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农村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调研方案

第1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 甘肃农村;小学音乐课;现状

[基金项目] 2012年度甘肃联合大学“双联”科研专项。代号:2012SL01

【中图分类号】 J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34-2

一、甘肃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国家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多年,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给了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充满着机遇和挑战。新课标对音乐课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3.面向全体学生4.注重个性发展5.重视音乐实践6.鼓励音乐创造7.提倡学科综合8.弘扬民族音乐9.理解多元文化10.完善评价机制。

在我国新课标实施多年的情况下,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深思。

甘肃古浪县小学是笔者“双联”项目的对点区域,通过对古浪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深刻的认识到,甘肃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及迫切发展的需求已到了极点。

1.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课时间被各种各样的“正课”、“重要课”所占据,问及音乐课教师,他们都说“音乐课根本不被学校重视,能挤就挤掉(语数外课经常挤占音乐课),能不上就不上,这门课可有可无,上面查时我们有这门课的安排就可以了。”笔者对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务处长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回答也很让人无奈,“我们之所以有这些安排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农村的孩子本身在教育方面底子薄,家长的管理几乎没有(壮年男女大多数去大城市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的相当多,而老人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任何帮助和讲解),学生的教育重担基本上全压在学校身上,学生哪门课弱一些就需要时间来补习,课后又不能加补习时间,因此,作为学校,只好选择这些不被教育检查部门重视的科目时间去进行正课的补习,而且,如果我们学校的考试成绩(重要课考试成绩)在全县排名落后的话,还要直接影响老师们的工资,这样一来,我们不得不这么去做。”老师们和校长的话让人深思,那应该由谁来管理这样的事呢?老师们和校长们还告诉我“就算你去问县里,他们也会回答你,他们也是受上一级别的要求才这么做的。”从他们的话里,我得出了这样的结果,首先,作为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哪怕再苦再累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放任自流,只有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位老师;其次,作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只看眼前的成绩,而要放眼未来,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2.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师几乎没有一位是专职音乐教师,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一位是从术科专业学校毕业的。这种教师结构如何能让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发展壮大呢?依笔者看,太难了!调查中,一位教师告诉笔者:“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教师几乎全是其他课的教师,音乐课在这些地方的理解是,是个老师都能教音乐。而且,作为教师都不愿教音乐课,因为这门课不能显示自己教学的实力,不会被人重视,课也给排不上,就算排上也会给挤掉。从而也会影响自己的晋升,工资待遇等等,作为一个人,生存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要影响到生存,没有一位教师愿意去做。这是事实,也是现实!作为一个学校要养一位音乐专职教师是很难的。现在,有的学校里有些六七十年代的老师会拉二胡和板胡,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里就是很厉害的会音乐的老师了。八十年代的师范生还会一点,但也随着不在从事音乐课也荒废了。一位老师,领导安排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如果不会音乐就提录音机去给学生听音乐。这位教师亲口告诉我,‘我呼吁,给这些学校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师!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和学习真正的音乐!’”另一位被采访的老师告诉我:“我们古浪县小学特别需要专业的音乐教师。”还有老师说:“我们也想向电视上,大城市那样,给学生们排一些节目,可是我们一没有老师,二没有条件,艺术是建立在经济之上的。教育部门给音乐教师编制少,是否能从政府的政策上给予调整。”“家长们也认为音乐课就是玩的,根本不重视,还建议学校不要上音乐课。”

3.甘肃古浪县小学的音乐设备极其落后,老师们告诉笔者:“他们上音乐课的主要教具就是录音机,因为它很便宜,而且是个老师就可以上音乐课。有些学校有简单的电子琴,但会操作的老师也不多。若是专业的音乐教师那更是没有。在音乐课程的安排上,原则上一、二年级每周两节课,三年级以上每周一节课,但是原则只是原则,事实上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2011年以前就没有上过音乐课。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为了给上面报几个节目,就临时让某位老师从碟上学一个舞蹈一排练就是了。说白了,我们的音乐教育只是个样子。”“只有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可以接受国家的检查,其他的都经不起检查,”

