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距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 20%、30%、36%以上,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只剩下将近3年时间。因此,无论是从加快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今明两年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产业“硬件”的任务都十分迫切。
2011-2012年,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的步伐和规模,促进了食品精加工及冷冻冷藏迅猛发展;同时对冷库吨位、规模和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发展,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中,采用了更多新的冷库模式。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即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库类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据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容量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上半年,浙江已达100万吨以上,江苏约40万吨,上海约为42万吨。而我国西部最大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也已在重庆竣工。
但是,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美国现有冷库资源2200万吨,近33亿立方英尺,我国现在拥有冷库是900万吨,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中国以冷库为主体的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将非常巨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自2012年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产业群。根据这一规划,目前,各地都已开始了加快落实的步伐。如四川已经明确:今明两年将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大中城市为先导,全面推进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形成“一核、四带”为基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布局。“一核”:即重点在成都及成都周边发展以市场为依托的综合型包括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交易冷藏配送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核心区域; “四带”:即建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全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四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带。该规划还确定了冷库建设、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果蔬冷链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和监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这一“硬件”的建设和市场发展空间,今后必将更加扩大,并将伴随着信息化、可追溯系统等“软件”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之路。我们期待着!
生鲜食品作为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对其来源、生产、包装、检验、监管、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程连接,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打造“从种养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实现食品安全从终端向源头的完全透明可追溯。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冷链食品物流体系渐渐摆脱落后的局面,可以说,信息化为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打造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乳制品、禽蛋类、水产品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细分应用领域之一,是通过采用专用设施,使温度敏感性产品从生产企业成品库到使用单位过程中的温度始终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物流过程。通过推广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关系老百姓生活安全的重要工程,要实现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不仅要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为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奠定基础,同时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系统平台,还要通过政府的监管和推动,助力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发展。
物联网加快冷链物流信息化步伐
在信息化手段尚未进入生鲜食品冷链物流领域之前,我国冷链物流缺少有效的管理方法,特别是现有监测技术手段滞后,主要采取人工测量和纸面记录的方式,无统一数据系统支持,实时性差、监管脱节。在食品产生问题前,无法进行预警,产生问题后,又有取证困难、无法确定责任等问题。物联网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冷链物流几乎加入了食物从出产到销行的全性命周期,其间牵涉到出产和流经过程的部门太多,所以务必使用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树立东西全性命周期信息档案,科学地整合出产、分销、库存运送、配送等供应链上下游的信息。因为基础建设条件的限制,相形发达国度,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进展落后,管理也没能形成一体化。因此,必须应用物联网创新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经过RFID、GPS等有关技术,可以成功实现东西位置跟踪、原料根源、库保存到磁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尤其是可以对物流全部路程施行温湿润程度监控。
在冷链物流环节,RFID技术多应用于食品物流系统的管理中。通过食品出库时在冷藏箱中放置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把货物信息包括温度实时地储存在RFID芯片中。货物到达后通过手持型读写器批量读取货物及温度信息,可以实现全程的温度信息瞬间获取,降低人工成本及出错率。传统的温度记录仪是通过有线连接到相关设备并读取出相应温度数据,而应用RFID温度标签则无需打开冷链周转箱,外面的读写器能通过无线射频自动读取冷链箱内的货物温度记录数据,冷链不会断,并且可以随时了解产品在途温度。
贴有RFID标签的冷链箱,如同有了一张电子“身份证”,可以记录货物所有的信息,一批冷链周转箱出库时,读写器能一次性读取到该批次各冷链保温箱内的所有RFID温度标签的信息。这使冷链周转箱出入库的信息录入实现了自动化,缩短时间的同时也确保了出入库信息的准确性。当货物量很大时,出入库自动读取信息能够解决物流操作环节的瓶颈问题。将RFID温度标签技术与GPS技术、冷链信息系统相融合,运输过程中货物温度记录数据读取之后将自动上传至温控数据信息平台,客户可以随时上网下载与之相对应的记录数据,从而实现货物在途信息查询、实时温度监控和地理位置跟踪,这将填补冷链运输环节温控的空白。
利用现存RFID技术、GP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将成功实现冷链产品全性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视管理,增进了冷链运送管理的透明化、科学技术化、一体化。
然而,硬件建设只是物联网进展的前端,后端的数值传道输送、信息处置、智能化业务管理与运营则是整个物流网链条的未来中心,这也正好是推广物联网应用的不容易解决的地方。以冷链物流为例,出产商、成批出售商、零售商之间缺乏统一平台,难于成功实现网络互连和数值共享。政府应激励有关企业树立、运营农副产物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并使用物联网等高科技实现实时监控。
政府管控驱动冷链信息化发展
