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英语教学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学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教学思考

第1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职业英语 教学 教学方法 课程配置 探究精神

一、对职业英语教材改革的思考

要提高教学水平,必须有一套相对稳定,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在相对同类专业中,要有一套既具有专业性,又有实用性的配套教材。

这种教材应该是:内容适度,要有科学性、系统性、逻揖性、实用性,由浅入深,不应是跳跃式的,不应过深、过难或过易,生词密度也要适当。增加基础和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辅加过渡式基础与专业结合的英语教学内容,把通俗易懂的专业内容渗透于教材中。学生在校既要学一技之长,又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英语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基础与专业结合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专业术语、单词、简短专业性文章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增加口语实训内容,加强口语交际,将听说课引入正常的课堂教学。听说课课程设计以听为辅助手段,以说为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大量地听说练习,逐步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改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突破口。要提高中等职业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改进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要始终贯彻交际性原则,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To learn it, do it ?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意思是,要学,就得实践。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把教学活化为实际。因此,要将过去以讲授语法为主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流式、自学式相结合的教学;将过去单调的读、写模式转变为“听、说、读、写、译”训练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将过去静静、沉闷的课堂,转变为积极、活跃的课堂,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者,力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维和自学的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从“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即从被动变成主动,在讲清有关概念的同时,适当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活动,把“模拟情景”引入课堂,也就是把书本上的东西引入生活,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东西。

三、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创新探索机会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当是职业教育创新的前提。

职业教育是以面向“蓝领”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既是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争发展的需要。

在普教中学习文化课方面有可能呈现弱势的学生,在操作能力强的专业课上就有可能变为强势。职业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把应用教育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专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一线应用型人才。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优化课程配置,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与此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也呈现着多种多样的风格。“紧密型”联合办学形式,由企业和学校双方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协商确定课程设置;“松散型”的联合办学形式,由学校征求企事业用人单位的意见,确定课程设置;学校自主的办学形式,则是依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对市场的估计,选择课程设置。应该说每一种办学形式与课程设置模式,都曾经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效应”的产生。

然而,这些课程设置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其一,存在着盲目设置课程的现象。无论哪一种课程设置模式,都受到办学形式的制约。在办学过程中,往往随意更改或设置课程。其二,存在着课程之间不衔接的现象。由于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论证,文化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能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甚至相互脱节。其三,存在着课程设置定位不当的现象。职业学校、普通中专校与技工学校的课程设置似乎各有特色,又难以辨别。以至于有些学校采用“拿来主义”,随便订购使用教材,给教学过程造成了困难。其四,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时,为了“对口单招”或者应某企业的暂时需要,增减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使本来就缺乏严密、科学的课程体系,更没有系统性。因此,我们应当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改革课程设置;依据经济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课程设置;依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优化课程设置;依据本校的办学实际,探索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第2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一、运用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教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而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更大。学生的喜好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听说法,就是一直看着老师,听老师说,很少看书本;有的喜欢阅读法,就是一直盯着书本看,很少看老师或黑板。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英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联系与互补的,要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很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付诸实践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

2.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使自己听得见自己的声音,渐渐做到流利、顺畅,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

3.对于底子薄的或性格内向的同学,降低他们的学习标准,当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

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每课的对话让学生先听后读,然后表演,每小组不宜超过四人。表演前应让各小组操练准备,鼓励其拓展创新对话内容。表演过程中,除要求学生语音语调正确外,还应让学生注意到交流手段,如表情、手势、姿态等。例如在练习“Is this jacket your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着一件夹克衫,一边走进教室一边问:Whose jacket is it?Is this jacket yours?这时学生很好奇,都想知道这件夹克衫是谁的。于是,我跟学生们操练熟了,就让学生自己去找它的主人。学生拿着这件夹克衫去问别人:Is this jacket yours? ……教师还可以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编一段对话,学生会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编成各种对话。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又能主动解决问题。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改之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就对老师的这门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学这门课;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老师应该做好长远的打算。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动、敢练。给我一个支架,我能够把地球撑起来,我们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投入进来,愿意配合老师的安排,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要让学生学会去面对所要承受的困难,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初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刚刚升上初中的学生,即使入学成绩不理想,即使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都希望将初中的第一个学期作为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契机,同时也是教师把学生吸引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第3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情境;创设;思考;有效

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是促进学生知识理解而建构语言运用环境的创造性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在意义建构中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能力。它还能使问题或任务情境化,从而加强理性与感性知识的有机联系,减少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使学生易学、乐学。

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发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太理想之处。教师对教学情境创设的要求和创设的艺术性关注不多,情境创设发挥不了应有的效力。本文在论述教学情境理论和分析情境创设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情境创设,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理论背景

情境创设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并非新事物。在中西方教育思想中,都有情境创设和运用的例子。《学记》中“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强调利用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教育学家杜威更重视情境的创设和运用,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恰当地创造教学情境。

