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留守儿童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

第1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其现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 、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3 、 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4、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5、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

调查都存在有不同显示: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针对上述问题农村中学对留守儿童教育就非常重要。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用心关注留守学生,调查了解留守情况,爱心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学生入校时,班主任要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并用爱心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打工地点、目前监护人和联系电话要另类登记造册,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卡,把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日常行为和情感变化以及成长过程等相关评价材料留存在成长记录袋中,分析他们的成长过程,掌握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动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再在留守儿童的父母打工回来时及时反馈,这样更有利于家长的督促,促进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关注留守学生生活,用爱开启留守学生孤独寂寞的心扉

在爱心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基础上, 班主任要清楚每个留守孩子及监护人的基本情况,清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定期与留守孩子谈心交心,定期到留守孩子家里家访,用爱开启留守儿童孤独寂寞的心扉。

在班级管理别要关注留守学生生活,给予他们特别的爱。以前班有一位女生,她刚进校时,每天忧郁、孤独地坐在座位上,没有朋友,没有话语。当我问她原因, 她也只是瞪大眼睛瞧着我。经过家访,我终于了解到孩子是因为妈妈去了外地打工,爸爸离家出走,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一次, 在她生病时我把她送到医院安顿好后,轻轻地拥住她双肩,微笑着告诉她:老师关心你,老师爱你!她听后抬起头,眼睛瞪得很大,很惊讶,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紧接着流下幸福、感动的泪水。我和她一下拉近了距离。后来,我经常和她耐心谈话,节假日带她回家吃饭,嘘寒问暖。从这以后,她知道了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许多人都真心爱着她;从这以后,她敞开了孤独的心扉,安心学习、生活,.......也是从这以后,我更加细心关注这个留守孩子。知道她渴望母爱,她需要更多家庭的关爱,所以,只要有机会,我都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爱洒落在孩子身上。现在,她有了明显地改变,身边有了要好的伙伴,学习认真,性格也变得开朗一些,各方面都健康发展着。

3.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既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辅以良好的行为指导和训练

留守儿童大多数其实是很自卑的,老师可以在他们取得小小的进步和成绩时,及时的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觉得自己其实并不比其他的孩子差。翟某是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偶尔回家看一看,翟某跟着读大学的哥哥,缺乏家庭督促的他,几经同学的“诱劝”,经常旷课往返于学校与网吧,有一次竟然连考试都不来。我冷静调查,什么原因促使翟某变成一个“网虫”,摸清情况后,充分发挥他机灵能干的一面,推选他当数学课代表,送他几本有趣的课外读物,还鼓励他以上研究生的哥哥为榜样,激励他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时的表扬他,增强他的自信心。两个月来,他的数学成绩跃居全班第一,还主动承担了一个同学的帮扶工作。自信,使他走出了心理阴影,健康的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

4.要号召全班同学关心和帮助他们,创造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长久的分离,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性格孤僻,感情淡漠,尤其与父母之间,交流渐少,距离渐远。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青春期的孩子们最需要正确有效地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外界物质因素的影响。父母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换。这就造成了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情感。 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和别人交流,怎样让他们很好的溶入班集体,使他们的心里能健康的成长,从而创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班集体。比如,可以先调查弄清留守孩子们的生日,让同学们和他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生日聚会,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还有,可以经常组织班上同学到他们家去帮忙,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给他们的爱。

5.多同其亲人沟通,教会他们怎样教育和管理孩子

第2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1.学校法制宣传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学校由于过度注重“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对当前抓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认识不足。二是教育资源受到限制。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学校法制教育还没有统一、正式、规范的教材,同时,缺少法学专业教师。

