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农村教育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教育现状

第1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1、广东省群众的支教倾向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541名群众的支教倾向如表一。2、广东省“三区”受援县中小学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概况三区受援县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在本科和本科以上所占比例分别为31.7%和3%;年龄结构上,41~50岁的教师占主导,所占比例为38.3%;每学期负责三门(含三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70%;每周课时量约为16-20节和21-25节的教师分别占28.3%和50%;认为省农村学校缺失教师情况很严重占85%。在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上,68.3%的教师认为政府扶持的力度不够,其次是投资经费短缺,约占63.3%;81.7%的教师认为改善农村教育主要着力点是国家政策支持以及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68.3%的教师认为需提高教师教学水平;46.7%的教师认为支教活动带来最大的效果是引起社会的关注,增强对当地教育的扶持力度。关于支教活动对村当地学生的影响,63.3%的教师认为支教可扩展学生的知识,弥补了当地教学资源的不足;而学生受支教的频率只是偶尔的比例为58.3%;支教只进行了一至两个月的占60%;总体而言,66.7%的教师赞成支教活动的进行,且51.7%的教师认为其发挥的作用大。3、广东省“得基金”支教志愿者支教情况从支教志愿者的调查情况看,51.9%的支教者为学生;年龄在20~25岁的支教者占多数,约一半;而当中63.6%的人支教时间一般在半年以内,只有18.2%的人曾支教过两年以上;关于支教原因,选择“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人”和“锻炼自己”的人分别占40.9%、27.3%和22.7%。支教效果方面,90%的支教者认为受支教的学生热情度高,气氛好;81.8%的人认为他们的支教弥补了当地师资力量的不足;认为“对地方的不适应”和“得不到当地和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是支教者面临最大的障碍,均占27.3%。

二、广东省部分农村地区的教育现状

(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

月乐堂小学仅由一个简陋操场、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一层楼的教工宿舍和一个文化广场组成,一堵残破的围墙甚至无法保证学生避免跌落斜坡的危险,与月乐堂小学相比,鹤市小学与江中学虽不存在安全隐患,但稀缺教学资源如图书馆、简单的运动器材等,这并不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然而通过访谈得知,相比起教学资源的匮乏,师资力量的不足成为了更大难题。月乐堂小学教师一直不足,而鹤市小学和江中学却教师流失严重,几乎每年都有教师外调,不合理的教师调配使原本师资力量就不足的学校形势更严峻。

(二)教师教学课程单一,任课专业不对口、任课过多

经调查,三所学校均出现了教师身兼多科的问题。普通教师每周的任课时长在8~10个课时之间,但月乐堂小学的教师每周高达26个课时,并且这在学校并不出奇。许多学校师资不足,教师专业对口与课程数目不平衡,教师不得不教多门课程或几个年级。巨大的教学压力使非对口专业的教师不得不自学其他科目,但这种行为具有风险,它并不保证能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接受全部知识信息,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三)相关政策未得落实,扶持力度仍需加大

据了解,月乐堂小学的教科书每年都在更换,不同的教科书有不同的内容和进度,频繁更换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衔接性。201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严格把守教科书的选用,但教科书频繁更换的现象并未改善,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盲点。调查数据显示不少教师对于政府的扶持和投入不满意,更多的教师希望能获取多些教学器材,这说明当前农村教育环境仍需改善,政府应重视。

三、广东省支教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月乐堂小学曾在2013年9月迎来江门市海江区教育局选派的李赞贺与曾翠芳二人赴该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鹤市小学是应届毕业生支教实习的热门地点之一,最近的支教行动在2012年9月。而江中学自2010年开始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支教活动已有五年;2014年6月,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共20人自费到该校进行为期六天的支教活动。以上案例可看出支教活动在近几年频繁出现,但经深入了解,这些支教活动属于短、中期支教,除了月乐堂小学的支教,其他两所学校的支教活动属于一种拓展类支教,即开展课外活动与交流,另一种属于实习支教,即通过支教完成个人实习工作。此外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成为了目前支教队伍的主力军,且他们提供的支教活动普遍得到受援地当地认可,这种认可更多是在对填补师资空缺和知识扩展上。

