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农产品电商推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电商推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产品电商推广

第1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农产品 推广 挑战 创新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民数量以几何级数不断增加,我国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网络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的概念不断被提及,传统产业如何与互联网更好地进行结合,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与互联网的结合依然不够紧密,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环境下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桂林地区农产品种类繁多且优质,然而却存在市场知名度不高、销售不畅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业企业没有较好地掌握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的方法、策略,导致了推广效果的下降,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很好的知名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桂林地区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来要更加熟悉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的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推广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

一、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必要性

(一)提升产品知名度的需要

农产品推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进一步提升,毕竟只有知名度提升,才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关注,继而购买该地区的农产品。目前桂林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虽然有大量的优质农产品,但是因为没有知名度,出现了“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情况。桂林目前能够叫得出来名号的特色农产品品牌非常少,品牌竞争力较弱,这给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不利影响。网络给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渠道,可以有效地改变农产品知名度不高的现状。

(二)实现农产品销量提升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电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网络购买农产品,坐等送货上门,这种商业模式给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渠道。目前桂林地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矛盾比较突出,农产品供求失衡问题严重,销售压力比较大,桂林地区如果能够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的推广,自然可以虏获更多的网民,带来农产品销量的不断提升。毕竟超过7亿的网民,超过3亿的网购群体,其蕴含的市场空间巨大。

(三)促进本地区农I发展的需要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农业发展的需要层面。桂林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在终端市场没有竞争力,卖不上价钱,这制约了农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农产品的推广,可以打造更多的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反过来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举例而言,通过推广本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使农产品能够享受到品牌溢价,提升终端市场的销售价格。

二、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挑战

(一)市场竞争加剧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的挑战之一就是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从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趋势来看,完全竞争、充分竞争成为了重要的标签。一方面是农产品供给层面的结构性失衡,导致了不同地区农产品之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网络环境下,农产品企业的推广宣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因此导致了桂林地区农产品面临着来自更多地区的农产品竞争。竞争加剧对于桂林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必然承受着更大的压力,需要其在产品推广方面能够推陈出新,凭借更好的品牌影响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农产品获取渠道转变

电商模式的不断成熟正在越来越大程度上拓宽人们获取农产品的渠道,传统的农产品获取渠道,基本上就是到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采购农产品,但是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农产品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更加便利的网络渠道购买农产品,这给农产品的推广方式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线下推广模式肯定不适合网络环境,沿用固有的推广模式必然会导致推广效果的下降,这客观上要求农产品的推广模式要与时俱进的转变。反之,如果在网络环境下,无视消费者农产品获取渠道的变化,不注重推广模式的创新,其必然导致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下降。

(三)消费偏好转变

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偏好方面的转变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能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这是评价农产品推广效果的唯一标准。目前消费者在农产品消费偏好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对于价格的关注度正在不断下降。这种变化意味着农产品的推广重点需要转变,如果依然将推广重心放在农产品的价格层面,强调低价,这反而会导致农产品的推广因为难以照顾到消费者的偏好,而出现效果走低的情况。

三、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策略

(一)提升网络推广力度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的网络推广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高度重视网络推广工作的开展,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将这一工作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花大力气来制定完善的网络推广计划。具体推广计划内容要涉及产品包装、产品定位、推广平台选择、推广预算编制、推广效果评估等等,通过网络推广让更多的网民了解自己的产品。举例而言,桂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可以选择与一些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在电商平台的显要位置宣传品牌,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来进行品牌宣传方案的推送。

(二)开辟网络渠道

网络渠道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来说重要性是只增不减,我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依然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进入千家万户。因此对于桂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来说,一定要注重网路渠道的开辟,坚持线上以及线下并行的做法。企业可以选择进驻第三方电商平台,也可以尝试自建销售网站,从而借助于网络渠道实现产品销售区域的拓展。举例而言,桂林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可以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利用这些平台的巨大流量来提升产品的销量。

(三)打造电商品牌

从未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情况来看,竞争焦点将会越来越集中在品牌层面,良好品牌形象不仅仅可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更可以带来品牌溢价,让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获得更加理想的收益。在网络环境下,桂林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一定要注意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做好品牌宣传方案的设计,制定朗朗上口的品牌推广口号,力求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并设计简单明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品牌标志,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大力推广。同时做好品牌维护工作,切切实实地将顾客当作上帝,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来赢得客户的尊重。举例而言,当客户购买到的产品不满意的时候,要第一时间进行应对,客户要求退货就及时退货,客户要求换货就要及时换货,这样才能够让客户形成良好的品牌印象,提升客户的品牌忠诚度。

(四)做好配套工作

网络环境下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的有序开展相关配套工作同样必不可少,配套工作包括了推广队伍的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等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对于农产品推广效果的提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开展方面,也一定要注重相关配套工作的跟进,根据推广工作的需要,构建一支能力突出的推广人员队伍,完善推广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推广效果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桂林地区农产品推广工作不仅仅具有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对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来说,需要积极主动地分析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需要做出那些方面的变化,在对于这些变化进行分析把握的基础之上,高度重视网络推广力度的加强,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更要做好网络渠道开辟、电商品牌的打造以及相关配套工作,实现网络环境下农产品推广效果的最大限度提升,为桂林地区农业强市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淑云.论如何有效利用网络推广来销售农产品[J].中国电子商务,2014(16)

第2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化;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农产品电商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大国,更应重视农产品电商化问题。在信息化蓬勃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的今天,积极探究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1.规模小

分散种植、规模小且割裂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以小农户为主的农产品生产方式,生产技术水平低、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电商组织方式松散、运行效率低且缺乏有效管理,这种碎片化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产品同类化

我国农产品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如若不进行品牌差异化建设,势必影响农产品电商化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品牌数量逐渐增多,但是缺乏商标品牌的全面营销规划。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尚未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品牌发展思维,品牌建设未能与农产品质量同步发展。

3.物流问题

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产业链跨度大、时间长,而农产品本身保质期较短,尤其是生鲜农产品易受到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更易发生腐烂,这就给农产品储存运输带来了严重困扰。另外,我国物流业发展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电商化的快速发展。

4.人才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正向着移动电商、云计算方向发展,人才与技术正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农业电商化发展需要既精通网络知识又熟悉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一直忽略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进而严重阻碍农产品电商化的健康发展。

二、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对策

1.农产品电商规模化发展

新时期,必须加强农产品电商规模化发展,笔者认为,可通过农业合作社模式将零散生产力进行集中,提高r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然后通过电子商务技术进行推广,这样一方面能扩大特色农产品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能大幅缩减传统推广模式中的宣传费用。电子商务与农业合作社模式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农产品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提升合作化规模效益。农产品电商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匹配,特别是在农产品交易量上升的情况下,合作社规模化效益将进一步凸显。农业合作社这种规模化农产品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规格要求,更好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2.强化品牌建设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展了重大变化。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看重品牌的力量,例如,褚时健的褚橙这一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我国农业电商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应从如下方面入手:①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质量与品质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关键,因此,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农产品品质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力度,从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民技术指导,积极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通过全面的质量监管体系,强化品牌信誉。②国家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特色农产品,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使得这些农产品尚未被人们知晓。在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形成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优势样板产品,加强优势产品品牌培育力度。③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品牌创新意识,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品牌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商标注册,更需要多方面努力。

3.物流专业化发展

物流是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关键,其直接影响到生产方、消费者以及中间方的关系。在信息化时代,全面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是全面推动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关键。物流专业化发展应从如下方面入手:①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电商体系,在农产品物流运输全过程中均应使用冷藏箱或冷藏车。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管理信息技术,完善以物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环节,进而全面降低其他流通环节的资金浪费。另外,积极出善的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全面推动流通标准化的发展。②大力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冷链物流设备体系。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还应加强资金、技术等力量支持,积极鼓励外商、集体、个人资金等投入力度,推动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在农产品集中区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打造一批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批发市场,进一步推动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流通方式的发展。

4.积极引入电商人才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之间的交流协作力度,积极建立电商实践培训基地,推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与此同时,积极组织面向下岗职工、农民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渗漏力度,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建设。规模化电商可积极组建物流团队,综合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制定物流计划,全面提升物流专业化程度,全面促进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另外,还应积极引入电子商务、农业经济人才,为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我国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电商规模化、品牌建设、物流专业化、人才建设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对策,多角度入手,旨在促进农产品电商化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随学超,周应恒.蔬菜零售价格对上游市场价格波动的反应机制――基于零售渠道差异的比较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6).

