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社区教育的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教育的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教育的分类

第1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市司法局《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及《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等文件规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措施。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教育学习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集中教育

(一)教育资源与教育内容

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利用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立集中教育基地。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要组织协调其他职能部门或单位,借用其他教育性资源,为街镇司法所(科)开展集中教育创造条件。

集中教育一般以街镇为单位开展,个别情况可以由区县司法局统一组织。街镇司法所(科)要充分利用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指导手册、文件资料汇编等有关资料,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情况,开展集中教育学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各类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等工作规定的学习。

对缓刑、管制人员应当注重《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制教育,强调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工作性质,增强在刑意识;对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人员应侧重社区矫正工作规定教育和实用民事法律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法律意识。

2、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家庭、社会伦理讲座、良好生活观念养成、励志教育等。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年龄层次、家庭背景、罪错案由的具体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社会保障政策教育。包括劳动就业政策、民政救助救济政策等。对有就业援助或帮困扶助等特殊需求的人员应该进行社会保障政策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小组活动、心理量表测试等。心理健康教育应占到全年教育内容的40%以上,社区服刑人员均应接受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5、文化素质教育。包括各类知识普及讲座、文化知识辅导等。特别是对一些年纪较轻、文化程度低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增加文化知识补习教育。

6、其它动态教育。包括集中教育的效果讲评、定期公益劳动讲评、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情况通报、典型实例讲评、警示教育、社区服刑人员专题座谈会等。

集中教育主要解决社区服刑人员的共性问题,教育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提倡针对不同类别和不同需求的人员设计不同的分类教育内容。

(二)组织实施

1、制定计划

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制定年度教育计划,教育计划应当系统、周密、全面,项目包括教育主题、每次教育参加的社区服刑人员类别、组织形式和教育时间。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根据区县司法局的工作计划制定本街镇的实施计划并报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备案。

2、组织落实

街镇司法所(科)根据教育计划,严格按照《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教育。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缓刑、管制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教育。每次集中教育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街镇司法所(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育计划的范围内调整教育内容。注重教育内容的多样化,要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开展集中教育。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授课、座谈、讨论、咨询、参观等多种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3、督促管理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认真组织落实,督促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中教育。区县司法局组织人数众多、规模较大的集中教育时,应当事先做好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社区服刑人员因客观原因缺席集中教育的,应当以书面请假的形式,报街镇司法所(科)批准,并通过个别教育等形式进行补课教育;因主观原因不参加集中教育的,要开展针对性的个别教育;无故缺席集中教育并不愿补课的,应当予以警告处分并进行训诫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过,严重违反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规定的,应及时提请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予以处置。

(三)效果评定

街镇司法所(科)应当认真做好集中教育学习记录,重点记录教育主题和内容,并通过个别教育和审阅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汇报等形式及时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反映。

每半年进行一次集中教育的效果评定。通过问卷测试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集中教育的内容、形式、效果进行总结和评定,避免集中教育流于形式。

二、个别教育

(一)组织实施

在街镇司法所(科)的指导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或社工依据《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不同矫正期限,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表现,分阶段地开展个别教育。

1、矫正开始阶段: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宣告后的3个月

⑴教育目的: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罪错案由、文化程度、生活工作经历、家庭、社交等基本情况,基本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个性特征、心理状况等情况,告知社区矫正的性质、概念、任务、适用范围等,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

⑵教育内容:宣告教育及矫正工作有关规定学习。包括:

认罪服法教育。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案由、刑罚种类及矫正期限,引导其正确认识所犯罪错的社会危害性,增强在刑意识。

社区矫正告知教育。依据分类矫正的有关规定,告知集中教育、个别教育、情况汇报、公益劳动的规定和要求,强调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有关规定和要求,告知社区矫正工作有关日常行为奖惩和司法奖惩的规定及实施办法等。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量表测试,了解、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教育、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调节心理状态,重点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渡过回归社会的心理适应阶段。

2、矫正中间阶段:矫正的第4个月至矫正期满前1个月

⑴教育目的:教育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行为,增强公民道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⑵教育内容:根据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宣告教育的情况、社区矫正的日常表现、思想行为的变化轨迹以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包括:

法制教育。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观念,帮助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思想文化教育。向社区服刑人员传递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逐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文化水平,纠正社区服刑人员不良的价值观念;及时沟通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正确处理社区服刑人员工作、家庭生活上的矛盾,妥善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突发事情;引导他们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步形成正常的社交环境;对文化程度低的社区服刑人员,开展文化补习。

