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污染源普查采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污染源普查采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污染源普查采购

第1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1、重点协助孚宝项目、深能源码头电厂项目、熔盛造船项目、国华热电项目用海报批,掌握平海电厂项目用海审批情况。2、严格按照海域使用程序审批建设项目用海,渔业用海使用金征收率80%以上,海域使用金征收率要达100%。3、向社会公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情况,印刷《*市海洋功能区划》300本分送各有关部门。4、完成*深圳海域界线、惠东县与大亚湾区海域界线签定。5、重点防止沿海渔民在无居民海岛建设构筑物,以免为大项目开发利用海岛制造人为障碍,积极监督项目单位做好无居民海岛的环境保护工作。7、认真贯彻实施《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加大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8、加强对滨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滨海旅游用海、以及海岛等执法管理。9、大力打击非法海洋倾废行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特别要加强对惠东港口海龟和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管理。10、加大对养殖用海的检查力度。

二、渔业生产管理

1、编写转产转业年度计划及其项目可行性报告;2、组织自愿淘汰渔船上报省局审核审批;3、淘汰渔船的销毁处置和资料归档管理工作;4、跟踪项目的批准落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5、组织鲍鱼培苗和美食街项目的验收工作;6、积极做好转业渔民技术培训的组织动员工作;7.办培训班3期,培训250人。8、挖深池塘,扩大养殖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9、制定鱼塘改造实施方案,全面组织鱼塘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每年改造1万亩鱼塘;建设11个生产基地);10、抓好11个示范基地的选点,落实和协调工作,做好方案的实施,实现预期目标。11、跟进生产试验的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生产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认真调查研究,帮助总结生产试验情况。12、拟定水科所淡水养殖基地选址、搬迁方案。13、在做好奥尼罗非鱼种苗繁育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吉富罗非鱼种苗繁育及推广工作;开展工厂化罗非鱼全人工孵化技术研究。争取全年繁育优质种苗1500万尾。14、开展龟鳖特种水产种苗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开展德国镜鲤、方正银鲫、金鲫、易捕鲤亲种选育及鲫鲤杂交育种试验。15、开展东江鱼类资源调查;继续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东江流域养殖污染源监测及水环境修复试验。16、加强对渔港修复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霞涌渔港清淤项目、东升村护岸和港口大澳塘修复项目完工后的验收、绩效评价。17、抓好渔港航标的维护,改造及资金落实工作,完善渔港设施。18、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19、抓好防抗台风、休渔船防火和载员10人以上渔船管理工作,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0、加强渔业船员培训工作;21、推进渔船船东互保工作;22、打击各种非法捕捞活动,对电、炸、毒鱼等多发地区,采取有力措施,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打击;23、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24、加大对人工鱼礁区的执法检查力度,切实保护好礁体和礁区生态环境25、积极开展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安全,维护渔民群众利益;26、开展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执法检查和宣传工作,营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社会氛围;27利用通讯卫星做好30艘南沙生产船实际情况的核查与监控,加强培训,举办船主、船员、渔工安全生产只是、涉外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班,确保渔民渔工自觉遵守南沙渔业的具体规定,确保涉外安全、生产安全。28、按照渔协会《章程》规定,每年召开一次委员会议。

三、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管理

1、完成*人工鱼礁区建设,建造投放礁体1512个共47176容立方米;指导协调启动惠东大星山人工鱼礁区建设。2、实施*年东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3、完成省下达的海洋增殖放流任务;4、编制、公布我市*年度海洋环境质量公报;5、完成*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6、积极配合农业部门做好全国污染源普查之农业源水产养殖污染源的普查。7、完成中心实验室的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争取实验室能够通过认证,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8、完成预报台数据接收终端的安装调试,在我市电视台开播潮夕、水温、盐度等水文气象的预报;9、建设*市食品放心工程;为我市海域管理提供实时、全面、准确的海域实际状况与动态变化信息和切实有效的评价决策服务。10、通过对*海域赤潮、风暴潮等灾害监测及海洋与渔业污染事故调查,达到防灾、减灾及维护广大渔民利益的目的。

第2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1.1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虽然由服装纺织业等轻工业转移到电子产品、IT领域,但由于这些新兴行业内的加工企业往往从事的零件或原辅材料初级加工、装配、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含量低,增值率也相对较低,所以即使电子产品、IT领域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但我国国内的相关加工企业的生产环节并没有摆脱掉劳动密集的性质。我国加工贸易一直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增值率较低。

1.2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状况

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最早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发展的,主要集中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如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等。这些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产生了较强的“虹吸效应”,将中西部地区原本就紧缺的物质、人力资本吸走,拉大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1.3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资企业

随着加工贸易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贸易进出口额逐年递增,实现了贸易顺差、出口创汇。然而,我国加工贸易对外商投资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2008年,外商投资企业占我国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的80%,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进出口额占当年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4.5%。

1.4导致我国环境成本急剧上升

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相关企业的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工贸易对我国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加工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广东省绝大多数的加工贸易业务集中在这里,不难想象其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2010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珠三角佛山、深圳、东莞、广州和中山五市工业污染源占全省比例为65.2%。

2.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调整

2.1构建加工贸易政策服务平台

首先,实施差异化贸易政策。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和转型的关键在与必须针对某个行业价值链的某一模块制定相对应的加工贸易政策。第二,实施加工贸易转移战略,降低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差距,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第三,改变单一同质的招商引资政策。在指定外商优惠政策的时候,应当采取区别对待的优惠政策。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外资企业在对华投资的时候,大多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业务转移到我国,而不愿将核心技术转移到我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容易导致技术外泄。

