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摘要:网络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均有别于传统教育,构建网络教育环境中的新型师生关系已经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阐述了网络教育的含义,揭示了网络教育开放性与超时空性、共享性与交互性、个性化与可控性的特征;对比传统教育中主被动的师生关系,明确了网络教育更具有平等协作、多样立体的优势;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模式,提出了新型高校师生关系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网络教育,师生关系,平等,共享,时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90-02

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重要因素,这种关系的性质和水平对教学成果及学生身心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当信息网络深入校园生活时,固有的师生关系也随之悄然发生改变,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高校教育的冲击不可忽视,一些高校没有适应网络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化,由此暴露出许多师生教育问题。另一方面,相比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环境中的师生关系研究尚不深刻。因此,深入剖析现今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是众多高校正在面对的课题,这需要理论研究者与高校教育实践者一道努力,共同创建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网络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1.网络教育的含义。网络教育是一种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进行教学。网络教育可以为师生提供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传递数字化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学模式。网络教育推动着传统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从而形成一种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2.网络教育的特征。网络教育的本质是教育,但它具备很鲜明的网络属性,其主要可以概括为:(1)开放性与超时空性。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只要具备网络条件就可以得到网络覆盖下的任何网站的学习资料,其范围之广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开放的网络教育环境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状态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短板,使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2)共享性与交互性。网络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资源的多人共享并且互不干扰。资源的共享性可以使每个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水平的教育,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而且大大节约了教育成本,经济效益显著。(3)个性化与可控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决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网络教育可以轻易实现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定制学习计划。学习过程的可控性为学习者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网络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高校培养个性化人才。

二、网络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1.传统师生关系。(1)主被动关系。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控制课堂的节奏,掌握着主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管理者,容易主观评判学生的“好”与“坏”,而这种评判对学生是不平等的。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更像是知识输出与存储的简单交流,师生在情感方面却沟通甚少。无论在师生关系中谁是主体和客体,都会把教师和学生人为地割裂开来,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培养。(2)依赖关系。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较为单一,完全来源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一旦失去教师的参与,教育活动则无法继续。此外,良好的课堂秩序同样需要老师的维持和管理。这些因素都在无形地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断扩大教师的威严,进而将教师推到更高的位置。如这种恶性循环不断发展,就会造成师生关系失衡,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

2.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师生关系。(1)平等协作的关系。开放的网络环境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自由的空间,教师和学生处于电脑终端面对着同样的信息源,不再有绝对意义的主体和客体,授受角色可以随时互换。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网上找到所需信息,学生可能先于教师或比教师获得更多知识,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者,更多的是学习的帮助者和协调者。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完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共享,教师摒弃权威者角色,以协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接受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在线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共享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而且缓和了师生传统的对立关系。(2)多样、立体的关系。传统教育模式多为一个教师同时给几十到上百个学生讲课,教学规模之大无法保证每一名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会固化,对课程的认知仅局限于教师传授的框架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在复杂的网络教育环境中,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连接到云端系统,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够表现为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一对一”关系、综合多名教师经验的“多对一”关系和多位教师共同指导多位学生的“多对多”关系[1]。紧张枯燥的课堂氛围使得师生之间沟通甚少,仅停留在表面化的交流。而且师生的交往频率仅限于一个学期几十个学时,除去课堂授课时间,老师基本没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进行的情感沟通和人格培养。网络教育环境有其独特的超时空特点,师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随意交流,师生关系呈现立体、完整的特点。

3.网络教育环境带来的弊端。网络环境因其独特的虚拟性,老师与学生处于分离的状态。师生有时只能借助键盘输入自己想说的“话”,而教师与学生由于在年龄、阅历方面有较大差距,对事物的理解角度会不同。在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和老师都是社会个体,师生之间要服从整个社会规范和自身角色设定的约束。然而在虚拟的网络教育环境中,情况则完全不同,人们可以避开生活中的各种条条框框,在网络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由于教育管理手段不恰当使师生间产生对抗行为,如果双方情绪得不到控制,开放的网络环境很有可能会成为师生冲突的重灾区,为师生冲突埋下隐患[2]。

三、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

1.更新网络教育观念,建立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必须以互敬互爱为前提,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创造一种平等共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生也要继承传统的尊师重道的美德,不要对教师产生畏惧感和抵触感,在师生关系平等的基础上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诲。教学相长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更是师生关系不变的主题。

2.利用网络改进教学,建立动态交互的师生关。网络为学习提供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大环境,教师也要利用网络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师生互动学习。教师还要针对每位学生网络学习的反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迎合学生个性和兴趣,努力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距离感。虚拟性的网络教育在满足师生自由愿望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了隔阂。但教师要利用网络这一工具主动与学生交流,建立网络课堂论坛,掌握与学生交往的技巧。

四、结束语

网络教育对当今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的变革是不可忽视的,构建网络教育环境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面对当今信息科技社会的挑战,高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渊博的智慧、平等的态度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第2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网络教育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同函授教育和以广播电视教育为代表的远程教育一样,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媒介的帮助,不同的是在网络教育过程中,书信、广播、电视等传统教育媒体被互联网、服务器等新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设备所替代。传统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架构,模式中不同的网络教育资源根据服务器的性能被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当一个服务器负载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增加新的服务器。这种硬件架构模式配置简单、建设速度快,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低

在传统的架构模式中,统计发现80%的服务器的日均负载不到20%,大部分硬件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主要是由成人网络教育的特点造成的:(1)成人网络教育时段性特点决定了硬件资源的负载不均衡。教师在线授课和答疑具有固定的时间段,在这些固定的时间段参与的学习者数量要多一些,因而服务器的负载就高;在固定的时段之外,由于成人网络教育平台提供的是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服务,所以访问量少,这时服务器的负载相对较低。(2)成人网络教育的双向性特点决定了硬件资源的负载低。在函授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阶段,成人教育是单向的,学习者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网络教育却给学习者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他们可以自己安排学习时间。为向这些学习者提供服务,网络支撑平台仍需工作。在传统网络架构中,硬件资源无法根据学习者在线数量的多少进行硬件资源动态调配,从而造成了设备负载低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配套资源的浪费

