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安全环境治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环境治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环境治理方案

第1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目的和意义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ISO9000认证、ISO14000认证和OHSAS18000认证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QMS、EMS、OHSMS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QHSE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文秘站网文章-]

1、依据中国__HSE管理体系标准(Q/SHS0001.1—20__)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19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__)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QHSE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QHSE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Q/SHS0001.1-20__《中国__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GB/T1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28001-20__《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GB/T24001-20__《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20__年4月开始至20__年8月结束,其中20__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20__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评审、第

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QHSE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Q/SHS0001.1-20__、GB/T19001-20__、GB/T28001-20__、GB/T24001-20__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QHSE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QHSE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QHSE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QHSE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QHSE>!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第2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统一规划,科学部署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为统筹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我们开展了地质环境问题调查,摸清了全市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用近三年的时间先后修编完成了《焦作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焦作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三年实施方案(2010~2012年)》、《绿色生态焦作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规划(2012~2014年)》、《焦作市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5年)》等规划文件。文件规划了近期和远期治理目标,提出了地质环境整治与城市功能完善、旅游发展、矿业开发、土地综合利用相结合的“一体化”综合整治的全新理念。我市通过建设游园、主题公园、经济林、高产田等方式,赋予地质环境治理区不同的功能与价值。

(二)落实资金,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保障

一是积极争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资金。自2010年以来,我市共争取资金2.9亿元。二是积极争取全省两权价款地质环境项目治理资金。近年来,我市共争取省财政支持资金8000余万元。三是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管理使用制度,积极督促矿山企业缴存并及时使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

(三)创新治理机制,发挥治理资金综合效能

一是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施项目。二是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整治、解决耕地灌溉条件、改善耕地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三是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旅游发展、恢复生态和改善环境相结合。四是坚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结合。

(四)精心组织,打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

一是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年初对当年度拟实施的地质环境项目进行详细安排部署,明确责任人、责任单位、完成时限。二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焦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任组长,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市纪检委、市国土资源局等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焦作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工作。三是组建市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办公室,抽调专人负责。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协调处理,确保各项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着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放心工程。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到位

一是高度重视隐患的排查工作。每年于汛前和汛期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对全市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并按照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威胁对象,明确防范责任单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对全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网络系统定期进行更新完善,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队伍。三是每年都与市气象局、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在主汛期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四是在全市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隐患点广大群众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能力。

三、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我们组织专家对辖区内重要地质遗迹进行调查和安全评估,对地质遗迹的危险地段实施了工程保护。二是积极推进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2010年批复的1160万元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基本完工。三是注重培训与信息交流。对各园区300余名管理者及导游员进行科普,通过课堂讲解和野外实地讲解培训,导游员对地质旅游讲解水平有了大幅提高,更好地发挥了科普宣传员的作用。四是加强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实现统一宣传、信息共享、互惠互利,促进各园区协调发展。

四、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

第3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环境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应充分满足体系下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同时也必须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方的不同作用,构建起以人文本、开放透明、多方参与的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在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环境社会治理研讨会”上,笔者应邀出席并做了“从三个案例看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发言,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文,期待能对中国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贡献一家之言。

注重联盟机制建设

联盟的建设,往往是一批相关领域、行业走在前列的企业、NGO或者商业零售,他们建立联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自身的实践,影响公众政策制定,形成“向善的力量”,最终带给人类和环境以实质性的、积极的改变。

我们曾经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知名跨国公司英特尔的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他倡导建立起一个资产超过50 亿美元的联盟,在支持环境保护方面拥有良好的声誉。联盟中包括摩尔本人捐赠的100 万美元,用以支持人们捍卫美国加州政府严苛的环境立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下,先锋企业开始意识到,当一家自我孤立的公司同“恶势力”竞争的时候,单凭自我的力量无论如何都难再前进一步。企业选择与“志同道合”的同业者组成的联盟,在联盟中分享见解,倾注力量,也以共同的声音来扩展影响力,促进竞争规则的调整和标准的提升。对于先锋企业来说,一方面是在寻求创造更可持续的经济,另一方面也是创造新的商业规则,并在新规则下抓住新的商业机会。

联盟机制对于构建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来说,是汇集社会中积极向上的力量,主动影响并调整商业竞争规则,形成推进环境治理的主流优势,增加更多正能量。“良莠不齐”、“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一直为环境表现领先企业所抱怨和诟病。同时,这些领先企业目前尚缺乏自我整合与力量影响提升的渠道和平台。因此,在中国,加强行业组织等NGO的能力建设,聚集领先企业促进环境治理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政策综合配套

企业是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企业不仅是环境问题的影响者,也应该成为环境治理的积极建设者。在企业参与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特别是以创新方式开展支持环境建设的实践时,迫切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支撑。