2.2大力培育行业环境

第一,建立并完善加工贸易行业创新体系。为了实现从“MadeinChina”到“CreatedinChina”的转变,我们需要培育和完善加工贸易行业的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加工贸易行业的创新能力。第二,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配套产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采购使用本国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政府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一来既能提升国内加工贸易企业的制造能力又能为国外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第三,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延伸国内生产网络。

2.3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3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现状;问题;对策;贵州安龙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8-0184-02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及其相应产业的深度发展,以及环境质量控制相关指标要求进一步严格,标准和水平逐步提高,各种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近年以来,安龙县为贯彻落实《省水利厅、省农业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关于开展重点河湖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加强县境内江河湖库生态保护。

1 现状

通过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生态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力争逐年递减农药施用量,到2020年,实现农药施用量减少10%以上。

1.1 加强科学用药技术培训

1.1.1 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工作。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体系,大力宣传农业统防统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借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平台,对南、北盘江两大流域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进行农业标准化用药培训。

1.1.2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创建。以争创“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项目与农业标准化生产有机融合,以落实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治理为重点,在两大河流域创建小麦、油菜统防统治示范点、水稻联防联治示范区及万亩蔬菜绿色防控标准园。

1.2 积极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

推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提高病虫草害防治效率。重点针对南、北盘江流域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对河流两岸水稻种植区、蔬菜种植示范区等采取集中连片推动绿色统防统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业,积极开展农药统一配送、统防统治等植保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1]。政府统一采购吡虫啉、吡蚜速灭威、吡蚜酮、高效氟氯氢菊酯、戊唑米鲜胺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红豆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牵头,在两大流域推广水稻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融合示范面积3 066.67 hm2。其中,普坪镇石冲河、香车河、大鸭区水库水稻种植区开展水稻统防统治示范区666.67 hm2,钱相街道办红旗水库、打凼河流域水稻种植区开展统防统治示范266.67 hm2;龙山镇龙山河流域水稻种植区开展统防统治示范400 hm2;招提街道办绿海子、乌寨水库、兴隆水稻种植区开展统防统治400 hm2;海子镇开展水稻统防统治400 hm2;万峰湖镇开展水稻统防统治266.67 hm2;栖凤街道办开展水稻统防统治400 hm2,笃山镇水稻种植区开展统防统治266.67 hm2。

1.3 切实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1.3.1 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机制。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农业执法大队队长、植保站站长为副组长,农业执法队、植保站、各乡镇街道办农服中心为成员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农药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明确目标任务,确定重点整治对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措施,农药执法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效果。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行动方案,抓好对农药经营企业、经销户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的整治工作;各乡镇配合抓好对农药经营户的整治工作,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查处力度,大力宣传整治成效。

1.3.2 开展高毒、高残留农药专项检查。在全县开展了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高毒农药的专项检查工作。共计检查11个农资市场的农药经销商105户,截至6月15日,共出动执法人员120人次,执法车辆40余次,未发现严禁使用的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经过专项治理活动,全县农药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农药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具体表现:一是农药经营户思想意识不断增强,经营的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二是高毒农药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无公害农药品种占有率持续增加。

1.4 治理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

主要通过实施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另外,采取打招呼、出主意、责令整改等方式和做法,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药市场专项治理方面

一是全县农药市场以个体私人经营者为主体,流动销售现象依然存在,加大了监管难度。二是全县主要江、河、湖、库区流域的农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生产中还存在大处方购药、大剂量用药等现象,科学用药水平还有待提高[2]。

2.2 农业投入品使用方面

虽然各种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先进技术方法普及工作一直都在M行,但由于推广机构及人力限制,加之从业人员素质和习惯等方面原因,仍存在用药不规范、不科学现象,相关技术推广应用有待加强。

2.3 规模化养殖污染方面

近年来,农村基层畜牧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养殖场选址、场地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相关手续办理步调上的原因,导致存在乱建滥建、选址不规范、排污设施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污染处理措施和防治手段等问题。治理过程中,建设不规范、整改不彻底、事后反弹等现象依然存在。

3 对策

3.1 继续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全面净化农药市场

做到市场检查不留死角,坚决杜绝禁用高毒农药的销售,对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者依照《农药管理条例》严肃查处。

3.2 加大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力度,实现农药使用“零”增长

实行和实现规范使用农药、科学合理防治,控制污染源,力避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3]。

3.3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国家有关农药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让广大群众及时掌握农药使用和管理方面的信息。

3.4 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及养殖技术培训

畜禽B殖涉及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动物防疫等方面行政许可或备案的,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要求的宣传力度,让养殖户知晓相关要求,并依法从事养殖活动[4]。

3.5 加强部门联动,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国土、环保和农业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对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的总体布局规划,加强审批事项管理,加大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和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养殖污染的治理和执法力度。实行综合干预,将养殖场的污染降到最低。

3.6 加大对畜禽粪污染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大力实施大中型沼气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尝试其他农业污染生态治理模式[1]。

3.7 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

对建在禁养区的养殖场,应利用现有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引导其关停搬迁。对限养区和可养区原有养殖场污染,也应通过节能减排、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引导其改变养殖方式,减少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以推进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5]。

4 参考文献

[1] 任军,郭金瑞,闫孝贡,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与对策Ⅱ.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6):55-58.

[2] 宋涛,成杰民,李彦,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2):39-42.

[3] 杨林章,冯彦房,施卫明,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2013,21(1):96-101.

