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畜牧业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业分析报告

第1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畜牧业对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2015年12月,各国代表将齐聚巴黎,达成旨在将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新协议。在此之前,各国政府必须解决彼此在技术和法律问题上的分歧,并对2020年以后他们愿意承诺的减排量作出规定。实际上,这一进程已经展开了。2014年10月,欧盟宣布,到2030年其减排目标比1990年的水平下降至少40%;数周后,中美联合气候变化声明称,美国计划到2025年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下降26%-28%,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碳排放峰值。

然而,就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逐渐成形时,一个漏洞正在凸显,不幸的是,这个漏洞还不小。畜牧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接近15%,超过全球所有汽车、卡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的总排放量,然而,国际及各国的减排策略中显然未将畜牧业考虑在内。

事实上,畜牧业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影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了一份名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Livestock’s Long Shadow)的报告就指出,畜养动物是伐林的主因之一,全球70%的农地、30%无冰的地表面积用于畜牧业,并预计,如不改变当前趋势,畜牧业总量将于2050年增加一倍。

2009年,两位世界银行的环境顾问在发表于《世界观察》杂志2009年11/12月号的封面文章《畜牧业与气候变化》则指出:畜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GHGs)至少占人为排放总量的51%。

甲烷是这些气体的最重要部分,然后是黑碳和一氧化二氮。甲烷产生于反刍动物如奶牛、绵羊和山羊的消化过程,一氧化二氮产生于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肥料和化肥之中;而转化为牧场或用来种植饲料作物的森林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在所有人类活动引起的甲烷排放中,畜牧业是迄今最大来源地,排放量超过37%。按20年的平均数字,甲烷产

生的热量比二氧化碳多72倍。按5年的平均数字,甲烷将会更加强大,产生热量比二氧化碳要多100倍。同时,甲烷十年内就可脱离大气层,而二氧化碳却会使地球持续变暖数百年,乃至几千年。

这些数字都表明,要尽快阻止全球变暖,让地球降温,人类就应着重努力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如果到2017年,畜牧业总量能下降25%,就可以达成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这个转变还会带来其它益处,例如,增加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水资源危机、饥饿问题、能源危机和其它问题,还能减轻动物痛苦。文章认为,为了避免到达无法挽回的临界点,各国政府必须马上制定和实施将畜牧业总量于2017年降低25%的相关政策和程序。在降低畜牧业总量的基础上,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减排,大多数气候专家相信,温室气体排放量会很快地降低50%,然后是80%。

素食主义拯救地球?

包括联合国环境署2010年7月的报告作者在内的环境专家都建议:减少畜产品的产量和消费对于控制国际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而且,没有任何一个畜牧业或环境专家认为畜牧业总量增长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可以单靠生产中的技术革新解决。

现今,人类对肉类和奶制品的需求意味着:目前世界上有220亿只鸡,人均三只以上;而按照重量计算,奶牛则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物种。问题在于,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一直呈上升趋势。与2005至2007年间的基准值相比,预计到2050年,全球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预计将分别上升76%和65%。近期的建模估算表明,人类饮食趋势与将温升控制在2℃的目标完全背道而驰。

大力推行素食主义的环保人士认为,人类减少肉类摄取量的幅度越大,地球变凉爽的速度就越快。减少甲烷排放,并迅速停止并扭转全球变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人类养成以植物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食用动物产品。根据2006年芝加哥大学的相关报告,1个人吃素1年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换开丰田混合动力车“普锐斯”(Prius)的减排量还多。素食协会主席安妮特・平纳在英国表示:“在发达国家,个人最有效的减少对环境污染的饮食方式就是素食。”

所有的农业生产---伐林辟地、犁式草原、农田灌溉、化肥农药、拖拉机燃料等都会破坏环境,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比所有交通运输产生的总和还要多,从氮污染对土壤的侵蚀起还造成了很多其它的问题。

畜牧养殖是最具破坏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因为大多数用来喂牲畜的谷物人也可以食用。畜牧业中,仅仅10%的谷物可转化成肉、牛奶和鸡蛋,所以牲畜扩增对环境的影响迫使我们在自身需要的基础上种植更多的谷物。

粗略统计,牲畜至少消耗世界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作一个近似的估算,素食主义的世界只需要现如今耕地的三分之二。当然,这只是一方面,肉类和牛奶制造了人体每天所需热量的15%,如果素食,我们需要吃更多的食物补充这部分能量。综合估算,如果选择素食将会减少现今农业耕地的21%,大约340万平方公里----一个印度的面积。

农业的减产会大大减少农业对环境的破坏。氮污染会导致湖泊的水体营养化,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大学的环境科学家阿利森利奇教授以所在大学为模型计算得出:如果大学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再吃肉,那么,该大学的氮足迹会降低27%,氮足迹指的是所有活动向环境释放的氮的总量。利奇教授发现如果每个人愿做更进一步的尝试---不吃乳制品和蛋类,氮足迹会下降60%。

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不仅是氮的排放,全球的数据很难统计,但至少在美国,畜牧业对土壤的侵蚀占55%,农药使用占37%。不仅如此,抗生素有一半是用在牲畜上,往往作为正常饮食的一部分,这种做法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

不仅如此,畜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食草动物,例如牛、羊在消化食物DD草,会呼出一种特别的温室气体DD甲烷。砍伐森林建牧场,以及过度放牧导致土壤中碳含量的净流失等因素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2006年粮农组织的报告中显示,当把全部因素考虑在内时,你会发现18%的温室气体DD如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畜牧业。减少畜牧业无疑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会产生重要作用。

会产生怎样不同的作用取决于用什么来替代畜牧业,土地上养殖什么。哪里的牧地变为森林(特别是像亚马逊河流域地区,70%的森林已成牧场),森林的重新生长将会大量封存碳。同样,美洲平原如果停止放牧,土壤中的碳含量也会大大提高。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减少畜养的食草动物所带来的甲烷排放的减少,都至少部分地可能会被野生食草动物和白蚁等引起的甲烷量的增加所抵消,在食物方面,这些野生食草动物和白蚁是畜养的食草动物的竞争者。国际家畜研究所农业系统研究专家菲利普桑顿说:“花时间在这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民间兴起“周一无肉日”运动

在环保议题上,明星所作的宣言往往更多元化且更富有感召力。

2012年,前披头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尼曾致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菲格蕾丝和气候变化峰会COP18的主席阿提亚,呼吁重视畜牧业对全球暖化的贡献。

时值COP18多哈峰会之前,麦卡尼在信中写道:“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全球肉食工业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但COP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畜牧业对全球暖化的影响。因此,我呼吁你们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关政策和行动,诸如每周一天无肉日。”

保罗・麦卡尼是“周一无肉日”运动的主要发起人和推动者。他曾在2009年底,受邀在欧盟关于全球变暖和粮食政策的听证会上发表演讲,呼吁欧盟采取行动减少肉食消费,他说:“这(吃肉)不再是个人的选择,它将影响整个的星球”。

