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运用讨论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利率风险 风险管理 套期保值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9月24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正式运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包括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利率市场化己愈行愈近。商业银行应全面认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并努力寻求控制风险的措施。本文就如何运用套期保值原理防范利率风险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套期保值原理的内涵
所谓套期保值是指一个已存在风险暴露的实体力图通过持有一种或多种与原有风险头寸相反的套期保值工具来消除该风险,因此也叫对冲。有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其基本原则为:当银行在现货市场上有多头头寸(如银行的浮动利率资产)时,如要防范利率下降带来的风险,可进行多头套期保值,即买进有关利率期货。当然,这也会丧失利率上升而带来的收益;同样,当银行在现货市场上有空头头寸(如银行的浮动利率负债资产)时,如要防范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可进行空头套期保值,即卖出有关利率期货。当然,这也会丧失利率下降而带来的成本减少。
二、运用套期保值原理防范利率风险应注意的事项
(一)应该事先制定套期保值的目标
套期保值目标应根据银行业务的风险暴露情况来确定。保值目标一般有:达到一个越大越好、越小越差的财务结果;达到一个越小越好、越大越差的财务结果;达到一个有最低限的目标财务结果;达到一个有最高限的目标财务结果;维持现状。
(二)根据利率风险暴露情况和套期保值目标选择不同的衍生工具
几种利率风险防范衍生工具的特征比较见表1。
表1
*当期权被行使时适用。
(三)利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风险应进行成本、风险分析
任何利率风险防范都是不免费的,都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因此必须对利率风险防范的效果和付出的成本进行评价。同时,也应评价利率衍生工具本身的风险。
(四)利率风险防范的效果,只能依据套期保值的目标,以事前的观点来评价,而不能以事后的观点来评价
三、运用套期保值原理防范利率风险的方法
(一)用期货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期货是指在交易所内对未来某一时点的标准规模的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利率期货合约是标的资产价格仅依赖于利率水平的期货合约。利用利率期货来防范利率的变动,既防范了利率的不利变动,也防范了利率的有利变动。此中的利率风险是广义的利率风险,因此应用利率期货来防范利率风险能实现“维持现状”的保值目标。
1.利用利率期货防范利率风险的原理。由以下分析可知,利率期货利用套期保值原理防范风险的关键在于建立对冲组合,当利率发生变化时,使对冲组合的净价值保持不变。
设n1、n2分别是对冲组合中风险暴露资产A1、期货合约A2的比例,V为组合的净价值,有V=n1×A1+n2×A2
当利率X发生变化时,使组合的价值V尽可能不变。即有
aV/ax=n1×aA1/ax+n2×aA2/ax=0
所以,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效率的关键在于n1和n2的确定。设
HR=n2/n1
式中HR为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
2.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利率期货按其对应标的资产的种类可分为货币利率期货和债券利率期货。两类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方法是不同的。
(1)短期货币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
短期货币利率期货主要是三个月的利率期货,其标的资产为各种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日元、英镑、欧元、瑞士法郎等。此外,还有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30天利率期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一个月伦敦同业拆放利率期货。利率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的,对期货的交易单位、交割月份、交割日期、最后交易日、最小变动价值等都有标准化的规定,另外,对合约的结算和保证金等也都有规定。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在数量、期限、到期日等方面与利率期货合约的标准不相符。这意味着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和用于保值的特定的期货合约之间会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见表2。
表2
确定套期保值比率的目的就是消除银行的利率风险暴露和特定的期货合约间的差异。因此,套期保值比率应根据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来确定。以下我们介绍一种套期保值比率计算公式:
HR=HRbasic×HRadvanced
其中:HR为最终的套期保值比率
HRbaxic为根据受险本金和风险暴露期进行调整的套期保值比率的组成部分。HRbasic=HRprincipa1×HRperiod,式中HRprincipa1为根据受险本金进行调整的基本套期保值率的组成部分,HRperild为根据暴露期进行调整的基本保值率的组成部分。
HRadvanced为根据风险基差、结算金和保证金流量进行调整的基本套期保值率的组成部分。HRadvanced=HRcxpbasic×HRsettlcment×HRmargin,式中HRcxpbasic为根据风险基差进行调整的高级套期保值率的组成部分;HRsettlcment为根据结算金进行调整的高级套期保值率的组成部分;HRmargin为根据保证金流量进行调整的高级套期保值率的组成部分。
上述HRpincipal、HRperiod、HRcxpbasic、HRsettlcment和HRmargin的五个方面参数值的估计,都有一套计算公式和估算方法,这里不作叙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
(2)债券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比率。
对债券组合的套期保值也是对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其期货的标的资产一般有美国的国库券、中期国债、长期国债以及银行承兑汇票等。从债券期货合约的定价原理可知,债券期货合约总是追随最便宜交割债券,即期货空头总是倾向于交个最便宜的可交割债券。银行持有的债券多种多样,并不都是最便宜的可交割债券,即使持有最便宜的可交割债券,由于转换因子等因素的存在,也会使目标债券价值和期货合约价值变动不一致。债券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比率受以下两个方面因素影响:①目标债券与交割最便宜的债券相比的相对波动率;②交割最便宜的债券与债券期货合约相比的相对波动率。
其套期保值比率为:
N=NOMTGT/NOMFOT×RVTGTCTD×RVCTDCTD
式中,N为套期保值比率;NOMTCT为目标债券的名义价值;NOMFOT为期货合约的名义价值;RVTGTCTD为目标债券与交割最便宜的债券相比的相对波动率;RVCTDCTD为交割最便宜的债券与期货合约相比的相对波动率。
当目标债券和交割最便宜的债券均为政府债券,其各自的收益率将趋于同步变动。可利用久期(Duration)来计算套期保值比率。
N*=NOMTGT/NOMFUT×DTGT/DFUT
式中,N*为基于久期的套期比率;DTGT为期货合约的标的资产的久期;DFUT为目标债券的久期。
若目标债券不同于交割最便宜的债券,则可使用回归分析来估算相对波动率。
(二)用期权防范利率风险
运用期权防范利率风险,既可防范利率不利变动带来的损失,又可获得利率有利变动而带来的收益。因此,运用期权来对利率风险进行套期保值,可达到前面所述除“维持现状的财务结果”以外的其他四个保值目标。当然,期权不是免费的,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该费用就是期权的价格。这样,对此风险防范的策略进行成本一一风险的分析是必要的。
用来防范利率风险的期权种类比较多,包括单个期权和期权组合,一般地说,运用单个期权防范风险,只能抵消银行短期内风险暴露(互换权除外)。其主要包括交易内交易的利率期权,如长期国债期货期权、中期国债期货权和欧洲美元期货期权等;场外交易的利率期权有利率保证和利率互换权等。运用这些期权防范利率风险可达到“结果越大越好,越小越差”或“结果越小越好,越大越差”的保值目标。其防范利率风险的基本原理为:当银行在现货市场上有多头头寸(如利率敏感性资产),应购进看跌期权来防范利率下跌带来的损失;当银行在现货市场上有空头头寸(如利率敏感性负债),应购进看涨期权。
