完成17个专项旅游规划。其中德清县有孟郊故里苑、蠡山儒商文化园和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等3个。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明月”,要集思广义,精心规划。长兴县有十里古银杏长廊、仙山湖旅游区、苏浙军区旧址群红色旅游景区、太湖旅游区、顾渚山旅游区等5个规划,其中太湖旅游区规划,要与市里正在修编的南太湖旅游整体规划相衔接。安吉县有中国大竹海、旅游开发项目控制2个规划,安吉旅游开发比较早,加强开发控制规划,谋求长远发展,十分迫切。市区有西山漾景区、含山风景区、双林三桥古镇景区、和孚漾景区、南郊风景名胜区和老虎潭水库等6个规划以及南太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关部门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专项规划。
3.加大组织实施力度。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开发水平。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开发;难于把握的开发项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不急于仓促上马。要加强策划,做到无中生有、有中求好、好中选优。要通过规划控制,把握发展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推进“三带十区”建设
按照湖州实际,重点规划建设三个旅游带、十个特色旅游区。三个旅游带是:南太湖风情旅游带、浙北自然生态旅游带、古运河水乡民俗旅游带。十个旅游区是:南浔古镇旅游区、太湖旅游度假区、湖州历史文化名城区、南郊风景名胜区、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天荒坪风景旅游区、龙王山黄浦江源旅游区、长兴古生态旅游区、顾渚山茶文化旅游区。抓好“三带十区”建设,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制定总体方案。在新一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把“三带十区”的建设发展目标作为抓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加强策划,集中精力,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
2.争取政策支持。要围绕“三带十区”建设方案,排出一批大项目,争取列入省旅游建设重点项目,以获得土地、资金等政策上的支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已经上报省旅游局的12个投资超1亿元建设项目的跟踪,积极做好后续工作。
3.推进项目建设。要实实在在抓好续建在建的21个总投资42亿元的旅游项目建设,对拟建的25个旅游项目进行认真规划,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特别要关注南浔古镇旅游区、西山漾核心景区、湖州中心广场步行街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安吉大竹海景区、中南百草园等7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主动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旅游局要建立旅游建设项目进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协调抓好项目建设的督查工作。
4.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大旅游,需要大投入,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大力推介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项目,引进建设资金,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建设投资载体,通过引进大集团,开发大项目,建设大品牌,力争多出成果。
四、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目前,我市旅游接待能力明显不足,旅游旺季和周末度假往往人满为患。要通过扩大旅游设施的数量,提升旅游服务的档次,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1.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建设。全市现有三星、四星级饭店仅15家,至今还没有五星级饭店。待批准星级饭店有长兴国际、德清雅兰国际、湖州香溢等3家。今后三年的总目标,三星及以上饭店要达到30家以上。今年要争取三星及以上饭店5-6家,每个县必须新增1家以上。德清雅兰国际大酒店要加快整改进度,争取年内拿到四星牌子。
2.发展和规范“农家乐”。近几年,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兴起,适合大众消费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市农办和市旅游局专门对“农家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要求按照“加快发展、规范提档”的原则,加快“农家乐”的发展,规范提高档次,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纳入旅游行业管理。在适当时候召开“农家乐”管理工作现场会,出台规范“农家乐”管理的办法。
3.抓好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目前,湖州、安吉已建立起旅游集散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南浔和德清是湖州的东大门和南大门,承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南浔、德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要作为今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必须完成。同时要加强与上海、杭州、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互动,主动出击。4月23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南浔、湖州、安吉的专线班车。其他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划集散中心建设。
4.搞好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我市的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吸引旅行社发展团队旅游和增加旅游收入的制约因素。南浔古镇旅游区在保护性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点建设,要通过发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中心城区步行街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因素;安吉的旅游商品很丰富,要有计划、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场所。
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
