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财务制度如何制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如何制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制度如何制定

第1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依稀记得,“两则两制”的颁布是何等地轰轰烈烈,它们成为新时期我国财务会计改革的里程碑。而时值今日,它们的命运却是大相径庭,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依然生机勃勃,不断推陈出新,而财务通则和财务制度却一成不变,已是昨日黄花,其中的原由确实值得我们回味和沉思的。在财务会计改革的初期,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建立,各方面都还不成熟,此时出台以《企业财务通则》为核心的统一财务制度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我国的企业、特别是作为经济主体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行为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模式下企业依靠政府的惯性,其财务行为也不例外。由于长时期体制的束缚,企业几乎丧失了独立决策能力,总是希望有一套现成的行为指南作指导,既容易执行又可以降低企业领导者的责任。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将本应由企业自己控制的各项财务政策以及应由企业决定的财务决策拱手让出是客观必然的。

其次,从政府角度来看,这一时期政府仍然集宏观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为一身,尚未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此情况下,其职能的重心总是偏向于宏观管理,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财政政策。但这必须以稳定的财政收入为基础,因而政府希望通过控制企业的财务行为,以确保各时期财政收入的实现是不难理解的,制定统一的财务行为规范则是其必然选择。

无论企业还是政府,这种选择都是无可厚非的,这种选择更深层的影响来自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现行财务制度实际上是计划经济在现阶段的延续。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让现行财务制度无路可走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虽不是很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其应有的功能。此时现行财务制度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制度的运行出现了问题。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企业改革,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每一个企业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熟起来,其行为也更多的围绕自身利益来开展,企业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发展方向,其重要表现之一就是要制定适合本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并能独立自主地进行财务决策。但这一合理要求却被现行财务制度严格束缚,其结果是企业想方设法绕开现行制度以谋求其最大利益。这一方面大大削弱了财务制度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各种手段的运用也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因而企业抵制现行财务制度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经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宏观经济管理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靠市场机制去自发调节经济的发展,在必要时借助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上的作用应是指导而不是控制。基于这一基本要求,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确实朝这一方向转变,其行为也趋于理智,也更多地应用法律等手段去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而不再是应用行政力量粗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用来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如公司法、税法、会计法、会计准则和制度等,这些规范出现重叠和矛盾时,谁更具有权威性,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协调,势必给企业财务行为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也容易让企业抓住规范的漏洞,违犯操作,从而可能扰乱市场。此时的财务制度真正地成为了鸡肋。

应该说经济转型初期曾经赋予了现行制度较强的生命力,但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已经让它无路可走。

三、财务制度改革方向

现行财务制度既然已不能继续发挥其作用,那么需要我们思考的就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其结果只能是进行改革。就改革方向而言有两个:其一是重新制定一套财务制度以适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其二是废除财务制度,以其他规范取而代之。笔者以为第二种选择是大势所趋。

首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具有人格特征的独立法人,其依照企业产权管理的理论构建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每一企业都具有独立的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其财务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因而其财务制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实现统一。此时再制定新的统一财务制度要求所有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显然有违客观事实,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管理的灵活性。

其次,随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其指导性作用代替强制性行政干预成为现实。其指导性作用的一方面体现在于各项法律、法规对于行为的规范,这一点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已成为可能。所以通过《公司法》、《税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去构建新财务制度框架,由企业制定符合自身利益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其财务行为是明智的选择。而且,我国这些法律、法规中已有相关规定,需要我们做的只是如何进一步去完善,使其更能发挥作用。

第2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一、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财务预算体系更加完整

新财务制度指出国家对各类医院的预算管理办法为:“核定收支、超收上缴、定项补助、结余按规定使用”,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响应该制度规定,各大医院的预算制定、执行、监督体系将全面建立。

1.预算的制定与审批将更加规范

新财务制度指出所有的医院收支均须归入预算编制,而且一定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之原则。因此,预算的编制与审批不会像原先单纯的上报、下达,相反,必须拿以往预算执行状况总结分析出的结果为依据,根据医院本阶段的运营情况合理编订;审批制度也将更加严格,在院方决策层审核认可后,还须报请上级主管单位进行审核,再经由财政部门批复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

根据新规定,为了保证预算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可以将之细化到各个临床单位和项目;而且可以针对项目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变化性比较强的医疗收入宜以滚动预算模式、相对固定的办公经费项目以定额预算模式、专项基建项目费用预算以零基预算模式,这样既使预算编制更为灵活,而且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预算的后期执行。

2.预算的执行力度将进一步增强

在新制度下,预算的执行须具体落实到各级部门与个人,另外还须进行定期检查相关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医院预算进入执行阶段以后,各个部门都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该部门预算的执行,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对于预算执行状况做到实时监控;并且财务部门定期上报阶段执行结果,与相关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足并拿出改进建议;而且医院各项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应当与相应单位与个人的工作收益挂勾,切实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度。

二、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财务核算体系更加规范

新财务制度下,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有了以下新变化:

1.权责发生制的适度引入

由于原先的收付实现核算制度下,医院经常出现账面收入虚高,无法真实反映院方资产情况,流动风险过大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医院所有流动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防范;而且还为医院的内部资金及成本控制制造了障碍。因此,在新的财务制度实施以后,在收入确认、固定资产后续计量部分,各类医院适当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上级财政补助以及院方本有资金构成的部分,全部计提折旧;对于无形资产,从取得之日算起,在有效使用期内管理费用均摊。这些有效提高了院方资产价值反映的准确度,并且有利于医院运营成本的合理确定。

