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经费管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时候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大数据时代职教师资管理现代化研究――以江苏为例”(项目编号:2014SJB448),主持人:孙建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5日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迅速,数量不断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推动和鼓励高等职业院校的继续发展,我国也加大了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经费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但大量经费的投入也给高等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分析总结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的特点和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拟定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为高等职业院校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一、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的特点
总结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单项经费的数额较小。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各大院校,科研通常包括教育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基础理论研究三种,并以前两种技术研究为主。其中,应用技术研究则是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发展需要以及本院的科技优势、专业特点等开展的科研工作,如科学技术咨询、生成技术服务、科技成果推广等。而教育科学研究则主要是对教学方法、内容、课程体系、专业建设、教学规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所以,单项研究经费的数额相对较小,这是科研经费的典型特点之一。
第二,类别清晰。高等职业院校比较常见的科研经费有校级课题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其中,校级课题经费指的是院校进行统一资助立项,并被列入院校科研项目研究计划中的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指的是院校对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咨询以及成果等项目后所得到的投资资金。纵向科研经费则指的是由国家、政府部门、部委等下拨的支持院校进行科研的经费。科研经费来源虽广,但类别清晰,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的另一大特点。
二、高等职业院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工作直接关乎项目经费能否得到有效保证,可见,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为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将重点放在争取立大项或多立项的工作中,并因此忽略了立项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比如,横向课题的预算编制有很大的随意性,编制人员的预算往往偏向于较易获得票据的方面,而对项目的实际使用方面的预算却少之又少。此外,立项过程中的经费预算审核也得不到足够重视,项目评审组主要是由技术专家组成,财务人员比较欠缺,立项评审主要是将重点放在对科研内容、目的、技术等方面的把关,但对于项目经费预算是否科学、合理、真实却缺乏严格的把关,导致科研经费预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预算编制的经济合理性、目标相关性。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对经费管理制度缺乏了解,以致预算编制和执行频出问题。一些课题项目的经费到位后,而课题组未能及时按照预算报销经费,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财务人员开展工作,增加了工作量,经费管理效率下降。
(二)科研项目经费核算困难。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资金来源渠道广泛,除了相关部门下拨的科研经费之外,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投入。这些共同构成了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经费来源,科研经费得到有效保证,成为推动院校科研系统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对于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方式也有所差别,而经费来源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了核算的难度。此外,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经费来源还有多元化和专项化的区别,因而很难对其进行特定的分类管理,这无疑也增加了经费核算的难度。再有,为满足科研需要,院校往往将公共资源无偿贡献出来,院校的事业费和科研经费混合在一起。而按照相关规定,应提取部分科研收入用于支付折旧费、水电费等,实际上,所提取的管理费用大多被用作科研管理的日常开支,科研项目经费难以准确计量。
(三)科研经费使用监管不力。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经费监管方面不力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院校过分注重争取科研经费,而对经费的后续管理工作监管不力。虽然院校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但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导致科研经费开支的混乱现象,科研监管沦为形式主义。此外,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共同的管理平台,且两个部门之间的沟通甚少,以致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及时有效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项目的进展情况,因而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缺乏明确的结余经费管理机制,以致在课题研究结束后,结余的经费管理工作处于松散状态,结余经费长期出现挂账现象,经费支出也出现较大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最终难以实现科研经费的科学化管理目标。
(四)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开支审批工作主要是由课题组负责完成,而实际上课题开支管理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如购置的图书、仪器设备等大多是由科研人员自行保管,这些科研资产的验收程序以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并不规范,在进行资产交接时,也无严格的交接手续,因此在结题后常出现上交延迟甚至不上交的情况,这是造成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课题组所购置的设备往往归各家所有,因此重复添置设备的情况比较常见,有些添置的设备又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些都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此外,院校在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方面不够重视,以致出现各种侵权、窃取等现象,使院校的科研工作蒙受损失。
三、高等职业院校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为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院校管理层应首先提高预算管理意识,要求财务人员定期向上级领导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对外公布,以接受全体人员的监督,提高预算执行力。另外,“无规矩不成方圆”除了提高预算管理意识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来提升管理效果。
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经费预算编制应做到及时有效,进行自上而下逐级编制;(2)尽量细化预算管理的内容,以更好地规范和明确每笔款项的使用情况,减少和避免资金使用混乱的现象;(3)编制预算管理时,除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之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规定,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经费使用预算书完成后,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审核,预算书通过审核后则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确实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则由课题组提出调整申请,财务管理部门备案,按照有关程序进行报批,禁止擅自更改预算的情况。通过不断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为实现研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奠定基础。
(二)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核算力度。科研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应本着对科研事业负责任的态度,加大部门间的配合与合作,加大经费的核算力度。包括认真审查票据内容的合理性、真实性及规范性,严格执行签字责任制,保证科研经费的专款专用,减少经费使用混乱和违纪现象,实现经费的规范化管理。另外,科研、财务等有关部门还应对科研项目中的固定资产加大核算力度,做好各项登记、调配、立账、报废等工作,减少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现象。在科研课题的成本核算方面,则可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进行调整,将课题经费进行直接、间接费用划分和管理,以确保科研经费开支的透明性和合理性。
(三)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加强监管。为保证科研经费真正用于课题研究上,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及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把关的第一道关口,应严格按照经费报销机制控制费用的支出,坚决禁止与课题不相关费用的支出。科研部门则应根据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信息,认真核查经费的支出情况,看是否与预算相符。审计部门则应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免出现经费挪用、截留、弄虚作假等违规操作现象。
四、小结
总之,科研经费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保证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使科研经费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应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核算力度、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管等,促使高等职业院校实现经费的规范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智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2.9.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控制措施 经费管理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现状
在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高校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科技的改革,在高校中所承担的科研经费都在大幅度地增长,科研经费来源也逐渐变得多元化。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关系着科研项目的高质完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但是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统一要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经费管理不完善
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首先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纵向经费管理的办法导致管理过严。在纵向经费的管理有着及其严格的预算和审批,将这些运用到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势必会影响到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会造成资金处于体外循环的状态,高校无法统一管理。还有的对于横向的科研经费管理过于宽松,高校只提取相关的管理费,其他的不再干涉,造成一些超范围的支出现象严重等等。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到科研工作人员积极去争取横向经费,这样的科研项目完全没有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成本核算不完整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还存在着成本核算不完整的现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联系,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的工作人员大多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都从教育事业费中支付其工资,横向科研工作中的大部分资源都是和教学的资源共享,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成本一般都是相互渗透,因此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本身在科研工作的成本核算中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影响着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许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全面反映必须的项目成本,仅仅是对研究课题要产生的实验材料、科研调查等费用计入到成本预算中去,但在经费预算中的一些间接产生的费用,如劳务费、科研场所等这些细小的费用都没有列入到预算中去,因此在经费结算的项目中造成预算支出与实际的花费不符。
(三)资产管理不规范
科研经费主要是通过对外包揽研究项目而形成,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一旦入账就要经过多层管理单位提成,对于使用科研经费去购置的固定资产只是去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在财务部门只是反映出其金额,对于有重复的科研设备购置并不清楚,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真实性监督不到位,存在着资产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对科研资产的验收入库中其手续也不严格,对于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大多都是由科研工作人员保管并且使用,没有列入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这些都造成高校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造成管理隐患。
二、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措施