(二)问题

1、支教频率低,支教时间短支教分长期、接力及假期支教,其中假期支教即短期支教,指支教活动时长在两个月内。从调查结果归纳中可知,目前大多数支教属于短期支教,由于频率低时间短,短期支教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教师的频繁更迭不仅会对学生的内心造成影响,更可能打乱了原有的教学秩序。2、人员考察不严谨,后期反馈不到位大多数支教者在支教前期并未通过严格的审查,且在这之前未做好相关的了解准备工作,这并不能保证支教者的教学质量,易出现教学事故;而支教结束后的反馈和接力工作也并未到位,支教者并不能很好地获知受援地之后的情况及对自己工作的鉴定,不利于提升支教能力,而且多数支教组织或个人在支教接力方面也未尝有过思考,未考虑到支教之后的善后工作。3、政府扶持力度较低,当地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和支教组织的联系一直是不容小觑的问题,一方面政府需通过支教组织招募更多优秀的支教人员,另一方面支教组织在政府的规范管理和扶持下推广支教活动。但从支教者的口中可知,大多数人曾因语言、习俗、生活习惯等差异阻碍了支教工作的开展。这说明政府对支教工作并未很好地了解重视,导致政府和支教者脱节,支教人员未能得到当地人的帮助。

四、建议与措施

(一)各地教育局设立支教工作室。

它是集组织、选拔、培训、分配、监督为一体对支教者规范化管理的部门。其主要职能为学校调研、师资招募、支教人员筛选及培训、支教地区分配、支教情况评估及鉴定、审批公募权。

(二)建立政府与社会慈善机构合作模式。

政府通过开放多平台、多途径给企业进行申请公募权,以严格的监管取代过于严格的审批。对有意愿合作的慈善企业或机构,政府须评估认定,符合条件者,通过签约赋予其公募权。慈善机构获得公募权后,对政府开展的支教进行前期宣传并发起募捐活动,并在政府监督下扩大募捐范围,更好地实现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对于募捐所获物资的用途,以透明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公开。公募权审批难度降低,能动员社会群众的力量,有效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短缺、环境恶劣等问题。而在政府公信力的支持和公开透明物资的机制下,极大提高群众对慈善机构的认可度,利于慈善机构募捐活动的开展。

(三)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短期支教。

在短期支教中,以艺术支教代替传统支教,即以艺术课代替大三科,将短期支教的重心转移至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掘艺术天赋上。在不影响学生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开设艺术课程,赋予学生自主选择艺术课的权利,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四)城乡“一对一、一对多”教学支援模式。

在长期支教中,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农村教育扶持模式考核城镇中小学教学质量和评估学校师资力量,以此为标准判定一个学校是否具备扶持农村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完成考核后为城乡中小学配对,安排城镇中小学固定扶持一个或多个农村中小学,主要提供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此外城乡中小学在不影响师资力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开展短期教师交流,将两地教师互换,体验不同的教学模式,促进城乡教学理念的交流与学习。

(五)制定支教监督机制。

第2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1 社会对教育重视力度不够,整体意识淡薄

常言道,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治穷先治愚,治愚靠教育。可见,教育的发展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人们对于这样一项公益事业的耕耘者——教师,显得那般冷漠,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突破,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的举措,“两免一补”、助学贷款、配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但一部分家长依赖于好的政策,助长了他们这种依赖意识 ,将其孩子送往学校,只供给一定的生活费便一走了之 ,剩下的一系列均由老师做忠实的守护者,在他们认为,培养人才全是学校的事,但毕竟学校只承担传授知识和一些做人的常识等,与其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2 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是一个人口庞大的载体,而在农村,首先交通不便,除了一些公路沿线的学校和离城较近的学校接连上互联网,其余的学校就享受不到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农村学校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接收卫星资源,但毕竟离实际教育缺少衔接,即就是经过加工、打造也是生搬硬套一般;这样长期接受一种没有创新教育理念,其创新型人才将会更少,缺少创新意识自然新的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在农村就会很少,继而推陈出新便成了城市的杰作,比如县级名师、教学能手早早的进入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师资力量严重失调,特别是专业化艺术类教师。

3 农村教育专业化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拥有人格魅力,还拥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而现行农村学校,教师一部分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培训,提高后步入教育行业,专业水平较低,如专业音,体,美,英语教师很少,面临解决这一问题就是通过稍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转化,培训,勉强胜任于这些学科岗位教学.

