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废弃物利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垃圾是指弃混凝土、弃土、碎砖、碎玻璃等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于建筑物建设或拆除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在不断扩大,而需要拆除的老旧建筑物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量也在逐年增加。从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加强了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法律政策手段推动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在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本文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建议。
1美国、日本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
1.1美国
美国是较早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国家之一,主要从技术政策、法律政策、经济政策等方面引导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活动,促使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
1.1.1分级利用建筑废弃物
美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约3.25亿吨,占城市垃圾总排放量的40%。美国根据建筑废弃物的种类和特性,将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大致分为3个层次,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层回收:1)低级利用。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拣堆放,简单回填等,约占建筑垃圾总排放量的50%~60%;2)中级利用。建筑废弃物处理企业回收建筑垃圾,用建筑垃圾代替传统的路基材料。建材生产企业将建筑废弃物加工成为各种砌块、骨料等,约占建筑垃圾总排放量的40%;3)高级利用。将建筑废弃物加工还原,成为可循环建筑材料,如将建筑垃圾加工成水泥、沥青等再利用。
1.1.2制定完备的法律政策,规范建筑废弃物回收行为
美国建筑废弃物的有效利用得益于完备的法律制度。1965年颁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对固体废弃物做出分类,对建筑产业废弃物的处置和排放做出规定。1970年颁布的《资源回收法》,进一步扩大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的工作范围,从简单地控制排量、废弃物处理工作到回收、再利用、减量化等方面的管理工作。1980年颁布的《超级基金法》、《建筑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处理建筑垃圾行政许可制度》等法律制度则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做出更为详细的规定。相关行政部门做出专门许可后,企业方可排放或运输建筑废弃物。生产过程中产生工业废弃物的企业,不得随意倾卸废弃物。这些政策实现了源头控制,即控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
美国依靠政府强制力来推进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了三次大的政策变革。20世纪60年代,通过政府及部门的行政手段,实现建筑废弃物的污染控制;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市场进行经济刺激,鼓励企业在源头消减建筑废弃物产量;20世纪80年代,政府倡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三方结合,各州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法律规定,公开建筑废弃物年排放量,限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美国各州积极响应联邦政府的政策,目前已有37个州提供建筑废弃物排放量信息,27个州提供建筑废弃物处理量信息,11个州提供再生建材产量信息。
1.1.3制订经济政策,引导、鼓励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处理活动
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工作。例如:亚利桑纳州的法律规定,若企业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再生资源或处理废弃物型设备,政府可以按10%的比例减少企业需缴纳的销售税;康涅狄格州政府对生产再生资源的企业,提供利率较低、风险较小的小额创业基金,同时减免该类企业的所得税、设备销售税及财产税等。美国也通过直接刺激手段,推动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例如,美国政府对排放建筑废弃物的企业征收排污费、垃圾税等。
美国环保局(EPA)发起了BuildingSavings计划,引导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活动,从源头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及排放。各州的政府与企业积极响应,出现了一系列示范项目。譬如,俄亥俄州的Marion参议员区在拆除过程中,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人工分类和机械分类,回收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使得该工程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82%,节省成本约160000美元。美国各州政府也制定政策,引导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环保局建立了建筑废弃物回收商品数据库;俄亥俄州环保局了建筑废弃物在线查询目录,为有意愿进行建筑废弃物减量化的企业提供参考;德克萨斯州交通部于2013年投入6.77亿美元,用于购买再生建材,使得250万吨的建筑废弃物得以循环利用而非简单填埋,仅回收利用碎混凝土一项就为当地环保局节约了120万美元。
1.2日本
日本国土面积窄,自然资源匮乏,使其必须考虑如何节约资源,实现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循环利用。日本将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筑废弃物产生阶段、建筑废弃物处理阶段以及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立法,结合严格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建筑废弃物的排量,实现了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1.2.1建筑废弃物产生阶段的法律和政策
在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源头限制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日本政府对建筑物的建造和拆除有着严格的约束,表现为: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求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建筑废弃物从施工现场的排放;设计需尽量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新建或拆除建筑物需向部门申请,不得擅自拆除等(见表1)。
1.2.2建筑废弃物处理阶段的法律和政策
在建筑废弃物处理阶段,日本法律中规定,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需由排放者负责,排放者可按法律规定,将建筑废弃物委托给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进行处理。日本的《废弃物处理法》、《建设副产物妥善处理推进纲要》等法律中规定建筑废弃物由企业亲自处理或委托给其他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对于不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的企业或个人,政府将对随意燃烧丢弃者处以5年以下拘役或1000万日元以下罚款(见表2)。
1.2.3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阶段的法律和政策
在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阶段,为保证建筑废弃物被高效回收,日本政府确立了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制度。为规范再生建材的市场,引导企业从事再生建材生产活动,日本的法律中采用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准用许可制度,明确了相关企业的责任与入行准则。政府需要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单位或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以鼓励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同时,法律中规定了工程项目中必须使用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的种类与比例,要求公共建筑必须使用建筑副产品作为原材料,明确表示未按规定使用将受到处罚。法律强制要求政府和施工单位使用再生建材,可以保证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的利益,使得更多的企业从事再生建材生产,以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见表3)。
2美国、日本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的经验和借鉴
2.1完备的法律体系,保证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美国和日本通过立法,既控制了建筑废弃物随意填埋、堆放的现象,又保证了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践证明,实现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完整且符合本国情况的法律。如美国政府于1965年颁布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法》和1970年修订的《资源回收法》等,日本政府于1970年颁布的《废弃物处理法》及2003年颁布的《建筑废弃物再生促进法》等十几部法律详尽规定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方法、程序、相应的激励政策与惩罚措施。这使得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有了法律依据,在法律的约束下促使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2.2宏观政策与微观政策相结合,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美国、日本建立了完备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律体系又结合法律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证了法律的系统性与政策的可操作性。美国环保局针对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发起了BuildingSavings计划,列出示范工程节省的材料和资金,鼓励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日本结合法律规定,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各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政策,如在产生阶段实行建筑物新建拆除备案政策,在处理阶段实行建筑废弃物转移联单政策,在回收利用阶段实行分类回收、强制性使用建筑废弃物的政策。法律与政策之间有效衔接,确保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2.3政府激励扶持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发展