运用期权组合防范利率风险,能抵消长期内的利率风险暴露。主要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领形组合。
利率上限是为了保证浮动利率贷款的利息率不超过某一利率水平而设计的。银行采用利率上限可以防范其负债成本由于利率升高带来的风险,而且当利率降低时,还可以降低负债成本。因此,利率上限可使银行实现“达到一个有最高限财务结果”的保值目标。
利率上限策略见下图。
利率下限是一个具有与利率上限相反头寸的期权组合,其效果也与利率上限相反。银行可运用利率下限策略来防范风险暴露资产由于利率下降而带来的风险。而且,当利率上升时还可获利。领形组合由卖出约定利率低的下限和买入约定利率高的上限组成。它是在较长时期内防范利率风险常用的工具,能将借款人的借款利率锁定在一个借款人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其组成来看,领形组合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在利率风险防范和降低成本之间合理协调的金融产品。因此,如果利率上限和下限的约定利率制定得合理,就有可能产生零成本的领形组合。
此外,还有利率互换期权,嵌入债券期权等可用来防范利率风险。
(三)用互换防范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实质上是一种合约交易,双方规定在合约载明的期限内,对一系列款项的支付进行交换。当与一项资产或负债结合起来时,利率互换可以通过对净现金流量的改变来改变这项资产或负债所承担风险的性质。互换合约是场外市场交易的工具,可以对其进行定做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和基本风险暴露的特征。运用利率互换防范利率风险可使银行实现“维持现状财务结果”的保值目标。利率互换的利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负债相关型互换,包括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互换、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互换、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互换、交叉货币浮动利率对浮动利率互换等;二是资产相关型互换,包括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的互换、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对固定利率的互换。此外,还有非标准化的利率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主要有美元、英镑、瑞士法、日元、加元、港元、法郎和比利时法郎等。
银行在利用利率互换防范利率风险时,可降低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筹资成本,保持负债的流动性;在与负债相关型互换中,银行从浮动利率互换为固定利率,可防范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并且,利率互换属于表外业务,对银行资产负债表无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讨论法;高中;语文课堂;意义;运用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如火如荼。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朝着更加理性地、务实的方向日趋健康地发展,教师们也转变了教学理念,由以前的“满堂灌”,我说你听式权威教学转化为关注学生成长、鼓励学生个性解读方面来。这一方面是教育教学理念发展进步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而讨论法作为一种现在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通有无,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
但是,讨论法目前在教师中也存在许多争议。有的老师觉得难以驾驭,事倍功半,不敢运用它。讨论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法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讨论能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不再做旁观者。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考,自己的体验、判断能迅速及时地在小组内交流、反馈,这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这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例如,学习《雷雨》,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周朴园对梅侍萍真的就一点感情也没有吗?可是为什么显出如此绝情?剧末梅侍萍说的“(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侍萍因何欲言又止?学生很容易兴味盎然。
二、促思增能,培养分析力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尔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讨论法能促进他们思考分析。学生们为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现,往往更加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运用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累,分析判断,冥思苦想。而在交流中,同伴的新的思想观点,又进一步点燃其思考的激情,让他们去发现、探索、思考。比如,在教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时,有学生提出,后来荆轲与秦王展开追逐、搏斗时,秦舞阳到哪里去了?文中怎么没有一点交代?就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他们得出结论:“秦舞阳后面的表现,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故司马迁略去不写。如果硬要探究,可能就是吓到在地,或者在一旁‘瑟瑟发抖’之类。”又如:我在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一文,有学生提出:“当刘邦逃席后,范增摔玉,这时再打过去都还不算迟啊,为什么就说决定了胜负呢?”这时,让他们讨论,便能得出一个结论:性格决定命运,优柔寡断、沽名钓誉的项羽,不可能对当时形势有更加理性判断。教学陶渊明《归园田居》时,通过学生对陶潜隐居在今天是否仍值得提倡这一问题,学生得出结论: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不能都向陶潜,而应该大胆推销自己,积极进取,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这样,学生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及时反馈,提高针对性
讨论法能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地照顾学生的新发现、独到的思考,并及时反馈到教师这里来,进而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和不足,发现教学的问题,及时调整方向。当学生们对文本理解出现偏差时,或者对知识把握存在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及时纠正、补充。
四、交流碰撞,培养协作性
学生在讨论学习中能够产生思想碰撞,情感体验。这一切都依赖于团结协作、并伴随着情感交流而实现的。没有合作就难以讨论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来,没有团结,讨论就无法深入进行下去。特别是当学生们在讨论中出现相同或相近见解时,便会立即产生“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和欣喜感。而当一些学生遇到疑难或困惑,在小组成员的点拨下豁然开朗时,便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感激和亲近的情绪。因此,讨论法能培养学生协作的习惯,增进他们的团结和友谊。通过讨论,交流了思想,融洽了感情,提高了学生们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兼容并接纳他人的胸怀和习惯。
五、畅所欲言,提高表达力
