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第1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1.1概念的界定。"导语"即新课的导入。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导语之所以被称作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有着与其他艺术一样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构成了导语艺术的特点,形成了导语艺术的魅力。

1.2导语艺术蕴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接受新异事物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会出现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的"奇"引"趣",由"趣"而生"喜欢",这是学习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导语艺术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分钟,学生的思维呈逐渐集中状态;从第11分钟至第30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沉思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放松警觉状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最后15分钟内思维状态呈下降趋势。而我们今天的一堂高中语文课为40分钟,则最后这段放松下降状态时间相对缩短,而前两个阶段应该说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在导课时就要将讲课的内容组织好,一开始就让学生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2.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实话实说》崔永元的连珠妙语,《艺术人生》朱军的微笑和真情,都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谈写作手法、"皮里春秋"、处事方式、言语技巧等等。教师的丰厚底蕴以及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甚至有点漫谈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聚焦式教学。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提高语文课的品位,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让学生们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4.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需求。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也不在于课上得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了多少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课的知识含量放在第一位,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掌握重要的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的句式和特殊的用法"就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在备课时予以考虑。

第2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方法;能力提升

口语交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口语交际能力的好坏,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就变得极为重要而必要了。下面,就初中教学的点滴,谈谈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胆量仪态的训练方法

胆量、仪态对口语的表达效果有直接影响。有的学生一上台,由于心理紧张,或满头冒汗,或手足无措,或搔首弄耳,或抿嘴卷衣角等等。因此首先应该对学生进行胆量、仪态的训练。多给他们上台的机会,并要求他们上台要从容,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上台的次数多了,各方面的细节注意到位了,学生的自信心就有了,胆量自然也大了。

二、创设情境的训练方法

人的成长与遗传、环境、教育、自身努力四大因素有关。环境所起的作用又特重要。亚洲潜能开发大师陈安之说:人的成功,智力只占30%环境却占70%。人生下来智力上差不多,但生活的环境却相差很大。有的生下来就在富人家庭,而有的生下来就在贫穷的家庭里,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所面临的环境会有一定的差距。人是环境之子,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他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存在决定意识”,人的存在环境决定人的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起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可见,“时势造英雄”,无凝是正确的。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共识,也是环境育人,环境造人的最好注释。要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应该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从多方面施展学生口语表达的条件和环境,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情境,鼓励学生动脑思维。那什么是情境呢?《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从中看出,无论是情形还是景象,都必须是具体的。具体可感性就是情境的特质。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和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是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他与意境不同,情境是具体可感的,意境是属于人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感情方面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野外听老虎的吼啸声和在动物园中听,其感觉是不一样的。在体育比赛中,对方的强弱,观众的反映,对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有很大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情境不同。”这就是说,所谓的“情境是指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具体的社会环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言语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更应该注重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生主动交际之兴,入境练主动交际之能。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方式有很多,如:假想一个场景,进行真情告白;展播录象节目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既要有形象性,感染性,又要对交际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特别要注意符合生活实际。因为与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时学生的情绪因此而变得高涨起来,交际的主动性就容易被激发出来。否则就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我们要做好语文教学,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从他的论著中汲取养料。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教学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环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大自然多采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他还特地为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时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他利用自然进行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古代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论著中,就论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他将人的本性喻为纯洁的素丝,如把白丝染上青色就是青色,染上黄色就是黄色,因而强调“故染不可不慎也”。深刻揭示了环境对人影响的威力。孟子曾指出,如果要一个楚国人说齐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到齐国去住上几年,这“一傅众咻”的道理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庄子认为“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庄子・外物》)荀子则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荀子・儒效》)这些都证明作一个道理:人的成长绝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古代教育家提出了“择邻而处,居必择乡,游必就士”等有关的教育原则。其经典案例就恐属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了。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前面说了: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就无法进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不可能承担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主动的实践过程”。我们现在的教学条件比起古人来,实在是好多了,特别是有了多媒体,我们的各种设计就能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使之更容易进入情境之中,从而去主动交流。

三、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训练方法

思维习惯在学习语文提高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习惯是由于长时间的经验和重复在后天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固的不意改变的行为倾向。语文本是一门工具,用以交流的,但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多起来了,特别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这是由于老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不自主思考,不交流,习惯于接受,所以许多学生有一种懒惰心理、自卑心理、怯于公众说话,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失败之处。

服从训练是一种带有强制型的训练,不管受训者愿意与否,都必须服从训练的要求,按照规定的行为方式去做,经过多次重复,使之形成习惯。服从训练的目标是社会的规范和道德行为。

