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物流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航空物流发展规划

第1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6月11日,国家邮政局正式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据了解,该纲要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和《广东省邮政业管理办法》,为贯彻落实《邮政业“十一五”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总旨。这是继今年3月23日《长江二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之后的国家邮政局出台的又一区域性快递业发展规划。

国家邮政局马军胜局长在评审会上指出,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域,经济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是发展速度快、发展前景广的经济区域。规划明确了珠三角快递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年目标,明确了推动珠三角快递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政策措施,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快递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的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为主体,辐射环珠三角区域,并将与港澳地区紧密合作。该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4年。

确保发展势头

事实上,改革开放30年米,珠三角地区快递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多样化产品互补、多层次服务共生共赢的快递服务产业格局。对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尤其显得迫切。

该规划指出,2008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收入达70亿元,快递业务超过2.8亿件,占全国的1/6以上。全省快递网点6000多处,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部分快递企业已将服务网点覆盖到区域外的偏远乡村,地区快递服务已呈规模化发展。

国外著名的快递企业纷纷设立地区总部或转运中心,联邦快递公司(FedEx)在广州白云机场兴建亚太区规模最大的航空货物转运中心,TNT公司将其位于香港的处理中心移至广州,UPS已将其位于菲律宾的泛亚航空转运中心转移至深圳机场。

另外,快递企业软硬件水平显著提升。广东邮政速递物流公司(EMS)、民营顺丰速运以及各外资快递企业已成立快递航空公司或拥有包机服务。

快递服务产品也呈多元化趋势。快递企业从早期只提供单一型的快递服务,逐步向包括普通运输、仓储与配送、进出口、通关服务、物流咨询及代收货款等相关增值业务多元化发展,服务层次向高端延伸。

同时,广东省邮政管理部门积极加强依法监管,指导快递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服务》、《广东省邮政业管理办法》相继颁布实施,行业管理逐步在规范。

明确目标与任务

该规划还制定了三大经济指标。

一是到2014年,珠三角快递服务收入超过24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r3%。做大做强邮政速递物流。培育出年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总部型快递企业。每年创造就业岗位8000个以上:二是珠三角中心城市(市区)全面实现“12小时送达”,快递服务时限准时率95%以上。申诉受理率达到100%,申诉处理满意率达到95%以上。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达80分以上:三是通过《快递服务》标准达标验收的企业比重增加到8096以上,快递企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60%以上,快递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鼓励利用社会航空运力进行800公里以上快件运输。

同时,该规划还明确了这期间要实现的重点工程。

一是快递服务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工程。该规划要求积极引导快递企业大力发展样品配送、供应链服务、电子商务配送、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邮政金融及代办业务和物流分离外包业务。推动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组织实施一批快递企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二是快递中转枢纽建设工程。构建港口、铁路、公路货站、机场等快递服务“无缝对接”平台。将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建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重要的航空港,大力发挥香港机场对国际快递服务的中转潜力,并在“江中珠(江门、中山、珠海)都市圈”和粤西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快递服务多式联运中转场。

三是粤港澳台邮件快捷通道工程。建立粤港澳快件监管协调机制,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监管中心的总体布局,对广州、深圳、珠海、江门、汕头、湛江等重点通关口岸建立统一的快件监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快递企业开展对台直航包机,推进粤台快件往来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业务收入中40%以上是国际及港澳台业务。

四是区域城际快递、同城快递配送工程。鼓励企业依托“大交通”平台,在节点城市的“一小时生活圈”范围内实现快递服务当日限时送达。鼓励利用社会航空运力进行800公里以上快件运输。加强协调,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快递配送网络。

五是快递服务信息化工程。加快构建与商务、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快递服务管理和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快递服务应急调度能力。

第2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中原地区;区域经济;航空物流;发展现状随着当前商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业也不断得以发展,与航空业同时发展的航空物流业成为当前大家关注的重点。但是就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的必要性

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下文中,笔者就从两方面就中原经济区域发展航空物流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一)中原经济区域发展的需求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国家进一步倡导发展中原经济区域,推动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加快实施。在这种情况之下,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有了较高水平的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中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物流行业的需求就会有所增长,传统的物流方式满足不了中原经济区域行业的发展,航空物流的发展很有必要。

(二)航空物流逐步成为物流业的重要方式

随着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航空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与地区重要的物流方式。发展航空物流将是提升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渠道。在这种趋势下,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很有必要性。

(三)政府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视

2013年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对外《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这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起航,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域现代物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政府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重视之下,势必会重视和加大对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投资推动该地航空物流的发展。

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文的真实性,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增多

航空物流公司数量增多是当前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主要现状。截止到现在为止,由于中原经济区域的航空物流市场需求量大,全球10 大物流企业和20 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已经相继入驻中原经济区,这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的入驻也催生了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目前来看,较为成熟的航空物流企业较多,河南省昌盛航空物流有限公司、郑州润通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等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标准化,规范化。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数量增多是一种发展趋势,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发展的水平与质量是关键。

(二)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是当前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这里提到的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内容:

第一,专业化水平较低。就当前来看,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行业的发展目前仅仅停留在表面,无论是从规划来看还是实际运营情况来看,物流园区质量与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实际上,很多工作依然需要人工来操作,在专业化水准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来看,欧美等国外发达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则相当成熟。

第二,航空物流园区规划不统一。就中原地区来说,目前中原各省市地区之间发展依然是以自我区域为主题,整体范围内的航空物流规划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河南根据当前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构建了物流园区,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其仅仅是考虑郑州地区的物流行业发展,忽视了周边地区的航空物流规划,因此实用性及推广性不是很高。

(三)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增多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增多也是今后的一种趋势。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物资在运输过程中选择航空物流。就当前航空物流的发展来看,大多数地区的货源都是以普通货为主要产品,很多货物之所以选择航空物流,是因为其快件的需求。相对来说,高附加值等高端产品的使用程度较小。

今后,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运输货物会日益增多,在这种趋势之下,航空物流服务会日益完善,书籍、药品、软件、文件及玩具等产品的运输也都会成为航空物流运输的重要物品。

(四)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匮乏是导致中原地区航空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就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来看,物流人才并不匮乏,但是真正具体到航空物流人才,我们就可以看出,航空物流人才的质量不高,真正的人才数量也较少。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航空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某一单一方面的人才,而是综合性人才,航空物流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仓储物流等知识,除此之外,相关的法律知识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目前来看,我国此方面的综合性人才较少,今后需要进一步培养航空物流人才,进一步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未来展望

