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人生观与是非道德观等都处在一个形成时期,所以,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避免形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类现象的发生的。
1.能够非常顺利的完成教学进度。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有在学生们有问题时,有烦闹时才进行疏导与沟通的,而是他要在学生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心理上都要进行时刻关注的一种常时间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方法、动机、态度等等。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了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
2.能够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们的情感体现。学生们的情感体现主要是在他们参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在学习方面,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等。这些方面都对小学生们日后的成长和性格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果通过对他们的消极情绪的疏导来让他们更加的合群,让他们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团队协作。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帮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管理中的使用
1.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在小学生管理教学当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需要相互辅助教学的,它们有一定的共性,能够相互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是与德育教育是相通的教育模式,两种教育要相互辅助着进行教学,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找到能够让学生们觉得是榜样的例子,要让小学生们体会到批评与表扬的不同,要让他们愿意去努力得到表扬,在好的榜样的带动下,更加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教师还可以不定期的去组织一些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活动,这样,在帮助学生们成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德育教育的时效。
2.在每个学科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管制工作当中,如果想要有较好的纪律性,有较好的校风,就需要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对小学生们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而这个重担就需要放在班主任的肩上,班主任的管制教育在小学生中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班主任不仅仅是小学生们的监管人,他更是学生们的主要引领人,他不只负责学生们的知识教育工作,教师还要担负起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帮助小学生们全面的进步。教师要在一切的课程与平时的知识传授时,都要有目的的去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要让他们随时的能够吸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时的去灌输他们好的思想,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心与健康的心理。
3.有效指引心理特殊的学生
小学生管理是需要一个耐心的过程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们各方面的情况表面,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味的去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寻找问题的主要原因用教导的方式来让他们去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四块糖”的故事,讲述了陶行知教育学生的方法:陶行知在担任小学校长的时候,在某一天看见一名男同学拿砖头砸同学,就上前阻止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谈话。等陶行知返回办公室的时候,犯错的学生已经在办公室里了,出乎意料的是,陶行知拿出一块糖果给学生,并说:“这是对你的奖励,原因是你比我早到了。”男同学不敢直视校长。陶行知紧接着又拿出一块糖说:“这个还是给你的,原因是当我阻止你时你当即停止了,这表明了你对我的尊敬。”小男孩半信半疑地拿过第二块糖。陶先生接着说:“根据我的了解,你打同学是由于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具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块糖。”此时,男孩感动地哭了,说:“校长,我知道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应该运用这样的手段。”陶先生又拿出一块糖:“既然你知道自己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从这个故事能够发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取决于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4.设立合理的心理健康平台
小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的心理疑惑已经超负荷时,就需要通过心理健康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应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实时把握,要随时的与之沟通。所以,就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平台。让学生们可以随时的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教师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健康向上无忧的发展。
5.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
小学生心理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所以,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了解,那么,就需要有针对于小学生们的心理档案,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通过不同时期的沟通与在档案中的记录,就可以在每一段时间内都对他们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教育沟通。这样也更容易对他们的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所以,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应该先对他们进行各个方面的评估,然后与家长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育方式,与家长配合,一起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三、结语
关键词: 幸福指数 学习氛围 思维习惯 个性发展 健康心理
对于幸福的理解,自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指数,却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求能“体现民众主观生活质量”[1]。对学生而言,重要的一点是能体现学生认知与思维的质量。提高学生幸福指数,是突出人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培养出合格健康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曾做了一些探究,现在形诸笔端,以求大家斧正。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积极追求幸福指数。
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有序竞争。形成这种宽松、愉悦、和谐、舒心的学习氛围,受到社会引导、家庭熏陶、学校教育管理的制约。对于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学校而言,规范办学,减负增效是首要标准。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环境,既要着力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设备现代化、校园绿化、教室环境布置等,又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诸如开展各种文娱活动:诗歌、演讲、书法、绘画、体育比赛等;成立学生志愿团体:兴趣小组、服务小分队;举办民主对话讨论会等,促进学生身心和德育良性发展。在“软硬皆施”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展示才智的平台上,感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觉地积极追求幸福指数。
二、规范学生思维习惯,引领学生审视幸福指数,激起学生的奋斗力。
教育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和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追求幸福。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就是说通过播种习惯,培养性格,从而收获人生。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关乎其今后的发展,乃至于一生的幸福。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和生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学校应坚持人本为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思考,明确奋斗方向。一是思考个人的成长之路,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社会需要,设计自己的人生之路。在个人的奋斗过程中,不时反思,给予适当的修正与补充,以追求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二是学习、工作、人事,甚至是国家大事。勤思出成效,善思则能提升思维水平。以自己的成长历程作为参照,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问题都会品尝到思维的益处,审视个人的幸福指数,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奋斗力。