强化训练是一种不带强制性的训练,是一种有意识行为的强化,既对受训者身上自发的出现的一些良好的行为采用各种方式,加以巩固和加强,使之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如,有一位学生看书时习惯用红笔在紧要处作记号,老师发现加以鼓励,使之成绩提升,还使之形成了做笔记的好习惯。对待不良习惯,强化训练的方法不是训斥和惩罚,而是加以弱化使其逐渐消退。

认知训练是一种以自觉性为基础的训练,通过受训者的学习和认知,使其认识到所训练的特定行为的意义、缘由和作用,从而形成适当的动机,以便自觉的去进行训练,并形成习惯。它注意受训者的具体情况、目的兴趣和行为的整体性。这种训练比较适用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如刚上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就训练其写日记并适时鼓励,让学生养成不写日记就觉得少了什么似的。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将上述三种方式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勇于发言,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良好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 教学效率

中等职业语文教学效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教学环境、教师教育观念和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其中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教学环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中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不能将语文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很多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存在问题,对学生的管理有两种极端方式,一种是放任不管,讲完自己准备的内容以后就算“完成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对这些知识产生兴趣,是否掌握了这些知识,另一种是过于严厉,课堂中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剥夺学生的发言权。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惯有的教学方法,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另外,中职院校自身教学观念存在一些问题,对专业技能非常重视,却忽视对基础文化学科的教育,没有设立合适的考核标准,学生因此不重视语文这门学科[1]。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影响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学生的兴趣自然会提升,教学环境自然会改善,因此,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首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看待事物时会有自己的视角,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语文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观点有差别只是因为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2]。

例如,在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时,要将重点放在对主旨的分析上,简述文章内容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女主角是怎样一个人?有的学生会说:女主角爱慕虚荣,为了一条假项链付出自己的青春,这是她虚荣的代价。还有的同学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女主角坚强勇敢,勇于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项链的真假已经不重要了。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从文章中找到细节作为自己的论据,此时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再次仔细品味文章,为自己的观点找到依据。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进行“差异化”教学

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是有差异的,理解能力不尽相同,如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反而不会取得理想效果。改革后的教学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及个性特点,并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进行“差异化”教学[3]。

例如,在讲授《沁园春・雪》这篇诗词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果学生擅长朗诵,教师就在课堂中叫这些学生站起来大声朗诵这篇文章,如果学生不擅长朗诵,但是对文字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就鼓励这些学生分析诗中经典的字词和句子,如果学生擅长总结和领会,就鼓励他说一说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什么,用雪景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布置作业时可以体现出差异性,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除了基础知识外,还要让他们收集一些关于雪景的句子,并分析好在哪里;对于基础知识非常好、理解能力很强的同学,可以要求其课后查找关于本篇诗词的历史背景,并将背景与诗词联系起来,谈谈自己有没有新的感受。这种方法使每位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并且在课堂上和课后都有所收获,逐渐进步。

(三)完善评价机制

以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评价都依靠期末一张试卷,存在盲目性,往往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认识语文这门学科的精髓,将重点都放在考试上。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与任务对评价机制进行完善,使用更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水平。应该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为学生平时表现打分,不仅考量出勤率,还要考量其平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及是否在这一学期中取得进步,也可以在期末考核中加入面试环节,主要评价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总之,就是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水平,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科学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要想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特长开展“差异化”教学,同时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水平进行综合考量,以更科学的方法检验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秦凌辉.如何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5,9(11)06:207.

第4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苏教版 高中语文古诗词 教学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73-01

1 引言

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介绍了高中语文苏教版古诗词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苏教版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相关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每天都进行学习,从各个方面进行学习,学习不同的文化内容,人生的进步在于不断地学习,“学会学习”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主题词,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科书应突出语文课程的特点,要便于指导学生自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1]”。改革后的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能够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并且文言文的编排也有了一定创新,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引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老师们教学方式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们学习方法的变通,课本以崭新的方式将中国的璀璨文化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并且焕发出异样的生命之彩,以其丰富人文意蕴滋养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苏教版的古诗词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文本研习、积累与应用以及写作实践。通过老师对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一步步引导提升学生们对古诗词的鉴赏、品评能力,让学生们在思想上真正的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进一步拓宽学生们的思维,提升学生们的品味。同时结合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术语的教学,丰富学生的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古诗词所具有的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

