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汉字演变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字演变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字演变的方法

第1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一、通过字形演变,引发学生识字兴趣

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所产生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感性认知兴趣;一种是由事物之间联系所引起的理性认识兴趣。对于小学识字教学来说,缺少了直观形象这一特点,“形义”结合识字正好弥补了这一欠缺,利用汉字字形的演变来引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在识字教学中,配合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汉字的演变过程,对学生的感官形成视觉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形义”结合,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1.通过母体字的讲授,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占汉字总数95%以上都是合体字,它是汉字构成的主体,也是学生识字的重点,而一百多个派生能力强的母体字,是构成合体字的基础,也是识字的逻辑起点。母体字是指在汉字繁衍过程中具有派生能力的字,那么由一个母体字加上相应的偏旁组成相应的子体字,构成以母体字为核心的一族字,讲解好母体字的成因和演变过程则是学生识字的重点。

2.通过“声旁表义”的特点,挖掘汉字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语音是有意义的,没有意义的声音不能算是语音,正如陆志伟先生所说:“只有有意义的声音才是语言学的材料。”在古代《说文解字.叙》中也提到:“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这些都说明了汉字声旁表意的特点。

三、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中,通过“形义”结合识字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这样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学生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通过象形字的讲解,理解字义

象形字是最能体现汉字演变的汉字,对象形字的讲解为学生今后学习、理解、运用汉字打下比较牢固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掌握象形字200多个,大部分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分析字形,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字义。

2.进行部件分析,为学习合体字打好基础

在教学形声字时,重点让学生分析理解偏旁、部首的含义,为下一步教学合体字的音、形、义打好基础,教学生会根据偏旁推知相关含义。相同的部件所在位置不同含义也有所区别,如:“人”在上一般指人字形的,如:全,表示人字形的屋顶。“人”在下一般是指“儿”如“兄”。

3.分析字形,区别形近字

学生错别字多的一个原因就是形近字易混。字形分析法,就是对字形结构、偏旁部首进行分析、讲解的一种识字方法。运用字形分析应当抓住字形特点,用形象化的语言加以分析。又如“鸟”和“乌”,“鸟”:小鸟是有眼睛的,鸟字里的一点就是小眼睛,千万不要丢了,丢了,小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乌”字没有一点,因为乌鸦全身漆黑,连眼睛也看不见了。

这种“望形生意”的分析法生动形象,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又牢固地掌握字词。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学生能拓展了新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合理的想象发现字族字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挖掘汉字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意识。

1.利用小组合作,激活学生思维

在学生掌握一定分析母体字的方法后,可让学生独立分析相应的子体字,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在不脱离字的本意的情况下得出汉字的合理解释,提高学生分析汉字的能力。石本无光,相击而发光,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的,而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相互启发,有利于启迪智慧,发散思维。

第2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识字教学;字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61-01

识字的方法较多,字理识字就是其中一种,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特征,但是一旦使用不恰当,就不仅无法达到预想的识字效果,还有可能会给学习者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象或是阴影,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其所产生的影响就会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原则,合理教学下面就谈谈字理识字的具体方法。

一、字理识字的具体方法

1、对字形表意加以说明

汉字是象形文字的一种,有很多汉字现在的字形都是通过对指示对象的描摹而形成的,这些汉字就能够通过分析字形来进行识记。在利用字形进行识字时,能够进行字形表意分析的汉字大多都是象形字或者指事字。例如,汉字“中”,从字形来看,“口”的中间有一竖画贯穿而过,也就表示着中间、正中的意思。在对字形表意进行分析时,常常需要将其与金文、小篆和甲骨文等古文字形相结合,而在这之中,金文和甲骨文的象形程度又相对更高,但是,其与楷书字形之间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小篆虽然象形程度相对较低,然而其与楷书的字形的差距却是比较小的,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应当视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古文的字形。

2、对汉字构造加以分析

对汉字的构造进行分析也是一种较为常用、并且更能够为学生所掌握的一种识字方法。在进行字理识字时,能够进行汉字构造分析的大多是会意字、形声字。就前者会意字而言,通常是由表意构件来组成,比如汉字“歪”,按照平常的理解来说,不正即歪,“不”与“正”这两个构件组合起来也就刚好表达了“歪”这一字的意思,“歪”的字形也就形成了。而后者形声字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汉字“枯”,形旁“木”表示与树木相关,声旁“古”,是说其声音与“枯”非常相近。但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很多形声字的声音和读音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相同或相近,并非完全的相同。

二、字理识字的具体原则

1、不讲不确切的

汉字学本来就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必须要系统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一汉字字理的把握并不是特别确切,就不应该将其传授给自己的学生。针对那些字理众说纷纭,尚还没有定论的字理,教师也最好不要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2、尽少分析讹变后的字的字理