当年,他率先发起“周一无肉日”运动,呼吁大家用温和的方式,慢慢减少食肉量,一边吃一边做环保,并邀请他的明星朋友们,一起推广,请求大家每个星期一不吃肉。如果大家一个星期一天不吃肉,就可以降低不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长期下来,累积的环保力量,就可以减少气候变化的速度。

他这一举动,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响应,包括许多著名环保人士的支持,如美国副总统戈尔和IPCC主席帕乔里等。在过去6年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数量不断增长的企业、餐馆和食物供货商参与了此项活动,在许多著名的城市,如比利时的根特、德国的不来梅、美国的旧金山和洛杉矶等,都有自己的每周无肉日。美国民间成立“周一无肉日协会”,每周一赠送无肉菜单给网友,此举获多个医学院的学理支持。从纽约曼哈顿到以色列特拉维夫,从瑞典斯德哥尔摩到中国台湾高雄,“周一无肉日”运动在全球无数校园、医院、餐馆内得到推广和实行,甚至在2013年11月,挪威军方表示让军队每周食素一日,以对付新敌人――气候变化。

在中国内地,为了宣传吃素能够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碳排放,歌星龙宽带头,与高圆圆、梁文道、曾黎、郑钧、后舍男生、彭坦、林志炫和一些民众一起,制作了《周一请吃素》的短片,号召大家多吃素、推广周一吃素热,投身环保;李易祥、周迅则呼吁大家从一周吃一天素做起,减少排碳。此外,黄俊鹏、张磊、唐以菲、蓝正龙、陈坤也是环保素食响应者。

技术革新能起多大作用?

虽然理论依旧充足,但“素食拯救地球”理论并没有打动所有人的心,毕竟,改变人们的饮食结构、远离肉类和奶制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诸多政府与决策者认为官方不应强势推广这一理念――试图改变公众的饮食结构,轻则是过于复杂的挑战,重则是干涉公众选择其生活方式的自由。

2013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通过更广泛地采用现有最佳规范和技术,畜牧部门温室气体的减排可高达30%,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在畜牧业减排方面发生更多改善的可能性。这份题为《通过畜牧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排放与减排机遇全球评估》的报告是迄今为止就畜牧业对全球变暖的作用以及该部门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的潜力所开展的最为全面的评价。

报告指出,与畜牧业供应链相关的温室气体年排放量总计7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CO2-eq),或占人类造成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4.5%。畜牧业每年所排放的甲烷量约等于1.44亿吨石油,足够为整个南美洲供电。畜牧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当中,有45%是生产饲料时排放,另有39%是动物排出的气体,剩余部分来自动物产品的加工和运输。报告认为,现今的减排方法如改善牲畜的餐单、选择饲养胃气较少的牛等,可减少30%的排放量,呼吁业界立即实行。

为了获得这些估算数据,粮农组织详尽分析了不同畜牧供应链多个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动物饲料的生产和运输、农场的能源使用、动物消化和粪肥腐解过程中的排放,以及屠宰后动物产品的运输、冷藏和包装等。

经过深入探究排放源和排放方式,该报告显示,畜牧生产者有望实现大规模减排。通过在饲喂、卫生和畜牧及粪便管理等方面推广使用现有最佳规范和技术以及诸如沼气发电机和节能设备等目前尚未充分利用的技术,提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全球畜牧部门的温室气体减排可高达30%。

粮农组织的报告认为,在所有物种、系统和地区均可实现大幅减排,其中减排潜力最大的是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生产率较低的反刍家畜系统。然而,在发达国家,虽然排放强度相对较低但因整体生产规模大而导致排放量高,即使小幅降低排放强度,累加起来亦可产生巨大效益。这方面的例子包括欧洲和北美的奶牛养殖,以及东亚的肉猪养殖。养牛业占畜牧部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5%,但是其减排潜力也最大。

该议程确定了三个优先重点领域,通过改善生产方式来获取显著成效:促进更高效的做法,改善草原管理,以及改进粪便管理。

人造食物会成为新契机吗?

依靠技术创新及其在生产中的使用来减少畜牧业的碳排放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如我们前文所言,要调整普通民众的饮食结构也非易事,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出路呢?

根据最新的研究,对于那些不习惯吃素食又想减少食物对生态影响的人而言,在实验室人工培养的肉或许是一个选择,且更为环保。

这份来自牛津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的分析报告,通过实验室的组织培养比传统的饲养动物要减少96%的温室气体排放。无论是猪肉、牛肉还是羊肉,以这种制作方法制成的人造肉只需要传统畜牧业7%到45%的能源,1%的土地和4%的水。

除了可见的环保效益,人造肉也提供了更为廉价的营养,改善动物福利以及减少对全球耕地面积的压力。研究人员相信,在减少环境影响的情况下,人造肉还有助于养活世界上日益增长的人口。

动物蛋白在饮食中的比重正逐步增加,像中国、印度这样的正在崛起的经济体,正有着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并能在每天的饮食中供应肉食。这种压力将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增加了水资源的短缺和对寻找耕地的渴望,必将导致像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通过购买较穷国家的土地来进行耕种,以致在亚马逊热带雨林“刀耕火种”。

人造肉的制作,则是先从动物身上取下几个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中将细胞分裂复制,几百万细胞变成几十亿个。然后诱导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将细胞和胶原蛋白延展片状,再把薄片一层层叠放,就像制作酥饼一样,通过短暂加工就可制成了。整个过程对于动物来说是无痛的。

第2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口布局调整;牧民生活;草原畜牧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3.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052-04

内蒙古牧区人口布局调整,是指在内蒙古牧区已进行或正在进行的移民扩镇、异地扶贫移民、生态移民工程过程中的人口迁移,即自觉地按照内蒙古及各盟市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和生产布局进行的人口布局调整(简称项目迁移,下同)以及牧区青壮年外出打工创业、牧民子女进城读书以及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牧民子女通过求学在城镇自主就业等自发进行的人口布局调整(简称自主迁移,下同)。而本文通过生态移民和中小学布局调整所导致的牧民子女进城读书以及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的分析,研究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内蒙古牧区居民(牧民)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婚姻关系、文化传承等日常生活及草原畜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内蒙古牧区人口布局调整情况――以典型牧区锡林郭勒盟为例

2006年底,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人口有13万户、49.9万,占全盟总人口的50%。其中牧区人口5.4万户、22.9万,占全盟总人口的23%。涉及草场27 028万亩(其中:个人承包草场23 895万亩,集体草场1 305万亩,国营农牧场草场1 828万亩),牲畜1 148万头(只)。

据有关资料[1],到2006年底,锡林郭勒盟共调整农牧民12.9万人(其中牧民8.0万人),其中:依托项目迁移5.9万人(牧民4.2万人),自主迁移7.1万人(牧民3.8万人)。自主迁移中包括整户迁移0.98万户、1.96万人,分散迁移5.14万人。依托项目迁移主要从事的是一产,自主迁移主要是进城创业就业。