由于网络设计不当造成了支撑网络教育平台的硬件资源如CPU、内存、硬盘等很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但是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网络教育的硬件平台既包括上述服务器设备,还包括为保证服务器正常运行而配套建设的电源、空调、机房等设施。由于服务器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了与之配套资源的浪费。

(三)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差

传统的架构模式中,经常是一台服务器的负载将近饱和时才增加硬件资源来为新的教育资源提供服务。一台满负载运行的服务器能应对日常的访问要求,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弹性资源调配机制,因此常被突然增加的访问量破坏,这种破坏轻则造成服务器的堵塞,严重时造成硬件设备的损坏以及教育资源的丢失。因此传统架构的服务质量往往不稳定,从而引起学习者的不满。节约资源和提供稳定的网络教育服务似乎是一对矛盾,在传统架构模式下,由于缺少在不同的硬件资源间进行动态调配的功能,节约资源意味着减少投入,而要提供稳定的服务却必须有大量的硬件资源保障。以云计算为基础架构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则能很好地协调这个矛盾。

二、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

(一)云计算

“云计算”的概念在2007年由IBM首次提出[6],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能够给用户提供可靠的、自定义的资源利用服务,是一种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式。从服务的角度讲,云计算可以提供三类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和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7]。1.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成熟的、得到广泛应用的云计算,是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软件提供商将软件部署在网络上,用户通过网络得到软件的使用权。2.平台即服务(PaaS)是为软件开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平台。用户利用该平台提供的软件工具与开发语言,开发自己需要的软件运行环境和配置。在开发过程中,与网络、存储、操作系统等有关的操作由PaaS负责,用户以此为基础开发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和开发难度。3.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是云计算三层服务中的最底层服务,直接操纵物理硬件资源,利用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按照需要定制CPU、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方面的服务,并以此为基础部署操作系统。

(二)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对服务资源的一种抽象。将网络上的服务资源虚拟化,就是将资源的管理、维护等工作都交由专人负责,而向用户提供透明的按需服务。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资源虚拟成一个物理资源,也可以将一个物理资源虚拟出多个物理资源。按照对底层硬件虚拟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将虚拟化技术分为硬件仿真器、全虚拟化、半虚拟化和操作系统级虚拟化[8]。云计算的IaaS模式主要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以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重新分配。

三、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

(一)网络教育平台硬件建设

在传统的平台架构模式中,对外服务的硬件资源相互独立,主要表现为一台台的服务器,部署了教育资源的服务器独立地通过网络向学习者服务。在云平台中,多台物理服务器通过云计算技术组建成一个大的资源池,利用虚拟化技术从资源池生成不同配置的虚拟服务器,教育资源部署在不同的虚拟服务器上对外提供服务;由虚拟化技术生成的虚拟服务器和相同配置的物理服务器能提供完全相同的服务,用户根本感觉不到虚拟化的存在。

(二)网络教育平台虚拟资源的配置策略

搭建云平台的目的是通过硬件资源的整合及统一调度,从而使得零散的、低效、高耗能的架构模式变成统一、高效、低能耗的服务模式。大部分虚拟化软件如Vmware等都提供了将硬件资源虚拟成资源池及生成虚拟服务器的功能,甚至可以按照需求动态的增加或减少某个虚拟服务器的配置。但是如何分配整个资源池中的资源给不同的服务需求却需要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来动态地调整。不同于一般的网络信息服务,成人网络教育服务与教师授课时间、学生学习时间安排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成支撑成人网络教育所需要的虚拟资源时,我们根据成人网络教育的特点作为配置资源的依据,具体的做法就是根据教育资源的访问量来动态调整硬件资源配置。设定对于某一学习资源每千人访问量所需要的硬件资源为S,则在某一时刻该学习资源所需要的硬件资源S′=(IP/1000)S(1)其中IP为某时刻的在线用户数量。S′是在线的所有学习者能正常学习所需要的最少硬件服务资源,而且S′也能保证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如果按照S′来配置硬件资源,则能完成前文所述的两个目标:节能和完成服务。但实际运行中S′无法得到,因为它由IP决定,而IP代表的是实时在线的用户数量,如果按照(1)来定制硬件资源,服务已经处于堵塞状态。所以在实际运行中我们采用的是根据历史统计规律来按时段对资源进行配置,但是当用户增加或减少时,再增加或减少资源,于是(1)就变为S′=S′1±S(2)S′1为历史同时段所需资源,按照S来增加或减少资源是防止由于频繁调整而给系统带来额外的负载。

四、总结

第3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育;网络课程;课程开发

【Abstract】 The network education is an outcome that information social education modernize the development, it is an activity to pass because of turn with net or other arithmetic figures contents proceed the study and teaching, making use of well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ique provide of, have the all new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the study environment of the plentifulness resources, realize a kind of all new study method. Network course is study object that network the education provides the content of course, is a learner most in the network education with most directly. This text discussed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in network first and meaning, then join together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network course developments, discuss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network course 《 the Practical and Simulative of the Electronics Technique 》 practice with development.

【Key words】network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course development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因特网的日益普及,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深刻影响,随之也涌现出诸如e-Business、e-Marketing、e-Library、e-Learning之类的新概念。网络教育就是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1]。网络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习者提供设计合理、完善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为网络教育提供教学内容,是网络教育中学习者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学习对象。笔者有幸参与了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之一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建设,该课程主要是面向高职高专教育,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承担制作,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

一、 网络教育的含义、特点与意义

究竟什么是网络教育?

