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第1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近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饮用水源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一是狠抓了合格(规范)饮用水源创建。共有55个饮用水源地通过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验收,12个饮用水源地通过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验收,全面完成建制乡镇以上合格饮用水源创建工作。二是加强了对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长期坚持对全市35个乡镇以上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例行常规水质监测。针对去年7月以来,姚江梅林水厂上游、慈溪梅湖水库、东钱湖、肖镇取水口及部分内河出现藻类快速繁殖等异常情况,建立了饮用水源生物监测网络,对全市39个主要饮用水源地实施藻类监控监测和污染预警。三是加大了饮用水源地的环保执法力度。全面排查饮用水源地90多个,共取缔了26个位于水源地附近的违法排污口,搬迁了9家有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污企业,关闭了27家位于饮用水源地附近的畜禽养殖场。奉化市取缔了横山水库内嫩竹造纸料塘565只和155家造纸作坊;鄞州区分别关闭了横溪水库上游10家排污企业、皎口水库上游2家水煮笋企业。以生态市建设为抓手,督促解决了一批水源地环境难点问题。去年,江北区英雄水库养猪场搬迁工作被列入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通过市人大政协督办,市领导实地视察,已取得实质性成效。今年,又将北渡取水口附近区域的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列入鄞州区生态市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并作为评优的否决指标。

(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完成了禁养区关停搬迁。以宁波市《关于开展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划分工作的通知》(甬环发〔2003〕17号)和《宁波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技术报告》为依据,各地加快实施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搬迁关停,并落实相关补偿政策,对拆迁的畜禽舍按建筑结构实施每平方米30-120元不等的补偿,对按时或提前完成关闭拆迁的,再按补偿标准给予10%至25%的奖励。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较好保证了各地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点)搬迁关停。二是积极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市政府连续两年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实事工程,同时纳入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近2300万元,全面完成生猪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各地在规范整治的同时,也相继出台了不少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鼓励扶持政策。如鄞州区对畜禽养殖污染实行零排放处理的规模养殖场投资的设备给予50%的补助。镇海区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费用按实际投入给予70%补助,对实施污水处理并达标排放的区定养殖小区给予每年5万元补助,对养殖场的环境改造及绿化建设给予30%补助;对区内年产商品化有机肥400吨以上的企业,每吨补助100元,农户购买本地区生产的商品有机肥5吨以上,每吨再补助100元。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有力促进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摸索出不少好的治理模式。如鄞州区春光牧场无害化零排放综合利用技术,镇海区南洪养殖小区污水生态化处理模式,余姚市康宏畜牧有限公司猪粪厌氧干发酵及沼气发电工程,宁海县海联牧业、青珠农场绿丰生态有机肥生产模式,利丰奶牛场种养结合、自我消纳的循环经济模式等,已成为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示范工程。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逐年推进。一是各地坚持城乡统筹,把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区域生活污水处理规划,离城镇较近的村庄,生活污水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目前,镇海、北仑、鄞州区和余姚、慈溪市已将主要乡镇农村生活污水规划纳入城域污水处理系统。二是对远离城镇的偏远村庄,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这几年,市财政每年列支约45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并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项目立项指南》,截至2008年底,全市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试点项目250多个,建成生态厕所80多座。慈溪市还出台了鼓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方案,推出了厌氧--人工湿地、地埋式有动力污水处理和纳入市域污水处理系统等三种模式,对试点项目工程,经验收合格,财政给予60%补助,有效激发了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的积极性。象山县推出了沟渠收集纳池--厌氧处理的低成本建设与运行模式,余姚市推出了黄家埠镇回龙村生活污水厌氧--微氧二级生化处理净化模式,镇海区推出了光明村厌氧-人工湿地生态化处理模式。三是通过建设粪便处理中心对公共厕所粪便及污水进行集中处理。慈溪、镇海等地先后建设了镇级粪便处理中心,通过专用车辆运输,集中纳入沼气池,沼气用作生活燃料

,沼液施用于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治污、能源、有机肥”一举三得的好成效。慈溪计划建设18座,已完成11座,在建7座。(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三级管理网络日趋健全。目前,宁波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以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方式为主,生化处理为补充,各县(市)区都建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或者卫生填埋场,同时加强了环境基础设施的城乡统筹,较好地保障了城乡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一是城乡一体化“三级”收集处理网络基本建立。全市各乡镇(街道)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配备了垃圾压缩机和清运车,大部分乡镇建立了环卫所,村(小区)收集、镇(乡、街道)清运、县(市、区)处理的生活垃圾三级管理网络已经基本建立。历年来,市排污专项资金中用于农村环境治理、试点建设工程经费补助每年达1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和装备配备。在三级网络建设过程中,各地建设和环保部门也加强了资金配套,试点总结了不少好的做法和模式。如北仑区牌门村,余姚市四明山镇、大岚镇等地的垃圾分类-生态转化-资源回收处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奉化市江口街道竺家村的门前屋后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三包”和定期检查考核模式,西坞街道余家坝村的保洁人员分区包干、群众评议模式,确保了垃圾清理的责任落实。此外,奉化市溪口镇还实施了生活垃圾机械化分类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二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设施渐趋完善。市6区共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4座,总处理能力约为每日2900吨左右,其中枫林和镇海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分别为1000吨和600吨,枫林大岙和鄞州野猫岙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分别为500吨和800吨,基本能够满足市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需要。其他县(市、区)分别都建设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填埋方式处理,余姚、宁海、奉化3个垃圾填埋场经过省建设厅鉴定,达到了无害化处理要求,象山县正加紧进行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厂建设。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余姚、奉化正开展垃圾填埋场的扩容增能工程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论证,慈溪市日处理能力达12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投运。这些设施的建成,可以有效保证城乡生活垃圾的终端无害化处理。

