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cad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培养急剧变化的市场所需要的多样化人才的必然趋势。我院机电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我院对该专业进行了定位,将核心能力与基本能力的培养明确地分为两个方向,即cad与CAM,每个方向均有适当的市场定位,以专业综合改革为中心,以实训环节为重点,以有机渗透为特征,通过产学研合作途径,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新的育人环境。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完成实训很不容易,因此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构建适当的专业教学内容,使之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就成为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中心。我院与首钢型材轧钢厂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项目推动了CAD方向教学内容的改革,校内CAM实训基地的建设及与相关单位的合作推动了CAM方向的建设。
明确的专业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适应市场需求,专业方向的定位十分重要。我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建立及以后的发展均得益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及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得益于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得益于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及技术服务。
2001年3月,我院与首钢第一型材厂签订了研制首钢第一型材厂图纸管理软件的协议书,为该厂的全部图纸建立了数据库结构,并对50吨剪头曲柄飞剪机组的图纸(蓝图)进行了AutoCAD格式的转化。在此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1年7月,我院又进一步与首钢第一型材厂签订了对该厂其他图纸进行转化的第二阶段协议。2002、2003年,我院分别在计辅001、002、003班毕业实训中,结合此科研项目进行了《图纸转化及数据管理》课题的实训,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研项目使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锻炼,总结经验,同时完成《高职CAD专业“图纸转化与管理” 教学中产学合作实践》教研题目,通过教研题目的完成,明确专业的CAD方向及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
2005年,我院成功地建设了数控加工实训基地,有力地促进了专业CAM方向的发展。
我院明确地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分为两个方向:(1)CAD方向。核心能力:二维绘图、三维实体造型、CAD技术应用与开发等,要求能熟练地使用相应软件进行绘图、造型并能进行图纸的数据管理。专项能力:CAD技术的应用开发与图纸数据管理。(2)CAM方向。核心能力:三维实体造型、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要求能熟练地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实体造型,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技术,能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操作,有进行数控编程的能力。专项能力:三维实体造型及数控加工。
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不但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还要在动手能力方面有突出的表现。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及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与技术服务,逐步使专业方向得到了明确,实现了专业教学计划及主要课程的内容与生产实际的密切结合。
专业能力(1)机械设计与制造基本能力。(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基本能力。(3)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的基本能力。(4)熟练使用计算机,具有一定的文字录入速度。(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外语能力。(6)对材料、热处理工艺、各种标准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7)对于CAD方向,应能针对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需求进行相应软件的二次开发;对于CAM方向,应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技术。
主干课程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绘图、数据库基础、程序设计、三维实体造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CAD应用与开发、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等,主干课程的设置围绕专业的核心能力。
主要课程的内容以“CAD应用与开发”课程为例,要求密切地联系工程实际设置课程内容,例如“图纸转化与管理”项目涉及如下问题:(1)读图:读标题栏及明细表、名称、图号、装配图号、件号、材料、比例、重量等,了解本图与其他图的关系,能对材料进行转化;能基本读懂图形的形状、尺寸、公差、粗糙度及技术要求等;能对公差、粗糙度、技术要求等进行转化。(2)转化中的技术问题:掌握材料、技术要求、公差与配合、粗糙度、螺纹的新旧画法。(3)图纸数据的管理:自定义标题栏、明细表、附加栏及样板文件。定制“表格”,产生BOM,产生“设备清单”、“标准件清单”,合成为一个项目(机组)的管理系统。“CAD应用与开发”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CAD基本知识(CAD/CAM原理及应用、CIMS基本知识、PDM基本知识);自编图纸管理软件(使用Access自编多媒体数据库);AutoCAD应用与开发、CAXA EB开发(AutoCAD应用、基本定制、自定义命令、菜单的定制与开发等);图纸管理(CAXA、PCCAD〈MCAD&PDM〉的图纸管理);图纸处理系统(Vpstudio 6.75、UnisCAD软件使用)。
实践环节服务于专业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安排应服务于专业方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项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环节体现在专门的实训课程和课堂教学中。
主干职业技能训练(1)金工实训:使学生了解金属的主要成型原理与加工方法。(2)机械CAD:使用CAD软件进行简单的机械装配图与零件图设计,使用Word等软件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使CAD应用水平得到提高。(3)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掌握数控编程的方法及调试手段,掌握常见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了解零件加工程序的编制与输入方法及加工零件的工艺过程,熟悉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4)专业实践:针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课、职业技能选修课进行与本专业方向相关的社会实践。(5)毕业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三维实体造型、数据库基础、机械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仿真加工、CAD应用软件、液压与气动技术、CAD应用与开发等,所有课程均安排实验及作业并多数在计算机房上课,采取边讲边练习的方式。
毕业实训(1)实训的目的: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掌握的机械CAD/CAM技术、三维造型与数控加工技术为工具,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与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得到锻炼。以就业为中心,鼓励自主选择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准备实训题目及指导在外实训。(2)实训的效果: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基本能力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学生根据兴趣所找的实训单位与所选的多数题目与本专业相关,CAD技术应用(图纸转化绘图、图纸管理与图库、机械设计等)题目占47.33%、三维实体设计题目占5.33%、数控加工与应用题目占20.66%,其他题目占26.68%;学生在实训单位的表现多数是较好的。
几点思考
