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班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班级管理制度

第1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我国传统主体品德修养的提升强调“人”内在的精神力量,而忽视了他律,忽视了德性培育过程中外在约束的机制与功能[1],即学校制度的育人作用缺失。发挥制度的德育规范作用,有利于将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通过制度确定下来,成为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以此弥补个体修养提升品德的不足。1.班级管理制度的内涵。班级管理制度是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师生间管理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班级管理制度调整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秩序,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目标的深刻与远大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必然是复杂而系统的。从横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和班级活动管理制度三个大部分;从纵向来看,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制度;二是依据上述制度制定的校内规则;三是班级组织自己制定的各种管理制度[2]。本文探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指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班级组织建设制度、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及班级活动管理制度。2.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和道德是规范人们社会活动的不同途径,但它们在起源上同根同源,内容上相互渗透,功能上相互支撑[3],因此学校班级管理制度与德育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第一,学生品德发展是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合理性是现代制度得以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制度的遵从以其正当、合理为基础。合理的制度是通过正当的程序运行符合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愿望的制度,它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主体的价值追求,因此具有得到主体服从和自愿遵守的真正权威性。班级管理制度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追求的统一,工具合理性是指制度对班级管理活动秩序与效率的追求,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合理性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平等的发展,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性追求是其本质追求。强调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首先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善。因为任何制度都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教育活动秩序的维持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学生全面发展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其次重视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管理活动中的教师权威的不合理利用、班级管理活动的功利主义及控制主义倾向等问题。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生品德发展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追求,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品德发展的追求不仅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制度的教育价值,且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自身的完善。

第二,班级管理制度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班级管理制度向学生提出道德规则和道德原则的要求或者将一定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体现出来而具有丰富德育价值。首先,班级管理制度中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学生道德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就是知识或者是智慧,人只会做自己认为善的事情,不会故意作恶,美德首先建立在人们对自身及他人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德育应该向人们揭示美德发展的应然状态。尽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道德哲学命题遭到我国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他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理性认识的观点得到国内外道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学生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其中道德认知是基础,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要求,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同时,也明确或暗示学生遵守制度会得到肯定,违反制度要受到惩罚,这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班级管理制度中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资源。其次,班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作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符合教育培养人的价值追求,其首要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班级管理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框架中能够引出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将社会对学生的道德要求通过制度规则表达出来。班级管理制度在价值指引下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班级管理生活中的学生必然会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产生心理认同,将制度的价值追求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自觉加强自我品德修养。最后,班级管理制度所规范的班级社会关系,构成学生发展的德性环境。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具有共同价值追求和活动目标的社会群体。班级社会关系需要正式的规章制度维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对学生群体的约束也是对教师群体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与义务,既可以防止教师权威过度膨胀或权威消解,也要求教师承担起管理育人的义务。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的学生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管理班级是全体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马卡连柯认为:“平行教育影响”不会使学生总是感觉自己是被教育的对象而导致厌恶之感,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才是教育的主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对班级社会关系的规范,为学生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培养民主、平等和责任意识。

二、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既有正向功能又有负向功能,本文探讨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功能。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确定权利义务关系规范师生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活动体系及管理规则,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从静态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內容和主体两方面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內容的科学合理是其德育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价值追求指引下,明确禁止什么、肯定什么等规范内容,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去恶扬善,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品德发展打下基础;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对制度表现形式的规范,班级管理制度是以正式文本还是以口头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反映出主体对制度的重视程度,口头上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易流于形式、缺乏保障。通过文本呈现的制度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是学生行动的依据;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的实现还要注意规范班级管理制度的表述方式,应多运用道德语言向学生明确提出品德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使用“禁止”、“不准”等否定性词语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也要使用“希望”、“建议”等肯定性词语和表述方式指导学生良好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是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师生在班级管理中享受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应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权力的过度膨胀或者过度消解都会影响到教师被认同、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教育影响力,而且制度规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防止学生管理班级的权力被不合理利用。从动态角度研究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规范功能主要是指对班级管理制度运行过程的规范。首先,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行规范。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制度从而能体现学生主体的愿望,学生更愿意接受他们自身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伦理价值规范。其次,班级管理制度对制度执行进行规范,它明确禁止某些行为,对违反制度的个体进行惩罚,通过惩罚维持教育教学秩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的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规行为;根据强化理论,班级管理制度对道德行为的肯定可以刺激学生更多地做出集体所期望的行为,明确的行为规范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指南,学生头脑中模糊的善恶观念在此过程中得到明确、具体。