整改措施:一是党委、政府要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各职能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制度上保障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顺利实现。二是要适当增加学校法制教育的投入,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要加大表彰力度,对在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学校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责任单位:各乡(镇)、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2.法制宣传教育主体缺位、教育方式有待改进。一是一直以来对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只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系,而忽视了未成年人自身这个接受教育的主体。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未成年人只是被动地去接受,缺少内在主动学习的需求,这样很难将法律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二是由于对当前未成年人教育方法单一、形式单调枯燥,针对性不强,缺乏亲和力和吸引力,采用“填鸭式”生硬灌输,未成年人难于接受,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整改措施:一是充分调动未成年人的学法、知法、守法、尤其是用法的主动性,从内部起作用,内因推动外因,使传授和接受达到余期的效果。二是进一步创新、丰富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比如组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知识图片展、举办法律知识专栏、观看法制专题片等,丰富学校法制教育活动载体,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责任单位:各乡(镇)、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3.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死角。一是家庭监护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主体,父母不在身边,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生活,他们一般年纪较大,无法很好的履行监护责任。二是学校关爱放不开。正常的教学时间留守儿童必须跟一般学生一起接受系统的规范的课程教学,学校对留守儿童实施关爱,又很难在正常教学时间进行,所以学校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顾虑较多。三是社会关爱难坚持。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社会上都认为是教育部门的工作,其它职能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下,偶尔参与一下,过后很少有人过问,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难以持久。

整改措施:要通过组织开展法律咨询,组织有专业特长的法律服务人员开展警示性、劝导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局、团县委、妇联等职能部门,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物质经济上和心理上给与他们关爱、帮扶、救助,让留守学生通过社会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将在生活方面有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有关计划,争取社会资助,以结对帮扶、捐助、“社会妈妈”等形式,为更多的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帮助,确保全县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发生。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责任单位:各乡(镇)、团县委、妇联、教育局

整改时限:8月底

4.工作经费未得到有力保障。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专项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一些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虽然设想很好、举措合理,却往往因经费问题,而使之浮于形式,难以深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健康发展。

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工作的经费保障标准,逐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对费用的支出监督,做到专款专用,切实保障法制宣传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费落到实处,确保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宣传教育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单位:各乡(镇)、财政局

整改时限:8月底

二、整改工作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见成效的环节,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落实、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为推动整改落实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积极动员、部署,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实效。

第3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一、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无论是在教育上还是在生活上都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道德危机。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与父母的充分交流,学习生活都缺乏模仿对象,使得儿童缺乏父母正确的榜样引导,如果错误的行为与观念没有得到纠正,会使其养成难以改正的品德与习惯。第二,情感缺失。大部分留守儿童与祖父母生活,存在较大代沟,老人对于儿童的情感需求了解较少,减少外界接触,易诱发儿童的性格缺陷。第三,观念偏差。常年外出的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忽视子女学习的状况屡见不鲜,导致儿童在价值观与道德观上存在偏差,影响其健康成长。第四,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转变为心理障碍,影响人际交往显著。另外,留守状态下家庭教育的缺乏也受到家庭教育的时间、家庭成员知识水平与教育方法等限制。

二、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策略

(一)关爱留守儿童,弥补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给予关爱是改善其教育问题的关键举措。留守儿童通常由祖辈照看,少数儿童独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儿童缺乏足够的关爱,内心世界会出现不良情绪。因此,学校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关爱儿童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开设专门的儿童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热线,让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充满父母的关爱。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儿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她们在充满关爱的和谐氛围中健康成长。部分留守儿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障碍,因此,学校应当帮助留守儿童建立与同龄人之间的友谊。由于部分留守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表现出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地与他人相处,培养其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只对其的基本生活需求给予关注,忽视了情感需求。导致留守儿童自我监督与管理的意识较差,学习中容易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易受外界影响。因此,在育人过程中,学校应当与儿童的监护人建立联系,通过沟通,让其对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有清楚了解,帮助其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儿童监护人的理念,提高其责任感,才能有效的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针对留守儿童,教师更应当对每个孩子的特长与兴趣进行深入了解,以朋友的身份在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中,了解其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要向学生家长定期汇报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各方面状况,实现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

(二)关注家庭教育,优化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环境。关注家庭教育是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途径。第一,留守儿童家长要为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做出努力,既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也要加强与孩子的精神沟通,例如多给孩子打电话、上网聊天等,距离阻隔不住父母对孩子浓浓的关怀,语言文字无论长短,都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意。第二,通过多种形式的联谊会给予儿童家庭的温暖,让其感受大家的关怀。第三,开设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只是留守儿童群体的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应当致力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的作用,通过开设家长学校,邀请社会教育以及儿童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通过简单的事例普及家庭教育常识,让学生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掌握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方法,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励留守儿童住校生活,通过集中管理的形式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快乐成长。

