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第1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在职校读书的目的也不同。不少学生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便于以后找工作,根本就没有好好学习知识和技术的想法,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枯燥、单一,更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毫无收获,根本没有提高,无法实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任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一直对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下面谈一下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内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怎么教,也包括学生怎么学。从其概念来看,教学方法以包含以下内涵:

(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紧密联系,是教学目的实现的关键;(2)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手段;(3)教学方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可凭借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可凭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4)教学方法是一个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原则、考核方法组成的操作系统。

二、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一直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偏离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一)以生为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研究学生的学,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有一定的用处,但对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中职院校学生收效甚微。

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根据中职学校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授法,以学生探索为主的体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按程序对教材进行学习的学导式教学法,以创设环境激起情绪体验为主的情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的互动教学法、以照顾学生差异为主的分层教学法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二)采用教学新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固然有许多优点,但是硬套在职业教育上是不切实际、效率低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学、实用、高效的教学方法成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经过职业教育先行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判断教学方法改革是否成功、能否大范围推广的关键,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目标,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中职生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或行业模糊,学习态度和目标不明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明确就读职校的目的、性质和未来的职业走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练结合,活学活用。传统职业教育过多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理论落到实处,在理论指导下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活学活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到操作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2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体系不健全。根据有关调查研究,我国现今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还不能和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学相匹配,还存很大的差距,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学教学理论体系。在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研究的力度还不够,用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乏系统的有效分析、比较和归类,虽然国家和有关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就忽视了互补性和综合性。对于有些概念的认识比较模糊,甚至出现了歧义的现象。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专业的设置方面和课程结构的建设以及教材的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成效。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相继出台了具有指导性和专业性的专业目录,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转变成为了模板化课程结构模式,使得职业教育教学更加彰显出了其特点,使其结构更加柔性化,改变了原来学科教材体系的定势,充分的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模板化和综合化。但是在对课程的建设上和专业的建设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发展的比较缓慢,在我国还没有具体的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教育主管部门只针对学校的生存和利益考虑,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课程建设和专业的设置方面,忽视了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深入改革,使得大量的资源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造成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处于徘徊不前的现状。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大部分都是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局部和点滴的改革,很难形成比较大的规模效应。

现行的考试制度严重的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的过程中,大部分都采用的是高考制,而且最近几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很不容乐观,很多家长、老师、学生都把焦点集中在了升学率方面。在考试制度方面,主要都是考查的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对技能考查上,知识附加的项目,因此高考的具体方向和模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怎样去考试,老师就怎么讲;考试考什么内容,老师就讲什么内容。如果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教学方法,将知识教育教学转向以职业教学教学方面上来,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这样不仅让学校的发展受到影响,也大大的影响到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很多职业教育学校都不敢讲放手大胆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只能或多或少的渗透或者局部进行实验。

现有的师资很难让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得到真正的改革。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现有的师资建设对职业教育教学有严重的制约因素,人们都认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教育人员只有培养出“天子之娇”的合格大学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这样就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政府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经费就大大的减少,对职业教师培训上的投资很少,缺乏资金的支持,很多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和发展,在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才能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进而有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提出,这一原则的应用,给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教学模式研究的深入,教育研究人员在吸收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高科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这过程中,人们依然将因材施教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深入了解了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只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转变教育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将因材施教作为开展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原则。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因材施教能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是由自身的天赋和后期的教育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Ⅱ向和熏陶,这些因素共同促进着学生的发展。由于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每个学生都存在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如果利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去约束和规范学生,就违背了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行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因材施教的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监控和统筹。教育部门要尽快的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纳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轨道上来,加大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视力度,为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鼓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的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做好积极的响应工作,让职业教育教学得到良好的发展。

第3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高素质、高综合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求愈来愈迫切,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学随之迫在眉睫,而职业道德教育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对当前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接近现实,改变当前教学方法,能够从根本上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