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环境与时间等。网络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是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我们平时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环境;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突出的是教育观念;文化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是突出说明教育内容;面授教育、远程教育等是反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时空关系;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则是突出传播媒体的教育应用[2]。

网络教育具有“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育信息、互动网上教学”等功能,它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和年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在没有围墙的学校学习,共享国内外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真正为终身教育创造了条件。教师和学习者可以跨越空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教师的讲授和学习者的学习,可以在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能得到及时的解答。网络教育可提供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传统的以“教”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但是,网络教育的实质仍然是教育,其核心和本质的东西仍然是传承文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网络教育蕴涵着无穷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是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先进上,而且更体现在它形成了一个新型的、交互的、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给学与教赋予新的内涵,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推动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的更新[3]。网络教育的教育核心和本质没有改变,但它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却是广泛、深刻而长远的。

二、 网络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最早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从老师那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景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含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

而网络教育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等,并可随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对学习者起到的是引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这里并不是说网络教育与建构主义一定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是网络教育的的确确比其他教育形式更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或者说建构主义找到了一种最好的表现形式。

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开发过程中既要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还要考虑到如何利用网络的特性,贯彻以能力发展为主,知识传授为辅的原则,突出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主体参与程度,加强对学习者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三、 网络课程《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开发实践

通常情况下,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主要参考的是传统媒介的相关材料,最好是该门学科教师在长期传统教学中积累下来的教学资料,因为这些材料及资料都已经比较成熟;然后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加以表现,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传播。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是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郭维芹教授编著的《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一版)为框架来进行设计和开发的。

(一) 首页设计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首页如图1所示:

图1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首页

课程的首页主要分两个区域:

1. 课程说明区

该区域如图2所示,包含“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和课程简介等内容。这些内容能使学习者了解本课程讲授的是什么内容,学好本课程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图2 课程说明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首页中央显示该条目的具体内容。例如点击“基本理论”,首页中央就出现图3所示的内容。

图3 基本理论具体要求

2. 课程入口区

课程入口如图4所示,有:开宗明义、顺序教学、实践训练、以“管”引“路”、练习提高和自我考查等。这些入口能让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和检验学习本课程的效果。

图4 课程入口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进入该入口的学习环境。例如点击“开宗明义”就出现图5所示的学习环境。

图5 学习环境

(二) 教学设计

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需要将各章节、课文、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逻辑的组织和结构。知识结构按照其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并列结构,即各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和同级的关系;层次结构,即各知识点间通过递进、因果、条件关系来组成;复合结构,即综合了并列结构和层次结构而形成的复杂的网状结构。

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思考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的网络课程中,我们就设计了开宗明义、以“管”引“路”等特色栏目模块。把学习这门学科应该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比较清楚的列出来。如图6所示,我们把实用模拟电子技术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管子”(即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器件)都集中起来,让学生在这里就可以把与各种“管子”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学习。

图6 以管引路栏目模块

网络课程不是文字教材的翻版,而是将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整理、归纳、编写,一般会设计成几个模块,缺少文字教材的系统性优势。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还设计了“顺序教学”栏目模块,这样就弥补模块化设计的不足,尊重了教学规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学习。

网络教学的评价依赖于网络教学评价系统实现,评价的因素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这门课程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栏目——自我考查。学生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就可以针对每一单元的知识进行自我测试。如图7所示:

图7 自我考查栏目模块

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知识内容,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出学科的教学特点,反映学科的教学规律,展示出知识结构的功能,方便组织教学活动,易于学习者自主学习,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 系统设计

1、学习环境

《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采用的是多入口、多路径的教学形式,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以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以保证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其学习环境主要分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等三个区域。

入口选择区

学习环境中提供如图`8所示的入口选择区,是为了方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各种学习环境。

图8入口选择区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入口,即可切换学习环境。

树状目录导航区(图5的下部左边部分)

树状目录导航结构能让读者自始至终明白自己处于什么内容的学习中。

Ø

用鼠标点击相应条目,即可在内容显示区中显示该条目所对应的学习内容。

内容显示区(图5的下部右边部分)

内容显示区中的内容始终紧跟树状目录导航区中选定的条目,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那么内容显示区中出现的内容就如下图9所示。

图9 显示内容与树状目录结构中的条目相对应

2、界面风格

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地学习。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界面的友好性,做到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便。

首先,界面色彩的选择要符合视觉规律,应清晰、简洁,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的色彩要对比并且和谐,在做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不至于使学习者的视觉疲劳。

一般来说,以亮色调为主的画面会给人以明快、爽朗和高雅的印象;反之,以暗色调为主的画面则会传达出深沉、忠厚或庄严的效果,使人感到压抑、沉闷。根据此原理,为了使浏览者感到舒适、亲切、容易接受,我们选择了明快、清爽的红白色作为《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界面主基调,辅以中性的灰色进行衬托。

其次,是字体的选择。一般来说,只要遵循网页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原则就可以了:字体不宜过多,不要使用超过3种以上的字体。因为字体太多显得杂乱,没有主题。字号要适合,字号过大,会浪费版面空间,字号过小,又不能吸引用户注意力,还容易使眼睛疲劳。不同内容的字号要有所区别,原则上标题的字体较正文大,颜色也应有所区别。特殊的字体和符号要转换成图像。

3、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组织课程各个知识点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这种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可以做到在全面覆盖各知识内容的同时,又使得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找出可能对学生学习有障碍的内容,找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网络课程当中,我们就是利用超级链接把入口选择区、树状目录导航区和内容显示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不同的入口进入之后,选择左下部分的不同栏目,右下部分就显示出该栏目所对应的内容。这是一种基于文字的超级链接。

再者是基于多媒体信息的超级链接。如在“开宗明义”树状目录的“动画演示”中选中“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图9所示),这个“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动画演示当中,就做了节点是多媒体形式的超级链接。当学习者点击“按直流负载线移动”这个按扭,动画演示区就按直流负载线移动;点击“按交流负载线移动”,动画演示区就按交流负载线移动。这种超级链接的设计可以做到让课程更加生动、灵活和富有感染力,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