监督部门要加强监督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运行使用情况,这不仅影响到高校发展改革的推行步伐,还关系到高校的反腐廉政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一)健全经费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一是要将高校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学校的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保证各项专款用在该用的课题上。依据中央规定的财务制度,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签订科研立项合同,严格监督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严格核定科研经费的开支项目、范围以及标准,杜绝利用劳务和招待费等开支名目报销科研专项经费,严控与科研项目无关的费用支出,确保科研专项经费用到实处。二是要强化科研经费使用的审计力度。高校要善于发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人员工资等支出费用的管理。学校要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使用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以及业务经费,不得以任何形式预提项目专项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三是高校要积极主动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自觉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科研专项经费的审计,并定期要向社会和科研经费提供方公布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
(二)完善成本管理模式
目前,各高校还形成较好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制定有效的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机制,要让成本核算做到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不同种类的资金来源核算各项科研项目管理经费的提取标准,财务同时将提取的管理经费按照规定纳入科研项目成本计算,并作为冲减高校教育事业费的开支项目,而项目管理费应从教育事业经费中开支。也可以参照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办法,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分为直接、间接和期间等费用,其中直接和间接费用按专题科研项目计入科研成本费用,而单位为科研活动产生的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费用,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应加强对科研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按照相关规定将科研固定资产整体纳入到学校资产管理范畴,对已经购置的科研设备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善申报、审批、购置、验收以及登记等各项手续。如果出现项目科研人员调离,或者项目结题后,学校要组织财务等相关部门进行国有资产清理,避免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同时要加强科研项目之间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科研设备利用率,各科研项目仪器设备要互相使用,避免分项目重复购置科研设备;要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努力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减少科研经费的浪费,不断提高学校的科研整体实力。
三、总结
随着高校向研究型的高校转变,高校中横向科研协作范围更加广泛,其科研项目也越来越多,在高校的横向科研经费中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一些问题,因此对于改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来增强高校横向科研的辐射范围,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有助于高校参与市场竞争,能够加强与外界的合作高校的科研资源,以推进高校的横向科研工作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科研任务的多少、层次的高低以及获取科研经费的多少等已成为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情况下,如何用好、管好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并使其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已成为高校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分类
高校科研经费根据其经费来源的不同,可分为纵向经、横向、自筹科研经费。
纵向科研经费是指由国家基金委及有关部委、省厅等主管部门以基金、项目拨款等方式资助的科研经费,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应严格按照项目批准的预算和支出政策来执行,并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制度,学校不得随意变更经费用途或挪用资金。
横向科研经费是指以高校名义与政府部门、法人、自然人、社会组织等签订的以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培训及委托任务为标的、以签订技术合同等方式而获得的项目经费。此类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按合同约定的资金用途、支出范围及支出标准来执行。
自筹科研经费是指高校为了满足本单位科研项目有效实施,由高校自筹资金安排的用于所对应科研项目的配套资金。
二、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内容及现状
(一)经费管理的主要内容
1.项目收入管理
科研项目收入按来源分主要有纵向经费、横向经费、自筹经费及高校为促使纵、横向科研发展而给予其项目配套的学校配套经费。为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财务部门在收到项目经费时应及时确认收款,设立专账进行会计核算。
2.项目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点,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目标的完成程度。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的科研政策及法律法规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特点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为科研项目资金的收支、结余等情况确定合理的预算指标,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执行、使用
效率。
3.项目支出管理
财务部门根据科研项目预算,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下达;项目经费使用人按照项目预算书、任务书、合同书等文件约定的使用范围,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报销,专款专用。费用支出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合理使用项目
经费。
4.项目的财务分析
高校财务部门应定期对科研项目的收支状况进行财务分析、总结,定期编制科研经费使用的月、季、年度报表,客观真实的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结构,了解项目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运作状况,为科研项目的执行提供准确、完整的决策依据。
5.项目经费的结题
高校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完成时应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时做好项目结题工作,并协助监管部门做相关的审计工作。
(二)当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项目经费执行与项目预算编制不能做到有效统一
在高校财务管理实行预算管理的社会大背景下,要求经费执行与预算编制必须达到有效统一。但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中,好多科研项目负责人不具备必要的预算管理知识,再加上对相关经费管理制度不熟悉。造成了项目组在编制预算时,既没有严格按相关的规定进行编制,也不没有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其结果是导致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同时项目负责人在经费使用上随意性较大,经费使用混乱,最终导致项目管理出了问题。
2.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中存在诸多漏洞
高校在科研管理中普通存在重申报,轻管理、监督以及审核弱化的状况。在项目申报阶段,学校往往会对项目申报成功者进行奖励,甚至根据不同项目提供配套资金;项目申报成功后,在经费管理上得就没有给予重视,导致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极不规范。
就当前来说,我国高校普遍实行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两条线,科研管理部门看获取项目,他们想当然认为,财务部门的职责就是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往往会忽视了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益性。而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财务人员往往对科研过程管理不太熟悉,他们会认为把关的是经费支出是否符合报账要求,而不重视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的审核,最终是经费管理失去应有的规范。
3.项目经费日常使用管控难度大
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受托管理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主要承担组织项目申报、项目进度检查、结题验收等过程;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划拨入账、日常报销及对经费使用是否符合支出范围进行管控;项目负责人主要对经费支出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管控。项目负责人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这就造成财务部门对项目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性缺乏有效的控制。如有的高校项目负责人将家中的物业管理费等作为项目支出,财务部门根据合理性不允许项目负责人报销,项目负责人往往会觉得财务人员管得太多,项目经费是我争取过来,我爱怎么花就怎么花,有的高校甚至出现了科研项目负责人经常投诉本来是按规定把关的财务人员。
4.项目结题与经费结算不同步,普遍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
高校普遍存在已结题但有剩余经费的科研项目,有些项目负责人长期使用早已结题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的项目较为普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及时、不对称,财务部门其实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应有的过程控制。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广泛宣传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制度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既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条件,也是合理科学使用经费的制度框架,而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的直接支配者和使用者,其对科研管理制度的掌控对改善科研经费管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经费管理制度,才能在申报课题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预算申报,且在经费使用时按照预算进行经费支出,从而保证项目经费管理的顺畅和有效。
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对科研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对项目责人普及经费的预算、使用、决算等财务知识,使其在整个科研项目期内合理、合法使用项目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从源头改善科研经费的管理。
(二)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管理,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随着高校预算管理的不断加强,科研项目预算在项目申报时就必须介入。财务部门可将管理服务前移,对项目申请人提供预算编制咨询与指导服务,指导他们编制预算。这样可从源头上改变项目负责人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将科研项目预算申报、经费使用衔接起来,也解决了预算编制不合理等问题,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三)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确保合法合理使用经费
随着政府主管理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项目经费的来源又有多种途经,而项目经费的来源部门对经费管理又有不同的管理办法,这种要求的特殊性、差异性也对高校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就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下达了一系列规章和制度,如《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高校制订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了依据。高校管理者必须熟悉掌握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建立和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将经费管理纳入制度化,要做到以制度服务于科研工作。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同步
建立与建全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以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为依托,实现科研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以科研项目检查的时间为节点,对科经费开展检查,评估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为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提供考核指标。
(五)加强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监督
高校在对科研经费管理中要加强监督工作,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要根据各类科研项目的任务和特点,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全过程监督检查,对重、特大科研项目要实行全过程的跟踪审计。高校应逐步建立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在单位内部对课题组人员构成、设备购置、预算调整、外拨经费、间接费用使用情况等进行公开。高校通过日常监督和信息公开,从而达到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的监督,进而保证科研经费合理合法使用。
(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结题结账工作,做好项目经费绩效评价
通过科研信息化平台,及时做好结题结账工作,要避免结题不结账而资金长期挂账现象。高校应建立科研资金的绩效考核制度,学校要立足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研究不同性质科研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从而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高校要将学校的资源分配与项目绩效评价相联系,促进科研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科研经费不断增多,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财务工作者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势,学习新制度、新知识,结合高校的特点,探索、优化、改进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为科研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
的后盾。
参考文献:
[1]付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13(8).