随着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正发生着微妙的结构性变化,正处于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而经济实力尚难以支撑污染治理需要的双重困境之中,已经到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最尖锐和最敏感的时期,并且伴随产业转移,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加快农村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突出,导致平原河网水质恶化,并呈逐年下降趋势。鄞州、镇海、慈溪和象山河网大多为劣5类水质,属重度污染,完全失去水体使用功能;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下降明显,水库类饮用水源地总氮指标经常超标,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取水口附近藻类污染事件时有发生。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供需矛盾突出,投入相对不足,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农村“砸缸建厕”后,表面看解决了脏乱差问题,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粪便的出路问题,大多数农村的老房子,没有三格式化粪池,更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共厕所的化粪池设计标准低,加上近年外来务工人员增加较快,造成农村公厕超负荷使用。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建设一个300户规模的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约需投入100万元以上,如包括通户管网投入,通常要超过300万元,经费不足已成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市里虽然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项目立项指南,对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济实力较强的余慈地区响应比较积极,但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南三县,由于资金配套能力不足,试点项目难以安排。这些原因导致粪便和洗涤水等农村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排河网,污染从表象转入地下与河网,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二是水资源开发过度造成质量性缺水。主要河流源头上游都已建库拦蓄,导致许多山溪断流、河网来水不足,水体得不到更换,自净能力下降。市域现有水库供水能力约为23.2亿立方米,按此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大于33%,其中奉化江流域开发利用程度更高,部分支流已高达45%,大大超过40%的国际警戒线,遇到枯水年份,情况更加严重。如200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仅为29.31亿立方米,利用18.08亿立方米,开发程度高达61.58%。三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库区群众保护水源动力不足。水源地内百姓为保护水源,经济上作出了很大牺牲。政府虽然为水源地环境整治项目进行了补助,加强了当地的环境设施,但对当地老百姓因水源保护造成的经济损失,几乎没有实质性补助。为此,在整治取缔一些当地有污染的传统产业时(如横山水库嫩竹造纸取缔、英雄水库养猪场搬迁),老百姓抵触情绪很大,给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此外,还由于乡镇工业布局不当、治理设施不够规范,少数企业违法偷排,导致了局部的工业污染;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粪便还田数量逐年下降,增加了对水体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支撑不足,缺乏适应农村需要的、成本低廉的污水处理模式,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技术也不尽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二)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污染防治配套严重失衡,畜禽养殖污染依然十分严重。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虽达80%以上,但大量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养殖场没有任何治理设施,这些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通常直排内河,导致周边内河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甚至引起群访事件,是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初步核算,2005年宁波市化学耗氧量排放:工业为3.64万吨,生活为1.59万吨,而我市仅畜禽养殖废水一项所排放的化学耗氧量就达2万吨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禽畜污染治理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据调查,通常一个万头养猪场,按标准化的粪便处理模式,设施建设至少需要投入100万元以上,每年的运转费用至少需要25万元,仅运转费用就相当于养殖场年利润的20%左右,依靠养殖企业自身难以承担,尤其是对于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更是如此。二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污染治理动力不足。如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沼气企业以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等纷纷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业环境的压力和污染,但由于政策扶持不力,对社会投资的吸引力不大,加上畜禽粪便的施用操作和直观肥效不及化肥,农民对畜禽粪便直接还田的积极性不高,某种程度助长了畜禽养殖污染。三是猪牛肉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了畜牧业的无序发展,畜禽养

