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流讨论法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讨论法;形式
讨论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教学方法。我国的孔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就自觉地运用讨论法,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
所谓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围绕一定的问题和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对话或辩论等。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切磋,以求辨明是非,提高认识能力。讨论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鼓励他们阐述意见,形成或改变看法。讨论可以贯穿在其他的教学方法中,也可以整堂课以讨论为主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什么要使用讨论法
讨论法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例如,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发展了学生清晰明白的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得心胸博大,并更容易理解他人等等。
但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讨论法对于某些文科课程是适合的,但对于理科课程就不适合了。我认为,这不是绝对的。在理科教学中,适当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在讲授一些比较死的知识(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或是一些操作技巧时(例如,安装或卸载软件的方法)似乎都用不着讨论法。但是有些内容则并不那样简单。例如,如何有效获取信息,计算机安全与防护,青少年如何安全上网、健康上网等。
二、讨论的内容
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便于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而精心设置的题目。
2.探讨性的题目。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例如,许多语言和文化将会消失,同时一些新兴网络语言不断出现,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3.针对学生态度、行为、价值观而设置的题目,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等。例如,教材在“计算机病毒”一节中给出的“讨论学习”:有些青少年对“计算机黑客”津津乐道,并热衷于钻研破坏计算机的技术,谈谈你的看法。
总之,讨论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深奥,太简单会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或者几句就说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太深,学生会感觉吃力,无法下手。对于一个较大或者较复杂的问题,要把问题化小,按层次序列化。
三、讨论的形式
与传统讨论法不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讨论形式是多样化的:既包括传统的口头形式的讨论,又包括信息技术支撑的电子形式的讨论,如BBS、聊天室、留言板、E-mail等;而这些电子的讨论形式又可以分为同步的,如BBS、聊天室;异步的,如BBS、留言板、E-mail等。
我认为,在课堂上采用传统讨论形式要优于电子讨论形式,因为这是一种面对面的,更为生动、更高效的讨论形式,但是这并不是说在课堂中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用传统的讨论形式。比如,需要讨论一些敏感话题或面对面不容易敞开心扉的对话,通过电子讨论的形式进行会更合适。
最后,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讲,并不足为奇。然而,讨论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课堂的灵丹妙药,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使用好讨论法,需要我们进一步充分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讨论法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和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渠成”。
参考文献: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关键词:美术;欣赏教学;过程;探究性;教学策略
在中学教育中,美育也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然而美育的实施最重要的则是通过美术欣赏来进行的。在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教学条件,使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更加完美。因为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策略,美术欣赏是一门需要去感悟的学科,它不同于数学等学科,具有逻辑性。美术欣赏是具有抽象性的。因而在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要掌握课的目的、主题以及授课的形式。
一、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产生兴趣
在美术欣赏授课过程中,要时刻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其与教师一起投入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经过尝试有:讨论法、谈话法和游戏法。
1.讨论法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对于一些美丽的事物亦是如此。想要将学生的天性引入美术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使用讨论法来实施。例如,欣赏《最后的晚餐》时,我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此幅画中间的那个人是谁?两边的12个人里有一个会出卖中间的人,你们猜猜是谁?这幅画可能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通过问题来引起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与好奇心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利于课的进行和整堂课最终效果的提升,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以及认识这幅画的特点。问题也包含“画的内容”“画的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况。让学生多方面地去理解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所蕴含的知识与艺术。这也符合最新的美术欣赏课程改革。
2.谈话法
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环节。我可以通过高超的谈话技巧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的兴趣。例如,在给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设问:在你们心中齐白石是什么样子的?齐白石的虾为什么这么出名?你们对于齐白石的虾有什么认识?通过对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再由我给大家讲述齐白石的生平和我对于齐白石虾的评价与欣赏。与同学互动加深他们对齐白石的印象以及对他的名作的欣赏。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
3.游戏法
一个好的课堂气氛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而课堂中的游戏可以使美术欣赏教学更加轻松愉悦,游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例如,在《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美术欣赏中,我可以设置一个游戏,让同学们自己绘画临摹《蒙娜丽莎》,再由同学们自己评价选出最好的三幅临摹作品,我可以奖励他们复印的《蒙娜丽莎》画。这种教学策略在适当的情节下使用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整堂课都处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还可提高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喜爱。
