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生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学生管理制度

第1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独立自主;课前预习;学生主体

初中学生在进行了一年的学习实践后,对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熟练,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进入初二就要接触物理这么有难度的学科,对学生来说压力很大,况且物理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参悟其中的奥妙。初中物理主要以力学和电学为主,这两部分也是中考的重中之重,物理的应用题偏难,如若不是自己理清解题思路,教师讲解千遍万遍也是无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于物理这一学科而言,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不少同学认为:反正老师都要在课堂上将课本知识讲一遍,因此完全没必要进行预习,有些同学甚至觉得预习就是在浪费时间,这些想法是错误的。预习是对课堂知识提前进行了解学习,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会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都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在预习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当学生仅靠自己浏览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就会极度渴望老师的解答,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对于老师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就可以分清主次,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仔细聆听,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中弄懂的问题,再一次聆听有利于巩固知识。如此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同学,教师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使用一些方法加以引导。

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需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便可很快形成预习习惯,有时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叮嘱学生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但很少有学生会照做,学生在课下是否预习教师无法监督,但可把学生预习工作转移到课堂上来。比如在“压强与浮力”一课的学习中,讲课前教师可留给学生十分钟对课本进行简单的预习,并叮嘱学生自己理解,把不懂的地方重点标记出来。预习结束后,有的同学可能会对马德保半球实验有疑问;有的可能对压强公式不理解。此时教师可对学生的疑问做系统的讲解,让全班同学都对比问题不再有疑问,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更是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学生体会到了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多利用几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渐渐地学生就能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课堂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老师只在旁边起到引导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恰恰相反,老师处于主体地位,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并且记笔记,把老师说的话当作至理名言,而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上来,也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呢?

(一)把时间留给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往往不够强,他们想问题看问题往往都很简单,停留在问题表面,因此,他们在上文提到的预习阶段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把课文讲解了一遍后,可能某些学生对一些疑难问题仍有疑问,这时教师不必马上给学生释疑,虽然直接给学生讲解可以让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但这也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把问题留到课下,让学生在课下自己讨论解决问题,等到再次上课,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他们讨论的成果。学生互相之间已经交换了意见,从各方面各个角度全面分析这个问题,对问题的见解会更明朗,这时教师只需稍加总结便可完美地为这道题画上句号。

(二)把发言权交给学生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工具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直接可以说是灌输给学生,老师完全是整个课堂的主宰,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批判权,这样的课堂沉闷无趣,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也没有发言权对目前老师的教学做出正确的判断。显然这样的课堂不是学生想要的,因此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权非常重要。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有什么意见随时提出,同时教师要在释疑的过程中非常耐心,不能让学生有压力,而且教师要赋予学生批判权,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学生可直接向老师提出,师生共同探讨。把发言权留给学生不但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声,还能纠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这也是实现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一步。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

现代教育制度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平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处于引导地位,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而不是完全去把知识机械性的灌输给学生,学生仅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教育模式完全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第2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初中学校是中等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校内管理工作也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给予了宏观性的指导,要求初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越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初中学校作为中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课程知识,为中学生未来接受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保证了初中班级管理达到预期的成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初中学校也开始对校内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以人为本”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改革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1.“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

“国家发展靠人才”,教育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不断完善中等教育体系是加快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中学生是初中学校提供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只有学生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初中学校的教育价值,倡导“以人为本”是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思想。对于初中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则是“以学生为本”,学校一切的教育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便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未来初中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2.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综合策略

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下,我国初中学校学生管理有了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这为“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实施提供了诸多帮助。初中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应充分利用上述有利的条件,以校内学生管理实况为基础展开工作,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学习管理成效。我认为,初中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对策:

(1)秩序方面。

教育部门宏观指导下,学校文化课程教学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改革阶段,各类文化课程均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学调整,旨在为中学生提供更为优越的专业学习条件。学科评估是初中学校教改里的重要内容,经过学科教育评估创建多元化监督体系,督促教师时刻反省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朝着文化课程创新教学方向发展。

(2)培养方面。

初中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初中学校要全面推广技术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战略模式,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专业人才的职业价值得以实现。

(3)校规方面。

班级管理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机构共同提出的学科教改活动,安排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或学者从事课程的评估活动,以获得最为公正、专业、可靠的班级管理结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倡导了“人”在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教导学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初中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