农村学校虽然按城市标准配备每23名学生给一位教师编制,教师总体人员不少,但其专业对口较弱,实现教师专业化是当务之急,只有专业化教师从事专业教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科学文化素养的教师才会更加吸引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教学效果也相当显著,这样的教育也就成为一潭活水。

4 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有待进一步培养

多年来,农村学生的学业成绩远远不及城市学生,当然,因素较多,农村学生虽整体资源不及城市,可农村学生诚实、厚道、能吃苦耐劳。城市学生学习生活有规律,同时有很多的业余爱好。而农村学生放假、周末只能回到自己家中,行为习惯显然没有城市学生有序;回到家,由于父母出门打工,就无人辅导,面对没有家庭辅导的孩子只有图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久而久之,他们学习仅留于形式。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更全面、深入于书本进行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形成自身技能。

5 学校管理有待于进一步研讨

作为一个学校的领导者,校长要准确定位学校的现状,明确学校改革的必要性,把握改革方向,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建立信念,与全校师生达成共识; 同时,校长要不断学习并对学校的教育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积极调整和开发课程和开展校本研究。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管理才能到位。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并激发学习动力,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班主任应做到“三勤”,脚勤,嘴勤,眼勤,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接触,观察学生,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便及时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多与家长沟通,掌握学生在家情况,知道他们家庭背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抓好农村教育呢?

5.1 统筹规划,科学优化教育结构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在办学上统筹兼顾,从指导学校决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校长管理队伍和高素质的班主任及教师队伍,着力加强社会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5.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成就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的启蒙时期,学生永远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能教方法。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在农村,由于大人忙于耕种,对孩子日常等各种习惯上的教育很少,这个担子就落在我们教师的肩上,因此除了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5.3 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教育效果

随着各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农村中小学校,有了设备,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3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现状二:中小学校布点极不合理。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现状四: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对策

经过这些年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努力,农村中小学教育正出现着喜人变化,但随之产生或仍旧存在的问题也当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对策二:因地制宜地合理布点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有的人祖祖辈辈都没走出过大山,党和政府如果不办学上门,恐怕他们中很少会有人主动将孩子送往遥远的山外。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改变这一现状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国家要大力兴办农村职业高等教育,为广大农村青年创造深造机会,使得他们都能学有一技之长,学成后又能回乡带富一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因地制宜,消解农村基础教育现存的问题,使其持续、健康、全面、均衡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近十几年来,阜南县农村教育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令人担忧,形势不容乐观,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恐积重难返。一,“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二,留守儿童问题严重;三,因贫失学现象依然存在;四,农村教育缺乏优质师资力量;五,农村教育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六,教师流通渠道不畅;七,撤并学校导致不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八,防流控辍工作艰巨等。以下就这几个问题结合阜南县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作简要论述。

1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分析

11“读书无用论”沉渣泛起

以阜南县东南蒙洼地区为例,本地农民世代靠耕地为生,大水大涝,小水小涝,没水也涝(有些年份夏季风调雨顺,但为了顾全大局,蓄洪区开闸放水,缓解淮河上游洪峰压力,蓄洪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但灾后重建又困难重重),因此,几十年来这儿都是阜南县较贫困地区。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神州大地的时候,也吹醒了这里的人们,出外打工成了这里人们致富的一条捷径。没知识、没文化、没技能的人们,靠一身力气,一双勤劳的手也能很快改变生活状况。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毕业后薪资待遇低,对农村影响也很大,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上学有啥用?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就是考上了,毕业也不一定找到工作;找着工作了,一个月也不就那俩钱?还不如一个泥瓦匠,一天也能弄两三百块钱,上学干啥?不如早点出来挣现成的。上学到最后,人也丢了,钱也花了,时间也浪费了……”很多初三学生寒假过了就被家长带走打工去了。