殖污染出现反弹趋势。各地反映,去年以来,随着猪牛肉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养猪业倍受农户青睐,大量规模以下的缺乏污染治理设施的养猪场快速增加,畜禽粪便通常不加任何处理直排附近河网、田间。这在缓解市场猪肉供应的同时,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很大压力,群众投诉也居高不下,民间纠纷不断,造成新的社会问题。四是法律法规不全,导致执法管理难以到位。从法律层面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环保部门执法对象进行了界定,规定年存栏500头猪,3万羽鸡和100头牛以上规模的养殖场为执法监管对象。然而,从北仑、奉化等地的反映看,新增畜禽养殖污染大多为未经环保审批的小规模养殖场产生,这就导致大量规模以下的养殖场成为执法监管的盲区,造成大部分畜禽养殖废水的无序直排。(三)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对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农居环境的脏乱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向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处理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实际操作还难以达到全覆盖,河道沟渠垃圾随处倾倒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村容整洁,造成河道水质下降。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是垃圾三级收集处置网络的覆盖面、运行效率、清理程度受制于运行成本。通常一般沿海地区农村垃圾收集成本约为每吨30-40元,转运费用在25-50元不等,加起来大多在每吨80元以上(不包括处置费用),一个2000人左右的村庄,按人均日产1.0公斤生活垃圾计算,日运行费用就需要160元,年运行费用约需6万元,但对于大多集体年收入不到10万元的村庄来说,不堪重负。特别是边远山区,运输距离远,转运成本通常要比平原地区高出1倍以上,每吨的收集转运成本约需120元,财力更是难以保障,难免存在卫生死角。二是观念认识比较落后,分类收集难以推广。由于观念、认识和习俗等原因,目前宁波城乡生活垃圾均为混合收运,收集方式主要是人工清扫、机械清扫以及利用居民区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各种垃圾混在一起,没有做到分类收集,垃圾中可用资源回收利用率不高。许多有回收价值的报纸、纸板、塑料袋等没有充分回收,废旧电池、药品以及电子废品等有毒有害物质却混入城市生活垃圾,增大了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难度。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据测算1吨生活垃圾从热值衡量相当于0.35吨煤,此外,还有大量可供再生利用的塑料、纸张、金属等。由于没有事先分类,无论是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垃圾卫生填埋场都难以真正做到资源化利用、减量化处置。未分类的生活垃圾因热值较低,且含有不同比例的不可燃无机物质、不可降减塑料袋等,焚烧发电时需要掺加大量燃煤,而填埋时又要占用大量土地空间,同时浪费可再生资源。三是环保投入存在重城轻农的不公现象。在生活垃圾处理补助政策方面城乡标准不一、差异较大。比如,在宁波老三区,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费用执行的是全额补助政策,街道的压力较小;而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费用则由县(市)、乡镇财政分担解决,乡镇负担较重。加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不全,大多数乡镇没有环保机构,基本处于无人、无经费、无装备的“三无”境地,农村环保工作无法按正常渠道落实,也是造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低的重要原因。四是废弃设施缺乏治理,环境污染依然比较严重。早期建设的填埋场设施简陋、防渗措施简单,其中的大多数简易填埋设施虽已关闭停用,但二次污染依然十分严重,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冲天,尤其是少数经济欠发达乡镇还沿袭这种简易填埋方式,严重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并产生生物性污染,甚至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水安全。

综合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主要在于环境管理重城轻农,环境监管体系缺位;公共投入城乡不均,污染治理能力缺乏;扶持政策措施不力,污染治理市场化难以推进;技术处理模式不当,污染治理效率低下;生态补偿不够到位,治理动力难以激发。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农村的改革发展,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环境治理非抓不可。

(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原因复杂,具有分布范围广,随机性、潜伏性和滞后性强,管理控制难度大等特点,需要从宏观层面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出科学的筹划,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分工明确、条块协调联动、多方齐抓共管的政府工作机制。可以从市级各部门抽组成立牵头责任单位,以明确责任和年度任务形式作出业务分工。比如环保部门要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的试点示范工作;农业部门负责农业面源污染和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工作,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部门负责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课题的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工作;发改、规划、建设部门和农办分工负责推进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生活污染源处理“就近、经济、效率”的原则,推进城乡环境污染治理的产业化、市场化运行。慈溪市模式值得借鉴,这几年,为探索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正常长效机制,慈溪市实施了由整规办牵头负责的“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六整治,两提高”活动内容、工作目标任务及其考核办法,经过近2年的综合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大改观。二是要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建立乡镇环保机构。当前我市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明显不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建立完善乡镇环境管理网络。近几年,余姚、慈溪、镇海、宁海、象山等地逐渐在重点乡镇设立环保派出机构,环境监管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应继续予以完善。三是要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干部考核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农业面源污染、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百千工程”、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建设等纳入各级政府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要出台有利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公共投入不公现象,环境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入到工业和城市,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但农村生态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政府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发挥主导投资作用。一是要建立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补助力度,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要逐步建立垃圾收费制度,筹集日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要规范和完善对饮用水源保护地、重要生态功能区等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常投入机制,确保日常运转;二是要出台促进有机肥料生产发展和使用的财政补助政策。考虑在地方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等方面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给予大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使用的污染。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并规范用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支出项目,切实解决南三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绿色农产品生产等方面财政扶持能力不足问题。四是要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尤其是对畜禽养殖,要把污染配套治理设施“三同步”建设作为新建、扩建项目的前置条件,重点扶持污染治理设施配套的规模化养殖,限制分散养殖,鼓励企业采用“种养结合、就地消纳”的模式,制订和完善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把农产品基地建设、畜禽养殖与粪便污染治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选址必须充分考虑与农业产业基地相匹配,确保就地消纳畜禽粪便,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

(三)要加强农村治污项目与技术的试点示范。当前,农村治污工程存在一定的技术经济障碍,急需经济适用的技术,如果简单套用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企业污染的治理手段和技术,就可能出现既治不起,也治不净的情况。农办、环保、农林、科技等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农业污染治理和秸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服务力度,并把这一工作纳入各部门的职能范围。各级环保科技部门应注重开发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的收集处理,村庄河道沟渠整治,村庄绿化、改水、改厕以及堆肥、沼气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实用技术,加强试点,典型示范,分步推广。要加快现有成果的转化、推广,特别是针对各种

