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幼儿社区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社区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社区教育

第1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11-01

一、社区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社区是“活教材”。社区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社会的,有自然的,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具有生动、具体、直观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萌感;社区活动能让幼儿接触和体验生活,是一本“活教材”;巧妙地运用社区资源,能有力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社区教育能有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般情况下,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走出幼儿园,以某一社会的或自然的环境作为教育的内容,因此,开展社区教育往往与“远足”活动紧密结合,“远足”是一项可以锻炼身体耐力、磨练意志品质、具有综合功能的体育活动;社区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劳动、有游戏、有参观、有体育锻炼等。

社区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社区活动能让幼儿亲身体验生活,接触社会与自然,能满足各种心理与生理的需要,因此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活动的前前后后都表现出比在幼儿园内活动更兴奋和投入。很多家长反映,幼儿知道明天组织到社区进行教育活动,前一晚就开始兴奋,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上学,积极性非常高,晚上回家的话题也特别多,兴致勃勃地讲述社区活动的情景。很多老师反映,走出幼儿园,在社区中进行教育活动,幼儿的意志力比平常强很多,能克服一些平常不愿意克服的困难。例如:平常上学路途不远,有些孩子也不愿意徒步上学,有些甚至还要家长背着上学,但是,幼儿园组织社区活动,尽管路途较远,但孩子却乐意坚持到底。

2.社区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社区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社会的、有自然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幼儿能亲身体验生活,能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在社区教育中,能为幼儿提供许多实践和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例如:⑴组织幼儿参观无公害蔬菜基地。通过参观和听讲解,幼儿了解、认识了多种蔬菜、瓜果的外形特征及生长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在教育活动中,还让幼儿亲手栽种蔬菜、采摘瓜果,培养动手能力,体会劳动乐趣。⑵组织幼儿参观奶牛场。通过参观活动,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了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还让幼儿亲自体验挤奶、喂草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3.社区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手段。

社区教育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活生生的教育,能激发幼儿情感,因此利用社区教育渗透社会性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⑴在清明节期间,组织纪念英雄活动。给幼儿讲述和观看各种英雄人物的故事,发动幼儿制作花圈,学唱革命歌曲和学念纪念诗歌,组织幼儿到当地纪念碑或烈士陵园进行纪念活动,请老一辈在纪念活动时讲述革命故事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英雄的形象就留在了小朋友心中,幼儿的爱国爱家爱英雄的情感油然而生。⑵组织幼儿到附近社区查找不环保行为,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分辨是非对错,这样的教育活动更能激发幼儿进行环境保护的情感,使环境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二、社区教育能很好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的社区教育是促进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与交流的重要活动。在社区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积极争取社区的支持配合,实践“社会支援教育,教育教学走出幼儿园的概念”。

社区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发动家长共同参与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参与教育幼儿的作用,起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例如:某一幼儿园,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组织幼儿、家长在社区进行植树活动。这样的活动具有双重意义。第一、能从小培养幼儿关心社区建设,发挥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教育幼儿的作用。第二、这些活动,既可教育幼儿,也可以影响家长和社区群众,产生“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所幼儿园影响一个社区”的社会效应。

三、幼儿园开展社区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社区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选择的教育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水平;选择的地点要适宜,路途比较远的一般不适宜年龄小的班级,路途较远时,建议用车接送;教育的形式也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例如各种劳动必须在幼儿力所能及的范围。

2.社区教育勿忘安全。

⑴做好准备工作。先进行踩点,查看场地等是否安全,排除不安全的因素;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相应的措施。⑵面向全体。大型活动必须从人力、物力、措施等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般尽量开展小型活动,以班为单位,便于管理,而且组织活动的范围不要太广,全体幼儿必须在教师的视野和控制范围内。⑶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在活动前以及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开展各种安全教育,让幼儿了解一定的安全保护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3.社区教育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2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下面就我园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七、和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现场咨询”活动。