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渠道,各种媒体的作用,通过上下左右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推销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市外宣办、市旅游局等部门加强配合,整合全市的宣传资源,形成大营销的格局。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积极实施促销战略。按照“主攻上海,拓展华东,开辟长线旅游客源市场”的促销战略。加强与上海旅委及各区局的联系,利用上海旅游节宣传,把我市旅游推介引入上海各旅游网点和基层社区,让更多的上海人了解湖州。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宣传促销活动,积极拓展以南京为主的苏南及苏北市场,以杭州为主的本省市场,进一步拉长客源市场的半径,实现“北跨长江、南越钱江”的促销格局。组织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联合促销,提升湖州旅游知名度,增加长线游客量。要排出一批精品线路:如笔乡古镇一日游、名镇名山二日游、竹海古镇二日游、浙北生态世界二日游、太湖水乡古镇一日游、长兴古生态一日游,让外地旅行社和游客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打响“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旅游品牌,推出“古生态”和“湿地”两大新的旅游品牌。
2.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条短腿,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要把入境旅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入境旅游。一要抓住欧美游客中国游。当前欧美国家正兴起“中国热”,由此带来了“中国游”的有利时机,要积极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欧美游客的比例。二要牵手国际旅行社。加强与周边大城市国际旅行社的联系,通过设立分社、给予优惠等措施,吸引组织境外游客来湖州旅游。三要联合推出特色线路。利用杭州、南京、宁波、湖州等城市所组成的民国旅游线,搞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宣传促销,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四要组建目的地旅游线。加强与台湾、新加坡、香港等旅行商的联系,努力开发以湖州为直接目的地的旅游线路。五要发挥旅游载体作用。本地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外联系的渠道,直接组织境外游客,特别是欧洲游客来湖州旅游。六要加强入境旅游考核。今年对县区的旅游考核中增加入境旅游的比分。七要出台奖励政策。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入境旅游的具体措施。
3.办好休博会湖州展馆。明年杭州休博会,是我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好机遇。休博会定于明年4月22日开幕,10月22日结束,为期6个月184天,主要展示中国和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届时将有100个中外旅游城市聚会杭州,分别设立展馆。湖州城市展馆的选址已确定,面积为150平方米。初步确定湖州馆日为5月15日,各县区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努力办好湖州馆,展示湖州对外形象。
六、加强旅游培训工作
加大对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地接导游和景区景点导游等业务培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加强专业培训。利用评星升星,全方位加强饭店员工培训,使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2.搞好基地培训。利用大中专学校,搞好旅游培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利用教育资源,参与旅游职业队伍的素质培训。
3.保障培训经费。加强市场化运作,原创: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重点专业培训。
七、重点抓好市区旅游
围绕“三南一中心”建设,抓好9项重点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确定方案,5月底前拿出具体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1.南郊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南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规划由市建设局承担,其建设管理权下放给吴兴区政府。市建设局要抓紧提出方案意见。
2.加快西山漾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吴兴区要排出时间表,加快工作进程。
3.保护性开发建设衣裳街、小西街。市建设局要提出具体工作方案,着手做好详细规划,明年启动建设。
4.钱业会馆要作为单独的旅游景点,重新进行策划包装,由市文物局提出具体意见。
5.“毗山古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构思论证,由市文物局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6.环城河水上旅游观光线,由市旅游局提出具体方案。
7.湖州中心城市精品步行街区建设,市建设局要尽快排出开发建设的时间表。今年开工,明年基本建成。
8.构建湖州环城旅游交通网。市交通局要根据市里提出的要求,协同市旅游局共同提出方案。
9.市区近郊乡村旅游开发。吴兴区、南浔区要重点研究妙西白鹭谷、和孚荻港村的旅游开发方案,排出工作计划。
八、确保完成旅游目标任务
这次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是全市旅游发展转型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切实认真抓好会议的贯彻落实。
1.领会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和重点旅游企业,要认真学习徐福宁书记在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领会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开阔旅游发展的思路,拓展旅游发展的空间,形成全社会、全方位抓旅游发展的合力,做强做大**旅游产业。
2.作好宣传发动。会前,市里作了精心准备,专门邀请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小安来**专题指导全市旅游发展工作。随后,组织全市党政考察团赴海南三亚和四川九寨沟进行旅游考察,提高发展大旅游的思想认识,明确发展大旅游目标定位。各地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统一思想,形成全社会想旅游、抓旅游、干旅游的共识,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发展氛围。
3.抓好落实工作。这次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三年全市旅游工作的重点和具体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市里的总体目标要求,排出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分解目标,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二、全力抓好旅游规划编制
规划是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1.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计划,已经市政府批准。下一步要严格把关,加快进程,编制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规划的质量。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规划论证,整合**旅游资源,做足山水文章,体现地方特色。二要确保规划的衔接。全市规划要与县区规划、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特别是要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交通发展规划、文化大市规划的衔接工作,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全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三要确保规划的时效。要抓紧时间进度,严格按计划完成,年内报市政府审批。