12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阜南县城市化水平低,就业渠道狭窄,80%的学生家长迫于生计都在外务工,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双方都在外务工,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隔代抚养。这群孩子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隔代教育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很多祖辈是只溺爱不管教,使很多孩子处在自然生长状态。祖辈老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教育孩子更无从谈起,致使留守学生身心问题严重。父母不在家,缺乏相应的监管保护,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是非标准,有时是为所欲为,在急流中游嬉,在马路上飙车,在网吧里沉迷,与小伙伴们参加生日聚会,喝得烂醉如泥……极易发生意外。很多中学生除了去爷爷奶奶家吃饭外,其他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生活,这样成长缺乏父母关爱,身心都难健康发展,厌学、逃学情况严重。

13因贫失学现象依然存在

作为班主任,笔者对所带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如,王××同学家,兄弟姐妹四人,母亲身体不好,但迫于生计仍坚持和其父一起外出挣钱,留下四个孩子在家生活,其境况可想而知;李××兄弟二人,其父早亡,留下娘仨相依为命,孩子渐渐长大,其母觉得读书升学无望,让老大过完春节出去打工,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我们这本来就是贫困地区,这些孩子的家庭更是难上加难,上不起学,读不起书让这些孩子的家长有难言之痛。

14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

阜南县2003年前好多年都没有公开招聘农村教师,农村师资力量匮乏。一大批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在讲台上辛勤工作着,在对这些教师表示敬意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年龄偏大,大部分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笔者本人小学时的数学老师只能教一、二年级,前些年就只教体育、音乐了。上音乐课时教的是拿手的《铁窗泪》,校长委婉地批评了他,因为知道他除了这个,会的确实不多。一个老教师,教初二地理,愣是教学生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安庆。笔者要说明的是,在此,笔者绝无对前辈的丝毫不敬,只是就事论事陈述事实,更不能以偏概全,绝大多数教师是优秀的,尽职尽责的。

15农村教育条件艰苦,留不住人才

优秀的人才大多流向城市,毕竟,城里的条件比农村好得多,每年都有不少年轻大学生来到我们镇各学校,但每年也有不少在职教师跳槽、离职,到更好的地方发展。人往高处走,无可非议,农村教师工作低,福利低,工资几乎年年调,但就是跑不过CPI,结果是“中央空调”,最受伤的仍是基层人员。有些农村学校离县城百十里,交通极不便利,去趟县城跟去趟省城的时间差不多。我们学校现有的教室年龄都比笔者大,我们在享受鸟语花香的惬意的同时,还要享受鸟儿飞到你头上“拉屎”的调侃。

16教师流通渠道不畅

2000―2009年这十年,阜南县城区未曾招聘教师(事业编制人员),在2011―2014年连续4年从农村学校选调了565名优秀的在编在岗教师充实到城区中小学任教,这一政策对广大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利好,让他们看到了回城的希望。但2015年2016年最近两年,阜南县不再大规模选调教师(省统一招聘,农村教师大多没了进城的机会)。辛勤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就再难圆进城之梦,如果不是就业压力,优秀的教师很少愿意下基层任教。

第5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债务 财政投入

一、前言

多年来,临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争取各项资金,不断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办学条件,使全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1995年临沭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达标验收,2003年通过了省政府“普实”验收,2006年5月通过了省政府教育工作示范县验收,等等。再次说明,这些成绩的取得为临沭教育长远发展做出了积极、巨大的贡献。尽管县、乡财政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普九”工作,也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所用资金,还是为完成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债务,成为当前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影响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隐患,为切实做好清理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工作,笔者就临沭县的债务状况、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粗浅地提出化解对策,为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

二、农村“普九”债务现状

1、“普九”债务数量

经各级“普九”债务机构审计认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普九”债务总额为4514万元。其中:国内银行贷款95万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1万元,欠工程款886万元,向职工借款1685万元,向社会个人借款716万元,其他负债1033万元,贷款利息98万元。按全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负债达81元。

2、“普九”债务结构

一是贷款、借款及利息负债共计2595万元,占整个债务总额的57%。在“普九”过程中,许多乡、村学校通过银行贷款、社会借款和向职工借款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这部分资金不仅需要偿还,而且需要支付较高利息。由于债务金额巨大,时间久远,且债务利率偏高,债务本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二是工程欠款计886万元,占整个债务的20%。当时,许多乡、村学校在无可靠财力支撑、保证的情况下,大量举债建设校舍、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并较好完成“普九”验收,但拖欠了大批工程建设款项,债务随即形成;三是其他负债1033万元,占整个债务的23%,主要用于文体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其中教学及辅助用建设388万元,学校运动场103万元,教学仪器305万元,都是“普九”达标要求有的,都是举债建设,形成了债务。

