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废弃物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废弃物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废弃物研究报告

第1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 废弃混凝土回收再利用 废弃塑料的回收物流与再利用研究 废弃浆水的研究与回收再利用 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发展 关于废弃混凝土回收再利用技术探析 废弃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再利用的研究 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探讨 浅谈景观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废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 浅析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玻璃废弃物在园林景观中再利用的探讨 广州市电子废弃物的公益性再利用探讨 浅谈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 探讨面向绿色制造的数控机床回收再利用 关于化学试剂回收再利用可行性的探讨 废弃矿井的再利用――智能化停车系统 废弃沼液沼渣的再利用方法 浅谈废弃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王文俊,李 胤,门爽,等.三醋酸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能研究.材料工程,2007(8):49~50.

朴世领,李树利,金香花.烟草烟碱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73~7874.

Mukhopadhyayi,Chowdhurid k,Bajpayeem,et al.Evaluationof invivo genotoxicityof cypermethrin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usingthe alkaline Comet assay.Mutagenesis,2004,19(2) :85~90.

李 明,潘 扬.烟叶中茄尼醇提取分离纯化与含量测定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6,25(12):1306~1307.

唐永星.烟碱的提取.烟草科技,1994(3):20~21.

郑奎玲,张万辉,聂运寿.从废次烟叶中同时提取茄尼醇和烟碱的实验.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1~82.

岑 波,段文贵,赵树凯,等.从废次烟草中提取茄尼醇的新工艺研究.广西大学学报,2002(9):241~242.

范士达.意大利研究报告称小烟蒂会对环境造成大污染../gjxw/2010-02/05/content_206654.htm.

Study on Recycling of Cigarette Butts

An Jing1,Liu Xuezhi2,Yu Yonhchang1

(1.College of Mmechanical and Engineering,H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2.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H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450002)

第2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电器及电子设备一直都在更新中——经济性、功能性都在不断的升级换代,消费者始终要使用最好的、最新的产品。但这样一来,电子垃圾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严重。《废弃物管理与研究》副主编、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工程学院高级讲师苏尼尔·赫拉特博士指出:“目前,电子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数量增长最快的一种废弃物。”

电子废弃物是指所有那些被消费者废弃了的电气、电子设备及零部件。联合国大学2014年全球电子废物监测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总计产生了数值高达4180万吨的废弃电脑、手机、家用电子仪器等含有害物质的“电子垃圾”,且总量还在逐年上升。这些电子垃圾大多为厨房、洗衣房和浴室设备:如微波炉,洗衣机和洗碗机等;手机、电脑和打印机等电子科技产品也占据了相当份额。全世界电子垃圾还在以每年200万吨的速度增长,据估计,到2018年,电子垃圾将达到5000万吨。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也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处理电子垃圾。

赫拉特博士认为,虽然迄今人们对电子废弃物的关注重点在IT设备上,如电脑和手机,但是家庭电子垃圾更加不容忽视,让这些电子废弃物放缓增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模型可预测风力发电设备引起的鸟类死亡

2015年7月8日 Enn环境新闻网

一直有研究者在质疑风力发电站不停转动的巨大桨片可能危及鸟类生存问题。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此前也在一份公开的报告中指出,风力发电站可能对夜间活动的动物威胁更大,比如鸣鸟、蝙蝠。由于与旋转的涡轮叶片发生碰撞而导致鸟类死亡的问题,已经愈发引起野生动物和风能设施管理者的关注。日前,美国地质调查局与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管理局联合了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将能使生态学家、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和产业人士就未来即将建设的风力发电厂导致鸟类死亡的诸多相关事宜上进行准确的预测。

该研究把金雕作为一个研究案例,因为金雕的翱翔和狩猎俯冲姿势的特殊性非常容易与风力涡轮机发生碰撞。这种新的模式建立在承认以往对风力发电设备致鸟类死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科学家充分利用了可用的公开信息,加上其自身掌握的丰富的生物知识,将两者纳入他们的模型来提高预测鸟类死亡的准确率。

该模型只有三个决定参量:危险的活动区域、鸟类与涡轮机接触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碰撞的概率。领导该研究项目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博士后研究员莱斯利·纽说,模型十分简单,这使得其他人能轻易地得以应用,同时也使得风力发电厂开发商能方便地考虑如何减少鸟类死亡。当然,并非每一个风力发电厂都会产生非常高的鸟死亡率。因为地理位置、当地的地形特征、鸟类物种及其生活史,还有其他因素等等,这些都在鸟死亡问题中占了不同因素。

遥远星系数量少于预估值

2015年7月2日 Enn环境新闻网

通过美国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的“蓝水(Blue Waters)超级计算机”运行的模拟模型结果发现:宇宙中存在的星系可能比之前预期的少得多。计算机已将这些数据传送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美国圣地亚哥超级计算机中心的“SDSC云”中,供日后分析。

我们知道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在4亿年之后开始出现第一批恒星。之前通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推断,遥远宇宙中存在大量星系。由于它们的星光非常昏暗,科学家估计遥远宇宙中的星系数量较为庞大。但是这个最新的模拟结果表明,宇宙中的星系比我们所估计的要少10至100倍,我们的宇宙可能更加虚空。

当时科学家在评估遥远星系时认为,哈勃观测图像无法获得遥远星系的位置,因此我们可能遗漏了一些昏暗的星系。但是来自蓝水超级计算机模拟结果与哈勃望远镜观测的结论有差异。研究人员认为,暗淡星系的数量远远少于之前的估计值,似乎早期宇宙中没有那么多的星系。不过这一结论需要等到2018年美国宇航局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升空后才能进一步确定。韦伯太空望远镜将是下一个10年内最重要的空间天文台,服务全球成千上万的天文学家。该望远镜能够对宇宙每一个阶段进行观测,从大爆炸之后的第一缕光线到如今的类地行星观测,甚至可对太阳系未来的演化提供预测。

这项研究日前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研究展示了通过“复兴模拟”法获取的第一手数据结果。“复兴模拟”是一种通过星体观测软体redshift查看星系形成的超高分辨率的自适应网格求精法。这些模拟还能显示出数百个很清晰的星系,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2018年10月发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之前来做出一些创新性的、可验证的预测。

全球变暖致海平面上升6米

2015年7月9日 Enn环境新闻网

一项通过对过去三十年极地冰盖融化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全球海平面在过去300万年上升了至少6米(约20英尺)。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因,竟然是同比增长仅为1-2oC的全球平均气温!