电子垃圾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顽疾。据统计,仅废弃的PC一项中国每年达5000万台,每台PC中含有300多种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得到环保处置,对于环境的危害极大。然而传统的废弃PC处置方式和流程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特别是集团大客户的PC处置。从是“最大的PC制造商?”还是“最大的电子垃圾制造商”的高度思考废弃PC处置问题,联想2014年创新推出 IT 资产环保处置方案,基于客户资产处置和管理需要,满足客户废弃资产数据安全,绿色环保的需求,为客户提供的IT资产环保处置整体方案。这项方案得到了金融、电信等集团大客户的积极响应,然而其顺利推进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一是自身、客户和社会的意识问题,曾经处置废弃IT资产的方式现在变成了一种商业模式;其二是这种废弃IT资产的环保处置方式和先有资产管理制度可能存在的冲突。

环境治理离不开创新思维、行动和模式,然而在政策层面上如何支持环保创新依然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和及时跟进的。打破原有政策的条条框框,支持环保创新,让领先企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应该在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注重开放和参与

在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建设中,需要动员和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形成政府开放、公众参与的新机制。

2014年10月,笔者在考察韩国水原市推动社会创新时,“开放和参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水原市公共政策包括环保的交通政策、老城区城市振兴政策和生态的环保政策三个部分。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水原市政府没有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开放政府资源和数据,调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贡献智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市民参与方式,让市民享有公共政策的决定权,同时确保透明健全的财政运营。市民在政府开放的环境下,组成了市民策划团,对于水原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的实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环境治理生态圈中,公众参与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以往,我们常常把环境治理的责任单纯聚集在政府身上,无论从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只有建立政府透明开放、公众参与的机制,才能更广泛吸收孕育在民间的巨大社会力量,形成理想的环境社会治理生态环境。

构建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

基于上述三个案例,笔者认为,在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建设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需要从不同的定位出发,相互建立起共处、合作、共赢的关系,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环境社会治理体系。

政府是生态圈构建的引导者,应建立充分开放和透明的政策机制,广泛动员各方参与,并发挥环境治理的政策激励作用;企业是生态圈的重要影响者,应加大理念、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商业发展空间;社会组织应更多发挥联结的作用,推动环境保护的创新实践,促进公共政策朝更高标准调整,形成良好的正向鼓励机制;公众作为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的利益主体,应该发挥广泛的参与作用,迸发“万众创新”的力量,成为环境社会治理生态圈中最具活力的角色。

第4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矿山 地质环境保护 治理

1 我市矿业经济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矿业经济发展迅速:新发现矿产地5处,新增铁矿资源储量516.3万吨,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7108万吨;2007年,矿业采选业总产值15.75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3.99亿元,年递增15%;矿业总产值338.8亿元(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当年价),比2005年增加179.4亿元,年递增45%;实现利税34.55亿元,利润16.3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5倍和3.6倍。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消耗,这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矿业企业抓住机遇,不断加快开采进度。这也就随之给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市虽然因地质环境保护问题造成的事故较少,但地质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不论对于矿业企业自身安全生产,还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都是负责任的体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现状

近些年,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07年,全市矿山年排放废水348.97万吨,处理253.39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72.6%;尾砂(粉煤灰)年排放65.2万吨,年处理利用量9万吨,处理利用率13.8%;废石年排放量94.49万吨,年处理利用量40.69万吨,处理利用率43%;矿山恢复治理面积达到82.2公顷。但是必须指出,未来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截止2007年底,全市矿山历年累计积存尾砂288.43万吨,废石1121.95万吨,累计破坏土地面积2337.73公顷(占全市面积的0.74%)。矿山的生产活动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将有所增加,导致采空和疏干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地下水均衡破坏、矿坑突水等。2011年我市共发生三起地质灾害。因此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我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3.1 注重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凡是地质灾害,都与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对影响范围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坏最小,达到防灾减灾的根本目的。

3.2 注重综合治理、有效防护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治理方式,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只有各种措施配置合理,才能根治灾害。

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4.1 加强已闭坑矿山土地分类管理

遵循“区域开展、重点突破、解剖典型、控制一般”的原则,依靠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填表调查,对典型矿山进行实地调查与核查,查明全市矿山土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重点查清闭坑矿山土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提出矿山土地用途转换方向和治理恢复意见,为矿山环境开发式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建立矿山土地转换使用制度与模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投资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加速矿山环境治理恢复进程。

①宜“建”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建设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由地方政府投资进行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可按建设用地出让管理规定要求进行招拍挂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

②宜“农”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农业和果业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当地政府可采用协议、承包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③宜“林”矿山土地:凡是适宜转换为林业用地的矿山土地资源,可采用多方式、多渠道投资进行矿山土地复垦和环境综合治理,经申请和备案,当地政府可采用协议、承包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