第4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质量管理;环境监测

2.前言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进一步开展水专项、研究环境宏观战略、调查土壤、普查污染源以及污染减排等环保工作,环境监测的技术监督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管理能够获得具有完整性、可比性、精密性、准确性以及代表性的监测数据[1]。现今,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常出现重视监测结构,忽略监测过程等情况,常常是汇总填报数据、分析实验室样品时给予重视,没有有效、规范性的措施对传输信息、处理样品、运输保存以及采集样品等工作进行规范,对环境监测所获得数据的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能够促进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促进污染减排的目的得到实现,对环境管理能力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是通过菲根堡姆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的想法提出,其次,于日本获得全方位的应用以及推行,在应用过程中将数据统计方式、专业技术以及经营管理互相结合,在用户服务、辅助生产、制造以及设计的工作中全面贯穿质量管理,确保能够使服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有效提高,达到用户使用的基本要求。

我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之间将环境监测工作全面开展,但是质量管理知识能够最终分析样品所获得的数据,并且根据分析的数据通过相应手段控制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无法全面控制其他过程以及用品采集工作的质量。

环境监测系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逐渐展开计量认证、优质实验室等工作,对环境监测分别通过环境制度、人员、检测工作、仪器设备以及组织结构等不同环节考核工作质量,将常规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约束性全面打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构建环境监测行业,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监测技术获得较为明显的改变。

我国环保相关部门在2007年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后,第一次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将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想法提出,环境监测站应该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建设,确保环境监测能力能够处于良好的范围内,并且根据相关规定对监测人员进行上岗、考核、培训等工作,构建管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有关制度,确保样品在实验室分析、处理前、运输、保存、采集的工作中能够处于良好的控制范围内,另外,对数据的综合分析、汇总等工作也需要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约束。

3.加大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力度

随着环境监测工作不断的发展与建设,环境监测工作是否获得良好的质量是备受瞩目的问题。因为环境监测工作没有完善的内部管理工作程序以及规章制度,没有到位的执行,导致在后勤保障、采购仪器设备、采购消耗材料、采购试剂、综合分析数据以及现场采样等重要环节中有着不良控制或者完全失控等情况,造成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加大环境监测工作中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力度,则需要从重视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全过程质量控制、构建完善质量管理系统以及促进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等环节出发,给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保障,给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3.1构建全员参与意识

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综合评价数据、实验室分析、现场采样、合同评审、管理以及采购等工作岗位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为传统质量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约束性,通常情况下,只有质量管理人员、实验室人员有着较强的质量意识,除此之外,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则有着较为淡薄的工作意识,倘若不及时地改变这种情况,要想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得到实现则有一定的难度。环境监测管理部分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宣传方式,使部门的主要员工质量意识得到加强,同时要应该针对工作的性质,构建相应的工作程序以及规章制度,确保员工能够对工作质量的需求全面了解,从根本上促进实时质量控制得到实现。

3.2构建完善质量管理机制

要想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则需求构建完整科学的管理基础,通过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以及质量手册等相关技术问题,全方位的规范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具体行为。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构建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系统、严格执行相关文件、持续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应该根据质量管理系统的相关要求,制定相关的技术文件对报告编写、数据处理、分析测试、原始记录、样品采集以及制定监测方案等进行规范,确保管理部门的管理评审以及内部审核得到实施。另外,还应该根据质量体系、工作实际在具体运行中面临的困境,针对性的修订质量体系,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定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能够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系统。

3.3全过程质量保障的实施

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质量保证具体是指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实施在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环节中,其中主要包含处理数据、记录数据、使用标准物质、使用试剂、校准仪器、选择测定方法、保存样品、处理样品、采样方法、布点方案以及监测计划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3]。

3.3.1保证优化布点的质量

环境监测的布点位置在设置之前应该分析具体条件、污染物性质以及监测对象等实际情况,所设置的布点必须要与相关规范要求、行业标准以及国家标准互相符合,确保能够获得具有完整性、代表性的监测信息。

3.3.2保证分析测试的质量

首先应该在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标准的基础下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样品、现场测试进行分析试验的工作,通过其他国家标准以及国际标准进行分析测试时,则要通过适用性或者等效性等方式进行检验。另外,实验室内部可以通过人员方法、平行样、加标回收、空白样、明码样以及密码样等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工作。

3.3.3保证处理数据质量

通过国家相关标准对监测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检验以及计算等工作,同时要完整的规范监测报告记录以及原始记录。

3.3.4保证采样环节的质量

通过对分析方法、监测对象的具体需求,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确定采用方法、采样时间、采样频次。确保环境监测工作中所获得的数据能够将监测对象的变换规律、波动范围以及实际状况等准确的反映。

3.4重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能够给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管理提供一定保障,质量管理相关部门应该通过派发质量手册、按照规章办事等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构建实行质量控制的相关计划,通过加标回收、样品质量控制、空白样、平行样等方式,将质量控制全面的实施在监测工作中。另外,还可以采取协作定值、能力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等手段,及时在监测工作中找到相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能力。每隔一段时间则要校准检定仪器、评定服务供应商的实际情况、开发新方法、监督现场质量、核查相关数据等工作,重视检查数据有效性、监测数据完整性以及原始记录等工作,加大质量监督工作日常管理的力度。采取培训人员、信息交流、评比质量管理、持证上岗考核、认证监测资质等措施进行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促进监测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确保能够与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互相符合。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中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能够持续改进以及有效运行质量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促进环境监测部门质量管理综合水平得到提升,使可持续利用环境资源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刘承豪.试析对环境监测及其质量管理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08):364-365.

