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第1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学生方面的不足中国的应试教育影响比较深远,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是以死记硬背形式为主,在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技巧的学习和积累,也不会对相应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也不能对课堂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延伸,而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是被动式学习,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缺乏创新能力.例如,在“三角函数”这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将一些公式概念进行死记硬背,对这些公式之间的相互转化不了解,也没有对三角函数基本规律进行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2.教师方面的不足在新课程背景下,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的开展着,但是,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真正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没有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每一节课堂教学的始终.首先,是因为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深度不够,只是从形式上来理解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掌握和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这就导致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形式比较单一,数学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就比较低,而且还将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形式化理解,违背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其次,应试教育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教师普遍受高考考试的压力比较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教学,认为教学最终的成果就可以代表一切,这也严重地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度.

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现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比较少,学生也不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有效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空间,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和聆听学生的真实想法,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多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传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数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数列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占的分量,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性的数列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引导,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列的内涵和本质,并引导学生对数列知识内在规律进行归纳和总结,组织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列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既要满足新课程改革教学的需求,又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还要注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水平,一旦发现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就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推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楚容.试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J].求知导刊,2014(06).

[2]王茜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J].西部皮革,2016(12).

第2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 教学方式 方法 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

1.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适时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带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调动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当学生置身适当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去发现和猜测,进一步去证实或否定自己的发现和猜测。只有当学生经历、体验整个过程,用心体验和创造,才能真正学懂数学,学好数学。

3.注重“双基”,强调本质,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基础,对一些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应帮助学生多次感受,多角度认识,多层次体验。例如: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的精髓和核心,在我们讲授函数内容时,我们应该多次从不同内容切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本质。

4.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数学教学中,“一支粉笔打天下”的局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日趋明显:计算快捷,数据处理量大,形式丰富多样。例如在讲初等函数内容时,借助于计算机绘图功能,许多学生感觉抽象的函数图像非常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对学生理解函数内容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又如,在讲到立体几何初步的时候,许多学生刚开始空间想象能力很有限,如果仅借助书本上的示意图,很难真正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就使用了一些绘制立体图形的软件做演示,将课本上几何体平面的示意图变成可以旋转,可以拖动的立体结构,对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5.穿插数学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还应该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精神品质。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1.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交往中去激发、去培养。实践证明,“目标激励法”“表扬促进法”“友好交往法”等等,都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比如,在《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节中,我将东方式插花中花形的特点作为引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寻找等比数列的例子,其次分株植树的特点也可以编成一道等比数列的题目,这样的引入例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接受。

2.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在这一阶段,要突出“自主求索”。教在学后,学在教前,生为主帅,师为参谋。一般可采用“问题讨论法”“主题研究法”“师生访谈法”等等。由“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树立“为素质而教”,“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

3.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这一阶段,要在“动”字上下功夫,要力求做到身动、心动、人人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可以采用模拟表演、对抗辩论,或演讲朗诵,或趣味游戏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动。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在自动中战胜自我,发展自我。在他动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4.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在教学中学生解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不是最佳办法?此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换一种说法是否效果更好?这里是否有错误或漏洞?以此鼓励学生质疑书本,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动手实践,身体力行。

第3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分层教学 职业高中 数学教学方法

职业高中数学是职高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为职校生学好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就业提供了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由于高职数学注重对逻辑思维的训练,而职校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他们普遍感到数学是最不好学的课程。甚至个别学生对数学产生很强的排斥心理,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不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激发学习兴趣,自觉学习

职高生大多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对数学等文化课有厌学情绪,对一味地被动听课、复杂的例题训练等单一课堂教学方式感到厌倦。因此,职校数学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讲得丰富有趣,更要把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形式多样化,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营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一些如睡觉、玩手机、说话等不良现象要及时制止,不能因为一两个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职高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躁。教师对学生的小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用多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职高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常凭兴趣学习。因此,能否唤起职高生的学习兴趣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辅助教学,如“基础知识抢答比赛”、“公式接力赛”、“数学家小故事”、“数学史小知识”、“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有趣的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习。

