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工作行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教育;辅导员教育;文化育人
作者简介:古志华(1974-),男,广西鹿寨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2AGL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34-02
作为现代文化机构,文化育人是高校履行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基本途径。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文化育人最重要的一线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文化育人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文化育人的效果。各高校必须深刻理解高校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探索提高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一、文化育人能力是辅导员工作上台阶的重要条件
广义上的教育被认为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如果也从广义上来看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实质就是传承文化、促进文化创新的活动。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活动,但是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层面统筹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文化育人目标,则是一项仍然需要努力推进的工作。为此,一方面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育人能力。
辅导员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中地位特殊,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学习生活指导等多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教育和指导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提高、人格健全与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需要辅导员自身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辅导员自身对人类文明成果必须要有了解,对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着正确地把握,能够较好地运用人类文明成果教育、指导学生,这实际上就是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育人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育人能力,辅导员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育人能力在辅导员个体能力结构中具有统领作用。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任务和目标的综合性,一直被要求要具备较为综合的工作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宣传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等。从更深的层次看,组织协调所运用的知识和方法、面向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所需要统筹运用的内容、与人沟通所用的素材、调查分析所关注的对象等,都与人类文化成果有着密切联系,应变能力实际上也是充分学习和运用人类文化成果的效果。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运用文化资源作为教育内容和手段,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育人目标。相对于其他具体的能力来说,文化育人能力实际上是更为综合、全面的能力,文化育人能力在辅导员能力系统中具有统领作用。如果说原来要求的综合能力只是把辅导员能力分散成组织协调能力、宣传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来看的话,现在要求的文化育人能力则是把高校辅导员的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来认识,把辅导员的工作和能力提到了更高的层面。
在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竞争已经成为国家与民族生活的重要方式,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办学的开放性与多元文化的渗透、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思想和观念的侵袭并存,学生在思想文化、伦理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因素,学生的成长不再单纯表现为思想观念的成长,更需要辅导员从更宽、更高的视角开展教育和指导工作。文化育人视角的引入,是辅导员在新时期开展学生工作的新要求、新视角和新台阶,辅导员应该与高校管理者一起,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总结文化育人的实践经验,把握文化育人工作的规律和要求,提高文化育人的能力。
二、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的基本结构
文化育人能力是辅导员运用文化成果教育和指导学生,培养学生文化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相关文化元素和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上。具体来说,辅导员的文化育人能力应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学习能力
对已有文化成果的学习能力是指辅导员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通过自我学习,丰富文化知识,掌握文化理论和方法,提高文化育人水平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迅速,相对时间内的文化增量非常巨大,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紧跟文化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地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准确获取对自己的成长和工作有用的文化知识、信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把新的文化知识融入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改变已有文化知识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因此,从开展文化育人视角上看,良好的文化成果学习能力是辅导员整体文化能力的基础。
2.具备较强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辅导员对待文化的观念和态度,并非一般概念下的“能力”因素,但是由于文化意识与文化行动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本文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因素来看待。只有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对其产生相应的认识和态度,因此文化意识应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的基础之上。但并不是只要学习就一定会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仅仅对人类文化有所了解还远远不够,辅导员必须重视先进文化理论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才能形成健康的文化意识。辅导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文化意识,才会在工作中自觉开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自觉坚持文化育人的原则和方法,逐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运用文化的力量为工作服务。作为文化育人的组织者、执行者的辅导员,较强的文化意识既是自身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
3.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现代社会,对不同文化间差异性的正确认知、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同,特别是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经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和工作要求的重要表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具有自身特殊的文化,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区域也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高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国家,共同生活在同一校园,跨文化交流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的常态,辅导员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意味着辅导员能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着较强的文化敏感性,能够敏锐地感觉并客观地观察、评估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正确运用不同民族、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开展教育,发挥自身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4.较强的文化成果展现力
人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成果在一个人身上的展现方式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辅导员是学生的导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善于把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展现在自身的言行之中,是辅导员运用文化成果能力的重要标志,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促进作用。同时,文化源于社会生活,不同的文化成果往往对应着相应的文明规范和风俗习惯,这些文明规范和风俗习惯实际上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行需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对于辅导员来说,良好的文明规范执行力体现的正是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能够在言行中很好地展现出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交际能力,既能够向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也有利于赢得学生的尊重,提高自身文化育人工作的效果。
5.文化成果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能力、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成果展现力都是辅导员文化育人的重要方面,这些能力都是指向辅导员自身的,要想使这些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文化育人的要求,辅导员还必须具备指向学生的文化成果综合运用能力。从广义上讲,所有教书育人的活动都是教育者对文化成果的运用,辅导员文化意识、文化学习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成果展现力的形成,只是为辅导员开展面向学生的文化育人工作准备了条件,形成了被动的文化影响力,而要达成文化育人的目标,辅导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地主动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文化成果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的养成
辅导员的文化育人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主观的能动水平,但它的形成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内部因素上看,辅导员文化育人的能力表现在自身的文化育人过程之中,是在文化知识和育人技能基础上的发展。因此,从辅导员自身角度来说,培养文化育人能力必须要加强文化知识和理论的学习,理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一定程度上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育人的方向与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文化育人能力提升的目标,制定并努力执行自身的行动计划,然后确定自己文化育人能力的新目标,由此进入学习提高的良性循环。行动计划包括实践文化育人的行动计划,确定以何种形式向学生传播何种文化内容,组织开展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效果如何开展评估,如何进一步改进行动计划等。
从外部因素上看,辅导员所在的高校是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提升的最主要推动主体。这就要求高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有文化育人的观念,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和辅导员队伍文化育人能力的提高,把辅导员队伍文化育人能力的提高纳入工作日程。在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为辅导员文化育人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培养机制,将文化育人能力的提高纳入辅导员培养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学习方案,落实相应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切实鼓励辅导员积极开展提升文化育人能力的学习、锻炼和研究活动,适时开展辅导员队伍文化素质培养工作的评估和改进工作,增强相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连生,肖楠.大学学科文化育人的机理、机制与辩证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3).