讨论法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适宜环境,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在班级教学模式下,尽管教师努力调动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公开集体发言的机会还是很有限的,因而学生们往往显得口讷,缺乏活力,而讨论法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分组讨论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在表达中修正,在修正中表达。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讨论,很多原本性格内向的学生变得活跃起来,变得健谈起来。因此,长时间坚持运用课堂讨论法,必能对提高学生表达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 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前,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冲击,许多学生都认为语文知识零散,没有其它科目好记,何况背了也不见得能考好。更令大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是:作文似乎永远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往往不及其它学科。然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的的确确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和教研工作者普遍探讨和关注的重要课题。窃以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问题的见解,如果老师将答案硬塞给学生,他们大脑收取的信息仅是一种表层的"形"的概念,没有启发他们"理"的思维。表面上似乎已经学到了,而实际上只是将"书本"呆板地放在了暂时记忆中,很难成为供自己运用的学问。这种被动的学习,随着讲授知识的增多,学生们就会倍感吃力,大脑处于疲惫的状态,越记越糊涂,更有甚者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
讨论法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于一些枯燥和较难的问题,如果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交流、探讨,就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自己的知识学习中。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开心,"教"与"学"的运转机制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整个课堂学生兴趣盎然,言完而意未尽。在讲授《花市》一文时,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老农"、"年轻干部"、"卖花姑娘"等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经过片刻的思索后踊跃发言,争先恐后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不仅使学生们学活了知识,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兴趣"这一"坎"就真正迈过了。
2 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的自学能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这是传统的教师概念和教育动机。时至今日,"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异军突起。教,不仅只是教学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习方法,教师将"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开锁"。讨论正是学生将老师教给的知识实际应用的良好契机,是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语文知识只学了不去思索着运用,死板的知识识记将永远不会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试着让他们自己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在知识与运用之间架设一条隐性的桥梁。
在讲授冰心的《小桔灯》时,我把整篇课文知识总结成了十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后讨论解答。问题如下:①本文作者是谁?请作出简要介绍。②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有何作用,其中"这"指代什么?③第2段所写内容对全文有何意义?④作者是怎样从语言、外貌、行动方面描写小姑娘的?你从中发现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⑤文章第5段的两处环境描写对表现小姑娘有什么作用?⑥作者是如何描写小姑娘的家境的?这又表现了她什么性格?⑦请复述小桔灯的制作过程。⑧作者收下了小姑娘制作的小桔灯之后有何感想?⑨文章补叙小姑娘的父亲的经历,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⑩小姑娘与小桔灯有何意在联系?课堂预习后,学生们征对这十大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时而热火朝天的议论,时而又沉心宁静的思考。对于较难的④⑥⑨⑩等问题,我时而给他们做旁征博引的指导。在整堂课中,学生们真正放开了思维,"你"说错了"我"更正,"你"说少了"我"补充,"我"有意见"我"敢提,"我"有疑问"我"急问。最后,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终于解答了全部问题,从而也就圆满地完成了该课的教学任务。
3 讨论法可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能力
课堂讨论是一种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思想和语言交流,这就要求学生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清晰,主旨要突出,题意要切中。对于中学低年级学生,这样要求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教师经常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们一定会极力发现自己学识的不足,继而会认真揣摩语言的运用,词语的搭配,规范自己思维的方向,力求言辞达意。讨论法更可取的一点是可以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立足别人的高见,明确自己的欠缺,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第一,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第二:讨论点拨。通过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精讲释疑。针对新知识的特点和讨论的实际情况,讲明要点,指点迷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第四,反馈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分析反馈结果,适时进行教学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掌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法”简单地说,是“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毫无疑问,这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就是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生活中事物与现象,从而提出疑问。例如,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很多同学没有空间概念,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作图没有立体感。可以让学生实际观察:在太阳的照射下一个长方形状的窗框投射到地板上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两根平行的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仍然平行,且电线杆中点的射影仍然是影子的中点。通过实际观察,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二、激发学生情趣,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是“问题讨论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甚至可以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例如,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时,给出一个画面:在一座铁路桥上火车轰隆着向前行驶,桥下轮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火车行驶的方向与轮船行驶方向能否形成一个夹角?