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职业教育改革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改革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改革意见

第1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西洋管弦专业;音乐专业;职业化教育

前言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每年音乐类考生及毕业生数量不断地攀升,就业压力的增加,高校教育与就业挂钩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职业化教育是必经之路。此文将以西洋管弦专业为例,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西洋管弦专业作为一个从欧洲引进的外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在近十年才进入高速发展期。高校管弦专业作为一门逐渐兴起的学科,除了以前屈指可数的专业类院校之外,现已在各综合类院校和普通类院校内普遍开设。这种发展趋势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各地区一批新生交响乐团的组建、音乐培训市场的火爆现象、商业演出的需求化等。随着这些现象的出现,管弦专业高校职业化培养的理论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我们虽然可以参考欧美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但却不可不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发展对此进行探讨。因此,笔者将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对我国高校西洋管弦专业职业化教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不同层次高校西洋管弦乐专业的设立和发展状况

不同层次的高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生素质等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也有所不同,我们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把他们简要的分为以下三类。(一)专业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目前我国除了老牌的九所音乐院校: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又成立了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新的音乐院校。综合类的艺术院校包括南京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其中,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的重点211院校,各类资源最丰富,办学条件最优越。在这类专业院校中,管弦专业是不可或缺的学科,集器乐研究、教学、演奏为一体的学科。作为专业的音乐院校和艺术院校,总体相比较而言,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学生整体专业能力较强,但是每所学校的具体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二)综合类大学和普通类大学近些年来陆陆续续在很多综合类大学和普通类大学中都设立了音乐系,在这类学校中,实际办学和生源情况有着很大的差异。有些学校,音乐专业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年头了,并且专业建设相对齐全,也曾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例如: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也有一些学校,音乐专业成立时间较短,虽然很多系部建设并不是很健全,但是也基本上都有管弦这个专业。(三)艺术类高职高专院校这类高职高专类艺术院校,很多都是在本地区艺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办学基础,追溯到十几、二十年前,那时综合类大学和普通类大学中设立音乐专业的还不多见,这类学校在本地区的音乐发展史上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例如河南省歌舞剧院、豫剧三团等团体中的一批小提琴乐手都曾在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就读过。但是,现今面临着一大批一本、二本甚至是三本院校音乐系的崛起,艺术类高职高专也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瓶颈。

二、不同层次院校在培养计划上的差异

不同层次的院校在各自的培养计划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全国重点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在的培养方案中写到:①“培养高精尖独奏、乐队演奏人才”是其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对于一些地方院校,他们的培养方案中写到:②具备较高的管弦乐器演奏技巧,能在职业团体从事管弦乐演奏,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管弦乐专业教学,在普通大中小学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是其人才培养的重点目标。另外,培养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文化机构从事音乐研究、音乐活动组织与宣传及行政管理的专门性人才与复合型人才也包含在其培养目标中。综合类大学和普通类大学的音乐系以及艺术类高职高专培养方案根据自身情况虽有差异,但也基本大同小异。例如,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音乐表演专业的的培养方案中写到:③ƒ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够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与上述地方专业音乐院校的方案差别不大。但实际情况是,目前这类学校中的很大一部分,由于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招到的生源水平也参差不齐,老师只能根据学生具体条件进行教学调整。例如有些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招进来的部分学生水平非常有限。对于管弦专业,特别是弦乐小提琴、大提琴专业都是对童子功要求很高的专业,几年学下来,如果学生想要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在社会上根本不具有竞争力。

三、对音乐专业职业化教育改革的几条建议

通过上述情况的分析,笔者对音乐专业(管弦专业)职业化教育改革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一)合理性设置专业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音乐专业是注重实际操作也就是演奏(演唱)或是教学的技术性人才,只有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才能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在专业课的设置上除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式的专业课教学,以及重奏和合奏课的教学,还应该创新理论课、专业基础课(音乐史、基本乐科等)的上课形式,让其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专业课的教学还应该与艺术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二)校企挂钩,职业化培养目标明确不同地区的高校对本地区经济的建设和文化的发展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应该与当地演出团体、培训机构这些企业挂钩。例如地方戏曲的伴奏现在也很多用到交响乐,戏曲伴奏的演奏手法十分独特是传统的西方教程无法满足的,但是教学中我们的学生还是只学到传统教材,这方面的伴奏接触极少。因此根据企业要求培养适用于他们的专业性人才,是职业化改革的一项可行性建议。这样更加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还可以不同阶段在教学基地检验教学成果,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就业岗位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学生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同样在招生方面,有好的教师才能吸引来好的生源。不同层次的高校都要加强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权威音乐专业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帮助学科发展,同时帮助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建立一支梯队层次合理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与实际情况结合突出各专业特色。(四)对高校音乐专业建设进行评估,未达标者取消招生资格高校教育监管部门,应该定时定期根据量化标准对高校音乐专业建设进行评估,未达标的专业给于其改革建设周期,到期仍不合格的应暂时取消其招生资格。这样能够给各个学校一定的压力,帮助其改革完善自我建设。