三、农村“普九”债务形成原因

1、教育投入不足

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是“普九”债务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央、省、市对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偏小;二是县、乡财力有限,基本是“吃饭财政”,个别地方连农村教育费附加都用来弥补工资缺口和学校的常规性支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农村中、小学仅能勉强维持基本运转;三是随着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权益工作的开展,也客观的减少了对教育的投入,最典型的就是取消了“三提五统”当中的教育统筹资金。

2、教育规划不合理

一是农村教学点布局不尽合理,没有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有的村小被撤,资产闲置,也有的村小新建,多少又给财政带来了压力;二是办学规模扩大、危房需要改造、基础教育设施更新等方面也直接增加了教育支出。

四、债务化解对策及建议

化解“普九”债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要求抓住有利时机研究化解债务措施并制定规划,建立防止新债产生的长效机制,结合临沭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清理核实债务,制定偿债措施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联合成立教育、财政、人民银行、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办事机构,以“分类核实,摸清家底,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建章立制,预防新债”为抓手,对全县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普九”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准确锁定,建立债务台帐和债权债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要区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落实偿债机制和措施。明确还款顺序:先个人后集体,先弱后强等,确保有序进行;特殊情况要充分协商、及时处理。

2、拓宽偿债资金筹集渠道

一是紧紧抓住中央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机遇,争取中央、省、市更多的资金扶持;二是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偿债机制。通过整合教育各种专项资金、盘活学校现有闲置资产、接受社会资本捐助、每年多安排一点预算等途径,积极化解;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减人、减事、减支,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偿还债务。

第6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教育的全面发展其中体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素质教育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农村成为其难点。目前,现实中的客观因素成为了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人的意识、师资数量、物质条件和物质质量,传统习惯以及地区差异等各个因素都与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管理息息相关,因此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

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教育要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不可缺少,体育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被人越来越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历史原因等一些问题的影响,对学校体育的认识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再加上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体育更是如此。

一、相应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在我国农村,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各教育部门对现下各农村学校只注重升学率,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因此影响了学校对体育的观念的形成,体育改革也很难完成,学校体育的功能合作用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所有很满充分发挥出来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教育有着负面影响,应试压力的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被忽视

每一所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真正是农村忽视了体育相关教学。学校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多功能的特点,,但很多人都只是片面的去看待体育教育,而没有从提高全民素质的深度和高度去认识,。觉得学习体育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阻止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人们的观念没有更新,从而使得学校体育在农村学校教育中被忽视掉。

三、把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混为一谈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体育好不好只要在各项比赛中个人或者单位取得好的成绩就可以了,这样就完全误解了学校体育,使得学校体育从一个大众化转成为了小众化的精英教学,本来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掌握一项或者多项体育技能,有良好的体魄和每天锻炼的良好意识的体育教学变成了为了取得优异成绩的竞技性体育,所以,我们不能把体育教学与体育竞技混为一谈。

四、体育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对每一个学校的教育来说,师资一定是每个学校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像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我小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虽说是开玩笑的,但充分说明了各学校体育老师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再加上农村地区偏远,工资较低,正规体育老师都不愿去农村进行教学,各种因素导致了学校提教育的落后。而且农村地区没有更好的教学环境,加之没有体育器材,每次上体育课,孩子们都坐一堆聊天,更甚一些同学都不愿意去上体育课。

五、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中与此相关的管理没有形成

由于场地、器材、师资等因素影响,农村体育的教学模式依然很落后,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使得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完全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模式,农村学校体育制度化、系列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六、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农村教育中,学校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这就是所谓的单一化教学模式。而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抑制了人才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广大学生得不到健康、和谐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再加上教师水平的受限,使得体育老师不能自由的选择以健身效果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导致了当前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选择性小的弊端。在农村体育教育中,体育工作者不能完好的规划教育工作,各管理阶层均流于形式,故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改善: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梳理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概念,为农村体育教学培养新的建设的人才和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新生奠定基础,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农村得以贯彻实施。2.因地制宜,结合广大农村的现实情况,制定出符合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资源整合,为制定农村中学实用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探索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法。3.通过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培养学生个性,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出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5.加强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并不是对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全抛弃,我们要一定要认真分析和思索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现状,研究体育课堂常规发展的特点、规律,加强体育教学常规要求,层层重视,齐抓共管,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离不开体育教学的。要想彻底改变现有农村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落后现状,并非一两个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但我们坚信,只要各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体育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侯志琨 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2.6.22日第3版

[2]王建军,课程变革,四川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8.