3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和原因

3.1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

很少能听到有学生说很喜欢阅读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究其原因是学生们的阅读层面还不够高,平时的阅读累积量较少,积累的文言词汇量也较少,觉得枯燥无味,如果让他们去背诵古诗词,学生们基本上就死记硬背,问其意思根本不知其所以然,只为了应对高考考试制度,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分,根本没有领悟到古诗词所蕴含的各种艺术美,当然更不能领会古诗人当时的各种情怀,自然而然其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3.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死板

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学使得学生们更加喜欢自己的授课方式以及能否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都至关重要。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枯燥无味的讲解,把咱们古代伟大诗人遗留的璀璨文化分解的支离破碎,死板的教育学生们要死记硬背每个词的古今异义,没有把人文情怀融入于学生内心,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提升学习成绩很难,作用微乎其微。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充满朝气,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每一天新的教学工作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要花些时间和功夫,可以将古诗词用PPT进行放映,把那些平淡的诗词语句化作意境唯美的画面,使得抽象的意义融入于学生们心中,便于学生们理解从而加深学生们的印象,能够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4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采取的措施

4.1基于古诗词自身文体特点所采取的对策

4.1.1在技法上进行突破

众所周知,古诗词语言一词多义,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解古诗词只通过望文生义的方法,那样很容易使学生们在古诗词的理解上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古人们以谦为美,说话含蓄,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常常通过语言间接地表达出来,可以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寓情于景等各种抒情方式来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掌握古诗词的这种多意义的艺术技能,利用尽可能便于学生们理解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较快的掌握和接受。

4.1.2结合古诗词自身的意境,进行情境的再现

在古代,诗人将客观的物象来作为其创作的素材,通过加工与提炼以后,将其转变成为渗透着诗人自身情感的艺术形象[2]。艺术形象抽象而难懂,如不仔细用心去体会和分析,则很难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真正的心情和要想表达的真实内容,这对于教学也是一种挑战。让学生们真正的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那种真情实感不是那么容易的,仅凭口头讲解也很难使学生们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通过比较客观实际的东西或者激发同学们曾经经历过的一些情境进行情境的再现,引导他们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如果他们自己身处那种情境会有什么感受、又会有哪些想法等等,把诗人所要表达的抽象的事物进行具体化便于学生们的理解,让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便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理解古诗词。

4.2教学方式的融通与创新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为导向,老师教什么学生们就学什么,老师提问学生们举手作答,课堂气氛沉闷死板,毫无朝气。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教学的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是学生学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因此课堂自然少不了师生互动,只有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交互性,才能实现高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可以边讲解边提问,自己讲完之后看看学生们的反响,听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也有利于开阔学生们的思维。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游戏式的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也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以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寓教于乐,使同学们身心放松,愉快的接受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互动,让小组与小组间进行互动或者小组内部间进行互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师生们的感情,拓宽了学生们的思维,促进了学生们大胆讲话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把某些难以理解的片段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更能便于学生们的理解,从好对古诗词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教学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要转变应试教育为目的和导向的教学思维,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理念,改变教师为“分数至上”的教学思维,摒弃题海战术,要让学生做经典的题目。让学生做能够举一反三的类型题,而不是重复性的做海量的题目,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为教学目的,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教学重点,努力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形成互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科学合理的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对于网络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选用多媒体、幻灯片和录音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短歌行》的时候,教师除了对古诗的背景作详细阐述之外,还要通过选用多媒体的资源来向学生们展示当时作者曹操求贤似渴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师最好能选用合适的影视视频片断来给学生们进行分析讲解,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一句诗词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背诵,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根据课文的类型选用表演法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采用表演法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于高中语文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冯利琴互动性,巩固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由于这是一部话剧,作者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特点,而且课文描述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甚至不明白里面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来进行对课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记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且学生还会主动搜集资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很好地揣摩人物的一言一行来尽量表演好这个角色,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深刻的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在含义,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也乐于参与这种教学方式,从而巩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选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为了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学生们刻苦努力,相互竞争看谁的成绩排在前面。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发觉这一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划分学习小组,设定比赛的时间和标准,对学生提出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这种做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以后走上社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采用启发法进行题目训练教学

启发法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做题的环节,由于部分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会出现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布置很多题目去做的情况。教师大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忙于做题,没有空间和时间对题目进行总结和思索,只是停留在重复的做题层面,反而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考试中一旦出现变换题目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给学生选择经典的题目去做,而且提示学生可以尝试用多种思维方法去做同一道题,或者是通过一道题的解答来总结一类型题的解答方法。然后教师在进行题目的改变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类型题的解法。尤其是针对高中的语法题目,学生们普遍出现错误率高,而且提升不明显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选择启发式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做题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结语