随着时间的变化,汉字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演化,但是其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讹变。所谓的讹变,就是指汉字的形体在其演变的过程当中,因为字形的误解或者说人们为了使书写更加方面而对其表意结构加以破坏,使其产生了形变。比如,汉字“桑”的甲骨文是由一根树干和三根树杈而组成的桑树之形,但是在后来,很多人将树干和树杈分开来看,误以为三根树杈是三只手,使得“桑”发生了形变,楷书中的“桑”字也是由形变后的“桑”字演变而来。类似这样的,经历了讹变的汉字,其字形与字义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当使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

三、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利用字理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人们对一切客观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一种倾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人们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状态,从而增加人的快乐情绪。就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而言,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学生还没有兴趣的话,是很难学好的。而学生也只有有了汉字需要,才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识字兴趣。一般情况下,激发学生的识字目的和识字意义是识字教学的最重要手段。而就目前的状况来,因为这些手段并没有将汉字所特有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来,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根本无法意识到自己对汉字的需要,所以其识字兴趣也就被大大降低,这也是现阶段小学阶段识字教学工作的最大困惑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创设出更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以借助动作、实物、表情以及图画等较为直观的手段来将那些抽象文字符号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让学生了解到汉字在字形、字音和字义等方面的来龙去脉,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记忆效率。例如,教师在对“看”字进行教学时,可以从小学生最熟悉的人物“孙悟空”入手,让他们做一个用手遮目的标志性动作。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当然也更能够激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点,更容易让学生发现其自身的识字需要,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汉字的奥妙。

2、利用字理来发展学生思维

语言可以说是思维的一个载体,所以在识字教学这一起始教学阶段,更应该加强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在识字教学中,字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尽管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汉字的教学方法与程序不尽相同,但其仍有着非常明显的共同之处,大多都是围绕“明理辩形发散运用”这一基本的模式来开展的,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非常有利。

例如,在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方面。所谓的形象思维,就是指以表象作为材料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是物体在尚未呈现之前,出现于脑海中或者想象出来的一种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字理来开展识字教学,引导学生们对汉字进行溯本求源,大致了解一下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用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比如,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有非常多的诸如“日、月、山、田、禾”之类的象形字,教师便可通过“实物彩图抽象的概括图古体汉字楷体汉字”和“楷体汉字实物彩图抽象的概括图古体汉字”这两种顺序来展示该象形字的形体演变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过程的了解去掌握汉字。

可见,字理识字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识字教学方式。所以,小学教师在利用字理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与原则,从而减轻小学生识字记字的负担,尽可能地避免错误的出现,进而更好发挥字理识字在识字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第3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56-01

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重要知识载体,有着特殊的作用。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重心,不断探究、总结识字教学新途径,借以来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实践。

1.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和认识

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成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认识笔画和写好笔画是识字、写字的基础。认识和掌握"点、横、竖、撇、捺、提"几种基本笔画又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这几种笔画的写法规律是:"点"要顿,"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尾大,"提"向上。除此之外,写这些笔画时,不同的笔画下笔和起笔的轻重力度也不同等。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这些规律贯穿于整个识字、写字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去熟悉、理解和掌握它。

2.巧用感官教学,让学生快乐识字

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教师在识字课堂上可以适当采用感官教学法,该方法要求教师在讲授生字之前可以通过实物的展示引出汉字,学生单一地学习抽象的汉字不如形象地感受立体化的实物,从"实物一汉字"的教学模式将大大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还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举例来讲,教师在讲授"花"字时,可以不用一下子让学生着眼于该字的读音、拼写、结构等,如果先引入"花"的实物展示会不会效果更好呢?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束鲜花,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花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让学生讲出花的类型、颜色、形状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汉字的直观感受,还可以通过联想触类旁通,学习更多的汉字。名词的识记在感官教学法的引导下效率更高,而一些表音汉字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进行教学,如"哇、呱"等字的教学,尽管教师不能直观展示其实物,但可以通过声音的导人加深学生的印象。

3.环境识字

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如:学校,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宣传栏、板报、画廊等都是识字的活教材。家庭,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家庭中的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物品的包装、商标、说明书,电视节目,课外书,挂历等也是识字的好教材;孩子游公园、逛市场、看电影等社会活动中见到的标语、门牌、商标等,正是识字的大课堂;自由阅读,引导孩子和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以及早达到将遇良才的识字目标。