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要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同时,政府对电子信息平台的监视管理以及对于冷链物流信息化的支持也必不可少。
【关键词】云菜 冷链物流 系统建设 物流体系
近年来,随着我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和释放,我省蔬菜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目前,我省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400万亩,年产蔬菜2300万吨,外销量达到每年1700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产销基地。2011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南菜北运”试点地区之一以来,生产供应能力逐年扩大,2011年供应北方市场的蔬菜达到550万吨,2012年达到650万吨。全社会对生鲜蔬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建设云菜冷链物流,对于促进我省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蔬菜与蔬菜冷链物流的特点
蔬菜属于鲜活农产品,突出特点是易腐性和易损性,采后寿命短,在产业链全过程中,若经营处理不当很容易衰老或发生品质变化,导致蔬菜品质下降。蔬菜冷链物流指的是蔬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者冰箱产业链全过程中的各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以便更好地降低蔬菜损耗、保证蔬菜品质的供应链系统,并最终实现蔬菜产品的安全。蔬菜冷链物流的突出特点是低温、低耗和高效。低温意味着蔬菜必须在全产业链中全程的温度控制。低耗指在蔬菜冷链物流的各环节中,通过新进的冷链物流技术达到降低产品损耗的效果。高效指通过多种途径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冷链基础设施落后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冷链市场的需求,加大建设和投资开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力度成为当前我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我省设施落后,设备不全,配套设施严重滞后等情况非常突出,因此业界都认为,当前应当连续普及全国性冷藏供应链配送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网络,降低物流费用,开展多形式的农超对接,逐步完善冷链系统,云南应当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期,不断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升级。
(二)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蔬菜冷链物流投资高以及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因此一般的小企业很难进入蔬菜冷链行业。因此积极培育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非常重要,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云南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经济实力薄弱、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无核心竞争力等特别突出。
(三)蔬菜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合作组织功能不健全
我省蔬菜产业的突出矛盾是小生产与大市场并存。农户仍然是蔬菜生产经营的主体,蔬菜产业园、蔬菜龙头企业较少,致使蔬菜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示范带动力不强,以及蔬菜合作组织在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中起的作用不大。由于农户受自身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无投资冷链物流设施的能力,导致蔬菜在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蔬菜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在蔬菜生产、流通、销售等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功效。
(四)冷链意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虽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人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人们对冷链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受长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于蔬菜在常温生产、流通、销售等的情况司空见惯。人们应当把蔬菜冷链物流看作关系到我们每个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形成像日本“没有经过预冷处理的果蔬就是不受欢迎的”的观念。
(五)缺乏专业化的蔬菜物流公司和全程冷链运输
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刚刚起步,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蔬菜物流不是由专业化的物流公司来完成,而主要是由普通物流公司来完成,并且流通过程操作简单以及不严格控制好蔬菜流通温度,各个物流环节并未形成统一的对接。其次,没有形成标准化、规模化的蔬菜生产,销售市场零散,以及缺乏专业化的蔬菜物流公司。
同时蔬菜产业并未形成一条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到冷库,再到冷藏车运输,再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再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三、我省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的建议
冷链贯穿于蔬菜加工的各个环节从包装前的预冷、包装完毕后的冷藏储存,到蔬菜上架销售前的冷藏运输。“云菜”应打造全程冷链物流,将对于云菜在保证品质、实现远距离销售和提升附加值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云菜”品牌。
(一)打造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
构建高端配备现代监控的物流体系,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冷链物流新进的技术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蔬菜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蔬菜冷链物流流程图
同时要组建专业冷藏运输车队对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带动蔬菜园区外周边冷链物流,形成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共赢的局面。园区内外统一运用传感器、GPS等物联网技术,进行全程温控和综合管理,最终形成物联网监控的、社会化的全程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一条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到冷库,再到冷藏车运输,再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再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二)打造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完善冷链物流从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的同时,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的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种植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提供多方位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将大大缩短产销距离,加入信息流有效保证供应的及时性、敏捷性;同时,全程冷链物流专业化的运作模式为蔬菜销售渠道的畅通提供了保障。提升“云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保证冷鲜蔬菜的质量。促使农户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蔬菜冷链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带动云南蔬菜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合作组织功能。
