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风险管理效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法律风险 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在开展业务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违背国家法律和法规的风险,通常包括应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发生变化、违反相关法律规定、违反合同项下的义务、侵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对商务合同管理不当、未能正确行使法定权利等。其进行法律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所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科学估测,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降低风险。如果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得当,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包括合法合规、公司的治理加强、合同和知识产权的管理更完善、企业声誉提升、创造更丰厚的效益等。
一般风险管理的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五个部分,同样进行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也包括以上这五个部分。由于引发法律风险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项目时首先应对企业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识别。
虽然各行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会有所不同,但有些法律风险是所有企业都可能面对的:第一,劳动争议。目前,企业劳动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不按照法律程序解除劳动合同,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保密制度不健全等,还有相当多的劳动争议案件是由于用人单位依照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劳动者做出了处理,劳动者不服而引发的。对此,应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建立和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劳动合同的履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健全支撑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企业内部配套规章制度,强化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审查和修改现行规章制度,尽量降低法律风险。第二,知识产权问题。一方面企业应注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通过制订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方式加以完善,比如制定保密制度、与技术人员签订保密协议、知识产权协议、采取保密措施等。这些措施可以防范由于人才流动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过对相关知识产权法的学习和掌握,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发生,从而避免相应的法律风险。另外,也要建议企业对来自外部的侵权行为积极应对,可以通过向有关行政机关举报非法行为,或向法院提讼,或向公安机关申诉控告等措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第三,合同纠纷。合同纠纷一直是企业所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之一,最近几年合同纠纷呈上升趋势。起因大多缘于合同条款制订不严谨,合同对重要内容没有约定或约定不公,合同欺诈等。因此有必要建议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制度。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同时,特别要对企业的经营人员和法定代表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觉地运用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从而使企业从被动地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地预防合同纠纷上来。第四,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机构分工不明确,职能不分。一个企业只有好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治理的依据,管理才能科学规范,而好的规章制度靠的是分工明确的具体部门来实施的,如果分工不明,职能不清,不仅使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且也无法实现企业对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最终结果仍然会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混乱、监控不力。第五,企业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由于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因此,防范措施也要从企业自身做起。即企业应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包括风险管理预警体系、业务经营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并建立相关执行和监督部门,时刻关注国家有关监管措施和法律政策的变化,同时组织、督促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按国家法律规定进行,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自我监督和约束。
当然,除了以上企业所共同面临的法律风险以外,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企业还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法律风险,这就要求各企业在对管理状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本企业所存在的典型和主要的法律风险。以某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项目为例,针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特点,该企业法律部有针对性地总结出11类、40种具体的法律风险,内容涉及融资方式、机构设置、股权结构、上市并购、合同管理、涉外业务、内部规章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不正当竞争、政府监管等。
在对企业法律风险进行识别后,应确定法律风险的数据来源和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实地考察、查阅文件资料、询问企业机构设置情况和业务流程等方式。上案中为了对中外合资企业风险预测得更科学,公司法律部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企业现存的法律风险进行了识别,调查对象为企业市场营销部、客户服务部、信息部、策略规划部、财务部、人事部等部门。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收回问卷140份,并基于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比较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绘制了风险图表,从而确定各项风险的重要性及紧迫程度,以确认哪些是企业的核心法律风险。风险图表的绘制采取了坐标图的方式,在坐标图中以横坐标和纵坐标为轴划分为A、B、C、D四个区域,即高风险且高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低风险但高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高风险但低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和低风险低损害的法律风险区域。
当然,风险图表的绘制还可以根据所描述的对象采取饼状图和柱状图等不同形式。然后围绕着上述区域,对各区域进行整体描述,再逐一对各项法律风险加以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职业经验提出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
最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发现企业现行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法律风险问题,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构建科学的法律风险管理模式,并建立科学的法律风险保障体系。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在企业内部风险承担中起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公司领导层、内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督管理部门和外部审计机构以及公司的所有员工。法律风险控制的客体是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其采取的手段不是通过一些单独的、狭义的管理制度就能达到,而是一个涵盖公司经营各环节的有特定目标的制度、组织、方法、程序的制度体系。因此,其采取的手段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公司法律风险控制制度设计要遵循合法、有效、系统、预防、制衡的原则。法律风险控制制度应该包括组织机构、决策、执行、监督和支持保障等系统,每一个系统又包括许多子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制度体系。