三、尊重个性发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幸福指数。
两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卓越见解,可见教育要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个性化教育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权利,尊重并促进个性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学生想进步,教育者应为他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民主和关怀。多些关怀,少些责备;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支持,少些反对。让学生享受探究知识、重塑生命的乐趣,必将着实提高生命质量。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目标落实的体现。学校要实施人性化教育,以《学生成长记录册》为载体,多视角、多维度地评价,从德、智、体、美、行诸多方面综合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坚持以增强学生能力为目标,以提升思维水平为准则,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给予学生心灵上的自由。学生对自己的幸福指数能作出基本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其更大地追求幸福指数。
四、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培养学生追求幸福指数的健康心理。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把学生心理健康当做大问题抓。学生碰到问题,导致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不高,心理长期承受重荷,心灵容易扭曲。因此,需要教育者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用心倾听学生心声。首先,关心学生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基地。其职责就在于促进学生心智提升、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行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人格塑造人格,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尊、自爱等品质。其次,关注学生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情感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打好情感这张牌,善于“察言观色”,以心换心,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学会交流,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协调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人际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网,不可回避,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理解、交流。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的促进剂。教师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精诚团结、以诚相待的理念,协调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的细化,教师应该多鼓励和提倡学生间的合作,让合作促进交流,让交流达成理解,让理解促成融洽。此外,学校可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设心理辅导课,发放心理调查表,提升管理、交流艺术,多方面梳理学生心理,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
魏书生说:“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2]教育主要承担者是学校。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为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追寻幸福的伊甸乐园。学校和教师应当以人为本,创新方式,切实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规范学生思维习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中蕴藏的快乐、求知中饱含的幸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业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教师;劳动合同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2
一、利用非财政性国有资金举办的高等学校的法律归类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体制,高等学校分为公办和民办两大类。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国有企业集团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即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作出明确规定,不利于企业资金投入高等教育,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没有对民办学校和民办教育予以正面定义,而是采取“非”的定义方式,该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适用本法。”根据立法法理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原意,可以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作如下界定:国家机构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法举办的面向社会或不面向社会的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就是公办学校;国家机构以外的其他一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依法举办的面向社会的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就是民办学校。
我国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注: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之前(注: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国有企业采取的是完全计划即统筹统管的管理方式,国有企业完全由国家无偿投资,国有企业资产完全属于国家所有,国有企业资产实质上就是国家财政资金,国有企业产品全部按国家计划进行无偿调配,此阶段,如果国有企业投资举办学校,国有企业投资的资金实质上就是国家资产即国家财政资金。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法》(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1995年)等经济法律法规的出台,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法人制度和股份制改造后,国有企业资产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财政资金,国有企业中仅有部分资产属于国家资产(注:国有独资公司除外),另外,即使是国有资产,其处置方式已经与传统的无偿调配方式有了本质区别,国有企业资产是作为企业法人的国有企业法人资产,国家不能随意处置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此时,如果国有企业投资举办高等学校或者向原举的办学校追加投资,国有企业投资办学的资金已经不再是国家财政资金,即不是国家财政性经费,而是企业资金[1]。
因此,国有企业集团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学校属于民办高等学校,该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动,应当由《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调整。
二、我国的民办非企业法人制度及行业高等学校的法人归类
改革开放以后,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和民办律师事务所等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为了加强管理,有关行政部门纷纷制定了审批和登记的规章,管理体制可谓五花八门、利弊共存。1996年中办、国办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1996]22号),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实行“统一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根据中央统一登记精神,国务院于1998年10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1号),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宗旨和管理体制等,民政部门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关”,有关行政部门是有关行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施行后,民政部门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未能全面开展,许多有关行政部门仍然坚持自己登记管理,登记管理混乱的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民政部于1999年12月28日《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民政部第18号令),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劳动、民政、社会中介服务、法律服务和其它共十大行业分类进行登记。