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10至20英尺,对这些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数亿人来说是巨大的灾难性。分析数据显示,海水将淹没美国佛罗里达州至孟加拉国的海岸,更糟糕的是,即使各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遏制全球气候转暖,也无法逆转这一现象。

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7月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一支国际研究小组撰文指出,伴随着温度向上波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大片冰原的融化率将大于300万年前的冰原融化率。即使各国政府出台系列措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转暖,仍无法逆转全球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像这样的冰原融化将严重威胁全球各大城市,包括:北京和伦敦,甚至淹没一些低洼热带岛屿。达顿指出,很可能未来几个世纪海平面将上升6米,甚至一些远古证据表明很可能这种变化更加快速,但这是一种长期效应,并不能短期之内形成。

气候变暖致大黄蜂栖息地缩减

2015年7月10日 Enn环境新闻网

由于欧洲和北美气候温暖,科学家分析大黄蜂应该能够遵循规律向北飞,一直飞到气候凉爽的区域。但是情况恰恰相反,这些蜜蜂仍旧停留在南方。科学家们担心,大黄蜂栖息地的萎缩将使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刊登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大黄蜂越来越难以适应全球的变暖,它们没有往北迁徒到较凉爽的地区,而是直接死在当地。这是第一个指出气候变迁造成全球大黄蜂数量减少的报告。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大黄蜂的减少主要归咎于使用杀虫剂、寄生虫、疾病和丧失栖息地。研究主要作者、来自渥太华大学宏观生态学和保育系的克尔教授说:“栖息地缩减的范围很大,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在此同时,大黄蜂“普遍无法”北移,因此在当地部分区域几近绝迹。克尔表示,它们不再开拓新区域,繁殖速度也无法快到追上人类造成气候变迁的速度。克尔说:“我们想象一下,大黄蜂在老虎钳中间,而气候变暖冲击着大黄蜂,‘气候老虎钳’压缩他们的地理分布范围。这个后果继而带来广泛的影响,各大洲授粉媒介迅速减少,原因不是使用杀虫剂或栖息地减少。”

绿色航空攀升至新高度

2015年7月9日 Enn环境新闻网

6月底至7月初这一周,堪称是绿色飞行的一周。首先,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耗时5天时间,横跨太平洋,从日本到夏威夷。开创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里程碑:首创了利用太阳能作为燃料最长的飞行历史。虽然实现商业化太阳能动力飞行可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完成这样鼓舞人心的旅程门槛很高,但是尝试和努力必须要进行。

第3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一、文献回顾

有关企业的环境经营,目前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在环境管理会计(EMA)方面。美国EMA的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主要得益于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的有力推动。为执行1990年的《污染防止法案》,EPA早在1992年就建立了专门的环境会计项目,旨在“促进和激励企业全方位地理解环境成本,并将其运用于决策”。2000年1月,EPA发表了一份“无浪费的绿色供应链(The Lean and Green Supply Chain)”的报告,将供应链效率化,并以改善经济、环境两个方面的绩效为目的。同时,发表了一份配套的案例研究报告。此外,美国EPA对于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也发表了若干研究成果③。

在实践经验总结方面,EPA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具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单独的案例研究,目的是总结世界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二是案例集,尤其是对相同行业的若干公司进行的研究;三是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形成的基准研究报告。后两种研究更强调发现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方向。欧洲委员会(EC)于1996—1998年实施了环境管理会计的计划(Eco—Management Accounting嬲a Too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ECOMAC)。在这项ECO—MAC计划中,调查了有关环境管理会计的国际动向,倡导了环境管理会计的框架。Bartoiomeo,M.,et aL(1999)在提交的文秘站:调查与案例报告中认为,环境管理会计主要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环境设备的投资以及环境成本的核算等几个方面。

环境经营是提升企业价值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要求企业优化企业环境,节约环境资源。受EPA的委托,Tellus协会(Tellus Institute)开发出了P2/FINANCE(Pollution Prevention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aluation System)系统,这是一种从财务上评价防止污染的投资计划程序。一旦输入必要的数据,投资后发生的成本及收益的现值,可以按投资后的5年、10年、15年的收益状况自动加以运算,也可以与备选方案作出相应的比较。此外,受美国能源部的委托开展的另一个项目是E2/FINANCE(Energy&Environment Financial Analysis and Cost EvMuation System),它为一种程序,有助于为节省能源投资等的经济性评价发挥积极作用。与P2/FINANCE相比,该项目提升了能源成本的控制功能,促进了环境经营的深入。

围绕环境经营,发达国家开发了许多有关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工具,其主要特征是在传统成本会计中嵌入环境成本核算的技术与方法。如基于外部货币的环境计量成本会计(EPEA),以及完全成本会计(Full Cost Accounting)(EPA,1996)和总体成本会计(total Cost Accounting),前者是指对有关企业环境方面的行为、业务、生产或服务的影响进行的内部成本(包括所有的环境成本)与外部成本的整合活动;后者是对私有成本和投资节约额这一完全范围的长期、综合的成本加以分析与控制的活动。类似的环境成本管理工具还有很多(EPA,1995)。在环境经营方面,成果比较丰硕的国家是德国,其开发的成本管理工具,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和弹性边际成本会计(Grenzplankostenrechnung,英语简称GPK)等为各国会计界人士所推崇。与德国相比,日本由于受本国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成为世界上最早普及环境会计(对外报告为主)的国家。自1999年起日本政府就开始颁布《环境会计指南》,并先后于2000年④、2002年和2005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和颁布。近年来,13本也开始关注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创新活动⑤,其特征之一是由行业机构资助在企业中推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河野,2005),同时,有学者还就日本海外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包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案例进行了总结(阪,2001)。此外,国际性机构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方面的成本管理研究⑥。

我国一些学者,如盂凡

利、、肖序、郭晓梅等在他(她)们的博士论文中对环境成本及相_芙的环境经营也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也不计其数,如王立彦(1998)、乔世震(2002)等对环境成本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徐瑜青等(2002)实地考察了一家华北地区的火力发电厂,以预防污染发生的成本和以污染和损害补救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考察了应予以内部化的外部环境成本;同时按照环境作业分配内部环境成本。 上述学者认为,尽管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信息的实际情况,尚不能较细地划分环境成本作业,但是,推行环境成本计算和引进环境会计是大多数企业可以考虑的。