[2]刘美,罗旭东,马榴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7).
【关键词】 科研经费; 内控管理; 风险点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管理者围绕既定的中长期办学目标,为确保学校各项教育、科研事业有序运行,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管理控制系统。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对科技创新的不断重视,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科研经费总量大幅增加,科研经费已成为不少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由于高校管理者对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不强,科研经费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暴露出诸多问题。当前,高校很有必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更加注重科研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从而调动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营造高校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笔者拟结合高校科研管理现状,对高校科研经费控制的目标、经费管理的风险点、经费控制的重点以及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控制流程及控制对策建议进行分析,进而为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为真实地了解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现状,便于分析问题,笔者分层选取了江苏省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参照资料文献及互联网上搜索到的其他省份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了综合总结。从调查情况来看,高校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风险。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理念错位
根据调查结果,有相当大一部分高校参与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建立健全科研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往往认为按现状也能把事情办好,也没有树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普遍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过程管理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或者有私心、私利,就会导致内部控制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科研经费是高校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依照其他高等教育经费严格、规范管理。但高校科研、财务、科研管理乃至监督部门人员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模式上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自己经过“努力”而得来的,是科研人员自己的财产,不应“从严”而应“适当放宽”,其使用与管理属于科研人员的个人行为。可以说,“从宽”是高校对待科研经费管理的普遍“心态”,财务部门、科研管理与监督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日益显现。
(二)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控制度不健全
在对江苏省所在高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成本和效果的控制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的人认为所在高校该方面的管理很完善,51.7%的人认为一般,另17.3%的人认为有待完善,这也表明江苏省高校对资金来源的另一重要渠道——科研经费的管理比较欠缺,容易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科研违规和腐败案件。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活动中,科研人员、科研管理、财务、资产和监察审计部门都是参与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科研经费内控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各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扯皮,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空白”;二是部分管理部门和人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抱着“你不管我也不管”的态度,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失控”;三是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与协调机制。对于一些科研工作和水平正处在“爬坡”上升期的高校,为充分发挥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一直以来对科研经费管理相对较为宽松,科研政策的制定也以鼓励教师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为导向,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特别是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和结余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薄弱。
(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存在较高的风险
近年来由于科研管理不当导致的腐败案件常见于报端,事实上也存在科研经费相当部分被用于“公务费”、项目研究人员的人员费支出等,没有全部用于真正的科学研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更有甚者通过巧立名目,将经费转移到个人腰包。从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角度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预算管理风险。一是预算编制不合理,项目申报得不到批准;二是项目经费未按照预算规定的额度、支出类别、控制比例等要求合理使用,导致项目竣工结算无法报批。
2.财务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未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专门的会计科目统一进行核算。
3.支出风险。一是支出事项与科研内容不相关,存在潜在的风险;二是支出票据、手续不完备或者违规带来的风险;三是资金转拨违反规定造成风险。
4.采购风险。科研项目中设计的仪器、材料、设备和工程建设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存在的风险。如:应招标采购但未履行招标手续。
5.资产管理风险。科研项目经费购置的所有资产都属于学校所有,不得作为科研项目组的私人所有,但现实中存在“巧立名目”、“张冠李戴”将国有资产纳入个人腰包。
6.结题风险。由于多种原因,科研项目最终结果未达到预期目标而存在的无法解题的风险。
这些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存在,损害了高校形象,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乃至高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对社会不良风气也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指科研项目从申请批复、资金到账、经费合理使用到竣工验收经费决算的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科研任务目标、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合理控制各类风险而建立的一整套控制流程和措施。
(一)明确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目标
1.合规、合法性。科研经费管理符合国家及有关部委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颁发的办法和规定;科研经费收支在遵照项目申报预算的基础之上,同样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的要求;科研经费的增减、转拨和结余等变更也要合规合法。
2.效益性。科研项目批准立项时就规定了预期达到获取成果,通过有效控制,合理使用科研专项资金,保障科研任务顺利实施,达到预定的科研目标,争取实现科研经费的最佳使用效果。
3.风险最小化。当前,由于对科研项目控制薄弱,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导致腐败案件的产生,对项目负责人,乃至高校都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应内部控制可减少科研活动中的风险。
(二)突出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
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流程,对科研项目经费控制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编制和执行。项目申请时,课题申报主要负责人结合科研的任务量,负责项目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按照经费管理的相关办法,协助和指导课题主要负责人编制预算。“项目经费来源和经费开支预算编制要科学、合理、详细、明确、切合实际”。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开支范围和进度执行,不得超预算开支费用。批复后的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确需调整,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科研经费的转拨。科研经费转拨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必须经学校科研管理、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科研项目负责人应该向学校职能部门提供该科研项目的批复、合同和项目经费本。杜绝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
3.科研经费的支出。科研经费的支出要符合开展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各项支出应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不得列支无关的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各支出项目进行财务报销时必须提供真实、合法的票据,不得以假发票、白条等虚列支出。
强化大额支出管理。建立科研经费大额支出专项内部控制制度,按照控制制度的要求超过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必须经过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审核和签字,不得违反程序列支大额支出;对利用科研经费购置大型设备的应严格执行学校相关采购程序,强化专家论证的必要性,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强化支出中项目劳务费、评审费、专家咨询费、国际交流费和会议费的管理。对于这几类费用,批复的项目预算和相关管理办法都规定了一定的支出比例。项目组负责人编制经费预算和支出相关费用时,不得随意编列和列支,严格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评审费的支出控制,对于涉及到人员支出的费用,发生相应支出时,必须由本人签收或汇入本人个人银行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由他人代签,同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4.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和无形资产,应严格执行国家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资产权属均为国有,要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科研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
(三)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流程
科研项目经费控制应当以科研项目立项开始作为切入点,以科研经费资金流控制作为主线,从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合同签订、经费到账、资金管理和使用一直到项目竣工结算结题上报,贯穿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其流程见图1。
(四)强化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措施
1.强化参与项目管理主体人的责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项目负责人,其对所承担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负主要责任,应严格按照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和批复的预算使用经费,自觉接受校内外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真实、有效和合理,对未按照有关办法执行的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主体,具体负责科研项目日常管理,包括立项和签约、合同管理和预决算管理等工作程序,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合同和项目预算开展科研工作,并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
学校财务部门是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项目结算工作主体。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制定和完善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审批报销流程等;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预算、决算,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在其权限范围内科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
学校审计部门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日常审计监督,每一项科研结题经费结算上报须经过审计部门审签。
2.构建统一和规范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和审核制度。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管理部门或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会计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项目预算;按照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要求设立统一的会计账户,对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全部纳入财务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对科研经费使用提供全过程服务,加强科研项目的核算和审核,同时加强财务日常监督,确保核算内容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畅通信息与沟通渠道。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对项目立项、经费到账、经费使用和结余等情况在项目负责人、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参与管理主体的项目信息管理中予以公开,及时了解和掌握经费使用情况。
4.建立科研经费监督检查制度。项目组负责人应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经费使用进度、合规性自查;项目研究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对照批复的预算,及时办理结题结账手续。学校科研、财务和审计部门要加强交流、沟通、紧密合作,定期对科研合同签订、经费使用、经费划转和资产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指正,尽早、尽可能在校内得到解决,确保科研经费合理使用。
5.建立科研项目结题经费决算审计制度。每一项科研项目结题上报前,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决算,经科技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对经费决算进行审计,审计的重点为:预算执行情况、经费支出的合规性、结余资金的处理等。
6.建立项目风险责任制度。为防止项目不能很好、如期实施,按照项目总金额对科研项目经费设定一定比例的风险责任金,各种科研项目若出现失败风险,根据约定的风险责任予以赔偿。
7.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奖惩激励机制。根据项目组织、管理和完成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学和有效使用并作出突出成果的项目、单位或个人,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对组织不力完成效果不好的项目和单位,学校有权进行管理和干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并报告项目委托单位。在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应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春梅.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
[2] 钟正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8):23.