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是未来的一种趋势,做好航空物流发展的工作对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

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措施。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造中原航空物流发展的形象。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主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加强规范化管理。航空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统一的规范,不能各自企业都有不同的规定,只有规范化和统一化管理,才能够扩大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发展的规模。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国内航空物流及国外航空物流都有系统的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第二,加强区域发展的规划。就目前来看,中原经济区地区产业相似、资源结构相互重叠、缺少区域协调,这种情况不利于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今后,需要进一步根据中原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统一的、系统的区域物流规划,用以明确各地发展战略。在加强区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系统规划,建立与形成协作机制,全方面提升区域合作的层次与水平,推进中原经济区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二)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

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是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发展的主要措施。就笔者的研究来看,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积极细分市场。航空物流的优势主要是快捷,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这一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做好航空物流工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云贵地区的茶叶很著名,为了进一步确保茶农新采摘的茶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运到北京等发达地区,贵阳某航空在茶城附近设置了航空物流点,这样就可以确保茶叶在运输到北京,受到大家的喜欢。所以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来细分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动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

第二,完善区域物流网络。提高航空物流水平不仅仅需要考虑航空物流,更是需要考虑周边的物流网络情况,物流作为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其的发展不仅仅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空运等这些运输方式,还包括商务、税务、土地、口岸监管与信息等其它相关部门。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域物流网络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整合当前物流市场,完善区域物流网络,让所有的工作为了有效和快捷服务,而不是以其各自的工作为中心。唯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流乃至中原整个区域的物流水平。

(三)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推动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要求。中原地区的航空物流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其仅仅局限于物流运输这一块,忽视了软件及周边的硬件实施。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供应链管理是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基础,在今后航空物流的发展个遇中,要进一步加强建设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工作,以便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管理、技术等因素,为其提供一个更好地交流平台,方便航空物流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为支持航空物流业快速发展,推动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政府极为重视航空物流的发展。为此,河南政府设立扶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拓航空市场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航线航班补助、市场开拓奖励、机场使用费减免补助以及其他促进河南民航业发展项目的补助。

(四)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关键。目前来看,航空专业人才更多地是集中于北京、上海及广东等发达城市和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来说,高水平、高质量的航空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因此,要加大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明确航空物流人才培养的宗旨。高校需要结束航空物流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况,进一步针对实际情况来制定人才培养战略。就目前来看,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在人才培养之前提前约定,学校“按需培养”,企业“按需接纳”,供与求相符,学校的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的诉求,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可以减少航空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就以四川某高校为例,其在培养航空物流人才方面,加强与四川航空公司等众多有实力的航空物流类企业,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培养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兼具的航空物流管理人才。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值得在其他高校推广。

其次,企业要加强航空物流人才的培训。俗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航空物流工作人员来说,更是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当今市场情况,进一步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与时俱进。物流企业可以对航空物流人才或者是其他优秀物流人才开展培训。通过聘请专家来指导航空物流专业人才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由于部分航空物流就业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所以在专家对其进行培训之后,他们对自身的工作会有更系统的认知,会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除此之外,对于航空物流专业人才,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工作,提高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福利,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及幸福感也是加强航空物流人才工作的基础。

四、总结

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提高我国航空物流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上文中,笔者就从规范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公司的发展、提高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水平、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就如何做好中原经济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进行了阐述。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重视航空物流的工作,确保航空物流朝着规划化、标准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高仁文.电子商务背景下航空物流的发展前景探析[J].中国商贸.2011(15)

[2]许良锋,徐维祥.国际物流航空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10(16)

[3]陈红霞.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网络财富.2009(24)

[4]耿晓兰,王福英.浅析快速消费品的物流成本管理[J].中国市场.2007(Z2)

[5]徐公达,李凌.我国民航运输业融入现代物流的发展路径探索——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1)

[6]张巍.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35)

第3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航空港 高端制造业 发展战略

一、引言

2012年8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的《河南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高端制造业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范畴;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对高端制造业的支柱行业做出了具体说明。这为河南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正着力建设与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一致发展的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园区,意图使之成为郑州临空经济、郑汴新区经济、河南省域经济乃至中原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在郑州临空经济的各期规划中,高端制造业产业都被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郑州航空港发展高端制造业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核心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集聚程度不高、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不理想、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企业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知名品牌、人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的集聚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发展环境、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2013B316)中更进一步明确了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总结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调查,国际市场战略正在发生调整,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向中国转移。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大多数跨国公司选择向中国大陆转移,而且是转移高端制造业。

从国内看,高端制造业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一线发达城市,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取得飞速发展。例如,在短短的几年里,生产出全球最快的高铁,并迅速实现产业化,是一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高铁每年的投入都在8000亿元以上,2009年平均每天投入在30亿元以上,高铁产业已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崛起,带来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科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高铁产业、物联网产业具有庞大的商机,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推动了高端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后危机时期,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我国必须抓住机会,做好经济起飞的准备,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从而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从国外看,奥巴马明确指出:美国要重新回到“制造业时代”。这意味着美国未来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上。高端制造业是支撑美国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一直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将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作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核心,走以科技政策为核心推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并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来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也分别推出各自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加以扶持。目前,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和首尔等大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制造业,以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化。

表1给出了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的概要总结,表2给出了国际上有特色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模式。

表1 国内外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总结

表2 国外比较有特色的空港经济发展模式

三、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发展环境

表3 郑州航空港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其发展无疑需要良好的产业来支撑,这一方面来自于既有的内部条件,另一方面来自于内部条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预期。这就需要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既有的内部条件和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探索如何利用自身的内部优势最大可能地抓住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对自身的不利影响,从而找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竞争优势。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主要采用构造SWOT矩阵,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这对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见表3。

表4 2011~2012年河南省高端制造业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备注:表4每一个指标下面左边是2011年数据,右边是2012年数据。

由于郑州航空港发展规划于2013年3月获得审批,其发展情况和对应指标变化目前不易获取,故通过表4和图1列出全国和河南省高端制造行业2011~2012年部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供参考。容易发现,除了通用设备制造业,其他高端制造行业的相关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有了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引擎作用,河南省高端制造业未来必然呈现良好态势。