4.多媒体课件辅助识字

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直观,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和效率。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如"森"和"林"二字,先出示一片树林画面,让学生观察、思考、感受"森林"的意思是树木众多,大片生长的树木。然后分解"森林"为五个部件,引导学生念儿歌"三木是森,两木是林,森林已成荫,请去大自然中行"。这样就帮助学生理解了"森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5.分析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字理识字教学"有利于儿童心理、认知、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长期的字理解析,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汉字的文化底蕴,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素质,传承民族文化。

6.课堂上不断复习,巩固训练

是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学生认字,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边学,一边丢。要重视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巩固认字。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比如,教师自编句子、儿歌、谜语,在鼓励学生从身边、从书报上找到刚认的字,在语言环境中及时巩固认字。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总之,教无定法。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大的背景下,应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识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其识字的主动参与性,最大限度地确保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借以来推动学生对字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高艳磊。如何加强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新疆教育

[2]吴迪. 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神州教育

第4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一、看图说理,由义及形

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然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和转注。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段的教学中,老师要正确运用好图画和古文字,为楷体汉字的教学服务。让学生观察实物彩图或抽象图,引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理解汉字演变的过程,知晓字理,由义及形,对以后识记其他相同部件的合体字奠定了科学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山”与“川”这两个生字时,先让学生看高山与河流的实物彩图,引导学生描述高耸的山尖与流动的水。再看简笔画的概括抽象图,此时的图形已比较接近楷体字,但它还是属于图画的性质,依据它的主要笔画线条与小篆文字对照,建立图与文字之间的联系,说说它们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学习楷体的“山”与“川”字。此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座高耸起伏的高山和奔腾不息的大川了。

二、析形会意,再现情景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析形――会意――运用”是我们进行会意字教学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对很多独体象形字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老师只要稍作引导,学生应该完全可以自己将各部件的字理联系起来理解。会其意,讲其景,生动地再现汉字所蕴含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常常又是灵活多样的。

1. 图示法。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如教学“采”字可绘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简笔图。教学“飞”字,可以画一只飞鸟与“飞”字作对照,学生可以马上看出“飞”里的撇点是小鸟展开的翅膀。图画形象、具体,有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加深了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2. 演示法。通过演示来表示字的形义关系。如“掰”看似复杂,用手直接演示就十分直观好懂。又如“灭”字,用一块木板盖在火上,则形义不言自明。

3. 描述法。就是用洁明了的语言去阐明汉字的构形原理。如学生总会把“初”字写错。其实只要在一开始学习这个字时解析用刀裁布是制作衣服的第一步,故刀与衣组合成“初”,首先、起始的意思。那么孩子们就应该不会把“衤”写成“礻”了。

4. 联想法。在析解字理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加深对汉字形义的理解。如教“囚”字,想象人被关押在牢笼中。本义就是拘禁、囚禁。这类会意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想即可再现情境。

5. 故事法。即用故事阐明字理。如教学“家”字,就可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以及养“豕”(猪)定居为家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家”的构字原理,还还原了人类生活的演变历史。

在教学会意等合体字时,应根据构字规律,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他们主动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依理析词,综合运用

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因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所以,准确地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进而能“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汉字。

例如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形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那么就能自觉地析解“煮”、“烈”、“烹”、“熬”、“照”等字的形义;学了“首”(表人头),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那么,当学到“顾”、“颈”、“项”、“颜”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人头”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第5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古典课程 书法 教育

三、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发展

毋庸置疑,现代学科与课程教育的优势是注重科学方法和知识体系,但也存在忽略人文素养的缺点,传统的古典教育则关注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因此,梳理和研究古典书法课程教育,平衡、整合古典教育的人文性和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对基础教育阶段书法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大有裨益。

(一)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目的:通仕之阶

中国古典书法课程教育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从儿童阶段的识字、书写,发展到科考任官时要求的“楷法遒美”,书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读书人仕途。

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文字之学,造字之法。“养国子以道,教之众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教,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书”包括“字学”和“书写”双重含义,“书”以“字学”为根本,教化是从识字习书开始,并作为“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的大事。

秦汉时期,汉字书写和功名利禄直接挂钩,已成为一种制度,引导人们重视研究文字学和书写技巧。西汉政权建立后,丞相萧何又捃摭秦朝法律,取其适宜于当代者,制定了汉律九章 ,其中《尉律》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

类似的制度,至唐代有了明显的发展。“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凡择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实。四才,谓身、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说明唐代考察、选拔人才,主要看四方面:身、言、书、判。 而对于“书”即汉字书法水平,有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那就是“楷法遒美”,就连武官在谋文职时,也要取精于书写者。唐代“以书取士”的做法,大概是基于书法的笔力、技巧、风骨、格调,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处世态度和价值旨求,是考察人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对唐以后的影响极为深远。