实训分题方式结合就业联系实训单位,毕业实训的题目较分散。按名单学号顺序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中的题目也较分散。因此,我们对03级学生进行了相对集中的管理与指导。
论文从论文质量上看,有与实训内容不附及“克隆”的现象。可考虑改为“实训总结”,取消外文翻译。论文与实际相差太大,谈实际的内容应该多些,改为“实训总结”可以做到这一点。对论文页数的要求也不应太多,10页左右即可。
实训指导因为题目分散,导致实训单位的题目不能使学生得到系统训练,因此可要求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内容。
实训与就业的关系以就业为主,要处理好实训与就业的关系,应尽可能地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得到系统训练。
能力培养实训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加工基本知识的欠缺。对土建图应有适当的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有多种,就“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而言,进行现场实训有一定的困难,理想的方式应该是CAD方向去设计院跟随工程师学习画图,CAM方向去机械厂跟随技术人员学习操作。如果能与某设计院、机械厂长期合作则比较理想。
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应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或技术服务,参加毕业实训指导,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使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产实际。
以加强科研与技术服务推动教学内容的改革,使之服务于生产实际,可使培养的学生就业后“上手快”,实现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这样的专业改革才能有生命力。我院自03级后实行的学分制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性,体现了专业分方向教学的优越性。
关键词 教学改革;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CAD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92-02
1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主要侧重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塑料模具设计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能听懂,但在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而在模具设计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软件应用功能的讲解,和塑料模具设计联系不密切。事实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与模具设计CAD课程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塑料模具设计的理论依据,主要介绍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理论基础;后者以CAD软件应用为主,模具CAD软件是模具设计的工具。如果将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分开在不同的课程讲解,学生很难结合模具设计的知识,应用模具CAD软件来完成模具的设计,从而产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2 模具CAD 技术
随着模具制造业向信息化、数字化、精细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应用CAD/CAM技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模具CAD/CAM已经成为现代模具企业进行模具设计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利用先进的模具CAD/CAE技术进行模具设计更加省时、省力,而且可以减少试模的次数,提高产品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制造的周期。当今模具企业常用的模具设计软件有Pro/E、UG、SolidWorks、AutoCAD等。同时,模具企业的塑料模具设计岗位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CAD绘图软件进行塑料模具设计。
3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与CAD相结合
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和模具设计CAD课程整合为注塑模具设计及CAD课程,根据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来重构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的典型案例重点介绍塑料模具中应用最广泛的注塑模具。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模具CAD的应用技能相结合,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突出注塑模具设计基本技能的培养。将模具CAD应用技能与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融合到各个教学模块当中,如表1所示。
UG软件在模具企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UG软件中的注塑模设计向导模块,是注塑模设计的专用软件,运用UG注塑模设计向导设计注塑模具,可以简化设计的过程。这样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注射模具的设计过程分为塑件建模、设计分型面、设计工作零件等模块。每个模块增加了实训教学部分,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方式,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理论学习之后,到模具设计实训室运用CAD软件将相应的部分设计出来。理论教学以“学”为主,模具设计实训以“做”为主,这样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巩固了所学的内容。
如在塑件建模模块,在理论教学中讲解塑料制品结构工艺,讲解CAD建模的基本操作,在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应用CAD软件对塑料制品进行建模,最后对塑料制品3D模型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在完成各个模块的学习之后,针对典型的塑料模具进行综合实训,进一步强化所学内容。
4 教学实施
以分型面设计为例来介绍教学实施的具体过程。首先根据塑件CAD分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项目导入,让学生对分型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引导学生掌握分型面的作用与结构形式;接下来讲解分型面设计的基本原则(结合CAD分型的教学案例讲解),介绍运用CAD技术创建分型面的操作步骤与方法;然后提出设计任务,由学生运用CAD技术设计分型面;最后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学生达到以下目标:掌握分型面选取的基本原则,能够根据制品的结构特点正确选择分型面,能够运用CAD技术设计分型面。
5 结束语
通过将模具CAD技术引入到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高职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塑料模具的设计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塑料模具设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模具CAD应用技能相结合,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突出模具设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有效地改变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理论性太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模具设计实践能力差的状况。
教学实践证明,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和模具设计CAD课程中有关注塑模具的内容整合为注塑模具设计及CAD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模具设计能力明显提高,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与注射模具设计岗位对接,学生的教学参与度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更加合理,实现理论和实训结合的授课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枯燥的理论讲授和单一实训的做法,符合“工学结合”的专业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屈华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02-205.
