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思想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里的很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或者托亲戚照看。经调查,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有50%是留守儿童。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感到空落,感到寂寞,据调查问卷,留守儿童中80%的人都觉得回到家里很无聊,就只好去上网打游戏,或者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游荡、交朋友。其二: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有效地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其三:留守儿童成绩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留守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由于隔代教育的原因,小孩根本不听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的劝告,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其四:人生观扭曲。大部分留守儿童的认识观念是这样的:在社会上要有“大哥”,要有女朋友,会吸烟,朋友之间要讲义气,要为朋友两肋插刀;穿异类服装,染红头发等不良认识。但从不比谁的学习成绩好。所以留守儿童的人生观的都是在不良因素下形成的错误认识。据了解,犯错误的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是扭曲的人生观念导致的。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这些问题,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那么,如何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定期召开座谈会
学校或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开学的一二个星期就应该摸底,看看哪些学生的家长在哪里上班,哪里打工,家庭情况,住址,电话号码等都要弄清楚,以便和家长沟通联系,做学生的工作时好有的放矢。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与子女沟通,据调查,有15%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0.2%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就比较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因此,班主任应提供给这些“问题学生”适当的宣泄空间,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梳理留守儿童的冷漠、自私、不合群的古怪性格。
小田,一个不善言语的留守儿童,母亲进厂打工,父亲给人当保安。父母每年在年末才回家,平时很少与孩子打电话沟通;小田的奶奶带着他,奶奶只管小田的吃饭,其他很少过问。小田在学校很少有朋友,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沉默寡言,对同学有较强的戒备心理,说白一点就是多疑、不合群。有一次和同桌拌了几句嘴就把拳头挥向同桌。经了解,小田说他同桌欺负他,看不起他才打同桌的。后来找他谈话,耐心开导,晓之于理,“同学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谁看不起谁”,还鼓励他多参加课外活动,多和同学交流生活问题,学习经验,在班级座谈会上引导他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鼓励、督促他写日记,把心里的苦闷、委屈全倾诉在日记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小田有了自己的朋友,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定期召开座谈会,给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尽情谈自己的看法、想法,对父母的思念怨恨都可以在同龄人之间得到共鸣,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与家长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据调查,有问题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的,特别是一些缺乏现代教育知识的“传统家长”。“传统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必须听从家长的一切指示,孩子稍有犯错,不问缘由就加于责罚,或是棍棒伺候;不与孩子谈心交流;试问,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心理能健康吗?能不成“问题学生”吗?因此,做老师的应与学生家长经常联系,与家长电话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应教给家长一些现代教育知识,改变家长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如今的一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读书,一切都是老师的责任了。做家长的就很少管家孩子,因此,学校也应该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让家长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想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家庭教育必须配合好学校教育,只有二者结合好,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三、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的发展重心主要为城市,农村人民迫于生计纷纷到外地打工,而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教育缺失问题。我校位于兴仁县城西面六公里处,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全校留守儿童较多,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教育的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农村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劳动人民开始大量的转移,农民廉价的劳动力也被很多城市所接受,流入到城市中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如果仅依靠务农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去外地打工后能够提高生活的水平。外地打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和家人也带到城市中,不得不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2、社会发展与法规政策存在很大的矛盾
在城乡教育方面,城市教育工作由政府部门提供保障,相对农村来说,县级政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教学资源设施、师资等方面仍有待完善[1]。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也就相对较低,儿童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对农村户籍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农民工子女无法同城市户籍的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农村学习,这就体现我国户籍制度的严重滞后性,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根源。
3、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农民虽然担心儿童的成长,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无暇顾及儿童是否正常的接受教育,只是偶尔询问一下儿童的状况。留守儿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学习,在学校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经常逃课、打架,而学校教师也无法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再耽搁,很多留守儿童因得教育工作的不到位最终误入歧途,偏离的正常的发展轨道。一些在城市打工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看到儿童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不理想,也就不再要求儿童继续学习,“读书无用论”思想得到滋长和蔓延,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也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二、学校班主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呼吁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农村经济发展仍处在落后的地位,城市和农村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要做的就是向社会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要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要发挥社会力量为农村儿童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农村教育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高质量的师资资源,将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到实处。社会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大的关系和爱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还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成长。社会各界要对游戏厅、网络等场所进行打击和处置,推广和宣传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搭建一个保护模式,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呼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生产力发展落实,农民收入低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在解决和处理的过程中也要从此下手。应协调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为农民提供更高的福利,给予农民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支持,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在农村建立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吸引众多的农民从城市回归到农村,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农村[2]。农民在享受政府有待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同子女分居两地的状况,彻底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也会不断进步,儿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这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