四、 结束语

虽然在《实用模拟电子技术》高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这次探索与实践让我们从各方面加深了对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的理解与认识。网络教育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有利于促进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社会化。它不仅对于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革命",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来说,同样也是一场"革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认识、积极地学习和掌握网络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网络课程和教学的设计、开发。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中国教科网 2001年12月25日

[2] 冯秀琪,教育、网络教育与服务,中国教育报 2001年9月2日

第4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关键词】MOOC 高等教育 开放课程 影响

一、MOOC的概念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首字母缩写形式,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中文习惯音译为“慕课”或者“幕课”,有人把它们理解为慕名前来学习的课程或通过屏幕学习的课程。该术语的首创者被认为是由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之后该词被运用在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合作开设的网络课程“关联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中”。MOOC作为网络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形式,不仅具有网络教育的相关特征,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维基百科上对于MOOC的定义一直在不断的更新。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

二、MOOC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影响

1.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到联通主义提出非正式学习方法。教学从传统的教室中走出,依靠网络平台的支撑,变得多样化。而MOOC作为网络教育发展的一种形式,具有网络教育的特点。依靠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不需要面对面的进行,具有跨时间、空间、地域、非连续性的交互式教与学的特点。因此,MOOC教学模式的转换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起到组织在、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动性和主导性。整个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在一种非正式的、虚拟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MOOCS的课程是由一段十分钟的小视频构成,每一个视频都穿插着教师设定的思考、练习和作业。不同于精品课程、网络视频,MOO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学习者看,不需要学习者动手。MOOC更多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参与在线讨论和测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为MOOC提供更多的可操作的技术平台,将来MOOC的教学模式会出现更多的改变。

2.教育对象的拓展。从时空发展的维度来看,MOOC延长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限。受教育群体从学生拓展为各类需要不断充实智慧的人群。因为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知识更新的需要,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延长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成为了更多群体的选择。MOOC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者只要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即可申请学习MOOC的相关课程,使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学习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学习的方式。

从地域发展的角度看,MOO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地域性。MOOC依靠互联网技术平台,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接受世界最先进的教育资源的可能。MOOC课程资源从高等学校的围墙中走出,为更多的学校以外的群体所接受。据统计,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者可以遍布世界的162个国家,而MOOC课程是世界顶尖学府推出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受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喜爱。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享用一直是多数人渴望而难以实现的梦想,MOOC课程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有了自主掌握世界先进知识的可能,为促进人类的文21明、世界的和平、发展、降低贫富差距,实现人类财富的共享提供了便捷的条件。MOOC作为一种开放的资源,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变为现实,从而保障了人人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

3.教学内容的丰富。MOOC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来自于高校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优质教育课程。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突破学校的限制,相似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授进行讲授,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教师进行学习。MOOC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总量增加。传统的学校要增加一门新的课程,意味着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MOOC网络平台都是由几所甚至是几十所大学联盟组成,每所大学增加一门内容,MOOC的课程总量就会增加几倍。

(2)教学内容的更新频率更快,与时代的契合度更为紧密。由于MOOC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够随时增加新的知识和内容,从而保证了其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当前发展的最新状态。MOOC课程计划的时数与传统的课程计划是时数相比,大大少于传统课程。几乎每一门MOOC的课程都不长于14周,甚至更少。而MOOC的课程内容大都是被教师划分为8到10分钟一个小节,每个小节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以模块、板块为主,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作为串联的依据。在相对短暂的时间里,教师以突出课程的精华为主。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都是对这课程感兴趣的,因此,学习者每个小节都能够保持足够的热情,整个课时的紧凑使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力学习完相关的课程。

(3)教学内容的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当前MOOC课程都是来自欧美等国家世界名校中的顶级课程,高校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内容放到MOOC网络平台,譬如edX、Coursera、Udacity等平台还必须经过蹄选,符合条件才开设相关的课程,这从根本上保证了 MOOC课程的质量。最后,MOOC课程具有生成性的特点,教师在课程初始阶段只需准备相关的教材内容,更多的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区讨论、博客浏览等方式自我建构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把部分优秀的博客、有价值的讨论统合平台,供学生参考。因此,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

4.教学手段的多样。传统教育中注重教师与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注重以教师为中心。MOOC课程是依靠网络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网络课程,具有网络教育中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民主性、自主性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导致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

(1)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MOOC课程没有教师、纪律的约束,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校进程完成课业。

(2)教学方法以视频、动画、Flash等为主,视觉效果突出。传统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讲授,辅之以相关的视频,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自我建构,很快就会被遗忘。

(3)MOOC课程区别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MOOC的网络平台edX、Coursera、Udacity、Udemy、P2Pu等都有相应的在线讨论小组、Wiki协作、论坛讨论、学习社区等平台供学习者进行在线讨论、提问。而Cousera、P2Pu等还可以学生相互评论、同伴学习等措施,让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4)MOOC课程教学促进了教育者学习的时间、空间的扩大。传统课堂教学局限于狭隘的教室,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的课堂施展更多的是依赖于现有的资源。而MOOC课程的教学环境不局限于教室,可以是教室、咖啡厅、草地、实验室、书房等,教师以一种最为放松的态度进行课程的录制,教师自我发挥更为随意。

(5)MOOC可以让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多种学习交流平台。传统课程的交流方式受限于有限的空间、时间和地点,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在相对短暂的几十分钟里。而一般的网络课程难以提供多样的交流平台,甚至整个视频阶段都是只有教师的讲授,学生没办法参与到视频的讨论中来。而MOOC课程提供了多样的交流平台,比如:Wiki、blog、Moodle、Ellumi-nate、Skype、Web Ex、FaceBook 等,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选择适用的交流工具,具有一定的学习环境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