2013年11月7日,笔者在校长史百战带领下随兰州文理学院双联办赴古浪县直滩乡老城村文化广场进行老城村文化广场揭牌仪式及庆祝演出,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村民们说:“这样好的音乐活动还是首次在我们这进行,真希望以后还能有。”听了乡亲们的一席话,让我们真正的感到音乐的发展在这里的贫瘠。

第2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一、抓早动快,迅速部署落实。4月12日市委常委会对全市的调研工作方案研究后,我区立即制定了调研方案,并于4月18日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传达了市委会议精神,明确了调研阶段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步骤,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机构。4月27日市委调研阶段工作动员会后,我区于4月28日立即召开专项调研组工作安排会,要求五个专项调研组提前制定子方案,为全面启动调研工作做好各项准备。5月2日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对调研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后,各区级领导率先到各自的联系点走访调研,各专项调研组立即深入一线进行调研,各党(工)委、各单位也在第一时间传达全区动员会议精神,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展开了调研工作。

二、纵横结合,做到全面覆盖。为了增强调研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我们坚持纵横结合、商下联动,确保把各层次各领域的意见都征求上来。在纵向上,区委成立了机关、国有企业(项目)、农村、社区及社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5个专项调研组,分6个行业领域,由区级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在横向上,各党(工)委、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和行业特点,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用表,明确人员分工,夯实工作责任,深入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全区各个机关单位、企业、农村、社区和社会组织都成为调研对象,实现调研工作的全覆盖。

三、灵活形式,提高调研质量。一是吃透底子搞调研。各调研组把吃透底子、掌握实情作为此次调研的首要任务,紧密结合工作职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区农村专项调研组在分析全区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设置了种植业、养殖业、干部作风等7大类106个小项,分组分片开展调研。二是强化宣传搞调研。坚持把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作为调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拉近干群距离,让群众讲真话、道实情,确保真真正正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三是畅通渠道搞调研。在采取入户走访、座谈会、意见箱、问卷调查等方式的同时,通过设立便民连心卡、建议电话专线、网络群等新形式,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取群众的期盼和呼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是通报情况搞调研。坚持把调研活动与推进工作结合起来,首先向群众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然后再问计于民,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调研的针对性,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五是边查边改搞调研。坚持把查找问题与整改落实相结合,对查摆出的问题,分类汇总,建立台账,落实到人予以整改,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

第3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一是参与市、区重大规划事务,发挥规划师专业技术特长作用,指导并协调设计单位完善规划成果。

1、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年初,市局开展今年重点工作xx全域新村布局规划编制,经专题培训,按要求将上报各区县新村布局成果。经两周时间细致调研,会同镇国土、建设口同事,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了xx镇全域新型社区布局规划工作,形成了镇域“两图两表”资料成果。同时,牵头区规划局县域成果汇总,发挥专业特长,协调新都13个街镇资料上报整理,在领导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县域“现状三图、规划三图、两表一文”规划成果,获得领导肯定和认可。

2、新都区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年初,区委徐书记上任,提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将是新都区今后几年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区规划局委托编制农村新型社区出入通道整治导则,拟通过对新都区现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等资源的梳理,结合城乡统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结合景观、节点、水系的打造,梳理道路交通,完善导视系统,打造展示新都田园风光、人文特色、宜居、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绿色生态通道。

这项工作得到乡村规划师小组全程参与和配合,xx镇有丁家大院示范点和北星土地整理安置点,就如何档升级,梳理通道,向设计单位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积极参与通道整治导则规划方案汇报交流,协调正式成果作为区级管理制度在各乡镇得到落实。

3、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按照区委徐书记调研要求“完善和优化农村交通规划”事项,区规划局安排此项规划编制并要求乡村规划师全程参与配合。在协助设计单位调研各乡镇交通、公交现状的同时就规划编制提出相关建议,牵头审查此规划各阶段方案,以达到区委提出的“实现农村交通领先二圈层乃至全市的目标”。目前,该规划初步成果已完成。按领导要求,会同设计单位完成了“新都区农村道路交通及公交体系规划探析”论文,论文已报送至“xx规划”编辑部。