第2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的“民生工程”。为促进我市农村环境保护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漯河市审计局于2013年4月对全市2011~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此次审计涉及全市两县三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7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项目资金2 578.5万元,使示范区内村庄生活率达到≥9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自来水普及率≥95%,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通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使整治范围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等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地区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1 我市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漯河市2011~2012年度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资金均能按要求拨付使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转,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排水管网不完善,造成污水收集难,污水处理后排放难。在开展项目时只看重对工程建设的过程,不重视完成的实际成效,没有考虑到从几个方面来治理农村环境,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经审计实地查看多个项目设施,实施区实际的污水处理量相当低,查看进、出水口基本无水进出;有些项目都安排在离农民不容易看到的地方,不仅增加了管网的布局和建设的成本,而且项目也未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很难真正地收集和治理生活污水,远未达到项目实施计划要求,造成了管看不管用现象。如在临颍县几个村由于排水管网没有完善,新型社区正在建设;有的是小区入住率不高生活污水较少,收集污水量小,导致污水处理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发挥作用。

(2)运行费用得不到有效保障。“重建设轻管理”,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需要的经费;各县、乡财力比较薄弱还没有建立环保管理机构,缺乏环保专业人才,拿不出资金长效运行所需经费,影响整治工作的推进效果。

(3)生活垃圾处理滞后。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在加上农民对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难改,就形成了垃圾遍地,垃圾围村的现象比比皆是,路旁、河沟、地头到处都是倾到的生活垃圾。各种塑料袋满天飞舞严重的污染环境,甚至有些农民为了图省事,不负责任的就地焚烧生活垃圾、生产垃圾,不经设备处理的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烟雾直接污染了大气。

(4)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畜禽养殖小区、畜禽散养密集区和养殖专业村每天都要排放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可这些粪便极少数是经过事先处理过,大多数是直接排放水体和随处丢弃或直接还田,会将饮水源地造成污染。

2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对已建成的污水管网要及时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县环保部门及村委会应积极与县污水净化处理中心沟通协调,争取早日将村污水管网并入县城镇污水管网,确保项目完工后无遗留问题,彻底解决项目区污水处理问题。

(2)加强对项目建设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尊重当地群众意见,按照农村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建立村级环境管理机构和队伍,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市郊和城郊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转运、市县处理”模式;少数偏远、有条件村庄可直接收集处理,防渗掩埋,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市郊和城镇周边村庄建设生活污水收集管网,纳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规模较大的村庄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相对集中的多个村庄统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连片治理;相对偏远、分散村庄建设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确保项目能够长期有效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第3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一、总体要求

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污水横流、垃圾乱堆、焚烧秸秆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尽快解决西宝高速沿线环境不整洁问题。大力推进农村“三清四改”工作,推广村庄生活污水简易化处理模式,建立生活垃圾处置体系,通过植树绿化,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

二、整治范围

按照市政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市域内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铁路两侧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要求,抓好西宝高速及陇海铁路(段)的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西宝高速两侧的农村环境整治,实现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管理规范的精品示范村的目标,不断巩固提升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三、主要任务

1、贯通全线林带,做好节点绿化和村庄、坟头绿化。

2、清理农村门前“三堆”,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横流。

3、做好沿线墙体美化和环境整治。

4、拆除沿线两侧违章建筑。

四、整治标准

1、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无“三堆”现象、无残墙断壁、无污水横流;村内墙壁及公共设施干净整洁,无乱涂、乱画、乱贴现象。

2、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房屋统一粉刷为白墙红顶灰底,并通过密植雪松、杨树等树种进行绿化,防止乱堆乱放反复发生。

3、村庄范围内沟渠、河道洁净无漂浮物、无倾倒垃圾、无严重淤积,推广村庄生活污水简易化处理模式。

4、村庄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箱(屋),有保洁员队伍,做到日常保洁,及时清运,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和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5、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无田间地头秸秆焚烧和随地堆弃现象。

五、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成立绿色长廊农村环境整治领导机构,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实施阶段:以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主要任务,全面治理环境脏乱差状况,清除“三堆”,对村庄进行绿化、美化,对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房屋统一涂刷,村庄生活垃圾、污水处置模式全面推广运行,配备保洁员队伍,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三)检查提高阶段:相关单位在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县上将对照实施方案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检查,对开展较好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县政府部署安排,在县绿色长廊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村环境整治小组要组织指导西宝高速沿线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相关单位、村组要成立相应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抽调专人负责,推动工作开展。

第4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因地制宜治污水。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婺城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有条件的近郊村、平原村必须上马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采取无动力厌氧处理、湿地处理、阿科曼处理、沼气池处理等不同处理模式,一次性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而对人口少、排污少的偏远山村更多的是采取污水治理的方式,允许先进行简单的处理,分步推进治污工作。主要通过河道疏浚、改水改厕、水面保洁和重点污染源整治,逐步清理农村污水塘、臭水沟、露天厕,使污水不沉积、不横流、不外溢、不堵塞,促进城乡水体有效循环。一年来全区已有101个村完成了污水治理,4634家农户建设了污水净化沼气池,49个禽畜规模养殖场完成了污染治理,有11个村全面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埋设了污水治理管道,建造了生态池、过滤池等各类净化处理设施,从而形成了点成线、面成片、特色明、效果显的污水治理态势。