加大培养蔬菜龙头企业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模式,带动和示范周边农户,形成标准化、规模化蔬菜生产经营,利用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有核心竞争力等优势带动全产业冷链物流。完善合作经济组织,充分融合小生产与大市场,鼓励蔬菜种植小农户积极参与合作组织,使分散的、无规模的小农户整合为有规模的合作组织,并由合作组织对接大市场,提高蔬菜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户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达到农户、企业及合作组织多赢的局面。并加大对合作组织的建设力度,拓宽其服务功能,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等全方面的服务,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等一系列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四)通过政策扶持,大力发展第三方蔬菜冷链物流
通过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税收等多方位、全面的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激励蔬菜生产企业从源头到销售实现低温控制,加大对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的发展力度,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利用物流企业的信息网络把先进科技带到农业领域,指导合作组织生产和销售,提升蔬菜产品附加值,推进蔬菜产业化升级发展。
(五)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力度
加大投资冷库、冷藏车等配套基础设施和设备,以及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真空减压冷藏解毒保鲜技术,并按照蔬甘肃省居民个人保险消费力实证研究
周雪梅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要】本文在分析甘肃省保险消费市场的基础上,介绍了保险消费力的概念及构成要素。通过搜集1990~2011年甘肃省人均保费和居民收入情况相关数据,选取适当的解释变量,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甘肃省居民个人保险消费力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促进甘肃省保险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保险消费力 保险需求 消费力客体菜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机制,通过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蔬菜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同时聘请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研究和制定蔬菜的真空保鲜、标准化加工技术操作规程,对优质蔬菜产品进行脱毒、杀菌、去农残、解毒、保鲜,使蔬菜加工产品新鲜安全、无公害,达到外销的标准。蔬菜进入冷库流通前,首先在产地预冷库中进行预冷,采后蔬菜经历卸货、检验、检测等阶段,未发现异常,则直接放置到冷库的预冷间预冷,温度依据蔬菜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预冷之后,直接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并最终实现从田间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2010.
[2]云南省商业厅.云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R],2010.
[3]朱超才.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4):2317-2318.
[4]黄利伟.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5]杨青松.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42.
[6]张云中.农产品流通模式亟待变革[N].国际商报,2011-07-20(4).
[7]《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但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直跟不上国际步伐。虽然我国各类农产品产量—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我国目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腐率分别达到25%、12%、15%,而欧美国家流通损腐率则保持在5%左右。
差距造就动力。近年来,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不仅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还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企业改造、购进冷链加工设备,不断完善冷链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由此,也催生了冷链物流市场的风生水起。
市场预测
在过去10年中,中国的食品消费市场增长势头稳健。2012年,中国城市人均易腐食品消费支出超过5000元,同比增长为17.9%,为冷链装备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预计,冷链市场需求将拉动约2000亿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在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行业,冷链装备的投资额占固定投资额的比例约在20%左右,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00亿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冷藏运输也蕴藏商机。我国果蔬产量及贮藏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果蔬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而我国仅5%。
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果蔬冷链流通率提高到20%以上,冷藏运输率提高到30%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降至“596以下。实际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仅占货运汽车比例的0.3%。这意味着,冷链物流还有更多商机有待挖掘。
此外,行业巨头也不约而同看好冷链产业商机,纷纷涉足冷链产业链。2012年,京东商城、1号店、沱沱工社、电果网等电商企业相继试水冷链宅配业务。此外,像多利农庄等供应链上游企业也开始通过“网上订单冷链宅配”的方式拓展市场。
大市场下,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进入华南市场。紧随其后,美国最大的冷库物流运营商之一普菲斯在上海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正式奠基,国际巨头也悄然攻城略地,抢占国内冷链物流市场。据了解,浙江盾安、祐康、华东医药等已经涉足冷链产业链,虽然暂时“不赚钱”,但有巨大市场的支撑,行业前景仍被看好。
行业竞争激烈
目前在中国冷链物流市场中,约70%~80%的冷链市场被“国字号”企业占领,同时外资冷链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试图分得一杯羹。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对尚未成熟的中国冷链市场造成了_定影响,例如有数据显示,国内车载冷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均被开利和冷王等知名品牌所占有,只有不足30%的市场份额被上百家国内冷链设备企业填补。
不过,相较于国内冷链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客户竞争,外资冷链企业更多的是技术层面的竞争、装备的竞争以及服务方面的竞争。可以看到,国外冷链企业无论是冷链装备的技术含量,或是冷链运输方案的全面性,的确要高出一个层次。外资冷链企业的涌入将带来先进的装备,领先的技术和更完善的服务方案,这些都将促进国内冷链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在国企、外资抢食市场的同时,民营冷链企业虽然也在奋力挣扎,但却显得形单影只。在民资企业看来,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冷链物流这块蛋糕依旧不好啃,困难重重。即使是已经介入到冷链行业中的民资企业,也大多只停留在冷链物流配送环节,以市内和短途配送为主。而捆住民资企业手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短缺,这也是我国民营企业进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要障碍。
