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

第1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从品牌主题班会建设、特色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校企合作内涵、 挖掘学科教学内涵、借助专题教育活动等六个方面落实职业信仰教育,从而发挥职业信仰教育的思想导向功能。

关键词 :中职生 职业信仰教育 路径

人所共知,有共同职业信仰的国家,其社会交易成本很低,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我国中职生普遍缺少真正的职业信仰认识,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看重“经济回报”,轻视“职业使命”“职业良知”和“职业情感”,把企业选择员工和留用员工的首要因素——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品质放在次要位置,甚至是“最末选择”。这导致许多中职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基本的职业信仰,过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无法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应付成为一种习惯,无法把产品质量做到最好;无法体验到工作的快乐,职业技能停滞不前、频繁换工、服务质量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

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有素养、有信仰的技能型人才,笔者学校着重从品牌主题班会建设,引领坚定职业信念;特色社团活动,历练核心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理性职业意向;创新校企合作内涵,涵养优秀职业品质;挖掘学科教学内涵,渗透科学职业信仰;借助专题教育活动,养成职业行为规范等方面来推进职业信仰教育,实实在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服务能力。

一、品牌主题班会建设引领坚定职业信念

坚定的职业信念,离不开科学的职业思想和正确的职业观,离不开主题班会这个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笔者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育和打造品牌主题班会,引领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坚定职业信念。

1.建立“推门听课”督查机制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班会的职业信仰思想引领功能,促进班主任选好题、上好课,笔者学校学生处、督导室和专业部联合开展“推门听课”制度。每周一第一节课,主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德育名师分别在不同的专业部进行“推门听课”,对照评课表进行评价打分。课后,主管德育的行政领导、德育名师再和班主任详细交流,从专业的角度共同探讨如何上好班会课,促进班主任思想教育能力的提高,保障职业信仰教育的效果。

2.搭建德育专题交流平台

每月一次 “德育沙龙”和每周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由主管德育的行政领导或课题组德育骨干主持召开。通过这两个平台,课题组可以宣传课题研究新思想和新动态,班主任也可以交流在推行职业信仰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主管领导可以亲身或请专家学者讲座来提高班主任职业信仰教育能力。“德育沙龙”和“工作例会”平台,已经成为课题组思想宣传、班主任思想交流以及发现新问题、找到新办法的交流平台,深受班主任欢迎。

3.营造主题班会竞赛氛围

每个学期每个班主任推出一堂优秀的职业信仰主题班会课进行赛课。先由专业部领导指导班主任进行磨课,评选出2堂优秀主题班会课;再通过校级比赛,评选出3堂品牌主题班会课,入选学校职业信仰教育品牌主题班会课库,形成课题班会课资源和研究成果。此外,学校还不定期举行其他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比赛。如现场命题,让班主任限时完成主题班会教案的撰写比赛,班主任即兴主题演讲比赛等。

二、特色社团活动历练核心职业能力

中职生社团活动建设是中职生核心职业能力历练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他们不仅可以学到一样技能、体会一份快乐,还可以通过参与社团内部管理来历练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学校近些年来结合自身实际,着重建设特色社团,通过搭建社团活动平台来提升中职生核心职业能力。

1.特色社团内容激发持续学习能力

校团委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发挥社团对学生的学习带动作用,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先后组织法制动漫社、合唱社、街舞社等学生既感兴趣又能学到一技之长的社团。这些有时代感的社团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一门知识或技能的兴趣,增强了他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2.特色社团管理提升关键职业能力

笔者学校社团建设除了有丰富的社团活动外,还有一套完整的社团管理制度和社团机构。学校配备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社团其他职务面向全校学生公开招聘,所有社团活动实行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如自管会社团管理制度规定:自管会检查过程中面对难题时,自管会成员要通过沟通协作来解决,若遇棘手难题,借助指导教师这座桥梁,用新方法新思维来克服难题,尽全力使社团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这个过程可以磨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理性职业意向

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经历中职生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认知教育、职业生涯启蒙教育、职业生涯实践教育三个阶段。

1.职业生涯认知教育奠定基础

对一年级学生主要进行认知教育。由于大部分中职生是在无奈中选择到职业学校求学的,对专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所知甚少,所以必须先引导他们设定认知目标,即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专业文化和职业素养认知教育。笔者学校通过走进企业体验,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内容、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素养构成等,引导学生养成职业行为规范、了解专业学习内容、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专业发展要求,完成对自我、专业和职业的认知目标,达到先普及认知再重点培养、先基础行为养成到专业素养培育的目的。

2.职业生涯启蒙教育指明方向

一个完整的生涯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在对二年级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先通过培养专业情感来驱动学生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积极性;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目标定位和通道设计;最后,通过榜样宣传来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

