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废弃物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国内迅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以及 “旧城改造”、缺乏充分规划的“拆旧建新”等行为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拆除废弃物与新建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量,我国建筑废弃物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废弃物总量的30%~40%,而我国目前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仅处于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的角度出发,仍旧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体系限制了废弃物管理的发展。
1、建筑废弃物的概述
建筑废弃物可直接或间接污染环境,一旦建筑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或潜在的污染变成现实,消除这些污染往往需要比较复杂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耗费较大的代价进行治理,并且很难使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复原。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等。
建筑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对环境和资源再生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废弃物管理的现状
发达国家大多实行的是“建筑废弃物源头消弱策略”,即在建筑废弃物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废弃物则采用科学手段,使之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建筑废弃物中的许多废弃物经过分检、剔除或粉碎后,大多可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
国外许多国家采用了“谁生产废弃物,谁负责谁付费”的观念,一方面可以使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减少建筑废弃物的危害;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政府减少负担,更好的履行其监管和指导职责。
我国大陆地区,长期以来对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没有很大重视,绝大部分建筑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便采用露天堆放和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但侵占了土地资源,而且在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由于我国大陆地区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落后,以及建筑队伍自身环保意识较差;加上政府缺乏对产生大量建筑废弃物企业的约束机制,致使我国大陆地区建筑工地的施工废弃物量较大,且大都未加以再生利用。
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面临的挑战:①粗放式建筑活动对推进建筑废弃物管理形成巨大阻力。粗放式建设增加建筑施工废弃物的产量,也增加建筑废弃物处置的负担。②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体系基本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及管理与执法混淆,限制了废弃物管理的发展。③科研投入不足。我国在促进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与市场化处置方面的相关操作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薄弱,对发展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与市场化形式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形成了不小的阻力。④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至今尚无一部国家的关于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对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回收利用率、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种类等相关的内容,没有在现有的法律中体现。⑤缺乏政策引导。目前我国还没有计划地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工作,对建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缺乏政策引导作用。⑥建筑废弃物排放收费标准低。目前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处置收费普遍过低,难以激励建筑商对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热情,加上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的再生建筑材料的销售价格又较原生材料高,这使得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很难有销路。以上因素导致我国目前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未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我国建筑废弃物发展的探索
随着我国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废弃物的产量逐年增多,从源头削减,减少产生量,将建筑废弃物的“末端处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应当成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新模式。
3.1“全过程管理”的含义
“全过程管理”首先通过人的行为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其次是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和转化资源利用,最后才是对剩余物的无害化处理。这是以一次资源节约和二次资源利用为重点的管理,这将使城市对废弃物管理投入逐步下降,也可以使城市生产体系对原物料物流需求下降,即可在不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达到管理目标。因此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全过程管理”,可以从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个方面入手。
“减量化”不仅通过处理与利用对已经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进行减量,而且应该延伸到对产生源头的控制与管理。
“资源化”应该从产生点的贮存、收集、清运阶段即开始进行,从而成为贯穿整个城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的指导原则。“资源化”通过可回收产品的设计、分类收集,使废物流组成特性更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过程的要求。回收是“资源化”多种途径中一种主要的途径。
“无害化”的实现不应再单纯被看作是处理处置过程的任务,分类收集用于对建筑废弃物中有害成分进行分类管理,作为更经济与可靠的无害化方法而更应得到强调。
3.2从源头消减建筑废弃物产量的效益分析
建筑废弃物中可回收利用成分所占比例很大,在建筑工地就可以直接将拆除垃圾回收利用,如混凝土碎块、废旧砖块等破碎后用作再生骨料,废钢材、木材直接送入城市废品回收系统。从源头减少很大部分废弃物的产生量,不仅可以节省运输费用、清扫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同时再生骨料的运用还可以降低建设成本,送人城市回收系统部分的废弃物还能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随着最终处置部分的减少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为了有效地进行建筑废弃物的“全程管理”,有必要在管理体制、运行方式、资金渠道、处置方式、公众意识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达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逐步实施分类收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回收
城市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源头分类工作的成功与否。鼓励建筑商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或鼓励从事分类收集的企业出现等,也可以将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置方案作为建筑工程招投标中的一项参考内容,从而加快建筑废弃物分类收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和减少资源消耗、加快保护环境的建设步伐。
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使用标准
建筑材料中主要材料如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存在日益短缺的问题,因而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和有意义。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首先需要深人研究,因为建筑废弃物和原材料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结构、强度、力学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政府投入一定的科研资金,加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工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操作使用规范,以保证建筑再生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广泛性和合理性。使建筑废弃物处理的科学化、持久化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大立法,使建筑废弃物处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法律法规是一种外部强制力,也是减轻建筑废弃物环境影响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一部专门针对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法律,这样就削弱了建筑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效力和处罚力度。通过立法,在法律中体现禁止填埋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内容,使建筑废弃物处理能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3转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现建筑废弃物“全程管理”,应当政企分开,政府负责宏观规划、协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垃圾管理应当由“末端”治理转变为“全程管理”,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进行建筑废弃物的收集、分类、中转运输和处理处置等具体工作。同时应当将一部分资金投入用于“全程管理”的前期补贴,以减少处理的总投入,以达到最少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环境效益的目的。
3.4提高“全程管理”意识
实现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将建筑废弃物管理由过去的清运、填埋的“末端”处理,扩大到生产、流通、消费、收集和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民积极参与、监督实施。通过宣传使“全程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公众明确建筑废弃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它的利用关系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逐步实现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的最终目标。
4、总结
建筑废弃物的再利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难题,将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研究技术方案和经济方案的可行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处理建筑废弃物管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贤国等.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建筑技术,2000,31(05).
[2]黄亮.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9.