关键词:电子CAD 课程改革教学法
电子线路CAD课程主要是应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完成电子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它对培养学生设计理念、方法的初步形成,以及对学生利用现代设计工具进行创造性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均有着重大影响。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还远未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对该课程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本文试图在课程改革中探析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电子CAD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方向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目前仍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过于注重理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在现实工作中应用困难等弊端。目前输出应用型人才已经逐渐成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转变课程教学现状。
因此,电子CAD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应该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兴趣。教师要逐渐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模式,即在CAD的课堂上,学生遇到电路图时会主动思考:“为什么这样设计———具体怎样操作”,而不只是单纯的运用该软件去画电路图,这种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前打好实践基础。
二、实施项目式教学法的作用
项目式教学法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美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MBA)把项目式教学法描述为:它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实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这是一种自主决定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角色减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各方面的项目知识和技巧,积累了一定的项目经验。
三、项目式教学法在CAD课程改革中的实践过程
电子CAD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PCB板的设计能力,通过训练,能根据实际需求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PCB板的布局与布线。
1、电子CAD课程项目设计
由职业岗位确定教学项目和教学方法。首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需求。电子CAD技术主要面向电子绘图员、PCB板设计等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能够使用一种或多种电子CAD软件,能够按技术规范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完成单面、双面或多层PCB板的设计。其次,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能力要求。通过企业调研,总结得到电子绘图员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需求。再次,行动能力归纳,确定教学项目。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以“技能的渐进和适度循环反复”为原则,以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为依据,对每个课题的具体内容进行反复调研、讨论,电子CAD课程最后形成课题。最后,教学项目分析,确定教学方法。根据中职学生的现状和中职教育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式教学,首先明确工作任务,制定项目完成计划,项目的实施,最后进行项目评价。项目完成过程中实现了“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操作———再发现再解决”的正迁移思路的项目式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针对企业实际应用,选择PROTEL DXP作为课程教学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PROTEL DXP软件更易于学生操作,其强大的软件功能使学生容易学习、容易使用。
第二,针对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选择了完整的、有代表性的、由易到繁的实训项目开展教学。
第三,针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根据课程特点,主动请企业参与课程设计,按照实际岗位的需要,设计、整合教学内容,确立“项目式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技能的渐进和适度循环反复为原则,初步确定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按规定完成学习任务,即能很好的掌握电子CAD技术。学生在实践中参考实际电路板进行绘制,学生学习速度快,效果好。能更快胜任相应工作岗位。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主要包含11个课题,讲授及实验72学时,每个课题明确学生要掌握的技能要求,通过完成实训任务达到相应教学目标。
4、课程考核
考核模式:电子线路CAD的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课程考核以实践为主,一人一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电路图的绘制和电路板的设计。学生成绩评定包括三项: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实训项目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比例为3: 4: 3。平时过程考核成绩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出勤三部分,评价学生出勤情况、训练纪律、回答问题、课程学习等情况。实训项目考核成绩主要是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各个上机任务情况和技能掌握程度。期末考核设置一个实训项目,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总评成绩=平时考核(30%)+实训项目考核(40%) +期末考核(30%)。
总之,在《电子线路CAD》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PROTEL DXP软件的体系结构和设计组件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有明.什么是项目式教学法[J].教学与管理,2000(8).
[2]王红.《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08:132.
[3]陶双双.项目教学应用中的体会和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8: 33-35.
关键词:技能培养;CAD/CAM;项目化;技能大赛;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73-02
引言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发展和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技术,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显著特征,而CAD/CAM应用是数控加工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性质及建设目标
《CAD/CAM综合实训》课程是数控技术专业或其他相关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多个典型零件或装配体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掌握CAD/CAM软件建模、编制程序并通过数控机床完成工件加工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课程的学习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以适应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需要。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机械制造业零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岗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知识和技能要求,与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中其他相关课程进行系统设计,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基于岗位职业标准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企业真实典型零件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技能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训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探索
