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物流发展历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

第1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制造业自身发展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共同决定了制造业中物流系统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制造业与现代物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制造企业物流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物流行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1物流管理方式落后

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的物流业现代化水平低,创新少,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多沿用传统粗放、分散的管理方式。相关物流活动被分散在各个部门,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例如我国机械制造业中,产品从原材料的运输、仓储到再加工等各个物流环节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各个部门会为了业绩而对自身所承担的物流环节进行优化,但是这种局部优化难以保证整个物流系统运行的最优化,难以实现系统化的物流管理。另外我国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基础工作普遍薄弱,物流管理及专业功能不完善,不善于归纳整理和积累采购信息、供货质量信息、供货人信息和库存中各种物资的流动等物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导致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物理衔接与信息衔接脱节。

2物流外包比例小

我国物流业的成本要高出国外两三倍,我国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了物流外包。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沃尔玛的货物永远在路上,国内企业的货物总是在仓库里。”通过制造业物流外包调研发现,制造企业的管理部门虽然了解物流外包的好处,但制造企业中自营物流仍是主流。这是因为对于一些传统老牌企业而言,它们在发展历程中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并且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不可能因为外包而关停已颇具规模的物流部门,其次,物流外包政策会使大批员工失业,也会受到企业内部相关领导的抵制,物流外包还会使企业的管理机构发生大的变动。

二制造业内部物流的优化策略

针对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从以下两方面提出制造业内部物流的优化措施。

1基于“精益物流”的优化

物流活动中常见的浪费现象有:无需求造成的货物积压、多余的库存、重复的物料移动、实际不需要的流通加工程序、提供顾客不需要的服务等,为了消除这些不必要的浪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最早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概念。精益物流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在提供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的同时,将浪费和延迟降低至最低程度,提高增值效益。因此,应对企业内部物流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产生增值的环节,及时消除,并按照物流过程不出现间断、迁回、重复、等待的原则制订物流方案。

2物流外包传统

第2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 物流产业 发展 现状

现代物流业作为复合型服务业,融合了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俨然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实力的衡量标准之一。尤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物流业的地位日益提升,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日渐明显。

一、全球物流产业及中国投资发展

根据Armstrong&Associate Inc的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物流业规模为6.62万亿美元,2013年底增长了29.6%,超过8.5万亿美元。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回暖,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物流业的市场规模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中国物流产业规模超过1.5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物流业市场规模近17%,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物流业中规模最大的市场。并且,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开放,外资将现代物流领域作为投资的新方向。近10年,外商在物流业直接投资中的实际利用金额稳步上升,2013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4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带动了中国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目前,中国物流企业的海外拓展正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

尽管亚太市场是全球物流业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大的,但是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不同,所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就中美两国而言,中国物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比美国差很多。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及现状

(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业飞速发展

产业规模平稳增长。近年来,中国物流业保持稳中渐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0年到2014年,全国物流总额翻了12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75%,2014年全国物流总值达213.5万亿元,增加值达3.5万亿元。2014年全国货物运输总量为438.11亿吨,相比于2005年的186.21亿吨,增长了近1.5倍。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物流业想要快速发展,离不开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铁路、道路营运里程分别超过了11.2万公里和446.39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63万公里,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有2100多个,民用运输基础200多个。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企业,丰富了我国物流行业的物流装备和信息管理能力,这使得物流业服务能力和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变缓。尽管我国物流总费用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远高于国际水平,但是相比于全国物流总值的增长速度,单位费用所承担的货物价值处于上升阶段,况且随着物流装备、技术手段、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物流业总费用增速将逐步降低。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局限性

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尽管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信息水平在不断提升,物联网、云技术等也应用于物流业,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物流业智能化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不够深入,缺少核心的分析、决策和互动的功能。

社会物流费用偏高,管理效率不高。衡量物流成本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物流费用与GDP的比值,我国物流总费用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物流业在运输和管理上的效率都不高。

市场格局过于分散,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缺乏高端物流。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定位于中低端市场,企业规模小,现代技术推广困难,行业标准统一阻力大,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大型客户和高端物流业方面缺乏话语权。因此,尽管社会物流总费用很高,但是利润率却没有相应的提升。

(三)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动因素

国家政策助力现代物流业发展。从2009年开始,物流业逐渐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重视,多项行业鼓励政策先后颁布,逐步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日益提升的产业地位使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顺畅。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我国中西部及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贸易与物流发展。城镇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也缩小了欠发达地区的物流水平,有利于物流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

科学技术发展为现代物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互联网与4G网络的完善和普及,提高了物流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行费用。相应地,国家层为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战略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智能物流,这有助于现代物流业的规模化发展。