4.2 加快矿山废弃物处理

矿山废渣、废石对于矿山地质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矿山周边占压土地、植被破坏,影响了原有地貌环境。开采矿山会造成采坑区,现许多矿山通过废弃矿石与砂石配比进行回填,不仅减少了运输别的材料回填带来的巨大资金成本,而且也直接处理了废弃矿物,就地取材,变废为宝,节省了废弃物处理成本。

4.3 加大矿山地质灾害治理

由于传统矿山开采很少进行矿坑回填,造成地质塌陷等情况极易发生。同时由于矿山开采影响了植被的生长,造成矿山地质出现疏松,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地下岩石的应力发生改变,岩石应力均衡被破坏,以及矿石废渣的乱堆乱放,易造成边坡不稳固,在外力诱发下,极易产生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灾难。

从治理技术上讲,矿山地质治理首先要从水治理开始,加快矿山植被的恢复,通过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恢复矿山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积极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我市正在进行的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有分宜县双林镇废弃煤矿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渝水区因资源枯竭关闭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渝水区下村镇航桥村岩溶地面塌陷勘探项目,总投资1000多万元。

4.4 加速实施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开展矿山环境现状调查,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影响程度,制定分期治理方案。建立并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提高矿山准入门槛,禁止大矿小开,一矿多开,提高资源利用率。新建矿山应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按规定存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属采矿权人所有,实行专款专用,在矿山环境治理完成后,经验收合格,返还全部保证金及利息。目前,省发证矿山基本全部实施保证金制度,市县发证矿山正在逐步实施。

4.5 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必须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施。加强科学技术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特别是要加强对矿山的综合利用和尾矿、煤矸石、矿渣等开发利用的科研投入和生产开发研究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环境地质题目,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另外还要通过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对在职职员的再培训等方式加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施。

5 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相关部门通过长时期地监控与治理,进行有效地引导,才能促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而且,还要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技术开发,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切实实施,才能最终有效加强我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促进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江发.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第5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健全管理网络,抓好队伍建设

该校成立“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了由镇政府司法员、学校行政、年级组长、班主任、村小负责人、生活教师组成的“学校周边环境治理”队伍,聘请了镇综治专干田忠担任“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联络员。把“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认真制订“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年末认真进行工作总结。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他们层层落实“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岗位责任。每期开学,都要和学生及其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与完小各班主任、村小负责人签订《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责任书》,在每个教室张贴《学生安全常识》,公布学校校长、主管的电话。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例会,在例会上认真总结本月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工作,部署下月工作。充分利用两操集会时间,值周行政和值周教师结合本校安全、文明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表扬和批评教育,常抓不懈。

该校行政管理人员每周轮流值周,参与一天管理的全过程;两位值周教师负责督查学校的纪律、卫生、勤学;班主任管理本班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每一个环节;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指导学生睡觉、起床、就餐等工作;遇到特殊情况,学校巡逻队对学校的重点部位进行重点防范,有必要的时候进行通宵巡逻、值班。这样保证了网络管理机制的顺畅、运行协调,使学校提出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检查的要求能落到实处。

“学校管理靠大家,安全工作人人抓。”该校动员,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共尽综治、安全生产、周边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意识

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思想。在每周召开全校教职工例会,该校行政都要传达、学习上级有关部门对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文件、指示,通报各地周边环境治理事故的典型,使警钟长鸣,增强教职工安全意识。对学生,除了班主任经常加强安全教育外,该校行政经常利用校会、升旗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时地检查学生宿舍、走廊、楼梯、过道的防范工作,如有疏忽,及时提醒。

为了强化校园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治理氛围,今年4月,该校投入了7400元的校园文化宣传经费,订制了铜制的校训、xxxx及办学思想理念、办学思想宣传牌。更新了班牌,布置了办公室、教室等,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今年5月制作了“明德小学”宣传dvd光碟,用优美的教育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一项项教育成果教育学生热爱学校,珍惜学习机会。该校开通的校园广播室每天两次播音,以宣传“安全文明校园”创建为主,营造“安全文明校园”创建的氛围。每期进行1次少先队园地建设评比,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周进行1次班级流动红旗评比,鼓励先进班级;每期期中、期末各进行1次法制、安全教育,平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的安全、法制教育,使安全教育经常化;每期组织教师进行1次家访,宣传学校的办学情况,协调学校周边关系,让社会、家庭、群众理解学校、重视学校、热爱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三、落实过程管理,确保校园和谐

按照“集中办学,发挥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该校逐步推行集中办学,现已实现了全学区三至六年级集中,学生的生活、安全管理难度增大,校园安全、稳定是集中办学的基础,是群众关注的焦点。他们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校园和谐。

1、理论学习,依法执教。该校规定,教师必须认真进行理论学习,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依法执教。他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指导教师学会用法律武器武装、保护自己,依法执教。要求教师每月写字数在800字以上的政治学习笔记2篇,严格《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教育厅十条禁令》,严肃处理体罚或变现体罚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收费,认真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提升教育形象,构建和谐的周边关系,营造全民重教的氛围。