[2]徐振宇.国外鲜活农产品流通“经验”之再审视[J].经济与管理,2015(3).

第3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农产品企业;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2-0032-05

2012年2月在安徽芜湖成立的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只松鼠”)从第一单到日销售1000单(10万元),仅仅用了63天,创电商发展速度的奇迹。2012年11月11日,上线仅4个多月的三只松鼠旗舰店当日成交额近800万,一举夺得零食坚果特产类目第一名,并且成功在约定时间内发完近10万笔订单。在淘宝商城(天猫)创造出惊人的销售神话,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这不仅震惊了电商界,更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引起了强烈地震,激励了各行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如前两年的苏宁电器和国美电器分别推出了苏宁易购和国美电器网上商城,近日房地产大佬万达集团为电子商务公司CEO开出200万年薪,拟打算通过成立专业团队迅速上马电子商务。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将对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过去农产品主要是通过传统商业模式和渠道来销售,中间流通环节多,产品价格低,甚至出现偏远地区因交通不便致使农产品卖不出去的现象。三只松鼠坚果网上热卖现象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农产品网络营销将是大势所趋。

一、三只松鼠坚果网上热卖现象分析

(一)好的品牌名称,会让营销事半功倍

一个好的品牌名称,对于产品的形象、宣传和

推广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一个好的名字首先要“好听”、“好认”、“好记”、“好意”、“好传播”,如“雅戈尔”是英文“Younger”年轻的、青春的意思,中英文发音接近,好听又好记,寓意也非常好,很好的满足了以上几点要求。在这些要求中,“好意”所发挥的作用占有很大比例。所谓的“好意”是指看到这个品牌名称就会进入幻想境地,那么这个名字在品牌联想度上已经成功了。当客户第一次看到或听到“三只松鼠”这个食品品牌时,会想象有非常可爱的小松鼠们正在享受着它们最爱吃的坚果。那为什么是三只松鼠,而不是一只或二只呢?客户这时会联想三只松鼠在抢着吃坚果,说明这个坚果非常好吃。所以“三只松鼠”在这个方面就做得非常好,使这个品名带有很好的意境,这种意境往往能夺人心智,从而让品牌赢在开端、赢在起跑线上。

(二)产品定位要与众不同

产品定位并不是指产品本身,而是指产品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亦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三只松鼠”的定位是“多品类的纯互联网森林食品品牌”,除了主打的产品坚果,还包括茶叶、粗粮等原生态未深加工的产品。近几年,人们从“高科技”食品逐渐转向原生态食品,土鸡、

土鸡蛋和土菜馆遍布大街小巷,在这个流行“原质原味原生态”的年代,三只松鼠的产品定位可谓是恰到好处。

(三)电子商务不仅是渠道,也是媒体

电子商务烦恼的事是无法博取“眼球”,没有用户基础,电子商务连生存都难,更不用说是否存在口碑效应,所以淘宝、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网站的广告都登上了央视黄金时段,亿元级的销售额逐年翻番。三只松鼠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不仅通过淘宝网、QQ商城和一号店等知名网站做电子商务广告宣传,也通过赞助第九届网商大会这种传统的方式来宣传自己,产品还未上线,名声已经在外了。

(四)用户体验:电子商务要做传统商务做不到的事

电子商务用户体验就是指消费者在访问网站过程中对网站的界面、功能、相关信息的可读性、操作性、交互性等方面建立的心理感受,特别是购买过程中与客服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如淘宝的“亲”文化,拉近了客户与销售者之间的距离,传统商务中销售人员与顾客面对面交流时就不能这样称呼对方。三只松鼠不把客户当成上帝,因为他们感觉上帝距离太远,而是把客户当成主人,自己则装扮成一群为主人服务的小松鼠,一下子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三只松鼠客服人员与顾客交流过程中,可以撒娇,可以卖萌,甚至可以乞求顾客购买商品,顾客也不会因此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这一刻客服人员的角色就是一只小松鼠。

二、三只松鼠坚果网上热卖现象反映

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趋势

从三只松鼠坚果网上热卖现象,可以看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趋势。

(一)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特色品牌农产品在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要求也从过去的温饱、小康,上升到今天的吃好穿好。所谓的“吃好”并不是过去所说的大鱼大肉,而是一些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品如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过去因为地域、时间等限制,人们无法买到自己心仪的健康食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这些特色品牌农产品在网络上越来越受欢迎。

(二)随着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需求量会急剧增加

过去我国农产品品种繁多, 生产单位小, 配送需求多样, 物流技术也难以提高, 给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带来了不便。并且过去的农产品网络销售者都是一些小农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担心,使得农产品网络营销举步维艰。现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管理,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标准、检测技术标准、包装规格标准以及品质等级标准等[1],从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消除了消费者的疑虑,网络需求量也会急剧增加。

(三)基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B2B和B2C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将快速发展

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迅速发展给很多传统企业带来了机遇,激励了各行业参与电子商务的热情,一些农业企业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出售农产品,拓宽了传统交易市场,降低农产品市场推广和销售环节的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加入到这个交易平台。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主要是一些知名的跨行业的交易平台,如B2B交易平台阿里巴巴,B2C交易平台淘宝商城和QQ商城等。基于第三方交易平台的B2B和B2C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将快速发展。[2]

(四)将涌现出来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行业网络营销平台

行业网络营销平台是一个行业的门户网站,由于其汇集了整个行业的资源,为供应商和客户了解行业信息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形成了一个网上虚拟的专业市场,在这里寻找商机要比在跨行业的交易平台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商机容易得多。所以未来将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产品行业网络营销平台,农户和农业企业可以在这样专业的网络营销平台上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一)政府应培育规模农产品企业,提高产品标准化程度和物流配送能力

1.政府应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企业

过去农产品生产主要是一些个体户和一些规模非常小的农产品企业。虽然农产品网络营销部分弥补了分散生产个体缺乏竞争力的缺陷。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意识的提升和网络消费群体数量的增加,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和获取农产品的便利性需求不断提高,对绿色有机或特色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些小的个体户和规模小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可以将分布的农产品消费市场逐渐聚合在一起,培育提供该类服务的规模企业,使各地农产品生产从小规模且分散格局向规模农业发展,并逐步代替部分传统农产品营销市场。

2.政府应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

研究表明,有标准规格、易配送、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产品,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的效果会更明显,如雅戈尔衬衫、骆驼鞋子和南极人内衣等在网络上非常畅销,是因为这些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消费者只要确定自己的尺寸就不用担心这些产品不合适。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都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农业生产规模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制定相应的生产经营技术规范。为了便于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一方面要培育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企业(这在上文已经论述过);另一方面应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管理,按照统一、简化、选优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标准、检测技术标准、包装规格标准以及品质等级标准等,从而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

3.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

物流配送直接联系着客户,是网络营销的关键环节。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也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的成败。农村地区物流不发达,甚至很多偏远山区缺少物流配送,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瓶颈。结合农产品网络营销特点,再充分考虑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提高当前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

(1)针对B2B可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或自建物流。针对B2B上下游企业,网络零售商和一些单位大批量的采购,农产品物流服务可考虑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也可自建物流,完成农产品的配送。在企业自建物流时,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在物流系统设计时,要针对农产品易腐、易烂、 时间性和季节性强等特点,考虑农产品销售的物流合理化问题, 确保农产品新鲜上市。(2)针对B2C可加强与快递公司的合作。B2C农产品网络零售的消费者比较分散,而且一次性购买的数量不多,无法集中配送。农产品企业这时无论是自己配送还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成本都会非常高昂,而与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就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如三只松鼠的消费者遍布全国,很多消费者一次性购买产品总价不超过200元,如果单独配送成本太高。所以三只松鼠与申通、圆通、韵达等知名快递公司合作,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3]

(二)政府应构建农产品行业网络营销平台,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更好地发展

1.政府应承担农产品行业网络营销平台的构建

现在农业部比较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许多地方也都专门打造了各自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是专业服务于全国农业企业(经济主体)、提供农副产品(含农资、农机 类产品)网上展销、自由交易和团购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为企业与个人提供和获得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在线进行农产品交易等渠道并有效防止伪劣农资产品进入市场。省、市、县各级政府以当地农业部门为主体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开展B2B和B2C服务,帮助中小型农业企业参与面向批零市场的终端消费者提供农产品,其目的是保障当地农产品的流通,并通过信息和在线咨询引导企业或个体生产者生产符合终端市场的农产品。