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不能,因为火车和轮船不在同一个面上。”有的说:“可以,因为通过平移可以把轮船和火车放在同一个面上,在同一个面上相交直线就能形成夹角。”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轻松地提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能力,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也就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学生而言,由于长期受“注入式”教学法的影响,形成了思维惰性,不愿意独立思考;就教师而言,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愿意扔掉“注入式”教学方法这根拐杖,结果学生也独立不了。而“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勇于打破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从运用教材、资料,到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例如,在学习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时,都要求学生通过演示观察、讨论、独立寻找答案。在讨论中出现争议时,老师正确引导,指点迷津,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上,这就需要注意:(1)设计问题要科学。提出问题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无法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准确理解,科学地设计每一个问题。(2)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有一定的梯度。(3)注意问题的开放性。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不同结论各执一词时,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分析学生各方观点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立体几何中学面角的时候,对于二面角的定义:有一条直线引出的两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根据定义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演示二面角?经过讨论,一组同学拿出课本,以装订的一边为棱任意翻开2个页面,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二面角。另一组同学,走到教室的门口,推动门板,而门板和相邻的墙面也形成了不同的二面角。通过讨论和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通过具体模型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4)解决问题要彻底。运用“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生理解不深刻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知识点把握不准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便于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师生互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主题讨论;运用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情境创设、实验教学、研讨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中,本文笔者认为“主题讨论法”的应用效果最佳,下面进行简单论述。
一、主题讨论教学法概述
主题讨论主要是通过老师指挥和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个主题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而得出有效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民主、开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所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其中,主题讨论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独特的思维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主题讨论法是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
二、主题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坚持合理分组的原则,为达到主题讨论法的教学目的奠定基础
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达到主题讨论教学的目的,不断探究采用何种合作方式实现师生共赢是当前教学工作者非常重视的问题。其中,在之前应用主题讨论法的过程中,常将教学重点立足于合作学习上,构建不同类型的讨论小组,其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常在物理习题讨论的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生讨论课堂以外的事情,从而导致有效课堂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应用主题讨论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分组情况,不仅只是按照男女生比例划分小组成员,还应该将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从而保证分组的多样性。通常情况下,将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起到带头作用,促进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当课堂教学中安排各个小组分析物理习题时,性格外向的学生常会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带动整个主题讨论教学的气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将所有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再根据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几种因素,合理安排学生就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一个因素展开讨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老师需要明确规定讨论的时间,并且要求各个小组成员在讨论结束之后安排代表阐述讨论的结果。通过合理分组进行主题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点,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设计物理知识主题比赛,为达到讨论教学法的目标创造条件
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不断学习,谨记学无止境。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考查学生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而是考查学生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掌握知识,以及对当前学习知识的应用情况。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主题讨论教学法的目标,不仅应该进行合理分组,还需要老师在课程合理安排的范围内,让学生整理物理课堂知识,进行知识问答比赛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有效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3.设计物理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知识