1.初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新时期教育部对人才教育工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要求各地初中学校拟定切实可行的教改方案,着重解决学生在初中教育期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学生的难题,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而出现异常心理状况,进而影响了其校园的正常生活。异常心理对于中学生而言,不仅是心理上的异常状态,更对学校生活及学业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课程学习。初中学校必须深入分析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2.初中班级管理中心理辅导的对策

第3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校的政教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涉及到的德育、安全等进行教育。初中生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初中政教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阐述,进而充分的展现出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政教处 管理工作 初中学校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引 言: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政教处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就是德育、安全、校风校级等,这些是确保学生顺利工作的基础条件,也是必要的条件。要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政教管理工作,首先就要要求有关管理者具有一定的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教处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完善现有教学体制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安全的认识[1]。下面笔者将会针对如何做好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1要有良心、责任心、公正心

政教处的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首先良心、责任心、公正心对于政教处管理教师而言是最为基础的素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教处管理工作的人员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呵护学生、爱护学生。因为政教处管理部门的工作较为繁琐,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关教师一定要进行监督、检查,要确保政教处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对于初中有关领导和教师而言,政教处工作的顺利开展⒒峁叵档窖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能否实现。所以一定要要求政教处管理部门的教师具备较高的责任心和公正心。

2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

在政教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教师一定要明确政教工作的主要内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政教管理工作者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政教工作者都认为该管理部门就是一个处理学生打架的“派出所”,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对于学生而言,政教处可能是处理学生之间纠纷和矛盾的部门。但是对于政教工作管理者而言,就应该以“抓安全教育为主”,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来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的遵守校规校级,做一名高素质的初中生 [2]。

3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政教处还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中学生对社会还没有过多的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欺诈,为了避免中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就应该在初中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社会的危险性,也应该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政教处管理中的主要环节,有关政教处管理教师一定要对其有所认识和了解。初中的学生一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所处的社会背景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3]。

4抓好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保证,也是政教处的主要工作之一。首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并且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这些都是政教处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抓好安全工作是政教处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当代初中生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主要的力量。不仅如此,初中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也将会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会更好的实现政教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5完善管理制度

5.1成立学校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政教处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且搞好学校的卫生管理,对学校内部的卫生进行清理也是为了美化校园环境,也能够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好习惯。综合情况来看,我国初中学校政教处管理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所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抓好政教处管理工作能够推动我国初中生更好的实现高素质的发展。

5.2制定学校文明习惯养成公约

在政教处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制定校园文明公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有关初中学校还应该抓好校级校风,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哪些事情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初中学生对于事物应该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一定要拒绝。只有明确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更好的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非常主要的。由此可见制定学校文明习惯养成公约是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必要条件。

5.3制定细致的班级管理细则

政教工作的重点就是抓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政教工作的基础。在对学生的实际管理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循有关管理条例,必要的时候可以制定相应的班级管理细则,这也是为学生的高素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明确的管理条例能够起到约束性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实现创新式的发展。对于政教教师而言,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加强思想教育,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心理和思想[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如何做好政教处的管理工作等内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初中学校在政教管理工作方面仍然有待加强,作为政教处的管理者,就应该肩负着营造良好学风、校风的艰巨使命,在不断的拓展和创新中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学校政教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建中,王家卫,李秀文.学校教育领域的半壁江山――浅谈学校政教管理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2014(09):145―156.

[2]魏永田,张红艳,李明军.政教人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热爱、钻研、求新[J].天津教育,2014(07):109―117.

第4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较为叛逆,行为涣散,班级管理中困难重重。在以往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基本是“制度化”的管理,即在学校统一的管理要求下“执行管理命令”,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发展特点,较为机械,不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成长,也由此而带来了“学生管不住”、“留不住”等现象,甚至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学生和教师“对抗”的现象。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实施班级管理,不仅可较好地改善师生关系,也能有效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树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的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因其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是“育人”的工作。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因初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所影响,传统的“制度化”的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班级管理的目的旨在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发展便具有了现实指导意义。

树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学生。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很多班主任都容易出现“偏心”的现象,即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奉为“掌上明珠”,而对成绩、行为较差的学生则是“冷眼相对”,从而导致师生间关系僵化。尊重每一个学生,首先要从“每一个”着手,即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平等的对待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尤其是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教师更不能出现偏袒,而要以“相同的标准”来对待学生。如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旷课等现象时,无论成绩优差都要同等对待。