20世纪初著名语言学家Palmer主张以情境为主线组织教学,后来在实践中形成了情境教学法。Wikins将情境大纲与语法大纲、功能意念大纲列为三大语言教学大纲,强调情境的重要性。90年代,教学情境的运用又得到了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认同。前者认为学习来自经验,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亲自实践和反复体验,才能获得知识的真谛,后者重视语言话题和场景,与运用情境教学不谋而合。目前,心理学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非常关注人在各类“情境”中的学习,以还原学习的本来面目。“情境”“合作”“对话”和“意义建构”共同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其中“情境”居中心地位,承载着其他三要素。

我国专家学者在情境教学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李吉林对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做了大量的实践,提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裴娣娜通过论述情境教学揭示了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胡壮麟从语境角度理解教学情境,提出了语境三元化理论即语言语境、物理语境和共享知识,代表我国外语教学界比较全面的一种情境观。目前,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四个要素持续交互,动态发展。

二、存在问题

语言学习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经历着一个艰难复杂的历程。中学生由于认识水平、文化视野局限等,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如,词形、词义和读音等,尤其是一些语句、语篇在结构和意义上与他们所熟悉的本族语有着诸多差异。因此,教师很有必要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启动学生思维,加速知识的内化过程,使他们能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在真实交际情境中,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从而实现语言的工具性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形式单一,意境简单,学生很难进入角色。具体表现为:

1.创设情境未经思考而流于形式

例如,在“一般现在时”学习时,一位教师说出这样的例句:“Do you have parents? I eat every day.”这样不经思考、随口而出的例句,所创设的情境没有代表性,没有注重创设的质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

2.创设情境未关注大多数学生差异

在课堂上,只有少数学生能领会其内涵进入角色,而其他学生则坠入雾里云中,不知所以。当代著名心理学家Howard Garder指出:“在过去的世纪中,教学的最大错误是:假定全体儿童是没有差异的同一个体,而以同一种方式教授同一个学科般地对待全体儿童。”情境的单一性让大多数学生未能真正融入英语学习中。

3.情境创设未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情境体验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结果学生变成了“看景”者。情境创设离开了学生需求,课堂教学生硬推行,从而失去了情境运用的意义。

三、问题反思

情境创设是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学生是完整的人,语言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所以,教学情境创设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然地进入角色,成为情境体验的主人,“境中乐学”,提高自己。因此,笔者认为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应从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创设情境应具有科学性

学生认知的发展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从个别到普遍,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材料能配合学生既有的认知结构时,学习才会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主体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使用情境。

2.创设情境应具有趣味性

学习不是一味地注入,而是点火。基于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发生兴趣,就能驱动英语学习的内在机制,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情境要点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之火,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与学生接触,注意发现并收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丰富情境创设的素材。教师还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结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的需要。

3.创设情境应具有互动性

“教学论三角形”理论重视学生与知识的和谐互动,学生通过活动获得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对话情境和恰当的提问,把学生既有的经验与探究、解决的新问题关联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在情境互动中,学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疑问和见解,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在讨论、探究、合作中,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行为、思想观点、得失成败在小组中交替影响、相互激励。在情境交互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开展任务活动,使每个学生负担一定角色,为完成某一任务共同协作,通过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自我。

总之,在情境与活动的和谐建构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要不断地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对于那些“弱势群体”,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像“一阵花香,随风飘过,让学生寻找花开之处”,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体验语言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有乐又有效。

参考文献:

第4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小学与初中英语 教学衔接 思考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专家及一线教师都进行了探讨和专题研究。江苏省溧阳市曾经为了加强中小学教学交流。组织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到中学任教七年级,所有班级都是随机编排的平衡班。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小学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平均分超过中学英语教师任教的班级12分之多,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与此相反,中学教师任教的班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一般,并呈下降趋势。何锋(2008)指出中小学衔接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分化。小学与中学的衔接不仅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的衔接,还包括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衔接、学习兴趣的衔接和师生感情的沟通、考试评价的衔接等诸多方面(戴军熔,2009)。新的一学期笔者教七年级新生,于是在实践中思考并探索如何更好地衔接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学。

1、上好开学第一课。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很多教师习惯于第一课不讲新课,重点讲解和强调一些上课、记笔记、作业等方面的要求。对此我持不同的看法。第一课应是师生感情交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最佳时机,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不要吝啬鼓励的话语和眼神,要努力形成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佳的状态进入七年级的学习。从第一课起教师要通过一系列趣味性活动,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喜欢英语、喜欢上英语课:在第一课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实际水平,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下一课的教学起点。如果花整堂课严肃而生硬地提一些要求,会影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影响教学效果。

2、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曾经说过:“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要做好中小学衔接,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和实际水平,据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起点、教学内容、课堂容量和节奏。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循序渐进,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避免重复小学的内容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厌学,避免衔接脱节或过度拔高造成的人为的学习障碍。