具体而言,现代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制度体系一般应包括风险领导和风险实施两个层面。风险领导层面主要集中在企业法律部,由法律部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目标制定法律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全面持续的风险结构来确定、管理和监控风险,同时监督其他法律风险管理部门。法律风险管理计划应包括确定企业面临哪些法律风险、如何处理每项法律风险、企业如何监控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效果等。风险实施层面体现在由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和外聘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共同协助实施各项具体措施,确定各部门必须承担的管理法律风险的责任,从而以辐射方式辅助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及履行广泛监督。该模式有助于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核心活动,在企业的每个业务部门、每个层次建立风险结构或风险框架,使管理层不但对现有法律风险实施有效管理,而且能够随时发现新风险,提前进行预防。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具有揭示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的控制系统适当、合理,并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不同时期、不同部门面临的法律风险会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各部门实行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另外还应当结合企业整体管理目标,定期对现行风险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检查、修正,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法律风险管理的目的,减少因法律风险引起的经济损失,以保障企业谨慎、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华明著:《风险与保险》[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3页
[2]何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事务》[M].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第288页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风险控制
1建筑施工企业常见风险类型
1.1工程环境风险①自然环境风险。由于建筑业自身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等特点,建筑施工与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温度温差、光照节气等自然条件的关联紧密,作为建设施工生产的建筑产品更容易受火灾、雷击、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建筑施工企业的财产损失或者施工生产过程的中断。②经济政治环境风险。经济风险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因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市场上建筑施工所用的材料设备、用工人员等生产要素价格带来的风险影响。③社会环境风险。建筑生产牵涉与水电、环保、劳动等社会管理部门以及供应与运输等专业化企业的沟通协调,如果出现沟通协调不畅,则将出现公共关系风险,影响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建筑施工过程大多处于露天环境内,施工现场内的设备、材料难以避免遭到社会不法分子的偷盗等,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
1.2工程管理风险①投标管理风险。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的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②合同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签订和合同实施两个环节。在合同签订环节,建筑施工企业需与劳务提供方以及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等签订分包合同,分包方的资质不合格和合同细则不明等将给施工带来风险。在合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签订方不履约、政府管理等意外行为将为施工企业带来风险。③项目管理风险。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的作用很大,如果项目管理经理的成本、质量、工期、应收账款回收率、业绩等项目管理能力较差,将直接造成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资金流转等一系列风险的产生,影响施工的进度和总体质量。④人员管理风险。建筑施工行业的高风险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身风险较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基础、模板工程、吊装工程等搞危险性工程环节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增大人员管理的风险。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企业重要人员的变动等情况,也会给施工带来相应的影响,形成风险。⑤现场管理风险。在施工现场中,由于管理人员的误调度、误操作、误变更、误计量、误用料、误检修、误检验等造成的事故,将很可能引发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造成二次返工,给施工企业带来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2.1建立企业风险文化①树立牢固的风险预防思想。通过组织管理层和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学习和培训,强化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风险预防意识,提高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风险环境。②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分析施工过程面临的自然环境风险、经济政治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制定企业风险管理目标,通过签订风险管理责任状的方式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管理部分和普通员工,明确企业干部员工的风险意识,防患于未然。
2.2提高风险防范能力①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将可能引发风险的自然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因素,通过信息编程的方式,形成强有力的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将各方收集到的上述信息输入计算机,应用信息预测警报系统进行处理,对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进行预警提醒,通过识别、评估、预警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提高企业风险的预警能力。②建立风险信息传递渠道。建筑施工存在工程项目分散、难以集中管理的情况,因此企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现在科技手段建立统一、高效的风险信息传递渠道,及时对施工全过程风险信息进行动态收集和分析,实现风险信息在企业内部迅速的传递和交流,达到预防风险的效果和作用。
2.3全面加强风险管理①设立风险管理组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实际,通过设立由上至下的风险管理组织,设立专职的风险管理负责人,并相应设置中层和底层的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队伍,加强对企业人员的风险管理和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提高整体风险防范能力。②重视施工项目投标和合同管理。在施工项目投标管理上,企业应建立内部定额防止盲目报价,在投标中应坚持投入大额履约保证金的不承接,业主诚信低、合同条款过于苛刻的不承接的投标原则。在施工项目合同管理上,签订合同前,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国家相关法律研读合同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避免并修改损害企业自身利益的条款,在合同中限制和转移风险。③选用优秀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管理人才,企业要通过开放选拔,严格考核,选用得力的项目经理管理项目实施,以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工期、提高资金流转效率的风险管理目标。④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企业的《风险控制手册》,围绕建筑施工业务循环的过程,通过规章制度的制定,合理配置人力、机械、原材料等施工资源,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进行风险节点控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以达到防范风险产生的管理目的。
3结论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世纪,面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建筑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实施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先机。
参考文献:
[1]刘俊颖,刘瑞平,葛若.组织学习型模式在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桑广成.建筑企业风险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07(35).