[3]秦月波.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方法与相关法制保障研究.南京林业大学,2009.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开展“地沟油”整治和落实餐厨废弃物管理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来抓,按照“源头治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原则,将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促进全市“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力实施“地沟油”集中整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仔细排查、清理和取缔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置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集中整治、企业参与、统一收运、定点处置等办法,建设餐厨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推行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再利用的运行模式,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从根源上杜绝“地沟油”,实现全市无“地沟油”的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职责分工
(一)畜禽养殖环节专项整治。
加强畜禽养殖环节使用餐厨废弃物饲养畜禽的监督管理,联合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对已查明的使用餐厨垃圾的养殖户进行清理排查,查明是否存在收集和买卖餐厨废弃油的行为,追查和捣毁“地沟油”加工窝点,查明“地沟油”销售渠道,阻断、摧毁“地沟油”加工销售网络和利益链,严惩违法犯罪人员。
(主要责任单位:市农委)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专项整治。
规范食用油生产行为,督促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对油脂生产企业、食用油生产作坊的监督管理,加大食用油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油料、过期霉变油料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积极引导生产加工单位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升级改造,查明油源购进渠道,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及在生产中掺杂掺假的行为,依法查处生产“地沟油”的行为。
(主要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专项整治。
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食用油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整顿和规范食用油流通环节经营秩序,重点排查集贸市场、食杂店等粮油经营户,督促经营者建立食用油购销台账,实现食用油安全的可追溯性;依法查处经销“地沟油”的行为,杜绝“地沟油”流入市场;会同城管开展联合检查行动,重点对流动小吃摊点用油情况开展检查,依法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的行为。
(主要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环节专项整治。
严禁“地沟油”掺入食用油及不合格食用油上餐桌,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重点开展对小餐馆、小吃店、火锅店、学校食堂、工地食堂等单位用油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查进货查验记录,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对来历不明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油追溯其来源,依法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的行为;同时加强对餐饮单位废弃物处置的管理,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督促餐饮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查明餐厨垃圾(泔水)的去向和用途,并将使用餐厨垃圾的养殖户信息反馈市农委。
(主要责任单位:市食药监局)
(五)畜禽屠宰环节专项整治。
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点)处置动物油脂、内脏、皮毛等废弃物的监督管理,督促建立屠宰加工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查明废弃物的去向和用途,并将使用屠宰废弃物加工的信息反馈市质监局。
(主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六)市公安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在整治过程中的联合执法行动,对涉嫌犯罪的立案查处。
(七)市监察局负责行政监督,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对整治过程中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对因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行动自2011年4月开始,11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第一阶段(4月20日-5月10日)动员部署和排查摸底阶段。
各级各部门按照本方案具体要求,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将目标、责任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切实承担整治和监管责任;积极督促餐饮单位和屠宰单位建立相关废弃物台账,基本查明相关废弃物的去向和用途。各有关单位于5月10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报送市食安办。
(二)第二阶段(5月11日-10月31日)集中整治和督查阶段。
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单位,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重点加强对小餐馆、小吃店、流动小摊贩、食品小作坊、使用餐厨垃圾废弃物的养殖户的集中整治力度,发现线索要一查到底,严惩制、售、用“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市食安办要定期组织对各部门的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三)第三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总结经验和完善机制阶段。
各级各部门对整治工作进行自查,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价,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并于11月25日前将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送市食安办。市食安办要撰写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我市“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监管长效机制,及时报送市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严格按照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措施、目标和责任,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排查到位、处理到位,确保“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为加强对我市“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的专项整治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卫生局。
(二)明确职责,加大打击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对非法收集、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一律取缔,对违法经营、使用“地沟油”的单位一律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一律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及时核实举报线索,发现问题要一查到底,并及时报告市食安办和通报相关监管部门。
(三)突出重点,强化工作效率。各级各部门在查处非法使用“地沟油”方面,要以食品小作坊、小餐馆、流动小吃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店等为主要对象;在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方面,要以使用餐厨垃圾养殖户为突破口,进一步追查制售黑窝点;在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以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为重点,逐步向农村延伸。
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地沟油”集中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开展对油脂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食用油经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依法取缔和惩处一批涉及“地沟油”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有效规范食用油生产经营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工作任务