问题重重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广阔前景使众多冷链物流企业跃跃欲试,但我国冷链物流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
冷链经营主体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冷链复杂、投资大。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大。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设备市场,所掌握的冷链技术在很多食品种类上还不能完全应用,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没有建立生鲜经营管理体系,致使商品结构和销售策略定位不清晰,导致损耗难于控制:没有整合生鲜食品的产业链,导致企业无法有效整合生鲜经营背后的各种资源。随着规模扩大,整体经营成本难以得到控制。同时企业也未能解决生鲜商品结构日趋严重的同质化和产品更新问题。
冷链设施和监管机制不完善。国内冷链设施设备严重不足。目前,我国易腐物品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也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的。造成这种窘境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严重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提供低温保障。
我国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的一些标准,诸如冷藏链中对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缺乏具有执行力的食品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中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多数都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食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食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食品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由于中国的产业化程度和产销一体化水平不高,虽然产销量巨大,但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目前我国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再者,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也存在误区。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等现象。
突围路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加强冷链物流的冷藏设施建设。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推进冷藏设备的完善和提高,加快技术的引进和革新。在硬件设备上,要配备使用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大规模改造和更新现有的设备,充分地利用设施,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广泛采用机冷式冷藏集装箱,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配送企业应着力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藏车,以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以满足不同路径的货运需要。对于低温冷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产品对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要求,分类分期进行更新和改造。
规范冷链物流市场。为了尽快推动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遏制冷链物流市场的混乱局面,政府要根据《国家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尽快建立冷链食品标准,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使建设的初始就有一个规范的市场,要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保证冷链物流市场良性竞争、发展。在对冷链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和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冷链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在冷链行业进行良性的发展,从而避免恶性竞争导致冷链市场混乱以及各地引发新的“冷链热”而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局面的出现,同时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
冷链物流指的是易腐变质食品在从产地采购开始,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手里的整个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的供应链系统。一般认为必须采用冷链物流的商品有生鲜农产品、加工食品、药品等三大类。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迅猛,2000~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2008年已经达到1.35万亿元,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冷链产业和冷链物流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领域和一个国家新兴的战略性产业的地位得到了承认。为了促进冷链物流的高速健康发展,国家加快了相关的立法与规划制定工作,相关行业也对冷链物流的建设进行了多种尝试。但是,在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冷链物流覆盖面仍较小目前我国仍存在着大部分应采用冷链物流的商品没有在冷链状态下进行运营的情况,这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效益整体上的损失,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
1.2冷链物流成本仍过高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添置与维护成本明显要高得多,其运行能耗也要大得多,这造成冷链物流的会计成本压力较大。
1.3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技术装备滞后我国当前保有的冷链物流硬件设施设备相对滞后,缺乏规范式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难以成体系地提供冷链保障。
1.4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现有冷链物流体系多存在着冷链断点,少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1.5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发展缓慢目前提供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以仓储、配送、运输等单业务环节为主,能够提供全程化、集成化、综合化的专业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较少。
2当前冷链物流推进难点在于企业内在动力不足