3.职业生涯实践教育修正航程

三年级学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期。先引导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标,再让他们利用在企业实习的机会,了解自己所选择实习的具体职业岗位与行业内其他岗位的关系、要求、业内竞争程度、发展前途以及企业文化等情况。其次,在实践中让学生尽力实现适应新的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胜任新的工作任务的能力目标。若学生感觉自己能胜任理想的职业岗位,就进一步深挖自己的职业发展潜能;若发现自己当前无法适应职业岗位,就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通过先就业再择业,分步实施,用时间换空间,朝着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迈进,以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创新校企合作内涵,涵养优秀职业品质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影响着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因此学校必须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内涵,融入培养优秀职业品质的新元素。

1.借力优秀企业文化营造班级文化

学校利用校企联盟和冠名班的资源,将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专业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中,将优秀的企业员工请进校园做讲座,努力促使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生的主动性、进取心等相结合,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主动完善爱岗敬业、诚信守责等职业品质,逐步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2.融通校企考核强化职业品质

学校为每位在校学生建立成长手册,记载学生思想状况和个人行为规范量化考核,以形成个人职业品质分值评价表。同时,企业根据企业制度对实习生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校企考核综合结果作为学校进行优秀毕业生推荐、企业进行员工招聘的重要依据。

五、挖掘学科教学内涵,渗透科学职业信仰

当前,中职学校对德育工作非常重视,许多中职学校已经把德育工作提升到“德育为首”“全员德育”的高度,除了开设相应的德育课程(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外,还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信仰教育。

1.明确掌握专业知识与职业信仰的关系

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个人的前途、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和持续学习的热情,就能给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好专业、提升职业能力的主动性。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职业信仰教育因素

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职业信仰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有关职业信仰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职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语文学科为例,在教授《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时,贾祖璋在乱世中沉浸在动植物研究工作中,最终成为一名科普作家的事例,就是值得教师挖掘的职业信仰教育因素。

六、借助专题教育活动,养成职业行为规范

1.“小行动,大信仰”专题教育活动

为了让职校学生养成文明的职业行为习惯,笔者学校定期举行“小行动,‘大’信仰”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倡导职业素养从节约开始、职业礼仪从尊长开始、 职业能力从整理练起、职业纪律从守序做起、职业品质从遵时做起,一系列的小行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

2.弘扬季子礼仪之风,践行职业礼仪规范

为了让职校学生养成职业行为规范,笔者学校挖掘地方季子礼仪的内涵,从八个小方面来倡导职业礼仪规范:就好餐——餐饮之礼彰显职业涵养,整好容——仪表之礼塑造职业形象,说好话——言谈之礼提升职业文明,待好人——待人之礼养成职业礼节,走好路——行走之礼培养职业道德,排好队——观赏之礼强化职业纪律,出好游——游览之礼培育职业公德,守好仪——礼仪之礼体悟职业责任。

第2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教;校企合作;技能人才

社会是进步的,时代是发展的,为了适应需求,中职教育闭门造车已经过时,要培养适应社会适应企业的“抢手人才”,得另辟新路,不然中职教育之路会越走越窄,目前校企合作正悄然兴起,更有待探索。

一、目前中职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其后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随着重庆工业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中职学校受到了热捧,中职学校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为目的.就业水准相对较低.但社会需求大,就业更容易。在就业压力日益剧增的今天.技校生之所以脱颖而出,原因就是中职学生要求工作的门槛低,且具备技能,企业更能“拿来”就用。可如今,中职学校虽拥有这些优势,仍出现招生难的问题。先总结一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可用这句话来代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会,出得去。”进入中职学校门槛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收入少,受教育少,或是在初中义务教育中淘汰出来的差生;让学生被学校留得住和学会技能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环节;“出得去”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关口,也是每一个学生和家长的期望,是我们招生的首要王牌。

近两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开始走下坡路,一个是家长的观念转变,开始走“普高热”,加上国家普及高中义务教育,中职的收费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负担;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初衷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就业,这就丧失了中职教育的一大优势。我认为,以上两个原因只是外部因素,一所职校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关键要看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简单点说,就是要有自己的区别于其他同类的优势和品牌。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建设,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职责。而目前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企业用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使职业教育较快地和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曾经单纯地培养一个技工的方式已不再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了,我们应尽快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

中职教育的成果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肯定,要造什么样的车还得看市场有什么样的需要,正所谓因时制宜,与时俱进。据调查。企业需要的人才如下:1.能直接带来效能的人才。2拥有主观能动性,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3.忠于企业富有责任心的人才。

所谓效能是能够在企业上岗的技术能力,这关乎企业文化,企业生产技术,企业生产方向,简言之要融入企业为企业办实事,而这方面只关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础实训是无法获得的。所谓创新,即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新的观念、技术,勇于专研。所谓责任,是要以一个感恩的心,火样的热情爱这个团体,从企业利益出发思考,这与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关,而这不是上班一两天就能培养起米的,需要学校的启蒙教育。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