其次,要注重去发现学生个体的优点。在一个班级中,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就是要在管理中做到“扬长避短”,让学生多发现自己的优点,通过放大优点来规避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在班级管理实务中,某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其好动,组织能力较好,笔者在和其沟通并征得该同学的同意后,通过竞选方式让同学当上了班级的文艺委员,在“五一”、“国庆”等活动中,该同学较成功地带领班级学生组织了文艺节目并担任了主持,从此,该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从这里也不难看出,在班级管理中“扬长避短”更胜过单调“说教”。

二、建立人本主义管理机制,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

初中学生之所以难管,原因除了学生成长中的青春期的叛逆性影响外,还有外界环境和学生需要等因素。建立人本主义管理机制,就是要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去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当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班级事务中后,就可较好地避免学生去参与一些不良的外界获得,从而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

建立人本主义管理机制,首先要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来实施管理。以操行评分为例,班主任教师先组织学生对操行项目进行确定,然后制定细则,细则制定后各个小组讨论,讨论后修改然后试行,试行后再修改,逐步完善。让管理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提高学生的自制性。又如在班干部组建过程中,班主任可采用提名后竞选的方式进行。如班长一职,教师先让学生提名候选人,提名以一定时间(如一个月)为考察期,被提名学生在该期间要履行班长的职务,学生根据其表现进行打分。考察期过后组织学生竞选,在竞选过程中,被提名学生要进行竞选演讲,然后再履职,履职过程中成绩“班级考核组”,若班长出现不负责或没有履行好班长职务时,班级考核组可罢免其职务,重新推荐并选拔新的班长。

其次,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班级只是一个小群体,但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班级管理中涉及学习管理、卫生管理、纪律管理、自习管理、宿舍管理等内容,要班主任一个人面面俱到不大可能,此时,班主任教师可采用“毛遂自荐”的方法,将班级中的各种事务以“承包”的方式下放。如卫生管理,班主任将“劳动委员”一职“下放”后有几个同学“竞选”,班主任就采用“轮换制”方式进行,然后对“卫生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后评出优劣,再实施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管理的兴趣。

三、多角度拓展发展渠道,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价值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容易走极端,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间的关系较为僵化,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喜欢“对嘴”、“反着干”,原因是其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多注重去发现学生的价值,多拓展利于学生发展的渠道,让学生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特点来拓展发展渠道。以班级中有学生喜欢文学为例,班主任将这些学生组织起来成立文学社,然后开通文学博客,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增强了其自信心。其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每学期的期末通知书为例,班主任在管理中试行成长性评价,采用小组打分制对学生的成绩、操行、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等进行打分,再根据一定比例得出综合分,最后学生先写自评,班主任再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全面了解自己,树立其自信。最后,班主任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展现自己。如在管理中,班主任可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满足感。

第5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结核病 筛查 防治

2006年3月份,县医院报告在高考体检中发现有多例可疑肺结核病人,为防止结核病在学校学生之间的传播,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管理。随即我县疾控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结核病筛查(PPD实验)。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赵县寄宿制学校的2596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初中学生7045名,高中学生17277名。

1.2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PPD)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对儿童、少年及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不能区分自然感染或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实验方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_-RT23)。左侧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0.1ml(5IU)皮内注射,48—72小时观察及判断结果。结果判定:测量硬结的横径及纵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4mm为阴性,5—9mm弱阳性,10—14mm阳性,>15mm或虽<15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2 结果

2.1在25960名学生中PPD实验反应≥10mm的学生2188名,阳性率8.43%,其中强阳性反应学生1468人,强阳性率5.65%,通过进一步复查,查出肺结核患者38名,患病率146∕10万。

2.2不同学龄段的学生PPD阳性反应率及病人检出情况:见附表。

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检出率比较:小学生六年级1638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人,阳性率1.3%(其中检出强阳性学生8人,强阳性率0.49%),未检出学生结核病人。初中生7045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215人,阳性率3%(其中强阳性学生149人,强阳性率2.11%),初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1人,结核病人检出率0.01%.高中17277名学生中检出阳性学生1952人,阳性率11.3%(其中PPD强阳性学生1311人,强阳性率7.59%),高中学生中检出结核病人37人,病人检出率0.21%。 转贴于

3 讨论

3.1结果分析

阳性率比较:平均阳性率8.43%,高中(11.3%)高于初中(3%)和小学,初中高于小学(1.3%),且差异明显。

病人检出比较:小学未发现病人,初中检出率0.01%,高中检出率0.21%,病人检出率差异明显。

3.2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县三个学龄段学生的结核病筛查,发现高中学生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初中和小学,