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能否胜任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并且发挥出应有的能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不仅要看其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程度,更需要其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对待工作组织的诚信度等一系列的职业道德素养。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被作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当中的一个重点环节。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教学时间里,教学者总是将职业道德定义为一种知识灌输性质教育,并辅之以实际教学,随之而来出现诸多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职业道德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实际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学过程中相关课堂教育手段与途径相对单一,“职业道德”四字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与实际有效性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是解决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加强职业道德行为的训练

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即在职业工作进行过程中,根据职业道德的统一基本规范以及行业间的特殊需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顺序的行为训练以及实际活动训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养成优良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动态行为习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想要通过行为训练取得预想的效果,重点要处理好以下两个环节的任务:

其一,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灵活切实。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少讲那些理论思想内容,应该将更多课堂教学时间应用于对学生的实际职业道德行为训练上。其次,在学院级别的实训处进行相关训练很有必要的。实训处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训练的过程中,无论是基础技能、专业知识技能还是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能力训练,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学生处与学校团委等学生组织,在进行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训练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些单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多有关联,其工作态度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除去课堂教育教学实践,各学院、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的日常督促检查,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也十分关键。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规范其思想道德规范,从而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

其二,实践训练方式要做到新颖实用。职业素养教育训练方式需根据学校实际环境、学生的际情况以及具体职业所需进行具体安排。总体而言,训练方式既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又要本着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的原则设计出切实有效的具体方式。例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以及进行实际工作训练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并且发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并且随时进行指正,定期对其进行相应有针对性的行为活动训练。又如,在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亲力扮演各种训练任务所规定的职业角色,使其通过亲身体验该角色所存在的社会价值、预期心理以及行为要求,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

二、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引入

职业道德源自于工作者对于其本职工作的责任心理。很显然,对本职工作的细致了解是实现对其负有充分责任心的有效前提。行为导向教学是一种针对完成某一项职业活动所包括的各项具体行动以及各项具体行动的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和操作者本身所存在的内部调节机制来进行的设计、操作以及评价这个职业教育体系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系统化的学习模式,在实际任务或者模拟专业环境当中,参与任务设计、操作、检验以及评价职业活动等行动过程,最后获得能够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一系列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任务的接触,发现问题并且设计处理问题方案,学习到实际的能力技巧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根据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对此行为,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果你对此提出反对意见,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坚持这么做,那么你支持自己行为的观点是什么?”等等。此教学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处的职业环境有着更加细致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对自己的工作富有责任意识,从职业技能的角度培养起职业道德素养。

三、职业道德教育改革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开放,当代大学生主体个性也随之不断地张扬化,价值取向也不断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个性张扬使得他们养成了只有通过实际经历过的事情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同与内化的思维模式。职业道德教育想要取得实际效率,使得学生由心理至行为的整体教育收到效果,不组织开展各类职业道德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

至于具体的实践活动项目,则可以采取各种新颖易行的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相关职业机构资源进行实际工作环节的参观学习,通过实践参观,使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参观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相关优秀职业机构的参观考察活动总结出相应的考察报告。该项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工作礼仪等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

又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服务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通过对自己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为有着相关需求的群众提供一系列无偿的帮助。这种无偿社会服务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变相检验,通过无偿服务不但可以体会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还可以能够充分培养社会责任感。

除此之外,也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集体工作意识与社会奉献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进行有针对性的、有秩序的社会调查走访。调查对象主要为与学生职业相关的一些当地企业机构。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提供调查目的、过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详细要求,其余工作由学生自行完成。这项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要想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取得成绩与突破,必须结合实际,除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职业工作进行经验教学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者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认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活动过程中逐渐提升高度责任心、诚信待人、与人为善等道德素养,从而逐渐具备起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广庭,周玉甲.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企业文化的探讨[J].大家,2010,(16).

[2]刘尚莲等.构建一个核心、两个阵地、三个途径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框架[J].大家,2011,(17).