5.教学环境的转变。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水平、家庭条件、亲朋邻里等都属于教学环境,因为这些因素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成效;从狭义的角度,即从学校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的场所、各种教学设施、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因此,教学环境囊括的因素多种多样,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体。MOOC课程教学环境的转变也包括广义和狭义。首先,MOOC教学环境的转变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虚拟的场景,MOOC的教学更多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科技水平越高,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虚拟场景就越接近真实的生活场景。而在MOOC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未知的学生,不知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生的领域能力、学生的年龄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等。因此,课程初始阶段,教师仅仅是提供少量预先准备的学习材料供学习者参考,学生学习的大部分内容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交流动态汇集而成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探讨相应的板块、提出问题。因此,MOOC的整个教学环境都是在一个苑判缘摹⑿槟獾摹⑸成性的环境中。

6.教师角色的转换。在网络教育中,教师需要从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来适应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多元性、交流和空间的多维性的转变的特点。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

(1)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中的指导者。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特点。教师与师生之间的关系体现为传授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在网络教育,尤其是MOOC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体现为协助、引导学生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2)网络教育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纪律进行监督和执行。学生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约束肀Vね络学习环境的干净和安静。

(3)MOOC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和指导者。因为,能够开设MOOC课程的教师通常是本领域内的专家或者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都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专业领域知识和提升学生对该领域的认识。

(4)MOOC课程教师每周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维护课程网站,汇集、精选参与者的博客、讨论帖等;编制课程每日通讯;更新课程内容到课程站点和每日通讯;阅读、参与并引导论坛中的讨论;主持每周通过虚拟教室进行的专家讲座;每周通过虚拟教室回顾本周学习情况和与学习者实时互动等。因此,教师的角色相比较传统教师的角色转变更为多样。

三、MOOC环境下优化教师资源,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在MOOC异军突起的情况下,大学发展的最好出路就是要不断的强化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大学生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谋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传统的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面前自如的讲授,探索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等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力,并善于发现知识,能够总结和归纳并利用互联网出现的新知识和新观点。再次,教师要探索出对网络学生评价和考核办法。比如,Coursera通过推出的“签名追踪”体系来保证学术的诚信问题。MOOC所具有的共享精神使得大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将由一个人的独角戏变逐渐演变为教学团队。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教学团队的建设更适合培养教师的默契与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晓明.M00C理念打开了一扇创新的大门[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

[2]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6):11-28.

[3]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6):56-62.

第5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关键词:网络;健康教育;网站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00-02

1顺应网络时代教育理念的更新

首先,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在学校、家庭及教育科研机构得到广泛应用,网络在现代教育中迅速蔓延为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品格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4月的《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报告,互联网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较高,上网已经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2009年,中国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40.6%,规模达7917万人。互联网这一高科技工具已被中小学生广泛使用,低龄网民占比也在上升,10岁以下网民群体增至1.1%,2009年,“校校通”工程实施接近尾声,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课程。据2008~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青少年偏爱使用网络表达意见,年龄越小的群体,使用网络表达意见的欲望越强。

品格教育是一个育人工程,品格培养平台的建立可以将学校的品格教育工作向网络延伸,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建立网上宣传教育阵地,尝试通过网络培养学生品格,拓展学生品格养成的新渠道。通过一年多的根基教育研究,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相对完整的实践模式,创建根基教育公共网站,建立根基教育名校联盟平台,可以共享实验成果。

创建品格培养平台,可以为学生建立了品格教育成长档案,留下成长足迹。品格教育是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具有个体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生活中,都有机会学习并开展品格教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活动,积累的资料,需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来收集并整理,记录自己的品格形成过程。

2拓展学生品格发展的培养方式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不外乎是道德规范的训练,榜样典型的诱导等,这样的道德教育方式比较单调,不但不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有时候单纯的说教还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网络平台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展现、学生间的协作交流,老师家长的指导,可以弥补学校传统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网络平台的架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参与品格养成的学生和老师提供服务:

2.1对基本教学功能的要求

主要功能包括:

1)各级各类课题实验信息,发表各种课题有关资料,形成课题资料汇总。

2)通过平台,对各实验学校的实验进行统一管理,及时做好监督和指导。

3)在网上构建学生品格培养平台,为学生的行为习惯提供学习和行动的目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与协助,促进学生的品格养成。

4)为家长建立沟通平台,使家长正确认识孩子品格培养的重要性,正确评价自己孩子的品格,从而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有的放矢;

5)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平台学习其它教师对于学生品格培养的方式和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其对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而使其对学生的品格培养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2对品格评定功能的要求

在对品格的评定时,因其具有主观性,采用何种评价方式,如何对其进行量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此功能,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操作的层面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在教师方面:

1)可对本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类评价,也就是针对班级组织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学生在进行加分奖励;

2)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定期对学生进行品格评价;

3)教师对学生评价具有监督、审核的权力;

4)教师对本班学生的品格成绩可以进行查询、对比,方便教师对学生有目的的因材施教。

在学生方面:

1)可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实践活动,提出品格方面的加分要求;

2)学生间互相评价,就是定期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品格评价;

3)查询自己的品格成绩,对比自己某些品格在本班同学中的位置,便于学生自主培养品格。

在家长方面:

1)可查询分析孩子的品格成绩;

2)对学生的品格培养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3对用户类型的要求

系统中的用户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教师又分为总管理员、校管理员、市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普通教师等。每类人员从权限角度来分析,还具有不同的一些属性。如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人员中还有组长、副组长和成员之分,教师中还有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各级教研员之分,学生之中还有班委成员、小组长和普通学生之分。

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使用要求,可分为:

1)系统总管理员:具有分配学校管理员账号,设置市级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添加课题实验学校,发表通知公告,发表课题相关文章等权限。

2)学校管理员:具有设置校课题相关信息,设置校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分配教师账号,设定校品格培养分类,发表学校通知公告,发表课题相关文章等权限。

3)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研究人员:可发表课题相关文章和资料,组长可添加、删除本组成员,查看各组研究资料。