[3] 武彩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山西财税,2012(6):15.
[4] 何岸.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探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48.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科研经费是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有力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不但可以节约资金投入,提高经费利用率,而且还能够带动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推进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因此,研究科研经费的管理及解决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的来源少,利用率低
我国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发放的经费、科学基金补助、企业资助。因为获得科研经费的渠道比较少,这就形成了现在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同时,政府拨款和企业资助还尚未完全健康运行,所以,在决定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向上受到很多干扰,效率比较低,很容易导致腐败现象发生。有些非常有研究价值的科研项目由于经费不足而放弃,但是还有一些其他可以暂缓的科研课题,却可以优先获得经费。
(二)科研经费缺乏科学预算,制约力度不够
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得到充足的科研经费。想要获得科研经费,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科研经费进行合理预算,可是当前我国在科研经费预算工作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对科研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不能客观地体现获得的期望收益。科研经费缺少科学的预算,制约力度就会不足。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责任人没有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只是认为预算的最终目的是可以成功申请经费,申请完成之后是可以不依照预算进行的;财会部门不了解科研项目的运作机制,没有起到监督作用;预算中不能包含隐藏性支出。
(三)科研经费支出比较混乱,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科研部门并没有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或只是核算其中的一部分费用。收付实现制是核算的基础,但是这种方法却没有充分反映核算科研项目中的每一个要素的支出费用。
也有些科研部门使用的资金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折旧计算,水电费用支出、出差费用支出、工资等很多费用都没有算到科研收支范围内,造成与其他科研项目界限不明晰,管理混乱。
同时,在报销单据中还会出现违反纪律违反规定的情况,例如在报销单据中作假,报销的原始凭证所写的项目和财务账目不相符等,原始凭证的准确度大幅度降低。
(四)片面关注资金,存在资产流失问题
购入资金和资产流失问题在科研单位资产管理中都会发生。有些是没有规范化和详细的明细账;有些是购入资产没有规划、没有审批,收到的捐赠资金不入账,长时间不清点库存实物,这都会带来资产流失;还有些过度重视资金而忽视实物、只注重购入而忽视管理,账目明细没有详细的记录;还会有购入的设施长时间搁置不使用等情况。当前,涉及到科研项目的组织部门比较多,可是责任范围却不清晰,导致了职责交叉、没有人管理的真空段。
(五)相关规定建设不具有专业性
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能缺少相关法律的约束,即使在财会工作中有《会计法》的法律约束,在科研经费的利用方面,国家自然基金、科研三项支出、国家社科基金等也都有对应的经费管理规定。可是,法律制度还是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有关的规定也没有做到公开化,同时还不够专业,可执行性差,对合理使用科研经费造成不利影响。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开拓经费渠道,最大程度缓解供需存在的矛盾
一方面,对于科研经费的筹集要放宽政策,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个人或者是外国基金应该允许投资;另一方面,当今已经处于知识经济阶段,科研投资所得到的科研成果属于无形资产,利用经费的增值,国家对于银行贷款项目对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最终实现资产保值的增值目的;最后,对于科研项目对市场进行筹资的行为应该允许,因为这不仅能够使国家的科研投资风险明显降低,还能够有效的将市场机制更好地融入到科研活动中去,不仅解决了经费难题,也通过市场对科研目标潜在价值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判。
(二)建立经费预算制度
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不断提高,能够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首先,要让科研人员对预算有十足的重视态度,预算编制的模式要实现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充分的相结合,对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指导;其次,对预算的约束力要逐渐加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规定,监督并且督促项目负责人员按照立项书的预算严格执行,一定要保证资金的绝对安全;最后,对于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需求,如果没有违背政策,可以对项目的预算进行合理的调整,来更好的保证预算实事求是地执行。
(三)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明确关系
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要注重管理制度和方式,对于责任权利要明确。其中经费的管理是核心和重点,对于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科研机构应该注重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到期望的效果。并且,科研经费作为科研机构经费中的主要组成,不是由个人来管理的,而是科研机构对其进行统一管理。我国的法律制度中明确规定,应该明确科研项目的总责任人、科研管理组织和财会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促进三个部门相互协作通过经费管理完成项目管理。财会部门应该研究并预测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带来的收益,并参与到科研项目的中期阶段管理工作中,分派专门管理人员搜集并整理每一个研究课题的经费开销,以科研课题的特征和实际合同需要为依据,把有异议的资料适时向科研项目的总责任人汇报,促使科研责任人可以及时管理经费合理支出,确保合理利用科研项目经费。财会部门应该及时提交完成科研课题的相关资料,同时,科研项目责任人应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结账,适时处理科研剩余经费,以防国家财产受到损失。
(四)采用高科技技术,实现科研经费网络化管理
电子信息时期已经到来,电子信息技术会为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改变。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财务管理作为关键,业务管理和财会管理相结合,可以进行电子信息核算的一种新的管理形式,能够大幅度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信息化管理程度,凭借许多的管理软件促使科研经费管理透明化、财会信息传递及时化、管理科学化等等。实际上,科研经费的使用具有独占性和半透明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独占性,指的是只要科研经费入账,所有经费都会使用在科研项目中。半透明性,也就是在科研经费的使用当中,因为会有一些禁止外泄或者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有很多财务信息是不能完全做到透明的。但是如果运用电子信息技术,为财务信息加密就能够实现公开化,这就能够解决保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公开化之间的矛盾。
(五)将投资人补助转变为科研机构贷款
应该适当变换传统的科研经费投入形式,把投资人补助转变为科研机构贷款,也就是说把投资人和经费使用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一步明确,共同承担科研风险,促使科研项目的总负责人能够以科研项目为重心,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来说,科研项目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投资人担负所有的科研风险是不合理的。因为科学研究人员在获得经费从事研究工作,不论科研项目是否成功,科研人员都是受益者。依据风险和利益相对应的理论,科研人员应该在这个科研经费的投资中负担一定的风险。所以,把直接拨款转变为贷款可以减少投资人所承担的风险。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科研经费使用人的实际利益相关联,转变成了投资人和科研人员一起担负科研风险,这样可以大幅度带动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经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投资人和科研人员进一步谨慎对待科研项目价值评定经费预测。
(六)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树立成本核算意识
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应当以科研项目收入分配准则为依据,形成科学的科研经费核算系统,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于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进行分开管理和核算,明晰不同的报账准则、收支范围、经费审批权力和流程,做到有据可查。在进行科研经费日常开销核算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开展二级核算,设置专门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进行集中核算,改变传统的一律按照收付实现制度的核算方式。部分科研经费可以和企业会计相关联,依照职责发生制的理论分开处理科研成本和其他费用,明确费用的担负时期,明晰科研项目内每个课题之间的界限,依照合理的占比分摊科研和生产时期产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计算科研项目的收益,根据此收益情况进行合理分配,这样才能体现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责任人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和共享权。于此同时,增加科研劳务费用等会计科目,体现科研人员的人工费用,而且应该把这类费用划入科研人员账户,保证科研人员能够及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七)全面建设相关法律规定
因为科研工作自身的很多特点,科研工作主要是记性脑力劳动,不能简单地使用普通产品价值的衡量标准对科研成果进行价值衡量,所以,应该与科研工作的自身特点相结合,建立合理的法律规定,提高专业性、可执行性。例如可以适当提高奖励,重视惩罚。以防止出现工作认真与不认真都是一样的情况,利用相关规定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创新自主性。
(八)完善科研经费的后续监管制度
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的后续监管制度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应该针对科研项目制定具体绩效标准。对各个科研项目进行全程监管和考核,不仅要注重科研经费投入过程中的管理,还要加强对经费投入以后的产出及绩效管理,并且出台具体的规章制度。对参与到科研项目中的科研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包括科研人员的知识体系是否科学、薪资是否合理,还有科研所用的设备和材料等采购是否合理等。也可以选择在社会上公开聘用监管队伍,对科研过程中经费的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结束语
科研经费能够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在科研项目开始之前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在科研活动中形成合理的、规范的财务监督形式,对科研活动后期阶段的资产要进行认真总结,防止资产流失状况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进而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波锦.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2).