[3]何华,周智勇.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企业经济,2004(1).
[4]张玲霞.课改新形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减负问题浅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5(1).
[5]李波.论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与索赔管理[J].中国建设信息,2003(282).
【关键词】风险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管理
1.引言
DSM项目尤其是EPC项目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在项目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风险。特别在工程类项目过程中,具有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方较多等特点,因此对风险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较其他要素管理有管理持续时间长、涉及要素多等特点。为确保实现DSM项目的预定目标,满足合同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 EPC)项目是我国DSM管理大力推广的以节能服务公司(ESCO)为主体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和实施方式。相对于一般DSM项目,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也远大于一般DSM项目。对此,有必要对EPC项目中ESCO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求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给出控制策略。
2.EPC风险管理内容
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EPC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EPC项目顺利健康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风险的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评估);3)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风险监控)。
EPC项目常见的风险分类有以下四种:1)按照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政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2)按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按照项目的运行阶段可分为项目规划决策阶段风险、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风险和审计验收阶段风险;4)按照项目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员要素风险、时间要素风险、资金要素风险、技术要素风险和其他要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带来的风险;2)物价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3)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风险;4)投标报价风险;5)项目分包商的管理风险;6)项目设计与材料采购风险;7)合同责任不清的风险等。
3.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3.1 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风险一般为客户信用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企业资信评估小组,根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并形成分析报告。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其次,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总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情况、产品、原料、生产、销售等方面。再次,项目经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项目评估小组根据以上分析,做出项目可行性结论。拟实施项目必须得到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的签字批准后,才能签订正式合同。签署相关的能源管理合同,非文本合同必须经过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查。
3.2 项目实施阶段
本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由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过程控制小组,及时了解和发现风险,使风险始终处在控制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ESCO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将风险通过合同或协议合理地转移给设备供应商和安装商。由于EPC项目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建设交叉严重,项目建设难度很大。把住项目技术关、施工质量关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技术的合理性,在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发生冲突时,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进行设计变更,使项目趋于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现场办公会、项目监理、设计变更传送等制度;坚持每天开现场会汇总施工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监理工程师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严格控制过程质量,保证整体较高的工程质量。在施工收尾时,由使用单位及厂内各部门参加,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分头落实处理,再进行试运行。
3.3 项目效益分享阶段
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SCO关注和研究。根据国内示范ESCO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比例及分享期限加以明确,并向客户解释清楚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S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ESCO在评估项目效益时,应注意回避与客户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效益分享风险。EPC项目带给客户的效益不仅是通过节能方式,还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成本等多种渠道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层变动情况和项目运作状况,定期回访客户,催收节能效益。
4.结论
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可以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工程质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不确定性。在风险管理中,我们应用管理科学技术,通过排除法把非风险源予以清除。水利工程建筑项目风险管理是管理的一个过程,利用风险管理理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可采取依靠观察、调研、实地勘测等,参考水利工程建设的风险发生概率及因由,结合项目建设全过程,建立健全工程风险管理预警系统,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管理过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损失。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程序化,水利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是用系统的、涉及各个方面,通过应急机制减少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实践中需要按照科学的流程予以落实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是风险应急预案,按照科学的程序予以评估,当然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
水利工程建筑项目一风险防控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社会公益要求与经济人利益诉求之间产生强大落差,水利行业在政策引导方面风险管理意识差,执行部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水利工程的风险度以及工程进度等工作的核定过多依赖评级结果,对企业盈利和发展的战略规划性差。从业人员很少具有危机、风险方面的专业背景,水利工程公益对象概念界定的模糊,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相对于私有企业小得多,风险防范的责任就会严重流失。由于水利工程公益性补偿制度的存在,水利工程出现风险的概率加大。机构设置时没有遵照完整统一的原则。信息屏蔽时有发生,这一切都会导致风险发生,从委托理论而论,链条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对人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财权和人事权都难以超然于现有利益集团,所以独立性难以实现。各种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共享利用,在公益型水利建设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中,缺少信息共享政策法规,共享机制还未建立,工程进度和合同履行情况,不利于资金控制,单向的共享愿望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壁垒,自然会产生投资风险。通过概略统计得出的不精确的收支数据,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数量超概算幅度愈来愈大,弱电、消防工程在初设阶段基本未委托设计和概算编制,有关管理部门针对超概算的情况难以制定制度设计,概算制度成了一种僵化的制度安排。水利工程的风险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在水利工程领域主要有四种。其中.合同风险常常位于合同款项和合同管理;.承包商风险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诚信风险,是为了避免达到不支付或少支付工程款的目的;.投资风险,指不可确定性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资金到位困难。