第4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教育公平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主要指的是因为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或者父母以外的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农村的实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力也随之得到巨大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获得了空前开放的流动空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非农生产。但是因为历史及现行体制等等的客观因素,他们的子女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演变成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对儿童实行监护的大多都是爷爷奶奶等。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大多数的监护人不能或无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加不用提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由父母单方监护的家庭,也由于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劳动,根本没有足够的实践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很好地去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之农村的传统,留守儿童也会相应的承担一部分的劳动,父母单方监护孩子或孩子一人在家的情况更是如此。目前,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较差。并且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出去打工一样挣钱的情况给孩子造成了不读书一样挣钱的负面影响。[1]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父母双双外出或者单方面外出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关怀,长年难与父母见面的儿童更加缺乏家庭的亲情。长期的感情匮乏,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交际圈狭窄,自尊心过强,感情脆薄的不良心理问题。逐渐发展,更坏的情况则是自我要求不严,蛮横无理,缺乏热情和同情心,时常违反学校的纪律。到最后演变成为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并不能简简单的将其归咎于亲子分离。要透过现象去发现和探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所在。实际上,留守儿童在产生的时候就具有标签化的嫌疑。毕竟留守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知识一个暂时性的生活状态,而并非是留守儿童贯穿始终的属性。另外一方面,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也并非都只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很多非留守儿童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相同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身体上的留守造成的,而是心理上的留守造成的。正是因为心理上的留守,所以才能很容易的转变成心理上的问题儿童。

缺少父母关心,父母亲情缺失。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重要的还在于心理情感上的满足。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就是心理感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感情会严重波及到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儿童身上这条原则依然适用。在所有的感情中,父母的亲情最为基本,具有无法替代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无法很好地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导致了生活质量下滑,无心学习,其心理处于不安全状态,最终影响了儿童正常人格的建构。

亲情匮乏的留守儿童必然就会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出现失当。家庭教育功能由于亲子关系的失当而达不到家庭教育应该有的效果。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家庭,往往是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不够重视或者说是家教方法和观念滞后。种种的原因造成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么训斥要么过于溺爱要么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指导。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举要

1、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儿童监护体系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寄养,其监护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解决好一方面影响儿童自身的健康发育,另外一方面问题发展则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所以,政府应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承担起自己应该负担的责任。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透过监护体系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由于现行体制造成的问题,在制度上政府应该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教育的限制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2]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负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况且,教书育人本就是学校的优势所在。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除了要保证校内教育起到效果之外,还要注意有意识的去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向其校外生活延伸。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组,对留守儿童进行建档管理,积极创新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计划和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够安心学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魅力。

3、学会亲情交流,尊重亲情表达

在亲子交流亲情的方式上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恰当去选择不同形式的沟通手段。比如可以尝试采用文字形式的书信方式来沟通。父母在沟通上面应该将目光放开来,不能只是局限在学习和安全上面,更多的关心到孩子内心的变化。父母在交流之中应该尊重留守儿童的亲情表达,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同时给与孩子更多的话语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允许其发泄积累的不满甚至是发脾气。父母应该给予真诚的反应,不要随意敷衍孩子的问题。对于谈话时机要选择好,同孩子一起认真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结束语

当下,社会改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留守儿童的现象不仅会继续存在,还会不断地发展。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学校、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慧琴. 服务型政府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究[J]. 魅力中国. 2010(17).

第5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关 键 词】 留守儿童;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

一、模式的产生

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占学校学生总数的50%以上。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在这50%以上的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活、学习、心理、思想品德、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的正常发展。而教育好这50%以上的特殊留守儿童,成为学校、教师面临的教育难题和新课题。

我们曾用旧的教育模式去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收效甚微。于是,我们便在进行《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成长环境与学校教育策略的研究》的基础上,把学校成功的“学校、年级组、教学班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以提炼完善,便形成了下图适合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新模式:

农村留守儿童校、级、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

二、模式的构成与分析

﹙一﹚模式的构成

模式由在教育中起主导地位的施教者(学校、年级组、教学班教师)和受教主体(农村留守儿童)两个部分组成。

﹙二﹚模式的分析

1. 模式的概念。农村留守儿童校、级、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是指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学校领导、年级组组织、教学班实施,三者融为一体,对不能和父母双方或一方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在校学生进行的一种针对性教育管理方式。