随着“普高热”、“就业难”等对中职之阻碍,中职教育之路越来越窄,无疑校企合作能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又一契机,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的另一创新,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解决了学校就业出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校师资力量.再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提供了设备、场地,及时更新社会信息,使学校不再“封闭”。

第3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观念转变

一、中职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其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与“职业技术培训”相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职业教育从属于教育,“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相对职业技术培训来说,“职业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其次与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教育”的相区别。基础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定向为目的的职业活动启蒙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则是职业定向后以取得上岗资格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对当前社会稳定贡献巨大,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就以上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来看,国家和社会投资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都是利在当代,功盖千秋的好事,因而我们不仅不应该为现在一些职业学校学生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迷惑,对要不要由国家和社会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有所保留,而且要努力地创造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中职教育,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对中职教育不正确的认识和片面观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是社会、政府、中职院校、学生家长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转变观念,以利于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应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尽管近年中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已日益重视,但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仍然普遍更加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忽视中等职业教育。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不足、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相应地造成我国人才结构很不合理,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另一边是技能型人才较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瓶颈。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坚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措施,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严重不适应。因此,社会应提高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

2.政府应高度重视中职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等职业教育又是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调整教育结构,转变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高学历的传统教育观念,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明显不足,这种市场、企业与个人的需求急剧矛盾需要政府强化宏观调控,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格局,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增加职业教育的供给,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合理比例,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等,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调控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矛盾。

3.中职院校应尽快转变中职教育的观念

中职院校应转变人才观,着力提高中职生的素质,拓宽学生成才之路。要有针对性地减轻中职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证压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观。中等职业教育要把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办出效益、办出特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习能力,为中职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打好基础;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培养方式,提高职高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4.学生家长对中职院校应有正确的观念认识

学生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往往对中职教育存有深刻的偏见,认为中职院校无论从学生就业、教学条件,还是其他方面,都无法与普通高校相比。其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中职院校、中职教育对学生成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职校有很多优势是普高不具备的。中职校学生就业有优势;软硬件设施先进;可以继续升学;上中职校能减轻家庭负担。因此,学生家长应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推动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

第4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1-0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指出:“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在创新创业的行业中,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其他行业相比,电子商务的创业资金要少许多。在当前“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中国对于世界来说是世界的共同市场。电子商务行业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到更多与海内外合作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创业电商专业人才,是目前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概述

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于 1990 年,在随后的 20 多年发展中,中国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目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2016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2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中小企业 B2B 平台服务营收规模为 235.9 亿元,同比增长 17.1%;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7万亿元,同比增长 23.9%;B2C 市场交易规模为 2.6 万亿元,占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份额的 55.3%;移动购物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 70.7%,同比增长 15.3%。电子商务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带动了一大批依靠互联网创业的人群。目前,淘宝网上有 800 万的创业者,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批敢在互联网上“吃螃蟹”并且致富起来的人,他们是电子商业创业的典型代表。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商务的种类、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为此“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在这个行业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相对于高等院校起步较晚,没有高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条件来促进创业教育实践。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课程设置等,在很多方面中职学校都需要向高校学习。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参考高校的课程,并结合本校的教师和资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层级的教育,让创业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对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苏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它从 2000 年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是我国较早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中职学校之一。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采用“岗位引领、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将课程的教育、企业的项目、模拟创业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为电子商务市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因此,笔者以此为参照,谈一谈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改变学生等待、旁观、找关系、求安排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就业,善于择业,勇于创业。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优秀企业家进课堂和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作创业经验介绍等创业沙龙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中职生也可以大有作为,增强中职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感。

(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只有传统的理论如《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还需要增加对现实市场流向、创业趋势发展、创业名人解读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营造出“大?创业,万众创新”的气氛。比如,针对现在社会上电子商务火热的淘宝店铺,开设淘宝店铺创业课程,帮助学生在淘宝创业中获得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设置电子商务创业者应熟练的使用互联网工具、掌握网络营销技巧的课程;设置有关经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分析市场运作的原理,学会分析市场盈利点;设置与网络营销相关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会互联网技术,学会网页的制作和美化,等等,使学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中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元化的工程,要进行综合培养。除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创业实践为学生做好各种创业前期的知识储备。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体制。一是组织创业演讲活动。邀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来作创业演讲,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管理理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和勇气。二是建立校内互补机制。对刚进学校的新生开展创业启蒙教育,让他们对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期的教育培训打好基础。然后在校内组织新生参加社团活动,形成高带低的创业文化机制。三是举办或组织各种学生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和各种形式的活动竞赛,建立学校内部的竞争和创业模拟程序,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四是设立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同时,积极引进创业项目,为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创业平台,有条件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支持。

(四)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师资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对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系统的认识,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和创新创业知识指导。