水利工程项目风险防控机制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的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投资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条件和因素众多,因而面临的风险也比其他行业为多。建筑物在施工中处于最薄弱状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施工风险将对业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一、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处理的方法
1.风险控制是通过对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的一定的了解,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出不同的风险管理规划,以便制定出项目目标、项目工期以及项目资金,以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一般情况下,施工工地会存在由于施工技术带来的风险以及自然环境带来的风险,同时也会因为社会的影响带来一定的风险,总之,在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各种项目关口,从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评估,根据各种风险制定出相应的方案,尽可能地降低项目损失。
2.风险保留是指风险存在时,如果不能找到解决风险的方案,为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应用积极的方式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的一种方式。风险保留原则是明知道自己承担的后果,尽量使利益最大化,从而减少风险损失的一种方式,通常这种损失一般由企业承担。目前工程项目中,如果企业项目的总风险大于工程的不可预见费,整个工程的预备资金不足以满足整个风险,采用风险保留转移是最佳选择。一般情况可以购买保险,但如果当项目的最大风险比工程的可预费用还小,则可以采用风险保留的方式。
3.风险转移。一般情况下,风险转移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常见的原则。风险转移是一般是由一方将不可预测的风险通过和另一方协商签订合同转移给对方,比如,业主方发包合同时将原材料价格上涨、施工设备价格上涨,人力资源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一并转移给对方,因为这种转移是为避免自己的损失,所以这种方式必须建立在双方公平的基础上。另外一种是目前最常用的风险管理方式,就是通过向保险机构缴定一定的资金,将风险转移到保险机构上去。这也是一种较成熟、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方式。
二、关于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
1.健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法规,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没有完善,所以许多方面的体制还不成熟,尤其是现阶段我国的有关法律制度不能够适应建设项目工程的风险管理,没有工程保险方面的具体法律。现阶段,工程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实际的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的制度。
2.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各方面的职责,并且加深了各方面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强化了对风险信息的收集,从而更好地掌握风险的规律性。与此同时承包商还要列出建设工程项目所潜伏的各种风险的清单,通过衡量和对比,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防范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发展前途和生存环境,所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的防范在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全方位,多层面的从引发安全风险的众多层面和众多环节中去控制施工管理风险,安全生产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事故风险,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4.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 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签订合同要始终坚持“利益原则”。承包人有权签订一个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 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所需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 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 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 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 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人之间的风险分配, 如果业主的合同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 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 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 是否隐含着风险。
5.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应用。风险管理的最后一个过程是风险监控。为了保证项目风险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风险管理预期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组织。该综合楼项目采用企业内部自有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实行风险管理和监督项目部自有风险管理部门,选用工作责任心较强、吃苦耐劳、品德良好、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管理人员担任,人员均经过培训。在施工现场施工前,现场风险管理人员需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 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旌工工艺要求,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设备和商品砼是否报验合格,施工设备机械是否运行正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否已经过审批,是否己进行技术交底;检查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6.加强风险评估及规避工作。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施工项目可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控制和监督,并根据相关结果制定风险规避对策方案,从而为风险有效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7.提高整体施工队伍的风险管理意识。应该果断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在实践中,我们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知识的了解。在对施工技术和财务管理等进行了解的同时,要重视对公司的领导或者中层干部的培训,积极引进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在公司重大的工程项目和经济活动中要主动向相关的专业人士和权威机构咨询,邀请专业的施工人才介入,而不是被动的的等待出现问题了才请风险管理来弥补。那样对降低企业的风险很不利,也有损于增加公司的经营效益。鉴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这些情况,我希望业界人士积极呼吁,不要再走那些浪费金钱的来路了,要聘请风险管理的顾问在公司内部展开培训。同时,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切不可再倒在了法律这条坎上,在信息化社会中,要积极构筑合同和法律管理的组织制度网络,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
总而言之,风险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不但可以使建筑施工项目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闫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1).