(一)各村居干部要全面摸底排查本辖区食用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经营单位排点是食品批发店、便利店、食杂店,餐饮单位排点是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学校食堂、工地食堂、小餐饮店(含小吃店、早餐店、流动油炸烧烤店、大排档等)。
(二)各村居主要检查本辖区食用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存在生产经营使用“三无”食用油或使用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的,要立即向镇食安办汇报。
(三)各村居要及时将摸底排查情况上报镇食安办,并于9月1日前将本辖区食用油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名单上报镇食办安。
工作步骤
集中专项整治行动自2010年8月26日开始至9月8日结束,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8月26日-30日)为动员部署和调查摸底阶段。各村居要根据方案要求,制定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对集中整治进行动员部署并进行调查摸底。
(二)第二阶段(9月1月-9月5日)为集中整治阶段。各村居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重点单位,集中力量开展整治工作。
(三)第三阶段(9月6日-8日)为总结完善阶段。各村居总结专项整治经验,进一步完善“地沟油”监管制度,并于9月8日前将集中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报送镇食安办。2010年9月中旬,镇将结合督导检查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对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完成。各村居要站在“保民生、促和谐、维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地沟油”集中专项整治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实施方案,严密部署,落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将目标、责任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做到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管理;方案;现状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17-02
近些年来,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城市的固体污染物越来越多,而随着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产生的固体污染物也在不断增多,并且都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目前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采取有效的创新方案来解决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1固体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般来说,固体废弃物如果堆放的量太大,占地面积也会增大,它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就很难分解,并且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下还会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从而会严重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气。相关环境治理部门长期以来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还比较薄弱,因此近些年固体废弃物已经成为造成社会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1.1对水源的污染
社会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如果被直接倒入河里,或者它们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入河里,还有可能渗入到地下水之后再进入到水循环,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水中的各种重金属含量超标,从而可能导致水中的各种生物中毒,基因变异或者死亡,人吃了有毒的水产品,喝了有毒的水之后将严重的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进而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
1.2对土壤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也叫固态垃圾,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所产生的,随着固态废弃物越来越多,需要占据大量的土地堆放,之后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会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将会逐步的渗入到土壤中,从而污染土壤,固体废弃物如果不尽快处理,堆放的时间太久,它所占用的土地区域以及周围的一些土地资源都有可能失去使用价值。
1.3对空气的污染
固体废弃物一般是由很多的生产生活垃圾所构成,这些垃圾如果不能尽快的进行合理化处理,长期存放下去就会产生很多的有害气体,并且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导致周围的空气质量降低,另外,这些有害的气体还会在风力的吹动下,迅速扩散到其他地区,对生物,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危害很大。
2固体废弃物现状及环保管理问题
2.1城市及农村固体废弃物的现状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城市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被固体废弃物包围着,并且每年都在逐步增加,问题比较严重。固体废弃物的长时间堆放不但影响城市的整体环境,同时还会释放出很多有害物质给城市的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城市的固体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多年前,农村的废弃物大部分都是由厨房产生,这些垃圾对环境构不成太大的危害,一般都能够自生自灭。可是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硬质塑料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很大;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粪便;人们生活过程中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加大,如,包装袋、电池、尿不湿等等;再加上现在很多企业在逐步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虽然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农村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危害。以上的这些因素都在使农村的环境不断恶化。另外由于农村的人口居住比较分散,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又很难进行统一处理。
2.2固体废弃物环保管理的问题
近些年以来,我国在对全国固体废弃物的环境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如下:第一,历史遗留的问题太多。我国公民近些年才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有了一定的认识,过去的很长时间,我国有太多的固体废弃物没有得到处理,如果把这些遗留下来的固体废弃物全部处理完,需要太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第二,执行力缺乏。虽然我国关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可是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督和治理的意识,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第三,主动性不强,认识不够。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和公民的意识重心都会放在经济建设方面,这个过程中就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公民主动参加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积极性不高;第四,财力不足,治理能力有限。近些年政府和公民虽然对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产生了一定认识,可是由于财政力量不足,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能力受到了限制;第五,治理的技术和设备发展过慢。这两个发面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目前对固体废弃物的治理;第六,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虽然我国政府以及公民在固体废弃物的环保管理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工作,但是由于治理方案比较少,又缺乏长远以及整体的规划,在整个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限制。
