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规划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收藏品;多元化;形象规划
博物馆以其独特的资源特征理所当然的成为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可以被看做一本包含万象的百科全书,以其悠久的收藏品和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逐渐形成一处更高层次的文化景观,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具知识力以及文化内涵的强大推动力。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旅游享受的同时,更多的关注放在自己在旅游中的所学所得,那么,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同时也借助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品味,也为旅游业的扩大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比拟的力量。应该怎样开发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使得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产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完善和详尽的说明。
一、 开发中应以保护收藏品为前提,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博物馆在传播文化知识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基本功能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是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之一,因此,进行藏品的保护措施是开发过程中必须做到的方面。博物馆的收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其他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首先要保存收藏品的本来面貌,并且分析它的科学文化价值,为充分利用藏品、实现目标作铺垫;其次,要根据藏品保护对环境的要求进行藏品的展示方式和陈列,合理安排在可接受范围内游客的数量,在藏品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旅游;还有,在游客的参观游览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游客了解藏品相关的知识背景,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得旅游者在欣赏中有所得、有所悟。在实行“禁止拍照、摄像”等保护措施时,要适当的对一些一般藏品取消此禁令,从而给予在观赏中的游客以亲切感和更大的吸引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总之,博物馆旅游开发项目中以保护藏品为前提,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获得长足发展空间的先决条件。 二、 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类型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设施设计要实现休闲功能。要使得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的开发适应文化旅游的需求,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层次方面的需要,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候,要注重主题类型的多元化,注重结合时展过程中的产物去开展文化旅游,才能更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肯定。在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时,可以考虑结合人们感兴趣的自然、人文、军事、艺术、时事等主题进行一定的规划和安排,让不同的主题给人们深刻的文化体验,在观赏中感悟人生价值等。与此同时,博物馆是人们非常渴望和喜欢去的文化旅游和休闲之地,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要增加对休闲功能的注重,使得旅游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一种类似社交性以及娱乐性的体验,比如,可以通过模仿迪斯尼乐园的形式,在馆内比较开阔的地域提供赋予学习性、娱乐性的有奖问答、文化趣味小游戏等互动项目,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和扩大客源,更重要的是让旅游者在观赏和参与中获得了很多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充实了博物馆文化旅游的意义。当然,每一个城市博物馆的旅游项目开发的主题是要因地制宜的,不能纯粹效仿更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加强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设计和旅游宣传,提升博物馆影响力和文化氛围。所谓的形象规划被赋予两层含义,即构建旅游景点品牌的总体理念和总体理念指导下的视觉设计工作,在进行城市博物馆旅游项目开发时,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博物馆的品牌形象的打造,以提高其在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构建时,从吸引观众、引起观众情感共鸣方向入手,使得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点的总体情况产生清晰、明了的印象和认识,同时要根据博物馆的特色和精华进行有针对性、具体性的描述,增强其在旅游者选择中的着重点。再者,对博物馆的服务、设施等名称和标志进行鲜明合理的视觉设计,通过图片、索引、口号、标题等形式将博物馆观赏点的可视资源进行符合市场需求的系统化、符号化的视觉设计,从而不仅起到了宣传的效果,也符合了大众口味。当然,在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宣传工作之时,要注重博物馆文化旅游行业与当地政府互动、参观点自身与社会互动等宣传推广计划,从而形成强有力地宣传体系,构建和谐的文化市场服务平台。注重城市博物馆旅游品牌形象规划以及宣传工作,对于提升博物馆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城市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取得有力竞争地位的法宝。
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博物馆旅游日益成为人们所青睐和追捧的文化旅游的首选,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博物馆最系统、最生动地展示了不同的灿烂文化。民族风情、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因此,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博物馆旅游项目的开发,为文化旅游注入新鲜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博物馆与旅游》[J].中国博物馆,2004年
关键词:建筑文化;再生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省,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村落------晋城司徒村。这里一个钢铁废墟已经被废弃了5年之久,它和司徒村清朝建造的民居一样即将被拆掉,曾经兴隆一时的建材市场也只好冷清的矗立在那里,静静地,静静地......直到有一天它是这般幸运的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机会。毗邻的晋城生态园要扩建以晋城民俗文化为内涵,餐饮文化为载体的饮食博物馆,这座钢铁废墟激发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有幸被重新诠释生命!
1.改造可能性:民俗饮食博物馆位于晋城生态园区内,为营造良好的人为生态环境,需要建筑内部四季如春的小气候特点,单层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的内部景观体量是十分可观的,空间网架结构体系所创造的无柱大空间也是极大的优势。网架的玻璃面板可以有效的采光、保温,引入适量水体以后,内部的温度与湿度将更加适合各种绿化植被的生长,这些景观绿化将为民俗文化饮食博物馆注入生机。
2.改造设计原则:规划布局、建筑空间、废弃材料的升华与再利用。
规划布局:整体规划设计布局借鉴《周礼考工记》的典型思想。“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注重强调“城”的概念保持街巷的交通肌理特征。把“城”、“院”、“街巷”缩微到一个建筑环境内部,别具创新。
( 图1规划概念设计图)
建筑空间:饮食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延续山西民居传统的院落模式,以“院落”为基础单元,组件饮食中心内的14个功能区块,保证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
废弃材料的升华与再利用:始建于清朝的步伐民居,经过历时遗迹的综合评估后,个别损坏严重的已经失去了保护的价值。民居拆除后的绝大部分材料内仍然沉淀着厚重的历时文化,将被重新利用在建筑装饰外墙和景观小品中,继续散发出历史的魅力。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部,北石店镇司徒村内,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司徒村划入晋城新区规划范围,原村址部分用地划为生态园建设用地。项目原为村内的建材市场用房,占地面积12000平方,位置正处生态园整体规划的中部。原始为空间网架钢结构,结构稳定,具备继续使用的条件。
二.建筑特点
建筑空间继承了山西民居的院落特点,按照功能分区区划出大小共14个小院子,这些院子被定义为缩微的“城”。其中的交通以城的规划理念为指导,棋盘式划分,中间是一个大型的内部庭院,也是整个建筑中的景观展示中心,以这个大的庭院成对称布置。在二层部分通过连廊把需要连接的部分联系起来,三层则是一个巨大的屋顶景观平台,所有的建筑组团都罩在大的空间网架下。外部空间亦为内部空间,内部空间也嵌套着外部空间的特点。
三.景观设计
民俗文化饮食博物馆以承办传统主题式婚礼为主要内容,借此民间婚庆仪式宣传晋城传统民俗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文化、醋文化、戏曲文化、服饰文化等形式多样的内容。景观庭院可以作为民俗文化义工有效的载体,可以通过各种景观设计手法烘( 图3景观概念设计图)
( 图4内部中心景观透视图)
托文化内涵。文化图腾柱、浮雕、景观墙、水体、亭榭加之周围独具山西民居味道的建筑造型和废旧建筑材料的创新性运用,把民俗文化的内涵具体话,让人更深刻、更具体的理解。
四.细部节点设计
4.1.入口设计:民俗饮食博物馆入口大门以内外镜像的方式设计而成,力求让内部景观环境和外部自然景观的关系在秋冬季节产生鲜明的对比,而在春夏之际又可以浑然一体。入口设置在大片
( 图5入口设计概念图)
玻璃幕墙上,坡屋面的材质也选用玻璃,一改传统瓦屋面的厚重感,增加了几分现代感。整个入口虚实对比明确,传统与现状碰撞出的设计感让人耳目一新。
4.2.建筑外立面设计:民俗饮食博物馆外立面延续晋陕宅院的特点,开窗洞口较小,外挑阳台采用传统建筑造型方式,阴影关系明确,
( 图6主立面透视图)
西湖文化广场地处杭州市中心,位于武林广场运河北侧,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约14.9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173米。作为浙江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航空母舰”式设施,西湖文化广场概算总投资达22亿元。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西湖文化广场分为10个功能区块。建成之后,这里将具备文化、艺术、娱乐、影视、传播、会展、办公以及商业等多种功能。
笔者从省文化部门获悉,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同类博物馆建设和运行的实践经验,综合国内自然博物馆的现状及该馆已有基础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目标设定为:具有先进理念,富有浙江特色,国内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其功能定位是: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