第4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与实践

【分类号】G642.0;TB-4

一 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分析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涉及有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和房屋构造等课程的内容。内容多,实验研究多,公式多,系数多,综合考虑因素多,计算多,答案多,构造要求多…。因此,学生反映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如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所讲知识并及时再现出来,关键在于考虑所授课程的特点和施教对象――学生的特点。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职业高中,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普遍不扎实,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就有一定困难,而要学习混凝土结构这门综合许多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就显得难上加难了。在教学中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理论知识机械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那么教学就没有活力,也无法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作好带领学生尽快掌握科技知识的引路人;再者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胜任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工作,这就既要求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本人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采用综合教学方法,以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 实施综合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综合教学就是教师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增强传授知识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的意识,使学生处于“好奇、新鲜”的学习环境中,从而达到“开拓思维,激发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1强调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依据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这是其它课程中不曾遇到的问题。设计规范是国家颁布的关于结构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的技术规定和标准,是具有约束性和立法的文件,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保证设计质量、设计方法和审批工程的统一依据,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设计规范反映了我国在结构工程方面科学技术水平和工程经验的总结。同时也吸取了有关国际标准的先进成果。结构的设计不得有一丝麻痹,必须依照规范要求,按照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合理进行设计计算。在授课时,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它,熟悉它,并学会应用它。随着科W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规范要不定期修订,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要注意规范修订的内容,不断学习新的设计方法。随着中国的建筑市场与国际接轨,要求学生不仅要熟悉我国的有关技术规范、条例和规程,同时也要对国际规范有所了解。培养学生钻研技术、遵守规程的严谨工作作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 强调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增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按照不同的受力构件来讲解,每一种构件的计算均包括了截面设计、强度复核,这些公式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限定了适用范围和条件。由于受力构件较多,考虑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较多,计算公式多,使学生感到杂乱无章,越学越乱,甚至厌学。针对课程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理出各种受力构件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共性连贯起来,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从繁杂的公式中解脱出来,不须死记硬背。这样,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应用本课程的知识达到基本的设计能力。受弯构件单筋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混凝土结构最基本的计算之一,教师应将适筋状态下计算应力图形的重要性反复强调给学生,认真细致地讲解清楚,根据应力图形写出基本计算公式,按照适筋条件确定公式的适用范围,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掌握了这一基本计算方法之后,在课程的后续内容中,双筋矩形截面、T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偏心受拉构件、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都是在单筋矩形截面的基础上附加其它应力后写出的基本计算公式,内容具有相似性,前后具有连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巩固所学内容,加深理解记忆,循序渐进,逐步引向深入,融会贯通。

习题是工科专业各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连接理论教学和应用的纽带。每讲过一个完整的内容之后,要布置一些内容针对性较强的习题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受力构件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同时根据课程进度改动一些内容比较单一的习题为与前叙章节有联系的连贯性习题,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并向工程设计过渡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启发思维的多向性,培养创新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如果将一项设计任务看成是一个命题,则其解答不是唯一的。任何一项设计都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在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中,材料和结构类型的选择及结构布置对结构的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往往比个别截面的设计计算具有更大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结构设计工作中的创造能力和决策能力。要求学生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设计方案,思维必须具有多向性。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如果两种材料在强度搭配和数量比值上超过了一定界限,会引起受力性能的改变。结构设计在其受力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解决办法具有多样性。所以,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拓宽思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选择较合理的解答。