[2]章兢,何祖健.从“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整体论视野中的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为目的完善妇女保健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保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合作,为妇女提供安全、优质和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保健服务。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全社会关注女性健康、防治女性疾病的意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妇女病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妇女健康工作的有效机制。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10万以内,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生率、HIV母婴传播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妇女慢性疾病得到治疗和康复,全市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行动目标
(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农村达85%城市达95%以上。
2住院分娩率农村达90%以上。
3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10万以内。
(二)控制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1妇女病普查率2008年达30%2009年达60%年达90%以上。
2患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乳腺癌妇女的治疗率达80%
3乳腺癌和宫颈癌死亡率逐年下降。
(三)促进更、老年期妇女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14570岁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体检和妇检。
260岁以下妇女激素替代疗法适应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3对功能性残疾、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工作。
(四)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农村达90%城市达95%以上。
2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用率均达95%以上。
3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4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12月及18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95%以上。
5加强母婴传播阻断工作。确保无新生儿HIV感染发生。
三、行动措施
(一)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卫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规范》要求。规范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提高婚前医学检查服务质量。
2按照卫生部《孕前保健工作服务规范》要求。积极落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一级防治措施。
3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参与,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意识。
(二)落实孕产期保健。
1按照《省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细则》要求开展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其中包括一次孕13周内的早孕检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落实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与转诊;保证产妇至少接受三次产后访视,进行母亲和婴儿一般健康检查,指导母乳喂养,开展计划免疫、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等。
2贯彻执行卫生部、国家残联联合制定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年)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
3大力促进住院分娩。孕产妇难产或合并产科并发症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助范围。
4建立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按照《省县级孕产妇抢救中心建设标准》建立上下联动、网络通畅、功能完善的母婴生命安全绿色通道。明确各级卫生机构的职责。
(三)开展妇女病普查和治疗。
1妇女病普查包括生殖道感染、宫颈癌和乳腺癌等重点疾病筛查及相应的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等内容。
2妇女病普查对象为育龄妇女和更、老年期妇女。
3妇女病普查基本项目是白带常规检查、宫颈巴氏涂片检查、乳腺红外线检查、妇科检查(含三合诊)选查项目是子宫附件B超、乳腺B超或乳腺钼靶、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HPV检测、阴道镜检等。
4重视健康体检工作。各乡镇(办、场)要将参合妇女的妇女病普查列为体检的重点内容之一予以安排;城市。要按《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要求,由单位组织进行妇女病普查,至少两年一次。通过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
5加强妇女病治疗工作。健康体检和妇女病普查查出有妇科病的要实施治疗(包括门诊和住院治疗)参加新农合和其它医疗保险制度的妇女。
6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各部门要将妇女病普查工作列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加强监督,促进妇女病普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开展更、老年妇女慢性疾病康复治疗。
1逐步将妇女更年期和老年保健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范畴。
2依靠社区为功能性残疾和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提供长期的康复治疗服务。
3开展妇女更年期和老年妇女保健的科学研究。
(五)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1落实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对婚前医学检查、孕期检查的妇女进行艾滋病病毒筛查。
2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实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阻断措施。建立相应的服务和转诊网络。
四、组织管理及各级职责
(一)市卫生局负责妇女健康计划的组织实施管理。
(二)市妇联负责妇女健康行动计划的宣传工作。
(三)市卫生局指定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负责妇女健康行动计划的落实。开展母婴保健,预防出生缺陷,妇女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艾滋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信息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行动学习法;内涵;本质;基本特征
