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中专职业教育改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职业教育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专职业教育改革

第1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随着社会上的学前教育机构竞争的加剧,这一行业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要求随着提升。这些情况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美术学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科是一门基础而又实用的学科,它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度重视基础绘画训练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逐渐报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其中的过度重视基础绘画训练这一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中,教师将课堂的很大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基础绘画训练。虽然美术这一学科中,基础绘画训练很重要,但究其根本,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和一般的美术课专业教学是有明显的区别的。较为典型的而一个区别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具有鲜明的学前教育特点,换句话说就是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应当以儿童美术为主。而现实中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很容易将这两者混为一谈。

2、偏离美术专业培训目标

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还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儿童心理行为、组织课堂活动等等能力。但是现在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表现出来的情况则正好与之相反。不仅教学方式如此,就连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所配套的教材的内容也侧重于美术技法的讲授。

3、对儿童美术的认识不足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从本质上来说是儿童美术,而目前实际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往往将美术定义为一般的美术课程教育。这种理解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的大相径庭。比如笔者在2016年上半年在四川省的各大中职院校进行调研时,发现该省大部分地区的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对儿童美术的认识存在误解,更有甚至,一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教师认为该专业的美术教学就是美术课程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改革

经过上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重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经验积累和相关的系列典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改革:

1、学习儿童绘画,夯实绘画基础

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毕业以后大多需要走上幼?涸敖淌Φ墓ぷ鞲谖唬?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儿童绘画,让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提前了解儿童绘画知识,学习儿童绘画教育方法,对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快速进入角色,开展儿童绘画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要引导学生学习儿童绘画,夯实绘画基础,首先要为学生开设平面构成基础知识训练,其次掌握简单儿童化的教学,这其中主要线描和简笔来勾勒出简单的儿童画作。比如,在进行儿童绘画训练的时候,除了教材上的案例讲解,还可以为学生找一些课外常见的典型儿童绘画图册,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启发了自己的思维潜能,这样也就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儿童绘画。

2、学习色彩知识,提高审美水平

美术离不开色彩,可以说色彩是美术的必备。尤其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是侧重于所于儿童绘画。儿童的眼睛里,什么都是五彩的,因此,对于五彩的东西,他们会更喜欢,更愿意去学习。所以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要尽快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并将这些色彩知识融入到之间的画作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3、开展手工实践,提升动手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不仅仅有基础绘画,还有手工制作的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包括平面纸工、半立体纸工、立体纸工。但是不管哪个种类的纸工对于学生都是提升动手能力、促进综合水平提高的好机会。尤其是近年来幼儿园对儿童的动手能力要求提升,这从一个侧面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中手工实践内容教学的重要性埋下了伏笔。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给学生上上美术欣赏课,让中职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让中职学生不断地开展手工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美术手工,为以后走出校门开展学前美术教育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和素质,这样可以使毕业生可以更快地适应将来的幼儿园教师岗位。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性。

第2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着重从学生的实践能力上进行培养,理论结合实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理论依据,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理清学习的思路,优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强化专业应用,为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机械制造;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我国将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以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教育部的这一份通知,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在中央和各地的关注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作为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任教师,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特针对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首先须强调教学内容的过滤,有其客观的因素。其一是,中职学生就学习能力与水平而言,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其二是,虽经多年改革,职业教育教材的学科化特征、理论化特征仍无法避免,存在诸多不适于学生的内容——过难的、过多的、无用的;其三是,中职专业的多样化分布,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中职专业新目录中专业数达到321个,这就意味着同样的课程如文化课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就有300多个差异化的培养目标群体。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部分过难、相对无用的章节进行删除,例如机械类专业与烹饪类专业的“数学”,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较大的区别,再如机械制图中的线型,各种教材都同时介绍八种,教学处理时可以先选择其中的四种基本线型,把另四种线型过滤掉,到恰当的教学时点再另行介绍。去除过多过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为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过滤,实际上是重置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通过过滤,教学的难度下降,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恰”。过滤的目的是保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切性,反映的却是教师的新型学生观,即教学要关注的不仅是教材,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正确的处理教材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坚持以启发式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合理地将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职业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和技能、动手能力强的适用型人才。但是,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出现了一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的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由于学生的生源素质有所下降,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音乐或其它的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展开教学内容,层层深入,不断提示和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之领会概念、掌握原理、发现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推测,发表己见,开展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机