[2]杨明静,张强.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同时也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目前有些高校还不能适应这种发展形势,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方法不够规范,管理不够严格,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流失,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新形势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包括来源于国家的纵向科研经费和来源于社会的横向科研经费,近年来更是呈现多元化快速增长的新趋势, 因此科研经费的管理与核算也日趋复杂。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制度,虽然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但只能作为宏观指导思想,各高校都要建立自己的相关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主要依托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不了解科研实际也难以参与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制度的缺失就会产生经费管理的混乱,如扩大开支范围,随意调整预算,项目混收混支,不遵守采购制度,不严格执行预算,会计核算不规范,课题突击花钱等,甚至出现经费管理的黑幕,直接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科研效率的低下,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当前急需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权威管理制度。
(二)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当前科研经费额度已成为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鼓励上项目争经费,不少高校制定了具体评优、提职的政策,而对项目经费的管理重视不够,对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缺乏监督和评价,教师对经费管理认识不足,缺乏计划和经验,开支随意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较典型的表现是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开支范围过于宽泛,没有经费预算和结算的严格要求,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经费混用挪用,甚至出现报销过程中的票据记录失真和作假现象,造成了管理上的混乱。这种混乱还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科研经费浪费,无法全面反映高校资产状况,也不利于建立经费的使用规范和进行统一核算管理,不利于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和约束。
(三)科研项目管理过程脱节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涉及到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执行三个主体,而目前三个主体之间普遍缺乏沟通,因此科研经费的管理就产生了过程脱节。科研管理部门不能有效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财务部门无法对经费使用与项目的相关性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因此,经费只能停留在简单的会计处理层面而无法通过进程来控制经费使用。
由于全权负责经费使用的项目负责人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和管理意识,常常造成科研经费支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甚至出现套取现金,挪用经费,无视规范,最后需要结题调账应付验收等现象。而财务部门只能对经费开支范围、报销票据和财务手续进行审核,无法对科研经费进行整体把握甚至经费管理混乱失控。
(四)缺乏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意识
目前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只涉及与科研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固定资产费、材料费、测试费、差旅费等直接成本,而对项目管理、人员津贴、水电消耗及房屋使用等人员使用及公用支出的间接成本因核算困难而未计入科研成本。这种成本核算意识的缺失形成了科研间接成本与教学公用资源的混用共享,特别在横向经费管理中出现大量非科研消费支出,所谓“成本核算”沦落为简单的是否用完经费的判断。这种成本核算的混乱还会造成科研经费使用的误区,结果难以对经费使用和科研需求相联系,难以对“专款专用”进行有效审核,也难以对经费管理进行合理的量化。
(五)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监管和科学评价
在当前大形势下高校领导主要关心科研经费额度,财务部门重视经费收支核算,而科研部门只鼓励科研立项,虽然最后都落实到科研项目上,但对项目负责人在经费管理上的要求却无法落实,因此最后也无法对经费使用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审计部门也难以进行全过程监控和审计。另外,目前这种经费管理的混乱相应在科研成果评价上也造成了经费使用考核的缺失,科研人员十分重视经费的到位,重视项目的进展,但在项目经费使用上普遍缺乏财务制度的约束和遵守法规的意识,从而增加了经费开支的随意性,例如常见的不执行项目合同,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经费使用出现漏洞,科研经费大量结余等。另外,由于科学研究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确实存在研究的探索性和实验的不可预见性,客观造成了科研人员只关注于课题的进展和突破,如果没有经费使用的规则和监管,经费使用的混乱就很难避免。
应该指出,当前各部门不少领导心目中确实首先考虑的是成果、是效益,是小团体的利益,“一俊遮百丑”,对经费监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特点看,面对大量形色不一的研究课题,经费使用的监管确实存在着困难。但正是由于存在困难,才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梳理,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关于完善经费管理办法的几点思考
(一)领导重视,成立经费管理专门机构,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首先,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对科研经费管理应该提到足够的高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是完成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应该在组织上建立由校、院(系)各层次、各部门组成的科研经费管理专门机构,把科研经费管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这个专门机构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令法规,制定本校可操作的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真正落实经费的监管具体措施。针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要明确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对当前学校执行财务规定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检查和及时通报,参与科研项目的结题评价等,只有由学校权威部门的具体参与指导,,才能使经费管理和审计有据可查,有规可依,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的全过程。
(二)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科研人员遵守财务法规的意识
科研经费由项目负责人直接支配和使用,因此提高其遵纪守法和管理素质至关重要。学校的经费管理机构应密切配合,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在高校教师中培养科研人员遵守财务法规的意识,普及相关经费管理的规章制度,熟悉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从思想上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模糊认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营造良好的经费监督氛围,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走上系统化、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同时。把经费使用纳入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促进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通过竞争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科研人员的自我管理有利于从预算开支、支出明细、票据真实等细微之处进行审查;有利于全过程监管,可避免结题产生问题时临时补救,保证项目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同时也应指出,由于科研人员的主要精力在于解决科技问题,因此宣传培养他们的法规意识时应当满怀热情,管理不厌其烦,逐步形成共同贯彻执行管理法规的习惯和局面。
(三)实现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经费的有效管理,必须实现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的脱节。建议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和配合,共同建立一个共享信息系统平台,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取项目预算及执行情况,随时进行实时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管理环节的相互协调、沟通和互相监督,使经费使用情况进一步透明化。对于项目负责人开支与预算不符的经费支出,财务部门通过该系统也可以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财务部门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及时了解项目研究进展现状及相应费用的发生情况,同时实现对项目经费使用的有效监管。
(四)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科研课题成本的管理
经费核算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经费管理进行监控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账面上一般只是科研直接成本而无法体现间接成本,从而造成项目支出成本不实,甚至出现经费混用,支出不规范,不利于经费监督。为了在经费管理中完整、真实、科学地反映全额成本,保证经费开支的适度、合理、透明,避免挤占学校事业经费,必须进行成本核算。经费核算目前也确实存在诸多困难,但目前首先应该克服成本核算上的不作为思想和畏难情绪。为了对具体成本核算进行量化,学校可根据各类项目经费的特点,在确定间接费用的合理内容之后,由专门职能部门核算各项经费的具体量度和比例。事实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间接费用往往占到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说明这是科研经费不可忽视的部分,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并进行有效监管。
(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首先,高校要建立科研项目合同的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各类科研经费都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防止出现帐外资金、“小金库”等违规现象。其次,科研、财务、审计部门与项目负责人应在经费使用与管理中明确相应的职责与权限并实行问责制。项目负责人要进行经费预算、决算和使用,及时结题和结账,接受监督和检查,对项目经费实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科研部门负责科研合同审查和项目各阶段管理,在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础上监督项目的进度和经费使用。财务部门要指导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结算报销等。审计部门应负责项目审计,实时监控经费使用,检查项目是否存在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支出等。全过程监督检查还包括对结题项目办理结账程序、对项目是否完全结账、决算与概算是否一致、是否存在违规行为,是否造成过多闲置资金等给出审计结论。只有各部门联合一致、分工合作,进行全面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才能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确保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三、结束语
面对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发展,科研经费的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否科学与规范地管好科研经费,直接关系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在国家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明确我们的责任,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对科研经费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实践,为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快速、稳步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
[2]成秀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0):59-61.