由于大部分物理原理都是从实验中得出,所以,开展物理实验是学生深入掌握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学生对某一个物理主题原理进行讨论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内容设计相关的物理实验,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由于开展实验对初中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老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细心指导,并要求学生尽量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资料来假设问题,并制定出全面详细的研究方法,从而探究实验。
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验需要,为学生准备好磁铁、导线、线圈、电源和滑动变阻器等设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设计详细的物理实验方案,全面探究产生电流需具备的条件。同时,老师还需要在学生进行方案设计之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感应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感应电流的产生具备哪些条件?然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验参与的过程中理解上述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主题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主题讨论法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全面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老师在应用主题讨论法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事先安排和规划好分组的方式和讨论的内容,并制订好具体要求,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一、从理论上高度认识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觉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节奏”感。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如讨论前的预备,促使学生主动把握教材,积极搜寻资料,加强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能力;讨论中,学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必须对史料加以甄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中与其他同学观点的互补或交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重在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一个观点要真正得到个体情感、态度上的认同,必须经过个体主体的比较、权衡及选择过程,而讨论则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提供一个讨论话题,学生往往会对这种讨论话题表现得兴趣盎然,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好动,乐于交往,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在讨论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二是课堂讨论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自由探索性。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认真地去理解别人的思想,把握别人的情绪、情感,当讨论出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大都表现出冷静、忍耐,明白一个人只能用理由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而不能用情绪语言来强迫别人接受。驳斥对方观点时,又需要语言技巧,使自己的表达既不伤害他人的感情,又具有说服力。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高尚的人格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通过讨论,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在教学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讨论式教学
1.讨论法的关键是命好题。“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我在设计讨论命题时始终遵循命题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命题的范围涉及高考动态、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等热点问题。而且命题设计在多角度和新颖性等方面做了创新,让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从而开拓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如今年中日之争形势更加严峻,不少学生表达了对日本的强烈不满,有的学生甚至追打辱骂拿索尼手机的同学……为了使学生更有理性,不感情用事,在上这一课时,我设计了“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事,你有什么想法?”这样一个命题,让大家交流。对于这样一个敏感话题,很多同学有感而发,必须用战争方式解决、必须韬光养晦、用外交途径解决、由联合国解决……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不知不觉深化了认识,课堂也向着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前进,也使学生更加理性。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设计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命好题是讨论法教学成败的关键。
2.讨论法的前提是师生双方充分的准备。我在课前预习环节事先公布讨论话题,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要点。我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例如,在上《河州民俗文化研究》这节课时,我发现学生对河州民俗文化有所了解,但不深刻,却兴趣十足。为此,我组织了一次“河州民俗文化之旅”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组成六个调查团队——回族婚俗了解组、宁河秧歌观赏组、回族建筑调查组、河州名人追踪组、河州花儿收集组、河州花儿创作组等,引导学生通过上网、看书、采访,主要是实际调查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以便上课时各组交流,分享成果。这次合作学习后,河州花儿,宁河秧歌,龙华会,蝴蝶楼,醉春风(谢晋在宁河的吟诗)竟成学生的热门话题,有位学生收集整理的河州花儿受到普遍好评。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上必修三《电影与电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外观看张艺谋的有关电影,电视剧《大秦帝国》,然后我也在课堂上采用分组的形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影视知识展示组”“影视魅力表演组”“影视观点挑战组”“微电影剧本编写者”等环节,将教学内容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特别是关于影视的激烈讨论,或犀利的言辞、或幼稚可笑的言语,都带给我以极大的影响,让我深深认识到,教师只有用这种讨论方法训练学生,才会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及情感,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才会收获更多意外的惊喜。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把独立的阅读变为集体阅读的方法。研究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课文的方法,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段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把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呢?