为激励建筑行业相关企业积极从事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美国、日本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并且带头购买再生建材。美国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企业可获得税费减免,各州政府带头购买再生建材,国家的审计人员有权对未按规定购买再生建材的地方政府机构进行行政处罚。日本为使企业增加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处理设备、技术研究及开发项目的投入,首先鼓励中央和地方政府率先购买和使用以建筑废弃物为原料的再生建材。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活动。
表3日本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阶段法律措施
3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现状及问题
3.1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现状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新建工程、扩建工程、改建工程、需拆除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产生。对我国近十年来建筑废弃物的年产量进行估计,发现我国建筑废弃物年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见表4)。
从2010年开始,我国建筑废弃物产量增长速度大幅提高。经测算,2010、2011两年的建筑废弃物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9%以上。其中,拆除建筑物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占建筑废弃物总排放量的80%以上。
建筑废弃物治理问题已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对建筑废弃的回收处理做出详细规定。1995年颁布的《城市固体垃圾处理法》,对于建筑垃圾的收集处理等方面做出相应具体的规定,明确了设计方、施工方以及政府部门的责任。2005年经修订后颁布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就污染者依法负责、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监测;采用先进工艺从源头控制固体废弃物的产生等问题作出规定,并规定企业对固体废弃物处理需申报登记,经有关部门许可后方可处理。2005年颁布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对企业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过程做出规定,企业在获得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建筑废弃物,不得随意丢弃建筑废弃物,运输建筑废弃物的路线、时间不得随意更改,对违反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为规范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行为,我国于2013年6月成立了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了关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报告,以探索适合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的道路。
3.2我国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但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仍然存在问题。
3.2.1缺少关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专项法律
涉及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虽然多,但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定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仅在法规中有所涉及,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只是进行规定,不具有强制性。缺少专门的法律也使得各监管部门的责任范围不清,对建筑废弃物的监管体系存在漏洞。
表42004~2013年国内建筑垃圾年产量估计值
注:1.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建筑年竣工面积×单位施工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按每建成1万平方米的建筑,会产生建筑垃圾550吨进行估算;2.建筑拆除垃圾年产量=建筑年拆除面积×单位拆除面积建筑垃圾产生量,通常我国拆除建筑建筑面积约为当年新建建筑施工面积的10%左右,结合当前拆除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按照拆除1平方米建筑物约产生1.30吨建筑垃圾进行估算;3.建筑垃圾年产量=建筑施工垃圾年产量+建筑拆除垃圾年产量
3.2.2缺少达到政策目标的配套制度
为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美国采用建筑废弃物分级利用,日本细化建筑废弃物的种类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利用,而目前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利用则是堆放或填埋,仅要求建筑企业需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但没有回收利用措施与之相匹配。此外,对处理回收建筑废弃物的责任方的规定也不够明确。
3.2.3惩罚多于奖励,难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我国的法律中仅提到政府对从事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该类企业进行扶持。但政策中未详细说明何种行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优惠政策有哪些,政府如何对企业进行扶植等。相反,政策中对排污费的计量方式及收取范围、对排放建筑废弃物的企业采取的惩罚措施规定的十分详细。国外的经验表明,通过政府的激励和税收优惠可以调动企业从事建筑废弃物处理利用的积极性。如美国各州对从事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企业或机构给予税收优惠与经济鼓励,购买再生产品或用于生产再生产品的设备可享受优惠政策。日本鼓励相关政府部门率先购置再生建材,通过“绿色消费”机制来刺激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这些国家的建筑废弃物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与本国的激励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4完善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
美国、日本的经验表明,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政策、法律息息相关。政府作为集体利益的维护者,应发挥其理性,通过设计、安排有效的政策,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政策,结合我国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对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4.1制定一套可供操作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体系
制定专项法律,配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具体的规定与措施,形成一套可供操作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我国已出台多部关于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法律,但只是一些笼统的条款,这使得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没有法律保障。因此对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需制定专项法律,出台适应我国国情的政策与措施,解决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低、随意填埋堆放等问题。同时,各监管部门应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成立建筑废弃物处理专项委员会,使得各部门既可以各司其职,又能做到相互配合。
4.2深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
具体的政策中应明确生产者的责任及责任延伸的范围,并细化各主体在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责任分配,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保证政策的有效运行。同时,政府应鼓励企业对建筑废弃物采取分类回收方法。经分类回收的建筑废弃物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进行利用,建筑企业不需要对分类回收企业进行支付,而且经分类的建筑废弃物,质量更高,杂质更少,回收利用价值更高,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建筑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管理成本; 南京市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1403
1引言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740万套,政策实施的同时也使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成为难点。我国每年建筑废弃物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成为了第二大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南京地区为例,近年来建筑房屋施工面积持续增长,2013年末达到了6540.23万m2,而在每万平米的施工中,将会产生约550 t的建筑废弃物,加上拆建改建工程,仅南京地区建筑废弃物达到了上千万吨。所以如何减少和有效处理建筑废弃物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处理及研究现状
俄国的Glushge首先提出建筑废弃物再利用这一理念。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率较高,欧盟对每年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_到了90%。德国研制出了多种垃圾分类设备,英国WRAP组织通过研究得出非现场施工可以减少80%以上现场废弃物的结论,日本制定了相应的《建筑废弃物对策行动计划》法规,美国则是将回收的建筑废弃物用于工程建设,进行二次利用[1]。
我国对于建筑废弃物的研究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丁志坤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视角,构建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系统的仿真模型,提出了应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增强管理技术知识的传播和扩散[2]。袁红平、王家远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建筑废弃物管理经济有效性评估的模型,提出随着项目的进行,施工的经济有效性会逐步好转的观点,并得出项目能从建筑废弃物管理中收益的结论[3]。
3调研分析
3.1信度及受访人员分析
本文选取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公司及长江大桥为调研对象,较为准确地认识了在施工过程中建筑废弃物产生的基本情况。通过SPSS对15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1,评价结果位佳,整体可信度较高。问卷受访人员中从事建筑行业年数在5~10年的人占总数的64%,5年以下的人数占到21%,10年以上的人占到15%。