如果职业学校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会变的更加主动。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具体详细的学习目标,并告知他们达到目标的方法。在机械制造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本专业当前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具体内容。此外,还可将学生带到相关企业、公司去参观学习,又或把本校上一届优秀的学生或者毕业生请来介绍学习及工作经验,使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如何自觉学习。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就会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努力进取,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达到的目标,学生努力达到,就会满足学习需要,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习行为更为持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实际寻找学习方法。学校应多举办一些与机械制造专业相关课程的比赛或者展览,如AutoCAD大赛、车工技能作品展、减速器测绘等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第一要点,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机械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类工科专业。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最好的课堂,可以最快的效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尝试探究,不仅能更好地吸收掌握知识,而且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实践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准备。在实践中,有学习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学习,这样就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主体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加强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真正需要的人才。

第3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一、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

目前,我国倡导全面的法制和和谐的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也应当倡导教育的全面性、和谐性。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②教育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③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新人;④教育必须坚持全面的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教育的全面性与和谐性。新的体育教学的理念要求在现代化教学中,同样要以人为本,要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突出“健康第一”的思想,不仅是身体体验,而且在心理方面、情感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学生的个性方面等都尽可能的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技能,懂得一些体育基本知识,有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从体育这个角度来说同样也起着全面和谐的发展。古人云:“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无智也。”这充分说明了强健的体魄是其他素质的载体,只有不断的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才能使我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不败之地。

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要真正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逐步转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必须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职校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的心理,在体育课堂前布置好场地器材,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体育课上来。在课堂上应做到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使学生有新的认识。组织教学法应灵活多变,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断地产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2)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学习愿望。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各种练习最容易和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和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3)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直接学习动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说要比赛,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竞争较强的游戏,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其在乐趣中巩固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4)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学习动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

三、体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科学性

课程内容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的“难、繁、燥、旧”的现象,关注学生的学习情趣和 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充分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时代性。课程给了教师和学生一个很大的教学空间,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教材内容的简繁,技术动作的易难,循序渐进系统连贯地安排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采用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和科学性。

四、体育课程的趣味性

课程中的趣味性教学是通过学生的身体体验来贯穿德育和智育及心理情感的一种愉快活动,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该手段不仅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某些教学内容变得趣味 无穷,而且能使参与者轻松、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斗智、斗勇,在与同伴默契配合中,战胜困难、战胜自我,获得体验,在体验中感到参与的,以便得到一种健康的心理满足。同时,体育游戏有一定的活动规则约束,它调节和制约着参与者的行为及主动和被动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 地进行,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机制,利于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及人际关系的调 节能力,利于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提供了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契机,活 跃了课堂的气氛,增强了体育课教学的效果。

五、重视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

第4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7-0023-02

近年来,随着中外交往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外餐饮市场上既有专业技能又懂英语的烹饪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如此形势下,中职学校烹饪专业迫切需要在教好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英语教学,寻求适合学生学习的双语教学模式,让职业学校的教学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一、烹饪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

中职烹饪专业双语课的目标定位应该具有双重性。首先,应当牢牢把握专业实训技能学习;其次,在习得烹饪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英文听、说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专业操作能力和烹饪英语口语水平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二、烹饪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中职烹饪专业推行双语教学,关键在教师。烹饪实训课程双语教学课,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又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知识和听说交际能力,并且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禁忌习俗、风土人情等。但是,中职教师队伍中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所以,烹饪专业双语教学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教材严重匮乏