[3]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广西师大版,2004.

第7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农村义务教育 教师队伍 发展对策

2007年,国务院批准重庆市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在此背景下,教育方面,重庆提出了要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大力统筹城乡教育,打造长江上游地区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的战略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促进师资队伍的均衡、协调发展。当前,重庆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数量大,专业基础薄弱,是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进城乡教育统筹,首先必须着力建设一支与之匹配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7年编印的《重庆市教育事业统计分析资料》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编印的《2008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笔者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门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学校及在校学生分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9089所,在校学生3701225人,其中,农村初中和小学(含县镇)8755所,占学校数的96%,在校学生3349637人,占学生数的90%。

专任教师分配情况。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共188406人,其中,小学119831人,初中68575人。其中农村初中教师(含县镇)60653人,占初中教师总数88%,农村小学教师(含县镇)107046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89%。

专任教师规定学历和提高学历。规定学历:全市小学教师达标数118010人,达标率98.48%;初中教师达标数70279人,达标率97.63%。农村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达标数62282人,达标率97.63%;初中教师达标数16730人,达标率96.22%。提高学历:全市小学教师提高数84953人,提高率90.89%;初中教师提高数42219人,提高率58.65%。农村专任教师中,小学教师提高数39737人,提高率62.29%;初中教师提高数7747人,提高率44.56%。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和未评职称。高级职称:全市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4649人,占37.26%;初中高级职称教师3976人,占5.52%。农村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0471人,占32.09%;初中高级职称教师355人,占2.04%。未评职称:全市小学未评职称教师10105人,占8.43%;初中未评职称教师5743人,占7.98%。农村专任教师中,小学未评职称教师8027人,占12.58%;初中未评职称教师2135人,占12.28%。

市级骨干教师数量。全市认定的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共3103人,其中,城市占33%、县镇占52%、农村占15%。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重庆直辖历史短,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经济社会基础尚不雄厚,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教师总量不足。全市现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8万余人,农村学校7286所,农村学生153万余人,农村学校分布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存在专任教师实际缺编情况。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按1:20至1:23、1:15至l:18核定编制;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则按1:22至1:25、1:20至1:23,且基本都按低限标准核定编制。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出现大班额、课程课时“打折”、教师一人包班现象,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学历层次方面,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85%和1.41%。二是职称结构方面,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初级职称占了大多数,具有高职称的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17%和3.48%,而无职称比例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15%和4.3%。三是学科结构方面,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高达70%以上,而英语、计算机、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紧缺。四是年龄结构方面,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和断层现象严重。因编制紧张和财政困难,有的农村学校近几年基本停止录用新教师,导致教师平均年龄越来越大。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农村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历师范教育,参加工作后,主要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等形式进修学历,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教育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常规工作能力低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缺乏有效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普遍欠缺,教育科研几乎没有开展。此外,由于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较差,相当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逐步成长起来的农村优秀教师向城区流动。

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培训明显不足。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以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而以教师专业技能为主的非学历培训很少惠及农村教师。近年来,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老化,师资不足,教研与培训未能有机整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不能对校本研修进行有效的指导,制约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当前,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但主要以校舍修建,设施设备完善为主,对软件建设力度不够;用于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l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未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有待完善,市、区县、校三级培训体系未能有机衔接。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的新计划。一是实施农村教师附加编制。各地区应根据本区域农村中小学学校分布、生源等情况,适度增加农村教师附加编制,并且统筹配备到编制需求较大的边远地区村小和教学点。对教学点学生数规模没有达到25人的地方,每个点至少要配备2名教师。二是实施农村教师补充系列计划。实施“农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边远贫困地区定向培养一批留得住的本土教师;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计划”,组织高师院校学生到对口区县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实习支教。三是加大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支教任教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流动、城乡教师流动和校与校教师的定期流动;有计划的组织名师、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驻校讲学;组织高职称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上优质示范课。