二、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运行机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通过将物料流量系统的要素数量化,依据其具有的内部透明性特征,进一步提升物料流量的经济与生态导向功能,是将最终废弃物的物料成本及所分配的间接费用等均包 括在内,并以这些全部的成本费用作为管理对象而进行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⑦1.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形成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由德国的经营环境研究所(Institut fur Management and Umwelt,IMU)首创的一种环境管理会计工具。物料流量成本会计是从宏观的物料流量会计(Material Flow Accounting,MFA)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会计(MFA)是综合描述一个相关系统的物料流入、流出及贯穿整个系统物质输送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包括物料流量分析和物料流量核算⑧。MFA是基于物料流量管理的一种非常复杂的会计核算技术与分析方法,它要求有系统的计算机方法加以辅助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则是分析制造过程中的某一生产环节和成本中心的物料流动,从实物和金额两个方面来说明物料流动某个环节产生何种程度排放,以及浪费的物料金额情况等的成本会计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德国的一些企业中得到应用,目前已有数十家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应用,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河野,2005)。

为提高物料流量的透明度,便于成本效果的计算和评估。MFCA将整个流程中存在的物流价值与成本分为三类:

(1)原料价值与成本(物料成本)。基于这些物流数据和存量,就可开始通过价格的形式进行评估,并通过确定哪些物流是与成本相关的来决定原料成本。(2)系统价值与成本(系统成本)。系统成本指那些发生在内部物流中的成本,包括所有发生在企业内部,以维持和支持生产的成本。系统成本在流程中的传递就形成了系统价值。(3)传递及处理成本(配送/废弃物处理成本)。传递及处理成本是向外部第三方支付,以使物料离开企业的成本,包括产品运输成本和处理废弃物等的成本。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已成为实施环境经营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在环境经营中的决策作用十分明显。即,它从降低物料消耗的角度,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统一,在生产的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它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废弃物流动,对不同“管尾”和“管前”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做出最佳决策。所有层面的物料流量与成本核算相结合,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MFCA是跟踪通过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行为的一种手段,以便将输入和输出表征出来,达到估计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

2.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架构作为环境管理会计制度的一种设计,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将投人生产的原材料、能源、间接费。区分为面向环境的流量和面向废弃物的流量,在生产(工程)单元从实物量与金额两个方面加以计量,是一种面向环境经营的成本核算。如图l所示。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有关经营活动中的成本计算,其损失是包含在全部成本之中的,若不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品率加以计算,损失就难以把握。同样地,即便财务会计将损失全部计入产品,要明确区分损失也是很困难的。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基于SAP R/3的作业成本法,其对损失的把握在传统的成本会计环境下也仍然难以明确⑩。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按各种成本类别计算出损失,经营部门也能够由此锁定对象,通过计算出损失的工程浪费现象来发掘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原材料及能源等的有效利用需求,提出可行的成本削减方案⑧。

3.成本评价差异:物料流量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以图2为例,财务会计与MFCA的成本评价差异,可以依据要素类别作更详细的考察。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在采用作业成本计算的情况下,可以划分为原材料费用、人工(服务)费用、劳务费用、设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然而,由于这磐费用中没有相对应的各种成本要素的损失评价,明确区分出各种类别的损失是相当困难的。基于财务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包含在各种要素巾进行揭示;基于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成本是将损失按各要素分别揭示。

如图2所示,基于MFCA的成本信息能够揭示出按各成本要素划分类别的损失情况。此外,废弃物处理成本的损失按产品类别加以明确,这是在传统的成品率计算巾没有的分析项目,是MFCA的一个重要特征。若能够明确哪种产品的哪项工程存在问题,则将其作为目标来加以改善就成为可能。现在,MFCA的一般适应对象通常被认为是制造类企业,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便是一些服务业类型的单位或组织等也有应用MFCA的案例存在(阪,2001)。在损失计算方面,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采用的是热力学中的计算原理,即质量保存法则,计算出每个期间的差额情况。在理想的状态下,有投入(一定量的投入物),就必然会有产出(形成同样数量的生产产品或者库存)。假如没有库存,投入100单位,则产出100单位。然而,实际情况往往不同于理想状况,其差额就是损失。假如生产产品(产出)只有90单位,那么10个单位就是物料损失。

在德国的制造类企业中,企业成本构成的典型状况是:原材料占56%,劳务费占25%,折旧费等占6%,其他各项成本占13%。这一比率结构与目前我国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结构极为相近,实施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核算,就是要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如通过合理化的工作,消减原材料成本中的损失比率,提高资源产出的效率。

三、物料流量成本会计的应用:以TNB制药公司为例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是将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传统物料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核算有机融合,以实现环境效益最佳化、企业经营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TNB制药公司就是应用这种工具而构建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之一。TNB制药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总部在日本,子公司遍及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为了搞好环境经营,该公司于2005年导人了SAP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即SAP R/3@。并且,从成本计算到会计核算,以及销售等,积蓄了所有的环境信息⑩。为了进一步使企业经营与环境管理相结合,该公司于2007年1月导人了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同时实现了整个公司的企业信息系统的相互联结与沟通@。首先,将固定资产、试药、易耗品的购入,以及其他相关的经费开支等经营业务作为购人事项纳入到物料购人体系之中;其次,收集了按环境类别划分与环境效果分配等方面的环境数据,从而能够将与财务会计连接的环境数据合理地抽象出来。实际

工作中,这种抽象出来的系统环境数据从管理部门转换到环境部门,经过数据确认之后,在归集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手段将这种环境会计信息向社会披露。 1.物料相关成本的计算及企业医药品流量模式。为了避免风险,并使物料流量成本会计(MFCA)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TNB制药公司选择下属的制造企业进行了试验⑩。计量的对象是一个生产线和一组产品,计算期间是一年,数据范围是包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等的全部流量成本(排除了物料中心的配送处理成本)。将原材料所占比率大的主力产品和主力工厂选择为样本产品和样本工厂,试验结果表明实施MFCA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同时也使研究开发及设备投资有关的费用与效果的对比关系能够提供>文秘站:

如前所述,物料成本使用了质量保存的法则。在制药工厂,通过分子量计算来把握理论值,其与实际值的差额作为损失加以确认。虽然,乙醇等的酒精类物料最终能够100%同收,然而仍将它们按全额的方式加以损失确认。此外。