全面彻底清垃圾。生活垃圾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婺城区始终把农村垃圾处置作为重点突破口来抓,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大会战。春节前后,通过领导挂帅,干部带头,全民动手,全面清理地面成堆暴露的历史性垃圾,彻底消灭沿路沿河沿岸和环城环镇环村的卫生死角,仅一个月左右时间,全区共发动9万多人次,清除陈年垃圾12458吨,为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按照“户有垃圾桶、村有垃圾房、镇有转运站、片有填埋场(焚烧站)”的要求,建设和配套相应的垃圾处理设施,着力解决垃圾出路问题。全区共建垃圾池(房)1817个,垃圾箱18510只,建造垃圾中转站10座,沙畈乡还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了接纳全乡31个村庄的生活垃圾焚烧站。

持之以恒保清洁。村庄保洁是一项长期任务,婺城区从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长效保洁机制。一是完善卫生保洁制度。实行农户“门前三包”,将卫生保洁工作纳入村规民约,对柴草堆放、卫生清扫、树木管护等都做出明文规定,要求做到“垃圾入箱、家禽圈养、菜园围栏”,并由党员干部定期督查、确保整洁。二是落实卫生保洁人员。采取承包或招投标办法,成立卫生清扫专业队和绿化维护专业队,目前全区已落实专业保洁员1060名。乾西乡雅宅村还以老年协会为依托,成立了一支由20多名老年人组成的保洁队伍。三是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按照“户集村收、村镇联运、区域处理”的机制,全区已有乾西等9个乡镇实行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已达70%以上,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治理效果好、辐射作用大。

注重生态绿家园。村庄绿化是村庄品位的重要标志。婺城区十分重视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绿化工作。要求各村根据村情地貌,按照“种一片树、成一片林、遮一片荫”的要求,在房前屋后见缝插绿,在村边路旁植树造林,在荒坡陡地退耕还林,着力营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化效果,一年来全区累计栽种各种树木11万余棵。在植建环村林、公共绿地和绿化景点过程中,婺城区还积极探索与庭院经济相结合的村庄绿化模式,引导农民种植石榴、杨梅等经济林,谋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如琅琊镇棠坑源村300多人种植杨梅400多棵,既绿化了村庄,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农村独具特色的“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田园风光景象。同时,积极争创各级绿化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全区已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6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2个、区级绿化示范村10个,区级生态村99个、市级生态乡镇5个,平原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

实施村庄美化行动一年来,婺城区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使农村“宅旁臭水沟、杂物满地堆、垃圾到处飞”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同时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城乡统筹、整体规划,变“无序建设”为“有序实施”,着力解决规划滞后的问题。规划是龙头、是灵魂。开展村庄美化行动,必须首先搞好规划,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把城镇和乡村作为一个区域整体来谋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此,婺城区在村庄美化行动的启动阶段就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聘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区域污水处理、城乡环境卫生、村庄绿化等专项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末全区农村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工作目标,以及年度的工作任务,并在全区规划建设了城市片区、金西片区、南部山区3个不同的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系统,城郊村、平原村、山区村等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或治理模式。同时坚持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对每个村庄的卫生设施、村庄道路、绿化布局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坚持在规划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避免无序建设,提高建设品位。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着力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高,但观念、习惯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投入等问题也困难重重,因而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为此,婺城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将村庄美化行动作为一项惠民实事和重点工作来抓,层层建立组织,明确责任,合力推进。同时要求各地各部门将村庄美化行动与正在开展的旧村改造、村庄整治、康庄工程、水利工程等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村庄美化行动开展到哪里,政策资源就整合到哪里,项目、资金、服务就跟到哪里,力求取得协同作战、集中扶持的良好效果。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变“要我治理”为“我要治理”,着力解决主体不明的问题。农民群众是村庄美化的受益者,更是村庄美化的建设者。婺城区自始至终坚持从群众最急的问题抓落实,从群众最怨的问题促整改,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事情抓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动群众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介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治理系列宣传报道,分层面组织开展评比创建活动,分批次组织农民群众到示范村考察学习,用事实教育群众,用典型感化群众,用活动熏陶群众,逐步培养村民良好的文明意识和卫生习惯,唤醒全体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村庄美化行动的良好氛围。

开展村庄美化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坚持政策引领、多方筹措,变“单一来源”为“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村庄美化行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本高,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大,仅靠政府或集体单一资金来源,解决不了最终问题,只有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才有可能破解资金困局。为此,婺城区采取“财政挤一点、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运用市场机制筹一点”的办法,多管齐下解决资金难题。在区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工作,并对村庄整治村增加人均100元的补助,重点用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在充分利用好村集体自有资金的基础上,发动农民群众和社会人士,投资投劳、捐款捐物,充分调动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认真总结完善并逐步推广琅琊等乡镇的经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做法,对保洁、绿化、治污等可以推向市场的项目,尽可能采用项目承包、招投标和冠名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尽量减少运行成本。逐步推行有偿服务收费,向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以解决建设资金和长效管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第5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垃圾“送”到城里去

张秀礼是文登市高村镇墩后村的一名保洁员,每天清晨他都会在自己村里的责任区清扫卫生、收拾垃圾,等待镇上的垃圾清运车过来统一收集。张秀礼说“以前村里垃圾到处堆,废塑料袋随风乱飞。现在我们收集起来统一运送走,老百姓都说好。”