二是积极参与xx镇规划建设事务,为领导决策出谋划策。

1、主持编制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编制,协助完善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根据时间进度,xx锦城安置小区建筑方案已编制完成,规划方案结合xx状元文化、生态本底等元素在风貌形态、立面色彩上寻求突破,并通过区规划局审查,目前已进入项目前期建设阶段。同时积极推进北星安置小区建设收尾工作,为7月底村民分房入住打下基础。

第4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一、工作基本情况

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报告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按照省院《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材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同时我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月份,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年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年至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断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向劳动部门报告。

(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院派人到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办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材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只是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

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

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

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

四、下年的打算

不断完善预防调查和案件线索处置制度。

一要在全面开展预防调查工作中。不断规范预防工作。

第5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老年人、坊镇、解决方案

一、新农村建设现状

本文主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村风状况、农民自身状况等方面做出描述性分析。

和阳村等代表了本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较好的一类村庄,贺家村等代表着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类村庄,灵井村等次之,太里村等代表着地理位置较偏远、发展较慢的一类村庄。以和阳村为例:

和阳村处在坊镇的中部,全村400余户,约2000余人,发展较快,部分村民搞个体经营经济长足发展。该村庄自来水到各家各户,公共汽车通达四方,农民整体上多居平房,少有土瓦房,巷道全部铺设水泥路,全部设有路灯,村中央有社区服务中心,小广场周围有村委会、老年人退休干部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站、县城连锁村分超市、小饭馆、裁缝铺、健身娱乐器材以及其他小店等等;村容村貌与数年前相比,已是焕然一新;村里文化底蕴浓厚,著名的雷简夫故里、雷半仙故里、史夫人故里均在此,每年阴历二月初八,村里举行社火,敲锣打鼓,扭秧歌,文化活动甚是火热。

二、新农村建设问题

调研时发现调研区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一定进步。但各村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建设新农村,相关部门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得不到位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对象是农村农民,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很多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不能宣传到户,不能落实到位,当然也有村民自身政治觉悟不高,只注重眼前短利的原因;另一方面大部分村民只注重个体发展,虽然对村里发展抱有期望,但没有实质性的建设帮扶工作,整体缺乏积极性,普遍缺乏向心力。

2、建设新农村,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出现严重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村领导班子建设不健全现象非常严重。对于建制完整的,村民对其贪污受贿,以公谋私,不办实事好事,或办事不公等作风多有不满;其次,村民普遍反应村委会换届选举不民主,存在“后台关系决定选举成败”现象。

3、建设新农村,农民期望精神文化享受,现实却不能满足

老年人多渴望有一个专门的活动场所,但农村现有的老年人活动室等多因宣传不到位,管理不到位而被废弃或挪作他用。其它基础设施也极其缺乏,偶尔自发组织的健美操等群体娱乐活动,常因缺乏设备,没有专门场所或无各方面支持而中断;人们对集体性文化活动包括社火之类的很热衷,但整体而言,数十个村庄,仅有个别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庄逢节组织,绝大多数村庄村偶尔组织,或基本不组织等。

4、建设新农村,老年人问题不容忽视

调研时对老年人精神诉求、身体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政治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调查,发现农村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患有恶疾,身体状况堪忧,精神营养严重不足,急需相关政策的落实保障。

5、建设新农村,建后工作更重要

新农村建设工作虽然尚未面面俱到,但已经实施的工程项目却面临严峻的建后问题。比如某些村庄的路灯管制,山区水泥路面塌陷,水利灌溉渠道的修护(贺家庄村灌溉渠道),村庄体育等公共设施乱刻画毁坏(和阳村),基础设施建成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等等问题。

二、 新农村建设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探讨分析,需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 要以“公正、务实、为民”为出发点加强农村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的建设关系到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并最终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与败。村级各类组织都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并负责抓好直接管辖的各类组织的建设,发挥他们的作用。清廉,实实在在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为村建设的村委才能服众,村里也才能政通人和,才能摆脱当下这种村民与干部乌烟瘴气的现象。