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当属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其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美术欣赏的教学策略。通过我的感受理解,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是比较重要的。而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带有探究性的教学策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带来非常好的效果。
探究的第一步则是要提出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问题的内容要在符合初中生对美术欣赏的认知与理解的范围内,既不能超出范围,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在范围之中,还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符合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例如,我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与达・芬奇一起感受欧洲文艺复兴”的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随后派代表发表对达・芬奇以及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与认识。这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感受到达・芬奇的背景与历史,以及他毕生的名作。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发言来相互了解达・芬奇和欧洲文艺复兴,既可以使学生对艺术和美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在整个探究性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学生美术欣赏的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也符合最新的美术欣赏的课程改革,使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美术欣赏的认识。探究性的学习策略可以让我和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使学生对美术欣赏从各个方面开始认识理解。而不仅仅是片面地对图形的认识。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中,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授课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授课技巧,丰富课堂内容,深入理解美术欣赏探究性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厚昌.中学美术情感教学的策略[J].华章:教学探索,2007(Z1).
【关键词】讨论 思维 智慧 生长
讨论法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有好处。在讨论教学中,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得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启发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是素质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采用讨论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注意力,教师在备课阶段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恰当的问题,利用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启发,使学生在自由、渐进的思维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时,在讲到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部分,教师向学生问道:“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然后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仔细地阅读,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分析,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分享,最终得出结论。如果在阅读时遇到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分析,有学生在阅读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在地面上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那么水中的动植物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探究,最终认为氧气难溶解于水中,所以水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导致水中的动植物为了能够生存改变了自身的结构。这样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再结合运用讨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启发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投入到课本内容的阅读中,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大家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讨论,拓展思维方法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讨论教学的方法很实用。化学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知到,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出了两个实验方案: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教师就让学生针对这两个方案,思考在实验室中要采用哪种方案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W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寻找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进行的很剧烈;而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在开始阶段有气泡产生,可是过一会就没有了。对于两个实验方案分析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过于快,在收集二氧化碳方面有些不便;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间很短,也不很理想。这时,教师就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最后讨论实验方案并讨论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修正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时速度比较合适,这时,教师就提出思考讨论问题: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要利用什么装置进行?在确定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收集气体的装置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三、巧设题目讨论,促进思维生长