2.导向功能。班级管理制度对德育活动的导向功能是指为学生品德发展提供价值导向,也指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制度的产生是以一定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前提,合理的制度应当体现社会生活中主体的价值追求,并为主体活动提供价值导向。班级管理制度在伦理价值指导下产生或者将道德规则或原则通过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运行过程会体现某种价值准则,学生在参加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时必然会受到制度伦理价值的影响,学生在反复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产生对制度的价值认同,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引导学生朝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前进。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促使学生从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充满德性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引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班级管理中权利义务的主体之一,应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在对班级管理制度的服从、认同的基础上将制度的价值追求或道德原则、道德规则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要求。另外,班级管理制度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强制性和稳定性,因此它具有预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制度预测自己行为的社会评价,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明确的道德选择。制度引导下的学生行为从外在纪律要求转化为内在道德发展的结果,是学生品德发展过程的体现。

3.调节功能。班级管理制度主要调节制度德育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的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学生品德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会表现出差异性,班级管理制度对全体学生统一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执行和评价过程中进行有意的调节。班级管理制度立足于底线伦理,对学生提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且通过多样化和层次化的制度满足学生个体的差异化追求,对违反基本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及对学生良好行为表现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指明学生道德发展的方向。制度的首要职能是管理,而终极价值是制度合规律合目的发展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5],因此班级管理制度需要调节其管理功能与德育功能的关系,即班级管理制度注意运用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并通过确定管理活动的评价制度避免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武断、随意,从而避免班级活动陷入管理主义的窠臼。而且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全员的民主参与,它是正式的规章制度,具有强制性和公共性,它必然能够协调学校制度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关系、班级管理制度与教学制度的关系。

4.陶冶功能。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是基于制度的规范功能、导向功能和调节功能提出的。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人际互动情境,这种情境意在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过程中获得某种道德要求的切身体验,学生能够领会其中暗含的道德价值规范,陶冶其品格。班级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它是个小型公共生活群体,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习得社会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文明礼貌、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共行为规范。制度指导下的班级小公民能够将公民意识迁移到社会公共生活中去,学生对班级管理规则的遵守是其对社会法律法规遵守的基础,可以提高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素质。另外,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其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以身作则对制度的遵守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道德示范,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抵制,反而能够增加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习得其所倡导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陶冶功能指向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制度正向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班级管理制度是丰富的德育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但是实践活动中,班级管理制度德育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其德育功能的实现。