2、 要加强管理与引导,落实和维护好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

要拓展宣传覆盖的广度,为建设文明乡风提供示范;要严格执行上级政策措施,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协调好人员和工作,引导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农村建设不能仅靠单一部门的引导,而要多个部门协同引导和配合。

3、 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新农村的平衡协调发展

在相关部门引导下,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开拓新渠道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比如灵井村前村长提出的要在农村建养老院等;要积极探索完善农村医疗保险的新路子新办法,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医疗保险金额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建立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脱贫援助和社会互助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捐赠、资助。

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不断宣传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移风易俗,除旧布新,尽快掌握致富本领;不断宣传孝道文化,提倡敬老爱幼,坚决抵制“厚养薄葬”不良风气;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例如好儿媳、好婆媳、好丈夫等的创评优等;加强普法教育,争取早日创建出符合国家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鸣谢 “益暖”大学生公益团队对合阳坊镇地区详细的专题调研。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益暖”大学生公益团队的调研数据。

参考文献:

[1] 杨尚勤,石英,江波.陕西社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

[2]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3]刘德友,陈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第6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为依据,按照省国土厅要求,结合市经济社会实际状况,开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

二、主要任务

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快调查进度,提高调查质量,保持第二次土地调查利用数据和图件的现势性,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需要提供基础数据。着力解决土地变更调查体制、机制、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加快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实现土地调查信息互联互通、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提高土地调查信息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全省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一)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共同责任机制。

1.通过对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的方式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利用各部门的调查资料拓宽土地调查信息来源渠道。

2.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方式建立以市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为主,相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各相关部门达成共识,初步形成国土资源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

3.在国土部门内部建立以地籍管理科为主,利用、耕保、规划、矿产、土地整理中心、土地监察和各乡镇国土资源分局参加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常设机构,明确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各科室的职责和分工。

(二)研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机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以国土资源部门为主、有关部门联动的共同责任制:

(1)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各相关部门参加每半年一次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部门联席会议,通报涉及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各类相关问题。

(2)建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在各部门设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员,明确信息员联系方式,及时通报相关信息,以便及时共享各相关部门的资料。

2.在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

(1)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通报制度:各相关科室按月报的方式向地籍科提供各类农村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由地籍科对信息确认并及时进行变更。

(2)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实时动态监测制度:与各乡镇分局做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各处的变化情况,有变化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本周内变更并登记,月末结清本月变更情况,达到时时在监测,时时在变更的目标。

(3)健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年度汇总统计分析制度:利用年度变更统计台帐,将年度变更情况与上一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互相对比、核实并形成分析报告,做到实地、图纸、数据库、台帐的一致,在土地变更中做到不重、不漏。

(4)建立严格的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将土地变更调查监督、检查制度纳入到年度各项目标责任制当中,对虚报、瞒报情况予以严肃处理。

(5)建立严格的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制度:由调查人员整理乡镇上报资料,外业调查人员与测量人员共同对有变化地块进行实地测量,绘制草图,建立台帐,并由双方人员共同自检,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将自检结果上报地籍科。

(6)建立严格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保密和统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档案材料统一管理的原则,凡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都应交档案室归档保存。在调查部门内部由专人管理档案,实行严格的保密防范措施,严禁发生泄密事件,杜绝非法使用行为。

(三)研究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标准,在调查中规范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程序。

1.建立从收集信息、外业调查、内业汇总、数据库变更、审核验收、网络上报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程序,测算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量。

2.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范基础上,研究应用新技术,利用连续运行的CORS系统,结合双频RTK、GPS,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实时高精度数据采集,提高野外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调查精度。

3.抓好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电子数据的管理,严格数据录入程序,保证数据录入质量;设定数据访问权限,实行分级访问及访问审批制度;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安全检查,保存系统日志,进行数据备份。

4.利用省厅统一软件,初步建立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的县级数据中心,并在应用中对软件开发提出用户需求;利用数据库对比分析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与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之间的差异,研究数据衔接办法,促进成果应用。