2、管理网络,网络管理。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他们对学生实行网络化教育管理,形成了“学校行政—值周老师—班主任—学生”的网络管理。值周行政负责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督促,并于每周例会上进行小结。值周教师负责学生一日常规的检查落实,并把检查结果在学校一日常规公布栏上按天公布,每天利用集会时间进行小结。少先队负责利用校园广播室、开展班队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制辅导员和学校综治专干负责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第6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开采石矿、粘土矿的,必须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石矿,系指用于建筑、铺路、回填的石料矿产;用于装饰、雕塑的普通石材矿产;用于烧制石灰、水泥、砖瓦的原料矿产。

粘土矿系指用于烧制砖瓦、建筑陶瓷或用于水泥配料、回填等的普通粘土和黄(红)土。

第三条省、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开采石矿、粘土矿的职能部门和采矿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地矿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对采石取土影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情况实施统一监督,对具体的采矿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对采矿用地以及采矿后土地复垦实施检查、监督;劳动、公安、林业、水利、规划、旅游等有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同级地矿主管部门做好石矿、粘土矿开采规划和开采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在确保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石矿、粘土矿开采拟订统一规划,划出可采区和禁采区,并拟订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告。

第五条下列地区列入禁采区,禁止规划布点开采石矿、粘土矿:

(一)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区域范围内;

(二)重要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等特种林区、风景名胜区及其保护地带、校园、重点保护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以及地质地貌遗迹保护区范围内;

(三)铁路、省道、国道、旅游公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和影响其交通运输安全的地段;

(四)水利工程设施,高压供电网线、供水管道、通讯网线,助航标志、地震监测点、永久性专用地物测量标志和控制点等规定范围内;

(五)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储存仓库安全规程规定范围内;

(六)河流及堤坝两侧、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的崩塌区、滑坡易发区、泥石流易发区;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不得开采石矿、粘土矿的其他地区。

第六条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石矿、粘土矿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而改变。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征用、转让费用除国家规定的补偿费及出让金等费用外,不得加收其他费用。

未经地矿主管部门批准,石矿、粘土矿所在的土地、林地的所有权者或使用权者不得直接进行采矿活动,也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开采石矿、粘土矿活动。

第七条禁止开办年开采量在五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采石场。农民可为生活自用采挖少量石矿、粘土矿。

第八条采矿权申请人必须依法向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提出划定矿区范围的申请。

地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人申请划定矿区范围报告后,应严格按照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统一规划审定。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划定的矿区范围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收到地矿主管部门划定的矿区范围通知后方可向地矿主管部门申请采矿权。

第九条采矿权申请经批准后办理采矿登记,按国家规定缴纳采矿权有偿取得费用,并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同时缴纳自然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以下称保证金),领取采矿许可证,取得采矿权。

保证金属采矿权人所有,存入银行专户,由市、县级地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管,作为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备用金。采矿结束后,采矿权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做好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经地矿、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保证金本金及利息返还采矿权人;验收不合格,未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的,应由采矿权人再进行治理。采矿权人不进行治理或治理后验收不合格又不再进行治理的,其治理费用从采矿权人已缴纳的保证金中支付。

保证金不能低于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费用。采矿权人在开采过程中投入资金分期进行治理,经地矿、环保、土地等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可将保证金分期返还采矿权人。保证金的缴纳标准及管理办法由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条采矿权可以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有偿取得。

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所规定的权限在依法划定的可采区内确定招标的矿区范围,招标公告,提出投标要求和截止日期。

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组织评标,采取择优原则确定中标人。中标人依法缴纳保证金及有关费用后,依照本规定办理登记手续,领取采矿许可证,成为采矿权人,并履行标书中承诺的义务。

有偿取得的采矿权,可以依法转让,但受让人应符合本规定关于采矿权申请人的条件。

第十一条申请石矿、粘土矿采矿权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可行的开采方案,地质勘查报告、图件,未经过地质勘查的,应当有经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地矿主管部门认定的检测地质储量报告;

(二)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的有效证明文件;

(三)有边开采边治理自然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缴纳保证金的能力;

(四)有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五)有符合《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参加投标的,必须符合上款规定第(二)、(三)、(五)项规定的条件。标书中应载明开采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石矿、粘土矿采矿权申请后四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并通知采矿权申请人。

准予登记的,采矿权申请人应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按本规定到批准登记的地矿主管部门缴纳采矿权有偿取得费用和保证金,领取采矿许可证。

不予登记的,地矿主管部门应当向采矿权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采矿权人应当自领取采矿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建场,逾期不建场的,由原登记发证机关收回采矿许可证,注销其采矿权,同时退回其所缴纳的保证金。

第十四条地级市以上人民政府的地矿主管部门应将辖区内各级地矿主管部门制定的石矿、粘土矿开采规划和审批、颁发采矿许可证的资料通报同级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并汇总报省地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开采石矿、粘土矿需占用土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需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地矿主管部门在颁发采矿许可证前,应当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采矿的,地矿主管部门应当征求城市规划部门的意见。