垃圾清运专用车把村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到各镇垃圾中转站,经过机械化压缩处理后,由市环卫处统一运往市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这就是文登市在处理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方面所采取的“村收集-镇中转-市集中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

目前,20辆垃圾压缩车串起了全市12个镇级垃圾中转站,把736个村清扫保洁队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时集中清运至市级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农村与城市垃圾清运的同步接轨。

“脏水”养出了景观池

在文登市宋村镇山东村村南有一方“大花园”,里面长满了多种茂密的绿色植物。村委的林主任介绍说,这是被称为“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厂,占地500多平方米,每天可以处理100吨生活污水。村里的生活污水统一汇流到这里,经过厌氧罐降解处理后,流入这片“花园”,再经过植物的多重过滤吸收、高吸附性生态填料和砾石的净化作用,污水在排水口就变成了清流,流入河流等水系。

在农村,人畜粪便等有机废物通过沼汽池处理利用后,可以洗衣洗菜、清刷卫生等,但所产生的生活污水成为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的又一难题,文登市通过因地制宜发展这种“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一处“人工湿地”使用寿命为15年,排放的污水可达到山东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设计处理能力为每日100吨,每处平均占地面积为300至500平方米不等。文登正把这种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模式在全市农村推广。

同时,文登市坚持不懈地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农村居民和农村禽畜养殖厂建设使用沼气,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沼气在文登6成以上农村得到普及使用,并实现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废秸秆变宝贝

在文登市大水泊镇的秸秆压块生产车间里,3台生物质致密成型设备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工人正在忙着调试设备,只见麦秸、玉米秆、花生皮等在农村随处可见的草料经过传送带进入机器内,经过“揉切、上料、挤压”等工序,自传送带输送出来的则是外形整洁的细筒状生物速燃碳。与此同时,宋村镇的大杨植物燃烧项目已经投产,秸秆、杂草、木屑等以往堆在农村街头巷尾的草料被粉碎后,经过固化压缩机挤压,形成高效可燃燃料条。据介绍,这个企业年可处理秸秆2万吨;葛家镇新引进的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国能秸秆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运作,预计投产后年可消耗秸秆约30万吨。

第6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落实好五项机制:

一是落实好“三级书记”责任制。严格落实县委书记负总责、乡镇党委书记抓落实、村支部书记抓实施的分级责任制,在方案设计、项目规划、整治实施、督导检查等关键环节,“三级书记”亲任“指挥长”,全面夯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

二是落实好干部包保责任制。按照上级“三级干部包保农居环境”工作要求,我们8000名干部对口包保10万户农户,包保比例达到56%。我们从组织发动、责任落实、督查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安排,确保收到成效。另外,进一步压实市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屯工作责任制,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是落实好村规民约。坚持以自治为基础,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积极参与订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守,积极构建教化与引导、激励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全面提高村民文明意识,真正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目前,全市316个村全部建立了村规民约,达到100%。

四是落实好保洁机制。我们立足实际,因乡因村因地建立保洁机制。比如,有的乡镇通过工资补助由社主任担任保洁员;有的乡镇设立保洁员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劳动力从事村庄保洁工作;有的乡镇雇佣专业保洁队伍保洁。通过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运行维护长效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全覆盖。目前,全市各乡镇已配备保洁员12100名。

五是落实好垃圾分类机制。我市积极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对可堆放的生活垃圾(包括厨房余物、菜叶、渣草、畜禽粪便等),由村集体处置,或集中自行堆肥处置;对可回收物(包括废纸、废旧包装物、废金属等),由农户分选、出售,进行再利用;对惰性垃圾(包括煤灰、渣土、废弃砖瓦、水泥块等),用于铺平道路、填方等,逐步建立规范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

——开展好五项行动:

    一是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按照市里开展“九清”、治理“八乱”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当前,重点是组织好夏秋季村庄清洁战役。通过阶段性攻坚,全面“突破六个难点”(突破垃圾清理的难点,实现“清仓见底”;突破粪堆粪坑清理的难点,实现随产随清;突破庭院清理的难点,杜绝脏乱差;突破沿线清理的难点,实现干净整洁;突破柴草垛迁移的难点,杜绝乱堆乱垛;突破塑料清理的难点,使其不见踪影),推动“净起来”的目标基本实现、“改陋习”的习惯逐步养成、“常态化”的机制全面建立。

二是开展好垃圾整治行动。大力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模式,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收而不治的问题。目前,我市已累计投入资金9100余万元,配置压缩式垃圾运输车39台、各类清运车辆820台,设置垃圾箱和收集池8200个,17个乡镇建立了正规垃圾中转站,出动清洁人员51万人次,出动清洁车辆近万车次。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初步建立、收储设施趋于完善。

三是开展好污水治理行动。按照污水排放量,分别制定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对排放量较大的,建厂处理;排放量中等的,建站处理;排放量较小的,建池收集,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目前,我市总投资5.28亿元的“三厂、三站、十二池”污水治理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竣工,有力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四是开展好农废利用行动。今年,我市将在152个规模养殖场新建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已陆续开工建设,已经启动6个有机肥厂建设,力争年末建成4个。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