一条可穿越137亿年时光、畅游宇宙空间的“时空隧道”,大型复原场景中的5000多件展品,配了剧场影像、灯光音效和多媒体解说,浙江自然博物馆一开放就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热烈追捧,开放首日参观人数达到1万人次。为了观众的安全,馆内已经限控人数,但每天参观者还是排着长队。
省自然博物馆前身为1929年创办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2009年7月28日率先免费开放的省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西湖文化广场B区,面积约2.6万平方米。现有馆藏标本近13万件,记录地球的生命历程,并用有趣的互动装置揭示奇异的自然奥秘。
开馆首展举办了“恐龙大展”。在恐龙世界,动感的恐龙展品融入复原恐龙时代的环境,营造出了逼真的氛围。伴随着阵阵恐怖的吼叫声,一条壮硕的永川龙从大树背后缓缓探出头颈,边上还有摆着尾巴、扭动长脖子的雷龙相伴。一队正在全神贯注观看的富阳学生立即发出了欢叫声。
二楼为“地球生命故事”陈列和“人与自然油画”展览,三楼为“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和“绿色浙江”陈列。在生物世界里,大型实物标本集中成了动植物园,热带雨林、红树林湿地、南海珊瑚礁,巨大的生物墙上布满琳琅满目的动植物,仿佛为观众打开了一本立体生动的生物大百科全书。
展品从原馆的2000多件增加到了5000多件,三分之二是全新亮相。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大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世界早期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世人瞩目,其保护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郑州商城遗址发现60年来,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探索遗址保护模式,走出了一条在城市中心区保护大遗址之路,使郑州商城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处于全国前列。
一、蹒跚起步——全面考古发掘阶段的遗址保护(1950——1983年)
在被动保护阶段,文物工作者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工作方针,郑州商城遗址完成了“四有”等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树立了永久保护标志,建立记录档案,建立了文物保护组织。为了保护城垣遗址及其历史风貌,1961年7月,原郑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郑州商代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城垣内外10米为保护区,划出城垣重点保护地段。并对沿城单位颁发保护商城委托书,依靠沿城垣各单位保护郑州商城。1962年,郑州市文物工作组合并到郑州市文物陈列馆(郑州市博物馆的前身),商城遗址保护工作由郑州市文物陈列馆负责。1962年10月,为保护东城垣白家庄段,郑州市拨款给紫荆山公园以砌筑围墙,将该段城垣纳入公园管理。为了加强遗址整体保护,1975年5月,原河南省革委会文化局《关于郑州商代遗址保护范围的通告》,规定重点保护区为四面城垣及城垣内外20米及商城东北部宫殿区,一般保护区为商城内外的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墓葬区。郑州市博物馆制作水泥保护标志17个,立于城垣区与宫殿区。1980年4月,郑州市《关于加强郑州商代城址保护工作的通告》。随后,郑州市管城区了《关于加强向阳区(管城区)所属郑州商代遗址保护工作的通告》,完善了重点保护区内房屋维修管理办法,对缓解文物保护与保护区人民生产、生活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二、积极探索——编制《郑州商代遗址保护规划》(1984-2000)
这一时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郑州商城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遗址保护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与传统保护理念与模式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郑州商城现状,不断更新遗址保护理念,科学编制《郑州商代遗址保护规划》,初步勾勒了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的蓝图。
探索综合展示商城考古和遗址的方式,实现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1995年5月,原郑州市文化局召开郑州商文化博物苑论证会(暂定名“隞都园”),博物苑拟建在郑州商城东南城垣内建设控制地带内。至2001年,郑州商城城垣遗址公园东半部(紫荆山路以东)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
三、初露端倪——编制《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2001-2005)
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成功实践了窖藏坑回填保护、遗址公园、考古发掘现场陈列室展示等模式。但随着遗址特别是大遗址保护理念的发展,原来的规划已不能适应郑州商城大遗址保护的实际,必须吸收借鉴各地大遗址保护的实践经验,制定《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描绘郑州商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面貌。
制定《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并纳入郑州市城市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计划,使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统筹协调,才能实现郑州商城遗址价值的完整保护。2005年2月,在前期各层级规划基础上,形成《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规划》通过规划理念、规划定位、展示方法、景观布局等,较完整勾勒出郑州商城整体布局与风貌。
为充分发挥文物建筑、历史街区对提升历史城区整体价值的重要作用,2004年2月,郑州市实施城隍庙文庙古建维修与恢复建设工程,城隍庙、文庙文物建筑本体及其背景环境得以保护恢复,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对不合理占压遗址的地上物实施拆迁。2001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东大街两侧建成了2.2万平方米的商都文化广场。2001年至2003年,开展对商城东城垣本体的保护工作,在试点工程基础上对东城垣进行加固保护等。2003年作为市政绿地系统一部分,对南城垣西段南大街两侧进行了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并复建了一段城垣。
建设郑州商城专题博物馆,展示商都厚重文化。2003年3月、7月,郑州市分别举办了“商都博物苑规划设计研讨会”与“商都博物苑规划设计论证会”,与会专家就商都博物苑规划理念、设计定位、表现手段等达成共识。
据统计,1991年至2005年,拆除商城保护范围内建筑1.5万平方米,建设景区8处,绿化遗址公园3.6万平方米,有效保护东、南地上城垣1.8公里。这些保护模式的尝试及遗址公园的建设,为遗址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种各自为营的分散保护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无法显现郑州商城遗址的巨大规模与价值,影响遗址保护的整体展示效果。
四、水到渠成——编制《郑州商都遗址保护规划》及《郑州商代都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2006——2012)
为了适应大遗址保护的形势,针对郑州商城遗址的特点,丰富和发展《郑州商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郑州商都遗址保护规划》及《郑州商代都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至此,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定型。
2006年5月,郑州市启动郑州商城遗址一期东、南城垣遗址大遗址保护项目,跳出“被动保护”的窠臼,走向“文物保护、弘扬文化、促进发展、改善民生”。2008年委托清华大学编制《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历经多次专家论证,201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该规划。
2010年10月,郑州商城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2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之一。2010至2012年,郑州商城南城垣覆土加固维修项目与东城垣东城门段节点复原展示项目完成。郑州商城南城垣覆土加固维修项目拆除占压南城垣西段遗址本体和保护范围内建筑5.5万多平方米,覆土加固城垣1000余米。郑州商城西南城垣遗址公园的建成,标志着商城地上城垣被违章建筑占压状况的结束。2011年,郑州市政府出资2亿元,回购已经拍卖的老省博物馆商住用地,变更成文物保护和园林用地,建设保护棚就地保护展示北城垣地下城垣遗存。至此,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懈努力,郑州商城城垣遗址公园的围合形态基本形成。2012年 6月,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举行奠基仪式。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商汤所建“亳”都,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王朝都城遗址。郑州商城遗址也成为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都之一的主要支撑内容。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郑州市将现一座“让遗址公园般美丽,让公园遗址般厚重”3平方公里的环状中央遗址公园,它将成为世界城市群中唯一具有3600年历史的活化石。
参考文献:
【关键字】 类CAZ理念;文博产业;创意置业; 规划;建筑
类CAZ理念:
CAZ(Central Activity Zone)直译为中央活力区,该名词最早出现于《大伦敦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2000-2004年编制)。从形式与功能来看中央活力区(CAZ)更像是是中央商务区(CBD)模式的扩展和延伸。
自21世纪以来,包括张庭伟、何艳、谢小攀在内的国内大量建筑师与学者都对这一理念进行过自己的理解与定义。国外建筑师与学者则更加侧重对于CAZ模式实践的研究,即用 “CAZ概念”替代传统的“CBD模式”,实现“CBD模式”的现代化转型。国外对此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土地多元化使用和功能多样性配置这两方面,同时尽量解决多功能不同属性单体在一定物质空间内集聚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对于中央活力区的定义、空间组织、形态、规模大小等基础理论在学术上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可以将其特点进行概括:
1)同一物质空间内配置多种功能设施;
2)多种主要功能设施集中布置,形成中央活力区;
3)空间布局围绕中央活动区,并配置多级公共服务体系;
4)结构上有序开发、合理扩展。
“类CAZ概念”为首次提出,其保留传统CAZ模式对多功能配置,重点功能集中的模式。区别在于:1)类CAZ从使用范围上不局限于大都市,可广泛运用于包括中小型城镇,甚至县城在内的各级行政区划;2)强化主导功能配置密度,形成聚集活力效应,周边配置强调有效、灵活;3)更注重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打造。
文博创意置业园的定义:
理解 创意置业,就要首先明白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概念源于英语Creative Industries或者Creative Economy,在英国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的定义为:“创意产业是指从个人创造力、技能或者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而创造价值并产生就业机会的活动。”置业则是指购置、租赁房产或土地进行居住、开发或者生产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综合以上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对创意置业进行明确的定义:利用购置、租赁的房产或土地进行创造或知识产权开发而创造价值与就业机会的活动。创意置业园是给这些活动提供场地及综合的场所。