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荷载的大小,材料的强度等级,截面的尺寸和钢筋截面面积等问题,由于基本计算公式只有两个,不可能通过计算解决上述所有的未知量,故必须人为增设补充条件,不同的构件进行不同的计算,增设的补充条件也不同,补充条件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构件的承载力和经济技术指标,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多向思维,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多作出供选方案,经综合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做到设计的截面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4 提出问题的复杂性,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混凝土结构是当前房屋建筑中应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是由混凝土不同的受力构件所组成的,结构是构件的总体。讲解了不同受力构件的截面设计和强度复核以后,应将各种构件组合在一起构成结构,综合分析它的整体功能和各构件之间荷载的传递路线及其连接处的构造要求,将问题引深一步,使学生认识到结构传力的复杂性,每一个构件在结构中不是单独工作,而是与其他构件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他们的连接处为传力的节点,节点的承载能力,抵抗变形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节点的重要性。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是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和构造的综合应用;单层厂房和多层框架房屋的内力分析、构件设计和节点构造特点反映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结构。通过对房屋的结构布置、组成、荷载传递的分析,可加强学生对房屋整体工作性能的理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结构设计的能力,课后要布置综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某层楼的现浇整体式梁板楼盖结构的设计,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截面尺寸、荷载的确定,内力的计算,截面配筋计算,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等。这里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荷载要根据建筑类别依照《荷载规范》确定其活荷载的大小,永久荷载要按结构布置和截面尺寸来确定;内力计算要按照活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计算;截面配筋要考虑弯起后承担负弯矩;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要通过材料图和内力包络图确定钢筋的弯起、截断位置,根据构造要求确定锚固长度、钢筋下料长度和弯折尺寸、形式以及为了结构具有良好的整w性而布置的各种构造筋。设计时,要按照荷载传递途径的顺序依次对板、次梁、主梁、柱子进行设计,特别要注意节点处钢筋的构造要求。

三 加强实践,巩固构造要点

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结构设计需要满足安全、适用、经济以及施工方便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一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来满足,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各种构造措施等来保证。这些构造要求或是长期工程经验的积累,或是试验研究的成果,或是设计计算的补充,它们与计算同样为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初学者会感到构造知识繁琐枯燥,一般只注重截面设计和强度复核,而忽略构造要求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结构设计,解决设计中的构造问题,通过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到施工现场参观,留心观察建筑物的结构布置、受力体系、截面尺寸、配筋构造和施工工艺,积累感性认识,增强工程经验,理解记忆课程的有关构造内容。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及行业需要相适应。建立学生在各领域中的超前意识,扩展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达到高度的融合,为培养21世纪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刘红宇 洪彩霞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年第4期|

杜聚国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改革探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张磊 郑楷 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年14期

胡兴福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6年22期 >

第5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关键词:中职 语文 教学方法

一.前言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这一培养目标中承担着一份重要的责任。然而纵观国内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对于中职生而言,大多学习态度较为被动,兴趣易转移,稳定性、持久性差,对语文课学习缺乏学习热情。中职语文教学中仍然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填鸭式教学方式依然大行其道,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善,中职语文渐渐失去了它的应有的魅力。很多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无足轻重,课堂无精打采、看小说、睡觉现象十分普遍。据统计,有50.8%的中职学生把老师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列为自己最不喜欢的教学方式,有78.9%的学生喜欢有实践训练的语文课。由此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兴趣,不断产生兴奋点,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构建中来,努力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

1.加强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目前,应用文在各行各业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应用文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突出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正是顺乎时代之潮流,适应形势之需要。从近几年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会写的毕业生普遍容易找到工作,而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就往往“滞销”。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职校学生要“学会写作常用和与专业有关的应用文”。学生的写作实践证明,要写好应用文,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务实、多练,才能教好应用文。因此,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潜心研究大纲和教材,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切实加强教材介绍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同时,还要灵活补充教材中没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又高的其他应用文,如单据、便条、书信等。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将来就会在不同的行业领域从事工作,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比如文秘专业的,就应侧重公文类应用文的教学;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就应侧重经济类应用文的教学;学电子商务、计算机专业的,就应侧重于事务类应用文的教学。再如旅游服务与酒店管理专业,还应补充欢迎词和导游词等的写作。总之,要加大应用文体的教学分量,把与实际工作中密切相关的实用文体讲深讲透,让学生熟练掌握,为中职生将来的工作和深造打下基础。

2.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

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口头语言表达不流畅,态度不自然,难以将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地介绍给用人单位。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但由于平时缺乏听说训练,在招聘者面前也很木讷,过不了面试关。而那些口齿伶俐,具有准确、流畅和清晰表达能力的学生则非常受欢迎。因此,如何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如何在交流中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应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一个重要内容。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演讲训练,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在具体实施中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展现才能的演讲论辩口才为重点,对学生加强训练。训练中注重循序渐进,由简短到成篇、由照读到脱稿、由有备到即兴、由对话到辩论。这样,经过教学和训练,中职学生能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自信心”,“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开始到基本准确、连贯、得体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为写作及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了一定的表达的基础。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可组织文学、演讲等各种团体和兴趣爱好小组,以及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为学生提供训练自己能力的场所、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由死啃书本变为活学活用。