虽然网络信息的发达使相关学习资料非常丰富,但是适合中职双语教学的有效资源却严重匮乏。因为对来自网络的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规范化、条理化并适切目前的教学实际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

(三)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是从头“补”还是按照教材继续“上”成了教学实践中的两难选择。

三、提高中职烹饪专业双语教学水平的建议及对策

(一)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打造优秀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始终坚持两项原则:(1)“走出去、请进来”。学校一方面全力培养校内专业课教师,强化英语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引进更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与经验,适时邀请外籍教师给学生上烹饪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英语教师学烹饪,烹饪教师讲英语。校内40岁以下的英语教师每人都要掌握至少一门烹饪专业技能,校内所有的烹饪专业教师强化英语口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创新双语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参照国际规范,适当引进相关专业课程,适当增加课程中的国际性内容,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学生“走出去”打下知识与能力基础。

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开展的将英语学习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之中的“情景式”双语教学模式效果明显,逐步形成了一年级夯实英语基础,二年级专业课渗透双语教学,三年级强化英语口语能力的教学模式。在调研——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情及需求,让数据说话;设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便于跟踪反馈;多角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以人为本”,改进评价方式。

(三)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近几年来,烹饪专业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薄弱。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对《烹饪英语口语》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首先,对教材的“实践模块”部分即英文菜谱单元部分采用“双语课”形式教学。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优点是学生在“做”中“学”,增强了教学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所教授的英语课程具有“必需、实用、够用、管用”的特点,教学效果良好。

其次,开发校本教材。这种“双语课”淡化了枯燥的语法知识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目前国际餐饮市场对烹饪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相符合,大大增强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烹饪英语口语》《中职烹饪双语实训教程》等教材,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改革经验。

(四)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1.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开展中职烹饪专业双语教学时,在授课前应“吃透”整本烹饪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弄清相应的英文表达方法。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任务还应是帮助学生尽快汲取烹饪操作过程中的专业英语词汇和关键性指令。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教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设计一些由学生亲手参与制作菜肴的环节,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释放学习潜能。

2.让学生与英语国家学生合作学习。2012年5月16日,美国东北大学的16名师生来笔者所在学校参观访问时,美国学生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与烹饪专业的学生一道做汤圆、包饺子、裹粽子、做中餐、说英语。既增进了双方对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学生英语口语的实践能力。

学校开设烹饪专业双语课程,极大地提升了烹饪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为更多学生走向国际餐饮就业市场、获得高层次就业机会提供了可能。学校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把国际化办学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让更多的青年学子沐浴教育国际化的春风,在职业教育这方沃土上追逐梦想,放飞希望!

Preliminary Study on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uisine Specialty: A Case Study

WANG Jing-cheng & MI Jia

(Nanj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and Nutrition, Nanjing 210022, Jiangsu Province)

第5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学;财会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为了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要求学生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技能,形成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注意技能训练的实施,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习来辅助认识的。尤其是学生未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凭证、账簿、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的认识,因为对于刚从初中毕业的中职学生来说,在学习中从未见过的名词、术语以及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方法都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这时,如果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实物,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己动手相结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通过具体的、有形的实体表现出来,既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获得正确处理财会业务的实际能力,在上岗前就熟悉经济工作中的具体业务并能有效处理,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讲到会计凭证一章时,可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由学生识别和填制并进行审核,再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并进行审核。在讲到会计账簿时,准备好各种账页供学生识别,再根据编制好的记账凭证练习日记账及各种明细账的登记。在讲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时利用前面的资料讲解各种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及总账的登记方法。