2. 学校、年级组、教学班三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学校党支部、行政在起领导作用,是实现该模式的前提,它既能向年级组、教学班提供组织保障,又能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物质保障。既可根据学校农村留守儿童整体情况进行直接教育,又可向年级组、教学班的教师布置任务,还可检查、评估年级组和教学班的组织、实施教育工作的情况。

年级组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中肩负着对学校、教学班上传下达,组织并指导本年级各教学班对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把学校的意志落实到各教学班中,实现教育本年级留守儿童的职责,在学校、教学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中心环节。

教学班是年级组和学校构成的基本单位。学校和年级组对农村留守儿童再好的教育管理理念、办法都要靠每个教学班去贯彻和实施。只要每个教学班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好了,整个年级组和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就好了。因此,教学班是年级组和学校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依靠和重要保证。

由此可见,校、组、班三者的地位和作用有别,联系却十分密切,目的都是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模式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模式的基本思想

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把学校、年级组、教学班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农村留守儿童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三者的教育与留守儿童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抵御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心等得到健康发展,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模式的理论基础

把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因材施教与个体教育、集体教育相结合等原则,心理内化学说和发展心理学作为该模式的哲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理论基础。

四、模式的操作

﹙一﹚学校

1. 更新学校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让每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为组员的农村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立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教育指导机构和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3. 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列入学校日常工作来抓,强化对留守孩子的教育义务,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

4. 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实施方案。

5. 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教育守则》《学校领导、年级分管制度》等教育管理制度和农村留守儿童评价、激励机制。

6. 加大对留守儿童物力、财力的投入。设置爱心救助站,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经费援助。

7. 利用报告会、图片展览、纪念活动,开展适合留守儿童需要的爱国主义、理想、法制、心理等教育。

8.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监控,并组织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9. 争取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整治、净化校园周边文化娱乐环境,打击诱惑、骚扰学生的违法行为。

(二)年级组

1. 成立以学校分管年级工作的领导为指导,年级负责人为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的“留守儿童”年级实施小组。

2. 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安全、健康的教育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3. 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本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留守儿童会议。

4. 利用春节、农忙、务工农民返乡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帮助家长更新家教理念,教给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5. 开设留守儿童监护人培养班,给予科学指导。

6. 开展争创留守儿童示范班活动,推动组内留守儿童工作的全面开展。

7. 落实并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小组、编外家长、托管中心工作。

8. 成立教育、心理咨询站,对本年级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教育问题、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使其健康发展。

﹙三﹚教学班

1.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制定适合本班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案。利用主题班团队活动和黑板报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2. 实行班主任、任课教师留守儿童分工责任制。

3.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表现等各种信息。

4. 开展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团队干部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

5. 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做好留守儿童父母、委托监护人、编外家长的沟通工作。

6. 教给留守儿童自我教育和调节的方法,使之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7. 营造适合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班级成长环境。

8. 教师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沟通、行为监护、学习辅导、生活管理,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思想、心理、行为、学习、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第6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肖庆华,贵州财经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授,贵州贵阳550004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3—0226一04

近20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为了推进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有必要从研究范式的视角来梳理与反思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研究。因为研究范式是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深入揭示。研究范式的揭示与反思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推进,有助于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三种范式

研究范式作为从事某一学科的研究群体所具有的共同信念、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行为方式。是由美国学者库恩·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研究范式是“研究群体所共同接受和遵循的一组假设、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要素构成研究群体从事相关研究的共同信念,对研究共同课题使用大体相同的语言和规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标准方式”。在社会科学中,范式更替的模式与库恩所说的自然科学并不完全相同。自然科学家相信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代表了从错误观念到正确观念的转变。而在社会科学中,“理论范式只有是否受欢迎的变化,很少被完全抛弃。范式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作为观察的方式,它们只有用处大小的区别”。经过社会科学家的改造,范式的内涵更为宽泛,其表征意义更强。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研究框架、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这是一种研究范式区别于另一种研究范式的本质特征。范式研究可以对相关研究中的各种信念、认识成果、研究方法进行整合和深化,进而获得对相关研究的全新理解,并找到相关研究的创新点和生长点。因此“范式是存在于某一科学论域内关于研究对象的基本意向。它可以用来界定什么应该被研究,什么问题应该被提出,如何对问题进行质疑,以及在解释我们获得的答案时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研究虽没有明确表明各自的研究范式,但研究范式却表现于其中,从价值观、方法论和研究范畴等方面规约着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已有的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思辩、实证和解释这三种研究范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这个时期农民外出务工的特点是单独外出。对于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其子女留在家乡而处于留守状态。最初只是农村教育现象,后来逐渐成为农村教育问题,并且由教育实践问题逐渐演变成学界关注的问题。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侧重于思辩研究范式。因为这个时期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主要是基于个人经验的研究与判断,以及对于相关概念的辨析。在价值取向上反映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问题,要求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在研究目标上是要向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呈现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为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提供政策支持;在研究内容上强调对于留守儿童的身体、营养、卫生、安全、品德和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即通过观察和总结的方式来呈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