3固体废弃物环保管理的创新方案
由于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性很大,国家和社会必须要把它列为环保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时对固体废弃物环保管理的改革创新是极其重要的。接下来主要研究以下几种创新方案:第一,回收再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这种废物再利用的方法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能量转换、物质转换和物质回收;第二,复合再生。固体废弃物通过工艺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得到很多的原材料,可以用来复合再生,之后再通过多种的组合形式产生更加独特的复合材料;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力很大,要加强它的环保管理,这时就更加需要健全的法规来进行约束,通过政府来加强管理。
4结论
综上所述,固体废弃物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大,而目前国家对其处理的现状又不是很乐观,所以国家和社会必须要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加强对固体废弃物环保管理的同时,采取创新的处理方案去处理城市和农村的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污染控制司.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40-48.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循环经济起源于垃圾处理,然后逐渐向生产和消费领域扩展和转变。因此,有人称德国的循环经济为垃圾经济。到目前为止,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2年到1996年。这是一个从强调废弃物的末端处理到循环经济模式被正式确认的探索转变过程。第二阶段,从1996至今,这是循环经济大规模开展并不断完善的过程。
1972年,德国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出台,标志着德国循环经济探索的开始。
二战结束后,德国致力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德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德国的生活和工商业垃圾也成倍增加。在1972年以前,这些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堆放或焚烧。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西德)大约有5万多个垃圾堆放场,且大部分管理混乱。为使垃圾处置规范化和关闭原来不合理的垃圾场,改善环境质量,1972年出台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废弃物处理法。该法律确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几个关键原则:无害化;处理责任的划分;污染者付费等,开启了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
1973年,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使德国意识到垃圾中所蕴含的资源和能量。1975年,德国政府了第一个国家废物管理计划,该计划的目标包括:废物处置的优先顺序是预防―减少―循环和重复利用;在污染者付费原则之后,针对处置进行成本分担。该计划实现了从废物处置向废物经济的转变。
1986年,针对垃圾变得越来越多的现实,德国政府在1972年法律基础上修订颁布了《废弃物限制处理法》,规定了预防优先和垃圾处理后重复使用原则,并首次对产品生产者的责任进行了规定。发展方向从“怎样处理废弃物”的观点提高到了“怎样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和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物”。在此基础上,德国于1991年通过了《包装条例》,要求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义务,设定了包装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目标。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国家法律中出现循环经济概念,把废弃物处理提高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并建立了配套的法律体系。
在《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生效后,德国的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企业以及普通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德国的循环经济正向整体性物质流管理阶段迈进。
二、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和成绩
(一)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法律框架
1996年出台的《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是德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该法把循环经济定义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明确企业生产者和产品交易者担负着维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责任;该法明确规定了废弃物管理处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首先,是尽量避免和减少废物的产生,其次,是对垃圾进行最大限度的再利用,在确定无法再利用的时候才考虑进行销毁等清除处理。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不得威胁到人类健康、动植物、水源、土壤等;该法明确了德国环境政策原则:预防,通过源头防控使废物产生最小化。使污染者负担原则,排污者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义务和费用。官民合作原则,经济界、公民以及社会团体应参与解决环境问题。
在这一法律框架下,德国根据各个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促进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比如《饮料包装押金规定》、《废旧汽车处理规定》、《废旧电池处理规定》、《废木料处理办法》等。
德国自颁布《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以来,家庭废弃物循环利用率1996年约35%,到2000年上升至49%。目前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德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每年的营业额约410亿欧元,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机会。
饮料包装再利用德国从2003年10月开始颁布法律对汽水瓶收取押金。该法规规定,在购买饮料时,每个1.5升容量以下的瓶装或者罐装饮料要收取0.25欧元押金,1.5升以上收取0.5欧元。尽管该法规给消费者和商家都增添了不少麻烦,但最终还是得以顺利实施。
冶金行业资源再利用冶金生产中会留下大量矿渣。德国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大部分被处理成可以替代天然石料的建筑材料,一部分被作为生产水泥的矿渣利用,另一部分甚至被作为化肥使用。70%以上的粉尘和矿泥也被重新利用,其中大部分通过烧结设备处理重新进冶金程序。
废旧钢铁的回收2002年,德国有2000万吨废铁在本行业被重新利用。
废旧汽车再利用废旧汽车的最后一个所有者可以将汽车免费交回到生产厂家或者进口商。生产厂家和进口商有义务收回废旧汽车并支付相应的费用。到2006年,至少要将85%的废旧汽车进行重新利用,到2015年要达到95%。另外,从2003年开始,禁止汽车生产商使用镉、汞、铅等重金属。
废旧电子设备再利用根据欧盟统一规定,电子产品生产商可以展开生产的前提是必须建立处理和再利用废旧电子产品的设施。从2005年开始,消费者可以免费将废旧不用的电子产品交生产厂家处置。从2006年开始,电子设备生产也不允许使用某些重金属。
旧电池回收德国的电池生产商和进口商成立了一个共同的回收处理网络,负责回收境内生产的所有旧电池,并对其进行环保处理或者再利用。
废油再利用出售机油的公司必须要有能回收废油的装置,否则必须出资委托别的回收公司回收本公司出售的机油。只有对不含有毒物质的机油才可以进行再处理。禁止在废油中混合溶剂或冷却剂等物质。
(二)建立垃圾处理的监督机制
德国建立了专门的监督企业废料回收和执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机构。生产企业必须要向监督机构证明其有足够的能力回收废旧产品才会被允许进行生产和销售活动。
根据法规,每年排放2000吨以上具有危害性垃圾的生产企业有义务事先提交垃圾处理方案,以便于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企业必须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控制垃圾的产生,必须有措施保证垃圾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并对环境不造成危害。某些产品只有在保证其产生的垃圾可以得到符合规定的利用和处理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生产和销售。所有的企业必须有分离垃圾的装置,将废纸、玻璃、塑料以及金属等废料分开放置,保证所有的废料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再利用。
针对一些需要监督的垃圾的处理,垃圾产生者、处理者以及有关监督机构事先会共同制定一个垃圾处理方案。监督机构承认这个处理方案后,会向垃圾产生者和处理者出具一个“垃圾清理执照”。在每次运输处理垃圾时,会有“跟踪单”来记录垃圾流动的过程,以便监督这次垃圾处理是否根据拟定的处理方案进行。