第5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到2015年,我国中职教育学校已经达到了1.12万所,中职在校学生1656.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总在校学生的41%。2016年,国家对中职教育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可见,当前中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当前各教育教学机构,要转变传统思维,创新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探索,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影响改革效果的问题,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就成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一)忽视了声乐的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对专业性和技巧强调和训练过多,而对声乐的实用性却关注的较少。例如,常常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专业音乐教学相结合,内容方面偏难,专业性有些过强,与教学实际需求稍显脱离。同时,教师对考试成绩关注过多,要求学生更多注重专业水平,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困难、兴趣及其专业性有些忽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声乐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幼儿教学工作,然而教师过度强调声乐技巧,表面收到的效果是挺理想,但是这些技巧根本无法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所以没有很好的考虑实用性需求。

(二)理论与实际脱节

从目前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师队伍构成来看,大多是专业音乐院校科班出身的,对于学前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没有过多接触,对具体的幼儿园工作与其性质也不是很了解,工作和实践经验就更没有了。所以,在实际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中,难免出现沿用传统专业声乐教学的方法,不能很好的为学生提供针对实际需要的教学和指导。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

(一)开展多元授课方式

中职学生群体具有典型的特征,比如思维活跃,灵活好动,想象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等等,但是他们也存在普遍的劣势,如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制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深层次知识理论的理解能力不足等等。当前教学改革,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这些特点,并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按照其身心成长规律和接受知识的水平来开展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教学目标及效果的实现。例如,运用小组学习及个别操练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小组学习可以让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充分的展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对特别的学生展开个性化教学,既能够满足基础较好学生的声乐专业及技能提升学习要求,也能够满足声乐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基于实际发展的学习需求。加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团队意识,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中职学生群体个性化差异比较明显,而声乐表演本身又是一种复杂且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例如,在具体进行教育课程设计前,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对学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测试。通过测试,明确掌握学生各自的声乐水平及潜力,然后有针对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而达到促进课堂教学注意力和效果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能够与自己产生共鸣的音乐作品,拓展课外教学,促进学生声乐素养的形成。另外,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语言艺术,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群体,在声乐基础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差,学生的音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些甚至还有先天性音准方面的缺陷。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教学必须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首先在难度方面来说,要选择难度较低的教材内容,结合专业实际需求,培养幼儿声乐教学方面的能力,而非专业歌唱家;其次,注意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参照《幼儿教育知道纲要》,有针对性的展开声乐教学;最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创编儿童歌曲,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并提高学生灵活学习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积累教学能力。

(四)更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方法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例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的方式,如游戏法、情境教学模拟活动、创新创作表演竞赛等等。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视野,模拟实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学生当下的学习兴趣及长远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教育实行教学改革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传统遗留问题与新问题的结合,因此,必须创新教学改革思维,从授课理念、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创新思考,立足学生主体思维的角度,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提升的热情和兴趣,努力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艺青.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改革新探[J]. 黄河之声,2016,(03):39.

[2]陈楠.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 才智,2013,(24):133.

[3]王瑶.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学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第6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家长;家庭教育;品德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作用更是不可小视。如何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并把它与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是许多学校学生管理改革的课题之一。通过对上海某职业学校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了解中职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某职业高级中学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发放家庭问卷247份,回收230份,回收率为93.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自编《中职家庭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六个方面,一是家庭及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二是教育期望;三是教育观念;四是教育方法;五是教育内容,六是家庭人际交往情况。

(三)研究方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和分析

(一)教育期望

关于“您对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感觉满意吗?”的回答:11.8%中职一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感到很满意,而40.9%的家长对孩子感到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这说明为数较多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习、生活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母亲职业”与“对孩子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r=0.211,P<0.01),“家长对孩子初中成绩的评价”与“对孩子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差异(r=0.269,P<0.01)。对孩子初中阶段成绩持正面评价的,则越能接受孩子现在的学习生活状况。家长本身的生活境遇和状态会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孩子现状的满意程度。关于“期望孩子获得的最高学历”的回答:有182名家长希望孩子获得本科学历,占79.1%,希望孩子获得大专学历的占8.3%;也有家长对自己孩子期望过高,期望孩子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历的共占10.5%,这反映了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一种心态。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与“希望孩子的最高学历”存在极其显著差异的因素有:“父亲学历”(r=0.219,P<0.01),“母亲学历”(r=0.197,P<0.01),也就是说,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则越期望自己孩子获得越高的学历。另外“父亲职业”(r=-0.174,P<0.05),“母亲年龄”(r=-0.183,P<0.05),“家长对孩子初中学习成绩的评价”(r=-0.210,P<0.01),与“希望孩子的最高学历”存在显著差异,并与之呈负相关。具体而言,年龄越小的父母亲越期望自己的孩子获得高学历,家长对自己孩子初中成绩评价越高,则越期望自己的孩子获得高学历。