文博创意置业园将在此进行的活动限定于与文化、艺术、博览、鉴定相关的范围内。文博创意置业园主要针对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文化、艺术、博览与鉴定爱好者,或在文博、艺术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由创作,相互交流的空间与平台。
类CAZ理念下的文博创意置业园规划要素:
1)功能分区与配置:将与文博产业相关的功能设施成聚落式布置,并以此为活力点配置相关产业与功能设施;
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成体系建立,具备有效、灵活的特点;
3)建筑设计策略:保证功能与空间合理性的同时,根据地域及文博产业特点,体现地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
4)景观要素:保证绿地景观合理配比,景观要素尽量多元化,整体协调统一,通过景观进一步体现中央区核心地位;
5)道路系统:道路系统安排有序、主次分明,通过交通网络的合理布置加强功能联系。
案例选取原则:
地域界定原则:该项目研究对象处于河南省中牟县以北22.1公里,距开封市区36.1公里,距郑州市区60.5公里,属郑汴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发展潜力巨大,该区域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已具备相当规模,可与规划项目形成联动,促进其良性运转。开封为“七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文博及旅游产业基础雄厚。而郑州为河南省省会政治、经济实力明显。
时间界定原则:该规划设计完成于2013年,距今时间短,更加符合现今发展政策,借鉴意义大。
基地及周边现状:
宏观现状:该项目地处中牟县以北22.1公里,距郑州市区60.5公里,而郑州是全国唯一普通铁路与高速铁路“双十字”中心,又是河南省的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优势明显。距开封市区36.1公里,开封作为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文博、艺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自身特点使其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文博爱好者与游客。该项目正处于这两座重要城市之间,且根据规划,“郑汴一体”将于2020年完成,届时此处的交通与周边配套将更加完善与便利。
中观现状:基地南侧紧邻雁鸣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资源丰富,在提升周边整体环境质量的同时,每年吸引众多游客至此休闲,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可有效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基地东侧与雁鸣大道隔路相望的是在建中牟国家农业公园,该公园已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占地7073亩,主要规划与农业相关的创意园与高科技示范园,也是该地一处重要的生态与经济增长点。西侧有一已建成高尔夫球俱乐部,该俱乐部拥有良好的原生态风貌,保留地区丘陵、林地与湖泊等自然资源。基地周边现状特点:1)自然景观良好,水资源丰富;2)已有多种景区、示范区、度假区吸引大量人流,有效促进周边配套设施的加快建设;3)紧邻该地主干道与连霍高速出入通便利。
微观现状:1)用地范围内平均标高比周边已形成道路标高低约两米;2)基地内部规划前为鱼塘聚集地区,水资源丰富,且雁鸣湖可持续提供水源,有利于项目规划水景;3)基地由环湖路(城市次级道路)等分为南北两部分,有利于分区规划。
功能分区与配置:
以环湖路为界,整个园区被等分为南北两区:1)北区为博物馆苑区(红线内用地面积224亩),主要规划“十五馆”、“九坊街”、商业街、配套设施及景观带(表一)。2)南区为创意置业区(红线内用地面积232亩),规划建设创意工作区、创意置业去、创意商务街(表二)。
表一:
博物馆苑区功能配置表
№ “十五馆” “九坊街” 主要配套设施
1 古代陶瓷博物馆 乐坊 媒体互动综合馆
2 雕刻石像博物馆 食坊 综合服务楼
3 古代家具博物馆 茶坊 接待中心
4 历史文献博物馆 酒坊 研究交流中心
5 书画博物馆 艺坊
6 民俗博物馆 绣坊
7 农耕文化博物馆 画坊
8 玉器博物馆 工坊
9 铜镜博物馆 书坊
10 青铜器博物馆
11 紫砂壶博物馆
12 古代建筑博物馆
13 汉画像石博物馆
14 墓志铭博物馆
15 佛教博物馆
表二:
创意置业区功能配置表
№ 功能分区名称 备注
1 文博艺术创意置业区 供有创新能力的文化、艺术、博览与鉴定爱好者在此置业
2 名人名家创意工作区 供文博、艺术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在此置业
3 自助式度假客栈区 提供给游客临时租用
4 创意商务街
5 配套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可分为:一般设施、交通设施、营业性设施。其中:1)一般设施包括:公共厕所、邮政服务处、安保系统、垃圾收集点、饮水台、标识引导牌、公用电话、残疾人设施、咨询处、可回收系统;2)交通设施包括:公交车站、机动车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3)营业性设施:餐饮、商店等。
公共服务型设施的分布原则为:1)覆盖整个博物馆苑与置业园区,保证每个设施服务半径合理;2)多点设置,每组设施得以有效利用;3)标识清晰。
建筑设计策略:
结构策略:传统宋式结构运用于现代建筑形态的的设计手法,将其定义为“宋式新构”。作为宋式建筑原型的主要建筑结构包括叉手结构和柱梧结构,中原博物馆苑北区的博物馆建筑大多将这些形式运用于现代建筑形体上,所以他们也是典型的宋式新构建筑。
建筑布局策略:北区的博物馆苑规划的基本原则为“先进、合理、适用”,并兼顾长期发展需要进行用地预留。该规划方案无论北区还是南区从空间组织方面都以组团模式进行布局。
内部空间策略:注重光环境营造,空间光环境的营造直接影响观览心理,能有效体现博物馆品质与特色。
外部形态策略:依据具有传统意境的总体景观形构,以屋面形态要素手段形成四种相关的建筑形态类型:1)宋氏新构形态;2)民居变形形态;3)山地建筑形态; 4)斜屋面形态。
防护策略:“十防”― 防火、防震、防盗、防潮、防雷、防光、防干、防污染、防虫菌、防尘。
集合式创意办公单位:创置业区建筑形式主要采用“Studio(工作室)”建筑形式作为创意置业区的主要建筑形式,即创意工作与生活相融合,是现代创意空间的主要类型之一。该区域内共有四种类型的办公单位:1)四合院类型;2)双联单位类型;3)联排单位类型;4)叠联单位类型。
景观要素:
水体景观要素:分为池面水系、溪流水系、支渠水系三种类型,体现苑内水系分布的多样性,增加游园趣味,北区以莲池为中心,溪流萦绕东西,用山体相容,相映成趣;南区水网纵横交错,构成滨水,河滩建筑形式营造一种犹如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
绿化景观要素:分为山体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绿化三个体系,使绿化率最大化,选用千株稀有树种,提升园区绿化观赏品质。在绿化层次方面强调艺术配置,提供各种绿色活动场所,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
建筑构件景观要素:设置亭、廊、桥、阙柱、t望塔等具有传统意向的景观设施,成为塑造特定情境的景观要素。
景观视线:整个中原博物馆苑区内视线设两种视角:广角与窄角。广角空间开阔,视野范围较广;窄角空间呈线性,容易形成聚焦点,各个视角相互联系,共同构成景区内多角度视线。
景观情境:城市不断发展使环境变得日益拥挤和喧嚣,世俗环境的压力,不断破坏人们内心追求美好家园的梦想,追求都市时尚的心情和渴望诗意居住的矛盾不断深化,本苑以此为着眼点,通过别有禅意的山水景观意境的营造,形成一种不失城市活力而又远离喧嚣的“城市疏离情境”。
景观策略:自然景观绿色设计,适地适树,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乔木结合灌木、藤本、水生职务、花卉和地被,营造多种空间形式及季相的植物景象。
人工景观设施设计:环卫设施造型新颖,简洁大方,截取整体风貌特征加以装饰;景观小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识别性和认知感强;照明灯具造型丰富,光色多样,与环境和谐相生,能够达到绿色照明要求。
景观家具:色彩以深棕色、红砖、朱红色、青灰色为主;风格以古典式风格为主,配以西式风格,与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造型简洁大方,实用美观,还原生活场景,独具地方特色,富有趣味。
夜间照明:利用灯光将场地照明对象的景观加以重塑,使其有机结合为一个和谐协调、优美壮观并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表现该地块的夜间形象。商业街景观照明照度适中、层次分明,营造若干高亮点,烘托商业街的气氛,展现城市生机与活力;采用尺度合适、造型美观的步道灯与庭院灯进行商业街区的整体照明,在提供良好的功能性照明的同时,有效兼顾商业街的景观效果;加强店铺橱窗内透光照明,建议采用橱窗顶部投光形式,采用暖色光。道路名称标牌给予一定照度,加强道路可识别性,采用灯箱照明方式;较小面积区域可将草坪灯与庭院灯结合,给人为活动创造舒适的照明环境;较大面积区域采用高杆灯,提供整体的照明环境,再辅以庭院灯等照明形式给予局部照明。
道路系统:
规划方案采用人车分流,在景观游览区尽量减少车行流线,同时人行流线又分为1)人车共存流线,2)院落步行流线,3)景观步行流线,4)街巷步行流线四类。
类CAZ理念功能模式的构建:
本项目引入“类CAZ”模式是支撑博物馆产业优化的关键。力图形成雁鸣湖景区类CAZ的活力区,发展若干与文博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如:收藏交流、文物鉴宝、博物院参观等),使个体、机构创意置业活动相对聚集,强化创意活动的密度,以形成集中的活力效应。同时为度假、休闲、旅游等商业活动提供有效、灵活的支持,在考虑景观特质、土地综合开发以及新区成长的基础上,使博物馆产业市场运作的最大化。博物馆产业与创意置业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激发该地区对整个雁鸣湖周边乃至中牟地区的活力,形成有效的类CAZ效应。
结语:
通过对中原博物馆苑概念性规划要素的解读,对类CAZ理念下的文博创意置业园规划特点总结如下:1)功能分区与配置:以与文博产业相关的功能设施形成聚落,以此为活力点配置相关产业与功能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成体系建立,具备有效、灵活的特点;3)建筑设计策略:保证功能与空间合理性的同时,根据地域及文博产业特点,体现地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气息;4)景观要素:保证绿地景观合理比例,景观要素多元化,整体协调统一,通过景观配置进一步体现中央区核心地位;5)道路系统的合理布局。结合该案例分析“类CAZ理念”与“CAZ模式”的差异:1)类CAZ从使用范围上不局限于大都市,可广泛运用于包括中小型县城在内的各级行政区划;2)强化主导功能配置密度,形成聚集活力效应,周边配置强调有效、灵活;3)整体更注重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张庭伟,王兰.《从 CBD 到 CAZ:城市多元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与规划》[J].中华建设,2011,No.7912:71
[2] 杨琳.创意产业中的工业类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
学,2007,5
[3] 王红.高新科技产业园公共绿地景观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
学,2010,5
[4] 刘明.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整合设计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0,6.
[关键词]博物馆;高等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徐玲,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师,历史学博士,河南郑州450052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1-0158-03