对于题目讨论的选取,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充分思考,提出有效问题,而且当学生在进行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帮助学生突破卡口,顺利完成讨论任务,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在讲述到微粒的运动部分时,教师就准备好了a、b两个小烧杯,在a中加入酚酞试液,在b中加入浓氨水,然后用一个更大些的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住。静置一会后,学生就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原来的无色变成了红色,学生就很好奇,教师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归纳总结:有学生认为a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滴入酚酞试液后过了一会才变成了红色,所以a溶液变色与b溶液无关;有学生认为一定是在大烧杯上带有某种物质,它能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有学生提出是b烧杯中的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从无色变成了红色。有了这些假设,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针对以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使学生在边实验边讨论、交流中获取了最终的结论:氨水能够让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中的氨水散发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进入a烧杯中导致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更为言简意赅的结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一般来讲,一份完整、规范的教案,应包括教学课题、课时、目的、重点、难点、方法、教学过程、教具、板书设计、布置作业等各项内容。笔者认为,在以上诸内容中,应重点突出提炼学内容、明确教学方法、配置教学手段、设计板书样式“四个方面”,做好教案的编写工作。
一、提炼教学内容。农广校面授辅导具有时间短、重实效的特点,教师如果依章顺节地讲解重点和难点,授课时就会出现“蜻蜓点水浅浅过”或“虎头蛇尾无后劲”的局面。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讲出对学员有实用价值的教材内容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首先要确定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打破教材的章节限制,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并根据课时限度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扩充或删减,使之更精炼,更具有实用性,切忌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二、明确教学方法。从目前教师编写的教案来看,使用哪种教学方法为最好,尤其在重点和难点地方具体适用什么教学方法以及怎样运用。笔者认为,如果把这两方面的问题能在教案细节中都充分体现出来,那么教师在面授辅导的过程中,把各个教学环节更好地衔接,从而把问题真正讲明、讲透,便可做到游刃有余了。在各种教学方法中,针对农广校教育的特点尤其要突出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启发引导法。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有效地集中学员的注意力,进而调动学员的兴趣。启发引导的方式主要采用举例、提问的方式进行。如在编写《应用文写作》课的教案时,对于各类文体知识的教学,可打破先理论后例文的传统模式。先让学员研读例文,并配合提出的几个相关问题引导学员积极思考,作出回答,再由教师配合例文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中需要使用此种方法的地方作出具体标记,并设计出实例及相关的问题。二是课堂讨论法。在面授辅导过程中,教师可抽出一定的时间就某一问题让学员自由发言,交流观点,展开讨论。这种方法旨在帮助学员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此,在教案中要体现三点,即什么地方使用讨论法,讨论的命题是什么,如何展开讨论,命题的选择一定要既符合教材内容的要求,又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讨论的程序。在一个较大的命题中,教师可以再分别设计几个相关的小命题,引导学员发言,围绕主题层层深入。三是讲练结合法。做习题是对学员记忆力、理解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的一种自我检测,也是提高学员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案中,一定要加重练习题的份量。
三、配置教学手段。挂图、标本、模型、音像、投影仪等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尤其是成人教育,如果单靠说教,学员不但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而且对较为抽象的理论不易理解,影响学习效果。如在介绍动物心脏的生理结构知识时,教师如果只讲一些诸如“左心房”、“右心房”的专业术语,学员就会不愿听,但如果配合使用音像等教学手段,则会使教学生动直观。为此,在教案中,对每类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要明确标示出来,并为其创造使用环境。
关键词: 市场营销 体验式教学 创新型人才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营销类人才,特别是复合型营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面对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各类高校纷纷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并且在其他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加入市场营销学课程。营销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然而,传统营销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对综合性、应用性营销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其一学生对营销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其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其三教材内容无创新。
鉴于此,笔者以“营销类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营销类课程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主体思想、应用形式等,旨在为提高营销教学质量、满足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体验式教学概述
1.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设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鲍林,2008;陈启杰、江晓东,2008;汪澜,2014)。体验式教学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性,主张通过实际案例或情景体验感悟具体的理论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对营销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首先,体验式教学符合营销教学特点。作为管理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市场营销学本身就强调理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营销课程的教学特点;其次,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体验式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以学生需求为主,大大提高学生对营销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融洽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模式拉远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不利于两者的有效沟通。而体验式教学强调课堂的互动性,通过情景的模拟及案例的探讨,创造教师与学生间相互认识的机会,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了解,使课堂氛围变得更融洽、和谐。
2.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区别主要体现在学习主体、学习本质、教师角色和学习环境四个方面。在学习主体方面,传统教学背景下学习主体是个人,而体验式学习的主体是团队;在学习本质方面,传统教学背景下的学习只是对理论的认知,而体验式学习不止需要了解知识,更重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教师角色方面,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负责整个课程的进度。而体验式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协助者;在学习环境方面,传统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体验式教学营造的是轻松、互动、灵活、富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相比传统模式而言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体验式教学在营销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1.核心思想