2.成本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由于旧财务制度中没有成本独立核算的相关规定,医院运营中所有的成本、费用会部列入支出项,导致运营成本与运营费用相互交叉,混乱不清晰。新财务制度中“成本管理”为单独的一个章节,新制度下,医院为了全面科学地反映医院成本情况,强化工作人中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工作工执行的是“院、科、单病种或项目”三级成本核算体系,明确了成本的开支内容,强化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有效提高了医院内部管理效率。

三、新财务制度下各医院的财务分析评价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

新的财务制度下,医院进一步增强了财务分析与控制手段,健全了监督与评价体系,财务行为得到了非常有效的规范。

1.医院财务工作分析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

新制度下,为了寻求医院运营管理与经营目标的平衡,找出问题,找到改进的方法,更为了切实反映医院固定与无形资产运营收益情况,完成对具体部门与职工的工作评价,科学总结医院实际的财务状况,各级医院开展了长效的财务分析评价工作,对于预算、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负债、投资以及净资产管理工作广泛实行了监督机制,并建立了财务效益、资产运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系统化专业化的分析评价指标。在无损于广大患者基本利益的基础上,切实健全了医院内部财务工作的分析评价体系。

2.医院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得以强化

在新财务制度实行以前,国内各类医院财务内控机制大多数都不健全,固定资产、药品材料购置、债务、对外投资方面均没有完整科学的控制体系,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很大障碍。而新制度中设立了“财务监督”专章,在此指导下,医院建立了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等在内的内部监督机制,并由内部财务部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也受到其它财政单位、审计部门与上级行政主管单位的监督。

四、结束语

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实施,使医院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财务管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与制度保障的同时,也对医疗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各级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对新财务制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为医院提供详实财务数据,为院方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为医改进一步深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 坦: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与会计支出的勾稽关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8):90-92.

[2]韩斌斌: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优化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2):73-74.

第3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 措施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一直以来是学校财务行为的指向标,规范着各项学校财务管理,但是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张以及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的不断进步,1997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经跟不上高等学校财务的需要,因此,2013年我国财政部将定于2013年1月1日期正式实施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该项制度要求建议各大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规模来实现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同,比如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规模较大的就进行“分级管理”。新制度还规定着财务工作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明确责任制,以院长或者校长为主导,总会计师为行政领导,共同承担学校的财务工作以及管理制度。新制度的要求也为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带来的新的创新,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财务如何在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下才能实现运营性财务,实现完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是当前现阶段需要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范围。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团队建设

首先学校应该成立以校长或者院长为首的领导团队,其核心成员有总会计师等等组成,尤其是应该以总会计师为责任导向,实现总会计师负责制,由其以及相关人员处理和决定学校财务各项事宜,保证学校财务事业的稳定发展。另外,学校还应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比如说可以设置计划财务处,全面负责学校的财务和资金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二、实现统一管理,调控财务能力

高等学校的财务机构不需要太多、太复杂的财务机构,应该实行统一领导管理制度,比如财务核算和资金结算都可以进行同一部门设置。从另一方面来说,统一领导并不是一把抓,而是应该根据业务需要来进行管理,比如校医院等就可以实行半企业化的财务管理,而其他的公司则可以实行学校派任制,由总会计师直接领导,同时还应该把权利进行下放,根据任务的落实来进行考量,实现奖惩制度,从而发挥了员工的参与的积极性,也培养了调控财务的能力,实现学校资源和收益成正比。

三、预算编制工作应科学和完善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预算计划,从而实现有条不紊地进行预算程序的进行,同时还能对编制部门进行预算管理,保证学校的预算收入和支出能够做到影响的控制。也就是说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编制预算计划,把学校的进账和出账情况统一记录在一本预算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来进行批准、执行、考核的工程制度和流程。另外,在信息科技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学校应该与市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接轨,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从而与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相匹配。

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成本核算

传统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并没有完全消除学校财务管理的弊端,造成了学校资源配置不科学,没有实现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另外学校领导以及核算部门对于成本核算不重视,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与市场经济脱节,导致学校的资源被某一些人无限运用,浪费了国家资源。因此,学校应加强成本核算,实行合理的资源配备,按照成本合理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实现学校各个机构的有偿占用,从而限制某一部分权利机构过多的占用学校资源。

五、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学校资产增量

学校对于一向重视高校教育,认为学为一国之本,实行的是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因此,每一个学校都应该紧抓这一机遇,尤其是国家对教育重点培养的相关投资项目以及优惠政策,实现学校能够有一定的发展机会来进行资产的存储以及运用。利用某一优势实现资产重构以及优化团队,扩大学校自身的实例,从而实现学校资产增量。

六、加大监督管理,进行综合评价

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财力状况,并合理地进行预算支出。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制定相应购置和建设相关计划,从而能够避免一时的盲目性导致学校财务状况的亏损。尤其是在进行大项支出时,应该对资金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设立相关人员进行监督,适当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结合当前实际工作,制定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从而来对财务管理进行严厉的控制。监督管理完成后,就应该对在执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找出优势和弱点,从而为下次的工作提供经验总结,避免无限制的错误。

七、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从以往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一些学校并没有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一旦学校的财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学校财务工作出现瘫痪的状态,尤其原本就资金供应紧张的学校来说,无疑就是雪上加霜,因此,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财务风险,做好规范防范,以便在财务风险控制中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实现从容管理的财务表现。

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是高校在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学校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如何才能实现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不仅是学校领导和财务相关人员的责任义务,更是应该严格执行的一项制度。本文基于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视角下,从新制度的相关规定来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进行详细探讨,以期能够推动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正常开展,保证了国有资产运用的合理化,填补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理论的空白。

参考文献:

第4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一、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企业财务和会计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上都是有严格区别的。企业财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不管是否需要会计予以反映;企业会计则是对这种运动进行反映,前提是必须存在资金运动。二者的联系就在于,财务作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体现的特定经济关系,需要会计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反映,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从管理角度来看,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展,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的融合更加密切。另外,在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内部,从机构和专业人员的配置上没有也不需要分开。同样,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本身也能够加以区别。但在管理实践中,鉴于相同的管理目标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机构和专业人员配备上的一体化,很多人认为,会计制度应称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尤其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看,更没有分开的必要。本文也赞同上述观点,下面的论述中所提到的内部财务制度就包括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就是为了维护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秩序,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制度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各类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一)企业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任何一个希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不可忽视的基础建设。这是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对制度建设的定位,在他看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要想实现其目标,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三个大问题:一是企业的制度安排的问题;二是企业战略选择的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塑造的问题。对于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在这三个大问题上,都不可以回避,都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也必须从企业的这三大问题入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的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其具体功能:一是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二是提供有效信息;三是降低不确定性;四是降低交易成本;五是外部性内部化。所以本文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内部财务制度的重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协调内部各项会计管理活动及其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其次,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包括高级财务管理者对一般会计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成效的依据。

第三,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会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体现和推行企业科学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第四,内部会计制度是企业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积极性尤其是专业人员充分发挥管理才能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包括制度设计和组织维护两个方面。那么其主要任务也应该有两个方面。

1.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也就是制度设计。要想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实现其所有的功能,实现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任务是企业必须设计一套科学有效、适合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的、完善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2.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也就是制度维护。如何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不但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度实施机制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实施的顺畅。实施机制是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件。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都形同虚设。企业是否能够建立起一种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与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企业文化、领导艺术、员工素质、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低下,并不是各项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从而影响了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三、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

前文已经论述了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二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本文认为,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言,更为关键的任务是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

制度实施机制是企业制度体系充分实现其功能,发挥其作用的保障,而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状况是通过制度效率来衡量的。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们的制度结构尽量达到耦合状态,纠正不足和矛盾,弥补缺失和漏洞,并辅之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以求制度系统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

为了提高制度体系效率,确保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其整体功能和作用,本文认为,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制度优先的意识,无论是对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还是对一般员工,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次是企业必须重视制度创新;第三是企业内部监督、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是运用现代财务治理理论,加强企业财务治理。

(一)制度优先意识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的最大优势并不是技术上的优势,而是制度上的优势,也就是优于其他企业的制度体系。这种优势首先就表现为:在企业全员当中形成制度优先意识。企业的规章制度是至高无上的,其权威性是不容受到丝毫损害的,无论任何人、处理任何事务都必须照章办事。

企业的大部分内部制度尤其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更为重大的如内部财务制度、人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作用对象就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各级领导,而并非一般员工。通过考察分析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披露的企业违规违纪案件,我们就会发现,但凡存在违规违纪事件的企业,其管理高层的制度优先意识就比较淡薄。制度是他们制定的,不能完全按制度办事的也是他们,尤其在一些可能约束他们行为的制度面前,当制度规定与他们的意愿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以权代法”,制度的威严在他们面前荡然无存。

任何企业,只要这种现象发生的次翟蕉啵尤其在各级领导、多个领导身上出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就会逐步陷入混乱,甚至走向瘫痪,继而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相反,企业的制度意识很强,人人都能按照制度的制定开展自己的工作、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优势就会充分的体现,就会逐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建立科学、合理、完善而且高效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员,尤其是管理高层牢固确立制度优先意识。

(二)制度创新

创新为何能成为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理论上我们首先来看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的科学论断。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经常处于发展变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必然经历从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到不适应的变化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也认可马克思的观点,并提出了制度效率递减规律: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所决定的,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原有的制度可能会不适应新的生产力状况和技术水平或性质,此时就必须对原有制度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否则,制度的效率就会下降。甚至有的理论还认为,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上,制度创新决定着技术创新。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某些效率降低到已经不适宜的制度规定没有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经常会发现或为核销流程繁琐低效率而抱怨、或为控制标准不切实际而发愁、或为考核指标不合理而哭笑不得、或为符合制度规定而不得不损害企业利益等等。

(三)分层管理与三权分立

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理论认为,企业财务的本质就是“财权流”,这里的财权就是指某一财务主体对财力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投资、筹资、收益、财务决策等权能。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财权配置问题。

其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观点,一种是关于“财务分层管理”的观点,本文认为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尤其是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实施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大多数企业的内部会计制度,都体现了分层管理的思想,从股东会(所有者层次)到董事会、经理层(经营者层次)再到财务部门(业务处理层次),其财权配置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情况都是,越到上面的层次,决策的权力越大,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轻;越到下层,处理日常业务的任务越重,决策的权力越小。这种配置有利于顺利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充分挖掘经营者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能够调动业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实际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最多也只是上一层次对其以下层次的监督,财务治理的效果不是很好。

第5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执行力度不强、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编报和预算的执行。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仅停留在预算的编报阶段。有些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预算管理意识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预算管理。各部门也没有将预算做为未来工作的数量化计划进行执行和管理,预算的的引导和控制高校活动,最终达到学院总体办学目标的功能被架空。没有形成预算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支没有惩罚,领导和广大教职工对预算的重视重视低下,执行预算的积极性不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性得不到保证。

2、没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财务制度建设,未能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校内财务制度,导致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没有相应的制度可依,或者已制订制度内容滞后,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情形所需。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可能直接导致财务风险增加、资金浪费、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着学院的健康发展。