同时,民政部决定从2000年初至2001年底用两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大规模地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复查登记工作。复查登记工作开展后,各地各级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协调工作,大多数有关行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述通知、条例、办法,指导本行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民政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混乱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2]。但是,由于上述条例、办法的效力低于《民法通则》,法学理论界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人们普遍地缺乏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理论认识,影响了对上述条例、办法的贯彻执行,有的省份、地区,将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登记为公办高等学校,颁发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的将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登记为民办高等学校,颁发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律适用仍然比较混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上述条例、办法的规定,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三、利用非财政性国有资金举办的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1条、第2条的规定,教师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之前和计划经济体制下,教师是国家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的专业人员。国家财政拨款举办的大学、中专、中小学、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都是国家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的职能部门,国家根据计划分配或调配相应数量和结构的人员即教师承担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国家是按照或比照公务员或国家机关干部管理教师,教师主要是按照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安排和要求从事教学及管理活动,实际上,教师是一种准公务员。
国家实施教育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国家对部分财政拨款举办的学校进行了改制。国家不再是唯一的办学主体,企业、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公民个人都可依法举办大学、中专、中小学、培训中心等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而且允许国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投资办学。由于办学主体不同、办学资金来源不同,所举办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法律性质和地位,主要分公办和民办学校。因而,在不同学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具备不同的身份,其中国家财政拨款举办的学校中的教师仍然是准公务员。但其他学校中的教师,不再具有准公务员身份。
行业高等学校是一种民办非企业法人,由于这类学校不是国家财政拨款举办,承担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不是国家根据计划分配或调配,而是由学校自主招聘和聘请,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权利义务,如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主要由双方在《招聘合同》或《聘请合同》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种《招聘合同》或《聘请合同》就是劳动合同,因此,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
四、结语
国有企业集团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学校属于民办高等学校,该类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动,应当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进行调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行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
参考文献:
[1]熊建武,戴小朋,高志强.国有企业集团举办高等学校的性质及法律适用[J].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2]吕为锟.论中国法人制度新理论及其对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影响[N].来源:http:///lw/lw_view.asp?no=4037
[3]熊建武,周进,熊芊,高志强,戴小朋.《行业举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法律与制度研究》课题调研报告[J].中外教育月刊,2005,12.
[4]熊建武,周进,郭立年,等.浅析国有企业集团举办高等学校的法律性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2).
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教学基地,小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基础的速招,这对于教育教学事业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管理定位的问题,抓好管理就是前提,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应具有针对性的管理行为,那么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就应先做好正确的思想理论管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想跟上信息时代,满足未来基础学习的目的,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教学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放心。
1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应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素质教育实行的主阵地。小学教学是基础教学的重点集结地,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通过素质教育的价值重点体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成人教学,让学生具有成人教学完善的人格,具有社会的用武之地,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第二方面是对学生培养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的基础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从社会中得到锻炼并找到自己的位置,让自己的技艺进行社会推动。这就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重要客观因素,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学校达到这一目标后,就应从实际出发,确认素质教育的重大方向。在素质教育具有明显成效后,应对管理方法进行先进性的评估,有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才能够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并能够让学生很快的就融入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规格的人才的需要。将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各个人才进行不同的社会形态匹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发达进步多样的社会需求。知识经济的到来更是对社会提出了更是对小学基础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育观念和人文观念的转变和养成,必须要求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统一思想认识,将自身的能力、道德、情感进行有序的协调,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培养他们创造性,激发他们勇于协作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任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需要教师将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上,需要将教育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上,只有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和智力的开发,才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多角度和多维度的素质人才培养。良好的素质教育教学管理能够创办具有特色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具有特色教育教学模式下,学校在一方面能够优化各种学校的独特品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着眼21世纪人才的发展,在对学校进行深入管理的前提下,整合已经拥有的资源,评估出自己的方向,用教育教学管理符合自身特点的方向完成理性的教学飞越,从而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维。