[3]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7-70.
[关键词]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岳红梅,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师,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中图分类号]C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2-0186-03
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加强,高校成为地区企业的重要“外脑”之一,除了接受企业的研究课题外,高校教师还接受各类企业、集团、公司等单位的业务咨询,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经济活动预测与决策的咨询服务。从企业转入的研发经费纷纷涌入高校科技领域,由于高校财务制度对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统一的要求,横向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显现。本文就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试作分析,探讨如何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一)没有形成有效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大多数高校尚未制定专门的横向经费管理办法,管理中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套用纵向经费管理办法,管得过严。纵向经费管理有严格的预算编制与审批程序,明确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别是对劳务费支出限制更为严格。由于纵向经费管理过细、过严,如果横向经费管理简单套用,不但会抑制高校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而且还会导致有些科研人员直接与企业私下合作,逃避学校的监管。这样,一方面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学校无法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另一方面影响合作人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也给当事人的工作氛围造成不好的影响。二是由于横向经费管理制度缺位,导致管理过于宽松。学校提取管理费和代扣税金后,就不再过问和干涉,如何使用就是项目参与部门自己的事了。对支出内容虽有规定,但是缺少强约束规定,超范围支出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成本核算很不规范,无偿利用学校的水电、设备、试验场地和学校声誉、技术、品牌等而无人追究;科研成果放任自流,造成学校知识产权丧失或流失而无人问津;特别是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尤其严重。长期结题不结账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大多数高校担心将结题项目的结余资金进行分配,会挫伤科研人员争取横向经费的积极性,就采取长期挂账的形式任由项目组自行支配。这样对高校来说,承接了一个横向科研项目有无结余资金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根本无管理和效益可言。
(二)横向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比较严重
由于高校对科研经费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有的科研人员将争取到的横向科研经费挂靠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以与实际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财务部门并不监督其投入、运用、耗费和补偿的全过程。同时,科研主管部门只注重争取项目和收取管理费,而不注重经费的使用情况。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产的流失。
(三)横向科研经费在日常报销中存在违规现象
横向科研经费报销中违规的情况主要是指报销过程中票据存在“失真”和“偷梁换柱”的现象,多数体现为虚开招待费和劳务费,还有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往往把立项之前的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也有的是科研报销单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高校部分课题负责人乃至一些财务人员认为,横向科研经费是靠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只要财务报账手续过得去,个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这便使科研经费支出出现随意性。加之一些商家根据顾客要求任意变更发票中的商品名称、金额,到商场买衣服、家用电器,开具的却是购买复印纸、办公用品的发票,致使科研经费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横向科研成本核算难度较大
由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承担者大多从事教学工作,其工资和津贴大都计入教育事业费开支,其从事横向科研工作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资源都可以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资源共享,如科研所用房屋、仪器设备、图书、水、电,甚至部分科研材料等等。这些教学资源本身就是高校从事科研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财务管理角度来看,科研成本核算就比较困难。另外,科研工作者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不强的问题,认为科研人员争取的项目经费越多,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得越好,很少去考虑资金成本效益,这种只重成果不计成本的想法也是科研成本核算难的原因之一。
(五)高校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科研经费在经费管理上一直是以科研课题为基本核算单位,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课题组,仅在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登记,而财务部门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对科研设备的购置是否重复、利用是否合理并不清楚。科研资产验收入库手续也不严格,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多由科研人员保管使用,也不要求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从而造成学校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六)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配合不力
长期以来,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缺少沟通和协作,科研管理部门只注重多争项目,多争经费,多出成果。科研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对各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清楚。而财务部门又不熟悉科研工作,不了解科研进展情况,只是对费用进行简单的核算。这就形成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造成项目不能结题,结余经费长期挂账等情况,以致财务部门无法进行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
二、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推动高校参与市场竞争,多渠道筹集横向科研经费
开放高校,多渠道、多样化吸纳科研资金。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走出象牙塔,热心参与地方建设与服务,积极与工商企业合作,提高自身科技转化的能力,尤其要重视捐赠。同时,运用法律手段予以减税,鼓励企业向大学提供设备与经费支持。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时时更新的先进设备,将不断促进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接受多样化的捐赠,同时也要重视校友的作用,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努力争取来自国外的科研机构和人员的资助。
(二)科学管理,提升效率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我国应建立以直接资金(也就是以直接资助或签定合同的方式提供的资金)拨款为主体、以合同为纽带的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率。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把好“立项关”,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冗余环节,把科研人员从应付检查和报表中解脱出来;明确经费管理上的权责;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
理;健全和完善现有的体制,严格管理,改变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存在的短期,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标准,账目清晰,最大限度地克制有限的科研经费的浪费。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项目主持人以较大的自,以鼓励科研人员多争项目,多出效益,更好地进行科技服务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三)积极探索科研成本核算办法
目前,高校对科研课题的成本核算尚未有较好的管理模式。因此,应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的特点,引入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机制。核算要做到切实可行、简单方便。最简便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核定出符合实际的不同的管理费提取标准,管理费提取后直接记入科研项目成本,并直接冲减学校教育事业费的各项开支,而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管理费应直接由教育事业费列支。或是参照科研单位成本核算法,将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按照计人成本费用的方式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科研课题和项目进行归集,构成科研成本,而期间费用,即单位为科研活动发生的组织、管理等费用,因无法按某一具体核算对象归集,则区别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不再参与成本计算。
(四)加强高校科研固定资产的管理
将科研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学校整个资产管理范围,对于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亦应严格遵循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好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登记等手续。当科研人员变动或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要协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清理,办理资产变更手续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打破以往分项目购置科研设备的格局,形成各项目之间科研仪器设备的互通有无,防止科研设备的重复购置;要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率,尽可能实行与教学用设备的资源共享,避免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浪费,增强项目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校总体科研实力得到加强。
(五)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与沟通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科研管理和经费管理必须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能使科研经费的使用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才能使科研成果投入最小,产出最高、最佳,达到效益最大化。财务人员要了解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政策,与科研管理部门一道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承担起科研项目的前期投入与效益预测、中期管理、结余经费的清理等工作。从科研立项、资金到位开始,财务部门就要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密切配合。首先,财务人员可根据科研项目的合同、协议书等信息资料,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给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其次,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财务部门要对项目的经费支出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调整支出方向,保证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最后,当项目完成或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根据有关科研经费结余奖励办法,及时结清课题经费,做到结一题,清一题,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科研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六)加大专项审计力度,有重点、有选择地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机制 协同监管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应是一个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由里及外,由外到里的多部门、多主体高度协调,合作有序的科学系统。现行三级监管体制运行仍存在各级相互割裂、甚至相互对立;同级协作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科研腐败问题的遏制。本文通过梳理分析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深化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机制,保障高校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的概述