3.加强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学习上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缺少紧张感,因而课堂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相对差些,注意力也往往容易分散。这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一些现代化手段,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树立审美意识,提升教学品位。例如教学《阿Q正传》《雷雨》《窦娥冤》《茶馆》时剪辑电影片段制作成课件,教读《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从网上下载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断,通过视频展示他们并不熟悉的封建社会豪门贵族的生活场景,这样,学生学起课文来就兴致勃勃了。在讲授《项脊轩志》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为学生创设一个感人的情境和氛围,把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可以从网上搜集大量图片,结合朗诵艺术家孙道临的朗诵,从而生动地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使学生心领神会,感受作品蕴含的既豪放慷慨又悲壮苍凉的情感,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了教学内容。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可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询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网上阅读徐志摩其他作品,课堂中也可网上呈现有关徐志摩诗评,以加深学生对徐志摩诗歌精神气质的把握。

4.加强中职学生的阅读指导

中职生普遍存在缺乏阅读兴趣,阅读动力不足,阅读积累少,文学底蕴不足。同时随着网络文化及各种传媒的强势影响,一些不太健康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给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稳定的中职生带来阅读上的危机,此时教师就应将阅读指导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补充课内知识、提高语文兴趣和素养,例如教师在讲授水浒内容时,可向学生介绍梁山好汉各人的绰号及相关情况,引导他们阅读原著《水浒》,中,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优秀期刊,针对中职教育职业性强的特点,还可以给学生推荐《细节决定成败》、《职业定位与职业成功的关键》、《余世维: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等,使学生在其中有所发现,有所研究。同时可以组织全体性的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一系列精选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傅雷家书》等,让学生了解成功者走过的道路,体味成功者坚韧不拔的心路历程,去思索感悟做人的道理,然后进行读后感写作竞赛,这样就能发现了不少具有自己独特感受看法的好文章。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根据需要去思考,去决定研究的方向,这比单纯了解知识更具价值。可见阅读在中职学生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三.结语

总之,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用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才能伴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这不仅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中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沈德立.主编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李吉林与情境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

3.唐思群,屠荣生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杜萍.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第6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一、职业院校德育教学的现状

1.不完善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管理

我国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多是以合班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人数比较多,使得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案无法实施,难以维护课堂秩序,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地交流沟通,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对德育课堂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2.学生对职业学院德育教学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些学生认为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为导向,而专业课作为硬性指标,而思想政治理论则是软性指标,学生认为上课仅仅为了考试、取得学分,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旷课与早退的情况比较严重。此外,因为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了网民的主体,从某方面而言,学生对信息的掌握比教师要多,但是一些信息和德育教学内容相违背[1]。

3.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不强

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学历与知识结构比较薄弱,培训与进修的机会比较少,加上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导致德育学校班级的数量不断增加,教学工作量加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缺乏了新案例与足够的材料资源等,教师疲于应付,对德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力度不足,德育课堂缺乏了感染力与吸引力。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方法、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1.改革德育教学观念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师需要改革教学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原则,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提供支持、宽容与和谐的人文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得到学习德育的乐趣。例如:在在《哲学与人生》的课堂上,德育教师在讲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Flash动画播放出来,学生针对动画展开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动画中分析其变化过程,并得出量变与质变这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2]。

2.改革教学模式

德育教师要将注入式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式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在整个课堂上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有德育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学生进行设计与实行,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改革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全面提高职业学院学生对政治的鉴别力与敏感性;在一电视、宣传栏、板报与广播等教学载体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载体改进和加强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此外,德育教师还需要积极开辟出新的教学途径,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发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德育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改进,将德育学习效果的考察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取多样化与综合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德育学习情况进行考察。