第7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垃圾处理是当今一大世界级的难题,面对令人头疼的垃圾,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做法除了填埋,就是焚烧。而这两种处理方法,都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此前不久,中国的环保技术企业面对这一世界级难题取得重大突破。由中国知名环保企业――科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城市生活垃圾干馏转化处理装置”近日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该产品以电加热方式将生活垃圾在高温无氧条件下转化为油、气和炭,再将气用于发电,电力回用于生活垃圾干馏过程,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据考证,垃圾焚烧技术易产生酸性气体、重金属、二f英、呋喃、飞灰等有害物质,特别是一级致癌物二f英是公众最担心的问题。焚烧前垃圾需发酵一周左右,大量的有害渗滤液和臭气问题无法避免,焚烧后的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理难度大,会对子孙后代产生长远影响。

这种新的生活垃圾无氧裂解干馏技术,将生活垃圾低成本的转化为清洁新能源(气、炭、油),并产生收益。干馏技术从原理上根本杜绝了二f英的产生,无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大大降低了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综合成本。科谷公司利用一台25吨/天“城市生活垃圾干馏转化处理装置”自2015年10月在湖南益阳开始试验运行至今,设备运转良好。采用该技术垃圾处理后的收益高,政府补贴低,综合成本远远低于传统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测试了发电机出口烟气中二f英浓度低于0.008ng-TEQ/m3,残炭中污染物浸出浓度满足国家浸出毒性标准要求。

据这项技术的专利持有人何勇介绍,自始至今,地球上进行了无数次的干馏,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物质(如森林等)和动物,在火山爆发的熔岩中无氧裂解,为人类留下了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受这一原理的启发,我们认识到干馏技术无非是将生物质放在无氧条件下高温干馏,其裂解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十五分钟就将散落在垃圾中的生物质化学变化为可燃气、油和炭。

何勇与他的技术团队亲身经历了生活垃圾堆肥、填埋和焚烧发展的全过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道,干环保事业就要有一份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是用良心才能支撑起来的一项事业。由于深深感受到垃圾对人的危害,同时也为了让子孙后代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这些一直是我们从事这项事业,并取得重大技术成果的驱动力。

真正利于环保的垃圾处理工艺,必须满足如下一些要求:生活垃圾当天处理完毕,而不是垃圾搬家;生活垃圾处理后不臭、不污染水质和大气;生活垃圾处理不扰民。让我们再来通过一组数据集中比较一下当前主流的垃圾处理工艺及其危害。

填埋工艺:不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臭气和污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治理,往往还效果不佳,花费30年时间处理,垃圾减量只有50%。

堆肥工艺:可利用垃圾生产有机肥,但占用一定量的土地,臭气和污水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治理,往往还效果不佳,处理时间需要一个月,垃圾减量为65%。

焚烧工艺:当天可以把垃圾处理完,并能发电上网,但要堆肥七天降低含水量,臭气和污水需要大量资金治理,往往还效果不佳,焚烧要产生新的污染物二f英,是一级致癌物,需要大量资金治理,往往还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可使垃圾减量80%。

唯有干馏处理工艺,才能把垃圾当天处理完毕,占用土地较少,又不产生新的污染、保障人类的健康,为了让这一工艺造福社会,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奋斗了30年。这种工艺采用无氧裂解,把大分子转化成小分子,把生物质、动物、石油制品转化为新能源油、可燃气和炭,重量减量达90%以上。

此外,这种工艺还不产生对水环境、土壤、大气的二次污染,而且无氧裂解是还原反应,根本不产生二f英,能处理陈年填埋的生活垃圾,还能腾出填埋场的土地,大大延长填埋场使用年限。

据有关专家介绍,“城市生活垃圾干馏转化处理装置”采用全球最先进垃圾处理技术,具有以下创新特点:为连续干馏工作方式(国内外同类产品为间歇工作方式);裂解反应时间小于15分钟(国内外同类产品裂解反应时间5小时);干馏生产过程无新污染物排放(国内外同类产品气化干馏,实质是下部缺氧焚烧上部局部干馏,生产过程有污染物排放);生产过程无人值守,全部为远程遥控操作(国内外同类产品生产过程需人工操作);有高强度防爆装置(国内外同类产品无防爆设计);无论是小型或大型的处理工厂都可提供简单而可靠的设备,每小时处理1-50吨;为自加热技术,以生活垃圾为原料,以生活垃圾干馏产生的可燃气作为燃料进行发电,产生的电再对生活垃圾进行干馏,干馏再产生可燃气,可燃气产生电再对生活垃圾进行干馏,连续循环上述过程,无需另行投入能源,使系统用本身产生的电进行加热干馏,多余的电量可以连网用于向国家输送能源。采用密闭缓存仓,裂解工序氧气含量近乎为零,使裂解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国内外同类产品采用气化技术,裂解工序氧气含量高,裂解安全性低);进料螺旋输送机利用可燃气预热和除水,进料螺旋输送机利用可燃气预热和除水过程中的水蒸气和低温可燃气进入炭中继箱的炭层,既可调节炭温,又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

第8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通过全面整治工业企业污染、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水库水质污染、河道采砂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和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好、流域水环境。