作为人口大国,我国亦是一个食品、药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发生三聚氰胺、铬超标胶囊等多次社会关注性事件后,食品、药品的卫生和安全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构成保障食品、药品从开始生产到最终消费全过程质量状态的完整体系,应对我国居民生鲜制品消费的快速增长,冷链物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因此,如何克服我国发展冷链物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其健康、稳定、快速、高标准地发展是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可行途径很多,如国家的整体规划与政策扶持;冷链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与管理理念;培养冷链物流专门人才;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与组合等等。但是这些途径实质上有一个绕不开的结点,就是驱动力。一旦缺少了内在的驱动力,国家的规划将会落空,行业标准将得不到执行,新技术新装备也不会被采纳和应用,更谈不上形成完整供应链体系。特别是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在经营中更多是从财务角度来考量发展冷链物流是否能给企业自身带来实质性的收益。在企业财务绩效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企业对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冷链物流的发展一般会持消极态度。以酸奶产品为例,武汉地区的一家外资品牌超市对酸奶的收货管理较为严格,收货时会对酸奶当前的温度进行测试,如超出指定温度范围就会拒收。负责其酸奶物流的企业如要达到相应的温控要求,必须更新冷库,投入巨大,而该超市的订单并不足以让物流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增加这一投入。于是物流企业采取了消极应对的措施,为了避免拒收,在送货前对货物临时进行降温再发货。超市如对物流过程进行温控监测,同样也会提升超市的成本,而该超市并不能以比其他超市高的价格来销售酸奶,于是超市对此也就采取了消极态度。这实质上构成了冷链中上下游企业的零和博弈,造成了实质上的冷链断点。当然,强有力的管制或巨大的社会压力可能迫使企业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考虑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增加投入。但这种外部驱动力在目前社会监管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难以持续,而且容易形成逆向淘汰。例如两家药品企业,一家的产品没有经过冷链物流的运作,另一家的产品经过冷链物流的运作,但普通消费者极度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难以对两家产品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识别,往往只能通过企业自身的宣传、产品的介绍、专家的推荐和市场价格等来区分两家企业的同种药品。这就会造成“搭便车”现象,前者不承担相应的成本,却享受冷链物流带来的一部分收益;后者承担了全部成本,却不能获取全部的收益。这种情况如长期存在,按“格雷欣法则”,后者反会因其成本过高而被市场逆淘汰。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会对管制和社会压力产生抗拒,削弱外部驱动的效果。因此,只有让企业产生内在动力,才能促使企业自发地增加投入,实现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以内在经济驱动力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超对接
一、“农超对接”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大意义与内涵
近年来,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等新名词流传于网络。显然,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其中有成本上涨、产量减少的原因,也有人为炒作的因素。此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很多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因为冷冻保鲜能力不足,收获后腐烂变质,还有销售渠道太长,使得流通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这些都极易造成价格的季节性波动。
1.“农超对接”──发展农业经济的新模式。2008年12月11日,为了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控制农产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通过这种模式,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直接采购可以降低流通成本20%~30%,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农超对接是国外普遍采用的一种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目前,亚太地区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80%,而我国只有15%左右。
2.农产品冷链物流──控制农产品销售价格的物流保障方式。2009年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发展农村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粮食、鲜活农产品以及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现代物流,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同时还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要制定“专项规划”。2010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2015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这份专项规划的出台,将使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迎来发展新契机。通过规划实施,我国将再增加1000万吨冷藏库的能力,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
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零售等环节始终处在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不足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较高,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二、“农超对接”给农产品冷链物流带来的机遇
1.“农超对接”前景较明朗。2007年,在商务部和农业部的支持下,沃尔玛、麦德龙等9家大型连锁超市开始采用“农超对接”模式。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安排4亿元资金,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2006年以来,商务部、财政部累计安排3亿元资金,共支持16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与改造农产品冷链和配送中心项目277个。2009年,则重点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所在县域内当年建设完工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覆盖农产品流通全程的冷链和物流配送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2.“农超对接”需要冷链物流。农产品进入超市,一般要经过菜农、采购商、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等多个环节,许多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受外界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而腐烂变质。为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在运输途中避免腐烂变质和耗损,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实现最佳物流,农产品需要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冷链运输。
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40%,产品腐损率较高,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失就达25%。每年约有近1.3亿吨蔬菜和1200万吨果品在运输途中损失,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需求。不恰当的运输方式造成生鲜农产品损失,如能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引入冷链物流,可最大限度减少果蔬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取得的成绩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取得了不少成绩: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河南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社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对策;物流规划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和构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网络和物流组织平台,优化流通网络,科学布局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催生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