4)班主任:可设置本班学生的账号和密码,发表品格培养和相关文章和资料,本班各类活动信息,对本班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对学生发表的品格文章(实践活动信息)进行认定,查看本班每个学生的品格综合评价。

5)普通教师:可发表相关品格培养的文章和资料,查看指定学生的品格评价。

6)学生:可发表与品格养成有关的个人实践活动信息,自主评价自己的品格,查看自己在班内的品格评价。

6)家长:可查看自己孩子的品格评价,发表培养孩子的经验,与班主任和其他家长进行信息沟通,提出孩子品格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以上各功能的实现,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和互相学习,教师、家长、学生之间可以网络互通,通过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等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

3网络平台助就学生良好品格养成

建立品格教育网络平台是学生个体品格养成的需求,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平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良好品格养成起了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广阔而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教学时空的维度。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品格教育,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乐于接受此种教育形式。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轻松获取品格教育的相关知识;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使学生避免现实中与他人交流时的紧张,易于袒露心声。

2)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交流学习

网络教育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任何潜在的受教育主体都可以利用网络及时获得品格教育的相关资源信息,扩大了品格教育服务对象的规模,扩展了品格教育实施的途径。

3)降低了品格教育的实施成本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品格教育的实施很多时候需要创设真实的情景,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而通过网络,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开展教育,甚至大面积的共享教育资源,减少了费用。

4)交互式学习环境实现了创新性的培养

第6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据不完全统计,规模在千万美元以上的融资达近十起,如美国网络教育服务商2tor获得26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欲让在线教育和学校教育平起平坐,挑战哈佛、耶鲁等常青藤盟校;创业公司The Minerva Project则获得2500万美元的巨额种子投资,意图打造“在线版哈佛大学”。

在线教育可能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知识曾经作为一种特权,只有少部分人能获得;今天,通过网络教育,优秀的内容得以广泛传播。在国外,互联网碰撞教育已经产生巨大金矿,投资者听到了变革的呼声,胸怀远大的创业者也听到了变革的呼声。但是,当在线教育碰撞中国的应试教育氛围,现状并不乐观,而国外的很多模式也很难被复制。

反观国内在线教育网站,实际上只是将传统教学的模式数字化,但在教学方法上并没有很大的突破,也容易把传统教学的弊病带到线上。我们更关心的是新时代的模式,在PC或移动客户端包含富媒体效果、社交性、游戏机制、实时互动等元素的教育类网站或应用。

模式创新多样,国内难以复制

值得注意的是,十年前,一些美国大学的在线教育项目遭到了失败。2001年,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和其他大学参与的哥伦比亚大学商业性的在线教育项目Fathom启动,但两年后就夭折了。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合作开发的非营利性在线教育项目A11Learn也在2006年被迫终结。

不过,仍有许多美国教育专家对新的在线教育项目寄予乐观的希望。哈佛大学董事会现任成员劳伦斯·S·巴考(Lawrence.S.Bacow)博士指出,传统大学未来必须与新技术整合在一起,不然就将走向末路。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和爆发,正是这个不可或缺的新技术。在最具价值的高等教育方面,国外在线教育从业者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新模式。

第一种仍然是大学自身创办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要在麻省理工学院去年底启动的在线教育项目MITx平台的基础上搭建edx,提供理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不仅将利用edX这个平台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性在线学习社群,而且还将研究教学方法与技术。

对比一下便能发现,交互、个性、社交、富媒体等要素,成为大学在线课程的新模式和新方向。

第二种是与大学合作,为大学提供工具、技能、资金等来帮助大学创建并管理同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在线教育项目。在线大学教育先驱2tor正是凭此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融资。

目前2tor已经有了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比如其与USC的Rossier教育学院合作创建了教育学硕士的在线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创建中,2tor的角色主要是开发可以让教授们分享材料、提供教案和交互性课程以及帮助学生的网络平台。另外该平台目前已经拓展到了移动领域,学生们可以下载2tor的iPhone、iPad和Android应用通过摄像头和3G网络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第三种,则是直接想要取代大学的计划。获得高达25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的The Minerva Project的野心是,构建一个虚拟的在线哈佛大学。

据了解,The Minerva Project将采用2tor搭建的实时网上教学系统来完成学生们的核心课程教育。同时其还将和许多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使用这些教育机构的教学内容作为延展学习的资源。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真正彰显其野心的则是它真的想要取代大学,成为一种新的权威教育渠道,是优质的师资、生源和足够出色的毕业生,这也成为其达成野心的保证。

当然,以上这些多是模式上的差异,具体到实现上,各种新鲜技术的应用和体验都十分不错。此外在其他技能型和中低年龄层次的突破上,可汗学院以及Lynda都十分优秀。除了这些,海外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者们还创造了许多其他新模式,并渐次站稳脚跟开始扩张地盘。

技术撬动政策的可能?

不过,在教育资源极度垄断、教育理念陈旧迂腐的中国,这些模式恐怕都难以走得通。事实上,国内的在线教育问题很多,包括怎样应用最新科技、解决优秀师资缺乏、课程创新等,统一的权威平台等。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可能性,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力量,撬开应试教育和资源垄断的桎梏,为国内更广大更迫切需要知识和技能的用户提供真正的在线教育?