二、构建双师型团队

为确保财会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教学效果,需要构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构建双师型团队的主要做法就是“专家请进门,教师走出去”。我们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会计上岗证、会计师的考试,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地拓宽专业视野、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要让专业教师带着自己的教学模块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实习,深入到相关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同时开展教学模块的研究。另外要让企业一线的会计人员进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专业,了解社会。目前我校财会专业已与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等十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财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同时我们还定期邀请一线的财会人员来校作专业讲座,讲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三、课堂教学必须创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通过板书、讲授的形式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角,全班学生都是被教师牵引着,围绕着教师转,学生的主观性、自主性、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学生的学习也就仅限于教师的讲授。这样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使许多学生一旦离开教师就不知道该怎么样学习,对学习无从下手,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导致学生步入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以师生讨论分析的互动形式为主,着重于案例教学,把学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求知。另一方面,可以积极联系会计职业界的参与,邀请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负责人等会计实务界的人士进行不定期的学术讲座。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建立企业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

第6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73-02

随着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既懂酒店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口语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比较注重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实践教学,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中职酒店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课堂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上体验说英语的乐趣。

一、教材的选用

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由学生日后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中职酒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工作在酒店、宾馆、旅行社等服务行业,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客户进行口头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交流中尽量做到语言流畅自如,准确无误。目前我校11级酒店管理专业选用的英语教材为外研社行业英语系列教材——《酒店英语视听说》。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酒店、餐饮等专业学生编写,用正反两方面的教学材料为学生提供酒店行业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中职酒店专业英语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进行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这一课程所学的要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突出“互动”,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成为模拟实训的场所,教师应改变以往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具体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英语课堂活动。我们可通过角色扮演这一训练模式,强化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酒店英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服务员在酒店前台用英语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视频。然后教师给出特定的场景,由学生根据情景编写对话。例如,在讲《Reservation》一课时,学生观看完录像后,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客人和服务员,设计一个客人来饭店登记住宿的对话。具体材料如下:Guest:You’re Mr. Mike. You and your wife want a double room for two nights.Clerk:It’s six in the afternoon.You receive the guests. The room is 502;a bellman will show them to their room.此时,学生还可以发挥想象,设计不同的情景,如客人登记入住前已预定房间;客人没有预定房间,但饭店已经客满了等等,进行相应的对话。利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酒店工作的真实氛围和环境,以达到英语教学贴近实际,加强培养学生在酒店工作中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不同英语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口语,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合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是英语教学比较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营造模拟现实工作情景的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起到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应对酒店客人投诉时,教师可以首先选择播放一段英文电影或视频中关于酒店投诉的英文对话精华部分,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话题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学习礼貌处理客人投诉的技巧和常用的英语服务用语,最后再次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进行模拟的情景训练。这样学生能更好第理解如何处理酒店客人投诉,提高服务质量。学生经过一系列的模拟练习,在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所学内容,并形成语感。

3.采取分层教学法。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薄弱,英语基础差,学生英语水平差别大。如采用“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不能顾及学生的英语差异性,会使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觉得课堂教学过于简单,而放松懈怠。而另外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又会觉得讲授的内容过难,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分层教学法,把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因地制宜,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英语教学活动和进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英语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做到因材施教。

4.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酒店、宾馆、旅行社等服务行业的工作,其服务的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一定英语技能的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讲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因此,在中职酒店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渗透英语文化知识,使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使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具有感性认识,从而排除语言文化障碍,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今后的岗位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教师的素养

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英语知识和酒店实践经验。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原则,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从而在不断探索中使中职酒店专业的英语教学不断完善。

总之,中职酒店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要以满足未来工作需要为目标,注重培养具有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英语老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浅谈情境交际教学法与酒店英语教学[J].双语教学,2007,(12).

[2]杨柳,张艺.酒店实用英语[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梁文霞.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酒店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0,(09).

[4]谷妍.旅游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9).