一、明确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并不向学生阐明并板书本课的学习目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怎样引,学生就怎样走。而不知自己所要到达的目的地,产生一种云遮雾霭的感觉,直到教师说到底了才恍然大悟。可有的教师把学生引到路或随便引到一个地方就丢下学生,教师不说,学生也不知道未到目的地,如坠云里。在教学中,教师不宜故弄玄虚。首先应把学习本文的目的告诉学生,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增强教师、学生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学生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检查,尽快地、顺利地达到目的地;也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后的一个自我检测的水准,看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掌握,应该会运用的是否会运用了。
二、介绍学生不太了解的作者,作品背景及研究方法。
这里运用的是讲述法,在研究法之前对于学生不太明了的一些问题和课文的大概有必要介绍一下,或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研究法前的讲解包括介绍作品背景,作家生平和思想,课文的难点;资料包括年表、地图、提纲和其他文字资料,任务是解决疑难,激起研究兴趣,引起创造性思维。
三、分发作业指定单,并说明自行研究的方法
指定作业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的目的来设计,指定作业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难,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即要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又要使其思考后能够解决;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争议,才能引起讨论;作业的设计还应顾及不同水平的学生,即能引起差生的思考,又能激发优生的探索;作业的设计还应的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由浅入深,问题解决了,文章就读懂了,目的就达到了。
四、指导学生讨论
教师实施小组讨论时如果分组工作不到位,学生准备不充分,讨论的盲目性大,加之讨论题设计不合理,监控力较弱,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小组讨论”变成“小组聊天”。历史老师如何掌握小组讨论法?其具体实施和操作有什么技巧?怎样把发展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本文结合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施小组讨论的必要课前准备
1.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小组讨论法是--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布鲁纳曾在小组规模研究的总结中建议,5~6人是小组讨论的理想数字。小组一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以及性格互补。
为了增强小组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为小组起个个性化的组名,因为别具特色的组名,使小组成员首先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接下来组内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组员都要担任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检查员等,并采用角色定期互换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担当不同的责任,从而在各种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共同提高。
2.精心选题,充分准备
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效果的关键因素,也是讨论法成功实施的前提。
教师可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摸清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制造一些悬念,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和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例如讲美国西进运动一节,本人事先在学生中做了民意调查,即说起美国西进运动,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投票结果----牛仔、印第安人、移民、淘金、美国西部风情等名列前茅。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再将教学内容细化为四个小课题,如西进中的牛仔、印第安人、外国移民和淘金者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中的一个课题,组成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就搜集、分析、综合有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出发,下一番“重新制作”的功夫,精心设计有意义的主题或有争论性的问题,最好教科书上没有现成答案。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有一定的综合性,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提供一些参考书目,以便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好一定的知识准备,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能有话可说并且持之有据,才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否则讨论只会流于形式,收不到实际的效果。
二、实施小组讨论的必要课堂把控
1.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经过精心的课前准备,讨论课上,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就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质疑,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交流,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解决问题并释疑。
“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与疑问是兴趣的源泉。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随教学内容的展现,不断发现,经过思考获得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了比较和,本人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即一百多年前的北京,李鸿章、梁启超两位近代风云人物展开了一场对话……如果生活在一百多年前,你会选择他们二者倡导的哪一次改革呢?你认为改革时应注意避免哪些失误?接着将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有皇帝、官员、读书人、农民等角色。各组要根据自己的角色讨论上述问题,并形成观点,由中心发言人上台汇报,交流思想。这种群体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让人人都参与体验,这种形式相对于一般的历史课本剧表演,在有效性和操作性上更适合高中的课堂教学。
轻松、乐观、愉快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放开思想顾虑,无拘无束地与别人讨论、交流,使课堂教学活跃而高效。教师只有用极具挑战意味的方法训练学生,才会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及情感,全方位地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才会收获更多意外的惊喜。
2.创设情境,良性互动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略,“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期待着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因为这种进步和提高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同时,学生也期待着教师的关注和指导,这种关注和指导将转化为日后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师生双方都在期待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形成教与学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