学校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缺少良好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儿童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埋下很大的隐患。学校要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也是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举措,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同儿童进行沟通,给予儿童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填补留守儿童与父母接触的时间短的空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定期到儿童家中进行访谈,处理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帮会留守儿童做人做事的方式,使儿童在离开校园后也同样有良好教育的氛围。
4、班主任要善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儿童自身的约束和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和家长做出努力,而留守儿童却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工作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付出力气和真爱,创新方法,要多渠道加强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锻炼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按照社会准则来限制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留守儿童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具有较高的思想认知能力,主动的反省和检讨,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背景下,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缘由,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应对和处理,同是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希望政府、学校和家长三者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的手段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保障农村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赵猛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课题组 胡兴 胡鹏鹏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教育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容易被忽视和弱化的部分。而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学校教育。并且在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内,一般都自始自终伴有家庭教育。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由于长期亲子分离,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使得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往往会形成孤僻、不合群、厌学、易冲动等问题,在学习上他(她)们不愿意(也没有机会)张扬个性,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看客”。能力得不到训练,教育得不到实效。往往是学校几年工作还不如游戏机房的几分钟。形成了非智力因素的后进生。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关爱每一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值得我们去重视和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提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目的在于让这部分留守儿童能乐于学习,生活与学习上都不至于孤独。学到有价值的知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题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研究,将依据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教育心理学。遵循中小学教育的规律,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并将优秀的实践经验进行理性的概括,努力建构起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模式。
通过研究,力求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 、教育教学观念、开放的教学思想、开创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教学特色,学生能产生乐学的情绪,能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体验,培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学习的品质和水平。
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盘州市的乡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生中组织实施。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对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象与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反映该类学生学习素质与个性心理以及其它素质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2.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现状与实践研究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助教育学、心理学等现代教育理论对该类学生的发展实施可行性的研究,并运用与实践中,尝试形成可操作性模式。
3.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素质和活动评价研究。
促进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发展,应及时的适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此类儿童对待评价感觉敏感,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多维素质的评价,要将检测和其它的评价放啊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主要选择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并进行跟踪评价的研究。
(2)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将他们融入进集体学习生活中去。
(3)课间活动与放学后学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跟踪研究法: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跟踪研究,运用必要又合乎教育情理的控制方法,适时的记录每一个有效的数据。探索教育的因果规律,以点到面,层层推开。按阶段制定计划,做好记录,完成总结,并及时撰写体会,总结成果。
2. 文献资料法:利用各种渠道合理的搜集与运用各种文献和资料,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
3. 行动研究法: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地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做出总结和反思。
4.经验总结法: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所积累起来的教育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是自己或其他老师教育实践中的直接感受,实践性强、简便实用。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并且及时通过论文、案例等形式将研究中的经验、心得、理论与实践结合总结出来,归纳提炼。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9月——2019年4月
第一阶段;初步开展阶段2017年9月——2018年1月
1. 研究课题前期准备;
2. 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3. 确定跟踪研究的对象。
第二阶段:重点研究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1. 进行具体实施课题的研究;
2. 不定期举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状况;
3. 开展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探索教育与发展的操作方式;
4. 积累研究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5. 撰写案例和论文,展示优秀颗粒、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成果阶段2019年2月——201年4月
1.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2. 接受课题鉴定组的评估鉴定。
研究成果展示:
1. 课题实施方案
2. 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论文集
3. 学生学习日记、周记,小论文展示
4. 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5. 课题实验经验材料汇编
6. 建立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QQ群。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力量,大多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朝气蓬勃并积极投身于各种教改实践,科研氛围浓厚。
(2)课题研究经验丰富。课题主研人员均是市、县教育骨干,具有很好的科研经验。
(3)区位优势明显。我校处于县城周边。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研究工作的典型性较为明显,工作开展的可行性较强。
2.研究的保障措施
(1)教师的常规教学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行动保证,把“教”和“研”结合,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形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个别教育问题的可操作性方式,并且在探索、验证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
(2)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宝林镇 、邓媛
《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者:刘丽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环球时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作者:青永红 、周林;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之探究》(《现代交际》2011年01期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基于隔代教育对其的影响》作者:李雯婷,载《四川 教育学院学报》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作者:段成荣、周福林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作者:吴帆、杨伟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思考》载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二、课题开题论证结论