第5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要】随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相关条令条例的颁布,环境废水监测分析中的实验室规范被提升到更为标准化、科学化的层次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实验室规范等相关的规定在环境废水监测过程中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加强环境废水监测分析对于保护环境等的重要性,介绍了基于实验室规范的环境废水的监测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强化基于实验室规范的环境废水监测措施的落实等问题。

【关键词】环境;废水监测;分析实验室规范;监测分析

随着污染源普查、污染减排以及土壤调查等环境方面的宏观战略研究的开展,环境废水等专项重点的环保工作开展程度不断深化,环境监测技术的支持作用以及技术监督工作的作用日渐凸显。目前很多工业城市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总量增多、污染程度增加,给地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环境废水监测分析的实验室规范的确立,提高环境废水的检测分析工作的开展质量,建立并健全环境水质量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机构的整体质量的管理水平。

一.加强环境废水监测分析的重要性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是我国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开始的初步阶段,当时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方式还仅限于对样品最终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在实验室内开展的分析过程采用相应的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对现场采样以及其他环节的质量并没有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相关的环境监测系统逐步开展了建立优质的环境废水监测分析实验室以及计量的相关认证工作,从实验室内的组织结构、监测工作、监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进行严格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质量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局限性,推动了环境监测行业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各大环境监测部门、实验室所具有的监测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相关条令条例颁布,其中有很大部分涉及到实验室的内部机构及监测分析工作开展的质量要求,确立了一定的实验室规范,逐渐开始将全面化质量管理的相关科学理论延伸至环境监测等环境保护领域中,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则首次正式的提出了环境监测分析全过程中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再次强调了实验室、环境监测站等要按照建设的标准规定,具备监测分析工作开展需要的相匹配的监测能力,对参与环境监测的人员的考核、上岗以及培训等做出了明确的实验室规范要求,要求实验室要树立起环境废水监测数据质量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确保样品采集、运输、保存、检测前处理、实验室内的检测分析、数据汇总以及综合分析等全过程内的质量管理办法和规范。

二.基于实验室规范的环境废水的监测分析

目前在环境监测站以及实验室内开展的环境废水监测分析工作依旧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情况,片面的重视实验室内的样品的分析以及数据的填表汇总,对所要监测分析的样品的采样、保存、运输、检测前样品的预处理以及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统一规范的控制措施,直接影响着环境废水监测与分析数据的可靠性等。依据实验室规范等相关质量要求,提高环境监测整个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整体提升环境监测能力是环境监测机构和实验室并将要重点强化的问题。

在进行环境废水监测分析过程中,污泥重金属监测技术是使用较为广泛的监测技术,在环境废水的监测分析中,污泥的再生处理以及利用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污泥以及它的再生利用所产生的物质含有的重金属极有可能对人体等造成较难恢复的危害,监测污泥中所含有的重金属的种类以及重金属的含量,对于避免这些重金属带来的危害是非常有必要的。德国某企业从事重金属监测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已经长于四十年,最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对于监测环境废水以及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物质具有很到的监测准确性。

在进行环境废水监测分析过程中,污泥非加热脱水干燥技术也是经常使用的检测处理技术。需要进行检测的环境废水所处的污泥环境中,污泥的含水量可以高达48%,如果采用加热烘烤技术进行脱水处理,将会消耗很多的热能,带来过高的处理成本,同时烘烤脱水处理会产生二恶英以及臭气等造成环境污染。采用机械的方法进行脱水处理,不但成本低廉,还不会产生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二恶英以及臭气等。美国相关企业从事振动分离设备以及脱水设备的研究和生产已经长达五十年,具备了该领域内较高的研究和生产技术,最新的成套式机械脱水设备,脱水效率高出一般的机械设备的脱水效率的4到10倍,在环境监测站以及实验室中引入该项设备,对于环境废水监测以及污泥处理、再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基于实验室规范的环境废水监测措施的落实

基于实验室规范,树立起全员参与环境废水监测分析工作中的意识,环境监测全过程中涉及到整个监测机构、实验室所有的工作岗位,从监测设备仪器的采购到维护管理,从监测项目签订的合同的评审到现场的监测样品的采样,从实验室内的数据监测分析到最终数据的综合评价等。受到以往的质量管理带来的局限性的影响,主要是在实验室操作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身上有着较为强烈的质量管理意识,其他岗位上的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观念较为薄弱,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根本性改善,较难实现环境废水监测过程中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废水监测分析的实验室规范也成为了墙上的条令条例,而到不高效的落实。强化人人参与环境监测分析要采用多种手段来强化员工的意识,并制定出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的运行流程以及标准,使每位环境监测工组者都清楚自己所在岗位上的工作要求、质量要求。

建立并健全实验室内的环境废水监测分析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测质量的有效保证,需要完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采用技术文件的方式,将所有监测环节、各项工作以及各个部门以及实验室的环境条件等进行严格的限定,对每个环境监测岗位上的工作职责、每个监测人员的职责以及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等要依据相关的要求,建立起符合本实验室需求的质量管理等相关管理体系,从检测方案的制定、样品的现场采集、分析测试以及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写等各个环节中落实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以及管理评审等工作,结合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质量体系以及相关技术性文件的及时改进。

总结

环境废水监测质量是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环境监测站以及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严格执行实验室规范入手,探索出加强环境废水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办法以及有效途径,保证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的高效运行以及持续改进,为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废水的再使用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伍崇珍.乡镇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监测技术及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 2011(14)

[2]张红朝.城市废水环境监测处理措施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1(01)