制造业物流外包成趋势。物流对于制造企业并非核心业务,因此,制造企业为了能够集中资源发展产品研发、生产等核心业务,正逐渐将其物流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更为专业的物流企业,这也扩大了物流业的服务范围和发展空间。

实体零售业加速转型,电商蓬勃发展推动物流业发展。近十年来,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了飞跃式发展。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超过13.4万亿元。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物流,实体零售的网络化转型以及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着物流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必然带来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三、展望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应用技术、管理水平等不断提升,以及发展新机遇的出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由于目前物流业市场集中度低、标准难以统一、整体利润水平不高,所以行业整合需求加剧,市场集中度有待提升,行业标准面临统一。

与此同时,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便于开展各项物流活动。但由于我国物流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设施装备配套性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信息联通不畅等问题阻扰着多数物流园区的发展。因此,物流园区的整合需求十分强烈,需要完善和提高物流园区在冷链物流服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一站式服务等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程欣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4(08):86-89.

[2] 德勤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物流产业投资促进报告2014- 2015[R]. 2015.

[3] 丁俊发.中国“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十大进步[J].中国流通经济,2015(12):.

[4] 华创证券.2015物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R]. 2015.

[5] 李冰漪.“十三五”,走进智慧物流新时代――专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J].中国储运,2016(01):46-47.

第3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分工趋于鲜明,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相继寻求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和建立高效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物流业务分散了企业对其主营业务的精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以合同外包给专门的物流公司运作经营,并且通过信息系统对整个物流系统监督控制,由此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发展不仅对于我国物流行业朝系统化专业化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的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和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研究;建议对策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又称为“物流”、“合同物流”或“外协物流”,英文简称TPL,是Third Party Logistics的简称。是指生产经营企业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主营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以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经营。同时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与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及管理模式。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的形式,由发货人和收货人以外的第三方进行的物流。既不同于由货物卖方送货的第一方物流也有别于由货物买方提货的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费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现代物流管理科学的推广所产生的新价值。

第三方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在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从2012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上获悉,2011年,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取得新进展,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进程在结构调整中明显加快。1月至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3%。2011年度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5927亿元,同比增长31.5%。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达160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约为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预计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为18.3%,与GDP的比率可能升至18%,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

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一方面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外资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第三,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一方面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历程较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较短,不少企业还是保持着多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找有率不高。第二方面不少企业领导和员工习惯于传统的物资营销方式,能力创新不足,专业化较低。

改制改组为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改革开放后 ,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仍然存在稍许企业约束机制乏力,财务、、资金管理上薄弱、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我国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等教育不能满足对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导致现阶段我国专业的物流人才却缺乏,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对人才创新性专业性的要求。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物流企业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物流企业解放思想与市场经济接轨,同时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压在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是现代物流观念深入人心。

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同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我国物流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技术、资金的差距,更重要的是人才和观念知识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辨,同时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同时还需要政府和各行业协会发挥推动和调控作用,尽快建立健全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为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能力;物流企业;资源整合;转型;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六致可以分为GPRS DTU几个阶段:

①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分配和供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实现、为了节省流通领域的费用。政府虽然也在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资储运点、建工合理库存、编制并不断修订猫池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图、提倡综合利用各种运输万式及发展联运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措施外,但总体上是按计划生产、储存和运输,实现计划分配与供应。

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即从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转变。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脉冲电子围栏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由于经济活动已向商品导向转变,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正重系统运作,长兴物流公司即考虑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运输在内的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按系统化思想,推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集装单元化技术、自动化工体仓库、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这一阶段,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2、我国物流发展的状况,我国物流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在1999年11月,国家经贸委会同世界银行召开了杭州物流现代物流国际研讨会后,我国的现代物流有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部分省市开始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以天津、上海、深圳、山东三市一省为例为了使杭州物流公司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三市一省"都从战略高度出发把发展现人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

二、传统物资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现状分析

1、传统储运业正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积极推进

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我国的物流企业正面临着飞速发展时期,分析我国的物流企业的来源,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储运企业发展而来,如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托运人、财务和信息咨询公司、港口码头铁路、电子分销商等七种。这些从传统的储运业务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形式而缺乏核心的改造或者改造不彻底,留于形式。例如,有资料指出用物流理念改造传统货运,创办快递服务,开展直销配送,建立专业物流公司,创建规范物流园区,加大投入,谋划未来。也有的学者指出,变革体制,适时转型的观点,提出加大信息化,改造流程,改变观念等手段来促进转型。也有学者指出,完善物流配送功能,以传统储运为基础,建立多种形式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强横向联合,开发各自物流资源等手段以促进转型。