协同一词来自古希腊语Synergetics。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
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主要是指为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协调与之相关的各主体共同完成这一目标。各主体主要包括从事具体科学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从事科研活动基层管理的院系;实施项目管理的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经费核算管理的财务部门以及相关审计监察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采购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等。这些主体在协同监管过程中形成了监管与被监管,服务与被服务的有机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实效。
协同监管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各主体之间通过协调沟通、上下联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协作,共同实现高校科研经费有序监管,确保经费合理合法合规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现行科研经费三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协同不足主要因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校科研政策导向不够科学合理,看重眼前名利
近几年,高校评估、排名等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学校追求声誉有余,导致对严格科研经费管理态度暧昧,在管理上重数量、轻质量,重项目申请、轻过程管理。有些高校领导及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快速增长来之不易,管得过严可能会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科研经费虽然是提高科研能力的物质基础,但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制约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其监管理念与学校财务、审计等部门无法达成真正统一,因而选择相对粗放的管理模式,为监管留下隐患。
(二)项目负责人主观上防腐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开始。为提高立项几率,项目负责人(课题组)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集中于开展项目的研究意义论述、研究内容阐述以及研究路线设计,相对缺乏对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了解,一定程度上造成无知者无畏。项目批复后,甚至有部分负责人认为经费是自己争取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有部分负责人对项目被检查、被审计的概率存在侥幸心理,科研腐败带来不当得利的博弈心理助长了部其“道德风险”的滋生。这些都导致项目负责人与院系、与学校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产生对立,严重影响经费监管成效。
(三)科研管理部门职责不明边界不清,相互推诿形不成合力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人事等众多部门。随着近年国家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督查,为进一步落实法人责任,减少各部门相互推诿,加强协同,部分高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或类似组织。并专门成立由科研或财务部门负责人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对学校科研事务的具体协调。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部门之间的沟通融合,但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由于校长或分管校领导日常事务繁多,不可能频繁地组织各部门召开协调会;其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某部门负责人担任,因职务级别相同,其他部门配合度不高,难以走出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怪圈,协同效应不显著。
(四)高校科研经费院系监管初步建立,尚未真正发挥实效
这两年,随着国家若干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行为文件的出台,高校初步建立学校、院系、项目负责人三级监管体制,让院系参与管理有利于近距离跟踪项目,但由于人、财、物以及相关制度不到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院系抵触情绪强烈,严重制约了其监管实效的发挥。
三、努力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
为深化高校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切实发挥三级监管机制的协同效应,促进以科研、财务、审计及纪检监察等部门为代表的学校、院系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等众多利益主体强化信息沟通和有效配合,避免在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缺位”和“缺失”,着力解决前述问题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必须的。
第一,转变观念,塑造正确的科研文化,为深化科研经费协同监管奠定意识基础。
高校科研文化是高校科研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团队精神、制度规范、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提升和凝炼,其对科研经费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科研导向与科研管理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高校必须清醒认识到科研文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果断摒弃重评估、重排名、片面追求学校声誉,在科研文化上重数量、轻质量,重项目申请、轻经费管理的错误观念,坚持内涵发展、质量优先的科研可持续发展道路。为科研人员潜心科研、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学校科研经费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目标,加强协同监管奠定坚实的意识基础。
第二,信息公开结合宣传培训,促进项目负责人发挥“同业监管”优势,自觉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协同。
一方面,高校应坚持科研项目及经费使用信息校内公开,利用科研同行之间相互了解的特点,发挥“同业监管”优势。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注重科技政策宣传与警示教育开展的结合,在宣传合理、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提高负责人国有资产意识、财务监督意识、预算管理意识以及法律法规意识的同时,注重运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充分发挥反面教材的威慑力,提高科研人员的“红线”意识,牢筑科研腐败的思想防线,有效降低科研人员对学校强化科研管理举措的对立情绪,促进其自觉加强与院系及学校相关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
第三,落实基础保障条件,充分调动院系加强科研经费监管的积极性。
院系作为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较学校各行政部门对项目负责人、科研活动和学科特性更为了解,更适合近距离监督。为调动院系积极性,一方面,高校要从人力、财力上加大对院系的支持,如配置院系科研财务主管、设立院系科研监管专项经费、提高院系在科研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的比例等等。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院系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并建立定期交流反馈机制。院系作为科研经费监管的新生力量,相对缺乏对国家政策、经费管理关键环节以及监管重点的了解。各部门应从自身业务出发,梳理总结经验教训,加强与院系的交流反馈。此外,高校应完善院系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首先,要推进院系惩防体系建设。在设立党委的院系增设纪委,要求院级纪委协助学院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其次,要完善考评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对积极配合学校管理,不出事故的院系给予适当奖励;对不落实学校要求,出现违法违纪案件的院系,降低其科研管理费比例,并在校内公开,引导院系加强与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切实发挥科研经费监管职责。
第四,充分发挥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牵头引领作用,提升管理层次。
为加强科研、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有效沟通、通力协作,高校在成立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类似组织的基础上,应专门设立相应办公室,并由学校总会计师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便于统筹协调各部门负责人。同时,为进一步减少相互推诿,提高各部门积极性,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制定相应规章,加强对各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岗位问责。
第五,建设科研协同管理信息支撑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信息网络平台和监管系统。
高校应建立大科研服务管理系统,整合人事、科研、财务、设备采购等相关科研信息,如项目名称、立项部门、实施期限、协作单位、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经费预算等立项信息;经费拨付、合同管理、项目经费使用与核算、设备管理等过程信息以及标志性成果、项目审计验收意见等结题验收信息,加强科研数据共享与实施融通,让涉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各责任主体随时掌握科研经费的相关情况,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科研经费协同监管。
参考文献:
[1]卢黎.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探析[J].会计师,2014,(13):76-77
(一)预算单位对拨款资金的控制权转变为对拨款指标的计划使用权 财政资金拨付程序由层层拨付转变为货物、服务、工程等实际支付时由财政直接支付给货物、服务、工程的供应单位,减少了预算资金的流经环节,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预算单位对资金的调度管理转变为对预算指标的支付安排管理。