3.强化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

德育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严格、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影响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提高职业学院德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

第7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ourse’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Ability” must be reformed. 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d with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t the same time, make a good combination of both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关键词:行政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Key

一、课程介绍及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行政职业能力》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笔者在许昌学院开设该课程已整整五个学期,笔者于2009年通过对上课学生的调查发现:约有96%的学生认为行政职业能力素养对当代大学生很重要。同时,有近一半学生认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陈旧,教学效果仍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

近些年来,我国公务员队伍“逢进必考”,各类公务员考试报考情况日益升温。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一直是高校的一项责任,培养大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素养,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环节中不得不应对的一项课题。该课程长期以来以传统、单一讲述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手段比较陈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我们要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实现由“传统单一”向“现代多样化”的转变。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就某个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所用案例都是提前精心设计并兼具典型性和说服力,且具有较高的教学分析价值。案例教学贴近生活和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储备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应对实际工作的必备素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学习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安徽省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通用能力培训这个案例。安徽省2009年4月下旬启动,计划至2010年6月底和11月底前分别完成省直、市以下公务员培训考核任务。培训方式是自学、集中培训与专题辅导相结合,这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二)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通过构建仿真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实际流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为学生成功的提供了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组织、引导、纠正的作用。从而最终达到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如在讲授政治鉴别能力这部分内容时,邀请几位同学在班内模拟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大家在掌声中再次深刻的认识到:如果方向错误,即使马跑的快,准备的粮草很充足,也只能背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采用合作学习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构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相互学习、相互帮扶的较好形式。具体做法是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意愿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教学、讨论、实习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都以此为基础展开,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互帮互助,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集体任务中,从中学到理论知识,并得到启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心理调适能力这章内容时,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寻找老师所列案例中心理问题的调适办法,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四)实践反馈法。行政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应加强实践性环节在教学中的比重。广泛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在教师精心安排下,组织一些参观、讲座、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等。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让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通过实践教育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深入社会,锻炼自身能力,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如在讲授依法行政能力时,组织学生到市行政服务大厅参观学习,并组织学生与相关工作人员会谈。

(五)师生互动法。让学生思考、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对学生多采用启发性教学,强调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就讲授理论结合热点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高质量的启发式提问,配合适当的提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辩论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教与学的高层次互动。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就“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现阶段是否适宜执行”这一命题展开辩论。同学们广泛收集资料,辩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改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做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使现阶段革新教学手段成为了可能。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上远程教学等手段,充分表达教学意图。现代的教学设施和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采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该课程所有内容均制作成多媒体演示课件,同时,将电视、幻灯、录音、视频、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传输媒体用于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与在有限时间内的信息传输大容量,都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加教师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数量。同时,“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使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课件、网站和视频资料在课下进行补充学习。

(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不能对图片进行展示和详尽地描述。多媒体教学手段有着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相比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教学过程变地生动活泼,且节省了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内容的时间。但完全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将两者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更具有直观性、艺术性、感染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讲到行政问责这部分内容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我国有关行政问责的相关文件以及相关事例。

(三)利用网络建立多种师生交流渠道。互联网具有信息丰富、更新快捷、阅读方便等特点,深受学生们喜爱。首先,建立网上答疑平台,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问题,教师的回答可以使多名学生从信息共享中受益。其次,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课件、练习题、案例分析、参考资料、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录音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最后,建立网上QQ群和飞信群和BBS留言板。在学期伊始,即建立以上课学生为主体的QQ群和飞信群,把选课学生的QQ号和手机号码收入其中。教师可每周固定安排时间到BBS留言板上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还可与学生互动讨论。教师及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信息共享,更加便捷、高效率地沟通和交流。