有宋以后亦如此。宋代“自真宗朝,试身、言、书、判者第推恩,乃特诏曰:‘详核吏治,念其或淹常选,而以四事程其能。腾承统绪,循用旧典,爰命从臣,精加详考。其令翰林学士李谘与吏部流内铨以成资阙为差拟。’于是咸得迁官,率以为常。”明朝时,“府、州、县学岁贡生员各一人,翰林考试经、书义各一道,判语一条,中式者一等入国子监,二等达中都,不中者遣还,提调教官罚停廪禄。”可以说, 宋以后为适应于科举需要而出现的“馆阁体”,是汉字书写的实用性和功利性的集中反映。

重视书法教育,不仅是历代延续的一种制度,更成为了古代士大夫的共识。朱长文《续书断》“自秦变六体,汉兴章草,英儒承承,故得不废,寝兴于西京曹魏之际,而极盛于晋、宋、隋、唐之间,穷精殚妍,变态百出,无以尚矣。当彼之时,士以不工书为耻。”可见,汉字书法的优劣能衡量一个人的修养高低,既是古人的一种意识,也是古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二)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内容:文字之学

古典书法课程教育,一般程序为教授、临摹、练习和考核,不仅有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有相对完整的系统教材,即所谓汉字书写的启蒙教材——习字蒙书,主要是为了对儿童进行文字、知识、德行的教育。先秦至六朝,字书因书体演变而频繁更替;唐以后,书体演变的基本稳定,新字书的出现大为减少。

汉字以象形为基本特征,是古老而又经过多种形体演变的文字,至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一般以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秦小篆为汉字的古文字系统;秦汉时期出现并流行的隶书,是汉字今文字系统的开始;至东汉楷、行、草书体的出现并在社会上广泛使用,标志汉字完成了字体重大演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书法课程教育是一直伴随着汉字变体而演进的,其教育内容不仅包括识字多寡、写字好坏,而且还包含着古今文字的演变轨迹,这构成了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内容——文字之学。

文字之学在古代虽称为“小学”,而地位极高。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先秦和汉代用以识字习书的字书,如《汉书》所云:“《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汉兴,间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可见,先秦到汉出现了一系列的字书,其出现是由书体的演变所致。汉代儿童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进行汉字的识、读教育,所使用的教材除了上述字书以外,还包括《广仓》、《无尚》、《飞龙》等字书;到第二阶段,除加强对汉字的书法教育,提高识字的数量和写字的技巧外,重点进入专经学习,使用《孝经》、《论语》等教材,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东汉末年,汉灵帝设置的鸿都门学,实际上是一个进行书写教育、交流的场所。鸿都门学的教学中就有专门汉字书写教育的内容,当时流行的《熹平石经》,从内容上讲是一本标准经书,而实际上是一部政府倡导的汉字书写标准字帖。

三国至六朝,蒙学字书教材颇多。唐代所使用的蒙学字书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其实相关的书籍远不止这些,《新唐书》记载小学类的书籍有六十九家,一百三部,七百二十一卷,可见数量、内容之庞杂。当时对书法课程教育的内容、时间、标准、评价有严格要求:“学书,日纸一幅,间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字林》、《三苍》、《尔雅》。凡书学,石经三体限三岁,《说文》二岁,《字林》一岁。” 在科举考试中,对书法也有明确的标准:“凡书学,先口试,通,乃墨试《说文》、《字林》二十条,通十八为第。”

宋元流行的儿童蒙学字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性理字训》、《训蒙诗》、《训蒙记》等。宋代书学的教学管理采取“三合法"和考试测评法,《宋会要》大司成刘嗣明等言:近除小学条制,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写字二百,补小学内舍下等;诵二经,一大一小,书字三百,补小学内舍上等。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补小学上舍下等。十二岁以上,加一大经,字二百,补上舍上等。即年末及而能书诵及等者,随所及等补。反映出宋代小学阶段书法教育的灵活性,这样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进度,表现出对小学书法教育中教学管理和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创新。元代的书法教育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是元初程端礼所制定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值得注意的是,元代私人讲学内容多数不出程氏所列的课程,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其影响之远及元明清三朝学校教育,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该指出的是,从教材内容看,宋元以后,对儿童蒙学字书逐渐偏重理学德行的教育。

明清大体沿用宋元的格局,书法课程教育以识字为主,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神童诗》、《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等为识字教材。明代的学校体制非常完备,“科举必由学校,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学校有二:曰国学,曰府、州、县学。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学校对学生的汉字书写有严格要求,“每日习书二百馀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 清朝监生也以临摹晋、唐法帖数百字为日课。学业的考核以一年为限,每月一小试,采取积分法,择优录用。“常课外,月试一等与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无分。有五经兼通,全史精熟,或善摹锺、王诸帖,虽文不及格,亦与一分。积满八分为及格。”文章欠佳但书写优者也可得分,这对学习书法的监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激励。