3.2数据分析
3.2.1建筑废弃物产生情况分析
废弃物的产生阶段选取基础工程、装饰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作为代表,基础工程中废料产生量小于3%占总问卷的71%,3%~5%占10%;装饰工程废料产生量在5%~10%区间占61%,大于10%占23%;主体结构工程中废物产生量5%~10%占39%,小于3%占28%。
装饰工程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占比最高,由于装饰工程的复杂性以及材料的多样性,我国目前对这些废弃物并没有较为完备的处理办法,难以利用,这类废弃物应该在施工现场从源头削减,是重点的控制对象。对于主体结构工程来说,产生的废弃物一般为模板、钢筋等,这些废弃物可以进行二次利用,所以应注重其回收再利用的能力。相比而言基础工程施工工艺较为简单,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少,不必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
3.2.2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情况分析
拆建工程产生的废弃物主要由砖块、混凝土块、钢筋、瓦砾、玻璃几类组成。不同废弃物的回收率也不尽相同,钢筋、砖块、木材回收率较高,而玻璃、混凝土这类废弃物则较难进行回收利用。钢筋和木材在使用过后,可以经过回炉和再加工制造进行二次利用,具有较好的利用率。
3.2.3建筑废弃物现状分析
建筑废弃物处理现状存在异质性,受访人员对所有罗列的现状进行打分,其中排在前3名的为“政府部门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支持力度不够”,“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资源浪费” 和“管理人员对垃圾管理认识不够、处理积极性不高”。
4废弃物管理成本分析
一个典型的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过程应当包含以下过程:收集运输分类拣选储存。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储存成本。由于南京大部分地区采用堆坑储存,所以不考虑到收集箱的租赁成本。为使计算结果和过程简便,假设废弃物为1t,约为0.4 m3[4]。通过走访调研,综合几个施工工地及相关资料做出以下假设:不考虑时间对堆放废弃物的影响和分类拣选的成本,不考虑运距对运输费用的影响。
Cl: 储存人力成本5元/t;
Cs:储存费用50元/t;
Ct:运输费用80元/m3;
Cp:废弃物处理费用大约为10元/t;
Crd:废弃物加工的费用为23元/t[5];
Brd: 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55元/t。
4.1填埋处理
填埋处理作为比较便捷的处理公式,被大多数施工方所认同,针对南京地区,填埋处理中分为3个阶段: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填埋,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Clf=Cl+Ct+Cs+Cp=5+50+80×0.4+10=97元/t。
式中:Clf为填埋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Cp为填埋处理费用。
4.2回收利用
回收利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回收利用,相比于直接填埋,回收利用主费用减去了填埋处理费用,因为回收厂可以从中获得利益,一般不会收取施工方处理费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总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Crc=Cl+Ct+Cs=5+50+80×0.4=87元/t。
式中,Crc为回收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 。
4.3再生利用
再生利用是建筑废弃物绿色处理的途径,许多拆建工程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 废弃物收集储存废弃物运输废弃物加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根据以上阶段,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总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
CRf=Cl+Ct+Cs+Crd-Brd=5+50+80×0.4+23-55=55元/t。
式中CRf为再利用总费用,Ct为运输费用,Cs为产生储存费用,Crd为再利用加工费用,Brd为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
计算表明,在南京地区填埋处置1 t建筑废弃物为97元;回收利用1 t建筑废弃物成本为87元,再生利用1 t建筑废弃物成本为55元。从社会角度来看,因再生利用的废弃物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管理成本最低,但具体到承包商而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能切实落到施工单位,所以大部分施工方不会采用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回收利用来说,虽然经济效益相对较好,但不具备直接填埋的便捷性,所以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施工方仍采取直接填埋的处理办法。
通过走访调研,综合几个施工工地及相关Y料做出以下假设:
不考虑时间对堆放废弃物的影响和分类拣选的成本,
不考虑运距对运输费用的影响,
Cs:从废弃物产生到储存大约在50元/t;
Ct:每方土运输费用大约在80元/m3;
Cp:废弃物处理费用大约为10元/t;
Crd:废弃物加工的费用为23元/t[5];
Brd: 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收益55元/t。
2017年6月绿色科技第12期
戴传阳,等:南京市建筑废弃物调研与对策分析
环境与安全
5对策建议
5.1 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处理给予适当补助
国内尚未明确如何在经济激励方面支持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为发扬循环经济的可持续理念,处理1 t建筑废弃物,施工方采用回收利用方式政府可给予20%的补助,采用再生利用方式可给予40%的补助,使得直接填埋需要支付的费用相对提高,从而采用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方式。总的来看,再生利用能产生额外的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理念。
5.2各施工方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施工方之间可以了解到彼此之间的施工进度,施工废料等。尤其是对于拆件工程来说,新建工程的业主或者承包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信息平台上选择其所需要的拆除结构,保证了部分材料的回收利用。同时,建筑废弃物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能让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南京市建筑废弃物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教育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为我国废弃物处理起到监督的作用。
5.3施工方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和领导工作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由于工人自身缺乏控制建筑废弃物的意识,导致资源低效化利用,产生大量不必要废弃物。所以,管理者自身要重视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同时对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建筑垃圾减量方面的教育或培训。从源头削减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是我国建筑业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必由之路。
5.4加大宣传和科研力度,完善健全相应法规和管理机制
高校应开展此类课程,丰富相应的学术资源,例如同济大学在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领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国内缺乏回收、分类、再生产、消费、监督的法律细则,使得建筑废弃物产业发展不能有法可依。所以国家应完善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从源头、运输和回收三方面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控制不必要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曹小琳,刘仁海.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多级利用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9(6):91~93.
【关键词】房地产 施工 固体废弃物 分类 管理
我国房地产开发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房地产开发在工程建设阶段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国家积极倡导实施绿色施工1。在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处置是体现绿色施工的重要方面。
1、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分类是实现固体废弃物有效管理、合理处置的前提,能够针对不同类别的固体废弃物提出不同的减量化、资源化措施,采取不同的收集、储运和处置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粪便、危险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其中建筑垃圾占固体废弃物数量的绝大比例。
1.1 生活垃圾
施工过程是大量人员参与的过程,有人参与则必然产生生活垃圾。虽然与建筑垃圾相比占比不大,但是由与现场每日均有数量可观的人员生活、工作在施工现场,造成生活垃圾产生的绝对数量不容忽视。按照人均0.5kg/人.日估计,对于一个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日均工人数约在300人,则日产生生活垃圾约150kg,若按2年建设周期计算,则施工期内将产生一百余吨的生活垃圾。
在施工过程中的生活垃圾可以按以下方式分类:
(1)厨余垃圾:主要包括于职工生活区施工人员剩饭、剩菜以及食堂剩余的食材;
(2)植物残枝:办公生活区绿化植物的落叶、残枝、枯死植物等;
(3)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办公区产生的废纸、职工废旧衣物鞋帽、各类饮料瓶罐等;
(4)其他垃圾:主要是办公与生活区卫生清洁时产生的渣土。生活办公区产生的少量废旧电池、灯管、废旧电子类产品等可以不按危险废物处理2,归入生活垃圾处理。
1.2 粪便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职工生活与办公区周边市政设施不完善,为解决各类人员的“方便”问题而建设的临时厕所的排水无法排入市政排水管道,需要单独建设粪便的临时收集设施。
1.3 危险废弃物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主要包括:
(1)施工机械设备运行、维修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矿物油;
(2)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矿物油;
(3)施工过程中各类废弃的含石棉的建筑材料
(4)施工过程中各类废弃的油漆、涂料、有机溶剂、发泡胶以及其他有污染、含毒性的化学材料等。
1.4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3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建筑垃圾是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对于一个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新建住宅小区可产生约4000-5000吨的建筑垃圾,数量惊人!