行为矫正教育。针对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表现和行为举止,注重改变不良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行为特征,引导社区服刑人员运用正确的语言和行为待人接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常、健康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辅导。根据心理量表的测试结果,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工作;听取对象对参加心理健康讲座的效果和反映,必要时,配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开展定期的心理咨询活动。

3、矫正期满阶段:社区服刑人员结束矫正前1个月

⑴教育目的: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做好自我鉴定;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自我鉴定,教育、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增强法制观念和公民社会责任意识,做合格的社区公民;了解社区服刑人员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评价。

⑵教育内容:

期满总结教育。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回顾、总结接受社区矫正以来的思想转变、矫正表现、矫正效果等情况。

思想教育。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期满后的打算,劝诫并勉励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正确处理家庭、社交等各种社会关系。

心理辅导。通过期满前心理量表的测试,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初期和结束时的心理变化情况,辅导社区服刑人员做好正式回归社会的心理准备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衔接。对于社区矫正期满后转为安置帮教对象的社区服刑人员,告知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及相关工作内容,引导社区服刑人员正确认识安置帮教工作,为继续开展帮教活动做准备。

(二)教育方式及要求

1、教育方式

个别教育主要是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等形式来进行,特殊情况下,如社区服刑人员外出期间,可通过电话方式开展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主要解决对象的个性问题。要针对对象的年龄、罪错、矫正类别及不同矫正阶段,开展个别教育;要结合集中教育的内容开展个别教育,巩固集中教育的成果。个别教育要有连贯性,整个矫正期内的个别教育要清晰、全面、客观地反映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全过程。

2、教育要求

应当严格按照《上海市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暂行规定》开展个别教育。对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人员每月进行不少于1次的个别教育;对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每月进行不少于2次的个别教育。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的前3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个别教育。

对家庭发生变故、身患重病、生活出现困难、有自杀倾向、发生矛盾纠纷、有报复社会或他人的言论和苗子、社会交往异常等特殊需求或特殊情况的对象,结合个性化教育矫正工作的开展,应当增加个别教育的次数。

个别教育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小时。社工应当做好个别教育记录,包括教育主题、教育内容、拟采取的工作措施、教育效果初步分析等。

3、督促管理

社区服刑人员接受个别教育的情况是日常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连续2次无故不接受个别教育的,应当予以警告并进行训诫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过,严重违法社区矫正工作有关规定的,应及时提请公安机关和审批机关予以处置。

二、工作要求

1、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确保工作落实。

教育学习贯穿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的全过程,也是实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学习的重要性,确保教育学习工作的落实。区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街镇司法所(科)开展教育学习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街镇司法所(科)和社工要明确工作职责,认真负责,切实做好教育学习的组织开展、情况记录和归档等各环节工作。

第2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模块化;实践;思考;农村社区教育

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促进有效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功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能适应每一个团体、每个个体具体的要求和愿景,立足于不同的教育层面,在塑造人的全面发展上起到适应进步、变革的社会生活,对调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多重功能和重要作用。所谓农村社区教育模块化,是围绕农村社区教育的主旋律,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对社区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分层和细化,通盘考虑,分层设计,分块实施,整体推进,强化社区教育工作之间的链接,最终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综合化。

一、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化

该模块大致分三个部分:一是乡镇、村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块。负责农村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政策制定和经费保障,并对农村社区教育管理进行全面的部署;二是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校、村校为主的培训管理模块。全面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三是建立农村社区教育计划与管理制度模块。各个管理模块必须制订完善的社区教育规范的实施计划和管理规章,使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由行政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计划制度模块等有效构成农村社区教育管理模块,确保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二、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

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内化吸收新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施“能人培训”工程,力求选拔培养出一大批“五强”型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提供强劲的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构建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是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目标的有效措施。切实可行的做法主要有:一是构建人才内选模块。农村社区教育中心要制定培训教师任职条件,选拔具有专业性、技能性、责任性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辅导培训教师。二是构建人才外聘模块。在实际工作中,争取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才,乡镇村的技能人才,科技致富能手、务工经商、企业经营主等担任兼职教师。三是构建人才回聘模块。聘请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复退军人、高等院校相关的专业教师、本地但在外地致富的“能人”等任客座教师。通过上述人才内选、外聘、回聘三个分块的有效整合,产生强大的内力、合力和活力,形成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化。