2.政府应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带头入驻,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更好地发展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更是农产品经营的重要力量。农业龙头企业采用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经营,无论从实力还是必要性看,都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因此政府要督促农业龙头企业入驻,从而吸引农产品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入驻这个网络营销平台。[4]随着知名采购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不断加入,会进一步壮大行业网络营销平台声势,平台受众数也会倍增,必将形成全国领先的品牌化的农产品行业网络营销平台,从而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更好地发展。

(三)企业要突出农产品特色,实施产品品牌战略

1.创建一个好的品牌名称

品牌名称,是实施产品品牌战略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关键的一个要素。例如,“联想”让生活充满联想,“美的”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品牌名称。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品牌名称是否正气,响亮,易记,对品牌的形象和宣传推广也有很大影响。

在确定品牌名称时要注意一下几点:(1)名称要正。其实就是要合法,合理,合情;(2)名称要易记。最好用中文名称,不要使用英文或者中英文混合型名称。另外,网站名称的字数应该控制在六个字(最好四个字)以内,四个字的也可以用成语;(3)名称要有特色。例如:天籁之音,电脑之家等。在体现出产品的性质时,能点出特色之处。

2.突出农产品特色,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

品牌是指社会公众对产品的品质和价值肯定。品牌对企业来说具有获利效应、促销效应、竞争效应、乘数效应和扩张效应。在网络市场上非品牌化的产品可能无人问津,因为需求者在网络上不能现场评价和检测农产品的质量,更多的是依靠供应商的信誉和农产品的品牌。要创立农产品品牌,需要建立农产品的差异,突出产品特色。如果是同质或者是没有什么特色的农产品,消费者就没有必要对农产品进行识别、挑选。在创建农产品品牌后,要及时地加强品牌宣传与推广,就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电子商务不仅是渠道,也是媒体。通过宣传和推广农产品品牌,可以向需求者传递农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信息,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客户的忠诚感,巩固和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强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重视商标注册和保护意识

商标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使其产品与其他同类或相似产品相区别而附加在产品上的标记。对很多人特别是农民朋友来说,商标也许是一个很空泛很抽象的概念,但它对提升农产品品牌效益和附加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农产品的一个无形资产。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大多为农民,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惯性,市场意识、商标意识淡薄。注册商标是农产品取得法律保护地位的唯一途径。一旦名牌商标被他人抢注或冒用,不但商标价值大打折扣,更糟糕的会是损害品牌产品的形象,影响企业的声誉。因此,农产品生产企业在创立品牌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商标注册,使之得到法律的保护,获得使用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记的专用权。

(四)企业要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信息和建立店铺,加强宣传、推广与销售

1.企业要在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上供求信息,加强宣传

这些第三方交易平台既有专门服务于农产品交易的,如农市通B2B、农产品交易网、农产品信息网等,也有跨行业的广义第三方交易平台,如阿里巴巴、慧聪、铭万网、中国制造网、自助贸易 、环球经贸网、百业网、全球采购等。农产品企业运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农产品价格、供求等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在线拍卖、网上招投标等交易模式,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以网络为媒介,实现农产品安全快捷地交易活动。在B2B第三方交易平台上供求信息,使信息公开、公平和透明化,价格信息反映出供求关系,引导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农户科学安排生产,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农产品企业在选择第三方交易平台时要根据农产品产出和各用户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选择信息服务平台,因为农产品会随季节和气候年份不同而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该模式的网络营销有时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

2.企业要在B2C第三方交易平台上建立销售店铺,推广与销售

随着网购慢慢成为购物的主流,网店的交易量将随之大幅增加,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网络订购农产品的需求自然也跟着急剧增长。再加上实现农产品订购、配货、城市物流、在线支付的条件逐渐成熟,很多的农业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店铺,农产品销售服务逐渐面向个体消费者。如同过去几年网络零售的快速发展一样,面向个人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销量,除了产品具有特色和保证质量外,还要加强产品的宣传与推广:(1)在客流量大的B2C网站建立店铺。农产品企业要选择在知名的客流量比较大的B2C第三方交易平台上建立销售店铺,如淘宝商城、京东商城和腾讯拍拍等,这有利于潜在客户的寻找;(2)加强店铺的宣传与推广。电子商务不仅是渠道,也是媒体,要想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就必须加强店铺的宣传与推广。具体的方式包括通过论坛里多发帖子、写博客和QQ空间、限时折扣、满就送、秒杀、在网站上做广告、免费试吃等。如三只松鼠老总章燎原在做壳壳果时就策划了一次“万人免费试吃”活动,当天销售额突破100万,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实现了店铺的宣传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解蕙.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0(9):55-56.

[2]马海燕.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策略应用[J].决策探索,2008(8):36-37.

第4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摘 要:小组就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环节设计调查问卷,前往北碚区镇进行实地调查,运用SPSS和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总结出了重庆市北碚区生鲜农产品信息流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果表明:农产品电商这块蓝海在北碚亟待挖掘,北碚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观念很淡薄,北碚民众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了解程度有待大幅度提升。本组成员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北碚区

1 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小组于2017年3月对北碚区城区、歇马镇、静观镇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供应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商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意在了解北碚区生鲜农产品的信息流通情况,了解居民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现状,研讨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对策,激发民众对电商的热情。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口头采访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共发放和收回问卷177份,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为86.4%。问卷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包括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受访者对生鲜电商的了解程度及偏好等内容。问卷发放的同时会对被调查者进行简短访问。

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1 消费者调研情况分析

此次问卷发放共120份,收回问卷10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6份,问卷有效率为91.4%,小组成员于北碚城区街、歇马镇及静观镇的菜市场和连锁超市周边进行调研,并在问卷完成后进行短暂访谈。

2.1.1 受访者基本情况分析

统计表明,受访者年龄分布在35岁以上的最多,占比38.5%;25-35岁的排第二位,占比35.4%;18-25q之间的占比20.8%;18岁以下的占比6.2%。此次调查受访者的职业其他类占多数,经了解,除退休人员以外,还有工人蓝领阶级等其他未计入问卷的职业,占比44.8%;学生排在第二位,占22.9%;白领类职业排第三位,占比19.8%;自营商人占比12.5%。

2.1.2 受访者农产品购买方式分析

此次调研受访者多选择在连锁超市和菜市场的摊位购买新鲜农产品,分别占比96.9%和87.5%,选择网络购买的只有9人,占比9.4%,调查到的有6人选择吃自己家里种的农产品。由此可见,北碚区消费者基本通过传统渠道来购买需要的农产品。

2.1.3 受访者网购情况分析

北碚区消费者实际网购农产品的频率较低。在受访者回答“是否有在网络上购买农产品的经历”时,仅有4.2%的人选择经常购买;有22.9%的人选择偶尔购买;绝大多数选择基本不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占比72.9%。当受访者进行网购行为时,有19.8%的人选择“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有21.9%的人选择“天猫国际商城”购买农产品,在淘宝上购买农产品的占比9.4%,认为购买平台随意的占比54.7%,这说明北碚区消费者对网购平台的了解需要进一步提升。

2.1.4 受访者网购原因分析

在回答“如果要在网上购买农产品,选择网络购买农产品的原因”时,有89.6%的人选择“可以足不出户”;有52.1%的人选择“可以提前预定,到点送货上门”;有49%的人选择“网络支付购买操作方便”;有31.3%的人选择“网络销售品种多”。多数受访者选择网购农产品的原因是因为方便,可以节省一定时间和体力,而对于网上的农产品多样性无较多偏好。

2.1.5 受访者网购农产品的倾向分析

在回答“网络购买农产品的个人倾向”时,有64.6%的人选择“当季新鲜产品”;53.1%的人只选择“健康绿色产品”;有40.6%的人选择“反季节产品”;有35.4%的人选择“保质期久的产品”。统计表明,消费者更倾向农产品的鲜活性和健康度,在反季产品和保质期较久的产品上没有展现较高的期望。

2.1.6 影响受访者选择网购农产品的原因分析

消费者不选择网络购买农产品的原因多在商品质量本身,有65.6%的人选择“担心商品质量问题”,有60.4%的人会因为“担心退货问题”而不在网络进行农产品选择;有51%的人认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可能影响农产品的鲜活性;有44.8%的人选择“物流费用较高”,认为可能多出的其他费用会影响个人网购活跃度。