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模式实现根本性改变的急迫要求。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来共同完成,尤其是各种社会教育体系的介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集中收藏、展示人类文明精华和史实的博物馆,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独特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在大学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及审美教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完善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社会场馆之一。本文主要就博物馆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博物馆免费开放带来的馆校合作新模式以及如何实现博物馆与大学合作教育良性互动等方面作一探讨。
一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系统教育工程,它的完成超出了大学,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大量优质的社会教育资源来补充大学教育资源之不足。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补充大学素质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标本和科普标本,博物馆以这些特殊的教育资源为依托,通过陈列展览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传播历史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教育方式、手段与大学传统教育不同,完全是在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里,通过对展品的直接欣赏,来完成知识的传授;以自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人的整体生活态度,培养人生观念;博物馆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陈列展览与大学只以文字和插图来显示的教科书明显不同,具有形象、直观、和谐、有趣的特点,属于非程序化的开放性教育。开放式教育模式完全不同于大学传统的教导解说型教育方式,更加强调受教育者的个体性和多样性,鼓励独立思考、参与互动,故而适合大学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
博物馆教育模式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及审美能力等。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及艺术鉴赏力,能够有效完善大学系统却干巴巴的知识传授教育模式。同时博物馆收藏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大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在博物馆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实践课堂知识,还可以获得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博物馆完全有条件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理想社会教育场所。
二
博物馆作为独特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集中收藏和展示场所,是国家公共文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教育功能,维护公众的公共文化权益,我国2007年底在全国开始实施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为各个层次公众提供了方便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法律依据。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国家政策,去除了购买门票参观的门槛,为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利用博物馆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方便了大学组织学生到博物馆进行实践教学,免费开放的各级各类博物馆为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大学应该以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大学教育创新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观为导向,充分利用好博物馆教育资源,不断推进大学素质教育, 博物馆免费开放制度的实施,同时转变了博物馆教育理念,博物馆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社会化,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成为新一轮的博物馆经营理念。免费开放后的博物馆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的观众群体、组成结构及教育方式的新变化,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为各类学校提供校外教育服务,馆校合作活动增多,新的馆校合作模式在我国开始出现。
馆校合作模式最早产生于西方,早在1895年,英国托马斯,霍斯福就明确提出修正学校教育法,允许学生前往博物馆参观,并计入有效课时,从法律层面上正式开启了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关系。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经发展为近半数的博物馆为学校提供进校教学、教材外借与导览服务,博物馆与学校之间形成了制度化的共生关系。随着免费开放制度的实施,近年我国也出现了博物馆与学校在相互需求基础上形成的特色教育模式。这些都为博物馆参与大学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
博物馆与大学教育合作在我国起源较早,我国建成最早的南通博物苑就是南通师范学校的附属博物馆,其宗旨就是为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现在有条件的大学都建成了附属博物馆,专门服务于所属大学师生。但是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来看大学博物馆都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素质教育的需求,大学素质教育的完成必须借助社会上的众多博物馆。因此馆校合作更多指的是大学之外的博物馆与大学的合作教育,实现馆校教育良性互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博物馆与大学要建立有效双向沟通机制,使馆校能够建立固定联系,及时互通信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博物馆方要研究大学教育特点,了解大学素质教育的需求,准确及时地了解大学教育的动态,调整自己的教育规划与之契合。本着引进来、送过去的教育服务原则,一方面组织、策划各种与大学素质教育相关的教育项目活动,及时向相关大学发函,介绍本馆展出计划,吸引大学生进入博物馆学习。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组织走进大学校园活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走进大学校园作学术报告,举办一些高品位的校园展览,为大学编写专业的欣赏、保护文化遗产的教材,走进大学课堂进行教学,以强化和延伸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大学方要改变原有的狭窄的教学理念,大学相关教师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方面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具体教学中结合教学实践,充分利用博物馆特殊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以提高博物馆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运用率为标的,及时与相关博物馆沟通,积极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种与大学教学相关的教育活动。
其次,馆校要共同制定合理的大学素质教育教学规划。馆校合作还需要双方深入研究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大学教育规律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共同制定长期互动的教学活动计划,创建博物馆与大学教育结合的新模式,这种合作模式的实现需要博物馆与大学共同策划协作。基本上教学活动规划以大学教师为中心,由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博物馆教育课程,保证活动内容与大学教学计划相联系。在计划大学素质课程的教学时,应把到相关博
物馆实地教学列入教学计划,计人有效课时;博物馆在管理上则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密切配合大学教学安排,为实地教学提供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员,根据课程需要和大学素质教育要求做好教育活动安排,以学科整合方式服务大学教育活动。教学进行中双方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使双方能够形成一种稳定、规律的合作关系。使博物馆能够切实参与到大学教学活动中去,共同推动大学素质教育计划的实施。
再次,博物馆要提供完善的教学服务设施。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思想性教育,在服务设施方面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因此博物馆需要配合大学教学需要,设立专门教室、实验室,以及专供大学生参观的陈列室等,大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预定教室,然后由博物馆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目前许多条件较好的博物馆都新增设了发现教室作为一种新的资源教室,在博物馆专业辅导人员的协助下,学生在这里可以利用视听、触摸等各种感官体验、发现及检验书本知识,学会独立体验、思考等。
另外,博物馆要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他们熟悉现代教学设备,能够阅读各种参考书籍,善用计算机、光盘及现场导览等高科技工具来增加认知、美育鉴赏和参观兴趣,因此要求博物馆在设施配备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现代性,可以采用绘画、三维模型、组合歌曲、仿真等方式,充分满足大学生多元智慧的学习需求。同时陈列的各类标本、布展的排列方式及参观环境的营造等,也要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说明标牌、文字解释等方面为大学生的独立学习提供便利。一般大学生智力较高、有自信及重视概念学习,如自然学科学习等,为此博物馆除利用熟悉、舒适、已知等原则吸引大学生参观学习外,尚可设计适当程度之智能挑战,以引导大学生接受新知识和深入学习。
最后,双方应积极发展馆校合作的最佳模式:参与式学习。大学素质教育属于建构知识型(Con-structivism)教育,要求改变大学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主张学习应建构在学习者心智对于知识的主动运作及其交互作用之上。因此,学习者必须手脑并用,以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和经验与世界互动,并扩大其自身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建构知识型教育方法上重视实践和实验,实践和实验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理论上侧重于学习结果应由学习者在建构式教学情境中自行获得合理的结论,强调学习者个人的经验、更深入的延伸及强调个体学习结果的获得。建构知识型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育者提供合适的情境来诱发学习者学习,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而非主导作用。近年出现的博物馆参与式学习正好可以满足大学素质教育在建构知识教育方面的需求。