近年来,随着对幼儿主体性的认识和尊重,许多研究者开始反思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问题,强调幼儿园教师从培训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关注幼儿园教师基本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核心教学技能的提升。在培训实践中,研究者也开始强调由注重专家讲座、听课、观摩等“外控式”的培训模式向园本培训、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等突出参与性、操作性和体验性的“内塑式”的培训模式发展。行动学习法就是一种以幼儿园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为基础的,能促进幼儿园教师个人和组织发展的,通过结构性的学习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类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新的培训模式。
一、行动学习法的内涵与本质
1.行动学习法的内涵
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的支持下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的过程。[1]在行动学习中,参与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原有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因此,行动学习是组织变革以及组织中个人观念解放的过程,参与者通过借助同伴的建设性批评解决问题,得出行动的要点,通过负责任的行动从结果中进行学习,从而使未来的问题解决能力得以提高。[2]
行动学习的基础是反思与行动的相互联系。因为我们都是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思考,寻求对过去事件的理解,从而找到在类似情形下的新的行动方式。这种反思是连接过去和能在未来更有效地行动的关键。因此,在行动学习中,反思是有效行动的一个前奏,如果参与者能注意到反思与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则可以大大提高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效果。
行动学习最重要的方面是行动和学习两者的关系:通过对过去行动的反思,我们对外部世界和自己会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对过去事件的反思和学习,我们可以构建将来的行动。库博(kolb,1924)将这一过程描述为体验式学习循环[3](如下图)。
在体验式学习循环中,反思和概括性判断阶段是在行动学习小组(即一段时间内在一起工作的人)的帮助下进行的。小组的陈述者在陈述结束时,设计他下一步的行动计划,然后在检验阶段付诸实施,以便带着这一检验结果在下一次行动学习小组会议上作进一步反思和概括性判断,直到问题被再一次解决。这一相关阶段被佩德勒等人进一步翔实地描述为体验―理解―计划―行动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体验即是对一定情况下的行动结果的观察和反思;理解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或重新形成对形势的理解;计划是根据理解,制定行动计划,以便影响新的形势;行动是在一定情景下执行或实验计划。这种体验、理解、计划、行动的反思与学习循环将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行动学习是在行动学习小组中完成的。行动学习小组是根据机构的需要形成或者由教师自由组成的一种团体组织,具有结构性特征。行动学习小组通过在正常有效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有效地利用时间或者项目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对一的互动过程,或一系列的一对一的互动过程,帮助小组成员反思,继而采取行动,使学习循环得以持续进行。
我们将小组成员期望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得到帮助的“任何事情”称之为行动学习项目。项目可以是具体的争论和问题,问题要来源于教师的自身需要,是自下而上生成的。当参与者选择项目时,如果事情或项目对个人而言是重要的,那么参与者将可能学得更多。
2.行动学习法的本质
行动学习法从工作层面上看像是一种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或是一种通过项目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它又是一种教会我们如何改变自己的工作和职业方向以及如何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所以,行动学习法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有用工具,它使参与者能以一种变革的思想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思。
学习是建立在正常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有意识策略。也就是说,当“我”遇到了困难,不知道做什么时,“我”会寻找一些值得信任的朋友或同事来讨论。那些对“我”帮助最大的人,通常都不会告诉“我”应当做什么,恰恰相反,他们注意倾听,帮助“我”找出下一步的对策。在另外的时间里,“我”又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回报,对别人提供帮助。行动学习小组中行动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此。
小组成员将会发现,事实上是自己和其他成员一起解决了问题。
二、行动学习法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典型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内塑型模式,行动学习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反思性
行动学习基于体验式学习循环,建立在反思与行动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特别关注从以往经验中进行学习,具有反思性。行动学习是一个过程,幼儿园教师通过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将经验结构化。在行动学习中,行动学习小组发挥着两个功能:一是支持个人对过去的行动进行反思,以便从经验中进行学习;二是探究个人目前的事物、事情和问题,以便对下一步的行动给予建设性的帮助。其中反思的质量是成败的关键。在小组中进行行动学习,幼儿园教师通过反思对外部和内部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同时,小组会议是聚焦于个人的,它关注幼儿园教师个人不能回避的问题,并且在每次会议结束时决定采取行动的要点,加强了在反思基础上行动的紧迫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行动学习是使行动和反思循环起作用的有效方式,反思则是从经验中进行学习的关键。
2.行动性
作为行动学习的基本组织机构,行动学习小组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及其将要采取的行动上。行动学习不像一般的专题讨论会,它对小组成员个人和与他们的特殊情景相联系的外部世界感兴趣,而且讨论带有自发性,讨论的结果将成为日后行动的基础。行动学习小组成员聚在一起,是为了使将来的行动更有效,行动学习小组支持每一个成员的学习。行动学习注重在行动中进行学习。
3.合作性
在行动学习小组中,最简单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成员“一个时刻只扮演一个角色”。小组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陈述者,另一部分是小组其他成员。当问题的提出者充当小组的陈述者时,他向小组陈述他的问题并寻求其他成员的反馈,小组其他成员帮助陈述者设计出新的改进个人工作的方法。与此同时,小组其他成员作为支持者、倾听者、观察者、协商者和提问者,帮助陈述者探索问题和形成新的工作要点。在另一个时间段或场合,陈述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就会互换。在小组学习中,还会出现促进者(即小组顾问)的角色,他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对陈述者有很大的帮助。小组成员的行动就是在陈述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三者互动合作的情形下完成的。
4.主体性
在行动学习中,行动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主体,又是行动学习小组中的学习主体。行动学习小组的成员可以是“任何人和每一个人”,更确切地说是“能从经验中获得益处的任何人”。因此,在教育实践中的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学习着的幼儿园教师,显示出学习的主体性。
5.参与性
幼儿园教师会全方位地参加到行动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其作为学员的积极性和主体性。这种参与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程度上的,即学员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由消极参与到积极参与,由少数人参与到全体参与,由部分参与到全面参与,由低质量的、形式上的参与转变为思维上、情绪情感上、行为上的真正参与。