1.加强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阶段的合道德性。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阶段的公正、合理是实现德育功能的充分条件,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合道德性是指班级管理制度在合理的价值观念指导下,全员民主、平等参与制定出内容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杨小微老师认为:“持‘恶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看重制度的限制和控制功能;持‘中性而被动’的人性假设,会制订塑造式的制度;持‘善而能动’的人性假设,会提出保护的、激励的、适度规范的制度主张[6]。首先,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坚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发挥制度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个性形成及人格完善的作用。其次,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学生民主、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民主、平等意识的教育过程。再次,班级管理制度目的的达成以其科学性为前提,即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班级管理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认知,在一所乡镇初中的学生管理细则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定:要求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每生每学期40分,若扣完即自动退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权益受到《义务教育法》的保护,上述学生管理制度要求显然违背了法律,当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道德认知。另外我国学校教育中有一个奇怪的“倒金字塔”现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严格检查大学生的寝室卫生,这是由于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活动无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因此班级管理制度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其要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2.注重班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实现班级管理制度的德育功能一定要确保其执行过程的公正与合理。首先,贯彻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必然会受到制度价值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服从制度的基础上认同班级管理制度的价值追求,因此贯彻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功利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对班级管理活动的影响,明确的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及有效避免班级管理活动的随意性。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系统性、整体性的要求,能够为学生的品德发展营造充满德性的成长环境。其次,应坚持教师的全方位指导。班级管理制度被全体教师所知晓并认可,并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得到强调,有利于形成全体教师的教育合力。学生是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教育应有之义,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未成熟的特点决定了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对制度的理解,从而挖掘制度执行过程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最后,发挥家长的监督保障作用。家长的参与能保证班级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他们可以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判断班级教育活动的效果如何,能够对班级管理活动起着监督作用。而且家长对制度的了解与认同有利于家长对班级管理活动的支持,教师可以就制度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家长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公正合理运行。

第2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7月大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电气___班班主任,这也是我在我们学校第一次担任大专班班主任。一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收获多,现总结如下:

1、认真观察新同学,选了一名好班长。对于新生来说,选好一个班级带头人显得尤为重要。从新生报名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深入学生宿舍观察班上同学,寻找合适的班长人选。经过几天多次深入宿舍,发现了一名合适的人选,并指定他为军训期间临时负责人,该同学军训期间的表现得到了全班同学的一致认可,事实证明班长选对了,这也为我的班级工作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2、从新生开学抓起,从军训抓起,严明纪律,为良好班风奠定基础。作为班主任,我深知班级工作的关键在于创建良好班风,而纪律严明则是好班风的基础,所以我从军训期间就开始,就“严”字当头,凡是军训期间有任何违纪情况,哪怕是几分钟的迟到、早退,我都要找同学谈话。当然,谈话时候,我从不斥责学生,更多的是说服教育。

3、深入调查研究,创建了电气___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规范化的开端,早在“系系行、班班行”活动之前我们班就开始了班级管理制度创建活动,我也让为班委会、团支部把班级管理制度创建作为他们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在班规创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班干部和同学们参与其中,使他们对班级管理有主人翁的精神。班级管理制度创建之后,并不是一纸空文。我们真正做到了一周一总结,个人操行分一周一小通报报,___月一大通报。通过这样一些举措,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班上迟到旷课现象非常少见,晚自习通常是七点就到了一半人。

4、积极带动同学开展第二课堂,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增加班级凝聚力。自一开学,我就反复给同学们强调,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多的是要学专业技能、要提高综合素质。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空间,自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开始,我便带领同学们___了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演讲比赛、辩论赛、秋游、寝室设计大赛、讲课比赛、篮球友谊赛、羽毛球友谊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很多同学得到了锻炼,而且也大_大增加了班___的凝聚力。

要总结的似乎还有很多,总之归根结底,我认为我班级工作的法宝还是爱心+鼓励。我强调爱心,我把“我爱电气___”这几个大字挂在黑板的正上方,让每个同学都铭记于心,我自己也是通过一次次细心的举动来表达我对我的同学们的爱心。我更注重鼓励,我总是在各种场合抓住一切机会,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更有信心。

第3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鱼缸效应” 班级管理 民主化

一、目前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较强的班级凝聚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应该有较高的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高校学生大部分认为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但是学生的班级集体的归属感普遍不高,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在这种制度中有一种倾向是需要注意的,即辅导员按照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去约束学生,导致班级管理者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的错误行为和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由于多数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导致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

(三)班级中合作与竞争氛围不和谐

高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竞争主要表现在:高校的奖学金等激励行为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很大激励作用,但是由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有些高校的奖学金发放制度不完善,单一地用总成绩来衡量,不能反映出一些学生在个别科目上的进步。

总之,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问题原因分析

(一)管理目标模糊

在班级管理中,有些辅导员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如把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学习成绩上,只围绕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这种管理办法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目标的模糊,导致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学生素质的两极分化。