第3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一、进课堂,教育添活力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搭建家园沟通的平台,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走进孩子们的课堂,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请来了部队、武警官兵,现场给孩子们上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观看录像、听故事等孩子们喜欢的形式,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祖国;请来了公安局的警官家长,带领孩子们认识了以前从没有看见过的手铐、电棍、急救包等警用防爆装备,跟着警官叔叔们学打军体拳,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邀请了医生家长来园,现场教孩子们学习洗手,防止疾病;还有喜欢绘画的家长现场教孩子们开展刮画;建筑师家长带领孩子们发现和欣赏各种建筑的美。农村的家长利用乡村资源,带领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种菜,来到田间地头,认识蔬菜,开展种植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使孩子在与家长的互动过程中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家园融合的全新教育观念,体现了家长的主体参与性,调动了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拓展了课堂教育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亲子共创园,社区齐参与

我园是“成都市绿色幼儿园”,绿色教育一直是我园的特色和亮点。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我们积极向家长宣传我们的特色教育理念,带领家长们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们一起,体验“自然”,追求“绿色”,开展了富有特色的亲子教育活动。

(1)环保手工,变废为宝:我园的“绿色”教育理念,核心为“节约、环保、可持续”,因此,我们向全体家长发出“环保制作”倡议,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关注自然,留心生活,节约资源,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环保材料,如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旧衣服、环保袋等等,每周开展环保亲子手工制作,带领大家发挥聪明才智,动手动脑,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的再创作,用美丽的手工作品装扮生活。引导大家形成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2)家庭环保创意秀: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我们积极倡导每个家庭积极加入到环保实践行动中来,开展富有创造的家庭环保活动。每个周末,各个班级召集家长开展不同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增强家庭的交流,创建和谐家园关系。比如“周末书吧”“绿色骑游”“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家长和孩子们走入大自然,参加各种富有趣味的体育游戏,享受运动快乐,体验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绿色环保的意识。

(3)我和小树一起成长:我们积极利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开展亲子种植,引导孩子们从小热爱生命,关爱自然,学习照顾树木,体验成长的快乐!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家园携手・共创田园”亲子种植活动。家长和孩子们带着小树苗、小铁锹、小水桶等工具,亲手在幼儿园开辟的种植园里种下一棵小树,种下一个春天的希望。孩子每天来园或离园时都要来观察、护理树苗,小树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绿色环保的理念就在孩子们心里生根、萌芽了。

(4)娃娃“跳蚤”市场:当前,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物质十分丰富,我们积极号召各个家庭将自己孩子小时候玩过的玩具、衣物、书籍等用品开展互换或者义卖以及书籍漂流,发挥物品最大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体验节约带来的快乐。

(5)爱心捐助:我们积极引导家庭关注山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每学期倡议家庭给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捐款、捐物,引导大家体验奉献于给予的快乐,将美好的心愿传递。目前已经多次给凉山的贫困孩子们送去了衣服和书籍400多件。

(6)环保明星家庭评选:每年六一儿童节,我们都要根据平时家庭开展绿色活动的情况,评选最美明星家庭,营造绿色环保教育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的行动中来,以孩子的小手拉到家长的大手,以家庭的 “小手”来拉到整个社区的“大手”,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向全社会每个角落宣传。

三、家教讲座,科学育儿

我园一直以家长学校为家园共育的主要阵地,开展各种积极的工作。每月面向社区家庭开设0~3岁学龄前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每期举办专家咨询活动,邀请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或本园骨干教师面对面与家长朋友们交流,解决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难题,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龄前家长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每学期,自愿前来参加讲座的家长近千人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主题汇报,家园同步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家长们对孩子的学习内容非常关注,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园每月底都要分班开展一次“主题教学汇报会”,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将本月学习内容向家长进行现场汇报,孩子的歌声、孩子们讲的故事、孩子的美工作品……都呈现在家长面前,家长切实感受到了孩子的发展和进步,进一步增进了对孩子学习的了解,加深了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还自办了园刊《绿音符》小报,每月一期,向社区家长免费赠阅。我们将幼儿园每月的教育教学情况、科学教育方法和对家长的倡议等内容都在小报上体现出来,让一张小报成为了沟通家园的纽带,颇受家长们欢迎。