四、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

(一)重点领域:郑州航空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1.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适应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以提升重大装备的高端制造和整机配套能力为方向,突破核心主机和关键辅机工艺技术,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系列化水平,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制造装备,积极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应用产品等,促进制造业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发展。“十二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速发展的机遇,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并举,加快建设体现技术升级换代的智能终端、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新兴信息服务等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0%以上,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省市场和资源优势,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和技术创新驱动,扩大和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和水平,重点突破生物制造产业关键技术,增强生物育种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能力,加速构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生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大省。

4.其他制造业。比如,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二)产业集群:从中原经济区角度培育高端制造业关联的产业集群

按照统筹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集聚发展的原则,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依托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30个左右,加强规划政策引导,完善配套服务功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企业集中集聚,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具体有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生物育种产业集群、太阳能产业集群、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集群、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三)配套平台:建立高端制造业关联的发展平台

1.航空港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中明确,将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在进出口通关服务、结售汇兑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电商的战略合作,搭建安全便捷的商业交易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研究探索建设跨境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以电子商务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实体购销渠道和网络购销渠道互动发展,推动名牌名店商业街区建设。在郑州临空经济的各期规划中,电子商务产业和跨国贸易都被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但是同时不能忽视的是郑州航空港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国贸易还需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透彻、信息共享难度大、供应链金融发展不理想、研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跨国交易需求链等,企业数量少、缺乏世界级知名品牌、人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很突出。郑州航空港跨国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航空港物流中心。发展郑州航空物流是利用郑州机场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最直接途径之一。航空物流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实验区日益增长的航空货运需求,还可以反过来促进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增强郑州机场的竞争能力。物流产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率先形成或集聚会影响郑州的临空经济格局,而相关产业的空间分布、生产集中反过来也会对航空物流市场的培育、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省域经济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3.航空港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创新指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的创新行为;其主要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特别是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融合,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

五、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城市以及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发展经验,结合郑州航空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大环境,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战略:第一,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列为发展的重点领域;第二,从中原经济区角度培育高端制造业关联的产业集群,比如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第三,建立高端制造业关联的发展平台,比如航空港电子商务平台、航空港物流中心、航空港协同创新平台等,特别地,在临空经济背景下,产业链条的构成、知识与信息的共享、人才结构配置等显得尤为重要,培育和发掘应用型人才成为关键路径,协同创新平台更成为应用型人才发挥光和热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必然能够为郑州航空港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谢里,罗能生.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水平及其演变趋势[J].科学学研究,2009,(12).

[2]陈建军,黄洁,陈国亮.产业集聚阎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9,(3).

[3]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经济研究,2004,(4).

[4]路江涌,陶志刚.我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程度决定因素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6).

第4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临空经济;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区域合作

0 引言

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要素流动速度的加快,以空间换时间理念的出现,催生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航空运输与公路、水运等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以IT企业为代表的高新企业,利用航空运输这一优势推出“零库存”、企业工厂属地化等策略,这进一步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运输方式的变革,对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有更强的促进作用。随着机场功能的不断扩大,机场及周边区域产生的特殊经济活动区出现并日渐繁荣。这直接导致了以机场为核心,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航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向其周围聚集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的诞生,并且正逐渐演化为区域经济增长极。临空经济区充分利用了机场资源优势的同时,对城市制造业和生产服务业影响巨大,仅就就业一项来计,都市空港的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就会使区内服务业增长1%。[1]目前,国内除早期发展的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及浦东、广州白云等临空经济区外,双流机场、武汉等地也开始陆续打造临空经济区,长沙等省会城市纷纷进行临空经济发展规划。

应该说,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并且充分依托其积聚作用将对所在区域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对区域工业园的形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均GDP的增长都有显著作用。目前临空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但政府面对临空经济区产业发挥的作用却显得不足。

1 目前政府在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足

1.1 产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粗放经营使得规模效应不明显

目前各地临空经济所在区域,普遍存在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以成都双流为例:2011年双流县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5.4%,第二产业为53.30,第三产业为41.3%[2],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低,第二产业畸高、第三产业不高的局面,即便是较为成熟的顺义,2011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为2.4%,第二产业为43.50,第三产业为54.1%[3],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情况还是没有根本解决。临空经济聚集了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应该远高于第一、第二产业,这说明了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层级还不是很高,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另外,临空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也严重制约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产业之间关联性不够,没有打造出特色产业,也没有形成特色产业链。比如,顺义临空经济区打造了汽车产业链,但仅引进了零部件,成都虽然引进了INTEL、富士康等企业,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诸如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研发等产业链的高端部分还较为欠缺;同时空港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板块之间缺乏分工与协作机制,产业间也缺乏协作机制,各个经济区成为一个孤岛。临空经济区缺乏主导产业,一般都是“机场+航空公司+物流企业”的产业模式,物流成为临空经济区的主要产业,但高新技术、电子产业等特色产业较少,产业示范作用不明显。

1.2 高端人才不足

目前各省均制定了相应了人才政策计划:如对高学历人才给予安家费,由政府发放生活津贴,为优秀人才以较低的价格或补贴的方式提供周转用房,对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准予落户,其子女入学、就业优先安排等政策。但此政策往往具有广泛性,缺乏针对临空经济区制定专门的人才政策。再加上临空经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引进产品设计、售后服务、研发、金融等其他领域,这使得人才也比较集中于航空、物流等人才,而难以吸引其他领域高端人才。

以双流临空为例,双流临空经济发展多年,企业仍以机场和航空公司为主,人才也主要为航空人才和物流人才,金融、研发、高端制造、咨询服务业等各类高端人才相对缺乏,这一方面由于航空企业缺乏转型的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促进人才的引进。

1.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吸纳高端产业的能力较弱

纵观国内各临空经济区,均以航空运输、组装、加工、物流企业居多,而研发中心、总部却很少在临空经济区内,这使得临空经济区内产品附加值低、研发能力匮乏,加工制造业微薄的利润率难以使企业有资金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使企业发展滞后,形成恶性循环。另外,加工、组装、物流服务为主的园区运营模式,也造成了即使存在高科技产业,其关联效应也不强,不利于形成临空产业集群。