三、农村社区教育内容模块化

农村社区的教育内容,可以按照“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和“面向全员,兼顾精英,突出农村”的原则,针对农村不同类型的社区居民,展开不同内容的培训,以增强培训的效果。农村成教中心在农村社区教育具体工作时,可根据居民报名参加的培训内容,采用下列五种模块实施:一是分线培训模块,即把企业、科技农业、商业、管理类四条线实行分工培训;二是分项目培训模块,即把分专业培训、管理培训、科技培训、技能培训、服务业培训等分类型、分层次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理念培训模块,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对社区居民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发财致富理念教育,政策法规、文明礼仪、安全等教育;四是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培训模块,即对社区居民进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精于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艰苦创业等一系列的教育,促使社区居民提高自身素质。

四、农村社区教育方式模块化

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开展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具体来说,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新社区教育方式,并结合不同类型的需求,着重探索以下三种社区教育模块。

1.技能型社区教育模块

(1)根据农村实用人才需求,积极鼓励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农村有志青年参与进修,依托大学网络学习,开展提升学历培训;(2)社区教育中心要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上加大力度,农民实用技术和“双证制”教育培训、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失地农民培训;(3)积极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双证制”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农函大”培训、外来务工人群各项培训。

2.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

根据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重点,探索学习型社区教育模块。(1)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行业型学习培训;(2)专项开展心理健康、老年养生保健、孕妇保健、文明礼仪、文化娱乐、生活休闲、国家时政等休闲型学习培训;(3)充分利用热心社区教育的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各类文明修身,文化培训,娱乐修身、健身等活动型学习培训。

3.整合资源型社区教育模块

主要做法有:(1)访问教育网站。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网站要具有资源功能、办班报名功能、作业提交功能、教育博客功能、在线交流功能、远程视频功能、教育科研功能、教学资源库功能等,便于社区居民自主上网学习,必要时也可以相对集中上网学习;(2)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库。社区教育中心网站应设置“视频点播”、“教育博客”,建立各种专项技能培训资源库、培训管理库,开设电子图书馆,远程教育研究等,为社区居民直接利用局域网上的资源提供便利;(3)利用双向视频系统。应积极利用乡镇政府、村及中、小学开通的双向视频系统这一平台来开展社区居民远程培训。可利用双向视频进行技能培训交流,把双向视频运用到各种培训活动中,同时可设立社区教育视频大讲堂,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4)采购或印刷文字资料。把各种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编印成小册子,送发给参训人员,为参训人员提供书面学习资料。

参考文献:

1.周嘉方.走向学科:社区教育科学研究的理性目标[J];成人教育;2006(01)

2.刘洋.中国农村社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06)

3.朱鸿章.社区教育政策与公民学习权保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9)

4.王忠华.济南市历下区社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10)

第3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思考

自2003年我国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社区矫正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非监禁性质的刑罚执行方式,如何实现本土化,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如何发展与完善,是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社区矫正的概念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给出了如下定义,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和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这种刑法执行方式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社会化发展的趋势。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剥夺政治权利五种。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但目前社区矫正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矫正法律制度还不够具体与完善

由于我国非监禁刑和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较迟,其立法理念及框架还比较简单与单一。虽然我国社区矫正从2003年已经开始试点,2009年在全国全面试行,但社区矫正的具体法律细则还比较缺乏,对社区矫正所需要的教育改造与帮助服务等项目内容还是空白。另外,对于在内容规定上,监督考察的规定也过于原则、笼统,可操作性差,缺乏必要的参与主体。

(二)管理体制不够科学,缺乏必要的执行主体

科学合理地设定社会矫正执行机关,对于理顺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执法责任,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社区矫正试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在社区矫正工作的启动与初始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伴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就暴露了一些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对社区矫正五种人的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由公安机关负责。而司法行政机关实际承担了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的专门职责,社区矫正工作事实上也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予以协助的状态下进行。这两种规定导致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的分离。在实践中,具体承办社区矫正工作的基层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经常互相推诿、消极应酬。

(三)各地教育改造措施的适用差异较大,矫正手段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首先,从对五种人的社区教育来看,各地社区往往以集中教育为主,分类教育不足,个别教育更为稀缺或者形式大于内容。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以法制道德教育为主,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欠缺。目前,很多地方的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数较少,而每个司法所管辖的乡镇却相对较多,因此,在管理社区矫正工作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育培训工作很难予以开展。 其次,从劳动情况来看,虽然各地均有公益劳动的规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条文,致使劳动时间、对象、项目规定不一,而有些地区则根本没有开展相关的公益劳动。主要原因是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办法对矫正人员的公益劳动制度的规定不合理,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法和公益劳动均不少于8个小时。这对于外出务工的社区矫正人员来说不可能完成,也不可能达到。因为对于大多数社区矫正人员来说,他们回归社会之后面对的第一项任务是生存,面对新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必须外出打工、求职。而本地方的资源又有限,如果每月都要请假,每月都要学习,在实践中不好操作,缺乏可行性。 第三,从心理矫正情况来看,整体上有规定,但普遍开展的很差。尤其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专家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与行业标准,所以“心理矫正”工作落实的不够,即使实行的省份,其工作也极不规范与成熟。这种地区的差异性,从近期看,制约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从长远看,不利于法治的统一协调,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及效率。