第十六条经批准的采矿范围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埋设界桩或者设置地面标志。界桩和地面标志的埋设费用由采矿权人承担。界桩和地面标志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毁。

第十七条采石场、取土场的环境保护设施和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石矿废渣、剥离的泥土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并建设挡土墙和进行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和污染环境。

第十八条露天开采石矿,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采矿设计(方案)和开采顺序建立开采台阶,采剥作业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开采”的原则。在开采的同时要进行植被恢复等治理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证达到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

地下开采石矿、粘土矿,必须有采矿设计或经地级市以上地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开采方案,遵守采矿有关规程。

第十九条本规定实施前已开办的石矿、粘土矿开采场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禁采区范围之内的,应在本规定施行后一年之内关闭,并由开采者负责按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进行治理。

属上款情形且采矿许可证已到期限的,登记管理机关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予以办理延期登记或重新登记手续。

本规定实施前已开办的各种石矿、粘土矿开采场在可采区范围内的,应按本规定进行整治。在本规定施行一年内经整治符合本规定有关规定的,可换领新采矿许可证;一年期满仍不符合本规定有关规定的,由原发证机关注销其采矿许可证。

第二十条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采矿权人需要继续开采石矿、粘土矿的,应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三十日内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手续。采矿许可证到期后未办理延续登记手续而继续开采的,按无证采矿查处。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会同安全生产监督、水利、环保等有关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石矿、粘土矿开采安全条件、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采矿权人有违反法律法规以及本规定行为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采矿权人应按地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地矿主管部门报送石矿或粘土矿开发利用情况年度统计表和矿产品季度销售情况报表。

第二十三条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采石、取土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采矿权人停办或关闭矿山,应做好安全工作和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达标工作。露天开采的,由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会同土地、林业、水利、环保等有关管理部门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标准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处以每亩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在其提出新的生产建设用地申请时不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不建立开采台阶,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石矿、粘土矿的,由县级以上地矿主管部门处以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其采矿许可证;造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7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刚才,公路段路段长和县公路站建林分别就国省道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方面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做了汇报发言,连锁传达了市政府召开的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会议精神,并就我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局2015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具体,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是我县当前一项重点工作,市、县高度关注,3月27日,市政府郝市长主持召开了市政府相关工作部门、13个县区分管交通工作副县长、交通局局长、公路段段长参加的全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专题会议,明确了路域环境治理的各项工作内容,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各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将公路环境整治工作由行业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由部门行动变为社会行动。会后,我县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上重要议程,切实制定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过去的一年,我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工作任务艰巨繁重,在各乡镇、部门的配合下,在交通部门的努力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公路等级低、服役时间长,路面破损严重;公路沿线乡镇村民路边乱修乱建、乱倾乱倒、破坏道路绿化树等现象时有发生;运输从业人员及乘客保洁意识差,窗外随意乱丢垃圾现象普遍存在;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交通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己成为制约我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把握着力重点,进一步增强谋划发展的预见性,推动发展的创新性,加快发展的主动性,聚力攻坚,提升全县公路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

(一)扎实做好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因此需要各部门、各乡镇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一是公路段和县公路站要及时处理路面病害,清理公路路产范围内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私设摊点、洗车点和利用公路边坡种植农作物等行为,维护交通标志标线的齐全完整无遮挡。要加强绿化树木和苗木的日常管护;公路段要牵头组织开展好309、210国道路域环境已整治路段的“回头望”活动,完善安全设施;县公路站要加强县乡道路养护工作,倒排工期,严把质量,加快在建大中修工程进度,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公路、路政部门要全面落实路域环境整治执法主体责任,针对过村镇路段脏乱差治理、平交道口的分类管理、非公路标牌的清理、违法建筑治理上要逐项调查摸底,分别制定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的标准和要求,逐项落实责任人和整治措施,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到人,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运政部门要加强公路沿线的砂石料场的源头监管,落实人员,进驻装载源头运输单位,确保覆盖运输,从源头上制止超限超载和抛洒污染。路政管理部门要重点做好309、210国道和县乡道路夜间突击拉运砂石、抛洒污染垃圾的有效治理。要加强巡查,运用流动治超检测车、路政巡查车,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三是公路沿线各乡镇要按照“属地治理”的原则,及时组织人员、机械对公路两侧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塬面乡镇要重点做好清理公路两侧堆积果树枝,治理倾倒焚烧果袋、反光膜等果园垃圾的行为;川道乡镇要重点治理占用路面碾场晒粮、公路两侧乱倒污水、垃圾等行为。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公安部门要严厉查处和清理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路域范围内违法违规行为;林业部门要做好公路直观坡面绿化造林;住建部门要加强建筑工地管理,严禁施工车辆公路抛洒和乱倒建筑垃圾行为;水务部门要依法整治桥涵的非法挖沙采石行为;工商部门要严格规范公路两侧门店经营行为,会同城管部门做好城区占道经营摊点、乱摆乱放摊点、违法广告等违规行为的治理;交警部门要组织开展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各乡镇、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形成全县公路路域环境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是宜富分公司、西延高速公路__管理所要切实对各自运营的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负责。要按照3月24日召开的全省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安全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庄省长讲话精神,建立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室全力抓、相关部室配合抓的工作合力,确保路域环境整洁美观。