从迁移途径来看,项目迁移与自主迁移相结合,以项目迁移拉动自主迁移。项目迁移13 179户、59 076人,包括扶贫扩镇移民1 160户、4 295人,易地扶贫搬迁移民2 792户、12 209人,生态移民9 227户、42 572人;自主迁移71 045人,主要以青壮年外出创业就业为主。

从产业选择来看,自主迁移中的进城创业就业呈上升趋势,进城从事二三产业正逐步成为农牧民迁移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一产到一产共5.3万人,占已迁移出人口的41.1%,一产主要以奶牛养殖业为主;从一产到二、三产共7.6万人,占已迁移出人口的58.9%,主要以进城开办饭店、商店、理发店,跑运输、务工为主。

从去向来看,就地迁移是农牧民迁移的首要选择,跨地区迁移农牧民在逐年增加。调查显示,近几年锡林郭勒盟迁移出来的农牧民主要是在本旗县市(区)范围内流动,跨旗县迁移占的比例不大,并且以自主迁移为主,以农民居多。到2005年在本旗县市范围内迁移的农牧民约为7.7万人,占“十五”期间全盟累计迁移农村牧区人口10.6万的72.6%。

关注点之一:生态移民[1]。锡林郭勒盟从2002年开始在“围封转移”战略指导下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截至2006年底,全盟已累计实施生态移民9 227户、42 572人,其中牧民7 927户、37 172人;共建移民安置点93处,集中安置移民7 336户32 886人,累计国家投资23 4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资金全部为国债资金,移民每人补贴0.5万元,不足部分则由农牧民自筹解决。移民中从一产转到一产的共有29 345人(包括奶牛养殖业20 631人,种植业2 252人,西门塔尔牛养殖5 160人、肉羊及绒山羊养殖827人,獭兔养殖175人,肉猪养殖300人),从一产转到二、三产的有13 227人,主要从事运输业932人、餐饮业1 241人、加工业685人以及从事商贸、服装、民族工艺、打工等。仅苏尼特右旗,截至2007年10月,已完成生态移民422户、2 135人。其中,集中转移416户、2 105人,分别安置在四个移民新村(都呼木移民区100户、525人,新宝力嘎移民区116户、580人,新民镇移民区60户、298人,赛汉镇移民区140户、702人,另外其哈日格图移民区已归二连浩特市),移民主要从事奶牛养殖和二、三产业;分散安置(插花移民)6户、30人,主要分布在呼市、二连等地,从事二、三产业。

关注点之二:牧民子女进城读书以及就此引起的“陪读”迁移[2]。2004年起,锡林郭勒盟开始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对牧区苏木学校进行大规模的撤并。截至2006年,牧区学校撤并工作已全部结束,全盟中学(包括农区)由58所调整为47所,减少11所;小学由212所调整为107所,减少105所,教学点由119个调整为20个,减少99个。通过学校布局调整,先后将牧区65所学校全部撤并到旗县市所在地城镇集中办学,牧区中小学生100%在城镇就读。仅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自2004年共完成17所小学的撤并工作,共向城镇学校集中牧区学生1 500人。为了让孩子在城镇安心读书,很多牧区家庭,特别是一些受生态环境、生产资料限制,生活困难的家庭纷纷将草牧场承包给邻近牧户或围封禁牧,自己进城陪读。因此,牧民子女教育已经成为锡林郭勒盟调整牧区人口布局的最有力的“引擎”之一。

二、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对牧民生活及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牧区人口布局的上述调整,对整个牧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环境既产生了诸多有利影响,如人口迁出区草场生态得以休养生息、草场植被有所恢复、牧区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教育资源得到整合,牧区办学条件大大改善等;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人口潜入区特别是集中安置点周围草场严重退化、集中安置点水资源严重短缺、牧区城镇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镇重点中小学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等。就对牧民生活及草原畜牧业发展而言,其影响主要有:

1.迁出区草场植被有所恢复,为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资料基础,但部分草场的退化现象仍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继续恶化情况,迁出牧民利益受到损失。在人口迁移过程中,只要能做到彻底禁牧,在雨水充足条件下草牧场自我修复能力较强,再加上适当的封、飞、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很大程度能够扭转迁出区草场沙化、退化的趋势,草场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如通过近6年的围封禁牧,锡林郭勒盟南部牧区大部分移民户饲草需要基本能从原承包草场上得以满足,有的甚至可以卖一部分,与搬迁前过冬贮草几乎全部从外地购买有了鲜明的对比。但部分迁出区,特别是非整体迁出区,由于部分迁移户禁牧不彻底,迁出区草场的管理不善,再加之有些没有迁移出来的牧户有意无意侵蚀周围迁移户草场,使得迁出牧民的草牧场出现继续退化现象,没有达到迁移最初的目的,反而其利益受到严重损失。

2.通过草场流转(租赁)形式,实现了草牧场的整合,为草原畜牧业适当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条件,但由于追求短期利益,使得流转(租赁)草场退化现象较普遍,出租户(或迁移户)草牧场持续利用受到影响。在自主迁移过程中,迁移户把草牧场通过有偿流转形式租赁给其他牧户,收取一定的经济报酬。这种流转形式在现实中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效果。一种为:对租赁户而言,通过租赁他人草牧场使其可利用草场面积得到扩大,养畜规模相继扩大,或养畜效益显著提高,使其得到整合草场、规模经营的好处;对出租户而言,通过出租闲置草牧场得到一部分经济收入,补贴生活,同时在租赁户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其草牧场也可以得到保护和建设。另一种为:对租赁户而言,一般租赁期较短,而且在租赁期期初通过交纳全部租金才能得到草牧场的短期使用权(一般为一年至三年),因此在实际利用过程中,追求短期目标,力求在租赁期内回收成本的同时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高强度利用租赁草场,使得租赁草场更容易出现过度利用现象;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出租户,也因为追求短期利益,不考虑租赁户对草牧场的利用强度、利用方式甚至用途,更愿意出租给那些能拿出更多租金的人,而这种选择又促成了租赁户短期内回收成本、增加收益的行为,其结果使流转(租赁)草场退化现象较普遍,出租户(迁移户)草牧场持续利用受到新一轮挑战[3]。

3.迁出人口的传统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同时其不稳定性因素加大。通过迁移,牧民已从传统意义上的放牧畜牧业转移到舍饲畜牧业、其他养殖业或二三产业等,一定程度上或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由于市场风险、牧民自身素质等原因其不稳定性因素也在加大。如很多生态移民集中点,牧民经营者技术要求相对高、市场风险较高、高投入高产出的舍饲畜牧业(高产奶牛),但由于当局对奶牛养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奶牛业本身的市场波动以及牧民对高产奶牛养殖技术的不熟练等原因,导致很多从事奶牛养殖的移民户纷纷以失败而告终,有些牧民甚至倾家荡产。再如,进城“陪读”的家庭,一方面,由于爷爷奶奶或父母一方在城镇陪读,牧业劳动力短缺,影响畜牧业生产,进而使牧业收入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由于进城后的牧民子女及“陪读”人员的生活支出相对高,使得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相应增加[4];如果整户迁移,在城镇就业机会甚微,就算找到一份工作,一般为报酬较低的苦力活,只能把租赁草场所得的少量租金作为补给,其城镇生活的不稳定性大于牧区生活。