通过包装工程的主要药物的损失计算则采用理论回收率来确认损失。能源成本是水、电力、蒸汽等方面的耗费,将它们按不同部门实际耗用量在物料中心以机器丁作时间作为单位进行分配,之后将损失通过原材料的重量比来加以确认。TNB公司的成本分配与计算,设有按机器T作时间和人工劳动时间两个标准,设备费用和人工(服务)费用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机器工作时间则按标准的机器工作小时与生产批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求得。在系统成本中,劳务费按不同的物料中心通过人工劳动时间加以确认,将损失按原材料的重量比进行确认。系统成本损失分配的基本方式是原材料的重量比(损失比率),劳务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也有必要进行同样的确认,如设备费以机械装置的折旧费和维修费为对象加以分配,在导人SAP R/3系统之后替换现行的折旧费计算的成本中心,将设备费按机器工作时间分配给不同的物料中心。其次,将损失按下列的计算公式加以把握,并将不同物料中心的设备费用列入相对劳动时间的损失(24小时×365天)。

物料中心类别的设备费×[1一(机器工作时间/24小时×365天)]

TNB公司内部采用了传统的四班三轮换制的工作方式。据此,相当于24小时×365天来计算时间,这样一来生产能力低的工厂,若24小时中只有8小时工作,16小时就成为重大损失。试验导入时,虽然这一时间仅为最大值,然而基于原则而要求采用的原材料重量比所分配的MFCA系统化阶段,使其充分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最大值是十分必要的。其他费用,从制造间接费中扣除劳务费、能源费、废弃物处理成本中求出差额。废弃物处理成本依据TNB公司下属工厂的废弃物处理成本的分配基准的废液处理量-废液燃烧量按不同的物料中心加以计算。此外,有关配送成本属于研究对象之外的情况,在此不予以考虑(前已述及)。如图3所示,从合成开始到精制、原药、制剂、包装是医药产品生产的连续工作环节(系统工程)。

图3表明,该工厂的工作流程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物料损失。对此,该工厂的医药品流量模式中设计有同收I和回收Ⅱ这样的再利用工程。这种工程将一次性排出的物料损失的全部都作了综合利用方面的考虑,是一种通过该回收系统加以重复利用的工程。在秤量工程阶段几乎没有发生损失,此外,越是向下游工程推进损失就会越小,所以损失金额很少。

损失金额大的部分是在上游工程中的合成、精制、原药的制药工程阶段。在本项目中,流量成本表现为物料成本、系统成本以及服务关联成本(能源成本)、废弃物处理成本、合格品、物料损失、(内、废弃物)等。该工厂具体的改善目标设定为:再利用前的物料损失为9700万元,再利用后剩下5700万元的废弃物,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为2600万元。结合表1展开分析:

首先,分析物料成本。物料损失成本率是指不能一次性成为合格品的物料损失的投入成本所占成本总额的比例。

表1中的“物料损失成本率”为47.6%(228824千元÷480498千元)。它表明,假如不通过回收工程,那么47.6%作为损失被废弃了。然而,实施再利用后这一比率变成了17.5%⑩,其差额的30.1%的废弃物得到了利用,使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为除了以回收为目的的能源节约外,辅助原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降低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详细分析废弃物。废弃物的目标是5770万元,如表2所示,从合成开始到原药生产的制药工厂,其废弃物的损失很大。表2明确显示,作为目标的最终废弃物的处理成本的2630万元几乎全部都是在合成系统中发生的。

对此,改善的关键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修正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一方面,将样本产品使用的触媒——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控制在期初环保部门计量环境绩效的标准之上,即比以前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当时,大约回收95%,剩余的部分排人大气之中。虽然这种做法在法规标准上也是符合要求的,但与业界相比,该工厂仍然处于较高值。为此,企业相关部门展开协作,即,当务之急将抑制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作为重要课题加以研究解决。该工厂在改善过程中,综合采用了第三阶段的局部层面方式。层面I,依据对盐类触媒的再利用削减社会环境的成本。在抑制三氯甲烷向大气排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设置两种方法:一是不使用三氯甲烷;二是安装回收装置。对于前者,三氯甲烷作为药的触媒是通用性较高的物料,如果能够切实地加以解决将更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例如,是否可以采用酒精性触媒来予以替代,这种探讨有赖于研发部门加以推进⑩。而对于后者,通过与业界协商,达成了整体产品均安装回收装置的共同意向。2006年5月,该工厂投资1102万元新增了三氯甲烷吸纳回收装置。

作为削减三氯甲烷大气排放的经济效果,原料费用的降低体现在再利用工程上,其降低金额是45万元,由于回收装置的维护管理费为37万元,计算出差额,即经济效果是8万元。可见,收大于支,其运用成本得到了补偿。因此。在进行社会环境成本的削减过程中,针对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将其利用率提高到了98%,这一结果大大提升了2002年公司确定的三氯甲烷的大气排放量削减10%的目标,实际完成了削减73%的成绩。

另一方面,作为层面Ⅱ,尝试了对样本产品的医药品,采用停止废液燃烧来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负荷。有关废液的处理方法,有高温分解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BOD处理)。按前者处理,能源和人工费用是必须的。后者将水中的有机物依靠微生物通过氧化的方法加以分解,具有环境清理过程中运营成本低的特征。有关进行三氯甲烷触媒反应的种类,有三个品种,首先是探讨该样本产品的BOD处理。依据分离回收,采用BOD处理变更废液燃烧成为可能。其结果,计算所得的经济效果是获得200万元的废液燃烧费用的削减。在层面Ⅲ上,剩余的二个品种适用于BOD处理,该工厂的废液全部采取BOD处理的方案。在废液中也存在一部分BOD处理方法无法适应的情况,与之相关的这部分业务全部外包给外

部业者处理。进一步讲,三氯甲烷本身也提升了再利用的灵活程度(这方面也带来了经济利益)。 另外,因为BOD处理设备是大规模的,所以并没有因上述的BOD处理量的追加而增加费用。由此,预测可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果,即便是2006年的实绩也有900万元。投资金额的1102万元大约一年时间同收,它表明,环境层面上的再利用能够获得财务上的经营效果。