(3)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教学语言的锤炼,勤练教学基本功,完善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幽默的教学语言,活跃的课堂气氛,大方优雅的教学体态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觉得老师亲切,愿意亲近老师,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加强数学应用性的教学

职校生进入职业中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技能。他们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依自己的兴趣来学,有兴趣的多学一些,没有兴趣的少学一些或不学。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讲的那些知识在生活中用处不多,没必要学数学。

因此,职高数学学习应该要学以致用,以数学的广泛应用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多观察整理生活生产中的事情,多收集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自然现象或可以应用到数学知识的生产生活实例,特别是与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关的应用数学的实例。教师把生活或生产的实际应用例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应用问题的地位。结合课本的教学内容将应用问题融入引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巩固知识等教学环节中,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数学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又服务于生活与实践。

(3)教师做好不同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职高数学老师要了解本校开设的各科专业的相关知识,经常与专业课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其教学内容对数学的要求,用哪些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哪些专业问题,为平时教学积累素材。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职高数学是属于中等数学的范畴,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具有初中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职校生来说要求很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决定了进入职校学习学生的初中数学基础很薄弱。数学语言形式化和符号化是数学的两大特点,职校生的初中数学修养不高,缺乏“数感”,对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很难理解清楚透彻,面对解题没有思路,因此感到职高数学很难学,怕难生畏,进而放弃。因此,职校数学老师要将所教内容分层处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感到职高数学容易学。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做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教学。针对学生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采用合适的方法补充强化,如去括号、分母有理化等“点”上的小知识、小技能安排在新知识的教学中,需要时及时补充;解各类方程(组)、数系等“面”上的知识技能则以“章节预备知识”的形式集中补充强化,让他们掌握。

(2)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现代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职高数学教师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符号化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做到符号化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用相应通俗易懂语言进行阐述;用符合职校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具体事例、现实模型进行解释。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技术手段。如教师可以采用几何画板、flash软件制作课件将函数图像、二次曲线变化规律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难学的知识。

(3)认真做好解题教学,规范解题格式,使职校生学会做数学题。从简单的基础题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树立解题信心,不怕解数学题。教师在解题示范的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教会学生分析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解题的关键点,要求学生解答过程书写规范,强调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完成后要及时小结,及时进行反思,总结解题经验。学生、师生间要进行数学经验交流:解题用了哪些知识、哪些辅助工具、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尝试解答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怎样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解答过程。教师要对较难的问题要循序渐进地设置铺垫问题引路,对复杂的解答题要引导总结出解题步骤。

(4)严格要求的常规,及时反馈。教师要对听课、考勤、作业、学习工具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向学生讲清道理,赏罚分明,软硬兼施,长期坚持,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4.加强课外辅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提问、提问学生、批阅作业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根据作业情况,有的全班讲评,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能及时掌握基础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俞靓文.数学方法论思想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教育,2011(2).

第4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方法对策 主体意识 气氛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忽视数学教学的规律,教学不得法,教师费力伤神,学生麻木不仁,教学质量差,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尽流于知识的表面,不求甚解,束缚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造成“高分低能”、“两极分化”等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很多初中毕业生一进入高中就觉得高中数学特别难学,学不会,尤其像我们这些普通班的学生,初中的基础知识很多都没掌握好,学习习惯差,早就是一名学困生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只有刨根问底,找出教学失败的根本性问题,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通过几年的亲身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优势

常言道“实践见真理”。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只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学会。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填鸭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让学生有施展潜力、积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友善、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体会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学者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如子,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应用到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想一想”,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所学真正理解掉、消化好。

利用“问一问”增强学生的思维与交流的发展,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问”也是一种学问。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作为施教者应积极改变“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第5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方法对策 主体意识 气氛 