4.部分牧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就整体而言生产、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抵消了收入增长所应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据了解,许多迁移户从生态环境恶劣,交通闭塞的偏僻地区搬迁至城镇及周边或具备“五通”的移民集中安置点,享受到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快捷方便的生活,部分牧民户又从新的产业中受益,其生活质量有所改善。但就整体而言,新产业、新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却抵消了收入增加所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多数牧民在进驻移民安置点时,须对安置点房屋和棚圈等固定资产及高产奶牛投入大量的配套资金,为此已负债累累;进入安置点后,特别是前几年奶牛养殖业基本处在亏本经营,再加之安置点日常支出也比原居住地要相对高。而进城读书的牧民子女及“陪读”人员从牧区走进城镇,租房买房、交通通讯及其他日常支出等都远远超出原居住地的消费水平。

5.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正在对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产生影响,甚至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口布局调整多数采用了集中安置方式,把分散居住的牧民集中安置到统一建设的安置点或城镇周围或融入到城镇内部,经营舍饲畜牧业或从事其他产业。生产方式和居住地及居住方式的改变,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政策设计者的初衷,但另一方面也正在对牧民原有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文化形态产生影响。如,牧民传统的放牧劳动变成了喂养劳动,从而改变了牧民对草、大自然和草原生态的认知观念;牧民从分散居住变成了集中居住,从而改变了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空间距离和人际关系的观念;牧民子女从牧区就学变成了进城读书,从而改变了他们参与牧业生产活动的可能性,切断了民族文化在实践中积累学习和口头传授的途径;牧民从普通牧民变成了拥有草场使用权但又不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个体,经济利益的获得成为其使用草牧场的主要关注点,短期利益的追求情况更加严重等。

6.人口布局调整引起牧区社区结构及牧民家庭内部结构的变迁。如,生态移民等人口迁移工程在草原深处人为建造众多小型村落,而村落的形成和舍饲养畜使牧区社区农村化,不论是它的社区结构,还是它的成员个体都从传统牧区模式正走向农村模式;牧区接受能力强、有文化、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或第二、三产业,畜牧业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现象,进而使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缺少人才支撑;进城务工、牧民子女进城读书及“陪读”迁移等出现了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减少、夫妻间的感情疏远、老人的照顾和关心被忽视等现象。

7.牧区系统内部人口的迁出与系统外部人口的迁入成为鲜明对比,牧区内部人口结构正发生变化。目前,向牧区迁入的外部人口有:以探测资源、开发资源为名迁入的企业及企业工人;以开发饲料基地为名迁入的周围农区的农民;以雇工名义(羊倌、泥瓦工等)迁入的周围农牧区的农牧民;以发展旅游业为名迁入的旅游开发者;其他个体经营户等。这部分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前三者,已经或正在融入牧区社区,改变牧区内部人口结构,其对草地资源及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不小于甚至超过牧区内部人口。

三、有效促进牧区人口布局调整的对策

从牧区生态环境、畜牧业发展及牧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角度考虑,牧区人口布局调整有其必要性。但就目前而言,牧区人口布局调整工作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1.积极构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草场是牧民生产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牧区人口布局调整的最初动因。因此,应积极构建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既要保护、建设、恢复草原生态,也要保障牧民的权利,尊重牧民自主经营权。在优先保护、积极治理、合理开发、集约利用的原则基础上,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逐步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其中,要重点建立和健全具有草原牧区特色的草原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国家及区域间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性与建设性投入,提高生态保护与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调动广大牧民建设草原、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完善已有的人口布局调整方案,更多提倡牧民自主迁移。目前,很多牧区已出台人口布局调整的方案,制定转移人口的若干个硬性指标。但就实际工作来看,有些政策推行较难,特别是年内实际调整和目标调整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有些牧区人口布局调整方案不符合当地实际,牧民还没有做好转移的准备。更多时候人口布局调整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人口分布状况的自然调整,而不是强行迁移。因此,各地应调整和完善现有的人口布局调整方案,以政策引导为主,对人口布局的合理调整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和政策支持,如居住、就业、培训、税收、保险、教育、草场补偿(补贴)等,提倡牧民的自主迁移。

3.优化牧区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促成人口布局的合理化。人口布局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当地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后的人口布局的变化过程。因此,人口布局调整工作应以合理优越的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为先决条件。目前,很多牧区中小城市总体吸纳能力不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而牧区生态条件普遍恶化,承载能力基本饱和,牧区人口在本区域城乡间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对多数牧区而言一方面应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及二三产业,为牧区人口布局的合理调整提供社会和经济基础,促成人口的合理布局,避免牧区人口大量涌入条件尚未成熟的中小城市及二三产业,造成新一轮的社会经济问题;另一方面鼓励牧区人口的跨区域转移和本地区本产业内转移。

4.鼓励教育转移模式,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教育是牧区人口布局调整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受教育而转移出去的人口稳定性较高,并对转移人口的带动性较强。一般情况下,牧民子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返乡的可能性越小,在城镇创业就业的概率也越高,并能够带动亲属及周围牧民的有效转移。所以,应把教育作为人口布局调整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立牧民子女就学转移的鼓励机制。如把牧区学生分成小学、中学、大学等几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给予不同补贴;建立学生监控档案,对考入大学的牧民子女加大资金补贴力度,对没有考入高中、大专的,直接送入职业学校(职高)进行技能培训;对贫困农牧民子女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牧民子女的就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等[5]。通过这种鼓励机制提高牧民子女整体素质、劳动就业技能及自我发展能力,为牧区人口的有效转移提供保障。

5.强化政策执行力度,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保障。各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规避人口布局调整中的各种风险,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把政策落到实处,不能陷入“有人出政策却没人执行政策”的恶性循环。如对进城牧民的住房优惠政策、就业优惠政策、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对奶牛集中养殖户的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应一一落到实处。牧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搬迁后他们的生活、生产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困难。要保证人口布局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力执行政策尤为关键,从而能为迁出牧民顺利渡过调整过渡期提供制度层面上的根本保障。

6.发挥畜牧业内部潜力,促进牧民就地转移。现代畜牧业是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方向,也将为畜牧业内部分工提供机会。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根据畜牧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畜产品流通不顺畅、畜牧业单户经营风险较大等特点,可发展直接为现代畜牧业服务的各类专业团队和经济组织,如组建畜牧业服务公司,包括专业打草、剪羊毛、技术服务等;组建畜产品收购公司等;再如尝试建立联户经营模式,组织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包括马业协会、牛业协会、羊业协会等,使更多的牧区人口能够在就地本行业内合理调整。

7.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减轻牧区人口压力。针对牧区系统内部人口外迁与外部人口迁入情况,应建立牧区人口准入制度,明确外部人口进入牧区从事各种活动的时间限制、经营范围、地域范围、权限范围等,不能使无限期、无条件、无约束地任意发展,不能把牧区当做内地转移淘汰产业、转移污染企业的目的地,更不能把牧区当做无为开发的“热土”,力求达到减轻牧区人口压力,恢复草原生态的初衷。

参考文献:

[1]锡盟农村牧区人口转移调查分析报告[EB/OL].,2007-09-05.