第6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全县预计(下同)完成生产总值7.85亿元,增长10%;人均GDP达3900元,净增800元,实现了“一年有新进展”的总体要求。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打造、产业化发展、政策服务支撑,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六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亿元,增长5.4%。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62万吨,增加1220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31万吨,增长6.9%。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建成马铃薯高产基地10000亩、苦荞基地2020亩、青花椒基地1000亩、奶花芸豆基地1.5万亩、脐橙基地566亩、杏李基地500亩、蜡虫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0亩、核桃基地5000亩、花椒基地5000亩;实施了*山羊圈养乡长示范工程,“三棵树”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马铃薯种植规模达到9.6万亩,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建成投产,马铃薯商品率提高到38%,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全年共输出劳务人员2.65万人,创收1.27亿元,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了九口乡申报省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项目。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工业强县战略步入正轨。积极规划建设拉木阿觉工业集中区,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柳洪电站竣工投产发电,坪头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凯元磷化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凯宏、普惠两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和大桥彩瓦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特种纤维公司、建材公司产销两旺;坚持县级领导联系工业企业工作制度,工业要素保障良好。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66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84万元,增长75.6%。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和现代流通、特色餐饮等民生业发展加快。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1亿元,增长12.1%。狠抓消费市场稳定工作,及时兑现政策性补贴,平抑市场物价,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市场供给。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增长17.3%。

财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金融运行平稳。完成财政总收入3567万元,同比增长31.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10万元,增长17.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5875万元,增长27.6%。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182万元,增长37.5%;各项贷款余额21233万元,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项目促动、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68亿元,增长16.2%。“交通先行”加快推进,积极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全年共完成通村公路建设252.37公里,完成通乡油路建设3.6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通过“招、拍、挂”出让了17座小水电开发权。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实施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解决了85个村的通讯困难问题。完成了县烟草公司综合楼、气象局综合楼、畜牧局办公楼及103个村级活动室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完成了县电信公司至教师进修校梯步路的改扩建和市政公共厕所配套建设,完成了汇超花园沿河景观大道建设工程。县政府周转楼和县电力公司综合楼正在建设中。

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积极开展企业节能减排行动,认真实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治理水土流失12.93平方公里。完成5.76万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以及社会造林、人工造林等成片造林任务。94520公顷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护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连续28年无森林火灾。

土地管理制度得到落实。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守土地“闸门”,严格执行国家禁止、限制供地目录,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纪行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进一步巩固。新增耕地129.5亩,确保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圆满完成“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任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坚持依法管理,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和队伍,强化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突出抓好薄弱环节,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加大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力度,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强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18项行政许可项目进入“中心”。政府机构改革,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粮食流通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资源开发机制初步建立。全面推行以资源入股为核心的资源开发新模式,构建共赢开发机制。坚持市场配置资源,构建共享开发机制。重新编报了我县矿产资源规划建设,选择上报6个矿权出让方案。推进资源“本地化”加工战略,4户入县开发资源的企业在*注册公司、投资建厂,既提供了稳定的税源,又有效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招商引资取得实效,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完善目标考核管理和激励机制,注重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全年招商引资3.4112亿元。进一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1亿元,增长14.3%,对GDP的贡献率为45.3%。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认真实施“科教兴美”战略。切实加强科技的宣传、推广和运用力度,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科技公关,16个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得到巩固,建立了2个*岩鹰鸡孵化鸡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认真实施“两基”攻坚工作和《十年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顺利完成了大桥、洪溪两所初级中学的建设任务和树窝、洒库、柳洪、俄普四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扩建工程;“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兑现经费293万元,受惠学生达5万多人次;县财政拨出专款50万元,用于1000名新增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全县寄宿制学生达到7500人;2.58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全县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5.6%和94.97%。民族寄宿制教育快速发展,高中教育稳步推进,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招聘教师78名充实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县共有15.8万名农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8%。完善了公共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二号病防治连续七年实现零报告。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认真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到*年全县已建成省级文明单位4个、州级文明单位31个、县级文明单位33个。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努力打造彝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彝族年民风民俗展演活动。组织参加了“中国首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积极参加第五届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暨第二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共获得11个奖项。文献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电影“2131”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广播电视覆盖面。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全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圆满完成第七届村(居)民委员会选举。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驻军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完成了国防动员工作潜力调查、军事训练、征兵、民兵组织整顿、民兵预备役登记、成立少年军校、《军事志》续修、维护社会稳定和抢险救灾等任务。人事、编制、统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农机、气象、外事侨务、语言文字、毕摩文化、信息化建设、无线电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惠民行动”全面实施。坚持“五个优先”,把改善民生、富民惠民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大力实施“10+5”惠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着力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等迫切问题。年初确定的“惠民行动”全面完成。高度关注物价上涨,认真落实副食品生产政策,兑现能繁母猪补贴292.105万元,确保人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68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80元,增长18.7%。

扶贫济困深入推进。坚持“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模式,狠抓“三房”改造、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扶贫工程。改造“三房”3506户,易地扶贫搬迁120户,修建吊桥7座,完成5个村的安全饮水,解决3个村的用电,完成5个村的村道公路建设。投资115万元,完成苦荞米项目和脱毒马铃薯项目。建成沼气池1100口,解决了1.2万人的贫困问题。1.28万人农村群众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全年下拨救灾款129万元,发放衣物6.5万件,确保了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同时开展了向灾区群众“献爱心”活动,切实解决了灾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368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5623人,城镇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11151人纳入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全部实现财政供养。