[2]兰凌.试析施工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关键词: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参与途径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由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根本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人员对企业风险进行专门管理。由于法律并未将风险评估列入企业风险管理内容之中,所以部分企业没有对风险评估给予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建立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所必需的数据库,管理层依赖经验或者主观感觉决策,可能造成企业承担不该承担的风险,同时又可能错过机遇。
二、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4年1月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重新做了修订,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新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到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领域,认为内部审计是针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所必需的。风险管理已发展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企业需要内部审计
加入WTO使我国企业也卷入了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浪潮,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大大增加。不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固然可能产生经营风险,但是调整的过程中也可能导致经营风险。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的管理咨询师。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参与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成为必然的内在需求。
(二)内部审计需要更广阔的平台
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也是内部审计本身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在我国现代审计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它可以将风险评估的意见直接报告给董事会。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其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就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所
以,内部审计有必要参与风险管理。
三、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模式探究
(一)与公司治理互动
健全的公司治理需要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所有上市公司都应该设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该部门应该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并且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以保证其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应协助管理层完成企业风险管理的初步建立工作,包括参与制定风险战略,指导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协调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等。但必须明确风险管理责任由管理层承担,内部审计协调风险管理的工作计划应经过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批准,计划要规定明确的目标及将责任转移给管理层的时间,并且内部审计机构应向董事会或管理层声明其对协调事项因不具有独立性而无法提供保证服务。
(二)渗入各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
内部审计师应确认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否满足实现战略、高效运作、客观报告、遵守法规的目标,从总体上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准确、可靠、充分和有效发表审计意见。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内部审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也会有所区别。
1、总体目标复核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深入了解本企业及其环境下,确定特殊领域所需的详细测试程序。
2、财务审计。旨在通过适当的审计程序验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是对历史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在认定。财务审计目标与外部审计一样,所以这种审计经常聘请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3、合同审计。其是指对合同及相关财务事项进行审核和评估。有些企业在签订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合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以确定合同订立的合法性、可操作性以及利润分析等,减少企业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4、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就是为防止、发现或纠正风险事项。但是由于内部控制自身的局限性,需要内部审计对其设计、执行、一贯性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测试。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是观察、询问、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
5、后续审计。一般是选择性的进行,在完成审计后的半年或一年内进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制定一个标准,对何种审计程序需要进行后续审计,以确保之前实施审计发现的问题管理层是否采取了及时的跟进措施、提出的建议是否得到了切实的执行。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宽广,不仅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求他们掌握风险管理、信息技术、概率统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三)提供咨询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接受委托或在提供保证服务的同时就风险管理有关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具体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拥有的资源、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内部审计报告关系,并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就执行审计项目时发现的风险问题提请管理层和董事会注意,管理建议书形式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霞.企业风险审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风险;管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分析角度和标准,我们可以将风险氛围不同的种类。分类的目的是便于我们进行风险管理的研究,应用的实践中能够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使用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因为高速公路工程自身的特点造成了风险种类的多样性,我们对高速公路工程的风险做下面的概括:工程的决策风险、政治类风险、工程市场风险、设计带来的风险,工期风险、工程质量存在的风险、投资风险、施工信誉风险人身安全以及设备机械损坏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以及法律责任风险等等。