可以这么说,古典书法课程教育与汉字演变紧密联系,教育内容充实,体系完备,书写要求和标准明确,教授、临摹、练习和考核程序规范。古典书法课程教育不仅是文字学的教学,而且还是知识和德行的教育,是实用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结合。这一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和借鉴。

(三)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启示

显然,古典书法教育建立在古人对汉字有高度认识的基础之上,随着汉字字体的不断演变而逐渐发展的,并促使汉字书写成为汉字书法艺术。古人对汉字书写有独到的共识,即汉字书写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书写水平是衡量一个人修养高低的标准,是为官升迁的条件,在有些朝代更把它当作制度来推行。以文字演变为核心的文字学是古典书法课程教育的基本内容,它包括识字、书写为基础的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构建了相对独立的汉字书法课程教育体系,制定了完整的书写要求和考核标准,编写了内容丰富、适应时展需要的识字书写蒙学教材。在古典书法课程教育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文字书写教育和相关知识的传授,而且融入了人的道德教育内容,把书写技巧、知识传播和德行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对当下的书法课程建设有重要启示。(未完待续)

——本文为2012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12JCWH11YB)和绍兴市教育科学2013年度规划课题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 1 ] (清)郑玄注 《周礼·地官·保氏》[M] 中华书局 1985

[ 2 ]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M] 卷三十 中华书局 1962

[ 3 ](宋)欧阳修宋祁 《新唐书》[M] 卷四十五 中华书局 1975

[ 4 ] (后晋)刘·等 《旧唐书·职官志二》[M] 卷四十三 中华书局 1975

[ 5 ](元)脱脱等 《宋史》[M] 卷一百五十八 中华书局 1985

[ 6 ](清)张廷玉 《明史》[M] 卷六十九 中华书局 1974

[ 7 ](宋)朱长文 《续书断》《历代书法论文选》[M]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 8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M] 卷三十 中华书局 1962

[ 9 ](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M] 上海书画出版社 1993

[ 10 ] (东汉)班固 《汉书·艺文志》[M] 卷三十 中华书局 1962

[ 11 ](宋)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选举志》[M] 卷四十九 中华书局 1975

[ 12 ](宋)欧阳修 宋祁 《新唐书·选举志》[M] 卷四十九 中华书局 1975

第6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国—东盟 南博会 语言接触 翻译 障碍 克服

一、语言接触研究

在语言演变的长河中,由于族群的相互迁移、近邻间长期密切的文化纽带和输出型的语言传承与教育(吴汉, 2007:69),任何语言不可能同其他语言完全隔离,必然会连续或阶段性地产生接触,相互继承和借鉴,而促使语言演变的加速、语码的发展及互译机制的改变,引发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及语言转型的语言变化链(袁焱,2002:17)。自二十世纪以来,对语言接触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Weinreich的《接触中的语言》(Language in Contact)、Haugen的《挪威语在美洲》(The Norweigian Language in America)(袁焱,2002:2),Appel?R和Muysken?P的《语言接触与双语性》(Language Contact and Bilingualism)、Sarah?G?Thomason的《语言接触导论》(Language Contact—An Introduction)及Herne.B.和Kuteva.T的《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Language Contact and Grammatical Change)等都一一得出结论,“显性”和“隐性”的语言接触是引起语言演变的杠杆和产生语言变异的发酵素,能够使多语言、多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更完善、更科学的领域,帮助语言学习者及使用者更好地把握异语言、异文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改善语言共时、历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语言和文化互通互译方面的重要价值。

然语言演变也好,语言变异也罢,纯粹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文化的相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新结果,其原因在于语言接触与众多社会因素有关,世界性的语言接触必须将它放在一个特殊的语域环境中去分析和讨论,采取系统研究的方法才能有横到边、纵到底的突破,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决定性意义都有它们的个中理由。一种语言在与另一种语言接触时,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共时与历时的概念中都会出现一些新形式和新变异。尤其是文化相对后进的民族与相对先进的民族、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接触后,受影响的程度会相对较大,出现的新形式和变异性状就显得愈加明显。这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有的是原本语言中没有的。自身语言或文化中不存在的形式和内容被本地化后,易长期稳定地存活于该语言、该文化中,并推而广之,得以丰富和社会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应用与交流。观照语言、文化具象,从各自语言文化的本体出发,进行语言结构基本要素的研究,以语言文化物理的、心理的和时间的视角为基本轴,进行异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层面的解析,和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势的对比分析(贾玉新,2000:55-133),最终又回归到本体中来思考语言内质、外显及信息代码系统的灵性转换、句界的调用、音韵的调节和遣词造句的调整,演化成跨语言和跨文化中交际效能的“权势”、“平等“或“一致性”(贾玉新,2000:314),这对于丰富语言区域和文化格局的认知与理解、发现性学习与掌握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意义。同时,立足于语言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而进行语言接触和克服互译障碍是社会语言规划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对语言接触的研究表明,随着被影响语言与影响语言的不断渗透与移植、借用与演变,就会形成有时遥相呼应、有时形影相随的亲缘关系,一方面为异语言接触者的语言使用及交际提供了有形便利,另一方面也衍生出异语码传播、沟通和翻译的无形障碍,相关语言的类型学意象或图景(typological profile)便会经历显著变化,在特定情形下会导致出现次模标本或所谓的后补模式(metatype),也就是说,相关语言之间获得了高度的互译性(mutual intertranslatability)(林有苗,2008:212-214)层面与机理。