着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一是建立市、区县、片区、学校相互衔接的培训层级系统。学历提高培训、培训者培训、名师队伍打造主要由市级教师培训机构来实施和完成;区域性的骨干教师、短期教学技能培训、全员提高培训作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职责;本片区的示范性研修、教学研讨由乡镇片区组织承担;学校主要承担校本研修和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农村教师网上学习、交流、考核、学分管理的研修网络,方便农村教师在学校、家里进行学习和在线研讨。三是开通“空中课堂”,利用教育电视台,录制教育专家讲座,进行滚动播放,农村教师可进行集中或分散收看,弥补因没有机会参加高层次培训而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突出问题。四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市、区县级培训要结合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现状,按教师的层次、学科等情况进行分层次分批次培训。大力开展校本研修,学校要规划与落实校本研修方案,教研部门加强检查和业务指导,提高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实效。

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第一,提高认识,进一步落实组织保障。强化各级政府职责,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师基本情况调研,摸清并掌握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要把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大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加大投入,进一步落实经费保障。要切实保证本地区教职工工资总额1.5%的培训经费;设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农村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等专项经费;严格执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用于教师参加培训所需支出;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保障各项计划顺利实施。

第三,加强建设,进一步落实资源保障。在有条件的区县建设片区教师培训分中心,将培训、教科研、电教、电大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农村教师就近就便学习的学习与资源中心。组建由高校专家、优秀教研员,一线中小学名师组成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专家资源库,形成一支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要求,集培训、指导、研究、服务于一体的专兼结合的专业队伍。制定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标准,开发切合农村教师需求的本土化、多样化课程资源,制作一批各学科优秀教师的优质示范课远程教育课件,建成农村教师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超市”。

注释:

第8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引言

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不仅是因为其本身的教学设施与教学资源的落后与匮乏,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质;同时虽然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学生的家庭经济原因与学习成绩原因而造成的生源流失情况依然很严重。因此做好启蒙教育工作,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与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如何高效地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是现代农村幼儿教育成果的关键。

1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幼儿园教师资源少: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使得农村幼儿教育的教师资源少,且没有更多的教师资源进行更新换代,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一方面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与管理能力弱,无法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科学、系统的幼儿教学指导,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1.2农村幼儿教学教具资源少:农村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学校所保有的教学器具以及教学资源陈旧。一方面是幼儿难以接受到更加现代化、多样化的幼儿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是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管理控制能力弱,影响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不健康的教学器具更容易渗透到农村幼儿教学环境中,对幼儿产生严重的影响。

1.3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容易受到地方文化影响:农村地区一般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落后性,使得农村环境尤其是民俗环境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意识对幼儿的认知习惯与日常行为准则具有显著影响。同时地方文化意识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与认知深度也会影响其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与投入度,进行对幼儿教学质量与教学情境产生多方面作用[1]。

1.4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小班小朋友基本听不懂普通话:幼儿本身就需要接受语言表达能力的引导与培训,加之农村地区主要是以方言来进行语言交流与日常对话,其中还夹杂着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使得幼儿对普通话的发音与听力具有一定的障碍,一方面影响了幼儿接受更加标准化的语言培训,同时也增强了幼儿教师的教学难度,促使幼儿园需要在语言习惯与语言标准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与活动安排。

2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对策

2.1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做好幼儿教育规划与管理:为了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强化农村幼儿素质教育理念。一方面应该提高农村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制定好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计划,将农村幼儿教育过程化、系统化、考核化,进而实现农村幼儿教育标准化与科学化,使得农村幼儿教学过程有规划、有方向、有目标。

2.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优化教师的教学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培训,优化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提高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地掌握与拓展,还应该提升教师对农村幼儿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创新能力,提升教师对幼儿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管理能力。此外还应该做好教师的薪酬制度设计,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引进一些新的教师资源[2]。