德国各地都有为企业提供垃圾再利用服务的公司,向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垃圾回收处理等服务。一些国营公司有义务负责区内企业的垃圾回收和再处理。此外,德国的私营垃圾处理公司也发展迅速。
(三)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在包装回收系统实施“绿点”计划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非盈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可以起到政府公共组织和企业盈利性组织所没有的作用。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就是一个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回收中介组织。
DSD是德国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DSD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机制,政府除对它规定回收利用任务指标以及进行法律监控外,其他方面均按市场机制进行。DSD1998年的运作出现赢余,由于它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因此盈利部分于1999年作为返还或减少第二年的收费。DSD的中介性表现在它本身不是垃圾处理企业而是一个组织机构,它将有委托回收包装废弃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绿点”的标志为一个首尾相连的绿色箭头构成的圆圈,远看形似一个绿点,意为循环利用。任何商品的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并为处理自己产品的废弃包装交了费。现在,欧盟有10个国家都在使用这一标志。“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三、启示与建议
(一)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选择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点
我国应把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产出率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重点。“变末端治理为源头和过程防控”。
(二)国家要集中力量组织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建设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应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选择重点企业组织技术攻关,避免把资金用在一般的工程建设中。
(三)在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
资源回收领域涉及行业多、地区广泛、情况复杂,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经验,在一些主要领域分别组建由生产厂家、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组成的全国或区域范围的中介组织,建立起类似德国“绿点”标识的行动计划。
(四)建立完整、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
1.立法要分层次,体系要完整。要尽快出台一部基础性的核心法律,规定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规定一些具有根本指导意义和强制执行的原则和方向;明确具体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法律框架下,各个行业和领域制定具体的实施法规,其中要有明确的技术标准和发展目标。
(一)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包装材料
1.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制作的包装材料
据世界包装组织理事会宣布,欧洲各国在1992年完全禁止使用聚氯乙烯(PVC)包装材料,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材料。德国政府采取措施推动工业界将盛装饮料的PVC瓶改为PET瓶,并要求将80%的PET瓶回收利用。意大利从1990年起,即通知出口商不能使用PVC片泡罩做包装,这种包装的商品不能进入意大利。奥地利从1991年起,禁止或售卖使用PVC包装材料的非耐用消费品和儿童用具。日本严格控制使用不能再循环的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
2.禁止使用含氯氟烃的泡沫塑料
美国纽约州已禁止使用氯氟烃发泡聚苯乙烯制作快餐盒和咖啡杯。康涅狄格州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聚苯乙烯制作的包装材料,从1995年初开始,在消费品包装方面禁止使用不能回收物质。美国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1981年9月法规,对丙烯晴加以限制,并禁止使用含多氯联苯材料。
欧共体环境部长理事会决议,为保护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决定提前停止生产氯氟烃,要求在1997年全面实行。在此之前,德国、丹麦和英国早已先后停止生产氯氟烃。
3.限制使用不能再生或不能分解的原料
1993年美国加州规定,所有的硬塑料容器必须可以再利用,或按1991年的10%减少原料用量,或包含25%的可回收物质。明尼苏达州议会通过一项禁令,禁止食品店和餐厅使用不能再生的塑料容器。
欧共体规定,包装用品的设计、生产必须符合能再利用和再生的要求。对不可回收及不可分解的原料将制定管制新协议。
意大利从1991年起规定,制作购物袋等包装物所用的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此外,意大利与日本都规定对工业先进国家的出口包装所用塑料必须是生物分解性塑料。
(二)实行木质包装材料管理规定
2002年3月5日国际植物检疫措施临时委员会根据《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通过了《国际贸易中的木质包装材料管理准则》,并以第15号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15)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因为它是根据IPPC制定的,故也称为IPPC标准。
ISPM#15(IPPC标准)颁布后,美欧国家都先后将该标准转为本地区/国家标准而采用。从2004年1月2日起,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已采用ISPM#15标准;从2004年7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也采用IPPC标准。
根据新标准规定,所有入境木质包装必须按照ISPM#15(IPPC)的要求,进行热处理或溴甲烷(methy bromide)熏蒸处理,并且加贴证明经处理的、IPPC批准的国家标识。
美国新标准规定,无论是否实际用于包装货物还是作为货物进口,入境木质包装要进入美国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热处理和溴甲烷熏蒸处理
热处理标准:热处理必须达到木材中心温度不低于56℃,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溴甲烷熏蒸处理标准:溴甲烷熏蒸密闭时间16小时以上,在熏蒸过程中需按规定对溴甲烷的浓度进行监测。当温度高于或等于21℃时,溴甲烷的初始需达48g/m3,熏蒸16小时时的浓度应为14g/m3;当温度高于或等于16℃时,溴甲烷的初始需达56g/m3,熏蒸16小时时浓度应为17g/m3;当温度高于或等于11℃时,溴甲烷的初始浓度需达64g/m3,熏蒸16小时时的浓度应为19g/m3。
熏蒸后要求:熏蒸之后货物必须散毒,残留毒气浓度必须降低到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和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规定的有害水平之下,确保货物装卸前毒气浓度低于规定水平,确保货物安全使用、储存和运输。
2.处理标识
经过热处理或溴甲烷熏蒸处理的每件木质包装必须在明显的地方加上标识,最好在木质包装的两个相对面有清晰、永久的标识,证明该木质包装已经按要求进行了处理。标识必须包含4项内容:唯一的图形符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两个字母国家代码(木质包装生产国);该国植物保护机构规定的木质包装生产商唯一编码;除害处理类型的缩写(例如HT表示热处理,MB表示溴甲烷熏蒸)。
根据修订后的规定,美国将特别授权动植物健康检疫局(APHIS)的检查人员,在第一口岸发现木质包装没有加贴符合要求的证明已进行除害处理的标识时,将立即被要求退货;当货物和木质包装分离时可能会造成有害物扩散时,必须要求货物连同木质包装一同退运。
欧盟对入境货物木质包装的新规定(2004/102/EG)于2005年3月1日生效。
从2005年3月1日起新制或修理的木质包装必须加上IPPC标识。2005年2月28日前制造和修理的木质包装在2007年12月31日前的过渡期内不必加上IPPC标识,但需加上生产国代码(ISO-Code)、标识加上企业登记号、除害处理方法标识(HT或MB)及去皮缩写(DB)。对于不符合欧盟规定的木质包装,欧盟将在入境口岸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或拒绝入境等措施。
2007年4月1日起,日本将对进口货物的木质包装实施新规定。新规定要求4月1日之后到达日本口岸的货物木质包装,必须按ISPM#15(IPPC)的要求进行有效除害处理,并加上IPPC专用标识。对符合新规定的输日货物木质包装,入境时日方给予正常通关;对未经除害处理、未加上IPPC专用标识、标识不合规范或携带有害生物的违规木质包装,日方将采取除害处理、销毁或退运等严厉措施。
二、包装容器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一)包装容器的结构和容量方面的要求
1.美国等有关规定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医疗、健身及美容药品都要具备能防止掺假、掺毒等防污能力的包装。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为了防止儿童误服药品、化工品,凡属于防毒包装条例和消费者安全委员会管辖产品,必须使用保护儿童安全盖。欧盟规定,接触食物的氯乙烯容器及材料,其氯乙烯单位的最大量规定为每公斤1毫克(成品含量),转移到食品的最大值每公斤0.01毫克。香港卫生条例规定,固体食品的最高含铅量不得超过6ppm。美国进口瓶装烈性酒,瓶装重量要符合以下标准,即1.75升、1升、0.75升、0.5升、0.2升、0.05升,否则不能进口。澳大利亚规定,各种包装的空容积不得超过包装容器的25%。日本规定,容器内的 空容积不得超过容器容积的20%。