二、中国-东盟的语言接触

第7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汉字!做为华夏大地五千年来最伟大的结晶,造就了如今强盛的中国!四四方方是你的本貌,正气凛然刚正不阿是你的原性,外润内圆标志着你的美感,博大精深注定让你包罗万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字观后感初一,供大家参考。

汉字观后感初一1汉字,是我们除了口头交流外,最重要的交流方法。汉字,不光历史悠久,也蕴含了许多灵魂的传奇。

每次,当我看着一个个方块字,便充满期待,心潮澎湃;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汉字,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汉字,是有生命的字体;汉字,更是我们交流情感,表达感情的坚固桥梁。没有了汉字,我们将不再拥有文化,只是一群会说话的“睁眼瞎。”

汉字,能带我们穿越古今,见证它演变的悠久历史,从“画”出来的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等阶段,最后化为普便使用的楷书,可楷书也仍未完全定型。它们的每一次演变,都凝结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血。现在回首望去,汉字每前进一步,都令人值得骄傲。

汉字,在我眼中从不是没有生命、僵硬的,而是一个个五彩缤纷,鲜活的生命,如幻夜的星星般可爱的精灵。每当我想到“七彩”这个词时,就忽有忽无,隐约望见天空中缤纷的彩虹在闪着漂亮的光芒;每当我想到“拼搏”这个词时,就会想到运动场上,热血飞奔的体育健儿们,以及他们决心拿第一的坚定目标;每当我想到“精灵”这个词时,就仿佛能触摸到一群长着翅膀,轻盈飞舞的孩子们,和他们一张张笑脸,一句句欢声笑语。汉字,有一双深邃的眼睛,观察着这个多变的世界,也有一对大大的耳朵,灵敏地聆听着这个世界所有动听,美妙的声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天真的话语;还有铜牙利齿,诉说着所有它看到的,听到的,和它本身悠久的历史。它在无形之中,为我们添上一双飞翔的翅膀,带我们遨游所有美妙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汉字天堂。

汉字,是世界上一颗明珠;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最亲爱的老师。在平时,只要我们合理运用,正确书写,就能让它绽放无穷的魅力!

汉字观后感初一2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有非常多的书写格式和组合模样,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也会有许多的奥秘和趣事,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汉字。不信,听我讲一则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吧!

在20--年的某天中午,我突然发现有一串电话号码:收废品的“小偷”:139-------54。我惊奇地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快看!‘小偷’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墙上了!”“哪有这么笨的小偷?”妈妈说。“不信,您来瞧一瞧!”妈妈扭头一看,哈哈大笑,“小学生,看清楚,那读‘yu’不读‘tou’,它比小偷的“偷”少一个单人旁,看清楚了吗,别犯那些低级错误了!”

可不是吗,原来多一个部首,就发音和意思截然不同,我睁大眼睛看了看,记住了这两个字。过了几天,我有路过那里,望眼瞧了瞧,“啊!妈妈快来看,‘小俞’变‘小偷’了!”这回我没看错,不知那个调皮鬼把俞的旁边加上了一个单人旁,现在真是“收费品的小偷”了,我拍手大笑。中国有很多汉字只有丝毫差别,如自己的“己”读(ji)、“已经”的“已”读(yi)和巳时的“巳”读(si)这三字肯定让老外学汉字抓狂,听说老外在考汉语时遇到这三字问有啥区别时,老外用直尺去量己、已、巳三字的出口的尺寸是多少?中国的汉字还有一字多音字,用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比如朝在朝阳一词中读“zhao”,在朝代一词中 读 “chao”。

汉字有中国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汉字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无趣的,在生活中,中国的汉字乐趣多多,一个部首、一个偏旁、一个读音、不同的场合运用,就能改变汉字形、字音和字意,学习中国的汉字真正其乐无穷啊!