3.2.1本身原因

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危易感人群,由于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也逐渐增多,这样就无形之中增加了结核病的感染的机会

3.2.2学校原因

现在寄宿制学校的班级容量严重超员,空气流通不畅,卫生环境不容乐观。另外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结核病防治规范(办法)但是学校对结核病防治工作还是缺乏重视,各项防控及检查制度未按要求落实。

3.2.3结防机构缺乏对学生人群的警惕性:

结核病控制机构对学校结核病不重视。对就诊的7-23岁之间的结核病人未询问是否为在校学生。这样就增加了结核病在学校的传播机会。

3.2.4职责不清 监督不到位

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学校结核病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管理机制,监督机制不到位。在管理和督导上互相扯皮不能正常的开展、 落实各项工作。

4 建议

4.1建立相对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相对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

4.2学校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协作切实做好学生的体格检(尤其是新生入学的结核病筛查)。入学后坚强对学生身体状况的追踪随访。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及晨检制度,

第6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术、文化内涵,也包括道德修养,它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快速成长和逐渐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惜,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培育、收获。”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学生,不断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1.召开特定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品德标准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常态化,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每月都应定时召开主题班会,最好每月安排两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例如,班主任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较为关注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开展主题班会,针对同学之间如何正确的相处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正确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小矛盾,要宽容对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如,给其他同学主动的讲解不懂的难题。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如果在平时时刻注意,一定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风气,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好。在召开主题班会时,除了要对学生讲授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行为标准外,还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平时遇到的道德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初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还很不成熟,容易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私下写信,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班上集中解答,召开针对性的班会,帮助学生解惑。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制定有效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后,还需要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借助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全面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想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第二,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现代化班级管理模式,即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班干部为班级管理纽带,实现学生之间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学生在班级中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不断地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规可循。如保护公物公约、仪表规范制度、在校纪律等,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平时应该遵守什么。同时,教师还应安排班干部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查,做到日检查、周小结。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表现不好的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德育管理模式。诚实守信是检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为了督促学生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写入诚信管理内容,为班里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如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以及不认真参加集体劳动等不诚实守信的行为,记入学生的个人档案;对于拾金不昧和主动承认自己错误都可以算为诚实守信行为,也要记入个人档案。如果学生在一年之内,档案中出现两次以上不良记录,取消一切荣誉的评选资格,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对于不良记录较多的同学,要重点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法。

第7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学生管理;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于专业型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在部分高校中,在学生管理工作的方面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对于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无法达到社会所需求的标准。本文就针对当下高校体育教学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相关阐述,并针对其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创新思考与建议。

一、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相关设施及教师配备不足

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对于专业型体育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都处在不断增长的状况当中,为了有效地满足这一社会需求,高校的体育专业招生数量也在不断提升。[1]但与这种日益增大的需求量所无法匹配的是,部分高校并没有重视购置更满足学生需求以及更专业的体育运动设施,而在体育学院与相关体育专业中任职的专业教师数量也大量缺乏。由于体育教学工作者的缺失,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迟迟无法得到进展,教学效益也始终无法提升。体育专业区别于其他高校专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它更加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与规划更加细分化的训练目标。但在专业教师大量缺乏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模式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没有合适的人员来进行有效推进。而在部分高校中,体育场馆的老旧与体育设施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体育专业学生无法有效进行训练活动的开展,自然也就无法完成本应达到的专业课程标准,最终使得高校向社会所输出的人才素质低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除了要促使学生完成教育系统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与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囊括着一部分的后勤工作。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标准也随之提升,高校的相关教学模式与管理方式也应不断随着社会的变革需求而改善。[2]在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工作已经开始向着社会化不断转化的背景下,原有的管理模式自然已经不再适用。在当下的部分高校对于体育学生的管理体系中,由于功能式分区的运用造成了学生内部缺乏集体观念的情况。在学生无法按照相应的层级来进行统一管理的情况下,以往的高校管理工作自然无法顺利推进。

(三)学生自身存在问题

在升入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都被局限于应试性教育的教学模式之内,导致他们本身对于教育理念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对于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纯粹只是因为文化成绩达不到要求才选择了以体育技能考试的方式来进入大学。这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达到了标准,但相应的文化成绩却根本达不到要求。对于这部分体育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意识往往会过于突出,以至于根本无视课堂纪律,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于教师的劝诫和教导都不以为然,从而为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较大的障碍。