(一)引进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CAD/CAM应用软件的一些命令,或者命令的操作步骤,例如讲授实体建模时,只是给学生讲解长方体、球、圆台、键槽、拉伸、旋转等建模的方法,虽然给学生一些实践让他们去练习,但是学生并没有领会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拉伸的建模方法,什么时候采用其他的建模方法。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对于这些建模的方法,我们只需要花少量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就可以了,而多采用工程中设计的零件或者加工的零件为实例,让学生进行建模并加工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软件命令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到具体工作岗位后才能适应所使用的CAD/CAM软件与学校学的不一样或版本不同等情况,能够更快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
我们采用的按照工程项目为内容组织教学,就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完成指定的工程项目训练,达到灵活应用CAD/CAM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这种教学中“以项目为核心”的理念,可起到在讲解软件本身的同时,更强化学生如何使用软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学与用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二)综合课题的选择
所选的综合课题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该工作过程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所涉及的知识面要尽量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最好来源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产品,也可以从其他课程相关的课题,如平口钳的建模与装配、减速器的建模与装配、钻模的建模与装配等,这样一方面对于软件的操作更加熟练,另一方面对相关课程更加容易理解;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项目产品制造的可行性,加工工艺制定的合理性;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三)重视学生综合与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者自己申请学校或学院的科技和创新项目或产学研项目。通过一个个综合训练的题目,能增强学生的工程总体观念,弥补学生知识不足的缺陷,增强学生灵活运用软件设计的能力。创新实验主要让学生发掘生活中涉及到的物品的不足之处,并在设计上加以改进。侧重于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申请的项目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设计创新出来的产品还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除了给出有尺寸标注的题目外,还给出一些模型,如生活用品(肥皂盒、烟灰缸、手机外壳、洗发水瓶、鼠标外壳等)。常规的题目训练学生软件的应用能力,日常生活用品模型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思维活跃、去除过多的限制,凭他们的能力设计一些形状各异的模型,并允许在实际物品外观造型的基础上作出适当改动。制定各种加工方案,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用他们的审美来为生活设计制造产品,让学生主动去想、去学、去创新,增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提高学生CAD/CAM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也要选题合适,量力而行。同时,互联网也是教学的好帮手,大量的CAD/CAM网站提供了海量的CAD/CAM资源。在CAD/CAM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科学指导学生下载网上资料、练习网上习题、交流CAD/CAM作品、交换创作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网上文章和资料学习CAD/CAM,养成自学和独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将机械产品设计和加工知识的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
将机械设计知识、工程制图相关内容和CAD/CAM软件中CAD模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在完成机械设计课程的课程设计部分就可以采用三维CAD/CAM软件来完成,利用三维CAD/CAM软件的基于特征的参数化建模功能,使零件结构尺寸的修改非常便捷,大大减轻了设计的工作量,将学生从大量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能力的提升、设计结构的创新上。利用其运动分析功能,可以方便地对机构进行运动仿真,得出构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特性,观察机构的运动规律,分析机构的自由度等,直观易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前数控加工技术应用水平正在迅速提高,正向着高效、多轴、复合的应用水平发展,这也必然与CAM软件要进行紧密结合。将数控机床加工知识、工艺参数的设置、数控加工工艺等知识及相关因素在软件使用教学的同时融合进行讲解,而不是切削理论枯燥的讲述,让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理解又能快速熟练的掌握。
(五)将数控技能大赛内容引入“CAD/CAM”课程教学
自2004年以来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各个职业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全国技能大赛,也积极参加,数控技能大赛成为了衡量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将数控技能大赛的内容引入《CAD/CAM综合实训》课程,对现有的《CAD/CAM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全面的改革。
在《CAD/CAM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增加多轴加工的理论、加工工艺、多轴加工的实践操作、CAD/CAM多轴加工操作、Vericut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操作等要求。让低年级中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参与到数控大赛的培训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大赛的氛围,部分项目分组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让学生也积极参加学校每年一次的技能节,通过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有目标,在比赛中成长和历练,在竞争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同时增强了岗位实践能力,为实习、求职和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改变学习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方式
成绩的评定不能只以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来总评,而是对其实际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坚持知识、能力、技能考核并重,遵循以能力和技能为主的原则。学生成绩可由多个部分按照不同权值组成,包括平时成绩、完成各个项目各个模块的质量、期末考试。在平时各个项目的练习中,要养成独立操作、独立思考的能力。考核方式既侧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突出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结论
掌握数控技术的应用型人才是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而CAD/CAM应用是数控加工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CAD/CAM综合实训》课程改革中,通过引进项目化教学、综合课题训练、与机械相关课程的衔接、增加数控技能大赛的内容、改变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坤.如何将数控技能大赛内容引入“CAD/CAM”课程教学[J].教师,2012,(29):51.
[2]韩伟.模具CAD/CAM技能教学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6,(3):134-135.
[3]周立波.高职CAD/CAM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3).