2、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1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企业理论、资源观理论的不断发展及其与企业战略理论的不断结合,20世纪九十年代初,理论界提出了基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竞争优势理论。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特殊的资源和能力,这已经是当今各国战略管理专家、学者的共识。西方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麦尔(Gary hama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正式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及其在工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之后,世界各国对核心竞争能力的定义特征和范围等作了诸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哈麦尔(GARY 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 RAHALAD)于1994年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未来的竞争》,提出未来的企业竞争必须形成核心竞争能力,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杠杠作用和延展策略。

2.2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核心竞争能力来评价一个物流企业的运作水平,保障能力。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具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特征,但对实际的企业而言,确实很难评价一个物流企业与别的企业相比有更优的核心竞争能力。在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研究中,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来界定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转型的发展策略

我国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打破物流管理的条块分割。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物流的功能是由分属各个部委的企业来完成的,因此在目标上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功能的分散导致了人们在决策时只考虑了价格因素而牺牲了速度和灵活性。只注重价格导致运输缓慢,因为快运价格高,同时也造成了供应链中的大量库存。其结果是消费者不得不苦苦等待货物运到,或者是在所有的省份建立大量库存以便客户需要时及时供货。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发展综合物流。 物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以及信息交换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间具有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从目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来看,物流管理的分散化,破坏了这些环节间的内在联系,严重影响了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管理还存在条块分割和内外脱节的管理体制,这严重制约着从市场经济的需要出发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进行物流的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应当指出,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出现了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地方封锁的体制,统筹协调全社会的物流管理,顺应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加强物流体系各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同时消除对内物流和对外物流的分离。 发达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了发达的物流产业,在当今和未来社会,物流业必将成为支撑和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发达国家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国家制定的政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也应制定物流政策,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协调和规划21世纪物流产业的发展,合理划分和明确物流行业管理职责,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如鼓励运输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等,加速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进程。 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方向发展有优良条件,本文试图通过介绍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方向发展的现状,分析其优劣势,探讨其发展前景,并针对其不足提出建议和设想。

结束语

第5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物流阶段、配送物流阶段、综合物流阶段,而今进入到港口供应链物流阶段。国外港口吞吐量较大的几个港口,在港口物流建设上,也走在了世界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前列。

1.1鹿特丹港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

鹿特丹港的港口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地主型物流中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港口管理局拥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和土地使用权,由其统一港口地区的码头设施和临港工业以及其他设施的用地管理。通常港口管理局拿出一部分仓库和堆场开辟为公共型港口物流中心,但其只负责管理和提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本身不直接参与物流中心的经营。当物流中心建成后再由港口管理局有重点地选择业务基础牢固,信誉好的物流经营方加盟,逐步吸纳工商企业加入物流中心,便其将原材料采购,配送等职能交由物流中心负责,参与供应链管理。一般说来鹿特丹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租赁给企业自主经营;二是港口配套设施齐全,储、运、销形成一条龙服务;三是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四是港口工业发展迅速,已形成物流链。

1.2安特卫普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安特卫普港的物流发展模式属于共同出资型物流中心模式。该模式通常是以港口为依托,联合数家水、陆运输企业或以股份制形式组成现代物流中心,成为装卸、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的统一体,开展一条龙、门到门、架到架的综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解决港口资金缺乏的困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进行合作,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化物流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技术及运作方式。一般来说安持卫普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由港务局与私营企业共同投资;二是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三是有着畅通的集疏运网络;四是有着高效的政府管理方式。

1.3新加坡港港口物流发展模式

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具有供应链型物流中心和联合型物流中心两种模式的特点。供应链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物流企业与航运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物流中心,这种模式是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各方分工合作,共同投资组成紧密型物流集团来经营航运与物流两个供应链环节。联合型物流中心是由港口与保税区,或者与所在城市共同组建的物流中心。一般说来新加坡港物流发展模式主要有这些特点:一是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为客商提供方便和优惠;二是物流分工明确,集约经营;三是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四是物流服务形式多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图1

2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港口物流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人与成熟,发展中心城市的港口物流已经越来越引起物流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港口物流取得迅速发展。上海、大连、秦皇岛、天津、宁波、青岛、广州、深圳等港口货物吞吐量均超过亿吨,加上香港、高雄、我国亿吨大港口已占世界亿吨大港半数之多。与此同时,集装箱吞吐量成为我国港口经济的最大亮点,香港、上海、深圳港均位列世界集装箱港口前列。当前,国内港口拓展物流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在码头建设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港口提供装卸、仓储等服务。如上海港、大连港、汕头港、天津港等都已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但从目前港口物流发展整体现状来看,我国的港口物流还基本上处在传统物流状态,与国外先进的现代物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集疏运配套设施建设不能充分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辐射范围狭窄。港口物流与相关的海运、铁路、公路等大型物流企业联系不紧密,缺乏长期、紧密的伙伴关系。