3、当前的会计核算不能适应经济与高校发展的需求。

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的基础,是记录、记量经济活动的必要手段。由于高校体制原因,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核算较长时期内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等的影响,会计核算的基础较简单,采用收付实现制,不核算教学成本,不计提折旧,不遵循配比原则等,这样得出的会计信息无法对高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进行准确的把脉,不利于高校管理和发展,更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趁势。

4、缺乏系统的财务分析与评价

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多停留在日常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层次上,没有深入地进行财务分析、评价、效益考核,更没有根据分析评价或考核意见给予必要的奖惩措施,或给学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少量的财务分析数据也仅是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预算收入多少、预算支出多少”等“量”上的分析,而影响本期收入变化的主要内外部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质”上的分析较少,导致财务不能系统地提供有用的经济管理信息,难以实现经费分配与经济主体权、责、利的结合。

二、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全院上下重度重视预算管理对学院发展的重要作用,为贯彻党十会议精神,身为社会公共教育与经济发展推手的高等学校应响应号召,不仅要运用科学发展的方法编制预算,还要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优化支出结构,体现“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面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模式,增强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益,给当下预算管理注入新活力。严格执行预算,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刚性。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价与考核,明确经济责任。

2、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民主讨论基础上思考如何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规财务工作,理顺各部门关系,促进学院教学改革与发展等,制订新制度,弥补相关内容的空白。同时,还要主动修订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这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健全,决定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另外,加强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可以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检查计划、制度实施检查标准、按计划检查、按标准评估等手段进行引导与规范,同时制定制度实施奖惩方案,奖优罚劣,以保证制度的顺利执行并且保证执行到位,体现公平、公正的管理环境。

3、改进会计核算内容。

br>

明确收支分类,加强收支管理。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收入及支出的定义,内容与管理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较旧的财务制度比有了很大变化,财务人员在认真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明确收入与支出的分类与口径,准确做好收入与支出的确认与计量。同时,还要狠抓收入,化化支出结构,坚持“收支二条线” ,压缩学院行政开支,降低运行成本,积极开展厉行节简活动,切实加强收入与支出的有效管理。

推行高等学校的内部成本管理,应在充分动员和组织学院教职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对学校教学、科研等活动过程的各个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力求以最少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探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与科研成本核算,为高职院校推行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完成受托责任,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4、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高校的财务管理走向长期稳定的发展道路。高校财务管理评价系统的需要建立在民主集中的基础上,通过有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分类指导和制定奖惩政策,对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等的总体绩效和分类状况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从总体上反映高职院校在核算期间里各项活动组织与开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整体情况,为学院不断总结、提高、发展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评价结果应明确经济责任,与奖惩制度、个人职位调整等挂钩,努力作到在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参与与监督下,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评价体系的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约束与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

[3]《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

[4] 翟志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5] 陈 群.当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6] 吴欣然.关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分析[j].新财经,2012,(4).

第6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门店经营 集团公司 财务控制

一、集团公司门店经营的一般模式

企业集团是当代大型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进程的日趋加快,中国现代大型企业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刺激及企业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现代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分工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连锁经营作为企业集团的一种特有形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已成为商业特别是零售业的重要支柱。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企业,以一定的形式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整体规划下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在分工基础上实施集中化管理,把独立的经营活动组合成整体的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改变传统商业购销一体、柜台服务、单店核算、主要依赖经营者个人经验和技巧来决定销售的小商业经营模式。它实现店名、店貌、商品、服务方面的标准化, 在商品购销、信息汇集、广告宣传、员工培训、管理规范等方面实行统一, 从而把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像工业生产流水线那样, 提高经营效率, 实现规模效益。连锁企业一般由集团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或委托配送机构)三部分构成。肯德基、沃尔玛、国美电器、同仁堂等集团公司都是门店经营成功的典范。

二、集团公司门店经营的财务控制问题

集团总部与门店间如何协调分工合作,在充分发挥和利用集团总公司资源优势的同时,帮助门店实现经营业绩的提升,从而达到集团一致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当代集团公司必须深刻思考和探索的关键问题。在集团总公司的控制系统中,会计和财务控制是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更是重中之中,集团公司如何积极应对企业集团总公司与门店的权责利关系,能够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集团财务控制模式,直接关系到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

当代集团公司在不断探索合理有效的门店财务控制的道路中,遇到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过分集权控制,不利于下属门店发挥理财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制约了门店生机与活力;另外一些集团总公司因为妨碍了下属门店自,进而侵犯到门店的独立法人地位;各门店过分追求其自身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其成员单位间资源调动受限,极大阻碍整个集团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对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也造成了重大浪费;最后,集团总公司内部财务控制的具体方式与制度等得不到实际操作中的有效实施,造成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失控,使集团公司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下降。事实上,实现资源整合与治理协同是每个集团公司组建的初衷。若现实结果只是多个分门店简单组合一起,作为集团性质的企业也就毫无意义。集团总公司对门店加强财务控制正是实现这一初衷的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财务控制可以提高门店财务效率,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同时集团公司利用其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对降低集团整体运营成本获取规模效益十分有用。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对于企业集团非常必要。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实现财务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不仅是可以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效应,也是构建规范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体系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集团中财务控制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协调关系问题。

从实践看,集团总公司的管理特别是其对门店的财务控制管理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由于总公司与门店代表不同的利益主体,因此在实际运营中存在着最求各自不同的利益驱动目标。总公司可能存在对门店非善意的经营行为,会损害其他各门店利益;同时各门店也存在与集团总公司缺乏必要及时的协调沟通机制,在追求其自身企业经营效益的同时忽略了集团总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这些问题都极大制约了我国当代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的职能