2.欧盟有关规定
自2001年6月30日起,欧盟各国必须实施新的限制,任何包装物不得含有超过0.1‰的重金属,否则不得销售。以后,欧盟鉴于循环再造的玻璃容器含铅量甚高,宣布容许玻璃容器在若干情况下可免受重金属含量规定的限制,以鼓励厂商进行玻璃循环再造。
(二)集装箱检验检疫方面的要求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并经各国政府批准的《国际卫生条例》规定:集装箱在离境时,各出口国检验检疫机构应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集装箱实施检验检疫;集装箱到达时,各进口国亦可对到达的集装箱实施检验检疫;各国检验检疫机构应尽可能确保国际运输中的集装箱在装运货物时无传染性物质、媒介昆虫和啮齿动物。
世界各国对出入境集装箱的检验检疫做出了明确规定。如澳大利亚检验检疫局(AQIS)制定的《货物集装箱检验概况和检疫程序》(1999年9月版)规定,只有具备检验检疫机构条件的港口方可进口集装箱,申报集装箱的检疫处理必须是在集装箱到达入境口岸之前;申报人向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提供的单证包括集装箱载货明细单、港务公司或调箱员填写的入境集装箱申报单、有货主或其填写的装载应检集装箱的检疫申报单,其中集装箱载货明细单必须在船到港前5天提供;对集装箱的检验检疫处理包括:(1)对集装箱内外木质结构必须按AQIS认可的方法进行永久性的免疫处理,检验检疫机构比对经永久性免疫处理的集装箱实行注册登记,对未经永久性免疫处理的集装箱,则要求出口国提供有效期为21天的熏蒸证明;(2)对集装箱内外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处理,以防止蜗牛特别是非洲大蜗牛、土壤、植物性材料、动物性残留物,甚至鸟粪等可能携带传染疾病的媒介的传入;(3)对集装箱内应检货物的法定检疫处理。
三、包装废弃物的技术规定和标准
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使消除“白色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据统计,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废弃物的30%到50%,很多国家已通过立法来解决包装废弃物的问题。
(一)欧盟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1991年12月12日,欧共体颁布了关于有害废弃物的理事会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20日,欧洲议会和理事会又颁布了新的额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的指令94/62/EC,并在其官方期刊上颁布了关于该指令的5个协调标准的委员会决议。2004年和2005年,该指令有进行了两次部分修订。
94/62/EC指令对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管理措施做了更明确的规定,并指出措施的首要目的在于防止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其次,基本原则是对包装重复使用、循环再生和其它方式的回收利用,由此减少包装废弃物的最终处理量。
新指令强调,在废弃物管理计划中包装和包装废弃物管理的专门章节中必须符合指令75/422/EEC,新指令也不妨碍关于有害废弃物的理事会指令91/689/EEC。
1994年12月,欧盟通过了《包装指南方案》,而且决定1996年6月在国家立法方面体现出来。《指南》进一步完善了欧盟的绿色包装体系并规定欧盟所有成员国必须建立起包装材料方面的回收系统。《指南》要求各成员国将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率在2005年以前提高到25%,在2008年至2015年间,将本国的包装废弃物再利用率提高到55%以上,其中玻璃包装再利用率达到60%,金属包装达到50%,塑料包装达到22.5%,木质包装达到15%。
(二)美国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注意到处理包装废弃物的必要性,但没有类似于欧盟的包装废弃物法令,而是在美国联邦政府关于包装废弃物的总政策的指导下,每个州采取不同的政策,制定自己的计划,选择自己的方法。如《控制乱丢废物法令》,对于那些容易造成乱丢包装废弃物的工厂,按其每百万元产值征税150美元,美国其他各州也同时跟进。
(三)日本的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
关键词 医疗废物 规范 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通过不断的完善各类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了医院及周边环境,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流散;现将管理的措施报告如下。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成立了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领导及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各自在管理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和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医院感染办负责拟定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督查[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为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定张贴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要求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护目镜。并对收集站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方法、管理方法、防护技术的培训,要求其工作时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认真交接,登记完整。每年1次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其进行免疫接种。
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实施细则。
要求做到:①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②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③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紧密、严密的封口方式。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帖标签,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等警示标识。④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传染性排泄物,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及时密封并做明显标记。⑤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科统一回收、集中处置。⑥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⑦保洁公司指定专人专车专线每天下午4时负责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与科室负责的护士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并实行双签名。⑧禁止各科室和个人转让、出售医疗废物(如输液器、药瓶等)。⑨保洁公司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认真交接登记,并负责医疗废物周转箱的使用保管。
组织督查,及时整改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办负责医疗废物日常监督、检查。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如为了图方便,随手将医疗垃圾丢弃在生活垃圾袋内或进行医疗操作后未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等现象。对科室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求督促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纳入绩效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每次扣0.5分,与当月科室收入挂钩(每增减1份暂按60元计算),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避免院内、院外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因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对医疗废物不加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可能发生污染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的流散,因此科学管理医疗废物,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医院环境不受污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一、废物管理的发展
1、早期的废物管理。以前废物管理战略与废物管理系统结构的决策都依据严格的“废物等级”,这种决策方法在它精确的格式里呈现多样化,但通常给出下面的处理顺序:源头减量再利用再循环堆肥有能源回收的焚烧没有能源回收的焚烧填埋。对于不同的废物管理方案,这种处理顺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这种等级划分缺乏科学或技术基础。例如,没有科学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再循环就一定优于能源回收。