2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策略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要保证工程如期竣工、保障巨额工程投资顺利收回并有合理回报,客观存在导致项目风险产生的因素,所以,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避免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成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2.1做好风险规划
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目标,项目规模、项目利益相关者情况、项目复杂程度、项目组织及个人的风险管理经验等,制定出风险管理的计划,主要包括定义项目组及成员风险管理的行动方案和方式,选择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法,确定风险判断的依据等用于对风险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践形式进行决策。
2.2强化工程合同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2.2.1合理进行合同形式的选择
作为高速公路工程风险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的合同是主要的文件,高速公路工程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针对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每一个合同条款的研究,对于工程项目施工中的各种风险做系统的把握,以更好的指导工程项目合同的落实。
按照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和施工特点,可以使用合适的合同计价或者结算的形式,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造成的合同风险。比如针对自然条件好,而且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中小型公路施工项目,工程的风险相对小一些,就可以通过风险自留策略,使用总价合同的报价方法;针对工程量的变化可能较大的项目,其存在的风险也是较大的,要使用风险转移的策略,采取单价合同报价的方法,把工程量变化带来的风险都转移给甲方;对于没有办法进行成本状况计算的项目,贸然的进行价格的估算,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工程风险,这时只有使用成本加酬金合同,把工程带来的风险全部的转移到建设方。
2.2.2从工程整体利益出发,最大程度提高工程各方的积极性
由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加入工程建设的参与者不需要承担风险,那么就不存在责任问题,从而就没有了建设的积极性。比如对承包商采用的是成本加酬金合同,那么他就不可能会产生风险责任,就会想方设法的提高工程的成本,以最大程度上提高利润,最终会损害工程的整体效益;加入承包商承担的是工程的全部风险,那么承包商为了有效的降低风险,他肯定会把工程的报价提高,增大了预算的投入,也会导致工程整体利益受到损害。
2.2.3做到权责利益的均衡化
首先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风险责任、权力的均衡化,在承担风险责任的同时,也要享有一定的权力,同样当享受一定权力的时候,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是风险和收益要实现对等,对于承担风险的单位或者个人,要享有风险控制获得收益的机会。在此时风险承担的可行性,在进行风险承担的时候,要具备风险的预测、风险的计划、风险的调控等条件,只有具备这些,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者才会理性的来承担工程的各种风险。
2.3强化对非计量型工程风险防控
非计量类的风险是指经济变动、政治变化以及不可抗性的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有战争引发的风险、带来的、法律制度的变革等;经济风险指的是通货膨胀风险、地方保护主义等,经济风险在国际性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比较多。政治风险发射管的概率是最小的,但是如果发生,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经济风险一般情况下很难避免,要通过积极的多元分析来预警。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主要是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根据一般的合同规定,不可抗力风险要有合同的主体一起来承担。
2.4利用工程索赔,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工程索赔作为权力的要求,索赔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合同条件以及外界变化干扰的,是多种变化因素影响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的动态反应。缺少了索赔,合同就很难体现出公正,由于索赔是合同的主体对高速公路工程风险的重新定义。工程索赔也是贯穿在公路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索赔的重点在施工的过程中,索赔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工程量的改变、设计出现错误等等,这些都是可计量风险的范围。工程索赔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的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反应项目合同管理的效果。
2.5落实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2.5.1对工程保险的分析
在合同里面要求进行保险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具有强制性的,主要有下面几种:高速公路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社会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其中,建筑工偶那个城保险和安装工程保险是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时候,对所有的工程风险提供的保险种类,即对施工时候工程自身、各种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机械等遭受损害时给予的补偿,也是对由于施工过程给第三者带来的人身伤害或者物质损失等承担的赔偿责任。
2.5.2对工程担保分析
工程担保作为维护工程施工现场秩序、确保工程参与者遵守合同,达到公开公平的风险管理体系。很多的国家和政府都规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工程担保,在合同标准里面也有对工程施工担保的相关条文。比较常见的高速公路工程担保的类型有:投标担保指的是投保人保证所投标在中标后,对投标书里面表明的责任不撤销。如果撤销,招标人有权利把投标保证金予以没收等;履行约定的担保,指的是工程的发包人在招标文件的规定中,要求承包人提交履行合同的义务作出担保;预付款担保指的是,工程的承包者和工程的发包人在合同签订完毕之后,承包人科学合理的使用发包人支付的预付款的担保形式。
2.6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和完善的组织措施
为了能够有效的减少工程风险的产生,要使用弹性大、应对风险能力高的技术方案,完成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使用可靠性强的安全和保护手段。对公路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要使用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合理的进行管理形式的决策,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工程设计的时候,要全面的调动工程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设计指标的建立,选用优秀的设计方案,报价合理、单位信誉高、技术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和这样的单位来签订设计委托合同。在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时,要有业主自己编制,或者委托给资质高的设计院、中介进行编制。招标文件作为工程合同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工程业主就该合同对投标者做出的要约。所以,业主要给招标文件的编制确定一个科学的工作时间,工程合同的条款要最大程度上使用合同范本里面的条款,在进行专家会审等反面,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相互的施工干扰。
3 结束语
总之,因为公路施工项目在施工的时候,客观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所以进行高速公路工程的风险管理成了施工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高速公路工程的风险管理对于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降低工程风险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高速公路工程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投资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 李波. 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 科技资讯, 2010, (24) .