笔者认为,营销类课程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思考”。通过实际参与、体验,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式”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营销类课程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学生多对具有实际价值的课程兴趣较大。教师在第一节课上可以站在学生角度对营销知识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如介绍营销学生的就业情况、职业发展前景等;其二,教学风格方面的创新。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幽默风趣、简洁明了,不喜欢刻板无趣、按部就班式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风格上作出创新,在课堂上走下讲台,融入学生,采取幽默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三,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案例早已过时,造成授课内容实效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营销课程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市场动态,建立营销案例库,并按时更新案例库,保证课堂内容始终新颖、有代表性,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
2.应用形式
具体来说,体验式教学法在营销类课程设计中有以下几种应用形式。
(1)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法是将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地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杨秀蔚,2008)。该方法提倡学生通过集体学习与交流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然而,课堂讨论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师参与少,学生讨论兴趣不高等。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时自己坐在讲台上,对台下学生的讨论参与得很少,因而无法对学生的讨论方向进行控制,造成课堂讨论效果比较差。另外,很多课堂讨论选题不好,过程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
针对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是选题问题。选择的主题要对章节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所帮助,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选题的难度最好适中,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难度,这样既保证大多数学生可以参与,又不会因为选题太容易造成讨论效果下降;其次是分组问题。课堂讨论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讨论效果的优劣。现在多数教师倾向于将坐的位置较近的一部分学生分成一组。这种做法虽然方便,但是由于坐在一起的学生相互之间比较了解,因此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跑题的情况。国外营销专业教师的通常做法是,先让学生报数,如班上有50名学生,让学生按顺序从1到10循环报数,每位学生记下自己的号码,然后让号码1的学生坐到一起,号码2的学生坐到一起,以此类推。50名学生一共被分为了10组,每组成员共有5人。这种分组的好处是每组成员之间的了解不多,一方面避免了讨论过程中跑题的问题,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与陌生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最后是课堂讨论的控制问题。不少教师在课堂讨论中与学生交流太少,对讨论过程的实际控制能力较差。营销专业教师应当在课堂讨论中走下讲台,参与到每一个小组讨论中,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及时点评,引导小组讨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小组讨论完之后,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发言,以检验课堂讨论的成果,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点评。
(2)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朱文,2003)。在营销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营销理论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销专业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具体案例的选择。在选择具体案例时,教师应当围绕教学目的尽量选择一些新颖、独特的案例,这些案例能够对当下的经济现象和市场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以提高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同时案例最好可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对案例背景更为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如列举旅游市场案例时,可以选择大学生旅游市场等;其二,将“理论―案例”型转变为“案例-理论”型。不少教师授课时喜欢先阐明理论,再用案例证实。这种方式并不能达到案例分析的最好效果。在实际案例分析中,教师应当先列举案例,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顺其自然地引出理论。如在介绍消费者行为概念的时候,可以先给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动态性、互动性和涉及交换,最后由此引出消费者行为的具体含义。
(3)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苏静,2010)。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实际参与、体验,在预先设计的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就运用了此方法。以商务洽谈为例,设定双方的谈判场所,给定一些资料,安排学生参演该场景中的总经理、营销经理、财务经理等各种角色,然后进行模拟谈判,最后由教师进行现场点评。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对情景的设计。情景设计是否贴近教学内容决定情景模拟法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并围绕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再考虑何种情景的体验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第二个难点在于如何分配角色。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为每位学生分派合适的角色任务。最后一点是教师在情景教学中的角色问题。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讲授者”,而是整场情景剧的“组织者”、“协调者”和“点评者”。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并在情景模拟前介绍清楚情景中各角色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参演各角色的要求。同时,对情景模拟的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并对学生角色扮演情况和情景模拟效果做出点评,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角色的理解,积累营销实战经验,掌握营销实操技巧。
参考文献:
[1]鲍林.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8,3:126-128.
[2]陈启杰,江晓东.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提高《市场调研》教学效果之探析[J].管理学家,2008,9:98-100.
[3]汪澜.市场营销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4,1:80-82.