三、技术路线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围绕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在有关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内部,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明确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探索并建立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各项制度。综合运用测绘、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手段,采取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形成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技术流程,对农村土地调查成果实行逐地块跟踪监测,时时调查农村土地地类、面积、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及时更新农村土地调查和基本农田调查数据库,始终保持土地调查成果图件、数据与实地一致。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利用省政府专网网络平成与省国土厅广域网连接,应用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软件及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原始数据和变更数据网络上报、信息共享,形成“省、市(州)、县”三级网络互联互通。

四、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的主要内容

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查清2008年8月至2011年4月期间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等变化状况,更新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做到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

(一)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重点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由利用科、耕保科、规划科、土地监察大队等相关科室将以前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建设、本年批准本年未建设、本年度未批先建(包括本年度“以租代征”)的用地批件及成果图件移交一份至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进行变更。

(二)查清非建设用地变化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查清本年度建设用地以外的其它地类的变化情况,重点查清新增耕地的来源情况。

1.对开发、复垦、整理土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将未利用地或其它土地变为耕地的,应由土地整理中心将验收后的文件及图件资料提交给地籍科,由地籍科实地复核后录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对于农民自主开发或整理出的耕地,应由乡镇分局工作人员调查后上报地籍科,按照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统计。

2.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种植效益原因由耕地改为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养殖水面的,为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反之也属农业结构调整。此项调查应先由农业、牧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将农业结构调整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3.生态退耕用地的调查。土地变更调查中因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国家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耕地。应由农业、牧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将态退耕土地的变更信息提供给地籍科,并应提供相关批件,地籍科按照实际土地现状依据变更调查的程序进行变更调查,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4.关于灾毁耕地调查。对于水冲、沙压、山崩、泥石流、沟蚀、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三年内不能恢复耕种的耕地,应由乡镇国土分局了解实际情况后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并在《分析报告》中进行说明。

5.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调查。对于闲置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经过土地部门组织验收认定后,作为补充耕地的园地,由整理部门将资料上报地籍科,地籍科按照变更程序调查、汇总。该项用地的调查属可调整地类的调查,应按可调整地类调查、汇总。

6.对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调查。除因突发性灾毁外,原则上不允许将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由于长期气候等因素,土地利用现状属实,且较大面积确需变更的,须在变更调查工作开展前,由相关部门向国土主管部门提出专项申请并上报相关材料,包括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拟变更地类统计表、相关部门论证意见及有关情况说明等,经州国土部门审查通过后,纳入到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

7.“七项单独标注”用地的调查。根据《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补充规定》第四章的要求,对《规定》中“七项单独标注”的用地进行单独标注统计。

五、工作步骤与进度安排

(一)2010年6月,准备阶段:制定本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报送省厅审核,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

1.制定方案。根据省厅要求,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制定《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实施方案》并报省厅审核。

2.成立试点领导小组。根据省国土厅要求,成立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落实工作经费等各项保障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办公室由外业调查组,数据测量组,内业数据组组成)

3.收集资料。根据联席会议或信息通报制度收集各相关部门和国土部门内部的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数据及外业调查记录手簿等相关资料;有关退耕还林的图件(设计图、验收图等)、数据(计划数、完成数、验收数)、验收报告等相关资料;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文件及实际用途,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成果验收等资料(图件、数据、报告等)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耕地等相关资料;最新的行政权属界线资料、各类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用地批准文件等。

(二)2010年7月,调研阶段:向各相关部门发放征求意见函,明确本部门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工作机制。

1.对各有关部门及局内部相关科室发放征求意见函,全面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应用需求调研;

2.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召开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议)

3.明确国土资源局为主,林业、农业、水利、畜牧、民政、交通、统计等各部门协助的共同责任制。

4.明确本部门内的职责和分工,乡镇一级建立以各乡镇国土分局为主,各村村民委员会等为辅助的联动责任制。

5.建立村级土地利用现状挂图、台帐统计制度,实行土地变化的动态监测。

6.建立内部日常工作制度。乡镇分局每七天巡查一次及时测量,整理资料上报变化情况,达到周清,月结,季度上报。

7.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根据上报资料汇总分析变更调查数据。

(三)2010年8月—2011年4月,实施阶段:全面开展市的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建立县级数据中心,完成与省厅广域网连接。