(二)教育观念

关于“您在孩子升学、就业等重要问题上会征求孩子意见吗?”的回答,大部分家长通常在与孩子切身相关的重要问题上会征求孩子的意见,选择“常常会”的家长最多,占47.0%;选择“总是会”的家长占36.5%。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与“征求孩子意见”有显著差异的因素为:家庭月收入(r=0.157,P<0.05)。也就是说,家庭月收入高的家长比家庭月收入低的家长更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大概是因为月收入高的家长大部分是高学历家长,比较强调民主,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三)教育方法

关于“您教育孩子时,最主要依靠的力量”的回答:选择“夫妻共同商量”的最多,有125人,占54.3%,接下来是选择依靠“自己个人的想法”的,有64人,占27.8%,再次是“参考书刊、网络、电视媒体等资讯”,最后是“寻求专家或亲友意见”。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长是否看教育类书”与“教育孩子依靠什么”有极其显著差异(r=-0.222,P<0.01),也就是说越是经常看教育类书籍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越倾向于求助于他人或是其他媒介资讯。

(四)教育内容

关于与孩子交流的主题:表1显示,超过一半的家长平时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这类家长占62.2%;其余的家长关注与孩子交流的重点则分布在“未来打算”“学校生活”“家常”“社会经验”上,不同的家长侧重面不同。关于“您表扬孩子最多的时候”的回答:表2同样反映出在教育内容上,家长最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有73.0%的家长选择在孩子学习进步时,其次有10.4%的家长选择孩子学会本领,零星家长分别在孩子做好事或者做家务、听话、获得他人奖赏时表扬孩子。这反映了家长在教育内容上是重视品德教育还是才能教育上的侧重点不同。

(五)家庭人际交往

关于“您平时跟孩子交流很多吗?”的回答: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比较多的家长最多,有139人,占60.4%;有21.7%的家长认为交流不太多;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很多的家长,有37人,占16.1%,只有极少数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很少,占0.9%。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家长与孩子的交流频率”因素与“家庭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0.146,P<0.05),也就是说家庭人口数越多,家长跟孩子交流的频率就越高,反之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频率就低。

四、讨论

(一)中职学生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有碍家庭教育的开展

当前中职生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人群的家庭,学生及其家庭生存状况处于相对弱势,受教育情况也相对较差。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职业多为一线工作人员,低收入家庭比例较大,存在相当一部分的单亲或是离异家庭。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在家好好教育孩子,但他们身处的弱势给他们的家庭教育发展带来困难。

(二)中职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误区,有碍家庭教育的实施

1.期望偏离现实,观念存在误区

在对孩子的期望方面,家长对孩子获得学历的期望大部分是本科或者大专学历,但有一成家长期望孩子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这反映了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的一种心态。在教育观念上,家长认为应该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不给孩子适当的自主空间,而且几乎大部分家长目前最关心的问题都是孩子的学习,把家庭教育与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等同起来,这是存在误区的。

2.方法陈旧,内容重智轻德

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主要依靠力量尚有“靠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不顾及伴侣想法,不懂得借助他人或是其他媒介的资讯。部分家长不懂教育方法,对孩子采取打骂措施较为常见,重智轻德现象比较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家长平时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于重视,而对其他方面比如品德、能力的培养不够。

(三)中职生家庭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有碍家庭教育的发展

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不够、交流主题多为学习,比较单一。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非常重要,但在家庭中的人际沟通进行得并不顺畅。尤其在离异家庭、单亲家庭中,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频率很低,孩子有过多的课余时间在社会中,造成很多危险事件的发生。

五、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社会教育的特殊部分,也是学生启蒙教育的特殊途径,对中职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中职生今后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上述研究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家长方面

作为家庭的主要教育者———家长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模式、质量和效益,进而决定学校教育的成败及其程度,以至于影响整体教育效益。家长自身要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要明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长,家长自身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同时,家长不要吝啬爱子女的语言,要适时用语言表达爱意,让他们能体会到爱。

(二)学校方面

第7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职幼师英语课堂改革;教学观念;教材;课堂模式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学前双语教育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幼教师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师范学校作为幼儿师资培养的摇篮,也肩负着培养合格的幼儿双语教师的责任。但是,中职阶段的幼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发展仍不全面,口头表达能力相对欠缺。影响学生英语口头能力发展的原因,有专业特色、学时分配等一些客观因素,还有教材的原因。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或幼师英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但难度过大,范围太广,忽略了口语技能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未能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生的双语教学能力。因此,中职幼师英语这门课程应该从职业特色和学生情况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能承担幼儿园双语教学任务的毕业生。