五、网络平台,沟通快捷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交流更加便捷。我园及时创建了社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增进家园交流的效率。如:每个班级都创建了家园QQ群、微信群,教师在群中及时上传孩子活动照片、视频,及时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宣传教育方法。园行政将这项工作纳入到了对班级和教师的工作考核中,从制度上保障了家园沟通的实效性。

此外,我园还通过定期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活动、班级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家教征文、家长调查问卷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增强家园教育的融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构建起了多元化的社区家园共育网络,家园沟通很好,有效地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育儿,使幼儿园真正成为了社区家长和孩子们温馨的家园。

(作者单位:四川省崇州市绿色实验幼儿园)

链接>>

美国幼儿园

家庭社区合作共育

美国自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广泛开展“开端教育计划”以来,其家园、社区合作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呈现出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家庭为中心的课程和教学。教学分为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幼儿园为家长提供教学和服务;第二种水平是帮助家长解决日常的问题和争端。第三种水平是尝试把儿童的课堂教学和家庭的学习联系起来。

第4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下面就我园社区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安排,一年内开展两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了解本班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工作情况,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二、注重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园地”和“Xx幼儿园家庭教育小报”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以及本月的课程内容和一些科学教子的经验信息,实施家园同步教育。

三、带领孩子走进社区、走进生活。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一些社会现象,加强其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明辨是非,通过孩子的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和社区。

四、通过与社区配合,做好民族幼儿入园的调查工作,同时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幼儿园办园理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宣传单,以此提升民族幼儿的入园率,提高家长培养孩子和科学教育的理念。

五、幼儿园与社区相互协助组织开展“好家长,好家庭”的评选活动。

六、家庭教育指导师走进社区,根据居民的需要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七、和社区联合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现场咨询”活动。

第5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 社区 资源 利用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多元化的综合教育,要教育好幼儿绝非单方面能完成的,必须要将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紧密结合。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就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三方面结合,方能发挥其充分的功效。”

一、幼儿园发展与开发利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

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对幼儿园来说,社区和家庭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也是幼儿最熟悉的场所。社区和家庭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的优化与互补,既有利于幼儿园统一培养目标,又有利于家庭、社区了解教育、参与教育,促进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提高保教质量,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以弥补教师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幼儿园在优先条件下实现新跨越。

二、幼儿园与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

社区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深刻认识社区教育的价值,也是促进幼儿园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如果只依靠幼儿园,教育资源比较单一、有限。社会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能弥补幼儿园资源不足,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1.利用社区自然资源,走出幼儿园大门

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的教育、活的教材,大自然就是活的教材。”在“春天”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来到大自然听鸟叫声,让孩子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春天新生命的诞生等等。这不仅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而且能使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各种事物,同时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如树木不能乱砍乱伐、爱护花草、不乱丢垃圾等,使“春天”这个主题活动变得生动、具体,充满乐趣。

2.利用社区物力资源,开辟活动的新天地

在主题活动中,可根据主题的内容需要,不断地变化学习的场所,引导幼儿活泼、主动地开展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如在中班“大街上的汽车”主题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们到马路边去观察、认识形形的汽车。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观察,为随后的语言、艺术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大班“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先请幼儿从家中带来各种蔬菜、瓜果,并让他们向同伴介绍瓜果的名称、吃法、营养价值等;当孩子们对蔬菜、瓜果感兴趣时,我们就带领孩子们去参观菜市场,通过观察和采访,孩子们对蔬菜、瓜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又带领他们去蔬果基地参观,了解蔬果的生长过程。

