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育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教育教学反思

第1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中引出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实验也是学习前人总结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从而更好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也是考察学生动手能力的着重点。如今,高中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对物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值得高中物理教师探讨的问题。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相关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下面对个人的做法进行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新课标目标的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旧大纲的“教学目的”,其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

其次,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物理电学中常见的黑箱问题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因为黑箱是一种未知系统,在探索其内部结构时,需要根据输入、输出信号进行推理,最终得出黑箱的内部结构,而通过逻辑推理所得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超越了课本。这样在思考中找到独创性或不同寻常的办法,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培养和发展了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最后,作为物理教师,更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一是要变“这节课我教了多少”为“这节课学生学了多少”;二是不要怕学生做错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错中去体验探究过程,去发现问题。也不要怕学生不懂,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三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直接向学生告知结论的做法;四是要杜绝“满堂灌”的陈旧教法,贯彻以自主、探究、训练、交流讨论、积极思考为主线的课堂理念,老师要做到语言精练,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老师的讲一定要“精”,即讲在“点子”上。

有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应该是没有,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来不得半分含糊。虽然没有捷径,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确是有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分析。

预习: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上课: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对此我准备强调三个问题:(1)主动听课。(2)注意课堂要点。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

复习:有的同学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笔记。而在这里我要强调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回顾,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业:在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完成作业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质疑: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必然会产生疑难问题和解题错误。及时消灭这些"学习中的拦路虎"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的同学不注意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对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其结果是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在这里,我建议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疑难、错题本",专门记录收集自己的疑难问题和典型错误,这也可以为我们今后对知识进行复习提供有效的素材。

第2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深化对语文的理解的一个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语文思维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水平。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论述了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应用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新n标对高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教师应该在领悟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语文的教学特点构建一个“在实践中尝试,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反思性教学。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在教学实施之前应该对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因为教学目标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起到导向和控制的作用,如果教学目标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那么会降低教学的效率。而教学目标过低则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影响学习基本知识的掌握。因此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是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为了实现目标,教师设计一定的教学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骤等,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参观研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编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谋划,都应精心务之。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接受并配合起来。这种配合越协调、越默契,教学的效果越好。所以,组织策略,必须有针对性、可行性,要顺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利于学生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参与的时效性。否则,教师有再好的策划到头来仍是纸上谈兵,孤掌难鸣。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反思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利用自己的思维、知识等对事物进行反复认识、体会、加深理解的过程。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学会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着眼于“精英”培养,教学的内容针对性强而灵活性不足,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喜欢面面俱到、一味地想通过加深知识层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表面上看迎合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实际上却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如在学习庄子《秋水》时,某位教师在课堂上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事物没有差别)”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课本的不足,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庄子的这种思想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过于抽象化,根本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反思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学理念的上,教师的思想仍然是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主,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这样教师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可以降低内容难度,突出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就可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三、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良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上,现在多数语文教师已经习惯了使用问题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还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随机补充一些问题,看似是为了学生考虑,但是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却剥夺了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中的权利。通过反思就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素质教育提倡的互动式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找资料,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权威,提倡师生合作、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对话空间,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问题进行充分的反思,变提问问题为思考问题。

四、以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

第3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政治教学 反思

伴随着新课改时代的到来,高中政治教育教学需要做出反思与调整,与之前相比,在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等切合实际的做出分析,旨在改变以往高中政治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反思视角与角度分析

在新课改时代还没有来临之前,高中政治这门学科在教育教学上是存在问题的。对于新课改时代的到来,如果之前存在于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中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解决,那么新课改时代的到来是毫无意义的,因此,需要对于之前存留下来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传统高中政治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1)关于教学态度的反思。高中课程一节课的时间大约是50分钟,老师在50分钟时间内需要不停地进行讲授,长时间如此,会让老师陷入疲倦期,此时需要老师自己调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更主动地投入讲授的课程中,对于疲倦期,需要自身找到相应的方法克服。(2)关于教学组织的反思。对于一节课固定的时间,老师应该合理地进行安排,是对老师组织能力的一种考验。(3)关于教学内容的反思。对于高中政治来说,许多内容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自学或者预习就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老师进行讲解的是学生不懂的知识点,如果此时老师把授课重点放错位置,无异于浪费时间,逐渐地学生就会不愿学习政治这门课程。(4)关于教学方式的反思。关于教学方式,许多老师认为这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老师讲授是主体,好的老师一定能教出好的学生,实则不然,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方式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不是老师凭心情决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及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找到一个度,恰到好处地实施教学。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究