(二)缺乏集体管理意识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从管理制度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制度的实施,学生的评价,都由辅导员掌握尺度。学生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辅导员的控制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三、“鱼缸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灵活应用

(一)“鱼缸效应”理论

日本全面质量管理专家司马正次提出“鱼缸效应”理论:发现客户最本质的需求。经营者要做的就是先跳进鱼缸,学着和鱼儿一起游泳,了解客户所处的环境和真正体验作为一个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二)“鱼缸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鱼缸效应”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就是让学生参与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如奖罚制度的建立,班委会负责把日常工作中的各项活动量化记录,并且每一项活动的记录的计算都要经过同学们的监督,班委全体成员的审核,老师的批准。在工作过程当中要尽量让每个班委都负责一项以确保各项记录的准确性,以免遭到同学们的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并且在每项分数算出来以后,由班长主持班会向同学们说明每一项成绩的标准和计算办法,每一项都要留有备份以供同学查阅。在各项分数计算过程中可以在班上公开抽选同学参与到各项分数的计算过程当中。这样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来,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鱼缸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

2.强化了学生的民主意识

班级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活动舞台,在班级中,有一定的层次和分工,班干部和其他成员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如果班干部在班级自我管理的实践中,增强了民主作风,那么,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同样会强化民主意识。

3.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集体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更加自尊、自律、自强,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促进了学生的个人社会化。

四、结语

将“鱼缸效应”和班级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增强管理的透明度,约束管理者,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力和义务,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班级管理;高校

高校班级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其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新教改的实行,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教改实施后高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学生素质文化水平不一,个性发展千差万别。面对这种形式辅导员如何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

1.1辅导员班级管理思想落后

近年来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与以往学生大大不同,因此以往的班级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但是很多辅导员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效果很差。尤其是现阶段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思想极为前卫和新潮,对刻板的班级管理方法不屑一顾,因此现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管理效果。

1.2高校班级学生集体意识感差

随着各高校的不断扩招,极大的扩大了高校班级的班额,这本身就大大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此外,高校学生在经历了初高中严厉的班级管理之后,对自由更为向往,自主意识很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集体荣誉感、集体意识较差,如同一盘散沙,辅导员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1.3班级制度难以深入人心

高校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青年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自己认识明确、心智基本成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的道德观念,世界观基本形成,对外界事物有自己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加上高校学生的时间相对较多且自由,学生多用其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班级管理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如同摆设。

1.4班级干部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比于初高中的班级干部,高校的班级干部往往只存在于形式上,发挥真正作用的时候很少。此外一些班级干部班级管理意识很差,不能有效的行使其职能;另外一些学生不满于班级干部的管理,也无视其存在。

2.高校辅导员面临的班级管理危机处理办法

固然,现阶段高校存在的班级管理危机严重影响着高校极其学生的发展。但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我国高校发展及学生思想的进步,因此必须对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现阶段高校自身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2.1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想要对高校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加强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认识水平、班级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各高校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先进思想及理念的学习。此外可以建立先进示范基地,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并定期组织各高校辅导员到示范基地参观访问。

2.2扩大辅导员队伍

现阶段各高校学生数量很多,但是辅导员却很少,有的学校一个系、几个班级只有一个辅导员。这种形式必然决定了高校班级管理质量的地下。面对这种现状各高校应该扩大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数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此外也可以将院系的专业教师组成学生工作小组,实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几个学生的管理。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升高校班级管理质量和水平。

2.3制定严格的班级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高校必须针对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在学生犯错误时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让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4构建特色班级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也是一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好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极大的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让高校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从而提升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效果。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包括班风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卫生环境建设、学习习惯培养等一系列班级文化现象。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当中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国家教育机构、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通过提升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水平,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促进高校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公平性 班主任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班级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中公平公正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班级管理妥善,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