(二)全力提升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办好交通,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全力推进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国内需求的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强协调调度,做好210国道__过境公路暨309国道改建工程项目立项、征地拆迁等工作,确保项目年内顺利开工建设;抓好年度交通基础设施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全力推进城洛路12.5公里四级油路、直罗老街改造项目、北教场至双翼路项目建设。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切实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对新建和改造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坚持现场蹲驻检测,确保建设材料质量符合规定标准。要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层层落实项目管理责任

,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大力促进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当前,我县农村公路服役时间长,养护任务艰巨,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建养并重,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更多的资金、力量用于养护管理,努力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彻底解决农村公路失养失管的问题。县公路站要做好县乡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要以畅通、洁净、安全为目标,精心组织实施,及时修复养护病害路段,提高管理养护质量和效率,争取在最佳养护期完成任务。交通路政稽查队要大力宣传公路管理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严厉打击破坏路产等非法活动,确保公路路产安全。

三是努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交通部门继续围绕“人、车、路”三个关键环节,抓好源头管理,细化安全措施,切实落实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责任。运管所要强化驾驶人员资格审查和培训工作,不符合资质的人员绝不允许上岗,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落实运输企业坚持按期例保例检制度,加强对车辆技术性能检测,对达不到技术等级要求的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营运;客运办要继续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规范公交车、出租车营运秩序,对在城区随意乱停、私自抬价宰客、甩客、拒载等行为严厉打击,努力提升我县客运市场优质文明服务水平。“两路”协调办要认真做好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征迁、协调工作,出现问题及时化解,坚决杜绝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大局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今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上来,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的落实。要实行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要牵头负责、带头实干、把握重点、协调推进,分管领导具体抓,要找准位置、敢于担当,及时研究解决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和交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是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各乡镇、部门要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路沿线群众、道路运输人员、施工单位及人员树立路域环境保护意识和护路爱路、文明出行公益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三要完善协调机制。县政府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由公路部门调查摸底,交通部门联合相关单位,组成公安保障、建设规划、国土清理、水务林业环保配合的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工作的生力军,扎实推进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各项工作。交通局要围绕2015年工作安排,尽快制定工作措施,细化方案,涉及到工程建设的乡镇和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形成部门和乡镇之间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氛围。

第8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 伤害 干预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education-governance environment-community interaction triple viabl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odel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for reducing the injury incidence rate of adolescent, and provide related evidence and guidance for advocating scientific prevention against unintentional injuries. Methods Eighteen schools were sampled by the method layered system sampling among primary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in Liuzhou.18 schools were set to control and intervention group. A cluster sampling retrospective questionnaire study on the conditio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mong 3600 students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After intervention The Urban intervention group incidence rate was 8.55% lower than Urban control group was 13.66%(x2=12.14,P

【Key words】 adolescent Students; Injury Intervention Model

青少年伤害被国际学术界确认为 21世纪重要的健康问题,青少年伤害日益上升趋势,并已逐步成为青少年第一、二位死因[1],我国伤害研究工作始于 80 年代[2],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研究起步更晚,伤害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进入21世纪,我国对青少年伤害的研究也在日渐增多, 但至今尚缺乏系统、完整、有可操作性的干预模式。本研究通过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有效降低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科学预防青少年伤害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柳州市区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1200名,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学生1200名,乡镇小学、初中、高中学生1200名。

1.2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点校中选取样本学校,市区分小学、初中、高中3层,普通、重点两类,每层每类各选取2所学校,郊区分小学、初中、高中3层,每层各选2所学校,共选取18所样本学校,将样本学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所。学校确定后,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班级,在样本学校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初中初一、初二,高中高一、高二每校随机抽取3个班。班级确定后,班内全部成员作为研究对象。共抽取54个样本班级。每所学校200人,预期样本量为3600人。 基线调查共发出3600份调查表,有效问卷3261份,有效率为90.60%。干预后调查共发出3100份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2917份,有效应答率为94.10%。

伤害诊断标准:凡具有下列4种情况中任何1项,即可作为伤害的统计对象:①到医疗单位就诊,诊断为某一种损伤;②由自己或他人作紧急处理;③因伤请假(休学、休息)半天以上;④因伤活动受限半天以上。严重伤害诊断标准:医疗单位诊断为某一种损伤,或因损伤休息 (休工、休学、请假)1日以上。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将伤害分为跌伤、碰伤、刀割伤、骨头卡喉、车辆伤、烧烫伤、交通伤、溺水、中毒等。