1.4 临空经济区的选择与布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缺乏协调机制

各省市地区在规划临空经济区初始,均以机场为中心,形成一定的区域,进行物流、加工制造等产业布局,在园区内的设置较为合理。但临空经济的发展不止涉及到所在区县,与所在省市的发展有极大的关联度。目前各大机场一般均归省(直辖市)直接管辖,机场周边区域又隶属市、县、镇,这使得临空经济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或者有临时性的管理型机构(如四川省物流办),但也为临时性机构,缺乏对临空经济发展和临空经济区内外功能进行统一、详细的规划。这使得园区内部与园区外部产业之间的联动缺乏分工与协作,对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比如,双流临空经济区也为天府新区的一部分,紧邻成都金融城和出口加工区,但园区企业和相关区域企业并没有利用各自的优质,进行资源共享。政府在进行相关规划时也并没有完全考虑各产业区域的连动问题,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性、园区功能的趋同性,影响了临空经济区做大做强。

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特色临空经济区

政府在临空经济的发展过程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由贸易区政策、低关税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均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政策的方式实施。从国外的经验可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发挥得越好,临空经济发展得越快。政府通过发挥统筹协调能力,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集群,引进人才,可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实现临空经济与地方经济的有效融合。

2.1 明确临空经济发展目标,优化临空经济区产业结构

临空经济所在地区政府要按照国家、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调整临空经济的产业布局,力求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按照国际惯例,打造城市化水平高、就业率高的临空经济,优化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以机场为核心,利用机场打造区域产业平台,打造临空经济区域。

在做好发展规划,确定区的产业政策和优势产业的前提下,做到有主有次,在项目引进、人才引进上有所侧重,做到以产业链为主导,培育产业集群,打造高端产业,重点发展航空研发、设计、制造、现代服务业和临空型高技术产业,共同支撑临空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制定城乡统筹、就业政策,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促使临空经济产业的转型,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自发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积极性。

2.2 打造航空运输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航空产业为临空经济的核心产业,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对临空经济布局结构的形成,经济国际化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而航空产业属于“高投入、公益性”的产业,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完善地面、空中立体交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航空运输可满足旅客出行,具有社会公益性,而航空产业对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航空公司的运作需要政府在资产、运行、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政府通过贴息、融资支持等方式,对航空产业、配套产业对购买飞机、设备以贴息补助。另外,由于银根紧缩和航空产业资金投入较大,航空企业的资金链相对脆弱,需要政府提供较为宽松的信贷环境,如安排国家政策性银行给予信贷支持,优先提供买方信贷和技术援助贷款等长期低息贷款。

在发展核心产业的同时,政府以航空产业为主导,以注资、参股等形式,向公司投入相关产业的优质股权,将旅游、维修、物流等企业的股权注入公司,丰富园区产业结构,降低外部成本;或其他有发展潜力的集商务、餐饮于一身的综合性写字楼以形成航空商务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通过资源支持的方式,形成空地互补的产业链条。

2.3 人才引进支持政策

人力资源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资源,日益受到各国家和地区的的重视。在地区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地区人才发展纲要的相关内容,重点做好海内外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研究团队的引进工作,鼓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专业研发人员、高科技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员等专业人员是各公司的重要资源,也是打造、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为人才解决包括家庭户口问题、子女上学、就业问题,将其纳入经济适用房的范围之内,对其个人所得税进行减免等。

在政府直接制定政策给予专业人员的同时,对引进人才的各公司给予营业税等税种特别优惠。对有创新成果的企业给予知识产权保护,并给予奖励,争取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打造核心技术,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2.4 建立健全地区间合作机制

在现有政府职能部门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临空经济区进行专管,负责协调地区间政策的衔接,打造合理有序的竞争秩序,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吸引人、财、物的聚集,形成地区间产业可以互补,区域空间能够融合的临空经济,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在区域内部协调海关、检验检疫、民航管理局以及临空经济所在区域各镇的政策衔接,加强政府各部门与机场、航空公司、物流的工作衔接。转换政府职能,做服务型政府,形成发展合力,加快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速度,适应临空经济信息化、高效化的要求,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勇,刘毅.都市航空港区域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1(6):127.

[2] 成都市双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5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航空物流;发展机制;利益驱动;技术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在描述流通的地位时说:“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和生产本身一样重要。”在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和流通相伴相生、不可或缺。恩格斯对现代生产和交换的描述更加形象具体:“这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相互制约,并且相互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也就是说,生产和流通是经济活动中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环节。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下专业化、整合化的流通过程,航空物流更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生产区域化布局与即时消费的连接链。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航空物流空前发展,市场以每10年提高一倍的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航空货运量的增速几乎是客运量的两倍。我国民航业也发展加速。机场新建、改扩建项目此起彼伏,建设等级逐步提高,民航网点日趋密集。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我国已成为世界航空货运的第二大市场。电子商务的盛行,使得物流成为虚拟交易的中心环节,涌现了一大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国物流年鉴2009》预测,我国航空运输市场在未来10年的年均增长将达到9%。

2010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民航强国战略。航空物流作为民航业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它在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相关文献,学者们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战略管理分析方法,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航空物流前景问题。云俊(2001)指出,物流将成为机场及航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朱文彰(2008)认为,我国航空物流业竞争力较弱,提出了提升竞争力的若干策略。(2)我国航空物流发展战略问题。何涛(2002)针对建设机场物流园区的热潮,以及七成机场亏损的现象,提出以机场为出发点的航空物流发展战略。曹允春等(2010)对航空物流产业化标志进行分析,认为世界范围内航空物流在规模上尚未产业化,我国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航空物流业。陈卫等(2010)提出,快递化、准时化、综合化是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的基本方向。(3)构建航空物流体系的问题。秦岩(2006)在对国内航空货运发展及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体系形成与发展的系统理论、方法。何颖川(2006)、陈海勇(2008)基于航空运输企业转型、管理模式改造以及业务流程重构,提出了新兴的航空物流模式。白杨等(2009)从物流作业内容、服务职能、管理层次三个维度,建立了航空物流系统的三维概念模型。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动因。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依赖利益的支撑,其本质都是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物流业也不例外。避开讨论各方利益、企业利润、生产成本而谈产业发展,是本末倒置。前人未深入挖掘航空物流产生的经济根源,探讨产业壮大的要素条件及作用原理,给本研究提供了写作空间。本文以利益为基点和支点,探究物流与经济支撑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合经济发展的产业形式。

二、航空物流发展机制的构建

“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与运转原理。过去主要用来描述自然机体作用过程或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哲学、法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之中,并拓展到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如市场机制、就业机制等。产业发展机制是产业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结合方式和作用形式。