电子CAD技术教学模式项目驱动竞赛评价讨论考核办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被迅速而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工业领域,由于该技术能将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都放在计算机上高效便捷的完成,因此,该技术在电子电路设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就是目前在国内使用非常广泛,普及率极高的电子CAD软件Protel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的应用。Protel软件是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电路设计系统,能够辅助设计者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完成电子设计全程的大量工作,所以,该软件就成为每一名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都应当掌握的电子设计工具,《电子CAD技术》课程因此成为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搞好本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
一、《电子CAD技术》课程特点
《电子CAD技术》课程因其所讲授的是电子CAD工具Protel软件在电子设计工作全过程中的使用,因此,本课程应用性强,主要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注重上机操作,理论内容少,实践训练多,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电学理论基础及电子工艺基础,强调联系实际及实际工作运用。
二、当前《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状况
当前,本课程教学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教材编写内容,先课堂讲授,操作演示,后上机练习,巩固提高。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首先,教学太注重教材内容,按部就班,教法单一,这就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自始至终都感觉本课程枯燥乏味,对本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教学和上机练习偏重于软件的操作学习,忽视了其在实际电子设计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导致学生直到本课程结束都不能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学生感到学习本课程没什么用处,因此学完之后很快就忘,更不要说在将来的工作中熟练运用了。所以说,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合《电子CAD技术》课程的教学了。
三、《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基于上述对《电子CAD技术》课程特点的分析,及对当前该课程教学所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结合多年在本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体会,本人认为,要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应做到首先要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上这门课,最后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运用本课程所学去做实际工作,以达到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要做到这些,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革新,走出一条新路。
1.构建能完成电子设计全过程的实训场所
《电子CAD技术》课程所教授的是辅助设计者完成电子设计工作全过程工作的CAD工具软件Protel的操作运用,也就是说Protel软件的操作运用贯穿于电子设计工作全程,为了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符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就处在与将来工作岗位环境相似的实训场所中是关键所在,所以,构建能完成电子设计全过程的实训场所尤为必要。该实训场所至少应该包括计算机网络构建完备的微机房,电路理论设计、PCB制作和电子产品组装实训室,以模拟电子企业中真实的电子设计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在这样的实训场所中练习,不会与实际脱节,有利于更好的掌握本课程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2.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实用性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有了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当前,电子、电气类专业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进取心不强,学习情绪化等缺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主动学习这门课,就成为本门课程的第一个大问题,而要解决好这个大问题,我认为让学生明白本门课学什么,所学用来做什么,怎么做,有多么实用、好用最为关键,因此,本课程一开始,就应当通过多种方式去解决这个关键:(1)选择一个学生熟悉的电子产品实物为例,讲解该产品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设计出来的,从而引出电子设计全过程,牵出本门课要学习的电子CAD软件Protel;(2)通过在实训室组织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产品小制作,学生用手工方式设计,教师采用CAD技术设计,将两种设计方式进行比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实用性;(3)通过多媒体播放CAD技术相关最新资料、视频,让学生了解CAD技术的现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CAD技术是多么的有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4)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去电子企业参观,通过到电子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学生才会对本课程真正感兴趣,更加清楚这门课的意义何在,以后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到生产实践当中。
3.以实际的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步骤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模拟真实的电子设计过程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制定学生感兴趣的实用性电子电路设计项目,按照实际的电子电路设计全过程工作步骤,将项目划分成一个个任务,每个任务都包含了一个设计步骤工作所需求的知识点、操作方法和技巧,学生一个任务一个任务的做,教师按照每个任务的需要讲授所需知识技能,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完成课程的学习,最终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项目,从而学好课程全部内容。学生在“做”中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在“练”中得到锻炼和总结,“学,做,练”完美结合,同时还使学生真切感受实际的电子设计工作是如何做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愿意学好这门课。
4.在训练中引入竞赛评价办法和讨论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本课程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中,引入竞赛评价办法和讨论机制,所谓竞赛评价办法,就是在各阶段的学习训练中,组织学生进行设计竞赛,看谁能够更好更熟练的运用Protel进行电路设计,竞赛结束,按照设计结果的质量和设计速度综合评定,排定名次,每次竞赛结果都计入平时成绩,另外,每次竞赛后都组织讨论,让学生充分的交流,互相取经,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善加引导。通过这种办法的引入,用竞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引入需要多名学生合作完成的设计项目进行以设计小组为单位的设计竞赛,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总之,通过竞争、讨论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不只学习技能,还增强顺应社会需求的良好素质。
5.改革考核办法
将上机考试作为考核方式,将平时竞赛成绩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的上机考试成绩按比例相加作为总成绩,这样能充分客观的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成果,符合本课程的特点,与前述的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电子CAD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的教学新模式,已在教学中进行了试用,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该模式还有待在教学中进一步检验,不断改进、提高,以成为更适合本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学模式,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打开一个新的更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传统的《CAD绘图》课程以教材章节为教学顺序,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为教师先进行绘图命令的讲解,上机演示命令的使用方法,并解释命令每个步骤各个选项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完成教学内容后进行实例综合操作。传统教学的弊端一方面是学生学的快,忘的也快,在综合实训辅导时,教师显得很吃力,学生的绘图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差;另一方面,传统的CAD教学过于注重基本操作命令的讲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之后能够熟练完成绘图工作任务,并能利用CAD绘图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本课程教学难点,也是本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CAD绘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是计算机相关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以 AutoCAD软件为依托,通过学维图样的计算机绘制方法和三维实体造型技术,培养学生计算机绘图的职业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提高设计与开发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能力定位。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通过企业调研,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最新课题及时引进教学中的整体课程项目,从而使课程教学不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能够及时反映企业最新发展,实现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本课程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社会、企业实际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为顺序把课程内容整合成相互关联的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甚至每个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即一个个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在课程目标设计中,将每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真实具体的任务;每一项任务的教学以真实案例导入,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运用案例分析、课题讨论、实训等方式和手段实现每一项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国家职业标准,由教师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企业实例为项目驱动,选取课程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定位的准确性。
3.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一体化,这其中包括课程实施的主体及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就课程实施主体而言,要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融学校、企业为一体,融教师、企业专家为一体;就教学过程而言,要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做到学生心理认知过程与学习行动过程的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生生关系,真正凸显学习者中心地位。就本门课程课堂教学而言,第一,教师依据每个具体项目设计的知识点,讲解基本命令,演示操作步骤,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基本命令的功能;第二,教师综合利用课件和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提出课堂工作任务;第三,学生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后,教师点评学习成果;第四,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扩展补充新知识,并提供教学资料。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学生必须明确工作任务,教师利用恰当的实例切入,讲解实例的过程中穿插知识点,学生通过模仿实例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之后通过完成具体工作任务,达到能完成具体绘图任务的目的。另外,本门课程利用与企业共建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学依然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内容,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从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4.课程学习资源设计
本门课程力求建设成为精品课程,进一步丰富网络学习资源。课程内容中每个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都有相对应的课件、教案、工作任务视频教学、基本操作视频教学、绘图技巧等。课堂以外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一步学习,完成工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视野,建立了相关资料库,主要有:案例库、试题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并向学生推荐相关阅读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5.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设计
项目课程的评价应贯穿于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包括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合作能力、自身贡献、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就本课程来说,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绘图能力,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速度和质量、绘图的技巧、绘图的基本素养等。评价主体不仅包括老师,还包括学生自己以及小组成员,三者共同完成评价方案的制定,更能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结束语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为了让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和培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本门课程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完善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5,(22).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系统化设计中国高教研究,2009,(4).