[2] 邱国锋. 路桥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J]. 科技资讯, 2011, (04) .
[3] 徐君双.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 中国招标, 2010, (16) .
[4] 钱七虎,戎晓力. 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04) .
【关键词】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1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内涵
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是投资大、工期长,并且由于其工作场所临时多变,多为露天和高处作业,作业环境和条件较差,因此,从其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人使用等阶段,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使得工程项目业主、工程项目承包商、勘察设计商、中介服务机构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均面临着不可回避的风险。风险是指潜在的意外损失或可能发生的损失。所谓风险管理,就是企业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由于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自始至终存在着技术的、经济的、管理的、组织的和工程环境的风险,因此,运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来对一个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其目的是实现投资、工期、质量的最佳效果。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已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发达国家对公共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以及影响到人身安全、社会稳定及环境的风险管理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2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的特点
2.1 项目最终盈亏不确定
建筑企业是先有订单后有产品,产品收入事先大致确定,但产品最终是否盈利在取得订单时还是个未知数。市场最低价中标的趋势、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中标工程最终是否盈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2 项目面临的风险时间跨度长
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结算,项目施工经营周期一般长达二年以上。如果业主拖欠工程款,则时间跨度更长。在这期间,建筑材料市场价格、业主资金状况、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对项目实际成本、项目结算、拖欠工程款回收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2.3 项目不可预见因素多
建筑工程由于工程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技术更新快、参与单位多,以及受环境影响等因素,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情况。如项目在建过程中施工图纸修改频繁、周边环境、社会环境、气候因素等,都对项目能否按计划施工带来影响。
2.4 参与项目施工单位多、生产关系复杂
企业要完成一项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涉及各种专业分包单位,加之各类专业施工单位与总承包单位之间关系复杂,一些专业分包单位由业主直接发包,使得项目管理更加复杂。
3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企业各级领导和施工项目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没有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尽管有的施工方案中有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仅限于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方面的保证措施,缺乏系统性,未能达到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的目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在顺境中未雨绸缪,在逆境中运筹帷幄。
3.2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架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及其职能,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所以对工程项目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的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从而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3.3 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大多数企业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可靠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够,未能全方位、多渠道的掌握项目相关信息,只要有项目就盲目的去投标,导致中标率很低,加大了企业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工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未对项目风险进行监控,由此带来对遇到的风险不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反应,合理的调整;由于缺乏全面的,可靠的数据支持,致使风险管理成效低。
4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
控制风险就是对风险进行监控并提出预警,使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包括规避风险、消灭风险、减轻风险、自留风险及其组合策略。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措施主要有:在施工过程中应收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投标文件,研究投标策略,减少合同签订后的风险;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各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动态,使报价合理,减少风险的潜在因素;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要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等。因此,企业应制定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
4.1 强化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企业所有人员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使工程项目相关人员都高度认识风险的危害性。做到风险的超前分析、慎重决策、科学防范。
4.2 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中,设置专职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或依托于现有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内容。此外,还应加强企业的教育培训机制,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降低人为的风险;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降低安全风险;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效率,避免浪费,降低综合风险;建立财务报表检查制度,降低财务风险。
4.3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风险存在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所以风险管理应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各过程中应积累信息系统高质量数据存储、数据模型,建立全面的基础数据资料,使信息系统增值。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4.4 合同履行中的风险控制
充分利用合同手段。在合同签订前应认真研究合同,吃透合同条款,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合同条款进行拾遗补漏,避免责任义务不清、签证索赔不明确等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签订合同时,避免发包方利用起草合同的便利条件,在合同中把风险转移给承包方,尽量减少合同中的漏洞。善于将风险转移,比如通过工程分包将工程项目中有较大风险的部分转移给分包公司或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法,使风险转移,降低自身的风险。对于材料、设备的采购合同,应注意规格、数量、价格、包装、提货方式、交货日期及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的商定。
4.5 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增强企业优势
4.5.1 建立企业内部定额,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在企业被迫使低价中标时,仍能降低企业的施工风险。
4.5.2 充分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一方面,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行的技术方案,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减小或避免安全风险;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回避某些风险;采用成熟的施工技术解决质量风险。另一方面,不断更新工艺,采用新技术,加大企业的可降价空间,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建筑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意义重大,其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与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建筑企业更应加强风险管理,无论是合同管理、风险处理措施以及现场管理,都必须严格按相关规程,将建筑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加强风险管理研究,提高工程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昌洪.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规避工程风险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6.