本文从三个层面界定“发展机制”。一是“产业发展”的特性。产业发展指单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对应波特产业生命周期(Poker,1980)中的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二是发展机制的构成要素及运行机理。动力要素具有不稳定性、孤立性,具有各自独立的运动规律。某些要素随着产业的成熟壮大作用不断消退。三是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及交互作用。实际上,各要素对产业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动力系统的功能能否发挥以及发挥的程度决定了产业的规模和效率。

(一)动力机制

动力是推动事物运动与发展的力量。动力机制是事物在实现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各种关键因素的作用原理与传导过程,其本质是描述动力因素与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探讨产业发展的动力是研究产业问题的核心,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1 利益机制。利益是生产力形成和进步的原始驱动力。马克思指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机和目的”。同时,利益具有社会性,“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的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社会主体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对社会劳动产品的占有和享有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与社会劳动产品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利益。”利益的实现方式和途径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弹性专精等新的生产方式共同推动下,资本流向了航空货运领域。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5.88万亿元,同比增长29.2%,网购用户达1.94亿人,庞大的货物流通量,引发了物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货运企业作为活动主体,探索多种方式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在长期,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物流企业终将会被市场给淘汰。只有存在共同利益,并试图实现总体和个体的利益最大化,不同产业组织之间才有合作的可能,利益机制成为航空物流产业化经营的纽带。

除了实际收益,预期收益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和产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如果投资者预期航空物流的收益高于其他行业,资源(人力、资本等)会从附加值低的行业向附加值高的行业转移,或者缩小原有产业规模,增加新兴行业投资,进而影响现有产业结构。艾林·杨指出,产业间的不断分工和专业化是收益递增实现过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产业分化曾经是并仍将是与生产增长相联系的典型的变化类型。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工的深化,介入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专业化企业网络越来越复杂,在专业化企业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一个收益递增机制会逐渐形成。

2 动力机制。航空物流业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是一个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许多循环的连锁的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可以描述为正反馈回路和负反馈回路。改变回路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大小,都会引起一连串的变化。通过增加或改善某些动力因素的质态或量态,可以加快产业发展,促使产业腾飞。反之,如果缺少某些要素,则会抑制产业成长。在正反馈回路中,增加输入信号的有效值,会使得输出信号变大,回收到系统输入端的量值增加得更大。负反馈回路作为系统的调节机制,其作用机制正好相反。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产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积累、劳动增加、技术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在单个产业系统中,影响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因素各有侧重。决定航空物流业产值的因素主要有成本(价格)、收入、市场需求、企业供给、投资和经济总量,其作用机制见图-1。动力要素之间存在三条正反馈回路和两条负反馈回路,分别是:航空物流产值与经济总量正反馈回路;航空物流产值与航空物流需求正反馈回路;航空物流产值与航空物流供给负反馈回路;航空物流产值与航空物流收入负反馈回路;航空物流产值与航空物流供给负反馈回路。

(二)供求机制

1 航空物流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内,新的社会需求萌生并增加,对市场产生强大的拉动作用。生产新产品的企业由此诞生,可能成长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属于生产业,其业态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地区间的经济依存度越大,人员、物资流动就越频繁。发达国家和地区需求旺盛,市场相对成熟。国际航空货运规律表明,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4500-5000美元时,航空运输开始出现跳跃式发展。世界经济平稳增长期,业务量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反之,在经济低迷期,物资流通量减少,产业发展放缓。例如,“9·11”事件就使美国航空业损失了77亿美元。

国际民航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空运货物量占全球物流总量的2%,空运货值约占全球货物总值的40%。空运物品从计算机、医药、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扩展到食品、纺织品、化妆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对于地域跨度大且时间价值高的物品,空运有利于货物的保鲜成活,占领市场先机。空运在发达国家国际货运中的优势地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空港物流成为大部分机场规划和发展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发展航空物流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 航空物流的供应。航空物流是一个整合性产业,需要多个层面的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基础层面为航空物流网络系统,包括路线(航线网络、信息网络)、手段(运输工具飞机)、结点(机场、仓库、场站等基础设施),是开展物流活动的基础和保障。业务层面指航空物流生产服务系统,企业根据用户需要提供以空运为特色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储、车队等服务,是物流产业的运作主体。调控层面即航空物流管理和协调系统,由相关的物流管理组织机构、物流产业政策、物流法规体系、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等构成。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角,是航空物流的需求主体。当前,许多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已发生转变,我国正在成为诸多跨国公司的“全球分销中心”、“国际配送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和“海外制造中心”。截至2007年底,《财富》500强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对原材料到达生产线的时间要求越发严格,市场也不断挑战新产品的推广速度,对物流需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仓储和运输等功能上,而是需要能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的航空物流企业,加速了航空货运企业的转型。为适应跨国公司全球分销的需要,国际物流巨头和本土物流公司加快了市场扩张速度。

(三)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具活力、最为复杂的运行机制。它是价格、供求、风险等机制集中作用的体现,融利益的诱惑和生存的压力于一体,从正反两方面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所以,不只有合作能达到协同发展,适当的竞争同样可以做到。产业规模在供求的双向拉动下不断扩大,竞争加快了产业扩张的速度。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内在压力源于物流活动主体之间的竞争,尤其是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外在压力主要来自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生存竞争。竞争的内涵也由过去的运输费率的单一竞争发展到成本、服务及基于消费者满意的内涵丰富的竞争。

物流运输企业、速递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调整运作中心的规划布局,增设新的运作网点,建立更为庞大的物流网络体系;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就近设置物资集散中心,提供门对门的便利服务,争取在区域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各地政府纷纷规划机场物流保税园区,吸引医药、宝石、通信设备等企业在机场附近布局,这些举措既加速了物流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各地空港相继提高建设等级,兴建第二、第三条跑道,加快机场后期建设,增强机场运作能力。机场货站实施扩建工程,提升货物处理能力,以免受限于硬件设施导致货物的流失。机场之间还通过价格竞争的方式,降低航空公司入场费、停机费,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人驻,更多的航班在此中转。大面积的产业投资增长和有限度的市场增量导致相邻机场之间的竞争激烈,出现了盲目投资、定位相似、发展规划和措施雷同、经营亏损等诸多问题,降低了竞争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四)创新机制