2重视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教育教学管理是教学成果理性的体现和结晶。教学管理应时刻注重创新管理。重视管理的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管理者主动学习,善于总结教学管理经验和规律。在不断的管理和学习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学习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学校各类管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在通过和教师一起经过培训和校验活动产生教育教学价值观。在管理中坚持不断学习才能够将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创造特色的教学管理办法。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梳理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对于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不断总结,理清教师在思想上的头绪。管理工作应从思想出发,对事件进行科学的判断,通过论证的发发进行准确无误的管理。管理工作需要在实际教育理论改革工作的背景下进行论证,通过教学管理能够检验出教育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展的大方向,并能够科学的总结出规律。把教学管理工作改革放到客观实际上去应用,融入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去,以此来验证管理工作的正确性。教学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情感的结合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谈心方式的管理能够迅速找到各个岗位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感情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对实际底层的基础工作也能够做深度了解。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注重学校和社会紧密联系,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管理需要创新,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获得上级领导的帮助和下级同事的支持。使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校本管理是当代学校管理改革的潮流。由于受“外控型”学校管理体制的长期制约,小学校普遍缺乏校本管理的传统与实践经验,校本管理制度化运作仍需一个渐进的实现过程。随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校的主体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这又为校本管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应立足我国学校的现实基础,借鉴西方的校本管理,促进我国小学管理的革新与发展。
3结束语
随着小学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如何充分调动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学校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小学教育来讲,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积极发挥教师的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不断用教学质量衡量教学管理的水平。
1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未能从根本上转变。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课程的理念、发展的理念、评价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但由于多年的定式思维影响,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成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使得前瞻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心灵,使得“课堂生成”“师生平等对话”“课程整合”等只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
②忽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脱离课程评价的核心。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课程的评价往往只是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未对课程评价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其二过度关注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轻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锻炼;其三评价的主体限于同行、专家、领导等,忽略了教学本身最重要的角色——学生,其实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度和课堂知识的感受度才是课程评价的意义所在。
③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较低,并且相互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更新,仍坚持“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在学生面前树立的不是和蔼可亲而是敬畏的形象,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和扭曲的心理。
2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对策
①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是造成教师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原因。
②以实施课程评价为主要手段,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实施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质量监控和教师行为引导的有效手段。小学实施课程评价应至少体现如下理念:其一以学校为单位,系统规划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评价贯穿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反馈等各个主要环节。
其二在规划课程评价机制时,不以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应作为关注的重点;其三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作为评价判断的主体,侧重检查教师是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被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学习到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四评价不应完全标准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教师个性的发挥,支持教师课程创新,使“个性”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力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策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积极而又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首先学校应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加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激励制度方面,体现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德、能、勤、绩挂钩,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作贡献。其次加强教师职后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拓宽视野,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育教学管理必须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提倡的教学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必须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良好的教学管理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两方面:一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即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能,成为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利用手中的技能推动社会进步。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所以,学校必须要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从这个方面出发去进行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拥有先进的管理观念,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如何,拥有哪些资源,正确评价学校现在的发展水平,找到学校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发展策略和基本目标。
有了这些管理思想,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定能更上一个台阶,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其次先进的管理办法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要有先进的管理方法,这是素质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去进行管理。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日常的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24―01