三、对于社区矫正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思考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社区矫正得到了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并且《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诉讼法》已经确立了社区矫正制度在刑罚执行中的法律地位,社区矫正制度初步建立。为了社区矫正承载更多的非监禁刑罚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矫正任务,实现社区矫正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的理论研究,为社区矫正的发展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还十分薄弱,从某方面说,理论是落后于实践的。为此,要加强理论的研究,真正履行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治学原则。同时,应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资源,利用包括法学、社会学、犯罪学、矫正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在内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与有益成果,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以学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以理论解释修正与支撑实践,促使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健康发展。

(二)重视社区法制教育,将社区矫正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社区法制教育是社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对于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行刑社会化已经成为世界刑法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所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就是要加强社区法制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危机为机遇,改变传统单纯依靠刑罚威慑犯罪行为的观念,以便促使社区服刑人员更安心的进行自我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巩固改造成果,有效预防重新犯罪。

(三)针对不同的矫正对象,确立矫正分类机制

目前,我国出台的一些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并未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从管理学角度看这样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每个群体都有其共性,分类进行矫正更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可以类别化、体系化,类群体之内也更容易沟通交流,利于建立类影响机制。分类的标准可以多元化,可以根据社区矫正人员是否成年进行划分,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来源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性别进行划分等。建立分类机制可以相应制定出更适合社区矫正人员的制度,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社会。

(四)保障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权利

法律赋予罪犯享有请求权、申诉权等其他相关权利。社区矫正人员除了被剥夺或被限制的权利不能正常行使以外,其他权利应和常人相同。实践中,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罪犯在社区具有相对的危险性,因此,人们对社区矫正人员存在不接纳,不信任,甚至会出现歧视的态度,因此,他们的基本权利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矫正期间,社区矫正立法应当出台相应的救济程序,保护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权利。立法应对救济的途径、期限、方式和责任种类作出规定,并明确矫正工作人员的告知义务,以使社区矫正人员明晰自己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

(五)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机构、人员及经费保障机制,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统一协调的领导机构。只有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好。其次,建立以社区矫正专业工作人员为主,以志愿人员为辅的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应当从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人员中组织一部分人“自愿转岗”,但是,也需要进行专业培训。矫正工作人员的身份问题,以及任期、晋升、考核奖惩等规则也应进一步明确,以明确矫正工作人员的地位。志愿者可以从社会招募,协助帮教社区里的服刑人员。这些志愿者中,可以是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社区服务人员,也可以是在校的大学生等。这样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接触到各种教育,有利于他们的教育改造。最后,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国债资金支持司法所建设的良好契机,广泛开展创建规范化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社区矫正”作为法律概念是一个外来词,要对它进行改造、完善,使之为我国所用,必定要经历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规模、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制度日益完善,并且“社区矫正”已经写入刑法典,标志着我国的社区矫正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一定会更加完善,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也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参考文献

[1] 王顺安.社区矫正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5页.

第4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20__年,社区矫正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和市司法局的要求,本着,注重实效,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了职能工作:

一、社区矫正工作

目前,全区已经累计接收各类矫正对象161名,已经解矫69名,现有矫正对象92名,其中缓刑66人;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15人;假释7人;暂予监外执行的4人。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依法管理,注重实效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

首先进一步规范公益劳动管理。区司法局统一制作了公益劳动卡。街道、镇司法所坚持把组织公益劳动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公益劳动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的在刑意识,改变其好逸恶劳的恶习。各街镇司法所都制定并实施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公益劳动计划,保证服刑人员完成每月不少于16小时的公益劳动,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加强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全区.建立了8个公益劳动基地,每个基地有1名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对劳动时间核算和劳动质量的评定。在公益劳动过程中,一些社区矫正对象改过自新,并能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为敬老院的老人免费赠送牛奶、饼干和日常生活用品。孔浦街道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社区矫正人员的实际情况,多形式, 灵活个性化地组织劳动,街道社区组织公益活动时,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帮助搬桌做各项准备工作等。