开学后不久,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活动,听了两节随堂课,授课内容是7A Unit 2 Vo-cabulary:谈论学校活动,根据图画在横线上填上动词“listen to,make,lolav,read,watch,write”一位很有经验的教师帮助学生归纳了这六个动词的相关短语,逐一写在黑板上。学生抄在书上的空白处,课堂气氛沉闷:另一位年轻老师以抢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了表示活动的相关短语,并围绕这些短语师生、生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两节课的差别根源在于对学生的了解。近几年本市加强小学英语教学,今年的新生英语基础、词汇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与三年前笔者接的七年级明显不同,备课当然不能和三年前一样。第一位老师课前没有了解学生情况,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呈现讲解学生已经掌握的短语,学生当然不感兴趣。所以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至关重要。七年级的教师最好抽出一定时间浏览小学五、六年级教材,熟悉学生学过的单词、短语、句子等,避免课堂中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针对(译林版)牛津初中已有教材容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借助于小学已学知识,降低新学知识难度,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更多精彩的语言输出,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3、运用简洁易懂的课堂用语

因七年级新生来自不同的小学,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在起始阶段要尽量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课堂用语。笔者开学前仔细阅读了小学英语课本,找出课本中出现的日常用语,如:“Shall we start our lessons now?/Whowould like to read the new words?/What doesit mean?”等等。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易懂的短句如:“Have a try”,“Read after me”,“Together”等。教师可以借助于体态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话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使用汉语来解释。如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语法讲解部分和题目要求都是用英语编写的,如7A Unit 1 Grammar部分“We can use oersonal pronounsto replace nouns for loeople/things,Then wedo not need to repeat the nouns,We use thesubject form when the noun we are replacingis the subiect(我们可以使用人称代词来代替人或事物。然后我们就不需要重复这些名词。当代替的名词作主语时,我们使用主格1”。如果教师只是读一下就要求学生完成下面的练习,不少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理解,学习起来很困难,长期下去,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快形成学生中的两级分化现象。因此七年级起始阶段,教师不要绝对不用汉语,可借助少量的汉语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和教师的课堂用语,以免人为造成学生无法理解引起的学习障碍。

4、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七年级新生来自不同学校,基础差异较大,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参于到课堂中。如开学第一课,笔者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简单的问题“What’s in the box?What’s thename of the dogs?”学生可以在对话中直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尖子生,笔者选择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Do you think Ed-die and Hobo can be good friends?Why orwhv not?/If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others,what should you do?”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也可以在布置作业时采用“分层作业”的形式,不同基础的学生选做不同的作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跳一跳摘到桃

子”的成功的快乐。

5、多方面多措施,减缓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感

5.1 积极评价,话语激励,增强学习信心。因为来到一个新的班集体,很多七年级新生不敢举手发言。教师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害羞、怯场的心理,鼓励他们勇于开口。要避免使用批评、训斥、指责的语气。学生的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在起始阶段一般不要纠正,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游戏竞赛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恰当地使用游戏与竞赛,能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猜谜、问题抢答、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思考,玩中提升能力。比如在Unit 1,中心任务就是自我介绍和人物介绍,可以开展“Guess who he/she is:由一个学生描述班上的某个学生或老师,其他学生猜是谁;又如在Unit 3 Vo-cabulary部分,教师可以进行“智力快车”的竞赛:教师描述节日,学生猜。经常进行这样的游戏竞赛活动,能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投入课堂,融入课堂。

5.3 小组活动。采用同伴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感和紧张感。教师可以开展对话、角色扮演、复述、讨论、采访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更多更精彩的语言输出,促进课堂互动。七年级的教材语言点很多,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效果不好。把语言点编成对话或剧本,在对话中操练,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5.4 多媒体直观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教材中配有大量的彩色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单词、短语和课文的含义。为了更好地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教师可以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通过直观的手段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这既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愉悦。如阅读判断正误,我们习惯于使用T和F来表示正误。制作课件时如果改用笑脸和哭脸,会更加活泼可爱,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经常在课前和课结束时播放英语歌曲和视频,如第一课使用的视频The Annoying Orange,如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God is a girl/The dayyou went away”等等,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增强学生语感;又如7A Unit 3 Halloween中,学生对于西方的节目“万圣节”几乎是一无所知。笔者通过一段电影剪辑,展示了西方人庆祝万圣节的真实场面。通过多媒体创建真实的情境,能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6、培养学习习惯,渗透学习策略

笔者发现七年级新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合理的学习策略,读书“唱腔”、“背书腔”、尾音很重;缺乏连读、爆破、弱化等语音知识;不会以意群为基本单位来朗读和表达;所以,笔者首先从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入手,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借助英汉词典自学、课后及时归纳复习、整理错题、课堂积极思维踊跃发言等。笔者还注意适当渗透一些词汇、阅读、听力、写作等方面的学习策略。如:7A Unit 1学习单词“player”的时候,笔者以幻灯片列出了常见的一些动词加er改名词的用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记忆。又如:在学习单词“helpful”的时候,我帮助学生复习了care-careful。use-useful。wonder-wonderful,并让学生猜测“hopeful”,“colorful”的中文意思。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构词方法。