6.操作性
行动学习法的操作性很强。因此,要使行动学习法潜在的使用者在学习前就能理解行动学习的真正意义,惟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实际应用这种方法,因为口头介绍行动学习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缺少了行动学习的关键因素,即行动学习的实际参与者。潜在的使用者在教师培训中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培训者,他们考虑运用行动学习发展被培训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把行动学习作为课程学习的工具;第二组是那些可能是为了发展和学习的需要来参加行动学习的教师,也包括那些打算组成自主小组的教师。学习采用介绍性的专题讨论会的形式。专题讨论会分四个阶段:介绍行动学习,进行同心圆练习,在小组中实践行动学习,反思和继续采取行动。完成这四个阶段需要一整天的时间,也可以浓缩到不少于三个小时。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可在最后的全体会议上交流他们的想法与感受。专题讨论会在循环的某一合适阶段结束。
7.综合性
行动学习法是综合性的,它给参与者一种认知的、情感的和以业务为中心的经历。行动学习不同于其他培训项目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为整个人的发展所设计的学习项目(与之相对的是仅仅为知识或业务而学)。在行动学习中,行动和反思的循环过程促使参与者去检验新的行为和思想,直面自己的弱点。当然,这种转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而且不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经过最初的一些抵制之后,参与者进入了一个“发现”阶段,吸纳了大量的新信息。然后,他们经历了一个“挣扎”阶段,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工作整合新观点,形成新观点、新行为。他们在此面对各种认识和情感上的挑战――这些挑战都与幼儿园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关。最后,他们经历了一个“同化”阶段,开始反思他们的经验和得到的反馈,开始接纳那些新观点和新行为。幼儿园教师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在认知、情感、教育教学行为方面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行动学习法在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当然,教师培训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并不是主张推出一种模式,摒弃其他模式,而是主张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现有的条件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几种模式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Ian McGill and Liz Beaty.Action Learning. England:Kogan Page,2001.8
〔2〕Pedler,M..Action learning in Practice.England: Gr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 1983.23
〔3〕Kolb,D.Experient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J:Prentice-Hall, 1984,113
〔4〕Pedler,M,Burgoyne,J,Boydell,T.A Manager’s Guide To Self-development,2nd edn,Maidenhead:McGraw-Hill, 1986.97
On Connotation, Properties and Features of Action Learning
QIN Xufang
(Schoo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4 )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1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努力提高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区科协统一部署,镇科协决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名称
井口镇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二、活动宗旨
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结合我镇实际,利用我镇教育、卫生、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素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活动主题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四、时间安排
20xx年9月18日――24日(各村、社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适当超前或滞后安排)
五、活动方式
组织动员全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村、社区、学校、幼儿园等,面向广大群众,运用讲座、报告、展示、咨询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井口通讯、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有关宣传活动。
六、活动地点
镇涌泉广场、主要公共场所、辖区学校等。
七、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内容:全国科普活动开幕日
活动时间:9月18日 8:30-11:30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井口镇科协
2、活动内容:井口镇第一届蕊泽杯运动会
活动时间:7月30日――11月1日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单位:井口镇人民政府
3、活动内容:世博知识抢答
活动时间:8月13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文化服务中心、镇团委
4、活动内容:安全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9月20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文化服务中心、镇安稳办
5、活动内容:应急疏散演练
活动时间:9月21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文化服务中心、镇民政办
6、活动内容:科普志愿者义务科普服务活动
活动时间:9月23日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单位:镇科协
7、活动内容: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9月24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机关党支部
8、活动内容:科普画册巡展,发放科普宣传材料
活动时间:活动日期间
活动地点:各村、社区
主办单位:井口镇科协、各村、社区
八、注意事项
1、参与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实施,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2、各村、社区分别负责所在辖区的活动实施组织与落实。
3、各村、社区活动结束后,认真把本次活动进行书面总结,于9月28日以前一并上报有关声像资料和总结至镇科协。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2
根据《--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地震局关于组织开展--省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20--〕-号)、《关于举办--省20--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年9月24日上午10:00
活动地点:--省科技馆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启动仪式