其次是组织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各街道、镇司法所,制定并实施了知识系统性,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的集中教育,街道、镇司法所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学习活动,以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集中教育学习紧密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特点,在有效地帮助其克服自卑、消极、敏感心理,改变不良行为,充实其精神生活并提醒他们吸取以往的深刻教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马街道采取免费为社区矫正对象订制浙江法制报的方法促进其学习教育;庄桥街道也采取了让社区矫正人员订制法制报的方法加强法制教育。

第三是及时有效地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辅导。六月份,区司法局联合百合心理咨询中心创新社区矫正工作,在庄桥街道开展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活动。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特殊情况和不同心理,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促进自我调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达到他们即早回归社会的目的。庄桥街道的14名正在矫正的对象全部到场,同时,部分社区矫正帮教志愿者和公安派出所以及法庭的领导也参加了旁听。课上互动活动比较热烈,一位矫正人员声情并茂地说,在犯错误后,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这样的课和心理辅导,让他们看到希望。另一位因过失致人死亡的矫正对象说,通过这堂课,让他明白了,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没有挫折的,重要的是如何面对挫折,调节自我,走出压抑,重获新生,同时,他也表示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关心和引导,让他们感觉到温暧和关爱,更有信心走好日后的人生路。

(二)、加强指导,完善制度

由于社区矫正对街道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为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区司法局积极走访街道,深入开展调研,加强指导。第一季度,我们组织人员对社区矫正期满办理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撰写了《社区矫正“人户分离”问题初探》调研文章,从而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在庄桥街道开展了创建示范街道活动。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五个统一:统一衔接和首次谈话、统一实施分类管理、统一执行考核评议会制度、统一解矫程序、统一工作台帐。同时进一步完善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等日常管理制度。11月初,我们组织了慈城镇和白沙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座谈会,深入调研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职能发挥情况。并对甬江和孔浦街道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抽查,从而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和监察。

其次,为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技能,在9月底,我们分二批组织了社区、村矫正工作志愿者培训班,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条例、考核办法和请假等管理制度做了详细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马街道还自行组织本街道的社区矫正志愿者到监狱参观学习。达到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的目的。

第三,为了加强公安局江北分局与区司法局的联系,及时制定并下发了社区矫正工作联络员名单。要求每个月,公安局江北分局各派出所的联络员与辖区司法所按照相关规定,不定期地交流信息,交换意见,相互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帮教和管理工作。今年还出台了《关于规范社区矫正对象期满档案的几点意见》。同时,定期召开区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例会,通过健全工作制度,达到了沟通信息、了解情况、研究工作、协调问题的目的。为社区矫正工作日常管理、分类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奠定基础。

第四,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检查和监督。去年市

财政下拨我局社区矫正人头经费73200元,区财正下拨我局社区矫正人头费85000元(按半年计算),同时区财政还下拨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120__0元。共计工作经费278200元。今年初,我们及时下拔给各镇、街道,并在第一季度时,对工作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检查,各基层单位都能做到专款专用,将少量的经费用在刀刃上。添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并组织社区矫正帮教志愿者培参加培训,甬江街道对个别相当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救助。没有发现违规使用现象。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好20__年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的下拨和使用情况检查等工作。(三)、严格管理,正面引导

首先是做好日常的监管工作。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每月至少到每个矫正对象家中走访一次,还不定期地进行电话联系。一方面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要求服刑人员每月书面汇报一次,随时掌握服刑人员的行为动态;另一方面每月按照省社区矫正对象考核办法,进行考评,年度进行汇兑。去年年末,甬江街道对二名表现特别优秀的社区矫正对象给予了物质鼓励。从而调动社区服刑人员改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注重档案的建立。做到一人一档,将日常表现、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及时收入个人档案中。按照《关于规范社区矫正对象期满档案的几点意见》,进一步规范档案的建立。

其次,做好节假日或特殊时期的走访帮教工作。今年春节,我市也遇连日大雪,给广大市民带了绪多不便。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指导和协助走访社区矫正人员中的重点帮教对象。撑握情况,了解思想动态,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以确保他们情绪稳定,过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同时对特别困难的人员送上救济金,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人生奋斗目标。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也认真做好走访,教育,管理工作。确保奥运会期间无社区矫正人员闹事或再犯新罪。

通过我们引导和帮助,社区矫正人员目前无重新犯罪倾象。并能积极回报社会,中马街道二名社区矫正人员主动捐钱助学,在这些汶川大地震后,社区矫正人员踊跃捐款捐物支持灾区,尽己所能为灾区献爱心。据统计我区已有31名社区矫正人员共捐出5000余元。孔浦街道一位社区矫正低保户也向灾区捐出300元。