四、结语

第2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模式,其根本宗旨就是为基层地区输送合格的、实用的社区全科医学人才。因此审时度势,如何提高中医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中医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1明确优势、突出应用

中医学注重“以人为本”,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特色。针灸、拔罐、刮痧、熏洗、温熨等临床操作技术具有廉价、高效、易学、易普及推广等优点,这种方便性和实用性是其他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国家加大民生投入,注重基层卫生建设,这是我们高职中医教育争取发展的好机遇。目前,国外市场对拥有中医诊疗技术的人才亦颇为青睐。

高职教育本质是就业教育。现代社会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在职业活动中的运用,为了使高职临床专业学生更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有必要开展好《中医学》课程,培养学生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关键所在,发扬中医诊疗特色与优势,中医临床教育和现代临床教育模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2更新理念、构建新模式、注重临床思维培养

摒弃传统观念,建立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遵循高职临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我校《中医学》课程安排情况,突出中医诊疗思维和技能培养,序化教学内容,整合为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诊疗程序与方法、中医临床技能三大块,构建“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模式,注重特色中医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环的第一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中医诊疗必备基本理论和知识,渗透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传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第二步,深入学习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教师针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中医临床诊疗的实际应用优势,编写病案,采用以PBL为主的多种教学法,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中医临床思维。第三步,教师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模拟培训系统,进行中医临床技能实训,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初步的技能操作印象。第四步,把学生带入模拟的临床环境中,采用“病案情景剧”表演的方法,以及课间见习的标准化病人,实行“讲-演-练-评”的步骤,实现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和中医诊疗程序和方法的应用,为应对临床打下基础。最后一步,临床实习,教师临床带教,指导现场操作,进行真实医疗环境下的思维和技能训练。

通过此教学模式的应用,循序渐进地将中医学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技能消化吸收,形成一定的中医临床思维,获得坚实的职业能力。

3因材施教、合理教学法应用

学生虽然高中毕业,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但是中医学理论抽象、深奥,其中相当部分内容难以在完全理解之后进行记忆。其次,中医学课程相对教学时间短,老师要想讲清楚,学生要想听明白,难度很大。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师带徒是传统的中医教育模式,启蒙无不是从大量的背诵开始,因此,我们在上述多媒体教学、PBL教学法、“病案情景剧”等教学法应用的同时,融入“给出预习任务-突出重要知识点-检验记忆结果-再次突出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教学法,更好地完成《中医学》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技能的学习。

经过实践应用,在“多元教学法五步学习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的满足感,认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教师也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出真正的“教学相长”。

4加强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第3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一、现有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 一) 惯有临床思维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临床医生思维方式多为针对微观个体患者的思维方式,临床医学的教学重在个体患者,重在诊疗技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片面地认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是最关键的,因此非常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难以理解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难以树立大卫生观和宏观意识,这使得学生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 二) 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手段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没有预防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开设了预防医学课程。预防医学教学内容过于老化,几十年来几乎固定不变,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讲授,没有安排实践,这很难让学生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学生普遍对预防医学的教学不感兴趣,认为难度太大又无用,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分,学习都为应付考试。我们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校生进行了调查,其中,认为预防医学教学对工作有作用的学生占31. 42%,认为作用较小的学生占44. 67%,认为没有用的学生达到了23. 91%。

( 三)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未能真正体现学生学习水平

我校的预防医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平时作业、考勤等成绩占30 分,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分。学生靠考前突击背书就可以完成考试,混个__及格分就行,这样不能体现教学水平,也不能考核学生适应岗位的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深化预防医学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对预防医学教学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 一) 课程内容改革