六、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矛盾纠纷调处力度加大。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工作,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妥善处理柳洪电站建设征地补偿、县城新区移民安置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及时化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86件(批),办结81件(批),办结率95%。“五五普法”全面展开,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维护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着力整治突出的社会问题,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狠抓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和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了监管严密、权责明确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各类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连续3年在全州考核中获得一等奖,成功摘掉“安全生产重点监控县”帽子,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七、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采纳和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在县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县政府共收到人民代表批评、建议和意见56件,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办理领导小组,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对这些批评、建议和意见进行了层层分解和办理。目前,已办理解决了“两基”验收遗留资金等21件;正在解决的有架设输电线路、解决照明用电等18件;因条件不成熟年内无法解决、列入今后工作逐步解决的有关于减免社会抚养费等17件。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的程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不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行政管理工作按照规范、快捷、便民、廉洁的要求健康运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得到全面落实,切实纠正行业和部门的不正之风。认真开展“干部作风整治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

第7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内资增长*%;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以内。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发展质量

以“四带”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全力推进“四带”建设。*路经济带建设要以发展大型商厦和特色店、品牌店为重点,加快*现代国际广场、*新都会、*精品商厦等项目建设,年内竣工开业。完成*园棚改项目设计和前期工作,启动*路南段道路拓宽改造和游艺市场棚户区改造,完善照明、排水等配套设施。认真做好*妇幼大厦和*分局搬迁改造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介招商,力争早日实施。经过3-4年的努力,把*路打造成集购物观光、休闲娱乐、金融服务为主导的多功能中心商务区。*经济带建设要以市场升级换代为重点,尽快启动胡家庙水产市场改造、西北*羊毛衫商厦二期等项目,确保年内艾德大厦、昆仑商厦等项目竣工,中菲国际大厦主体完工。*经济带建设要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周边地区开发改造,重点抓好南郭上村、元丰•怡家、彩云郡等项目建设,繁荣商业贸易,带动旅游服务业发展。*带建设要按照城市规划,坚持“成熟一段、改造一段”的思路,力争年内启动建工路、咸宁路段的建设,以此带动林带整体开发建设。

大力发展餐饮娱乐酒店业。按照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服务措施,促进餐饮娱乐酒店业快速发展。年内世纪金源酒店等项目建成开业,引进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娱乐企业8家,品牌店、示范店2-3个。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引进物流、会计、信息、咨询、策划、设计、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加快闲置楼宇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旅游业。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积极推进以东岳庙为重点,连接顺城巷的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观光带建设。配合相关部门,加快八路军驻*办事处纪念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以军地经济融合为重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积极推进军地经济融合。坚持军工及驻地大中型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策引导,畅通沟通渠道,更好更多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军工企业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扩大民品生产种类和规模,打造军工民品特色企业。

不断提升*科技产业园整体实力。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地缘和政策优势,以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根本,不断提高聚集、吸纳能力。年内引进高附加值科技企业3-5家。加快东尚*、幸福*项目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戴梦得重组达尔曼工作。

鼓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推广扶持新技术、新成果。鼓励非公企业向科技型、规模型、外向型发展。引导驻区企业、科研院所加强相互协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坚持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并重,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管,引导和推广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产品,加快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强土地管理,抓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双减排”责任,认真开展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强化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

(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

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区街企业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发展非公经济。按照精简机构、明确职责、盘活资产、提高效益的思路,稳步推进区属五大公司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搭建投融资平台,增加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岗位设置。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力度,减轻街办负担。

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创新招商理念,完善招商机制,丰富招商手段,拓宽招商渠道。紧紧围绕商贸发展、“四带”建设、旧城改造等重点工作,策划、包装、推介一批规模大、档次高、关联性强的项目。组织召开*区现代服务业暨餐饮娱乐业招商会,积极参加“西洽会”等各种招商活动,引进1-2家国内百强企业或世界五百强企业。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协议转合同率。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77个,其中在建和新建项目39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棚改项目6个,储备项目28个。在建和新建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5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超亿元项目28个,完成投资32亿元。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细化目标,夯实责任,加强协调服务,加快项目进度,年内丹尼尔国贸大厦、东岳庙广场等10个项目建成开业,华鑫学府城、新兴骏景园二期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强28个储备项目的宣传推介和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启动,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接替有序。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坚持投资环境就是“生命线”的理念,在强化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软环境的综合整治。设立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建立审批、管理“绿色通道”,全面优化政务办事环境、行政执法环境、治安管理环境、优质服务环境。严肃查处一切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亲商、爱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集聚*,发展*。

(三)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城区形象

加快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按照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准确定位、彰显特色的思路,基本完成分区规划编制工作,确定科学合理的区域功能板块、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完成*、*、幸福路等经济带策划、规划和区内主次干道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进一步完善茶文化特色街规划,加快建设步伐。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整体包装、分块实施的思路,积极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加快拆迁安置新区选址、建设步伐,确保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年内启动安仁坊以西、*饭店以东、东四路7226厂周边、城墙东北角区域和游艺市场等5处棚户区改造,完成红星巷棚改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南郭上村棚改项目,启动*园安置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曲江新区做好大明宫遗址公园拆迁安置工作,加快开发建设步伐。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综合改造、利民益民的原则,精心策划,整体规划,整体包装项目,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改造。年内全面完成13个城中村的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及股权登记工作,实施北张村、胡二村和大明宫遗址区5个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启动石家街旧村拆除工程,完成胡二村整村拆除工作,新建商住楼15万平方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与市级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配合市政部门做好*(朝阳门至幸福路段)拓宽改造工程。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加快*广场、火车站广场景观街区建设,完成东、西、南新街等5条道路街景整治工程。新建城市绿化休闲广场5个,创建市级园林化单位5个。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制定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整合优化管理资源,形成“市政府宏观决策、区政府全面负责、街道办具体实施、社区居民参与落实”的新型城市管理体制。探索数字化城管新模式,积极开展城市管理“网格化”试点,推进城市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抓好市容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试点,加大环卫投入,年内建成垃圾压缩站2座,改造、新建公厕10座。深入推进创卫工作,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强化城中村、居民社区、集贸市场及“六小”行业等专项整治,巩固扩大创卫成果,确保通过国家爱卫办的考核鉴定。