2.1.7 受访者网购农产品的意愿分析

在调查受访者“在未来生活中,是否希望农产品会比较方便的在网络上进行交易”时,有70.8%的人选择“愿意,可以方便购买”这一选项,说明潜在网购消费者数量较多,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北碚区是一块待挖掘的蓝海。但仍有29.2%的受访者认为“农产品价值小,不值得在网上进行购买”,说明北碚区相关部门需要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宣传上做更多工作。当受访者被问及“若网购农产品的价格(包括物流费用)稍高于市场价格,是否还会选择购买”时,有43.8%的人在能接受的价格范围内会购买,有39.6%的人不考虑购买,还有16.7%的人认为只要质量保证就可以购买。由此可见,北碚区消费者对电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呈比较积极的态度

2.1.8 受访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了解及看法

统计表明,有8.3%的人认为自己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了解”或“比较了解”;有44.8%的人对农产品电商“有一点了解”;有46.9%的人认为自己对农产品电子商务“根本不了解”。58.3%的受访者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看法比较积极,有9人认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有36人认为“改变了传统的购物行为”,有11人认为农产品电商未来“发展前景大好”。但仍有一部分受访者由于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了解受限,认为其“发展前景比较迷茫,没什么看法”,占比41.7%

2.2 生产者调研情况分析

小组成员前往北碚区城区、歇马镇和静观镇寻找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进行调研,分别在菜市场的生鲜货物供应商、特色生鲜农产品区域进行采访调研,通过口头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填写,共完成57份问卷。

2.2.1 生产者基本情况分析

受访者中有12.3%的人在19-25岁之间;14%人在26-35岁之间;35岁以上年龄阶段的人最多,占比73.7%。调研显示,受访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超过59.7%的受访者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33.3%的受访者学历为本科,只有7%的受访者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由此可见,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的年龄偏大,且受教育程度低。

2.2.2 受访者使用网络的频率

此次调研受访者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的频率普遍不高,有42.1%的人经常使用通讯工具上W;21.1%的人不经常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36.8%的人很少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

2.2.3 受访者售卖农产品的方式

有71.9%的受访者将农产品运输到就近的菜市场出售,24.6%的受访者将农产品出售给收购人,只有3.5%的受访者会将农产品通过网络途径售卖。由此可见,生产者基本都是通过传统方式售卖农产品。

2.2.4 受访者对农产品电商的了解程度

统计表明,只有8.8%的受访者听说过农业电子商务并且很了解;21%的受访者听说过但对农业电商不是很了解;有17.5%的受访者没有听过农业电子商务但想要了解,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没有听过农产品电子商务且不想了解。说明北碚区农产品生产者对新兴信息的接纳度不高,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

2.2.5 受访者对农业电商的接纳程度

有51位受访者愿意尝试网络这种渠道来销售自家农产品,而问及“是否愿意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固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时,有70.6%的受访者选择愿意;有11.8%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建立合作关系;有17.7%的受访者态度不确定。由此可见,北碚区生产者对农业电商有一定了解后,对这种新型售卖方式接纳度较高。

有6位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尝试电商销售,其中4位生产商的原因是“自身生产的农产品数量不多,不愿意麻烦”,1位生产商的原因是其他,觉得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干扰影响自身种植情况;还有一位生产商观念较为保守,表示“与传统市场相比,更信赖传统市场”。

2.3 结论

通过对农产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调查可以发现,北碚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观念很淡薄,多数民众对电子商务了解不多或基本无了解,说明农产品电子商务这块蓝海在碚亟待挖掘,应当提升北碚民众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了解程度,加大已有平台的宣传力度,并从多方位整合资源建立电商平台,形成具有北碚区域特色的品牌进行推广。此外,生产者的文化程度较低造成了生产者对农产品电商的接纳度不高,观念较为保守,除了知识宣讲外,相关部门应培养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北碚区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出台

北碚区政府应借势发力,在充分利用本区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构建起具有特色的电子商务经营服务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采取政府主导引领下的联合驱动模式,支持监管机构、网站、金融、校企、电商、物流配送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达到产业链各环与自然及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的统一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当地政府部门为促进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产品、休闲旅游等优势产业相融合,突出农产品特色,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比如借助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休闲旅游电商知名品牌。其中,北碚静观腊梅作为原材料的腊梅系列日化产品生产企业,重庆菩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小有名气的。政府可牵头涉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结合电子商务与文化创意的项目,利用品牌名气进行推广宣传,进一步扩大北碚电子商务的知名度。

3.3 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光纤入户与“三网融合”,加大网络主干的升级改造力度,提高网络互通互联水平。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互联网接入宽带标准。同时,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应该不断完善。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将工商、税务、社保、劳动仲裁等综合政务系统内的信息接入信息共享体系,加强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适应消费者支付习惯的改变,应该顺应并主动介入电子支付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建立电子商务投融资体系。

3.4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宣传,提高农民电子商务意识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北碚手机报、北碚农业信息网、北碚农产品信息网等媒体频道,通过开辟专题、专栏,推介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和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和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力度,强化农民对于电子商务发展意识、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现代手段,开通县委、政府微平台,集民智、谋发展,通过网络展示来推动招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卿.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现状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08):246.

[2]刘静.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葛俊,严奉宪,杨承霖.国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3,(05):48-51.

第5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实践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贸易的新形势。同时电子商务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所以,电子商务已经渗透进了各行各业的交易中,尤其是农产品交易。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快了我国农产品的交易速度,增加了交易量,创造了新的交易额。改变了农产品生产者的生活条件,拓展了农产品的交易渠道,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数量,所以农产电子商务对于农业的发展和销售是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意义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日趋成熟,农产品电子商务也随着农村网络的建立,和网络平台的设立,在农产品交易中应用的越来越频繁。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农产品交易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作出的必然改变。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交易量,提高交易额,给农产品生产者带来巨大的收益。尤其是很多涉农企业,更注重电子商务交易,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快速的宣传农产品信息和对接农产品,节省了农产品的交流过程。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扶持农产品电子商务,针对农产品的特征,可以更好的销售农产品。

二、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中遇见的问题

(一)农产品产业交易的复杂性

我国农产品的种类繁多,交易价格也是跟随市场、天气、收量变化,没有固定的成交流程和规则,所以农产品的交易过程是很随意的。就是因为没有一定的交易流程可以遵循,所以农产品的交易才会变的很随意。同时还由于农产品的信息不对称。个人的农产品交易信息和渠道没有涉农企业和批发商的宽,所以在交易的过程中会由于信息不畅通的原因,导致农产品成交量减少。除了大型的农产品生产商,在农产品的交易中,成交量极大,成交额很高以外,个人的或是小型的农产品生产商的交易规模就比较小,成交额低,成本高,产生的利润就少。所以首先需要对农产品交易制定规则和交易流程,保证每一个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

(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我国近年来在不断的建设农村信息网络,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用上电脑,用上网络,让电脑和网络成为农产品交易的平台和工具。农产品电子商务虽然主要是以涉农企业的交易和的信息为主,但是对于个人和小型的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农村建立信息平台,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也可以自己有关的信息和交易要求。因此,建立农村信息平台是十分重要的,改变现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是保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成功的前提。

(三)农产品缺少标准控制

我国农产品交易环节过于随意,无论是价格还是交易流程,都缺少标准控制。我国农产品交易的标准控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产流程和等级质量的标准化。但是目前的农产品交易却缺乏这个标准。也就导致我国的农产品的交易成交量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增加,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产品的交易流程和农产品的质量制定了一定的标准,但是还不完善,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交易流程规则和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践和发展分析

(一)社区店推广模式

涉农企业在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可以全程跟踪。把农产品从田地到售出整个环节都可以进行监控。为了方便百姓购买产品,可以与社区联合,构建社区商店推广的经营模式,把农产品直接送到社区商店,然后直接卖给消费者,减少了批发商的流程,降低了农产的成本。

(二)生产与超市对接的模式

超市的产品都是可以追溯农产品来源的,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消费者可以对超市买到的农产品进行信息查询。农产品生产商和超市对接,直接把农产品对接到超市,这些都是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知名度的有效手段。

(三)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模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所点农产品的交易流程,拓宽农产品的交易渠道。并且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模式。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定位,生产不同的要求的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并且可以跟踪消费者,进行农产品售后服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

结束语

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形式日趋成熟。为我国的农产品交易拓展了新的路径,增加了农产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交易额是我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产品生产者的主要生活来源。而推行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让农产品的销售更快,同时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满足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高质量、价格低的要求,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硕.构建鲜活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97-101.

[2]蒋照鹏,朱永法,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5(08):21-26.