[3]文明.内蒙古草原退化的经济根源及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7.

[4]文明.牧区苏木镇布局调整及资源整合问题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8,(15):39-40.

[5]图门乌力吉.对锡林浩特市转移进城牧民适应性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2008,(18):58-59.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djustment of Pastoral Population Layout in Inner Mongolia

on Pastoral Lives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Husbandry

WEN Ming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astoral development in 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10,China)

第3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 锡林郭勒盟牧区城镇建筑风格研究 锡林郭勒盟阶段性禁牧的效果研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药品评价性抽验及质量分析 锡林郭勒盟旅游景点 锡林郭勒盟寺庙传说与信仰 锡林郭勒盟沼气建后管理服务机制创新探讨 锡林郭勒盟沙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锡林郭勒盟肉类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浅谈锡林郭勒盟创业担保贷款的发展 锡林郭勒盟耕地荒漠化变化研究 2010年春季锡林郭勒盟一次转折性降水天气分析 锡林郭勒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调查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工草地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构建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锡林郭勒盟现代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浅析锡林郭勒盟草原退化成因与对策 锡林郭勒盟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问题探讨 锡林郭勒盟改革开放30年历程及总结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投资环境推介等 锡林郭勒盟牧民增收难在哪里? 关于锡林郭勒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分析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8.25

[2]锡林郭勒日报. 锡林郭勒盟去年实现旅游收入144亿元.2013.3.19

[3]白富胜.切莫高估牧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J].内蒙古统计.2005(4):25

[4]杨光梅等.基于CVM方法分析牧民对禁牧政策的受偿意愿____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J].生态环境2006,15(4):747-751

[5]金良,基于 3S 技术的天然草原土地利用动态研究—以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 , 25 (4):121-12

[6]徐雪高等. 完善强牧惠牧政策 促进牧民持续增收——基于牧民收入增长形势的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1(04):19-25

第4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生猪养殖;生态型;规模养殖;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3-0024-03

1 河北省当前生猪养殖模式概况

河北省目前的生猪品种主要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斯格猪、冀合白猪以及其他地方品种,品种结构较全,但优质品种的比例不高。河北省生猪出栏数量仅次于四川省而居全国第二位,而生猪出栏率、外调和出口数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和商品猪调出大省。在养殖模式上,主要有农户散养、适度规模养殖、养殖小区、万头养猪场等。目前仍然是以农户散养为主,适度规模和养殖大户约占45%。

(1)农户散养。生猪散养模式具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泔水缓解人畜争粮等优势。但通过对养殖户进行调查发现散养户存在饲养品种杂、饲料质量差、大小猪混养、猪舍简陋、忽视消毒、滥用药物、疫苗接种不及时等弊端。实行无害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方向,在此趋势下,河北省生猪散养呈下降趋势,2007年之前散养户占七成以上,现在已降至六成以下。生猪散养户的逐年减少,一是因为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价格波动时容易亏本;二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养猪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此外,政府缺乏对农户散养的扶持也是生猪散养逐渐减少的一个主要因素。

(2)养殖小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养猪小区成为河北省畜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养殖小区有一定技术含量,能基本按照养殖技术进行生产。但养猪小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区选址不科学、建筑布局不合理、公用基础设施不配套、整体规划布局不到位。二是防疫制度不健全、服务措施不配套。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容易产生疫病。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养殖小区不是集中建成一个投入使用一个,而是边建边使用,没有合理规划,常常是有的饲养户已装栏开始饲养,另一些小区内的饲养户还在进行土建,战线拉得较长,对生产经营不利。

(3)规模养殖。规模养猪经营规模大,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猪群生长育肥迅速,出栏周转加快,栏舍利用率高。规模养殖猪场采用标准化技术,在生产中实行科学管理,做到了品种标准化、日粮标准化、饲养科学化。规模养猪十分重视彻底消毒制度、定期防疫制度、定期驱虫制度、紧急防疫制度等卫生防疫制度。由于规模化养殖对饲料需求大,应建设相应规模的饲料加工厂。而且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保压力大,要求有综合处理利用猪粪尿等废弃物的设施。目前河北省规模化养猪的主要模式有公司一体化经营和“公司+农户(农场或基地)”两种模式。

2 现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及模式

(1)生态型是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养猪业是高有机物、高氮、高磷污染的产业,很容易造成周围环境的富营养化。养猪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要把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国家已颁布《畜禽饲养场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环保设施设备投入较大,一般一个万头规模养猪场就需投资60万~80万元。按照科学发展观,结合河北省基本状况,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养猪业,推行养猪、沼气、种植(粮、菜、牧草)等多位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对养猪排放污染物的合理综合利用,才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生态养猪模式是解决河北省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将是多样的、不同规模的、运用现代养猪技术的、现代化的养猪方式。

(2)现代养猪业发展模式。河北省养猪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及其产品质量。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生猪饲养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方向[1],但考虑到大多数农民既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也是猪肉的消费者,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规模饲养模式与家庭散养模式将同时并存。如上所述,尽管散养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但毕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广大农村肉类消费的主要来源。同时家庭散养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一方面可以利用一些非常规的饲料资源如剩饭、剩菜、泔水、野菜等;另一方面给农业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也减轻了环保的压力。

3 促进河北省现代生猪养殖的政策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生猪业作为河北省畜牧业支柱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围绕产业链的品种、饲料、兽药防疫、技术管理、土地资金、加工、流通中介、环保等作长远规划。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生猪产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对养猪业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生猪基地建设。对养殖场建立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二是针对生猪养殖制定财政补贴政策。补贴的重点是良种、标准化猪场建设、防疫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等。三是加大对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和养殖农户的扶持力度。对有诚信、信誉好的龙头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予以贴息。对生猪加工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应纳入国有企业技改优惠政策扶持范围,并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

3.2 进一步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加强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是搞好养猪业的关键。一是切实加强生猪“原种场―原种扩繁场―种猪生产场―人工授精网”的三场一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特别是在生猪主产区建立骨干种猪场,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大人工授精站的建设力度和服务范围,向社会大量提供优质种公猪和进行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速度。三是建立河北省种猪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全省种猪测定工作和联合育种,提高生猪选育水平。四是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出适合本省地域特色的优良生猪品种(系),创建冀猪品牌。

3.3 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治体系关系到养猪业的成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检并重的原则,建立防疫保障制度。一是逐步规范各种规模养殖场的防疫消毒工作,做好春秋两季常规性的防疫、消毒,坚持对引入引出活畜进行严格检疫。二是推广程序化防疫技术和科学保健计划,对各类种猪场重点应抓好防疫工作,根据当地猪传染病流行的种类,确定应该接种的疫(菌)苗种类。三要采用科学的免疫程序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