(3)我国港口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不多,系统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4)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缺乏。决策层、管理层对现代物流的认知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5)大多数港口在物流建设上缺乏科学、长远的发展战略与远景规划,有的港口发展战略与规划脱离了自身实际,可操作性差。

(6)港口布局网络尚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

3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我国港口物流的启示

3.1要重视港口的管理模式对港口物流的影响

港口管理模式对港口的运作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港口的发展。而港口的发展又是港口物流发展之源,没有港口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所以,港口的管理模式将通过对港口发展的影响间接影响港口物流的发展。纵观世界港口的发展历程,政府或国有企业共同管理港口的模式普遍存在,目前出现的港口民营化趋势,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有效克服港口公有公营的种种弊端,提高港口管理效率,有利于有效筹集和利用资金,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该模式把政府参与管理、发挥港口的社会公益性与私人或股份制公司经营发挥其市场化经营的高效性相结合,有利于港口的公益性、经济性同时发挥。

3.2积极培育港口物流链,港口与加工业联合发展

临港工业是当今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首选产业,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内外临港工业发展情况看,沿海国家和地区首先以沿海港口为依托,吸引资源、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向沿海港口集中,形成贸易、加工、金融和运输中心,通过沿海港口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中心沿海化,促进港口城市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3.3加大港口物流整合力度,凝聚合力,营造秩序

一个完整的物流链可能包含海运、港口、铁路、公路甚至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涉及到海关、商检、金融等诸多部门,这些部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要发展好港口物流,必须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加大力度对港口物流所涉及到的产业进行整,积极引导传统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对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经营者,通过建立行业协会或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利益共同体,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资源的合力,保证物流链的通畅和高效运行,促进物流规模的不断扩大。

3.4积极促进港口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建设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覆盖港区生活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实现各企业、客户和有关管理机构的信息充分互联,形成港口与港口、港口与海关、港口与货主、港口与承担商连接的有机整体。不断完善港口办公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建立港口完善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在内部的业务流程之间以及与业务伙伴之间做到信息共享,交换和流动的同步化,在物流管理术语、物流安全管理技术系统、集装技术系统、物流成本合算方法、物流单证体系、商品信息编码体系、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高标准化程度。

3.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港口物流管理水平

通晓港口物流管理的技术人才是港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要立足现有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专业人才待遇,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加快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同时,大力构建引进人才平台,开辟招才引智渠道,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港口物流等专业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突破人才瓶颈制约。构建多层次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积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大力推广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注重培养与港口物流实践相结合的人才,造就一批熟悉港口物流运作规律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整个港口物流产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6要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制定实施高起点、科学化的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

目前的现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全方位主要体现在各港口物流中心均围绕主业提供多种形式的增值服务,包括提供各种金融、保险服务和最佳物流解决方案等服务。一体化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一体化。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与港口其他产业及至腹地发展的一体化。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除了需要对传统装卸业务进行改造和深化外,还要求建立相应的配送园区,货物深加工区等,并有效整合各个环节,使之和谐运作;同时,还要求走港区联动之路,把港口经济与自由贸易区域或保税区的功能加以配套,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言秋.金融危机对港口物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理论学刊,2009,(7).

[2]庄倩玮,王健.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6).

[3]纪少波.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港口装卸,2004,(3).

[4]王凌峰.海内外主要港口物流发展简况[J].中国水运,2008,(11).

[5]邢丽新.简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实践与探索,2008,(6).

[6]范立力.全球港口物流一瞥[J].中国港口,2008,(11).

[7]张丽君.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8]曾嘉,金桥,申金升.国外港口物流发展对连云港港口物流发展的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第6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一、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也越来越网络化。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基于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去学习,受到广泛的关注[1]。从形式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融合,而从本质上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融合,是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融合,是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以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融合,是各种教学方式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也是线上和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2,3]。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学科,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交通设计和规划、交通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真正具备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交通运输工程教育实践过程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研究以交通运输工程专业课中的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而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提供参考。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学校处在传统学习环境与信息学习环境混合并存的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产生综合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的优势,并将两种学习模式融合,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课程的精心设计,关注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启发和监控的作用,与此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4]。因而,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跨越虚拟,可以实现在线与实时交流,同时又涉及多种要素协同的混合式课堂结构[5]。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在课程资源、活动形式、师生互动、评价体系等各方面的多元化。(1)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表现在形式的多元化,有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另外还表现在学生获取课程资源渠道的多元化,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电子资源获得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2)活动形式的多元化。活动形式可以是热点题目讨论、小组交流、成果汇报展示等形式,在这种多元化的活动形式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都会得到提高。(3)互动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多种教学软件平台,基于QQ、微信、论坛等形式可以使得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深度的交流互动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4)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可以采用综合的评价方法,比如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小组互评、测试等各种方法的综合,对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从而给出合理的评价结果。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氛围和促进知识的内化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分析