(四)建立课程互动教学网站。为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巩固所学内容,可以通过建设本课程的专业学习网站,实施课程网上教学,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预习,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即使在课外,学生也可以利用网上课堂进一步深入学习,消化课堂上的有关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专业学习网站中的内容包括:网上案例库、网上互动教学及相关辅助习题库、资料库、网上考试系统等,调动学生更大的学习主动权。此外,教师可把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相应的习题放到网站上,供学生浏览,学生随时可以查阅。通过这种双向沟通和交流能有效改善学生们单向学习的局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当今社会,人类正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这些为我们高校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挑战。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现代的教育信息技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良好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行政职业能力素养。使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而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实施,仍是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温英.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9,(7):174

[2]李红.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提高《信号与系统》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08,(17):92

[3]吴宝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5):81

第8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关键词: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校开展分析化学教学旨在使学生熟悉分析化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树立“量”的概念,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培养新世纪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高职教育的以上特征和人才培养质量观都要求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本着以能力为主体,所学知识、技术(技能)具有岗位针对性,对本专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是实用的,同时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基本相符,能学以致用,并能更好地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的原则。因此,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时,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浅显性四大原则。

但是,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僵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往往讲求面面俱到,新旧不分、轻重不分。学生学习被动、盲从,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比较严重,偏重形式,轻视效果。实验做得不少,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没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所以,学生进入生产单位以后还要重新加以培训。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合理整改教材,理论教学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教学,讲求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面面俱到,分散了教学学时。往往导致轻重不分,重点内容不够突出,难点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并且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较严重,往往到了生产单位还要重新进行学习和培训才能上岗。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理论教材进行了合理整改,把内容划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及重量分析法五个主要的部分,并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集中学时解决这五个主要问题。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讲解,以求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要求不仅仅意味着在课时安排上做到理论课与实验课1:1的学时比例,更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情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理性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而感性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提倡反复性训练,保证熟练程度,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少而精,实用性强,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

之所以提出新的教学方式,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思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完理论做实验,实验做完一次就结束。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学生在一次理论讲解和一次实验练习之后,就掌握所有的理论原理、操作流程、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方法,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在这仅有的一次实验操作练习中,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做完之后,实践水平并未得到太大提高,并没有达到通过实验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再遇到类似的实验项目,仍然不会解决。进行反复训练,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多次的重复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对操作过程进行强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步骤,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在遇到类似实验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除此之外,利用好综合实训的时间,与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更多样的实验实训项目练习,反复性训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入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仅仅是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很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有机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显得极为重要。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做到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日后学生就业时的社会竞争力。

以往的专业课成绩考核多是以笔试为主,考核过程中难免偏重于理论内容的考查,即使有实验内容的考核,也很难体现出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所以,为了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日常考核过程中也引入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为技能竞赛和考证的辅导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将技能鉴定考证的方式引入日常训练和专业成绩考核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的工作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张英,杨剑,罗大为.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13):254-255.

[3]陈海燕.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初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40-42.

第9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范文

[关键词]师徒制 实验教学 影视类院校

随着各类新媒体的兴起和冲击,传媒行业竞争的压力日趋明显。因此,电视台或广告公司等对员工的动手能力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严格。如今,虽然国内开设影视类专业的院校已经数不胜数,但是较多数院校在大量的扩招之后,相关的实验课程和实验设施并没有跟上。培养的弊端共性存在缄默知识难以习取,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缺乏,上岗实习过程中对职业的工作过程适应度低。面对存在如此现状的严峻就业形式,我校作为老牌影视类专业院校,如何做出特色、做强专业,是当务之急。国外许多影视类专业院校已经高度重视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在增加就业机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学徒教育模式,并取到了很好的成效。作为国内的影视类专业院校,对于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借鉴在即,刻不容缓。

剖析我校现阶段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其一,缺乏系统的“整体式”实验教学体系。目前,学校相关的各门影视类课程中大都包括了理论教学和与之配套的实践教学。但是各课程之间自成体系,缺乏所需要的整体而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的联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导致大部分学生只了解或只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实践技能,而没有做到“一专多能”。其二,缺乏特色的“实战型”实验教学项目。在平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战型”项目,使得实践与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环节脱节。在有限的实践课程中,学生在老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初步的分组练习之后,也将近下课。再在一周以后的课程中,学生又重新开始熟悉机器。如此间断式的往复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导致同学们对实践的积极性不高,掌握知识不够全面,与真正的行业岗位要求差距较大。我们开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优化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的摸索与提升对现阶段的我校而言,显得尤为紧迫。