二、基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思考

(一)优化体育教学学生管理

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新时期,体育技能也拥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社会对于专业体育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始终在不断扩招相关体育专业的学生。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校在同时承担着扩招与改革的压力下,必须针对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优化。首先是应对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情况产生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对相关体育教师进行扩大招募,并且以更加优渥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教师加入高校体育教学群体当中,充分保障体育教师应该拥有的权利与利益。[3]二是在短时间内只能维持着现有人员数量的情况下,高校就需要建议体育教师进行管理理念的改革。在当前时期,部分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仍在被局限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框架之下,认为事必躬亲,对于学生大大小小事务的安排与管理都必须自己来亲自进行。实质上,这样的管理理念不仅加重了教师本人的心理压力,也直接增强了教师的身体负担,将繁重的工作重担都挑在自己的肩膀上。而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的机会。在大学生普遍已经成人的基础上,重视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是新时期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更高要求。体育专业教师需要懂得尊重并且充分信任自己的学生,将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权力交给学生自己。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从繁重工作压力中得以解放,也能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进行有效地铺垫。

(二)明确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会对管理效果、学生行为规范程度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高校以往所运用的管理制度之所以始终无法取得有效的管理成果,其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相关制度规定过于僵化,学生极易对其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在新时期,高校需要改善这一情况,对管理制度的内容进行重新界定。管理制度绝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条例”,而应该涵盖各种不同方面的内容。例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记录,对体育场馆中各类设施、器械的使用制度以及管理制度的明确,对各类校内校外各项体育比赛举办的相关制度的明确等等。这种全方位的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实时记录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保障相关管理者能够及时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从而有效增强工作效率。也同时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应遵守的规则,对自己的一些出格行为以及消极的学习态度加以约束和改善,加强自我管理。

(三)注重管理与服务的统一

部分高校的体育学生管理工作执行者没有合理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认为自己的地位始终比被管理者高出一截。这样对待工作的心理就十分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反感情绪。实质上,高校明确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本质上也是为了促使学生自我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管理者需要以平等的、甚至于服务者的态度来进行管理工作的开展。当管理者将自己的位置放平,也就更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管理者需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起一个平等、真诚的沟通渠道,深入学生群体之间,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与行为喜好,与学生之间培养友谊,以充分获取学生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进管理工作当中来,并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开展。[4]在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设立都较为僵化的情况下,软化学生的反感与对立情绪是一种推进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

(四)增设奖惩手段进行管理

第8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18-01

作为初中学生管理的关键部分,班主任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班级整体氛围与学生学习情况。从班主任工作情况看,本身面临一定的难题,需成为学校、家长与学生间的重要纽带,若未能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便会制约该纽带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对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创新管理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管理弊病分析

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对班级管理有效性提出较多要求,尽管大多学校与教师认识到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落实中仍有一定弊病存在。具体表现为:第一,教育管理理念过于滞后。初中教育管理工作本身为长期总结与创新过程,班主任需立足于班级实际总结出特色教育管理方法。但当前大多被任命的班主任并未接受过系统培训,无论从理论水平或实践经验方面都处于缺失状态,多为一般教师被任命为班主任,实际开展管理工作中倾向于照搬照抄其他班级管理模式或前人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滞后,难以保证管理有效性。第二,管理形式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明确指出学生主体地位应得到尊重,但部分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选用的方法多以单一的说服或管制方式为主。需注意的是,初中生本身处于青春期阶段,叛逆心理较强,在强制管制或说服下很可能起到反作用。由此可见,无论在教育管理理念或教育管理形式上,都有一定弊端,影响班级管理的有效性[1]。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管理路径

2.1模范榜样树立。班主任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班主任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以身作则,将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许多管理内容不必强调便可落到实处。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晨练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晨练,或在内务整理中,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物品摆放,这样学生日后便会自觉进行晨练、摆放物品。同时,教师以身作则下,学生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钦佩感与好感,主动配合班主任管理工作,减轻班主任管理工作负担的同时,也能提高管理水平。

2.2班委团队构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其揭示的便为到团队力量的伟大,班主任工作再努力,若无人配合写作,也将难有作为。对此,班主任工作创新管理中,应注意进行班委团队的构建,构建中可采取自荐与推荐相结合方式,在初期管理中主要以班长、卫生委员两职为主,班主任将自荐与推荐名单公布,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最佳人选,而在学期末可根据学习成绩或其他日常表现进行其他班委的选择,如学习委员或文艺委员等,这样可保证班委团队成员的合理性,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