二、安置帮教工作

全区现有归正人员共有481名;已落实帮教的470名,已安置442名。去年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8名。目前共排摸出人户同在和户在人不在二种类型刑释、劳教人员481名,其中人户同在江北区的470人;户在江北区人不在的11名(目前尚有6人无法确定去向和取得联系);其中A类46名;B类129名;C类249名。去年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8名(与去年持平),其中A类5名;B类3名。

(一)、精心组织,全面摸底。上半年,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我局及时研究部署,对区内归正人员开展调查摸底的工作。各司法所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深入基层,依靠基层干部采取逐村、逐个社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法,对归正人员情况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摸底。各司法所首先对帮教对象档案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根据掌握的名单深入社区逐个核查情况,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近期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通过认真深入排查,全面摸清了现有归正人员情况,掌握现住地址、就业、生活情况及近期思想动态、现实表现,重新犯罪情况,逐人登记造册建档。在调查摸底中,各街道、慈城镇的居委会调解(治保)及村、社区干部都能认真负责,对户在人不在的对象,通过其家属、亲人或亲属,逐一排摸,目前还有6人无法取得联系。

第5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垃圾分类

一、环境说话,氛围浓郁

环境会说话,幼儿园教师需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各种材料装扮幼儿园环境,让幼儿在潜移转化中感受“垃圾”的魅力,从而愿意收集、使用垃圾。

1.会说话的可爱垃圾箱

环境即教育,园所的大环境到小环境都能很好显现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给校园内的垃圾箱都进行可爱的装饰,如每个垃圾桶上根据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餐厨垃圾贴上相对应的各种图片。幼儿不管是在课间活动还是在散步、游玩中都能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各种标志和图片,在无声的教育环境中,幼儿掌握了垃圾的常规知识。

2.环保节俭的校园环境

节俭是我国传统美德,利用垃圾进行环境装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可以传承节俭的优秀传统。环境布置的材料可以来源于平时垃圾分类的收集和整理出来的废旧物品,还需要教师灵巧的双手和富有创意的头脑。如幼儿园在大厅中利用废旧报纸和牛奶盒制作成展示台,上面放“变废为宝”的亲子作品展。各类角色游戏、区域游戏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利用家长资源,如家里不用的筛子,儿时的摇篮,还有开纺织工厂家长带来的废旧面料等,都成了幼儿的游戏材料。一旦家长习惯,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中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改变。

3.创设灵动的生命教室

世界万物皆有灵性和生命,如何把废旧垃圾赋予它新的使命,发挥余热,让它的生命能延续下去。生命教室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专用活动室。平时教师和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就有意识地收集能变废为宝的垃圾材料,经过清洗投放到生命教室中去。可以分区建设:垃圾分类游戏区:教师和幼儿一起绘画各种垃圾图片,经过分类塑封黏贴在地面上,让幼儿进行骰子投掷垃圾分类游戏。垃圾分类小知识:各种垃圾分类的动漫和微视频。垃圾分类小游戏:垃圾宝宝找朋友,合并同类项等桌面游戏。垃圾分类体验场:收集各种垃圾物品,并把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金属类、塑料类、纸质类等),投放在体验区,也可制作分类小火车,让幼儿区分和操作。不再是单一地说教,而是让幼儿通过游戏、观赏和操作来掌握和了解垃圾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渗透,宣传到位

教育无处不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可以抓住特色活动、主题讨论、专题研讨等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1.特色主题活动中融合

幼儿园可以结合园本课程内容,在各个年龄段的主题活动中融合垃圾分类教育。如全园性特色主题活动中把开展环保小课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游戏、环境保护靠大家走进社区等系列活动,也在年级组中分组开展垃圾分类绘画比赛、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环保小卫士等系列活动。还可在每班每学期利用集体晨会、课堂教学、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丰富活动来提升幼儿垃圾分类的知识,让幼儿养成良好垃圾分类的习惯。

2.专业知识宣讲中传递

知识需要传递。平时幼儿园可以通过橱窗、展板、墙贴画等向幼儿、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及重要意义。班级还可配上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手册,有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垃圾分类教案,加强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教会幼儿垃圾分类方法,呼吁幼儿、家长、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三、赏识激励,辐射周边

1.社区互动交流成长

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请社区城管进行“垃圾分类宣讲”活动,开展一些互动游戏。还可以自制宣传资料,发放给周边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与村委和城管联系,建构垃圾存放地,购置垃圾箱,让大家都来爱护环境。