自21世纪初开始,农民外出务工呈现出“举家外迁”的新特点。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成为研究的焦点。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就学和城市适应这两个方面。随着国家“两为主”教育政策的逐步落实。流动儿童的就学问题在逐步得到解决,目前的突出问题是流动儿童在城市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适应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这些方面的研究侧重于实证研究范式,主要是由于流动儿童心理现状和问题的研究不能基于简单的经验判断。而是要基于事实的描述。事实描述只有通过实证研究才能完成。从价值取向来看,是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消除心理障碍,为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从研究目标来看,是要揭示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和危害。其目的是要为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从研究内容来看,流动儿童的研究集中在流动儿童受歧视所带来的心理现象与问题、学习适应困难和人际交往困难所导致的心理现象与问题、城市生活适应困难和城市文化适应困难所引起的心理现象与问题;从研究方法来看,流动儿童的研究主要是一个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的研究过程,通过问卷来收集数据与资料,使用心理统计的方法来分析数据,在验证假设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与措施。

目前学界主要关注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同样是农民工子女,但他们在教育方面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农村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侧重于解释研究范式,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与问题并不是农民工子女本身造成的,也并不完全是学校教育所造成的,主要是由于社会变迁使农民工子女处于留守或流动状态所造成的。由此需要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去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与问题。从价值取向来看,要从整个社会背景来看待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与问题,为农民工子女的成长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研究目标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变迁及相关理论来探究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与问题的社会原因,从而提出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社会干预措施;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留守与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安全、品德、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具体的研究范畴包括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城市当地学生与流动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留守与流动儿童教育的比较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是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深入到农民工子女中间去了解由于社会变迁而对他们所造成的教育影响,从宏观层面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进行社会剖析。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

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包括思辩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和解释研究范式。研究范式的转换并不是后一种研究范式优于前一种研究范式,而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范畴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范式。

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辩研究范式是从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来思考与反思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要求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管理、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上作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思辩研究范式为留守儿童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经验、感性认识和价值规范。但思辩研究范式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思辩研究范式是建立在推测基础上的研究,通过观察所得到的留守儿童教育现象与问题,既是表面情况,也是不全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推测来建构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体系。其科学性不足;二是思辩研究范式往往是就某个地方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来进行相应的推断,并进而寻求教育政策的支持,这种建立在个体直观经验上的推论只代表研究者个人的观点和价值判断;三是思辩研究范式局限于从教育领域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事情,而且也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局限于教育领域无法完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流动儿童教育的实证研究范式,是以事实为依据来描述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与问题,对于认识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对流动儿童的心理状况具有较普遍的解释力,是对流动儿童心理现状与问题的深度描述,为流动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解释模型和干预措施。但实证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是实证研究范式主要是针对流动儿童群体的心理状况描述。这容易忽视流动儿童不同个体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二是实证研究范式是建立在流动儿童是问题群体的基础上。但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等于是流动儿童本身的问题,而是处于流动状态下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流动儿童都存在着心理问题;三是实证研究范式所提出的是干预性措施,这有助于解决流动儿童临时出现的心理问题,但并没有从预防的视角来建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解释研究范式。为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产生的原因、现象与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解性的理论框架,以社会变迁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为解释路径,为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健康发展指出了有益的研究思路。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解释研究范式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是解释研究范式只为理解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与问题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社会背景。容易忽视具体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只局限于从社会理论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与问题。存在着学科上与方法上的局限性。不利于全面理解和深入解释农民工子女教育现象和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三种研究范式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但这三种研究范式也存在着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这三种研究范式都是干预性的研究路径,并非预防性的研究路径。干预性的研究路径是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而言的,采取的是补救与矫正措施;预防性的研究路径是针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言的,把问题的出现尽量减少到最小程度。另一方面,这三种研究范式都是围绕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来开展相应的研究,侧重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容易忽视农民工子女本身的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农民工子女本身发展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应该把研究重点放在农民工子女本身发展上。基于这三种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有必要转换研究范式(但并不是要抛弃这三种研究范式),建立以促进农民工子女发展为本的研究范式,即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人文范式。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人文范式