1.保障总公司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

集团总公司的重要职能之一为战略决策,战略决策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举足轻重。战略形成是决定新战略的过程,而管理控制是决定战略如何执行的过程,任务控制是保证具体任务有效完成的过程。管理控制局限在组织中层,用于连接高层的战略形成和低层的任务控制。Anthony(2007)认为财务控制作为管理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承担着保障企业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重任。总公司的战略制定是站在集团整体角度上的,是一种全局考虑。因此这种全局考虑在某些程度上会牺牲部分下属门店的现实利益。集团公司为了促使下属门店积极配合总公司的战略决策,可以通过财务控制的方式,对各个门店的日常经营运作加以约束管理,促使其顾全大局,同时为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的具体实施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否则,即便集团公司战略决策如何高明,也恐怕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2.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在企业集团中,总公司与门店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现象时有发生,原因在于财务信息是在一个委托链中进行传递的:集团公司—门店总经理—门店财务经理。在这个财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诸如信息丢失,信息造假等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当公司的管理阶层拥有比股东更多信息的情形下,会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问题。当大量财务信息失真,出现无可比性,无相关性信息时,势必对集团总公司的经营决策产生误导和不利影响,使集团总公司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由于门店经理人员对于其所在门店目前与未来运营的表现与发展前景,拥有比集团总公司更多的信息,因此集团总公司必须利用财务控制作为强有力的武器,从组织程序,内容结构等方面确定一整套全面而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另外财务人员利用现代财务网络电算化,对门店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增加门店财务状况的明晰化、透明化,以坚决杜绝任何欺骗行为,从而确保集团总公司在准确的财务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对于可能出现的有损总公司利益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降低成本,维护总公司利益。

3.有效防范集团的财务风险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集团未来财务收益的变动性而引起的某些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进行财务控制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比如总公司为门店贷款提供法人担保,或者门店直接从集团总公司处借贷资金待日后有偿债能力后归还等做法。在诸如此类资金往来借贷,偿还贷款等过程中,不论是集团总公司还是门店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严重的还会威胁着门店生产经营的安全性、效率性,甚至妨碍了企业集团的稳定和发展。

由此可见通过财务控制,集团公司通过建立一套以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指标、以盈利能力指标和资产管理指标为辅助指标,由基础指标和辅助指标共同组合而成的适合企业集团特征的财务风险测评考核指标体系,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为企业集团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实现门店间的财务协同效应

财务协同效应最开始起源于企业并购的发展,现代学者将财务协同效应定义为:该效应是是指在企业兼并发生后,企业通过将收购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内部资金,投资于被收购企业的高效益项目上,从而使兼并后的企业资金使用效益更为提高。在门店日常经营中,部分门店的现金流入比较宽裕,但缺少合适的投资机会,从而出现资金的闲置和低效使用,而其他一些门店因为具备良好的投资机会,但缺乏充足的内部资金支持,公司进行外部融资成本则更高。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可以通过财务控制方式实现资金优化配置,合理运用资金,实现母门店之间的财务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集团公司的筹资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更容易获得较优惠的筹资融资条件,以此降低资金运作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的策略

财务控制方法是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不少学者都对它做了研究。如巫升柱(2008)认为:企业集团母门店财务控制系统是以下四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1)财务制度控制系统;(2)财务目标控制系统;(3)财务人员控制系统;(4)财务信息控制系统。杨珊华(2009)认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方式主要包括资金、制度、人员和审计控制。在以上四种控制方式中,制度控制,人员控制是基础,资金控制是关键,审计控制是保障,四种控制方式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但上述研究都没有考虑母门店之间的控制程度。而现实中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三类不同的母门店管理控制模式,各种不同的财务控制方法在企业集团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程度各不相同,不同集团公司因其自身内外部环境影响,总公司采取何种控制方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存在差异化。从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整体过程出发,其控制方法主要采取三种形式:

1.建立和完善集团总公司下属门店财务决策机制

集团总公司对门店建立财务决策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实是对门店的一系列财务行为进行事前控制。这种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事前财务控制,一般是指财务计划与成本控制,即事前有个控制计划任务,可以在计划掌控中完成财务预计指标任务等。在事前防范与控制在目标内,可以取得预期设计的良好效果。实现事前控制的途径有两种:

(1)财务人员控制。总公司如何有效控制门店具体财务活动,让门店积极配合集团总公司财务人员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维护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保证所有者的相关权益,这是财务控制的首要问题。总公司可以通过建立门店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实施财务人员述职报告制度以及建立财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来实现对门店财务人员控制。目前大型集团公司一般采取财务人员委派制来实现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人员控制。总公司通过对财务人员的控制促使门店的财务决策符合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目前理论界对财务人员委派方式主要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财务总监委派制度,这种制度是指总公司作为门店的所有者或主要出资人,总公司对门店派出财务总监,专门履行总公司检查,监督来控制门店财务活动的一种财务人员控制制度;另一种是财务主管委派制,是指总公司作为门店的所有者或主要出资者,向集团下属各门店派出财务主管,各级财务主管由门店聘任。委派的财务主管在门店实际运营中处于双重身份,他既是总公司经营者的代表,也承担着门店主管财务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的职责,肩负着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双重职能。由于不同集团门店的构成关系有其自身特点,财务人员委派形式有着不同的适应性,一般而言财务总监委派制主要适用于资本型,而财务主管委派制主要适用于一般混合型门店组织管理形式,两种不同形式的委派制有其自身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2)财务资源控制。财务资源的控制,只要是对财务战略,预算,资金等相关内容的管理和控制。广义上的财务资源包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公司内外部理财环境,公司财务制度,资本结构和会计信息等影响或反映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诸多要素,狭义上的财务资源主要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具体财务管理内容,如资产资金管理,投资筹资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信息管理等方面。总公司提升财务控制水平的核心和关键就在于对财务资源配置能力的不断提高。总公司对门店财务资源控制的核心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财务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真实,安全是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科学合理利用财务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财务信息资源的巨大潜力,是集团总公司对门店财务信息控制的目标。