1.班级管理有漏洞、出现不公平现象的因素

1.1外界事态发展因素

当前择校收费问题甚为严重,这种择校生收费现象引起了教育不平衡不平等的现象,打乱了一些公费培养政策,如就近上学、划区上学等问题,使一些比较优秀的班级扩大规模出现管理不平等、不公正的问题,导致教育不平衡的严重现象。

正所谓不讲规矩不成方圆,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上应加大力度。现如今学校在教育发展的趋势上逼近功利化,事事以成绩相互竞争、攀比。无形中班级管理制度随之出现隐形成绩的管理制度,使之班级管理出现不平等、不公正的现象,班级管理制度建立以学校管理制度为准则是出现不公平的重要因素。

1.2学校环境的因素

班级规模大会影响不公平性的管理,班级学生数量太多,师资力量不够,老师不能一一及时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学习能力情况,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人数过多,老师会将一些管理工作分配给一些学生干部来完成,这样同学和同学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没有办法做到更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关系紧张,不利于更好地管理班级。教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的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也直接影响公平公正性,专制的管理模式会让学生反感,使师生关系紧张,民主的管理理念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这种平等、公正的模式会使班级更好地发展,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到班级中,把自己当成主人公,积极地参与各项班级活动,从而树立学生公平公正的意识,培养健康人格。每个班主任的教学方式和管理能力有差异,所以有时候花更多的精力未必有好的效果,应用班级管理模式是促进班级管理公平、公正的重要因素。

1.3班级管理不公平导致的问题

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问题,错误地自我评价,从而扭曲自我价值观,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因为班级管理的疏漏出现不公平、不公正所导致的。

现在诸多班级管理把学生的成绩放第一位,导致整体公平、公正意识淡薄。班级是学生对社会认知的起点,学生要学习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价值观、人生观,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班级管理的评判不公正会使学生缺乏这种意识,错误地评判自我,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

2.解决公平问题的方法

2.1管理班级应转变为民主化

班级管理只要公平、公正,就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就会使学生们自觉自率,把自己当做这个小家庭的主人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所有活动中。班级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班级朝着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制定班级制度应由原来专项制度转变为民主制度,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调动,这样才可以发动每一位学生发挥才能,更好地展现集体作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选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把传统的班级管理转变为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班级整体的环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2把班级向着新潮的方向发展

要想使班级这个大家庭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促使学生得到健康人格的培养。只有把传统模式的教学改为新型模式才是硬道理。班级管理是教学育人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它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建立新型的教学机制,可以实现民主化的班级管理,而且新型的教学机制分为三方面,其中包括活动机制、班级管理机制和文化生活机制。建立新型的班级管理是班级最重要的目标,它可以促使每个班级成员把自己融入当中时刻体验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班级建立新型体制就是想通过实现民主管理机制实行学生管理,使老师对每位学生进行透彻的了解和关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精神上的安慰,以便日后更好地发展。这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做法,要公平、公正地管理班级,虽然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但班主任应公平对待,不得有歧视,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2.3把学生当做主人公,建议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更好地开展公平管理。

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就是所在学校的班级,班级的管理决定学生以后的发展方向,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很有必要的,班级文化要以学生为主载,时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建立开放型班级,可以让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观察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也可以运用一些外部的力量结合到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可把生活中有意义有教育性的东西结合到课程中,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以便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

教育公平公正的问题是如今社会最关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公的问题也是日趋增长,并非单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其危害特别严重。在解决问题上更要谨慎,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班级管理实行公平化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简易实行的。班级管理公平化是发展教育最关键和重要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不能拘束学生,使学生在班级中能够更好地发展,发展才能,开发潜力,能够自知、自率、自我约束。教育的目的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祖国的未来,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本聪.班级建设中的小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14(17).

[2]邵泽斌,张乐天.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收费”现象的政策解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0(13).

[3]道金草.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信息化建设,2015(11).