2.3管理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成功的团队要求有合适的规范制度作为管理的保障,班级管理工作亦是如此。班主任创新管理中,要求以学校管理条例作为依据,征求全班学生意见进行班规草案的设计,并将设计的草案拿到班会中开展讨论,确保所有学生同意后执行。其中制度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可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如关于日常奖惩规定的完善,对于约束学生行为可起到突出作用。但需注意的是,制度落实中,应将其用"活",避免完全参照制度规矩引起学生反感,如部分教师完全根据奖惩规定,对违反纪律学生"严惩不贷",或出现批评过度情况,将失去管理的意义[2]。

2.4家校协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并非学校"一家独大",也需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其中,这样才能使教育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可建议学校进行校讯通服务平台的开通,平台主要负责学校、家长间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可通过平台向家长反应学生相关情况,家长也可在平台中提出关于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这样在学校、家庭双管齐下进行管理,对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可起到突出作用。需注意,无论采取哪种创新管理方式,"狠抓学习"都应作为管理的关键性内容,而学习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如亚里士多德提及"除去地里杂草,关键在于种上庄稼",学习管理同样,需将更多正能量输送给学生,避免学生有悲观抵触心理,专心务学,以此使班级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学习得到保障[3]。

结论:创新管理是当前班主任工作中需考虑的主要内容。实际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立足于当前班主任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病,如教育管理理念滞后、教育管理形式单一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管理工作,包括模范榜样树立、班委团队构建、管理制度保障以及家校协同管理等,并注重在创新管理中狠抓学生学习,以此使教育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班级氛围。

参考文献:

[1]宋俊霞. 关于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创新路径探讨[J]. 读书文摘,2016,16:28-29.

第9篇:初中学生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育并重教学模式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优良的品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容易受外界干扰,因此,应将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现阶段的部分班主任虽然已经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仍未能在德育工作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致使德育工作存在重管轻育的问题,整体质量不佳。

一、管育并重模式教育原理

管育并重作为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产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要求班主任以先进、积极的教育思想理念引导、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德育工作来看,管育并重教学包含了“管”和“育”两个环节,其中“管”指的是管理,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手段。在德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在考虑德育教育目标、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育”是对“管”这一教育手段的补充,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一些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叛逆心理。在班主任管教过程中,有的学生未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此时发挥“育”的作用,深入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结合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能有效地提升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可见在管育并重模式下,“管”和“育”均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促进。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运用管育并重模式的价值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指导。基于该教育理念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管育并重本身是一种全新化的教育模式,其将“培育引导”放在了与“管理教育”相同的地位,这不仅实现了教学方法创新,而且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更加灵活,有效地提升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另一方面,在传统德育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动机考虑不周,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这使得德育管理中经常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班主任仅是按照学校量化指标评价学生、管理学生,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管理行为的用意,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降低了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而在管育并重模式下,班主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层次地创新教学方式和德育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了班主任与学生的深层次对话和心理交流,减少了学生的叛逆心理,提升了德育教育质量。此外,从长远来看,管育并重创建了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有效提升了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推动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

1.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强。德育工作在初中班主任所有工作中占重要地位,不仅关系着班主任工作开展质量,而且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具有深刻影响。从开展过程来看,德育工作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但现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明显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深层次分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可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够民主,权力下放不到位,这影响了最终的德育工作开展质量。具体表现为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德育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多是由班主任决定,学生服从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参与班级德育建设的热情,致使德育工作质量不高。另外,受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够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初中生会与班主任产生隔阂,这让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学校有必要创建平等、民主的德育工作环境,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德育工作中“一刀切”现象明显。初中生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较快。学生受自我认知、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品德、素养的表现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这要求班主任系统考虑学生的差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德育工作。但现实情况是部分班主任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较为明显的“一刀切”现象。如在班级德育工作制度设计阶段,有的班主任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德育管理制度漏洞百出,难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德育水平评价是检验德育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德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但仍有较多老师按照学校制定的德育考核标准对学生行为进行量化评价,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评价方式未能凸显差异化的评价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评价得分还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新时期,有必要积极创新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方法,消除德育工作中“一刀切”现象。3.“重管轻育”问题较为突出。管育并重是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指引,其要求在德育工作开展中,系统协调“管”和“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初中生充分理解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初衷,按照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管轻育”问题。一方面,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应结合自身的言行,有意识地熏陶、引导学生,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但在落实德育工作过程中,有的班主任未能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标准,难以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有的初中生犯错时,班主任一味地批评指责,忽略了学生犯错误的原因以及心理活动,致使学生逆反心理强烈,严重阻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4.班主任未能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对于班主任德育教育效果具有深刻影响。部分年纪较小的中学生纪律性较差,不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容易出现违规违纪问题。在初中生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会将学生行为与德育教育的成绩挂钩,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班主任会扣除学生的德育分数。从管理效果来看,这种管理模式在短期内虽然能整顿班级的纪律,但却容易造成学生情绪波动,甚至有的学生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在德育教育模式下,一些初中班主任还将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理论教育层面,忽视了学生德育实践教育,学生不能以德育理念规范、纠正自身的言行,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此外,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还存在信息化水平低下的问题,如有的班主任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创新德育教育素质和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效率性和广泛性。