第6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摘要】海南省发展岽水果产业区位优势明显,热带水果品种多且产量高,但海南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随着我国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海南农产品线上销售潜力无限,但海南生鲜电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特色品牌、人才缺乏等重重难题。本文将以“互联网+”海南特色农产品为出发点,探讨生鲜电商的发展路径,为海南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品牌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生鲜电商 海南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传统行业已经迅速地向网络营销转型,实现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农产品营销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了。生鲜电商即生鲜产品电子商务,指的是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作为电商界的最后一片“蓝海”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

海南热带水果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广,水果产量高,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区,有“热带水果王国”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拥有热带水果品种29个科、53个属、400余个品种,为全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目前主要种植的产品有芒果,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海南的水果以成熟早、外观好,品质优等特点,享誉全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虽然以网络为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海南农产品线上销售潜力无限,但海南生鲜电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特色品牌、人才缺乏等重重难题。本文将以“互联网+”海南特色农产品为出发点,探讨生鲜电商的发展路径,为海南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品牌提供思路。

一、海南生鲜电商发展现状

海南省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早,早在1998年5月,省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就组织省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展“海南省电子商务试点工程 ”。2000 年 4 月,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与帮助下,“九五”电子商务工程在海南扎根试行,并在2003 年 11 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全面检验。

在2013年12月12日,海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开馆,包括热带水果、有机瓜菜、茶叶冲饮等七大类产品,160家企业4000个品种正式上线销售,开馆仅4天,成交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2014-2016年海南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如表1.1所示,海南省农产品电商企业从2014年的1600家增长至2016年的4000家,增长150%。2016年海南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达到68亿元,比2014年的60亿元增长13.3%。2016年“特色中国?海南馆”成交额为14.13亿元,较2014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254%。由此可见,近三年海南省农产品生鲜电商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电商企业在逐步壮大,销售额也在逐年增多。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于网络的建设与信息的畅通。2012-2015年海南省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如图1.1所示,截止2015年底,海南省网民规模达466万,而该值在2012年仅为384万,增长21.35%。海南省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3.70%增长至2015年的51.60%。近年来,由于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内互联网建设,发展氛围浓厚,海南省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都呈逐年递增趋势,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中,给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作用。

二、海南生鲜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标准化程度低且品质难以保证

海南生鲜农产品属于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产品,每一种水果的品质口感、颜色大小、形状往往参差不齐。再加上农产品供应链源头的质量难以控制,即便都是海南三亚的芒果,由于采摘批次时间不同,芒果的品质口感也难以一致。由于目前海南生鲜农产品没有实现广泛的标准化,海南水果的生产销售还缺乏一套可供操作的统一标准,这就导致了顾客在购买后获得农产品时可能感觉实物与网络图片不符,影响电商的信用和成交量。

(二)品牌意识薄弱且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受体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目前海南热带水果生产和营销大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即主要以一家一户独立生产、分散销售、单兵作战形式为主。农户们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意识,再加上农户们缺乏品牌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在消费者流通市场中除了产地标志之外,没有品牌标识。海南热带水果产品多以原始状态或初级加工状态进入市场,加工工艺粗糙,包装程度差,不利于产品保鲜、保存,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品质,这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也不利于海南农产品的品牌塑造。

目前在海南虽有“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但小公司居多,实力有限,辐射面小,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还不强,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很少,大多是农户自己闯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组织化程度低。

(三)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仓储难度大

海南省孤悬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而海南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外,一方面,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难免会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二是现代化冷链配送,仓储设施滞后,海南农产品在运输出岛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这给海南的农产品销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三是物流体系不发达,海南热带水果出省所采取的运输方式如图2.1所示,其中公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大约占96%;铁路运输其次占 3%;航空运输第三占1%。目前海南大部分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拥有的运输手段单一,运输网络不完善,货运汽车空车回岛的现象严重,导致出岛的农产品运输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热带水果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本身具备易损耗、保质期短、不易储存等特点,其保鲜要求苛刻造成仓储难度大。例如,海南三亚的芒果对气温较为敏感,一般 10°C 左右即可出现冷害,而温度较高又促使其腐烂加速,对其密封又容易变质产生异味,因此海南芒果的最佳储存温度为 12℃ ~ 13℃ ,相对湿度为 85% ~ 90% ,并且要确保储存环境中有新鲜空气。而海南荔枝的最佳储存温度为 5℃~ 15℃,如要使其保存完好,需在其包装箱内放置用于降温的冰袋和隔离保温的泡沫箱,还需使用吸塑盒固定荔枝位置,防止其互相挤压损耗。如此既要建设冷库又要细心保存,物流成本难免居高不下。

数据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四)农村电商普及率低且电商人才缺乏

数据来源:2012-2015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海南大部分农户观念较为封闭,习惯性依赖传统销售模式,没有足够压力促使其去突破坐等水果批发商上门收购的现状。2012-2015年海南省城乡网民比例分布如图2.2所示,虽然上述分析到海南省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都在逐年递增,但是近年来海南省网民城乡比例失衡明显,农村网民所占比重仅维持在20%左右,这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速度。大部分农户对电子商务还比较陌生,相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线上交易,他们更愿意相信传统销售模式。而有部分农企尽管接受了电子商务销售模式, 但大多数农户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缺乏电子商务营销技能。根据海南省农业厅调查报告显示,海南电商人才的需求缺口超过200万,海南省中高端人才缺口达2万人,主要体现在运营人才的匮乏,甚至部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缺乏基础性知识。由于缺乏相对应的人才也约束了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

三、海南生鲜电商发展策略

(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宏观调控手段,从政策、法律的高度上扶持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提高热带水果产业组织化水平。建立“海南农业商会”“果农协会”等中介组织,组织成员企业之间互通信息,统一培训指导,集体生产营销,减少分散活动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其次,推广应用水果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农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土壤改造、施肥、采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包装。同时制定实施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 靠科学技术和对生产的全程监控,稳定产品质量。对网上销售的海南农产品进行生产与销售质量监管,定期抽查农产品质量,实行动态监管, 提高源头高品质。再次,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增加对热带水果标准化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或建立热带水果保鲜贮藏技术研究中心。最后,出台相应的法律体系维持电商市场的稳定性。通过相关法律的监管使电商市场规范化,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

海南省的热带水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抓质量,树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海南农产品要注重品牌设计、包装设计,销售推广,构筑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形象。相关政府部门应规划建设或通过行业协会以合作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建立规模化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要鼓励、支持并积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具备一定品牌的大企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组建水果产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牌、质量、价格,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相关政府部门要引导和扶持本省农户与农企创建农产品品牌,帮助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推广营销,不断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提升海南农产品品牌形象,让海南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真正走向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由于上述分析到海南热带水果出省采用的运输方式多为公路运输,为了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首先,海南省政府应尽快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建立功能齐全港口、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绿色通道加速海南农产品的通关速度。其次,加快海南省大型冷藏O施、冷藏运输工具、农产品物流园区、信息技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效率,推动物流技术的革新。最后,积极寻求合作。例如与航空公司合作,海南目前航空运输水果的运输方式比例较轻,但海南目前拥有航空运输的优势明显,三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海南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若能发展航空运输,必定能缩短运输时间,从而提高热带水果的保鲜时效性。或者与省外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企业的合作,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海南已经与长江以北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企业实施合作联盟,构建延展海南农产品销售辐射半径配送网络。

(四)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宣传与人才培育

要改变海南大多数农户的经营思维,海南政府相关部门一是要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加强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可信度;二是要鼓励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初步发展;三是要建立便于农户接受的电子商务形式,帮助农民建立与电商平台之间的沟通渠道,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全面发展。此外,为解决海南省电商人才供不应求问题,海南部分高校也应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为电商储备后续人才。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农村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养殖种植大户等人群进行电子商务创业。

参考文献:

[1]王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0(02)

[2]童元保.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3)

[3]吴清燕.“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以海南芒果营销为例[J].中国市场.2016(27)

第7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 跨境电商 现状

一、湖北省农产品跨境贸易发展现状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湖北省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出口大省,近几年来农产品出口值增长势头良好。统计数据显示,我省2014年省农产品出口额和增长率均高于周边农业大省,居中部第一。我省主要出口农产品有淡水产品、蔬菜、鸡蛋、生猪、罐头、茶叶。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湖北省淡水产品出口量2.74万吨、同比增长11.48%,创汇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2%,水产品出口是全省农产品出口第二位。出人意料的是茶叶则成为2014年农产品出口黑马,同比增幅达到15.8%,而其中我省水产品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1.36%。明显我省农产品跨境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二、湖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发展的特点