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组论证结论:
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选题具有研究价值;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旨在通过研究了解留守儿童;课题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得当;课题研究目标明确,计划全面;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多样化。
建议课题组应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开题报告,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合理分工,展开课题研究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还要根据时间顺序分阶段对研究过程性材料及佐证材料进行归档与整理。
专家组一致同意本课题按开题报告进行研究。
2017年 9月 12日
三、开题论证专家名单一览表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专
家
名
单
序号
姓 名
专业技术职称
工 作 单 位
专家签名
1
操明良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2
支坤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教育局
3
蒋泽山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马场中学
4
张春明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英武中学
5
向永健
高级教师(中)
盘州市英武镇中心校
6
廖浩
【关键词】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教育;环境
当前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定义主要注重于留守儿童的年龄、父母外出与外出的时间这三个特征来进行界定。本文把农村留守儿童界定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地的农村地区,不能和父母双方长达半年以上一起共同生活的18岁以下儿童1。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下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这一庞大的群体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随着流动人群的增加这一数量还会继续增长。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亲情缺失后的心理健康、行为偏差、道德失范问题。“身边无爹娘,读书无人管,心里闷得慌。”这个顺口溜深刻反映了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这已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社会心理理论下的家庭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分成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的阶段都有与之相对的社会心理任务;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都会对以后人格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而每个年龄段的教育失误则会给以后的社会发展造成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涉及到了阶段中的前五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要解决的冲突为“基本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害羞和怀疑,主动与内疚2。”而这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照顾中完成,这对以后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是新生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外界社会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教育的第一个教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具有先导性。心理学家深信早期依恋和婴儿与母亲的持续亲密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父亲的外出会造成儿童早期的成长中因为权威形象的缺失而使男孩的管教变的困难。另外,与女童相比,父亲这个角色还提供了男子行为学习的基本参照对象,父亲角色的长期缺失会对男童在性别认同上产生不利影响。2015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事件和2012年5名男童死于毕节垃圾箱内(其中4人是留守儿童)的悲剧,无一例外都和家庭父母角色缺失有很大关系。
二、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社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每个社会生命个体都有一个支持其生活的社会系统,其中的各个支持力量对个人的帮助是多多少少的,不仅表现在物质提供上也体现在情感和信息的供给上。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完善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能更容易的解决问题。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系统由家庭的监护人及其外出务工的父母、学校、社区和其他社会支持力量共同组成3。乡村社区作为留守儿童从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和场所,也是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的另一重要行动主体。社区的支持和建设对儿童健康成长环境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城乡的不均衡发展造成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使农村社区逐渐凋敝和衰落。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蔓延使农村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受到冲击,原有的乡村文化与家庭宗族制的变迁已不能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多少有力的帮助。部分农村基层在和GDP赛跑的同时使基层组织的管理功能不断弱化,导致留守儿童监管和教育问题缺乏认识和强有力的支持。农村青年的流出造成农村发展和建设缺乏后劲。而城市生活价值观和方式的冲击则使乡村社区逐渐失去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使社会的不良价值观和思想有机可乘,造成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
三、社会互动理论下的同辈群体
社会互动理论认为我们在社会中的生活都是由人们的社会互动产生的。社会互动也叫社会交互作用或社会交往,是相关联的各方采取相互社会行动时产生的。它是社会关系布景下,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和行动上彼此影响和感化产生的进程。
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其社会化离不开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管而同辈群体是他们日常亲近和紧密接触的群体,因此,身边同辈群体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极大地影响留守儿童的行为活动。留守儿童很容易把自己身边的同辈群体作为自己的参照和学习对象,从而对其产生心理上的从属感。当前文化市场的不良信息已经渗透到了农村社区,互联网的存在使留守儿童在缺乏管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留守儿童作为生理心理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没有什么抵御不良诱惑的经验,很容易受此影响。一但他们在交友和学习对象上作出错误选择而与不良行为的社会成员互动过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行为和道德失范,当前这一社会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也是必然存在的。
四、社会学习理论下的学校
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学习、榜样和自我调节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及行为表现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大多数的社会行为活动都是观察后获得的,而最终会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最后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则取决于其参照对象的榜样作用。
留守儿童的教育在入学前是由家庭承担的,之后才是入学后的学校教育。在校期间除了与监护人有亲密的联系之外,就只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了。老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表率作用,此外同学作为学习生活中时常接触的群体,日常的示范作用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尽管不断在进行教育体制变革,推进素质教育,可是还是无法摆脱当前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当前农村教育还是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尤其是几年来频出的教师素质问题给学校教育蒙上了阴影。忽视道德和伦理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偏差,造成不良行为的产生以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五、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但关系到儿童自身以后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涉及农村未来的发展和建设。所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做好不仅是家庭的义务,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一致努力。父母要担起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应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生活,o他们更多的呵护和温暖。学校和社区应致力净化和提供适合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措施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长效行动机制,只有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处理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阳淑华.关于县域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中华少年,2015(05).
[2]郭婷.浅谈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J].理论导报,2010(06).
[3]李敏,陈道发.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06).
[4] 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03).[5].
[5] 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注释:
1.阳淑华.关于县域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中华少年,2015(05).