四、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管育并重模式的应用要点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德育工作民主性。以往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班主任权力下放不到位、德育工作民主性不强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管育并重教育模式下,班主任应认识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主动下放权力,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德育工作,以此凸显德育工作的民主性。首先,初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系统协调学生管理与学生参与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平衡状态。其次,为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阐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让初中生端正思想,积极参与德育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开展环境。此外,当学生参与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还应发挥教育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德育工作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性地设计德育教育的活动主题和形式,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德育工作的热情,确保德育工作的高效开展。最后,在整个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即便学生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也应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引导,这样才能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真正地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2.坚持差异化的德育评估和教育原则。学生思想道德和综合素养评估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能使班主任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且还能为下一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传统德育教育模式下,部分初中班主任忽视了对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准确评估,在德育教育和教学评估中存在“一刀切”的问题,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在管育并重教育模式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开展质量,班主任就必须注重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评估。在学生德育评估与教育中,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层次地分析学生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等,以此为下一阶段的德育教育设计和方法实施提供参考,确保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基于差异化原则评估学生德育水平时,班主任不仅要准确评价学生道德程度和素养水平,而且还要与学生深入交流,分析学生道德现状,满足后期教育引导需要。在班级德育管理制度阶段,班主任还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行为准则和德育管理制度,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另外,不论是在学生德育水平摸底还是德育教育效果评价中,班主任应摒弃传统以固定标准量化评价得分的方式,结合学生个性特征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在差异化评价中彰显学生的个性,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德育评价中,班主任应明白学生个体差异是正常现象,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3.正确处理“管”与“育”关系。针对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初中班主任在协调智育与德育关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管”和“育”关系的协调。一是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基本手段,在具体的管理措施下,大部分初中生能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和德育制度,严格约束自身的言行,锻炼并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因此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开展管理,以此让学生主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在实际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掌握好“管”的力度,即所有的管理措施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二是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如只是一味地管理学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此班主任还应注重“育”的应用。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先平等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地与学生交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深层次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和心理需要,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实施个性教育,这样才能达到以理育人、以情动人的目的。三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针对“管”“育”两种手段的应用,应努力实现以“管”促“育”,以“育”代“管”,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作用,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四是班主任自身形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具有积极作用。在规范使用管育并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初中班主任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标准,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熏陶和引导,达到优化管理,深化教育的目的。五是基于管育并重教育模式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时,还应注重教育理念及教育内容的更新,如尽可能地将教材中的德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4.创新德育教育中管育并重模式应用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管育并重教学模式应用水平,保证德育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还应注重管育并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依托管育并重模式开展德育教学时,班主任应注重创建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如可组织学生积极阅读思政相关的课外读物,主动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在班级内营造讲责任、重荣誉、重品行的氛围。其次,班主任还应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德育教育的网络阵地,减少网络负面信息对学生影响,提升德育教育的效率与效果。最后,实践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校内班主任应在班级建立学生管理制度,由学生自己评选品德高尚的同学组成班委会,实施班级管理,以此增强学生的带动作用。在校外,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五、结语管育并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深化其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只有深刻认识到管育并重教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理清“德”与“育”的关系,并在分析当前德育工作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深化德育并重理念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提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兴.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读与写,2021,18(15):250.

[2]沈登云.应用“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创新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24):165-166.

[3]杨文秀.浅析隐形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学周刊,2022,5(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