第6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一、口语训练的层次

基于以上考虑,根据《标准》对高中各年级“说话”的要求,我们认为,高中口语教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能说、会道和善辩。现简述如下:

(一)能说

首先要落实初中各年级对“听说能力”中的“说话”部分的要求。初中三个年级“听说能力”要求共有九条,其中五条关于“说”的要求,两条关于“听说”的要求,这些都是“能说”方面的,其核心要求是“清楚”,高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连贯和流畅。具体而言,要求发音正确,音量适中,没有方言音和方言词,没有口头语;不出现倒字、重字,不说半截话;要符合语法、逻辑的基本要求;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清晰地说明一个事物,鲜明地议论一个问题,即能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法有条理地表述一段内容;从内容上讲,能即席作一些简短的发言,而且做到基本流畅。

(二)会道

在能说的基础上要求说得再好一些,给人以一定的美感。说话者要像好的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那样榫严缝合,流畅自然;像技艺纯熟的评书演员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能根据感彩说一段抒情的话,曲尽其情,褒贬有度;能在谈话中突出语体色彩,或庄重典雅,或亲切自然;能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谈话技巧,符合人物身份;能正确使用一些常用辞格和句式,如长短句、整散句、一般句式与特殊句式等;能够突出谈话时的风格,如简约与繁丰、绚斓与平实、典雅与通俗以及纤巧与雄浑等;能表现谈话者的情趣、机趣、理趣、谐趣的特点;能展现作者的知识面,并能很好地体现说话者的意图。

(三)善辩

善辩包括善于演讲和善辩两个方面,这是高中口语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要求说话者能利用各种演讲技巧,正确把握中心,善于抓住听众心理,把自己的意图传达给听众,并引起共鸣;能正确立论,论述时左右逢源,言之凿凿,词真意切;能在班级乃至更大的场合脱离演讲稿且神态自若;能捕捉对方观点或论据的漏洞,反驳时或一语中的,或淋漓尽致,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论述或反驳。演讲虽不能像著名演说家那样语出惊人、感人肺腑,辩论虽不能像狮城舌战那样唇枪舌剑、咄咄逼人,但经过训练,有一部分学生也应该而且完全可以达到演讲时中心明确、言之有据,辩论时旗帜鲜明、伶牙俐齿的程度。

以上三个层次各有侧重且密切相关。能说,是解决语法求“通”的问题,使说话合“法”,这是会道和善辩的基础和前提;会道,是解决修辞求“好”的问题,使说话注意修“辞”,这是能说和善辩的桥梁;善辩,是能说和会道的综合运用和进一步升华,它是高中口语训练的最高境界。

二、口语训练的主要方法

(一)口语训练与阅读教学同步进行

从读跟讲二者的关系来看,读是输入,说是输出。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按照一定要求通过信息输入、信息反馈,从而达到信息调节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思维外化的形式就是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教学实际上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朗读、答问、分析、概括、复述等都是语言训练的好形式、好机会,均对口语训练有重要作用。《标准》对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要求也完全适应于口语训练的要求。例如,“对内容作出阐释”一条中要求学生能将“具体的能加以概括,抽象的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能加以解说”,完成这些要求就首先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概括,然后形成有条理的语言,这可以看作是说的积累,说的前奏,平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以便顺利地完成这类题目。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训练时要注意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积累说话的素材,以便“说”之有物;使学生学会分析、概括、提要、勾弦,以便“说”之有序;使学生学会铺张渲染,烘托对比,以便“说”之动听。

(二)口语训练与作文教学同步进行

说与写有着密切的关系。说和写都是信息输出,但说有随意性、应变性等特点,写是推敲、选择的过程,能说清楚,用文字写出来也一定通顺。而有些口头作文,本身就是作文的一种形式。同时,写作又是说话的系统化的结果,它又反过来促进说话的条理化。因此,口语训练同作文教学相结合,从纵的方面看,可以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结构提纲乃至全篇梗概;评讲作文时也可以就作文的诸多方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横的方面说,可以说“说”记叙文的要素和人物,“说”说明文的特征和顺序,“说”议论文的观点材料和结构方式。

(三)口语训练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例如,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说一段话:可以让学生介绍一首诗,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包括选择作品,查阅资料,摘抄要点,背诵作品,把作品抄在黑板一角,介绍词句大意、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笔者曾进行介绍诗词活动,有的同学口齿清楚,表述准确流畅,声声入耳。再者,可以让同学介绍一些社会新闻,要求完整准确,介绍完以后,要有分析评论。另外还可以结合开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叶圣陶在1980年致鲁宝元的信里就主张通过“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来练习‘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说”。