关键词:锅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9-0143-02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三讲、二练、一实践,紧密结合产、学、研”教学模式是作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的凝练与总结,经教学实践证明,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的实施,对锅炉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三讲教学法
“三讲教学法”是本人在锅炉专业教学活动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经验教学、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三讲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如下:
1.第一讲:经验教学
在经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充实的实践经历,要多采用自己亲自为企业设计的实际工程案例实施教学。这种教学增加了科学教学的感染力,提高了技能打造的说服力,渲染了课堂气氛的活跃力,能够真正的实现了教学互动的凝聚力,丰富了专业内容的实践力,开发了学生技能的潜质力,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竞争力。
例如:在经验教学中,把在2002年~2010年之间,本人为哈尔滨市政府设计的工程《哈尔滨市革命老区饮用水工程》项目有机的实施于教学,同时,把1990年以来为企业开发的108套科研产品、锅炉生产的实际工程案例,提炼后用于教学,在教学中严格按照企业设备生产的工艺程序进行,让学生在每一套产品中生产环节工序中学习专业知识, 如同置身在企业的实践中,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训练,达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技能。
经验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树立专业理想,定位专业方向的根本。经验教学主要体现为授课教师的专业授课阅历和专业实践经历。因此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具有的技能,教师首先要具有,才能有说服力、凝聚力、感染力,才能因材施教,传授技能。在授课安排方面要打破因人设课,因书设课。要体现为就业需要设课,为专业发展设课,为岗位技能培养设课,把教师的实践阅历经验高度融合于教学中。同时,要加强专业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经验丰富的教师讲授核心专业课程,一般教师讲辅助课程,有实战阅历的教师及外聘的企业专家能手讲授岗位技能课程,并且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后,要适当轮换授课,把团队教师培养成为“讲一门、会一门、学一门“,全面提高专业团队教师的综合执教能力。
2.第二讲: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实现动手能力、训练专业特长的重要途径。以往的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刚性的实践教学安排与以自由灵活为特征的学分制存在矛盾;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挂了牌子,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等等。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锅炉专业在实践教学中从“怎么做”、“如何做”入手,以职业活动工作系统化为起点来设计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实践和职业能力、与社会就业实现“零”距离为一条主线。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建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采用如下教学措施:
(1)积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任教。
(2)积极构建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4)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
在实践教学中按照认知、渗透、模仿和顶岗等四个环节逐层递进,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锅炉专业的“职业认识”、“职业体验”、“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同时,在实施中,我们以校内实训基地为抓手,实施实践教学工作,例如:在学校锅炉厂、锅炉房、仿真实训室进行教学,根据现实的客观条件,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结合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在“教、学、做”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让学生多多体验实际生产条件,多多丰富实践经历,多多体会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3.第三讲:flash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一些技能、技术训练,应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但受到场地、设备、人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多媒体技术能模拟教学需要,能克服场地、设备、人力等硬件的制约,能在仿真的环境条件下,完成教学工作,在当今以注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教育领域中大有用武之地。
在教学中,本人采用的flash多媒体技术进行锅炉专业教学,在教学中把学生反馈难懂的问题,理论教学难于表达清楚的问题,实训生产难以遇到的问题,例如:锅炉结构、锅炉燃烧、锅炉运行、锅炉故障处理等技术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出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技能特长有方向性,互动教学有可比性,科学施教有现实性。同时,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专业有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二)二练教学法
“二练教学”是强化锅炉专业学生岗位四个技能训练及CAD制图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
1.第一种训练:一线岗位技能训练
根据锅炉行业一线岗位技能的需要,在教学中,主要强化学生四种岗位技能训练,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为企业塑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1)故障分析诊断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故障分析诊断能力,在教学中,严格按照锅炉设备故障分析诊断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既:“一看 、二查 、三研究 、四方案”。具体训练模式为:诊断+分析+方案+计划+施工+CAD制图。在故障分析诊断型技能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设备故障的观察分析能力,查找故障方法能力,研究制定设备故障维修方案能力,制定设备故障维修及解决实施能力,现场施工指挥操作能力,故障解决实施方案论证能力,CAD工程制图等能力。
(2)设备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设计、改造与维修能力,在教学中,严格按照锅炉设备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既:“一查、二找 、三调整、四改造”。具体训练模式为:参数+结构+工艺+计划+施工+CAD制图。在设备设计应用型技能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设备结构分析能力,设备实施计划调整、方案更新优化能力,设备改造预算能力,设备结构设计实施方案论证能力,CAD工程制图等能力。
(3)管网工艺制定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工艺方案的设计,设备工艺方案的论证能力,具体训练模式为:管理+方案+计划+施工+CAD制图。要培养学生在企业一线设备操作管理能力,设备安装方案施工计划的论证能力,设备工艺流程实施能力,施工操作能力,设备工艺制定实施方案论证能力,CAD工程制图能力。这种管网工艺制定型技能也可专门用于锅炉施工安装现场,进行设备工艺设计及设备工艺流程制定。
(4)生产管理组织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对锅炉设备生产制造、项目施工、工程评估监理 、设备生产监控、设备安装预算等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体训练模式为:生产+施工+诊断+计划+技术+CAD制图。要培养学生在锅炉生产一线生产管理能力,企业调度组织协调能力,施工现场管理组织能力,问题分析判断解决能力,计划实施编制论证能力,设备技术把关协调能力,CAD工程制图能力。