    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忽视数学教学的规律,教学不得法,教师费力伤神,学生麻木不仁,教学质量差,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尽流于知识的表面,不求甚解,束缚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造成“高分低能”、“两极分化”等现象。因此,要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对策。很多初中毕业生一进入高中就觉得高中数学特别难学,学不会,尤其像我们这些普通班的学生,初中的基础知识很多都没掌握好,学习习惯差,早就是一名学困生了。这对于我们以后教学工作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只有刨根问底,找出教学失败的根本性问题,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通过几年的亲身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优势

    常言道“实践见真理”。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只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学会。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填鸭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让学生有施展潜力、积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友善、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体会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学者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如子,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应用到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想一想”,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所学真正理解掉、消化好。      

    利用“问一问”增强学生的思维与交流的发展,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问”也是一种学问。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作为施教者应积极改变“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第6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雕塑;兴趣

作者简介:闫建军,1987年1月出生,男,汉族,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雕塑。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助教

在高职艺术教育中,学制3年,课程安排紧凑,大班授课,教学周期时间短,和雕塑有关的课程通常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以及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雕塑造型课程等。课程前期我们都将把雕塑的概述、雕塑史、雕塑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与流程进行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那么对于新形势下高职艺术教育的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一、雕塑理论教学

雕塑是一门涵盖知识广、跨专业的学科,在理论教学中,需要把雕塑的概念,中外雕塑发展史及现状进行讲述。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初步接触雕塑,往往心比较散,需要运用五彩斑斓的雕塑图片来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眼球。雕塑是一门造型艺术,运用多媒体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来了解雕塑。同时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可能仅仅认为是雕塑的西方雕塑石膏像与当代雕塑作品的实物摆在课堂增加好奇心与学习热情。在讲述雕塑的造型特征与分类,以及中外雕塑基本发展史时也要结合当下雕塑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更新的雕塑艺术潮流与动态。我们通过中外雕塑重要的时期的重要雕塑家的作品的解读,特别是一些雕塑背后与艺术家相关的趣闻来加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方法、不同表现媒介的雕塑艺术,多维度的理解雕塑。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让理论落实到一件件伟大的雕塑作品身上,更具象直接的接受知识。

二、雕塑实践教学

雕塑的课堂教学本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雕塑理论的梳理,了解学生的兴趣,通过临摹绘制雕塑素描稿了解学生的二维绘画能力培养一定的造型基础。课堂准备一点油泥或者让学生寻找一定的材料进行雕塑造型语言的初探。课堂速塑,目的是解决初学者上泥及造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对于形体结构的把握。速塑中最大的问题是解决重心、结构基本型以及懂得何时“收”。完成什么样子并不是我们的目的,但是却培养了学生的整体造型能力以及三维实体创造造型的兴趣。结合速塑与速写结合训练,我们会把泥塑的制作流程与方法通过示范写实人物头像的形式展现给同学们学习。泥塑头像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运用雕塑特有的艺术语言来三维的认识理解以及表现对象,也为雕塑创作打下基础。在泥塑头像的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泥塑头像的比例关系、动态等重点与难点,上泥与深入塑造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看整体调整形体,不能局部。在泥塑头像后,教师示范怎么翻制模具,从划模具线到插插片,从喷隔离剂到外模石膏的施工要领,从内模刷树脂到合模,从修整模具到打磨上色这整个流程,让学生真实全面的看到整个雕塑的过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于雕塑施工的认识。在基础泥塑头像教学后,我们会给学生出题,根据学生想做的雕塑题材的不同进行分组,通常分为圆雕、浮雕以及金属焊接雕塑大组,再细分为卡通泥塑组、写实雕塑组、当代雕塑组、观念材料雕塑组等创作小组。让学生从各个渠道搜集想要表达的对象的资料,另外给予创作指导,然后根据尺寸的不同,或个人、或成组进行雕塑。在课程进行到这里,我们也会让学生课外训练“寻找与升华”,即搜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木板、钢板、机械零件、砖石进行艺术处理。一方面学习传统架上雕塑和泥塑创作,另一方面也学会运用材料加以金属锻造、焊接等。当然对于软雕塑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加以课堂讲授与实践。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为自己做一件专属艺术品”的概念,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点燃,教师在构思到草稿及小稿的创作中给予纠正与发散。学生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同时也要关注能力强的学生与“问题学生”。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带着能力普通的学生,同时“问题学生”在我看来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类学生平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对教师、对课程懒散甚至厌恶,那么我要做的是从一开始就关注与关心他们,像做朋友一样,让他们提高兴趣,由于雕塑的特殊性可以吸引这些学生主动的去关注与学习,会去想表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卡通形象、个性、当代废物拼接等艺术形态。这样一来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利于教学的开展。我们也会组织学生看雕塑展览,以及雕塑工厂的制作模式,也会把雕塑整个行业流程告诉学生,便于将来加以运用。