7、改进考试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5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职教英语;教学内涵;思考

一.职教英语教学内涵渗透的基本现状

就目前职教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英语教学内涵的渗透并未在职教中十分普及,或部分职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却未能积极的采取良好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使得英语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的学习简单的英语知识的表面,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大,课下一般都很少主动的去学习英语知识,并未发现英语的真正目的。部分职教的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注重教学的任务是否完成,学生的英语成绩是否达标,不会过分注重学生对学习英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英语教学中并未认真的渗透文化教学,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长期以往下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会导致英语成绩的大大退步,十分不利于今后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所以改变职教英语教学内涵渗透的基本现状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融入文化教育、耐心讲解英语中蕴涵的无穷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树立终身学习英语的目标。

二.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的对策

1.帮助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导航,要想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才会更大,其中学习目标的确定应该细化好,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学生在学习《Sheispretty》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要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能够熟练掌握新单词和能简单的描述一个人外表,并尽可能的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么一来,学生就知道自己在这节英语课上学习的重点在哪,能够合理有效的分配学习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而言,教师的教学也会变得更加轻松些,长期这样以来,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规律性,在今后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都能很好的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把握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有助于自身学习英语良好习惯的养成。2.多种形式促进教学兴趣兴趣是学好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础,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更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学生在那种教学模式的指引下学习的兴趣也较为低下,为此,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兴趣,此也是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的一种良好渠道。例如,在《EveryDay》这一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创新的教学方式,先是单个的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掌握本单元的一些基础的对话和单词,然后,教师让同桌两人组成一个小组,练习SpeakerA和SpeakerB中的对话,并各自选择一个对话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也可以小组自己编排新的对话,15分钟后,教师随机抽取4个小组到讲台上来表演对话,由班上的其他小组和教师来进行点评。如此一来,英语课堂就变得格外的生动精彩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与他人交流英语和练习口语的机会,并且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必然高涨。3.多种手段巩固教学成果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教学成果的巩固,即学生掌握了某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对英语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而不是学习完之后,过一段时间再对学生进行检测,发现学生已经忘却了大部分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成果并不理想,为此,在职教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巩固教学成果是十分有必要。例如,学生在学习完了《Whatawonderfultime!》这一单元之后,对于其中重点单词的掌握,教师在课后布置温习单词的任务,并于下一次课堂上花几分钟来进行听写,并在前3个单元学习完之后,教师组织一个重点单词快速读默写的比赛,给予比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这些方式来巩固学生对重点单词的掌握力度。4.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英语文化素养是英语学习中的核心,是英语中蕴藏的一种独特的魅力,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对于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例如,学生在学习《SuccessStartsEarly》这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就Success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列举一些名人成功例子即他们在成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能领悟英语文化的魅力,其不仅是单词、语法、句子,而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的巨大魅力,具有不断学习钻研的价值之所在。

三.结束语

总之,在提升职教英语教学内涵的思考方面,要先结合职教英语教学内涵渗透的现状进行考虑,并针对其现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主要从帮助培养学生目标、促进教学兴趣、巩固教学成果、提高英语文化素养这四大方面进行改进,最大限度的来挖掘英语教学的真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可.论职教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作用和运用[J].科学与财富.2015(08).

[2].王建初,王继平,陈祝林.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内涵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4):5—8.

[3].陈枫.创新职教学校英语教学方式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5(22).

[4].李小燕.职业教育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7(6):82—83.

[5].王静.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探析[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5(3).

第6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学习风格教学策略英语教学

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或注重听觉反应或偏好视觉印象,或思考或实践,或逻辑推理或直接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各有不同----或讲授,或演示讨论,或偏重规则,或侧重实例,或强调记忆,或注重理解,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协调。

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可能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出现严重错位而带来不良后果。学生会因此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科失去信心甚至于放弃。

1.学习风格的定义

Keefe将学习风格定义为:独特的认知,情感,及心里行为,是学习者在如何观察、交流及对学习环境的反应中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因素,在反映学习者行为内在原因中一直起作用。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的技能的方式,这种技能是自然的和习惯的,不会因为教学方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2.学习风格的要素

美国学者把学习风格的要素划分为认知风格、情感风格和生理风格等三大类。我国学者则从人具有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征出发,把学习风格划分为生理要素、心理要素和社会性要素。

3.学习风格的分类

3.1场独立(fieldindependence/FI)与场依存(fielddependence/FD)

场独立型的人倾向于独立于周围环境,不善于获取社会信息。在课堂学习中有一定的优势,擅长理论性强的和抽象的学习任务,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组织分析能力强,在语言学习达到高阶段,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时,场独立型学习者处于优势地位。

场依存型的人喜欢与别人靠得较近,往往坦率谈论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会寻找更的机会获得较多的语言输入,因此场依存能促进自然环境中的外语学习。但是场依存型学习者分析能力不强,依赖性较强,因而不大可能指导自己的学习。在语言学习的初期和中期,场依存型学习者的成绩优于场独立型的学习者。

3.2分析型和综合型(Analytic/Holistic)

Peters(1997)认为有些学者属于分析型的(Analytic)(即单词学习者,并通过一种可以识别的习得阶段次序不断提高;有些属于综合型的(gestalt),(即句子学习者,从完整的句子开始学习.)