②人力资源管理。总公司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与管理,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达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制度的优化组合,实现人尽其用,提高财务部分工作效率。

③设施管理。设施主要是指财务工作中所能用到的设备工具等,对于现代企业计算机等智能化办公设施对财务控制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它关系到各种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是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重要保障。

2.建立科学有效的对门店的财务制度

总公司对门店财务控制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是对门店财务控制进行事中控制和管理,从而规范门店的经营行为,使财务风险最小化。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分析和评价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管理制度和单项财务制度等。由于门店之间构成关系的不同,其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建立科学有效的门店财务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开展财务制度控制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金融法,证券法,担保法等。

(2)以门店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为准则。财务制度的制定都是建立在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框架下,并根据门店管理原则和相应的目标体系而制定的。

(3)以门店实际组织结构特点为出发点。不同集团公司内部由于门店组织结构形式不同,其对应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化,因此其对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同。总公司应建立起适合其组织特点的财务控制制度。

(4)以门店整体利益目标为奋斗目标。财务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到各门店自主经营权利,应充分调动门店生产经营积极性,从而体现集团内部各层次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建立门店的财务绩效考核机制

总公司对门店建立财务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是对门店财务活动进行事后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达到实施奖励惩罚机制的目的。由集团总公司组建财务管理委员会或投资预算委员会,负责并制定集团公司财务制度及实施效果评估标准,总公司定期对集团下属门店进行财务绩效考核。总公司财务部则负责日常的财务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估。建立积极有效的财务绩效考核机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制定绩效计划。通过总公司与门店的充分沟通,确定门店的绩效计划,如门店的目标,行动计划,任务,职责,奖惩制度等。绩效计划是通过多次会谈,协商而达成一致共识,计划制定后双方以此为方向为之共同努力。

(2)实施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制定后,门店执行该计划并沿着既定目标而努力工作。总公司随时监督计划实施情况,及时掌握计划执行进度,在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并提出合理指导建议与意见。当内外部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发生巨变时,总公司应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绩效计划,促进最终绩效考核目标的实现。

(3)最后进行绩效考核。总公司根据绩效计划执行结果,详细分析影响执行效果因素,通过与门店的沟通确定门店绩效执行情况,依此制定奖惩制度。

在整个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中,财务控制绩效考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对门店的财务控制发挥着导向作用,也是母门店进行财务激励的重要依据,同时它支撑着财务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增强集团母门店间的沟通也起着积极改善的作用。

集团总公司对门店的财务控制有一些非常好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也有一些通行的方法和策略供参考,但是由于每家集团公司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和特征,在制定财务控制策略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l]张春峰.基于业务关联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6)

[2]胡四修.跨国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博弈研究[J].学术探索,2013,(01)

[3]黄丽萍.连锁企业门店扩张中的财务控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8(2)

[4]孙若曦.母子公司管控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6)

第7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出纳 职能 管理

一、出纳的定义及工作特征

(一)出纳的定义

出纳故名思议,“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具体的讲,出纳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

(二)出纳工作的特征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出纳工作也不例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专业性。出纳工作的具体操作需要具有专门的操作技能和工作规则。比如支票如何填写、银行(现金)日记账如何登记,连保险柜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要求。

2.政策性。出纳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每一环节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出纳工作直接关系到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

3.及时性。出纳工作具有较强的时间性,什么时间对账、什么时间发放工资等都有严格的时间节点。出纳的工作特点对出纳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出纳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政策水平,较强的安全意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道德修养。

二、出纳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无章可循,有章不循时有发生

《会计法》等相关会计制度对出纳工作都有明确的要求,据相关规定,一切的现金收支必须由单位出纳经手,但有些单位存在相关的财务制度和规章不够健全和完善,特别是一些小企业财务制度混乱,造成出纳员无章可循,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随意经手现金,与出纳员结算不及时,甚至随意改动帐目金额、私自挪用现金,从而导致出纳管理不规范。而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相关财务制度在日益规范,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存在,制度仅仅是“停留在文件上”、“订在墙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是习惯性做法,原来怎么做现在怎么做,制度和具体执行相脱节。以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为例,由于领导对会计业务不了解,人员有限等因素,很多企事业的单位的出纳岗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容职位未分离的状况,如:出纳人员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支票和财务印章未分离保管等状况,这为财务安全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出纳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出纳员作为出纳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单位和机构对出纳工作重视不足,认为出纳仅仅是“收收钱、付付钱”,仅此而已,什么人都可以做,因此对出纳员的素质要求不高。从很多单位的招聘广告也可看出,一般对招聘的出纳岗位要求不高。这种对出纳的错误认识也就导致了很多单位出纳人员的学历水平较低,专业技能缺乏,甚至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情况,没有会计证直接上岗,工作中再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违背会计的相关规章制度。