三、课堂讲评教学

在整个雕塑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们会重温雕塑基本理论知识点,让学生能把在实践中所学所想再次真实的回归到理论中去,这样更充分的去消化知识点,巩固知识结构。把学生把设计草稿、雕塑速塑小稿、设计作品、材料工艺作品等进行规整,运用一定的课时量在全班运用PPT的形式进行汇报总结。教师也会在过程中把学生的作品所涉及的雕塑风格、造型、工艺等进行重温,指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雕塑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追求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艺术市场的繁荣,种种原因催生了雕塑艺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改革。在城市中、园林中、消费场所、甚至人们家里都不同程度的加大雕塑艺术的篇幅。如今无论是各大美院还是高职高专院校都逐渐建设完善雕塑学科建设。高职艺术教育中雕塑教学的位置是微妙的,课程的周期短,为了更好的让这一古老而又新奇的造型艺术更好的为我们高职艺术院校学生而增加竞争力,我觉得有必要在第一学年开始就从基础课开始逐步渗透空间思维的培养,在各门专业课的衔接上做好必要的铺垫与延生。当然在雕塑课程的学习周期里更要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迅速运用课堂讲授与实践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而且要让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感染学生增加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一直相信这一点。高职艺术教育是发展的越来越快,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的完善,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在改善与提高。雕塑教学作为艺术类学科中的重要的一门类,也需要教师更广阔的视野和动手能力来带动学生。由于该文只是梳理了自己针对高职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的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不涉及高等院校独特的教学手法与手段,难免有遗漏和遗憾,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让我们教师自身与学生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新时期谈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研究,1996(5).

第7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

一、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不断提高,但现实的教育环境和评价体系,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等很多因素,都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平时的课程实施中,对《标准》中要求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良好的贯彻实施。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没有足够的把握。针对现状,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制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实施的主要原因。

第一、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不够。数学思想方法是指在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时的基本观点和对数学问题的根本看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程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助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完善,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觉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然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功能并不被大多高中数学教师深刻理解,这种观念层次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实施。

第二、由于对升学率的不断追求,使的教学中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当前各方面对教育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使得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时更多地局限在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上,虽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意义已被人们认识,但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仍然无法过多关注,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体现。

第三,就数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形式看,数学思想方法相对具体的数学知识是隐性的,具有更高层次,它不像知识与技能那样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在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加以体现,并通过学生具体的操作与实践加以掌握,从短期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收益较小,并且浪费时间,然而人们都希望看到短期的教学成果,这种教育的急功近利不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实施。

第四,《标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了较高的要求,这种要求又转化为对教师的数学素养的要求。在具体的数学内容中,我们能否发现其数学本质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能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把它们展现于学生?这对教师们来讲充满了挑战性,但我们无法回避,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须面对这种挑战。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二、对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建议

2.1 教师应自觉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性

通过笔者的调查与访谈发现许多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缺乏意识性,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教师制定教学目的时对具体知识、技能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注重知识的结论,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与提炼;注意知识的系统整理,忽视思想方法的归纳与揭示。增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识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在课堂小结中进行贴标签、告诉学生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重点、难点突破中,更加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组织教学。