三、幼儿园发展与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辅助幼儿园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具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两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交流、互补、共创的空间。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更能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家园共育氛围。

1.协调角色转变,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地指挥都会让另一方退缩。因此,在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与家庭建立起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教师既要学会当耐心的“听众”,为家长创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机会,认真听家长的心声;也要成为家长的“演说者、讲解员”,及时向家长传递新时期的幼教信息,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等,同时解答家长的疑惑,共创家园平等合作的平台。

2.积极配合主题活动,促进幼儿园共同教育

在主题活动开展和推进的过程中,家长多方面地积极配合,奉献出自己家庭中的各种资源,能为我们的活动开展带来便利。在开展“祖国真大”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对中国地域风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发动家长,帮助幼儿寻找有关中国地域风貌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第二天,有许多小朋友带来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为我们的主题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孩子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分子,是一个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个体,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探索。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需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中。家长和社区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有挖掘不完的潜力,孩子潜力的发挥依赖于身边的这些资源。只有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近年来,我园在《纲要》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改变教育资源观,坚持从本园实际出发,建立开放性的幼儿教育体系,优化幼儿园教育资源,在合理有效地依托社区资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做出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精心遴选可以课程化的社区教育资源

社区是幼儿赖以生存、成长的地方,蕴涵着丰富而广泛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只需具备教育价值的资源都可引入课程内,这就要求教师对社区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以实现资源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选择符合安全性、参与性的资源

在任何情况下,幼儿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的,因此幼儿园在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应把物质环境的安全、卫生放在首要位置。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

幼儿园课程只有面向幼儿、面向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才能使幼儿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社区教育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他们十分乐意接受的内容,也是他们易于吸收的内容,深入地认识这类资源也是引导幼儿学习需要掌握的社会认知和技能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资源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应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因而教师应选择那些能激起幼儿强烈兴趣,吸引幼儿好奇心的社区教育资源。因为这类社区教育资源往往与幼儿本身或幼儿身边的人发生着联系,也是他们需要学习的社会知识。

二、精心做好社区教育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

(一)以社区活动为纽带,开拓校本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立足幼儿生活而展开课程模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应重视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内容,将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动力,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展开探究,使生活中的偶然转化为教育的必然。社区中的很多事件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往往能引发为具有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因此,可以将社区资源纳入主题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以社区资源为内容展开探究。

例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农民们忙着收割、播种,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我们利用丰富的农村自然资源,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带领幼儿观察秋天树和花的变化,鼓励家长在秋天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中班主题活动:“多彩的秋天”,使幼儿知道稻子、棉花、花生等是秋天农田里长出的农作物,认识家猪、兔子,知道它们的主要特征,要求家长能积极关注、支持幼儿园的活动,懂得如何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进行教育。大班主题活动:“秋游”,组织幼儿进行野外活动,充分利用周围的社区资源,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丰富幼儿对秋景的认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秋天的美景。

我们还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了具有本园特色的主题活动“家乡的农作物”,在活动中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走进农家,走进生活,让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摘菜豆,剥玉米,拾稻穗,在劳动中习得了简单的劳动技能,感受和体验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懂得了自觉去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从而产生尊重一切劳动者的情感。

(二)以实践活动为桥梁,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社区教育资源中,文化广场、邮局、银行、超市等活动空间较大,幼儿可以自由地观察,与人们充分交流、对话。还可以组织幼儿到医院、邮局参观,鼓励幼儿与医生和营业员自由交谈,请教问题,回园后开展角色游戏“爱心医院”“小小邮局”等。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生成新的游戏活动,使游戏的角色和情节不断丰富,成全班幼儿关注的焦点。

选择社区教育资源时还应考虑到地方的特色,武坚素有“中国体育器材城”之称,工业园区生产的体育器材品种丰富多彩: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网球拍、跳绳、篮球、跳马、体操垫、双杠、单杠等,我们通过带幼儿实地参观生产车间,让他们知道这些体育用品的加工过程,在晨间锻炼时幼儿会很爱惜地玩此类体育用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获得了有关体育用品的丰富知识,而且在他们心中产生了深厚的爱家乡情结。