(三)出纳的职能的局限性

目前出纳的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第二,严格审核有关原始凭证,根据编制的收付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第三,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第四,保管空白收据、空白支票和有关印章。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出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纳目前的基础性职能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更好的履行出纳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规范财务制度,落到实处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一规定明确了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第一责任人。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负责人对这一规定并不了解,这就需要财政等会计主管部门要对单位负责人就相关财务规定进行适当的培训和宣传,为财务人员正常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氛围。很多情况下,单位负责人对某个事情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单位的对该方面的执行效果,单位负责人对出纳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才能确保出纳制度落到实处。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出纳工作的重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出纳管理规范制度,并要求出纳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范制度执行,并加强对出纳员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比如:不定期对出纳员的现金进行盘点,查看是否账实相符,是否存在挪用、借用等情况的出现;对出纳员的银行帐务进行月月核对,及时发现出纳员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纳员的业务考核制度等,确保出纳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公司规章进行工作。

(二)加强对出纳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和学习

出纳员作为出纳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出纳员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了出纳工作的质量。出纳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及时性等特点对出纳员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出纳员需要很强的操作技巧,比如:熟练操作电脑、填写票据和点钞票等。熟练掌握相关的政策,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些都可以通过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其专业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对出纳员进行培训,将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时传递,对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交流。此外出纳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职业习惯,要有较强的安全意。出纳员每天和金钱打交道,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工作中要集中精力、严谨细致,这需要出纳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和锻炼。

(三)增强出纳的管理职能

出纳工作涉及单位业务的各个方面,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周转速度的快慢,出纳员都清清楚楚。出纳员应该不仅仅是被动的做些基础工作,出纳也可以参与到单位的大管理中,为单位的决策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如;提出合理安排利用资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供货币资金使用与周转信息,对企业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金融信息,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方案评估、投资效益预测分析等,增强出纳的管理职能。

四、结束语

出纳工作是财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岗位之一,单位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制定相应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出纳知识的培训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传递。出纳员应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务技能,保有正派的工作作风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的从业素养,树立良好的出纳形象,充分发挥出纳岗位的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志华.出纳相关知识(专题讲座)[J].农村财务会计,2003,(1).

[2]章珊.出纳岗位认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90-192.

第8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本文以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为大的背景,以新财务制度中所提出的“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前提,对医院成本核算在合理优化配置下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使信息技术与成本核算相结合,让医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显现在信息平台上,达到了医院信息平台与成本核算整合的效果,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在成本核算革新的推动下走向科学与规范,信息迅速与内容真实精细相融合的方向,从而使得医院本身的竞争力在同等医院中得以增强。

【关键词】

成本核算;新财务制度;问题;对策;探讨与实践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让医疗体制与社会形势相融合,使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更加规范与完善,卫生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对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自2011年7月1日试点实施,2012年1月1日全国施行。新制度的颁布,使医院的财务制度较之前有了里程碑的变化。新财务制度以“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蓝本,具体的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对成本的核算的原则,核算对象,归集和转移成本的方法做了解释说明。新财务制度把信息平台与医院成本相融合,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配置,促进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新财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我国的改革事业的发展中,医院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新财务制度在告诉我们,医院财务的管理和成本核算问题已刻不容缓。在当下社会,医疗服务价格过高依旧是导致很多人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就必须(1)对医院的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使整体的医疗服务价格下降;(2)购进新的医疗设备,增大患者的就医空间;(3)减少不必要的医药消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医院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支出的合理性和对服务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和人员消耗都有一个详细的解析。在此基础下使医院成本真正意义的实现了从整合到优化的实现性效果。(1)为成本的管理提供信息,提高了医院信息的整合度。(2)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3)增强医院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使医院推动医院的发展。

二、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以前旧的财务制度和旧的会计制度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并不具备实际意义,缺乏指导性。而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加深了对医院核算的核算和分析,使得医院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信息达到了一体化的效果,提出了一系列成本控制的实施办法,强调必须完善医院财务报表,向企业财务报表看齐,使医院的财务报表更加具体明了,分析更加透彻,这对医院的发展而言,不再是表面的意义,而是具体的,明确的。

1.核算对象的分类在新财务制度下,科室,诊次,床次都是医院成本核算的核算对象。新财务制度对医院科室的划分较之前有很大的区别,总共四大类如表所示。

2.科室成本的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具体的详细的成本核算,它将医院活动中所有的消耗费用以科室为核算对象一一进行核算对象的分配与归集。(1)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不同科室的医药消耗费用和物资消耗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属于那个科室的支出直接归属到其科室,从而形成科室的成本核算。这也是科室成本核算的间接核算。(2)按照科室成本的三级分摊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为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做铺垫,其成本核算的最终对象是医疗项目,诊次,床次以及各病种成本。第一按一定的分配准则,把行政后勤科室的成本分摊到其他三个科室,然后把可计入到科室中的费用直接计入核算中心,另一个是对不可计入科室的费用进行计算分析,平均分摊至其他三个科室。第二是根据标准,把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向临床和医疗科技类科室分摊。第三是把医疗科技的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科室,医疗科室分摊时的主要依据是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制度,最终形成临床服务科室的成本。

三、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运行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等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各个部门,科室不够协调,缺少有效沟通。目前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大部分的成本核算都是由财务部门担任的,财务部门职能并列与其他部门,一旦遇到问题,而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缺乏指导性,就会形成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损耗,使得成本得核算增加。

2.信息管理落后,信息统计与汇总不及时,数据统计量大,且十分繁杂,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都还不够完善,不能在最短时间对信息进行收集,各个部门,科室工作的衔接不连贯,使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在各个方面的误差增大,从而导致医院整体成本核算的误差出现较大差异,形成医院成本核算不准确。

3.管理者对医院各个科室和各个部门的管理意识相对模糊,单一。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没有专门的核算机构,全部都由财务部门完成,工作量大,且信息汇总慢,准确性不高。

四、新财务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在新财务制度中,对以往医院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给予了一些可行的方法策略,以此来消减医院管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1.落实责任机构,成立一个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减小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并且每个部门都要安排专门的信息沟通人员,以便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到其他部门科室所要传达的信息,知晓本科室和本部门在上期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引入新财务制度中谁收益谁负责的思想,奖罚分明,以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机制,结合新财务制度中的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与实际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是各个部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减少医药和器材损耗。

3.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完美的整合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各个科室共享,做到各个核算单位,科室,部门信息整合化。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创新性的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平台,可以更好的更便利的对医院成本核算信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精准的分析,以推医院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从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向来看,新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成本核算事业发展的是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但是医院成本核算发展依旧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精准的构建一个完美的体系制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当代医学,2009,15:(1):32-33.