2.2 教师要不断总结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途径

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总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效利用各种途径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对于概念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下定义;对于具体的数学判断,不要过早下结论,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推导发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有利于长久记忆;在数学推理中多方寻求知识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应该是自然的,而不应该是牵强呆板的。除了学生自己的发现理解之外,教师在小结复习中应该不断总结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不断让学生巩固数学思想方法。

2.3 加强数学史教学

数学史并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发现与积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的历史,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来龙去脉,深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数学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教材中与数学史有关的部分只是要求学生做一般了解或干脆略过,这使得学生失去了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良好途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史教学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4 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评价

评价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我们发现,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往往以课的完整程度、课堂气氛,教师对教材的熟练度为评价标准,但数学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在评价中体现不够;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只注重具体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在评价中很少体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评价中,应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关注。

2.5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感到有些困惑和难以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重视,所以,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教学水平和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数学教师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才有利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三、总结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对其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应该向纵深发展,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结合教学实践不断进行总结,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把高中数学新课程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大学数学是一门集高度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与抽象性为一体的课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其他学科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锻炼人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曰益推广与运用,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大学数学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也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因此,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并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则成为高校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许多高校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和考核方法方面也做出了不少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讲,还未能在实质上取得重大突破。

二、目前普通高校在数学教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手段仍然占领着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国内由来已久,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其一,教师认为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己的教学经验丰富,善意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事无巨细地想全部传授给学生;其二,很多教师认为一节优质的课堂,是教师能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学生要么是认真的听众、观众,要么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配角;其三,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满堂灌教学追求的是“知道”或“记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带来一些弊端,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不能主动把所学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而是教师硬灌进去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造;另一方面,教师大量的板书,让学生成为抄写工,学生疲于记笔记,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认知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单一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望而生畏。优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许多优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内容尚且需要教师进行严密的推导和演算过程,如果单一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就会出现一些弊端。这是因为,单一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无形中会加快了老师的授课进度,课堂信息量加大,教学节奏加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加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频繁地切换幻灯片,极易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一些老师在授课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课件的切换和讲解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与互动,极易造成老师在台上讲得激情满怀,学生在下边听得摇摇欲睡,其教学效果不佳。121还有个别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背景画面有的设计有动画或图片,而过多的动画和图片,容易造成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无形中也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师生课堂互动与交流欠缺。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应该以学生学到真知识、真技能为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基本思路。由于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具有课时紧、内容多、进度快、信息量大、要求高等特点,其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通常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不够。在普通高校中,不少数学教师在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几何》等课程内容时,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系统讲解,在讲授过程中,主要突出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的讲解和解题步骤的演算或推导,但与学生后继所学的专业课结合不够紧密。比如:在讲“Laplace变换”时,教师系统地讲授了“Laplace变换”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但是为什么要学习“Laplace变换”这一内容?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哪一章节中要用到这一知识点?由于数学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了解不够,以致造成在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结合时感到力不从心,二者缺乏有机的联系,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无用,对学习数学课程缺乏兴趣,待到学习专业课时,方知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开始没有学好数学课程,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一问题较为普遍。签于上述原因,大学数学教育应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是普通高校教师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大学数学教育中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