3.4 注重饲料的科学与安全

在养猪业的成本中,饲料支出约占70%左右,为了解决人猪争粮的矛盾,必须多种饲料搭配,彻底改变传统的饲喂方法,避免饲料单一引起营养缺乏症和代谢病。在配合饲料加工生产中,要做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配方。充分利用生物酶制剂等现代生物技术[2],不但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还能降低粪便中毒素的含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不断开辟新的饲料来源,以减少土地的承载力;加强对饲料业的质量卫生监管,保证生产的猪肉健康环保。

3.5 加快行业协会建设

近年来,河北省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公司与农户的关系。例如双鸽公司采用“公司+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研发+合作社组织”的养殖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培训[3]。但总的来说,目前河北省农户和小规模生产者获得的信息渠道还十分有限,难以有效地对成本、收益和风险做出预期评估,养殖者往往盲目生产、销售。应在养猪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和养殖小区建立养猪业协会,增强服务功能。通过协会互相沟通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趋势信息,全面掌握养猪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商情变化,稳定价格,降低风险,提高效益。

3.6 推进粪污生态处理

猪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污染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应依靠科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争取实现污染物零排放。①合理设计[4],减少废弃物产生。一是在配制饲料时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型”平衡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粪便中氮的排出;二是改进集粪系统的设计,实行干清粪,猪粪与污水分开收集处理;三是在饲料中添加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的排放。②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持续发展。一是采用“厌氧处理―生物发酵―肥水还田”的处理工艺,将粪便制成种植业的有机专用肥,生态循环利用;二是建设沼气池,利用粪便产生的沼气取暖、照明。

3.7 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发展规模化养猪与养殖小区建设是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技术,加快传统养猪业向产业化模式发展,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规模养殖场(户)签订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带动农户生产,走出一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之路,实现生猪养殖的产业化。

3.8 建立健全行业发展的预警系统

深入开展生猪供求预警机制(科学的调查、分析、评估)、盈利周期预警机制(科学计算、调查印证,得出合理的分析)、生猪生产预警机制[5]以及加强价格预警机制(定时定点跟踪、统计、分析价格的涨跌),便于政府及行业部门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市场预警分析报告,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防止养猪行业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

3.9 加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养猪培训体系,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养猪农户技术水平;二是应用现代科技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按饲养标准配制各类猪群所需的饲粮开展标准化饲养,按“全进全出”流水式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组织生产[6];三是进一步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及时为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河北省养猪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建立一支较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职工队伍。

3.10 深入开展产品深加工

开展产品深加工,不断实现增产增值,才能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销售品种,进而增加产品的销售总量;深加工可以延长产品保质期,有利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价格的稳定;深加工还可以变废为宝,挖掘生猪的经济价值,实现增产增值增效。实行产品的深加工可增加生猪的附加值,提高养殖户收入,从而激发生产者的养殖热情,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保障养猪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窦炳军,尚 慧,潘 斌.养猪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科技,2011(5):33.

[2] 闫永刚. 养猪业如何走“低碳经济”之路[J].中国牧业通讯,2011(9):37-38.

[3] 孙德林.多元化发展的美国养猪业-美国养猪业考察见闻[J].猪业科学,2011(7):27-29.

[4] 刘一文,张争劲.养猪业发展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315-320.

第5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年初以来,在市院和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上级院有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精神,全面落实高检院下发的《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规则》,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工作要求为切入点,按照省、市院制定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要点,不断探索预防机制,全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在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我院认真组织开展对农村乡镇两级干部培训工作,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我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同时我们以服务“三农”为重点,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1月份,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全部进行了个案预防,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20__年2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20__年至20__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的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我们在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们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我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把##县棚户区这一惠民工程做为预防的对象并及时立项。同主管部门及建筑施工部门联合制定了预防方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预防工作。一是对招投标工作通过媒体等进行公示。二是对重大原材料采购的来源、金额、数量通过召开会议、媒体等方式进行公示。三是工程各阶段对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劳动部门报告。四是对拔付工程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财政局报告。五是对工程质量情况、标

准、等级进行公示。此项工作现正在进行中。(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我们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同这几家单位联合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方案,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废州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20__年,我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我院派人到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们的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在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我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只是在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第6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优化 乡镇 统计服务工作 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统计资料质量和数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统计工作也要转变模式,进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传统的事后总结向专题调查、预警分析以及提前指导方向转变。进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发挥统计的监督、咨询作用,提高乡镇单位的统计能力。

一、强化统计工作的时效性

乡镇政府一定要给予统计工作以充分的重视,安排文化程度高,并且具有专业资格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优化办公环境,实现办公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统计人员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工作职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相关数据。另外,乡镇政府还要对统计年报的原始资料和电子台账进行有效整理,认真统计相关资料,并且做到及时归档,保证历史资料的安全性。统计人员还要加强与相关企业、部门的沟通与衔接,及时报送数据,确保数据准确客观,提高统计工作的公信力,对县、市的考核指标进行有效分析,为乡镇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强化统计工作的服务质量

及时性以及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生命线,因此,乡镇统计站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开展统计工作。强化法制观念,本着认真负责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准确、及时上报统计报表和统计资料。按照县局制定的职业道德制度、统计工作守则、办公制度、培训制度、报送制度、管理制度、算机使用制度以及统计档案保管制度开展各项工作。

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人员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统计法规,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常规性报表主要包括畜牧业报表、农业方面的全年产量、粮食预实产表、全年播种面积等;工业报表主要包括劳动力报表、企业资产报表、投资报表、利税以及产值报表等。上述报表体现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产经营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及时准确,需要采用单位报表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形式,不漏报、不瞒报、不虚报,实现依法统计,认真负责地做好调查工作。

为了提高数据资源的管理以及开发水平,强化统计工作的服务质量,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拓展服务内容,完善信息服务,坚持增强时效、提高质量、稳定数量、转变工作方式、丰富服务内容、疏通报送渠道,强化预测以及预警功能。准确反映以及紧密跟踪乡镇的经济发展趋势和运行特点,并且定期向各部门以及党政领导报送统计月报和分析报告。第二,围绕县政府以及县委提出的经济方针,发挥统计的分析优势,对全县的经济重要课题、重大问题以及运行态势进行有效分析,进而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统计文章。同时,还要对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开展统计调查,掌握真实的民情民意,并且及时向政府和党委汇报群众的要求以及生活情况,提高政府以及党委的宏观调控水平。

三、强化统计工作的服务重点

为了强化对乡镇经济的监测质量,向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统计人员一定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和较强的责任心。针对乡镇经济出现的新问题以及新情况,加强对当地经济形势的预警和监测工作,进而方便县级领导掌握乡镇的经济情况。统计人员还要坚持统计服务与统计调研充分结合,及时发现乡镇经济的热点和亮点。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将数据翻译成文字、提炼为观点,并且将观点变为促进工作发展的建议和思路。尤其针对一些经济运行中隐患性、倾向性以及苗头性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要进行有效的预警和监测,通过有分量、有见地的调查写出相关报告。还要加强组织协调与指导,围绕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经济难点、热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信息报送,对节能减排、资源消耗、居民生活、社会事业以及经济发展等问题开展研究。