在现行的高职高专预防医学教材中,卫生学内容仍然占很大比重。然而,公共卫生方面的很多内容只适合于具体的公共卫生从业者,比如具体检测技能等,对临床工作而言,没有实际意义。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医务工作更有帮助。我校临床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多在乡镇卫生院工作,针对乡镇卫生院主要工作内容,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应以传染病控制,慢性非传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为主,这样才能形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宗旨。在教材选择上,应选择基于岗位工作任务而编写的特色教材,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方式,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共同编写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实践教材,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编写典型案例分析,注重培养临床专业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 二) 教学方法改革

由于学科上的特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包含多个内容,比如环境卫生、营养卫生、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与促进、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等,这些内容复杂抽象,有一定难度。现行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多为单纯的讲授,在学习中学生感到枯燥,有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可就环境污染、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热点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和视频,首先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再按照事件背景描述和处理过程,讲授事件相关基本理论,就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判断分析和处理措施、应对办法的过程进行教学。这样既达到了提高课堂理论讲授效率的目的,又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实战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对于比较抽象的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教学,则可采用直接在计算机上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边讲边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能立刻实践并理解应用教材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 三)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预防医学笔试的办法已被证明并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改传统的理论笔试为理论+ 实践考核的方式,理论笔试仅占考试成绩的40%,增加了预防医学见习考核和暑期社会实践考核。见习在正常教学中安排一定课时,主要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参观,让学生了解基层实际工作内容,要求学生以见习报告的形式反馈基层工作中预防医学相关工作内容及涉及的预防医学相关理论知识,见习报告分数占总成绩的30%。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暑期均需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统一开具介绍信,学生自行联系实践单位,一般均为生源所在地县( 区) 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借助暑期实践的机会,我们布置学生完成预防医学暑期社会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控制、疫情报告与应急处理、计划免疫、妇女儿童保健管理、慢性病的社区预防控制措施、社区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及建立情况等内容,让学生上交暑期实践报告,暑期实践报告的分数占总成绩的30%。考核方式的改革,一方面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进行了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对基层医生六位一体这些较为宏观的综合职能如何实现及其有何社会意义有了较为实际的了解,并对今后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有了具体的理解和准备。

第4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道德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Suggestions

HU Xuehui

(Leung Kau Ku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 This thesis conculdes the existing reform measure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then we point out it should carry on "three reforms". In the end, we will give several measures on how to improve it.

Key words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form

1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改革措施

首先,从认识层面上看,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各项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研究和认识都有了相应的进步。从不少文献论述中可以发现,刚开始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仅定位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上,甚至将两者等量齐观,单纯地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就可以简单解决。后来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慢慢转向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现和早期发现、早期解决上,从预防心理问题的新角度为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天地。就此,相关各方尤其是学校方面纷纷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进行转移,更为注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

其次,在实践层面而言,不少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单一的心理治疗转向多样化的心理知识传播工作。在1999年以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较为淡薄,只有在出现极端案例时进行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亦百花齐放,这一系列的由治疗层面向预防层面转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而且这样一种从治疗转向预防的思维观念,有利于家长们传统“重养轻教”的思想观念转变,能够从根本上扭转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面。

再次,从全方位的视角来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往的学校单方关怀慢慢转向家庭引导、社会关注的全面开展。联合职高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社会全方面促进与改革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目前日益突出、更加普遍、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职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的改革措施

从整体而言,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错误认识,如定位错误、功能错位等。首先,定位上错误是指职业教育体系中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定位出现偏差的问题。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为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功能错位是指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应看作为医学化的心理教育或者是德育化的心理教育。在目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背景下,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行如下几大方面的改革:

第一,必须定位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改正不良定位。就如前文所述,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定位于职业教育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是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清晰地在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服务中做好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问题,就能够很好地制定相关的教育工作的规划。一方面,学校教育不至于迷失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能够更好地配合相关教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此外,社会的各种辅助工作更能发挥所长,使得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必须消除改革过程中的过分医学化、德育化的不良影响。这一改革措施并非完全抛弃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而是强调不能过分依赖于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进行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过分依赖,必然产生上述不良反应,如此对于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并非锦上添花,反倒背道而驰,拖垮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效。概而言之,医学化、德育化的方式在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可以采用,但是只能作为辅助的方式进行,而不能喧宾夺主,过分依赖。