与大学建构知识型学习不同,博物馆学习属于发现型学习(Discovery),即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以自身心智与教材、新知不断交互作用及产生变化。发现型学习是一种动手做(hands on)、用心学,有良性意识的主动学习。遵循发现型学习原理,博物馆近年逐渐形成了参与式学习这种新的博物馆教育模式。博物馆的参与式学习,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触摸展品、参与活动和游戏、提问和回答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习。努力打破原有由教育者单向主导的施教模式,建立新的双向互动教育关系,使学习者能够变被动的信息接收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调动各种器官和思维功能,最终取得高质量思维学习效果,整个学习过程的完成着重在学习者本身。
关键词: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民办博物馆;SWOT方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我国民间博物馆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民间博物馆作为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馆藏种类丰富,改善了国家博物馆的整体格局,填补了不少文博领域空白,已经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镇印天村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开设于20世纪90年代末,展品大到织布机、水车,小到水烟斗、剃发刀,涵盖了各个年代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千余件。成立至今,影响力逐年提升,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多次接待国内外各地的专家学者的游学访问,累计接待参观人数已破万人。
笔者通过对农耕文化陈列馆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陈列馆是由退休乡村中学教师刘映升亲手创办的,多年来,他对各种农耕器具的收集乐此不疲,每年都要专程出门收集农耕文物,足迹遍布云贵川渝山区。目前,陈列馆以刘映升老人和儿子刘刚为主要负责人,其妻子与儿媳妇和孙子为辅助。至今,这个陈列馆陈列了大大小小的农耕器具近千件。刘映升老人还亲手绘制了北碚的农耕地图,并相继创作了近700首与农耕活动息息相关的打油诗,这些诗已获得重庆市版权局登记认可。如今,这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老教师,在当地已成为传播农耕文化的名人。
二、用SWOT法分析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发展之现状
(1)优势分析(strength)。1)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两江新区北碚蔡家组团涉及北碚区蔡家岗、施家梁镇,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地处重庆主城“北上战略”的主要拓展区,是国家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的开发重点区域。蔡家组团位于重庆的外环与内环之间,拥有嘉陵江、轻轨6号线。从主城到蔡家耗时仅在15分钟左右,交通十分便捷,利于游客参观。2)在当地具有的影响力逐步增大。重庆天天“6・30”、重庆电视台“大城小事”栏目组等地方媒体都曾为刘映升老人创办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做过专题报道,之后新华社等数十家中外新闻媒体和网站,相继采访、报道或转载。重庆市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们,香港岭南大学的教授们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们都前来参观指导过,陈列馆断断续续接待专家学者近千人。社会反响强烈,影响与日俱增。3)文化价值基础上的资源优势。文物的价值不在于它值多少钱,而在于它记录了一段历史,发人深思。中国作为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人们对于农耕器具有着深厚的情感,在情感上占有优势。国家和政府对于农耕文明的保护也持大力支持的态度,展馆中收藏的近千余件农耕器具,在巴渝的农耕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各种农具背后涵盖和反映的是巴渝农耕文化的根基,意义非凡。
(2)劣势分析(weakness)。1)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1997年,国家文物局出台了《民办博物馆暂行条例》,对民办博物馆的管理和扶持进行了相应规定。其后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民间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拥有同等法律地位”。但这一《意见》至今仍未有具体的操作方案。笔者从对刘映升老人的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文化部门领导和高校师生们对陈列馆展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支持外,为了减少城市开发过程中的麻烦,蔡家当地政府在对待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上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予正面理睬的态度。陈列馆由于并未申请登记注册到文化局进行备案,还未享受到国家出台的对私人博物馆的扶持政策。目前,陈列馆的大部分馆藏都是私人购置的。2)藏品的意义蕴含丰富但收藏性相对较弱。虽然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人们对于农耕器具有着深厚的情感。但是收藏的近千余件农耕器具,有些还在现在的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中使用到,大部分人都曾接触了解过,虽然很多都由于工业技术的发展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总的来说这些器具和其他的古玩字画类收藏品相比其价值目前还未真真体现出来,收藏性相对较弱,不能充分满足参观者的猎奇心理。3)展馆专业性相对贫乏。陈列馆尽管占地面积相对可观,但是作为乡村家庭式博物馆其展厅相比其他专业展厅而言存在明显劣势,环境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文物保护,展馆内很多铁制的器具很多都已经变得锈迹斑斑,此外展出物品摆放虽然又分为生活、农耕、竹篾三个室内展区和一个石磨室外展区,但各个展区分类总体不够明确很混杂,参观路径的安排也不够合理。陈列馆现在主要的工作人员是由家庭成员组成,在凑筹办陈列馆之前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整体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3)机遇分析(opportunity)。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重庆现在搞建设,搞五个功能区。搞五个功能区划分要和两江新区的配合要体现两江新区的观点。笔者在采访温老师时,他说道:“刘老师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这一套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留是和人结合的,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是高度一致的。我想未来重庆的发展将不再是将是以新的生态化的发展作为新的发展成绩。这个对于当地政府会有很好的响应中央强调中央生态文明的条件。”陈列馆的建馆初衷和理念设计符合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求,不单单仅是为了还原一片农耕社会的感触,更是为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符合党和政府的要求。
(4)外在威胁(threat)。1)国有博物馆与其他民间博物馆之间的威胁。重庆拥有登记在册的各类博物馆53个,其中文物管理系统内的国有博物馆有4个,非文物管理系统内的行业博物馆8个,民办博物馆有5个。然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并未登记注册在内,相比其他博物馆而言,缺少政策支持、资金补助,建成时间还不长久,距离自己打造农耕体验区的理想还很遥远,这还只是个雏形,尚在成长当中。竞争力相对薄弱,还未形成自己真正的品牌价值。2)城市化进程与农耕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进行城市拓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重庆也不例外。问题在于时代交替之际,是否应该拯救那些在推土机下陈旧的犁头耙子、风车水车,尘封的桌子柜子,坛坛罐罐,保留可能逐渐消失的传统农耕社会?蔡家处于两江新区的开发重点,刘映升老人的陈列馆正面临着可能在城市化进程的道路中被拆除了命运,一个是为保留农耕文化而建立起来的陈列馆,一个是为了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的城市化进程,农耕文化能否使得城市化进程绕道,这是一场较量。
三、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之发展对策
(1)合理规划展馆,提升馆藏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法制,树立科学全面的文物保护思想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同时努力完善陈列馆的各项审批程序,梳理材料积极到有关部门备案,从“野馆”变成有编制有规章的“合法合规馆”,邀请专业的设计师为展馆做规划设计。此外积极和当地有关文化政府和高校等合作,如可以和高校与旅游文化建设有关社团合作。文化涉及的行业众多,而这些行业往往需要专业人才,发展文化必须抓紧培养人才,高校中有许多的人才资源,可邀请大学生等的支援陈列馆建设定期前来做培训或者义务讲解,陈列馆为其提供实习证明,以此提升陈列馆的讲解水平。
(2)加强旅游营销意识,打造农耕文化陈列馆特有品牌。重庆目前的博物馆中并没有和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相同性质的馆藏,作为农耕文化陈列馆,对远离乡野生活城市市民有较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展馆跳出单纯参观的现状,打造农耕社会体验区,市民们可以在这里定制自己的土地兵耕作,尝无公害蔬菜,体验亲手耕作的乐趣,但同时要谨防走入一般农家乐的误区。
(3)积极争取国家、民办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民间博物馆单靠自身的力量很难生存,尤其是自从自2008年我国公共博物馆已逐步实施免费开放以来,民办博物馆虽未纳入免费行列,但要维持公益性的长期对外开放,其运营管理也始终是一大难题。目前,重庆民间博物馆还有展示陶瓷字画的国友博物馆、火锅博物馆,以及宝林博物馆等几家民间博物馆馆长们共同的希望,是能在政府帮助下,让博物馆以馆养馆就好了。严酷的现实摆在众人的面前,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也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争取各方支持。
(4)整合资源转变思路打造巴渝农耕文化生态博览园。蔡家是一块风水宝地,这一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是巴渝文化的丘陵地貌。丘陵地貌就是从丘陵浅山再进入深山区。这种地貌本身蕴含着生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理条件。以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为源头,辐射周边在蔡家打造属于重庆的大型巴渝农耕文化生态基地与产业集群,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等把无生命的文物变成有生命的历史,引进各方资源,包括重庆特色的民俗节庆文化、婚庆文化、美食文化、服饰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在生态园中开创一片新的天地与陈列馆相互辉映,打造又一张重庆特色名片。
四、结束语
民间博物馆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发展,民间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更依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收集整理农耕文物,只为再现巴渝农耕社会,让子孙记住自己的根。它却详实地记载了我们的农耕文化,并从中可寻其轨迹。它是我们几千年文明古国农耕文化的高度浓缩,且留下了许多农耕文明的历史烙印。值得民俗专家和农耕文化学者进行总结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兰鹏,禾子.藏宝人的爱与哀愁探访重庆的民间博物馆[J].重庆旅游,2013(8).