第二,对工厂的设备进行重新规划。在该工厂,2006年4月开始在主要生产工程中依据燃烧炉设备对被排放废弃物进行了燃烧,并于2006年5月设置了活性炭吸纳回收装置。据此,大幅度减少了三氯甲烷,伴随着回收的三氯甲烷的再利用,实现了企业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与此同时,因为冷却、凝缩制造方法的变更,吸纳回收率及再利用回收率得到明显提高。其结果,有关包含三氯甲烷的废液处理方法从燃烧处理转变为活性污泥处理,于2006年5月开始应用。此外,传统的燃烧炉设备也于2007年3月完全撤离。在废弃这种燃烧炉过程中,因为有机污染的问题,该工厂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拆除费用,虽然会计上可以作出相关的处理,但是基于该工厂土地的有效利用及回避有机污染等未来的环境风险考虑,企业决策层还是作出了完全撤离的决定。

  四、结束语

第4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都兰县 经济发展 合理开采 铁矿资源

1.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开采现状

1.1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主要分布特点

铁矿资源在海西都兰县境内零星分布,海西州境内各矿产开采点都储藏数量不同的铁矿资源。因此铁矿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中存在很多技术难题,作为铁矿资源开采者需要雄厚的资金技术能力才能够做到资源的合理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但是海西都兰县境内铁矿资源分布分散,各个矿点铁矿资源储藏量各不相同对开采铁矿资源者铁矿勘探和开采带来了技术上的难题。所以在当地境内铁矿资源开采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给资源开采的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海西都兰县铁矿资源开采以小型矿业开采为主,在资源开采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开采资金有限小型铁矿资源开采主要以自己的资金衡量对资源的开采,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是不可避免。也是因为在开采中各个环节需要资金但不能及时到位造成资源浪费量大资源没有形成集约化发展。铁矿资源开采技术也是小型矿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小型矿业由于自身发展能力有限在技术设备更新方面受资金影响资源开采中经常出现资源的乱采乱挖现象。

1.2铁矿资源开采者思想观念落后

在资源开采中存在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够清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铁矿资源开采中存在一些对资源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开采过程中将一些废弃物不能有效的处理,随便丢弃在附近导致大面积土地沙漠化。废弃物中存在放射性元素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存健康产生不利因素。海西州都兰县经济发展主要依托资源开采和农牧业发展,铁矿资源开采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利于农牧业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铁矿资源开采不合理,土地沙漠化缩减了牧业发展草场载畜逐年下降,资源废弃物不合理丢弃上游水源受影响水质差影响居民饮水问题居民健康不能保证。资源开采和农牧业发展产生矛盾没有形成协调发展。

1.3海西州都兰县铁矿资源在都兰境内分布相对分散资源监督难度大

在各个铁矿资源开采区有不同的铁矿资源开采者对每一个资源开采者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因此监督机构只能对一部分铁矿资源地区进行监管,而另一部分资源由于资源开采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铁矿资源开采存在问题

2.1铁矿资源开采规模小资金投入量有限,技术设备过于陈旧资源开采中存在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严重破坏问题

资源开采作为海西都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为海西都兰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铁矿资源开采规模小资金技术能力有限在资源开采中不能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部分资源浪费资源没有形成集约化发展模式。

2.2资源开采思想认识错误

资源开采者对资源开采的错误认识,资源开采中存在乱采乱挖现象周围草场植被遭到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海西都兰平均海拔在4000千米以上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在本地区生长植被单一而且生长速度缓慢一旦遭受破坏植被很难修复原有生态环境。同时海西都兰又是农牧业发展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面积缩减了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大农业和牧业发展受限,资源开采和农牧业发展不能和谐发展。

2.3海西州都兰县自然条件严酷

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生存能力差,不合理铁矿资源开采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铁矿资源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尾矿废渣等废弃物不合理的堆放大面积压占土地破坏草场改变了以往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本地区农牧业发展。

3.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铁矿资源开采作为海西都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海西都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铁矿资源加工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资源开采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生态环境。如铁矿资源开采技术落后和技术人员缺乏技术知识铁矿资源大面积浪费,造成环境破坏。在铁矿资源开采中产生大量废弃物,而且开采地表和地下的铁矿资源不断改变原有地形影响地应力平衡、水平衡、损坏耕地、草场,引发一系列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如资源开采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以及水质恶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4.政策建议

4.1加强铁矿资源管理

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和任务。将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各项任务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提高政府对资源管理的监管能力,确保在海西都兰地区铁矿资源得到有效开采。

4.2提高资源环境的资金投入

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进行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的地区进行有效地资金投入,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对地区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向地方、集体等多渠道的投资方式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实施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4.3加强资源开采科学技术管理

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开采科学技术投入,必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资源开采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降低资源浪费和废弃物的排放,实施资源的集约发展模式。积极推广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科学技术,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5.结论

总之,从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来看,海西州都兰资源环境承载力比较脆弱的,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水资源承载力、能源矿产资源承载力的制约将逐步显现出来,随着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只要在矿业开发过程中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海西都兰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就有利于海西都兰地区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青海省海西州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研究报告,2009-2015.

第5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理论基础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过程构成威胁。1987年国际环境与开发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有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当代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我们的自然环境。这种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由于物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能源和资源,产生环境污染,因而为了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正是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了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关系,进而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二)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价值增值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包括物质循环利用、能量转化,又有价值转化与价值实现。因此,物流涉及经济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理所当然地架起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联系的桥梁。而传统的物流管理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过多地强调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导致了社会整体效益的下降。经济效益主要涉及目前和局部利益,而环境效益则关系到宏观与长远利益。现代绿色物流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绿色物流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流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规律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在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生态与环境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发展。

(三)生态伦理学理论

生态伦理学迫使人们对物流过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义务感。为了人类自身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为了千秋万代的切身利益,人类应自觉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人类对自然应尽的权利与义务。绿色物流正是从生态伦理学中得到了道义上的支持。

二、如何实施绿色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作为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企业界,都应强化物流管理,共同构筑绿色物流发展的框架。

(一)政府的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对发生源的管理: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必然导致大汽污染加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我国自90年代末开始不断强化对污染源的控制,如北京市为治理大气污染两阶段治理目标,不仅对新生产的车辆制定了严格的排污标准,而且对在用车辆进行治理改造,在鼓励提高更新车辆的同时,采取限制行驶路线、增加车辆检测频次、按排污量收取排污费等措施,经过治理的车辆,污染物排放量大为降低。