我们知道,许多大学也都在开展在线教育。从1999年国内开展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共有69所高校被授权开设网络教育学院,通过网校独立招生、授予文凭和学位,一些网校还将精品网络课程、优秀教学资源等免费向社会开放。

不过,第一代在线教育公司以及知名大学的网校,只是做到了教材的电子化,很少能够应用灵活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技术进行真正创新。

我们可以看看苹果公司走的终端突破的进军曲线。

凭借iPad的流行,苹果依靠iTunes U也切入了在线教育领域一一这些年来,苹果从1000多所大学收集了超过50万份视频和音频教学文件,总计下载量达到了7亿次。不过教师公开课程仍然还需要得到苹果的认证。但是,其近期的升级版iTunes U App已经允许任何教师在上面教学内容。

苹果这次新版的功能主要针对在教室使用iPad进行教学的K-12教师,允许他们建立多达12份的私人课程。

而与其他专注于提供内容的在线教育不太一样,苹果不仅有来自全球的教师为其提供教学内容,还拥有iPad这个终端设备。因此它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既能充当传统教育里的课堂“教学工具”,也将人们的行为习惯逐渐向在线教育培养。

而当前,随着Web2.0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些新兴的、更具个性和效率的模式也逐渐显现出来,纷纷取得小范围突破。

最容易吸引用户的还是重编教材,并资源取胜富的平台,包括可汗学院也属于这一类。事实上,有些网站的视频是自主制作的,如剪切电影片段放在课程中,或者借鉴国外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简的方式;美国网站TED-Ed甚至允许学生对视频做自主编辑、删减,再推荐给自己的同学。

第7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关键词】民族院校;体育网络;现状;对策

信息网络化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要手段,是实现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信息网络应用于体育教育,产生了体育教育的信息化革命,它开创了体育教育的网络化、社会化、个性化、大众化、终身化的新时代,促进了以“学”为主、终身学习的社会体育形成,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是中国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实现了体育教育跨越式发展。通过网络调查,我国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学的构建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各个民族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开设课程的大幅增加,体育课授课时间受到了限制,体育课授课的内容也会随着运动场地、器材、师资、气候等条件的制约,使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又由于教师在长期传统体育教学中形成了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陷入了自己编制的条框中,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得学生对体育理论和健身知识的渴求,与在体育课获得的相关体育健康、健身知识少的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对体育课的教学采用网络化的辅助手段是行之有效、迫在眉睫的需要〔1〕,本文提出体育网络教学的不足,旨在提高民族院校体育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国家民委6所直属院校(中央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地方民族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四川民族学院)的网页。

1.2研究方法

网络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归纳法。

2结果与分析

2.1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系、部)网页建设状况

通过对15所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的网页调查,其中有1所院校的体育网页打不开,13所院校的体育学院(系、部)的网页中没有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只有湖北民族学院设有体育网络共享资源,其内容主要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与实践,共享资源主要是视频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模拟试卷及答案,以及习题。调查结果显示有13个(92%)体育学院(系、部)的网页中没有网络教学的内容,显然与时展及教育教学改革不和谐;5个(35%)体育学院(系、部)将教学管理文件放在网上;有7个(50%)体育学院(系、部)将部分专业课程的教案也放在网络平台上;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大部分民族院校体育学院(系、部)需要充实有关教学信息内容,同时需要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2.2民族院校体育课教学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体育教育应进行相应改革,网络平台成为我们学习的又一空间。体育课程网络化与体统的体育教学结构、教育模式及师生关系相比较均发生了改变,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平台构建的全新网络学习环境,它汇集了大量教学软件、教学研讨等各种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综合集成的体育教育资源库,它是实现体育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有效途径。针对体育教学存在运动场地、教学与训练等矛盾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利用网络的优势,整合有效课程资源,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丰富体育教学方式,使得体育网络平台成为向学生传授学校体育教育的窗口,同时也成为体育教师的学习园地;既是师生共同探索体育知识的海洋,也是师生体育情感互动的平台;既是传授体育健康知识的讲台,也是传播新课程、新理念、新实践的空间;是学生掌握体育信息的教室,更是学生获取体育技能终身学习的课堂,故民族院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

2.2.1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信息化教育中的信息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与信息法规、信息能力等几个方面,其中,信息意识主要指学习者对信息的敏感度,或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意识、信息时效意识、信息超前意识、信息创新意识等。信息能力则是信息素养的重点与核心,它主要包括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总之,民族院校信息化体育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利用体育信息网络平台主动获取体育信息的能力,对体育教育信息能够熟练运用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信息道德观念。

2.2.2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信息化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创新性与主体性密不可分,创新精神是主体性体现的最高层次。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就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信息化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动的思考、探索、发现、创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信息化体育教育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强调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体育信息平台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充分体现了学生体育课中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结构和体育教育本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2.2.3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习知识和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主体,不仅指体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主体性,更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发展而展开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我拓潜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交往能力,充分拓展学生的潜能。在信息化体育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能产生由学生控制的非线性的发现式体育学习环境,更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信息化体育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实现协作式学习、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有效地推动了学习者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2.2.4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化体育教育中,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终身学习理想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教育平台,终身教育正在由理念变为现实。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活力,学习化社会、社会化学习的局面正在形成。信息化体育教育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以利于学生体育终身学习的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本着终身学习、教学相长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寻求自我发展。

3建立体育网络教育平台的策略

3.1建立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机制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以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是体育网络教学设计、课件稿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培养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授课艺术外,还应该具有熟练使用网络的技能;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具备通过网络进行体育教学的技能;具有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与故障的能力;并能承担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等工作〔2〕。在培训方式上:一是鼓励高校体育教师为获得相应学位而参加进修活动;二是开展多种师资培训活动〔3〕。培养体育教师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信息意识,使他们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基于体育信息资源的学习环境,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采用合理的体育教学策略,使用先进的体育教学模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实现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3.2积极开发体育网络教学课件

在体育网络教学中,课件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在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需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如俯越式跳高的转髋动作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这给教学带来较大难度。教师在示范动作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往往动作不到位、不成功;而且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时机也受到很大的局限,由于动作转瞬即逝,综合难度较高,因此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作示范的〔4〕。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体育动作过程,把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讲解、示范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动作要领,提高教学效果。

3.3学生自主选课的实现手段

结合网络技术开发的体育教学管理平台,学生进入体育教学网络平台再选择相应的按钮,录入相应的信息后,系统可通过分析推荐给学生合理的选课建议和运动处方〔5〕,能合理有效地调配体育教学资源,也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锻炼。

3.4创建体育网络教学环境

针对民族院校体育院系教师掌握网络知识的水平普遍较低、能够掌握多媒体制作技术的体育教师尤其少的现状,民族院校的体育院系的领导应为教师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培训和评估标准,营造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平台的环境。

4结论与建议

目前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体育网络教学系统借助网络平台跨越了校园空间的限制,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实现了个性化体育学习,体育网络教育系统优化了体育教育资源、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其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学、训矛盾”,方便学生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并促使体育教学管理和体育课程资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为体育远程教育创造了条件。因此,尽快实现体育网络教学与训练,是民族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平斌,王玲.《大学体育》网络化学习与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04):149-150.