4.语言学习者的分类

4.1感性学习者与直觉学习者

贾恩(Jung,1971)在他的心理分类理论中介绍了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方式:感性和直觉。感性者比直觉者更倾向于使用记忆作为学习策略,更循规蹈矩;直觉者则喜欢变化,厌倦重复,比感性者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和非常规事物.感性者仔细但也许迟钝,知觉者敏慧但也许细心.

外语基础语言教学包括大量的反复操练和对词汇语法的记忆,因而更适合感性者学习.当这种练习过多而又无间断时,直觉者会感到厌倦,他们的成绩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另外直觉性强的教师往往很快就过完基础词汇和基本语法规则,而着手讲解“更有趣的东西”-----复杂的语法结构,翻译的细微差别,语言学概念及文化思考。直觉型学生也许欢迎这些课题,然而过分强调这些规则会导致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尤其感性学习者会掉队。有效的教学应面对所有的学生,而不是具体某种学习风格的学生,以与学生学习风格格格不入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很难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4.2直观学习者与言语学习者

直观学习者喜欢直观呈现的信息,言语学习者喜欢口头和书面的文字解释。大多数人从直观形象获得并存留的信息要多于从文字和口语中获得的(Dale1969)。但是大部分语言教学则是通过言语表达来完成的:课堂讲授,教材,板书,语言实验室听音。以不同的方式输入相同的信息必然会取得加强记忆的效果,这里对语言教师的挑战是如何利用非言语环境的视觉材料来组织课堂讲授,如展示图片或利用影视、表演达到教学目的。

4.3主动学习者与思考学习者

主动学习者在具体行动时学得更好,而思考学习者则在有机思考时学得更好。在课堂上学生获得的参

与和思考的机会越多,学习新知识的效果就越好,储存的时间也越长(Kolb,1984;McCarthy,1987)。如果语言课堂把学生置入被动地位,只让其听讲,做笔记,既无助于提高主动者,也无助于提高思考者的学习。语言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主动学习体验,如会话、表演和竞赛等,以及思考体验,如写作,提问等练习。

4.4系列学习者与整体学习者

据利佛尔(Leaver,1986)的研究,左脑思维者(系列)更容易掌握语法结构,更擅长进行对比分析;而右脑思维者(整体)则对语言的语调和韵律学得更好。系列学习者多采用分析句子成分的策略,特别适应强调语法分析的严谨的教学方法,整体者更乐意采用全观策略,如猜测单词的意义,寻求中心思想,对语言学者不喜欢的相对组织松散的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

4.5归纳学习者与演绎学习者

就外语而言,归纳与演绎的区别与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区别类似。习得一种语言指在自然环境中逐渐学会使用,具有该语言交际的能力而不一定能够与其规则相联系,人们吸收大量的语言信息,但不一定能全部掌握。然而人们每天理解储存及运用这些信息的能力都在提高,在这一进程中,人们增强了变换策略、推测新语言的系统、构思并检验其规则及决定其取舍的能力。这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语言习得进程就是归纳过程,而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意识的过程,包括了对句法、语义规则的正规讲授和这些规则的特殊运用,并提供正确的反馈来强化正确的用法,纠正错误的用法。这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进程既为演绎过程。

掌握一门语言,既包括习得---归纳过程,要求流利地说;也包括学习----演绎过程,要求符合语法规则地写。正如归纳和演绎是科研方法基本而平等的组成部分一样,这两个过程互补而不矛盾,那么教授外语的理想课堂环境就应该是激发归纳和演绎即习得与学习的过程。

5.四种英语教学策略的略述

5.1视—听—动教学策略

学习者由于生理要素的差异,故对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在感官方面,学习者主要表现在对视觉,听觉和触动觉产生不同的偏爱,这三种偏爱各有优劣之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感官偏爱的优劣的匹配和失配策略。

(1)在视觉方面,阅读速度快,图表符号的理解能力,书面语言接受快,但口头表达能力差,非书面材料理解难,听觉刺激效果不佳,对此教师应采取与之相匹配和失配的策略是:前者应加强阅读训练以及电影、电视、录像的播放;后者则多进行口头训练知道,录音材料的播放。

(2)听觉方面,语言辨析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佳,非书面材料理解效果好而动作技能差,书面材料操作难,对词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前者加强录音的播放,师生之间讨论和谈话;后者则应加强电影、电视、录像和录音的播放。

5.2讲—演—练教学策略

(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以口头表达机会。如让学生扮演角色,讲小故事,复述课文,做游戏,演讲等等。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但要注意方法。可有意识地少提判断题,而多提些“原因(why)”,“原委(how)”,“何事(what)”,“何时(when)”之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达的机会。