关键词:彝族 留守儿童 现状 四川凉山
中图分类号:D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60-02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①。随着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打破,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开始背井离乡成为打工族。但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关注还不够,对其生活现状了解较少,为此,我们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展开了本次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在凉山州西昌市随机选取大箐乡、洛古坡乡、安哈镇、四合乡、荞地乡五个彝族乡镇。共调查居民228户,其中,留守儿童家庭为154户(67.54%)。共调查到留守儿童256名,其中,男86名、女152名;彝族214名,汉族18名,其他民族6名。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自述者152名,非自述者104名。非自述者中,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述者77名,由母亲或父亲代述者21名,其余6名由其他家属代述。
2.调查方法及内容。调查由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调查小组(共计25人)于2011年7月7日―12日进行。调查人员在调查前对问卷内容和调查技巧进行了统一培训,以2~3人为一组,深入到户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监护方式、生活情况、教育状况、心理状况和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度。每小组调查后及时核对调查表,补充和更正信息;每日进行小结,进一步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结果
1.留守儿童年龄结构现状。从年龄结构看,该地区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低龄组。在调查的全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79人,小学学龄(6一l1周岁)96人,初中学龄(12―14周岁)45人,大龄(15―17周岁)36人。四个年龄组占总体的例分别为30.86%、37.50%、17.58%和14.06%。
2.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从监护方式看,该地区留守儿童监护方式主要为隔代(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在所调查的154户留守家庭中,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由隔代亲属监护的户数有109户,约占到了所有留守儿童户的70.78%;父亲独自出去打工由母亲监护的有38户,占总户数的26.68%;母亲一人外出打工由父亲监护的的仅有7户,所占比重仅为4.55%。
3.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由于彝族农村生活水平低,生活习惯落后,从整体情况来看,监护人对孩子的照看仅仅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的较浅层次上②③。而在留守儿童的健康方面,在我们调查的154户中,儿童生病时监护人选择正规医院就诊的只有7户(4.55%),选择找赤脚医生购买药的有91户(59.10%),选择宗教仪式甚至迷信活动的有51户(33.12%),不会采取任何措施的有5户(3.25%)。因此,该地区留守儿童在健康方面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留守儿童劳动负担方面,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该地区留守儿童往往作为重要的劳动力参与劳动,孩子带孩子的现象出现频繁,这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已经影响到该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4.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1)早期教育缺失,在我们调查79名0―5周岁学龄前儿童,无一人接受学龄前教育;(2)学业成绩较差,由于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留守儿童学习辅导缺失,很多几乎都无法进行;(3)缺乏必要的安全和青春期教育,使得该地区留守儿童,尤其是女童,在面临威胁时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4)辍学情况较为普遍,在我们调查的36名15―17周岁大龄留守儿童中,31人(86.1%)处于辍学状态,或者有过辍学经历,学历普遍集中在小学或小学以下。
5.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的状态。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时常有或有时受到过欺负或人身伤害,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胆小、自卑的性格。在与监护人的情感沟通影响方面,我们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聊天情况发现,超过50%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存在着沟通障碍;从他们聊天的内容看,大多只是涉及到身边发生的一些琐事,很多留守儿童不愿意把他们内心深处想法告诉监护人,而监护人很多也不愿意或忽视他们内心真实感受。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形式,调查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当前的愿望和想法。调查发现,如果有可能,137名(53.5%)的留守儿童愿意随父母到城市生活。
三、对策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凉山,有近200万人,占了全国的彝族人口1/4。彝区留守儿童因其民族性和地域特殊性,成为留守儿童中更需要帮助和关爱的群体,目前,妥善解决该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监管,该地区农村很大一部分留守孩子都存在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问题,急需得到社会关爱。否则,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只能进入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延续其父辈低层次就业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部分留守儿童还会因为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而误入歧途,危害社会治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政府社会之间的协调合作,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④。
着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促进农民就业本地化,这是解决凉山州彝区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在社会的关爱下,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已有所改善,但凉山州彝区的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因素制约,得到的支持相对较少。要大力宣传父母对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对孩子的监管不能缺位。因此,在全社会提高关注度的同时,还要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农民就业本地化,尽可能地让儿童跟在父母身边。儿童只有和父母在一起,童年才是完美的,这也是解决留守儿童根本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彝区留守儿童的直接帮扶政策,充分重视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如果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留守儿童家庭“边缘化”,那他们离“毁掉的一代”就不远了⑤。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特别是在凉山彝区,由于传统的生活习惯,儿童容易过早地接触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喝酒、赌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留守儿童甚至染上了。因此,解决好该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政府应继续实施特殊的教育投资政策和措施,适当调整财政教育经费的地区配置,加大国家对彝区的资助和扶持力度,确保对彝区教育的投资快速增长。对民族地区的重点寄宿制学校实行全包干制,彻底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扰,让他们安心学习,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制教育,让流失的学生重新返回学校⑥⑦。比如,在条件适当的时候,创建更多的“留守学生之家”这样的温暖工程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交流的环境;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对留守儿童实施一对一帮扶制度,开展更多有利于彝汉儿童交流的活动,鼓励彝区儿童到汉区学习生活,使儿童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还可以考虑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制度,落实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可以通过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通过多种活动给留守孩子自信心,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彝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当规模的受过职业培训的生产劳动者,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该地区脱贫致富的突破点。该地区的中小学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在教学计划中积极引进职教因素,使留守儿童在中、小学生毕业时,初步掌握适合当地生产、生活需要的劳动技能和脱贫致富的本领⑧。
总之,凉山州彝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是单一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现象。凉山州彝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在落后的凉山彝区,只有很好地解决当地留守儿童的问题,才能使他们尽量避免父辈们的低层次就业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才能最终摆脱贫困落后。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项目基金资助)
注释:
①陈俊.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8-19.