1.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特点。现代物流管理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实务运作能力,能够胜任物流管理领域全过程策划、管理工作的现代物流工作人才。现代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较强。(2)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涉及当前许多物流热点问题,如云物流、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热点问题多,课程内容更新较为频繁。因此,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注重应用与实践。该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鼓励学生关注各种物流活动,如快递、超市物流等,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解决和综合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原理、物流需求分析、物流规划、现代物流技术、绿色物流等;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讲座和实地参观,使学生能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对物流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使学生对现代物流及其发展前景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课程的学习,教学力求突显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阐明实践应用价值,拓宽基础知识面,注重与相关领域知识的融合,强化能力提升。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能够拓展教学的时空范围,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学情分析。现代物流管理课程是针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实验班学生开设的,这些学生具备扎实的交通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2.教学策略。依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是借助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智慧终端(如手机)为工具,免费智慧教学软件(如“雨课堂”)和免费通信软件(如微信、QQ)为桥梁[6,7],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精心设计,最大程度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提高教学效果。课前,通过智慧终端和教学软件推送学习资料,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课中,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分享、教师引导等教学方式,掌握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课后测试和复习资料,让学生完成并进一步巩固知识。3.具体的教学流程。(1)课前。在课前,通过基于互联网和智慧终端的教学软件,向学生资料,包括每次课的基础知识点、难点,以及最新案例和动态前沿。资料形式可以是微课、慕课视频、PPT课件、网络链接等,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最新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学习,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也可使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借助智慧终端(如手机),可以查看这些资料进行学习,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实时调整课上教学过程。(2)课中。在课中,通过构建智慧的授课和学习环境,通过预习反馈情况等导入新课,基于智慧的教与学,结合各种形式的师生、生生互动活动,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重点提取预习中的疑惑或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智慧发展。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题目引导、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具体教学形式如下:①创设情境。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如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生活实际。通过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播放一个现代物流的视频,比如京东智慧物流,创设三种情境,并将知识点融入情境中,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a.京东运用哪些现代物流技术?b.这些物流技术的应用对物流效率等方面的提升效果如何?c.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②题目引导。针对学生的基础及认知能力具有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行分组,布置一些题目,如校园物流、超市物流、绿色物流等,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些题目或者自己命题,然后通过各种网络资源获取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物流调查,发现问题,共同制订物流解决方案,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讨论交流。对学生感兴趣的物流问题或者小组成果,通过汇报等形式,进行点评和组间交流讨论,提升同学表达能力,给出评价结果。(3)课后。在课后,可通过教学软件自动推送“课后小结”,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理清关联,提出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教师可以查看本节课的课堂上课人数、学习过程反馈等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进而可以通过智慧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最后,通过在线的师生、生生交流,师生可以共同成长,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论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融合,发挥了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师生互动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为例,基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运用智慧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智能终端设备和智慧教学软件为平台,提出了包含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教学流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的紧密联系、交流互动和及时反馈,极大增强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慧.O2O双向驱动下的智慧教学生态模式研究[J].科技文汇,2018,(2):33-34.

[2]黄淑芹,张海,何宗林.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1-34.

[3]方夏萍.基于云班课平台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1):24-27.

[4]谢怡宁.基于翻转课堂及MOOC的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3):35-37.

[5]王浩亮,张春来.融合MOOC和布鲁姆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教改论坛,2018,(1):37-47.

第7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 中国电子商务物流 发展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一、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2013年11月27日中国政府网公告称,商务部26日召开“商贸物流”专题新闻会,将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商务物流,加大对城市物流配送中心和终端网点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

近年来,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频频引发争议。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巡视员王选庆介绍称,社会物流总费用偏高,与GDP的比率比较高,2012年我国物流总费用是9.4万亿元,与GDP的比率是18%,比当年的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出6.8个百分点。相比之下,美国是8.5%,日本是8.7%,印度是13%,巴西是11.6%。

二、物流企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现状

我国的物流企业数量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能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数量仍很少,规模也较小,服务意识和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物流企业的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是造成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的原因。物流企业管理能力较低。

三、自身存在问题

1.物流观念较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2.电子商务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低。3.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4.物流法律环境不健全。5.物流人才稀缺。

四、外部存在挑战

1.顾客需求不断升级。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客户需求重新设计物流与配送系统,只有最大限度的缩短订货处理周期、提高整个物流与配送系统的反应速度,才能满足客户的物流与配送需要。