在建筑施工的不同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有:
(1)旧建筑拆除阶段: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
(2)土地开挖阶段:分为表层上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
(3)道路开挖:分为混凝土碎块和沥青混凝土碎块;
(4)建筑工地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建筑垃圾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分类:
(1)可就地利用的垃圾:土地开挖阶段的表层土、土地开挖阶段的深层土。
(2)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废旧木材、废金属材料、废塑料、包装材料、玻璃、陶瓷碎片等。
(3)有资源化可能的垃圾:废混凝土、废砂浆及砖渣、废沥青等。
(4)其他垃圾:渣土,未混有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的混杂材料等。
2、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管理
2.1 制定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划
按照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源头减量的原则建立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规划,设定固体废弃物管理目标,建立固体废弃物减量、分类、收集与处理技术的培训制度,成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固体废弃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考核方法,列出固体废弃物管理费用专项预算。
2.2 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
(1)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应通过培训和教育,首先让每位职工从建立清洁的生活办公环境角度不能乱扔垃圾,其次让每位职工均能够正确分类和投放各类生活垃圾。
在初期,对乱扔垃圾的以处罚为主,未按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职工以批评教育为主;经过一段适应时间后,对未按垃圾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职工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
(2)垃圾减量化措施
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实现减量化且减量后能大幅降低垃圾最终处置难度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食堂应根据就餐人数采购合理数量的食材,并对食材妥善保管,防止食材的腐败变质造成浪费;其次应号召职工开展“光盘行动”,减少剩菜剩饭的产生。
(3)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建设
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的设置应便于职工分类投放垃圾。根据服务人数,在工地生活办公区设置多组垃圾分类收集箱,每个收集箱应有明显标示用以标明可以投放的垃圾种类。在职工食堂门口设置厨余垃圾收集桶,专门用于收集剩菜、剩饭等。应安排专人定期对垃圾箱及垃圾箱放置地点进行清扫,保证卫生环境条件。
(4)垃圾分类运输与处置
应与环卫部门联系,定期将分好类的生活垃圾及时分类清运出工地现场。
2.3 危险废弃物的分类管理
根据工程施工实际需要,建立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制度,列出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估计各类危险废弃物的产生量,设置合理的危险废弃物储存容器和储存场所。
危险废弃物应本着“谁产生、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由产生危险废弃物的部门或施工班组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完成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在危险废弃物储存容器上贴上标签,而后送入工地现场统一的危险废弃物临时储存场所,并办理入库手续。危险废弃物储存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管理和巡查,建立危险废弃物的登记台账,及时联系专业公司外运和处置危险废弃物。
2.4 粪便
临时厕所的建设应满足相关的环境卫生规范,定期请环卫部门清运粪便。
2.5 建筑垃圾
2.5.1建筑垃圾减量化
(1)提高建筑寿命,充分利用旧建筑
首先应保证建筑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能够充分发挥使用功能,防止因功能不匹配对建筑大拆大建;其次应防止因政府相关规划的变更导致“短命建筑”的出现;最后应是尽量通过利用旧建筑改造以适应新的建筑功能需求。由此尽量减少旧建筑的拆除,从而减少建筑拆除垃圾。
(2)建筑施工阶段,充分利用建筑工业化生产技术,减少现场施工作业
提高建筑部品的工厂化生产水平,增加建筑部件预制化比例,减少现场施工作业,以减少施工阶段各类建筑垃圾的产生。
通过全面落实建筑工地使用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废弃水泥、砂等废弃建筑材料。
通过钢筋加工的工厂化生产,可以提高钢筋的利用率,减少废弃钢筋的数量。
使用工具型定型模板,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减少废弃模板的产生。
采取精装修交房的方式,减少装修的二次拆改,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3)合理设定各类建筑物料的损耗,实现建筑物料的定量管理
建筑物料的损耗中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各种方式变成了建筑垃圾。因此通过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减少物料的损耗对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建筑施工阶段,首先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减少损耗;其次设定合理的损耗率基准,对低于损耗基准的给予奖励,超过合理损耗的给予惩罚。由此通过降低损耗达到减少建筑垃圾的目的。
大宗物料的合理损耗可以参考以下数据4:
现场钢筋加工损耗率≤4%,预拌混凝土损耗率≤1.5%。
(4)合理简化建筑物料的包装,物料供应商回收部分包装物
建筑部品、建筑物料的包装物也是建筑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采取合理简化建筑部品与物料的包装(比如通过使用散装水泥而不是袋装水泥以减少包装袋产生量)、供应商回收包装物(比如各类托盘、电缆盘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现场废弃包装物
2.5.2建筑垃圾分类收集
(1)设置建筑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在施工现场合理划定建筑垃圾堆放及回收点,各类材料回收点采用有明显标识(包含颜色、文字、负责人)和堆放区域界限(挡板、围墙),对于有防水、防雨要求的材料应加盖顶板。
在每个作业面须配备分类垃圾收集筐,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须将分类垃圾收集至筐中,待当日施工完后,由专人拉运至垃圾堆放区进行统一分类堆放,做到现场工完清完,保持现场整洁。
(2)建筑垃圾的分类记录
根据现场调研,为建筑垃圾收集单位制定填写表格,由专人负责记录各类垃圾的产生量并保持记录的连续性、准确性。
2.5.3建筑垃圾分类处置
(1)可就地利用的垃圾
开挖阶段的表层土可用于现场小区的园林绿化,开挖的深层土可用于室内外回填。
(2)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废旧木材、废金属材料、废塑料、各类包装材料、玻璃、陶瓷碎片等可定期由资源回收部门收运。
(3)有资源化可能的垃圾
对施工现场周边有废混凝土、废砂浆及砖渣、废沥青等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企业的,可由资源化企业回收利用;周边无资源化企业的,可以运往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
(4)其他垃圾
若现场或周边具备渣土利用条件,渣土可以进行室内外的回填作业;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渣土可运往政府指定的渣土消纳场所。
对未混有生活垃圾及危险废物的混杂材料等可以直接运往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
3、结论
对房地产开发施工过程中固体废弃物的合理分类是实现固体废弃物有效管理的前提。同时针对不同种类的固体废弃物制定不同的减量化措施,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和处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率,真正实现“绿色施工”。
参考文献:
1. 绿色施工导则. 建质[2007]223号
2.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环办函[2014]1111号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0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城市固体废物越来越多,种类也较为复杂,固体废物的增加已经影响到生活的环境。固体废物不仅会造成城市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健康。国外对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和管理体制进行很多研究,建立成一个系统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运输和储存的体系,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管理体系。我国固体废物处理方法的研究较晚,目前如何能够有效治理固体废物对城市的环境污染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都密切相关的。
1 城市固体废弃物概述
(1)固体废弃物对城市的影响。城市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加大,在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固体废弃物增长的速度十分惊人,城市居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已经快要将城市所包围,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其次,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不足,利用率较低。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大多数城市在固体废弃物处置上较为单一,多采用填埋处理,这不仅会污染当地的土壤环境,也会对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地下水体造成巨大的污染;此外,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增多,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影响也较大,不符合现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城市居民的人身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得不偿失。
(2)城市固体废弃物种类。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种类主要包括三大类: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厨房垃圾和废气的包装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是指城市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等,这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对人类的健康影响较大,如果仅仅是填埋处置,那么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将十分严重。危险固体废弃物是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在标准中列出的危险性固体,比如医疗垃圾和医用废气物等。
2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方式
(1)堆肥处置。堆肥处置是指通过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加温,讲温度提升至70℃,进行储存和发酵,主要利用固体废弃物中很有的微生物对其分解,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为无机养分。但是这种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较为单一,适用范围较少,主要是在易腐蚀的有机质固体废物中较为常用,但是在大范围的固体废弃物上不适用。
(2)焚烧处置。城市固体废弃物另一种处置方式是焚烧处置,这种方式是将固体废弃物通过锅炉等设备进行燃烧,在高温的作用下固体废弃物内可燃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并释放一定的热量,通过这种方式将固体废物有害物质进行去除。焚烧处置方法的处理效率较高,并且在燃烧产生的热量也可以进行再利用,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污染物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大。
(3)填埋处置。填埋处置分为量大类:卫生填埋和直接填埋。卫生填埋是将固体废弃物放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利用防渗、覆土等倒排设备,避免其对空气和水的污染,且这种方式的处理费用较低,效果比较好。直接填埋是将固体废弃物直接放置在预留的坑中,对其进行密封和压实,通过固体废弃物中有机物的自然分解作用,降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这种处置方式费用也较低,操作简单,但是对于城市地下水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目前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整个固体废弃物处置过程的管理水平也不高,因此我国目前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一直不能很好的解决。目前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主要的问题就是成本高且回收利用率低。
3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措施
(1)提升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和利用效果。对于工业固体废弃物,有些废弃物中不含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那么我们主要考虑如何对固体废弃物进行二次利用,找出固体废弃物中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利用的物质,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总体产量。对于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时,就需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全过程的监督。规范生产单位在相关危险废物管理上的行为,生产企业需要收集危险废物交由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处置,防止发生将危害较大的固体废弃物当做一般固体废弃物进行堆放和填埋。
(2)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逐年递增。每个城市都应该在考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尽可能的将城市生活垃圾给环境和人们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3)加强对医疗固体垃圾的监管及处置。医疗固体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是完全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医疗垃圾的出现对于整个城市的健康都是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医疗固体垃圾的监督管理,指导其进行合理的处置。医疗固体垃圾的处理需要特别处置和堆放。
(4)大力发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随着城市建筑总量的增长,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十分巨大,需要对建筑工程全过程进行监督,严格的控制建筑垃圾的形成及排放,大力提倡环保节能材料的应用,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4 结语
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固体废弃物的种类和成本也不断的变化,应依据固体废弃物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处置方式。同时政府需根据固体废弃物的不同特点,进行监督管理,将固体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参考文献:
[1]杨庆龙.浅论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系统[J].四川环境,2001(01).
[2]郝艳,任连海等.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模式[J].绿色科技,2013(12).
[3]杨雪丽,王月红.浅谈城市固体废物处理[J].环境科技,2008(S2).