2.搞好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各地汇总了今明两年要完成17个专项旅游规划。其中德清县有孟郊故里苑、蠡山儒商文化园和下渚湖湿地风景区总体规划等3个。下渚湖是德清旅游的“明月”,要集思广义,精心规划。长兴县有十里古银杏长廊、仙山湖旅游区、苏浙军区旧址群红色旅游景区、太湖旅游区、顾渚山旅游区等5个规划,其中太湖旅游区规划,要与市里正在修编的南太湖旅游整体规划相衔接。安吉县有中国大竹海、旅游开发项目控制2个规划,安吉旅游开发比较早,加强开发控制规划,谋求长远发展,十分迫切。市区有西山漾景区、含山风景区、双林三桥古镇景区、和孚漾景区、南郊风景名胜区和老虎潭水库等6个规划以及南太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关部门一定要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专项规划。
3.加大组织实施力度。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加快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开发水平。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凡不符合总体规划的旅游项目,一律不得立项开发;难于把握的开发项目,坚持速度服从质量,不急于仓促上马。要加强策划,做到无中生有、有中求好、好中选优。要通过规划控制,把握发展方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破坏,按照科学发展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推进“三带十区”建设
按照**实际,重点规划建设三个旅游带、十个特色旅游区。三个旅游带是:南太湖风情旅游带、浙北自然生态旅游带、古运河水乡民俗旅游带。十个旅游区是:南浔古镇旅游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历史文化名城区、南郊风景名胜区、莫干山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天荒坪风景旅游区、龙王山黄浦江源旅游区、长兴古生态旅游区、顾渚山茶文化旅游区。抓好“三带十区”建设,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1.制定总体方案。在新一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要把“三带十区”的建设发展目标作为抓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加强策划,集中精力,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
2.争取政策支持。要围绕“三带十区”建设方案,排出一批大项目,争取列入省旅游建设重点项目,以获得土地、资金等政策上的支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已经上报省旅游局的12个投资超1亿元建设项目的跟踪,积极做好后续工作。
3.推进项目建设。要实实在在抓好续建在建的21个总投资42亿元的旅游项目建设,对拟建的25个旅游项目进行认真规划,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特别要关注南浔古镇旅游区、西山漾核心景区、**中心广场步行街区、下渚湖湿地风景区、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安吉大竹海景区、中南百草园等7个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主动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市旅游局要建立旅游建设项目进度通报制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协调抓好项目建设的督查工作。
4.抓好招商引资。发展大旅游,需要大投入,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包装,提高项目的吸引力,大力推介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项目,引进建设资金,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建设投资载体,通过引进大集团,开发大项目,建设大品牌,力争多出成果。
四、加快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目前,我市旅游接待能力明显不足,旅游旺季和周末度假往往人满为患。要通过扩大旅游设施的数量,提升旅游服务的档次,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
1.加快旅游星级饭店建设。全市现有三星、四星级饭店仅15家,至今还没有五星级饭店。待批准星级饭店有长兴国际、德清雅兰国际、**香溢等3家。今后三年的总目标,三星及以上饭店要达到30家以上。今年要争取三星及以上饭店5-6家,每个县必须新增1家以上。德清雅兰国际大酒店要加快整改进度,争取年内拿到四星牌子。
2.发展和规范“农家乐”。近几年,随着全市旅游业的兴起,适合大众消费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市农办和市旅游局专门对“农家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要求按照“加快发展、规范提档”的原则,加快“农家乐”的发展,规范提高档次,对符合条件的“农家乐”纳入旅游行业管理。在适当时候召开“农家乐”管理工作现场会,出台规范“农家乐”管理的办法。
3.抓好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目前,**、安吉已建立起旅游集散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南浔和德清是**的东大门和南大门,承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南浔、德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要作为今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工作来抓,必须完成。同时要加强与上海、杭州、南京等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系互动,主动出击。4月23日,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已开通南浔、**、安吉的专线班车。其他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筹划集散中心建设。
4.搞好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我市的旅游商品购物点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吸引旅行社发展团队旅游和增加旅游收入的制约因素。南浔古镇旅游区在保护性开发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点建设,要通过发展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中心城区步行街区建设要充分考虑游客购物因素;安吉的旅游商品很丰富,要有计划、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旅游购物场所。
五、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