第7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 社区资源 教育课程 幼儿园和社区合作 社会教育

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地处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有着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近年来,从本园实际出发,树立大教育观,积极开发、利用园外环境,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多方位、多渠道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深厚的社区资源为基础,拓展幼儿课程内容

社区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资源。幼儿园周围的黄河广场、社区活动室、菜场、超市、邮政局、中小学校园等深厚的社区资源,真实地存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之中,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非常熟悉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课程内容,都成为不可缺少的活教材。通过带孩子参观邮局、走进超市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经验,同时也扩大了幼儿的视野。在利用身边资源开展活动中,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不断为幼儿提供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参观、讲述、讨论、操作材料等形式使教育活动不断走向深入,并逐渐建立起持久的学习和探究动机。如在《水果香》主题活动中,除了组织幼儿到超市参观,利用实物认识各种水果外,还组织了亲子活动《水果大比拼》,增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这些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添了教学活力,彰显了其诱人的魅力。

我们带着孩子走进社区,亲近社区,融入社区,孩子们深深地爱着这个给了他们许多快乐和回忆的“家园”,初步萌发了为“家园”服务的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

二、浓郁的人文资源为依托,丰富主题活动

社区内各类热心人士,他们的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并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把交警叔叔请到了我们的校园,他们利用展板为小朋友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观看了交通安全录像,最后,大班的小朋友们还和交警叔叔一起做起了交通手势操,通过这种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交通安全知识,而且使幼儿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重阳节我们向社区中爷爷奶奶发出了邀请,邀请爷爷奶奶来园和我们一起度过。开展了“爱在金秋,老少同乐”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组自制了贺卡,准备了适合爷爷奶奶的礼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搬椅子、倒茶,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和爷爷奶奶一起做游戏。活动现场充满了温馨,老人的脸上写满了幸福。相信这个重阳节在老人们的记忆中留下美好的回忆,也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爱的种子!

三、以特有的自然环境为素材,开展主题活动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这是《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所蕴含的新理念。幼儿园不远处就是公园、广场,每逢季节变化,我们都会带着孩子们走到大自然当中感受环境事物的变化,因此来加深他们对季节变化的认识。春天来了,我们会组织孩子们到黄河广场进行远足活动。孩子们兴奋的和家长拿着早已准备好的风筝在教师的组织下来到广场放风筝……孩子们奔跑着,欢笑着,放飞着快乐,释放着纯真的心情。夏天,我们组织孩子去美丽的槐花林,让孩子们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秋天,我们带孩子去农家小院,体验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释放压抑心情、促进身心健康的平台,让幼儿在现实情景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取代了教师只是借助挂图、教具等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学习方式,效果更加显而易见。

四、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幼儿园活动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向家长开放,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已成为我们的重要教育观念之一。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让家长走进主题,走进教室,积极参与主题活动的构建,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得家长更加理解课程,发挥家长在课程中的作用,使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家长会、亲子游艺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助教等活动形式,使家园互动的密度增强,家园合力的效果增强,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培养人,发展人。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我们让家长主动参与到搜集、整理、教育的过程中来,促进了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家园形成教育合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园本课程研究中,促进幼儿个性和幼儿园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主编 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一版 2002年4月第一次印刷 P210.