调查表的确定:参考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正式使用的《中国城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伤害部分设置回顾性调查表核心内容,包括伤害发生情况,伤害相关行为(包括心理和情绪因素),伤害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影响因素、学校及社会影响因素等问题。

1.3 质量控制 严格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指导语, 建立统一调查程序;专人负责收集、检查问卷,发现问题即通过电话回访调查对象或知情人员进行核对,并清理弃除不合格问卷;使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经逻辑效能检验 对录入结果进行校正。

1.4 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录入数据, 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的要点:

2.1.1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安全需求为核心。

2.1.2 以健康教育为基础:注重于行为改变的目标,结合学校课程改革,采用课程讲解、参与式教育方法、同伴教育策略结合的方法,开展伤害预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成“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同伴教育-家校互动”教学链。

2.1.3 以环境治理为保障:结合学校安全治理要求,以现有政策为依据,积极开展督导活动,包括学生自身督导和行政督导,落实整改措施。形成“同伴教育-社区互动-环境治理”的交互圈。

2.1.4 以社区互动为链接:注重学生的社区实践和体验,营造社区支持的氛围和条件,创建社区服务支持网络。

2.1.5 以干预方案设计为线索:通过科学设计的计划、方案贯穿综合整个模式,保证上述策略的综合性,使各种策略目标一致、内容统一、相互促进和渗透,实现无缝链接。

2.1.6 以评价贯穿干预活动始终,形成干预方案-过程评价-效果评价-需求评估-下一轮干预方案的循环,通过工作记录进行过程评价。通过伤害监测活动和实时报告系统定期评估学生安全需求和评价干预效果。

2.1.7 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见图1。

图1 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

2.2 教育-环境治理-社区互动三联屏障综合干预模式的具体措施

2.2.1 健康教育 ①培训教师,提高其结合各自教学工作传播伤害预防知识的技能,以及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能力;②以学校、社区有关部门互动形式增设预防伤害和伤害紧急处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和伤害急救技能培训;③ 编印、订(购)置、发放画册、教材和影碟等传播材料,包括学生自自制传播材料。④以学生去信、家访等家校生三元互动形式开展预防伤害和伤害紧急处理家庭健康教育活动。⑤开展以“预防控制伤害,创建安全校园”为主题的征文、征画比赛。

2.2.2 环境治理 ①学校设立安全保卫教师、每班设立“小小安全保卫员”、开展“安全班级”流动红旗和“安全黄牌”活动、开展安全设施检查和评选学生“安全隐患火眼金睛”活动;②联合教育、消防、卫生监督和治安等部门建立学校安全卫生检查制度;③实施校内外安全值班和监督措施。

2.2.3 社区互动 ①建立由教育、消防、治安和医疗急救部门组成的学校伤害事故处理应急体系。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安全隐患大检查”、“劝阻不安全行为”、“一日小交警”等社会实践活动。③进行伤害急救模拟演习和游戏活动。

2.2.4 监测和评价 ①学校、医疗单位联合建立伤害登记、报告制度并。②完善各种活动记录表格,记录干预措施的应用情况。③分析青少年伤害发生的现状、原因、特点。④以简报、例会等形式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完善干预策略框架。

2.3 干预前后伤害发生情况的比较

2.3.1 对照组和干预组伤害发生率干预前后组间比较

基线调查城市对照组伤害发生率9.73%而城市干预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调查城市干预组伤害发生率为8.55%,低于城市对照组的13.66%(x2=12.14,P

表2 干预前后城市中小学生对照组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组间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乡村中小学生对照组与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组间比较

2.3.2 对照组和干预组严重伤害发生率干预前后组内比较

两次调查比较城市对照组严重伤害发生率由2007年的9.73%上升至2008年的13.66%(x2=7.23,P

表6 乡村中小学生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前后严重伤害发生率组内比较

3 讨论

3.1 青少年伤害干预能有效降低伤害发生率。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 针对不同的伤害特征开展科学的干预措施,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干预, 可有效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

3.2 针对不同地区青少年伤害的现状、原因、特点 ,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有效。在干预措施研究中, 各地可根据本地区伤害的现状、原因、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有效的预防伤害策略。

3.3 控制青少年伤害需要社会多部门共同参与。对青少年伤害的有效干预和控制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协作、多部门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3]。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涉及生理、心理、社会、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预防所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需要社会多部门共同参与,单一力量难以在控制伤害发生方面取得成效。伤害干预必须突破知识、行为技能教育,引入媒体、公安、行政、社区等多领域力量,探索可持续、综合干预模式,才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对伤害预防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发生。

参 考 文 献

[1]王声湧,池桂波,汪宁.伤害流行病学[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8.