2.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物流企业必须做到快速,以小时或分钟来计算整个物流作业的过程,这样就要求减少物流环节,健全物流网络,增加物流系统的透明度,才能降低经营风险。

3.市场竞争日趋加剧。加入WTO后,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准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不仅快递、零售领域一下子出现了诸如UPS、FedEx、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在传统的码头和航运领域,马士基、新加坡港务等国际重量级企业也加入其中。

4.营销方式不断更新。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已成为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外,像直销、邮购等类的营销方式也需要高效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5.企业自身资源不足。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考虑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或者将这部分资产分离出去而收回投资,后者实际上相当于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

6.全球经济不断融合。经济的融合必然带来物流体系的调整和优化。

五、方法对策

1.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开放物流业市场

调整区域性和部门性的法规,制定全国性的物流法,让物流企业拥有一个有序经营、平等竞争、规范管理的法律环境。其次,开放物流市场,学习国外物流企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国际物流市场的融合步伐。

2.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

电子商务物流人才要求在懂电子商务的同时熟悉物流;在熟悉技术的同时学会管理。培养物流人才,需要政府、院校、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指定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面向全国培训师资,大专院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设物流专业。另外,加强物流人才的短期培训。通过国家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满足我国某阶段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3.国家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化物流系统

政府要大力扶持诸如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信息网络这些方面,以促进交通信息的完善和畅通无阻。国家除了加快这些方面的建设,加强物流中心的建设和科学有效的布局还需要国家的统一指导。物流企业需要依托现代物流技术,凭借信息网络和物流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提高企业水平。鼓励更多的实体企业运用互联网,通过网络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盈利率,使电子商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4.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的物流行业标准。二是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聘请较高层次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物流企业应经常培训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学习新的管理经验,更新理论知识,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物流企业也可以与国外先进物流经验的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扬长避短。三是物流企业应加快发展步伐,采取并购、重组、合作等方式扩大物流企业的规模和网络布局。

5.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发展

2014 年的双 11,天猫交出了 571 亿元销售额的成绩单,在这背后,则是 2.78亿个物流订单。面对巨大的物流压力,大多数电商经理人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增加临时工,全天 24 小时不间断运转,用人海战术解决订单数量的井喷。由此,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应运而生。目前,在前期近 3 亿的投入下,中联网仓在江苏丹阳拥有五层共 5 万平方米的仓库,从奥地利进口了价值 1 亿元的箱式输送机和滑块分拣机。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 3 月 29 日开仓运营至今,中联网仓的日平均单量超过3 万单,接近利润平衡点,双 11 当天则发出了超过 200 万单,这是中联网仓目前能承载的单日峰值,相当于一分钟发货 1500 单。

六、未来展望

未来电子商务物流发展前景良好,主要呈现以下趋势:企业规模化,管理信息化,系统网络化,经营全球化,服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邓之宏.电子商务物流基础与实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

第8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港口 港口物流 理论研究 运输网络

1.引言

物流被认为是现代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中在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第三个利润源泉。而港口作为国际化运输的衔接点,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宽,并朝着全方位增值的物流方向发展,于是港口物流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提出:即以港口运输和中转为主要功能,实现货物运输、仓储、配送、加工改装、包装、通关、商检、保险和信息交换等商品供应链服务。传统的港口物流主要是提供装卸、仓储、转运服务,然而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现代港口物流方向发展,即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2.国内现代港口物流理论研究

港口物流活动是随着港口经济的发展,依托贸易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货物运输的特点是小批量、大运量,对于其他相关服务的要求较低,因而整个物流活动的集成尚未形成;从50年代到70年代,生产的全球化使成品及半成品的全球运输需求增加,集装箱运输出现,传统运输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运输与装卸、存储、搬运以及信息流通活动的集成也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口的功能从单一货运生产到综合物流汇集,运输方式也从车船换装到联合运输、联合经营,从传统装卸工艺到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运输方式的转变,港口物流活动真正成熟的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之后,现代港口物流,根据客户要求,负责港口物流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协作配合和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将货物由供应地向需求地快捷、准时、经济的空间位移,实现货物的“门到门”运输,将装卸、仓储、运输、配送、加工、信息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达到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港口物流活动开始真正由传统的港口物流向现代港口物流现代港口发展。

我国的传统港口物流具有许多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一是GDP中的物流费用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9%,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8%,比美国高出近一倍。二是生产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仅占5%,其余时间都用于仓储、装卸、运输等环节,物流费用平均占到生产成本的40%以上。三是港口装卸运输成本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目前港口特别是装卸设备技术含量低的港口装卸成本比较高,要求港口企业管理精益化,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装卸运输环节,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货物在港口装卸运输的物流费用。四是港口竞争要求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目前港口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物流链之间的竞争,港口由“独奏”变为“大合唱”,发展“一条龙”运输大协作,提高整个物流链运输效率,达到物流链各节点的共赢。