就像在一体化废物管理系统中一样,当使用各种处理方式的组合时,这种等级划分就没有用处。例如,这种等级不能预先告知堆肥加焚烧是否就优于物资再循环加填埋。
这种等级划分没有考虑成本,不能用于评价废物管理系统的经济可行性。
废物减量是等级划分中的第一步,也是第一目标。然而,后续处理方式中哪种方式更好依赖于一系列特定条件:如管理的废物的吨位、成分和现有的废物管理组织等。
2、一体化的废物管理。一体化废物管理(IWM)是一种全面的废物管理方法,它在环境有效、经济可行及社会可接受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收集与处理方法去处理废物流中的所有物资。近期英国废物管理战略就提倡这种方法,提到“政府和国会希望废物计划编制机构充分考虑该战略中提到的要点,尤其是将一体化方法应用于废物管理的重要性”。
一体化系统包括适当的废物收集与分类系统,以及下列处理方式中的一个或多个:二次材料的回收(再循环);有机成分的生物处理;热处理及填埋。收集与分类系统及处理方式的有机组合形成一体化的废物管理(IWM)系统(见图1),要使废物管理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就必须对以上处理方式进行选择与有机结合。
有效的方案要有灵活性,在密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的情况下设计、改编和操作管理系统,可以随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满足可以支持一系列处理方式,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等条件,就要在大规模的区域基础上组织IWM系统,任何包括废物再循环、堆肥或能源的方案都必须由市场进行定位。
3、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欧洲实行了一系列废物管理系统,这些管理系统呈现一个不断进化的趋势,最初的废物管理主要是考虑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随后,通过一个废物管理的有机系统,这种最初的方法就被一体化的废物管理方法所代替,后者将环境与经济因素加入了系统中;最终一体化废物管理系统本身成为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资源管理系统中,所有资源如水、电力、CO2平衡因素以及废弃物等都在一个单一的优化系统中进行管理,具体发展流程见图2。这种废物管理系统的发展过程会带来更加可持续的都市环境,所以应该提倡并推广。
二、LCI在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1、使用LCI工具进行系统优化。IWM系统可以利用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CI)工具进行优化,固体废物的生命周期清单分析起点是物质变成废弃物,终点是物质停止变成废弃物。IWM系统的输入端是固体废物、能源和其他原材料,输出端既有回收物质构成的有用产品、能源和堆肥肥料,也有排放到空气和水体中的废弃物以及填埋物质。废物管理系统一旦被描述,就必须用固定的数据计算每一个处理过程的输入与输出,在LCA方法论的这一部分,缺乏废物管理实践的高质量数据是所有国家公认的问题。
2、LCI模型的计算结果。城市生活垃圾LCI模型的计算结果包括:净能量消耗、气体排放物、液体排放物、填埋量(剩余物)、回收物质和堆肥量。LCI在废物管理中的用处是评价环境绩效,由于所有单个的处理方式,如堆肥、焚烧、填埋等都是安全的,LCI的作用就是对这些处理方式进行最佳的一体化组合,使能量与原材料消耗、气体与液体排放物以及最后剩余的固体废物量都达到最小化。
使用LCI方法支持一体化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要求使用LCI模型的若干个计算结果对不同的管理战略进行比较,现有的废物管理战略可以作为“基准”,对比这个基准就可以衡量其他战略的所有计算结果,可以对不同IWM战略的任意方面进行比较。比如,基于再循环与基于回收热能的焚烧这两个战略的比较。最佳的IWM战略应该基于当地环境、经济与人口的需求进行选择,LCI工具不是要用来选择“最好的”废物管理战略,而是为决策过程提供决策支持的详细数据。
3、LCI的应用。在欧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已经将LCI工具应用于优化一体化的废物管理系统,他们已经成功的应用于有很大差别的废物管理系统中的一系列废物管理问题。
目前,有许多针对废物管理的LCI工具可以应用,下面举其中几个例子:
“废物管理回收与处置的一体化系统评价(WISARD)”软件工具。英国环境署的生命周期研究项目开始于1994年,这个WISARD软件工具已经完全通过同行的审核,并且从1999年9月开始可以从英国环境署获得。
美国环境保护署致力于将LCI方法应用于开发一体化废物管理评价工具,这项研究始于1994年完成于1999年,这一决策支持工具是使用在具置基础上的LCA工具评价不同的一体化管理战略,不久后即可获得。
两大加拿工业团体――支持再循环的公司(CSR)和环境与塑料工业委员会(EPIC)――已经合作开发了用于废物管理系统的LCI模型。这个模型是根据安大略省伦敦市的输入设计的,伦敦的参与为模型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研究,在这个案例中数据输入、分析、解释及结果计算都由利益相关者进行指导并交流。同行的审核程序于1999年4月完成,此后不久该模型,随后整个加拿大开始实行市政培训研讨会。
IWM-2。IWM-2是IWM-1的最新版本,是一种包括全球最新数据的Windows程序,便于使用性和模型灵活性都得到了改进,保留了IWM-1中数据与计算过程的透明性。这个模型经一组国际专家审核通过,模型发展的结论中包含了这些审核者的评论。IWM-2是一个初级的LCI工具,是使用者熟悉这类模型的操作方法、生命周期数据要求与结果分析的理想工具。
未来很有可能将一体化废物管理系统的LCI数据与其他市政系统的LCI数据结合起来,以便于发展充分优化的一体化资源管理系统。
三、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目标
在历史上,废物管理最关心的就是公众健康和安全,这些考虑因素现在仍然在应用,但现代社会不仅要求这些――除了安全,废物管理必须是可持续的。英国政府将可持续性定义为“确保现代及后代有一个更好的生活质量”。可以把可持续性想像成由三个因素构成的三角形,环境有效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分别占据三个角。可持续性就是关于这三个因素的平衡,一个稳定的平衡要求同等考虑有这三个因素,因此,要使废物管理“可持续”就要求在环境上有效、经济上可行以及社会上接受。
如果在经济上不可行或是社会上不能接受的,废物管理系统的发展就不能实现环境效益,必须同等考虑环境、经济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废物管理系统相关的环境压力可以用LCI工具进行计算,使用像LCI这样的工具的好处是这类评价工具具有灵活性,可以通过逐个的案例研究,来评价一个特定区域的最佳废物管理战略,而不是试图为整个国家或整个洲找出唯一的解决方案。在这里政策的作用应该是制定废物管理的期望目标,如,与全球变暖有潜在关系的气体排放量的减少或能源保护等;然后,LCI就可以提供一个全面的计算工具以达到这些目标。相反,等级划分在于明确方法而不是要求最终的结果,这个方法有可能全面导致环境污染的加重而不是减轻,而使用LCI工具优化废物管理系统就可以达到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
1引言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提供专业论文写作服务,包括写作毕业论文,写作硕士论文等高端论文服务,请联系:电话13795489978,qq35750002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越来越多,其危害性也越来越大,城市废弃物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十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水平较落后,既缺乏削减废弃物排放的激励措施,又缺乏对废弃物的收集/中转/运输/处理等全过程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导致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由于城市废弃物物流过程中具有的地理信息特点,本文将探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废弃物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并建立基于GIS的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对于提高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方便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城市废弃物物流的特殊性分析
2.1废弃物物流的含义目前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如何合理地流动,对于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废物的流动问题却很少关注。实际上,城市的物流活动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我国国标中对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的定义是指“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可见,废弃物物流也是一种物流过程,是消费领域的延伸。国外学者将资源、原材料经过生产转化成产品、并经流通而使用消费的过程,称为“动脉物流”;而将废弃物的产生、收集、搬运、处置及资源化的过程,称为“静脉物流”。因此,废弃物物流属于“静脉物流”。如图1就是这两种物流的循环示意图,图中实线部分连接起来的是动脉物流,虚线连接起来的部分是静脉物流。正像人体的动、静脉血管一样,“动脉物流”与“静脉物流”缺一不可,两者结合到一起,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活动[1]。