[2] 石群勇,龙晓飞.论现代语境下民间博物馆之现状及发展路径――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0(l).
CBD核心区正在建设全市最大的地下公共空间,继“中国尊”之后,三星、中信、清华等3个项目有望在今年完成地下部分施工;奥林匹克公园内,中国国学中心正式奠基,观光塔与奥运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记者从朝阳区“两会”获悉,“十二五”初期推出的朝阳区“十大发展基地”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开工。
CBD开建全市最大地下空间
记者获悉,位于国贸桥东北角的CBD核心区地下公共空间已经进入开发阶段,未来将建成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空间,其中包括人行交通系统、车行交通系统、人防工程以及机房等。
据介绍,CBD核心区位于CBD国贸“金十字”商务圈的东北角,西起东三环,东至针织路,北起朝阳路,南至建国路,占地面积约30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270万平方米。CBD核心区整体建成后,将成为首都地标性建筑群。
CBD管委会综合处处长刘秀芹介绍说:“为了能给整个核心区提供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联系、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和应急防灾避难空间,保证核心区顺利、高效的运行,CBD核心区地下公共空间提前开始进行规划设计。”
“CBD是北京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核心区的逐步建成以及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未来将吸引10到15万人在此工作、居住,即便我们的内部微循环系统做得再好,周边的交通出行也势必面临严峻挑战。”刘秀芹介绍说,为了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借鉴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商务区的做法,朝阳区将在位于国贸桥东北角的CBD核心区下方兴建一座本市最大的地下公共空间,引导行人、车辆从地下通行,总面积约52万平方米。
“地下空间不是将这片区域地下全部挖空,而是为每一座高楼配备完善的地下交通系统,并实现相互之间的连通。”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本市开挖深度最深、面积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地下工程项目,创造性地解决了建筑、市政、交通、防灾、智能化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规划设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成后可为其它城市中心区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提供借鉴。
按照规划,52万平方米地下空间共分5层,最深处达37米,其中,地下一层为行人通行区,地下二层为车辆通行区,地下三至五层则为人防工程和超大型地下车库,可同时容纳3000辆机动车停放。今后,市民开车进入该区域后,可避开地面拥堵路段,直接从地下二层穿行;或者将车停放在车库,不出地面,就能轻松在多座楼宇间通行。不开车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也能自由在地下行走。
修建地下空间的同时,地上建筑也将陆续开工。据介绍,未来北京CBD核心区将立起18座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包括500米以上高楼一座,300米以上高楼两座。朝阳区区长吴桂英表示,按照国际商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未来该区域将重点吸引总部企业、国际金融、文化创意以及高科技企业入驻。
目前,“中国尊”、三星总部项目已正式开工。核心区已经吸引了中司、中国国际期货、中信集团等41家金融和总部企业入驻,预计入驻企业将吸引投资1000亿元,每年带来的税收将超过500亿元。
据刘秀芹介绍,截至目前CBD核心区公共配套设施工程可施工区域已实现全部封顶,集交通、市政、绿化、文化设施和综合防灾等于一体。该工程面积近21.5万平米,将为CBD核心区初步建立两横两纵的道路微循环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加快推进中期、阳光、三星、清华、中信、正大、泰康、国寿、民生、万通等二级地块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奥林匹克公园国博林立
汇聚众多奥运场馆的奥林匹克公园,将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聚集区。包括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中国国学中心在内的3家“国字头”博物馆将集中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破土动工,加上目前已经存在的中国科技馆、奥运博物馆,奥林匹克公园今后将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一个舞台。
北京奥运会后,随着鸟巢、水立方等众多奥运场馆的赛后转型,奥林匹克公园也由单一的旅游景区变身为北京市一处重要的文化聚集区,并吸引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博物馆落户于此。目前,3家博物馆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立项,中国国学中心已经率先开工奠基。未来,3个博物馆融入中国元素与国际化特征,从外观看本身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与鸟巢、水立方的风格相统一,全部建成后将在中国科技馆南侧排成一条直线。
据介绍,国家美术馆的面积将是现在位于沙滩的中国美术馆的10倍,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由原来坐落在复兴门桥东北角的中国工艺美术馆和筹备中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共同组成,中国国学中心则主要展示曲艺、绘画、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
除了3家“国字头”博物馆,高达246.8米的观光塔和奥运博物馆即将对市民开放,目前已处于优化运营方案阶段。奥林匹克公园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正式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批复,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基地一期建设顺利完成,二期工程已完成80%。
作为奥运场馆赛后成功运营的典范,奥林匹克公园已先后举办了两届“京交会”,并成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泳联跳水赛等多项大型文体会展活动的举办场地,2013年园区接待游客已超过4500万人次,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之列。
今后五年新增长极
据朝阳区发改委副主任赵海东介绍,除CBD核心区与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之外,作为“十二五”期间朝阳区重点建设的10个区域,“十大发展基地”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并将成为未来5至10年新的增长极,从而带动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与增长。
其中,CBD东扩区智能电网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第一热电厂搬迁、小庄地块等项目正在进行开发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垡头科技商务区今年将重点启动建设“科技CBD”,加快推进焦化厂区域和原朝阳港部分地块土地开发和入市工作,结合区域功能定位调整和中关村自主创新区政策,吸引一批大型功能性项目和企业入驻。
电子城北扩区已完成节能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水资源论证和交通影响评价等专项工作。全年新增宇龙通信等11个签约意向入驻企业。
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建筑结构规模完成58万平米,占总建筑规模的45%。配套卫生、教育用地已签订土地移交协议。
金盏金融服务园区控规调整已通过市规划委审查。标准化写字楼二期开发合作方式已确定。
温榆河绿色生态休闲区金盏小店110千伏电站正式开工,长店北路基本完工。区域产业规划经区委常委会审议原则通过。孙河商贸中心项目控规已获批复。
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凤凰国际传媒中心已建设完成;世纪华腾总部公园一期、二期工程已封顶;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二期已进入规划调整阶段。
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土地一级开发实施方案、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已完成。第四使馆区拆迁腾退前期工作已经启动。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朝阳区委、区政府对“十大发展基地”的建设高度重视,建立了“1+1+4”的实施保障机制,集中各方力量全力推进。目前,CBD核心区、大望京科技商务创新区、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处在全面建设阶段;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电子城北扩区处在一级开发阶段;东坝国际商贸中心区、垡头科技商务区、温榆河绿色生态休闲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CBD东扩区处在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阶段。
赵海东说:“今年已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年,十大发展基地又将有一批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大基地加快了朝阳产业空间的释放,成为高端产业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从而带动全域统筹发展。通过十大基地的建设,我们要把朝阳区未来几年的功能提升、产业调整、区域均衡等任务落到实处。”
新闻链接
CBD多措疏堵
加密地铁站点:
除了现有的地铁1号线、10号线之外,未来还将有地铁14号线、快1线、快4线等多达9条地铁线路从北京CBD周边通过,其中通过核心区的有4条,每个站点平均间距500米。
修建跨境路:
下一步,朝阳区有望在长安街、东三环修建两条车行通道,其中一条从长安街北侧直达通惠河北路,另一条则从东三环外直达CBD西区后再到东二环。据介绍,两条道路主要提供给从CBD地区穿行的过境车辆,减少这些车辆在CBD的停留时间,从而缓解地面拥堵。目前,两条道路的施工方案正在规划论证中,待批复通过后有望开建。
增设公交场站:
为缓解北京CBD核心区公交场站缺失的问题,朝阳区计划在光华路、东三环、建国路修建三个公交场站,总面积为0.6公顷,为核心区提供便捷公交服务。
架起楼宇间连廊:
核心区内部交通实现人车分离,18个新建楼宇二层均设有连廊,解决楼宇间人行问题。
朝阳新热点
医疗:
朝阳2014年将正式形成中、东、南、北四大片区医联体,并创建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区。安贞医院有望与社会资本合作在东坝新建医院。北京中医医院落户垡头,建成后床位规模将达千张。来广营2.99公顷卫生规划用地增加养老功能,将建立以非盈利性质为主的老年病医院和护养院,建设规模达3.585万平方米,老年病床有望达到450张。
农村:
2013年朝阳区农村重点项目投资10.3亿元,八里庄创意产业园等10个项目建成开业,朝来科技园二期等14个项目加紧建设。2014年,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燕都一号等30个重点项目将加快建设。
【关键词】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特殊性;构建;问题
地质公园(geopark)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开“地质公园计划”可行性研究中创立的新名称,主要由地质遗迹及其景观构成,它是指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殊地区,是以保护地质遗迹、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而建立的一种自然公园。[1]