主要内容:1.为获得20--年度“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励单位和个人授牌;2.奖励20---20--年度科普大篷车优秀活动单位;3.舞台表演。
(二)馆内科普展览及科学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1.DIY动手做(8类);2.科学实验(11类);3.虚拟现实(VR)互动体验;4.科学工作室精品课程。
(三)馆内有机农产品、企业新产品线上线下展示活动
活动内容:1.企业新产品展示;2.有机农产品展示;3.“解密海洋生物,探索生命奥秘”主题临展。
(四)馆外科普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1.球幕影院;2.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3.科普资料发放;4.科技咨询服务5.无人机表演6.垂直风洞俱乐部。
四、活动组织机构
活动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组织、协调和开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活动、宣传和场地4个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综合组
组长:
工作人员:科普部全体
工作任务:负责活动的总体协调和安排;经费预、决算;参加活动人员组织落实;启动仪式相关材料的起草;邀请领导;撰写活动总结。
(二)活动组
组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各单位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负责主会场活动组织和开展。
(三)宣传组
组长:
工作人员:省藏文科技报社、省科技馆相关工作人员等。
工作任务:负责活动期间媒体邀请、活动宣传、影像资料的采集、网站宣传等工作。
(四)场地组
组长:
工作人员:科技馆工作人员、科普部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负责各单位活动区域划分和安排、话筒、音响准备,氛围营造、落实开展活动所用桌椅、电源等相关事宜。
五、活动要求
(一)严格纪律。严肃活动纪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保护馆内设施,按时到场、离场,确保活动效果。
(二)明确分工。明确各区域、各项目任务分工和相关责任人,充分做好与综合组联系沟通,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开展。
(三)加强宣传。藏文科技报社、科技馆按要求提前通过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信息渠道宣传报道此次活动,营造氛围。实时更新活动期间微信、微博、网络阅览屏、报纸内容,确保活动宣传实效。
(四)总结汇总。参加活动事业单位按照活动要求认真汇总,将活动总结和相关图片、影像资料于20--年9月30前报至省科协科普部,总结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动员全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根据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xx〕xx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及主题
20xx年xx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定于20xx年9月11—25日在全市各地集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主题宣传贯穿全年。
二、活动内容
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围绕以下内容开展:一是创新引领新常态。重点宣传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二是创新成就我梦想。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的创新科普活动,让人经历创新成功的体验,给公众以成就感。三是创新助我智慧生活。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智能信息新技术开展科普活动,让公众了解科技创新对未来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主要活动
(一)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
1.xx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由市科协主办,结合xx市首届青少年科普剧表演大赛颁奖仪式、科技副校长聘任仪式及科普剧表演等,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拉开科普日活动帷幕。
2.xx市“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结合科技“三下乡”,围绕科普日活动主线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广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市各地科普日活动的蓬勃开展。
3.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科技馆、企业科普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发挥科普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面向公众开放,积极推出与创新发展主题相关的科普展览或科普宣传活动。
4.社区科普益民活动。结合“美丽社区”建设,组织动员科普示范社区,特别是“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围绕科普日主题,带头开展贴近居民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分类等环保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
5.农村科普惠农活动。组织涉农企业、农技协会,特别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带头围绕科普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新品种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等与生态技术相关的科普活动。
6.企业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安全生产教育、“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7、“崇尚科学、反对”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反邪知识宣传、图片展览等,组织市民参观市反警示教育馆,进一步弘扬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二)青少年科普行动
1、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举办首届Scratch创意编程竞赛、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小制作评选以及科普小报评选等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选择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的科普作品在科普日期间与公众进行互动体验,并在当地科普日活动现场向公众展示。
2、移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以壁挂式科技馆展品30件及小型移动科普展品30件为主,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大赛及电脑机器人大赛优秀作品展板60件,建立流动科技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巡回展。
3、举办青少年科技培训班。开展电脑机器人、scratch创意编程及科学影像培训班,进一步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
(三)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行动
1、科普巡讲活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尤其是市科普讲师团要结合科普日主题,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科普专题讲座,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创新意识。