2.志愿互助相互激励

垃圾分类志愿者也将是很好的宣传队伍。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走上大街清理小广告、到公园捡垃圾,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低碳生活小妙招、环保安全常识等编印成宣传资料发放给过路的群众,用行动向大家普及环保知识,逐渐让所有人都能形成自觉的垃圾分类行为。还可以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队。每天上学、放学时间安排自愿者在校园内外执勤,给正确投放垃圾的家长奖励一朵红花,家长成为幼儿的榜样,幼儿也是监督者和正确投放的实施者。

第6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26―01

发展社区教育事业,不仅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愿望。《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对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区教育基本概况

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以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市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等五大类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已开始运行;不断完善市民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已初步形成。随着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近年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已开始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新路子。广大市场经营户、农村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按需求踊跃参加各类培训教育活动。社区充分发挥了离退休老干部、教师和其他有一技之长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大力开展了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群众喜欢、健康有益的活动。

目前,社区教育主要有以下类型: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个体经商私营业主的培训,老年人兴趣爱好培训和休闲活动,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中小学生节假日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二、社区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 对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社区教育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没有完全被广大群众所认识,社区教育的功能还没有真正得到发挥,社区教育仍处于一种自我发展状态。

2. 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导致社区教育效果不佳。一些地方目前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管理制度,缺乏正常的运转机制,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不够,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社区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也未建立,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不够,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3. 社区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社区教育运转困难。据调查,一些地方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管理队伍、人员经费得不到落实,教育网络不健全。

4. 社区教育游离于教育团体之外,许多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长期以来,多数普通学校实行封闭式办学,学校设施很少向社会开放,导致一方面学校设施时常闲置,另一方面许多社区教育缺乏场地和设施,社区居民求学无门,许多教育资源不能共享,加大了社区教育的管理成本。

三、发展社区教育的对策

1. 加强领导,建立完善社区教育管理机制。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推广外地电大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融合的先进经验,引导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社区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安排专门经费用于电大教育和社区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作为社区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要把社区教育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街道、乡镇作为基层社区单位,应积极承担起社区教育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第7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关键词]农村社区 社区教育 教育途径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的教育活动。我国社区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兴起的。社区教育从开始时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学校社区教育,逐步拓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包括青少年)的素质、生活质量和发展社区的社区教育。我国要发展好社区教育首先农村社区教育要优先发展。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人员素质教育水平低,农村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对于实施终身教育的全员、全程、开放式的社区,“大教育”的社区教育要优先发展。发展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应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突破口,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

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城镇化进程中重视农村社区教育。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物质资源的城镇化,也有人力资源的城镇化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城市化则更为重要。只有大多数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了,城镇化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在这个过程当中依靠农村地区的基础性教育很难完成这个任务,只有利用无处不在的全程、全员、开放的农村社区“大教育”才能很好的完成。因此,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农村社区教育问题,提高社区教育的思想意识。重视总结社区教育的经验,并把社区教育纳入到政府工作规划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继续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区教育是一种全员、全程、开放的大教育,不是任何单方的力量所能完成,要全社区的各方都联合起来。因此,政府的行政性参与是非常必要的。行政性是我国社区教育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社区教育文件中提出的“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我国目前社区教育的主要管理体制,在今后的社区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完善这种由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便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统筹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校向社区开放,促进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相联结,促成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实现。

认真总结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经验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我国的社区教育从城市开始,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已有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积累了相应的一些经验,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些农村已开展了农村社区教育实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做法,要对这些经验认真的进行总结以便于指导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如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不仅有全国的社区教育实验基地,还从城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有分类有重点的落实了一些省、市、县三级实验区进行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布实施,形成了与当地城镇化相适应的省、市、县、乡、村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如全国第一个农村实验区江苏省江阴市以乡镇成人学校为中心联结党校、团校、妇女学校、老年大学、农民学校等社区内的教育类学校为一体,整合社区内的文化、科持资源,形成了与其城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大教育体系。

农村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经费问题是保障农村社区教育正常开展的基础,在经费投入上,由于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化素质差,开展社区教育涉及人员的数量大、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多,农村地区政府的财力有限,对于经费投入上,农村地区国家承担为主,但要多多渠道的筹措经费。