1.外业准备工作。制定外业调查方案,准备外业调查相关工具;研究不同情况下测绘技术问题;制作外业调绘工作底图;选择一个乡(镇)开展试点,结合试点工作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调查技术规程、掌握调查工作方法。

2.地类核实、调查。根据上报资料,对新增审批项目导致地类变化的情况进行实地核实;对有变化的地块进行实地测量并采集数据,对图斑变化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类方法的可行性。

3.填写外业调查记录表。按外业调查记录内容要求,将外业调查内容记入调查记录表,填写字迹必须清晰。

4.内业整理。

(1)利用外业调查数据,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要求,更新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2)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

(3)利用管理软件完成面积量算、汇总各类土地面积、建立相关台帐。

(四)2011年5月—6月,总结阶段: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自检,待自检后由省技术指导小组对本次调查的成果进行验收,同时建立省、州、市(县)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信息同步更新和成果共享机制。

六、文字报告编写

编写完成《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七、提交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一)图件成果。

1.由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输出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2.县、乡(镇)、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数据库成果。

1.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统计数据;

2.土地权属面积统计数据;

3.外业调查原始数据,外业调查手簿。

(三)文字成果(含电子版)。

1.《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方案》

3.《市有关部门需求调研报告》;

4.《市国土资源管理需求调研报告》;

5.《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报告》;

6.《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技术报告》;

7.《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制度研究报告》;

8.《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分析报告》。

八、保障措施

(一)组织与宣传。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一项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的基础调查工作,应有强有力的领导支持和技术保证。为此成立市土地利用农村土地变更调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协调各方面关系,落实农村土地变更调查经费。领导小组下设市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实施。

2.制定土地变更调查宣传工作方案,在报刊、广播、电视和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宣传报道。

(二)经费保障。本次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所需资金总数达50万元。在省拨付试点经费10万元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解决,争取以充足的资金保证农村土地变更调查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质量保障。

1.农村土地变更调查检查验收分两步:一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检查验收,二是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内业即数据库更新检查验收。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外业工作需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内业数据库建设工作。

第7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土地整理预测性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发生在土地整理实施之前,是结合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的,可以从源头避免、消除或降低土地整理项目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土地整理监控性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是土地整理实施阶段对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监测与评价,保证土地整理实施不偏离社会环境约束目标,对突发的不可避免的社会环境影响提出减缓和补救措施;土地整理回顾性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发生在土地整理实施之后,是检验和改进预测性、监控性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的重要依据,分析实施后评价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可为今后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是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性的必要保障。

2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2.1评价的程序

2.1.1前期准备。首先应明确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范围并获取规划资料,然后通过项目工程分析进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2.1.2调研获取资料。根据建立的评价体系,制定调研方案,对项目区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的主体是人,在调研中应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2.1.3调研资料分析与综合评价。运用调研数据和项目规划资料,利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土地整理规划社会环境影响进行评价。2.1.4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做出调整,评价结果显示规划方案可行则接受规划并如期开展;评价结果表示规划对社会环境有负面影响或有潜在的社会风险,则应及时对方案进行修订或提出预防措施。2.1.5监测与跟踪评价。对土地整理实施进行监测和跟踪评价,开展土地整理监控性和回顾性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2.2评价的内容

2.2.1生产环境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主要途径。农用地的平整,使耕作机械能够直接进入农田作业;修建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方便农业生产;新建田间路、生产路为农民劳作带来便利。土地整理能够大大改善农民的生产环境,而若规划不合理或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都可能使这一变化大打折扣。2.2.2生活环境土地整理过程中对村庄内部公共设施用地进行完善,有助于改善本地区的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等[9],使得农村面貌有明显的改善。然而居民点的整理也可能使得农民难以适应新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对于住进小区的农民,没有了自家的院落,对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很难适应。2.2.3社会稳定土地整理通过明晰权属界限,减少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纠纷;扶持贫困人口,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然而土地整理也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则会对社会治安与稳定带来不利的影响。2.2.4社会可接受度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接受度是土地整理是否可行的前提。农民接受则可使土地整理如期按时开展,农民不接受则会阻碍项目的进行,产生不利的社会环境影响。