第6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素质竞争。教育是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校是我国目前实施国民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的管理离不开班级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维护学校秩序,为学生提供安定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详细为大家介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这一全新、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策略

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职业素质为根基,培养职业技能为重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学生自主化管理班级使学养成人格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采用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这一全新模式。

1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概述

“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指学生积极、主动、独立的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或方法来控制和协调班级事务,维护班级秩序,促进班级全面健康发展。这一全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运用于高职院校,能够推动高职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方法与对策,促进这一新模式的广泛应用与健康发展。

2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对策

2.1 确立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以班级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需要,并由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其制定标准是通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因此不能过低,也不能太高。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班级目标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为之努力奋斗。高等职业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思考等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特定的某种职业技能和素质。因而,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目标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把班级工作分摊到每个或部分学生身上,通过每个学生的不懈努力,完成自己的那部分工作,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整体目标的实现。

2.2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任何成功的管理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当然班级管理也如此。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管理就重要的依据和标尺,是成功班级管理的必备条件。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等因素影响,大多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控力欠缺,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高职学生相互教育、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建立、完善、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制要求制度制定民主化。班级制度不能由老师单方面确定,然后强加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民主商议产生。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和遵守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维护班级管理制度的意识。因而,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必须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其中,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立,然后通过民主表决的形式确定。只有这样产生的班级制度,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学生才更愿意接受、遵守并积极执行,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制度的制定者、维护者和执行者。

2.3 开展班级文化活动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最为重要的途径是班级集体活动。班级集体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比如:节日庆祝会、主体班会、各种体育、春游、社会调查、文娱等。高职院校学生的显著特点是思维活跃、爱表现自己的“才华”、积极好动。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活动中主动退居到班级管理的后台,充当班级管理顾问,尽量隐性化的帮助学生,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高职院校班主任要学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充分展现其才华,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班主任应该尽量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发挥各自的智慧和潜能,加强班级主人翁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能力提高。

2.4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团结在班主任和班级周围,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干部是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领导核心。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是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坚强向上、学习风气浓郁、班风正的班集体的必备条件。传统班级管理中学生干部基本上是由班主任直接任命,这种班级干部的产生形式具有以下两点明显的劣势:第一,任命形式严重违背了民主选举的原则,因而不能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的反感,从而影响班级管理的效率。第二,班干部被动接受任命,缺乏竞争性,导致班干部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组件班委的形式:

2.4.1分责设岗

合理设置班委干部岗位和团委干部岗位,同时把班级事物分块分组管理,公布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管理范围和主要职责,使班长、文委、学委、卫生委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各施其职,分工合作促进班级管理有效进行。

2.4.2 竞争上岗

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威信、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和班级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废弃传统的班主任任命式,采用民主选举或者自我推荐的形式来竞选班干部。竞选产生的学生干部不仅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容易受到同学的接受和拥护,更具有极高的工作热情、人格魅力和超强的工作能力,同时学生渴望被尊重和信任的心理能够得到极大满足。

2.4.3 定期轮换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自主管理班级中,学生干部应该定期轮换。

2.4.4 权、利、责的有效统一

只有在班级管理中采用责、权、利相统一的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畅通有效。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利于促进高职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所以,必须重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这一新模式,通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等措施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班级管理。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致力于制度建设工作,优化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实现科学管理,把握有利时机,促使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现代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眼前来说,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成功与否;从远期效应来讲,学生管理工作还会对国家教育事业产生影响,而学生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集体,班级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从一定义上讲,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正因此,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入分析和探讨提高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具有十分重要想现实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 