主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我省农产品的出口量巨大,可是不难看出现我省出口的大多是初级农产品。比如说水果蔬菜等,甚至一些水产品都是未加工直接出口的,我省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多少,大多是农户自己直接处理。2015年1月达到9月湖北省进出口总值为1145.1亿元,而这9个月里湖北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865.9亿元,增长17.5%;同期,湖北省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79.2亿元,下降3.7%。发展成版块化不统一比如说以湖北潜江小龙虾为例就是跨境贸易与电子商务的不合作。潜江2014年的小龙虾产量达到4.2万吨,同比增长31.2%;小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小龙虾出口创汇1.5亿美元。但是去年全国小龙虾线上销售突破百万笔,销售金额近亿元,而潜江小龙虾去年在线上总共才卖出了800万元。

三、湖北省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困难

(一)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湖北省对于冷链物流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它是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命门,没有它,我们完不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流程,虽然我省大力的发展冷链物流,政府也扶持了很多但是我省冷链物流发展远远不能够与我省农产品庞大的出口量成正比。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冷技术不过关。造成了大量的物资损耗在运输途中,是很大的一笔损失,而且在一些地方冷链物流并没有建设到位,特别是一些山区,压根没有冷链物流,这些地方的农产品根本无法出口,只能自产自销。物流信息化落后,上下游资源缺乏整合;湖北省在建立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但远远不够。而且其流通信息体系没有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较为分散,其流通的信息资源也利用不足。

(二)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缺乏

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一直到现在人民币稳定升值。而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人民币报价的商品在美元市场上的价格持续上升,直接影响到我省出口企业的销售数量和利润水平,而我省出口农产品主要是打价格战,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竞争力下降。国内外贸易政策因素。会因为一些政策的改变从而被影响。比如绿色贸易壁垒。以质量安全问题制约农产品出口。近年来湖北省出口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最出名的就是湖北红心咸鸭蛋含苏丹红这样事件,钻国内政策空子,这限制了我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出口市场集中单一。如果这些市场的进口政策或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这样会极大程度的影响会湖北省农产品出口的稳定性。我省农产品的出口集中于美日俄这些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现阶段湖北省农产品出口大多是中小型公司杂且乱。缺少品牌农产品。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占大多数,加工农产品比重偏低。没有竞争优势。

(三)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我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有一些进步,但是我省大多企业品牌推广效果不佳。多数企业品牌知名度水平处于中下,没有什么名气,急需品牌推广将产品推出。只有极少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反应良好,比如潜江虾皇、清江野鱼。湖北省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多、杂、乱、小,牌子太小太杂冲淡了品牌效应,难以形成区域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部分经营业主只注重眼前利益,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形成。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湖北东部地区的农村网络设备比较完善,但是湖北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很少有上网条件,即便有网络设施,设备也比较落后,并不完善这直接导致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不起来。湖北省大多乡镇网络平台没有建立好,大多数农村没有网络沟通手段,使其信息传输有了断层。湖北省农业信息市场还不健全,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分配制度,基层农村缺失信息流通、搜集、处理的一些基础的设施。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电商人才短缺,湖北省大多公司的公司员工主要是本地区人;没有受过相关的教育和经验;员工流失率高;企业培养计划滞后,未能适应电商发展的需要;员工未能及时适应形势变化,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鹏程.潜江小龙虾遭遇电商困局 缺配套多个环节跟不上[N].楚天金报.2015年4.18

第8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农产品为多数电商企业所关注的领域,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通过对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具有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为使区域报业媒体更好地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应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做好电商引流,创新营销形式,建设区域物流支撑体系,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及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区域报业媒体;温州;农产品;电商;

2014年阿里巴巴与12家主流报纸战略合作推出“码上淘”业务[1],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各地陆续有区域报业媒体选择了农产品作为从事媒体电商的切入点,如《长沙晚报》的“星滋味”、《成都商报》的“买购网”、《海峡导报》的“无空间超市”、深圳报业集团的“桃源壹号”、厦门日报社的“晨报超市”、钱江晚报的“钱报有礼”、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瑞安日报的“瑞安淘”等电商平台。农产品是多数电商企业关注的领域,被誉为最后的电商蓝海。但由于农产品的区域性、运输成本高、标准不统一、周期性、价格波动性、安全性不高等原因[2],以及农产品电商整体还存在底子薄、专业人才缺乏、销售平台影响力不足、物流配送瓶颈等问题,农产品电商发展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区域报业媒体介入农产品电商领域,为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通过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实践,分析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提出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一、温州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优势

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主要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温州都市报、温州网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瑞安日报。分别推出“温都猫”电商平台、“温州爱购”电商平台、“瑞安淘”电商平台。“温都猫”电商平台为全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该平台于2014年5月上线,上线当日,点击量超5万人次。一年多来,“温都猫”电商平台已累计上架商品2000多种,实现营业额2200多万元,利润达10%[3]。“温州爱购”电商平台主营农产品,在2015年“双十一”当日,交易额破百万元。瑞安日报与商派公司签约合作推出“瑞安淘”,定位于区域农产品社区电商平台,为社区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具有“四力”、融合联动、区域定位、物流支撑、资源整合的优势。

1.“四力”主流媒体都有很强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即“四力”。传统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内容产品丰富,是市民重要的信息和资料来源,在市民心目中具有公信力。温州都市报拥有相当数量的受众群体,从原来传统报业的25万受众,到经过新媒体发展,现已超过百万受众[4],其宣传范围非常广,传播力和影响力都很强。据人民网研究院《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温州都市报位列全国第21名,同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温州晚报位列第36名[5]。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一支强大的采编团队,有视野开阔的采编人员和知识丰富的行业专家,他们在新闻采访、策划创意等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引导力。“四力”优势是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根本性优势。

2.融合联动温州日报报业集团的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其它经济实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方面的深度融合,使《温州都市报》从单一的纸媒变身为集报纸、PC互联网、微信、微博、客户端(“两微一端”)各种形态的全媒体。通过纸媒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商品等信息,温州都市报借助二维码直接把读者转变为买家。PC网站、“两微一端”通过每天带创意的文案、商品链接、活动信息等,进而达到为电商平台吸引人气的目的。而其它经济实体利用各种机会,适时推出电商平台活动,实现全方位多渠道联动。此外,报业媒体还拥有在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的便利条件,达到线下联动的目的。

3.区域定位区域报业媒体可精准定位,为区域对象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差异化、区域特色的营销策略,发挥比较优势,避开与全国性电商平台正面竞争,从而使区域电商平台实现市场的有效覆盖。针对部分温州人消费购买力较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特点,“温都猫”电商平台为这一群体推出进口水果、生鲜等产品,如法国银鳕鱼、澳大利亚牛小排、本土品牌特供奶粉等,这些在普通电商平台比较难买的商品,通过特色营销,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量,老客户的回访率达到50%以上。另外,“温都猫”和“温州爱购”电商平台还开展区域应季农产品的营销活动,走进社区,走近用户,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大量营销,是农产品电商O2O(线上线下)营销非常有效的途径。

4.物流支撑物流是制约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利用报纸发行网络,整合资源,从千人投递人员中选出百人组建成电商物流团队,利用发行间隙进行物流投递。这种物流配送既节约资源,还高效稳定,有效避免专业快递公司“双十一”物流高峰的物流延迟现象。“温都猫”电商平台在上午11时前下的单,可以实现当天送达,这种便捷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一般物流公司所不能做到的。同时,“温都猫”电商平台与社会物流公司合作,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扩大物流配送范围,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5.资源整合2014年温州网利用自身网络媒体优势,联合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策划杨梅采摘游活动。该活动借助电商平台,整合农户、农产品和沿线旅游资源,让市民感受深藏在大山中的清新味道,品尝原产地的生态美食。通过电商载体,泰顺杨梅不只在温州地区销售,一些温州商务人士还把杨梅送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地,甚至还有来自广州、内蒙古的咨询电话。温州日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则全程参与宣传报道该活动。通过媒体电商的运作方式,温报集团温州网将“大公司”与“小农户”联结起来,尝试全媒体时代的“企业+媒体”模式,融合传播赋予了企业新鲜活力;同时还助力建设“合作社+媒体商业化”模式,加强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打造“农商对接”电商平台。

二、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基于温州区域报业媒体从事农产品电商的优势分析,以及两家电商平台的运营实践,区域报业媒体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的路径。