(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

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广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完善支持自主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加强创业指导,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大力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做好“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工作。早日建成区人力资源市场。依法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新增就业1.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投入*万元资金,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认真抓好城市低保工作,全面推行低保评议听证制度,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慈善事业,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

积极实施温暖工程。继续开展“消危除漏”活动,做好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分配及管理工作,努力解决贫困家庭住房困难。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规定,积极开展教育资助,畅通困难家庭学生“绿色通道”,保证困难家庭子女上得起学。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障的协调发展,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五免三优惠”政策,年内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服务站12个,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加大城市医疗救助力度,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使特困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年内新建科普画廊10座。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扎实推进“六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工作准入及费随事转机制,减轻社区负担。强化社区工作人员培训,扩大社区志愿者和义工队伍,不断提高管理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年内解决8个社区办公用房,安装健身路径11套,建成“六好”和谐社区示范点20个。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技防建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和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大隐患整改和查处力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坚持依法治区,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加强国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扩大“双拥”成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抓好物价、档案和地方志等工作。

(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全体人员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创新思路,谋划发展,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接受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强化政府职责,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政务公开,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第8篇:污染源普查采购范文

二是必须突出增量发展,努力扩大总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我区在经济总量不足、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保持较快较好的发展水平,必须突出增量发展。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发展经济,扩充增量,提高总量。整合各类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量的现实优势。努力培育特色产业、培植规模企业、引入新兴产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必须突出特色发展,以特色创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区、城市社区、城郊种养业,培育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体现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营造特色文化氛围,让*文化融入*特色产业发展之中。

四是必须突出创新发展,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创造条件,创新方法,千方百计缓解电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紧缺的矛盾和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激活企业主体和创业主体的活力。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放手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二、乘势而上,努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牢牢把握当前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发展速度、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打造实力*。

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突出园区建设,着力拓展工业园区、集镇工业专业区平台,提升工业集聚发展的能力。高标准推进园区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市区、集镇中心区的企业进园区集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建设企业园区,通过建设大园区、大项目来发展大企业。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多途径筹措建设资金,计划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新开发面积1500亩。建立健全各类园区管理机构和服务体系,营造适合工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创业环境,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大对入园落地项目的土地使用情况、开工建设情况的督查力度,提高投资密度与经济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继续加大扶优扶强力度,培植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利税贡献大、发展后劲足的优势骨干企业。充分用足用活技改贴息政策,加大技改项目投入,实施20个重点技改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等服务体系,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投入,开拓市场,提高效益,做大做强。

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动摇,大力发展城郊型绿色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工业化、产业化水平。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把发展有生态特色的城郊型农业基地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种养业结构,开发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重点抓好万亩精品柑桔、奶牛养殖、万亩花卉苗木、高山蔬菜等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建成6个万亩以上规模的绿色特色种植基地,5个规模特色养殖基地。改良柑桔品种,提高柑桔品质,培育柑桔品牌,提升柑桔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经营水平。把发展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构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平台,力争引进1000万元以上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1-2家,建成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2家。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抓好柑桔、生猪等农产品产业协会建设,提高协会在服务、协调和销售方面的带动作用。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强农业执法,制订和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和优质农产品推广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普查、防疫、控制、扑杀”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防治体系,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切实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

坚持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不动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亮点。积极培育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市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上洋市场园区建设,确保6个已挂牌出让项目开工建设,3-4个项目开业。启动百家塘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力争1-2个项目落地。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发展家政、保洁、修理、特色小吃等社区服务业,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房地产、管理咨询和中介服务等产业健康发展。高标准编制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丰富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

坚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不动摇,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着力增强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引导民营经济走开放引进之路,积极参与区内外竞争合作。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之路,重点做大化工、服装、机械、建材、家具等产业。引导民营经济走科技进步之路,鼓励民营企业在研制开发新产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引导民营经济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民营经济走创新推动之路,通过制度、技术、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加快各类要素的集聚,提升发展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切实强化科技、人才的支撑。加强区域内科技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富有活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注重依靠科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实施科技项目,以项目拉动投入,以投入促进科技进步。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加大技术创新及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个环节,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建设,调整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开展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日活动,全面实施全民素质工程,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的转化。多形式开展公务员、企业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多渠道引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三、知难而进,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我区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近郊农村的资源优势,统筹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围绕“城乡一体化推进年”和“文明城区创建年”活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抓住城乡户籍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外来人口子女平等就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集镇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努力缩小城乡二元结构差别。

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管理,以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紧扣城市化步伐,发挥城区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切实抓好社区建设,强化社区职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为目标,确保省级卫生城市复查验收工作顺利通过。推进社区“四化”二期工程建设,健全社区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实现社区卫生的根本好转。创建国家级、省级文明社区各1个,省级示范社区5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精品社区10个。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重点抓好11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