现代“师徒制”实验教学方法禀承“实践即实战”的教学理念,以专业核心课程为抓手,以课程项目制为纽带,通过“师徒制”的创新教育方法,突破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从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等方面入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与重构。首先,重新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形成一个完整的“进阶式”实验教学体系。这点,在我校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有所反映与体现。我校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构建有传媒特色的“五个四”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四个环节、四个逐层、四种结合、四大平台以及四年不断线的实验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课程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基础实践和创新实践相递进;课内与课外搭建校内学生创新中心、校内与校外采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坚持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真正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本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来。通过教学体系的规划,更加清晰地具体细化各类实践教学课程,并规定凡在16学时(0.5学分)以上的课内实践课程原则上要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正式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原有教学计划基础上,逐步将实验教学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组成一个完整的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实验教学体系。避免原有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现象,改变分散不成系统的实验教学。形成有步骤、分层次、系统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其次,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形成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完成实验与项目的“协作互动”。 “师徒制”项目化课程体系具体实施步骤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师傅”遴选“徒弟”阶段。首先选择校内具有电视节目制作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业界一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兼职教师构成课程教学团队,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媒介,负责挑选各专业的优秀学生提供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教。学生即徒弟带领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应聘,经筛选出来的徒弟们为此项目的受益者,获得师傅们的示范教授知识。接下来在一系列的步骤实施过程中,徒弟们参与、了解整个流程,并将所学、所知传授进行消化与理解;第二步,“师傅”教授“徒弟”阶段。师傅教授徒弟们认识各个专业实战中所遇到的影视设备,教授徒弟们了解并掌握各类设备的原理以及操作方法,言传身教呈献给徒弟的是被构建的真实背景,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缄默知识得到有效传递。师傅定期举行“感受谈”,了解每位徒弟的掌握进程。在完成一种类型片的创作之后,对其它类型进行讲解,徒弟进行举一反三的实践。在教授期间,师傅还将带领徒弟们深入一线,到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综艺节目现场进行观摩和学习。第三步,“师傅”指导“徒弟”共同完成项目作品阶段。在现代“师徒制”教育模式下,由于建立在师徒之间的情缘关系,使得师徒之间的交流方便得多,通过加强“第三课堂”引导式教学,使得指导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获得知识,通过了解观察、模仿、领会、试做、修整、完善、提高等过程,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领悟知识、掌握知识、获得技巧。在体悟和历练过程中,获得缄默知识,徒弟们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完成新闻、纪录片、广告片、音乐片、剧情片等各类型作品的创作。作品创作时间主要为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假期,包括是基于某些课题或项目上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节目制作。至此,徒弟技能不断提升,成就感得到体现。第四步,以“徒弟”为核心组成学生团队,独立完成项目作品阶段。通过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在学生学习终端处搭建学院各专业横向整合平台。将编、导、表、摄、照、制、录等专业的优秀学生,根据创作教学需要,进入实验中心进行创作。依托师傅来源社会的项目或自选创作文艺作品,以“徒弟”为核心,继而形成学生团队,在“师傅”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产学研创作,作品报送各学科竞赛进行锻炼。相信基于这类实践平台上锻炼过的徒弟们,在电视节目制作方面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并有相对成熟的作品呈现。

依托我校影视现场制作实验教学中心的先进设备,秉承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即实战”的教学理念,通过“师徒制”项目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师徒间的“传帮带”学习机制,进行教学联动。根据创作的需要,整合团队优秀资源,进行产学研团队制创作。至此,此次教改收货颇丰。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权,并且养成了主动解决问题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多个学生及其团队作品项目获得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的奖项。同时,相信在这种实战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也将普遍获得“上手快、后劲足”的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徐秀维.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大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