第7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学生就业;中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1 前言

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餐饮行业的飞跃,而餐饮行业在发展中对厨师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导致大部分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为了帮助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中职烹饪专业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加强烹饪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与创新,这样才能提高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让每一个烹饪专业毕业生都可以顺利就业。

2 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职院校烹饪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虽然技能的掌握是中职院校的核心内容,但是不能过于忽略文化基础知识对中职教育的重要性,文化基础知识的缺失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创新力,这是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需求,这不仅意味着当前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同时也说明培养目标不明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的发展。

2.2教学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职院校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大多都不够完善,而且其在发展中尚未形成一个规范体系,这不仅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实践中严重缺乏实践性,同时也到庞杂的教学内容严重脱离烹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使毕业生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3教学设施、方法落后

我国教育体系中对中职教育经费的调拨相对较少,其与高职教育比具有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教育部门在近年来加强了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但是教学经费少依旧是限制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导致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设施、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等都是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当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人才的需求,这便要求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在新时期要加大中职教育经费投入。

3 基于学生就业角度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

在传统中职烹饪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严重忽略了只是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这便使烹饪专业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严重缺乏创造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中职烹饪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中职院校在加强烹饪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要将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作为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让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达到一个平衡发展的状态,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对帮助中职专业毕业生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有着重要意义。

3.2加强校企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职院校在新时期发展中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均衡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以便于学生可以在受教育阶段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使中职烹饪专业教育真正的实现与就业市场相接轨,这样才能通过中职烹饪教学来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切实满足我国餐饮业对新型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促进中职烹饪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3.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以传统菜式为主,然后餐饮业的高速发展使市场需求处于高速转变中,对于烹饪专业教学来说只有不断的进行创新 发展,才能使其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可以满足新型烹饪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传统技艺的培养,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核心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挖掘传统的同时注重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趋势,确保我国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3.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及教育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来保障烹饪教育改革,这对加强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确保其可以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新型专业人才。再者,影响中职烹饪教学效果的另一大因素为师资队伍水平低,这也是制约中职烹饪专业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要求中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注重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引进师资等方式来提高烹饪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并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到教师队伍中。中职烹饪专业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餐饮业的需求。

4 结语

我国中职烹饪教育在发展中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其在发展中存在诸多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烹饪教育在新时期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要求重视院校必须基于学生就业角度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解决中职烹饪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不良问题,这样才能确保中职烹饪教育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确保每一个毕业生都可以市场中得到一个好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鲁诤.关于烹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6)

[2]康有荣.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09(27)

第8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工业分析;检验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48-01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有所提高。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对现代职业教育所提出的要求,要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因此,建设适合于专业的教学资源,改革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使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实现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是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

1. 教材的建设

根据国家下发的有关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标准,结合本专业目前建设情况,以及各地区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应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建立一套适合于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中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参照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要求,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联合开发、编写一套符合校企人才对接的课程教学标准。以工作流程为教学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编写制定适于学校教学、满足企业岗位人员能力需求的“校企合作”教材。

2. 教学素材资源的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以培养与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针对该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学校现有条件,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搜集有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教W资源,完善本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具体体现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参考素材资源建设上,包括每门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试题库、微课、教学视频、资料库等教学资源方面的建设,构成专业主干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同时,对于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要开发适合于本专业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软件。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软件的模拟仿真教学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问题,辅助完善教学中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 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贯穿着理论。中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校要以合作企业厂区布局为建设背景,在符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和经济费用合理的前提下,购置与企业真实生产实训相一致的各种实训设备,建设与企业环境布局相似的实训环境。在实训教学中,设置与企业岗位工作一样的工作任务,安排各种任务角色,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完成企业上岗前的培训,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缩短本专业培养毕业生在企业岗位工作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要让学生通过在校内的“顶岗实习”,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校企合作高技能型人才的“无缝对接”。

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性质和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要提高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革原有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创新,建立一套适于中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新式“理实一体化”的有效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结合“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具体工作任务,变换教学工作场景,实现在实训教学中讲解理论知识,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在不同的角色任务中体验岗位职业理念,树立责任意识。同时,要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加行之有效,就要紧密结合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使企业的岗位工作更加真实化、形象化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进而提升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强化,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专业教师的资历水平普遍在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专业基础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大部分的专业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的职业,企业实践经验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完成一般的实训教学任务,而且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也很难能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导致培养的学生总体的操作技能水平偏低。因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从培养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入手。如利用各种契机,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企业顶岗培训;与企业合作,组织教师定期赴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举办教师技能大赛,邀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进行技艺切磋,从各个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以提高总体教学质量,促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中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道路很漫长,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也很曲折。因此,教师只有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研究有效的改革方法和途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中专职业教育改革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逐步普及,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提供了大量与计算机相关的就业岗位,于是许多职业中学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根据对我校2007~2010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表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毕业后2年还在继续从事计算机专业所属行业人员不足20%。如何适应市场要求,提高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打造中职计算机专业品牌,是摆在学校就业部门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中职计算机教师,通过调查和实践,笔者有以下一些思考。