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农村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认真做好乡镇街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村改居工作。抓紧完善区域集镇和村庄布局规划,加快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规划编制。树立经营理念,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多元化、社会化投资机制,推进集镇和中心村建设,重点加快石室、万田集镇建设。推进以改路、改水、改厕、改线和垃圾集中处理为重点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百村整治”,积极开展中心村“红墙”改造。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违章搭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大力实施乡镇村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2个乡镇所在村的供水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共享水平。编制全区交通规划,加快乡村康庄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提高县乡公路等级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继续开展百库保安、土地整理、百里清水河道整治。抓住省里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契机,加强欠发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下山脱贫、异地开发步伐。

高标准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打造人文*。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文化名区建设。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城乡文化。紧紧围绕提高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以及军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推进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长队伍。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计划撤销初中1所、小学6所,改建扩建小学4所、高中初中各1所。加快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突出非典防治、医院管理、社区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工作重点,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卫生执法监督,整治城乡医疗市场。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合体育资源,多形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推进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和谐,打造生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推进生态示范区建设,完成20个重点生态示范工程建设,创建区级生态示范村13个,市级生态示范村5个。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关,深化污染防治,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快推进农业无害化生产,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严格土地管理,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区政府土地储备中心,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规范各类用地行为。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市的领先水平。继续做好老龄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大力开展社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积极鼓励发展信息产业。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全区网络平台,提高政务处理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抓好工业110网络平台建设,加快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步伐。进一步拓展农技110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村级终端信息服务体系的作用。实现社区数字化管理,积极引导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加快*教育网功能的开发和完善,狠抓农村中小学多媒体和远程教育,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广播、有线电视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提高共缆广播、有线电视入户率。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大力营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安全感、投资兴业者满意的社会环境。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积极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深化“两创”活动,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坚持“严打”方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防“”等组织的破坏和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高度重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继续推行领导下访制度,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不失时机,更积极地促进改革开放

适应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区内区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以大开放、大引进促进大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在借力发展上有新突破。创新招商思路,优化招商途径,提高招商实效。积极开展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活动。重点加强与省内外发达地区的协作与交流,促进“山海协作”工程取得更大的成效。加快签约项目的落实,力争在“四率”上有新提高。按照需求带规划、规划带项目、项目带政策、政策带资金的思路,完善招商政策,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调研、筛选、储备和包装工作。建立和完善招商信息网络平台。加大招商项目库建设力度,包装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公益性项目。全年确保实际到位区外资金6亿元。鼓励企业加大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引进力度,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应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努力促进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开展行政许可法培训,抓好行政许可规定、实施主体和收费依据等清理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区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进一步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行综合预算,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

有重点地抓好农村改革。继续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做好农业税减免工作,减轻农民负担。稳步开展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形式发展面向农民的各种服务组织。

致力于改善发展环境。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注重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鼓励组建民间担保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完善运行机制,改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主动走出去,争取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贷款,扩大信贷规模。高度重视信用建设,构建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提高信用乡、信用村的覆盖面。

五、关注民生,努力改善群众生活

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把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解决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归宿。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生产经营观念,发展效益农业,开展多种经营,走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路子。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要收入。大力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力争在劳务输出上有新突破。大力发展劳务中介机构,提高劳务输出的产业化程度。坚持订单培训、政府买单、创业绿卡等做法,加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合格率、劳务输出率、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致富能力。积极开展送岗位下乡活动,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扩面和基金征缴。继续做好职工工伤和生育保险。切实抓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严格农村低保资金使用和管理。认真做好低保家庭子女和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教育免费就学工作。建立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提高自愿基础上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完善征地程序和安置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安置被征地人员,做好被征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

努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督促企业依法用工、规范劳动合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搞好职工劳动安全保护和职业卫生。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努力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继续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总投资2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十件实事:

(一)社区“四化”二期工程。硬化面积7520平方米,绿化面积24693平方米,安装路灯305盏,建立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二)数字化建设工程。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13000户、调频广播7700户;完善工业110网络、农技110信息服务系统和教育信息网功能;完成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建立区三级公共管理服务平台;完成3家企业、3个社区信息化试点工作。

(三)农村五条社会保障线建设工程。巩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子女及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基础教育免费就学制度,年内完成4所敬老院建设,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0%,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率达70%以上,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

(四)万名农民素质及下山脱贫工程。净增有组织输出劳动力3700人,劳动技能培训4500人,农业技术培训1500人,开发就业岗位750个,实现再就业350人。下山脱贫1000人。

(五)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百村整治工程。完成30个村村庄整治、3个生态示范村建设、20个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

(六)农村学校“两改”工程。改造厕所2000平方米,新建改建寝室6000平方米。

(七)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工程。完成400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建设。

(八)乡村康庄工程。完成农村道路等级化改造50公里、路面硬化50公里。

(九)万名农民饮用水工程。完成日供水3000吨的航埠镇第二水厂扩建工程及日供水1万吨的华墅水厂建设。

(十)百库保安工程。完成5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六、转变职能,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建设开拓、务实、高效、廉洁、法制型政府的总体要求,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增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

强化学习,理政创新,建设开拓型政府。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和现代化建设新任务,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勤奋好学,用心钻研,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知识层次,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扎扎实实地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强化实干,执政为民,建设务实型政府。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切实增强公仆意识,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勇于面对困难,善于解决难题。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把调查研究作为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矛盾问题、促进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持之以恒地抓实、抓好。

强化服务,施政高效,建设高效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解决政府包揽一切社会事务的弊端,研究和探索公共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规范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行为,依法、公开、公正办事,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倡导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雷厉风行的高效办事作风。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