(2)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如在学校中开展“英语歌咏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还可成立英语兴趣小组。

5.3分析—综合教学策略

分析是认识风格场独立型的在学习活动中的反映,而综合则是场依存型的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采取与之相匹配和有意失配的策略。

(1)在单词教学中,教师应对场独立型的学生采取相匹配的集中识词方式,而对场依存型的则采取分散识词的方式。集中识词是把词型或发音相近的单词进行归类教学。分散识词则是通过课文,把生词和熟词与上下文内容联系在一起,随课文识别。

(2)在阅读教学中,场独立型者对具体细节或部分理解,记忆较深,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而场依存型者则相反,他们能掌握文章总的框架结构或基本思想,但对文中的具体细节却分析得不够清楚。故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对前者应着重训练整体的综合能力,后者应加强练习细节的分析。

(3)在英文写作教学中,针对场独立型者长于文章细节的描述,而场依存型者则长于文章思想的概括的特点,教师应对他们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前者,就要着重进行缩写这类题材文章的训练。相反对于后者,则要注重进行扩写这类题材文章的训练。

5.4个别—小组策略

社会性要素因人而异,在学习这个社会活动中,学习表现为学习者偏爱独立学习或协作学习两种形式。前者喜欢安静而不受他人的干扰的学习环境,这样单独学习比跟他人在一起学习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在集体教学的同时辅之以一些个别教学策略。后者喜欢协作学习,认为与他人在一起学习比单独学习产生更大的读书效果。因此教师应采取小组教学的策略,如合作学习式等。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有不同,也许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我们通常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风格想匹配,并非说明教师能为学生做的最大好事就是完全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令学生感到轻松自在的教学风格并不一定等于他们最有效的学习手段。学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那些需要他们使用他们不喜欢的方式去对付问题及挑战,因此应该经常接受各种方式的训练。但应当注意,当学生长时间受到与其学习风格不协调的教学风格所支配时,就可能产生紧张、压抑和受挫感。只有当信息以多种形式输入时,学生学到的东西比仅用单一模式输入的更多。

参考书目

1.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1).

2.李庭芗.《现代英语教学法》,1983.

3.RodEllis.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4.HGWiddowson.语言教学面面观[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第7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 英语用法 英语使用

1.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过分强调英语语言本身的用法,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使用,导致学生听、说能力较差。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定的改观,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目的仍存在严重误解,英语学习方法不当,自主语言学习能力仍然较差。当前,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可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肩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艰巨任务。同时,由于时间、场地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使用英语、体验英语的实际需求,因此,学生往往少有机会获得利用英语阅读和交流带来的乐趣。

另外,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断改革,难度系数不断加大,因此对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更高。然而,据笔者调查,目前国内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大学英语课堂都普遍采用大班或合班教学,老师很难兼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学习需求、层次和特点。同时,随着大学英语教学课时的进一步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减少,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变得更加艰难。

上述矛盾的日益凸显,从客观上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广大学生语言学习兴趣和自主语言学习能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笔者回顾了“英语用法”和“英语使用”这对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甚至轻视学生对英语的使用。近年来,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重视(崔雅萍,2012;顾世明,201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权力没有得到应有尊重,学生依赖教师、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顾世明,2013:1-2)。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培养大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和鼓励大学生使用英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并总结过失,以期能够通过教与学更加紧密地结合,丰富大学英语课堂,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2.英语用法和英语使用

英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H.G.Widdowson是交际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他还提出了语言用法/语言使用(usage/use)理论。英语用法(the usage of English)指英语语言系统中的规则和口笔头表达中的规范。英语使用(the use of English)指为实现有效的交际,在练习和实际生活中实际应用英语的行为。

在我国,大学英语被定义为“一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通用英语课程”(蔡基刚,2012)。因此,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培训”(杨治中,2013),要求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不能单一地以帮助学生出成绩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通过大学英语学习,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并具备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如著名英语教育家G.H.Palmer指出的,“英语学习有四大目的:要同时把英语作为一门科学、一门历史、一种乐趣和一门工具来学习”(English study has four aims: the mastery of our language as a science,as a history,as a joy,and as a tool.)(胡一宁,2009:15)。

大学英语教学重点是“进一步打好英语语言基础”(杨治中,2013),要求大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规范。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英语用法的教学。

过去三十年里,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各地学生在高中毕业时掌握的单词必须达到3500个,直逼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大学英语老师除了帮助学生“打基础”,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亲身实践、使用语言。语言学家David Crook指出:“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思想,是为了沟通”(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for communication.)(胡一宁,2009:7-8)。如何帮助大学生在熟悉和了解英语用法的基础上,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流,是摆在每一位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3.关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随着英语基础教育的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本身面临各种挑战。首先,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教什么。近几年,ESP教学的呼声越来越高(蔡基刚,2010,2011,2012;杨枫,孙凌,2013),但必须指出“高等教育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所以大学英语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在于语言和文化的通识教育,ESP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地位目前只能是某些关键学科和专业的辅助和补充”(杨枫,孙凌,2013)。如果过分强调ESP教学,把学生当成容纳知识的容器,则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有知识没文化的可怕现象。