②张锦荣,胡澜,杨正伟等.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与汉族农村家庭留守现状调查[J].中国科技信息,2011(14):225-226
③文爽,孙冲,胡澜等.小凉山地区彝族与汉族农村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对比分析[J].经济师,2010(7):198-199
④徐爱云.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现状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1(2):212.
⑤郑再良,王哲.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1(3):53-58.
⑥陈喜慧,胡澜.小凉山彝汉杂居区农村受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4):10-12
⑦何香,张春祥.浅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7):132
关键词 农村家庭教育 家长作用 问题 对策
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合力,家庭教育在其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现状令人堪忧。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本人在工作中的实际,就农村家庭教育家长作用发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能够改善现状的对策。
1 新时期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家长进城,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城市。当前学生家长的绝大部分成长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发展经济、摆脱贫穷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这些人中大多人承担着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其中大部分家长将平时的主要精力放在挣钱养家上,就造成了学生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力度不到位。有的是两个中有一个人出门打工而另一个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和家庭,也有夫妻二人一块出门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成为了“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较大多数由他们的爷爷奶奶照顾,有些则寄宿在他们的亲戚家中,甚至还有的父母让年龄较大的孩子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让亲戚或邻居空闲的时间照顾一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梅明玉等老师把这些家庭教育方式总结概括为下列四种方式:“单亲”教育方式,隔代家庭教育方式,亲戚家庭教育方式和兄长家庭教育方式。
“单亲”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中一个外出打工,另一人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隔代家庭教育,由爷爷奶奶对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也或由孩子的外公外婆抚养和教育。委托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别人寄养和教育的形式,一般是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亲戚,如孩子的舅舅、姑姑、姨妈等。兄长式家庭教育方式,就是让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家中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里的亲戚和邻居也帮忙对他们照顾。
缺少了父母的约束和关心,上述几种家庭教育方式能否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孩子能否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疑问。
1.2 家长文化素质差异,教育方式方法科学性有待加强
现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子女进行智力投资,大多数家长都舍得花钱。然而,仅有良好的教育愿望,没有良好的教育方法,没有良好的家教氛围,教育子女仍然是一句空话。
1.2.1 家长学历偏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基本是上个世纪70年左右出生的,很多家长都是初中及以下的学历,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深感困惑。由于学历低,当夫妇承担起养儿育女的重任时,在遇到一系列出现的新问题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学有效,不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子女。同时,他们的学识大大不能满足孩子,使孩子觉得父母无能,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轻视心态,有时甚至会回答“你懂什么”。那么,孩子即使心中有事,有些也不会找父母倾诉。而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隔阂也就越来越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
1.2.2 教育理念落后
在农村,家庭教育理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农村家长的大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绝对权威,命令式、家长主义、“棍棒里出孝子”等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家长的头脑中,严重束缚了家长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培养和教育孩子想当然地属于学校的应尽之责,因而,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缺乏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家访被家长认为是“告状”,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被喊到学校和老师交流认为是一种耻辱,干脆对孩子放任自流。
1.2.3 家庭教育目标偏差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绝大多数农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跳出农门,充满功利色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太苦、太累,“考大学,当官赚钱”,城市中生活环境优越和发展机遇较好成了孩子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亲教育目标的不统一,殊不知正是家长的这种愿望使孩于鄙视农村,不爱自己家乡,轻视农村劳动,很容易导致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因此,根据孩于自身的条件特点,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为他们确立一个正确的学习目标,是做好父母应解决的问题。
1.2.4 封建思想的负面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在转移的劳动力中男性占大多数,孩子教育问题自然落在了女性或者是祖辈的身上。孩子的母亲、爷爷奶奶需要承担照顾家庭、干农活等家庭负担,要教育孩子,还必须面对强大生活的压力,必然导致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孩子母亲身上的重担也进一步强化了对自身所属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认同,许多妇女的重男轻女观念比男性更加强烈,再加上祖辈的老人本身就有着较强的重男轻女观念,这样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认同的理念必然会对家庭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久而久之,男孩子变得懒惰、任性了,女孩子则产生了自卑或反抗的心理。