第8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区角活动;创设;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45-01

区角活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设立各种区域和角落,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而《纲要》明确指出:“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这一重要原则。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认真分析了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立足于自己的现实基础,不盲目追求高档、新潮,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结合丰富的自然、生活资源,创设有特色、个性化的活动区角,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纲要》精神。

一、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创设一个动态的物质环境

(一)区角的设置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等不同形式的区角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嫩绿的蒜苗、小麦苗、豌豆苗,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计算区里,胶卷、塑料管、各种形状的塑料块,都成了幼儿练习数数、拼接图形的材料,尤其是师生共同做的大象、长颈鹿吸引了不少幼儿、家长、参观者的注意。

(二)区角设置的数量要适宜

区角设置的数量应因人而异、因具有活动空间而定,不宜太多或太少,太多玩不了,太少不够玩。通常一个活动区可容纳4-6人。其次,对于性质的区角应注意动静分开、界限分明,即避免干扰又便于教师管理;此处,还要考虑各种互动区角之间的相容性,即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安排在相邻的位置。如把数学区、美工区、语言阅读区、自然观察区与较为安静的区角合并为一个区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即排除相干扰因素,又可以形成一定的“资源共享”。同时,区角的设置还应考虑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拓展指导形式,激发探索欲望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本性藏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要我们在教育中注意诱导,并放手让儿童实践探索,就会培养创造力。”孩子的好奇心浓厚,对问题经常刨根问底,恰恰因为这样的好奇心构成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孩子在区角活动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是萌发幼儿创造思维的火苗,这样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如何使区角活动真正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让孩子真正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区角活动这一实践模式,对老师本身的教育技能特别是指导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教师对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定位要合理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台前到台后,从一个引导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至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

(二)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

1、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在区域活动中,观察性指导尤为重要,从区域的选材到材料投放,幼儿在区域中需要哪些帮助,有些什么兴趣,需要补充些什么知识,都要通过观察来实现。有一次我在计算区的活动中有一个排序的游戏,一开始,我照着自己的意愿对幼儿提出要求,但在区域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并不喜欢,我在观察中发现原来这些已不能满足这些孩子的认识需要了,于是,我就引导他们来自己设计排序表,他们的兴趣立刻有了明显的提高,气氛也十分活跃。由上可见,观察时最重要的,从观察了解到幼儿的兴趣及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才能有利于老师指导时的随机调整。

2、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

区域活动宽松、自由,幼儿选择性大,老师指导也灵活。老师可以较多地采用间接指导的方式,它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行为的。当孩子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应让他们自己先尝试着解决,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暗示的方法使之受到启发。

第9篇:幼儿社区教育范文

一、在关注材料“操作性”的同时凸显“探究性”

虽然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数学区角活动中材料的重要性,并积极选择和设计各类材料以促进幼儿在操作中获得相关的数学经验,但还是存在一些误区,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比较关注材料的“操作性”,忽视材料的“探究性”。

从图一“送小动物回家”和图二“糖果找家”所显示的材料来看,材料本身的指向性是确定并且是唯一的,即通过操作让幼儿习得两个明确的相关数学概念,即“数量对应”和“图形匹配”。在这样的区角活动中,幼儿虽然也在操作,但这种操作是一种高结构化的、作业化的练习,显然,它与区角活动的本质属性相去甚远。

所谓区角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利用游戏形式创设环境、提供材料,促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进行个别化、自主化学习的活动过程。显然,它是一种个别化的、低结构化的、过程性的学习活动。从这三个基本特点出发,任何区角活动都应当体现自主性、差异性、开放性、选择性,都应当关注幼儿自己的发现、感知和体验,数学区角活动也不例外。