汉字观后感初一3汉字,中国的一大瑰宝,更是中国历史能长达数千年的重要原因。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是唯一使用至今的文字,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历史了。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从甲骨文后,随着书写工具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到现在我们常看到的楷书,行书,隶书,中间经历了大篆,金文,小篆。在世界上,只有中国,普通大众还能看懂几千前祖先的文字;其它的国家,或文字失传,或者变化巨大,普通人已经不可能理解祖先的文字了。

什么原因使我们文字能流传如此之久呢?我们祖先的文字是象形方块文字,更注重于表意,不会因为不同地区读音的不同而汉字变化;这样,在我们这个大统一的国家里,不同地区即使风俗习惯,方言千变万化,但都用相同的文字;在表音语言文字发达的国外,十里不同俗,八里不同音的的情况下,文化语言都很容易因音不同而变化;可以说,统一的方块文字是我们国家文化源远流长,国家统一的最大保证。

我们的汉字不但传承久远,而且极易理解,内涵丰富。比如“愛”字,由“爪”“秃宝盖”“心”“友”四部分组成;而“友”是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在一起的人,这就是朋友了。“爱”的上面还有“爪”,和秃宝盖,“心”,三个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抓住心。和朋友心心相通,抓住朋友的心,理解朋友的悲喜忧愁,这就是爱。

我爱汉字,我爱我们的国家,我们源远流长的文化!

汉字观后感初一4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字,它象征着文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你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的吗?

汉字的发展背后其实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仓颉是皇帝的史官,皇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长着像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特别爱动脑筋,观察身边的事物和周围的景物或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的星星,鸟雀的羽毛颜色,龟壳上的花纹和山川起伏的形体和特征,它把这些东西的形状描绘在自己的手上,龟壳,兽骨上,又把它们一一简化,就成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证实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中国的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当然在汉字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小笑话:有一次,我在写作文时,忽然把“但是”的“但”写成了“鸡下蛋”的“蛋”了,逗得我和妈妈捧腹大笑。还有一个是我在书上看到的,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学汉字,一天,他看到一个“已”字,过了一小段时间,他又看到一个“己”字,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看到一个“已”字。他惊讶的说:“中国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自己还会生长呢。”在生活中,不仅有笑话,还有许多字谜呢:十八乘六——校,皇帝的新衣——袭,一个日一个月,不是今天——明。

我爱汉字,从“a o e ”.......开始,我对汉字就痴迷到不能自拔的地步。

我喜欢你汉字,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汉字观后感初一5我爱汉字,爱它如一幅幅跳跃的画。细细品读如同一段秀美的小诗。用心感受,好似一则蕴意深远的故事。静静欣赏,仿佛走进了多彩的历史画卷。

我爱汉字,爱它那来源的美好与神秘。传说以前,所有人都不会写汉字,使用的是结绳记事的方法,也有用“物语”,但是,这样非常不方便。仓颉观察鸟的足迹,星星的变化.......根据事物动态简化后造出来了甲骨文。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我爱汉字,爱它那博大精深的内涵。汉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是我国文明的象征。同音不同意,同意不同音,加一点,去一捺都有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乐”一看就非常开心,“悲”一瞧就伤心无比。“重”有庞大之感,“轻”有浮云之觉。“幽深”像走进了静谧繁茂的森林,“冷霜”似进入了寒气之谷。

我爱汉字,爱它那方方正正的美。在书法家手中,它会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浩瀚如海,或凝脂如膏,或挺拔如峰,或低矮如谷。

第8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汉字;字体设计;美学

字体设计作为平面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构成元素之一,在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中国的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运用的历史由来已久,把汉字的形、音、义,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用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的作品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了图形创意的元素,是民族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有效融合。

一、汉字书法的设计美学本质

汉字,作为我国最基础的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已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从象形文字作为表达自然事物的符号的设计,到汉字沿革史上各种书法字体所蕴含的多元化美学内涵,直至现代印刷字体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应用,这都是汉字书写设计所包含的美学思想从原始的单一元素表达向多种多样的社会应用的延伸。因此,汉字书法的演变本质上也是一个领域美学设计的发展史。

河南省安阳市殷商遗址出土了大量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象形文字,被考古学家称为甲骨文,这是我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最古老的文字。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人类第一次主观能动地进行符号创造,用于信息的传达,代表着汉字设计的奠基。数千年后,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它们已经成了几千年前那个时代的标志,也成了现代社会中多元的、可变的图形符号的一种。汉字书法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种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各种书写方式是字体发展中所沉积的精心设计的结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给人不同的艺术感受。而它们的共同点,是作为一种字体,既有实现字意和语义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美学效应。