2.2城市废弃物物流的特殊性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和其他物流系统一样具有运输、设施、库存、信息四大要素J但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和一般的物流系统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废弃物在质量和数量上的高度不确定性。城市废弃物的组成成分因人们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不同而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区域,在不同时期,其废弃物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所不同。同时,经过收集并处理好的废弃物所面向的终端市场也不是非常明确的,这给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的规划带来了很大困难。
(2)城市废弃物的组成状态复杂。一般物流系统中,流体的物态或是固体、或是液体,物态相对稳定。但是城市废弃物一般是固、液、气的混合体。因此,在废弃物的搬运和运输途中通常会产生一些散状物、粉尘和渗沥液,这会对城市的街道、垃圾中转站等造成污染。同时,某些废弃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这对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收集、中转、运输的作业工艺及装备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3)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规划的特殊性。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结构是一个收敛结构,也就是从许多源点到汇点的结构,即“多对一”、“多对少”的网络结构,而传统的物流系统模型通常考虑的是一个发散的网络结构,即从少数源点到达众多的汇点。这一差异导致废弃物物流网络规划的特殊性[2]。
(4)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具有社会价值,但经济价值较低。虽然城市废弃物中一些成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其整体经济价值较低。同一般物流系统相比,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其首要目标是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及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追求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次才兼顾经济效益。随着公众对生存、生活环境的日益关注,对城市废弃物处理问题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装卸、运输等物流过程,任一环节如果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管理,都会给城市环境、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影响。虽然废弃物物流与一般物流系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但是,由于废弃物物流在物流对象、目标和处理过程方面的特殊性,在进行废弃物物流系统规划时,不能将一般的物流系统模型简单套用,而是要对传统的设计模型和方法进行修改和拓展。
3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
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采集、输入、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并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输出[3]。在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中,废弃物的产量和分布、收运设施、处理处置设施以及交通状况、区域功能等,都具有很强的空间分布特性。对城市废弃物物流进行设计、规划时,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能更方便地处理城市废弃物物流的收集、装卸、运送、储存等各环节的分析和规划,不仅可以实现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管理区域的地图矢量化,还可以对系统中的废弃物收运路线选择、废弃物收运设施的选址、运输车辆的调度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4]。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GIS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废弃物物流相关的问题,但一般只限于理论研究,真正得到实际应用的却很少。
4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系统集成
4.1系统集成开发的基本思路系统选用ESRI推出的GIS组件MapObjects,同时应用VisualBasic6.0作为开发环境,实现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开发。其基本思路是先对采集的地理空间数据和物流信息数据集成;再在此基础上加入GIS组件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和管理,然后应用VisualBasic6.0和MapObjects相结合,进行二次开发,将MapObjects引入到传统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中,进行无缝的系统集成,使得用户面对一个屏蔽了技术细节的操作方式简单、系统功能齐全的可视化界面。
4.2系统的体系结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所要处理的信息包括废弃物从产生、收集、暂存、加工、运输、中间加工利用与处理、直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的所有相关信息。根据废弃物物流系统的特征,本管理信息系统将由五大子系统组成,分别为电子地图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分析预测子系统、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
(1)电子地图子系统:系统的电子地图模块。其功能是对地图实现分层综合显示,以及无极缩放、任意漫游、直接选择定位等功能;还可以对地图进行地理编码,将数据库的数据与地图有机结合,实现对地图数据库的操作。
(2)数据采集子系统:系统的信息收集模块。通过采集某城市的基础地图(包括行政地图、等高线、交通地图等)、城市废弃物分布图(包括垃圾收集点、垃圾中转站、垃圾处理场所等)、收运车辆的属性数据(包括车辆的种类、型号、燃料种类、基本技术资料、驾驶员信息等)以及各种图形数据(包括垃圾收集点照片、中转站照片、填埋场照片等),来建立GIS的空间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快速精确地查询、检索所需要的图层。
(3)数据管理子系统: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具体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数据检索、数据更新和数据维护等功能,另外,还将为各级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实现包括地理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的管理、更新及维护。
(4)数据分析和预测子系统:系统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块。该模块将通过数据分析,并运用相关预测模型对未来废弃物处理情况进行预测,包括数据加工分析、信息预测等功能。
(5)网络规划决策子系统:这是针对废弃物物流系统特点而设立的模块,其功能是进行废弃物物流系统网络节点规划和收运车辆行车路径决策。
4.3系统的集成本系统是利用ESRI提供的建立在OCX(OLECustomControlsHOLE自定义控件)技术基础上的GIS功能控件MapObjects,以VisualBasic6.0为开发平台,直接将GIS功能嵌入其中,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在本系统的集成开发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数据的集成。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因为空间数据是非结构化的、不定长的,而且施加于空间数据的操作需要通过MapObjects来实现,我们采用文件结合关系数据库管理方式,利用文件存储空间数据,而借助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管理属性数据。在进行存储、显示、查询和分析时,由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分开存储管理的,所以需要通过地理编码来实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即为文件中的每个地理事物都分配一个唯一的地理编码,而在关系数据表结构中也对应有一个编码,这样数据表中的每条记录可以通过该编码确定与文件中对应地理事物的连接关系。本系统的集成开发结构按照数据流主要分为两大块。超级秘书网
(1)利用MapObjects控件显示电子地图数据,并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
(2)利用ADO组件访问电子地图数据的原数据,通过对原数据的查询可以进一步查询地图数据的分类信息。
5结束语
本文将GIS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与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具体实际相结合,首先分析了城市废弃物物流系统和GIS的特点并归纳了GIS应用于废弃物物流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废弃物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的初步方案。当然,进一步来说,GPS定位和WebGIS的集成开发也是集成的关键,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参考文献]
[1]章竟.绿色物流与废弃物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蔡临宁.物流系统规划--建模及实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