2正确发挥家长作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质量
2.1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
2.1.1 转变家长的教育价值观,调整期望值
家长学校要加大对农村家长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的父母担负起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正确观念,要告知家长,现代社会播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让家长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成才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既有外在的因素,又有自身的天赋,要使大部分学生都成为高级人才、高级管理者,是不可能的,转变家长的育人价值观,牢固树立起教育子女“要成才,先成人”的正确思想。
2.1.2 组织家长的教育知识学习,引导家长正确施教
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种教育的纽带,怎样把孩子教育好,这就需要每个家长都懂得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过程,掌握抚育、培养、教育儿童的科学方法,做合格家长。为了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要开展好家长学校工作,每学期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讲座,对如何正确把握孩子心理,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等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尽量使家长做到: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采用民主管理方式、重视素质的全面进步、挖掘孩子的亮点,既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又达到教育孩子认识自己不足的目标。
2.2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
2.2.1召开家长会
在充分考虑家长在外打工前提下,每学期挑选合适时间召开一次班级家长会。对有些全年级或全校共同性的问题,可以召开年级或全校家长会,专题学习。由各班老师将每位学生在校情况,如学习能力、品德、行为习惯等向家长作详细介绍,家长再将子女在家的情况、家庭环境、家教内容、方法反馈给老师,找出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不足,使家长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吸引家长对孩子关心,对学生支持。促使家长改变只注意孩子读书而不重视孩子思想品德做法,让家长明确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共同的职责,提高家长育人认知。
2.2.2 老师经常家访
家访对从事农村教学的老师而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家访活动是开展教育的有效载体,能进一步提高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目前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学生等,是一个较为敏感、需要“身”入更要“心”入的群体。所以,家访是老师走进社会、了解学生、与家长沟通的难得机会。就农村的家庭教育而言,家长的期望是高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往往是有心无力,顺其自然,没有教育的方法可言。老师家访正是一次摸清底数、研究规律、对症下药的好时机,通过交流,真正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把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2.3 学校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孩子生活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变化的场合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变化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却很骄傲,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友谊。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中却十分懂事和孝顺长辈。孩子在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重视的。学校要和家长时常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长里的表现情况,指导学生家长开展教育活动。
2.3 儿童教育机构走进农村,缓解家庭教育压力
鼓励农村兴办儿童教育机构,应该看作是农村社会进步的标志。利用农村儿童教育机构服务于留守儿童,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农村儿童教育机构要贴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发展平台,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这样可以相对延长学校正规化教育的时间,可以暂时缓解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贫乏的压力。
2.4 文化反哺,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过程,施教与受教育者之间应冲破传统的“家长改造制”模式的局限,这样才有利于教育双方的沟通,寻找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父母们应该坦然承认自己某些经验以及知识结构中的空白点,恰恰是孩子们的优势所在。不耻下问的父母只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勤奋好学,对他们的学习也会起到督促的作用。虽然子代对亲代的“反哺”现象一般不会影响亲子间的情感,但它确实改变了原有的亲子关系模式。因为文化反哺的存在,在有些方面,孩子可以当父母的老师,指导父母。这样,提高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对某些事物上的发言权。由于家长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任何时候都用命令的语气,而要多用协商的口吻和孩子平等地交流。不仅使孩子觉得自己更加受到尊重,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起他们更努力地学习新的科学知识技术,还可能改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加强亲子交流。
3结束语
总之,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急待转变,任务非常紧迫,这是来自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来自家庭教育观念相对滞后的总体现状。农村家庭教育的脱节受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农村的就业模式的影响,和父母文化素质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父母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学习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梅明玉,梅子行.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隐患[J].基础教育研究,2003(12),16-17.