(二)促使预算单位预算管理向科学精细化迈进 国库集中支付遵循“指标控制计划,计划控制支付”的原则,根据各预算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将资金直接划拨给收款人。从而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流向、流量的全程监控,在源头上实施监督,有效地增强了执行预算的规范性,维护了预算的严肃性,硬化了预算的约束力。预算单位要确保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必须朝着科学精细化的方向促进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三)促使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促使预算单位进一步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完善管理机制,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措施,加强对经费管理的过程控制,提高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速度快,思想认识、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措施转变不到位 由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分离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后跟踪项目进展、项目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工作中侧重的是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到位经费的多少以及成果的鉴定,忽视了经费预算及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及效益性。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只重视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真实,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及财务制度要求,轻视支出内容是否符合项目预算。部分科研工作者由于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申请下来的属于个人经费,经费开支相对随意。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可使用期限较短 具体表现在:一是科研经费的可使用时间同科研的研究期限不同步。受各方面影响,财政部门目前尚无法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设置个性的使用期间,而是将其视同一般专项经费统一按2年设置使用期限,超期余额收回用于平衡财政收支,而科研工作期限根据计划可能超过2年,科研项目研究期限可能超出经费使用期。二是拨款时间滞后而用款环节较长。一般专项财政拨款都在人大会议之后开始划拨,高校收到科研经费拨款指标一般都到5月份以后,甚至可能在12月底才收到科研经费指标,拨款时滞较长。同时,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校需要使用科研拨款,一般支出必须先向财政部门报批用款计划,经审核同意后,方可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直接向商品和劳务供应方支付款项,或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款项下拨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而涉及需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和工程的购置必须先经过采购预算的追加、建议书的编报、合同备案等环节,增加了会计核算环节,延迟了付款时间。
(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 科研经费预算一旦审批通过,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预算编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不仅要熟悉相关课题,还需要具备财务和科研管理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要是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编制预算,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大多数课题负责人缺乏财务预算编制的知识,根据个人的意愿进行经费划分,并没有进行正确的经费预算,造成编制的项目预算不全面、不完整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批复的预算无法执行,申请调整预算,如果缺乏充足的理由,未获批准,课题负责人只能按批复的预算执行。
(四)科研经费结算难度加大、账务调整范围缩小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科研拨款直接拨入高校资金账户,学校提取的管理费及各内部单位在为科研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费用结算可在高校财务核算系统通过经费指标相互划转等方式实现内部结算。由于财务核算系统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分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务核算系统中反应的内部结算及账务调整将不会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中反应。而财政对于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是专款专用,且财政资金不得转入学校零余额账户外的其他资金账户。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给科研经费的内部正常结算增加了困难。
(五)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 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许多人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归课题组所有,课题组负责人没有对经费使用进行总体评估,通常是“想到哪花到哪”,没有整体规划。由于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管理缺乏经验,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甚至最后没有足够的经费来完成计划研究内容。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项目的进行程度,无法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将经费的使用进度和项目的进度相结合控制,也无法按照预算来控制支出,这也是造成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六)科研经费将被强制结账 科研经费净结余应上交拨款单位,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前,在实际经费管理中除结余实在较多外,结余经费基本上都由单位留用,科研经费结题后单位为项目负责人设立预研基金用于支持各类后续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将对于超期的科研经费指标收回,学校无法继续用于支持后续科研项目的研究。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加强对策
(一)理顺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课题组之间的关系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项目主持人要各负其责,不但要做好本职能范围内的工作,还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经费管理部门不仅要负责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还必须从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角度为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提供建议和指导,提高科研预算水平,以科学的态度把好预算关,指导、监督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通知书(任务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规范、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审核、监督工作,协助项目负责人及时向项目下达部门做好预算调整工作等。
(二)及时下达科研经费指标、做好用款计划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科研经费的可支配期限缩短,学校各部门必须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内部流转时间。(1)财务部门及时关注国库经费指标下达,并通知科研管理部门。(2)科研管理部门及早关注项目立项情况,项目公示时就要同项目负责人商定科研立项的合同细节,项目涉及政府采购内容的,要求项目负责人做好货物、服务采购的准备工作,以便经费下达后及时向财务部门下达科研项目立项通知单。(3)财务部门及时做好经费立项,并根据项目预算申报用款计划,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采购计划,追加采购预算,通知采购部门及时实施采购。(4)项目负责人要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实施及研究工作,最大程度限度地减少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采购等政策法规给科研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指导协助项目申报人员做好预算 具体表现在:
(1)科学理解科研预算科目的内涵。纵向科研经费的类型较多,按经费来源不同分,目前高校的纵向科研课题主要包括:国家863计划、支撑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人文社科项目;地方下达的科研经费,以浙江省在杭州高校来为例有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基金、浙江省规划办项目、浙江省社科联项目、杭州市规划办项目等。不同类型的项目预算科目不同,即使同一类项目各预算科目支出范围也可能有交叉的情况。如测试化验加工费,国家计划项目和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均单独设置了一个预算科目,国家自然基金是将其列入测试/计算/分析费,浙江省基金是将其归类为信息费。而又有资料费和印刷文具费预算科目均包含复印、打印费的情况,因此各方人员对预算科目开支内容的理解难免不一致,因此,财务部门需要认真领会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内涵,对于有不同理解的预算科目需及时及经费来源部门加强沟通,以达到正确认识。
(2)做好预算编制的宣传培训工作。目前项目申报工作基本上都是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财务部门在此过程一般都不参与,项目申报人注重项目的研究内容而忽视了经费预算。特别是随着近年来高校的大发展,高校新进教师较多,他们缺乏项目申报及后续经费管理、使用经验,手头上在研项目少,经费开支调整余地少,给项目经费决算带来较大困难。而有相关经验的项目负责人,相对有经验但已习惯了经费支出后,决算时再进行账务调整,然后这些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带来的新变化。因此,为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执行性,财务部门必须在正确理解各类科研项目预算科目的内涵基础上,认真总结前期科研经费核算、决算等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不足,将工作重心前移,在项目申报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要求科研管理部门按预算要求审核经费预算。
(3)财务人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重大科研项目金额大,研究任务多,发生的经济业务也相应较多,预算编制难度大,财务人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不仅有利于预算的准确可行性,也有利于财务人员提前了解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合理指导各项经济业务的有序顺利的开展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合理安排科研管理费开支,减少校内结算 根据教财(2005)11 号文件第五条规定“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因此合理安排使用该项经费,确保该项指标不会在国库系统产生结余,同时又方便操作和计量,建议学校在安排预算时将该项经费用于水电费等方面支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考虑:由于目前各单位同供电、供水单位签订委托收款业务,财政允许凭水电费托收单将相关经费拨入单位关联账户;科研的确需发生相关的水电支出,符合科研经费管理法规及政策;在国库支付系统申报的水电费用款计划一般不会同其他支出混合使用,容易控制支付金额;一般单位所支付的水电费大于纳入国库支付的科研经费所提取的管理费。
(五)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经费支出的过程控制 主要表现在:(1)要做到“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系统必须在财务核算与国库支付系统间建立关联,以方便核算人员在国库系统找到正确的经费指标进行支付。(2)增强预决算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经费来源所设定的预算科目设立控制模板,为科研经费项目指定对应的模板。二是建立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关联关系,对于同一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可能包括多项预算科目的,为此相关会计科目就应设立明细科目分开核算,尽可能减少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间的交叉关系。三是严格执行预算,对于核算过程发现的不符合预算的开支严格控制不予开支,对于确实因研究需要而改变的开支,要求项目负责人向主管部门进行预算调整,并按报批调整后的预算执行。(3)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期限的控制及预警工作。按时使用科研经费是经费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财政以会计年度来介定经费的可使用期限,作为经费管理部门必须明确告之项目负责人经费使用的截止期限,定期提醒负责人所负责经费的剩余使用期及相关经费余额,敦促经费负责人合理安排经费支付计划,防止因疏忽导致结余经费被收回。(4)加强科研经费中采购指标的控制。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采购结余将被财政收回,如果对采购指标不加以控制,采购结余将有被项目负责人挪作他用的风险,因此财务部门必须按确认书金额冻结或转出可使用经费指标,根据实际合同金额返还可用指标,以有效防止采购结余被挪用风险。(5)实现科研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共享。建立校园内部科研经费使用情况查询系统,方便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能通过网络实时了解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结合项目研究进度,合理有序安排剩余经费的使用。
(六)及时做好课题经费的结账工作 修订学校有关科研项目结余地费的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结余经费原渠道收回的制度。及时核对科研经费在国库支付系统的支付及收回情况,相应核减财务系统中科研项目可使用指标,并冻结项目经费,确保不得发生除冲销暂付款及已生成确认书的采购尾款支付外经济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