地质公园(Geopark)建设的宗旨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学知识,并结合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地质公园强调科普教育功能,就必须建设一套突出科普教育功能的具有先进的、科学的、完善的特征的解说系统。通过解说系统让人们在休闲观光时了解地质公园的成因,普及地学知识。因此,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拥有国家地质公园179个,世界地质公园29个,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地质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且多与其他的旅游资源相伴生,旅游开发前景巨大但是在我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与保护及旅游开发之中,其地学特征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示,地质公园的各项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原因之一就是各个地质公园普遍缺乏配套科学的解说系统,单就地质公园导游词而言,严重缺乏科学性,以一些神话传说为主要的解说内容,歪曲地质公园的形成原因,有一部分地质公园甚至尚未完成园区导游词的编写,导致无法体现地质公园对于游客的地学教育功能,更导致了游客对于地质公园内的地质资源、地质地貌景观缺乏兴趣。因此,如何构建适合于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特殊性的解说系统十分迫切。
同时,相对于国外比较成熟的系统性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大多是较为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如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原则等,而很少涉及到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解说内容等微观层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解说内容等这些较为微观层次的方面来探讨适应于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特殊性的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
一、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概述
1、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涵义
“解说系统”的涵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2]其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含义,藉着提供相关的资讯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期能够激励游客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新的见解与热诚。[3]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则主要概括了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通过解说,双方的信息交流帮助游客建立对地质遗迹资源、其他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人文旅游资源的理解与欣赏,从而融入到地质公园的自然与历史中去,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接受了唯物主义教育,进而尊重、爱护自然与历史文化;二是通过对地质遗迹等景观移情效应和联想效应的运用和解释,使游客得到某种理念的升华和心灵的震撼,达到旅游愉悦的目的;三是通过解说影响游客的态度与行为,寻求游客对地质公园相关工作与规章制度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规范游客行为,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说有效、完善、科学的解说系统是地质公园实现建园宗旨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里第一方面的涵义就是着眼于突出科普教育功能,是与一般景区解说系统建设最大不同之处。[4]
2、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功能
地质公园的景区解说对象主要为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5]由于形成过程的地质专业性,合理的景区解说系统将会对引导游客在园区的活动以及建立与资源之间的协调关系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地质公园的景区解说是一种深度科学解说,其解说系统功能主要表现在:
(1)服务功能。地质公园解说中,为了使普通游客对专业性知识较强的地质遗迹有 通俗的了解,除以各种形式(文字、图片、音像等)向游客提供基本的服务信息外,景区应增加一些与地质遗迹知识紧密相关的解说设施来传达信息,如地质博物馆的建立,可携式电子解说系统的运用,各类解说牌的设置等。
(2)教育保护功能。教育与保护功能是地质公园解说的主要功能,每座地质公园都应是一座科普教育基地,游客可以通过各种解说手段了解到园中地质遗迹的由来,在普及地球知识的同时了解园中地质遗迹资源形成的漫长性和不可再生性,增强对资源的保护意识。
(3)体验功能。为了给科学旅游增加趣味性,地质公园会注重设置面向社会大众的解说设施与解说服务,规划设计与公园有关的环境教育活动。如洞穴的深度探险旅游、某些河段的漂流、一些地质景观的历史重现等,让游客在体验中增加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兴趣和了解。
3、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原则
由地质公园的建设宗旨及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功能所决定,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科学规范原则。规划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要严格按照景观形成的由来科学解说,严禁毫无根据的杜撰和错误解说,应该给游客讲述一个科学故事而达到寓教于游,在地学基础上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解说系统,因为地质公园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进行科普教育,普及地学知识。
(2)分层配套原则。[6]在规划解说系统时要围绕园区地质遗迹的主题展开,对于不同的解说目标应划分层次.如全景整体解说分区解说、景点解说等。各种解说手段应该相互协调,各层次分别进行,统一配套,以实现最佳功能的发挥。
(3)保护性原则。地质遗迹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非再生资源,保护是第一位的。因此,无论是解说的内容还是各种解说手段的运用,都要突出保护的主题,如在一些遗迹边缘设置醒目护栏,对一些重大自然灾害的灾后现场给予保护,设置警世忠告牌。
(4)多样性原则。解说系统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包括景区解说牌、旅游书籍、图册、导游图、多媒体声像互动、导游、信息咨询台、现场解说、信息系统解说等。如,对于火山地貌景观的形成可以采取大型声光电自控动态模型与影片播放相结合,演示火山爆发喷溢,岩浆流动壮伟景观,再配以大型彩喷灯箱与实物展示,形成多形式立体化的解说模式。
(5)本土化原则.[7]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并要善于吸取其他类型的景区开发建设的先进理念,走符合实际的地质公园本土化发展道路,而且解说词等解说内容的设计要了解、尊重并体现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凸显地方特色。
二、我国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
下面就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从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成、构建方法两个方面对我国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做简单论述。
1、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成
由地质公园及其解说系统的含义与功能所决定,地质公园应具有重点突出其科普教育功能的结构特点,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见图1),
图1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结构图
2、我国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
由上图可知,一个完整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包含了人员解说、展览解说、实践解说、辅助牌示解说四个部分,下面将以这四大部分构成为基础,结合我国地质旅游资源特点,从更为微观的层次来探讨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
(1)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解说词。①地质公园的解说词要做到有理有据、言之有物。导游解说服务是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核心部分,解说词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做到实事求是,而不能以神怪传说敷衍游客。导游应能满足游客了解地质公园成因及历史演进过程的学习要求,做出完整而比较翔实的解说,让他们在愉快的游览体验中升华有关地球历史和地质作用的知识,从而实现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的目的。
②地质公园的解说词要与自身的地质资源特色相吻合,并且要易于理解,能够吸引游客的注意。地质公园的导游词的编写内容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可照搬书本上的生涩的地学知识,照本宣科的对游客进行宣讲,势必会引起反感。解说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资源特色,内容充实,形成解说特色,以吸引旅游者,让地质公园在旅游开发、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角色更加的突出。
(2)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解说工具。构建完整的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解说工具的运用十分重要。在目前的旅游解说系统中,除了传统的旅游地图、公园指南等图书之外还出现了视频影音、动画、网络解说工具等可视直观的解说工具。视频类的直观解说极易被游客理解和接受;传播速度快而且解说经济成本较小的网络解说工具,可以有效弥补我国当前地质公园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促进我国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发展。
(3)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解说方式。旅游解说主要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因此,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中的解说方式应该包括人员解说方式及各种其他实物的非人员解说方式。
①人员解说方式。人员解说方式是最为传统的解说,要做好地质公园的人员解说首先要做好解说人员的培训。包括导游地学知识培训和对当地居民进行遗迹知识普及宣传,由于个体知识水平和素质的差异,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和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导游人员的解说能力,增强当地居民对该地区地质旅游资源的了解与自觉保护宣传遗迹的意识。
②非人员解说方式。非人员解说规划包括对园区各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解说、博物馆以及景区信息系统的规划。
A、解说牌示。解说牌示设立目的在于游客在自行游园时,能透过牌示的引导或说明,对其所处地点的环境与资源特色有具体了解。
B、游客中心。每个地质公园都应该在园区的入口处和主要景(区)点设置游客中心,游客在这里可以免费或有偿获取一些印刷物,了解景区路线、精华景点的位置等,游客中心应设立大屏幕放映园区地质遗迹形成过程,如火山喷发、地震等。