在小学阶段,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而有效的管理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性教育,对小学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发展教育事业尤为重要。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决定了管理的方式和层次,所以,作为一名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该具有正确且先进的管理理念。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管理是素质教育得以实施的保证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还得有先进的管理办法,先进的教学管理是适应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多规格人才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教育既是全面教育,又是特色教育,既要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又要实现知识、能力、道德与情感的协调。只有良好的教学管理才能把这一教育理念进行贯彻。为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着眼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学校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资源,正确评估自己所处的水平,选择合理的价值取向,从而勾画出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生命力发展的策略和基本目标,使教育行为完成理性的飞跃,形成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进而为素质教育走上更高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管理必须注重创新发展
保持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教学工作。因此,教学管理必须注重不断的创新发展。管理者要在不断学习的经验中掌握先进的理念,在学习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管理者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接受新的管理思想,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摸清教师的思想情绪。在面对管理方式的转变时,要经过总体的论证,使管理准确无误。把管理放在教育改革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把教学管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教学管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把教学管理置到工作中去验证,看教学管理是否切实可行。教学管理要有情感性,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只有做到理与情的巧妙结合,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管理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 切实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促进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校本教研是立校之本,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学习要在培养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技能上下功夫。一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吸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把先进的教学经验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二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开展课堂大练兵活动。在上好示范课的前提下,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练兵活动,根据说课、做课、评课的基本要求,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一是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以此提升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三是积极主动地申请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大家好!下面,现在就我县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汇报,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初步成效
2020年我县教学质量保持良好上升势态。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创新高,连续两年突破3000大关,本科上线率和优投率都超额完成了市教育局下达的两个1%的目标。中考进入全市100名的学生人数达14人,比2019年多9人,取得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中考中层以上学生的培养成效和八年级参加**市抽测的成绩与往年比较,也显现出较好的进步势头。小学各镇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都结合对市、县教学质量抽测数据的结果分析,各出新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做法
我县近年来抓教学质量工作的重点是:“全心抓教学、全力抓队伍、全面抓管理、全方位促激励”这一主线。
1. 全心抓教学。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书记组织教育情况研判会,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政府和县局以及各个学校都围绕教学中心做好服务。我局在全心抓教学方面,主要做了这样几项工作:
(1)完善常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常规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我们从县情出发,编印、下发《**县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里面包含13项主要工作指引,作为指导全县教学教研和科研工作其中,对教学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提出了《**县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常规工作要求》和《**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要求》,我局还下发了教研室每月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对不同学校开展视导检查活动来落实工作,使各中小学进一步牢固树立了“强管理提质量”的意识,不断创新常规管理模式,实施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
(2)加强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有效教研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通过制定《**县中小学中心教研组和学校教研组工作职责》,明确各层次教研组的任务,同时也制定了《中小学专业化听课评课方式操作要求》和《**县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观课议课的研究,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施城乡结对联动,构建教育教研共同体
我县区域面积广,沿海、沿江、山区各片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学校类型和规模多样,教研能力、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我局通过全面开展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帮扶工作,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整体提升我县的教育质量。近三年来,我局分别由教育局基财股、基础教育股和教研室对全县中小学建立了三各方面不同功能需求的结对帮扶机制。
一是我局由基财股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城学校支持边远学校结对子的通知》,安排县城11所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结对子帮扶支援学校规模偏小,学校经费不足的偏远地区的14所学校,从而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我局由基础教育股出台了《关于开展第五轮县城学校联动活动的通知》,认真落实省、市教育部门提出的城乡结对的要求,通过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强化了工作责任,促进城乡学校的校长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的工作交流。
三是我局教研室结合《关于开展第五轮县城学校联动活动的通知》工作有关要求,出台了《关于在**县中小学建立联片教研机制的通知》。按照强弱搭配的形式,指定14所教学质量较好的初中和小学作为牵头学校,建立联片教研共同体。具体做法是把全县各初中和小学划分为14个片区,其中小学6大片区,初中(含民办学校)8大片区。通过区域合作,按片划分教研区域,充分发挥各校优势,加强校际交流研讨,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区域联片教研活动,以名校为依托,带动片区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2. 全力抓队伍
一是抓好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方针的制定者、执行者。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近三年来,我局通过采用轮岗、交流等方式,调整一批中小学校长,对于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低位的学校校长,进行调岗或免职。具体来说,其一,我局对高中学校的校长进行全面调整,使我县高中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其二,我局从高中学校选聘优秀的中层干部和名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校长或中层干部;其三,把一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初中和小学的副校长提拔为校长。目前,我县正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和后备干部。