一、中职幼师英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

长久以来人们对幼师岗位的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对幼师的职能定位还处于只需要唱唱歌,跳跳舞的阶段。报读幼师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一部分是中考落榜者,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英语教育水平相对滞后,还有一部分是不想读书尽快就业的孩子。他们选择中职学校是希望获得职业技能,短期内能上岗工作。学生普遍认为英语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只要学好舞蹈、声乐等专业课等就能找到好单位。另外,英语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持续的反复学习,艺术技能课程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部分学生对英语既没精力也没热情,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2.英语课程教学存在误区

近年来许多幼儿园纷纷把英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陆续打出双语教育的名号,使得中职幼师英语课程得到了重视。但幼师英语却仍不是幼师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目前的中职幼师英语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教材,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幼师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与基础英语教材并无差异,呈现方式呆板,教学配套的媒体不足,使教学缺乏活力;许多内容跟实际生活脱节,难度过大,范围太广,偏离了幼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材没有突出口语训练,没有和幼儿专业相结合,对于在幼儿园常用到的英文儿歌、游戏、幼儿英文课堂用语等都没有涉及,脱离了职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课程配套与学生对实操技能的需求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矛盾。

从职业特点和学生情况出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中职幼师英语课堂改革,对幼师英语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二、中职幼师英语课堂改革的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幼师生源与职业导向的特殊性,中职幼师英语课堂改革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拓展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从听、说、读、写、唱等多方位进行训练,提升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2.培养教学能力。针对中职幼师生的就业需求,教学改革应着重于设计适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与练习,如唱英语儿歌、做英语游戏等,使学生能自如地使用课堂英语及掌握各种英语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双语渗透,组织和开展幼儿园教学和生活活动。

3.实现英语应用能力和幼教专业技能的整合。中职幼师英语教学改革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还要注意结合幼儿园教育中的五大教学领域,即艺术、科学、健康、社会、语言,英语教学与幼儿园教学活动互相渗透,才能使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中职幼师英语改革的方法

1.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口头表达技能的培训

幼儿园里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所以幼师英语的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素质,在幼儿园能承担用英语组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根据这一目标,幼师英语课程既要具有一般英语课程的特点,又要突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

首先,幼师英语课程应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知识结构。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幼儿英语固然简单,但教师要能教得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还是要对英语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不善于学习的老师,不但误人子弟,而且自己也会被时代淘汰。其次,幼师英语的课堂设置要遵循“以职业为导向”的原则。幼师学生不同于高中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培养学术性人才做准备,而中职类学校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如果还以中学的课程设置来开展中职教学,深入研究语法时态,反而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不知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上所述,幼儿英语相对简单,幼儿喜欢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学习。幼儿英语在教学内容上既有语言知识,更要注意教学手段,如幼儿英文儿歌、游戏、故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强大的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幼师英语课程应浅化语言理论的教学,强化口头表达教学技能。

2.构建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幼师英语教材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幼师英语学习目标的职业导向性,英语教学就应该体现英语能力和幼教专业技能的整合。在双语教学的大潮中,幼师应当具备使用英语组织和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因此,幼师英语教学的教材应当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运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编写以幼儿园教学活动为背景的对话,如幼儿课堂、幼儿进食、午休等,让学生有章可循;编写与幼儿园基础教育有关的阅读材料,如“四季更替”、“健康饮食”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幼教素养;配套英语儿歌、游戏、故事等教学方法和素材,使学生能自如地运用各种英语教学手段;设计适合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只有这样真实具体的教材,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否则,幼师英语教学就成了无水之源,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就无从谈起。

3.跳出固化的教学模式,开拓校外实习课程

中职幼师三年的学习是短暂而又紧张充实的,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实践机会。一直以来,幼师学校都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活动。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固然有收获,但这种学习模式是被动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学,要学什么?因为这时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已经分离了。其实教无定法,为什么学习一定要局限于课堂呢?学习为何不能采用更灵活有趣的形式进行呢?要让教学充满活力,教育可以更人性化。幼师英语教学可以大胆地跳出固化的教学模式,开拓校外实习课程,鼓励学生在幼儿园里有目的地听课学习,观察、评价学生的上课质量,学用结合,然后再回到课堂,进一步地深化和提升理论知识。只有校外校内同步走,学生才能上升到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学什么的主动学习状态。这不仅增添了英语教学的实效性,也正是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呼唤。当然,学习与实习同步进行,还涉及到很多课时安排、场地、学校与幼儿园教学进度协调、安全等技术性问题,应谨慎细致地处理。

时代变迁迫使意识进步,幼师英语课堂改革是有必要、有长远意义的。培养高素质的双语教育工作者,幼师英语教师要大胆地走进行业,调整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思考者和参与者,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层次。

参考文献

[1]赵美艳,姚玲玲.中职中专教材.幼师英语[M].外文出版社,2007.