3.重在指导,彰显主体
1. 概念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增加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讨论法,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 讨论法的运用
(1)问题式讨论法。
精心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既问题讨论法。例如,在讲“化学键”这一概念及系列问题时,学生疑点甚多,氯化钠、氯化氢为什么形成不同的化学键;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氮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应该形成五个共价键,而实际形成三个,如此种种问题有待讨论。我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而后让大家展开自由讨论,举手发言,相互补充。氢元素、钠元素都在 IA族,氯化钠、氯化氢理应形成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然而氯化钠是离子键相结合,氯化氢是共价键相结合(氢原子、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从而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点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间产生了静电作用。氢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钠原子弱,氢与氯化合时不失电子而形成共用电子对。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在于成键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共价键形成多少个,讨论后发现:第七主族元素只形成一个,第六主族元素形成二个,第五主族元素形成三个,第四主族元素形成四个。
在讨论过程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解决许多问题。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向一致。学生解释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还能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从上课讲到下课”的旧式课堂教学模式。
(2)随机式讨论法。
这是一种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进程,让学生去讨论的方法,谓之随机式讨论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其中在用讲授法授课时,学生会作出各种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教师应及时发现。如当他们表情迷惑时,表明他们对所讲内容有疑惑;当他们私下嘀咕时,意味着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疙瘩;当他们无精打采时,显示学生的身心疲惫、缺乏兴趣。这时,作为教师就不应该靠提高嗓门或硬性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来维持授课,而是应该停下来,不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以暴露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或教师授课的问题。这种讨论看似耽误了时间,实为促进了教学。它使得教学更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更利于知识的落实和理解掌握。如讲高一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很多教师也许并不觉得有疑难点可处理,但学生在初中建立的“得失氧”的观念太死,他们常会出现嘀嘀咕咕的现象。诸如此类的表现是常有的,这正是随机式讨论应用的好时机。
(3)实验式讨论法。
这是一种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问题或根据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而展开讨论的方法。化学课有较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挖掘实验中的问题,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也是有意义的。对大多数的演示实验不应该由教师全部归纳总结,而应该引入学生参与的讨论模式:根据实验主题教师演示实验,由学生来归纳实验现象;并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科学结论,然后在教师的指点和提问的引导下,对此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应该强调的是,不要让学生只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通过讨论引发他们的抽象思维,才比较深刻。比如在讲“氟溴碘”一节时的演示实验,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由现象得出相应的性质,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学生分组实验时,可利用实验报告册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先形成理论答案,然后再动手进行实验验证和探索。这是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的重要过程。
(4)习题式讨论法。
在讲解习题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教师诱导出问题而引发讨论的方法,谓之习题式讨论法。这种讨论法是主体作用发挥最充分的过程,是学生暴露知识缺陷、暴露思维的过程。思维能力是整个能力结构的核心,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也提高了。
在进行习题教学或试卷讲评时,可把题目分类分段,在每讲完一段题目后,留一点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解疑,发现公共问题再引导讨论。有些大计算题的隐含条件较多、解题思路不一、解题方法也较多。这时,可先由教师分析题意,给出一种基本解题思路、解法,然后发动学生共同讨论。
3. 讨论教学法还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
启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起思维的欲望,不仅能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知识,还能从中发展思维,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针对初中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常犯的错误――不配平或任意改动化学式中原子个数,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先以C + O2CO2为例,说明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然后设疑,提问 P + O2 P2O5 这是不是化学方程式?由于学生这时对什么是化学方程式正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对这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一下子有了兴趣,教师让学生讨论,课堂上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接着教师进一步提问:要使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如何改动。这时大部分学生置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中。教师将学生做出的各种解答方法让全班学生一一评议,争辩,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一些学生看到教材中叙述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书写步骤与自己的尝试一致时,脸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学生的情绪、意志、思维能力以至交往能力从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