〔2〕阿英嘎,孙久喜.“211工程”大学体育网络平台建设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7):111-113.

〔3〕庄希琛.构建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基本设想〔J〕.价值工程,2012.(04):189.

〔4〕乔鹏.体育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1.(03):222.

第8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1)教育游戏中的娱乐与教育比例不够平衡。大多数教育游戏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将教学内容加入游戏中,将游戏作为奖励提供给玩家,或者直接让游戏者回答问题,回答正确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游戏。这样的模式造成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不够紧密。

(2)教育游戏的市场化欠缺。国内目前开发的教育游戏软件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支付费用其他小勺渠道也更多地是通往学校、教育和行政部门。虽然教育是政府的一项基本的社会职能,教育游戏开发等的相关费用由政府支付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种游戏产品,它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最好还是采用经销商与客户的营销模式才能更符合市场化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学习者和用户的需求。

(3)教育游戏种类不够丰富。在教育游戏方面的发展方面,国内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相关配套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开发的教育游戏产品种类有限,一般集中在中小学课外认知等课程,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地教学体系。

(4)教育游戏的参与人员过少。相对于网络教育游戏或者学习社区来说,他们作为一个虚拟化的学习社区,参与游戏的人员数量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开展与延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的很多网络教育游戏及学习社区,它们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参与人数过少。

(5)免费的教育游戏共享内容数量太少。对于商家来说,运营一款教育游戏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取得利润。如果付费的用户太少或低于某个固定值,那么一款游戏就会面临运营费用的问题。这样一来,从很大程度上打消了用户使用教育游戏学习的积极性,更无法满足用户想要寓教于乐的需求。

(6)教育游戏的使用缺乏统一的规范。由于设计的差异性,教育当局很难认同教育游戏的教育潜力,教师也无法判断哪些游戏适合教学使用,并缺乏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游戏,所以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游戏的作用。

教育游戏不足之处的解决方案

由于教育游戏在教育领域及其他领域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能够取得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更有效的学习成果。因此,针对教育游戏运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教育游戏自身存在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我国需要培养更多的教育游戏方面的专业人士去开发更多的教育游戏产品,以满足庞大的用户需求。同时,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教育游戏是对教学过程的辅助,所以切不可娱乐性大于教育性。否则教育游戏就会失去它原本的初衷。教育游戏开发出来之后,需要相关的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大力宣传,并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实现教育产品的市场化。只有将教育游戏产品市场化,才能实现教育游戏的长远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制定教育游戏使用规范,来规范其使用,以避免滥用教育游戏的情况发生。

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

教育游戏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上文提到的:教师很难快速辨别哪些游戏适合教学使用;由于游戏中存在大量与学习不相关的内容,因此会浪费课堂时间等等。为了克服这些障碍,“轻游戏”将是教育游戏的未来发展方向。

1.什么是“轻游戏”?

“轻游戏”指的是:首先,它是一个教育软件,其中的内容和任务与课程是相关的。当任何人看到“轻游戏”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一个教育软件,而不是一个游戏。其次,它必须具备主流游戏的某些特征,充分利用主流游戏的内在动机,如挑战、好奇、幻想、控制、目标、竞争、合作等。根据这个定义,一些操作与练习式的游戏盒一些模拟游戏及其他游戏可以被认为是“轻游戏”。

2.“轻游戏”的优点

为什么“轻游戏”会是国内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呢?因为目前的教育游戏无法实现教育与娱乐的平衡。一个教育游戏,如果缺少游戏性,则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如果缺少教育性而充满娱乐性,就会因为过多的游戏成分而不能符合传统的考试标准,因此不可能被教师或者教育当局采用。而“轻游戏”很好地避免了这些不足之处,它更注重的是从主流游戏汇总提取内在动机并将其整合到教育软件中,如挑战、幻想、好奇、控制、目标和竞争等。这正是“轻游戏”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游戏的外在形式,而是追求游戏的内在特征。

3.轻游戏的作用

第9篇: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对比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教育方法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数学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数学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知识理解中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将抽象的知识理论转化成具象、生动的图像,更能够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呢?笔者接下来就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永远都不能是强制性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主动学习.数学是一门以理论性和逻辑性见长的学科,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这些数学理论、公式、定理对于他们而言就像一个个枯燥无味的菜肴,因此,教师在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前者数形结合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依靠教学资源的优势掌握了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则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讲解,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则处于平等的位置,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具有探索价值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网络资源实现自主探索,并在探索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相对开放的教学手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学习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实现思维的创新发展,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十一黄金周旅游”为背景,让学生制订一个“质优价廉”的旅游计划表,而学生在实践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旅游经历以及家长提供的旅游计划,对各大旅游网站的旅游花费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确定出最优旅游路线,并在规划中实现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综合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内容,逻辑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而初中生的思维习惯仍然属于感性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题目看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实现思想的升华.例如,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行思考与总结,进而利用数学理论分析轴对称图形特点背后存在的理论内涵.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万能的,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辩证地看待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发展.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一、避免教育技术的过度使用,即教师应该解决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信息技术无所不在的滥用局面;二、要注重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一些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三、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传统教育方式不是一无是处,而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在未来教育教学中具有极大的发展优势,虽然现阶段,许多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不断革新思想、积极探索,进而不断推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并为现代课堂的构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单守生.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7):130-131.

[2]田士菊.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6(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