一、以市场为导向,做好专业定位

一些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时片面理解“宽基础,活模快”,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术越广,择业时的机会就越多,把计算机专业就业方向模糊化,在短短的两年在校时间里,什么都学,而又什么也没学精,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市场的要求。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应向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的方向发展,减少一些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语言方面的课程学习,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如办公软硬件的使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排版、平面设计、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教师更应重视专业课程的细化,从不同角度的市场需求培养适合于不同岗位的计算机专业的从业者,避免出现所开课程大而全的情况。

二、加强宣传,把好生源关

由于中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学生招生基本已没有分数限制,一些初中成绩差、习惯差的学生受“热门”专业和“好玩有趣”的影响纷纷选择计算机专业,而学好计算机需要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需要手、眼、脑的高度配合,只凭一时兴趣,很难学有所成,更难在新的岗位上有所发展。学校招生部门在制定招生计划时,相对其他一些应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应有较高的分数和限制条件,在招生宣传中,既然要让学生看到市场需求的热,也要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基础条件,让那些只有一时兴趣的学生知难而退。

三、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计算机设备更新快,学校在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要跟上新技术的脚步。试想,在电脑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教出的学生技术还停留在市场已经淘汰的设备操作上,这样的学生又怎能不是还未毕业就已经失业。在设施设备建设上,学校应舍得花钱,确保教学需要。对于一些资金确有困难的学校,要充分借助企业力量,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实践,使学生所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四、做好师资培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要有一桶水。”学校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好上级划拨的培训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市场调查,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教师有了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提出改革教学方法。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教学模式也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不仅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而且还应具有项目设计开发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在学生专业技术上、就业上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为学生树立应用型人才榜样。学校在建设双师型队伍过程中,可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专业技术的实践等。对专业师资培训,要建立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脱产与非脱产相结合、面授与远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式培训机制,学校内部也要经常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促进教师间共同探讨学习,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

五、以就业为指导,抓好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要把学生就业需要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

1.灵活开设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开设要有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那些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全面学习,掌握好基础知识,以便升学继续深造;对那些需要就业的学生,多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爱好和特长,在学好必要的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把某一两项应用课程学精,在某方面特别专长,增加就业本钱;还可让他们选学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课程,好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

2.教师要编写合适的教材。学校应鼓励教师根据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编写出易学、易懂、操作性强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专业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3.以能力为本位,强化技能训练。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结合,根据就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训练,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便在就业时能适应就业形势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

4.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到技术,还要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观念,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与时俱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职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准确地捕捉到专业前沿领域知识更新、发展的最新信息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和生产相脱节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能培养企业原有职工的技能,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又能从学校挑选本企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实现校企双赢。

开展工学结合,把学生送入企业中实习。观摩、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这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业界内计算机最新的技术。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另外,通过实习获得的报酬还可以解决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能让学校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适应能力,并根据企业文化的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与人合作精神的培养。

七、做好就业培训,帮助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就业培训和指导就是要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较高的综合素质、熟练的实践技能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全程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始至终关注就业前景。从入学开始,学校就业部门和班主任就要加强对就业相关政策宣传、应聘技巧、择业心态的培训,帮助学生分析个人性格、职业方向选择。针对一部分毕业生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不对口就不工作”的现象,要教育学生立足实际,放眼未来,转变择业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教育学生从学徒、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适应社会发展而设的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