其次,英语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怎么教学生。“随着新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英语学分的压缩在高校呈普遍趋势”(蔡基刚,2012)。学分的减少,意味着学生上课的时间少了。然而,教学内容并没有相应减少,教学要求较以往相比甚至更高。面临这一矛盾,提高和培养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势在必行,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指 “掌控自己学习的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Holec, 1981: 3)。Holec同时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在帮助学习者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自主性,学会学习。语言学家A.W. Frisby曾指出“一门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a language is learned, not taught)”(胡一宁,2009:7-8),这充分表明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自主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合作,具有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特点。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相应知识和技能。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其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如何进行自主语言学习,如何在和同伴的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是广大大学新生感到困惑的问题。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循循善诱,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适当设计一些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学生课后时间,通过检查并提出指导意见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深刻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中收获自主学习能力。

4. 在自主学习中使用英语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厌倦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对教材内容兴趣不高。尽管大部分学生都有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强烈意识和迫切需求,但总是有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对英语学习感到迷茫。另外,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养成的语言学习习惯和培养起来的语言学习认知,大多数同学仍然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学语法,这显然是对英语学习本身的严重误解,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缺乏动力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使用英语的频率,培养他们语言自学的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的迫切任务。如何让学生开口讲英语,如何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笔者在听说课和语言精读课上,做了一些探索性尝试,收获感受颇多。

(1)课堂话剧表演

为配合重庆理工大学语言学院举办的全校性英语话剧表演大赛,笔者在开学第一堂课明确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有固定的语伴,学生自主确定表演时间和表演内容。

起初,上台表演的同学选择书本中的小对话,上台表演的过程中,大多学生身体僵硬,缺乏自信心,也缺乏肢体语言。表演的内容多集中在背诵课文对话上,无任何创新和特色。同学们表演完毕后,首先是同学点评环节,全班同学针对具体表演,指出问题,提出意见,然后教师引导,指出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经过每周的表演、点评和比较,笔者很快发现学生表演的内容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会话和表演场景,如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再认识和适应、关于各自的旅行计划、各自家乡的介绍、各自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另外,学生开始独立编写对话,并主动找老师提出修改意见,确保表演过程中用语得体。正因为出现了这样可喜的变化,学生看表演的热情开始高涨,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精读课文阅读分享

目前,本校一年级大学英语课程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材。通过对整本教材的综合考量,以第二单元(Deep Concern)和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作为自学内容,教学班里分A、B两个小班分别上台讲解。

考虑到初次尝试,笔者在课前给学生进行了相应的任务分配和课堂指导工作。每个单元分成四个部分,A、B两个小班分别分成四个小组,课前各小组组长先组织统一学习,包括单词用法的查阅、长难句的解析和文章主题思想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讲解,每个小组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其他学生根据讲解内容提问。

A班负责讲解第二单元(Deep Concern),准备时间一周。四个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有效地抓住重点,缺乏层次和条理;不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时间;单词用法查阅的工具书不妥;具体的例证有个别错误。

笔者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在讲解过程中缺乏层次,不能抓住重点;

②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缺乏相应的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讲解时间;

③学生对英语工具书的使用较少,使用方法欠妥当,学生喜欢在网络上查找例证,对例证的正误缺乏辨别能力;

④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够,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出同伴在准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对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①课前准备应该更加充分,小组成员之间应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

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对已经弄懂的地方可尽量少花时间和精力;

③鼓励学生查阅权威的英语学习工具书和词典,指出正确查找单词的方法;

④及时纠正学生在例证中的语法错误,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重视。

尽管在第一次的学生讲解尝试中出现了上述问题,但笔者也惊喜地发现许多亮点:A班第一小组通过分享电影片段的形式,引入第二单元关于“代沟”这一和学生生活关系紧密的话题;第二小组通过邀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的形式,让同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父母和儿女之间存在严重的代沟问题;第四小组总结了要弥合代沟的问题,儿女必须首先承认两代人之间存在思想和认知差异的客观性,然后指出必须在尊重父母的基础上保持双方沟通的畅通。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讲解,笔者认为学生一方面有了更加切实的自主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内容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并从中受益。

实际观摩了A班的教学过程,B班负责讲解第七单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准备时间两周。笔者改变了单一的由学生讲解的形式,改由学生讲解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形式。

经过对比,笔者发现,B班学生准备时间较充分,在认真总结A班学生讲解得失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改进,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过程中有明显体现;对美国社会存在的枪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所举的例证更加精确;结合中国当下社会实际,提出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课后,笔者对个别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学生表示,通过亲身实践,自己有机会体验当老师的成就和兴奋,课前会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5.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更离不开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大班教学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交流的时间十分有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促进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这门课程来讲,任重而道远。

通过提前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提出自主学习的指导性意见,并在课堂上进一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笔者相信学生有机会在做中学,可在独立和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英语语言的魅力,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也必须指出,笔者教学经验不足,在探索如何提高大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方面只是做了小范围的初步尝试,研究缺乏一定的实验数据,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2001.