传统港口物流向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现代港口物流链长;二是现代港口物流多功能;三是现代港口物流效率高;四是现代港口物流费用低;五是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先进;六是现代港口物流吸引临港产业集群。

我国港口的布局分布日益合理化,产业结构不断被升级而得到优化。港口供应链各环节功能完善,港口物流规模不断被扩大。同时,我国港口功能在不断扩展的同时已经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相应的不足之处是指以下三点。第一,我国虽然在港口物流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国港口物流基础性设施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物流企业及物流市场的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第二,我国港口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第三,人才匮乏。物流能力是衡量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之一,同时港通业的物流水平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这个大前提下,充分认识和了解集成理论与港口物流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掌握集成理论的特点和规律,将其有机的融入港口物流理论当中,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推动港口物流理论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为整个港口供应链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以期对地区的经济繁荣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发展着的现代港口物流是港口发展的趋势,是港口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也是衡量一个港口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3.国外现代港口物流理论研究

鹿特丹、新加坡、洛杉矶等国外先进港口利用港口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以高科技手段、现代化管理为特点的港口物流,取得巨大成功,其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港口业的新趋势。在港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港口始终强调物流综合的理念,重视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港口物流,发挥港口作为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主体或平台作用。从这些典型港口的发展轨迹与特点不难发现,依托良好的区位、岸线资源、集疏运、腹地经济、金融、信息和政策等优势条件,提高港口物流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开展高效且具有特色的增值服务,是港口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

3.1鹿特丹港

荷兰的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人海的三角洲,濒临世界海运最繁忙的多佛尔海峡,是荷兰和欧盟的货物集散中心,鹿特丹港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有“欧洲门户”之称。港口起重设备齐备,作业船只500余艘,根本上解决了货船等泊位和等货物的问题。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居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鹿特丹港经济腹地包括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工业发达的国家,是欧洲最重要的石油化工、集装箱、铁矿石、煤炭、食品和金属运输港口。物流中心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调度指挥由计算机软件优化辅助,完全由计算机控制,依靠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完成装卸。

国外学者分析鹿特丹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理念,得出了其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几个特点。①鹿特丹港是一个海、河综合港,经济腹地宽广,货物品种多;②港口规模大,机械设备先进,腹地范围广,物流供应链完备,它的物流运输网络由各个深水货运码头,上几百家物流服务公司和便利的腹地连接网络组成;③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进行功能调整,包括扩大港口区域、允许设立船公司集装箱码头、促进发展腹地交通、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推销配送园区概念等。

3.2 新加坡港

新加坡是一个因港而兴的国家,建国后仅经过40多年的苦心经营,就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伴随着港口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新加坡的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综合关于新加坡港口物流的研究来看,新加坡港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这几方面的内容。①港口运作效率高;②科技应用水平高;③专业性强,服务周全;④物流服务积聚程度高;⑤物流企业实力雄厚。新加坡港口物流业的成功发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总结来说,主要有:①实行域外经营管理;②实施跨国公司积聚战略;③统筹港口物流与制造业协调发展;④政府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⑤注重人才培养。

3.3洛杉矶港

洛杉矶港位于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西南沿海圣佩德罗湾的顶端。濒临太平洋的东侧,是美国第二大集装箱港。

洛杉矶港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其能够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利用到港口物流中。洛杉矶港南加州码头引人革新的无线射频技术(RFID)。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智能化和最优化,是国外一流港口的重要特征。

洛杉矶港口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以下两点:①洛杉矶是美国的一座综合性大港。拥有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湛的管理、船员队伍,装备能力不仅能够满足洛杉矶港辖区的拖轮作业需求,同时也完全有能力为其它码头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②港内物流运输快捷高效,信息监控及时,通过港口物流信息“高速公路”,大大提高了港口货物的通过率。