二是全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我局积极与组织部和人社局沟通,充分利用政策,积极引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充实到我县基础教育的队伍,同时我县制定《**县教育系统教师县内调动管理暂行规定》规范了教师的调动稳定了教师队伍。各高中学校及有内宿生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解决了教师的中转房,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安教乐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办培训班,加强校本培训等各种形式,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县教育局分别制定了《**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县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管理实行办法》,通过对校本培训的规范管理,以及培养和发挥名师的作用,帮助各中小学有效开展校本培训。目前我们建有中小学名师工作室25个,各工作室成员总计有218人,他们通过指导、辐射、送课下乡等活动形式,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3. 全程抓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出成绩的基本保障。我们制定了《**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办法》,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保障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是加大高考备考过程管理力度。高考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在每学年高三开学初,就要求各高中学校做好高考备考计划,召开全县的高考备考会,摸清家底,确定目标。在一整年的高考备考过程中,我们做好每一次的联考分析,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组织管理人员和老师走出去到高考优秀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请发达地区的优秀的教研、管理人员进来给我们做备考的培训。
二是中考的备考过程管理力度。我县的初中学校有54所,数量多,类型差别大,规模的大小差异也很大。对于中考备考,我们依托我县初中8个联片教研共同体,以规模较大的区域学校为依托,带动中小规模、薄弱的学校的开展一系列中考备考研究活动,从而提高区域的教学成绩。
三对非毕业班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我局对非毕业班的教学过程主要通过以教育局牵头开展教学视导检查来督促各中小学开展好学校教学常规等活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真实性,我局结合市教育局的抽测安排,每学期,我们分别对小学和初中学校的某个年级组织严格教学质量监测,并将检测作为我县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4. 全面促激励。
近年来,我县用于奖教奖学的经费投入有1700多万。其中,县财政每年拨出920万,作为对中小学奖教奖学经费好高中教师的加班津补贴,以及县级教育慈善会每年发出教育教学奖励金800多万元。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驱动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校紧紧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针对我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任课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效率低、缺乏创新意识等问题,开展了积极的探究、实践。在积极改进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益和提升教研品位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
我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作风务实的教师队伍。但在个别教师身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学校的优质化管理。为此,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以扎实推进质量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学习活动、教研活动。运用标语、宣传栏、内部网站等各种媒介,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为树立素质教育质量观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针对发现的问题,要求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反思,首先在教研组内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改正。然后,教研组长进行总结,把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全体教师会上摆出,提起广大教师的警醒。校党支部对全体党员老师提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通过党员带动全校教师积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党支部及时进行总结,提出努力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活动,教师们统一了思想,树立了牢固的素质教育质量观。
二、落实精细化管理
针对我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我们对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成立学校督察小组,确保各方高效运转
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真正落实,我校成立了以校长、支部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成员的学校工作督察小组。督导组的督察范围上从校长下至普通学生,对全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反馈;对学校各处室、年级的工作全面监督检查;对学生自习、两操、晚自习、集会等活动师生的纪律、出勤情况等进行检查;对教师上课情况、办公秩序、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对班级、学生公寓、办公室、功能用房的卫生、公物、安全进行检查;对师生日常行为、文明礼貌等进行监督检查。督查组基本保证每周进行联合检查督导两次,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及时解决,抓好整改工作的督促落实,实行严重问题组长及时跟踪督办制,使得各种管理机制都高效运转。同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评优选模、职称评定、职务聘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实现评价的正确导向。
2、学校领导重心下移,以点带面提升管理效益。
精心打造管理干部团队,实现管理责任上移,教学重心下移是我校开学初就确定的管理思路。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有活力,工作上有创新力,在管理上有凝聚力。要克服职业倦怠,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要身先士卒战斗在教学第一线。要教好一门课,质量处年级上游;带好一个班,做年级的样板;蹲好一个教研组,扭转一个薄弱学科;抓好一个年级,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干部躬身实践,必然有效地带动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校领导进课堂,下班级,蹲教研组,和教师一起工作、学习,用行动说话,真正起了表率的作用。同时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老师、学校的情况,深刻体会到教育教学的现状,把握了学校发展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更加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3、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每学期及时开展了“五查五看”活动。一查依法治教,看有无歧视后进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教育法规的言行;二查爱岗敬业,看有无不坚守工作岗位,不认真备课,不按时上课,不批改作业等现象;三查教研业务,看是否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坚持业务学习,乐意承担教研教改课题;四查师德规范,看有无借职业之便谋一己之私利,有无索要家长礼品、搞违规家教、私自办班等现象;五查团结协作,看是否有工作上相互推诿、不配合的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4、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提出了以下要求: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
(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
(2)组织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第四,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习题、作业题。我们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选精改,注重效率。