[2]翟素娟.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32(04):48-49.

[3]徐立新.新编医院会计实务指南[J].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3).

第9篇:财务制度如何制定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01-0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中国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新时期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更为严格和规范。(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由组织资金转向管理资金。

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1)基层事业单位受人员编制、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对预算编制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预算编制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性。事业单位未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财力可能,逐项计算编制,编制预算时,未按轻重缓急测算每一级科目支出要求,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准确合理。(2)预算编制脱离实际,虚报冒报。单位并没有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及本年度事业计划和财务收支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单位本年度各项收支的预算建议数接受“两上两下”的审批,而是以同级财政部门界定的具体财政补助上限加上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和支出为标准编制预算,经费安排上缺乏可靠依据,预算编制数据脱离单位发展实际,造成执行与预算脱节。

2.财务管理混乱,人员素质偏低。(1)事业单位有明确的人员编制限制,出于职能设置、工作分析、人员配置等管理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一部分人员闲置一部分人员多职兼任的问题,造成财务人员兼职太多太杂,任务重;财务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出现财务问题在所难免。(2)财务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具体表现为学历层次不够高,专业技能水平欠佳,没有参加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证,知识缺乏及时更新等。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些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很多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不能认真填写或填写不完全,比如有的凭证不填数量和单价,没有经手人签字、只有领导签批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了现阶段中国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3.未合理分解预算指标,支出控制不严,缺乏成本控制意识。(1)预算在经过“两上两下”的审批程序后,事业单位并没有围绕事业计划和行政任务,及时将收支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没有让各部门和各科室明白预算的总体概况。(2)某些事业单位财务支出未按支出预算和用款计划执行,擅自扩大开支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支出规模,常常出现决算超预算。(3)事业单位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烈,注重任务远甚于注重成本,不顾及总任务完成所形成的大量成本耗费,不能准确合理地界定节约的标准和衡量尺度,因此办公经费的支出管理难度随之加大。

4.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不相符,即“账”、“卡”、“物”三者不符。在财政改革或者日常的清查过程中,一般的事业单位人员设置较少,财务管理人员1~3人,很多单位甚至只有1人。无论是在财政改革还是在日常的清查过程中,资产管理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财务人员统计入账不能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性。

5.财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财务报告不全。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由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多数事业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确、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往往用估计数、推算数填报,隐瞒收支情况,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使得单位不能客观地总结财务管理经验,不能有效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也不利于财政主管部门全面认识基层财务工作情况,也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原始素材。

6.财务监督力度不够。事业单位组织内外部监督机构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对预算是否得到切实执行、超支或减支等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地监督。致使某些事业单位乱支滥用、擅自扩大开支范围、任意挥霍国有资产、假公济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如何推动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工作,以便从制度上规范预算管理,解决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当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是事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财务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开支标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物资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制度等。财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紧密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客观实际,按照国家关于制定财务制度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进行。事业单位和主管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下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不能违背上级单位制定的财务制度。

2.加强预算管理。每一个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都是国家财务预算的细胞,是国家财政预算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严肃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编制预算时要打破“基数”观念,改变采取以前年度实际发生额为基础,简单的固定加增长的编制方法,要采取“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预算,即以单位的客观情况为基础,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全面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入和支出,将预算编制与本单位事业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保证预算内容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电子控制等。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管理需要,主要有以下方法:(1)组织规划控制:即对单位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二是组织机构的互相控制。一定要针对各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办法》、《报销制度规定》、《有偿服务管理办法》、《财务决策管理办法》等等有关规定办法。(2)批准控制: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工处理经济业务的控制。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控制制度,是财务会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审批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3)实物控制:即对单位实物安全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限制接近,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实物资产有关文件的接触,如限制接近现金、存货等,以保护资产的安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保证财产实有量与有关记录一致。(4)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监督为建立内部约束机制,为单位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审计,对存在问题进行揭示、查处、建议,促使各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为实现单位的经济目标服务。(5)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会计人员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参加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大力培养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使会计人员懂法律、会电脑、技能强、业务精。

4.严格执行外部审计制度。借助独立的财务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是保障财务管理有效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在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引资项目等问题上,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制,负责整个项目的立项、工程设施(设备采购)、竣工验收等事宜。各项目工程(设备)全面实行预算管理,各项目工程(设备)预算由财务部门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协商拟定同意后,聘请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方可施工。

5.加强固定资产的机构管理。(1)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固定资产账目由财务部门负责管理。(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在购置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效益评估,坚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监督、执行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以达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各项资源,杜绝不必要的浪费。(3)落实政府采购的执行,大宗物品的采购宜采用招投标形式,增加设备采购的透明度,加强经济核算,尽可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业单位应该尽快转变观念,重视财务管理活动,对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力地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6.

[2]李春燕.中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6.

[3]张洁.关于中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探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4]刘玉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0,(2).

[5]刘文佳.浅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J].中国工会财会,2006,(8).

[6]江楠.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J].现代农业,2008,(12).

[7]李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我见[J].经济师,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