3 对我国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 清晰定位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实效,清晰定位职高生心理健康的目标与任务。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使职校高中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完善职校高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职校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根据中央教育部所颁布的文件精神指示,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职校学生,促进职校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

3.2 全方位联合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促进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职高生个人的努力、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引导以及社会整体评价的转变,各大环节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能各为其主、各干各的。必须全方位联合职校高中生的个人发展、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学校的主力教导和社会的协助推进,才能更好地推进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即使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显主力地位,但是必须有机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职业学校、社会、家庭与自我心理教育四方面。

3.3 充分利用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尝试多样化教育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完善和改造尚未成熟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必须时刻谨记的是,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不能因为囿于短暂性的心理教育尴尬现状(即暂时的废置状态)而被撤除,相比之下,利用已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变废为用,是更为高明的做法。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至今,已经获得相当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在已有的教育基础上尝试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

3.4 借助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

现有的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仍处于起步阶段,从前文顺德区的相关材料显示,即便是教育强区、投资丰厚的顺德区职业高中,也未能从实际层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对网络的力量有相当深刻的体会,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加强各地各区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鼓励各个职业技术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制作有关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黄页,并且将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借助网络传播出去,进而帮助更多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职高生,最终必将有助于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慧娟.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支点[J].人民教育,1999.10(8).

第5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中职学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生产一线劳动技能型的人才。这几年中职牧医专业学生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国家对畜牧行业的支持等.很多人也看到这个行业的希望-.就读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一些学校在实训教学中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导致实训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

一、中职牧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通过了解和观察很多学校牧医专业教师实训教学效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生对牧医专业技能的认识及企业用人单位对学生需求等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影响牧医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难度大近几年来.中职学校生源非常紧缺,为了能多招来学生,均降低招生门槛,实行免试入学,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很差,学习难度大,教学效果差,加上本入不感兴趣,不想学习,实训实践不想动手,没有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很好掌握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差。

2.教师实践锻炼少,临床经验不足。中职学校多数专业教师从大学院校毕业后主要是从事专业理论教学.从事专业生产实践很少.尤其是年经专业教师临床经验不足.操作技能较差,

3.实践教学内容知识老化,与生产实际脱离。中职专业学校现用的教材.离行业现状还是相对滞后,一些陈旧的实训内容已不适应行业岗位的要求,但多数专业教师没有到企业调研,对现行教材中的实训内容没有得到相应的调整,导致部分实训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节,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适应现行的工作岗位需要,使学生缺乏实训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实训效果。

4.教师实训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中职学校的一些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还是先理论后实践,在实训课中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在旁边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会少。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一流实用高技能型的人才。

5.实训基地少,设备陈旧,实训动物严重不足。长期以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资金紧缺,实训经费投入少.一些学校长期不添置、不更新实验设备,使得实训设备陈旧老化.使学生的基本实训课难以开展。

二、中职牧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1. 更新实训教学内容.编制校本实训教材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用的实训教材内容必须以行业岗位的需求来制定。学校组识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行业的需求.自行编制实训指导书校本教材,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项目融人实训内容,便于学生考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转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及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等为主要教学手段,让学生临近工作现场。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如临床诊断及兽医临床类课程主要采用动物模型、动物实物、现场教学、案例研究、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养殖类课程主要采用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引导、课程设计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注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技能

这两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刚从大学院校毕业的年轻专业教师。以多种方式提高年轻专业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技能的水平。一是通过“传、帮、带”.即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二是专业教师相互“结对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专业教师与企业“结对子”实践锻炼.每周到周边企业单位参加实践学习l一2次,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四是年轻专业教师(35岁以下)参加假期实践活动。近两年来,每学期都要安排多位专业教师到不同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学习.使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训教学质量。

4.加强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为了提高学生实训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改革期间学校加大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现有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毕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筹资用于学校第二教学实习牧场、兽医院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的建设,添置动物疫病检测仪器,实验室实训设备及实训动物等,大大的改善了在校学生实训教学条件,增加学生实习实践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

三、中职牧医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

1.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丰富临床经验

近两年来,每学期都必须安排多位专业教师到不同的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锻炼学习,使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训教学质量。

2.推动了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的建设

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良好条件.是实训现场教学和完成技能训练的物质基础.也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有利于学生验证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实现了教学与岗位需要的无缝对接。学生通过校外及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学习,不仅提高学生的技能,对学生的意志品德、吃苦耐劳精神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很多毕业生毕业后自己创业。兴办养猪场、养鸡场。这些学生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表现突出的学生,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负责猪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在创业期间表现出得心应手。中职牧医专业实训教学的改革创新.不仅实训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及学校健康稳步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金城.畜牧兽医专业校外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32.