[2]赖灿明.建筑施工企业的常见风险及对策[J].福建建筑,2006.
关键词:探讨;企业;风险;管理;目标;识别和类型,控制措施
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任何企业都处于动荡多变的环境之中,风险无处不在。电力施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性与专业性很强的企业,比一般产品生产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和更大的风险,因而,在电力施工企业引入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一、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目标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最主要的目标是控制与处置风险,以防止和减少损失,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和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风险管理的目标通常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损失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另一部分则是损失后的风险管理目标。两者构成了风险管理的完整目标。
二、电力施工企业主要风险类型
电力施工企业的风险识别往往是通过对经验数据的分析、风险调查、专家咨询以及论证等方式进行。电力施工企业的风险主要划分为三类:
1.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电力施工企业面临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冲击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在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中求生存和发展,电力基建市场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力施工企业不确定的系统性风险增大。
2.环境风险
电力施工企业行业垄断格局已打破、地方保护政策的谈化,跨行业、跨地区以及其他行业的施工企业、民营建筑企业向电力建设行业渗透,冲击着电力基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风险加大。主要包括市场不规范风险、缔约和履约风险、业主宏观管理不力风险和物资采购价格与质量风险四种类型。
3.可控制的风险
施工企业与投资方或业主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者,但在各自利益方面则又是对立的两方,双方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同样的风险,各自存在独特的风险,其风险贯穿于电力建设项目的始终。主要有:
(1)决策失误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其一,对工程招标或发包的信息的甄别而存在的信息失真风险;其二,市场中介风险;其三,投标报价策略的应用而出现的投标报价失误风险;其四,倚仗优势拒不降价风险;其五,其他行业的施工企业与电力施工企业合作投标,如果对合作对象失去警惕风险四种。
(2)合同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签约不规范风险、合同行为不正当、合同日常管理混乱风险。
(3)分包工程管理不规范风险:与分包方签订合同不规范或管理不到位,会损害到施工企业自身利益。
(4)成本失控风险:电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还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弱化,成本行为软化等现象,致使有些项目成本失控,成本水平居高不下,存在较大的成本失控风险。
(5)企业责任风险:主要存在于承包责任风险,体现于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技术等方面和应承担民事、刑事上的法律责任风险以及为合作者或实施者所承担的替代责任风险。
三、电力施工企业风险防范与目标控制措施
1.建立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企业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是在对施工企业各类风险目标进行全面分析、控制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具有自我完善功能的风险管理体制、政策决策体系、组织架构体系、法规制度体系的总和。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电力施工企业风险动态管理和风险控制效果最优化,使其在长时期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稳固的效用。
2.提高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水平,重视投标决策与合同的研究。重视投标决策与合同的研究,将风险分析向综合性、全面性、多维性方向发展,通过对基于风险分析的投标决策,有助于使电力施工企业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为增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竞争力与执行力,也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综合实力。
(1)投标报价决策研究应有系统性。
(2)风险管理要结合索赔与合同管理加以研究。
(3)加强工程结算与清算及时性。
(4)当整个工程项目完工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组织竣工决算,不错算漏算工程项目,并认真核实实际成本,整理汇总分析责任成本,为施工企业各项考核提供完整、全面、真实的成本核算资料。
(5)加强电力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
3.加强电力施工企业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努力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技术是手段,经济是目的,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达到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中,两者结合的好与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力施工企业制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在考虑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同时,也考虑到严格控制工程合同造价,加强成本控制与考核,以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防范项目成本失控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编著: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朱荣恩著:内部控制案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