第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参与这个学习过程,致使学生对抽象的大学数学失去兴趣,甚至感觉很难,所以单一的板书教学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传统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一,多媒体教学可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可以提供全方位多种感官的外部刺激,可以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直观地映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和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二,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眼、耳、手、脑的结合刺激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提供的外部刺激要强烈得多,因此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痕迹;其三,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省时的优势,使学生视听结合,手眼并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第二,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并用,优势互补。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能动作用,而且对传统教育理念也产生了全面的冲击和挑战。但是,在普通高校的数学教育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它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思维过程通常情况下是较为缓慢的,对事物的认识需要有一个思考的空间和接受的过程。如果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屏幕上的内容会一闪而过,没有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生长过程,违背了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规律,极易损伤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是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接受如此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有一个思考和接受的时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并用,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效能,科学设计板书与课件在黑板和屏幕上显示的顺序和时间,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和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注意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与交流。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一般是以能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中心,较少关注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这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抽象的大学数学产生畏惧心理。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应引起良好的情绪感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取提问、设问、自问自答,师生互动,学生提问、生生互动,学生登台讲课等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即使他们有点滴进度,也要及时予以表扬,使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密切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数学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接受数学思想,数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立体思维,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理论内容与学生专业密切结合,例如对于我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大三的专业课里面要用Laplace变换的方法解决电路问题,那么在大二讲授《积分变换与场论》Laplace变换内容时,适时地将相关电路中的一些例题拿到课堂上进行简要介绍,学生听后豁然开朗,感到学习《积分变换与场论》非常有用,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如,在讲《线性代数与几何》中的“矩阵”这一内容时,学生感觉内容非常抽象,不知道学习它到底有何用?这时,就将课前做好的一些“矩阵编程”呈现给学生;还有,计算机人脸识别,文字识别OCR等也都使用了矩阵,将矩阵输入编程中,再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运算而得到;计算机的网络通信和加密,也涉及矩阵运算等等。通过简单的讲述学生会发现用“矩阵”可以解决很多前沿的问题,通过教师简单的点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四、结束语

第9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重点,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更多地在杂乱无章的题海中自然形成,低效性不言而喻. 而要想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除了基于已有的习题按知识体系进行分类专题训练之外,“变题”是一种堪称能够迅速提升学生识题解题能力的“捷径”,而变题的方法与技术则是变题研究的核心,近些年结合教学实践以及他人的经验,笔者展开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形成一些粗浅的认识,在此向同行们做个汇报,并希望得到有益的建议. 

关于变题的背景与理论概述 

对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说,习题可以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不带偏见的情况下审视习题,可以发现习题就是教学的灵魂. 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而言,习题解答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自身的数学思维,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彰显,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体现,学习品质与解题心智得到评价,因此习题解答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习题时,常常暴露出思维单一、生搬硬套的缺点,而教师的感觉常常是:讲过的才会;讲过的也不会;无论怎么讲都不会……背后暴露出来的,就是学生解题能力弱,而解题能力弱的原因,又是学生在面对变化了的习题面前,无法有效地判断习题情境并寻找数学工具. 

笔者反思过一个问题:任何一道习题尤其是经典的习题,常常是出题者心血的凝聚,更是教学智慧的凝聚. 在这个过程中,命题者会有什么样的思维呢?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让学生经历与命题者类似的心理活动过程,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不就是一种解题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吗?基于这样的思考,“变题”及其训练就成为笔者研究的一个重点. 

变题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个新的概念,很早之前就有变式训练的提法(当然,笔者的变题研究也相当程度上借鉴了变式训练的思想),再后来有一题多变的提法. 进入课程改革之后,习题的编制更加重视情境,于是接近生活的各类试题层出不穷,而透过这种变化的表象,可以看到实质性的数学工具使用并没有改变. 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感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变题,有着明显的实际意义. 而更加显而易见的是,变题中的方法与技术应当是教师重点研究、学生重点感知的内容. 

也就是说,以变题为主线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应当是在教师掌握变题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变题训练的过程中生成良好的解题直觉. 阶段性的研究表明,变题有形式之变与实质之变之分,前者在新知教学之初,可以让学生在形式之变中重复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起到积累作用且不会让学生有审美疲劳;而后者则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解题视域. 

高中数学变题方法技术研究 

显然,研究的重心应当放在变题的方法与技术上,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首先确立了变题的基本思路,即对典型习题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再去谋“变”. 当前高中数学教材版本众多,但习题尤其是变题研究不应当拘泥于某一套教材,因为知识是相通的,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具有共性,因此基于所教教材,将眼光放至全国范围并纵观近年来各地的高考与模拟试题,是变题的基础与指向. 