1.自主平台,定位区域,打造区域特色电商平台目前,区域农产品电商交易主要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的第三方平台。虽然使用第三方平台方便快捷,但也存在交易规则经常变化、平台受制于人、数据掌握在第三方、不利于大数据开发、缺乏自主性等诸多不便之处,。区域报业媒体一般都有新媒体中心、有较强的信息科技支撑力量,完全可自主拥有平台,开展独立的商城运营。区域报业媒体自主拥有平台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完全自主开发,要求单位有非常强的技术开发力量,能够进行完全自主开发。这种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后期维护容易,但存在开发周期长、对人员要求高等缺点。二是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开发,要求本单位有一定的信息管理人员,能够协同专业公司进行开发。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单位内部资源,实现个性化开发定制,但存在后期维护难和缺乏个性化的缺点。三是通过购买专业电商平台,可满足一般企业的基本需求,但存在个性化需求都要求助于平台提供方的缺点。在平台具体建设上,可采取一平台多入口的方式,将传统的购物网站改版升级,开放微信、微博、APP终端、PC端四大接口让供求双方自由选择任一端口进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平台将每个入口的后台数据打通,便于用户数据库信息的更新与统一,实现平台数据无缝对接,全方位覆盖,精准解决客户难点。电商的趋势正在往社区迁徙,趋势是线上社区+线下社区,而且商业模式的变化发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为必然趋势,区域(社区)电商平台是农产品电商的一大方向。因此,可在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平台细化定位到社区,以“搭建社区农产品电商平台”为切入点,全方位服务社区用户。

2.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电商引流电商引流是电商平台建设后的重要工作,是营销的入口。区域报业媒体资源丰富,多渠道的电商引流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农产品与区域结合非常紧密,报业媒体必须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渠道,做好农产品电商全方位引流。一是整合线上资源,融合线上渠道,充分利用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工具,开展立体矩阵式营销。区域报业媒体的新媒体在不同的用户群中拥有各自的影响力,在线上进行电商引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整合线下资源,融合线下渠道,充分利用报纸、广告发行及其它经济实体开展线下营销,实现随时随地全方位引流。三是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渠道,结合区域季节分布和新闻站点分布,利用强大的采编队伍,通过农产品宣传、营销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开展多线O2O营销,实现电商引流。

3.定用户,定产品,创新形式精准营销区域特色的电商平台必须结合用户群体、产品选择和营销方法才能实施,区域报业媒体应利用自身优势,对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精准定位。一是定用户。确定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中的销售对象、区域、价格等属性。通过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分析,农产品电商平台应为区域内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年龄分布上,第一阶梯为30~39岁,第二阶梯为20~29岁。二是定产品。卖什么产品决定了农产品电商平台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农产品种类丰富,必须有所突出,才能提高品牌认可度。据各地媒体电商实践情况看,从事原产地直供的生鲜果蔬、绿色健康的粮油副食、高品质可信赖的营养保健品等产品,有利于树立优质品牌形象。三是创新营销形式。传统企业“触电”是通过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店,区域报业媒体自建商城与线下门店则更能体现传统企业价值。根据不同产品类型选择销售渠道。如营养保健品自身的目标用户与报纸的需求群体一致,中老年人习惯眼见为实,则可利用报纸宣传渠道将用户引流至门店消费。生鲜果蔬等品类消费则更多为白领阶层与年轻家庭,宜用创意讲故意的形式进行推广,通过运营策略逐步提高客单价与复购率,增加互动与黏性等。

4.立足发行,便捷物流,建设物流支撑体系在农产品电商运营过程中,物流成为能否打通农产品流通的关键。区域报业媒体完全有能力打通电商物流的关键环节,这将成为区域农产品电商的重要优势。区域报业媒体有组建便捷物流的特有条件:一是区域报业媒体有专门的报业投送力量,充当物流的重要力量。报业投送人员没有物流公司人员专业,但却是一支可经过培训转变为有效物流投送的力量。二是区域报业媒体可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发行站设立仓储基地,以作农产品的中转仓储之用,解决农产品的仓储冷链问题,进而实现最后一公里送达。三是区域报业媒体可与当地物流快递公司合作,开展社会化物流服务,提升自身物流服务能力。建立一个市、县、乡三级的物流支撑体系,将有效解决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最大障碍,促进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再上新台阶。

5.借力政策,承担公益,扩大电商服务范围区域报业媒体在地方一般扮演着官方角色,比较适合承担政府层面的关于农业及农业电商方面的组织角色,借助媒体的宣传力,这是一条服务农产品电商发展非常有效的路径,如成立农产品电商协会、组织企业入会、通过协会开展各类合作及资源整合等。借助此类组织,区域报业媒体可开展许多衍生服务,为各类农产品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有效政策服务、信息服务、新闻服务、线下服务,帮助会员单位解决问题、加强互通,共同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

6.培育人才,创新机制,提供农产品电商发展双保障目前,农产品电商发展整体存在专业人才缺乏、机制不灵活的问题。专业人才缺乏靠培养,机制不灵活靠创新。区域报业媒体可通过与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报业媒体为高校提供专业指导团队,为高校学生提供包括方案策划、文案编写、美工设计等的技术培训和支持。高校则通过社会实践、实训周等方式派遣学生到区域报业媒体电商平台进行实际操作,为电商平台提供管理运营及拓展营销等。此外,区域报业媒体还应加强自身内部电商人员的技能培训。媒体电商包括电商平台、管理团队、物流体系、行政体系、宣传体系等各环节,必须协同推进才能增强用户的良好体验。因此,一定要创新机制,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将平台技术、营销推广、内容策划、物流配送、人员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优化整合,理顺管理机制,达到协同一致,以适应电商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商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对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有益探索。区域报业媒体优势与农产品特性存在天然契合,利用区域报业媒体优势服务农产品电商切实可行。但区域农产品电商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很强、覆盖面很广的工作,还需要各行业和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林功勋.媒体电商:媒体转型的新宠[J].传媒,2015(16):21-23.

[2]张卫.《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食品,2015(10):54-57.

[3]李雪昆,梁晓龙.温报集团:开辟电商新“钱景”[N].中国新闻广电报,2015-08-25(6).

[4]郭乐天,施文洪.温都全媒体:用“三个再造”完成融合[J].新闻战线,2014(10):52-54.

第9篇:农产品电商推广范文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探析

一、概述

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多样,特色生鲜农产品突出。生鲜农产品,指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直接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含农林牧渔业)中获得的保持了所产物的本质特征及物理特性,未经加工或只做简单清理的初级农产品,包括新鲜蔬菜、水果、野生菌、花卉、禽蛋、肉类及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属于农产品范畴下的一个细分产品,是农产品中的核心和特性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季节性强,时鲜性强,易腐易损性强,产品的市场价值及经济价值随时间流动而变化,鲜活程度高低决定其市场价值与经济价值的高低。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环境下形成的新商业运作方式、买卖主体交易对接模式和盈利模式。根据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载体、交易关系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分为多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如:B2B、B2C、C2C等常见模式,随着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新型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也随之产生。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指生鲜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的方法手段进行快速便捷交易的营销模式。这种概念的出现及应用,是随着“网络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的发展趋势而出现和发展,伴着“互联网+”及其“电子商务”在农业产业结合发展下的具体应用和延伸发展,是有别与传统商务模式的运作方式。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新生事物,是农产品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2012年被视为生鲜电商发展元年,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根据云南省生鲜农产品优势特点,研究分析其已有的交易模式,从创新经营理念、流通渠道的思路出发,优化、创新构建多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推进生鲜农产品在“互联网+”的经营管理和销售,最大程度地实现生鲜农产品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体现社会绿色消费需求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双赢,促进生鲜农产品产业体系建设和其营销网状式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云南经济建设。

二、云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现状分析

1.云南生鲜电商交易模式类型分析

(1)前端农商信息平台介绍型

此类型主要表现为:G2B、G2C模式,所谓G2B, Government To Business,即市场交易主体以政府与企业为主的电子商务或电子政务关系;G2C,Government To Citizen或Government To Customer,即市场交易主体以政府与消费者为主的电子政务关系,既属于现代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一方面,又属于以B2B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延伸运用,这两种交易模式的共同特点体现为:以地方政府(云南省-州市-县乡-村镇)为主导围绕地方性农业生产为特点的生鲜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的、行业资讯(技术、政策、价格等)、农商服务提供等,一般以政府官方为涉农网站的主办单位,打造或搭建涉农信息服务的渠道系统平台,各界农商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团、农户等为普遍涉及服务对象,属于典型的前端介绍型农业信息平台,同时也起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作用。典型代表有:“云南数字乡村”由云南省委、省政府主办,云南省农业厅承办,其系统建设包括从云南省-各地州市-县乡村整个系统;“云南电脑农业网”,由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下设全省主要地县乡链接,主要提供农业资讯、市场供求等方面信息的官方渠道平台;“云南农业信息网”,由云南省农业厅主办,云南省农业信息中心承办;“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其系统下设“云南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