因此,从区角活动的本质属性来看,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只关注操作性是远远不够的,更应关注探究性。探究是一个要求幼儿既动手又动脑,让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的过程;是一个激发幼儿灵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深入的,非孤立、非断裂的过程;是一个灵活的、变化的、非机械的过程;是一个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体现多样性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与设计数学区角活动材料时,应更多地思考为幼儿提供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的材料,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操作和创造空间,以引发幼儿在自主地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从图三“我的毛毛虫”和图四“蜘蛛织网”来看,教师所提供的活动材料不仅便于幼儿操作,而且有利于幼儿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学习。在图三“我的毛毛虫”中,教师提供了大小、颜色不同的圆片和夹子,让幼儿尝试做自己喜欢的“毛毛虫”。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极探究和学习——有的幼儿只是想到了用圆片拼成一条“毛毛虫”,有的幼儿发现用夹子可以使“毛毛虫”站起来;有的幼儿用一个大圆片和许多小圆片拼出“毛毛虫”,有的幼儿选择用同样颜色或大小的圆片做“毛毛虫”,有的幼儿用大小圆片间隔排列的方式做出“毛毛虫”;有的幼儿做出的“毛毛虫”是圆片和夹子一一对应的,有的幼儿做出的“毛毛虫”是一个夹子夹两个圆片的……在幼儿自我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幼儿体验或运用了有关数数、分类、排序、对应等相关的数学方法。在图四“蜘蛛织网”中,教师提供了细绳、扭扭棒、插有安全钉的泡沫板、数字卡等,以让幼儿尝试在泡沫板上“织蜘蛛网”。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幼儿只是关注将钉子绕满,有的幼儿能边绕边数,也有的幼儿会先选一个数字再按相应数量“织网”,还有的幼儿会设法选择能绕得长、绕得多的绳子,更有幼儿在多次操作后发现织出的“蜘蛛网”会呈现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在这样的探究和操作中,幼儿获得了关于数数、对应、单位、估算、空间认知等多方面的经验。

操作是幼儿早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仅有操作是不够的,尤其是仅仅满足于巩固、练习、强化的操作是不够的。笔者认为,数学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低结构的活动样式,更需要让幼儿进行开放式的探究性操作,而不是封闭式的练习性操作。

二、在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原则的基础上体现材料的“引导性”

如果说材料的“探究性”规定了材料的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并能保证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那么材料的“引导性”则能预示材料的操作范围和创造边界,以保证幼儿在探究中获得更有价值的发展。所谓材料的“引导性”是指教师在设计材料的过程中能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材料中隐含或预示幼儿操作与探究的方向,促使幼儿在自我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体验和发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的“引导性”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必须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首先满足幼儿对材料的探究和操作体验,然后在观察幼儿探究和操作的基础上,分析并找到材料与教师所期望的活动结果间的关联,并将这种关联转换成一种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使幼儿后续的探究和操作能顺着这个“指路线索”更有价值地展开。

如在投放“数字拼板”(见图五)初期,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探究和操作时没有关注到材料是可以用来拼数字字形的,于是就将材料的投放方式作了一些调整,如图六所示。这样材料的“引导性”就体现出来了,即教师用长条形板直接拼出数字字形,给了幼儿一个操作上的“指路线索”,让幼儿意识到这个拼板是可以用来拼数字的。当幼儿再次拿到如此摆放的材料时,他们一下子就在拼板和数字之间建立起联系,接着也就会自然地用这些拼板去拼不同的数字字形。同样,当发现幼儿拼数字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偶然性,不能拼出所有的数字字形或拼出的数字字形有错误(如左右方向颠倒)时,教师又适时增加了分别为红色和绿色的两种小本子(如图七,红本子上有0~99中的数字共20组,其中包含0~9的所有字形;绿本子则是一本空白本子,可供幼儿记录除红本子上的数字之外自己想到的其他数字)。这样的材料隐含了教师的“引导性”,凸显了一条材料操作的“指路线索”:它一方面可以使幼儿在操作中接触到所有的数字字形,另一方面可以让幼儿自主地拼搭数字并加以记录,同时给了幼儿再现和表征数字的机会。在这样的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始终是以“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为基本原则的,即通过观察幼儿的探究和操作行为,积极思考怎样通过材料间接体现“引导性”,以使幼儿的探究和操作学习更自主、更有教育和发展价值。

三、在设计和自制材料的同时选择一些开放性、游戏性强的成品材料

数学区角活动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这项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它远比设计一个集体活动的教具要难,因为它需要同时具备教育性、游戏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