乡镇政府还要在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方面给予统计部门支持,保证统计部门可以履行其各项统计职能。同时,统计部门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从业务知识到法规政策,制定科学而系统的培训制度,实现学以致用,进而提高统计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统计部门还要提高统计人员各方面的待遇,并且给予统计工作以充分的重视,为政府党委制定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四、强化统计工作的依法统计

依法统计具有双重含义。第一,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配合统计部门,做好统计工作;第二,要求统计人员依照相关法规提高统计质量,进而保证数据的可靠真实。因此,统计人员一定要创新统计思路,核实虚报、瞒报情况,对拒报以及迟报情况进行查处,排除干扰、敢于负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真实反映社会问题,提供优质决策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主题。因此,统计工作一定要发挥职能优势,起到监督、咨询以及提供信息的作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五、结语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政府想要把控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制定切实可行、科学的政策方针,需要以可靠真实的数据作支撑。和谐发展以及科学发展是我国的长期政策,是发展社会经济的主旋律。乡镇统计部门作为基层统计单位,一定要求真务实、兢兢业业、振奋精神,强化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以及科学性,帮助领导作出科学决策,为我国经济发展作贡献。

(作者单位为常熟市古里镇经济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5卷总目录[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257-302.

[2] 李振勃.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服务工作路径分析[J].中国市场,2016(17):214+216.

[3] 胡鞍钢,王磊.中国转型期的社会不稳定与社会治理[A].国情报告(第八卷2005・下)[C]. 2012:160.

第7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十二五 西部大开发 生态经济

“十二五”期间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的关键时期,是贵州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转型期。作为资源经济性省份,贵州经济发展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中获取政策及项目资金支持,利用珍贵有限的资金资源优先发展以下产业:

一、“生态立省”,推进产业生态化

1.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工业经济

(1)加强煤化工循环经济的发展

煤炭产业是我省的优势行业,在“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以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等为重点,同时重点启动烯烃工程建设。目前国内烯烃需求量大且在石油价格高涨,传统烯烃又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原料背景下,发展煤制烯烃是优化资源利用,适应市场需求的选择。同时要加快发展一碳化学,已解决我省石油的紧缺,继续研发煤炭生产中的三废利用,变废为宝,建设利用上游生产废物的下游工业,如新型建材,肥料新型循环工业。建设产品关联、行业集成、产业集聚的新型煤炭工业园区。

(2)建设铝工业循环经济,建设黔中铝工业经济带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了煤-电-铝的产业模式,但总体上这条产业链条深度及精度还是不够,附加值高的铝产品应是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随着真空铝箔软包装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以及我省本身烟草生产行业的铝箔包装需求,未来大力发展铝箔是有可观需求量的。同时围绕汽车、航天等工业的发展开发新的铝合金材料,优先发展铝的箔材、管材、板带材等。依托贵遵高速公路、将建成的渝黔快速铁路及贵州铝厂、遵义铝厂着力建设以贵阳-遵义为两极的铝加工新型材料循环工业经济带。

(3)继续做强磷及磷化工循环经济发展

我省磷矿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十二五”期间要发挥资源组合的优势建立横向共生耦合和纵向延伸发展的磷产业链,实施磷、煤、电、碱多业并举,实现磷化工体系、煤化工体系、氯碱化工体系、能源建设体系和化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高价值的副产品体系五大核心产业的协调发展,完成资源型产业向生态化转型。重点建设开阳磷矿及瓮福磷矿,培育品牌,发展精细磷制品。

2.加快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强特色绿色种植业,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以及特种生态养殖业,加快农业的高效高附加值发展。同时实施生态旅游富民战略,充分利用我省生态资源。此外,应根据各地资源特色,高起点,精细规划做好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在充分发挥我省自然风光的同时,要做好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从吃、住、行、购物等各方面人性化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切忌只注重一次性收入,将旅游同特色食品、工艺品开发结合起来,建设功能配套,理念先进的旅游休闲园区。

二、培育和发展特色轻工业

1.树立品牌效应,继续支持烟酒行业的发展。我省完全可以从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中获取相关发展西部特色产业方面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大烟草企业优势组合,建立规模化的产业园区,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将“贵烟”、“黄果树”品牌推向全国。

2.着力继续培育茅台为龙头的白酒行业,以“国酒茅台”品牌带动一批高品质白酒走向市场。重点实施茅台、习酒等名酒的扩能技改工程,同时注重在电视媒体、商品交易等平台进行宣传,争取将茅台定位为政务、商务高端用酒,而“习”、“喜”同音,习酒逐渐向婚宴等喜庆用酒推广。

3.加快医药工业园区的发展,大力培育以苗药为重点的民族药和中成药,合理进行结构调整,建立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贵州)基地”的载体作用,强化优势企业,支持“贵州百灵”,“贵州益佰”等品牌企业的扩能技改,逐步建设全国级的大型名牌医药集团,在时机成熟时推出类似“广药”的“贵药”中草药及中成药省级形象品牌,促进省内医药行业的发展。

三、加快省内高速公路、铁路建设

交通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我省长期以来受交通运力的严重制约,物资出省周期慢,成本高,不利于各项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省内交通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新的发展规划中,在继续建设好“贵广高速铁路”的同时,加大贵阳至成都、重庆高速铁路的建设力度,重点实施“蓉厦高速”贵州境内的建设工程,争取同周边省会城市及珠三角地区形成几小时经济圈,加强区位经济合作。

四、继续强化电力工业建设

进一步发展煤电一体化,加大生产力度和产能,是巩固优势产业,提高我省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探索煤电全面联营的生产方式,煤电双方同属一个法人,双方不但在资本上合成一体,更重要的是在工艺上合二为一。以中国华能伊敏煤电厂为例,实施煤电联营后相比于华能集团平均燃煤成本0.19元/度,伊敏的0.042元/度则显示出了极大的竞争力。在我省煤炭资源丰富的六盘水市同样可以建立一个不同于常见的“坑口电站”、“电厂办煤矿”或煤炭和电力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经营,而是彻底的煤电联营的煤电联营项目,向“珠三角”供电,为我省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及社会利益

五、依托“贵广,贵蓉高速铁路”,建设“贵阳”“遵义”两大核心城市圈

贵广高速铁路及贵阳至成都高速铁路修建完毕后,将极大的使贵阳及遵义两大城市快速融入“珠三角”经济区及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成渝”经济区。对于目前来说应加快制定城市经济区长期发展规划,依托将来的交通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转移产业,出台支持两大核心城市发展及扩容的经济产业聚集、物流聚集的政策。同时加大两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大做强贵阳及遵义两市中心城区建设,优化投资招商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2001-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8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字】物联网;移动通信;4G