2.第二种训练:CAD绘图操作技能训练
根据热能专业毕业生岗位调查分析,80%以上的就业岗位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CAD软件进行方案论证、项目施工设计、设备改造设计、设备结构设计、设备工艺设计等技术工作。
因此,锅炉专业的学生要强化运用CAD软件绘图技能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工程制图的能力,锅炉专业成立了学生CAD工程制图小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特殊培训,然后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为锅炉企业产品绘图,学生代表企业参加“黑龙江省锅炉行业锅炉产品CAD制图大赛”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为了普遍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实现CAD制图与word排版一体化的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使学生三年在校学习中,CAD制图技能培养不断线,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实战CAD工程制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一实践教学法
“一实践教学”是在顶岗实习阶段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顶岗实习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要按照育人为本、学以致用、专业对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实施顶岗实习教学。严格按照《黑龙江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和《能源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手册》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既丰富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强化动手能力,实现了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教学培养目标。在顶岗实习中,我校锅炉专业与用工企业双方共同拟订顶岗实习教学大纲,让学生实际参与实践生产,把学生正式编制为生产岗位技术人员,实行“有偿顶岗实习”。
目前,锅炉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采用“校内模拟定岗实习、校内仿真顶岗实习、校外真实顶岗实习“三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下图所示。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资格及职业能力培养,如下表所示。在顶岗实习工作期间,学校专业教师全方位教学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向师傅带徒弟方式传授技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顶岗实习后学生提交顶岗实习手册,经学生自评、校企双评,最后为学生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考评档案。
(四)紧密结合“产、学、研”教学法
“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就是要与企业联合开发科研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开展多元化的技术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保障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既要培养教师有独创性,更要重视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专业经验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办学,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专业特色+就业率;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教学质量+学生能力。
为了加速科研成果向实现生产力的转化,黑龙江职业学院锅炉专业全体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黑龙江省锅炉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方案论证、产品设计开发、成果推广和转让等工作。利用暑期,指导学生参与黑龙江省锅炉企业产品技术改造、研发等技术工作,实现尝试性就业。多年来共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100余次,提品开发论证方案200余套,实现成果转化15余项,为企业开发设计节能产品108套。同时,积极联系学生们到省内外锅炉企业技术锻炼,参与企业锅炉设备设计、生产、运行、安装工作,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进入企业、进入岗位,实现了就业岗位尝试性对接,即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夯实了专业基础。
1.教材内容基本以CAD软件操作为主,不适合室内设计专业的CAD教学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教材是针对室内设计专业编著的,但由于图纸过于老旧、制图没有统一标注、教学案例不符合目前的室内设计审美标准、图纸没有针对性和没有亮点、内容冗长等缺点,难以使学生快速利用CAD软件和室内设计制图标准、室内设计专业知识绘制图纸。
2.学生制图速度较慢,课程量不够
一些学生时间观念比较差、做事拖拉、不喜欢动脑分析和总结制图技巧,导致制图速度缓慢。教师上课时可以采用CAD快捷键制图,两手同时进行制图操作,鼓励学生针对同一图形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图,总结出既快又好的制图方法。除此以外,CAD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实践练习,而高职院校一个学期的课程量不能深入地对室内施工工艺和基本表现原则进行全面剖析,造成学生对CAD室内设计制图认识不够,对课程教学认识不充分。因此,教师需要增加实训课程巩固和提高学生利用CAD软件的室内设计制图水平。
3.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教育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毕业之后能马上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短暂的课程时间中是难以实现的,再生动的讲述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到企业、工地、材料市场,多学习、多考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明白应该树立怎样的学习目标、自己存在哪些不足,自主学习,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增加施工工艺的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二、CAD制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1.根据专业需求,对教学内容安排进行改革
针对目前教材专业性不强等问题,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结合专业自身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针对性讲解,省略与专业没有太大关系的部分,满足室内设计制图的需求即可。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同时缩短了CAD软件的学习时间,使室内设计制图与CAD制图充分融合,提高学生室内设计制图的规范性、专业性。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
2.采用项目教学法,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AD是一门软件操作课程,但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不能简单地认为CAD是一门软件课,而是应将软件操作结合室内设计制图标准的规范进行绘图,使学习的趣味性由软件的操作性扩展到专业性。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现在所学的这门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公司的绘图部,了解CAD课程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案例上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际项目进行教学,即采用项目教学法展示施工现场照片,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参观施工工地,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组织学生参加建筑专业高级绘图员考试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参加高级绘图员考试,学生考证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毕业。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题目的指导,并布置每周任务,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任务目标明确,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使他们了解建筑专业的相关制图标准。