第6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 高职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28-01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就,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教育院校数量明显增加,职业特色越发鲜明。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高职教育中一些问题也不断暴漏,其中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间的偏差问题是当前高职教育的主要突出问题。这种问题之所以出现,是由于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致使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产生脱节。想要彻底解决这种问题,高职院校就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革新,反映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同样也是如此,致使我们当前面临的重点问题,也是教学的难点和核心问题。

1 高职语文教学要突出职业性

高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目标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基础语文知识,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职业语文水平,为日后的就业需要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让学生成为人格完整、人性独立的高素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丰富的职业内涵和特色,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根据自身客观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努力做到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逐渐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渗透。

高职语文教材一是要打破学术性的知识限制,体现实用性、职业性和时代性,选用一些哲理故事、名人传记和精美诗文等兼顾能力训练和人文教育的文献,提升语文教材的吸引力,选取一些具体的职业材料,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培养体系。二是要以客观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注重教材实用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内在需求和个人兴趣的启发,在必要和需要之间寻求平衡。三是要注重教材的逻辑方法和逻辑程序,提升过程性知识内容的占比,即重点讲诉“怎么做,做什么”的相关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一种操作过程和步骤的规范,对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2 高职语文教学要突出针对性

要真正面向企业和就业需求,让语文教学满足实际的就业需求,就必须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当前,高职语文是以文学欣赏为重点,以文体单元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针对性不强,职业化不明显。因此,高职语文教学课程的革新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实际流程为基准,通过课程内容的精选和课程计划的科学制定,构建职业化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整体而言,高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具有以下三个内容部分:第一,提升语文修养,夯实语文基础,以满足学生的未来继续学习或工作需要。第二,加强同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关的知识内容学习。第三,提升同学生审美情感、人格优化和文化素养相关内容的占比。同时,高职语文写作的应用,主要通过向学生讲解基础写作知识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表达水平与表达能力。此外,还要通过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讲授与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

3 高职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

为了适应当下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等,为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另外,高职语文教学要突出实用性还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融合,比如,在文学欣赏、口语交际等教学中应该依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深入挖掘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因素,并找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契合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语文教学对其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4 结语

新时期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了解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多个角度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樊振海.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两种核心能力的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10).

[2]范开田.高职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7).

第7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关键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0-115-03

为了使我国兽医教育体制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国家农业部于2010年在全国推行执业兽医考试制,并从2011年开始,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兽医考试制度的实施对于培养适应学科和时展的创新型兽医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新课题,高等教育院校只有主动适应新形势,在突出本校优势与特色的同时,顺应国家执业兽医制度的形势,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才能让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畜牧行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兽医师。

1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贯穿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水生动物类)的临床科目和综合运用科目之中,知识面覆盖广,考点众多,其中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和水生动物疾病学2项科目共计占考试总分比例超过了37%,是考试的核心科目。同时,水产动物疾病学属于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以实践教学为主体,要求在掌握实验操作规范和生产基本技能的同时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和实习2个环节。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能力,实习则是要求学生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点之一,通过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水产动物疾病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为以后在生产中处理实际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此前我校水产动物疾病学在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无法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比如实践教学大纲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部分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实验教学教材、教案和教学课件陈旧落后,实验课课时偏少,内容没有覆盖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要求的范围;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学生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2011年开始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希望通过此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水生动物类兽医师。

2 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自2011年起,我们对水产动物疾病学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改革,主要的改革措施如下:

2.1 对实验条件做了较大的改善 原来的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室设施比较陈旧,设备比较落后。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新建了一个120m2的标准实验室,配备了一个30m2的准备室,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如生化培养箱、摇床、生物安全柜、梯度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低温冰箱、正立生物显微镜、连续变焦体视镜、核酸自动提取系统、液氮罐和便携式水质分析仪等,这些设备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2.2 丰富了疾病标本 实验教学需要大量的疾病标本,为了获得足够的标本,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搜集和制备疾病标本:从正规的标本厂家如河南雨林教育工程有限公司购买制作好的标本;从老师的科研实验中获得标本;每年由学院资助,派专门的老师带领学生去市场和生产一线收集标本;每年大三的学生要进行3个月的生产实习和课程实习,期间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收集标本。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大量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标本,为实验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材料。