2.3巧用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组织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巧用当地民族文化习俗与农村社会环境因素,使得幼儿教育与农村环境结合起来,避免幼儿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脱节,影响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与有效性。同时利用好民族文化习俗可以有效地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障少数民俗文化精神与文化形式可以在幼儿教育中生根发芽,优化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

2.4加强对幼儿表达能力地培养,重点做好幼儿普通话的教学培训: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强化对学生普通话基础发音与表达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应该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词汇表达与口语发音。主要可以通过营造普通话的教学语言环境与口语表达实践来进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训,提升幼儿语言兴趣与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养成更加标准的语言习惯,实现幼儿教育的标准性与辅导性[3]。

结束语

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认知能力的关键节点,因此一方面应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制定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优化幼儿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做好幼儿普通话教育、民族民俗文化教育、日常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农村幼儿教学工作,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柳《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6)270-270

[2]谭凤《新时期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27)

第9篇:农村教育现状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重点对策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数量缺乏,结构失衡

从我所在的县城大部分农村小学来看,一位老师至少要上两门课。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担任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负责英语和科学科目。仅仅两位教师担任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至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几乎无法开展。例如体育课,只局限在随便跑步和自由活动的范围内。因为教师短缺造成的学生发展片面,根本无法开发学生潜质的现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农村小学生在起跑之时就比县城就读的小学生慢了很多,更无法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同时,音、体、美学科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素质教育只是纸上谈兵。。

(二)农村家庭教育面临“无能”与“缺位”的状态,给全面素质教育带来困难

由于近几年来农村出外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孩子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家庭教育,在农村,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着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等问题。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淡出”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而且孩子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这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容易造成他们孤独、自卑的性格,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这些感情和交流是学校教育无法给的。而且由于没有科技馆、少年宫,也没有什么夏令营,一到寒暑假,学生们大多窝在家里无人管理,陷入‘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孩子本人,这都是极端危险的。

(三)农村素质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短时期内存在诸多矛盾

从我所在县城的农村教育现状为例,城乡教育管理上的差距,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师更加片面追求考试分数,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城市的管理不同,目前对农村学校的管理主要是由县教育局代表县政府具体进行的,县教育局是最主要的管理机构。由于在农村,村民、家长等在参与学校管理方面还不是很多、很普遍,家长、学生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升学率,农村家长对学校也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县教育局在农村学校的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局对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看升学率;对教师的管理也主要是看考试分数。目前;许多地方对教师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典型的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学校、教师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追求。另外,农村教师的流动也进二步强化了教师对考试分数的追求。 凡是教得好的老师即所教学生考试分数高的教师,很快就调入城里,即使本县不调,也会有其他地方来挖,而所教学生成绩较低的教师只能留在原地,甚至还要被调到条件更差的学校,在城市学校中教得不好的教师即所教学生考试成绩较差的教师,也会被“流动”到农村学校。

二、解决农村素质教育现存问题的对策

上述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爱、关注、关心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真正提高在职教师队伍的素质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在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学法仅仅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循环中今天的教师素质影响甚至决定着明天的学生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在职教师的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应深入调查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了解新课标实行过程中存在的真正问题,制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途径,使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途径的狭窄,激励机制的贫乏,使得这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团体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地位,促使农村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职业满意感,从而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吸引更多的农村素质教育人才

从现实情况来看,应着力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学院,或者与各高校教育系等建立互助关系,提供比较可行和效费比高的提高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整体提高农村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熟悉和学习,尤其是网络等信息渠道。此外,赠送专业的相关参考书目也是可行办法之一。还可以定期安排农村教师到县城、城市优秀学校观摩优质课程。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应当与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这需要教育部等国家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为农村师资注入活力。农村教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在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还比较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国家的法律,运用政策导向,运用人事分配制度的调整,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使农村教育具有可靠的师资保证。

(三)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良性互动教育机制

由学校牵头,建立以学校为主导,联接基层行政单位、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的教育网络。学校是联络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支点,在教育网络的各种组织机构中参与领导和决策,宣传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提高素质,主动争取党政领导的和各种组织机构的支持,争取各方面的配合,以此来统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和谐互动,形成有机整合的教育共同体。同时,建议社会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多一些关注,尽量给农民工子弟异地入学多一些方便,让儿童真正拥有本属于他们的父母的爱。

(四)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新课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农村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