第9篇:安全环境治理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步入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轨道。

二、绿色矿山的基本条件

(一)矿山企业证照齐全,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涉及林地的,具有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的征(占)用林地手续。

(二)具有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

(三)矿山年开采规模:露天开采6万吨以上,地下开采1万吨以上。

(四)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矿山企业三年内没有被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记录。

(五)无因矿山企业主观原因引发的和纠纷。

三、绿色矿山创建标准

(一)资源利用集约化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县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矿山开采加工布局合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科学规范。

2、产品结构优化。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地下开采达到85%以上,露天开采达到95%以上;废渣、尾矿的处置率达到100%。

(二)开采方式科学化

1、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方案,露天矿山实行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爆破方案符合爆破安全规程。

2、矿山开采作业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先进的采掘加工设备和设施,使用先进的开采作业方式。

3、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对局部闭坑矿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同时进行复垦、复绿,矿区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

(三)生产工艺环保化

1、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采场和选厂粉尘达标,噪音达标。按国家标准配备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佩戴。

3、矿区主要运输道路防尘措施到位,矿石运输车辆驶离矿区时采取有效的防尘保洁措施。

4、建立规范完备的废水处理设施和工艺,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尽可能循环使用处理后废水,实现零排放。

5、废渣、尾矿等各类固体废弃物有安全规范的专用堆场和存储场地,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

(四)企业管理规范化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方案,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实行矿山企业法定代表人为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3、矿产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完善,各类报表齐全且上报及时准确,台帐、档案资料完整。

4、矿容矿貌整洁,秩序井然。

5、依法纳税、缴费,足额交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

(五)闭坑矿区生态化

1、有完备的矿山闭矿后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土地利用方案。闭坑和局部闭坑后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符合设计要求和预设功能。

2、矿区范围无地质灾害隐患和安全隐患。

3、矿山企业承担闭坑矿区复垦复绿的责任和义务,闭坑矿区的复垦复绿必须达到验收标准。

四、申报和命名

(一)申报

1、绿色矿山按采矿许可证的发证权限实行逐级申报。省、市级发证的矿山根据省、市级绿色矿山的创建条件,可直接申报省、市级绿色矿山;县级发证的矿山在获得县级绿色矿山称号满一年后,可申报市级绿色矿山。

2、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报工作按以下程序办理:

拟申报创建县级绿色矿山的企业,须填写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申请表(详见附件2),并附相关资料,正式行文上报。申请材料经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初审,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

申请批准后,矿山企业委托具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县级绿色矿山创建相关文件,编制县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创建方案进行评审。矿山企业按评审通过的方案实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县级绿色矿山的申报时间从每年3月1日开始,3月31日截止。

(二)验收及命名

1、验收申请。矿山企业通过实施市级绿色矿山创建方案,经自查达到了创建方案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后,可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县级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县级绿色矿山的验收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1)绿色矿山验收申请;

(2)绿色矿山创建方案;

(3)绿色矿山创建投入资金审计报告;

(4)绿色矿山创建工作总结及相关附图、照片及光盘。

2、验收。接到矿山企业的绿色矿山验收申请后,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专家到现场进行考核验收。

3、命名。经考核验收达到县级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由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境保护局批准并命名为县级绿色矿山,颁发证书和标志牌。

(三)复查

1、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复查,复查通过的,再延三年;复查不合格的,给予半年的整改期;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绿色矿山称号。

2、县级绿色矿山有效期满前6个月,矿山企业应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复查申请。

3、县级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应提交的材料为绿色矿山复查申请和有效期限内保持绿色矿山的工作情况汇报。

4、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环保局在每年的3月份按照规定的程序对申请复查的绿色矿山进行复查。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试点阶段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为试点阶段。在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创建目标的基础上,全县选定1家矿山企业进行绿色矿山创建试点。试点矿山企业应具备三方面基本条件:一是采矿权有效期在3年以上(含3年);二是基础条件较好,管理工作规范;三是生态环境意识强,创建积极性高。试点工作由矿山企业自愿申请,经县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审查通过并报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11年3月开始为全面实施阶段。在完成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所有执证开采的矿山都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对限期内达不到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实行限期整改,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产整顿,依法予以关闭。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创建绿色矿山是建设生态市、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由县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领导小组领导,国土资源管理局具体组织与实施,环境保护局负责相关工作的指导与监督,财政、发改、公安、安监、林业、水利、经贸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创建绿色矿山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程序。创建县级绿色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本实施方案制定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专家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创建方案评审和验收核查,国土资源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每年应对创建矿山进行不定期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标准,加强监督,共同确保绿色矿山质量。

七、扶持政策

建立绿色矿山激励机制,矿山企业在获得绿色矿山资格后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优先推荐申请部、省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金补助。

(二)获得县级绿色矿山满一年后,优先申报市级绿色矿山,通过市级推荐可申报省级。

(三)可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进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提前返还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