虽然我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可是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却不够先进,产生的大量冶金废弃物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要想发挥冶金废弃物的作用,就必须要在技术和装备、产品、节能服务产业、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服务等几个方面入手,做到废弃物充分利用,节能环保。矿物开采以及相关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若能将废弃物产出再利用这一步骤省略,实施无废生产,在各个工业区建设综合的生产基地,那么就会使废弃物的成分得到有效的循环再利用,只有这样,废弃物才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根据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把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列为重点支持对象,由此,冶金业废弃物的利用方向大致为:
1.1继续加强对冶金废弃物成分的深入研究,对废弃物的利用系统加以规划,为以后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利用开发废弃物奠定一定的基础。
1.2如何对废弃物进行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将废弃物内的成分进行高效激活及激活所需的机械设备,若能将废弃物进行激活并用于道路建设,房屋建筑设等建筑行业,那么废弃物的利用空间将更加广阔,实现了低成本、低消耗的节能环保。
1.3在冶金过程中,尽量做到废弃物再利用后再无其他废弃物产生,做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产品的附加价值进一步提升。
1.4由于金属的特性不同,因此产生的废弃物成分不同,若能将不同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达到互补利用的目的,这将大大增加废弃物的利用率。
1.5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使得冶金行业变成无污染,高效,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
1.6在实施冶金废弃物再利用的过程中,应当拟定相关的标准,以便今后能够对冶金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相应的目标与指导。
2废弃物的环保节能新途径
想要将废弃物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就要通过新工艺将废弃物转换为无污染,高效,节能,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冶金废弃物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硫离子等矿物质,因为废弃物中含有钙离子,因此通过一系列反应后能够析出Ca(OH)2,这一成分可以对废弃物产生碱性激发的作用,经过工艺筛选后,废弃物就能做建筑材料,并且废弃物的稳定性、质量都优于原始建筑材料。下面就举例说明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环保的相互联系。
2.1水泥原材料的环保
在水泥的生产的过程中是需要钢渣混合材料的,而这些材料除了要被运到水泥厂还要经过加热等程序进行加工,除了运输过程要浪费大量燃料资源外,加热程序也会浪费大量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如果运用冶金产生的高炉煤气对混合材进行加热烘干,这必将会节省大量的资源,其节省出的资源也是非常可观的。
2.2混凝土砖的环保
由于混凝土砖是一种不需要进行烧制的砖,所以制作混凝土砖节省了大量的资源。此外。混凝土砖的组成成分主要是冶金渣、矿渣等,这样就消耗了大量的冶金废弃物,没有废弃物的堆积,就减少了对土地、空气、水资源等的破坏,为环保事业节约了开资,同时也为废弃物的再利用开辟了一个低消耗,低成本,节能环保的新途径。
2.3SYP冶金助剂的节能环保
在冶金业SYP冶金助剂的技术是成熟而先进的,由于烧结工序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若使用SYP冶金助剂,不但使烧结工序所消耗的能源每吨能够节约4-5公斤,还会使高炉顺行,全国的冶金产业所消耗能源按照这样计算,SYP冶金助剂每年所节约的能源也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对SYP冶金助剂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深入,做到将SYP冶金助剂不仅应用于冶金行业,还要在其他行业发挥作用,为我们实现节约环保提供更多的途径。
2.4蒸压加气砌块的环保
在蒸压气砌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材料95%以上是冶金废弃物,而且所用的燃料也是高炉煤气,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消耗了冶金废弃物,因此,蒸压气砌块的生产成为了冶金废弃物环保节能产业的又一大突破口。
3如果该工序对带式冷却机的低温废气余热和烧结机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计算回收的余热发电。
从全球范围来看,日本企业无疑在这方面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下面分别列举几个例子。
3.1冷却机余热回收。
分开路流程和闭路流程开路流程即余热锅炉废气(约150~200℃)排入大气后将不能得到回收利用。虽然该流程具有设备简单,易于实施的特点,但该流程中产生的热能将不能被充分利用,且排放的热废气含尘量高,极易造成环境污染。闭路流程即余热锅炉产生的废气可以得到返回作冷却机的冷却介质循环使用。该流程热废气含尘量虽然也很高,但热废气不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并且热能可以充分利用。
3.2烧结机烟气余热利用
该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晚,回收方法单一,且有蒸汽产生。但在方法上也分为开路回收和闭路回收两种。
4结束语
一、现阶段国内主要建筑废弃物的种类
建筑废弃物又称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余泥、余渣、泥浆及其他废弃物。按照来源分类,建筑废弃物可分为土地开挖、道路开挖、旧建筑物拆除、建筑施工和建材生产五类,主要由渣土、碎石块、废砂浆、砖瓦碎块、混凝土块、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料、废竹木等组成。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废弃物成分有所不同,其基本组成一致,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
二、国内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受资源、观念、政策法规影响,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在我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城市每年产出垃圾约为60亿吨,其中建筑垃圾为24亿吨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40%。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建筑垃圾进行轻度分拣,回收废金属、废混凝土等,采用这类处理方式的建筑垃圾仅占2%,二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被运到郊外或者农村,买或者租块地,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采用这类处理方式的建筑垃圾约占98%。这种不合理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农田、增加了运输成本,还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使得建筑垃圾成为我国废弃物管理中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内一些建筑公司在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三、可再生建材也称绿色建材的发展
(一)绿色建材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型建材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绿色墙体材料具有的特点来看,发展绿色墙体材料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
(二)绿色墙材的特点明显
1.节约资源:制造此类材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废弃物作原料
2.节约能耗:既节约其生产能耗,又可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
3.节约土地:既不毁地(田)取土作原料,又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4.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可清洁生产的生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或极少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大幅度减少噪声,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5.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因此,发展绿色型墙体材料有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任务的实现。
新型绿色墙材包括农业废渣类、建筑垃圾类、石膏类和复合墙体材料等。木材是当今四大材料(钢材、水泥、塑料、木材)中唯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国外的经验表明,只要遵循森林资源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方针,森林资源就可持续发展,木材的供应就能得到保障。木质建材产品中,墙体材料产品充当主要的角色,主要应用于隔墙和复合外墙的内侧。所用的木材并非实木,而是经过加工的人造板材或工程木材,如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定向板、胶合木等。施工应用一般是将木质板材与龙骨配合组成复合墙体,或者与石膏板等其他轻质板材组合成墙体。随着矿石类资源的日益衰竭,木材这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必将会受到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木质墙材产品属于绿色墙体材料。
四、发展绿色建材和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放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战略高度坚持不懈地推进,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优美型社会的战略任务。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突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低碳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热门话题的时候,如何节约能源,推广新型建筑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1108)
摘要:调研了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大宗固体废弃物在建设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对比研究了建材行业各类固废的利用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了上海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认为,应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建设领域;经济效益;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30-04
收稿日期:2014-12-17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13XD1422800)。
作者简介:杨利香(1982-),女,上海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新型建材研究工作。
自“十一五”以来,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但由于固废种类繁多,信息散杂,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认知和了解并未随行业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利废水平、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基础数据缺失,不利于固废综合利用科研、管理、规划等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与进一步壮大发展。
建设领域中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是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消纳途径。本文在对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一些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情况,总结了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调研方式及内容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类,选取了50家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企业较多的为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占总调研企业数的48%,其中又以加气砌块、小砌块和蒸压灰砂砖、多孔砖的生产企业为主;其次为混凝土行业,占总调研企业的22%;另外还包括2家水泥生产企业、3家砂浆生产企业、5家市政材料生产企业和5家其他类型的企业。