关键词:大班教学 农村小学英语 有效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亳州学院2012年校级科研课题“小学英语大班教学实效性及小学生自主学习研究”(BSKY2012007)阶段性成果;2016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特色(品牌)专业“英语教育专业”(2016tszy057)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多数大城市小学英语的教学已经采用小班模式,而对于经济和基础设施都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大班教学依然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根据Natalie Hess的理论,班级人数多于30人的班级即被认为是大班[1]2。早在20世纪初,国外已有学者对班级规模进行研究,尤其是在语言教学中。多数研究表明,班级规模的缩小和学生的成绩尤其是低龄学生的成绩存在正相关[2]。 然而Kevin Verdin的研究表明无论大班还是小班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教学,在多个影响因素中,有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更为重要。班型大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并不突出。只有班型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辅助方式有机结合时才可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3]63。因此,采用何种班型对于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如何促进有效教学才是英语教学的重点。
一、现状分析
笔者走访实习所在镇的十六所村小学,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地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一)英语专任教师少
在这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多数村小学没有专任英语教师,多数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或外聘教师代课。而村小学的生源由于多数是留守少年,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常常被父母带到身边,就近入学,[4]14村小学生源在高年级大量流失,往往四到六年级的班级数只有一至三年级的一半甚至更少,常常合班。
(二)教师接受的在职培训有限也存在优质教师资源流失的问题
笔者实际了解到大部分的村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有限。“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这两个项目实际参加的教师并不多,多数村小学中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很难留在村小学中。
(三)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少,对英语兴趣不高,英语不受重视
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基本维持在课堂中。很多时候上课是在回忆巩固上节课的内容,课程进度慢。且英语不是小升初必考科目,不受重视。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出现英语的机率极低,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四)英语教学资源有限。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小学投入很多,给予相当的资金支持,但大多资源集中在镇中心小学,个别村小学班级内连电源插座都没有。学生和英语的接触,基本停留在教师的嘴皮子上和书本上。
二、大班教学的优势体现
理论研究和实证表明班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是根本的。如何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班级规模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才是核心。笔者通过对十余所村小学英语教学情况的了解发现,在当前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教学操作层面下英语的大班教学优势更为突出。
(一)经济层面
我国是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良好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当前教育财政投入低于世界同类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是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5]32 ,如何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是考虑的重c。考虑到皖北农村的发展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等因素,大班教学在教育投入产出比上更具有优势。
(二)教学效果层面
大班教学能更好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大班囊括更多的学生为在课堂上开展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合作搭档。反观王云霞[6]98在美国观摩二语课堂教学(10人班)时听到老师抱怨班级小、人数少,很难变化教学活动和学生合作伙伴,课堂乏味,由此可见学生人数多未必都是劣势。同时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表明:班级人多,在课上课堂气氛易热烈且持续,同学之间互动机会增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班教学能更好地引入合作和竞争意识。小学生的阶段心理特点显示[7]这一时期的学生快乐且充满好奇并乐于交往。在与多人多次的合作与竞争中,互有增益,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增加综合人文素养的最终目标[8]105。而且教师更适应大班教学的模式。绝大多数教师的受教育过程是大班教学的过程。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学习掌握,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合作、分组教学活动辅以合适的教学手段做灵活的教学处理来规避大班教学的弊端,彰显优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提出建议
综合来看,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需要学习者、学习过程以及教师这三者的通力协作才能真正达成。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注皖北农村地区小学生
皖北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激增。75%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是留守儿童。[4]14留守儿童多由家中亲人照顾。然而学生家长更多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以及人文素养的养成。长此以往,这对孩子们的心理和成长有一定的冲击。因此教师以及教育单位都需要承担起家长的部分责任,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关注学习环境构建,重视各方面因素,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1.物质条件的满足。通过构建硬件设施和操作平台弥补学生周遭缺乏英语氛围的遗憾。2.充足的优质师资。多提供英语专任教师编制,提升薪资,吸引优质教师加入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队伍。给予更多“国培”“省培”的机会。3.提高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使小学英语能够为中学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增加英语使用和学习的机会,扩大英语影响力。4.增加家长的参与度,让他们了解英语,认识英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英语。
(三)关注教师发展
1.更新理念、快乐教学。新课标为教师注入新鲜的教学理念,只有真正理解新教学理念才会乐于接受挑战,达成新的教学目标。2.灵活教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语言能力,用渊博的学识驾驭多样的教法,用扎实的语言功底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良好基础。[9] 3.重视情感教育。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任何教学改革都是基于对他们的影响力[10]。情感影响是其重要方面。良好的情感交流培养健康积极的情感心理,有利于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11]104。
四、结语
小学英语大班教学在当前的皖北农村广泛使用,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实施小班教学,不如聚焦在大班如何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关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通过情感教育打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采用合作、分组、自主学习等多种模式突破大班教学的瓶颈,发挥其优势,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进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atalie Hess. 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2.
[2] 卢海弘.班级规模变小,学生成绩更好――美国对缩小班级规模与学生成绩之关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10):33-37.
[3] 闫慧颖.浅谈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的教学策略[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3-64.
[4] 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2):14-16.
[5] 赵宏斌,蒋莉莉.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比例及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比较[J].复旦教育论坛,2008(4):5-8.
[6] 王云霞.大班英语教学的再认识[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6):97-99.
[7] 邓从真.小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J].人民教育.1994(5):25-26.
[8] 何善亮.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实践生成[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03-106.
[9] 王蔷.国际小学外语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5(1):84-90.