[2]邱耀德.幼师英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1.联系实际,让幼儿教师明白学前教育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有目的的学习活动才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要想使学生明白当前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首先应该让他们弄明白以后自己会处身于怎样的教学环境中。毋容置疑,当前的孩子都是每个家庭的小太阳,一家人的生活、经济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围绕着孩子展开,因此,幼儿教师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更应该做到细致入微,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应付心理。为了让学生明白这种岗位的特点,我特意在网上搜索到了近几年学前教育阶段频繁发生的一些教学事故,让他们观看和感受,从而让他们明白自己以后工作性质的艰巨,并由此树立好好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心。

2.针对学前教育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具备一种母爱是获得幼教成功的关键

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只有像母亲一样热爱幼儿的老师,才能甘为幼教事业献身。幼儿教师对幼教事业的爱,来源于对幼教事业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的责任感。这种爱表现在"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上,也表现在全心全意对待幼儿的行动中。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品德,富有爱心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这种品德和要求促使教师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培养幼儿,全面关心幼儿的成长,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向学生强调爱心应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是能否从事好学前教育的基础。教育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时时能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用爱的微笑去面对孩子;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胸怀包容孩子。也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获得幼儿们对等的爱和家长们的赞扬与肯定。

3.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知识能力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特殊时期,幼儿一言一行无不是在模仿教师而学习的。"身教重于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规律。对于从事启蒙性质的幼儿教育则更为重要。幼儿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信任老师,对教师的言行观察细致,反映敏感,喜欢仿效。因此,职业特点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积极进取、情绪稳定、乐观大方、耐心公正、热情开朗。不论是外部仪表还是内在心灵,都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在生活中做孩子的父母,学习中做孩子的导师,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播信息的媒体日益先进和普及,各种新知识、新信息、新事物不断涌现在幼儿面前,而幼儿又有强烈和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什么都问"为什么",什么都想得到解答。因此,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范围,具有足够的知识魅力,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满足孩子对新事物的渴望。

4.幼儿教师应具备超强的教学技能

一个好的幼儿教师,应是一个好的演员。针对幼儿这个特殊的年龄群体,有时候教学就是一种表演,教师在讲台上表演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孩子们精力能否集中,决定着孩子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要想搞好学前教育,就要求老师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一个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善于在教育过程中洞察幼儿的认知、言语、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和心态变化,从而随机引导,调节控制教育活动,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其次,教师还应该设身处地地考虑幼儿的心智特点、语言特点、行为特点,以便更好地融入他们的思想,用儿童的语言和方式,用他们可以理解的话和行为与幼儿交流,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在与幼儿沟通时,教师更是演员,要把自己变换成幼儿的角色,用他们的语言说话,用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和他们接触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做朋友,以便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而搞好学前教学。

5.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观念与创新思想

第9篇:中职学校职业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

一、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言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婴幼儿阶段又是人类语言技能的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习得语言技能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发展上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素养,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一种素质。所谓口语素养,则是指人们在先天的生理基础之上,受后天成长环境、语言教育背景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知活动,获得的在语言知识储备、表达能力、思想道德品质、意识水平等方面能力的体现,也指人际交往中的接人待物、为人处世、随机应变、谈吐举止、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狭义的口语素养指以听、说能力(即吸收和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及语言习惯的一种综合素质。

口语素养既包括有声语言,即使用标准或比较标准普通话,做到语音准确、清晰、有力度,节奏鲜明等要求,又包括无声语言——表情语和体态语。

对幼儿教师来说,面对对文字知之甚少的幼儿传授知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取得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师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口语水平的高低对于从事启蒙教育的幼儿教师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我校现状分析

在幼儿师范类专科学校,教师口语是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存在的,它的设置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师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幼师生职业口语技能的素养,此外,它的开设也起到推动幼师教学的改革的作用。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1984年成立的贵阳市乃至贵州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中等专科学校——贵阳幼儿师范学校。随着经济、教育水平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贵阳幼儿师范学校于2012年成功升格为一所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贵州省幼儿教师培养的最大基地,并领衔贵州省幼教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升格后生源结构剧变,招生途径发生变化,以及口语教学的不受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宜现在的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导致了学生语音水平整体下降,相当部分的幼师生口语素养普遍偏低。

我校在升格后实行多种招生途径,生源由以前单一的中职生变成了现在的高中毕业生、中职推优生等多样生源;从招生类型看有高考统招、自主招生、中职推优、中职单报高职;从学制上看分成五年制大专、三年制大专。这样复杂的生源情况给我们口语教学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巨变,相应的课程设置也应该进行调整,但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口语》课程设置由原本的两年缩短成了一年,并将《教师职业口语》这门课程直接删掉。可见,学校为了突出专业理论知识而轻视教师口语水平的发展也是导致学生口语素养降低的原因之一。