2对交通量的管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推动企业从自用车运输向营业用货车运输转化;促进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政府统筹物流中心的建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等,从而最终实现物流效益化,特别是要提高中小企业的物流效率。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3对交通流的管理: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道路与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

推进绿色物流除了加强政府管理外,还应重视民间绿色物流的倡导,加强企业的绿色经营意识,发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从而形成一种自律型的物流管理体系。

(二)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措施

1绿色运输管理

(1)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几个中小型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对某一地区客户进行配送,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共同配送可以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和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两种类型。从货主的角度来说,通过共同配送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说,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等问题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新晨

(2)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复合一贯制运输(Combinedtransportation)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连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的优势还表现在: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运转。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更广泛地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采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的原料作动力,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或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

2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促进生产部门采用尽量简化的、以及由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实现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如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集装方式。

(3)包装多次、反复使用和废弃包装的处理:采用通用包装,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采用周转包装,可多次反复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梯级利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3绿色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Distributionprocessing)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大有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4废弃物物流的管理

从环境的角度看,今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尽管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加速废弃物的处理并控制废弃物物流,但从总体上看,大量废弃物的出现仍然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导致废弃物处理的困难,而且会引发社会资源的枯竭以及自然资源的恶化。因此,21世纪的物流活动必须有利于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

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的作用是,无视对象物的价值或对象物没有再利用价值,仅从环境保护出发,将其焚化化学处理或运到特定地点堆放、掩埋。降低废弃物物流,需要实现资源的再使用(回收处理后再使用)、再利用(处理后转化为新的原材料使用),为此应建立一个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化,而是需要从整个产供销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物流,而且随着这种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考虑废弃物的循环物流。即管理型物流追求与交易对手共同实现效益化;供应链型物流追求从生产到消费流通全体的效益化;循环型物流应追求从生产到废弃物全过程效率化,这是21世纪绿色物流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恶化程度加深,作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物流活动同样面临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就是21世纪的新的物流管理趋势。本文分析了绿色物流的三大理论基础,并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的诸项措施。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第6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逆向物流;正向物流;循环经济

一、逆向物流的涵义

逆向物流涉及多个领域,而重点是将废弃物和包装物从消费者、零售商回流到分销商及生产制造部门的逆向流动过程。逆向物流强调物品从产品的目的地回游到生产制造的上游处,通过加工处理再次获取利益。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象是废弃物、包装物及相关信息沿正向物流系统的反方向的流动过程。逆向物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实现退货、回收及废弃产品的利用,或用适当处理成品废弃物。逆向物流的主要活动指对产品及包装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翻新、改制、再生循环、垃圾填埋等多种方式。其实质上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降低生产及环境治理成本。换句话说,逆向物流是实现资源节约、污染减少,并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方针战略。

从广义上讲,逆向物流囊括了有关产品及材料再利用的一切活动,与此相关的管理涉及到回收管理,例如:产品再加工、重新打磨等。逆向物流不仅是对包装物的再循环利用,还有包装设计等为减少原材料利用,减少运输费用及其它减少消耗资源的多种操作。此外,循环计划、危险材料计划、过时设备处置和资源回收,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退货,比如:损坏、季节性库存、过量存货等,这些也都属于逆向物流范畴。从狭义上讲,逆向物流的定义是:本着成本效益原则,以废弃物合理处理和资源回收为宗旨,从顾客消费端到生产制造点的整个链条上,通过有效地计划、实践及控制,实现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的流通。

二、逆向物流的分类

根据物流对象,可将逆向物流分为退货物流和回收物流。

退货物流指由于产品与订单不符或有缺陷,处于下游的顾客在有效期内依据销售合同规定,退回给制造商。其流程和正向物流恰好相反,此过程中,顾客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会响应顾客的需求。

回收物流是将不再使用却仍具利用价值的物品,诸如废旧物品及其包装材料、使用寿命结束的产品以及用于物流配送的器具等,回收到逆向物流动态链的节点企业,通过重新分类,进行再次制造、循环利用或废弃处理的过程。回收利用过程中,处于上游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逆向物流产生原因,可将逆向物流分为:

投诉退货:由于产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或在运输搬运存储中发生损坏等,并且在产品销售的短时期内发生。

终端退回:是指产品被使用后,完成生命周期被丢弃,但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能够回收再利用,由此形成终端退回的逆向物流。

维修退回:根据售后服务承诺条款规定,产品在售后一段时间后由于缺陷或损坏被退回制造商,没有完成产品生命周期。

生产报废与副产品回收:考虑到经济与法律原因,一些在生产中产生的报废零件、边角余料及副产品通过再循环生产,得到再利用的逆向流动过程。

包装物回收:指将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物经过检验、分类、清洗、修复后被再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三、逆向物流特点

逆向物流是在正向物流的基础上产生形成的,其流量、流速等特征也关系到正向物流的运作状况。它们都包括:包装、装卸、运输、供应、加工、配送、储存、加工等功能要求,但都有其独特之处。与正向物流相比,逆向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反向性

逆向物流的物品流动方向是“消费者——中间商——处理中心——生产厂家——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此方向与正向物流方向恰好完全相反,逆向物流的实物流和信息流大多由逆流链起始端的顾客引起的。是一种反应性的行为和行动。

2、缓慢性

逆向物流的物品种类多,但数量少,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的汇聚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流动链。同时,回收物资经过检验、分类、整理、再加工、再利用等一系列过程,有些只能作为原材料重新再生产利用,因而回收物品并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满意的价值恢复要求,其经济价值也不能马上实现。

3、分散性

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及参与其中的部门、个人,都有可能产生废旧物资,从而形成逆向物流。物品被退回有多种原因,其产生地点、时间和数量也各式各样,这种多元性决定了逆向物流的分散性。

4、多变性

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及回收政策的不规范,致使企业很难把握产品回收的时间与空间,这导致了逆向物流的多变性,在逆向物流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系列运输、库存及处理费用,这样会减少一些回收物品的本身价值,还有部分对消费者没有利用价值的物品,通过逆向物流链的再加工,又生成二手产品或者原材料,获得再利用价值,实现逆向物流的价值递增。

5、复杂性

由于回收物品常混在一起,种类和损坏状况各异,因而难以划分,在经过分类、检验后,这种情况才得到好转。通过不同方式的处理,对资源的恢复价值贡献也大不一样,因而,逆向物流处理系统与方式也多重复杂。此外,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使回收物品不能一次性向接收点转移,而且不同的回收物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导致了管理的复杂性。生产商对退回物品有一些特殊规定,这也加大了复杂程度。

6、昂贵性

首先,回收或退回物品的地点和数量存在不确定性,并且这些物品包装通常已破损,这使得运输和存储规模很难得到充分利用。这造成了物流效率低和成本高的特点。其次,许多回收物品不能通过机械化设备进行大规模集中处理,需要人工监测和分类,大大增加了人工费用,并且耗费了大量时间。此外,回收物品的价值恢复需要专门的设备,并且技术要求高,这也极大地增加了逆向物流的费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社区逆向物流柔性联合体平台.卢冰原,黄传峰.中国流通经济,2013(02).