二、现代设计对汉字美学的提炼

(一)印刷字体和专用字体的出现

由于印刷术的广泛应用,汉字字体渐渐向适于印版镌刻方向发展,出现了宋体、长宋、扁宋、仿宋等多种印刷字体,并在西方文字的影响下,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字体。这些字体在近现代印刷品中表现非常活跃,是印刷行业字体设计不断适用技术进步的产物。随着平面设计的不断发展,字体设计对汉字的形态、笔画和结构形式不断探索,以汉字的形、音、义为基础,把充满艺术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逐渐融入到汉字的书写中,使字体更切合宣传对象的特征,就这样,专用字体应运而生。

在现代设计中,为了表现更完美的视觉传达,印刷体、专用字体与书法字体的结合也成为一种常用的平面设计方式,特别是在与民族传承、古典文化有关的书画印刷和广告包装中显得尤为多见。

(二)现代字体设计对汉字形、音、义的运用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字样式,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含义,俗语又说:“见字如见人。”这更说明即便是同一个字,出自不同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其形象甚至含义都可能差异很大。这也决定了汉字在平面设计中必将是一种拥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现代字体设计正是对字的美学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并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

以著名的“郎”酒包装设计为例,在设计构成上以字体设计为主要元素,作为设计主体的“郎”字运用浑厚洒脱的书法字体独自占据了主要的设计版面,当然,印刷字体、色彩设计及商标也是包装的必要元素;在设计理念上充分运用汉字的形象取义的方法,利用“郎”字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特定色彩,把它的形、音、义融入到酒类包装的设计中,既使商品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出现代的精神活力,让产品包装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美。

三、汉字设计与图形设计融合的优势

(一)起源优势

使文字具有图形化特征,一直是设计师最忠实的设计理念。汉字起源于像甲骨文一样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创作,而现代社会使用的中文简化字也保留着大量的象形文字的感觉,其他国家的文字很少具备这样的特性。因此,每个汉字都有独立的含义,它既是文字又是图形,这与现代字体设计领域中形意结合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注定了汉字成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二)传承优势

第9篇:汉字演变的方法范文

一、教师自身的汉字储备

要想会教,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学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写一手好字,还要对祖国的汉字文化有较深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汉字教学方法化与艺术化。

二、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课本中第一课单纯识字课是《口耳目》,从图形、象形文字,再到通用标准汉字,无疑在向老师及学生传达一个信号,让孩子从这三个过程中体会汉字的演变,再则就是让孩子们能找到识字的乐趣与方法。可以让孩子先根据自己的观察找一找与6幅图相应的象形文字,再找一找对应的汉字。并说说图上物体与汉字的联系。这种直观的图文结合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发展。如果教师能从这一课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去找寻汉字的渊源,在每节识字课中都能有针对性的对几个汉字进行深入地、科学地讲解,把这些汉字的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简单地、有趣地告诉学生,再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加强汉字与事物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识字、了解字词的含义。孩子们一定会对识字有更大的兴趣,也能从识字中找寻到乐趣。

三、融识字于课文情境中

小学低年级考试命题一般不涉及课文的内容,而为什么又要安排那么多篇课文呢?我想是要对孩子在课堂上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在这个情境中认字、识字。在识字教学上也要避免单纯的、机械性的识字、写字。要把汉字放到文章中去,放到句子中去,放到词中去。这样一定会加深记忆,更为下一步的书写打下基础。

四、融识字于游戏中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汉字教学中为了巩固加深对汉字的认识与学习,教师要设计一些汉字游戏来与孩子们玩,使孩子们在游戏中爱上识字、乐于识字。在课堂上经常采用的游戏如下:

1“.摘苹果”,准备一棵苹果树道具,上面挂满写着生字的“苹果”,你想要摘到苹果首先要认字,最后比一比谁摘的苹果多。

2“.开火车”,这个游戏在新认字课常常用到,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列火车,每人抽读一张字卡,小组合作完成这个任务,就算过关。

3“.猜认生字”,以字谜的形式出现,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学识,更巩固了汉字,同时也深化了这个汉字的特点。

4“.找朋友”,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们的“搭档”。

五、融识字于生活中

“生活处处皆语文”,低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大,除了在课堂上识字,还要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我们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收集商标,从商标中识字;从校园建设中识字;从电视节目上识字,让良好的识字习惯伴随孩子成长。

六、要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汉字虽然形态各异,数千个字就有数千个形象,但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把识字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尽早地教给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利用学生已掌握的一定数量的独体字,加一笔,减一笔或两个独体字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字形。

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汉字有许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更换部首就能变成一个新字。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加强识字。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