2、学术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实际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解决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注意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专题学术交流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注重实用性和效果,突出特色服务。
3、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根据各自特点举办学科竞赛或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各行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激发行业人员的创新意识。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有关要求认真谋划,制定当地的全国科普日工作方案及计划,并将活动方案或计划及《xx市20xx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登记表》(见附件)电子版于8月14日前报送至市科协。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活动的动员和引导作用,组织好每场活动,促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确保公众安全。
2.贴近公众,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围绕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组织开展科普日活动中,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宣传平台,充分运用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方面地开展科普宣传,让公众多渠道地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不断扩大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品牌效应。
在众多行业中,可穿戴设备作为一项已经逐渐深入市场的技术产品,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并在不少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中被使用。于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养老领域实现功能的最大发挥。@些设备可以实时测量老人的血压、心跳等数据,同时监测老人外出的活动情况,对于老人突然摔倒,也有一定的预警功能等等,还可结合智能家居、大数据与智能居家养老云平台,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健康、安全、情感等问题。
然而,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智能手环在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占有率为61.2%,智能手表是23.7%,智能臂环是8%,智能跑鞋是3.7%,智能眼镜是2.6%。2015年以来智能手表类产品仍占到可穿戴设备市场的80%左右。就意味着,大量外形相似、功能雷同的产品同时出现在市场中,同质化的现象颇为明显。就目前可穿戴最常应用的健康管理场景来说,产品形式以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为主,但基本每个产品的信息采集都集中在步数、睡眠、心跳等基础数据上,产品同质化严重。此外,由于目前可穿戴设备对数据的采集还很局限,真正的核心数据例如血糖血脂血压,传感器在无损(也就是不采血)的情况下是无法测量出来的,这就意味着在传感器技术突破之前,可穿戴的健康管理功能很难实现突破,加上对基础数据的处理还不完善,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确实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可见,针对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还应更加贴切的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更为紧密的结合。例如,能为中老年提供心血管健康检测、预警、监护等功能,将手机、手表、检测仪、定位仪、传感器等众多功能与通讯和网络平台实现结合,甚至与医疗机构实现数据交换,给老人安全健康问题提供一体化解决的方案。
人工智能作为可穿戴的技术基础和灵魂,也需要快速对应老年人群体的的特殊性,尽快取得技术突破,迎合市场需求。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首度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国爱耳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 年国务院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属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正式将我国设定“爱耳日”活动列入 1999 年度工作计划。而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老龄协会等十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 3 月 3 日 为全国“爱 耳日” , 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2019年是“大建大美”行动计划的第三年,市建美办技术组秉承坚持“建设项目品质为王”的理念,抓“两线三片”开发建设,注重亮点示范和品质提升。
(一)、今年建美办技术组负责主持了**市**大桥北汊桥景观亮化工程、塘河白鹿洲光影秀及市区**市区关键节点(瓯越大桥、世贸大厦、置信大厦)亮化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运维(EPCO)总承包项目”方案审查会。其中**大桥北汊桥景观亮化工程,市建美办技术组为择优落实设计方案,今年5月赴重庆、宜宾、成都考查学习,并与当地的住建局和设计院进行座谈,听取了桥梁亮化工程、运营管养及检修等方面的经验介绍,最终与市相关部门形成统一方案实施意见。塘河白鹿洲光影秀及市区**市区关键节点亮化EPCO总承包项目,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在方案审查方面给予建议和意见。
市建美办技术组始终以在市核心区打造“高人气、高知名度的旅游必去打卡点”,“留下一批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的经典传世之作”为指导思想,突出共建共享,把市民体验感作为检验开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今年市建美办委托**设计集团,牵头编制了《**市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品质提升导则》、《**市城市公园设计导则》。
《**市重点区域项目建设品质提升导则》用于指导和规范建设工程项目从规划条件编制到项目物业进驻管理整个过程的统一性和科学性,达到精建精美,精细管理目的。在品质提升细则方面,参考了武汉、天津、杭州的经验做法,分17项具体要求,论述设计成果应遵循的原则,力求落实到项目建设中。
《**市城市公园设计导则》在我市城市公园绿化、美化建设基础上,提出应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加强城市公园文化品位提升,实现景观品质、功能服务和文化传承三方面兼容并蓄,以满足公众对环境品质日益增长的高品质要求。
(三)、制订《关于打造标志性建筑(街区)的实施意见》,通过政府引导、试点先行、设计引领、突出特色,到2021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打造标志性建筑20个左右。从规划、设计、施工三方面对标志性建筑的打造进行规范。
(三)、今年市建美办技术组已对**市**两岸核心段亮化夜游PPP项目运维绩效,进行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考核总结。
(四)、今年市建美办技术组参与联审项目:截至目前,共参与建筑方案设计联审21项;国土出让联席审查12项;城市设计规划联审、专项规划联审、控规修改联审等14项;**两岸、塘河沿线等研讨会2项;以及参与市区关键节点亮化工程可研论证、江心屿改建工程论证、**沿线亮化论证、中心城区5G基站布局规划等4项。
二、2020年计划
(一)、促进塘河夜游项目出成效,要做强休闲功能,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完善配套商业设施,优化水岸业态分布,激发游客消费潜力,打造“月光经济”发展亮点区,让“夜南塘”的氛围渐入佳境,擦亮高颜值城市名片。
(二)、促进**沿线桃花岛片区体育休闲综合体--冰雪中心、青少年足球运动中心项目落成,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体育健身的乐趣。实现“生态修复,环境改善,功能整合,价值提升”的城市建设目标构建。