[2]辽宁省逆向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李化.现代商贸工业,2013(04).

[3]逆向物流选择进化博弈研究.饶绍伦.商业时代,2013(07).

第7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以下简称企业和个人)。

第四条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第五条土地复垦工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复垦工作。

各级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复垦的综合协调工作;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七条土地复垦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复垦规划时,应当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破坏状态,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在城市规划区内,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第八条土地复垦应当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有土地复垦任务的企业应当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在征求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经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有土地复垦任务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应当包括土地复垦的内容;设计文件应当有土地复垦的章节;工艺设计应当兼顾土地复垦的要求。

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建设用地时不得批准。

第十条土地复垦应当充分利用邻近企业的废弃物充填挖损区、塌陷区和地下采空区。

对利用废弃物进行土地复垦和在指定的土地复垦区倾倒废弃物的,拥有废弃物的一方和拥有土地复垦区的一方均不得向对方收取费用。

利用废弃物作为土地复垦充填物,应当防止造成新的污染。

第十一条复垦后的土地达到复垦标准,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复垦标准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企业(不含乡村的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集体所有土地,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不能恢复原用途或者复垦后需要用于国家建设的,由国家征用;

(二)经复垦不能恢复原用途,但原集体经济组织愿意保留的,可以不实行国家征用;

(三)经复垦可以恢复原用途,但国家建设不需要的,不实行国家征用。

第十三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可以由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也可以由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承包复垦。

承包复垦土地,应当以合同形式确定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复垦费用,应当根据土地被破坏程度、复垦标准和复垦工程量合理确定。

第十四条企业和个人对其破坏的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国家不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

土地损失补偿费,分为耕地的损失补偿费、林地的损失补偿费和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耕地的损失补偿费,以实际造成减产以前三年平均年产量为计算标准,由企业和个人按照各年造成的实际损失逐年支付相应的损失补偿费;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复垦其原有的土地,补偿年限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合理工期确定。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参照上述原则确定。

地面附着物的损失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第十五条土地损失补偿费的具体金额,由破坏土地的企业和个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根据第十四条确定的原则商定;达不成协议的,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当事人对土地损失补偿费金额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

第十六条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土地复垦费用和土地损失补偿费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

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土地复垦费用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经复垦后直接用于基本建设的,土地复垦费用从该项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由国家证用并能够以复垦后的收益形成偿付能力的,土地复垦费用还可以用集资或者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

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土地损失补偿费可以列入或者分期列入生产成本。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征用的土地,企业用自有资金或者货款进行复垦的,复垦后归该企业使用;根据规划设计企业不需要使用的土地或者未经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复垦后连续二年以上不使用的土地,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企业采用承包或者集资方式进行复垦的,复垦后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依照承包合同或者集资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条件确定;因国家生产建设需要提前收回的,企业应当对承包合同或者集资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支付适当的补偿费。

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复垦后仍归原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第十八条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国家征用的土地,经复垦后土地使用权依法变更的,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生产建设单位优先使用复垦后的土地。

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农业税;用于基本建设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第二十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要求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情节,处以每亩每年二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对逾期不改正的企业和个人,在其提出新的生产建设用地申请时,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不予受理。

罚款从企业业税后留利中支付,依照为家规定上交国库。

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罚款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罚款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罚款通告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当事人期满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执行罚款决定的,由作出罚款决定的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扰乱、阻碍土地复垦工作或者破坏土地复垦工程设备,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负责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8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梯级深加工 联产系列产品研究 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a)-0060-02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就是以循环经济原则为指导,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应用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后开发阶段,实现矿业开发全过程的循环经济。

1 辽阳市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阳市矿产资源丰富,截止2012年底,全市已发现矿产56种,探明的重要矿产地73处,另外发现的重要矿点119个。其中,大型22处,占重要矿产地总数的30.14%,中型45处,占重要矿产地总数的61.64%。提交资源储量的矿产38种,开发利用的矿产46种。在已发现的矿产资源中,能源、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占主导地位。基本形成了包括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土元素、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非金属及其它非金属、地下水等十类矿产,多数已开发利用。

本市矿产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1)矿产资源开发环节不连续,采选不匹配,矿业不能形成有机的产业链。矿产资源开发的下游产业烧、冶环节也不连续;(2)矿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人才短缺;(3)产品结构不合理,矿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程度低,综合利用程度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4)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开采方法简单粗糙,技术结构层次较低,设备陈旧,一些地区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2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

根据本市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笔者认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2.1 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及综合利用

本市加强综合勘查的重点是:煤炭勘查中必须对伴生的煤层气进行综合评价;有色金属勘查中,必须对共伴生的贵金属进行综合评价;灰岩勘查中,必须对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等做出综合性评价等。本市加强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的重点是:大型深凹露天矿的高效开采;深部及复杂地下矿的高效、安全开采;采气采煤一体化勘查开发;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利用;重点加强铁、铜、铅、锌、金、硼等的综合利用等。

2.2 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主要指标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度。要对入选矿石的类型,选矿工艺、选矿设备和选矿药剂的应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暂不能综合开采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矿,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明确尾矿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规定。

2.3 矿山固体废弃物及低品位、难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需要解决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问题,以达到缓解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我市矿山固体废弃物利用的重点是:对原大中型铁矿、排岩场、尾矿库,进行再次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对原有色金属铅锌矿在尾矿库中再次提取有用元素;对煤矿所排煤矸石、页岩渣进行再次利用。低品位、难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是全市难选微细粒磁铁矿石和赤铁矿石、因含硅高而成为较难利用低品级菱镁矿、低品位难选的磷矿石。