1.教育教学理念,以人为本。

没有实践理论,就犹如没有翅膀的鸟儿,毫无意义。事物之所以会出现并且向前发展,无一例外,肯定是对人们有意义的并且恰好被人们利用,当然对于教育来说也不例外。教育作为成就一个国家兴衰最基本的方针之一,其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因此对于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最根本最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关于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对问题的总结、对问题的反思等,都不需要老师的帮助,学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并完成相对应的课业知识,老师不需要过多地干预学生。其次,老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再让学生感觉老师遥不可及。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接受知识是很必要的,学生不再对老师感觉陌生,更像是一种朋友的感觉。最后,老师更多的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让学生对高中政治充满兴趣,让这门课程生动起来而不再是索然无味。

2.丰富教材内容。

相比较之前传统的高中政治课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更加生动,与高中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这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与行动总是不太一致的,即使新课改已经施行,老师也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观念影响,许多老师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认为是华而不实,知识零星碎片太多,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完整地接受知识。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安排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讲解,学生在此时就会比较混乱,接受的知识改变了,可是学习方法并没有跟上,所以会有一种错乱的感觉。说到做根本,其实是新旧教材内容的冲突。教学内容改变,然而老师的教学方法并没有随之做出调整,出现学生跟不上进度是理所当然的。

3.搭建平台,便于信息交流。

对于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时间来适应的,需要与之前的传统进行对接,教育的改革也不例外,需要开展一些平台来进行此方面的交流。首先作为在课堂上占有相对来说主动权的老师,其掌控着整节课的节奏和氛围,老师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受相关的知识,因此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安排讲授,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学到知识,真正做到心领神会老师一般不做关心,很少有时间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比较少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这些都是与之不同的。其次,对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来说,老师不应该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新课改下的讲授,老师如果做不好调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构建平台是对学生负责任,是让学生更好地学到高中政治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的变革的正确认知。

三、结语

新课改时代已经到来,老师和学生应该共同打起精神来面对新的教育教学。针对传统的高中政治存在的问题,找出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做出改变,以应对新课改背景下新的高中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录.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02).

[2]徐秋霞.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反思[J].魅力中国,2011(09).

第4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的同时,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4. 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1. 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第5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外语学习者成功之首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也就是说,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考虑”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

当我们英语教师们仍在课堂上反反复复教学生“How are you?”之时,他们不知道现代英语中“How are you doing?”更为流行。当我们的学生与外国学生交谈时,如果还用“Not at all”来回答别人的感谢;如果还用“a motorcar”而不用“a car”;或者还坚持说“I should like to know”而不说“I would like to know”,那么他们的英语未免太过时了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只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就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要求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还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的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6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实践;反思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针对多媒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意义及应用反思,展开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具抽象和逻辑性强的一门学科,很多知识点都不易被学生理解。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图与声像结合的情境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2.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投影,将课本内容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不仅使教学结构得到优化,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反思

1.利用方法不当,使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受到限制

倘若将原始教学方法的板书死板地放到多媒体屏幕上,这是一种变相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实质性的改革,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会影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限制,对提升学习效果很不利。

2.滥用多媒体手段,阻碍师生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师生间能否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倘若滥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只顾屏幕内容的切换,让学生紧盯着屏幕,失去了交流的机会,如此不仅达不到最初的教学目的,而且还会影响师生间之间情感的交流。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反思并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7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 高中计算机教学 教学现状 反思

由于我过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发展不均衡性,计算机课程的普及程度以及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方面存在很大的脱节,如何能在课业繁重的高中阶段将计算机课程有效的推进,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成为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讨的话题,本文从我过高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其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够引起大家共鸣。

一、目前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课程在高中阶段目前基本得到了普及,但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下面我们逐一来探讨:

(一)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对高中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虽然现在很多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还是高度重视文化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对信息技术这种操作性强,高考中占分数不多的课程不加关注,造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的开展停留在形式上,而对教学的效果关注度不高。信息课的地位低下,导致许多的信息课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更多的陷于事务性的琐事中,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本身的教学,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时极大的被浪费。

(二)高中计算机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工作不能持续开展

计算机课程作为技术性学科,其技能的掌握和不断的练习非常重要,而在高中阶段基本上每周安排一到两节课程,本周学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及时复习和练习巩固,到下周基本已经忘掉大部分了,再加上很多知识是比较具有独立性,和其他学科关联较少,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常用的,所以课时不具有持续性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方面教师上课前准备不足

很多老师只粗略的备课后就上课了,教学设计方面不下功夫,上课内容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调查中发现80%的老师还只是在用“一本书、一张嘴巴”的讲解、演示等较传统的授课方式。客观方面:由于学生初中开课情况的不一致,造成的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知识点初中学过,但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没学这门课,如何解决学生起点不同的问题成为教学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课程与教师的地位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管理网络教室、电教设备,帮其他学科教师做课件等,工作繁杂;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不知学了有什么用,也不考试、考核,对上课抱着一种玩或作为休息娱乐的机会的态度。教师在学校地位、待遇较低,和其它学科教师相比,心理有落差,直接影响到教学的积极性。

(五)教学设备落后老化,维修维护不及时、不到位,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

很多哦学校机房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打开机箱,里面灰尘布满了整个机箱,把电路都给遮住了,灰尘潮湿时就可能造成电路短路,轻者系统不稳定,重者会把主板给烧坏。65%的计算机系统因上网、拷贝等途径,使病毒、垃圾文件一大堆,长时间不清理、不维护,造成系统瘫痪,不能进行常规教学。

二、对高中阶段计算机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确立信息技术课的科学地位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它不但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率的有力工具,更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和从事工作的基本工具,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这门课程。学校一定要切实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和提高全名族素质的高度出发,运用学校的一些舆论工具,如学校广播、黑板报、校园网等,提高全体师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其学习自觉性,并要确保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经费、课时、教师的“三到位”。在适当的时候,国家可采取考试杠杆的作用,将它纳入高考评价范围,逐步确立信息技术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地位,提高信息技术课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二)开足课时,把握好教材

在新课改到来之后,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强调培养学生对信息领域的全面认识。教材中,可操作内容相对减少,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信息技术方法策略的掌握和信息素质的形成。

(三)教学硬件、教学设施的不足的解决

一是努力争取社会、学校领导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是学校教务处做好课表的排课安排,尽可能做到错班排课,避免学校有几间机房就有几个班同时上课的现象。

三是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进行及时的维修,确保机器的正常使用,保证学生的正常用机。如果不能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建议可采用分组上机的制度,保证学生一人一机。

(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在开设信息技术的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解决学生起点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的办法有三:一是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和任务。三是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学校可以尝试打乱现有班级,在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后,重新编班进行分层教学,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方法策略的掌握,让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为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为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主要特征;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9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可见,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的互动机制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1. 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2.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在探索中奋进。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如: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的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 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少有师生的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 对学习方式的反思。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则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 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还能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 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语文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对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6. 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下转第82页)(上接第79页)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途径

1.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 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对我们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抓住关键环节,从而捕捉发展自己的机会。

3. 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课来反思教学。教师可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他们交流、对话,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 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第9篇:高中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灰色” 阅读

阅读是一种从文学作品中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的心智技能,同时,“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可见,阅读活动能使人迅速及时地接受信息、获取知识,更可以陶冶情操,体味人生。然而,现在阅读教学却出现了问题。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大声疾呼:阅读教学,何不“死”去“活”来?