2009年,在无锡,温总理提出了“感知中国”示范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启动。物联网是我们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技术,如果在物联网方面落后了,我们在下个世纪,在未来的100年,就会全面落后。物联网的发展,受制于通信技术。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进入4G阶段,技术不断成熟,通信功能日益强大,业务不断的扩展,4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广受关注。4G通信技术,已经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一、物联网基本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2014、2015年的Gartner技术成熟曲线中,物联网技术都实现了登顶,而2016年曲线中又出现了物联网平台技术。伴随着NB-IOT以及LTE-V在3GPP协议冻结,5G网络面向的3个场景中有2个均为物联网应用,物联网行业终于迎来通信运营商的加入,首次大规模商用在即。NB-IoT是第一个面向物联网的运营商级别通信协议。三大运营商都在2017年大规模商用NB-IoT,LoRa、SigFox、Ingenu、NWave等一系列技术均不同程度的活跃起来。NB-IoT将在低耗能、低信息量、巨量化传感器网络中应用,领域包括:①以水电气的智能抄表业务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业务;②以邮筒、垃圾箱、路灯、下水道、停车位管理为代表的智慧城市业务;③以快递、宠物、畜牧业、儿童老人跟踪为代表的智能追踪业务;④以可穿戴健康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医疗业务;⑤其他工业领域小规模、长时间数据收集案例或周期性控制应用。

二、4G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只有升级版的LTEAdvan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2017年全球运营商迎拐点,相对乐观但有不确定因素。我们认为总体上通信行业2017年应该会好于2016年,主要有政策推动:运营商混改列入第一批试点名单,引入互联网巨头或直接流量经营、数据经营转型,全面形成“云管端”闭环,行业形态有望重塑;以及技术周期推动:5G标准制定关键阶段,下半年海外运营商同步实现商用。全球市场运营商资本开支迎来拐点之年,增速触底。我们预期2017年全年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仍将有3%的小幅下降,但在下半年资本开支有望触底反弹,4.5G网络扩容,5G及物联网的投资开始加大;国内厂商份额提升,全球市场占据半壁江山(无线通信市场,华为市场份额第一,达到35%;中兴稳健上升,从2010年市场份额6%提高至12%,表现抢眼。

参考文献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5]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第9篇:畜牧业分析报告范文

一、发展计划局主要职责

学习贯彻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代表政府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城市化、产业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衔接、平衡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负责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商品、货源稀缺的商品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收费(价格)管理的政策,提出各项收费标准的调整建议;对全社会粮食流通进行管理,制定粮食购销、调拨和储备计划,确保当地粮食市场的供需平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全社会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贯彻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和咨询建议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编制《*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二)制定全县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前期项目计划和省、市、县重点项目计划,并综合管理县重点项目建设。

(三)抓好粮食订单任务的签订和收购工作。

(四)实现“一符四无”粮仓县。

(五)抓好中心粮库建设。

(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完成收储公司改制工作。

(七)贯彻实施《*省定价目录》,加大对国家行政机关收费的管理力度。

(八)抓好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管理。

(九)做好收费年度审验及《收费许可证》换证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公示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本调查。

(十)规范基础教育收费和学校收费行为。

(十一)健全和完善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

(十二)及时完成各项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

(十三)做好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及时查处统计违法行为。

(十四)搞好统计优质服务工作。

三、各科室的主要职责

(一)办公室(改制办)

围绕全局开展的各项工作,协调机关日常事务和政务工作。(1)负责起草局内综合性文件、材料及日常文件,制订局机关管理制度;(2)负责局组织召开会议的会务工作,负责文秘、督查、保密、档案、、宣传、保卫、行政管理、后勤事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3)负责组织全局各系统的业务教育培训和信息工作。

抓好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工资、技术职称、职工教育、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关办公楼保卫安全、安全生产、老干部管理,计划生育、改制企业的人员安置、人事档案及组织关系转迁,及时准确填报各类报表等,协助做好来信来访和计划生育工作;(5)认真履行《会计法》规定的各项职责;(6)严格执行有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如实反映经济业务状况,做好会计核算,加强财务情况检查、督促,及时、准确填报各类财务报表;(7)加强机关资产的管理和财务收支管理,进一步抓好增收节支工作。

(二)投资科

(1)制订全县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投资导向;(2)提出全县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计划;(3)负责提出年度县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并对重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4)负责国家、省、市、县出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对建设项目过程的招标、建设进度、工作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对策和建议;(5)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三)综合科

(1)完成年度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编写工作;(2)对全县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监测,提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和预测、预警及对策建议;(3)负责起草综合性、政策性文件,负责申报农业、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限额以上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4)提出产业、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四)粮食科

(1)抓好粮油信息的收集、调研,供领导决策参考;(2)协助领导抓好购销企业的经营管理,做好购销储备计划的实施;(3)检查、督促粮油安全储藏及“一符四无”工作,开展粮油仓库设施检查并提出建议、修理意见;(4)及时、准确做好各类粮食报表的统计、报送等工作;(5)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种补助资金。

(五)物价科

(1)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商品价格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上级出台的工农业商品价格改革措施;(2)负责对全县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行管理,根据价格管理权限,制定和调整工农业商品价格,房地产价格、垄断性经营的价格、公用事业和公益价格、经营价格管理;(3)规范和引导经营者定价行为,负责商品价格、收费的监审、监测工作;(4)开展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工作。(5)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收费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上级出台的收费调整方案;(6)负责全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按照管理权限制定收费管理办法,核定收费标准;(7)组织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和定期验审制度,监督收费执行情况;(8)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9)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六)统计科

(1)及时完成县基本情况综合年报,完成国民经济核算及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测算工作,完成全县年度统计公报的撰写工作;(2)每月按时编印*国民经济月度资料,负责编印《*统计年鉴》的统稿、编辑等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供国民经济运行信息。(3)组织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检查统计法执行情况,组织年度统计法大检查工作,牵头组织查处统计违法案件;(4)做好统计单位登记的日常工作,按时完成统计单位年检工作,完成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及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5)完成农村住户调查和劳动工资报表任务;(6)及时、准确地完成工业、农业、投资、建筑业、批零贸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科技等统计年报的定期报表资料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7)完成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和限额以下批零贸易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上畜牧业的超级汇总工作;(8)配合市调查队做好各项调查工作;(9)及时撰写和提供统计分析;(10)做好乡镇、街道、部门及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工作;(11)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各项补助资金。

四、具体工作要求

(一)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组织的决定,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拓进取。

(二)每位工作人员必须按科室职责和领导安排,积极努力,各尽所能,各负其责,保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科室间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做到按时上下班,不擅自离开岗位,严格遵守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严禁。

五、考核奖惩办法

(一)考核办法:

本办法实行月度、季度、半年、年度考核。具体按《*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执行,考核档次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工作人员由科室考核,分管领导审核,局长审批。

(二)奖惩办法

1、完成月度各项任务,考核称职的工作人员发月度奖金380元;季度考核均在称职以上(含称职)的工作人员,加发季度奖金240元;半年考核均在称职以上的(含称职),发半年奖;全年考核称职的工作人员年终给予适当奖励。

2、经考核为优秀的人员,给予基数20%的加奖;经考核为基本称职的人员,奖金按基数50%发放;经考核为不称职的人员,奖金全部取消,预发的奖金从次年工资中扣回,并另给予批评教育和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