二、整治目标

将、沿线所有污染源全部纳入监管和整治范围,严厉打击各类向河内及其支流非法排污的行为。通过实施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全县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说明及管理规定》饮用水源二类标准以上,断面水各项指标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三、工作任务

(一)工业企业污染整治。

一是全面排查,重点整治。对流域沿线涉水企业进行排查,并列出涉水企业的名单,建立沿河、沿溪涉水企业监管台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重点整治医药化工、造纸、国控污染源、涉重金属等企业,特别是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检查管理。二是跟踪查处小无企业。对全县竹凉席生产等小型无证无照无环评审批手续的经营企业,按照《县竹凉席生产企业环境污染整治实施方案》要求进行整治。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对全县未批先建且选址不当、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企业,一律依法关停取缔。四是严肃查处超标排放行为。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废水的企业限期治理;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私设排污口、私设暗管等违法排污行为,直排、偷排工业废水的企业,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严重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责令停产、关闭。(责任单位:环保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信委)

(二)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

一是严格紧抓落实。制定《县2016年畜禽养殖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时间安排,工作任务,将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督促养殖企业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污染防治设施,对畜禽废物进行有效处置,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属地原则,乡、镇(场)是第一责任单位,乡、镇(场)长为第一责任人。县畜牧水产局负责牵头,联合环保、财政等部门开展全县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整治和检查验收工作。三是建立奖补机制。为调动养殖户自觉治污的积极性,对于按照规定时限内自行关闭治理的养殖企业,县政府将按下列标准落实以奖代补政策:(1)禁养区内自行关闭、拆除栏舍的养殖企业按照120元/平方米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2)在限养区和可养区内建设符合规定标准的沼汽池的养殖企业按150元/平方米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责任单位:畜牧水产局、环保局)

(三)水库水质污染整治。

对水库承包养殖情况进行清查,确保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面禁止肥水养殖,实行人放天养。按照《县规范水库养殖行为加强水库水质保护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府办发〔2014〕5号)要求,对定江流域饮用水源水库养殖行为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整治使用无机肥、有机肥、生物复合肥等进行养殖的行为,确保饮用水源水库全面实行人放天养;拆除或关闭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等。检查非水源水库库区内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畜禽粪便、污水收集、贮存、清运等情况,打击水库禁养区的养殖行为,整治限养区违规养殖,规范可养区养殖方式。(责任单位:水务局、畜牧水产局)

(四)河道采砂污染整治。

全面贯彻、落实《市河道采砂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河道采砂、水政监察等工作。确保、流域水质。推行河砂采掘定量化政策,由水利部门核发采掘指标。实行河砂采掘“黑名单”制度,将有超采、过采和损毁河床行为的采掘采砂船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采掘执照。开展河道巡查,规范河道秩序,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行为,及时查处水事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水务局)

(五)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

重点做好“一提升、二整治”。一是提升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标准,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完善重点流域沿线乡镇集镇和村庄的生活垃圾暂存、中转设施,落实垃圾清运和集中处理、处置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清理;二是开展“村居庭院大整治”活动。重点整治集镇街道乱摆乱停、占道经营、农村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洒、车辆乱停乱放、墙面乱涂乱贴等现象。三是开展“河塘水库大整治”活动。全面清理打捞河道水库池塘的各类垃圾、废弃漂浮物,包括生活、工业、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以及漂浮的水葫芦杂草、枯枝烂叶等,确保河道两岸无垃圾。(责任单位:农工部)

(六)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节点,确保2016年新建管道如期完成建设、尽早投入使用;加强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定期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及时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督促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站的监管,落实乡镇负责人,不定期对乡镇污水处理站进行抽查,确保各乡镇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达标排放。(责任单位:城管局、环保局、各乡镇)

四、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3月至4月)。县环保局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对、水质现状开展调查,掌握污染企业名单,查清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向,制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成立县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集中整治阶段(5月至12月上旬)。对重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滞后的工作加紧推进,确保综合整治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下旬)。开展验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并将有关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向县政府报告。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成立县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综合整治工作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环保局,由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组职责:统筹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淘汰落后产能、重点行业治理、畜禽养殖治理、水库水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协调各地各单位落实实施方案。

第9篇:生活垃圾污水治理范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针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查调度。同时,我县已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农村面源污染现状,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编制了《县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分工,共同抓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作。

(二)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1、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取缔了铁石口、大塘埠等乡镇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了水源水质的监测,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水污的调查评估,为进一步保护水源提供了依据。

2、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生活垃圾实行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统筹处理模式,全年新建分格式垃圾池255座,购置垃圾转运车16辆,配置保洁桶9492个,配备保洁员340名;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改路配套建设沼气池254座;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拆除了一大批“空心房”及违障建筑,绿化、美化了农村环境,

3、开展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积极申报省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大塘埠镇等2个条件较好的乡镇、4个村已向上级申报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目前已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验收。

4、加强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乱现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未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实行停产整治。同时,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科学有效利用畜禽粪便。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区域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机食品基地创建等工作进展较慢。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范围广,全面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各乡镇实际,突出重点,进行组织实施。

(三)农民群众认识不高,仍需做大量的宣传工作。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还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还存在农村垃圾随意倾倒排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同时,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铁石口镇、正平镇),积极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