(三)、继续推动“大建大美”向“全域美”拓展。纵深推进安置房、特色小镇等“大建大美”项目建设、城中村改造、城市教育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一、上半年工作小结
1、全力开展“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市农委2009年的工作部署和本单位的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三新”农业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已建“三新”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8个,分别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示范基地、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试验示范基地、特色白皮花生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优新抗病花生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西瓜无公害栽培示范基地、“稻虾连作”生态模式示范基地、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共计安排试验示范项目9个。所有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做到有实施方案、有技术措施、有专人负责,并从品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高产保优栽培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培训到户、指导到田,提供全程、面对面的技术服务,真正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农技推广中心发挥自身技术优势,通过投标承担实施“琅琊区2009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举办“全市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等大型培训活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工作,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的到位率与普及率。利用《**日报》、《农技推广》、《农作物病虫情报》、《土肥简报》和专业杂志刊登、发表专项技术材料近百期,同时通过“**三农网”、地方广播电视台和农技110等媒体传播实用农业信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解疑释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
3、高度重视,打好抗旱保苗攻关仗
针对今年春节前后麦油罕见旱情,市农技推广中心高度重视抗旱保苗工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市、区)生产一线,实地调查各地抗旱保苗工作情况,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管具体技术方案,并通过发放技术资料、赠送田管技术光盘等形式现场指导抗旱保苗及田管工作,为抗旱保苗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午季植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皖东“百亿粮仓”,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行动,突出午季植保工作服务于粮食生产安全开展工作。在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监测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实现了重大病虫预警监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重大病虫防控工作上有突破,午季重大病虫处置率达85%以上,即虫害处置率达到95%以上、病害处置率达到70%以上,化学除草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损失率降低到3%以内,超额完成了预案目标任务。
5、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经各地农委和农技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任务。为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能,积极调研、总结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示范站建设经验,指导基层完善其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召开了“基层农技体系管理座谈会”,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后,考核评价体系、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推广方式方法创新带来的成效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总结,并出台了《“**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机制运行创新活动”实施办法》。
6、稳步推进农业环保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无公害害食品行动计划”、“安徽省食品放心工程”和“**市农产品质量振兴计划”的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加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证的步伐,目前已完成省全年申报任务;还积极强化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主动联系各生产企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材料汇总上报工作,布置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整治自查。此外,还组织实施了新农村清洁工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径流小区建设,做好小区田间管理、观察记载、采送水样等工作,并认真开展**市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以及编写《秸秆禁烧政协提案》、《2009年**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7、推进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市农委效能建设具体实施办法,结合中心实际,布置中心效能建设工作,根据《市农委2009年主要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对照自身职能,分解制定单位、个人工作计划。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同时,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会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市总工会“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等各项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和效能意识。
8、千方百计寻机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
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大了申报农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力度,紧
缩其它开支,制定《市农技推广中心招商引资具体实施办法》并下发文件,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力争农业项目在2008年的基础上又再上一个新台阶,目前已编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9个。同时,加强了项目资金的管理,做到了专款专用,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成每一项农业科技项目。
二、下半年工作初步打算
1、继续抓好“三情”监测,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秋季农业丰收。