此外,还存在由企业为主导的农业资讯、市场信息及交易对接平台,如“云南特色农业网”,由普洱晟鑫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诚信农商网协办;“云南三农网”由云南鑫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设立。

(2)中间农商交易促进型

此类型多以第三方开放式交易平台为主,具体表现为B2B、B2C的交易模式,所谓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业与企业间进行批量的产品交易、服务及信息交流的模式;B2C,Business To Customer,即商对客非批量批发式的散客交易模式。其模式中农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构建主要以中间商或第三方中介企业为主导力量,一方面和提供最新的农资信息,服务广大农商及市场产销两极,另一方面,汇集区域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促进市场交易主体间的交易。

根据中间商或中介平台来源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以省内中间商为主导的交易运营,典型代表有:“云南三农网”、“云南农业网”、“七彩高原电子商务”、“土大姐”等,其中,“云南特色农业网”,作为云南农产品流通的创新型服务门户网站,主要以系统的云南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打造为特色,推介当地农产品流通主体网上店铺商城,促使区域农商品牌的树立,从而促进农产品网上交易流通和区域经济发展;“然鲜品”则是依托华曦牧业集团由第三方企业运营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网购商城,主要针对整合云南农特产品资源,将云南高原地区品质优良农产品提供互联网传播的渠道。另一类借助省外网商平台资源进行省内农产品的交易推广,典型代表有:“昆明贡天下电子商务”,主要依托2011年创办的北京贡天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贡天下特产网交易平台资源,进行云南省内农特产品资源在全国的推广及销售;其次有“1号店”、“京东生鲜”、“天猫喵生鲜”、“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淘宝汇吃”等。

(3)后端市场交易对接撮合型

此类型主要表现为B2C的交易模式,网络交易平台构建依然以第三方企业为主,消费者以个人家庭为主,一方面以第三方运营商为代表进行生鲜农产品的集中采购,存储、网上商品信息展示、包装运输及客户配送服务;另一方面以城市型居多的个体消费者进行网络订购。其主要的运行特征表现为提供各类农产品资源,撮合市场终端消费者,完成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服务,方便最终消费者。典型代表为:“乐在生活网”。

2.云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模式现状问题分析

(1)交易模式结构单一,交易主体涉及范围小

交易模式结构比较单一,表现为以最先发展形成的B2B、B2C和G2B等为主的模式,结构模式比较单一,而且涉及的生鲜农产品仅占其中一部分;交易主体涉及范围小:一是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基地)这个最大的主体受地理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或制约,全省范围内发展的程度低;二是交易服务的主体呈多样化、零星状,经营户(批发市场)不发达;三是餐饮、农超、深加工企业、配送服务发展层次低、数量少、品种单一。如仅有昆明“乐在生活网”在昆明主城区内开展配送服务。

(2)涉农及本土企业电商数量少,成立年份短,系统化建设善不成熟

就全省范围看,涉农网站数量不多,且多为政府农业部门行为为主导,多数农产品生产者、生产大户或企业借助第三方开放式电商平台进行网上交易,国内仅有“贡天下”、“京东生鲜”设有针对性较强的云南农产品专柜。城市型电商和网购数量比值较大,但以农产品生产为核心的县乡村电商系统依然未被覆盖。此外,多数涉农网站成立于2012年以后,整个系统化建设尚处于建设完善阶段。

(3)农产品电商“鲜度”不够凸显,“生产者-消费者”电商链中链接度低

研究分析,除“云南花卉网”等少数几个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外,特色生鲜农产品资源、品牌优势凸显不够,中介型电商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品,即干货农产品或简易加工包装产品;生鲜农产品的技术处理(保鲜)程度低,因而电商交易模式受客体性质特征的影响较大,产品物权空间转移过长将导致时间拖延使产品新鲜度降低。

(4)交易延伸要素配套建设滞后

即在农产品网络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延伸因素,如政府政策支撑、农业产业规划、物流体系构建、保鲜设施配套、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水平等。

三、云南省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优化与创新探究

在基于已有的B2B、B2C、G2B等电商交易模式之上,构建优化创新的生鲜农产品多元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创建:

一是以B2B为发展核心,创新构建M2M交易模式。M2M模式,即Market To Market,基于区域内、外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形成区域战略联盟模式。在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上,利用所形成的市场资源规模优势,加速扩散,进一步将批发市场“虚拟化”建设发展、转化升级;加强区域内、外市场战略联盟,有效形成上下游间两极市场对接与扩散。加大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批发市场交易模式的建设,一方面是基于我国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对农产品需求量大的现状出发,发挥云南生鲜农产品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云南省内农业生产、消费仍以散户经营为主要特点,而省内农村网络普及率及电子信息化建设程度仍有待提高,就2014年数据来看,全省网民数量约为16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10.5万,占68.9%,乡村人口410.5万人,占总网民数量的31.1%。

二是以电子商务中企业间交易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向关系链两端延伸打造电商系统的“楼堂馆所”,可有多种创新模式并存,一方面向上游发展“P2B”模式,Peasant To Business,农产品主要供应方(个体、家庭农场、专业农户)和农产品需求企业(产或销地批发商、餐饮商、加工商、配销商、超市)间交易模式,农户与批发企业直接对接,改变传统市场供销关系和运营模式,发展季节性农产品定向供应,“订单式”生产,在市场需求下促进农业生产的“个体生产-家庭农场-生产联盟-区域性生产基地(凸显区域性农产品特色)”体系的建立,而“B”则负责电子市场平台的搭建、“产品-市场”的对接供应、交易扩散及分流转移;另一方面,向下游建设“B2C”模式,即“批发企业-消费者(个体为主)”,在这里,生鲜农产品批发企业既是下游批发企业,又是中间商角色,个体、家庭消费者可直接向生鲜农产品供应商进行网络购买或订单式购买,供应商也可开展配送服务。

三是二维电商交易模式向三维或多维电商交易模式转变,建设综合一体化交易模式,促进生鲜农产品交易链间各要素的一体化联动性发展。从目前云南省生鲜电商交易模式现状分析来看,三维或多维模式的优化创新,有利于整体化系统化建设。如:“B2B2C”、“B2A2B”、“B2G2C”、“P2G2B”、“M2M+O2O”、“B2B+O2O”、“P2A2O”等交易模式。

四是发展生鲜农产品“O2O”交易模式,建立“O2O”交易实体机构体系,向本地化生鲜平台转型。所谓O2O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交易现下交货,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消费需求在网络上进行购买,并在当地指定地点直接提货。构建“产地-转运地(或分销地)-销售地”的生鲜产品实体机构体系,实体机构可由连锁店、生鲜超市、专营店等形式构成,从而实现资源交叉多途径利用:一方面强化了产品流通转移过程中的分销作用;另一方面为线上现下的交易模式提供便利和实施操作的可能。

基于“O2O”交易模式之上,可延伸创新为“O2K”模式,即Online To Kitchen“农产品产地-消费者厨房”的交易模式,其中在上一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线下实体店-生鲜配送-厨房”这一配送环节。此外,在消费终端这一环节还可延伸出“电子菜箱”、“智能菜柜”、“社区服务”等新型电商模式,从而实现“农超对接”向“农宅对接”、“农厨对接”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五是创新C2B反转营销电商交易模式,即Consumer To Business模式,构建消费者预购消费方式。C2B交易模式,是以消费者为主导的逆向思维反作用营销策略模式,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饮食喜好、季节性、时鲜性预定生鲜农产品;批发供应商(企业)根据消费者预定,可以有计划地采购、存储,减少积压和变质;农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根据消费者预定,可以根据季节时令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生产,避免盲目性,预防乱投入,减少采收积压、滞销变质损失,减少仓储、冷藏劳务和成本,促进“消-产-销”间的快速反应和对接。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构建创新模式,促进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1]方一如.“网络经济”下云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渠道构建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5(5).

[2]曹春雷,李仲阳,姜法竹.黑龙江省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

[3]齐赫.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探讨和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