一、阅读教学的尴尬——“灰色”阅读

阅读是人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情感的连通,思想的交融,心灵的对话,更是超越时空的人生再现。然而,近年的阅读教学却让人黯然神伤,事与愿违,理想中的阅读教学与实际的阅读效果产生了错位,呈现出诸多的“灰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浮躁与消遣式的阅读心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步入了“e”时代,网络阅读使得文学的书面文本阅读变得越来越稀有,学生也就很自然地拒绝文字,远离了原著。浮躁的消遣式的阅读心理,使学生丧失的不仅仅是原著,更是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与积淀,以及人文底蕴的流逝。

(二)“独白”与“对白”的阅读交流模式

很多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训练学生分段分层技能等等。由于这种认知的影响,势必导致阅读教学在陈旧的教师个人“独白”与师生的“对白”之间徘徊,选择“独白”就意味着选择了或人灌或电灌或人灌加电灌,追求的只能是教案上“台词”效率,即演“独角戏”;选择“对白”,就意味着上演“教案剧”,追求的只能是在“问答”“讨论”“交流”中诱导学生或套出教案上“台词”。这些都无法使学生灵活运用阅读策略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三)“政治化”与“矮化式”的阅读分析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越俎代庖”,以自己的意志代替了作品、作家的意志,并把这种意志强加给学生,致使阅读课上满是“政治化”的说教和“矮化式”的肤浅的分析。

(四)“识字、解词”与“技法”的阅读训练的大演练

阅读教学应是带着学生去欣赏文学的美,使他们有一双“慧眼”去发现文学的美,让“学生在预习的阶段既练习了自己读书,在讨论的阶段又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文学的美。

二、补“钙”,让语文阅读教学“活”起来

如何使阅读教学摆脱弊端,冲出“灰色”“死寂”的重围,给学生一片自由阅读的蓝天,让语文阅读教学重新“活”起来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让语文阅读教学重新“活”起来。

(一)具有爱心与耐心,对学生进行阅读“心理治疗”

学生的阅读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成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自始至终地给予学生帮助、关爱和鼓励。我们教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耐心,用文学作品中真情去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阅读由“面目可憎”到“观之可亲”的转变。

(二)注重积累,阅读教学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教师说教多,学生阅读少,阅读体裁和风格单调等弊端。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呢?教师对学生讲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完全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1.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的积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范围非常的广。首先,教师应挖掘阅读空间,充实学生眼中的“物”。学生的阅读空间很广:在家,和家人多谈多问,谈生活,谈心得,问经验,问处世,不仅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沟通、理解和情感的交融,还在无形中增加了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的积累;在校,要积极构筑课堂、图书馆、阅览室立体交叉的阅读网,通过广泛的、多层面的阅读,了解社会,关注生活,感悟人生;在社会,教师应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进行“开放式”阅读,在社会大课堂中摸爬滚打,融合锻造出自己的直接的生活经验和人生体验。这样在家、在校、在社会,就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多层立体的阅读空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眼中的“物”。其次,学生应勤于思考,丰富内心的“物”。如果心中无“物”,无动于衷,那么你将停滞不前,因为只有自己思考出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因而,学生读而后思,增加内心储备,丰富内心的“物”,才能展开创造性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再次,关注媒体、架设博客,让学生间接感悟生活。

2.加强背诵,增加文化底蕴的积累。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文化底蕴深厚的学科。其性质决定了它更多地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强调人文底蕴的积累。黎锦熙先生说过:“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背记的多了,学生文化底蕴就变得厚实了,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源头活水”,才能使阅读教学真正“活”起来。

(三)“合作”与“伙伴”,构建“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进行“合作”式的互动,建立“伙伴”式的师生关系,采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模式,这才是激活之本。

1.师生对话,释放思考权和话语权。在“对话”式的模式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精神性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彼此敞开心扉,在对话中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欣赏和阅读成功的共享,形成学生式的教师和教师式的学生的新型的“角色易位”,让课堂阅读“动”起来,双方共同对整个课堂教学负责。

2.生生对话,摘掉由来已久“边缘人”的帽子。传统的阅读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致使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处于一种“静态”局面。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合作,正视学生“人”的存在,找回失落已久的生生对话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重塑心中的“维纳斯”。阅读教学中,学生直面最多的就是语文课本,是与学生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学生对课本更重要的是理解。理解不是重复,更不是复制,而是构建自己的观点和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组织课堂阅读教学时,给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时机,提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习惯的养成。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面对新的课程标准,再回首往昔的语文教学,既有成功的欣喜,但更多的还是对教学的反思。教育教学不只是继承,更主要的还是创新。直面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深感弊病多多,因此,我们在思想上要有“杞人忧天”的担忧,在行动上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苦干,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过时落后的阅读教学“死”去,真正的阅读教学“活”来。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