2、继续加强“三新”农业示范基地(片)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3、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4、积极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
建设工作,创新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技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201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市局接待来访群众8人次,开展交心谈心活动9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10条,经党组会议挖掘问题30条,梳理归并“”方面的问题85条。聚焦作风建设,坚持边查边改,在提升工作效能、精简会议和发文、压缩“三公”经费、改进基层调研、办公用房清理整改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实效。
(二)气象防灾减灾与气象服务得到好评。
1.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明显。今年以来,全市共经历13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我局启动气象灾害预警Ⅲ级应急响应命令2次、Ⅳ级应急响应命令2次。各类决策服务材料50期,暴雨、冰雹、大风等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01次、378县次、60万人次,并在第一时间将预报预警信息呈送党政领导和决策部门,向全市防汛责任人用户气象预警短信475县次、27万人次,向社会公众免费群发重大天气短信1300万人次。联合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8期,4700多人次。召开各类媒体通气会3次,接受电台、电视台、报社、新闻网等媒体记者专题采访46次。召开了2014年旱涝趋势研讨及部门联席会议,与防办、农业、国土、交通、民政、安监等部门加强联动,有效开展气象灾害防治工作。常宁市、衡南县、衡东县政府相继修订出台了当地《气象灾害应急预案》。6月3日,邓柯副市长亲临市局检查指导气象服务工作时,称赞气象预报准确、服务及时,气象部门为全市防灾减灾做出了贡献。
2.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在市石鼓区角山乡茅茶亭村曾大屋组建立了市农业气象试验基地。全市收集到种粮大户3700户,涉农企业2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8个,烟叶大户321户相关信息,共开展农业气象田间调查20余次、为“双季稻”、“蔬菜”、“寿枣”、“提子”、“雷竹”,“贡茶”等重点服务对象开展直通式服务。衡南县局成功争取了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实施县项目。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完成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系统运行调试和短信平台机升级改造。联合省局气候中心开展了“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开通了市局到南岳机场的气象数据线路,为南岳机场的航测和试飞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受到地方政府的好评。参与了《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制订。联合市林业局制定了《旅游景区森林防扑火能力建设方案》。今年1月7日首次人影作业,帮助扑灭衡山县店门镇燃烧了10多个小时的山林大火,得到老百姓的好评。目前,全市有11门高炮、17门火箭炮,5个人影标准化作业基地,人影作业能力得到加强。
(二)现代气象业务全面发展
1.综合观测能力稳步提升。全市观测和网络业务系统运行稳定,基础业务质量普遍保持较高水平。全市测报错情率为0.00‰。太阳辐射、农气和酸雨观测、发报继续保持无错情。市局投入23万元购置区域站配件,保障区域站通信及时率平均在99.3%以上,较去年有了较大提高。
2.预测预报能力得到加强。加强预报预测业务能力建设,投入6.6万元,出版了《预报员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城镇天气预报业务流程及城镇天气预报用语。开展了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上半年城镇天气预报质量排名全省第三名,参加了全省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获得第六名。
(三)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2012年,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塔楼项目立项,今年6月雷达塔楼主体已动工,目前,雷达桩基础已完工,进入钢结构施工阶段。
(四)气象行政管理依法开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对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雷电灾害防御、预警信息、人影作业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开展了2014年气象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传教育“三项行动”,巡查200多个单位,覆盖防雷管理、气球管理、探测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配合省气象局对全市防雷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
(五)科技与人才支撑能力有所改善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今年市局投入科研经费15万元,共下达科研项目15个,争取到省局8个科研项目,配套资金6万元。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发展文件,引导和推动干部职工提高学历、职称层次,今年有23人报考专升本,10人报考研究生班,10人竞聘到高一级专业技术岗位。
(六)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加强。
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开展了第13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局长上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召开党员廉政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和十知识抢答赛等活动,大力开展纪律教育、作风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全市没有出现违风廉政建设的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点项目推进缓慢。雷达塔楼附属设施(消防水泵配电房)和气象预警中心业务楼用地置换工作未及时落实到位,延误了建设工期。
二是气象灾害监测站网、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预警信息系统运行的业务维持经费没有列入市财政预算,运行保障压力大;人工影响天气人员经费和维持保障经费不足。
三、2015年工作打算
1.全力以赴提高业务运行质量,切实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
一是要继续保持观测和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充分发挥气象设备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提高气象自动站、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质量和数据可用性,加强大气云水资源、土壤墒情的监测。
二是要积极做好高温、干旱、台风、局地强降水、寒露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强化气象灾害的部门联动,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适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在衡南、耒阳、县率先建立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推进标准化作业站点建设.推进南岳山、岣嵝峰、天堂山、岐山、竹海人工增雨森林防扑火系统建设。
2、以“局市合作”为契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加快气象预警中心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雷达塔楼要投入业务试运行,启动气象预警中心业务楼和配套生活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