2.3 调整了实验教学大纲,增加了实验内容 我们将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设置成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实验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0个,其中技训性实验3个,验证性实验5个,综合实验2个,总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到32学时,外加2.5周的课程实习。

2.4 制作了新颖实用、生动活泼的实验教学课件 为了把实验课讲得生动活泼,我们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从电视新闻、网络、专业期刊、会议资料等搜集教学素材,把文献、书籍、图谱中典型的图片扫描编辑,作为教学案例的插图;把生产上疾病的的诊断和防治现场摄录成图片和视频资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实验课教学课件,将临床病例、病原体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防治过程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进行再现,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采用了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以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实验开始前教师用10~15min讲解实验的关键内容与注意事项,然后2~3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协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器材设备。实验中实验小组人员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分工实施,各自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统一对取得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提炼,撰写出条理清楚、简要而全面的实验报告,最后选派一名代表上台汇报。

2.6 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我们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期间进行。实习期间选派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老师作为带队老师,对生产中发现的病例及时给予现场指导和讲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7 完善了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我们非常注重临床实践考核,规定学生的临床实践考核必须在临床现场和实验基地完成,考试内容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并且以平时考核成绩为主,占临床实践考核的70%,期末考核占30%。

3 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本次改革由于抓到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关键点,且制定的改革措施切合实际,因此得到了学校教务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拥护,教改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我们大力宣传了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的前景和优势,让学生树立了目标,巩固了专业思想,增强了在本专业从业的信心;(2)实践教学改革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3)由于改革后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每位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改革后学生们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对水产动物疾病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并得到病体解剖、病原生物分离鉴定、临床诊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常见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基本技能,为成为合格的水生动物类兽医师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兽医协会.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水生动物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唐毅.水产动物疾病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187-189.

[3]张俭,伍贤进.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2005(1):69-69.

[4]高路斯,邹龙江,潘学民.设计性综合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96-97.

第8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关键词 植物配置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0 背景

植物配置设计是我三本综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后续的景观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植物生态学理论和园林艺术原理,充分利用植物素材来创造各种不同艺术效果的园林空间,它要求在了解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模拟自然群落,设计出与景观设计思想、立意相一致的各种空间,创造不同的氛围。植物配置设计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如何结合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适合广西地区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材

目前,国内一些理工类、农林类及综合性大学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课程名称各有不同,如植物造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植物造景设计、园林植物景观等。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侧重点也有差别,如农林类院校多从植物的生态习性角度进行内容安排,而理工类、综合类院校及艺术类则以体现植物景观的艺术性为主。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适合广西地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植物配置设计教学的教材。

1.2 没有合适的实习场所

植物配置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识别、植物观赏特性的了解和不同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艺术的了解, 而满足这些要求就必须有温室、花房、花圃、苗圃、树木园、市内各种植物配置类型绿地,而我校目前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完善,仅靠校园植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校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有必要对周边的一些植物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结合广西乡土地被及其特有植物掌握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原则及配置方法,同时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实用型人才

我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由教师介绍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与原则,然后教师介绍一些优秀的案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设计,并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明显背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

2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以环境艺术设计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环境中的植物又是创造和谐、生态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的重要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有扎实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和设计创新能力,并掌握环境与建筑空间、环境设施和环境规划等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及项目工程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我们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植物配置设计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能够识别当地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2)能对不同类型绿地中植物景观的优劣进行评估;(3)能够胜任各类型绿地的植物配置设计项目;(4)能够举一反三,对外地的植物配置进行灵活运用。以上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实习教学及课程设计等途径来完成。

2.2 教材的选择

目前,大部分农林类院校使用苏雪痕主编的《植物造景》,该教材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我国植物景观资源概况,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北京、杭州、广州三大城市的植物造景特点,以及分别介绍了植物与建筑、水体、道路的植物配置原理和原则,同时对岩石园的植物造景进行了介绍。但该教材它是针对全国范围内的植物造景进行编排的,针对某区域植物特色造景的实例也比较欠缺和不足,造成学生在对外地植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课本中的案例分析难以引起共鸣,即使学习和了解这些实例后,也无法与本地植物相联系,自如地运用到本土的园林实践项目设计中去。因此要想将广西地区的优秀的园林植物资源得以推广,需要有专门的广西园林植物景观教材,于是本次课程教材的选择以自编讲义为主,其它参考书为辅。只有将本地的植物进行灵活的配置,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进行其它地区的植物配置设计。