人文研究范式关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价值冲突和矛盾,关心常人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分享人生经验和展示人性本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的人文范式是以促进农民工子女本身的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建立农民工子女关心关爱服务体系为研究目标:以满足农民工子女发展需求为研究框架;在方法上以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为主,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维度地反映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整体情况。

第一,人文研究范式要以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为本。人文研究范式要在实践层面和现实生活中促进农民工子女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民工子女的一般发展。农民工子女作为人类成员,他们需要得到作为人类成员的一般发展,即人格的成长、人性的发展、社会性的丰富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使自己具有作为人类成员的基本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民工子女作为人类成员的一般发展。二是农民工子女的共同发展。农民工子女作为所有儿童的组成部分,他们具有所有儿童的共同特征。无论是农村留守儿童,还是农村非留守儿童。抑或城市当地学生,他们都需要在相应的年龄阶段上得到生理、心理、学习、品格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教育研究与实践要满足农民工子女作为儿童的共同需要。三是农民工子女的特殊发展。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学习和品格等方面的发展又不同于其他儿童,他们具有特殊的发展要求,以此来弥补他们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发展差距。教育研究与实践要在机制、内容与方法等方面为促进农民工子女的特殊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第7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儿童;家庭教育;过度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电视游戏教育

一、前言

童年指的是生理上自然存在的一个年龄阶段,或者说它是随着现代科学特别是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而被确定的一个概念。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辉煌灿烂的儿童世纪。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只有通过合适的教育,儿童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接班人。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儿童教育却出现了各种问题,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珀文说:“家庭是塑造儿童人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1],可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关于对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各个极端问题的综合性研究还较少,本论文主要针对儿童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出现的弊端、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二、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1.过度教育。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成绩优秀、成熟干练、有主见的学生,或者是家长有大智慧有很高超的教育技能,或者是父母对孩子学习基本不管。他们都遵守一个原则:不强行干预孩子的学习兴趣,不强行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2]。但是目前,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过度教育、提前教育、急功近利、快捷成名和对孩子过高期待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大力宣扬“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此父母除了给孩子正常学习外,还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及额外教育。有调查表明:52.7%的孩子曾经或现在在校外上各种辅导班;49.2%的孩子接受家长的功课辅导;16.9%的孩子在接受家教的辅导[3]。星期日变成星期七,孩子没有闲暇时间,不是被功课所累就是被各种补习班所困。另外,儿童还被迫生硬得接受抽象、不能理解的知识,如被迫认字、背诵唐诗宋词等。儿童教育只注重智力和技能的开发和培养,加上儿童缺少闲暇时间,没机会游戏、玩耍,使儿童失去了儿童的天性,从而导致儿童不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4]。

2.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5]。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时候的儿童一旦脱离家长的监管与引导,极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6]。赵新泉[7]认为,留守儿童突出表现在:留守儿童没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表现为空间上的远距离、时间上的不确定和短暂、交往方式的非面对、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和情感交流的缺失。留守儿童一般是隔代抚养或亲戚朋友等临时监护人照顾,由于临时监护人的精力不足,能力不足或重养轻教等问题,同时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照顾与亲情的滋润,使留守儿童在德育、智育、心理素质和人身安全等多方面出现较大偏差。留守儿童的问题一般表现为:(1)学习成绩差,不求上进;(2)道德、品质发展畸形;(3)心理缺陷多,性格内向;(4)人身安全问题多;(5)生活水平低[8-10]。另有研究表明[11],“有钱人家”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与其他儿童无差别,但生活上存在铺张的消费习惯,在心理方面存在自立、孤独,缺少亲密感,父母在与不在时存在双面表现。