4.现代港口物流

建立现代港口物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建立现代港口物流可以提高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可以推动集装箱干线枢纽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加强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可以为国际物流经营者的投资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完善港口及港口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我国建立现代港口物流基础比较薄弱,起步较晚,但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重要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依据我国的国情提出的基本发展策略、建议和目前建设中总结的经验,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快速高效地建立我们的现代港口物流。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船舶大型化对港口物流的要求以及港口向现代物流活动的枢纽转变都决定了现代港口物流形成的必然性。所以,我们对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进行理论研究,必须注重对现代港口物流在当前社会下发展最为需要关注影响最大的方面,人才培养机制和港口物流信息化这两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现代港口物流的发展和未来有着有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贸易及物流链正在逐步形成,每一个沿海港口几乎都成了国际物流网络中的组成部分。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及物流链中的重要节点,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必须提高其服务效率,延伸拓宽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增值服务,也正逐渐向提供现代物流服务方向发展。依托港口,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港口争强竞争力,寻求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研究现代港口物流,首先就是要对港口物流信息化进行研究,现代港口物流业已经形成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港口的装卸、储存和运输等环节中已广泛运用,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港口物流信息网,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运输规模化、物流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港口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现代港口物流理论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理论,其中所谓现代就是指之前所没有的,那就是说我们要研究的港口物流信息化,如何通过信息化服务让港口物流服务更加完善,如何利用高科技的东西将整个港口物流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随着新兴技术、信息化设备以及管理理念在港口物流中的不断应用,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科技人才在现代港口物流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将“现代信息化系统”和高科技人才有效地应用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韩笑妍.现代港口物流业形成及发展历程[J].中国远洋航务,2006.2:38-39.

[2]朱慧兰.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0.03:58-60.

[3]魏君.提升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思路[J].物流科技,2012,4: 49-50.

[4]郑睿涵.有关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深入思考[J].管理观察,2012,06:13-14.

[5]谈超凤,董海亮,于敏.浅谈我国沿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J].珠江水运,2010,6: 48-49.

[6]苏亮.建立现代物流港口的意义和策略[J].物流科技,2006,29(129): 04-05.

[7]王忠诚,桑秀丹.港口物流理论基础与形成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0,6(218): 47-48.

[8]陈晓笛.浅论集成理论与港口物流理论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2,10: 10.

[9]刘文博.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商界,2012,5:117-118.

[10]汪鸣.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及思路[J]. 大陆桥视野,2012,03:50-55.

[11]梁晓杰,东朝晖,熊才启.借鉴典型港口经验助推我国港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3: 56-57.

[12]久子.2010年俄罗斯港口物流[J].西伯利亚研究,2011,38(6): 22-24.

第9篇:现代物流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

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

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11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三)国际态势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仅有20多年历史的行业。据UPS环球物流公司的调查资料显示,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物流服务用户都有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考虑。由于政策的限制,外企的投资还主要限于物流基础设施,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涉足驳船、内陆集卡甚至航空货运等。另外,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主要目的是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提供分销运输服务,以便保证外商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效率,从而确保和提高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在“商业存在”方面应秉持机遇平等的原则,我国与美国、欧盟所签订的具体协议,外国公司将享有产品分销权,现有的法规限制将取消。另外在物流服务业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不限制所有服务行业的现有市场准入和活动;在此期间,国外的服务供应商可以建立百分之百的全资拥有的分支机构或经营机构。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中,国内物流企业将会面临十分严峻的竞争形势,无论哪家企业,只要能够掌握了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不断更新改造物流网络,致力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并进而在融资市场上获得成功,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都是有可能的。

总之,随着物流热的兴起,第三方物流得到长足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物流服务功能显著改善,出现像中远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从整体上看,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据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对2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13%[4];况且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改制改组未到位,企业机制不适应

一是省市、地市级物资部门虽然成建制改,但大多是换个牌子的“翻牌公司”,产权模糊、权责不清,现代企业制度远未建成。二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不够深化。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物资企业虽然普遍地开展了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物资企业的机制转换还是初步的,在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资金管理上还很薄弱,经济效益低。三是企业约束机制乏力。有的企业领导盲目决策,出现不少“三拍”(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膛保证、拍屁股走人)工程项目,资金有投无回;有的用企业流动资金炒股票、搞期货,造成巨额资金损失;有的企业领导、挥霍浪费,对企业业务骨干管理乏力,“体外循环”现象时有发生,使企业雪上加霜。

(三)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为了加快我国物流中心向第三方物流基地转化,拓展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应对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流企业,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流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二)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国有资本从物资流通行业退出是必然趋势。因此,物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应按照符合市场规律的产权形式规范,走先改制、后转型的路子。但从现状看,要物资企业全部退出市场也不现实[5]。由于企业领导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相关政策也未完全到位,因而为平稳过渡,避免震荡,保持社会安定,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改制方式包括资产置换、重组再生、兼并联合、整体或部分买断等,使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职工参股、控股或全部职工股的多元产权主体,国有资本实现部分退出或全部退出。经营上实行承包、租赁、国有民营和民有民营等多种方式。同时,结合转换企业机制,并在围绕和抓住企业主要优势的基础上,向相关领域延伸,发展现代物流。

(三)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总之,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规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贸经济,2002,(10).

[2]郭晓帆.物流业与海南经济发展[M].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3]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0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