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充分发挥各类渠道,各种媒体的作用,通过上下左右联动,加大宣传力度,推销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市外宣办、市旅游局等部门加强配合,整合全市的宣传资源,形成大营销的格局。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1.积极实施促销战略。按照“主攻上海,拓展华东,开辟长线旅游客源市场”的促销战略。加强与上海旅委及各区局的联系,利用上海旅游节宣传,把我市旅游推介引入上海各旅游网点和基层社区,让更多的上海人了解**。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型宣传促销活动,积极拓展以南京为主的苏南及苏北市场,以杭州为主的本省市场,进一步拉长客源市场的半径,实现“北跨长江、南越钱江”的促销格局。组织全市主要景区景点和旅行社联合促销,提升**旅游知名度,增加长线游客量。要排出一批精品线路:如笔乡古镇一日游、名镇名山二日游、竹海古镇二日游、浙北生态世界二日游、太湖水乡古镇一日游、长兴古生态一日游,让外地旅行社和游客有更多的选择,进一步打响“太湖、竹乡、古镇、名山”四大旅游品牌,推出“古生态”和“湿地”两大新的旅游品牌。
2.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入境旅游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条短腿,是衡量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各地要把入境旅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发展入境旅游。一要抓住欧美游客中国游。当前欧美国家正兴起“中国热”,由此带来了“中国游”的有利时机,要积极做好宣传促销工作,提高欧美游客的比例。二要牵手国际旅行社。加强与周边大城市国际旅行社的联系,通过设立分社、给予优惠等措施,吸引组织境外游客来**旅游。三要联合推出特色线路。利用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所组成的民国旅游线,搞好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宣传促销,增加入境游客的数量。四要组建目的地旅游线。加强与台湾、新加坡、香港等旅行商的联系,努力开发以**为直接目的地的旅游线路。五要发挥旅游载体作用。本地旅行社、饭店等旅游企业要加强对外联系的渠道,直接组织境外游客,特别是欧洲游客来**旅游。六要加强入境旅游考核。今年对县区的旅游考核中增加入境旅游的比分。七要出台奖励政策。进一步明确鼓励发展入境旅游的具体措施。
3.办好休博会**展馆。明年杭州休博会,是我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大好机遇。休博会定于明年4月22日开幕,10月22日结束,为期6个月184天,主要展示中国和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届时将有100个中外旅游城市聚会杭州,分别设立展馆。**城市展馆的选址已确定,面积为150平方米。初步确定**馆日为5月15日,各县区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努力办好**馆,展示**对外形象。
六、加强旅游培训工作
加大对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地接导游和景区景点导游等业务培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加强专业培训。利用评星升星,全方位加强饭店员工培训,使宾馆饭店的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
2.搞好基地培训。利用大中专学校,搞好旅游培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利用教育资源,参与旅游职业队伍的素质培训。
3.保障培训经费。加强市场化运作,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从旅游专项资金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重点专业培训。
七、重点抓好市区旅游
围绕“三南一中心”建设,抓好9项重点工作。市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确定方案,5月底前拿出具体意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1.南郊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南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建设规划由市建设局承担,其建设管理权下放给吴兴区政府。市建设局要抓紧提出方案意见。
2.加快西山漾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吴兴区要排出时间表,加快工作进程。
3.保护性开发建设衣裳街、小西街。市建设局要提出具体工作方案,着手做好详细规划,明年启动建设。
4.钱业会馆要作为单独的旅游景点,重新进行策划包装,由市文物局提出具体意见。
5.“毗山古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构思论证,由市文物局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6.环城河水上旅游观光线,由市旅游局提出具体方案。
7.**中心城市精品步行街区建设,市建设局要尽快排出开发建设的时间表。今年开工,明年基本建成。
8.构建**环城旅游交通网。市交通局要根据市里提出的要求,协同市旅游局共同提出方案。
9.市区近郊乡村旅游开发。吴兴区、南浔区要重点研究妙西白鹭谷、和孚荻港村的旅游开发方案,排出工作计划。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建设规划是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编制的时序上应先全局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先整体后部分,旅游建设规划要符合并执行旅游发展规划,从而避免旅游产品的近距离、低水平重复的雷同,形成合理的旅游开发格局。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发展县域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要站在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的高度,通过把自身情况与外部环境的全面深入比较,谋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行动,包括所要达到的中长期目标、将要开发的重要产品、需要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业内运转过程的规则等。同时要反映本县资源、环境、条件状况,提出景点设置、配套设施建设的可行性意见。县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是国家和省上有关法律法规、有关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以及本地区、本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是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景区的建设进行旅游项目策划与设计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具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建设规划的依据是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的建设规范、建设标准。