3.电视游戏教育。存于过度教育和留守儿童教育之间的是电视游戏教育。许多普通家庭中,虽然儿童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这些家庭或因经济问题或因时间问题或对教育重要性认识问题,这些家庭中的儿童除了正常上学外,没有跟父母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的机会,也没有被安排参加其他特长班或兴趣班的学习,这些儿童的剩余时间都是由他们自由安排。一般情况下,儿童除了与同伴游戏之外,就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玩电子游戏来消磨时间,久而久之缺乏父母教育与监管的儿童就会沉溺于电视节目或游戏中。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对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影响。当前,电视、游戏、网络使得许多儿童不再喜欢传统的儿童文学阅读,而前者引导的流行文化和娱乐文化,正腐蚀着儿童的理性思维,使他们变成懒于思索的“平面人”[12]。电视、游戏中的暴力血腥场面,也会增加儿童的攻击性,使儿童逐渐产生暴力倾向。另外,长期沉溺于游戏中也会给儿童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培养子女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规范、道德情操、形成个人思想和志趣、形成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影响很大。然而,如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呢,如何才能避免出现上述家庭教育中的弊端呢?下文针对上述出现的各种弊端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

1.过度教育与电视游戏教育问题。提高儿童家庭教育的认知。对儿童进行过度教育和电视游戏教育的关键就是对儿童教育的认知不够,过度教育是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热”反应,而电视游戏教育则是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冷”反应。在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在追求儿童智力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儿童现有发展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整体的发展情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均衡的发展[13]。针对儿童学习发展的“过冷”现象,父母则应提高对儿童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应尽量抽出时间去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学习思想上的交流沟通。通过与子女的沟通了解,使子女摒弃沉迷电视与游戏的不良嗜好,培养子女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生活习惯,使子女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个性特征。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①完善政策制度。加快户籍改革,逐步弱化与户籍相关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给予打工农民及其子女以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使其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优惠政策,确保留守儿童能跟随父母到城市上学,上好学,结束留守儿童无父母家庭教育的留守生活[14]。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键,也是最任重道远的解决方式。②突出父母教育。留守儿童的父母要丢弃只注重物质给予而忽视思想行为教育,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学习过程的观念。留守儿童的父母需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更多的从德育、智育、心理及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增加对子女的关注与交流。为加强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与交流,父母双方最好留下一方承担子女的教育任务,如果父母双方必须共同外出打工,父母要经常与子女进行亲密的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如果有条件允许的话,父母可经常回家与子女进行沟通与活动,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再是父母应多与学校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关注子女的学习、思想等情况,将子女出现的不良状况扼杀在启蒙阶段。③慎重选择监护人。外出务工的家长应尽可能选择有一定文化、有一定责任感的临时监护人,父母应多与临时监护人进行沟通联系,及时跟进子女当前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

四、结语

儿童是21世纪的接班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重任的交接棒都将交到现在的儿童手上。儿童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关系着未来祖国的发展。对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特别是对儿童教育有启蒙影响的家庭教育有正确认识并正确开展,避免家庭教育各种弊端的出现,是促进儿童全面均衡发展的前提。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对推动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和共同富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珀文.人格手册:理论与研究[M].黄希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29.

[2]杜长水.儿童教育中父母扮演的角色[J].科技信息,2008,(23):554.

[3]钱钰,庞亮.儿童教育成人化批判[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1):4-7.

[4]佘咏梅.儿童教育与其生存状况的冲突与调适[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43-45.

[5]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4):29-36.

[6]何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剑南文学,2012,(8):315.

[7]赵新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以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八镇十村“留守儿童”为个案[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1):37-40.

[8]王焕霞.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社会研究,2012:67-68.

[9]董鹤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现代阅读,2012,(3):62.

[10]孟繁晓.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149.

[11]戚瑞丰.“有钱人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8,(4):23-25.

[12]游达,杨文超.儿童教育需要回“温”——论儿童教育的“热”“冷”现象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95-96.

[13]陈华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191-193.