C、可携式解说。这里的可携式解说主要指便携式语言导游,[8]导游图、音像制品以及书籍等。便携式语言导游是一种采用网络通信新概念的电子智能导游系统,它可以融入景点的地理、历史、典故、故事等再配以音乐。到达不同的地点,将自动播放解说内容,达到情景和解说的一致。
D、博物馆。在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中,对每座地质公园都要求建成2个地质博物馆:一个是室内博物馆,馆内有实物标本、图片、模型、电子展示设施等,展出园区地质、生物、民俗、历史等,免费向公众开放,使游客在游览前就得到园区景物的形成原因和发展演变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另一个是室外地质博物馆,要求每处重要景点(或景物)都要有中、外文(外文以英文为主)的解说牌,使初中以上水平的游人都能读懂,使游客在没有导游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地质科学知识。
(4)地质公园解说系统与周边其他景区解说系统的关系。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和公园周边其他景区的解说系统在解说方式、解说内容、解说工具等方面的编写与运用上合理协调,要求既地质公园的解说系统和周边景区的解说系统互相补充,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又不失地质公园的资源特色。通过解说使游客形成整体的园区印象,了解地学知识。
三、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构建案例分析——以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19日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之一,是以喀斯特锥峰岩溶地貌景观和贵州龙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产地为主题特色的地质公园。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分为马岭河峡谷景区、西峰林景区、东峰林景区、顶效贵州龙景区、乌沙贵州龙景区、泥凼石林区、坡岗岩溶生态区和万峰湖等景区,面积为350平方公里,保护面积1000平方公里。公园集自然遗产、生物化石、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品位高、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休闲度假、科研科普价值。[9]
目前,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解说系统,地质旅游尚未得到应有的发展,资源得不到良好的利用,因此下面仅从上述关于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方法出发,对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做简要分析。
1、构建扎实而科学的人员解说基础
人员解说的解说系统的基础,而该基础质量的高低则决定于其解说词质量的优劣。因此要构建科学的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组织相关的专家及人员编写科学的、通俗易懂的、富有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资源特色的导游解说词。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万峰林景区,该景区原来的解说是在景区游览车上进行的,导游的解说则主要集中在峰林的外在形象上,以附会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代替了应有的一些相关的岩溶地貌的地学知识的介绍与解说,使整个解说过程缺乏了地质公园解说应该具备的科学性,解说陷于低俗化;而正相反的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顶效贵州龙博物馆的解说,该博物馆的解说则是专业性过强,游客难以理解,同样也不利于相关地学知识的普及。我们做更多的工作,在导游词、解说词上做足文章,通过解说媒介,以通俗易懂而又不失科学性的解说向人们介绍相关的知识,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科普教育力。
2、完善非人员解说方式
旅游解说主要是进行信息的传递,人员解说之外还需构建其他解说方式完善解说工具。
(1)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解说牌示。应在兴义地质公园内设置富有民族特色设计的景点解说牌示、路径指示牌示等解说牌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众多且分布较广,解说牌示的设置十分关键,应当在解说牌示的设计中加入当地的少数民族元素。富有民族特色且设计美观的景区解说牌示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方便,还能加深游客对该地的旅游印象,有很好的旅游宣传与促销作用。以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万峰林景区为例,该景区虽然在景区入口处及各个较为重要的景点设置了解说牌示,但是却是数量少且缺乏特色,只是在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以中英两种文字简单的介绍沿途的石灰岩漏斗地貌等知识;在顶效贵州龙博物馆,其化石遗址保护馆则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各类解说设施亟待建设与更新。
(2)加快游客中心的建设。从游客中心的建设入手,为游客的游览和地学知识的获得提供方便。地质公园的游客中心是游客进行游览活动与树立公园印象的起点,其建设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部分景区尚未建立相应的游客中心,同时缺乏视频播放设施,使游客无法对地质公园形成整体印象了解公园成因,非常不利于地质公园的宣传及后续发展的,游客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
(3)可携式解说工具的完善。印制有吸引力的旅游手册和导游图、书籍,制作CD、VCD、DVD光碟以及录像带等影音、图片、资料,完善可携式解说系统。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地质资源丰富,风光秀丽,在印制各类旅游手册、制作DVD等音像制品方面优势明显,更容易吸引游客去观看、了解相关的地学知识。在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万峰林景区的接待中心不仅可以拿到免费的旅游宣传手册、游览图等,还可以购买到《万峰林中的下午屯》等DVD音像制品,也有书籍《峰林奇观》、画册《中国最美的地方——兴义》等制作精美、内容翔实的旅游书籍。这些服务应该向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其他景区如马岭河峡谷、泥凼石林等拓展,以形成较为完整的解说工具体系。
(4)加快博物馆的建设与开放。从博物馆的建设入手,使地质公园的科普功能落到实处在地质公园的建设中,目前,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博物馆建设逐步落实建设,但是规模有待扩大。顶效建有一个小型的贵州龙博物馆,但室外博物馆目前还处于规划设计的建设阶段,因此要加快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并尽早向游客开发。目前,在当地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室外博物馆的建设经费已经到位,相信在不久之后,将会落成一个全新的贵州龙室外遗迹博物馆。
3、协调优化园区内外不同类型景区解说系统的关系
(1)提高解说的整体性。要求导游加强对地质公园园区内及园区周边各个类型的景区的解说的学习,注意地质公园解说的整体性,以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解说服务。在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的各个景区之间,在此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如在万峰林的西峰林和东峰林之间的解说内容都较好,但是没有连接在一起,而虽然同为万峰林景区,却分为东峰林和西峰林两个独立的景区,双方的解说沟通较少,这些都是很不利于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的完整性的。
(2)注意不同类型景区解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园区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这要求导游在解说过程中注意园区内不同类型景区解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协调好地质公园解说系统与其周边其他景区解说系统的关系,在各个景区的解说上既要从景区的资源特色出发,但是又要注意景区之间解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不能各自为政,那将会对公园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4、加深解说系统素质建设深度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喀斯特锥峰岩溶地貌景观和贵州龙动物群古生物化石产地为主题特色的地质公园,风光秀丽且而且具有重大的地学研究价值。应从提高地质公园解说服务人员的素质入手,深化兴义国家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素质建设。加强对地质公园内解说人员与园区及其附近居民的地学知识的培训,提升解说素质,摒弃惯用的对地质地貌的鬼怪神仙传说等解释,增加科学性,提升景区品质、深化旅游体验。
四、结语
本文以地质公园的保护资源、科普教育、促进旅游的三大功能为基础,在分析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涵义、功能以及系统构建原则的前提下,站在微观的角度对我国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做了简单探讨,但是如何通过解说系统的建设来落实地质公园保护、科普教育等功能,并藉此推动我国地质公园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则有赖于相关景区管理部门、业界人士以及相关学者的重视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安泽.论国家地质公园[A].陈安泽,卢云亭,陈兆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资源开发[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5—31.
[2] 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与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3] 吴忠宏.环境解说[R].在北京大学的演讲,1997.
[4] 李烈荣,姜建军,王文.中国地质遗迹资源及其管理[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30—32.
[5] 钱小梅赵媛,夏梦.地质公园景区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30(2).
[6] 唐彩玲,叶文.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解说系统构建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18(06).
[7] 林明太.地质公园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8] 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2——2004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95-312.
[9] 武国辉.贵州地质遗迹资源[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12.1.
[10] 张立明,胡道华.旅游景区解说系统规划与设计[M].2006.09.
[11] 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01(21).
[12] 刘家仁.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J].贵州地质,2004.01.
[13] 严国泰.国家地质公园解说规划的科学性[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8.
[14] 王辉.旅游解说系统的设计探讨——以重庆缙云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1).
[15] 纪丽萍.浅谈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策划[J].四川林勘设计,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