在编制时序上,应是先发展规划后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开发和优化的过程,有了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发展规划,然后再进行建设规划的编制,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指导思想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一般是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贯彻落实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战略的基础上,规定本县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布局、保障对策和措施。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起点要高,总揽全局,它是规划内容、规划技术、规划组织创新的基础,否则难以达到指导全县旅游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则是以开发县域旅游资源、优化旅游基础设施为出发点,在发展规划的总体指导下,规定建设规划的方向、目标、对策和措施。
在规划审批程序上,县域旅游发展规划是本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中长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由县人大审批,而旅游建设规划则属于旅游部门规划,由县政府或县政府授权旅游主管部门审批即可。目前我国旅游管理的法规建设还不健全,许多县域旅游规划未经过县人大审批,这也是我国县域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可操作性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2.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的时序问题
县域旅游建设规划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旅游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它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点)建设两个方面。在县域旅游发展中,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是两大支柱,其中旅游基础设施是基础,旅游产品是结果,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然而,由于各县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县可能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有的可能是旅游产品建设条件优越,但更多的是两者都差,且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有限,这就出现建设的时序问题,在建设规划中把哪一个放在优先的位置。
一般来说,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应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第一位,应先重点解决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连接道路,旅游景区内的游览步道,以及景区停车、环保环卫、供水供电、安全消防等设施。而旅游景区的选择应是本县境内的资源品位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所依托的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见效快的景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市场导向下,优先开发具有优势的旅游产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先易后难,滚动发展,先开发容易开发且见效快的产品,积累资金,然后开发其它产品。
3建设规划中的投融资问题
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不管项目建设规划内容如何,最终都会涉及到一个筹措资金的问题。计划经济年代,一切建设项目都是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的,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所以就不存在筹措资金问题,只要是政府计划建设的项目,由政府财政拨款就可以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发生改变,虽然许多县都实施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但政府的财力都十分有限,不再是唯一的投资主体,建设项目的投资呈现多元化形式,且政府的资金逐渐退出了竞争性的行业,转向了基础的、公益性的行业。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应明确建设项目资金的筹措方案。应充分进行论证,在可行的条件下提出资金筹措方案。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性投资如道路、供水排水、电、环卫等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主要由市场筹措,采用银行借贷、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租赁与利用外资等多种融资方案。应该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除政府拨款外,也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筹措,如BOT制和工程项目业主制等,BOT方式是政府将某项基础设施工程特许经营权授予开发商,由开发商出资建设完成,并经营一定时间后,无偿或以商定的价格转让给政府的建设方式;项目业主制是把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建设该工程项目的业主,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政府和其它投资者通过股权体现投资,明确经营观念,业主通过经营获得投资收益。
4建设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该是旅游规划方法论领域中的根本思想,旅游建设规划中应该处处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它不仅体现在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还体现在对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追求。旅游地空间调控、时序调控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设规划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规划空间的容纳量最多并非是最合理的,而是以生态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承受能力适度为最合理。因此,在县域旅游建设规划中,必须合理测算和设计环境容量,将旅游设施建设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做出准确的评价和估计。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两方面。规划中的项目建设既不能破坏景区内部的生态平衡,也不能破坏景区的外部景观,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要有一定的限制,建筑风格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建设规划的项目设计还要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一致。在少数比族地区,要特别注意从充分发掘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角度出发,设计能够体现当地民俗文化的建设项目,以免造成当地文化的退化及逐渐消失,杜绝设计建设对当地人民的心理、道德、风俗习惯造成消极影响和不良的后果的项目。
5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