第7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教学方法

1.引言

苏教版的教科书是指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优良成果。自2005年首次在江苏省推广并使用,鲁教版和广教版等的教科书相继被推出,打破了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科书的局面,为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提供了激情和活力。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来,中国古代文人志士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文言文的学习历来都是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的难点。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很多难题和弊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低下,文言文学习形式过于单一,致使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

2.苏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内容的优点

2.1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会学生怎样有效学习文言文,突出的特点、完备的知识是新版教科书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法宝”。苏教版的教科书中选编了文质兼嘉的闻名经典的世界名著,以佳作精品的独特魅力滋润学生的心灵。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体现了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目标,提供给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自由、多元的选择。面对所使用的教材资料,教师点燃了教学热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而转变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2.2有助于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程标准,是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苏教版的语文教材的编排以学科的人文性为基础,与新课标核心的要求相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文言文内容选择上,一方面重视构建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和谐、主动与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语文学科和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的双重表现。

3.苏教版的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3.1运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活在作品时代的人生产生活的具体表现。要想在真正意义上把握高中语文文言文中要表达的内涵和深意,教师不仅需要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时代,更需要开展情景式教学。开展情景式教学,教师需要熟练掌握高中文言文的作者、时代、人物的各种背景,充分做好文言文的课堂备课和教学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讲解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要适当引入各个时代的背景、事件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时代的厚重感,感受到历史发生的景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高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思想内涵和深度。

3.2运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

诵读式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文本的大声朗读和背诵。朗读是一种综合性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在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口、眼、耳、心等感官,达到从语音到语义整体认知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鸿门宴》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课后找到《大风歌》和《垓下歌》这两篇诗歌。课前,可以先让两位同学大声地朗读这两首诗歌,将学生引入到正文的学习中,思考这样意气风发的项羽是怎样败给刘邦的。其次,可以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鸿门宴》中的刀光剑影。诵读式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课文简单地朗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课文时,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的思想感情。教学《鸿门宴》时,要让学生根据主要人物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精彩生动,引人入胜。

3.3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替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围绕目标,深入探究文言文,自己独自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寻找和解答目标答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课题和活动探究三种形式。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体,既指导学生“乐于探究”,又指导学生“精于探究”。只有两者互相促进,才能提高学生对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热情。

3.4评价的发展性

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与评价的发展性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以对学习成绩的奖励作为最后的评价,忽略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评价的发展性,是为了改善传统评价方法的不利之处而产生的。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重高中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特征,师生建立起相互平等和信赖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能力、知识、意志、态度、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这不仅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求加强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潜能。

4.结语

选择合适的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高中语文老师要坚持以新课标的先进观念为指导,采用探究式、诵读式和情景式教学方式,评价要具有发展性,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兴趣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10-01

一、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学习

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听课的关键在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要眼耳手脑各种感官齐配合去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眼要盯着老师的板书和老师讲课时的表情动作,耳要听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得准确,听出重点,听出弦外之音,听出老师讲课的意图;手要有选择地记,要记重点、难点和疑问;脑筋要开动,积极思考,抓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要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多发言,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正是为终身学习“培养习惯”的教育。学生在上语文课时,养成圈、点、勾、划的好习惯,才能真正上好语文课。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我们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提倡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倡导学生回答问题中的求异思维。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需要,一旦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以愉快的情绪进行学习。

三、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如用故事引入,或借助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针对不同的重难点,相应地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程度低与能力强的同学都得到成功鼓励,从而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理清文路、捕捉要点、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疑问,鼓励学生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选择相关的小问题进行研究,而且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空间。语文学习需要在讨论中得到深化,但教学任务的繁重、时间的紧迫,却往往使讨论开展了却又草草收场。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弱的学生可能根本就还没进入状态,能力强的讨论也不深刻充分,这样的问题对学生真正的能力培养、自我发展收效甚微。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高素质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并且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形式,授之以渔,在充足的时间互相聆听,探讨得到最终结论,这种真正的讨论参与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文学作品的主题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可以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教师把学生的社会经历、生活体验、所见所闻引入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肯定他们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进积累,激活思维,发展能力。

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第9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74-01