创新是产业结构演进的导火线,是产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的实质是对已有惯例和模式的突破与新模式的形成,主要指以技术变革和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和以制度变革和制度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熊彼特(Schumpeter,1912)第一个从创新角度阐述产业成长理论。卡曼和施瓦茨(Kaman&Schwarz,1974)认为,任何一个产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有技术作为支持力和推动力,技术创新的速度决定了产业成长的速度。演化经济学家塔什曼(Tushman,1986)、安德森(Anderson,1986)等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演化与发展的决定力量。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技术进步的动力来源于企业的盈利动机和创新精神。

产业发展不仅仅是量的扩张,更有质的飞跃。质的飞跃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技术改进,产业扩张只是规模的横向扩大,是量的增加,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产业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种高新技术被运用到物流领域。目前,航空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有四大类:一是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技术,包括网络、EDI(电子数据交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条形码(Barcode)、智能卡等;二是管理软件,包括CCS(货运社区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三是运输、装卸、搬运技术;四是仓储技术,包括自动化立体库、货架、托盘、分拣、识别系统等。

航空信息技术正朝实时化、智能化和先进化方向发展。国际上的主要货运系统信息服务商,包括STIA、Sbare、汉莎系统、Atrxasi等都能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他们可以针对客户的需要,随时修改自己的信息服务技术,尤其是对一些大客户,他们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信息技术为之服务。我国航空物流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要实现信息创新服务和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看来,产业革命与主导产业的更替与其说是科技创新的结果,不如说是制度创新的结果。从表面上看,科技创新创造了新兴产业;但从深层次上看,科技进步需要制度的激励。有效的制度安排提供了技术扩散的路径,使产业发展成为现实;反之,则会抑制技术拓展。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背景是经济体制转型期,存在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近20年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制度创新试验,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基础结构和主体框架还不完善,部门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国内统一市场尚未形成,全社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航空运输市场曾长期处于国家强制性管制政策之下,有些航空公司、机场一度出现亏损。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民航的市场化进程,放松了市场管制,成效初见。

市场不是万能的。航空物流产业环境的形成有赖于政府的支持和营造。特别是产业发展前期,政府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收期长和利润低等特征,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此外,起步阶段的物流业是一个低利润行业,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需要政府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2009年,我国把物流业列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加强多功能国际货运站、国际机场等物流节点的多式联运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建成一批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发展提高到国家政策层面,充分显示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五)航空物流发展机制模型

综上所述,动力、供求、竞争以及创新构成了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机身模型(见图-2)。利益是产业生成的“导火索”,是产业演进的“导航仪”,其它机制都受其支配。资本、技术等动力要素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良性的市场竞争是产业成长的有利外部条件,两者协调达到产业内部平衡,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航空物流的产业主体是企业,企业满足需求,需求决定供给。需求是市场的“风向标”,是航空物流业兴衰的决定因素之一;供给实质是产业内在本质的运行机制。技术创新是根本动力的实现机制,只有技术创新产业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政府通过制度安排,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产业发展的决策与协调机制。四种机制全面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决定航空物流业的发展。

航空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首先,在货运需求的诱发下,资本家发现航空物流领域有利可图,于是整合资本和生产要素开展物流业务,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增强,物流产业规模扩大。第二,物流市场需求旺盛,服务价格走高,国民收入中投入物流业的资金增加,物流业产值稳步提升。第三,物流企业数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要求国家出台新的制度来规范行业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同时,领导型企业率先调整经营策略,引进物流信息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带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革新。

第6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航空物流;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航空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1.航空物流是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之一

航空物流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可以有效推动货物运输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进而带动进出口贸易,发展本地区经济;航空物流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与集中,促进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延伸,同时,航空物流的集聚效应,使得区域各产业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

2.航空物流是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力量之一

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的批复和迅速实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飞速发展,其航空物流的发展表现尤其强劲。2014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7.04万吨,同比增长44.86%。郑州机场在货运上出现了三个“改变”。从货源上看,国际地区货邮量占到货邮总量的55.64%,超过国内货邮量。从承运方式上看,全货机承运货邮量达到25.7万吨,同比增长80.65%,占货邮总量的69.39%。从货物流向上看,出港货邮达19.86万吨,占货邮总量的53.62%,进港货邮17.18万吨,占货邮总量的46.38%,进出港货邮趋于平衡。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达到17家,去年新增了卢森堡、美国南航和马来西亚3家货航,货运航线达到32条,新增了9条。国内与国际地区通航点33个,新增了9个。全货机周航班量达到92班,航空货运网络覆盖范围快速扩大,货邮集疏能力大大增强。201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90%;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0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100亿元,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90亿美元,增长11%,约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依托航空物流而集聚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群相继落地,吸纳周边省份劳动力就业40多万人。201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要初步确立中国内陆地区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地位。

二、郑州航空物流对郑州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为了研究郑州航空物流对郑州经济发展到底有何影响,本文运用曲线估计法来分析,用(y)来表示郑州GDP,即把郑州GDP来代表郑州经济的发展水平;用 (x)来表示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即作为郑州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水平。为了使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本文选取了从2005年到2014年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及GDP作为研究数据。(见表1)

通过观察郑州GDP和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之间的数值关系,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二者之间并非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而是随着航空货物吞吐量的逐年上升,郑州的GDP在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上升速率逐渐减缓。(此关系从下图的散点图中也可清晰体现。)并且根据二者之间的主要趋势我们预计对数函数能够较好的拟合和预测该变量。

因此在使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我们选择非线性估计中的对数模型。

SPSS分析结果如下:

对该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因此模型显著性有效。

而R^2大于0.9说明拟合度很高。

而且从该模型中可看出,x每增加一个单位值,y的增加量为27308.74/[x(x+1)]。这同时说明了即y随x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x值的增大增加速率逐渐减慢。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即随着航空货物吞吐量值越来越大,虽然对GDP仍然有着正面的影响,但是由于利用效率,基数过大等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导致该因素已经不能使得GDP维持之前的增长率。因此若想使GDP进一步上升必须通过改进运作货技术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14年郑州航空货物吞吐量与GDP都在逐年上涨,特别是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近几年来增长迅猛,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大型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冠军。2014年增长47%,2013年增长69%,2012年增长47%。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虽然郑州航空物流与郑州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郑州航空物流还不能对地区经济产生规模影响,与其他航空物流与发展处于主动和超前状态的地区相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比较有限。这可能与郑州航空物流的发展不完善有关。因此,提高航空物流整体运作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三、发展郑州航空物流促进郑州区域经济增长建议