农村社区教育人员队伍问题。农村社区教育能否正常有效的开展,人员队伍的配置是相当重要的问题。这部分人员分两类:一类是专门管理人员、一类是教师。各地政府应公开招聘或选派有组织管理能力,热爱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工作,以保证社区教育的日常工作高效的开展;社区教育的教师是直接关系社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在农村地区选一批素质高的专兼职的教师来担任社区教师。既可从外地聘用一些,也可从乡村中小学选拔一些教师。随着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人口出生数逐年下降,小学生群体正在萎缩。以苏北某总人口为3.26万的乡镇为例,近5年每年人口出生数减少150-430人之间。学生群体的迅速萎缩,导致从2000年起每年将有8名左右小学教师要转岗改行,也就是说,在今后的5-7年内小学教师要过剩25%-28%,将其中的若干人员引向社区教育工作,让他们成为社区教育师资这既是可行的。而对这部分人享受教育行业人员同等待遇,以稳定人员队伍。

农村社区教育的资源和基地建设问题。社区教育的基础和资源是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生命力所在。由政府出面统筹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各方,打通资源拥有之间的壁垒,盘活社区内教育资源、实现社区内教育资源共享,社区教育内的教育资料要向全社区内适当的开放,在经济发达乡镇成校要以成校为中心,充分发挥社区内成人学校职教中心的作用,联合社区内基础教育和相应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发展社区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成立社区学院。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内基础教育的作用,拓展其教育的功能,还要充分利用城市教育对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联合办学。为农村培训人才也要开展送学下乡活动。

农村社区教育要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区域性是社区教育的一大明显特征,因此,各地的社区教育本着要要依靠社区,服务社区的宗旨。广泛利用社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办学,教育教学内容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满足社区内成员的多方面开展多种方式、多种层次的社区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如东部小城镇发展很快,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较高,这些经济发达地区除要培训人员再就业外、提高精神文明方式的服务性的内容要多些,;而如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以教兴农的内容要多些。

社区教育在21世纪方兴未艾,已成燎原之势,必须坚持区域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针,及时总结新鲜经验,切实加强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农村社区教育的体系。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社区教育的正常运转。国家对社区教育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文件,已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要建立相应有关社区教育规章制度,以保证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开展社区教育的地区要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社区教育建设规划,要把社区教育和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列入同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何静.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 湖北省健康研究所,1999,(7).

[2]郑晓瑛. 西部开发中的EPD.教育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5).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

第8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危害社区人群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目前高血压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社区对4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积极给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社区2010年10月~2011年11月4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国际高血压标准。男255例,女201例;年龄35~97岁,平均年龄62~68岁;Ⅰ期250例,Ⅱ期135例,Ⅲ期7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档案与随访对4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监护人、文化程度、职业、过敏史、家族及遗传史等)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症状)一般状况(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臀围比例)生活方式,现存健康问题,查体,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根据患者高血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分类,评价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每3个月随访1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健康体检。

1.2.2 随访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情况;血压、血脂、体质指数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药物反应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根据随访结果几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

1.2.3 健康教育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6方面的健康教育主题宣传,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教育②心理指导③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指导④用药指导⑤自我监测血压指导⑥自救指导

2 结果

从患者建档时填写的问卷与健康管理1年后填写的问卷比较,可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的危害,运动和盐与高血压关系。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有明显差异。见表如下:

3 讨论

第9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居民共居同一地理区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密切的联系。社区健康教育源于发达国家[1]。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群众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最基层的医疗机构,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原来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从单纯技术转向社会,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中,门诊量相对比较小、有充足的医患交流时间,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多以辖区居民为主,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医患相对熟悉,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运用。因此,结合上述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症、爱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精神问题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2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3 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家庭健康等社区卫生问题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4 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针对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控制、预防意外伤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及精神卫生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健康教育与卫生日相结合:配合各卫生日主题,开展核心知识宣传。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利用音像、报刊、手册、折页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群众的从众与获利心理,咨询与义诊相结合,为群众提供部分免费体检筛查项目,如心电图、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2.2 健康教育讲座与咨询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社区调研,按照社区群众的需求,依循优先主次原则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咨询、宣传资料的派发,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识。

2.3 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相结合;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断增加,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利用各种教育形式来帮助患病人群认识疾病、自我心理调节、获得家庭支持、合理饮食、适宜运动、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健康教育中要注意突出针对性,要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3]。例如,针对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常见疾病,且发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预防高血压的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使他们充分认识高血压对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4]。转变生活观念,自觉锻炼身体,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随访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将慢性病患病人群分类造册,重点随访,并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疾病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或者改变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3 健康教育与能力建设相结合

3.1 注重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强化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及语言表达培训,提高医生护士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教育,渗透到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

3.2 注重实践教育,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3 注重评价,评价工作是对健康教育实施过程的全面审核,衡量对所确定的工作目标、质量、效率的满意度。发现工作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利于改进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2] 程满意-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6):1489―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