3结束语

第8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截止到2006年7月,项目分别为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一百所初中建设了计算机教室,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培训了项目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项目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项目还委托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计算机教室的创新教学应用活动,计算机教室已经不同程度地被运用于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实践证明,项目改善了农村初中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项目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率,促进了项目学校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而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项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尽管实现了项目学校间基础设施条件的均衡,项目学校学科教学应用的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了加大对项目学校的支持,探索促进项目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直接支持下,项目于2006年4月又启动了一项研究课题《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课题将以推动百间计算机教室深层次有效应用为主线,探索和总结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项目学校间均衡发展的途径和有效策略,进而为我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研究课题的目标

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对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和问题的研究,提出影响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特别是制约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对策。

2.概括适合农村地区初中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提出不同水平的项目学校资源配置的建设方案,总结项目学校间资源共享的有效策略和机制。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课题研究落实“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研究的科学性、实践性为立足点,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与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习方式,

课题研究注重百间教室项目学校之间以及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秀教学经验和项目研究成果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能,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及学校所在区域中小学信息化的整体推进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把百间计算机教室作为在农村地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培训基地,研究如何更快更好地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输送到边远的山区、牧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使广大农村教师迅速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会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百间教室中进行专家指导与教育教学实验,总结和提炼百间教室师生基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案例,形成带有规律性的实践模式,因地制宜地迁移到其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与效益上见到实效。

项目的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国际比较与国内行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水平。既要作前沿的国际比较研究、又要针对我国实际总结出适合广大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学远程教育提供经验;同时从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农村初中在远程教育与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整理出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

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标,课题将开展以下六方面的研究活动。

项目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验研究

调研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研制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实验稿),开发适应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学习资源并应用于教学;提出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与对策研究。

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现状和配置方案的研究

调查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和应用的现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思路和项目学校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研

究项目学校数字资源配置的合理方案。

百间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

评估并比较百间计算机教室在东西部地区学校教育的应用水平,考察百间计算机教室对项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对项目学校教师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在项目学校学生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问题,并比较东

西部地区百间计算机教室应用的异同。

百间计算机教室创新教学有效应用模式的研究

组织与指导“百间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活动;对项目学校进行创新教学应用的指导,概括适合农村地区学校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探索如何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教育教学的创新。

不同学校间教师远程协作教研的实验研究

用“百间计算机教室”项目已经形成的网络,创建项目网上虚拟学习社区,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师之间开展远程教研活动,促进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探索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促进教师之间均衡发展的途径。

不同学校间学生远程协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用“百间计算机教室”项目已经形成的网络,创建项目网上协作学习平台,以“中国地方体育游戏与文化”为主题,组织不同学校学生开展协作学习,在组织协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协作学习对促进学生之间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

研究课题的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将完成以下十个阶段成果和最终结果。

调研报告:“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现状与问题”

调研报告:“百间计算机教室教学应用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百间计算机教室资源配置现状调研报告”

案例和资源:“计算机教室应用的优秀案例和优秀资源”

平台:“教师网上虚拟学习社区和网上协作学习平台”

方案:“农村初中数字资源配置方案及资源应用模式”

标准:“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实验稿)”

阶段报告:“适合农村地区初中计算机教室创新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

阶段报告:“农村地区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归因与对策”

总报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研究课题的管理方法

研究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子课题分别为《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策略研究》和《创新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及资源共享有效机制和策略的研究》。子课题分别由东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牵头,组成两个子课题执行小组,两个子课题执行小组负责规划和实施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并按照计划提交课题阶段研究成果和最终成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微软公司共同组成研究课题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研究课题的规划、论证、预算,子课题的设立、审定、课题负责人的遴选,专家的推荐及专家咨询,子课题的,项目档案的建设,组织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验收等工作。课题研究周期为2006年4月~2007年1月,共分三个阶段。