1.政府应加强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引导, 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航空物流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吸引航空物流相关业务。对新增航线、航权开放和航班时刻分配等方面给予优先权。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货物中转、集散业务。

2.加快郑州航空港物流园区建设, 仓储区的扩建,货物处理系统的自动化,商务办公设备设施的完善与配备。加快空港周边地面交通枢纽建设,提高进出机场的道路系统效率,加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提高空港物流聚散的效率和能力,满足多样化的航空运输需求。

3.完善航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立和完善航空物流数据信息中心,打造一个真正能为航空物流企业、货主、海关、商检、陆空联运服务企业等诸多使用方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提供开放式基础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对接和整合。加强与不同国家的信息数据交换,通过对信息进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航空物流的协作水平。

4.进一步加强航空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河南省各高校,要将学校的专业与航空物流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增加对对口人才的培养。各企业要加强对在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及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吸引具有国际水平的航空物流人才来郑发展,加快郑州航空物流的国际化进程。

5.大力发展航空依附性产业,如: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智能产业研发与应用等。并引导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生聚集效益。

参考文献:

[1]全新顺.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系统的构建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98.

[2]周杨.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航空物流发展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5):23.

[3]高明远,王蒙燕.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89.

[4]尹猛基.加快郑州航空港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4(6):92.

第7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一、ABD是什么

ABD翻译成中文是临空商务区。临空商务区由五个字组成,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一个是临空,临空商务区以临空产业为主导,同时是一个商务区,由旅游娱乐区和高品质生活区组成的,既是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也是一个城市的高端城区。临空商务区是以临空产业为基础的,涉及到的业态主要是临空产业,当然还有别的产业。港主要指的空港,它在局部享有自由贸易区的政策。ABD还是一个航空城,有城市的基本东西,休闲娱乐区,商业办公区等等,成为中国国际交流的平台,创新的标杆,和未来城市的典范。从北京市的发展上面看,东边有CBD,西边有CRD,南城应紧紧抓住第二机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以航空性产业为基础,打造ABD,作为下一步北京首都新的增长级,带动南城的发展,促进北京城市建设的进程。

(一)ABD未来的定位

ABD的定位是四化: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是一个航空都市未来的创新标杆。

高端化是指,临空商务区将以便捷的交通,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高科技企业,现代物流和科研院所等各种高端产业入住。国际化是指,北京新机场将成为世界重要交通枢纽,吸引跨国公司、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现代物流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论坛入驻。智能化是指,它首先吸引的是一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包括航空制造等等。同时它的建筑将以科技、绿色、智能化建筑为主。生态化是指,受机场周边限高的影响,临空商务区将是以低密度的建筑,绿化率非常高,生态优美,环境优美。

(二)ABD的特征

一是五大融合。将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与文化建设、资源集约与环境治理、知识创造与信息增值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二是五流交汇。将实现物流、人流、技术流、信息流与资本流的汇集;三是五宜新城市。宜投资、宜商旅、宜人居、宜就学、宜创业等等;四是五区联动。五区指航空港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生活社区和商务特区;五大创新就是模式、制度、产业、技术、服务等等方面的创新。

(三)ABD的发展目标

在2020年成为中国最好,初步形成临空商务区的模型;2030成为亚洲最好,成为亚洲临空商务区的典范;2040年世界领先,成为全球最大的临空商务区。

二、建设ABD的战略意义

一是展示国家实力。首都新机场将成为世界级的航空枢纽,在国门周边打造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ABD,有助于展示大国形象,中国崛起;

二是助力世界城市。ABD聚集的都是高端型的企业,将有利于提高北京外向型经济的比重,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扩大国际交流,这会加速世界城市的建设。

三是带动区域增长。近期以2020年为目标,吞吐量将达到四千五百万,初步预测ABD区域临空产业集群对北京市的经济贡献约537亿,对北京市以外的周边区经济贡献约750亿。

四是推动产业升级。以新机场为中心的ABD区域,将逐步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的聚集地,有效优化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是引领城市发展。作为新的航空大都市的形态出现,有利于中心城区的功能疏散,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品质。过去中国的城市化主要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下一个阶段城市的现代化,提高城市的品质和质量, ABD将是以航空运输业为基础形成的未来的一个城市形态,提高城市发展品质,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顺畅、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转型。

三、ABD总体规划设想

ABD的总体规划设想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地域范围、功能分区、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生态规划、基础配套和重大项目。

一是地域范围。根据国外经验,是以机场为核心,15公里为半径的区域,机场相邻区五到十公里的范围,辐射区十到十五公里范围;二是功能分区。在机场核心区主要分布空港商务区、航空物流园区及航空产业园区等与机场运营高度关联的设施。机场相邻区主要放置高科技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区、空港生活区及休闲旅游区等。辐射区主要放置科研院校区、高科技制造组团、物流园区、航空产业园区和休闲旅游区等。三是产业布局。根据辐射区相邻区和核心区分布不同产业。四是交通规划,发展策略是将新机场建设成为航空运输、铁路、轨道、公路等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五是生态规划。将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打造一个森林带,围绕两条河,形成绿色带,多园,即城市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园林;六是基础设施。主要是完善水、电、气、热等各种能源资源的供给体系,集中供水、供热、制冷等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化、产业化发展需求;以及完善交通路网,加快轨道建设,形成“地面交通比较完善,轨道交通初具雏形”的立体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和综合功能。七是引进一些重大项目。项目决定ABD的高端程度以及临空产业的聚集程度,ABD招商引资要尤其关注重大项目的引入开发。

四、ABD开发方案

(一)统一规划

坚持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功能完善、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减少了重复建设和利益之争,实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二)统一协调,成立相应的开发委员会

开发委员会应由各级政府、机场、有关开发运营商共同组建,根据临空经济规律,按照整体最优原则,协同制定发展规划。建立不同园区企业遴选和准入标准,以多元化方式吸引开发者、投资者、运营者,为机场区域中公共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起桥梁,在临空商务区域的不断繁荣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8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