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等。其中,固废利用量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品配比、废渣掺量报告、原材料采购单、产品供应合同等计算;产值、免税与利润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值、免税、利润报表等计算;节能与减排依据产品中废弃物掺量及废弃物所替代原材料的生产能耗、碳排放量计算。
调研企业行业分布见表1。
2 结果分析
2.1 固废资源化利用情况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减轻了废物堆积造成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替代天然原材料减少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矿选矿碎屑(粉末)、冶炼废渣、建筑垃圾、河道淤泥(淤沙)等。
大宗固体废弃物在不同行业中的利用量及节能减排效益见表2。
由表2可知,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固废利用总量为180.2万t,其中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利用总量达178.9万t,占总利废量的99.4%,其资源化利用节约了标煤5.52万t,减少碳排放34.77万t。
碎屑、建筑垃圾主要用于替代天然骨料,其利用量分别达71.5万t、44.4万t,在所有固废中利用量最大。天然骨料的生产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较低,因此用碎屑、建筑垃圾替代天然骨料的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粉煤灰、脱硫石膏主要用于替代胶凝材料,其利废量略低,分别达25.7万t、22.5万t。水泥一直是建材行业的能耗及碳排放大户,采用粉煤灰、脱硫石膏替代水泥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节能量分别达2.89万t标煤、2.51万t标煤,减排量分别达18.31万t、16.12万t。
淤砂(淤泥)主要用于替代天然砂,利用量达13.5万t,废沥青、冶炼废渣利用量较少,其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2.2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分析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见表3。
2.2.1 不同行业利废情况
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水泥行业产量大,是当前消纳固废的主要途径,其利废量分别占利废总量的35%、34%和20%。其中混凝土和水泥主要利用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墙体材料还利用了脱硫石膏、淤砂(泥)等。砂浆和市政材料主要利废种类为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脱硫石膏、淤砂(泥)、废弃沥青等,但利废量较小,仅分别占利废总量的4%,具备进一步消纳固废的潜力。管材、再生塑料等其他领域的利废种类较杂,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因其产量较小,利废空间有限,约占利废总量的3%。
2013年上半年不同行业利废情况见图1。
2.2.2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其中墙体材料和砂浆年产量较高,相应产值达2.4亿元和2.3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8.2%和27.6%;其他类行业尽管总产量不高,但产品单价较高,总产值达1.8亿元,占总产值的21.2%;水泥行业利废产值达1.3亿元,占总产值的13.2%;而混凝土和市政材料产值占比最低,不到5%。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免税,由于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等政策对利废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其中墙体材料中纸面石膏板及其他类的再生塑料等产品利废率较高,享受税收优惠力度较大,免税额分别达3 109万元和2 626万元,占总免税额的37.5%、31.7%;而水泥、砂浆、混凝土和市政材料行业免税水平普遍较低。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利润,其中墙体材料利润达2824万元,占总利润的96.8%;砂浆、其他类及市政材料的利润其次,分别占总利润的32.8%、15.6%、8.3%;混凝土利润微薄,仅占总利润的0.9%。对比不同行业的产值、免税及利润可以发现,产品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减免税补贴获得。除了砂浆产品外,其他利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市场售价,需依靠免税补贴才能维持产品的生产运营。而水泥行业现有的免税补贴政策不足以抵消生产成本与市场售价的差额,利废产品利润为负。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资源化利用企业利废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建设领域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
目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废弃物比较集中、单一,主要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66.7%。尽管建筑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远大于工业固废,但其利用量仅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30%。由于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的制约,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较低,困扰着上海市生态环境。
3.2 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
建设领域中不同行业的利用量不均衡。本次调研企业所用废弃物大部分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墙体材料行业,而砂浆、市政材料利用废弃物量均只占4%。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建设规模息息相关,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成熟,城市建设规模增长将日趋平缓甚至下降。若不积极拓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范围和效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废弃物利用总量下降,大量废弃物积压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3.3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
水泥、混凝土生产行业是利废大户,消纳固废量占总量的50%以上。但水泥、混凝土产值、免税及利润均较低,其中水泥的资源化利用产品利润为负,废弃物的利用并未给水泥生产行业带来效益。可能是由于综合利用技术成本高,免税额度相对较小,企业利用固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固废在该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4结论与建议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2万t,节能量5.5万t,减排量34.8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该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但存在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等问题。
针对上海市建设领域的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建议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城市固体废物,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攻关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拓宽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成本、高利用率、高品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提升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废弃物排放、生产、利用等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强数据监控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生和利用趋势,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和分阶段重点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行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情况,调整对相关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调控杠杆作用,推动行业发展。加强水泥生产行业的免税额度,促进固废利用在水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
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2008.
(责任编辑/陈 军)
辽宁省召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
近日,辽宁省服务业委组织召开了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会议旨在促进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研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发展之路。
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大连环嘉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辽宁省重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企业家们汇报了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发展思路,以及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近两年,受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实体经济低迷的影响,再生资源主要品种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率大幅降低,经营比较困难,但行业龙头企业的重点回收品种相对稳定。同时也存在税负不尽合理、规划执行难、社会认知度不高、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等掣肘行业发展的问题。
辽宁省服务业委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企业家的发言,就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意见。
创新发展思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公益性、微利行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辽宁省服务业委一定会全力支持,希望企业家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新兴商业模式,努力探索回收体系建设发展新渠道;要拓宽回收领域,加强对废旧商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掘废旧商品剩余价值,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型社会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喜闻乐见,要走进公共机构、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共同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行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会同规划等部门科学制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十三五”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经市政府通过后,提高规划的执行力。
拓宽发展渠道。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要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做法,适应市场新形势,借势做大做强,要形成部分重点品种上建回收网络、中连物流、下接利废产业的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方式调查建议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construction waste gener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not be ignored. Through site visits construction site in Nanjing, and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mainly on the Nanjing in recent years, the gen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construction area and construction waste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and for reasonable suggestion, the problem from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al, legal,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model practicabl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Nanjing.