2.3 增大现场教学环节,扩展实习场所

由于我校校园植物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发掘更多的实习场所,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课程教学。针对现有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苗圃、树木园、公园、各类公共绿地来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园林植物景观的手法。通过课程改革,增加实践环节,带领学生去各个有代表性的场所进行实地讲解,让学生们通过对本土的优秀的设计实例进行了解,从而掌握住园林植物景观的方法和程序,然后举一反三,在后期的专业采风、城市考察环节去其它地区时实地讲解其它地区优秀的植物配置实例,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

3 总结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确定植物配置设计课程在就业岗位以及专业学习中的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有重点地进行地方特色植物实例项目的练习,以掌握设计技巧和规范为主线,采取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现场讲解等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使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消化理论知识,然后举一反三,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邵锋,宁惠娟,包志毅.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9.27(2).

[2] 王建兵.基于地域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惠州学院为例.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

[3] 陈婷.高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11(15).

第9篇:职业教育改革意见范文

电脑艺术设计是指以电脑科技为基础的,设计艺术与电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现今的电脑艺术设计人员已不是只会操作几个软件的电脑美工,而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和深厚的艺术素养,只有当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之完美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电脑艺术设计。同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学校与行业、企业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接与合作的办学机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区域特色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1 制定适应与中职学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多中职学生入校年龄大多在13~15周岁,正值青春年华,喜欢新事物,追求时尚与美,但他们厌学,缺乏学习主动性。且该学生文化基础一般很差,理解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技术学习有抵触心理。加上零美术功底生源占多数,没有审美鉴赏能力,部分学生入校前没使用过电脑,操作能力为零。因此,在一年级上学期首先要对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学习兴趣进行训练与培养,下学期才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设计创作能力,同时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三年级时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平面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

2 张扬个性,发散思维

创意设计是指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设计,他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为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意是设计意识中最突出并成为第一性的要素,而展示这种要素将成为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较好方法之一。学生及设计作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很多的设计作品都是东拼西凑组成的,有的时候设计师为了快速完成设计作品还会使用网络上的一些素材直接下载制作,这些都是年轻设计师的一些设计误区,纠正这些误区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几种方法。首先,经常带学生参观画展以及成熟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取长补短;其次,设计前的构思是不可或缺的,好的灵感或者说好的构思是整个设计成功的决定因素,例如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他的设计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最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参加网络以及生活中组织的一些设计大赛,在实践当中广交朋友,得到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3 中职学校特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中职学校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扶持,许多地方的中职学校各专业都在减免学费,这样许多以前因学费困扰的家庭个人可以完成理想和学业。以前的中职专业因受到高中和高职教育的影响,生源成为学校生存的关键,现在国家对学校的投入明显增加,所以我们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了,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低,学校内部教学发展偏向理论和社会脱轨也是因素,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能力,对于文聘仅是作为参考之一而不是首要因素,所以中职学校更应该抓住机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

3.1 创建校内设计工作室,建起了校办产业“孵化基地”设计制作中心

对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确定任务,围绕着本次任务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概念、熟悉软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学习了新的技能并从中得到锻炼。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现在教育的一个弊端,讲解的知识过于理论化、书面化与实际和社会脱轨,导致学生走出校门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所学不能所用。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校就能与社会完全接轨,让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

3.2 校企联合,让学生未踏出校门就能工作是我们共同梦想

每位老板都希望他雇佣的人才是成手,可以不用培训的过渡期,就可以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双方的共同想法就促成了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方法。在学生完成基本软件的学习的两年后,第三年学校就可以和企业和学生签订合同,为企业培养定向型人才,例如:某某广告设计公司需要一个平面设计师,我们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可以和企业签订雇佣合同,学校可以作为学生对企业进行监督作用,合理保护学生的利益,这样学生就可以去公司首先进行实习的学习,开始可能只是简单的排版和打印,后期毕竟有设计经验比较成熟的设计师,学生可以通过拜师的形式向老师学习的请教,这样在毕业前,我们的学生就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也就是他们现在不可或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