[2]Holec,H.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蔡基刚.ELE还是ESP,论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5.

[4]蔡基刚.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兼考香港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5]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消亡的理据与趋势分析[J].外语研究,2012,3.

[6]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7]顾世民.促进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课程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8]胡一宁.实用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一、教育思想: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偏重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情感活动,只重视开发智商而忽视了开商,致使学生心理障碍严重,耐挫能力低下,严重地阻碍着智力因素的发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兴趣训练、好奇感训练、情感训练、毅力训练、性格训练、注意力训练等诸方面的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这样做,在语言方面,能够激励他们大胆进行语言实践,不害羞、不怕犯错误,勇于矫正错误,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英语教学,如果能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原则,那么,学生便可在与同伴合作活动中训练自己结伴交友、关心他人、群体组织、协商调解、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切正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型、合作型、竞争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目标: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的目的做了如下阐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的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设计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原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扩大为五项。关于情感、策略、文化等目标要求,在我国也是第一次纳入教学大纲之中,我们必须花大气力进行探索研究。新课程标准对每项要求均列出了具体细目,以便于我们具体操作和评估。

总之,新课程标准关于内容与目标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的综合发展。

三、教学原则: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性学科,英语是学生自己练会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该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条原则,是素质教育的生命线,是灵魂。没有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就没有素质教育,也就没有成功的英语教学。

那么,应该如何贯彻落实这条原则呢?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的活动方式。

四、课堂模式: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要遵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的教学原则,构建“以学定教”的导学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操作程序:

1、复习阶段――营造语境、以旧引新。通过值日生报告、自由谈话、角色表演或歌曲游戏等创设英语环境,营造英语氛围,激活学生的情趣,提升他们的情商,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全身心投入语言实践和思维活动中去;同时通过复习与当课相关的语言现象导出新课内容。

2、呈现阶段――目标设疑、直观呈现。针对当课应完成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等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综合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图画、动作、表情、手势等直观手段把线形的、抽象的、新的语言现象变成立体的、形象的多维图像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右脑形象思维器官,完成新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输入过程。

3、操练阶段――指导操练、解疑点拨。运用全班、半班、男女、分行、分排、小组、对子、个人等多种活动方式,其中以小组活动为主,指挥学生进行模仿、替换、转换等有控制的机械操练,以获得语言技能;同时,对重要的语言规则和规律,精讲解疑,点拨升华,以发展学生联想、归纳、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

4、实践阶段――创设情境、设计话题。根据当课所接触的语言项目和应完成的语言功能,结合可能实施的素质教育目标,设计相关的开放型话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辩论,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他们的灵感思维和交际运用能力。

第9篇:英语教学思考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82

0 引言

时代和移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很多领域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育领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自2012年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我国广大教育专家和学者关注以来,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的教学实践改革浪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间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掌握英语这门工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缺乏语言应用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对于医学院校的研究生这一群体,大部分院校开设的英语课程本质上与大学公共英语没有区别,不过是在英语词汇教学等方面的一个延伸。而众所周知,医学英语对于医学英语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研究生这一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医学英语教学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生英语学情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校15级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及改革实践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首先,关于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生对于英语学习去兴趣和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对于未来职业需求的认知非常清晰,因此内在主观学习的动机很强,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说学习时间少,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比重占了大部分等。有的同学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后,学习主动性有所下降,学习计划性不强,持续性差。

其次,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研究生英语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 “教师为中心”为主,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而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都是接受这种模式的教育,所以对这种教学模式接受度是很高的,而且很适应。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主观上想要改变这种模式的意识比较弱,学生仍然没有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再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等知识的讲解较详细,他们对阅读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因此阅读能力相对较强。而由于传统教学中对听说教学的忽视,再加上我国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导致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薄弱。

2 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完善课程设置,开设英语必修和选修课程。

为满足时代的要求,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培养更符合国家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该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把必修课和选修课完美结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可以设置研究生综合英语为必修课,但应该适当压缩学时,避免资源的浪费。可以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医学英语翻译和写作课等为选修课,满足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所要学的课程。

第二,加强医学英语相关课程的教材建设。

因为我国研究生英语教学一直是采用本科公外英语的教学模式,分为综合英语和听说课,研究生英语教材只不过是比本科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一些,文章难一些。各高校普遍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所以各高校应该依据自身的医学特色和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教材建设,编写实用性强,重点突出的研究生医学英语相关教材,满足教学的迫切需求。

第三,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目前的英语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而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要通过布置课前任务、课上讨论、课下巩固等模式有意识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 结语

传统的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的需求,所以改革势在必行。医学院校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实用能力,进而推动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