第8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一、汉滨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了他们性格成长、对事物的分析辨别能力较差。再加上政府对留守儿童教育关注不够,投入不够,学校缺少相应的经费和硬件设施,也没有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留守儿童辍学、厌学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汉滨区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率在 1.3‰左右 ,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也有厌学和家长观念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教育孩子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父母的义务。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因此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的好坏至关重要。但在部分家长看来,学校才是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学校承担教育责任,父母承担生活责任。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这些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家庭教育理念,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二)隔代教育问题多

由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年龄大、身体机能老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问题,基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三)留守儿童自身问题

缺乏父母约束,长期处于管理真空,没有人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之后,往往容易走向歧途。另外,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也比较严重,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他人都不负责任,没有是非、善恶等基本观念。

(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场所。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一样,比如待人接物、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表达能力。留守儿童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的一面,学校就应该对这些弱势群体多加注意,选派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师多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单是学习成绩,多和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沟通。

(五)政府关注力度不够

虽然《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做了一些规定,各级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在逐年提升,但总体来说关注度还不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完善立法,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三、解决我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要使其得到根本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家庭教育占首要地位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首先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不能以工作忙、要赚钱为借口,忽视了儿童的教育,要及时和老师沟通联系,积极引导教育使其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更应该对孩子的家长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积极和孩子、老师交流,不定期的和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从而更好的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学校要建立奖助学金奖励和补助机制,经常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多和家长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另外,教师也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掌握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及学习情况,多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及时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家里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经常辅导、组织老师经常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要积极知道孩子和家长通电话和父母联系感情。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经济发展落后,使得父母不得不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所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诸多问题。努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既可以解决家庭生存和发展问题,也能让父母留在孩子身边,多花点时间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像正常的孩子们一样,得到更多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塑造更健康完整的性格,也让留守儿童能更好的在学校学习。

(四)政府要尽到责任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得社会各界都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里明确规定了政府的责任,但是法律的实施在实践中往往流于形式。政府要加大投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改善教材内容、改革教育方法,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寄宿制学校,对那些父母不在家,没有合适监护人的留守儿童,提供既能学习又能住宿的场所,也方便学校进行管理。当然,也要相应的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农业论文DylW. net

参考文献:

[1]田景正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J].当代教育论坛 ,2006(05):52.

第9篇:留守儿童教育方法范文

我参与的课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下面我从研究的过程、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惑等方面做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研究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7年4月~2017年8月),准备阶段。

首先,我们在4月2日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家、省市等有关关于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文件,强化教师责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4月11日,我们选取了6名有志于做课题研究的老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并着手对全校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了各班级共63名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并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

5月16日,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各人汇报所了解的各班级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教育现状,确立实验内容,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5月23日,我们根据研究方案,进一步制定了学习制度、帮扶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等相应的保障制度。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8月),研究阶段。

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我们立刻与9月19日进行了传达,并集体学习了有关问题学生教育的理论。

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行为品性、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现状及影响的主要因素,课题组参考了有关资料于10月19日编制了问卷。问卷分为四个大部分,分别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教育状况。每项都设计了很多问题。问卷设计好后又请学校其他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10月24日,课题组成员对各班级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期中考试后,学校开家长会的时机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进行座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11月7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行为品性(包括思想状态、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目的等)、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健康、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保障等)、心理健康(包括性格情感、自我认识、社会适应性等),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初步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转变的方法。

接着又拟定测试卷,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学综合测试,各班抽取2~3名得分较低的学生(智力正常)作为问题学生个案,并建立个案档案,收集他们的评价材料(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监护人、同学的评价)、实物材料、档案材料。找出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各种因素:主观因素(学生自己的智力、行为、习惯因素等)、客观因素(家长因素、监护人因素、社会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影响等)。然后我们讨论商量对策:

主要有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一方面在学校中,我们还联系有条件的村委会,例如西平村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亲情QQ,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有一个文化娱乐、交流感情的休闲场所。

2.开展主题班会、走进留守儿童之家等活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不断发现新的情况,贴近学生,走近学生。边实验边研究,让留守儿童学得安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3.根据留守儿童现状,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活动中受启发,在交流中受教育,在相处中求愉悦,从个性中找共同点,从共性中找差异。探索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新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开展,我们总结出要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了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的教师管理办法。

二是,搭建起了对留守儿童“三多”“三沟通”班级管理平台。

三是,建成了对留守儿童学生“五个一”活动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是,筑起对留守儿童学生“十个一项目”的系统管理工程。

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18年4月),总结阶段。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课题结题鉴定。

下面说说课题研究成效:

1.学校办学层次得到提升。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有1人次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5人次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1人次获得市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3人次获得县级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县级优秀教师,2人次在市级以上刊物,12人次学生作品在市级以上交流或获奖。

2.学生成长得到了保障。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儿童,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

3.家庭和谐得到维护。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4.社会稳定得到加强。对减少青少年犯罪、社会安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

下面说说困惑或者希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