Keywords: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Methods of investigationSurveyProposal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如火如荼的推进,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带来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市政与民用建筑设施的新建、改造、更新与扩建都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垃圾)。面对巨大产量的建筑废弃物,如何合理的处理和再利用成为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步骤。南京市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举办2014年第二届国际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任务,南京更要做好有关建筑垃圾的处理的事宜,为世界展现古城南京的魅力。
鉴于此,课题组进行了关于建筑垃圾的调查。通过对南京周边一些开发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讨论目前建筑施工垃圾管理及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建筑施工垃圾管理及回收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南京市建筑施工垃圾产生的来源及处理方式
课题组调研了南京市部分在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初步了解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式。见表1
表1 南京部分施工现场垃圾的产生及处理
对不同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方案的建筑工地,其建筑施工垃圾的组成成分所占比例大不相同,;而不同工地产生的垃圾数量也因施工和管理情况的不同差异很大。课题组又查阅了一些文献资料(如表2),了解到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单位建筑面积的垃圾量及其组成。
表2不同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中单位建筑面积的垃圾量及其组成
单位建筑面积垃圾量(Kg/m2) 50~200 45~150 45~150
2南京市近几年的建筑施工面积与垃圾产量的分析
南京市2005-2010房屋建筑面积与垃圾产量分析表
表中数据来源《南京统计年鉴》以及南京市统计局
根据表1数据以及2005—2010年建筑业竣工面积测算关系,中国现阶段每建筑1×104m2 ,就会产生废弃砖和水泥块等建筑垃圾550t。因此,计算建筑施工垃圾时,按1×104m2建筑施工面积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50t,以此推出表3、表4中数据。
表3:建筑垃圾产量随年份变化(2005-2010)
表4:垃圾年产量相对于上年增长(2005-2010)
3建筑施工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由表1可以看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垃圾大致有9个种类。工地操作人员给出的处理方式是最常见的现场处理方法(表1)。虽说也有“集中回收,交由废弃物回收站进行进一步处理”的信息传达出来,但还是略显笼统,细究追问下,现场操作人员也无法具体给出集中回收运走后到底是如何处理的。由此,南京地区建筑废弃物处理上面临的问题也可见一斑。所以要解决建筑垃圾问题,首先要找出其存在的原因。
3.1现场管理粗放,回收利用率低
我市以往对于城市建筑垃圾只是采取以下几种简单的方法进行处理,并且都是事后处理,缺乏现场严格的管理制度,现场管理粗放,回收利用率低。程度最严重的是材料加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材料加工是对建筑废弃物产生量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原因。材料在加工下料时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边角余料,例如钢筋切割为设计尺寸时产生的钢筋头,木模板拼接时切掉的多余边料,砌块砍砖产生的碎块,瓷砖为了适应结构尺寸切掉的边角余料等等。这些加工活动发生频率高,产出的建筑废弃物数量也最多。而这些废料大部分以“集中外运”的方式运送进入废弃物处理厂,最终与城市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使得原本就满负荷运行的废弃物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没有把边角材料利用好,只是简单的当垃圾处理了,回收率几乎等于零。
3.2中转、运输系统配备不到位,环境污染较严重
在南京部分工地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工作人员所称的“待集中清运”的废弃物中仅有砖石混凝土等会集中起来用于铺路回填,其余大多都随意散落在地。可以看到,废弃物的存放,运输环节还存在较大问题。
下图一和图二是从工地实拍的施工现场的垃圾存放图:
图一 图二
中转、运输系统主要问题在于:1.城市区域内建筑垃圾的回填、消纳点较远,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2.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渣土等的飞扬撒落,影响市容与大气环境;3.清运市场混乱。建筑垃圾运输市场最低价中标的规则使价格恶性争夺市场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企业甚至以偷倒乱倒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弥补成本,赚取非法利润。
3.3 “三化”处理率较低,处理方式较为落后
“三化”指的是建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关键词:城市化 建筑垃圾 资源化处理
基于镇江市建
1国内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1.1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世界上首次大量利用建筑垃圾的国家是联邦德国,在二战后的重建期间,循环利用建筑垃圾不仅降低了现场清理费用,而且大大缓解了建材供需矛盾。至1955年末,循环再生了约1150万m3废砖集料,并用这些再生集料建造了l7.5万套住房。德国现有200家企业的450个工厂在处理建筑垃圾,年营业额20多亿马克。
日本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十分重视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将建筑垃圾视为"建设副产品"。从1974年起在建筑协会中设立了"建筑废弃物再利用委员会",在再生集料和再生集料混凝土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并于1997年制定了《再生集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此后相继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拆除混凝土为主的再生工厂。据报道,1998东京都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率已达到56%。日本对于处理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因此,他们制订出相应的规范,建造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与再生骨料。据报道,日本全国建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利用率已超过五成,其中废弃混凝土利用率更高,有的处理废弃物工厂的规模达到100t/h。目前,日本已经掌握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
欧洲共同体国家每年废混凝土的排放量,已从1980年的5500万吨增加到目前的16000多万吨,而废砖排放量将基本稳定在5200万吨左右。显然,废混凝土与砌筑废物的比例已经向废混凝土转移。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实行"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措施将其减量化,并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功能【1】。
1.2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
据权威资料表明,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80亿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4亿至32亿吨。根据专业人士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万吨建筑垃圾。我国每年因拆除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2亿吨以上,新建建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大约1亿吨,两项合计约3亿吨。我国现有建筑400亿平方米,按照建筑物使用周期70年,年均建筑拆除5.7亿平方米,年均产生建筑垃圾4-6.8亿吨,加上建筑施工、建筑装修等事项,年均合计产生建筑垃圾5-7.8亿吨。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新产生的建筑固体废弃物又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中国垃圾处理起步较晚,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垃圾数量不断猛增,曾出现垃圾包围城市的严重局面,污染形势日益严峻。长期以来,巨量的建筑垃圾,在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的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埋下了更多的污染隐患。据了解,近年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处置场所,城市大量建筑垃圾多采取扔弃、填埋等简单方式处理。侵占土地、随意丢弃填埋、到处粉尘飞扬,乃至下雨天从垃圾堆流出的污水,只是建筑垃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的冰山一角。据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等属于难以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它们被埋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2】。
2 镇江市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的产生与人口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目前据2014年人口最新数据,镇江市人口为313.4万,以此预估镇江市建筑垃圾产量约为600万吨左右。由于镇江市建筑垃圾回收处理起步较晚,所以其中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所占数量相当的少,再生利用效果相对较差。
此外镇江市已在2009年时出台了有关建筑垃圾的相关处理情况的相应文件,主要目的是不影响城市的市容,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但,其中涉及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的的内容很少。
据了解,近年来镇江市建筑垃圾的产生呈现出数量巨大、产生周期集中等新特点,要改变目前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主要还是采取回填、填埋和露天堆放为主的状况,急需寻找新的处理渠道,以科学、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并以资源化处理为主,工程弃土将以回填、复垦、覆土绿化为主,逐步降低以回填和填埋方式处置建筑垃圾的比例以新型的资源化处理基地替代传统的消方式。
概括起来,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侵占土地
目前镇江市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堆放。据估计,每堆积10000t建筑垃圾约需占用0.067hm2的土地,镇江市近郊处常常是建筑垃圾的堆放场所,建筑垃圾的堆放占用了大量的生产用地,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如不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侵占土地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