(一)学生方面

1.生源构成区域背景、口语学习背景

据笔者作为学校一线口语教师及兼职辅导员的身份了解发现:学校学前系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生中有90%左右来自贵州的各乡镇的农村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普通话教育。这其中还有五分之一左右的来自少数民族乡镇或者村寨的同学甚至除了在影视剧上接触过普通话外在学习和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运用或者学习过普通话。這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听辨音能力、语言模仿能力较差,语言感受力、表现力水平偏低的状况。

2.成长环境背景

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师资水平有限以及家庭环境的限制,导致这部分学生除了语音面貌不佳外,还存在性格上胆怯内向、自卑羞涩;学习上,态度不积极、不主动,兴趣不浓,习惯不佳;文化素养上,知识面窄,知识储备量偏低,阅读量较小,阅读作品水平不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文化素养水平较低;语言表达上,用词不准确,逻辑性差,思维混乱,内容空洞无物等。综合表现为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较差。这给我们的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校升格前《幼儿教师口语》这门课程是开设两年,第一年为《语音基础》《等级测试》,第二年为《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而升格成为大专后,除了卓越计划实验班保留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之外,普通班的学生都只保留了第一年的《语音基础》《等级测试》课程。《幼儿教师口语》课就变成了语音学习的课程,课程性质发生了改变,课程目标也变成了为取得普通话二级乙等证书而服务。原有的《一般口语》《职业口语》这两门课程直接删掉了。这样的状况导致原本语音面貌、文化素养就欠佳的学生口语素养的提升愈加困难。

2.重视程度不够高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学习机会较少、培训经费较高、培训周期较长等原因,致使口语教师想要通过外出学习提升的需求很难得到学校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导致相关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十分缺乏。

3.教材适用性欠佳

市面上教材版本众多,内容编撰较好的是我们学校升格前一直沿用的由苑望主编的《一般职业口语》和《幼儿教师口语》。但随着我校的升格,学生生源的变化,致使这些教材不适应于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但是市场上又找不到符合我校特殊情况适合我校学生使用的教材。

4.课程认识有待考究

谈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人们往往只是想到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谈发展必谈五大领域,但是却忽视了口语素养的影响力,并且还把口语能力培养与幼儿语言领域完全割裂开来,并将口语素养的培养仅仅看成是普通话水平的培养。其实,口语素养能力培养不仅是语言学领域学习的基础,更应该是语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策略

3~6岁的儿童是幼师学生的教育对象,但这一年龄阶段的学龄儿童一般不具备文字识别能力,所以语言成为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而作为他们言语能力主要传授者之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通过教师们富有感染力的有声语言去认识客观事物,接受教育,并能顺利、愉快地同他人交往。所以,为培养我校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让我校的口语课程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做了思考总结,并得出提下建议。

(一)学生方面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从语音方面加强普通话水平的练习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增强学生自信心,让他们首先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其次,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不是单一和孤立的,同样,《教师口语》的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讲授的一点知识。要想提高幼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需要他们平时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眼界,广泛地涉猎尽可能多的学科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口吐莲花,出口成章。所以需要教師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增长他们的见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学校层面

1.课程设置改革,制定校本教材

既然市场上现有的教材不适应我校的具体情况,而我校口语教学团队又拥有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水平高超的老、中、青教师团队,则完全可以试着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而关于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水平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或者和学前教育系专业课程中的语言领域课程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研讨,让幼师生口语课与语言领域课程有效衔接,为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2.开设选修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与口语相关的适合各种层次的水平学生的兴趣培训班,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口语素养和水平。

3.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氛围

(1)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坚持说普通话,形成一种具有师范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平台引导、吸引学生说普通话,提升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开设多种与普通话或者口语表达相关的社团,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迅速提升。

(4)校团委、学工处及下设学生会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与口语表达相关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素养能力的认识。

4.学校加强重视

任何专业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重视,而只有学校充分重视才能从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各方面提供支持,也才能迅速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口语素养。

(1)增加课程学时。素养能力是一种知识、能力的长期积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只有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

(2)送口语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和学习。

(3)支持参加口语教学交流会、学术报告年会,甚至是自己牵头举办省级教学交流会等。

(4)加强经费支持。经济是支撑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任何方面都难以得到快速的进步。

5.系部加强重视

除了学校层面的重视之外,系部也应加强重视。因为学校层面的支持和规划只能是方向上的相对笼统的,但具体落实的层面却需要系部去加强管理和实施,所以需要系部也加强重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系部可做的方面包括:第一,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强化现有的“青蓝工程”项目;第二,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和数量,打造精品教学团队。

四、结语

提高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单独某一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它必须是滴水穿石的日积月累,且需要“多管齐下”才能迅速见效。所以,要提高幼师生的口语素养能力是一个需要学生、学校两方面配合,共同努力的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幼师生口语素养能力培养策略需要从学生、学校层面齐抓共管,才能早日实现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伯奎.教师口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易进,林丹华编著.幼儿语言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3]晓义主编.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