应根据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科学编制出适合物流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在促进物流业发展上,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1 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物流资源平台
引导工商企业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逐步实现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物流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通过企业兼并、联营、挂靠、参股、控股等,实现现有的运输工具、设备、仓库等资源共享;鼓励物流企业参与整个生产、供应链的运营,拓展专业物流服务内容,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
1.2 加大交通网络配置,构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在完善基础设施供给方面,应规划好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设施节点布局,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主、以国道、省道、干线为辅的重要节点网络。整合地方铁路、企业铁路专用线资源,利用现有铁路专线、地方铁路区域优势,配合物流园区和大型物流企业建设,以提高货物运输和配载效率。
1.3 加强统筹协调,构建物流组织平台建设
由省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定期召开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定落实发展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沟通联系,适时召开物流业与重点企业参加的协调会议,对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促进物流、商务流通企业健康发展。
2 优化流通网络布局,促进物流市场成熟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专长、有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企业集团与商品集散地、货物配送中心、超市和批发市场的联系合作,加强对有附加值、地域名优特产品和市场紧销产品的开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尽快形成竞争优势,重点是开发建设好四大物流工程。
2.1 农产品物流工程
农产品流通需要一个完善的网络,政府可以引导我省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在农产品主产区进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以提高整个流通过程的效率。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各地市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去收购绿色农产品,与农户签订协议,构建直采基地。在农产品主产区的农村,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统,达到规模以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配送中心的商品采购、储存、加工、编配、调运、信息等功能,增加统一配送的比例和品种,扩大经营品种和服务范围。
2.2 冷链物流工程
在河南省有需要的地区建设更多的先进冷库,在豫东、豫北等农产品的主产区针对重点农产品,建立相应的冷链物流系统、购置更多的冷藏运输车,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除了硬件设施要跟上,相应的人才培养也是必须的,在高校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并对其进行专业研究,培养更多这方面的人才。在河南省及周边地市,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使其覆盖所需区域,形成“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重要集散区域,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使资源共享,以供更多的企业与农户进行交流,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监控和追溯系统。
2.3 物流配送工程
一是按照不同物资需求源、供应源和物流流向,合理布局城市配送节点,建立完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二是在城市中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如配送中心、中转分拨场站等,充分发挥我省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提高运作效率。三是尽快完善小件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提升城市物流配送功能。
2.4 物流联动工程
现代物流业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将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将给整个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建立许多联动示范企业,针对区域内不同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联动保障体系。特别是作为物流业发展基础的制造业,其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物流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联动发展势在必行。
3 科学布局物流园区,实现要素配置集约化
充分利用全省的交通优势、地处中西部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结合工业产业布局和农产品分布,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快物流园区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积极推进生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粮食、食品冷链、煤炭、铝制品、建材、医药、汽贸等特色物流园区和综合园区发展。
4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加快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经济主体,促进物流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加快培育全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针对重点龙头物流企业建立联系制度,确定联络员,定期采集企业发展报告,在政策方面提供引导和帮助。促进龙头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全省物流企业与国内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其以资产为纽带重组物流企业;三是鼓励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到河南省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
5 培养物流人才,加强流通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组织对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二是根据产业的需要,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深造,提高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三是通过临时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外包等形式聘用各种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整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