 正如果把每一个学校比做一个花园,那么班级管理就是这个花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之花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花园美丽与否。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与管理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发展,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班级非理性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发挥严密的组织机构、计划和规章制度等理性管理的作用外,要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班级成员的非理性因素作为管理的内容之一,运用各种非理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对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班级成员的情绪、感情、意志等心态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成员潜在的自信、自强、自尊、自控、的意识,通过群体的共感和共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一一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根据这一特点,我在班级管理上进行了大胆探索,总结了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理验,下面就班级管理谈点个人的看法:提高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方向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一项具有教育特色的系统性工程。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说,需要掌握与班级教育管理相关的各方面的理论,例如,学生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等,并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现代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主观念和民主意识,结合这一现实情况,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也要相应的有所调整,第一,现代班级管理工作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管理学生,也不是简单的维护班级秩序即可,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将学生真正是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一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现实需求,并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探索班级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不但是学生的管理者,更要使学生的引导者;不能一味的追求学生听话守纪律,而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素养,这才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正确方式。 

 2做好制度建设 

 搞好制度建设工作是现代学生管理效能提高的基础。现代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管理者要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将重点集中在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但是要想达到自主管理的预期效果,少不了一套完善的制度的支持和保障。现代班级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观审视教育形势,对现有的班级管理制度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注意要宽严适宜、有奖有罚。现代班级管理制度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大致来说,可以划分为会议制度、参与制度、考评制度、骨干选拔制度以及行为规范等类型。优化班级管理制度要始终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明确提倡、禁止、限制的内容,使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社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可以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这对于扭转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管束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好之后,不能束之高阁,而是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项学习,并切实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真正发挥其引导作用。 

 3实现科学管理 

 提高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核心内容就是优化班级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班级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方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是却存在一定的规律,具体的说,现代班级管理模式要具有三大系统:第一,计划系统,在制定班级管理计划时要从时间、空间以及事件三方面入手,班级管理者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个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防止在出现突发事件时没有有效的应对机制;第二,监督检查系统,主要指的是班干部根据各自职责进行检查、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以及相互之间检查等,班级管理人员还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查;第三,反馈系统,班级管理者要随时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以便学生可以随时了解相关信息,此外,还要将学生的意见和好的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帮助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赢取学生的信任和配合。 

 4把握时机 

 促进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是抓住有利时机。对于任何事情来说,准确把握时机十分关键,在现代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预期效果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所实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另一方面,就是现代学生班级管理者对有利教育时机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行引导的最有利时机是学生入学时,因为此时学生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和陌生感,教师的引导作用最为有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现代学生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班级管理者要对制度建设、管理理念、科学管理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以促进现代班级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贺菲.教学效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发表时间:2008-06-01 

 [2] 董永哲.用新课程理念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新课程实施中班主任角色的转变.考试周刊,2009年 第26期 

第8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教学管理;对策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壮大,中职业院校学生的教学管理工作就出现了问题。面对当前严峻形势,中职班主任,应该如何采取对策进行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成为了当前的主要问题。

一、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细节培养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和制约着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着每个学生的行为。班主任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和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一)增加班级管理的可信度,形成凝聚力

在增强对班级管理中,面对不易管教的学生,班主任应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会把批评看作是爱护,把表扬看作是鼓励,从而引起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规范转化为心理定势和良好习惯。

一个班这么多的学生,他们的气质、情绪、兴趣和意志都不同。如果每个人都各行其事,班集体就成了一盘散沙,遇到这样凝聚力差的班级,班主任要用真诚的情感去关心和爱护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更加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就会把班主任当做可依赖的朋友。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大家就会齐心协力,形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二)制定适合的班级管理制度

充分的细化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班主任首先要制定适合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再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和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小结,每月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班主任要及时地教育和引导,开展工作的时候要做的有的放矢。一定要讲究方法,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促膝谈心,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用真诚的话语打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有错误的学生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受益匪浅,从这以后我就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班主任结构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在年龄结构上,年轻的多,中年的少。二是在知识结构上,师范类毕业的教师人数少,部分班主任撰写,班主任的工作计划,而且在相关的教育管理论文书写时常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三是在工作能力上,缺乏主动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班主任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需完善。一是制度的科学性完善。没有针对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只是照搬普中的现成制度,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二是制度的教育性完善。制度没有鲜明的针对性,内容表述不准确,特别是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应当达到的标准不明确,致使班主任无所适从。三是制度的稳定性加强。在现实中,有的制度时间长了无法再执行下去,致使班主任工作随意性大。四是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制度制定后完全落实的很少,尤其是执行制度缺乏效果考核,致使班主任工作中只注重形式,而不重视实效。