[4]杨秀蔚.关于课堂讨论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8,11:167-169.
[5]朱文.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10:39-41.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走进特定的情境当中,就那个时代的特定历史人物,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当时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正是学生乐于去做的,是他们的兴趣点所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亲近历史,为教学目标服务,而且可以降低学习历史的难度。例如:历史小话剧《魏征进谏》正是这种体验式教学的重要体验,情节简单,道具单一,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在对《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进行讲述之前,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课外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排练一个历史小话剧,其中的基本情节要与史实相符,可以添加一些自己的想象。随后,笔者将自己从图书馆和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分发到学生手上,这样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把握就会更加深刻。经过准备、自荐和互选,最后选出最具表演才能的三位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魏征、太监,笔者为他们留了10分钟的课堂表演时间,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服饰和道具进行选择。这种表演在学生之中收到了很好的反响,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犹如经历一场演出一般全力以赴,这种形式彻底摆脱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从表演中收获了很多。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对剧情的理解和演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把握。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对待,他们对于历史教学的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启发式讲授
历史课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和抽象性不像理化课那样可以通过演示和实验使课的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只有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才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觉”。同时历史课的重点、难点、难词、难句,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只有靠教师的讲解和必要的补充才能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教材中限于篇幅,对一些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能够进行特写和展开情节之处不多。没有教师启发式讲解,单靠学生阅读教材,是难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并使学生懂得历史的,为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对一些重点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适当铺展、补充,并用准确、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描述,使形象活现、情节感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五四”运动火烧曹汝霖住宅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具体的情节,同时结合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把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通过这一具体情节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烘托氛围,引导学生理解识记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讨论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是从教师的意愿出发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非常稳定,也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和课标进行操作。在课堂上,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都是静态沟通,缺乏群体之间的交往,生生之间的多项交往更是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对所学内容也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学生的成绩很难提上去。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将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1 根据认知规律,坚持适时原则
作为专业基础,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让学生先具备一定空间想象力。没有一定投影及作图基础知识做铺垫,即使有先进的条件,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现代化教学的应用必须把握 “适时”原则。
在讲投影原理时,先用幻灯提供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两种形式的图,借助于幻灯本身为投影中心,让学生观察,得到感性认识,进而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获得理性知识。如果开始就用挂图、录像,不论放出多动感的镜头,都达不到上述效果。如在讲述三视图投影规律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未建立,可利用教室为三投影面体系,把黑板作为V面,地面作为H面,学生方位的右墙作为W面。将模型托在手上,启发学生思考,综合分析模型相对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等,然后假设将其展开,进一步研究投影特性。为使学生直观地掌握从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演变过程,要求每人手上拿一个简易的模型进行观察,如笔(作线)、三角板(作面)、书(作三投影面体系),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放三投影面体系,由物体、视图总结出三面投影规律。这种由感性到理性的方法,能使学生知识掌握牢、印象深,而且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认知规律,坚持适时原则,掌握火候运用多媒体,能改善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 根据学生水平,坚持适度原则