年,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铁路运输业全年完成投资110.5亿元,同比增长75.6%营业里程达2700公里,比上年延长105公里。全年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亿元,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00公里、新增民用航空航线里程5000公里。新港投资过百亿元,货物吞吐量在年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中游及上游首个亿吨大港。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3.1亿元对湖保税物流园区道路进行了升级改造,园区交通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加强了公路口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口岸联检大楼主体工程完工;港二期项目中水工码头7月份投入运营;确定了新港江北铁路规划走向,项目控制性工程开工;入驻地区的华中钢铁物流基地、华中钢铁物流大市场、专顺物流、招商物流分拨中心等物流项目建设加速推进。机场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北信和国际农产品展销配送中心开业运营,加快了华中物流大市场、北货运站等物流项目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使得凝聚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园区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提高。

(二)物流总规模扩张速度创新高

年至年我市物流总规模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增长幅度依次为28.7%24.8%25.9%26.0%2009年我市物流总额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幅度为10.4%达到最低点。年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随着我市经济较快发展,市物流总规模不断呈现高速增长且创五年来的新高。全年物流总额为14861.12亿元,增长29.0%年物流总规模是年的2.93倍。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和市外购进分别为6464.5亿元、74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6%28.2%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3.7%带动社会物流总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货物物流总额6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5%表明我市进口货物物流重回快速增长通道,也是物流总规模创新高的增长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8%60.1%而农产品物流总额可比增幅下降了0.5个百分点。

(三)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增长逆转

年,工业企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工业原材料等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急剧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263.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9.1%增幅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年,从我市的四大交通运输枢纽的运行轨迹看,铁、水、空货物运输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1%17.3%28.7%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2.4%扭转了铁、水、空上年下降的态势;公路运量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完成货运量2.11亿吨,货物周转量307.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6.6%和9%

(四)优质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A级物流企业是物流行业优质企业的代表,物流企业的金字招牌政府招商引资和企业招投标在内的市场选择物流供应商的重要取向,也是各级政府扶优扶强的主要对象和政策的受益主体。至年末,市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委员会审定通过A级物流企业达到40家,其中:5A企业3家、4A级企业14家、3A级企业15家、2A级企业8家;年通过评审的2A级以上企业16家,占我市A级企业的40%其中3家企业通过5A企业评审,实现了市在A物流最高等级的突破。

A级物流企业的引领下,市物流行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在增强。年全市113家重点物流企业调查资料表明:资产总计达到262.7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资产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亿元以上的有40家,比上年增加5家企业;实现盈利10.12亿元,同比增长64%利润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6家,亏损企业仅有6家,亏损额万元,比上年减亏4户、减少亏损2.4亿元,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二、市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造业、流通业的加速发展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6297.3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7.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3.9%扭转了上年增幅下降的趋势。制造业、流通业销售大幅增长推动了物流发展加速,年制造业和流通业物流总额占全市物流总额的93.7%

(二)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保障

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市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市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印发了年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责任分工》明确了年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8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任务,确立了抓工作落实的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支持下,一是市湖、、、北等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快速发展,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凝聚力增强,园区物流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提高。二是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企业联动。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使制造业与物流业供需对接,推动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三是保税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和商贸物流等重点物流产业的发展。湖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拓展进出口保税业务,年保税物流中心为湖北、广东、江西、山西等10多个省市90多家企业提供了通关服务。东海航空公司全货机营运稳定,友和道通国际货运航班即将开通运营,航空货运中心和航空枢纽地位进一步显现。中铁集装箱分公司与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新港“铁水联运推进“江海直达业务,启动了汉台快运至上海洋山“江海直达集装箱装载率提升到70%

(三)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技术保障

第9篇:航空物流发展规划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物流;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2日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标示着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在低碳经济发展形势下,物流业作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发展低碳物流势在必行。目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较为粗放,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物流成本较高。粗放和低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低碳物流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低碳物流的兴起,源于低碳革命和哥本哈根环境大会对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大力倡导,随着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化的“低碳革命”逐渐兴起,“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并执行。物流业在我们目前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实实在在扮演着一个高碳排放者的角色。有调查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油品消耗量约占全社会油品消耗总量的33%。各种运输方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依次为:小轿车52%、货运汽车31%、海运6%、航空3%、铁路3%、其他5%。因此,发展低碳物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低碳物流做出一个定义,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也未对低碳物流作出定义。低碳物流的定义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低碳物流是要在可持续发展和物流系统论的理念下,对物流系统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达到低碳的目的。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装卸搬运等要素,从全局出发,以系统论的观点,对低碳物流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才能发展真正的低碳物流,达到为低碳经济服务的目的。

二、河北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一)河北省第二大产业为物流业。据统计,2011年河北省社会物流总额达5.5万亿元,同比增长18%;物流业增加值达1,780亿元,同比增加20%,物流业已经成为河北省继钢铁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眼发展低碳经济,以降低物流业资源消耗和健全回收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到2015年,社会物流回收利用率达15%,物流行业碳排放量有所下降,初步建立起节能高效的物流运作模式。

(二)河北省物流业有着巨大的节能减排空间。河北省物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偏低,产业联动效应较弱,产业链割裂现象较为突出,不能适应重点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发展需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现代物流的增值潜力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能力不强并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河北省物流业空间布局不合理。项目布局小、散、乱现象仍然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不高,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不强,交通设施衔接不畅,区域一体化运作能力较弱,物流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内部功能划分不合理。

(三)发展低碳物流对于建设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而运输形成的交通运输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运输一直是河北省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公路运输虽然运量小,但运输成本高,对能源消耗大,且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在河北省的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公路运输在不断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其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1/3。机动车的燃料消耗成为石油资源的最大消耗源。而航空运输与海洋运输是另外的主要石油资源消耗源,并且伴随着噪声污染和水资源污染。

无论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碳是所有化石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碳燃料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迅速增加,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增加到今天的370ppm。如果目前使用矿物燃料的趋势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超过700ppm,而这可能导致全球气候上升1.4℃至5.8℃,恶劣天气更加频繁,许多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作为第二大油品消费行业的物流业自然而然要走“绿色之路”。没有低碳物流,低碳经济的建立就无从谈起。

三、河北省低碳物流建设路径

(一)健全回收物流服务体系

1、完善旧货回收交易体系。加快传统旧货市场升级改造步伐,适应消费升级带动的产品淘汰,围绕二手车、旧家电、旧家具等淘汰商品,建设一批集回收、加工、整形、拼装等功能为一体的旧货交易市场,积极拓展回收加工、信息服务、价格评估等业务,形成旧货物流分拣加工基地。

2、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建立一批规范化运作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发挥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带动作用,谋划建设再生资源物流园,积极开展回收、采购、加工、配送等业务,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