三、突出学生就业,培养职业道德

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重点的,多数中职生毕业以后就直接要面向就业,为了我们的学生不被社会淘汰,我们就必须从在校期间就培养他们的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诚实守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多数的聘用公司反映很多学生喜欢频繁跳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有企业反映学生一拿到企业年终红包后当即辞工,企业相当反感。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要努力增强学生以德立身、诚实守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平时能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去做,教育学生从小事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完善自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文明学生。有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打电话给班主任反映企业出现的种种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出现我有意识的从高一军训时就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以后接受职业教育乃至就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营造班级管理的和谐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应该使学生明白,虽然在知识和经验上与老师有差距,但在这个班级中,大家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都有权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都有权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

班主任在管理驾驭学生的时候,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片面的说教,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反感,这种教育方法就不可能获得教育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呢?研究认为,情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情感的作用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学生的情绪往往是不稳定的,班主任表现出冷静沉着,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并能给学生以鼓舞。可以看到,班主任情感的感染力同样是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班华,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罗正华,班主任教育学,[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3] 马廷奇.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2001,(3).

[4] 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2000.

[5] 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9篇:大学班级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趋于完善,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关键的环节,对学生整体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高中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加强对新背景下高中班级管理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高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班主任是高中班级管理的实施者与核心,班主任管理能力与素质对班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现阶段,一些高中班主任由于经验缺乏,或者主观意识太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导致班级管理的效果不容乐观。

第二,高中生生处于身体、心理等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高中阶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智育过渡关注,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以及各项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极大的制约。

第三,一个高中班级往往有五六十个学生,每个学生个性、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不尽相同。但是在目前一些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个体化差异加以重视,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衡量。这种管理与培养方式,对高中生开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束缚,扼杀了很大学生的创造力。

2、新背景下加强高中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2.1、不断的完善班主任的业务能力

班主任业务能力对高中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业务能力也是其是否能够担任这个岗位的基本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不能仅仅以权威者的身份出现,还应该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同时,班主任需要随时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动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在学习方面,班主任需要经常性的与各科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各种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纪律等表现,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引导那些在课堂学习中不够积极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班主任应该利用业余的实践,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班主任还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的精神与态度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方面,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基础上。第一,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创建学习园地、学生专栏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让学生能够在积极自由的环境下学习。第二,班主任需要强化纪律管理,对学生的发型、着装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养成积极向上的理念。

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并且采用轮换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每当班级中举行文艺表演、集体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还应该与学生一起,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强化班级的凝聚力,这对班级文化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班干部以及团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力量,班主任必须加强对这股力量的使用,在班干部选举方面,要求班干部具有组织能力、引导能力,同时应该能够承担起模范带头作用,与班主任一道完成班级管理的大任。

2.3、建立完善的高中班级管理体系

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还应该有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为依据,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班主任在接手岗位之初,就应该根据本学期的教育目标,拟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对各科教师的沟通,在班级中与学生进行良性的交流,在获得班级学生的认可后,将班级管理细则打印出来,张贴到班级显眼的位置。同时,在每学期期末是对学生的班级表现进行总结与考察,给予相应的奖罚措施,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也能检验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可行,有利于对相关制度的完善。

在严格按照班级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应该给予及时的处罚,同时给予良性的引导。在具体的方式方法中,需要加强引导性,注意对学生情绪的观察,以理服人,避免学生对班级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当学生做出值得表扬的行为时,班主任应给予鼓励或合理的奖励,为其他学生树立行为楷模,号召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中班级管理是中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注重高中班主任业务能力培养,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学习、生活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玉琴.浅谈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15(1):125-126.

[2]高永生,高健.探析创新班级管理内容,完善高中班级管理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4,23(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