坚持“适度”原则,从学生可接受性入手,不要低估或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试验,对“螺纹紧固件”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大相径庭。第一种方法充分利用模型,一边展示模型,一边讲解,一边画图。由于学生对于常见的三种螺纹紧固件的工艺过程不太了解,加上模型不能充分表达连接件的内部结构,即使讲得很认真,但学生听起来吃力,课堂沉闷,部分学生不清楚3种紧固件是怎样连接的,效果不理想。因为忽视了学生的接受性,很难生动、直观地表达其工艺过程和内部结构。第二种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为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工艺过程,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内部结构,并同步讲解工艺过程和画法中的注意事项,整个课堂上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但是有部分学生只了解工艺过程,不能正确画出连接图。因为完全依赖多媒体,学生可望不可及,而且长时间看屏幕,大脑皮层兴奋程度受抑制,造成疲劳。第三种方法是对前两者进行扬弃,通过录像给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及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让学生从中了解工艺过程,由挂图给出规定画法,从中了解视图画法,形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栓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挂图改错,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画法。根据学生水平,适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 根据学科特点,坚持适当原则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55-02
关于案例教学已有许多研究报道。在职业学校,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这几年比较时髦,但实践表明在职校生入学成绩一年比一年低的背景下,案例教学似乎更受欢迎。因为它故事性强,难易可控、适度。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再谈案例教学话题,意在呼吁重视并用好案例教学法。
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大都包含疑难问题。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或其他形式的教学中,运用若干个典型事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情境,了解与体验其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以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能促进教学技能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1、目的明确 案例的编写、选择或教学环节设计,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学生通过独特而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情境再现与角色体验,建立自己的认知方法和工作习惯,形成实践能力和运作技巧,加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2、启发性强 案例中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多个问题或兴奋点。这些问题或兴奋点,或外露或隐晦或零乱,真假难辨。案例教学使学生透过众多的似乎互不相关的情境去观察分析体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概念,做出判断推理和验证,开发智能。
3、贴近现实 案例是已经发生的典型事件,真实客观。有时为了某种需要会虚拟一些情节,但基本事实可靠,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案例描述没有评论和分析,编写者只是原原本本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案例教学,提供的是事件的真实素材,反映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学生根据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不受干扰与影响下对案例分析评价,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其结果也是客观真实的,与社会现实结合得好。案例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职业。
4、实践性强 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告诉学生社会的真情,更要告诉学生如何融入现实社会。案例教学带领学生在类似的真实事件中充当角色,进行“实践”演练,帮助学生较快地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学生在短期内可以接触到各色各样的实际问题,通过模拟训练弥补了实践经验的不足和能力的缺乏。
5、高度综合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人们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审时度势权衡应变。适应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读书听课能达到的。案例教学具有综合性,它汇聚多学科知识和社会生存技能。学生经过这种实用性强的学习与训练,有效的拓宽了知识领域,了解并且逐步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技巧,从而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能较好地应对。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是辅证 案例反映人们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与现状。从众多案例中,可以找到理论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据。案例教学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或研究中的空洞抽象。案例源于生活,复杂综合。案例教学丰富了师生尤其是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认识,使之对理论有更为实际的准确的理解与把握。
农村大包干实践,催生了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许多新理论新认识,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完善。有关内容的案例教学,在证实理论的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师生对改革的认识。当然案例也可以证伪,即证明某些学说、理论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温州民间高利贷引发的多起事件,证明国家现行金融政策已经阻碍民营经济发展,今年中央已启动改革试点。案例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2、是训练 案例教学,提高了教学针对性和效能。案例教学中师生把自己看作事件的当事人,进入角色参与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互动性强。这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沟通互信。对学生而言,在案例教学中,不再是观众。事情就发生在“他”身上,他就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调动其潜能,思考对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成长。
3、是模拟 案例教学有利于启发智能,更多的了解社会,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在真实的社会舞台扮演各种不同角色搭建了平台,是一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彩排。
4、是测量 通过共同参与,师生将解决问题的情况(成果),与客观实际做比较,测量或评判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案例教学是教学智慧的源泉,能够激发教学理论创新,检测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成败得失,能够检测师生交流互动配合是否协调、甚至师生情感是否融洽。案例教学是教学相长的阶梯。
三、案例教学的方法
案例可以用作课堂讲授,说明或证实理论;也可用于实践教学,促成理论与实际结合。
1、讲授法
(1)讲授理论为主,案例作证。教师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插入简单案例,说明观点或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把握。此法方便灵活,容易结合课程内容,但案例所说明的问题比较单一。
(2)讲授案例为主,串接课程内容。教师选择多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全面分析,将课程内容融于所描述的事件,使案例与课程有机结合。通过案例表现课程内容,具体生动,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避免了抽象的纯理论教学使学生不易接受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