浅谈双低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范万红
探讨鄱阳湖生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措施熊海兵,曾静湘
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李一兵,董千慧,洪艳
谈建筑工程建设监理邵彬
谈智能建筑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戴国文
浅谈ISM规则实施与对策赖汉清
建筑材料有害物检测要点探讨梁缉攀,古佳敏,赵战营
邯钢设备文化闫金龙
中小型水库病险原因及其加固技术沙棘(科教纵横) 王松耀
模具高速切削技术应用初探朱逢喜
浅析大体积砼施工裂缝的控制黄昱
浅谈建筑给排水常用管材高悦
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赵兴堃
我国目前鸡病流行的特点和及其防治李京林,张召兴,尹国平
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选择卢强
公路路基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黄颖
浅论沥青混凝土施工接缝技术处理赵志芸
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及研究李军,侯林文
试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张国平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考周昌杰
浅析公路养护沥青路面水损害及其治理措施赵兴堃
余姚市村级生态河道建设初探余姚,施荣荣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在大坝加固中的运用杨红霞
基于MATLAB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隋志远
浅谈紫外UVC消毒技术在自来水行业中的发展前景姜学杰
浅谈欧式干挂石材幕墙施工实例方法冷青
高三政治复习的一些个人看法王永谦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张明
高中化学课改心得体会王娜
浅析中技计算机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阮世亮
高三生物复习的对策与思考冯查
浅谈教师怎样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桑文红
网络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王正光
提高中技计算机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能力的探讨魏卓敏
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高宗利
优化中技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张雅珊
浅谈初中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罗国芳
中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钟丽冰
谈当前的素质教育李燕
浅谈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许迪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培养刘丽君
摭谈导写设计中的美感教育黄晚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曾亚江
提升花鸟画创作水平的途径赵丽
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余德维,廖伯勋,林霞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实施"小先生制"的实践和研究廖伯勋,余德维
浅析VPN技术在校园网上协同教学中的应用俞杭臣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刘晓苑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罗国芳
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周爱琴
和谐课堂快乐英语周采玉
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诵和背诵李振宇
如何让中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李起兵
对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刘世胜
实验教学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刘元东
英语中常见冒犯语的误用潘冰冰,陈华杰
浅议课前预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郭锐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何海霞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苗军
有一种爱的名字叫关注杨天翠
班主任角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刘瀛
情感是说好课的动力张健
表现性评价在仁爱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安珍萍
如何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欧阳迎花
小学英语"情趣教学"策略探究李雅
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曾冰
英语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的反思沙棘(科教纵横) 黎政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性教学张剑
注重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刘萍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杨文娟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许锐
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效应姜跃生
语文课堂的高效率策略王光成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呼换、激情黄守恩
浅谈小学生应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张瑜
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张扬——浅谈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王晓婵
浅谈班主任应有的素质培养张瑜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李廷勇
新课改中班主任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思考王想忠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探究林迪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何梅娟
浅谈怎样激发小学生课堂兴趣庞红霞
浅谈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技巧杨建斌
浅谈"怎样做好高初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陈桂英
浅谈身边物理教学胡代智
浅谈生物实验中构建学生创造性思维平台郑德庆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王媛,李晓凡
加强课前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周明英
为美术课堂插上灵性的翅膀齐虹
基层党校科研发挥"思想库"作用的研究穆好文,何玲HtTp://
浅析中国电力工业的历史和发展杨锦森
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武秀梅
两塔精脱硫系统应用与评价刘桂琴,张自勇
论电信服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入宿佳佳
微涡流塔板澄清池的应用刘桂琴,张自勇
关于加强企业调度工作的几点认识孟广余
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装置-静止无功发生器刘宇,LiuYu
《论语正义》征引《说文解字》略析于晓玲,杨君
古代汉语谦敬副词研究刘洁
《北征》"至尊"何所指?王宏波
观察方法与感受方式的"直接性"——"触摸式"素描教学法之我见沙棘(科教纵横) 吴昌文
应把民间美术资源引进美术课堂肖建华
从节奏、旋律看画面形式罗立新
关于新形势下业余训练运动队管理问题的探讨马雷凡
体育怎样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张秀梅
影响短跑后程速度的因素杨平
少年足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严明
任务驱动法在独立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探究高霞,李莎,曾辉
浅谈技校生与网络丁芳
多媒体课件制作浅谈景莉丽
浅议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结合周家法
浅议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谭金兰
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研究赵丹
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刘锋
浅析关系表达式的优化算法梁云娟,张丽君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议杨璐瑶
聋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优化策略冯小霞
对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龙国莲
浅析高中生词汇习得教学策略唐书
阅读教学之探究杨永玲
浅谈体育课培养师生感情的方法张红英
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中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其解决策略张琴
如何培养美术兴趣——少儿美术教育点滴周卫
关于课堂提问方式的几点思考杨顺杰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龚晓燕,冯圆
浅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艾淑丽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张立虹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张艳琴
合作性学术交流与研究生学习力建设成畅,李小宁,何勇,谈乐斌
简述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斯琴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法初探沙棘(科教纵横) 孙亮
生物教学中"疑问教学法"浅析张占英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任永平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于凤杰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法探究丁洪志
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刘亚萍
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的运用于凤金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潘国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沈新民
简述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策略包杰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刘望鹏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刘晓艳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沙棘(科教纵横) 刘雅娟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孟广娟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张国丽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张建荣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张丽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董深慧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