展望

研究课题将在不断推进百间计算机教室深层次教学应用的同时,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加速农村初中的改革和改革进程,真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学校之间基础设施条件方面的差距。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教学方法、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落后,信息技术不能像发达地区学校那样有效发挥作用,结果,造成投入浪费,教育水平差距不断加大。为了避免上述后果,研究课题特别注重探索和总结符合我国农村初中实际情况的资源配置方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农村初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实验稿)、计算机教室有效教学应用模式;同时,通过组织不同水平学校间教师的远程协作教研和学生的协作学习,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起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实现不同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均衡,进而,在条件均衡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地区学校间教学水平的均衡。

第9篇:农村调研方案范文

一、工作基本情况

进行系统预防3个部门、行业,共进行个案预防6件。进行工程专项预防1次,开展法律宣传4次,省院预防专栏发表简报、信息2篇。进行预防调查5次,开展预防调研3次,预防调研演讲被县委转发2篇,发检察建议7份,率先在全省引入惩防一体化工作机制。

二、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深入开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工作。依照省院《黑龙江省检察机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市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和部署。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施方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授课内容,认真编写了培训资料,共开展农村基层组织人员法制培训2次,共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干部200余人,占农村基层组织干部人数的98今年年初,院又配合县组织部、纪检委、农委、司法局等部门,对新选举上的村级“三职”干部,进行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抓住农业设施、水利设施、畜牧业投入、交通建筑业、新农村合作医疗投入五条主线,同时我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围绕资金的来源、支出、用途进行全程预防,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今年1月份,针对群众反映的打抗旱井上级配发的喷灌设备,被水利站工作人员私自收费,涉嫌贪污的线索,配合反贪部门进行了案件初查,并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向县水务部门及相关乡镇发出检察建议,提出具体预防措施。

(二)积极开展个案预防工作。对自侦部门所立的案件。并结合案件的不同性质,从发案的原因、特点,认真进行分析犯罪的起因,从中探索发案的规律,找出预防的对策。如:2009年2月份,查处的县林业局某干部涉嫌一案,由于这位干部在2003年至2004年开展退耕还林工作时,对乡镇上报的不符合国务院颁发的退耕还林管理条例》协议没有进行认真审查,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违规发放补助金,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80余万元。对此案进行预防时,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工作不尽职,相关领导对所管辖的部门工作情况掌握的不够详细及对相关职权部门缺乏监督措施,及时下发检察建议书,建议他应从加强具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不时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追究意识等方面,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把县棚户区这一惠民工程做为预防的对象并及时立项。同主管部门及建筑施工部门联合制定了预防方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预防工作。一是对招投标工作通过媒体等进行公示。二是对重大原材料推销的来源、金额、数量通过召开会议、媒体等方式进行公示。三是工程各阶段对工人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公示,三)认真开展工程项目专项预防工作。院积极对由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并向劳动部门演讲。四是对拔付工程款情况进行公示,并向财政局演讲。五是对工程质量情况、规范、等级进行公示。此项工作现正在进行中。

(四)着力开展系统预防工作。以国税、教育和采油十厂系统等部门为系统预防工作重点。设立了预警机制,注意通过开展预防工作,发现或提供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年初,废州县国税局和县教育局被评为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

(五)积极探索职务犯罪工作新途径。为了更好的开展职务犯罪预防。2008年,院就把尝试运行惩防体一体化工作机制作为一项创新工作来抓,今年年初,院派人到山东省荷泽市牡丹区人民检察院,学习他预防工作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县人民检察院惩防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法》把预防、控申、反贪、反渎职四个部门做为一个整体,工作中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相服务,共同发展,这一做法,有力的推动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省、市院两级预防部门的领导两次专门到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准备在全省推广,现经验资料已经完成,并上报省、市院,已被市院做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介绍。

三、工作中存在问题

只是国税、教育等几个系统进行了预防工作,一是行政执法领域的工作开展的辐射面不够宽。对于工商、国土资源、交通、技术监督、林业等行政执法的职务犯罪易发部门,还没有开展预防工作。二是预防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有些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外表,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调研分析演讲的理论深度还有待于提高。三是法制宣讲方式单一,还是停留在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上,预防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