4.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职责
(一)要有深具专业影响力、团队凝聚力的团队带头人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带头人应该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实践经验,在本行业内有较强的影响力。其次,能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并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第三,要有一定的高校教学经验,能及时跟踪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室内设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本专业建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的领先水平。第四,能结合校企实际情况、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现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完善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双方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形成一定的制度,来保障行业企业相关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学校专任教师和青年教师最好每学期轮流赴合作企业顶岗工作,使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实现经常化和有效性。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专任教师和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这样才能型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一般而言,专业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的项目和内容由双方共同协商设置,并主要由具有企业选派具备高技能水平、经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讲授。
(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团队要成为校企合作的纽带,将学院教学管理覆盖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与企业共同保障学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的效果。通过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在教学过程中,把设计师请进来,让高职学生走出去。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形成以资深企业为依托的实训体系,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有利资源,建立对内、对外艺术设计专业学员的实训基地。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落实实训与就业一体的实训机制。
(四)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争取条件,大力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至少在学校内部场所建立一些基本的技能实践场所。例如:
①室内装饰材料实验室,陈列数百种常用装饰材料和数十种施工机具、设备,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常用装饰材料的品种、物理性能、加工方法、应用范围等有直观了解,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②建成室内装饰施工工艺流程实训室若干个,将常用装饰施工构造按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开放展示,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室内装饰施工的技术和验收标准,提高学生绘制施工图和从事施工管理的能力。
③建成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体的CAD、3DMAX实训基地一所,主要进行项目实训、CAD工程制图、3DMAX效果图制作以及后期渲染、修图的实训教学。
④建立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要不断完善教学、实训、技能操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做到教学有教案,实训有手册,操作有制度。
(五)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本专业专职教师多参与室内设计项目的设计和招标工作,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为合作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校企合作更深入、更稳定,真正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设立室内设计专业学会学生入会、培训、考核、认证体制,打造良好的培训、考核平台。
(六)建立以科研保证教学团队专业素质的模式
在教学上,定期组织教师听课,开展教案、教学心得交流会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在实训上,强调校内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以研讨会、观摩会、文字总结等方式进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历练教师的一线设计能力,培养设计师的实际教学能力。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以专业论文、教学论文、专业展览比赛、精品课程、课题的形式反映、体现教学心得与成果。
二、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和企业分别承但本专业的基础课、实践课的教学任务,并进行合理、有效的穿插,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计划制定、课时安排、实训内容、顶岗实习等环节,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确定实施方案。
①在实际教学中,把一线设计师请进课堂,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工作。
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已经建立的设计企业为平台,辐射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人单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走入市场,培养实践技能。
③把学院的学术气息带进企业,帮助企业提升专业层次,突破设计瓶颈,既为企业的设计师在专业理论、专业素养方面进行继续培训,又拓展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方式。
④把一线设计师请进校园,为高职教育提供了实际、具体、可行的教学方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⑤广泛与省内外相关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推荐学生就业。
三、教学革新总结
①减少理论课教学课时、加强实训教学力度。
②在基础课教学阶段注重课程衔接和应用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③引入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同步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
④建设装饰材料实验室,弥补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不足。
⑤建设校内实践场所,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施工的工艺、方法和程序以及各种常用材料的性能。
⑥引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提前接触行业环境,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
⑦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与市场、一线设计师有较深入的接触。
⑧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学生就业率显著提高。
四、结语