2.4 限制或禁止好矿劣用的状态

辽阳宝镜山石灰石、水峪石灰石、八道石灰石、金厂大理岩等矿区有的是较好质量的水泥石灰石或熔剂石灰石,有的是较好质量的水泥用大理岩,而这些地区采出的原料多数用于一般建筑碎石,使优质的矿石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创造的效益也很低。应利用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的契机,通过分析研究已有的资料,再投入一定的勘查工作量,调查清楚矿石的用途种类和品级,作到物尽其用。

2.5 梯级深加工与联产系列产品研究

我市的矿产品原来多以原矿的形式输出卖掉,近年来虽然个别矿种情形有了改观,例如铁矿有了选矿和烧冶,煤矿有了洗选等,经济效益有了显著增加,但多数矿种仍是卖原矿,根本谈不上梯级深加工。

3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

按照技术先进适用,社会、环境、经济、资源效益显著的原则,在矿业经济区内设置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力争项目实施后具有显著的节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带动全社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据此,笔者建议本市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有以下8项,具体见表1。

4 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保证措施

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等综合利用率的指标考核体系,依据《矿产资源法》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对于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指标优异的矿山企业,可以减免矿产资源税费;惩罚浪费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低下的矿山企业,以达到提高矿产资源选冶综合回收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目的。

5 结论

该课题对于本市矿业后续发展非常重要,应结合本市实际,确定地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通过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带动全社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并根据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

参考文献

[1] 任瑞臣,刘彦忠.辽阳市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题研究报告[R].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10.

[2] 杨勃,刘彦忠,王晖.辽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R].辽阳市国土资源勘查规划院,2012,10.

第9篇:废弃物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循环经济模式实践路径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工业是循环经济实施的主体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生产作为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途径,是“减量化”的关键环节;工业是再制造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主要承担者;工业是循环经济所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供应者。

1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1)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动力。从发展循环经济比较成功的企业看,基本上都能够通过循环利用本企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环境保护政策日益严格,迫使一批企业不得不考虑减少污染排放,以便减少污染排放费用支出,以降低成本压力。

(3)资源的短缺和市场相对价格变化,迫使企业为了确保利润,开始寻求从废弃物中提取有用物质和循环利用资源,替代原始资源进行生产,以规避企业的环境风险。

(4)规模经济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实现成本最小化、实现循环利用资源的社会化的前提,是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

(5)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往往取决于技术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为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6)政府对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给予一定的财政或税收优惠和直接或间接的补贴,对全面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2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

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的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的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改造现有的工业体系,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是生产领域的核心内容,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

工业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打造企业内部循环链条,实施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完善产品设计;实行原材料替代;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更新改造设备;实施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改善运行管理等,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节水和省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二是通过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存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企业应从实施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抓好企业主体治理工程。首先,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以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以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进设备,以代替浪费资源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陈旧设备;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最大限度地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有市场需求、质量好、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产品。其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和各种可燃气体;生产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利用的产品。企业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应坚持谁排放、谁治理、谁利用、谁受益的原则,广开途径,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凡本企业有能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利用不完全的工业“三废”,应当提倡给其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或者进行联合经营利用。第三,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实行不同的清洁生产的费用方案。

3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路径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特点、发展规模和水平,将清洁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生态工业等确定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在建设生态工业体系时,优先选择钢铁、石化、建材、食品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重点研究开发循环经济发展的适用技术,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路径二:从推行清洁生产入手,打造新型循环经济型企业。企业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主体,依据“增效、降耗、节能、减污”的清洁生产目标,把开展清洁生产作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完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手段。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利用信息产业参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设计、自动控制、电子数据管理、电子商务,发展集成制造、网络制造,进而带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构织一个废物连续利用的“循环圈”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施清洁生产

路径三:推动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突出抓好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加强对具有共性特点的技术攻关,解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路径四:将循环经济理念引入企业设计、管理、生产的全过程,以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线,延伸产业链。工业企业应积极探索“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发挥煤炭资源深加工,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深度开发油、气资源,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形成资源开发、加工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

路径五: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科学调度水、电、气、运等资源配置。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循环经济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工作。

4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撑要件

4.1制度支撑

4.1.1计划和布局制度

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计划应以国家环境保护计划为基础,包括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针、分期目标、考核目标、计划性对策和重大项目等事项。针对地质的环境资源情况和外来资源的可得实际,对产业结构体系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空间布局,明确企业循环经济的目标、任务以及要采取的政策措施,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

4.1.2循环程序和示范制度

不合理的再用或再生利用程序往往导致不同的经济、环境后果,为了保证循环经济循序渐进地发展,应重视循环程序的制定,通过建立重要技术、工艺、设备和区域的示范制度来带动面上循环经济的发展。如可以选择物耗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示范,选择特定的企业集团和开发区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工业网络的示范。总结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循环经济改造现有企业的思路和措施。

4.1.3市场准入制度

企业循环经济离不开市场的推进,但市场的推进必须符合市场规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主要表现为:投资是否符合一定的数额标准,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是否合格等。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

4.1.4信息化建设制度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生态工业化,逐步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网、资金管理信息网、产品销售信息网、物资管理信息网等,提高企业循环经济的水平。

4.2管理支撑

4.2.1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

这是对循环经济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基本的物质流量表,对于企业和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管理缺乏基本的数据信息。针对目前缺失的物料和能量利用的数据,建立相应的综合性的数据统计和信息系统,在企业建立基本物质流量表,企业之间实现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关联和交换,逐步形成生态型企业网络。

4.2.2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需要逐步把资源和环境代价计入成本,真实反映、科学评价企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设置经济运行指标、资源消耗指标、循环再用指标、废弃排放指标、建设保障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指导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建设,使抽象的循环经济具体化。

4.2.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

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指标和措施具体化、定量化,纳入干部、职工的业绩考核体系,从而将有关监督、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应有的动力。

4.3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流和能流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大幅度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降低资源消耗的强度。因此企业要强化循环经济领域有关技术研发工作,把重点放在降低生产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生产过程无废少废,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方面,尽可能实现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并减少污染,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和绿色化。

4.4文化支撑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只意味着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也不只是工艺、技术、设备等硬件的建设问题,同时需要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和配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灵魂。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基础,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与公众的矛盾和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要搞清洁生产、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就要减少利润。生产优质产品,不欺骗顾客,也存在着与消费者争利的问题。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企业要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作用,大力营造有利于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