中国改革开放36年,市场经济深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过硬的口才,很难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优势,特别是没有一技在身的,如果讷讷不能言,自然的结果就是被社会淘汰。大学扩招已有16年,高校毕业生占据就业大军极大比例,没有过硬的口语能力,谈何就业。因此,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今高校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尤其是为社会培养适用型技术人才的高教教育,更应该迫切的主抓学生口语训练。

1.朗读法

是口语训练的基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刚从高中学校步入专科学校,彼此都很陌生,胆子又小,在众人面前说的训练又很少,心理障碍较大,说话脸红、气短、非常紧张,这样很容易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基于此种情况,必学采取较为初级的训练。

1.1朗读能力训练:在训练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揣摩感受,领会其意。然后老师做范读或放名人朗读的磁带,以纠正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足。

1.2齐读能力训练:课堂时间终归有限,每次训练只是给少数人创造了机会,齐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

1.3朗读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一些基础,可以参与比赛。学生可以选自己喜欢、最能表达出水平的作品。事先要做好准备,由老师和班级学委、语文课代表担当评委,做好录音,评上几个档次,鼓励学生们。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吐字清楚、语调柔和、音量适中,抑扬顿挫分明。这样不仅提高了其朗读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复述法

学生将书本读到的语言材料通过自己的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复述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最后用日常口语表述出来。其中就是有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和归纳,可以加深对材料的理解,熟悉教材的词汇、句子和章法。既能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又能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1指导学生阅读:例如:《华佗传》,虽是文言文,但故事性较强,易于把握。让他们口头详述其中的一两个小故事。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其口头表达能力,也使其树立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口语表达兴趣,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根据作品的主要思想和情节,对人物、景象或情境加以想象和创造,予以合理的补充发挥,即运用生发性口头复述法。例如《项链》授课中,让学生续写结尾。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发言,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讨论法

3.1 学生讨论:创设情境讲读教学,让学生根据一定的作品分组讨论。例如《项链》授课时,教师针对课文提出“丢项链是否可能?”这样的问题。问题提出后,便激起学生发表见解的愿望,他们纷纷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写才能为后文假项链做铺垫。有的说不可能丢,路瓦栽夫人把项链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她会时时看,时时摸,根本不可能丢,这应是作者的败笔。

3.2 老师引导:总结后,谈自己的看法,丢项链完全可能。路瓦栽夫人下台阶时便赶快逃走,仅是为了避免丈夫给她加穿的家常衣服被那些穿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此时爱慕虚荣心已使她忘记了对项链的珍爱,在这慌乱之中完全可能丢项链,这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这样课堂讨论代替了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不光训练了口语表达,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口头作文法

采取以小组为单位,统一命题或自由命题,口述作文可先单项,后综合的方法。口头作文前先拟提纲或写成文,然后小组人人开口,“我口说我写”。经小组评议,选出一定数量的较好作品,在全班集体讲,再由全班同学评议,最后教师总结。分组口头作文,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小组人少,又能克服怯场心理。先写后说,先单项后综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增强了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又使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同步提高。

5.演讲法

是借助语言和动作相互配合,向听众阐述道理,讲述某些见闻或针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意见的一种口语训练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讲与演的综合运用。通过演讲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5.1:写好讲稿:讲稿要有针对性、鲜明性、论证性、鼓动性和通俗性。演讲内容不限,可以讲自己耳闻目睹之事,可以描述生活中的某个场面,也可以就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学生在准备讲稿过程中,广泛阅读、留心生活、收集材料、整顿成文,既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

5.2指导演讲:要抓住听众心理,以情感人,造成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大家产生共鸣。还要注意运用语言、音量、语调、表情、手势、姿态等传情达意。从演讲形式到容充满了艺术魅力。演讲可以通过班级组织、第二课堂、全校性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除此之外.利用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演讲训练。全班学生轮流进行,成为一种课内日常训练,每次演讲后要进行评议.评价所讲的内容与演讲者的表现形式,这不仅培养了演讲者的口语表达力,也锻炼了参评者的评议能力。

6.辩论法

辩论法是口语表达能力的较高层次训练,但有了前5个阶段的训练,搞起来也就不算太难了。在辩论前,教师一定要注意辩题的选择,要选择那些既有时代特色,又符合青年学。生心理的辩题。辩题选好后,教师就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组织正反辩方、主持人、评委、自己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辩论时充分发挥。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也使他们具备了坚持真理的信念、服从真理的风度、博士多闻的知识、能言善辩的口才、随机应变的机智等多方面的因素。

总之,通过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高职学生口语训练的积极性,适当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为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充分竞争的就业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