第五,加强过程管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外,加强对个别青年教师、不安心教学教师的管理。采取分阶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其思想,提高其业务能力。方法为: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座谈问卷(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四总结提高(在上述调查基础上,指导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以发扬光大;指出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全面解决"教"和"学"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有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5、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加强集体备课和业务研训管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制订中长期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每月有主题、每周有重点、活动有方案,确保培训工作的计划性,教师要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增强研训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进一步优化研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国人小学论坛”等活动,扎实开展“博学修真、爱国爱人”校本研训。积极办好“皂角树”校刊。三丰富内容,提高实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重点抓好小学英语、音体美、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学科教师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促进各科教学均衡发展。
(2)规范业务学习,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为改变业务学习形式化的局面,切实提升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素质,保证教研的实效性,我们规定,业务学习必须“三定五有”:“三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五有”指有考勤登记、有领导参与、有中心发言人、有发言稿、有活动记录,并规定在每周的星期三、四的业务学习时间,教研组长组长向教务处汇报本科组上月教研活动情况,以及这个月活动的计划内容。通过检查和听汇报,教务处进一步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整改方向。我们根据考勤记录、发言稿质量、活动记录质量、领导检查情况登记,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在国人小学教育基金中进行表彰奖励。
(3)省市校各级骨干教师人人都要要上一节“精品课”,全员参与研究课堂教学。全面组建科技、艺术、课外阅读、实验等兴趣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定过程,组织学生积极、主动、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和开展小组自主互助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教育装备;科学化;管理
教育装备系办好教育的物化前提,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情况。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我国不断加大对于教育装备的投入,目前,我国城乡大中小学均配备了相应的教育装备,国家及各地政府均对于教育软件与硬件资源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要想制定统一的教学器材及各类教学产品设备技术标准的管理规范,以指导全国教学仪器生产供应和实验室的管理,要必须实现教育装备正常有效使用与管理精细化的有机统一,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思想,精细管理,不留死角,不断推进教学装备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素质教育而服务。
1.我国教学装备管理现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乃当今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中不变的主题,要实现此目标则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对教育教学的贡献力。我国当前GDP达到50多万亿,教育经费占4%,仅技术装备就约占教育经费的10%[1],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教育经费来进行教育资源的投入则是个重要的问题。就我国教育装备的管理现状看来,从中央至各地的教育部门与大中小型院校的领导,均对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给予了相应的重视,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在通力协作下,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应的管理制度与规范已初具雏形。但是,纵观当前各级各类大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情况而言,教育装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的辅助功能,笔者通过走访周边院校发现,部分高校的拥有不少先进的教育装备,但使用效率与收获的效益与教育资源的投入初衷具有较大的出入,教育设备利用率低下,部分设备由于系统与软件的因素,长期无法投入使用,因安装不当造成的音像效果不佳等,因管理缺位而导致教育装备无人管理,因管理责任划分不明而造成的教育装备闲置现象等。所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并以此统帅教育装备的管理工作,强化对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管理职能与责任范围;做到精细话管理,使管理不留死角;实施建管并举,重点在于使用的管理;将“建好、管好、用好”为教育装备的管理宗旨,不断推进教育装备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2.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的思路
2.1制定教育装备科学管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装备管理评价体系的评估对象即教育装备,根究教育装备的管理宗旨与指标,针对教育装备的投入、使用、管理、维护等实施综合性评价。建立该体系的最终目标并非仅对教学装备的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其亦是一类科学的、可量化管理的方案,对教育装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等综合管理起着指导作用。目前对于教学装备评价体系的研究多以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运筹管理决策理论等为指导,研究方法相对系统,国内外已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论的参考依据,各大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借鉴,亦可参照张鸽、胡又农编写的《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教育装备评价方法》[1],根据书中列举的评价,针对教育装备、管理方法、教育教学方面对教学装备进行综合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教育装备的综合评价时,一定要全面而公平地看待教育与装备的问题,不可顾此失彼。
2.2 在教育装备科学管理中引入绩效理论
绩效理论的宗旨为以最低成本来获取最大效益,引入绩效理论有利于从教育装备管理的大局来审视教育装备的效率问题,推动教育装备的供应性向实用性的延伸跟。绩效理论重点强调对于教育装备的开发、投入、实施、评价的最优化,整体规划始终以绩效目的为重要导向,一切从大局出发,将教育装备管理队伍与体系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机结合,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亦为教育装备队伍建规立项,从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促进其积极主动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设备,适当开展现代教育设备的教研活动与竞赛,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营造良好的氛围。选拔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技术高、教学管理能力佳的教师不断壮大教育装备教师管理队伍,并不断提升自身理论建设,探寻自身学科地位,适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以保障教育装备相关人才的技术水准始终紧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3树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工作管理的理念
教育装备的首要服务对象为教育育人的实践活动,教育装备的投入目的与教师工作职责无异,均以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考量教育装备价值时,有关其对于教育教学的效益价值的考虑应优于效率的提升价值,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并非意味着教育装备的信息化,教育装备的管理工作应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不为传统教育思想所左右,不受市场的束缚[2],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装备的管理办法,以利于更好地服务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课程改革与标准,引导各级院校根据教学需求来合理配备教育装备,帮助教师优化、改革教学手段,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促进教学装备由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的转变。
3.结语
目前教育装备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我国教育技术装备逐步迈向集约化的发展背景下,各级教育工作者需积极贯彻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导向作用,从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出发,认真审视并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进行定位,改革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动教育装备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教育装备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此才能保障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效益,推动教学装备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奏响教育装备管理工作发展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