研究表明,变题的方法有这样的几种:题型改变;数据改变;情境改变;已知、未知关系改变;变式思想引领下的改变等. 

其中,题型改变主要应针对当前高考题型,可以将填空、选择题改变为计算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将简单计算题、证明题改为填空或选择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性思维;数据的改变可以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施行,而情境的改变则应当面向除了极少数尖子生之外的其他学生,这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题情境适应性. 至于已知与未知关系的改变,则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构建基本的数学逻辑关系,让学生知道如何基于数学逻辑关系尤其是数学公式进行思路变换的训练. 

以上一段不举例说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中对此已经有足够的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关键在于落实. 且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思路看起来没有所谓的新意,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极好的思维训练手段,不可因为没有新意而舍弃之. 此处笔者想强调的是基于变式思想进行的变题研究. 

变式变换的是习题的表现形式,同时保证习题的思想不变. 这里的思想不是指考查对象即数学知识点,而是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考查.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看到隶属不同知识点习题实际上是用的同一种数学思维,而学生恰恰难以意识到这一点.基于此进行变题研究,显然很有价值. 

例如,作图是学生解数学题的基本功,实际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作图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形,即使常常因此出错也寻找不到原因. 于是笔者给出这样的一组两道试题(变题的结果): 

题1:判断命题的正确性:当a>1时,关于x的方程logax=ax没有实数根. 

题2:已知方程x=sinx,则其解有几个. 

这两道试题看似没有直接联系,但在解题思路上却存在着需要作图的共同特征,而且这两道题具有基础性,可以在新知识教学或者阶段性复习中使用. 笔者的使用是先呈现第一题,然后就学生出错的情况进行寻因,同时不做评价;在第二题呈现并在学生产生类似解题感觉之后,再强调两者的共性,即作图要准确. 这样学生的认识自然就会深刻,反之,不提供这样的变题结果,学生很少有这种归因的机会,也就很难认识到数学作图的重要性.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笔者所总结出的变题的一般步骤包括这样几步:寻找母题;分析母题;实施变题;解决变题;评估变题. 

母题从哪里来?来源很多,但学生易出错的是重点. 如上面的题1,笔者就是发现学生有即使找到了简便的思路即作图,却仍然无法得到正确答案的现象. 于是笔者以之为母题并进行分析,然后寻求变题(变题可以是另外一道题目,也可以是母题的变换),上题2是笔者在题1的基础上总结出的将两个不同类型的函数即y=x与y=sinx建立等量关系,同时在作图时如果容易出错的话,那就可以作为题1的母题.在学生完成解答之后,再回头进行评估. 评估的过程,其实就是解析思维过程,提升解题能力的过程. 

总结以上提到的变题的方法与技术,可以看到变题的关键有三:一是扣准学生的学习需要.高中数学习题如海,能总结出规律的也数不胜数,但切合学生需要的是最关键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变题组,是教师需要积累的教学经验;二是变题的方法不拘泥于新旧.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传统的变题方法未必不好,因为今天的高中学生在建构新知识时仍然需要;新的变题方法也是必需的,因为其是适应新习题的需要;三是变题之变在于思想相通. 要变换的不仅仅是题目的形式,更是解题思想. 只有一个解题思想才能统领一类题目,也只有基于解题思想去实施变题,才能加大学生的解题视野,提升解题能力. 

变题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变题在促进学生解题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具体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研究发现,有以下三点值得重视: 

一是注意变题的科学性.如前所说,变题要切合学生的需要,有时能让教师眼前一亮的习题未必是好题,因为提供给学生的时机可能不对,这一点同行们都比较清楚,不赘述. 

二是注意变题的适切性.变题之后,子题与母题必须有明确的联系点,且这个联系点必须为学生所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相似的试题成为组题,从而扩充学生的记忆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